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9 01:24:43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篇1

Abstract: This evaluation takes Hexi Village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in Daxi Town of Xiushan Coun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it obtains the construction quantity, the quality and the budget implement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five systems", and the data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effect. Analysis finds that: first, although there are changes in the project, its construction quantity and quality can be effectively protected to meet the acceptance requirements, and in line with acceptance criteria; second, to simplify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 can still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and in line with the "five systems" as the core project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third, both poor villages and poor families can achiev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is sustainable.

关键词:贫困;土地整治;成效;评价

Key words: impoverished;land consolidation;effectiveness;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3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040-03

0 引言

自2014年6月国务院针对重大政策落实的全面督查中,国务院在各地自查和实地督查的基础上开始引入“第三方评价”,并要求成为常态化的考核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其实质是一种更客观的社会监督。由“第三方”调查产生的“群众满意度”,既可有效反映出整个考核过程的透明度和接地气,又充分保障了贫困群众在脱贫成效考核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提升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厅字〔2016〕6号)[1]。与此同时,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根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精准脱贫实施意见,分解落实国土资源、房地产扶贫工作任务,面向贫困区县、贫困村、贫困户,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减贫脱贫步伐,助力重庆市精准扶贫攻坚战。2015年12月,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出台了《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在贫困村实施2015年度土地整治项目的通知(渝国土房管〔2015〕1011号)》,加强土地整治项目向贫困村倾斜,明确“凡属市委市政府要求于2017年底实现整村脱贫的贫困村可实施此项目”[2],具体选取秀山县大溪乡河西村土地整治项目发展实地调研和评价工作。

1 项目区概况

大溪乡河西村位于秀山县城偏东北,距县城60公里。东接丰联村、北至前进村和酉阳县、西至坝联村、南至五四村(图1)。属八面山余脉,山川跌宕起伏,高山坡陡。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雨充沛,日照偏少,多年平均气温16℃,常年平均降雨量1341.1毫米,酉水河横贯全村。河西村以土家族、苗族为主要聚居民族,兼有汉族,属多民族杂居村。河西村是大溪乡面积最大,基础条件最差的贫困村,幅员面积27.4平方公里,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736户2283人,建卡贫困户74户335人。

根据2014年变更调查数据,河西村土地总面积2523.2474公顷,其中耕地698.79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69%,林地1625.72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4.43%,园地26.002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3%,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1.42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41.29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60%。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村中东部地区,坡度分布在2度以上,2-6度3.3752公顷,6-15度45.4975公顷,15-25度243.4170公顷,25度以上406.5085公顷。(图2)

2 评价方法

以秀山县大溪乡河西村土地整治项目为评价对象,为了保证评价数据的真实性,评价组按照评价要求,在评价前通过区县扶贫办提供的数据库结合遥感影像抽取调查对象,且调查对象满足实施工程受益范围要求。评价人员通过查阅项目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调研等方式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并对调查表资料进行梳理汇总,确保项目数据能够符合客观实际,真实反映土地整治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扶贫工作的贡献。整个评价过程应用“3S”技术(GPS、GIS和RS)进行技术保障。在评价前,先行准备需评价项目区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调研户的抽选提供地理基础;调研过程中,利用GPS对每个调研户进行定位;每天任务完成后,将贫困户实际位置与遥感影像进行匹配标注,对调研户的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展示。

3 评价结果与分析

3.1 评价调研问卷情况分析

以秀山县大溪乡河西村土地整治项目为评价对象,以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和扶贫成效三方面为评价内容。此次调研对象包括秀山县农村土地整治中心、大溪乡人民政府责任官员、河西村村社基层干部和直接受益贫困户及贫困人员。通过走访业主、村镇及贫困户,发放调查问卷,整理分析收回问卷,秀山县大溪乡河西村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施工有效问卷1份、项目管理有效问卷1份、贫困村扶贫成效有效问卷1份和贫困户扶贫成效有效问卷11份。

3.2 工程施工

通过查验2015年度土地整治(贫困村)项目申请表关于该项目实施地点、主要工程内容、工程量、目录库单价和项目投资总金额等规划信息以及现场实测的竣工后相关实施地点、工程内容、工程量,并查阅《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先建后补标准工程目录册(征求意见稿)》[3]和《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先建后补标准工程目录册预算编制说明》[4],按实测工程内容计算总投资,经整理后得出各评价项目评价内容情况如表1。

秀山县大溪乡河西村土地整治项目原规划3.5米宽C25混凝土(片石/卯石基层+水稳层+混凝土路面),由于到项目区要通过四座小拱桥,并且其中一座是危桥,大型工程车通过比较困难,因此取消维修3.5m宽田间道的水稳层,变更后为3.5米宽C25混凝土(片石/卯石基层+碎石调平层+混凝土路面),工程单价由原规划454.54元/米变更为372.69元/米(目录库单价为388.83元/米,中标单价为目录库单价下浮4.15%),长度由原规划2180米变更为2556米,总投资由99.0897万元增加到95.2596万元,减少了3.8301万元,此外还增加了3个12米DN400涵洞,工程107.35元/米(目录库单价为112.00元/米,中标单价为目录库单价下浮4.15%),增加投资0.1288万元,总投资由规划的99.0897万元变更为95.3884万元。调查工程结构及工程单价(目录库单价下浮4.15%)均与变更后工程结构及工程单价(目录库单价下浮4.15%)保持一致,且符合《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先建后补标准工程目录册(征求意见稿)》和《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先建后补标准工程目录册预算编制说明》相关要求,但工程数量由变更后的2556米增加到2559米,增加了3米,投资由更变的95.2596万元增加到95.3714万元,增加了0.1118万元,DN400涵洞调查数量和变更两保持一致,考]到实测误差,可视为实测工程数量与规划工程数量保持一致。项目虽然存在变更,但其施工数量和质量均能得到有效保障,满足验收要求,符合验收标准。

3.3 项目管理

通过问卷调查和查看相关资料,核实评价项目管理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以及公告制和审计制“五制”落实情况[5-7]。秀山县大溪乡河西村土地整治项目按照“五制”基本原则要求进行项目管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项目招标、工程监理等管理由大溪乡人民政府,因此存在没有按时签订监理合同、没有建立考勤制度、没有落实处罚制度、没有按时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规划以及组织合同段验收等相关管理的过程内容。根据调查,监理职能由大溪乡人民政府和河西村村委委派现场监督员监管,设计也由有资质的单位(公司)义务设计,将设计费、监理费、业主管理费一并充入工程施工费,以增加施工投资。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由于此类土地整治项目是扶贫项目,是“开绿灯”的项目,为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各业主都在不同程度上“灵活了实施方式”,缩短了前后期工作时间,为项目有充分时间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调查结果表明:简化项目管理程序也能保障工程质量,并且符合《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在贫困村实施2015年度土地整治项目的通知》(渝国土房管〔2015〕1011号)要求。

3.4 扶贫成效

通过问卷调查和查看相关资料,核实评价项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并将扶贫脱贫对象分为贫困户和贫困村分别进行调查,将评价内容分为贫困村效益评价、贫困户效益评价和扶贫成效的可持续性评价,从不同面分析土地整治(贫困村)项目扶贫成效。

3.4.1 贫困村扶贫成效

秀山县大溪乡河西村依托该村土地整治(贫困村)项目,该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由项目实施前的3378元增加到3865元(根据调查,该村由于烤烟种植人均年收入一直高于贫困村收入标准),按照重庆市2016年人均年收入3100元的脱贫标准,该村可整体脱贫。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通过土地整治(贫困村)项目田间道的维修一是降低了农产品的种植成本,二是增加了农产品种植面积(发展面积25公顷,可雇佣贫困户80人),可以使全村74户贫困户333贫困人整体脱贫,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在调查贫困村扶贫成效的同时,也调查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情况,该项目在前期选址、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村支两委意见和建议,使该工程能够满足日常生产生活需求,工程质量满意度高,各方面也很配合。

3.4.2 贫困户扶贫成效

秀山县大溪乡河西村贫困户调研对象包括11户,由于项目工程为田间道,施工要求较高,仅1户受访者表示参与了工程施工,共28天,报酬为100元/天。在调查贫困户扶贫成效的同时,也调查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情况,该项目在前期选址、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了被调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使该工程能够满足日常生产生活需求,工程质量满意度高,各方面也很配合。依托该村土地整治(贫困村)项目,贫困户最低人均年收入也由项目实施前的2800元增加到3280元,按照重庆市人均年收入3100元的脱贫标准,可实现脱贫目标。调研贫困户实现人均年收入由项目实施前的3705元增加到4693元,高于全村平均数据,说明项目建设对农民增收的助推作用明显。

3.4.3 扶贫成效可持续性

扶贫脱贫贵在有可持续性,也不可能因为一个项目本身就彻底、一劳永逸的脱贫。通过土地整治(扶贫村)项目的实施,支持一个产业的发展,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道。因此,秀山县大溪乡河西村主要依托大溪乡酉水河风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可保障脱贫的可持续性。

4 结论与讨论

土地整治(贫困村)项目扶贫成效评价是一个传统而又崭新的课题,土地整治(贫困村)项目是贫困村扶贫脱贫及再发展的物质载体。本评价按照土地整治(贫困村)项目涉及的一般内容,从评价基本方法出发,分别从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和扶贫成效三个层面,对土地整治(贫困村)项目成效进行评价。

①在对三个调研项目区工程施工进行调研中发现,工程施工数量和质量均能得到有效保障,满足验收要求,符合验收标准,且均未发现权属调节纠纷。未发现权属调节纠纷主要原因在于项目不存在新修工程,基本不存在新占用土地情况,即使部分工程需要新占土地(如田间道需要拓宽),但由于基础部分(如田间道路基压实、拓宽)均由项目所在镇街或村社自行实施,这就让权属调节不出村社,自行消化。

②根据《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在贫困村实施2015年度土地整治项目的通知》(渝国土房管〔2015〕1011号)可“灵活实施方式”的精神,三个调研项目在项目管理坚持“五制”原则基础上,均采用有不同于传统土地整治项目的管理方式,主要创新做法包括将招投标和工程监理下放到项目所在镇街,由镇街组织相关工作,但法人制、合同制和公告制和审计制均得到贯彻执行。从项目实施效果来看,项目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利于项目的有效推进,同时也保障了工程质量。

③帮助项目所在村社扶贫脱贫是土地整治(困村)项目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因此对扶贫成效的评价也就成了本报告的核心。从调研结果来看,此类项目对项目所在村社扶贫脱贫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是降低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成本,二是促进了扶贫产业的发展,这也使土地整治(贫困村)项目具有了生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与此同时,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由于项目没有计基础部分工程施工费(如田间道的路基压实、拓宽等),施工时部分区县镇街采取的策略是组织村民义务劳动,包括贫困户及贫困人员。

土地整治扶贫成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成效评价涉及施工质量、项目管理和扶贫成效等内容,评价主体包括政府、市场和当地居民(使用者)等。本文虽就其成效评价进行了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成效评价影响因子分析还停留在初级分析阶段,尚需进一步的深化分析和研究,特别是项目扶贫成效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较成熟的评价体系。因此,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扶贫成效的改革需要继续进行与完善,理论研究尚需做更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2016.6)[Z].

[2]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在贫困村实施2015年度土地整治项目的通知(2015)[Z].

[3]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先建后补标准工程目录册(征求意见稿)(2014)[Z].

[4]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先建后补标准工程目录册预算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2014)[Z].

[5]刘荔娟.项目管理概论[M].上海:上海出版社,1990.

[6]邵永军.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综合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3.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 土地整治;扶贫;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建议;贵州望谟

中图分类号 F301.2;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88-03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扶贫攻坚的决胜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但是广大老少边穷地区尚未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1]。土地具有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属性,这决定了土地资源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消除贫困具有持续性、根本性作用[2]。土地扶贫是新时期扶贫工作的一种新思路,尤其是通过土地整治项目改善了农村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目前农村扶贫工作的一种有效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多处提到要加强土地整治,说明土地整治已成为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3]。《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中提到“土地整治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务农收入。通过村庄整治,改善了农村面貌,农民居住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为改善”。

部分学者对土地扶贫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杨颖瑜总结了广西喀斯特石山区土地整治与扶贫发展有土地整治旅游扶贫、土地整治生态移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土地整治大会战与产业扶贫、依靠科技发展教育增强贫困石山区的造血功能等5种模式[4];陈晓军等围绕城乡统筹创新土地整治模式:首先,由农村土地整治形成了地票交易;其次,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整村整镇实施国土整治试点[5];李东法提出要增加农村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投入,探索建立基本农田经济补偿机制和基本农田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6];阮松涛等就当前中国土地扶贫制度构架与具体实施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对下一阶段土地扶贫事业政策构建进行了展望[1];郑娟尔等对贵州省创新土地利用政策促进地区脱贫的主要做法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2]。

本文通过资料搜集、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和座谈交流的方式了解贵州省望谟县土地整治和扶贫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土地整治与扶贫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贵州省其他地区通过土地整治推动农村脱贫致富工作提供借鉴。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望谟县位于贵州省南缘,介于东经105°49′~106°32′,北纬24°54′~25°37′之间,全县总面积3 005.5 km2。望谟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 718.1 m,最低海拔275 m,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东西部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典型,西南为非喀斯特地貌。山地面积占76.8%,丘陵占20.4%,河谷坝地仅占2.8%。全县辖10个镇6个乡2个社区,16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2.14万人。2014年,全县GDP为36.16亿元,比2013年增长14.1%,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34.4∶13.3∶53.3。望县属于三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的滇桂黔石漠化区,是部级贫困县,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全县城镇化率为31.6%,农民人均纯收入5 206元,农村贫困人口9.88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31.6%。

1.2 数据来源

本文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贵州省统计年鉴》(2015)、《贵州年鉴》(2015),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望谟县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

2 望谟县土地整治基本情况

土地整治是对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总称[7]。农村土地整治是对农村地区低效利用和不合理利用的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进行综合整治,从而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生产生活条件。“十二五”期间,望谟县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国土资源部门积极探索土地整治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在广大贫困地区推进以农用地整治为重点的土地整治工作,积极推动田地平整、农田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建设,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

3 土地整治对扶贫开发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

3.1 土地整治对扶贫开发的直接效应

3.1.1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首先,通过土地整治中的各项工程措施,优化田块布局,改善耕作条件,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道路布局等,提升耕地质量。通过土地平整工程进行田块修筑,加上地力保持工程措施的实施,提升了项目区耕地平整度、规则度和集中连片度以及有效土层厚度等;通过土壤改良工程改善了土壤质地,通过种植绿肥翻埋还田等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有效提高了耕地质量;通过修建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以及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工程,改善了耕地利用条件和生态条件,提高了耕作的利用与管理水平,促进了耕地质量的提升。根据收集到的望谟县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与项目区界线进行叠加分析,通过开展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虽然部分耕地斑块由于整治措施不当给耕地质量提升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项目区耕地质量利用等别仍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和提升,平均提高了1.05等。其次,通过鼓励、引导当地农民参与到土地整治工程中来,增加了农民务工收入。望谟县整治项目区充分吸收闲散的农村劳动力参与项目实施,促进了劳力、资金、技术的合理流动,带动了农民就业,解决了农民增收“缺渠道”的问题,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手。通过对项目开展问卷调查,“十二五”期间,望谟县土地整治涉及12个乡镇128个村,涉及项目受益9.85万人,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1 374.86元。项目施工期间,对于农民群众的参与,政府坚持“同工同酬”,让任何一个积极参与到工程中的农民群众获得实惠,提高农民对于土地整治积极性、认同性的同时,也为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4 土地整治结合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及建议

4.1 以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着力推进农用地整治,改善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

科学划定基本农田,对基本农田采取统一命名,统一永久性保护标识,统一集中监管。建立基本农田建设台账和连片优质耕地建设集中投入制度,重点保护优质基本农田。按照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33―2012)及贵州2009年139号文件的相关标准,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严格基本农田建设规范和标准,积极推进土地平整工程,合理确定田块规模,归整田块,完善田间道路系统,提高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为中、小型农业机械生产提供条件。加强田间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和耕地灌溉面积,增强农田防洪排涝能力。

4.2 以增减挂钩为抓手,稳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条件

科学编制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统筹乡村土地利用。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规模与范围。以“空心村”、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搬迁居民点、生态移民、工矿废弃地等为重点,稳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合理使用结余指标,确保土地增值收益返还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4.3 切实加强土地生态环境治理,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

以土水耦合为核心,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线,构筑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明@提高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将土地整治规划深度融入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规划。根据生态环境退化的成因和机理,紧紧围绕如何解决“人地矛盾”落实各项土地整治工程措施。坚持自然修复为主,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科学规划生态移民,把石漠化治理与解决农民长远生计结合起来。

4.4 不断加强机制创新,积极发挥土地整治在促进扶贫开发中的平台作用

建立健全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共同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以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为契机,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自身发展和脱贫致富能力。统筹区域土地整治,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整合各项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的项目以及项目资金,统筹安排土地整治工作,捆绑资金,节约使用,使土地整治工作更具可行性。

5 参考文献

[1] 阮松涛,吴克宁,郑子敬.中国土地扶贫的制度分析与政策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30(5):115-120.

[2] 郑娟尔,王世虎,袁国华.扶贫攻坚与土地政策创新:基于贵州省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6):27-30.

[3] 任佳,薛剑,贾文涛.扶贫开发,土地整治如何“锦上添花”[J].中国土地,2013(5):56-58.

[4] 杨颖瑜.广西喀斯特石山区土地整治与扶贫开发研究[C]//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405-411.

[5] 陈晓军,郑财贵,牛德利,等.基于城乡统筹的重庆农村土地整治创新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2):182-184.

[6] 李东法.国土资源部支持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路径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2):32-35.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篇3

充分认识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有利于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2021年村精准扶贫年度计划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2021年村精准扶贫年度计划篇(一)2021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关键年,济源市按照省扶贫办的工作部署,提前谋划,自我加压,开拓进取,多措并举,有力地促进了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现将2021年工作开展计划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__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中部,地处遵义市、黔东南州、黔南州及铜仁市四地、州、市、五县结合部,省道S305、S204线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有“经商歇旅陆路码头”之称,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商贸优势,是余庆的交通要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和产业大镇。东北与石阡县河坝乡交界,北我县大乌江镇接壤,西与我县构皮滩镇相邻,南与黄平县纸房乡相接,西南与瓮安县草塘镇相邻,东南与我县小腮镇相邻,平均海拔850米。全镇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21个村民组。国土面积151、7平方公里,城镇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3、6万人,其中集镇居住人口1、1万人,城镇化率30、6%,农民人均纯收入6633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258、62万元,经济发展呈现强劲势头。有一类贫困村1个、三类贫困村1个。国土面积 151、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71820万亩,荒山5200亩。20__年,人均纯收入2124元。__镇距县城24公里,省道S305、S204线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有“经商歇旅陆路码头”之称,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商贸优势,是余庆的交通要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和产业大镇。目前,商贸经济十分活跃,全镇个体工商户达1100余户;工业经济发展强劲,如今__牛肉干加工厂、信邦药业等20余户企业落户__,工业园区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7家规模企业已建成投产,年产值达1、2亿元;产业经济已具规模,多年来,以粮油、烤烟、畜牧业为基础的经济得到稳步发展,以中药材、经果林、苦丁茶为特色的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建成茶叶基地3000余亩、茶叶生产加工厂房1家;发展核桃1500亩;发展板栗2021亩;常年烤烟种植面积52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5000亩,果园面积5820亩,养殖大户949户。主要集中分布在红军村、小河村、苏羊村和芝州村。常规种植水稻面积16000亩,其中优质稻__400亩,玉米面积__000亩。

二、贫困村致贫原因分析

1、平场村。

一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土地贫瘠,产出不高,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交通不便,通讯网络覆盖率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外出务工人员多,生产力水平落后。

2、小河村。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交通不便,居住条件边远,有的地方人畜饮水困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是资金紧缺,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土地贫瘠,产出不高,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三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返贫现象突出。

二、帮扶计划

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和“六个到村到户”、总要求,通过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致贫原因分析,结合听取驻村工作组、村“两委”汇报、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致富需求,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1、平场村。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技能培训。通过召开群众会,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同时结合平场村的规划,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给群众灌输先进、科学的理念,分析致贫原因,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农业产出,促进农民增收;拿出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让群众看到脱贫的希望,对脱贫充满信心。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广大种植户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计划硬化建成23公里的通村水泥路,计划硬化上厂、下厂、吞口洞、台子田、六头山等8个村民组通组水泥路;完成狗槽湾、王木沟、牛角田、天堂四个小山塘整治工程和狗槽湾提灌站、上水堰提灌站建设,争取通过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安置台子田、六头山、上寨、大木岩、大堰沟和上下厂等村民组生产生活条件较为恶劣农户50余户农户;计划建设蓄水池15口,解决果园灌溉;建设10公里果园便道,解决水果运输难的问题,建一个水果加工厂。三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计划在地势平坦的坝区建成水稻规范种植示范基地一个;在上寨与平寨相接的地方建优质桃示范基地一个,在上寨建土鸡养殖基地一个,在青杠园、瓮岩坪建烤烟生产示范基地一个,在瓮岩坪建核桃、梨、桃建综合水果基地一个,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推动整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整村经济发展。

2、小河村。

一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计划在马中岭、马郎河种植优质桃800亩;计划在跃进、团山种植茶叶600亩;在团山组建成大棚蔬菜基地100亩;在小河中坝建板栗基地一个200亩;二是技能培训。针对各村留守人员种植技术短缺科学先进的种植技术问题,计划每年举办精品水果、蔬菜、茶叶种植等培训班4期,每年培训600余人次,吸引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回乡创业,让闲置劳动力就地就近务工。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建1个茶叶加工厂;计划硬化通村水泥路10公里;道路围绕产业建设,计划建设蓄水池10口,解决果园灌溉;建设10公里果园便道,解决水果运输难的问题,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困难,硬化子曹沟、学堂坳、大坡、大坪、上游、中坝、上关、下关、丰岩坪、熬凤山、赵家土、干田坳、平武等村民组通组水泥路,解决涉及__个组老百姓出行问题;河道治理5公里;恢复被大水冲毁农田1500亩;在人畜饮水困难的上关、下关、干田坳、丰岩坪、大坪、学堂熬等村民组修建蓄水池10口,解决村民人畜饮水困难。

另外,在全镇建设一个中心水果冷藏库,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党委书记申杨任组长、镇党委领导班子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及各村支书、村主任为成员的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业服务中心,田洪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田维成、冉茂琴同志负责日常工作。明确各部负责人、扶贫办负责人、驻村工作组全体成员具体落实,确保推进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有序开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镇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和督促验收等工作,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见成效。

(二)强化资金保障。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到户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为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推进有力。

(三)加强督促检查。班子成员、各村、各工作部门要加强协调,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制定落实方案,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__镇精准扶贫领导小组报告工作实施进度,经镇领导小组汇总后向县委、县政府、县扶贫办报告工作推进情况。对在此次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2021年村精准扶贫年度计划篇(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县、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增强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实效,根据县委、县政府《201_年“挂包帮”精准扶贫工作要点》文件精神,县安监局将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带着感情与责任,扑下身子,深入铁厂乡村,扎实开展挂联帮扶精准扶贫工作,切实推动定点帮扶精准扶贫工作,按时按质完成精准扶贫目标任务,结合安全监管工作实际,特制定我局201_年度如下“挂包帮”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市县全委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市委“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县委“三区一城”建设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走基层”、“双联”、“十联”活动,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以产业培育为重点,以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着力制约贫困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全面推进方山坪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健康发展,实现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

二、村情社貌

村地处铁厂乡西北部,平均海拔1200米,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辖4个农业合作社65户247人,有劳动人口72人,常年在外务工40人左右。

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土地贫瘠,有耕地238亩,均属于低产田土,主产玉米、薯类等农作物。2012年,农作物总面积580亩,(其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40亩),人均占有粮食390公斤。村民经济收入以劳务输出、传统农业、金银花和干果为主。2012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7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80元;有建卡贫困户30户97人。

已实现户户通电;使用移动或者固定电话32户;无小学校点和村卫生站,上学就医需要到15公里的铁厂乡街道;全村饮水困难户35户,饮水困难人口123人,饮水困难牲畜数700头(只)。

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产业发展尚未起步,农民增收难。

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没有产业或发展项目。

2、交通条件差,信息闭塞。

村位于边远高寒山区。由于多种原因,村委会所在地仍未通公路,只有靠近场镇至林场公路的1社已建2、8公里泥碎公路,解决20户78人出行难题。但由于路况很差,运输能力极为低下,多数村民仍然走山路出行,靠肩挑背磨运物品,村民的生产生活极为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旱灾、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因灾致贫和返贫几率大。

三、帮扶内容

(一)新居建设。严格按照县级要求,尊重农户意愿,结合本村实际,融合巴山特色,协助科学规划聚居点1处,争取30户农户入住。

(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协助实施2、8公里村道路硬化工程,争取新建6公里村道路,彻底解决全村行路难的问题。二是协助实施安全饮水项目。三是协助实施庭院建设,居住环境进一步提升。

(三)特色产业。鼓励大户通过租赁等形式,整合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草食性牲畜(牛、羊)和小家禽(鸡)。通过项目扶持,设计建设产业环线代村社公路,鼓励农户利用台院地和荒坡,发展核桃、板栗等干果,套植银花,连块成片,规模规范栽植,形成干果银花带,促进村民增收脱贫。

(四)公共服务建设。协助新建村级活动场所一处,达到八有标准,实现“1+6”功能。协助建设村卫生站1所,配齐医护人员,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五)能力提升工程。用活远程教育平台,通过专家、农技人员现场讲解、在线培训等方式,大力实施劳务培训和技术培训,争取开展5次以上的培训,惠及全村。

(六)生态环境建设。协助加大对破寨子地质灾害点的防治工作,积极协助开展全村238亩土地整理,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率。协助全村新建10个垃圾集中堆放池,创建和谐美丽乡村。

四、帮扶举措

(一)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要求,对照“一好双强”标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吸引致富能手、知识青年、返乡务工人员、成功人士等加入党组织,注重支部书记的选拔和培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投资筹劳中的示范作用,主体作用以及参与项目建设的监管作用、发展致富产业的带动作用,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领路人。二是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自治作用。发挥好村委会在调动群众积极参与方面的作用,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强化自治作用,建立一套有效推进扶贫项目实施、开展精准扶贫、群众筹资投劳、项目建设监管等方面的村规民约,让群众意识到扶贫开发是自己的事,主动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三是充分发挥其他组织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实群团组织、协会、专业合作社、业主管理委员会等各类基层组织,发挥他们在产业带动、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务工、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二)整合部门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基础资金扶持。坚持统筹发展理念,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市场协同。整合部门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基础资金扶持,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对建卡贫困户制定帮扶方案,在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给予扶持,确保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稳定脱贫。

(三)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发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始终突出农民的受益主体和建设主体地位,深入发动和依靠群众,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注重民主和群众监督,无论是项目的选定还是项目的建设,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监督,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项目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实行公开、公示,实现阳光作业。

(四)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增强产业助农增收活力。根据村有种植银耳的习惯和技术优势,依托耳林资源,大力发展银耳产业。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组织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推行股份制经营模式,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五)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帮扶取得明显成效。为取得活动实效,局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为副组长;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党组成员、工会主任为成员的“挂包帮”领导小组。并下派局党支部书记、应急办主任同志到乡村担任驻村干部,坚持将活动纳入局的重要工作内容,与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检查,努力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五、工作纪律

1、不干预村“两委”正常工作,不插手和干预村工程建设。

2、帮扶中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不做有损干部形象的事,维护良好的安监形象和干群关系。

3、驻村干部要按照县上的统一要求,定期深入农户开展帮扶活动,既要当好服务员,又要当好联络员,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加强与乡、村、社和单位的沟通联系,努力推进挂包帮精准扶贫活动取得新实效。

2021年村精准扶贫年度计划篇(三)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州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提高我局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和扶贫效果,推动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根据局党组会议精神,制定博州卫生局精准扶贫工作计划如下:

一、成立州卫生局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负责局精准扶贫工作的协调和组织领导;研究制定局年度扶贫工作计划;协调解决扶贫工作中出现困难和问题;负责扶贫效果的评估和扶贫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二、很抓各项工作落实

㈠卫生局牵头实施的任务

⒈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解决农牧民群众就近看病困难的问题。

主要措施:一是开展摸底调查,摸清全州现有村卫生室基本情况,制定村卫生室2年建设规划;二是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狠抓项目工作落实。2021年全州新建27所村卫生室,其乐市7所、精河县14所、温泉县6所;2021年拟新建30所村卫生室;三是指导协调县市组织招聘乡村医生,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所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乡村医生,暂时无法招聘的,可从乡镇卫生院下派医生驻村坐诊,切实解决群众就近就医的问题;四是加强乡村医生财政补助、基本公共卫生补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等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村卫生室基本医疗和公务卫生服务正常运转。全州共有300个行政村(队),目前有村(队)卫生室256所(其中标准化村卫生室178个),2021年投资243万元新建27所村卫生室(其中中央投资__5万元,县市配套108万元),2021年积极争取落实30所村卫生室建设资金。

完成时限: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时限2021年底;其它工作2021年年底必须完成。

⒉加强“访惠聚”工作的组织领导,依托卫生行业特点,着力解决塔木赞格村贫困户生产生活困难的问题。

主要措施:一是摸清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针对不同特点,分户制定脱贫帮困计划,并为每个贫困户家庭建立家庭档案;二是春耕秋收之际,积极联系农机户或组织本局全体干部职工帮助贫困户犁地、播种、收割农作物;三是与农业部门联系,建立贫困户种植技术定期培训机制,邀请农业技术人员现场培训和指导,及时解决贫困户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四是协助村委会加强养殖业贷款资金支出的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五是利用养殖业贷款资金为每个贫困户家庭购买适当数量的家禽,联系畜牧兽医人员一对一地为贫困户指导、传授养殖技术;六是协助意愿贫困户进城创业或赴周边从事季节性的劳务创收,在创业资金贷款和办理各项行政许可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2021年3月底前由局“访惠聚”工作组负责,摸清塔木根赞格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家庭收入主要来源、贫困原因、增收创业意愿,分类制定脱贫帮困计划;2021年利用养殖业贷款资金或自治区专项资金为10户贫困户购买牛、羊、鸡、冰激凌制作设备,以生产绿色畜牧业副产品为增收创收途径,邀请有关专家给予技术指导;4月、9月组织贫困户青壮年劳力2批60人次,外出承包博州地区部分植树绿化工程。

完成时限:2021年底

㈡协助有关单位实施的任务

⒈制定农业技术人员定点联系服务贫困户方案,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主要措施:摸清贫困户家庭底数,了解贫困户在种植业技术服务方面的需求,及时向农业部门上报需求计划。建立与农业技术人员联系机制,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人员为贫困户开展种植业技术培训和点对点指导。局机关帮扶村共有贫困户40户,其中32户在种植蔬菜、玉米、甜菜等方面有技术服务需求,2021根据农业技术部门培训计划,上报32人参加培训,5月、8月分两次邀请农业技术人员为18户贫困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完成时限:2021年底

任务分工:

⒉加强对贫困户富余劳动力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贫困户劳动创业的本领。

主要措施:了解市场就业趋势、用工需求和贫困户家庭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年龄等基本情况,组织贫困户家庭劳动力积极参加人社部门举办的劳动技能培训和企业用工招聘会,最大限度地协助贫困户转移就业。局“访惠聚”工作组负责,2021年上报10户25人次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班。

完成时限:2021年底

⒊加强对贫困户家庭勤劳致富的励志教育,促进贫困户劳动力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脱贫的意识。

主要措施:一是建立与因懒致贫贫困户定期谈心机制,明确责任人,实现一对一帮扶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引导其积极向勤劳致富能手学习;二是组织因懒致贫的贫困户及时参加相关部门举办的脱贫励志教育;三是加大监督转化力度,及时跟踪监督贫困户的生产发展情况,对思想和行为出现波动和反复的再次进行教育引导,坚持做到思想认识不改变,教育引导工作不罢休,确保转化成功,使贫困户真正能够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2021年由局“访惠聚”工作组负责,摸清因懒致贫户底数,与机关支部党员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明确责任人和工作目标,每季度开展一次走访谈心活动,做到思想不转化帮扶不脱钩。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三、工作要求

㈠局党组要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召开精准扶贫工作协调会,及时发现和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大对精准扶贫投入的力度,定期检查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㈡局“访惠聚”工作组要建立局机关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贫困户机制,与村“两委”班子研究制定符合贫困户实际的三年脱贫规划和每年的脱贫计划,要明确职责和年度工作目标,找准工作切入点,狠抓工作措施落实。要建立年度脱贫效果评审制度,定期查找扶贫工作的薄弱环节,加大履职尽责的督查力度,力争3年使70%的贫困户脱贫。

㈢局办公室要做好局“访惠聚”工作组的后勤保障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支持“访惠聚”工作组履行职责。要做好扶贫帮困工作信息的采集工作,及时宣传推广典型事迹和好的做法。春耕秋收农忙季节要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义务支农。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精准扶贫各项措施,为带动局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作出示范和表率。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篇4

一、**基本情况

**因凤凰飞临的传说而得名,清乾隆元年(1736年)“改土归流”建县。**是部级贫困县,总人口33万,国土面积1342平方公里,下辖6镇2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85个村、11个社区。基本县情概括起来有四大特点:

三省交界“窗口县”。地处湖北西南端、武陵山区腹地,南临湘西、西接渝东,“一脚踏三省”,历来是鄂湘渝边区之要冲和重要的物流集散地,是湖北“西大门”。县城与湖南省龙山县城一水相依,一桥相连,为全国跨省最近的两个县城,两县人民融合发展、唇齿相依、亲如一家,连续六届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1年经国务院批复,两县跨省协作,共同建设武陵山龙山**经济协作示范区(龙凤示范区),在城市规划建设、金融、公交、通讯、社会治理等方面实现同城一体化,是全国第一个跨省部级经济协作示范区。

土家文化“发祥县”。全县共有26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56%(其中土家族占34%,苗族占20%),是全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国务院1979年批复建立**土家族自治县,1984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后恢复县建制),为土家文化重要发祥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原生态摆手舞之乡,原生态摆手舞多次走出国门(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参加展演。早在3000多年前,土家先民即在酉水河流域开疆拓土,繁衍生息,创造了古老文明和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散毛宣抚司,是土家族聚居区最早设立的土司之一,相继建立七大土司(散毛司、大旺司、腊壁司、东流司、卯洞司、漫水司、百户司),其中卯洞土司有《卯洞司志》传世,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仙佛寺摩崖造像群始建于东晋咸康元年,距今近1700年历史,是江南最早、规模最大的摩崖石刻,宗教历史价值很高。

红色革命“老区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中国共产党**支部成立,董必武的学生、**人张昌岐任支部书记。随后,**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相继建立。先后有两万多人参加革命,三千多人壮烈牺牲,贺龙、肖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过光辉足迹。境内至今仍保存有接龙桥、板沙界起义遗址等,红色文化影响深远,是60多年深藏功名、坚守初心、不忘本色,“战斗英雄”“人民功臣”“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工作生活的地方。

自然资源“富集县”。全县平均海拔680米,地势平坦,低山平坝地区占国土面积60%以上,处于北纬30度,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热同季,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到56.5%,常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以上,拥有“中华杨梅第一树”“中国金丝桐油之乡”(周恩来总理1958年4月亲授匾牌,题词“**金丝桐油,全国质量第一”)“中国藤茶第一县”(全国面积最大,**藤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美名,页岩气资源储量丰富(初步探明理论储量近千亿立方米)。

二、**脱贫攻坚进展情况

2014年建档立卡时,我县贫困规模为21913户79074人,动态调整后贫困规模为20740户74047人,贫困发生率为28.05%。到2018年底,46个重点贫困村已全部出列,历年累计脱贫20617户73030人,目前留存376户1160人。2019年,**顺利通过省、国家脱贫验收。在2018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中,**群众认可度为98.57%。我县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尽锐出战,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为整县脱贫摘帽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2017年以来,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814件,追责问责618人,通报典型案例33期88起157人。

三、**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治理情况

(一)聚焦“两个维护”,持续监督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中央决策部署落实。

1.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的学习贯彻落实情况

2018年4月视察湖北后,我们按照《中共湖北省纪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要求,先后通过中心组学习、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进行学习,坚持每周三夜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重点在强化执纪问责,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促进党风政风持续全面好转;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抓好贯彻落实,2018年举办全县纪检监察工作稳中求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研讨班,2019年举办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提升班,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县纪委监委不仅带头学习,还组织开展了针对学习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检查,敦促各单位对漏学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为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建强驻村“尖刀班”和结对帮扶队伍。县乡村(包括省州工作队)选派1786名干部,成立188个“尖刀班”下沉驻村,组平0.98人,基本实现一组一干。“尖刀班”覆盖所有行政村,实行“五天四夜”“三个在村”(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工作制度。全县7368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20740户贫困户,平均每人帮扶2.8户,落实帮扶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宣传扶贫政策、沟通联络感情。

2019年我县整县脱贫摘帽后,深入学习领会在重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湖北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恩施州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工作部署,按照《**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抓好留存人口脱贫和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工作,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我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概括起来为“四个不抓巩固”。一是摘帽不摘责任抓巩固。2019年以来,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扶贫工作,下发脱贫攻坚1号令全面部署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坚持每月召开调度会1次,县委书记、县长作具体安排部署,继续压实从县领导到村“尖刀班”各个层面干部脱贫攻坚责任。二是摘帽不摘政策抓巩固。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政策,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三是摘帽不摘帮扶抓巩固。执行“尖刀班”驻村一线作战工作机制,“尖刀班”由各级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组成,严格实行“五天四夜”“三个在村”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尖刀”作用,结对帮扶干部每年走访帮扶对象不少于8次。四是摘帽不摘监管抓巩固。加强项目监管,按照《关于开展扶贫资金统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工作方案》(来财农发〔2019〕9号)等文件要求,对全县8个乡镇2018年268个项目实行全覆盖检查;加强督查指导,出台《**2019年精准脱贫督查指导工作方案》,进一步统筹全县精准脱贫督查指导工作力量,成立8个督查指导小组驻8个乡镇开展督查指导工作,2019年1-7月来,共现场交办问题277个,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扎实落实“县委书记遍访所有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遍访所有贫困户、村支部书记遍访所有农户”的“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县级领导分别联系1-2个重点贫困村和1-2个贫困发生率偏高、脱贫短板较多、工作基础较弱的村。县委书记、县长带头认领最贫困的乡镇和村,进村入户调研500余次,下达督战令30个,督办问题171个。其他县领导、乡镇和县直部门一把手到所联系村,开展“回头看”活动,建立台账和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狠抓整改落实。

2.巡视整改工作情况

2019年2月19日,县委印发《**关于中央第二巡视组对湖北省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提出了整改要求、细化了整改步骤、明确了整改时限、强化了组织保障。根据省、州相关要求,2019年4月22日,县委常委会审议制定《**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排查整改工作责任的通知》,针对4类14项56个具体问题再次明确责任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的工作职责,理清了全县各级各部门报送排查问题清单、县直牵头部门归类建立台账的工作流程。通过排查,我县共存在28个具体问题,451个个性问题,其中:中央巡视组反馈我县3个具体问题;对照4类14项56个具体问题,举一反三自查出25个具体问题。截止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需要长期坚持的正在持续推进中。其中针对我委牵头的10个具体问题,通过各级各部门上报情况汇总,共排查出个性问题25个,其中:点对点问题2个,整改完成2个;举一反三、面上问题共23个,整改完成23个,已全部整改完成。县监委监委切实履行问题整改监督责任,组建5个工作专班,由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和县巡察办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对党委政府及县直部门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把自己摆进去,从本级改起”,做精做准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监督。

聚焦“五级书记一起抓”,督促县管干部向县委专题报告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落实情况252余人次,问责大河镇党委书记黄祥平等40人。2018年10月10日,对两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履职不力的领导干部进行处理并通报。其中,由县农村公路管理局担任业主的旧司镇小河村便民铁索桥项目建设总体严重滞后,影响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程,该局局长李毅因负主要领导责任被免职;大河镇党委副书记杨志远因对联系村脱贫攻坚协调督办不力,对村情不熟悉、工作不细致,对村卫生室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协调不到位导致项目建设进展缓慢等问题,被免职。

聚焦监督责任。2017年7月成立**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领导小组,由县纪委书记任组长,组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专班。先后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意见》《全县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战役工作方案》《关于2018年至2020年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等文件,通过建章立制,各级各部门统筹发力,形成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合力。定期召开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联席会议,建立与信访举报、财政检查、专项审计等线索互通、联动监督机制,深入查找问题,实施精准监督,全县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并发挥出重要作用。建立县、乡、村三级可视频通话的“云视频远程信访”系统,开通963888扶贫领域违纪专项举报电话和“精准扶贫违规违纪问题举报直通车”,构筑“信、访、网、电、微”五位一体举报体系。开展扶贫领域信访件“大起底”,2017年共清理十八大以来326件问题线索并进行核查。深入开展信访清零和“两走四见”活动,85名纪检干部与信访群众结对,2019年以来,累计解决问题360个,化解信访件51件。

为找准查实扶贫领域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2016年以来,按照省纪委统一部署,运用大数据软件对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比对,生成问题线索逐一入户核查,对查实问题线索区分情形问责整改。4年以来共核查问题线索53890条,查实17865条,追责问责505人,其中立案审查87人。

(三)聚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1.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集中整治。不断压实主体责任,督促各级党委(党组)积极落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为基层减负工作主体责任。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政治监督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六条措施》,印发《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认真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通知》《中共**纪委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件事》,组织全县开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自查自纠工作,坚决向群众反映强烈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2019年6月,组建专班,结合整治信访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全县8个乡镇信访工作及乡镇纪委“两走四见”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共检查出8个方面的问题,印发通报1期,检查出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2. 加强日常监督,开展自查自纠。一是印发《关于认真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通知》,各县直单位按照通知要求进行了自查整改并上报了书面报告。二是2019年5月20日至23日,联合县委办、政府办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类问题开展暗访督查。三是每月对县委办、政府办以及乡镇党委政府的发文、召开会议、检查考核等情况实行监督,确保实现年减幅达30%—50%目标。2019年7月,对5个发文办会减幅未达标单位的分管领导进行约谈。四是针对每月10日“扶贫日”活动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问题,向县脱贫攻指挥部及县委分管副书记发出工作提醒书,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从6月起取消每月“扶贫日”活动。五是编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发放至全县8乡镇和95个县直单位学习。

3.加大追责问责力度。2019年以来,共查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73起,追责问责136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9人,通报典型案例21起26人。2018年重点督查了旧司镇柏杨村、翔凤镇望水村等村,公开通报曝光了检查中发现的柏杨村尖刀班整改督战队发现问题不及时、翔凤镇望水村尖刀班工作作风不实等典型案例,给予柏杨村尖刀班班长(县石油公司经理)陈东风、望水村尖刀班班长(**经济开发区干部)费彬诫勉谈话处理。2019年4月15日举办了“剑指形式主义官僚”为主题的电视问政活动,问政2个乡镇和4个县直单位,第一种形态处理17人,立案审查1人。

(四)“既沉下去,又游上来”,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2018年,配合州委对全县8个乡镇196个村开展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建设专项巡察,发现6大类23个方面共847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县委巡察20个县直单位。

对突出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开展专项治理,2017年开展了“贫困户残疾证办理”“中小学贫困学生营养餐监管”“产业扶贫不作为、乱作为”等专项治理活动。共清理应办而未办证的残疾人687人,为71名已办证未申报领取补贴的残疾人及时申报领取“两项补贴”,清理注销残疾证399个;发现中小学贫困学生营养餐方面问题13条;发现产业扶贫不作为、乱作为问题31个,县纪委监委督促立行立改。针对重点乡镇、重点村开展专项督查,2017年,组织6个暗访组,暗访6个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发现问题45个。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开展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战役,重点查处了31个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4人,组织处理53人。公开通报曝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7期26起39人4个单位,其中:扶贫领域“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典型案例8起22人;主体责任落实不力典型案例2起3人。

(五)问题线索查处情况

2017年共受理问题线索300件,追责问责220人,诫勉谈话及以上处理的73人次,其中党政务处分49人次;2018年受理问题线索409件,追责问责233人,诫勉谈话及以上处理的91人次,其中党纪政务处分62人次,移送司法1人;2019年至今,受理问题线索104件,追责问责165人,诫勉谈话及以上处理的39人次,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9人。2019年以来,问题线索件数和问责人数相比2018年同期呈下降态势,主要因为压力被逐渐传导下去,脱贫攻坚工作在逐步落实,干部严守纪律的意识得到了加强。2018年5月2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百福司镇2012年至2014年挪用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用于特色民居改造的问题,州、县纪委监委迅速行动,对涉及的48名相关责任人作出党纪政务处分和问责处理,其中县处级干部12名、科级干部20名、其他人员16名,对百福司镇原建管办主任杨飞依法采取留置措施,杨飞已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司法机关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6个月。

(六)在整县脱贫攻坚中,**纪委监委始终把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为打赢全县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障。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中,总结出部分经验,探索建立了部分制度,主要有以下四点:

1.压紧压实责任,推动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落实落地

(1)压紧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县委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扛在肩上,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2017年至至今,县纪委监委追责问责40名落实主体责任不力的单位主要负责人。2018年3月对大河镇党委书记黄祥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军落实主体责任不力给予诫勉谈话处理并通报批评。

(2)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牢牢把握“监督的再监督”定位,督促脱贫攻坚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县财政、县审计、县住建、县扶贫办等单位定期移送扶贫领域发现问题线索,2018年共计收到相关单位移送问题线索63条。督促县易迁办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实问题、农业部门对产业扶贫政策落实问题、民政和残联部门对社会保障兜底政策落实问题分别开展专项治理和自查整改,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实落地。2018年10月,对“五个一批”资金拨付进度慢的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免职2人,诫勉谈话4人、其他组织处理34人。2018年10月对县农路局局长李毅在脱贫攻坚中履职不力给予免职处理;对脱贫攻坚履职不力的驻村单位县烟叶公司、县建行领导班子成员集体约谈,督促单位履职尽责。

(3)压紧压实干部帮扶责任。督战队将帮扶责任作为重点督战内容,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推动帮扶责任落实落地,对帮扶工作作风不实、履职不力的严肃处理,2018年通报曝光帮扶责任不力问题316个。对县卫计局干部尹凤城2018年只到贫困户家走访一次且贫困户认可度不高的问题,给予诫勉谈话处理并全县通报批评。

2.开展同级监督

**通过深入学习州纪委关于**纪委监督县委及其委员的3个办法,积极探索监督方式方法。出台县纪委监督县委及其委员“1+5”工作方案,一份监督清单,让监督对象易于接受监督;五种监督方式,通过谈心谈话、议事决策意见、用好四书(工作提醒书、廉政风险预警书、“三重一大”自查报告书、整改建议书)、开展专项检查、请示报告,使监督方式方法实体化。2019年以来,县纪委书记与县委常委谈心谈话19人次,开展专项检查5次,请示报告4次,发出9份工作提醒书、1份廉政风险预警书、5份整改建议书,收到“三重一大”自查报告书13份。通过加强同级监督,有力推动了县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比如:针对部分单位巡视整改推进缓慢问题,县纪委向县委及县委书记发出工作提醒书,县委及时研究调整工作力量、理顺工作关系,巡视整改工作推进明显提质提效;根据县纪委意见,县委取消了“扶贫日”活动和二十项重点工作每月督查。同时,指导支持乡镇纪委开展监督乡镇党委工作,形成县乡同级监督“一盘棋”格局,确保同级监督工作取得实效。9月,恩施州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我县同级监督工作。通过开展同级监督,进一步巩固了扶贫领域整治监督成效,为整县脱贫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3.开展“党的政策到我家”平台项目试点

为充分发挥大数据比对的优势,开展“党的政策到我家”项目试点,升级改版“**惠民政策落实智慧监督平台”,前移惠民政策落实监督关口,实现事前、事中监督与事后查处相结合。督促职能部门及时公示公开57惠民政策,2019年1-10月共公示公开2.39亿惠民资金发放情况,群众可以随时随地查询57项党的惠民政策内容和落实情况、资金发放情况。

4. 推进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篇5

一、“高”点引领,强力推进

(一)高水准定位。在省领导帮助下,南河村聘请河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本着“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突出特色、整体推进”的原则,突出前瞻性和科学性,经过反复实地勘察,多方征求意见,编制完成《行唐县南河村精准扶贫产业规划》和《南河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高水平推进脱贫攻坚提供了科学引领。

(二)高强度推动。一是下手早。在该村确定为省领导扶贫联系点后,省政府办公厅联络员作为“先头部”,察实情、摸底数,提前进村入驻,实地调研,制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为工作组开展帮扶厘清了思路。二是行动快。工作组不等不靠,第一时间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制定帮扶措施,并积极开展外出考察、申报项目、跑办资金、协调项目落地等各项工作。三是决心大。结合村情科学分析,深入研判,明确提出力争提前一年完成脱贫任务的工作目标,以攻城拔寨的气势和背水一战的决心全身心投入到帮扶工作中。

(三)高效率协作。许宁副省长两次到村调研指导,多次听取进展情况汇报并作出指示,关键节点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问题。省政府办公厅充分发挥组织联络、督促协调职能,省国土资源厅认真履行帮扶主体职责,省科技厅、省科协、河北农业大学积极提供项目支持和技术指导,当地县乡干部靠前指挥、现场办公,村“两委”带领村民苦干、实干,形成了高效运转、行动有力的扶贫工作机制。

二、“准”向聚焦,精准施策

(一)情况摸得准,打牢基础。一方面,精准识别贫困。工作组把入户走访摸排和精准识别贫困户作为重点工作,对贫困户家庭成员、生产经营、经济收入和生活情况进行摸排核实,精准识别评估,核定贫困对象,建立帮扶手册,真正把扶贫对象摸清摸准。另一方面,精确掌握家底。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研、实地勘察等,全面了解村庄产业发展、自然生态、人文地理、历史沿革等方面情况。运用无人机技术精确掌握全村土地存量规模,邀请省农林科学院专家对土壤、水文等情况进行专业量化分析,为产业布局提供依据。

(二)产业选得准,多点发力。立足南河村种植基础、养殖习惯,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科学选择扶贫产业。一是改善提升传统种植业。改进改良品种,建立谷子种植示范和脱毒甘薯示范基地,建设甘薯储藏恒温窑,提高附加值,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引进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结合南河村水文地质条件,引进黑皮鸡枞菌种植,实现了当年洽谈、当年建设、当年种植,使近一半的贫困户参与其中,收益可期。

(三)政策吃得准,增强实效。坚持把吃透吃准扶贫政策作为关键,精准对接“五个一批”普惠性政策,切实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用足用好、落实到位,让每一个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认真落实山区教育扶贫的各项惠民政策,培养长久脱贫致富的“希望”。同时争取特殊政策,发挥南河村土地资源优势,通过占补平衡项目,以地生财,助力脱贫攻坚。

三、“新”处着力,创新探索

(一)以新思维谋划新发展。为增强发展后劲,工作组将全部耕地、村庄用地和未利用地纳入土地综合整治范围,整治土地5100多亩,提升改善地力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整合区块发展上,打破“一亩三分地”惯性思维,将产业发展定位、交通设施互通、旅游资源共享等与周边村庄协同谋划、综合考虑,促进共同发展、整体提升。

(二)以新科技打造新业态。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向科技要效益、增收益,引进的黑皮鸡枞菌项目,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稼圃麟(霸州市)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用智能化工厂栽培技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目前总投资410多万元的项目一期已竣工,建设15个大棚,吸引90户贫困户参加,据测算,仅此一项户年均增加收入3万多元。力争通过2-3年“精耕细作”,将项目基地建成集种植、深加工、物流观光为一体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

(三)以新模式提升新效能。贫困群众致富缺信息、少门路,仅靠一家一户难以适应市场。省政府办公厅会同驻村工作组超前谋划,帮助南河村在市场营销、打造品牌上出思路、想办法。该村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成立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黑皮鸡枞菌项目上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采用“六位一体”(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合作社+农户)股份合作模式,建立“四统一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品种来源、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市场规范、分户生产经营)经营管理机制,贫困户通过按股分红和劳动用工获取收入。

一年来,南河村精准扶贫脱贫取得了积极成效,饱含了各级干部的无悔付出和默默奉献,饱含了当地群众的奋发图强和勤劳打拼,也积累了宝贵经验,收获了有益启示。

启示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是精准扶贫脱贫的前提保障。省、市、县、乡有关单位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精准扶贫脱贫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为南河村发展指方向、明路径,协调问题、解决困难,使南河村在脱贫致富路上走得明朗、走得扎实、走得顺畅。各级领导的关心、各个方面的支持,从根本上保障了扶贫脱贫工作成效。

启示二:科学统筹、精细谋划是精准扶贫脱贫的重要基础。工作组将谋划扶贫思路举措作为首要任务,高水平编制完成精准扶贫产业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所有措施都围绕规划制定,所有产业都依据规划布局,量身定做、精准细致。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必须要有高起点、高水平的科学规划引领,找对方向、找准路子,精准扶贫才能扶到点上,精准脱贫才能脱到根上。

启示三: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是精准扶贫脱贫的关键所在。驻村工作组在扶贫产业选择、全域土地整治、组织模式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基层组织建设等各方面,都坚持唯真求实,从村情实际出发,找准扶贫脱贫症结点、突破口,有针对性制定和实施帮扶措施,统筹推进各项扶贫任务落实。精准扶贫脱贫,只有瞄准“穷根”、聚焦“病源”,对症下药,精准发力,才能真正实现最大效能。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篇6

 

作为旅游大市,我市广袤的乡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登封市旅游局主要从以下方面做好旅游行业扶贫工作。

一、 强力助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一)“智力支撑”,强化规划引领 。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扶贫工作精神,我们及时启动了编制《登封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结合该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全市85个贫困村进行调查分析,澄清旅游扶贫底数。立足我市旅游扶贫工作实际,制定了《登封市旅游局2018年旅游行业扶贫实施方案》,对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优势的乡(镇)、村,进行重点旅游扶贫项目谋划,并协调编制其《旅游发展规划》。

(二)“人力保障”,注重全民参与

大力推广“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金融+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建设。目前,我市正在依托星级酒店、大熊山景区开发建设及其他旅游企业,进一步梳理旅游公益岗位100余个,每人月收入人均1500元左右。今年下半年,将组织我市旅游企业进行专项旅游扶贫招聘会,为我市贫困户提供一批就业岗位,以缓解贫困家庭的贫困问题。

(三)“景区发展”,提高品牌认知

继续推进徐庄大熊山,唐庄范家门,颍阳中灵山,大金店三王庄-崔坪四个片区的乡村旅游发展,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带动脱贫致富提供示范标杆。大力支持徐庄镇大熊山—仙人谷景区、唐庄镇范家门、东华镇登封窑创建国家A级景区。邀请了专家团队对河南省贫困村唐庄镇范家门村,进行调研考察学习,指导乡村旅游发展工作,谋划乡村旅游旅游项目;大熊山—仙人谷景区,经过我局指导开发建设,景区功能日趋完善,今年3月份,已顺利通过郑州市旅游局国家3A级景区验收并命名。

(四)组织学习,开拓视野

根据市政府扶贫工作安排,3月7日-9日,我们组织君召乡、石道乡、颍阳镇、唐庄镇、徐庄镇扶贫干部及相关贫困村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郑州市旅游扶贫培训班,为贫困村干部如何旅游扶贫,提供新思路。近期,经市政府同意,我们还计划组织贫困村干部赴河南省兰考县学习扶贫脱贫经验,进一步开拓视野,增强扶贫信心。

(五)项目建设 助力扶贫

目前,登封市共统计范家门旅游风景区、中灵山旅游度假区、豫见铁路主题公园、莲花旅游生态园、朝阳沟豫剧小镇等乡村旅游项目11个,总投资219.3亿元。开创实施了独具特色的“三色”(即豫西抗日根据地红色教育基地,绿色自然生态景观景,独具古色的天地之中、中华民俗二十四节气等非物质文化及古村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当地旅游从业500余人,带动贫困村脱贫步伐。

(六)厕所革命 改善环境。

 2018年计划投资1302万元,新(改)建旅游厕所38座,其中新建32座,改建6座,第三卫生间29个。目前,按照计划已完成19座,正在建设19座。其中少林景区完成6座、徐庄镇大熊山摘星楼景区完成1座、徐庄镇大熊山仙人谷景区完成6座、徐庄镇安康生态园完成1座、告成镇完成4座、白坪乡完成1座。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科学指导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加快编制《登封市乡村振兴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有效盘活农村土地,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附加价值;激活农村产业,挖掘农业产业附加价值,促进其与旅游业、休闲业的融合发展;承乡土文化,以乡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乡村旅游发展,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增强农户生计能力,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的生计、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服务好推进中的少林办雷家沟村、石道乡李窑村、唐庄镇范家门村、大金店镇崔坪村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和摘星楼景区、马峪川红色生态旅游区、中灵山旅游度假区等沟域扶贫经济项目,并争取更多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和沟域扶贫经济项目;

(三)充实并完善旅游专家智库,大力引进一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快构建高层次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为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更好地提供智力支持;

(四)成立乡村旅游人才讲习所,主要针对乡、村两级的主要领导、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企业(包括涉农企业、涉旅企业)、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技术带头人(包括参与生产、经营与服务的农户)进行培训, 全面提升乡村旅游自信, 系统提升乡村旅游技能,长期助力乡村旅游扶贫;

(五)加强宣讲《郑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意见》结合乡村旅游资源,促进贫困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带动全域旅游示范乡镇、旅游特色村、旅游厕所、尤其是民宿的发展。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篇7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区水利局驻村联户参扶工作完成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水利行业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做为“八办两组”中基础设施建设组的成员单位,2019年我局依托农村饮水安全、淤地坝除险加固、水土保持治理等工程,在青云镇完成扶贫投资902.8万元。通过实施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提升了贫困村的发展能力,进一步改善了生产基础条件。

 一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共新建、改扩建11处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贫困户30户61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投资337.1万元。

二是淤地坝除险加固及水毁修复工程。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7座,完成投资416.7万元;计划实施淤地坝水毁修复6座,预计投资29万元。

3、国家水土保持工程以奖代补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7平方公里,完成投资149万元。

4、河道治理项目。新建溢流坝一座,计划总投资49.7万元,现已完成招投标工作,预计明年4月底建设完成。

二、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水利系统向青云镇共派驻5支驻村工作队。其中,2支工作队所帮扶的乐家畔、丰山村为2019年计划退出村;另外3支工作队所帮扶的李家崾、刘千河、聚福梁村已于2018年退出。

一是产业帮扶方面。完成投资1276.6万元,完善灌溉配套3处,发展山地苹果节水灌溉680亩,植树造林3000亩,平整土地5796亩,投放鱼苗4500斤。同时,新建养羊场、养鸡场各1处,栽植山地苹果、葡萄(户太八号)等经济作物4545亩,种植地膜谷子、高梁及紫花苜蓿1740亩。为6户贫困户养羊12只、牛4头,获得补助3万元。

二是基础设施方面:完成人居环境改善投资410.1万元,改善人居环境9处,新建、维修道路8.75公里,改造危房3处,完善办公设施1处。完成水利设施投资215万元,修筑河道帮硷子80米,新建排洪渠700米,新建、维修饮水工程10处,加固维修淤地坝2座。

三是区水利局机关帮扶工作情况:我局结对帮扶村为李家崾村,属2018年退出贫困村,预计到2020年年底贫困户全部脱贫。今年完成了王海地平整土地项目340亩,投资45.21万元;修筑幕渠组河道帮硷子80m,投资12.5万元;王海地组排洪渠700米,投资9.34万元。种植地膜谷子400亩,地膜高梁600亩、山地苹果500亩、紫花苜蓿饲草740亩。另外,我局2018年以奖代补项目在李家崾村慕渠、南大等小组推地2000亩,投入资金495万元,于今年6月底完成地块验收,现已兑付50%项目资金。

在产业发展上,帮助村集体进行小杂粮的销售宣传,扩大销售范围,吸引更多消费者;在羊场运行管理上,通过与村“两委”和镇政府协调,督促完成整改,现羊场存栏羊子140余只,由村集体雇专业负责人管理,羊子成活率提升,成效明显,养殖产业发展走上轨道。

三、亮点工作

一是人员选优派强。2019年,我局机关及基层共5个单位帮扶2个计划贫困村和3个退出村,派驻了5名第一书记及10名工作队员,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为高质量完成帮扶工作,强化帮扶责任,及时选派了谢海军、焦锁荣等2名副科级干部开展帮扶工作,其中谢海军任聚福梁村第一书记、焦锁荣为刘千河村工作队队员。

二是走访慰问及时。作为向青云镇派驻工作队最多的部门,我局各帮扶单位的帮扶责任人,均能按时按点走访慰问结对帮扶户,帮扶单位的“一把手”每月不少于2次到所帮扶村开展帮扶工作。同时,局长、分管副局长每季度对各驻村工作队进行走访调研,落实水利水保项目,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并协调各部门发展帮扶村的产业等工作。

三是环境改善显著。各结对帮扶责任人能多方面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对于环境卫生居住条件差的,帮扶责任人主动帮助清扫院落、打扫家禽和牲畜棚窝、整理电路,美化居住环境。同时认真开展走访活动,逐户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政策宣传和“扶志扶智”教育,并且对所帮扶村存在“年代久、难收拾”的垃圾调动机械进行清理,村容村貌改善显著。

四是稳定投入机制。在水利行业扶贫工作中,青云镇完成的投资额占该镇计划总投入981.5万元的92%,下剩工程也已落实了资金并开展了前期工作。已建成的19处水利水保项目,不仅改善了各村的村容村貌和生活条件,并为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和贫困村的整体退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问题建议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篇8

****村位于**县南部,毗邻广东连州大路边镇,总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47亩,其中水田面积1005亩,旱土面积842亩;山岭面积8400亩。全村辖**、张家冲、丫里、李家湾 、溶水、上黄家寮、下黄家寮、水浸坪、牛破坳、界牌10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752户2640口人,主要产业以水稻、烤烟、生猪、甜玉米等种养殖为主。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3户550人,2017年贫困村出列,2019年实现整村贫困户脱贫。

**村党总支部现有党员52人、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大专以上文凭11个,下设1个支部,3个党小组。2017年以来发展党员2人、预备党员1人、发展对象1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3人,党员文化、年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村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18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红旗党支部”,2019年被评为“红旗党支部”。按照上级党委要求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学习和研讨工作。

2015年10月市委派驻**村帮扶工作队一支,是中共郴州市委副书记的驻村联系点。牵头责任单位是市水利局,包村帮扶单位有市扶贫办、市水文局、市青山垅灌区水电管理局。驻村工作队长是市青山垅灌区水电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彭维亮,工作队员市水文局工程师王华、市扶贫办李文龙。所有贫困户都落实了结对帮扶,共有95名结对帮扶责任人对133户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厚爱和**党委政府的关心,在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支村两委和工作队认真学习贯彻脱贫攻坚重要战略思想,履职尽责,扎实苦干,把**村从一个“山上无资源、地下无矿产、农田大抛荒”的贫困村逐渐变成“烟稻轮作,果苗飘香,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

2017年元月,**村的扶贫工作获得了国务院扶贫检查组的好评;2017年3月30日,为全国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会提供了观摩现场;2017年6月15日,时任部长刘奇葆在我省视察期间,湖南卫视对**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现场同步直播;2017年7月28日和2018年5月11日,工作队在市委礼堂召开全市抓党建促脱贫会议上分别汇报了先进做法。2018年郴州电视台、郴州日报和郴州新报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给驻村工作分别做了专题报道;2019年10月8日出版的《光明日报》报道了驻村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故事。2020年5月13日《湖南日报》报道了驻村“水碗”变成“聚宝盆”发展壮大扶贫产业。

突出党建引领,坚持“党建+”的工作模式,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党建+脱贫攻坚”。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全面实施”七大工程”,2017年实现整村出列,已脱贫133户、550人。**贫困户在校生137人享受教育助学;健康扶贫(家庭医生签约)573人;易地扶贫搬迁20户76人,分散性安置9户37人,危房改造贫困户59户211人;生态补偿133户550人,聘请护林员3人;劳务协作279人;兜底保障脱贫3户7人,低保17户40人;产业对接550人。

二、“党建+产业发展”。突出党建引领,发挥党员致富能手作用,因地制宜,成立鸿翔种养专业合作社和融顺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年出栏万头生猪养殖场和种植脐橙420亩;高标准土地整理,新建30栋烤烟房,千亩农田进行土地流转,成立鑫鹏种养专业合作社、建兴种养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烤烟、水稻、香芋和甜玉米,目前种植烤烟500亩、水稻1000亩、香芋130亩和甜玉米200亩左右;成立绿山种养专业合作社,石漠化地带植树造林、培育花卉苗木2000余亩;新建63.6KW的光伏发电厂;产业发展初具成效。

三、“党建+乡村振兴”。完善基础设施,新建**防汛应急防洪工程,打通隧洞1256米,开挖明渠320米,修建暗涵77米,解决600多年的水患问题;新建**桥一座,硬化通组公路23.2公里,新建全村安全饮水工程、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幸福苑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并实施村规民约,倡导文明祭祀,大力整治环境卫生,全村新建10个垃圾池,修建公厕13座,配置8名贫困户保洁员,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组建河道清洁队伍,环境卫生理事会,切实保护青山绿水,栽种各类树苗2000余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拆除旱厕50间,拆除空心房50栋,成功创建县级“百岁健康示范村”、县”级文明村”、成立“妇女儿童之家”。

接下来发展规划:

结合本村实际,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五站合一”为抓手,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平台作用,切实提升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服务群众的水平。

二是进一步美化人居环境,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全村群众的满意度。

三是坚持“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丰富产业类型,带动村民及村集体增收。我村也是旅游扶贫村,既有区域和交通优势(靠着莽山邻近广东多条高速公路),又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高标准农田、李家湾岩洞、保存完整的**四堡黄沙堡)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业。

**县****村委会

上一篇:一帮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农业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