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05 20:18:54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篇1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学院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在海南省高校图工委的业务指导下,图书馆深入贯彻落实学院的办学思想,以服务学院教育教学、科研为宗旨,全体馆员积极开展工作,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切实落实好工作计划,做好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图书馆事业又有新发展。

一、加强理论学习,馆员素质得到了提高

一直以来,图书馆把加强馆员的理论学习作为提升馆员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使馆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1)先后两次组织全体馆员集中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会议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会议精神;(2)组织全体馆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精神,并把“”精神作为图书馆工作指南。

2.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先后选派郑庭铁、王兵、黄冠楠、李钦海、张聪红和唐凤等骨干馆员分别到三亚学院、武汉大学、海南省图书馆、琼台学院图书馆和海南省高校学术年会等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3.图书馆党员馆员郑庭铁、李钦海和廖玉珠积极参加学院党委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

4.张聪红馆员工作积极,无私奉献,在2017年被海南省图书馆协会评为首届“最美图书馆人”,并在大会上受到表彰。

二、创新服务理念,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

图书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做好常规服务工作的同时,进行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让读者满意,取得了较好的办馆效益。

1. 坚持每周开馆102小时以上,确保开馆服务时间。

2. 做好读者培训工作

(1)对101名教师进行中国知网数据库和超星手机移动图书馆使用方法的培训,为全体教工建立访问中国知网数据库漫游账号,为教师上网查找文献资料提供便利;

(2)分别对44个2016级高职生班级进行文献检索课培训,授课68个课时,教会学生懂得从网上获取文献信息的方法。

3. 大力开展各种阅读推广活动

(1)继续开展“师生互动式”阅读推广活动。一是图书馆活动小组分别深入到应用英语系、国际商务系、东语系、西语系和旅游系,召开各班班长和学习委员座谈会,推介“师生互动式”阅读推广活动的意义和具体做法,要求各班班长积极发动全班同学踊跃参加,在班里形成爱阅读的氛围;二是每月向学生公布各班级在图书馆借阅情况,让学生知晓自己的班级在全校中的排名情况,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阅读局面;三是在学期对各班借阅的图书资料进行统计,选出10个优秀班级进行表彰;

(2)在今年四月份的读书月里向读者推介总书记和海南省委刘赐贵书记推荐的图书以及向读者推介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关图书资料,深受读者欢迎,图书外借量多;

(3)积极为2016级新生和省旅游学校过来学习的学生新办或补办借阅卡,并引导学生到馆借阅;

(4)向教师宣传海南省教育科研数字图书馆,免费为我院教师提供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

(5)利用晚修时间,在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向英语系、国际商务系、东语系、西语系和旅游系学生分别做7场超星移动图书馆使用方法推介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4.取得较好的办馆效益

(1)中国知网数据库的访问量多达50多万人次,下载文献近3万篇,很好地为学院的科研教研提供服务;

(2)超星移动图书馆的访问量10多万人次,云舟学习通的访问量多达43万人次,为读者阅览电子图书提供了极好便利;

(3)我院读者在海南省教育科研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传递量和馆际互借图书量居海南省高职院校前列,在2017年海南省高校图书馆学术年会上受到表扬,负责此项工作的张聪红馆员也先后两次被选派免费参加全国数字图书馆的培训班学习;

(4)读者到馆171111人次,其中上半年87751人次、下半年83360人次。说明我院馆舍虽小,但到馆学习和借阅的学生人数还是很多;

(5)纸质图书资料外借量19810册,其中上半年11466册、下半年8344册,外借量少;

(6)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上新台阶,一是完成了37.5万元纸质图书的采集工作,使馆藏纸质图书总量达到32.05万册,其中外文版图书1017册,弥补了过去馆藏无外文版图书的空缺;二是续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超星移动图书馆的访问权,同时购买了超星期刊库和知识库的访问权;三是完成了2018年图书馆纸质报刊的采集工作;

(7)建成图书馆微信平台,为读者利用手机查阅电子文献提供了方便。

三、完成好其它工作任务

1.完成给学院扶贫点定安县新竹镇祖坡村小学和村委会的赠书和送书工作。

2.协助西语系、国际商务系和东语系的图书资料室建设工作。

3.协助学院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并取得很好的招生效果。

4.协助海南省高校文献中心做好电子文献的共建共享工作。

5.做好了学院特困生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管理工作。

四、存在主要问题及有关对策

1.馆舍实际使用面积少,书架容书率低,无法开展一些服务工作和活动。建议学院把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划给图书馆使用,建成一个大型的藏书库。

2.纸质图书资料的外借量少,我院学生的“阅读危机”日益明显。图书馆将加大阅读推广的力度,组织全体馆员积极开展各种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和激励学生到馆学习和借阅图书资料。

3.新建小语种马来语、缅甸语、柬埔寨语、越南语、印尼语和阿拉伯语专业的图书资料,馆藏量极少,有的没有。应通过采购的各种渠道和采用各种方法采购新书,弥补不足。

4.图书馆的音像视听室(电子阅览室)的电脑设备陈旧,无法正常使用,须及时更换新设施设备。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篇2

一、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总体人数增加,专业人员仍严重不足。由于近年来地方高校对图书馆的大力重视,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引进人才方面开始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人员配置比较合理,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明确,职员年龄和专业技术职称分布相对比较均衡。但是地方高校图书馆也由于自身的缺陷导致专业人才奇少,虽然近年来在人才引进方面提高了层次和要求,但是很多都非图书馆专业人才,对图书馆专业知识并不是特别了解。以榆林学院为例,榆林学院图书馆有着近60年的历史,但是至今只有3名图书馆专业人才。虽然大多数图书馆工作人员有较高的学历,但是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整体专业素质并不高。

(二)图书馆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由于历史原因,大多地方高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基本为非专业人员而且学历普遍较低,以榆林学院图书馆为例,榆林学院图书馆作为西北地区榆林市唯一一所二本院校,图书馆人才队伍近年来都平均在20人左右。截止至2015年榆林学院图书馆人才队伍中,硕士3人,本科5人,工人2人,12人为专科及以下。虽然近年来在新进人员的学历上有所把关,但是还是不能满足图书馆曰益发展的需要。人员素质与大城市高校图书馆人员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三)年龄与性别结构不协调。由于地方高校管理以及引进新人的一些限制,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在年龄和性别结构上非常不协调。以榆林学院图书馆为例,榆林学院图书馆目前有21位正式职工,男性工作人员5人,占总人数23%,女性工作人员16人,占总人数77%,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而且男性工作人员3人是馆内领导,1人作为工勤人员也即将退休,在基层工作的男性只有1人,这对图书馆的发展来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年龄结构来看,榆林学院图书馆工作人员中,5岁以上的工作人员13人,占总人数61%,而35岁以下的工作人员只有8人,占总人数39%,其中35~45岁中坚力量基本为断层状态,在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建设中,如果过分偏重年轻人会导致过于年轻化,承担不起图书馆建设的重任,过分倚重45岁以上工作人员也会造成衔接出错,不能形成1:1:1的年龄结构。由此可见,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在年龄和性别结构中极不协调,甚至阻碍到了地方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

二、加强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大力引进专业人才。一是引进一些图书馆专业方面的专家或者学术带头人,一所地方高校图书馆至少应该有1~2个在图书馆专业方面有较突出的专业带头人,才能长期把关图书馆处发展的专业方向。二是大力引进年轻专业人才,全国高校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图书馆专业的硕博士人才,在地方高校图书馆引进新人员时应该向专业方面倾斜,才能让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在年龄结构上协调,大大促进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三是大力引进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管理人员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基础人才,不管是数字图书馆还是纸质图书馆,都需要非常专业的管理专业人才,这方面的人才具备管理和专业两方面,地方高校图书馆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其中的管理人员是不断更新的,但是并没有注意到地方高校需要的是高级管理专业人才,长期的缺乏导致地方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方面没有生气活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地方高校图书馆同时作为地方高校的服务部门,承担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任务,在服务过程中也需要相关的人才。

(二)加强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与管理。一是应有计划地实施,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重点培养一批年轻人,逐渐熟悉图书馆的业务和专业技术,不管是专业技术方面还是管理方面,应该有层次进行培养,以榆林学院图书馆为例,榆林学院图书馆近年来开始逐渐有计划培养新进人员,让年轻人熟悉图书馆的各个岗位,并且让每个人在各个岗位上进行锻炼,最后找到自己适合的岗位。二是进行长期的培训,图书馆专业的变化日新月异,如果不培训本馆专业人才走出去,向省部级的高校或者是部级的图书馆学习,势必会落后,基于地方高校的特殊情况,地方高校图书馆的领导人更应该实施长期有效的培训学习计划,让更多的图书馆人才向高一级的图书馆学习到专业的知识更好地服务本馆,比如要到国内外着名高校、图书馆进修和攻读学位,并根据工作需要组织文献信息、外语、现代信息技术等专项学习和培训等,使图书馆变成一个学习型、学术型组织,达到对馆员的内在驱动和持续激励。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强有力的管理,队伍的培养是重点但是管理更是核心,没有管理的队伍如同散沙,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更需要注重管理。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建立自身有效目标激励模式时一是应该考虑到地方高校图书馆特殊的环境和地方高校图书馆自身的人才特性,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同重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制定激励制度的时候要考虑到这层条件,制定适合自己的制度方能有效开展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根据个体差异性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以榆林学院图书馆为例,在图书馆专业毕业的和非专业毕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图书馆专业的人才上手快、基础扎实,而非专业的人才则需要先学习基本的图书馆专业知识才能进一步深层次的学习;三是激励制度建立过程中不可过高或者过低,目标过低,工作人员无须通过努力即可完成,使激励制度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目标过高,超出工作人员的能力范围,造成工作人员虽经不懈努力仍不能达到既定目标,严重挫伤其积极性,也使得激励制度失去存在的理由。

三、结语

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和促进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激励和评价制度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就得不到应有的肯定,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工作难免流于形式。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进行定期的考评,有助于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使人才队伍建设队伍得以完善。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不仅有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还经常会面临许多新矛盾、出现新课题,解决这些问题,急切需求擅长管理、懂得技术并有创造性的高级管理人才。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刻板印象 图书馆员 问卷调查 实证研究

1 引言

刻板印象是关于特定群体的特征、属性、行为的一组观念,也是对于一个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相联系的特征或属性的认知表征,它常常反映出人们对某一群体公认的态度和观念。职业刻板印象指不以事实为依据,仅根据过去有限的经验对某一职业成员形成一种固定的印象,并以此作为判断其成员个性的依据。“刻板印象”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1922年Walter Lipp-man的经典著作《公众舆论》,认为“我们不是先看见,然后确认;我们是先确认,然后才看见……我们认识的,都是从文化中的固有形态里提取的一些见解。”

天津地区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研究以天津地区图书馆员为目标群体,运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图书馆职业的刻板印象,以期给图书馆职业边缘化的现状做一个定量描述和定性分析,为国内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实践基础。

调查采取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自编的图书馆员形象调查问卷,对社会公众、图书馆员以及将来可能从事此行业的图书馆系学生(以下简称未来职业者)做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 203份,回收1 188份,问卷回收率达98.7%,其中有效问卷1 134份,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部分图书馆领导和员工访谈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2 调查过程

本次研究,针对社会公众、图书馆员和未来职业者三个群体,分别编制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问卷、图书馆员自我评价调查问卷和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问卷,问卷包含图书馆员印象、图书馆工作印象、交往意愿、个人基本信息4个分问卷。选取南开大学普通学生样本30名、图书馆学专业学生样本15名、天津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员样本15名进行预测试,检验问卷填答情况和信效度,并做出相应调整,形成最终正式问卷。采用分层抽样和偶遇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调查对象。图书馆员样本共抽取391份,包括高校馆、公共馆和医院、党校等其他类型图书馆,涵盖市区、郊区和郊县;公众样本覆盖读者、一般公众、主管领导、学生,同时学生覆盖各个学历和年级,共抽取样本678份;未来职业者以学校、学历、年级分层抽样,共抽取样本134份。问卷回收后,对无效、空白废卷进行了剔除,对问卷答案编码并进行录入,利用SPSS13.0,进行因素分析、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和t检验,并得出相应结论。

3 内容分析

3.1 个人基本信息部分

3.1.1 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问卷到图书馆的频率:每周至少一次的有169人,占26.3%;每月至少一次的有246人,占38.8%;半年或更久一次的有171人,占26.6%;从来不去的有56人,占8.7%。

在图书馆的停留时间:停留1—2小时的有262人,占42.5%;不到一小时的有169人,占27.4%;2-3小时的有136人,占22.0%;4小时及以上的有50人,占8.1%。

对图书馆的服务是否满意:选择满意的有541人,占81.5%;选择不满意的有123人,占18.5%。

与图书馆员工作外的交往:有工作外交往共77人,占11.4%,没有的共597人,占88.6%。可以看出图书馆行业相当封闭,馆员需要加强对外的交往。

是否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有朋友在图书馆工作的为121人,占17.9%,没有的为556人,占82.1%。有亲戚在图书馆工作的为44人,占6.5%,没有的为632人,占93.5%。

3.1.2 图书馆员自我评价调查问卷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体,共219人,占62.6%;其次是大专及以下和硕士及在读,分别为65人和62人,各占18.6%和17.7%;博士及在读最少,仅有4人。

职称结构:以馆员最多,共155人,占44.2%;其次为助理馆员,占26.5%;而研究馆员最少,仅占2.O%。

进馆年限:6—15年最多,共150人,占42.6%;16-25年82人,占23.3%;5年以内80人,占22.7%;25年以上40人,占11.4%。进馆6—25年的人数居多,可见,图书馆工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流动性较小。

是否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的只有152人,占45.2%,半数以上的图书馆从业者没有在本科或者专科阶段接受过系统的图书情报教育。

是否从事过其他行业的工作:从事过其他行业的有193人,占55.8%。可看出,随着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加大和社会关注程度提高,图书馆行业的吸引力在不断上升。

3.1.3 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问卷 对图书馆的印象来源:源自亲身经历的占绝大多数,共102人,占82.9%;来自于家人朋友、大众媒体的共12人,占9.8%;说不清楚的有6人,占4.9%。大多数图书馆系学生的印象还是停留在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印象,而不是作为一个工作者对图书馆员自身的印象。

如何进入此专业:61.3%的人表示是被动进入的,而主动进入的仅有45人,占36.3%。可看出,大部分人并非自愿进入图书馆专业,专业吸引力不足。

对专业的态度:选择不喜欢或有点不喜欢的共33人,占26.6%;选择说不清楚的有33人,占26.6%;选择有点喜欢的有39人,占31.5%;选择喜欢的人有19人,占15.3%。明确表示喜欢图书馆专业的人数不到一半。

图书馆的发展前景:认为图书馆发展前景好或比较好的共75人,占61%;选择说不清楚的有33人,占26.8%;认为图书馆发展前景比较差或差的人有15人,仅占12.2%。大部分人对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前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是否希望换专业:希望转换专业的有91人,占73.4%,不希望换专业的33人,占26.6%。大部分人希望转专业,同样可以看出图书馆专业吸引力不足。

3.2 图书馆员印象部分

图书馆员印象是对图书馆员人格、行为、能力等维度的总体看法,它的平均数是3.534 2,表明人们对于图书馆员的印象介于“说不清”与“认可”之间,即基本满意的程度。图书馆员印象分问卷共涉及34个印象描述词,因素分析共得3个子因素:现实感受,反映现实生活中图书馆员给人们留下的印象;目标状态,反映图书馆员在人们心中的理想形象;业务要求,反映馆员在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3.2.1 图书馆员印象的人口学特征 图书馆员印象的人口学特征是指对图书馆员总体印象有显著性差异(I检验和方差分析的p值小于O.05,下同)的个人基本信息:

满意度特征:满意度对未来职业者和公众的图书馆员印象均有显著影响,满意者的总体印象要显著好于不满意者,这说明未来职业者和公众的图书馆员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对图书馆服务主观感受的影响,也就是说加强服务满意度水平是提升“图书馆员印象”的重要途径。

进馆年限特征:图书馆员的进馆年限对图书馆员印象有显著影响,图书馆员印象随着进馆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出上升趋势。在各因素中,进馆年限仅对现实感受有显著影响,而对目标状态和业务要求影响不显著。馆员在现实感受方面印象不好,而在目标状态和业务要求方面印象较好。

3.2.2 图书馆员印象对图书馆工作印象与交往意愿的影响 图书馆员印象对图书馆工作印象影响显著,相关系数为O.095;同时对图书馆工作的3个因素(工作前景、工作强度、工作愉悦度)影响极其显著,除与工作强度成反比(相关系数为一0.164)之外,与工作前景和工作愉悦度成正比(相关系数分别为O.280和0.477)。图书馆员印象与交往意愿为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O.220。

也就是说,对图书馆员的总体印象越积极,对图书馆工作的印象也就越积极,具体来说即认为图书馆工作强度更大、前景和环境的愉悦性更好;从影响程度来看,图书馆员印象好坏会突出影响工作愉悦度(相关系数最高),对图书馆工作总体印象影响较小(相关系数接近0)。同时,图书馆员印象越积极,也更愿意与图书馆员进行工作内外的交往。

3.3 图书馆工作印象部分

图书馆工作印象是指对图书馆职业的基本看法,笔者从访谈中抽出认同度较高的15条论述作为量表中的基本选项,平均数为3.254 6在“说不清”和“满意”之间,略低于图书馆员印象和交往意愿。它的三个因素为:①工作前景,反映图书馆行业的社会待遇和发展潜力等;②工作强度,反映馆员工作时长、适合从业人群等;③工作愉悦度,反映图书馆工作本身、工作环境使人内心愉悦程度及福利待遇令人满意的程度。

3.3.1 图书馆工作印象的人口学特征图书馆工作印象的人口学特征是指对图书馆员职业印象有显著性差异的个人基本信息。

满意度特征: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程度与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在各因素之中,对工作愉悦度有显著影响,而对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影响不显著。对图书馆服务满意的人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是正面的,而不满意的人的印象则偏向于负面。无论满意与否,都对图书馆工作性质的评价负面,对工作强度评价正面。可见,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工作前景不好,但是工作强度较低。

发展前景:发展前景对未来职业者的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随着对图书馆发展前景评价的提升,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工作印象也在不断提升,两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在各因素中,未来职业者对工作强度和工作愉悦度的印象很好,却对工作性质有显著的坏印象。这也符合人们一般概念中的图书馆员印象——即工作是清闲的和愉悦的,但是不利于日后的发展。

考虑是否换专业:未来职业者是否考虑换专业对图书馆工作印象影响显著,不愿意换专业的人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明显优于想要换专业的人。在各因素中,是否考虑换专业只对工作性质有明显影响,而无论是否想换工作,未来职业者对工作性质都有显著的坏印象,这点在想要换专业的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对图书馆专业的态度:未来职业者对专业的态度与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对专业评价正面的,图书馆工作印象也是正面的,对专业评价不好或者说不清楚的,图书馆工作印象是负面的。随着评价的上升,图书馆工作印象也不断变好。

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工作愉悦度因素上。没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对图书馆工作印象要好于有朋友或亲戚的人。

到图书馆频率:到图书馆频率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每月至少去一次的人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最好。每月至少去一次者和半年或更久一次、从来不去的人之间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频率以每月一次为限,高于或低于此频率者在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方面有着不同的感受。图书馆工作印象与到图书馆频率有正相关性。

教育程度:教育程度对公众的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总体的印象是好的,学历高者的满意度要相对好于学历低者。说明人们对图书馆工作印象的认识程度受到自身学历的影响,图书馆工作印象与学历呈正相关成长。

是否为学生:是否是学生对公众的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学生群体对图书馆工作印象的影响明显好于非学生群体,尤其体现在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因素上。

馆类型特征:不同类型馆的图书馆员在图书馆工作印象上没有显著区分,只是在工作愉悦度上有明显差异,高校馆馆员的工作愉悦度最强。

年龄特征:图书馆工作印象随着图书馆员年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两者呈负相关。

3.3.2 图书馆工作印象对图书馆员印象与交往意愿的影响 图书馆工作印象对图书馆员印象有显著的影响,相关系数为0.095;但对图书馆员印象下的三个因素(现实感受、目标状态、业务要求)的影响各有不同。对现实感受影响极其显著(相关系数为O.101),对业务要求影响显著(相关系数为O.076),而对目标状态则没有影响。图书馆工作印象与交往意愿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73。

也就是说,图书馆工作的总体印象越好,对图书馆员的印象也就越好。具体来说,认为图书馆工作总体较好的人们对图书馆员的现实感受更加积极,对图书馆员应当具备的业务要求认知也更加明确,但对理想图书馆员应当具备的个人特点(目标状态)没有突出的看法。

另外,对图书馆工作印象越好,也更愿意与图书馆员加强沟通交往。

3.4 交往意愿部分

交往意愿是指愿意与图书馆员接触的行为倾向,具体来说,即为愿意与图书馆员共同工作、交朋友、谈恋爱的意愿,平均数为3.669 6,高于其他两项,表明人们比较愿意与图书馆员交流或成为朋友等。

3.4.1 交往意愿的人口学特征交往意愿的人口学特征是指对是否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有显著性差异的个人基本信息。

与图书馆员工作外的交往:和图书馆员有过工作外交往的公众与未来职业者,其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明显要好于没有工作外交往的人,两者呈正相关性。

满意度特征:满意度对未来职业者和公众与图书馆员交往意愿均有显著影响,满意者的交往意愿要显著大于不满意者。可见,人们对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一定程度上受到对图书馆服务主观感受的影响,图书馆员需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增强读者满意度。

是否为学生:是否是学生对公众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有显著影响。总体上,公众是很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的,非学生群体的交往意愿要大于学生群体的交往意愿,也可以看出走上社会的人需要更多的交际向。

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的未来职业者和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要显著好于没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的人,两者存在正相关性。

到图书馆频率:未来职业者到图书馆频率对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从来不去的人对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很低,呈负值;其他都是正值。

停留时间:未来职业者在图书馆的一次停留时间越长,其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也越高,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这说明随着与图书馆员的接触增多,与之交往意愿也随之增加。

对图书馆专业的态度:未来职业者对专业的态度与和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有明显的正相关性。随着对专业评价的上升,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不断上升。

3.4.2 交往意愿对图书馆员与图书馆工作印象的影响 交往意愿对图书馆员印象影响极其显著,相关系数为O.220;同时对于图书馆员印象下的三个因素(现-实感受、目标状态、业务要求)也有极其显著的影响。除与现实感受成反比(相关系数为0.137)外,与目标状态和业务要求均呈正比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O.348和O.203)。

交往意愿对图书馆工作印象同样有显著影响(相关系数为0.073),对图书馆工作印象下因素工作强度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16),与工作愉悦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78),而与工作前景没有显著关系(相关系数为0.065)。

也就是说,更愿意与图书馆员进行工作内外交往的人对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工作的印象也更积极,具体表现在:交往意愿越高,对图书馆员现实感受越差,目标状态和业务要求的态度越明确;交往意愿越高,越认为图书馆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愉悦性越好,但对工作前景没有突出的看法。

交往意愿表征的是人们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的程度,笔者证实意愿强烈的人与图书馆员的事实交往也更为频繁,那么交往意愿强烈的人对图书馆的了解也将更加深入。在这种情况下,交往意愿越高的人对图书馆员现实感受越差,就值得反思了。天津地区图书馆员服务和素质提升也就摆在了刻不容缓的位置。

4 改善图书馆员形象的对策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图书馆行业要想走出边缘化困境,必须了解社会公众对图书馆员的固有印象。笔者通过前期访谈、问卷调查和研究,对图书馆员群体、社会公众及未来职业者群体的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做了定量描述和定性分析,认为要想改变人们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必须从宏观的政府和社会角度、中观的行业角度、微观的馆内与图书馆员个人角度制定针对性措施,提升图书馆整体形象与馆员个人形象,帮助图书馆行业更好的融入主流社会。

4.1 政府应持续加强对图书馆行业的重视与投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层面得到改善的同时,精神层面却日渐贫乏,而互联网的普及更是给图书馆带来了极大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党和政府理应更加重视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使图书馆行业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形成政府支持、社会重视的良好氛围。这对提高图书馆行业在公众中的地位,改善图书馆员的形象必将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4.2 社会公众应重视教育水平的提高

上述研究表明,社会公众的受教育程度与他们对于图书馆员的认识有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对图书馆员工作的认识会更为深入、客观,使用图书馆会更加频繁,对图书馆员的印象会更好。因此,营造一个重视教育与公民素质的舆论环境,引导公众不断提高自身教育层次,不仅有助于改善其对图书馆员的认识程度,更能提高全社会的文明。

4.3 图书馆行业应增强与社会的交流程度,优化馆员结构

由于图书馆行业的专业性与自成系统,容易造成自我封闭的弊端。研究表明,与图书馆员有工作外交往、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对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员的认识更加客观公正,对图书馆员的印象也更好。所以,图书馆行业要重视增强与社会的交流,不能坐等读者上门、提供被动服务。应主动走出去,与社会团体、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多交流,以改变社会公众的刻板印象。同时,图书馆员自身也需要加强与社会的交流。

此外,鉴于图书馆目前女性员工居多和老年员工较多的事实,优化馆员结构,增加年轻员工和男性员工的比例,也有助于增强图书馆活力,改善图书馆员在社会公众眼中的形象。

4.4 图书馆要提升自身服务水平

调查表明,公众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与公众心目中的图书馆形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如果公众对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相应地,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印象就好,反之亦然。因此,图书馆应通过加强软硬件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馆藏利用活动、拓展服务领域等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方式,来改善人们对图书馆与图书馆员的原有印象。

4.5 图书馆员要提升自身素质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民办高校;图书采购;预算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5-0090-02

民办高校图书馆因学校办学性质决定图书采购经费是非常有限的,但因学院专业设置,读者的信息资源需求量大,怎样用有限的经费预算完成图书采购任务满足读者需求,依据现有馆藏结构、馆藏质量来完善图书馆馆藏资源,是摆在每个图书馆采购人员面前的问题。在多年的图书采购管理工作中,笔者认为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图书馆建立起经费预算编制的数据分析、分配监督、评价机制,对文献资源投入经费的能效做出准确评定,使图书馆的经费得到更为合理的分配和使用。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基础差、起步晚、投入少、实力弱,与公办院校相比差距很大,所以在培养人才方向上要有自己的特色。民办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的中心,地位非常重要,不仅要分担科研的任务,而且还要辅助教学。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做好图书采购预算编制,使采购金费得到更为合理的使用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图书采购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有很多的图书馆在编制预算时不准确,不是很合理。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设置的类目过于单一,受制于传统财务预算编制理念的约束,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这些情况都是由于编制预算所使用的财务预算比较落后,预算结果没有反映出工作中实际操作情况,在预算实施的过程中,也没有落到实处。根据相关制度的规定,图书馆在编制预算时,应该采取零基预算,可是,在实际工作操作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图书馆都是以前一年度的采购预算为依据,仅凭经验或历史惯性做出局部调整。这样做很明显方法是比较落后的,在实际操作过程协调能力也比较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随时出现的问题都会影响预算的结果,很容易造成预算和实际财务收支不相符。因此,编制科学的图书采购预算,有利于合理有效地进行经费分配,均衡学院各学科的需求和发展。

在执行预算过程中没有建立年度审查工作。虽然文献资源购置经费预算很紧张,但是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很多图书馆只重视预算的数额,以及由谁来执行预算,却没有重视审计工作。例如,有一些高校图书馆在一年的开始,并没有太多的工作,而到了年终阶段才发现还有很多任务未完成,一年的工作量都积压在年终来完成,造成每一年度整体的工作量不平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在执行预算时,没有进行时时审查工作,往往到了年终,图书馆才会意识到是执行出了问题。还有一些图书馆也编制了采购预算,但执行过程中随意改变预算支出项目,随意地增加了很多支出项,在改变采购预算支出项目的时候并没有认真经过充足的论证。同时,对于图书馆来说,除了制定科学的财务预算外,还要制定合理的经费划拨原则,但是有不少领导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目前,民办高校的采购预算经费的划拨有多少,都是由校领导来决定的,这就造成了经费的不确定性。要想切实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经过努力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按时足额地划拨采购经费来保障图书馆经费的连续性。

二、民办高校图书制定采购预算时面临的困难

一般来说,图书馆采购经费增加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图书价格增长的速度,民办高校图书馆因学校办学性质决定图书采购经费是非常有限的。民办高校采购经费这么有限,如何编制合理的采购预算,使购书经费能够发挥最大的效能,采购到品种丰富、优秀的、适合广大师生的图书,满足学校师生的阅读需求,是每个图书馆馆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民办高校在校师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促使学生必须主动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知识面,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更是对图书馆的采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每年新书出版品种大量增加,面对品类繁多的图书,准确快捷地采购到适合高校学科发展需求、满足广大师生个人需要的图书,是衡量图书馆采购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

三、购书经费的使用现状

在实际的图书采购工作中,图书采购应根据学院图书馆馆藏资源、读者需求、学院发展,完善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工作。因此,科学合理地做好图书采购预算就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传统的购书方式是采用先选书再进行审批购买,这样做的弊端就是:采购图书会因参加现采会人员的人数、个人责任心决定了图书采购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如,省级现采会有100多家出版社参展,在相同的时间内,我们邀请到的负责任的代表可能会采集几百条数据,责任心不强的代表采集的也就只有几十条或几条。时效性,采购图书的书目数据需要汇总、、审批、招标等程序。书商配货后还要经过十几道编目加工程序才能够上架供读者借阅,这么多的环节对一些时效性较强的图书,就显得过于漫长。

为此,民办高校图书馆的采购工作要立足于本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坚持有利于学科建设的需要,有利于专业建设的需要,有利于科学研究顺利完成的需要,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做好图书采购预算工作,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采购方式要随着学校每年各学科在总学科中所占的比率来进行调整,要随着学院的教学改革、发展规划中出现的新情况重新制定图书采购方案,使有限的购书经费发挥最大的效能。

四、做好图书采购预算工作的建议

(一)合理定位,确保藏书结构

民办高校图书馆因学校办学性质决定图书采购经费是非常有限的,怎样用有限的经费预算完成图书采购任务满足读者需求,依据现有馆藏结构、馆藏质量来完善图书馆馆藏资源,就必须做到透明、公开、制度化和有序性。我们可以根据学院的学科发展,学校定位、特色专业、新增专业等因素相互协调优化选择组合。馆藏整体结构应充分考虑读者的实际信息需求,合理有效地分配采购预算经费,均衡各结构层次的需求和发展,使图书馆的馆藏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加强馆藏图书的特色建设,合理公平地发展。结构一旦确定,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献资源建设的效能。

(二)有效编制图书采购预算,发挥最大效能

图书馆应使经费发挥最大效益。为了有效利用经费,图书采购人员可以通过网上搜索当前热门的优秀图书;通过咨询各院专学科的专家,确定学科发展所需要的图书;通过调查,了解读者需求的图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图书购置经费,尽可能多地购买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符合读者所需要的图书,使馆藏图书的结构更加合理,并最大程度地保证入藏图书的质量,提高图书的利用率,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效益。

(三)合理编制采购预算,建立年度采购评审机制

图书采购计划是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采购工作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行动指南。它可以为图书馆采购工作提供清晰的思路,有助于保持系统、稳定的采购方向,减少文献选择的随意性,可以为采购工作的经费分配提供依据。我们可以依据民办学院的发展规划来确定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合理制定图书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制定不同类型文献购置经费的使用比例,以各学科的需求及发展为第一原则,根据服务对象的发展方向和近期的科研需要,依据各学科在总学科中所占的比例来确定图书的采购时所占的份额。对专业建设必需的主干课程和学校每年新增专业作为重点选购;对基础性公共选修课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类图书可作为一般性选购。采购前有计划,采购后也要有一定的汇总分析评审。在分析的基础上,动态调整采购计划,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到更加精准。

(四)建立文献资源满意度评价体系

民办高校图书馆还应该建立起科学的馆藏文献资源满意度评价体系,采购经费的预算分配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只有建立了文献资源满意度评价体系,使高校图书馆购买的文献信息资源的质量得到真实、准确、客观的评价,合理有效地编制图书采购预算,为今后的馆藏资源建设,平衡各学科之间的购书需求,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科研的需求提供更多依据。使经费的使用也更加合理,更好地提高文献资源经费的使用效果,使民办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不断优化,更能符合学校发展的需要和读者的实际需求。

五、图书采购预算方法

笔者对省内几所综合类院校图书馆的采购预算进行了调研,总结为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以上一年度的图书采购预算经费为依据,结合本年度学校经费下拨情况,凭经验或历史惯性来考虑文献价格上涨因素和馆藏资源结构变化情况,来确立下一年度的采购预算。第二种,采用专业的公式来编制年度采购预算,通过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利用公式定量分析确定所需经费的方法,来计算并确立经费的需求情况。第三种,综合以上两种方法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按照学院学科发展,在校师生人数等情况来确定年度采购预算,在实际的操作中先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预留资金,按照编制的预算进行学科分配,用这部分预留资金来进行平衡,以免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预算和实际不符的情况。

总之,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在做好图书采购预算时,要做好科学合理的经费分配,有效地分配有限的购书经费,这样可以均衡各学科发展的专业需求,使馆藏能够更大地满足教学科研的要求。我们在采购前做足现有馆藏的数据分析,按照图书采购预算进行合理分配,做到图书采访前有分析,采访中有准备,采访后有总结这种长效机制,利用各种渠道优势互补,建立一种开放、动态、合理采购体系,使图书采购能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宛.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优化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6):100-101.

[2] 王微.高校图书馆预算编制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1):118-119.

[3] 何九.购书经费不足的对策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5,(2):58-59.

[4] 曹鸿清.高校复合图书馆藏书建设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4,(2):47-48.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苏州图书馆总分馆;总分馆体系模式

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公共图书馆的设立是为了传播信息和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社会信息的公平。公共图书馆服务所惠及的人群数量越多,其服务效率就越高。因此,公共图书馆服务所追求的效率目标就是服务人群数量的最大化①。那么,如何让更多的人得到公共图书馆服务,就是要普及公共图书馆服务,而作为公共图书馆的苏州图书馆主要采取总分馆体系模式(另有两辆流动大篷车和图书流通点),将公共图书馆服务尽可能地延伸和扩大,让辖区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公共图书馆服务。

一、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

图书馆总分馆制是国际上通行和成功的图书馆组织和服务形式之一。随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的提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成为当今我国图书馆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之一。建设总分馆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普遍均等,充分发挥了文献信息资源的效用,节约了成本投入.扩大了服务范围,对提高图书馆整体效益有着重要意义.是新世纪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苏州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建设来看,苏州图书馆处于核心地位作为总馆,其他合办图书馆处于从属地位作为分馆;分馆在行政上隶属于总馆,在业务上接受总馆管理。总分馆体系就是将总馆和分馆连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统一管理:使用相同的管理系统和读者证,读者可以在总馆和各分馆之间实行通借通还,均等享爱 “平等、免费、专业、礼貌、高效”的服务理念。其中,分馆可以借助总馆的力量维持可持续发展,总馆可以借助分馆的触角延伸和扩大图书馆服务。

二、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几种合作模式

苏州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是在总分馆之间实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通借通还。由合作对方提供馆舍、装修、设备,承担水电等物业费用。并每年向苏州图书馆支付管理人员开支和购书经费;苏州图书馆则提供初始馆藏资源并负责更新调配、委派工作人员并负责分馆开放。所有分馆都秉承苏州图书馆“平等、免费、专业、礼貌、高效”的服务理念,做到馆藏外借书刊实行通借通还,并开放了图书调配、预约等免费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文献信息需求,极大方便了居民的阅读,培养了一大批新生读者。

至2011年11月份,苏州图书馆按照这个总分馆模式已经已在城区相继建立了33个分馆。总分馆体系大体有以下几个合作模式:

2.1跟区政府、街道、社区及镇政府合作办分馆。在苏州市的五个区:沧浪区、高新区、平江区、金阊区、相城区、工业园区都相应建立了分馆,把服务搬到了街道社区、街道和乡镇,使图书馆服务更有了亲民服务,便利读者近距离阅读,广范提高了读者的阅读热情。

2.2跟学校合作办分馆,如胥江分馆。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与教育的功能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公共图书馆制度是学校制度的社会化、公共化延伸和补充。公共图书馆跟学校合作办分馆,是注重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互通整合,把服务与教育紧密结合,为公共图书馆在学校中倡导社会阅读、开展学生阅读指导和进行阅读推广起到了很大作用。

2.3跟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合作办分馆,如沧浪少年宫分馆和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分馆。与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办分馆,是把图书馆服务与课外活动教育相结合。在分馆中开展各项阅读辅导活动,倡导社会阅读,起到了青少年阅读的推广。还与市工人文化宫合作办分馆。整合了社会文化资源,方便了读者,使图书馆服务延伸到了文化活动的每个角落。

2.4跟市政府办分馆。市政府办分馆除了从服务理念等方面和其他分馆一样外,还要在资源配置上,考虑到读者群的特定需求,既提供大众阅读文献,又针对性地提供侧重政府特色的文献,努力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公共图书馆将分馆开到机关,拓展了苏州图书馆分馆的合作模式,也为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提供了新平台。

2.5跟第三监狱建设了分馆。一有助于提高狱警理论知识水平和管理素质。二可以提高监狱服刑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的社会思想觉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总分馆建设还在部队建立了部队流通点,定期更新图书,丰富了部队官兵的业余生活,为他们的单调的部队生活送去了精神食粮。

……

三、总分馆体系模式管理

3.1在总分馆体系建设过程中,苏州图书馆这个总馆始终处于一个核心位置,在提高总馆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和总馆文献保障能力的基础上,其担负着将丰富的文献和人力资源优势、服务功能辐射到全市各分馆,为分馆的科学管理、业务和服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3.2各分馆始终坚持直接面向大众(机关分馆有特定服务群体),为满足读者的基本服务起到桥梁作用,并承担着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公共信息,开展社会化教育,发挥居民交流学习的社会职能,提供最基本的阅读学习需求。营造良好的社会阅读环境和学习氛围,不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相城分馆开展的少儿亲子活动;社区分馆征对老年读者开展的“扶老上网”活动以及老年“茶花会”活动等等,努力推动全民阅读,使得图书馆服务更贴近民意,扩大了服务的延伸。

四、总分馆体系模式的意义

4.1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和谐发展总分馆建设。均衡图书馆网络发展,在空间布局上更科学合理规划,充分扩大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居民可以在居住地就近、方便、无障碍获取知识和信息,享受到与苏州图书馆总馆一致的服务,如免证阅览、免费办证、免费上网、通借通还、预约借书、远程咨询等服务。

4.2加强总馆的管理和服务建设。分馆数量的增加,对图书馆总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馆要担当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来服务管理好各分馆,有利于全面提升图书馆总馆的管理和服务品质,也有利于提升城市发展的文化品质,推动全民阅读,为加快建设“三区三城”和构建和谐苏州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总之, 在总分馆体系建设过程中,苏州图书馆这个总馆始终处于一个核心位置,为努力实现党和政府提出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区三城”,切实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扩大和延伸图书馆服务,从而建成一个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总分馆体系。

注释:

①《现代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蒋永福著,知识产权出版社。P131,

参考文献

[1]《从政府购买看实行总分馆制的必然性》新世纪图书馆2009年第1期 邱冠华(苏州图书馆)

[2]《现代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蒋永福著,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年9月

[3]《城市图书馆发展论丛》王世伟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年

[4]《胥江实验中学图书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苏州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延伸与发展》刘鑫,图书与情报 2009年第3期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篇6

一是带领全馆职工克服困难,在经费和人员都不足的情况下,首次申报了全国区一级图书馆,并通过了全国第六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专家组验收,正式结果要等到明年五月正式公布。

二是参与图书馆新馆的建设全过程,以及后期与学校协商、经费争取、房屋接收、布局安排、搬迁开放等相关工作。

三是免费开放工作稳步前行,2017年对外开放12个服务窗口,采编图书3万余册;接待到馆人数23余万人次;订购报刊1200多种;举办全民阅读推广活动120余次。

四是扎实开展了“4.23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民阅读月”“行走的书香”“红岩少年”“爱心图书接力”“少儿阅读基地”等七个系列读书活动以及承办了“全市公共图书馆业务技能大赛合川片区赛”,扩大全民阅读活动范围,为我馆赢得声誉。

五是提出个性化服务理念,为不同类型的读者提供分层级服务,如,针对农村养殖大户、针对少年儿童、针对残障人群体,都采取有同的服务方式和内容,取得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是抓好了2017年重庆市“三馆一站”绩效考核,使今年我馆考核成绩为全市一等次;

七是大力推进基层图书分馆建设,全年在钓鱼城、南津街、大石等街道,三汇、龙市、涞滩、土场等镇综合文化站等19个条件完善、功能齐全、设施运行良好、管理到位的文化中心陆陆续续建立了总分馆制,签订了《合川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合作协议书》,制定了《合川区图书馆总分馆制“一卡通”读者通借通还制度》、《合川区图书馆总分馆制“一卡通”借书卡办理须知》,全部开通了区内图书分馆的 “通借通还”服务,目前图书流转正常。

八是在市馆的带领下,我组织“重庆市区域性公共图书馆联盟”12个成员馆继续开展与昌都市图书馆为期五年的合作协议,今年为藏族同胞赠送价值5万元的图书和设备,得到昌都市图书馆的高度赞扬。

思想教育学习:2017年我不断地通过集中学习、听党课、讲党课、专题讨论、自主学习、手抄等方式,积极参与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工作,组织全馆党员干部学习精神、学习了《党章》(修订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文件精神,制定了《区图书馆党支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台帐》和《区图书馆党支部党员干部勤政廉政实施方案》,定期召开“三会一课”以及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等,认真查摆“新四风问题”,明确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基本内涵要求,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还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列入了民主生活会、业绩考核评估和述职报告等,再一次牢固树立了“四个意识”。自认为遵守了党章党规、坚定了理想信念、践行了党的宗旨,结合工作实际采用口头宣传、书面传授、网络传播等多种途径来引导市民和少年儿童树立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的家国情怀。

业务研究与学术成果:带领全馆职工建立了本地图书馆学术委员会,有学术科研成果奖励办法,2017年全馆员工参加全省学术业务活动5次、参加全国学术业务活动2次,数量8篇。

6月,由我独著的《图书馆事业与发展文集》十万字专业图书已由海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本年度本人申报的图书资料研究馆员正高级职称已通过高评委专家评审,于1月29日公示完毕。

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在馆长的岗位上,我做了一些自己应做的工作,但与国家标准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和全体馆员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是党建理论和业务学术学习不够系统和深入,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上需进一步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创新发展。二是对馆员的工作要求高,思想生活方面关心不够。三是工作头绪多、难点多、求人多、压力大,有时产生急躁、拖踏情绪。

今后努力方向:一是进一步加强精神理论学习和参与业务培训,再次掀起学习宣传《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的热潮,并以贯彻落实为契机,不断提高自身领导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扎实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结合“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的新起点,推进图书馆事业的新发展。

2018年工作计划:

1、完成新馆接管后的布局、购置、搬迁和开业典礼相关工作;

2、完成旧馆的少年儿童图书馆规划、设计、布局等建设工作;

3、完成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全覆盖工作;

4、筹备图书馆理事会相关准备工作;

5、开展讲座、展览、培训、流动图书服务等全民阅读推广工作;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篇7

(1)研究会换届

2002年2月23-24日,召开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

会议对上届研究会工作进行总结,对“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章程”进行了修订。产生了新一届(第四届)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理事会,理事会由19人组成,蔡蓉华同志(北大)任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沈德来(人大)、马雪梅(清华)、刘永春(北师大)三位同志为副理事长,史复洋同志(北大)任秘书长。理事会聘请上届正副理事长武振江、杨毅、武志宏、尹源等四位同志为顾问。

会议作了有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和《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2000年版的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充分肯定了期刊研究会在核心期刊研究工作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经讨论,就下一版中外文核心期刊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取得一致意见。

(2)组织发展工作

根据《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章程》,“凡有志于期刊研究,承认本会章程并积极参加本会活动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均可申请加入本会,成为会员。理事馆是当然的团体会员馆。非理事馆经申请也可以成为团体会员馆。”在2月份的换届会议上重新确认的理事馆成为当然团体会员,应邀参加会议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科技文献情报中心(核心期刊研究工作的协作单位)也申请成为会员。会后,又有十几个个人和图书馆提出申请成为个人和团体会员。

凡仍希望为研究会团体成员馆的,只需提出申请,并确定一位能够负责的同志为联系人,填写表格即可入会。个人只要提出申请,填写表格即可入会。

2.推选全国高校图书馆期刊专业委员会代表及先进个人

在全国高校图书馆期刊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上,经协商,北京地区代表北京大学图书馆蔡蓉华、清华大学图书馆杨毅被推荐为新一届(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人民大学图书馆沈德来为委员,武振江同志为顾问。

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初期即担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后又担任理事长的武振江同志,由于在学会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被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1997—2000年度中国图书馆学会先进工作者”称号。

3.开展学术研究

(1)2月23-24日召开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讨会”,与会者共40余人,除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研究会的成员馆代表外,还特邀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科技文献情报中心的代表参加。会上由《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和《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2000年版的主编对上一版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版中外文核心期刊的研究工作提出初步设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各大编的主编及《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副主编分别对各自负责的研究工作作了总结发言。与会领导也在会上发言,充分肯定期刊研究会在核心期刊研究工作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经讨论,就下一版中外文核心期刊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取得一致意见。

(2) 2002年12月14/15日,按计划召开了“核心期刊工作研讨会”,会议由人大图书馆的沈德来副理事长筹备和主持,北京大学图书馆协办。《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总编及各大编主编(期刊研究会正副理事长均在其中任主编)、外文核心刊部分主编参加了会议。会议根据暑假前布置的议题,对核心期刊评价理论和方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数学模式、学科分类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基本确定了《总览》第4版的研究方案、计划及具体步骤。

会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正式启动,现已经开始进行数据统计。

4.举办学术讲座

2002年6月14日,在北大图书馆图馆举办了 “电子期刊知识讲座”。会议由清华大学马雪梅副理事长筹备和主持,北京大学图书馆协办,北京市37所高校图书馆的160余名图书馆工作人员参加了讲座,其中一些图书馆领导带队参加。

清华大学杨毅副馆长作了《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报告,北京大学肖珑副馆长作了《电子资源的整合和服务》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电子资源的最新进展、电子资源的采选政策和原则、电子资源整合技术、电子资源服务等,介绍了清华、北大两校在电子资源的采购、整合及服务方面的做法及经验。两位专家的报告很精彩,内容丰富、知识新颖,反映了当今电子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受到与会同人的欢迎与好评。大家普遍反映,这类讲座对于图书馆——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图书馆工作者是非常需要的,可以起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促进工作的作用,今后应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

在2002年度开展的工作虽然不多,但由于承担各项活动的理事长馆的努力,会员馆的积极参与,工作很有成效,对提高北京高校的期刊管理工作水平和促进北京高校期刊研究工作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篇8

为充分发挥____图书馆在全省图书馆事业中的中心作用,促进全省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____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__-20__)》的精神,结合现阶段____图书馆馆情和全省图书馆事业发展实际,现制定本纲要。

一、“十五”期间____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____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__年,通过了文化部组织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荣获"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____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截止20__年底,全馆设“十五部三室”,有事业编制职工180人,其中副研究馆员及以上职称43人,中级职称8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双学位学历2人,本科学历68人,占在职员工的 %。20__年度事业经费 万元,其中书刊购置经费 万元。“十五”期间,共办理借书证6.5万余张,举办大型读者活动 次,参与活动人次达 万,完成各类检索课题 项,解答各类咨询 万条;总流通人次 万,其中,书刊外借人次 万,外借册次 万;开架书刊 万册;入藏中文书 万种、 万册,外文书 种、 万册,中文报刊5000种,外文报刊 种、电子出版物 种。现有各类计算机300余台,服务器10台,开通了独享20M的宽带网,建有TRS全文检索系统,初步形成了包括29个文摘、全文和多媒体的楚文化和湖北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群;引进了10多万种电子图书、8000多种外文全文电子期刊、9000多种中文全文电子期刊、10余万篇学位论文。建立了____图书馆和湖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两个网站,平均每天的点击率超过1200人次,年点击率达40万人次以上。开通了公共查询系统、数据库检索系统、读者导读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建立了“共享工程”省分中心和90多家市、县分中心、基层中心,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五年来,员工共 余篇,出版学术著述 部。科技拥军、书刊巡展、文化下乡、盲文图书馆服务等方面成绩显著,我馆先后派员出席第68届、第69届、第71届国际图联大会,馆领导先后出访西欧、美国和港澳地区。在业务辅导、培训教育和计算机技术方面,为全省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十五”期间,经过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省图书馆在管理体制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实施了全员聘用制和岗位工资制;在专业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结构日趋合理,人员素质有较大提高,领导班子的年轻化专业化已基本实现;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经费紧缺的局面已开始缓和,印刷型和电子型文献的年购进量明显回升;在读者服务方面,扭转了下滑趋势,开馆时间、开架率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建立了高质量的网络及硬件平台,数字资源总量已达104GB。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向未来,____图书馆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离实现全省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离国内先进图书馆,离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这一根本目标都还有很大距离。主要表现在:馆舍狭小,设施陈旧,严重制约图书馆功能的全面发挥;经费严重不足,文献保障率过低,阻滞了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人员配备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意识较弱,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信息增值服务能力较弱;数字资源、数据库建设与先进馆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网络的主干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学术研究未成系列、比较分散,缺少图书馆界知名的专业人才。这一切都与湖北文化大省、与百年老馆的社会历史地位和新时代要求是不相符的。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省文化厅的领导下,紧密围绕建设湖北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以事业发展为主题、新馆建设为主线、以读者服务工作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为出发点,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增强图书馆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知识创新体系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全面推进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为实现中西部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目标而奋斗。

三、主要奋斗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建一流馆舍、整合一流资源、培养一流队伍、实施一流管理、争创一流服务为重点,把____图书馆建设成为一流的综合性文献收藏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书目数据中心、检索咨询中心、协作协调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为湖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构建和谐湖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

四、"十一五"期间主要任务

1.“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建设5.5万平方米新馆的任务,使馆舍总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力争新馆落成开放,使之成为__文化大省的标志性建筑和重要文化景观。同时,在这五年内,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总结经验,为新馆的开馆做好思想上、组织上、人员上、管理上等各方面的必要准备。

2.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重视,不断加大经费的投入,力争实现20__年、专项购书费比20__年翻一番(即事业经费达到20__万以上,专项购书费达到800万),以满足作为文献保障中心所必需投入的经费递增,并将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专项经费纳入正常

财政预算。3.强化文献资源建设,20__年馆藏文献资源达到500余万册(件),初步建成8-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数据库,数字资源总量达到40T。

4.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十一五”期间,办理借书证8万余张,举办大型读者活动 次,参与活动人次达 万,完成各类检索课题 项,解答各类咨询 万条;总流通人次 万,其中,书刊外借人次 万,外借册次 万;开架书刊 万册;

5.大力加强学术研究,在全馆形成严谨的学术氛围,每年争取出版1-2部论著、省级以上刊物60篇,在“十一五”期末出一批人才,出一批成果。

6.争取成为国际图联机构会员馆,努力实现与国外一些图书馆定期交流的目标,充分发挥省学会秘书处的职能和作用,积极参与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各项活动,巩固和扩大同国内外同行的业务交往与学术交流,提升学术层次和社会知名度。

7.继续抓好基础业务建设,结合时代特点的要求,实现文献资源集中采编与标准化加工、保证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加强业务分析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实现图书馆业务各环节的全面自动化升级与管理,完成古籍数目的数字化。

8.根据网络环境下现代图书馆的定位与布局特点,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全面推动业务重组、分配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符合省图书馆馆情的具有特色的科学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

9.不断探索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新方式、新途径,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全员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继续开展创建文明图书馆活动,鼓励服务创新,加大为"知识工程"服务、为社会进步与终身教育服务的力度,提高办馆综合效益。

10.“十一五”期间,积极组织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在全面提高馆员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基础上,力争使事业编制职工达到300人。重点加强对高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适度引进,完善岗位培训制度,突出继续教育的长期性、针对性。到20__年,使我馆大学本科学历人员达到在职人数的85%,培养出1-3名在全省图书馆界知名的专业人才。

五、主要措施和政策保障

1、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是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可靠保证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尤其关心____图书馆新馆的建设。20__年1月,__x委员、____亲临图书馆视察,并作出了“要重点建设图书馆,要建一个新馆,成为中西部第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的指示;20__年第37次省长办公会议作出决定,将省图书馆新馆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并力争五年完成;20__年月____文化厅成立了以__x为组长的新馆建设领导小组,直接领导新馆的建设。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和保证,也是使省图书馆多年来建新馆的迫切愿望成为现实的基础和保障。

2、加强执法力度,落实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十一五”期间,积极配合省人大法制办、省文化厅加强执行和落实《____公共图书馆条例》的力度,从根本上保证图书馆事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监督。同时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争取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和赞助。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势和信息整理加工优势,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对各类文献(包括电子文献)呈缴本制度落实情况的跟踪调研,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深化服务打下牢固的基础,从而确保图书馆事业健康而持续的发展。

3、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既有竞争又有责任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各项制度,全面督促实施进一步完善馆长负责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全员聘任制,加强内部管理,挖掘资源优势、增强自身活力。强化省图书馆的文化辐射功能和服务功能,通过深化改革,以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各种资源,努力形成既有竞争又有责任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形成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力争实现经费、设施、人员利用的最佳效能。

4、努力创造条件,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上一篇:诊所年度校验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人事部年度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