妇幼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9 22:52:39

妇幼扶贫工作总结

妇幼扶贫工作总结篇1

一、关注身心健康,开展“健儿”评选活动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儿童智力、体格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县妇儿工委办联合县妇幼保健院在全县开展了庆“六一”儿童健康检查暨评选“健美儿童”的活动。活动持续一个月,城关地区共体检20家托幼机构(含县特殊学校),共体检3348人(不含散居儿童),体检数比增加142人,体检率达90%,评选出“健美儿童”1823人,总评选率高达54.45%。此次活动深受家长欢迎,社会反响良好。

二、关爱弱势群体,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六一”前夕,县妇儿工委主任谈湘旭副县长率县妇联全体成员分别到县福利院、县特殊教育学校看望慰问小朋友,并送上节日的祝福。在县福利院,谈湘旭一行仔细询问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情况,送去了衣服和慰问金,同时叮嘱县福利院工作人员,一定要照顾好孩子们的生活,对于那些身患先天性疾病的孩子,一定要想尽办法,克服一切困难,给予救治。随后,慰问团一行来到县特殊教育学校看望慰问聋哑、智障学生,送上慰问金,并预祝孩子们节日快乐。特校学生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慰问团的到来,并献上了自己精心排练的节目。

三、心系贫困婴幼,举行牛奶捐赠活动

六一前夕,县妇联、县民政局牵手伊利牛奶公司在攸县上好佳超市广场举办了科学育儿知识进万家暨贫困婴幼儿家庭奶粉捐赠慈善活动。县妇联积极倡导全县年轻母亲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做到优生、优育、优教,努力培养优良的下一代。此次活动共为75名贫困婴幼儿赠送了价值近50000元的奶粉,并走访慰问了社会福利院的婴儿。

四、面向基层儿童,开展对接帮扶活动

县妇联继续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妇女儿童“1+1”对接帮扶活动。首先,对全县20个乡镇的留守、贫困儿童进行了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在此基础上,我们向全县副科级女领导干部和女工主任发放了关爱儿童的一封信,并及时做好沟通协调,引导更多的人关爱关心基层困难儿童。目前,已有县政府、宣传部、公安局、环保局、卫生局、交通局、检察院、地说局、新华书店等十多个部门相关人员向贫困儿童伸出了援助之手,奉献她们的爱心。

妇幼扶贫工作总结篇2

一、“十三五”工作总结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100%;

为贫困人口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100%;2017年-2020年,共为472170人次贫困人口代缴医疗参保资金8904.3175万元。

修建贫困村卫生室162个,达标率100%;

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结算个人自付比例严格控制10%以内工作要求;

截止2020年10月,卫生扶贫救助基金救助3778人次,救助金额393.84万元;

截止2020年10月16日,全县审核认定慢(特)病27919人,制作并免费发放慢(特)病卡27919张;

2017年-2020年9月,开展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11371人次;

2016年-2020年10月对20名农村订单定向生进行了就业安置,共招聘引进卫生专业人才400余名,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330人。

(二)特色亮点做法

1.坚持夯实基础,六个“全力”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看得好病

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始终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摆在重要位置,聚焦群众需求,在医院等级创建、专科建设、硬件建设、对口支援、人才培植等方面下足功夫,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标。

一是全力开展医院达标创等。坚持“以创促建,以创促管”,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不断规范医疗行为,不断丰富创建内涵,全面提升医院综合水平,大力开展医院等级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共创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1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所,二级甲等医院2所,二级乙等医院6所。

二是全力开展重点专科建设。围绕县域内发病率较高的病种,针对性强化服务能力提升,加强专科建设,共建成省级重点专科8个,市级重点专科10个,极大提高了县域医疗救治能力。

三是全力争取项目支持。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建设支持,加大硬件投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2016年至今,已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3个;已申报2020年社会事业领域健康扶贫建设工程项目3个,规划编制县人民医院城南新区医院二期建设项目、县中医医院住院大楼建设项目、县第三人民医院整体迁建项目等“十四五”重大项目14个。聚焦贫困村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全县162个贫困村均建有达标村卫生室,每个贫困村卫生室均有合格村医。

四是全力做实对口支援。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按照划片原则对镇中心卫生院开展对口帮扶,通过实物捐赠、技术指导、医疗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水平。五是全力开展人才培植。通过招聘引进、订单定向、特岗全科等方式推进卫生人才增量提质,不断充实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六是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工作。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服务“简、便、廉、验”优势,加强中医馆和中医角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截止目前我县6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均设置了标准化中医科,均建立了中医馆或打造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801村卫生室建立了中医角,配备了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人员,中医药服务量得到明显提高。

2.坚持科学施策,六个“全面”不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让群众看得起病

始终把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作为健康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八顺位”医疗扶贫梯次保障政策,有效破解了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

一是全面落实参保全免费。财政全额代缴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100%。

二是全面落实医疗保障。严格执行“八顺位”保障政策,进一步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确保县域内住院费用和31种慢(特)病门诊维持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定期对外公示住院医疗费用产生及报销明细,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全面优化就医流程。贫困人口住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全县所有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均设置一站式结算窗口,为贫困人口住院治疗提供“一条龙”服务,贫困人口入院不再缴纳住院押金,出院即时结算。

四是全面改善就医服务。转变服务态度,实施“五讲三帮”,及时告知贫困患者县域内就医所享受的权利和自身的义务,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五是全面开展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坚持救治的及时性、管理的规范性,扎实开展基层摸排建账、定点机构医疗救治、联合跟踪管理工作,完善形成救治、康复和健康管理闭环服务链条。同时,在规范开展国家规定的30种大病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病种救治范围,增加病种种类,切实提高管理水平,目前我县纳入大病专项救治管理病种达46种。

六是全面落实基金救助。充分发挥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兜底作用,针对不同的个人医疗费用,建立健全分类分段梯度救助标准,切实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兜底“最后一公里”问题。

3.坚持防治并重,三个“做实”树立群众健康生活方式,让群众少生病

扎实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健康意识,引导形成良好生活方式,树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体现公益性。

一是做实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强化摸排工作,准确掌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为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组建由村医、护士、公卫人员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生为成员的家庭医生团队445个。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实现在家贫困人口应签尽签。规范开展服务,家庭医生团队进村入户开展免费健康体检、重点人群访视、健康教育、健康评估、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服务。加强重点人群管理,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管理”的健康服务模式,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按照“一人一策”的原则,进行精准健康评估、随访管理,家庭医生已承担起群众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二是做实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统筹做好免疫规划,加强了传染病管理,加大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全人群免疫屏障建立,常规开展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及AEFI监测工作。持续推进艾滋病防治,建立了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三线”管理模式和乡镇工作网底防治工作体系。探索结核病防治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结核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结核病发病率控制在国家要求以内。

三是做实妇幼健康工作。为贫困孕产妇提供免费分娩,开展免费“两癌”筛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以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为重点,保障母婴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部分贫困人口年龄大、文化程度低,不能全面掌握健康扶贫政策;

2.在全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后加价后,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实施“医院减免5%费用”,加重医院运转负担。

二、2020年工作总结

(一)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1.资金完成情况

2020年行业专项扶贫资金涉及2个项目,分别是对口支援项目和贫困人口健康体检项目。截止2020年10月底,财政共安排资金105.47万元,财政拨付资金100.67万元,资金拨付率95.45%,单位报账100.67万元,资金报账率95.45%。

2.健康扶贫项目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贫困人口参保情况。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财政全额代缴基本医疗个人缴费部分。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100%。

二是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保报销情况。截止2020年1月1日-9月30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96619人次,医疗费用总额21824万元,医保基金支付19152万元,贫困群众个人自付2043万元,自付比例9.35%,符合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比不超过10%要求。

三是全县村卫生室均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

(二)重点工作推进及成效

1.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认真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深入总结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和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的基础上,扎实“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2020年,高屋乡卫生院、城北乡卫生院等23家医疗机构通过县级初审及市卫健委抽查复审。二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服务“简、便、廉、验”优势,加强中医馆和中医角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截止目前我县6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均设置了标准化中医科,均建立了中医馆或打造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801村卫生室建立了中医角,配备了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人员,中医药服务量得到明显提高。三是开展大病专项工作。加强对大病患者的回访及随访管理,强化诊疗及管理的连续性、规范性,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大病管理水平。2019年1-9月,为5326名开展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

2.加强县乡村卫生人才培养

持续开展卫生人才培植行动,通过定向引进人才、实施卫生技术骨干进修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以及“县招乡用”等方式,推进基层人才提质增量,补齐基层卫生健康人才短板。2020年,定向引进人才24人,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65人,“县招乡用”5人。

3.深化城乡对口支援

组织县级医院“名医”,开展边远山区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为边远山区培养一批“留得住、能力强、用得上”的基层卫生实用性人才。四家县直医院共派遣14人进行对口支援工作。已考核完成,其中优秀12人,合格2人。

4.推进公共卫生服务

一是开展贫困人口免费体检。2020年1-10月,为13177名贫困人口免费开展健康体检。二是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实现在家贫困人口应签尽签,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管理”的健康服务模式,重点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按照“一人一策”的原则,进行精准健康评估、随访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

5.强传染病监测与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统筹做好免疫规划,加强了传染病管理,加大肺炎疫情和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力度。2020年1-10月,全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上报7例肺炎疑似病例,其中6例排除,1例转确诊病例,目前已治愈出院,未发生肺炎疫情蔓延扩散;扎实做好重大疾病防控,持续推进艾滋病防治,建立了县疾控、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三线”管理模式和乡镇工作网底防治工作体系,月例会、季督查工作制度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探索结核病防治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结核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结核病发病率控制58/10万以内。

6.全面加强妇幼健康工作

一是规范“两管”系统,推母婴保健服务质量;二是加强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三是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服务工作;四是规范开展《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五是开展了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下母婴安全应急演练,规范了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母婴安全的处置流程,提升了全县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能力。

2020年1-10月孕产妇死亡率为16.49/10万,婴儿死亡率为2.6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24‰。为116名贫困孕产妇提供免费分娩。

7.扎实抓好问题整改

将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检验脱贫成效的“金标准”。一是全力开展健康扶贫挂牌督战工作。结合“四大专项行动”工作要求,制定出台《县健康扶贫挂牌督战工作实施方案》,抽调50名干部职工组建1个健康扶贫挂牌督战监督组和6个健康扶贫挂牌督战工作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副科级及以上领导带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拉网式督战、跟踪式问效。共走访3783户11101人,同时对5个县直医院、6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以及344个村卫生室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战,共发现疑似问题539条,目前所有问题已整改清零。二是全面完成国省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2019年,省脱贫攻坚交叉成效考核反馈“我县有18户贫困户反映有慢性病未及时申报特殊疾病门诊”问题,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部分贫困人口慢病审核认定未进行;慢病卡办理程度低”问题。局党组高度重视,制定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督促医疗机构主动扛起整改责任,根据平时掌握的基本情况、反馈的问题,全面摸排辖区贫困人口患病信息,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将反馈的问题核实到具体人员、具体病种、并主动协助其办理慢(特)病审核认定,目前国省成效考核反馈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时举一反三抓实全县疾病认定工作,制定了《县医疗机构加快贫困人口慢病患者申报特殊疾病认定进度工作实施方案》,采取集中专家、集中时间、集中办理的方式,由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收集整理申报资料,主动帮助符合条件的慢(特)病患者办理审核认定工作,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截止2020年10月16日,全县审核认定慢(特)病27919人。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贫困人口年龄大、文化程度低,不能全面掌握健康扶贫政策。

2.在全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后加价后,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实施“医院减免5%费用”,加重医院运转负担。

三、2021年工作打算

妇幼扶贫工作总结篇3

一、主要做法

(一)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摸清各种医疗保障政策。针对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财政兜底等医疗保障制度多部门分散管理,保障政策、保障对象、保障水平、保障信息等未对接、共享,各种医疗保障制度各自为政,保障混乱,群众不满意等问题,我县组织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深入各乡镇村、各部门,认真调研,为实现精准、有序、全面救治救助,制定统筹优化健康扶贫政策和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统筹扶贫政策,全力实施“四个一”工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狠抓各项健康扶贫措施的落实。一是出台 “一份文件”。即《桑植县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桑政办发〔2017〕20号),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扶贫特惠保、民政大病住院、民政补充医疗、财政兜底六重医疗保障,落实健康扶贫工程的“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规定措施,实现从缴费住院“城乡医保一张卡”到“医疗结算一站式”新医保服务模式。二是建好“一个平台” ,即阳光医疗信息平台。为保证“一份文件” (桑政办发〔2017〕20号)五重医疗保障制度实施有序、全面、精准实施,实现扶贫办信息、五重医疗保障政策与医保系统数据的对接、共享,开发出“阳光医疗信息平台”,为实施健康扶贫医疗救治救助 “一站式”结算服务奠定基础。三是用好“一张卡”。即社会保障卡。参保缴费、就医结算、银行金融等均可在社会保障卡上完成。四是开辟医保新“一站式”结算。我县将涉及医保的各项政策集中到医疗机构的“先诊疗后付费”窗口,实行住院报销一次性结算,真正实现了人民群众不跑路、部门政策不重叠的精准、快捷医疗保障目标。

2017年累计救助7037名建档立卡贫困患者,资金支出6765万元,其中医保基金支出4899万元、大病保险支出275万元、特惠保36万元、民政救助958万元、财政兜底597万元。我县籍农村贫困患者住院实际报销比例87.66%,人均住院费用负担仅为497元(救助前为1418元),县级及县级以上人均住院费用负担为1023元(救助前费用负担为2839元)。2017年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免住院起付费716万元;提高报销比例10%,为患者减轻医药费用负担   万元;扶贫统筹资金和民政资金为建档立卡户补贴1071.8万元缴纳个人参合基金,扶贫统筹资金补贴625.356万元缴纳扶贫特惠保(两补贴),明显有效缓解了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三)扩大救治范围,稳妥推进“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根据《 湖南省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张家界市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我县健康扶贫工程行动相关计划实施方案。一是出台《桑植县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自2017年11月份启动至年底,已救治6人(直肠癌1人、终末肾病5人),住院费用10.4万元,其中保内费用9.3万元,报销费用9.3万元(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减免0.55万元(一减免),实际报销比例94.6%。根据我县实际,除对省里规定的4类9种疾病患者实施定点集中外,还扩大了大病集中救治病种。出台《桑植县2017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重型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工程”》、《桑植县尘肺病农民基本医疗救治救助实施方案》、《关于做好高血压等五种疾病门诊治疗基本药物免费的通知》。将尘肺病、肺结核病、艾滋病、重症精神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六种疾病患者纳入了大病集中救治和门诊基本药物免费治疗范畴。二是出台《桑植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2017年10月份正式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乡镇为单位,组建家庭签约服务团队23支,常住居民签约率32.51%,重点人群签约率65.1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了全覆盖。三是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病住院后,出院经一站式结算神谕的合规费用按10万以内全部兜底保障,2017年财政共支出兜底资金522万余元(一兜底)。

(四)开通绿色通道,全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措施。出台了《桑植县住院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工作实施方案》。与县医保局签订协议的医疗机构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入院“先诊疗”和出院结算缴纳自负费用的绿色通道,极大地减轻患者就医垫付医疗费用的经济负担。大病县域内首诊比例达90%以上,县域内救治比例为83.4%,患者及时就医率明显上升。

(五)开展深度贫困县民政重点救助工作,切实减轻健档立卡贫困户就医负担。2018年,我县被列为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试点县之一。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在全省深度贫困县开展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试点的通知》(湘政办发〔2017〕75号)文件精神,结合《桑植县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桑政办发〔2017〕20号)文件精神,我县出台了《桑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桑植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试点方案>的通知》(桑政办发〔2018〕3号)文件。从今年1月1日起,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患大病需住院治疗和43种特殊病种(含长期慢性病、重大疾病、罕见病)需长期门诊治疗服药的患者实施重点救治,并已将我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纳入医疗结算一站式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自开展健康扶贫工程以来,在县脱贫攻坚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健康扶贫工程在我县初步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得到及时救治、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低、就医条件、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显著提升”等目的。但与国家对健康扶贫工程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后续需继续跟进和努力的地方。

(一)基层基础医疗设施落后。阵地建设:乡镇业务用房面积,按照2020年达到规划床位数面积的仅占57%。2017年共建村级卫生室240所,在建157所,有26所还未开工。乡镇和村级医疗设备添置,大部分靠上级部门配送或捐赠。

(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医务人员总量不足、医学文凭及业务水平不高、医学专技人员储备缺乏、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有待加强。县级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不强、无优势专科。

(三)慢性病、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力度和妇幼健康服务有等待进一步加强。我县受制于缺乏预防医学和妇幼儿保专业人才、地理环境是地广人稀等因素限制,出现慢病发现率低、只签约不服务、传染病的监测防控村级网络质量不高和传染病报告人员意识不强,乡、村、组妇幼儿保专干队伍不稳定、不专业,高危孕产妇的发现、出生缺陷的防控、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等妇幼儿保工作难突破,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儿保工作难保障。

(四)群众对健康扶贫工程政策知晓程度不高和不理解现象比较突出。健康扶贫工程的相关政策只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生新的矛盾,出现反感情绪,没有学习政策;截止2017年12月底,还有400余名建档立卡户住院后因提供的银行账户信息不正确,导致住院后医疗费用补偿不到位;自2017年11份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 以来,已出现5起出院逃费,金额达9000余元,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先诊疗后付费”管理办法。涉及到健康扶贫工程的相关部门信息共享不彻底,工作配合有待加强。扶贫信息在不断更新中,医疗保障局因不能与扶贫办信息共享,出现信息更新不同步,导致住院后医疗报销政策享受不彻底。

妇幼扶贫工作总结篇4

首先,我代表××区政府和区政府妇儿工委对××*妇儿工委各位领导来××区检查指导妇女儿童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对××*、市妇儿工委及办公室对我区妇儿工委工作的重视、支持和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

多年来,××区委、政府始终十分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坚持把妇女儿童工作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速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来抓。特别是《两纲》颁布后,我们以深入贯彻实施《两纲》为主线,积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政府在妇女儿童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有力推进了我区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下面,就我区几年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有关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实施《两纲》情况

几年来,在××*、市政府妇儿工委的亲切关怀和积极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妇儿工委成员单位扎实有效的工作,《两纲》在我区得到了稳步健康推进,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

(一)妇女参政、议政有了新进展。《两纲》实施以来,我们把推进妇女参政议政作为一项主要内容,通过开展一系列女性人才培训工作,大大提高了我区妇女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参与决策及管理的比例不断扩大。全区女党员××××人,占党员总数的××.*%;全区现有女干部××××人,占干部总数的××.*%,人大女代表××名,占代表总数的××.*%,政协女委员××名,占委员总数的××.*%;区级四大班子中,有*位副区级以上女性领导干部,各乡镇(街)、各部门党政班子中,大多数配备了*名以上的女干部,总数已达××人;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也涌现出许多女性拔尖人才,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了领导岗位,促进了两性和谐发展的社会进程。

(二)妇女儿童的社会维权体系日益完善。几年来,我区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严厉打击了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普法教育日趋深入,法律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妇女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法律援助网络不断完善,建立了法院妇女维护席、法律咨询热线,设立了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服务中心,逐步构建起了妇女儿童咨询投诉、司法保护、社会救助维权网络,有效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推进了我区妇女儿童工作法制化进程。

(三)适龄儿童受教育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初中学生毛入学率达到××*.*%,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了××.*%和××.××%。积极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改善办学条件。五年来,先后投资*.*亿元,完成了××*所中小学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舍新建和改扩建工程。认真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为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解决了上学难问题。同时,积极开展了扶贫助学及与贫困校对接活动,通过多方协调,投资××××.*万元、总面积××××*平方米的希望初中已经开工建设;全方位关心、关注聋哑儿童,积极捐款资助聋哑残疾儿童,并且免除了聋哑学校在校学生全部费用。在此基础上,在全区深入开展了扶持薄弱学校、扶助贫困学生对接活动,动员我区各单位(部门)对接扶持××所薄弱学校,落实扶持资金××多万元。

(四)妇幼卫生保健事业长足发展。加大了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力度,加强了区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建设,全面完成了全区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同时加大投入,对全区乡镇(街)卫生院妇产科进行全面改造,全区孕产妇死亡率降到××.××/××万以下,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了××.××%以上。在此基础上,全区对农村贫困孕产妇实行了贫困补助,补助人数达到了××××*多人,补助资金达到××万元。同时,重点开展了育龄妇女、儿童健康普查工作,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达到××%和××%。全区儿童计划免疫覆盖率达到××%以上,常规疫苗接种率达××%以上;免费为农村育龄妇女提供了生殖健康检查,普查率达到了××%。另外,加强了性病、爱滋病防治工作,广大妇女对性病、爱滋病知识知晓率城区达到了××%,农村达到了××%。

(五)妇女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依托lpac等项目支持,加大政府补贴力度,通过建立妇女培训基地,全面进行科技、家政、面点、厨师等专业技能培训,为广大妇女就业、再就业创造了大量机会。××××年,全区××*人实现公益性岗位,其中女性××*人,下岗再就业××××人,其中女职工就业××××人,占就业总数的××%,输出女劳务人员××××*人,占输出总数的××%,妇女科学技术普及率达××%。

(六)妇女儿童社会保障救助工作成果明显。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中共有××××名妇女享受了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到××××*人,其中女性参保人数为××××*人。特殊群体的妇女儿童得到了更多关注和保护,城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享受定期及临时救助的妇女儿童人数大幅上升,并逐年提高。

(七)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观。全面实施改水工程,全区累计改水受益人口达××.××万人,农村改水受益率达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妇女儿童文化、体育、科技活动蓬勃开展,清理整顿了中小学周边的网吧、摊点,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实施《两纲》工作的主要做法

总结原州区几年来《两纲》实施工作的基本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政府行为,完善工作机制。在实施《两纲》工作中,我们不断强化政府行为,坚持做到“硬件建设三保证、制度建设四完善、机制建设五纳入”。“硬件建设三保证”:一是保证机构健全。自××××年成立妇儿工委以来,始终由主管妇联的副区长担任主任,××××年《两纲》颁布以后,为加强力量,我们专设编制,专设人员,并结合工作实际,多次调整妇儿工委成员,扩大工作范围,区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由最初的××个增加到××个,并在每个成员单位都配备了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妇女儿童工作,增加了工作的延续性和实效性。二是保证人员编制。在保证妇儿工委办公室人员配齐配强的基础上,我们在各成员单位加强了联络员队伍建设,目前,各成员单位的联络员××%以上都是各单位和部门的骨干或中层干部。三是保证经费。区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适当资金支持妇儿工委工作,保证了《两纲》的顺利实施。“制度建设四完善”:一是完善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定期召开实施《两纲》阶段性情况调度会;定期召开解决妇女儿童发展重点难点专项工作会议。二是完善汇报制度。定期向区委常委会递交书面报告,就妇女儿童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需要采取的措施做专题汇报。三是完善联络制度,在各成员单位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主管领导和联络员。四是完善走访制度。定期下到基层,走访慰问贫困学生和家庭,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机制建设五纳入”:一是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二是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三是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程。四是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五是纳入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现在全区的妇儿工作已初步形成了政府主管、妇儿工委牵头、成员单位分工负责的上下贯通、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社会化工作格局和尽职尽责为妇女儿童服务,实实在在为妇女儿童做事的工作机制,保证了妇女儿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抓,专人负责,推动了《两纲》的全面实施。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高度重视宣传舆论工作,通过宣传媒体、网络、召开各类会议、开展活动等形式、构筑多层面的宣传平台,全方位开展宣传。通过召开各类会议向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宣传,借助“少生快富”工程实施,使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进步观念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使性别意识逐步进入决策层;通过媒体网络向社会和妇女儿童宣传,提高妇女儿童自我发展和自我保护的意识;通过培训学习向妇女儿童工作者进行宣传,提高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开设“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讲座,举行报告会、知识竞赛、悬挂墙体条幅,制作宣传板报、图片漫画,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开辟妇幼保健专栏和教育专栏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男女平等”、“儿童优先”和妇女儿童规划,促进全社会形成共识。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的社会主流意识不断强化,利于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氛围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重视依法维权,提供法律保障。积极协调公检法司等相关部门建立了“一站、两庭、三队伍、四中心”。“一站”即与公安部门联合设立妇女维权站;“两庭”即与法院联合建立妇女权益合议庭、维权巡回法庭;“三队伍”即维权联络员队伍、维权陪审员队伍、女法官维权顾问团;“四中心”即在司法局设立法律援助中心,在民政局设立社区求助中心,在公安局设立了“××*”家庭暴力报警中心,在公检法联合建立家庭暴力鉴定中心。与此同时,各乡镇(街)派出所也成立了家庭暴力投诉站,形成了区乡两级维权网络,从而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注重调查研究,突破重点难点。近两年我们不断加大调研工作力度,各有关部门都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各类调研,在关于妇女儿童权益、妇女受教育和健康等方面形成了有价值的调研报告。特别是在重点问题调查研究上,区级领导都亲自参与,各级、各类、各方面调查研究活动的开展,为全面了解并解决阶段性、区域性妇女儿童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了详实的依据,为更好地开展妇女儿童工作注入了源头活水。

(五)强化管理,提升工作水平。在《两纲》实施工作中,我们不断强化管理,通过强化管理促进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一是坚持目标责任管理,本着条块结合、分工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制定并完善了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实施《两纲》目标责任分解书,二是实现了妇儿工委办公室工作制度化。健全完善了述职报告、例会、监测评估、奖励表彰等各项工作制度,并执行良好。每年召开妇儿工委扩大会议,总结部署工作,各成员单位进行大会和书面述职。坚持开展年度监测统计和阶段性监测评估工作,定期开展总结表彰活动。这些都为迅速提升妇女儿童工作水平打下了基础。

(六)加强监测评估,保证工作质量。在开展此项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五个方面:建立监测评估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做到有人管、有人揽;制定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真实、准确、及时地收集规划实施情况和有关统计数据;开展系统培训,组织学习考察,提高监测评估工作的质量;为建立数据库做了大量的基础准备工作,对妇女儿童发展监测统计数据进行充分利用,深层开发,透彻分析。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两纲》实施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加快了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步伐。

三、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

我区妇女儿童事业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了一些发展。但从组织的要求,人民的期望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妇女受教育水平、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男性。二是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地方还比较严重,女孩辍学比例高于男孩。三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出反映在妇女儿童的教育、卫生医疗保健、生存环境和质量及妇女参与政治、经济的能力等方面。四是农村妇幼卫生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的资源短缺、人才匮乏、设备陈旧,资金投入不足。五是婚前医学检查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出生缺陷率较高,出生人口素质受到影响。六是妇女就业率还低于男性,有的行业还存在性别歧视。

四、今后实施《两纲》的打算

根据我区妇女儿童发展状况,按照上级妇儿工委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着眼提升妇女儿童的生产生活生存能力,实施素质提高工程。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采取多种教育、培训形式,进一步提高妇女儿童受教育程度及终身受教育水平,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使妇女获得更多平等发展的机会。巩固“普初”,完成“普九”,切实做好儿童义务教育工作。加大对农村妇女的实用生产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应用能力。通过提高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造就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

(二)立足加快全区经济发展,实施创业就业工程。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把推进妇女创业和就业摆在重要的位置,突出抓好。引导广大妇女转变观念,增强创业意识,挖掘创业潜能,投身创业实践。充分发挥女企业家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形成鼓励妇女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教育的手段,大力促进妇女创业就业。积极研究制定促进妇女就业的政策和规章,从源头上维护妇女劳动就业权益。努力转变性别观念,抵制用工中的性别歧视行为。加强妇女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妇女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

(三)围绕提高妇女儿童身体素质,实施保健康复工程。成立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中心,分批次组织全区怀孕妇女进行孕期检查,为贫困孕妇提供免费检查,建立孕产妇危险因素筛查、运转和急救的“绿色通道”,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母婴健康提供良好服务。做好妇女儿童健康常规检查工作,组织发动全区妇女进行定期的生殖及健康检查,对贫困妇女儿童进行免费检查。做好全区儿童身体健康检查工作,特别是要对全区幼儿园进行不定期的儿童营养状况检查,使营养不良患病率有所控制、有所降低,巩固儿童计划免疫覆盖率。

(四)结合改变妇女儿童生存状况,实施扶贫救助工程。把开发式扶贫、救助式扶贫与推进妇女儿童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定点帮扶、对口支援等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加大扶贫救助工作力度,在全区开展“阳光工程”,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贫困造成失学、辍学;组织发动各单位和各部门对贫困妇女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包保,落实包保责任,注重扶贫实效,努力缓解贫困妇女儿童的困难程度,减少贫困妇女儿童数量。

(五)着力促进妇女儿童权益的最大化,实施维权保障工程。加大对《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全区实施妇女儿童维权行动计划。建立妇女儿童维权席,加强对有关妇女儿童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继续组织司法顾问团进村、进社区,宣传普法;创新妇女儿童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重点研究和完善女职工生育保险、妇女参政议政和就业再就业、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健全妇女儿童社会维权网络,不断加大依法行政和执法监督的力度,使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在法律、政策的支撑下,得到全面保护。

妇幼扶贫工作总结篇5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21〕24号)和市政府有关要求,县政府决定2021年实施30项民生工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新增4项民生工程

(一)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部署,补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修缮、医疗设备更新补充、医疗服务能力培训等标准化建设短板,推动城市和农村医疗卫生网底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为贯彻妇女发展纲要,提高妇女“两癌”早诊早治率,对全省35—64岁城镇低保以及农村适龄妇女开展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筛查。

(三)农田建设工程。为贯彻实施粮食安全战略,推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科技服务和建后管护等。

(四)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培育农业产业和改善农村环境,支持开展秸秆标准化收储点(中心)、秸秆产业化利用、秸秆博览会签约项目、秸秆大中型沼气工程等建设。

二、退出4项民生工程

水利薄弱环节治理三年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任务已完成,资产收益扶贫已实现预期目标,健康脱贫医疗保障平稳过渡到现有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框架内,4个项目不再列为民生工程。

三、调整实施8项民生工程

(一)增加幼儿托育内容。与妇幼健康和职业病防治合并为幼儿托育、妇幼健康和职业病防治项目,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同、家庭为主、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坚持普惠优先,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开办普惠托育机构,为家庭提供科学养育指导,并对确有婴幼儿照护困难的家庭提供必要服务。

(二)调整智慧医疗项目。智慧医疗项目中智医助理已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智联网医院已常态推进,两项内容退出民生工程,调整后保留实施“安康码”应用内容。

(三)调整文化惠民工程。增加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科技馆免费开放;保留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农村文化活动、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内容;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因建设任务已完成并已纳入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共建共享,农村体育活动因纳入群众体育竞赛统筹实施,两项内容退出民生工程。

(四)调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项目。将智慧学校建设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内容,一体化辐射带动全省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五)统筹棚户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大统筹力度,将棚户区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合并为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

(六)调整党建引领扶贫工程。将党建引领扶贫工程调整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带动,有力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探索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励试点工作。

(七)调整“四带一自”产业扶贫项目。将“四带一自”产业扶贫调整为“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脱贫群众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

(八)调整技能培训提升项目。将技能培训提升中技能脱贫培训调整为脱贫稳就业技能培训,组织易返贫致贫人口参加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保留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新技工系统培养、退役军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

四、继续实施18项民生工程

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出生缺陷防治、“四好农村路”建设、困难残疾人康复、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就业创业促进、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厕所改造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困难人员救助暨困难职工帮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学前教育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环境生态补偿等18个项目。

五、工作要求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七有”目标,聚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努力增进民生福祉。

(一)补短板,注重有效持续。既尽力而为,贴近群众需要,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提升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又量力而行,确保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坚决避免脱离实际、寅吃卯粮。

(二)强管控,聚焦精准推进。注重增强民生工程选择、设计、推进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提高项目规划、资金保障、调度实施、运行维护、宣传引导等关键环节的精准度。在用好财政资金改善民生的同时,注重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本推进民生工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三)严考评,突出绩效导向。进一步构建全方位绩效导向,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跟踪问效,健全民意调查,落实特邀监督员制度,建立绩效评价常态机制,突出正向激励和刚性约束,发挥目标管理绩效考评“指挥棒”作用,确保民生工程建好用好。

(四)明职责,形成强大合力。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财政牵头、部门主管、县镇实施责任体系,细化并签订目标责任状,压实责任传导;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贯通、联动互动,切实以责任落实加快构建民生建设发展新格局,为全方位建设更加温暖、更有质感的“强优美富”美好南陵而努力奋斗。 

妇幼扶贫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社会性别;贫困;妇女

中图分类号:D4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6-0068-04

1.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的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障碍,为了减小和消除这一障碍,我国政府、社会各界、国际组织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减轻农村贫困。事实证明,我国的减贫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我国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5亿人下降到现在的2 148万左右。但是,这一数目横向来看仍然是巨大的,而且,这是按照我国政府制定的绝对贫困线标准计算出来的,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贫困标准(每人每天平均消费1美元),我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要比这个数目大很多。目前,我国的农村贫困问题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因为剩下的这部分贫困人口,脱贫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为什么呢?有观点认为,这部分贫困人口中,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分人是老弱病残,还有一部分人是妇女,这些人口的脆弱性更高,更容易沉淀在贫困的陷阱中而难以自拔。依据国外的相关研究,也有人提出,同国外一样,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中已经出现了贫困女性化和女性贫困化[1]。

但是,长久以来,我国的贫困研究和扶贫实践中缺乏性别视角和性别敏感,这也导致了我国扶贫实践中的性别盲视。事实上,贫困问题可能与性别问题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贫困问题中存在着很多性别不平等的现实,妇女可能已经成为贫困中的最贫困者[2],妇女也可能比男性更难摆脱贫困。为了提高减贫效果,也为了减轻性别不平等,在贫困研究中加入女性视角非常必要。那么,我国农村贫困中是否存在着女性贫困化的现象,女性农民是否比男性农民更贫困?下文就具体来分析。

2.贫困分析中的性别视角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妇女的贫困问题往往被忽视。例如在我国的贫困统计中,人们通常只注意贫困人口的总数,贫困程度等指标,却很少有分性别的统计。这种以家庭为统计最小单元的观念忽视了家庭的不均质性,忽视了家庭中女性所处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待遇,忽视了女性贫困的特殊性。事实上,女性贫困群体更应该受到关注。国外曾有研究对14个发展中国家(其中包括8个亚洲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贫困家庭中女性与男性的比例为116∶100,贫困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国内的有关调查数据也表明,在我国目前2 00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中,有60%是女性[3]。研究者开始注意到“贫困女性化”的趋势,而且认识到这种现象的产生,不仅是由于妇女本身的弱质性,更多的还是社会、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4]。1995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中指出,“当今世界上10多亿人生活在令人无法接受的贫困状况下,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多数是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在过去的十年中,生活在贫困中的妇女人数的增加同男子不成比例,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在转型经济国家,妇女贫困人数日增的现象最近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这是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一个短期后果。除经济因素外,造成妇女贫困的原因还有僵硬的社会认定的性别角色,妇女获得权力、教育、培训和生产资源的机会有限以及其他所出现的导致家庭不稳定的诸因素。”对妇女贫困根源研究的实质也是对性别不平等根源的研究[2]。研究者刘燕丽认为,性别弱者成为贫者,女性生儿育女的生理特点成为在文化上和价值上贬低妇女的原因,将妇女社会化为弱者,忽视了她们的能力和她们劳动的价值,这样,她们更易于受到贫困的影响[5]。林志斌认为,妇女的生育功能和责任是为了家庭和社会,她们的付出不应被看做是个体行为,而应得到社会的回报和体制支持[6]。事实上,男性的工作成果中包含着妇女对家庭的无偿劳动。而且大多数妇女承担着双重角色,甚至多重角色(她们要完成人类再生产活动,要完成家务活动,一些职业妇女还要完成职业工作,大部分农村妇女还要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她们与男性的竞争是在不公平的规则下进行的,进一步来讲,由于妇女地位普遍低于男性,尤其是在农村,这就使得在家庭资源分配上,女性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6]。举例来说,比如对教育的投资上,如果这个家庭中只能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学,他们做出的决策可能是让女儿辍学,在家务农,操持家务或者外出打工,而让儿子继续学业。我们知道,教育是收入的函数,低的教育水平往往与低的收入相联系,低的教育水平也使女孩失去了更多的成功机会,这就造成了妇女地位低下的恶性循环,男女不平等的普遍社会现实,使得贫困妇女相对于贫困男性,处于更为脆弱的地位,使得妇女的性别需求更容易被性别盲视所掩盖[7]。

那么如何在贫困分析中加入性别视角呢?我们知道,传统的关于贫困的定义和测评是以收入――消费作为标准的,而这种方法却未能体现人类的发展成果而受到广泛的批评,同样地,将家庭作为分析评估贫困的单位也遭到了社会性别问题分析专家的批评。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贫困家庭中,女性的生活更为凄惨,而在非贫困的家庭里,部分女性依然资源匮乏,或者家庭的收入在增加,但是就福利状况而言,社会性别不平等反而更严重。这意味着两性之间的社会关系在某种情形下可能会加剧或缓解妇女贫困问题。

鉴于家庭收入作为评估男性及女性家庭福利的标准不够可靠,那么就有必要在目标和方法上对贫困进行研究。根据阿玛蒂亚・森的权利与能力框架,人类贫困指数是一个对人类各时期贫困状况进行测定和比较的指标。人类贫困指数(HPI)、人类发展指数(HDI)以及社会性别发展指数(GDI)为比较两性在生活福利及资源匮乏情况提供了基础,包括在家庭里的状况。虽然人类贫困指数能够让我们了解男女两性之间在福利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但是这个指数同时也暗含了这样的假设,那就是两性以同样的方式经历资源匮乏,也面临同样的妥协权衡问题。事实并非如此,比如缺水问题对男女来说意义就不同,在饮用水缺乏的地区,妇女为获得生活用水,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体力劳动;再比如某些女性在家庭中遭受暴力欺压,她们要面对的收入与个人福利状况之间的妥协实际上揭示了男性需要面对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社会性别敏感的对福利状况的理解必须还要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人类贫困指数没有体现的因素,尤其是时间的使用情况和遭受暴力的经历等,这要求研究者具有更为强大的分析工具和微观数据的支持。

但事实上,由于在贫困问题中对性别不平等的忽视,在贫困监测和统计中有关性别差异的数据非常少,这就限制了人们对贫困中女性问题的分析。本文的一个尝试是,采用仅有的分性别统计数据,运用贫困分析框架对我国当前的农村妇女贫困作一个初步的分析。这里采用的贫困分析框架是加拿大国际开发署的研究成果[5]并结合关于贫困的最新含义(机会的匮乏和权利的丧失)来分析我国农村妇女贫困的状况。在该框架下,资产、机会和支持条件是摆脱贫困的相互作用的重要方面。其中,个人所拥有的资产(包括健康、教育、社会地位、自然资源、人身保障和尊重等等)是其进行社会经济参与的基础,机会是对资产的利用,包括收入来源方面的机会和就业机会。支持条件就是那些使个人能够利用机会,去使用其所拥有的资产的条件。其关系见下图:

在这个分析框架中,支持条件可以看做是个人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如果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关系)丰富、政府职能有效、市场关系顺畅、权力关系正当、法律赋予人们的正当权利和应有人权,则十分有利于人们更好地利用各种机会来高效地使用个人所拥有的资源,获得更好的福利,摆脱和远离贫困,获得小康生活。本文重点考察妇女个人所拥有资产和机会,这是个人进行社会经济参与的基础,没有这一点,更谈不上其他。事实上仅仅在这一项上,妇女与男性就存在着巨大差别。

3.我国农村性别不平等与妇女贫困

就一般意义上而言,我国农村比城市存在着更明显的性别不平等,男女的社会角色定位更为清晰,传统文化、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更为深入。在以男性为户主的家庭中,女性的地位相对低下,在家庭决策中处于从属地位,家庭资源的支配权也大部分属于男性。在以女性为户主的家庭中,其经济状况可能更糟糕。

3.1 我国贫困地区的妇女比男性更为贫困

由于国内关于分性别的统计数据非常少,所以这里主要选用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贫困监测数据[9]。以2004年为例,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的贫困监测调查显示,我国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其所拥有的资源状况和机会都显著地处于劣势,这些都导致了妇女处于更为脆弱的地位,其处于贫困的境地是必然的,而且,其贫困程度比大多数男性更为深重。下面以从经济状况、就业、教育、健康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指标来衡量,很容易得出女性更为贫困的结论。

3.1.1 总体经济状况与贫困发生率

2004年,扶贫重点县在668元之下的绝对贫困人口共计1 613万,共中48.2%为女性,女性人口的贫困发生率为8.3%,男性为7.9%,女性比男性高0.4个百分点;在668元以上,924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共计2 580万,其中48.5%是女性,女性人口的低收入发生率比男性人口高0.6个百分点。

3.1.2 就业机会、劳动时间分配与收入状况

女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及收入状况与男劳动力有较大差距。2004年,扶贫重点县女劳动力的全年平均就业时间在6个月以下的占17.8%,比男劳动力高6.1个百分点;平均从业时间为9.3个月,比男劳动力少0.4个百分点;从事农业劳动时间占77.4%,比男劳动力高10.4个百分点。外出务工劳动力占11%,比男劳动力低12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外出务工女劳动力的月工资为460元,比男劳动力低16.1%。当然,妇女从事农业劳动或者是非农业劳动也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通常年轻未婚女性外出务工较多,年龄较大和已婚女性外出务工相对较低;年轻女性务工收入高于年龄较大女性务工收入。

3.1.3 受教育程度

女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女劳动力中的文盲率为20%,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0.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4.4%,高中占3.8%。与男劳动力相比,文盲率高13.2个百分点,小学文化程度的比重高9.2个百分点,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分别低15.5和5.9个百分点。女劳动力接受过各种职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也仅为7.5%,不到男劳动力培训比重的一半。女童在校率仍低于男童。根据抽样调查结果,7~15岁女童年末在校学生的比重(在校率)为92.8%,比男童低1.3个百分点。

3.1.4 健康状况

妇女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差。2004年,扶贫重点县妇女健康人口比重为92.1%,比男性低1.7个百分比。与男性相比,主要是长期慢性病和体弱多病现象较多,但残疾比重稍低。

3.1.5 社会参与程度

妇女的社会参与程度很低。根据贫困监测调查,2004年底,妇女担任社会职务(指乡村干部,村民代表,乡村集体企业和各种群众组织负责人等)比重仅为0.7%,比男性低4.6个百分点,同时,一些对贫困地区的专项调查表明,妇女参加村民大会和村民小组会议的比重、妇女对扶贫项目的了解程度、通过公开途径了解村内事务的比重均显著低于男性。

将以上数据归纳为下表,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我国贫困地区女性在拥有资源和机会方面更为匮乏,其经济状况、就业状况、教育水平、健康和社会地位明显地低于男性:

3.2 我国贫困地区妇女性别不平等状况逐步改善

虽然我国贫困地区妇女较之男性处于更为脆弱的环境,但总体来看,我国贫困地区女性的贫困状况逐年开始改善,性别不平等的状况也开始慢慢消除[9],但女性比男性更贫困的现实无可争辩。

3.2.1 劳动力文盲率性别差异指数和儿童入学率差异指数

从不同文化劳动力的性别构成来看,男性的文化程度普遍高于女性,2003年,国家重点扶贫县的劳动力文盲率男性为8.4%,女性为21.9%,性别差异达到13.5个百分点,性别差异指数为259.4(以男性为100,计算出女性相应指标的比率),而2002年,这个指标为273.8。

2002年儿童入学性别差异率指数:2002年国家扶贫重点县男童入学率为92.8%,女童入学率为89.2%,儿童入学率性别差异指数为96.1,2003年为97.6。可见,在教育水平方面,男性和女性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3.2.2 男女外出打工工资性别差异指数

男性从业人员的流动性高于女性,2002年在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中,男性占了71.5%,女性比重为28.5%。男性外出打工的工资也高于女性,平均工资为2 706元,女性外出打工工资为2 404元,男女外出打工工资性别差异指数为88.8。2003年,这个指标为90.5。可见,在务工工资方面,男女两性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3.2.3 社会事务参与率性别差异指数

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女性在社会事务参与方面的比率远远低于男性。男性劳动力担任社会职务的比率为5.6%, 而女性担任社会职务的比重为0.7%,社会性别参与率性别差异指数为12.1,2003年这个指标为12.5。在这方面,我国农村贫困妇女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还较低。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贫困地区的女性在接受教育、工资收入、社会参与方面都明显差于男性,虽然差距在逐年缩小,但要提高女性在资源支配、机会获得方面,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4.结论及政策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性别不平等与贫困之间的确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农村贫困地区男性与女性在社会、经济、政治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性别不平等加剧了贫困程度。因为性别不平等,更准确地说,男女不平等导致了妇女拥有更少的资源和增加收入的机会,也缺乏运用这些资源的支持条件,这必然导致很多女性陷于贫困的陷阱而难以自拔。女性显然成为性别歧视的牺牲品和男权社会的陪衬。如果在扶贫实践中,我们不能看到由于性别差异而造成的女性机会的丧失和能力的匮乏,就不能很好的解决我国当前的农村贫困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如果在现有的扶贫策略中更多地考虑到社会性别因素,可能会对妇女这一弱势群体更有利。强调关注弱势群体,并不是忽略男性权利,而是采取考虑到社会性别因素的措施,以便两性在公平的条件下获得资源和进入市场的机会。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第一,在贫困农村,倡导两性平等的观念,将两性平等的观念渗透到社会、文化领域等方方面面。一方面承认男女两性在生理方面的差异,同时也强调女性的社会地位。这种观念不仅对成年妇女有利,也对未成年女童十分有利。比如在对待子女受教育方面,鼓励支持所有适龄儿童入学,尤其存在对家庭资源的有限分配时,平等对待男童与女童,而不赞成优先男童。当前我国采取的农村地区全部免去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政策,其意义深远。在此政策下,贫困农户对待子女的中小学教育态度和决策会发生重大变化,对这些贫困地区的父母来说,让所有幼小的孩子接受免费教育是一个福音。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后,帮助贫困农户子女完成更高层次教育的助学政策也非常必要。女性接受良好的教育不仅有可能改变她未来的生存状况,更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教育和发展状况(既包括男孩,也包括女孩),这有利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第二,采取鼓励妇女参与的扶贫项目。比如,技术培训项目应该考虑到女性劳动者的特征,在农业劳动中女性较为集中的地区,采取更贴近妇女特点的技术模式,更易于妇女接受和应用。鼓励妇女申请小额信贷,投资于急需的生产与生活环节。第三,减轻妇女的家务劳动量和缩短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鼓励妇女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因为传统观念中,妇女的角色主要定位于家庭劳动,这限制了女性参与社会事务和市场交易的机会。具体的措施包括,在村民集中居住的地区设立类似幼儿园的幼儿教育机构,使年轻的妈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公共事务。这有利于妇女在各种社会事务的决策中获得决策权,有利于制定出考虑到女性特点和女性地位的公平的、有效率的决策方案。因为很多案例表明,在观察经济行为时,性别是一个关键变量,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当决策的制定能够影响他们所从事的有效的生产行为时,男性和女性在决策的制定过程中享有平等的地位,确保男女双方可以平等地获得和控制资源、土地和进入市场的机会。

总之,在制定和实施扶贫策略时,考虑到性别因素是很有必要的,在进行地区发展计划时把社会性别主流化,建立以社会性别为目标(gender-targeted) 的扶贫项目[1]是消除女性贫困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中国国别社会性别报告[M.内部出版物,2002:8,16.

[2刘晓昀,李小云,叶敬忠.性别视角下的贫困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4,10:13-17.

[3妇女研究会.贫困女性占多数[html.新华网,2005-01-03.

[4 Sally baden,社会性别、治理与贫困女性化,内部出版物,2000:53-58;

[5 林志斌a.参与式对妇女反贫困的意义,本文是作者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北京后续会议(2000.5)上发表的论文.

[6林志斌b.妇女反贫困研究综述,本文是应全国妇联所邀,为中国妇女研究年鉴(1990-2000)所写的论文.

[7刘燕丽.性别与贫困,林志斌主编性别与发展教程[M.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8 sannong.省略/qwfb/pkjc/200503300217.htm,中国三农信息网,国家统计局农调队,“2004年我国贫困地区妇女贫困程度更为严重”,2005-03-24.

[9 国家统计局.2004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李芝兰(1969-),女,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村综合发展与经济政策分析。

妇幼扶贫工作总结篇7

人民网讯:大医院进军五郊区,不仅市民欢迎,基层卫生部门也给予点赞。江宁区卫生局局长姚燕玲表示,"南京逸夫医院开业,将为江宁区医疗资源注入新活力,方便市民在家门口看病就医。同时,大批来自省人民医院、南医大二附院的专家教授坐诊,也将为江宁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下月初亮相江宁,南京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分院主体建筑封顶,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溧水区合作共建溧水区中医院……

进入猴年,南京医疗领域频频出现大动作,和数年前大医院在主城区开展"扩建竞赛"不同,此次大医院纷纷进军五郊区,或和属地共建,或直接设立分院,医疗资源分布逐渐进入均衡化轨道。

2、江苏首家邵逸夫医院4月初亮相

人民网讯:位于江宁区龙眠大道的南京逸夫医院将于下月初投入试运营,该医院由南京医科大学和江宁区合作共建,香港邵逸夫基金会捐赠2亿港币。这是江苏省内首家、国内第二家邵逸夫医院,南京逸夫医院总规划占地面积209亩,设置床位1200张,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目前占地109亩、总投资近10亿元的一期工程已经结束,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开设床位600张。

日前,记者探访南京逸夫医院,发现其门头仍标有“南医大附属明德医院”字样。院方表示,因为医院得到邵逸夫基金捐赠,所以正在申报改名,未来正规名称将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简称南京逸夫医院。

3、香港首家儿童医院将于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

新华社讯: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6日表示,正在兴建中的香港第一家儿童医院将提供超过400张病床,集中提供第三层医疗服务,预计将于2018年投入使用。

林郑月娥当日在参加一项旨在改善儿童医疗服务的活动时透露,为进一步提升儿童医疗服务,特区政府医院管理局正在位于九龙启德新发展区兴建香港首家以儿童为对象的香港儿童医院。林郑月娥表示,这家耗资约130亿港元的香港儿童医院将设有400多张病床,提供住院和日间医护服务,并会采用非院舍形式和适合儿童活动的设计,为病童及其家人提供舒适的环境。预计医院将于2017年竣工,2018年投入使用。

据了解,香港儿童医院集中提供大部分第三层医疗服务(即专科和住院服务),为复杂、罕见及需要跨专科治理的儿科转介个案,提供高质素专科服务。

4、全国医疗机构首个“云影像平台”在武大人民医院上线

荆楚网-湖北日报讯:使用一部智能手机,登录免费Wi-Fi,患者即可实现预约挂号、缴费、检验报告查询,同时享受远程会诊、医生移动查房、用药提醒等服务。日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在我省率先开启“云上医疗”,众多患者向往已久的企盼成为现实。

据介绍,该院是我省首家开启“云上医疗”的医疗机构。这一“互联网+智慧医疗”的模式,打破地域、时间、专家资源不均等限制,整合时间碎片,为患者提供更为开放、连续的服务,并开启全新、便捷的就医体验。

5、飞利浦助力西部发展 帮扶1000个基层医疗机构

中国数字医疗网讯:为响应国务院“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基层卫生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社会扶贫工作委员会(简称“西促会扶贫委”)与飞利浦于3月26日在北京会议中心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向西部12省市的1000个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包括医疗设备、临床培训、网络构建等在内的全方位专业医疗扶持,以缓解当地医院的设备短缺状况,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从而最终达到“分级诊疗”的效果。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社会服务部部长郭勇、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副理事长、社会扶贫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兼秘书长狄森、飞利浦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何国伟先生,飞利浦大中华区诊断影像事业部总经理席渭龄,飞利浦大中华区集团公共事业部副总裁朱海鸾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

6、成都将建妇幼医联体 东南西北各一家产儿科急救中心

四川新闻网讯:市妇儿中心医院院长郑强告诉记者,在市卫计委的带领下,成都市将以市妇儿中心医院为核心,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选择一家区县级妇幼保健院或大型综合医院产科,将其设置产科、儿科急救分中心。对分中心的选择将有一定要求,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区域辐射力要强。

今年,成都的妇幼卫生工作将发生巨大的转折性变化:按市卫计委的部署,成都将在过去"妇幼联盟"基础上大力推进妇幼医联体建设,以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为核心,在全市东、南、西、北各设置一家产科、儿科急救分中心,实现妇儿救治工作全域覆盖,真正做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管理同质化、技术能力提升,让妇女儿童得到优质、便捷、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记者29日从市妇儿中心医院获悉,经过前期大量调研和精心准备后,妇幼医联体工作将在4月逐步推开,届时,广大孕产妇及儿童在基层就能享受到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7、厦门:半年时间完成全省三甲医院与基层医院“医联体”建设

台海网讯:“现在住在翔安,出门也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专家门诊了!”日前,厦门市莲花医院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签署医联体协议,随着医联体的试行和推广,岛内外将呈现全覆盖的医疗服务格局,岛外市民与岛内市民一样能享受“病有良医”的服务。

岛内三甲医院和岛外医院内外联手,深化协作,共同破解看病难,助推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这种名为“医联体”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开始在厦门探路推行。

导报记者昨日获悉,厦门市莲花医院目前已经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中山医院签订了协作协议,周边的居民可以就近享受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公平性。

8、鞍山:未来实现1000余家医疗机构联网

妇幼扶贫工作总结篇8

贫困是障碍 发展是难点

《中国扶贫》:您对全国妇联在扶贫工作中的责任是如何理解的?

崔郁:我认为妇联组织参与扶贫开发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肩负重任,大有可为;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首先,贫困妇女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妇女同男性相比,受教育机会少、文盲或半文盲率高、生产技能偏低、妇科病和地方病患病率高。在贫困人口中,女性贫困状况、脱贫难度都是很大的,应该是扶贫工作中的重点对象。

其次,贫困妇女是参与扶贫开发的主体。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男性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劳动力女性化的趋势日显突出,尤其在贫困地区女性承担着家庭生计维持和发展重担,因此,只有妇女脱贫,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村家庭摆脱贫困。

妇联具有参与扶贫开发的组织优势。妇联组织具有比较健全的组织网络,尤其是农村的基层组织延伸到村,直接联系妇女群众,在带领广大贫困妇女脱贫致富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妇联是一支富有满腔热情、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苦干实干的干部队伍。她们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怀着对贫困妇女的一片真情,以扎实的工作赢得了广大妇女的信赖。

《中国扶贫》:您认为贫困地区妇女工作的特殊之处和难点分别是什么?

崔郁:贫困本身是妇女发展和妇女权益保障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妇女相对贫困问题凸显,妇女的文化程度低,妇女的劳动技能弱、女性结婚和生育年龄偏低,妇科病患病率比较高。

解决贫困问题是促进妇女发展和保障妇女权益的前提和基础,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举措应该是切实维护和保障贫困妇女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也是妇联组织在农村贫困地区推动工作的首要任务。

做好贫困地区妇女脱贫工作的难点是解决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重点是提高贫困妇女自身发展能力,激发她们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扶贫》:妇联组织是如何解决贫困妇女在发展中的难点问题的?

崔郁:妇联组织与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共同实施妇女小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政策实施3年来,已发放1514.79亿元,获贷妇女306.67万人次,中央及地方财政落实贴息77.62亿元,帮助近千万妇女实现创业就业,解决了生产发展中的难题,为脱贫致富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中国扶贫》:在下一步工作中,妇联有哪些具体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妇女实现脱贫致富?

崔郁:下一步,我们将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

第一,开展教育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妇女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农村贫困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培训、妇联干部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妇女反贫困能力。

第二,继续大力实施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政策。从帮助解决贫困妇女发展资金入手,为贫困地区妇女脱贫致富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

第三,积极引导贫困妇女发展手工编织项目。从就近就地就业入手,帮助解决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

第四,坚持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改善妇女儿童生存状况。新建、扩建一批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三八绿色工程”基地。

第五,积极开展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及医疗救助。从帮助农村妇女健康检查入手,解决她们的健康问题。

第六,继续发挥妇联组织社会公益平台作用,鼓励动员各界社会力量通过“母亲水窖”、“母亲健康快车”、“春蕾计划”、“安康计划”、“消除婴幼儿贫血”等公益平台帮助贫困妇女和儿童。

第七,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妇联系统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对口帮扶工作。继续做好定点扶贫工作。

第八,加强调查研究,了解贫困妇女儿童的现实需求。从社会性别的角度,通过入户访谈、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调研“单亲特困母亲”、“贫困留守儿童”及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妇女的基本情况、生存状况、致贫原因、发展需求等。

创业支持 健康保障

《中国扶贫》: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全国妇联推行的“全国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政策的进展情况,该政策能够为贫困妇女解决哪些问题?

崔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是全国妇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共同实施的为贫困妇女生产发展提供支持的金融政策,这项政策自2009年实施以来,各级妇联组织积极推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个项目在带动妇女创业就业、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促进了妇女创业增收,推动解决就业民生问题。据统计,妇女小额贷款每笔平均额度为4.82万元,平均贴息金额为2074元。全国妇联在甘肃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94.4%的贷款妇女反映贷款后年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二是推动了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各地将妇女小额贷款与发展地方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引领妇女在科学、精细、高效的农业生产劳动中实现了增收致富,促使了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取得了“小贷款、好项目、大发展”的多赢效果。三是维护了妇女发展权益,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政策将女性确定为承贷主体,为妇女获得信贷资源提供了政策支持,为她们自主参与经济决策与管理创造了机会,提升了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对于推动实现男女平等有着积极的意义。四是促进了家庭和谐,维护了社会稳定。妇女小额贷款为创业妇女带来了较好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吸引部分进城务工男性返乡就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留守妇女儿童等社会问题,促进了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五是提高了妇女素质,培养了新型妇女人才。受贷妇女通过申办和运用小额贷款进行创业就业、发展生产,提高了政策水平、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

《中国扶贫》: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崔郁:问题主要是担保基金不足、贷款对象遴选不够严格、财政贴息到位不及时等。我们目前正在严格按照“规范、安全、有效、持续”的总原则,要求各地实施妇女小额贷款切实做到“放得出、用得好、收得回”,通过规范运作,真正把贷款发放管理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我们希望能够继续发挥好小额担保贷款在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动这项政策稳步、健康、可持续实施,惠及更多的妇女和家庭。

《中国扶贫》: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也是全国妇联近年来力推的民生工程,请您谈谈推行这个项目的初衷和目前项目的进展情况。

崔郁:推行“两癌”免费检查项目是为了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是让妇女群众真正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的重要举措。

该项目是2009年全国妇联和卫生部共同开展的,确定到2011年在全国221个县为1000万名35-59岁妇女免费进行宫颈癌检查,为200个县的120万名35-59岁妇女免费进行乳腺癌检查。截至2011年,中央及地方政府拨付专项资金,累计完成1169万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和146万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为推动解决农村贫困妇女“两癌”治疗难题,2011年4月,全国妇联建立了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争取财政部每年从中央公益金中拨付5000万元,用于贫困妇女救治工作。同时,全国妇联积极通过公益平台,募集社会资金,目前,已累计救助10815人,其中为9900名贫困患病妇女每人发放了一万元的中央救助金,社会救助915人。

三年来,全国妇联共面向200多个试点县编写、发放300万册《妇女健康知识100问》宣传册,组织了61万妇女参加健康知识竞赛,在央视录制播放了公益广告宣传片。通过健康宣传和组织发动,农村妇女对“两癌”项目知晓率明显提高,从项目初期接受率不到50%,到现在广大农村妇女愿意接受并主动寻求服务,健康意识明显改善。

2012年7月27日,全国妇联、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在京召开了“两癌”检查项目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全面部署了新一轮工作任务,明确了“2012-2015年计划为5000万农村妇女提供免费宫颈癌检查、为600万农村妇女提供免费乳腺癌检查”的目标任务。

目前,该项目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免费检查覆盖面不够。据估计,我国农村35-64岁妇女约为1.58亿,目前正在实施的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的覆盖面仅为6%和0.8%,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妇女的健康需求。

高度重视留守妇女儿童

《中国扶贫》:农村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是目前全社会非常关注的群体,全国妇联针对这些弱势贫困人群做了哪些工作?

崔郁: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有留守妇女近5000万,合计已超过1个亿,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留守”使农村实际生活人口结构性失衡,而且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全国妇联一直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从留守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以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维护留守妇女权益、促进留守妇女发展为着力点,通过“关爱服务”、“维护权益”为农村留守群体办实事。

第一、大力推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一是全国妇联于2011年4月正式启动实施“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以基层“妇女之家”为行动载体和平台,探索建立了农村妇女互助小组,积极开展妇女骨干与留守妇女儿童一对一、手牵手的结对帮扶活动。二是将农村流动儿童关爱服务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相关的领导协调机制,将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或设立专项经费,有效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入园、托管、满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问题。三是在北京、江苏、浙江等13个省区市的26个试点市、县、区开展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促进特殊儿童群体服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四是通过开展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督导、举办试点工作推进会、启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整合社会资源等重点措施,为留守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第二,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妇女权益。一是大力推动建立农村留守妇女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各地妇联以妇女和协理、12338维权服务热线为创新点,积极构建集法律咨询、心理疏导、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帮困救助于一体的维权服务新模式。二是深化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与五部委成立专项课题组,牵头参与中央综治委“建立政府、社会和家庭三结合的农村‘三留守’人员服务网络的政策措施”子课题研究,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三是推广基层组建“留守妇女互助组”的经验。目前,全国建立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28.3万个,引导留守妇女在生产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扶持、情感上相互依靠、安全上相互关照。

上一篇:扶贫普查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导师扶贫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