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08 01:58:43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总结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总结篇1

【关键词】高职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19-03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对于高职人才培养来说,未来五年如何培养适应性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高职连锁经营专业作为调研对象,通过社会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及专业毕业生调研,顺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专业发展及变化趋势,提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调研报告是在高职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背景下开展的,调研时间为2016年1月至6月,走访和收集相关数据材料,其中走访调研单位对象14个,专业毕业生64人。

一、连锁行业发展现状

(一)全国连锁行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末,我国的连锁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行业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同时广区域、多业态也成为我国连锁业发展的一大特点,连锁企业在我国的产业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技术的驱动、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和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发展,连锁企业从大力发展实体业务,转向O2O全渠道经营,并加速布局移动电商和跨境电商。购物中心和便利店具有较强的抵御电商的能力,同时又适应了消费需求的升级和转变,因而保持了良好的成长态势。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2015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总规模达2.1万亿元,增长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连锁行业门店总数达到11.1万余家,年增长4.7%。同时,以百强企业为代表的连锁零售企业积极拥抱互联网,百强企业网络销售额达到710亿元,比2014年增长85%。此外,连锁企业在门店优化、商品采购、全渠道营销等方面积极探索。其中,特许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4345亿元,尤其是美容健身、生活服务类等连锁企业营业额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连锁规模上,特许百强企业拥有连锁店铺12.8万个,其中加盟店10.6万个,每家企业平均拥有店铺1280个。2015年,特许百强企业加盟店营业额和门店总数同比增幅分别为14%和11%。

从全国来看,整个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出现几大特征:一是连锁业态多元化,连锁行业从零售业逐步向衣食住行民生需求大的各类行业渗透。二是区域分布逐步收缩,集聚化和分散化同时存在。一、二线城市连锁大型超市迅速趋于饱和,网点取消,三、四线城市则逐步发展开拓。三是线上与线下推广同步进行,连锁便利店线下经营和线上经营,同步开展,连锁网点基本上是O2O全渠道经营方式。

(二)广西连锁行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末,广西注重吸取国际先进流通经验,城乡零售市场零售业态呈多样化的发展格局:购物中心、百货店、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便利店、专业店、连锁店、网购、小商品市场等各种零售业态共同生存,互为补充。而连锁商店和专业(专卖)店销售额快速增长,在零售业的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连锁零售业已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广西法人零售企业达3.6万家(含限额以下),零售业态分布有超市、百货、便利店、专卖店和网络零售等各类连锁行业,全区拥有65家重点大中型百货和超市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5747.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6%,是支撑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企业品牌进驻方面,国内知名的零售、餐饮品牌如沃尔玛、华联、联华、王府井、国美、苏宁、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相继入驻广西,其中部分大型连锁企业开始向钦州、贵港、崇左等中小城市逐步迈进。在行业扩展上,连锁企业覆盖的领域和范围拓展到食品、医药、书店、百货、成品油等多个领域,极大方便了居民购物,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的需求。在连锁就业人数上,广西连锁零售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和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为 32.6%和9.59%,全国比重分别达到81.7% 和 27.7%。

“十二五”期间,全区连锁商业网点总计超过6000个,批发零售门店数约5000个,鼓励在南宁、桂林等广西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根据城市发展特点建设高端商品市场、名品折扣店、时尚消费品零售连锁店,进一步促进流通现代化,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昭示着连锁业在广西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及增长潜力。

(三)南宁市零售业现状。“十二五”时期末,南宁市连锁零售业发展引人瞩目,南宁市现有南宁百货、梦之岛、利客隆、北京华联、南城百货、沃尔玛、人人乐超市、百盛百货、巴黎春天等著名零售企业。其中,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体的连锁企业达31家,连锁店铺达1000多家。

据资料统计显示,2015年,南宁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68亿元,同比增长10.5%,位居广西第一,占全区28.15%;对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的贡献率为29.5%,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拉动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2.9个百分点。其中,南宁市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4361.25亿元,增长11.1%,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622.65亿元,增长8.9%;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738.51亿元,增长14.7%。

根据《南宁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14-2020)》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优化零售商业资源,大型超市和便利店连锁化率达到80%,连锁门店统一配送率达到75%,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0%;大型批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100%,广泛开展O2O交易模式,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40%;传统业态使用电子商务进行升级改造,60%以上的中小批零企业采用电子商务进行采购和销售。

综上所述,全国范围内的连锁经营行业发展趋势良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具备信息技术、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强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在“十三五”时期,如何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水平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点,结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制订专业及课程培养计划,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成为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调研对象及数据分析

(一)企业调研情况及分析。本课题组分别到广西南城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悦颜千千色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广西和桂集团等10家企业开展调研,共发放50份专业问卷,回收50份问卷。

调查显示:企业对于专业人才需求反馈,1%显示人才储备充分,不存在紧缺人才;90%缺乏基层操作人员;100%缺乏以店长为代表的基层管理人才;70%缺乏总部中层管理人才;60%缺乏以采购、营销为代表的总部专门人才;20%反馈缺乏总部高层管理人才。企业表示,对于连锁专业人才需求100%的供不应求,缺口较大。管理岗位工作,70%反馈1年内换过1次工作岗位,50%反馈1年内换过2次工作岗位,20%反馈1年内换过3次工作岗位。企业满意度方面,50%以上对工资待遇满意,70%以上对文化和服务满意。对于企业员工来说,90%认为最重要是企业的服务和企业文化,比刚性工资更重要。企业管理模式上,100%反馈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专业能力排序前三位的是连锁门店岗位现场操作能力、连锁终端基层业务管理能力、连锁业务开拓能力;非专业能力排序前三位的是沟通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组织工作能力。

根据企业调研结果,连锁企业人才需求大,在人才结构上更倾向于连锁企业基层及中层管理人才,基层员工需求最多。在工作过程中,企业对于人才的专业技能和非专业技能都需要融合到岗位上。为了更好地培养企业员工,连锁企业内部岗位流动成为人才培养的一种途径,一人多岗制情况增多,而企业的文化、服务、职业发展等更具备团队吸引力。

(二)学院调研情况及分析。本课题组到区内外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学院开展调研,共发放20份专业问卷,回收20份问卷。

调查显示:学校连锁专业学生每届招生在50-80人之间,8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在连锁企业的销售、促销及一线执行岗;学院专业教师在4-7人之间,90%以上专业教学压力大;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上,学院100%采用校企培养模式,60%以上调研老师认为校企合作模式有待改善;学生培养的课程满意度,80%以上的课程还有待完善;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均达到90%以上,就业对口率在70-80%。见图1。

图1 4所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业率对比图

根据高职学院连锁专业调研结果显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采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专业培养上,学院普遍存在专业师资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等问题,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还需要调整完善,提高专业就业率质量。

(三)毕业生调研情况及分析。课题组在2016届毕业生中开展调研,共发放64份专业问卷,回收59份问卷。

调查显示:83%以上的毕业生从事基层工作,岗位以销售、业务、收银等一线员工居多;75%以上的毕业生认为专业能力重要性前五位是连锁店面商品陈列、人力资源管理、采购能力、门店开发与设计及信息化应用能力;78%以上的毕业生认为课程重要性前五位是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品类管理、店长技能综合实训、连锁门店商品陈列与推销、市场营销实务;80%以上毕业生认为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的前三位能力是文案写作、专业技能、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图2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数据图

表1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所需人才类型情况表

所需连锁人才 基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 其他 合计

人数 28 21 4 6 59

占比 47% 36% 7% 10% 100%

图3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所需人才技能情况数据图

调研反馈显示,毕业生较多希望能通过实训增强一些技能,如商务谈判技能、文案写作、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平时上课时,应以学生为主角,通过分组学习、案例讨论、增强互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学习及顶岗实习过程中,从工作心态和团队合作要求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水平。

综上所述,面对未来的连锁业形态多元化和一人多岗制的组织形式,以及未来连锁企业对职场新人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应提高师资力量,改善提高课程教学水平,锻炼提高毕业生综合性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连锁业未来大发展的人才。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建议。从连锁行业发展多元化业态趋势来看,并结合连锁行业对高职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情况来分析,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从专业性技能向综合性技能发展,在专业培养上从单一定位连锁超市店长向连锁企业中基层管理人才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目标定位,在专业技能上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定位过于模糊会让学生产生误区,培养层次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对资源也造成浪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需注重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商品管理,活动策划,外语能力、互联网技术等综合性技能,以此来应对市场多元化和时展的挑战。

(二)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对企业的调研结果,职业院校课程的培养与连锁企业的具体岗位需要相互对应。课程培养模式采用校企培养模式,突出岗位与知识能力相匹配的原则,一是增加连锁经营管理实训环节的课时,提高学生的实践管理能力;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增加网络课程学习、办公技能训练等,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和运用,适应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三是理论与实践课程统筹安排,以连锁经营管理的理论为基础科学统筹课程,根据学生的特性培养,理论适度配合实践操作,合理分配学分比例。整个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课程设置和训练都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这是提高学生职业水平的重要培养方法。

(三)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建议。高职院校承担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一线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任务,师资条件和实训配置是建立有效专业人才培养系统的基础。在师资条件上,提高专业师资教学水平,尤其是引用和培养“双师型”人才,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企业专业技术和专业教学技能,达到新时代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条件上,学院要加大投入,增加连锁专业的实训实体店、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等,向学生提供高度仿真资源,提高实践能力;注重企业与职业院校双方的利益,校内校外互相配合,通过建立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培训系统联合培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有利于提高实训效果。学生在学院接受专业师资教育与企业培养,需具备过硬的技能和良好的素质,毕业时除了毕业证外,还需要考取相关资格证,例如注册品类管理师、商品管理师、连锁经营管理师、零售职业经理人(全国职业店长)等资格证,具备多职业、多技能的职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徐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初探[J].商业经济,2011(5)

[2]黄卞悦,周晓茜,沈金玲,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S1)

[3]黄蕾.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

[4]韦林华.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15(16)

[5]杨伟宁.浅议“互联网+”时代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5(26)

[6]魏继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13)

[7]郝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

[8]白晓玉.广西零售业高离职率问题分析[J].对外经贸,2015(3)

【作者简介】卢易菊(1966― ),女,广西钟山人,工商管理硕士,工程师,CCFA注册品类管理师、CCFA门店营运经理,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连锁经营管理;何永权(1979― ),男,广西南宁人,博士研究生,经济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研究方向:连锁管理及区域经济。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总结篇2

关键词:连锁经营;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9-0137-01

一、引言

高职教育16号文件明确指出,课程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各高职院校纷纷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探索。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高职教育已经进行了三次改革。第一次基于实践本位课程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特征是理论课设置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增加实践学时,特别是集中实训环节。这次改革虽增加了实践课程,但学科体系不变,仍保持三段式的课程结构。第二次基于能力本位课程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特征是课程设计思想从原来基于学科知识的课程设计转换为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设计,但这次改革仅仅集中于认识层面和对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科目课程的改革没能深入进行。第三次基于工作过程本位的课程改革,这次改革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本文基于第三次改革的思路,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了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建设。

二、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下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下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是基于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分析,根据岗位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方法,引入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结合行业标准设置以任务导向、技能实训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一)以职业岗位群分析作为课程体系的设置关键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从事连锁企业总部业务部门中的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工作,连锁企业各门店的管理工作,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和技术应用方面的工作,及现代商业企业的相应管理和技术应用方面的工作。通过对毕业生的回访发现,大约有近70%毕业生在现代零售业的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专卖店、百货店、购物中心就业,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有门店的导购员、理货员、门店助理店长及店长、大型综合超市部门负责人及总部商品部采购、配送中心库管等。通过与合作企业相关专家进行分析,确定了这些岗位所要具有的能力。我们根据这些能力要求设置了相关的课程。如下表:

(二)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

按照职业能力的内涵要求,将其划分为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知识能力。每种能力又进行了细分,而后设置相应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此种能力。具体能力要求及实现途径如下表:

(三)以职业资格为标准构建核心课程

“课证融通”是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引入,建立课程教学体系,是指把国家职业标准所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贯穿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中。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可以考取的资格证书主要是连锁经营管理师、职业店长资格证及助理物流师三种证书。具体适用的岗位及对应的课程如下表:

(四)以学生发展为方向设置职业能力拓展课程

课程体系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全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设计,课程结构的设置应当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拓展能力主要是考虑拓宽学生职业能力范围,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发展能力。我们主要通过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例如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品类管理、连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等课程,主要面对的是连锁企业中层以上管理岗位,为学生以后的职业方向做好铺垫。

三、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

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因为课程体系的开发需要企业专业的深度参与,而且实训项目也需要深度的校企合作。模拟的实训项目可以在实训室内完成,但真实的实训项目必须直接来源于企业,这在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

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是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下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关键。一方面积极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培养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积极聘请企业的实践专家担任实训环节的教学,这样才能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 军.高职法律文秘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研究与探索[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 (6).

[2] 朱重生,胡建国.基于“课证融通,理实一体”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

[3] 董 刚.高等职业教育 “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分析[J].网络财富,2008(4).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总结篇3

《连锁企业经营》课程是在我国连锁经营行业发展的背景下开设的,按照高职教育的要求,以能力培养为目的,该课程的开设符合连锁经营管理基层管理人才的需求。《连锁企业经营》以连锁企业的营运管理、连锁经营活动的工作流程为主线,可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养,同时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连锁经营的本质、基本特征、连锁企业开发方式以及基本连锁业态,为后面《连锁企业门店开发》、《连锁企业物流管理》、《连锁企业商品采购》、《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目前《连锁企业管理》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教学理念以传统的传授理论知识为目的目前大多高职院对于《连锁企业管理》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主要教学平台,以知识传授为主要任务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忽略了高职院校关于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导致教学中只有理论,缺乏实践,学生难于理解连锁经营的本质与工作特点,未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缺乏必要的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实施方案,学生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连锁企业工作的实际操作技能。

2.2课程教学内容缺乏规范的课程标准《连锁企业管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历年来选用的教材如《连锁经营原理与技术》、《企业连锁经营与管理》、《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等一些教材内容与《零售学》、《物流管理》等交叉重复过多,又由于每年授课教师的变动,《连锁企业管理》课程在教学中不能有效地形成一个规范而完整的教学体系。

2.3课程教学手段、方法较单一《连锁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覆盖面广泛、实践性强的课程,课程内容与社会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而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设备、教学资源上投入不足,理论课堂上没有投影仪和多媒体,任课教师只靠传统黑板、粉笔来讲解,不仅枯燥无味,而且难以表达清楚,而学生之前对连锁经营缺乏必要的认知,理解起来有很困难。

2.4课程实践教学,得不到有效实施连锁经营专业在高职院校院校,目的是培养素质高、技能性强的连锁管理人才,使学生较快的适应性连锁企业的岗位要求与操作流程。而目前的高职高专连锁企业管理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性教学环节总体所占比例极小,大部分院校尚未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2.5课程考核方法单一,忽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素质的评价目前高职院校该课程的考核,仍以理论教学考试为主,考试内容中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较大;考试形式比较的单一化,仅仅局限于卷面考试;在成绩评定上,以期末的终结性教学测评为主,忽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素质的评价。

3《连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思路

3.1重塑《连锁企业管理》课程开设理念

《连锁企业管理》课程开设理念,应该符合高职院校对技术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以社会市场需求为核心,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基本要求,为此,该课程设计上要结合本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突出连锁企业管理重点内容的讲解、实训以及实习,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最终向市场提供理论基本够用,技能十分娴熟的连锁企业管理人才。

3.2建立和完善连锁经营专业《连锁企业管理》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是关于某一学科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如何实施及评价等方面的教学指导性文件的规定。《连锁企业管理》课程的课程标准建立后,无论教材的变动,还是任课教师的调整,该课程在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方面,始终是一个规范而完整的教学体系。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具体教学内容按90学时(理论+实践)设计如表1本课程标准将《连锁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分三个模块:即连锁经营基础知识篇、连锁企业的技能管理篇、连锁门店综合运营篇,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三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先理解连锁经营基本原理和知识,并掌握连锁企业需要的各项管理技能,最后结合连锁门店的教学实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大大提高。

3.3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提高教学效果

(1)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连锁企业管理》课程可以借助现代的教育手段,如多媒体课件、Flas、相关音像资料等,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讲店面设计、商品陈列时,实践教学中学生分组去调研,实地考察,我收集了很多案例图片资料;他们也收集了很多丰富的图片,在班级交流讨论时就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工具来展示。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采用,深入浅出地达到让学生学会的目的,使理论教学课堂显得生动而丰富。

(2)现场教学讲解。现场教学是连锁企业管理教学联系实际的另一种特色形式,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我们校内实训基地教育超市、物流中心和其他场所进行现场教学。具体分两种形式:①集中指导教学,即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在实训场所,为学生现场集中介绍、讲解。②分散指导教学,即先把一个班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为一个模拟的企业,每个小组设一位组长,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先把相关实训要点交给各组长,由组长讲授知识;其整个实训过程教师起宏观协调和综合指导的作用。该教学方式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人数多规模大的综合实训项目。

(3)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推动教学,把教学任务分解成相互独立而又自成体系的教学单元。把某些典型的教学项目,从实际企业管理活动出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项目要求,学生要完成任务的分解、任务前的准备、任务的开展、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控制,任务完成后的效果评价等。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的理解,还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3.4改善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

(1)投入校内实训室建设。在实训室,学习机相关的操作技能,学生可以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模拟行业业务操作,系统地掌握各业务环节的关系。学生通过仿真的软件操作,既熟悉了与本课程的相关的技能要求,同时缩短了将来适应企业工作的距离。该教学形式和第一种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学生更迅速,更容易把握教学内容。

(2)加大教学实习,增进与校内外企业的合作。连锁企业的教学实习,能有效的指导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时间,使学生学会应用这些知识解决连锁企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高校要着重与实施连锁经营方式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成立学生实习基地,通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岗位轮换、班次轮换等,使学生解了实习的连锁企业的组织制度,掌握连锁企业店长、收银、理货、盘点等主要作业内容和作业中的技巧和规范,掌握企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

3.5建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该课程综合考核采用项目任务完成、期末笔试及实训操作、实习企业评价等方式进行。

(1)采用项目评价的评价过程。不再采用传统的“一考定终身”单一评价手段,而是注重学生实训、实习的表现的评价,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并侧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由于采取的是“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的评价上,每个任务完成情况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作风、职业素养,各个任务评价成绩之和就是学生的最后成绩。这样,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

4结束语

实践性教学、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笔者结合任教以来针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探析《连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具体实施及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使学生掌握连锁经营运行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今后学习专业课程和从事连锁经营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总结篇4

摘要:随着连锁经营的发展,我国连锁企业发展迅猛,各大高职院校也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但仍然不能满足连锁企业的人才需求,本文从连锁企业的人才需求出发,寻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企业人才需求连锁经营培养模式

在“2012中国连锁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高峰论坛”会上,克丽丝汀迪奥商业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马震娅女士指出:“人才的发展无法跟上业务发展的速度。”这一现实存在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的显露出来。

一、连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

(一)2012-2013年连锁企业人才需求增幅情况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2012中国连锁经营年鉴》中“连锁行业人才需求现状报告”对53家连锁经营企业做调查统计,2012年连锁企业对高职或大专学历职员的需求为253人,到2013年需求为320人,增幅达到了26.5%,这一统计数据充分表明了连锁企业人才需求的增长速度非常迅猛,预计到2014年增幅将达到30%以上。

(二)高职大专学历职员在连锁企业岗位统计

从高职或大专学历职员在连锁企业从事的岗位统计来看,70%的企业在提供给高职大专职员的岗位中都选择了门店主管或见习主管,选择门店基层员工的门店为55%,可以看出,连锁企业对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高职生或大专生还是非常重视的,希望他们能够胜任管理类的工作。

(三)连锁企业对高职大专职员的能力素质要求

从连锁企业对高职或大专职员的能力素质要求来看,希望其具备环境适应能力、外语及计算机能力、压力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市场营销策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业道德与忠诚度、业务能力这八种主要素质能力要求,其中对职业道德与忠诚度、业务能力、压力承受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尤其重视。如图1

图1:高职大专人才素质要求

(数据来源:《2012中国连锁经营年鉴》)

二、 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连锁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问题

《2008中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显示,连锁企业在人力资源中遇到最棘手的三个问题依次是:缺乏管理人员、个人绩效考核难、人员流动大。

调查93家连锁企业显示,中层管理岗位平均离职率为5.4%,最高的企业达到30%,离职主要岗位为店长;基层岗位离职率为18.65%,最高企业达到200%。离职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留住人才的方式,没有良好的福利待遇、缺乏领导细致关怀和良好的员工关系等成为员工离职率高的主要原因。

其次,企业对个人绩效考核中,销售量和毛利额是主要考虑的因素,而净利润、基础管理指标、人员流失率、顾客满意度、团结合作精神、营运标准执行情况、周转天数、损耗、服务等考核因素很少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完善也是连锁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第三,缺乏管理人员已是连锁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2009 中国连锁企业绩效管理与能力建设调查报告》指出:“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总部/门店优秀管理人员。”这一问题随着连锁企业的迅猛发展已越来越突出,也成为高职院校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即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问题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努力,全国很多高职院校针对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还需进一步深入,不应停留在校园招聘、企业讲座、企业参与课程设置等合作领域,还应有更大的校企合作项目,应把企业和学校融为一体,学校和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平台,切实建立工学交替,做中学、学中做,校企连锁的培养模式,把学校搬进企业,把企业搬进课堂。

其次,根据上文提到的连锁企业对高职大专职员的能力素质要求,学校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业务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压力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职业道德与忠诚度、环境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因此,课程设置的改革需要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第三,师资建设和专业建设有待提高。上文提到校企合作要能真正做到工学交替,学中做、做中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范畴不能局限于“双师型”的建设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要求教师队伍有丰富的相关实践经验,因此提升教师队伍的实际操作能力是更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之一。实践出真知,这就要求把实训、实践类课程搬到企业,同时加强校内企业的建设,为人才培养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设计

综上所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切实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导向进行方案设计。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结合企业对员工能力素质要求、岗位能力要求和创新能力要求,除了基础知识课程的设置以外,还应增设相关提升素质能力和业务技能的课程,如开设抗压教育的心理学课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演讲与口才相关课程、下企业实训课程等。通过增设相关素质教育的课程,使学生在未来就业中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同时满足连锁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从连锁经营行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出发,兼顾连锁区域性特色来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有职业岗位能力、基本人文素质、创新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基本人文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自然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包括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和专门技术等;创新适应能力则包括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生存和人际交往能力。[1]

其次,在校企合作领域,确定以职业素质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办学思想,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断推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朝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校企合作应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结合行业、企业,从课程设置、素质教育内容、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等各个环节融入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合作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积极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校企合作方式一: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 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2]校企合作方式二:相关实训课程可设置在企业中完成,如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连锁经营管理实训课程与昆山万达奴服装连锁企业合作,学生在门店中做中学、学中做,由实训教师、企业校外导师进行辅导,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张梁平.高职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5.2:25.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总结篇5

关键词:连锁经营 实训中心建设

为适应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连锁经营专业的课程开发以形成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未来的职业发展为基础,以理论实习一体化为课堂主要模式,使学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一、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呈现国际化的竞争态势,企业生存发展压力进一步增大。内外资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强强联合,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提供了经济实力。据此我国连锁经营表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经营“电子化”

我国连锁经营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基本实现经营电子化,这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得益于条形码的开发和应用,得益于销售时点系统、电子转账作业系统、电子订货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等的发展。大中型连锁店在总部(本部)与各连锁分店、物流配送中心之间都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使庞大的连锁店网络得以高效运作。

2.连锁经营规模化

我国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多是外资实力企业进驻,并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连锁经营已呈现规模化发展。

3.连锁经营类型“融合化”

在零售业态竞争发展中,以经营鲜活商品、食品等为主的中型超级市场、便利店,伴随消费者需求的改变,成为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的购物好去处,并进一步与大型综合超市和部分餐饮业形成竞争态势。另外,各种商品的大型专业店呈现更大的发展,并与百货店形成既竞争又介入的关系。

二、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目前连锁经营专业根据需要人才的层次不一,各类院校培养的目标也各不相同。本科以上院校培养的是连锁经营的管理类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基层与中层管理人员,中职类院校培养的是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中职类院校的连锁经营专业虽然在教学建设与改革取得了显著地成绩,但与当前商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

1.培养目标不一:中职类连锁经营专业主要培养的是传统型的营业人员。若将该专业细分,商品经营专业人才包括营业员、收银员、推销员、采购员、理货员、储运员等。可见,连锁经营专业仅仅培养营业员难以适应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的需要。

2.重理论轻实训:连锁经营专业课程设置中以理论传授为主,且与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相近,实践较少。

3.课程实践与商业发展实践脱离:连锁经营中的新型业态内容没有列入专业教学内容中,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等知识和技能未能在专业课程中体现。

三、连锁经营专业实训建设

针对连锁经营业态发展,该专业在实训建设上应本着以下原则:一是短期课程的实训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完成。二是长期综合课程体系的实训在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由合作企业提供)完成。三是校内实训建议使用适合的软件。四是连锁经营实训与物流配送实训要打通连成整体。

1.实训内容重视基本功的练习

由于中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于基层和中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胜任,因此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培养的主要是连锁企业营业员、收银员、理货员、推销员及基本管理人员后备人选。这类岗位的能力本位训练体现为基本操作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的复合。实训室要充分利用硬件设施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业务流程的熟练演练。同时,为了锻炼学生的复合性运用还应将软能力的培养和硬件设备的操作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而且要做到有机的结合,训练思路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我们要有意识将对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的实训系统化、显性化,将对连锁企业的店员实务能力、具体服务能力的培养模拟化、简练化,一定要把操作层面的能力实训和方法态度层面的能力实训整合起来。

2.融入电子商务技能实训

由于连锁经营行业发展的网络化普及,应当在连锁经营的实训课程中加入电子商务技能实训,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网络采购、订单、信息处理等实践训练。

3.模拟真实环境,将软硬件、前后台结合起来

如果我们的实训室只是布置成普通机房的模样,安装教学用软件,不利于直观体现直营连锁业制的总部分店的管理模式,不利于直观体现各门店前台与后台的管理关系。因此在我们采用模拟超市实训形式,在实训超市中设置前台与后台,前台操作负责收银等业务实训,后台负责库存与统一调配等实训,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实践练习。

4.集训营模式的实训室建设非常有必要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员工的工作态度、操作技能、对企业文化的认可接纳内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支撑。因此,尽管我们培养的学生定位于从事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各层级岗位,而非最基层的员工岗位,但是学生到企业必须从员工岗位干起,则是共识。不接受或不重视员工基本技能、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就绝无可能一步登天似的从事管理工作,做好管理工作。因为这既不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又不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这一点,我们在与合作企业沟通时就早有定论,通过这次学习,聆听专家的授课,在与专家教授的互动中,感受就更为清晰。

参考文献:

[1]李迈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改革走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5.34

[2]张喜春.高职新“21”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6.33:32-33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总结篇6

【关键词】连锁专业;订单培养;有效建设

近年来,连锁业发展迅猛,人才需求也急剧增加,同时也促进了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开办,为了培养与企业无缝对接的实用型人才,与连锁企业合作,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成为众多高校的现实选择。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决定了该专业非常适合与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那么,如何保证订单班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效性也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1 高职连锁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东地区连锁企业,为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积极努力地与多家知名连锁企业(苏宁电器、屈臣氏等)签订了订单班合作协议,目前已为广州本地连锁企业培养了多名门店基层管理人员。通过订单班培养过程观察、学生实习和企业用人意见跟踪,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同时发现了不少问题。

1.1 高职连锁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的特点

订单式培养,就是依据企业的订单条件,按照其要求进行学校人才的培养,这是一张“用人”需求的预订单,同时也包含整个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

首先,培养针对性强。企业与学校签订订单协议时,要参与设置学校专业、开发与制定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实施教学过程等环节。

其次,学习时效性强。连锁企业根据自身的岗位水平来安排课程和实施教学,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这种把连锁企业的实践融入教学内容也是定向培养实践教学中的新亮点。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进入连锁企业中进行实践,最后进行全方面的自我总结,形成了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的良性循环。

另外,订单式培养是希望学校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因此,在订单式培养完成后,企业应严格按照先前的约定,落实合格毕业生就业,这是订单模式的基本要求,也是区别于其他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1.2 高职连锁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职连锁专业进行订单培养已逐步成为各高职院校为连锁企业(如超市、酒店等)提供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开展订单培养的过程中,各高职院校不断摸索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学生工作稳定性差。学生成为订单班的学员,认为将来可直接成为企业的后备干部或某一方面的专业管理人员,没想到在实习期间从事的是企业最初级、最底层的工作,很多学生接受不了自己受过高等教育仍要从基层做起的现实。并在几个月实习后,很多学生反映工作和普通员工没有区别,报酬却相距甚远,认为这是不平等待遇,因此毕业生到订单企业就业的比例偏低,用人单位也很失望。

第二,实践与教学存在差距。其主要表现为在校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不一致,所学与所从事工作岗位所需不能完全融合。

第三,教学管理跟踪不到位。在学生到订单企业实习过程中,很少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或教师到企业实地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并答疑解惑,学生感到顶岗实习后就是“打工没人管”,特别是在考核时多数是交一份让企业盖了章的实习报告,中间过程几乎未见教学管理跟踪。

第四,与企业合作深度不够。目前多数是学校主动寻找企业,力求学生毕业有出路,而合作企业多数只提供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场所,企业接收实习学生人数有限。另外,企业讲究效益,这与学校目标有差距的,订单企业向高职院校提供的资金和资源方面的投入有限,企业并未全面参与专业建设,合作企业的资深人士参与教学的人数比例及承担的课时比例偏少,企业专业技能人员未能充分参与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来。

2 高职连锁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效建设的策略

2.1 严格按程序制定订单计划

企业在实施订单式计划前,需要认真的安排订单程序,按照一定的顺序严格执行,这样才能够充分保证项目的有效性。连锁企业在进行人才外订计划之前首先应对它的用人要求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次,依据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预测来确定与高职学院签订订单计划时采用的外包培养方式,与学校商定培养计划;再次,在合作的过程中,连锁企业应全程参与并关注合作人才的培养过程;最后,在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连锁企业须进行人才培养效果评估,反馈到合作院校,以期今后的合作过程中进一步改进。

2.2 制定严格而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连锁企业在定向培养人才普遍有着自身的想法,在对与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有定向培养合作关系的苏宁、屈臣氏等做的调查了解中发现在定向培养中,企业方更注重的是企业文化的熏陶,欲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

订单式培养过程中,我们应主动变化办学体制与课程设置,针对连锁经营行业的需求,以市场作为最终导向。现在有很多高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秉承传统教学模式,技能课与理论课、实训课等比例严重失调。在教学过程中着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这种现象与连锁企业专业技术技能突出,应用能力强,实践比例高的特点相违背。因此,在客观上要求高校的办学方针和课程设置要与连锁企业紧密联系,如制定专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可聘请相关连锁企业高层人员共同研究;在课程中加大实训环节的训练,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定期聘请连锁企业人士听课并分析问题所在;专业的实训课程应根据连锁企业实际岗位要求来安排,并能根据连锁经营行业技能的变化持续修正。总之,应该立足于连锁经营行业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寻求新的教育突破。

2.3 注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连锁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举措,院校与连锁企业在合作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确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以期达到更优的培养效果。

2.3.1 以需求信息定订单班人才培养方式

开展订单班培养的前提条件是连锁企业对连锁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支撑。正因为这样,培养过程中应坚持以连锁企业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连锁企业对新形势下经营管理人才的知识、态度及能力等连锁行业工作要求的规范,以区别连锁行业在不同的职位上对人才需求的差别,通过这种方式来制定更为科学、详细的订单培养内容。同时,还应该注意积极主动地发掘出用人单位对连锁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撑需求,从已经合作过的企业中充分吸取经验,如在连锁店企业中按需要聘请一些业务水平高的兼职老师,全面利用连锁企业的场地资源条件来开展实地模拟教学,为全面的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人才培养来铺平道路。

2.3.2 实施校企合作教学委员会指导下的双向论证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的目的是要培养出连锁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应该组成由连锁企业的兼职教师和学校的专职教师一起合作的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这在订单式培养过程中是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另外,需明确这一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任务:确立订单培养班级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订单班的课程设置形式和课程教学法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双方合作编订的定制培养教材;合作开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相关科研研究项目;积极商议连锁企业对培养过程的相关资助标准;协商解决订单培养在进行过程中的产生的种种问题;追踪订单培养的学生实习及就业等。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企业与学校追求目标的不同,订单式培养体制下,不能一味迎合连锁企业,需要的是探索出一条培养方案的双向论证方式,要尽力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的问题。比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最终的人才培养方案,可由连锁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要重点分析人才培养模式除了满足连锁行业的基本需求,还能否满足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和长期发展。

2.3.3 充分发挥连锁企业的场地资源优势

在连锁经营管理院校的实训场所应该依据连锁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相应的工作内容来进行安排和设计,要配置在连锁企业工作中实际需要的专用设施设备,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实训期间真正感受到连锁企业的文化环境和工作氛围,使学生尽快融入连锁企业文化。除了完善学校内部的实训场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院校还应该大力开发合作连锁企业的的相关资源,强强结合,来形成全方位的连锁企业岗位实训体系,实现双课堂教学的优势,用以培养合格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各连锁企业作为订单班培养人才的训练基地不仅是学生进行实训学习和开展工作的场所,也是开展实际应用教学培养和学生进行模拟上岗的重要阵地。

2.3.4 升华教学期间的控制作用

订单班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需要连锁企业参与评价,而连锁企业对人才素质评估的参与,需要双方在教学的各个流程中进行良好的分工和项目合作,升华教学期间的控制作用。如在教师管理上,通常需要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到学校上课,因为上课过程中专业教师的地位也是不可取代的,他们负责的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综合课程训练环节,而有的课程如门店运营实务、商品推销技巧等则要请来自连锁企业的人员来进行教学。所以,校企双方的专、兼任老师应时常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加深教学内容与方法之间的沟通联系。另外可以通过教学指导老师与专职教师合作的办法来进行学生的考核,学生实习完成之后,应该以连锁企业对其综合评价为最终的考核依据,连锁企业方面的培养对口人事主要来负责学生的成绩评定和答辩安排,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等。合作企业的参与可加强学生的实习认真度,引发学生的工作兴趣,加强他们的责任感,使之尽快适应企业氛围,主动为企业想问题,解决问题,这也为企业发展选拔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3.5 确立长效培养模式

从目前调查来看,订单式培养正处于纵向发展的关键时期,订单式培养模式也从以前的从数量上下单转变到从质量上下单,从松散的订单培养方向发展到各方面联合进行的培养方向,以此来建立起连锁企业人才订单的计划性长效培养模式。在订单班培养过程中,需要持续的打造多形式、多层面的人才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叶丽.“校企合作”培养高职人才模式探析: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16-19.

[2]赵明晓.谈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以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1(5):14-16.

[3]任广新,陈葆华.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管理的基本策略[J].科技信息,2012(20):60,63.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总结篇7

历经多年探索,成都艺术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有了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一系列主客观“瓶颈”。

(一)社会认识误区统计数据显示,在未接受专业咨询前,大多数人认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连锁零售企业内从事收银员、营业员、理货员、服务员等岗位的工作。基于此种理念,学生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学生家长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产生本能的抵制,进而导致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招生方面不如我院其它热门专业。另外,目前尚无专业机构制定权威的连锁经营管理认证体系,也没建立严格的行业持证上岗制度。再者,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连锁零售企业一味追求劳动力低成本,大量聘用未受严格专业教育的低素质劳动者。企业短期逐利的行为,不利于企业自身长远的发展,同时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冲击。

(二)校内教学、实训条件受限为更好地适应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加大了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实训设施的投入力度。由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特殊性,本专业需要的教学、实训设施非学校财力所能承受。在教学过程中,连锁专业能够利用连锁经营管理软件模拟连锁企业运作流程、能够利用学校超市了解门店基本运作方式。但是,对于连锁经营管理的“基石”和“灵魂”———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校内教学和实训过程中无法给学生展示。同样,对于保证连锁零售企业正常运转的核心———物流配送,校内教学和实训也面临类似问题。

(三)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偏低,英语水平差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2002年达到15%,2002到上升到21%,2012年达2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快速上升与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的背后是高考录取分数线不断降低。2012年四川省高职高专录取控制分数线,总分为750分,省教育考试院划定文理科分数线分别为220分和210分(之前曾划定为190分和180分)。进入我院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高考入学英语分数大多在50分左右。目前成都地区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外企对于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尤其对从业人员英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外资零售连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较为专业,员工晋升需经严格考核。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员工晋升需要通过企业统一组织的英语水平和逻辑能力测试。由于“历史欠账”,我院绝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故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进入外资零售企业后很难通过员工晋升测试。连锁零售企业岗位设置中基层岗位,即“看得见”的岗位主要有收银员、营业员、理货员、服务员等,这些岗位技术含量低、工资福利待遇差。无法通过晋升考试的员工往往被安排到“看得见”的岗位,这就给学生和学生家长一种印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是做收银员、营业员、理货员、服务员的。

(四)办学实践经验匮乏1998年,上海商学院率先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随后全国各高职院校陆续开设该专业。2004年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始招生,招生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现阶段做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与研究的主要有三个派别:一是咨询派,主要是社会流通经济研究机构,为商贸流通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二是实践派,主要是各大连锁零售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培训内部员工;三是学院派,主要是各高校连锁经营管理、贸易经济、流通经济学等相关专业及研究机构。受制于工作环境,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虽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实践经验方面与实践派和咨询派还存在较大差距。另外,虽然我院加强咨询机构和连锁零售企业的合作,但咨询派、实践派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低,理论总结、综合能力较弱,因此很难胜任课堂教学的需要。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的“短板”在于专业教学缺乏连锁经营管理实践经验,这也给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专业建设思路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存在的主客观“瓶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专业建设办出独具特色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专业教育消除认识误区连锁经营商业运作模式是舶来品,在我国仅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加之国内高校近几年才陆续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故学生和学生家长对该专业不够了解是意料中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的重点在于消除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偏见,让他们看到专业优势,也要看到专业劣势。在就业层面,让所有求职者心动的国家企事业单位有较高的“垄断性”门槛,在这种情况下进外资企业是不错的就业选择。目前,成都市各大外资连锁零售企业能够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同时,学生和学生家长也要意识到,部分连锁专业毕业生在连锁零售企业始终从事“看得见”的岗位,是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达标所致,而非专业本身的问题。

(二)深化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基地随着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数不断增加,企业急需大量连锁经营专业人才,这为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零售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我院已与沃尔玛、家乐福、伊藤洋华堂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这三家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已正式成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实训机会。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接触到校内实训室无法提供的连锁零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配送体系,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连锁零售企业运营的核心和灵魂。另外,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依托成都市正在打造的西部物流园区机会,积极寻找2-3家大型物流企业并与之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物流配送是保障连锁零售企业正常运营的关键环节,连锁专业学生到大型物流企业实习实训能够学到更专业的物流运作方式,为将来到连锁零售企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英语教学以适应外资企业要求英语是当今世界通用的国际语言,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重要的交际工具。就微观层面而言,个人在学历教育、出国留学、接待国外客人、职称晋升、获取最新科技知识等方面都需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适应日益频繁国际交流的需要,是融入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在成都市范围内,运作规范、实力雄厚的连锁零售企业主要是外资企业,过硬的英语水平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国人学习英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基于这种状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向学生灌输英语能力在外资零售企业中的重要性。英语能力事关个人在外资零售企业职业生涯的发展,有了明确的功利导向才能激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确保学校理论教育与连锁零售行业发展同步,学校应努力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鼓励专职教师深入连锁专业校企合作单位挂职锻炼,积极参与企业日常运营管理和企业服务性项目研发。聘请具有较高学历和理论水平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学生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企业合作编写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水平实践性教材。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对校企合作不甚了解,因而对到企业挂职锻炼和与企业合作做科研开发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针对这种落后的高职教育理念,学校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应严格把关,新进教师至少应具备一年以上行业实践经验。对于已进专业课教师,学校应做硬性要求,至少到企业挂职锻炼1年以上,并不定期与企业交流以了解连锁零售行业最新发展动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不断深化与校企合作单位的合作和交流,努力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习型师资队伍。

(五)打造艺术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特色近年来,我院非艺术专业学生规模不断壮大,如何在以艺术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办好非艺术专业,成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新的课题。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激烈的人才竞争,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除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外,拥有艺术才能是学生在激烈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亮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高职院校共同的特点,但这种导向模式容易陷入“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功利、轻素质”的教育误区。艺术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利用我院雄厚的艺术教学资源,将艺术教育融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是我院连锁专业的特色,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塑造我院连锁专业学生独有的艺术技能。针对连锁零售企业运作的特点,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设了《手绘POP》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制作零售企业卖场POP海报的能力;《音乐鉴赏》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如何选择播放零售企业卖场背景音乐,给顾客营造愉悦的购物环境;《形体训练》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仪表、仪态,提升学生在零售企业卖场服务能力。总体来看,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设的艺术类课程以实用性为导向,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结语

连锁经营商业模式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同时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慎思专业定位,培养出具备艺术院校特色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总结篇8

课程名称

连锁店开发与设计

主讲教师

适用专业

连锁专业

教学年级

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

《连锁店开发与设计》属于专业技能课,是高等专科院校连锁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课程。连锁经营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商业组织及先进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所产生的新型商业组织形式。连锁经营的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决定了连锁店的开发与设计有别于一般企业。《连锁店开发与设计》主要涉及了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岗位配置,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人员招聘,员工绩效考评和员工培训等相关的知识。本课程每周4个课时,开设一个学期,共64学时。在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方式包括理论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训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三个方面的特点:1.把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理论,方法同国内连锁企业的管理实践相结合。2.在引进介绍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时尽可能同全国连锁企业的现状相结合。3.使本教材尽可能适合采用案例教育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掌握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主要操作技能与方法。

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中专业技能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现代高职教育强调“工学结合”,倡导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广州工商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课程是在计算机基础、连锁经营管理实务、商品学、配送中心管理、门店营运与管理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与后续课程如商品采购、门店营运、物流配送、财务管理紧密联系。

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是以门店开发与设计为研究对象,介绍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商圈调查与选址、企业形象与店面设计、卖场内部设计、商品陈列、开业设计的一门实用性专业课程。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有关的基本知识概念、理论,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门店开发设计,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基础技术支撑,更为培养学生今后具备从事商圈调查、选址、门店

CIS

设计、店内、外布局设计、商品陈列、门店开业推广设计等工作的实际能力而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与行业的紧密结合,尽可能融入当前连锁行业的需求和最新变化,突出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内容的选取上,根据职业情境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选取了连锁企业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人力资源培训、绩效管理、薪酬与激励、劳动关系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8个模块15个项目53个任务,辅以课外阅读、课堂训练与测评,内容新颖、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书的特色在于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单项项目尽可能是大型项目的子项目,尽可能用接近学生未来岗位的项目任务来训练,并在每个项目(任务)后,设计了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完成所有的项目和任务。

曹静主编的这本《连锁店开发与设计》吸纳了连锁店开发与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连锁店开发的战略、商圈调查、不同零售形式的规划特点、店铺投资、开业、店面店内设计和设备选择等。本教材共分九章,章连锁企业店铺开发战略,介绍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的内涵、常见的开店战略和开店计划;第二章商圈调查,介绍商圈的概念、调查及设定方法和GIS在选址中的应用;第三章不同零售形式的规划,介绍百货商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和商业街的选址及规划要点;第四章店铺投资分析,介绍连锁店的投资项目、投资评估和大型商铺的投资分析;第五章店铺租赁与招商管理,介绍店铺租赁洽谈、合同和招商工作模式;第六章店铺开业,介绍开业计划的制定、协调、实施与营销策划;第七章店铺外观设计,介绍连锁店的店名、店标设计、出入口设计、招牌与橱窗设计和停车场与楼梯设计;第八章店内布局与环境设计,介绍店内布局的原则、要素和不同业态的布局形式,以及灯光、色彩、音响、气味等环境设计的要求;第九章连锁店设施与设备,介绍连锁店常用的陈列仓储设备、标识、待客、防损、收货设备和节能、消防设备等。

《连锁店开发与设计》是“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连锁经营管理重点专业建设项目”(085工程)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也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教改课题”成果,适合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也适合流通业人士阅读。

三、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按照连锁经营管理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以连锁企业工作流程为主线,依据连锁超市店铺拓展、布局及陈列工作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来设计教学内容,同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依由简单到复杂整合、序化工作任务,通过任务驱动、课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有机结合。注重在每一个工作任务、每一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市场调研与职业岗位分析,以连锁企业的完整工作过程为依据,结合岗位能力的要求,科学选择项目,实施项目教学分为项目确定、项目实施、项目考核三部分。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学生就业的连锁店、加盟店及创业店铺的店长为培养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现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掌握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内容、策略和技能,并为今后学习其它课程和从事连锁企业管理的工作打下基础。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管理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实践性较强,具体培养要求如下:1.在于使学生了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念和管理理论;2.理解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配备以及人力资源规划(难点);3.掌握连锁流通企业连锁企业工作分析,懂得如何进行招聘和录用员工,培训和开发人力资源(重点);4.掌握连锁流通企业资源绩效

考评、薪酬管理等基本方法(难点、重点);5.掌握连锁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1.基础知识要求:

学习本课程应了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知识、金融财务基础知识等。

2.素质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要学会科学的分析方法,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和实际操作运用能力。

3.实践操作要求:

由于本课程主要是讲述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实践操作部分有实训课解决,本课程主要侧重于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这一过程的培养。

项目实训教学充分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了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与人沟通的综合能力,而且便于教师在项目进行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和汇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导课堂的理论性教学。

课程考核方案

根据高职教学建设和发展需要,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增强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特制订课程考核改革方案。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使教学工作的重点落实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力争对学生进行全面检测考核,讲究实际效果。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知识考核、能力测评与过程考核三项综合考核,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一、知识考核

1.成绩配比

知识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40%。

2.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有八个模块,分别是:

(1)连锁企业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2)人力资源规划;

(3)招聘与配置;

(4)人力资源培训;

(5)绩效管理;

(6)薪酬与激励;

(7)劳动关系管理;

(8)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第一章 连锁企业店铺开发战略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连锁企业经营战略概述

1

第二节 连锁企业开店战略

1

第三节 连锁企业开店计划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二章 商圈调查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节 商圈概述

第二节 商圈调查及设定

1

第三节 店址选择与GIS

2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三章 不同零售形式的规划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百货商场

第二节 专卖店

1

第三节 购物中心

第四节 商业街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四章 店铺投资分析

2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连锁店投资项目

第二节 连锁店投资评估

第三节 大型商铺投资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五章 店铺租赁与招商管理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店铺租赁

1

第二节 招商管理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六章 店铺开业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店铺开业计划的制订

1

第二节 店铺开业计划的协调与实施

1

第三节 开业活动的营销策划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七章 店铺外观设计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店名和店标设计

1

第二节 出入口设计

1

第三节 招牌与橱窗设计

1

第四节 停车场与楼梯设计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八章 店内布局与环境设计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店内布局设计

2

第二节 店内环境设计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九章 连锁店设施与设备

2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连锁店常用设备概述

第二节 连锁店陈列、仓储设备和生产加工设备

第三节 标识、待客和防损、收货设备

第四节 节能减排、消杀、卫生和消防设备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附录1 超市购物环境(GB/T 23650—2009)

附录2 城市商业网点条例(征求意见稿)

二、能力考核

1.成绩配比

能力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30%。

2.考核内容

考核项目表现为: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3.考核方式

过程化考核(60%,其中包括态度评价、技能评价、团队合作、完成情况评价)

在学习了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内容、策略和技能等具体内容之后,结合本学期学习的各种案例和先进经验,每位学生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最终形成电子PPT作业上交。本项考核完成的时间预计为第12-15教学周。

评分方式:能力考核总分=教师评分×50%+学生评分×50%

(学生评分:同学相互之间进行打分)

评分细则:

(1)职业规划设计的完整性(30分)

作品内容要求真实、完整,分析透彻,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目标、实施路径、评估调整、职业道德等方面。

(2)职业规划设计的科学性(30分)

要基本体现人职匹配的思路,目标确定和路径设计要符合自身和外部环境实际,不主观臆想,科学合理。

(3)职业规划设计的操作性(25分)

作品要求思维缜密,目标明确,分析有深度,可操作性强,要有一定的分阶段目标,尤其是近期(大学至毕业后五年)目标规划,分析要具有说服力。

(4)职业规划设计的逻辑性(10分)

作品逻辑清晰、组织合理,准确把握职业规划设计的核心和关键。

(5)职业规划设计的创新性(5分)

创意新颖,充分体现个性而不落俗套,

文如其人,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该阶段是实施中的重点,计划确定后学生需通过各种途径完成项目。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一方面对学生会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做好理论知识的梳理,另一方面为项目评价做准备。课程的实训项目内容及目标如表1所示。

表1课程实训项目内容

名称

内容

目标

实训项目

1

投资可行性报告的分析

引入案例深入剖析,撰写投资可行性报告

实训项目

2

编制商圈分析报告

掌握商圈相关知识,会区分商圈,撰写分析报告

实训项目

3

实践选址

某预设连锁门店的选址策略

实训项目

4

店标及店铺招牌设计

设计店标及招牌

实训项目

5

比较沃尔玛与家乐福卖场设计不同

卖场内部布局调研

实训项目

6

设计门店的

7Y6

设计所选门店的

7Y6

(一)

项目任务分配

由组长分工,制定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积极探索和解决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按时完成规定工作任务。该步骤着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二)

项目计划制定

按照各个项目小组划分,制定出各个小组的项目计划,这里又具体包括了完成项目的方法选定、实施项目的步骤、时间控制和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每个小组至少需要拟定好两套通过成员共同沟通讨论后的方案。在项目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以确保其都能掌握到重要的知识,因为分工的不同,角色的不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在自己的部分中发挥各自的创新能力。

(三)

项目计划落实

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是项目计划的落实。在此阶段中,学生在拟定好计划之后,老师需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进去,以确保计划顺利落实。在课堂知识的教学中,老师仅仅是引导者,老师通过讲授、情景模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并引发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独立性思考,以便更好的促进项目任务的完成。

(四)

项目成果展示

以PPT的方式向全班介绍项目的完成情况。通过展示,提高学生参与项目化教学的积极性,培养竞争意识。展示后要求小组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其他小组根据其讲解和答辩情况进行评价考核。之后是教师点评,教师在点评中指出问题所在及解决方法,比较各组的优劣。

三、过程考核

1.成绩配比

过程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30%。

过程考核总成绩:考勤×30%+作业完成×40%+课堂表现×30%

2.考核内容

(1)考勤情况;

(2)课程作业成绩;

(3)课堂表现。

3.考核方式

该项考核总分50分,基础分25分。以此为基础,在考勤、思想态度与纪律意识、课程作业等各项进行加减分赋分方式。(加减后分值区间为0-50分)

(1)

考勤成绩(记录)

每次课进行点名并记录,迟到每次扣分0.5分,无故旷课一次扣2分。学期旷课超3次,本项成绩为0;学期旷课超五次,过程考核成绩为0。

(2)课程作业成绩(记录)

本学期本课程计划作业次数6次,根据每次作业完成质量,经批改分为A、B、C三个等次,A等每次加1分,B等每次加0.5分,C等不加分。另作业完成创意新、质量佳者设A+等次,学期作业获A+2次以上,本项成绩为满分。

(3)课堂表现(记录)

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加0.5分,提问回答完整,陈述有理有据加1分。

四、“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项目教学的考核

根据项目特点,建立演、练、考、评结合的考核模式,共三方面。

一是过程考核分,约占20%,主要是考察学生日常课堂表现情况,建立考核评价指标,注重团队分工协作,强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

二是项目成果分,约占30%,主要是根据各小组的PPT成果展示,采取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群体评议等方式对各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同时组长还要对成员的项目任务工作贡献情况评分。

三是期末卷面分,占总成绩50%,从而发挥考试的导向和检验作用,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学习的衔接。

1.

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5.系部主任审核意见

系部主任(签字):

6.教务处审核意见

教务处处长(签字):

上一篇:职业沟通技巧课程总结范文 下一篇: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