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年度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7 18:49:40

药师年度总结

药师年度总结篇1

关键词:前置审核;儿科;合理用药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为适应改革要求,药学工作人员要加强药学服务能力建设,积极转变药学服务模式[1]。为此我院根据《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2]中的要求,积极开展处方前置审核工作,将处方审核提前至患者缴费之前,并第一时间对问题处方进行拦截,以期提高医院药学服务的现代化水平。现结合我院儿科用药情况,对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保障患儿用药安全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利用医院HIS系统调取2019年1~6月未实施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进行处方点评的处方12320张,和2019年7~12月实施该系统进行处方点评的儿科门诊处方16556张,每个月均选取第2周全部儿科处方。

1.3评价指标

比较实施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前后(实施前后)处方合格情况及不合理用药情况。1.4统计学方法数据均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处方总体情况

我院儿科门诊总不合理处方由实施前的230(1.87%)张降至实施后的105(0.63%)张,降幅为66.31%;处方总合格率由实施前的98.13%升高至实施后的99.37%,见表1。

2.2实施前后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

实施后各类不合理处方均有所下降,其中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分别下降了17.72%、68.42%和89.19%,总不合理处方降幅为54.35%,实施后不合理处方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药师年度总结篇2

【关键词】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用药存在问题;回顾性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99-01

调查分析我院住院患者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的总体运行情况,回顾性分析方法的手段对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干预,提高住院患者处方点评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医师处方是为患者诊断及防治疾病而开具的用药指令,是药学人员调剂配发药品的法律凭据。医师在临床用药时严格掌握联合用药指征,临床诊断和合理化用药连在一起。要明确联合用药的目的,增强疗效、降低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量逐年增长的同时特别是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同时,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现象日益则多,抗菌药物所产生的药品不良事件也逐渐增加。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临床药师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抽取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期间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患者的归档病历,进行专项处方点评。总使用量为97支(0.5g/支),使用量涉及到9份归档病历。

1 专项处方点评结果

1.1 这9份归档病历的主要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肺源性心脏病,陈旧性肺结核,肺结核,肝硬化,原发性高血压3级,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绞痛,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性支气管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低钾、低钠性血液病,严重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严重心功能不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前列腺增大等。

1.2 用药患者总数为9名,其中男患者2名,女患者7名。最小年龄65岁,最大年龄110岁,其中65-70岁患者1名,70-80岁患者4名,80-90岁患者3名,110岁患者1名。

1.3 抽查的9份归档病历用药上,有1份病历用本品做皮试,皮试结果阳性,按皮试结果未用药;还有1份病历未做皮试,直接给患者用药,未发生过敏反应;其余7份病历已做本品皮试,皮试结果为阴性而用药。虽然在用药上手续欠缺问题存在,但临床医师用药技术方面基本不存在问题,因为我院目前未设置感染科,没有感染科专家,未开展药物敏感试验等种种原因的再次考虑,临床药师对以上9份归档病历用药视为用药基本合格病历。

在下列情况下临床医师直接使用限制使用级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1)感染病情严重者①菌血症、脓毒血症(sepsis)等血性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合并症;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③脏器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④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心包炎等;⑤严重的肺炎、骨关节感染、肝胆系统感染、蜂窝组织炎等;⑥重度烧伤、严重复合伤、多发伤及其它严重感染;⑦有混合感染可能的患者。(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①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②接受抗肿瘤化学疗法;③接受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④血WBC

2 存在问题

①护理人员按什么皮试操作标准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做皮试及对皮试试验结果判断为阴性或阳性;(用什么标准判断试验结果)。②出药敏试验报告之前临床医师开始用药及停药。③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的敏感药物品种与患者用药品种不同。④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有些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报告为正常菌群,无病原菌(这可能有护士取样本技术水平有关)。⑤临床医师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未让感染科专家确诊同意情况下用药,按我院检验科检验结果,用药效果不佳。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趋势。⑥有些病历开始用药时间与药敏试验结果报告时间不符。(总在停药后报送药敏试验结果,因我院暂未开展药敏试验项目)。⑦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类似的用药问题很可能存在其他科室,像这种严重用药问题要彻底改正。⑧要严格控制退药问题,如果正常退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药品内在质量问题、患者拒绝用药、调整患者给药方案、自动出院、药房缺药等,有关人员查询确认方可退药),差错退药的一律不能退药(多录入、错录入)这属于药品不良事件。⑨药房缺药时药师不负责任的态度未按时报计划购进药品;护士不负责任的态度擅自改变临床医师医嘱用药计划或药房缺药未给主管医师交代清楚,引起住院患者的病情恶化,同时未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 临床药师建议

①临床医师要提高抗菌药物的用量、给药次数的合理选择水平。②合理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③注意规定做皮试、要求做皮试药物的做皮试浓度及皮试时间并对规定做皮试的药品处方中临床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④严格控制药品的储存条件及退药失误。⑤提高抗菌药物品种的临床合理选择。⑥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用药注意事项中有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药物有过敏史患者,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也有交叉过敏反应,一日最大用量4g,每日6-8小时用药1次,用药时特别注意患者的肌酐清除率。⑦在临床用药存在问题的处方上,医院有关行政技能工作人员在行政方面干预力度不到位。⑧再增加2名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从而提高医疗质量。⑨加强非药学专业人员的(包括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药学服务技术水平,一是加强业务学习,二是通过各种培训(继续教育、专项讲座、讲课、用药存在问题讨论等各种形式提高非药学专业人员的用药水平)。

临床药师今后通过利用各种形式的处方点评对严重用药问题的不合格处方进行事前干预,跟临床医师定期不定期安排有关用药方面的讲课、探讨用药问题、沟通及座谈等多种措施提高患者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药师年度总结篇3

【关键词】临床药师;不合理用药;药学干预

在我国,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逐年上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引起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是,医师用药行为不合理,药学知识欠缺,因此,医院内部需完善临床的用药体系,并借助临床药师的专业知识对临床医师进行用药指导,从而及时对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干预,减少或杜绝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出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临床用药的处方数1200例,其中2011年565例,2012年635例。对不合理的临床用药记录和进行药学干预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判断方法及标准临床药师审核医嘱时,严格参考药品合理使用的资料,以及熟知的药品说明书,再结合合理用药软件系统,整理出本院临床不合理的用药条目。同时与相关科室的资深医师讨论,双方一致达成的不合理的用药医嘱条目,就纳入统计范围内。对不合理医嘱实施分类,并进行选药不合理、药物用法和用量不合理、重复用药、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和配伍禁忌,以及相互作用等方面实施统计。

1.3药学干预方法针对2011年和2012年的不合理的用药进行药学干预,临床药师在查房与会诊时,实施用药干预,并深入一线进行临床用药指导,对不合理临床用药实施及时的药学干预。同时依据《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指导原则》与《医院处方的点评管理规范》等,记录临床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以及药学的干预情况[1]。

1.4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统计分析,一般资料(χ±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当P

2结果

2.1两年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分类统计结果情况2011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总发生率为36.99%,2012年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总发生率为15.9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年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的结果对2011年209例不合理用药中200例提出建议,建议率为95.69%,医生接受建议的机率为84%,对2011年101例不合理用药中101例提出建议,建议率为100%,医生接受建议的机率为89.11%,见表1。

3讨论

3.1药学干预可减少临床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临床药师经查房和会诊等形式,深入参与临床的药物治疗中,指导医师临床用药,不但能帮助医师规范用药,还能及时纠正医师不合理用药的行为,从而减少临床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医疗的质量和安全[2]。

3.2药学干预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临床不合理用药重点表现在选药不合理、药物用法和用量不合理、重复用药等方面,针对以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需给予相应的药学干预措施:

3.2.1选药不合理的干预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用药,选药时需慎重,如1例1岁的扁桃体炎患儿,医师选取氨曲南注射液对其治疗,患者病情无好转。临床药师建议改用青霉素进行静脉滴注隔8h给药1次,医生接受建议后,患儿病情得到控制。

3.2.2药物用法和用量不合理对于患者的药物用法和用量需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适量给药。如1例患者得了急性咽炎,医师行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1次/d,患者病情未好转。临床药师建议:静脉滴注青霉素,每6-8h/1次,医生接受建议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用药分析:青霉素的用法与药代动力学的规律用药不相符,青霉素的半衰期较短,静脉滴注的次数为1次/d,不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因此每日给药3-4次才能有效地杀死病原菌。

3.2.3重复用药如1例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医师采取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两种注射液联合使用的治疗方式,患者出现头晕加重和粒细胞降低等症状。临床药师建议:只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注射液即可,40mg/次,1次/d。医生接受建议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用药分析: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均为胃壁细胞质子泵抑制剂,可对胃酸分泌起到较强的抑制作用,两药同时使用,会增加患者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等的不良反应[3]。

另外,除了以上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外,还有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和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等现象,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用药建议。

综上所述,临床药师通过药学干预,能有效地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加强药师在临床用药中的指导力度,不但能弥补医生药学知识上的缺陷,纠正不合理的用药现象,而且能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机率,提高医疗的安全性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谭森,易多奇.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J].求医问药,2012(2):259.

[2]杨凤霞.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19):61-62.

药师年度总结篇4

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3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药剂科的药敏性实验呈阳性的化验单资料52份,总结了耐药性实验分类及方法,统计根据实验结果更换的抗菌素种类,以及没有更换的抗菌素中,临床上证实有效的抗菌素种类,以此来评价药敏试验对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的意义。

结果:药敏试验分为以下实验方法:纸片扩散法、Etest法和琼脂对倍稀释法。我院根据药敏实验结果更换的抗菌素21例(40.4%),继续使用的抗菌素30例(57.7%),其中临床证实仍有效的8例(26.7%),无明显临床效果的22例(73.3%)。

结论:药剂科的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药敏试验抗菌药物纸片扩散法肉汤对倍稀释法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66-01

抗菌药对细菌性传染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上不科学的、盲目的滥用抗菌药,很多致病性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抗菌药对细菌性疾病的控制效果越来越差,药敏试验对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显得十分有必要[1,2]。

随着新型致病菌的不断出现,抗菌药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并且各种致病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差异。长期以来,各种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使各种常用抗菌药物往往失去药效,以及不能很好的掌握药物对细菌的敏感度,所以一个正确的结果,可供临床医师选用抗菌药物的参考,并提高疗效[3,4]。本文回顾性总结2011年3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药剂科的药敏性实验呈阳性的化验单资料52份,总结了耐药性实验分类及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实验资料。本文进行统计的资料对象来自于2011年3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药剂科的药敏性实验呈阳性的化验单资料52份,其标本采集来源主要以参与调查患者的痰液为主,其次有脓液、患者分泌物等。采集标本的患者年龄范围为3岁-65岁,平均年龄为32.43岁±21.45岁。统计资料入选标准:纳入统计资料的患者均再服一种或二种抗菌类药物,所有参与调查的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该项调查。

1.2实验方法。本院药剂科药敏实验的方法主要有一下几种:纸片扩散法、Etest法和琼脂对倍稀释法。纸片扩散法主要步骤是将干燥的浸有一定浓度抗菌药物的滤纸片放在已接种一定量某种细菌的琼脂平板上。经培养后,可在纸片周围出现无细菌生长区,称抑菌环。测量抑菌环的大小,根据判读标准即可判定该细菌对某种药物的敏感程度。Etest法是一种定量的抗生素药敏测定技术,此试验是稀释法和扩散法的结合产物,可用于在琼脂培养基上判定某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μg/ml表示。E试验能用连续的MIC数值直接对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定量。琼脂对倍稀释法主要步骤为将待测菌配制成1.2×107ml浓度。用多头接种器或加样器在每一浓度梯度的肉汤或琼脂中加入菌悬液使其达最终浓度(肉汤稀释法为105ml,琼脂稀释法为104点)。置35℃培养18-24小时,观察结果。

2结果

我院根据药敏实验结果更换的抗菌素21例(40.4%),继续使用的抗菌素30例(57.7%),其中临床证实仍有效的8例(26.7%),无明显临床效果的22例(73.3%)。具体调查表如下表1。

3讨论

根据我院药剂科的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再次选择相同的抗生素类药物现象仍然存在,这是不合理的,其不合理性的表现主要有二个方面:

3.1医生的专业素质而言,经验不足的医师仍未完全了解和掌握抗菌药物抗菌谱范围。例如某位患者的药剂科药敏实验结果为他布兰汉菌种,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细菌(G-),在临床上应该采用头孢替唑钠来进行抗菌,该药物属于第一代的头孢菌素(头孢菌素共四代),其药敏试验结果为中性,故推测其对细菌的针对性不强(不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美洛西林的敏感性强),但是医师并没有及时调整该抗生素的应用,主要原因即为经验不足的医师仍未完全了解和掌握抗菌药物抗菌谱范围。

3.2少数临床医师对相应药理知识的缺乏,从而导致抗生素类药物的选药的不合理性。例如对某患者的药剂科药敏实验结果为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耐药,但是对于头孢哌酮舒巴坦液保持较高敏感性,由此应该选用含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液)来进行抗菌治疗,但是临床上仍然选择头孢曲松继续用药,显然属于用药不合理。

参考文献

[1]赵亮,刘晶晶.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99-101

[2]李慧慧,王丽,胡海燕.泉州地区9家医院2008年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J],中国药师,2010,13(8):211-213

[3]吴小莉.尿路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5-117

药师年度总结篇5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管理; 合理用药

目前,我国各个医院中普遍存在着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2011年4月卫生部了“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1-2],通知中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努力的开展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为了考察本院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情况,以西药房作为示范,采用WHO推荐的金额排序法以及用药频度(DDDs)分析方法[3],对本院自2011-2012年西药房中抗菌药物的品种的使用进行分级管理,以观察该制度在本院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统计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西药房自2011-2012年的药物的出库数据,以抗菌药物作为统计的主要药物。抗菌药物的数据主要包括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以及金额。

1.2 方法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将本院中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级,采用用药使用金额排序方法以及用药频度(DDDs)对药物进行归类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某药年消耗总剂量/DDD值。其中DDD值以《新编药物学》第17版或者按照药品的说明书作为标准。

2 结果

2.1 2011-2012年分级使用抗菌药物的数量、用药金额、百分比以及DDDs情况,见表1。

2.2 2011-2012年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其中抗菌药物DDDs排序前10位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具体使用情况结果见表2。

3 讨论

目前,根据我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中华医学会联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规定[4],从药品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对细菌的耐药性以及价格等方面的因素考虑,对本院目前使用的抗菌药物按照药物的分级管理主要分为三类,主要为:(1)非限制使用的药物(一线药物),该类抗菌药物经过临床中长期的应用后,其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价格经济合理,同时对细菌的耐药性影响较小;(2)限制使用的药物(二线药物),该类型的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较好、但是不良反应较为明显、价格昂贵[5],需要经过主治以上的临床医师进行签字后方可使用,例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3)特殊使用的药物(三线药物),该类药物对具有针对性的患者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但是毒副作用尤其明显,价格昂贵,本品必须有详细的用药说明书以及药理检验以及临床检验合格的标志方可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科主任的签名条件下开据应用[6],如万古霉素、第四代头孢菌素类、碳青烯类药物、两性霉素等。

其中,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是临床及西药房中感染患者首选的药物,因此,非限制使用的药物的用药频度每年都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自2011年开始,本院西药房通过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措施,非限制使用的药物的用药频度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增多,随着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方案的实施而减少,限制使用的药品的用药频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特殊使用的药品因为临床医师对其用药过程中产生的适应证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因此,用药频度也逐年下降。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是西药房以及各个科室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否在发药品的过程中管理的透彻性[7]。本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有效的控制方法,主要分为:(1)按照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条件,同时结合本院的用药实际情况,将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药物、限制使用药物、特殊使用药物);西药房工作人员在发药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生的职称规定其可以开据的抗菌药物,同时将可以应用的抗菌药物范围发放到各个科室医生的手中[8];(2)对西药房中工作的人员,学习本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同时开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抗菌药物工作者进行详细的讲述,降低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比例;(3)建立健全更加详细有效的规章制度,强化药师在发药过程中对处方的审核力度,严格把关科室医师不负责任的越权开具抗菌药物、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使用的剂量问题、使用途径的等[9];(4)药剂科的工作人员定期的开展处方的点评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审查本院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每个月均向院内领导进行汇报,总结出有效的控制办法。加强对抗菌药物处方的审查力度,可以减少广谱抗菌药物以及增加窄谱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从而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降低抗菌药物对细菌的耐药性,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10]。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医院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可以有效地推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但是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某些医师总会凭借对某种疾病的累积的用药经验而开具处方,也有医师由于经验的欠缺、专业知识的不扎实导致联合用药方案的不合理,因此,对西药房工作的人员来说,仔细审核处方至关重要。应该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宣传教育[11],制定可行的奖罚措施,建立完善分级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本院西药房的抗菌药物的管理达到科学化、规范化以及有效的合理化程度。

参考文献

[1]肖永红.我国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2011,8(4):4-9.

[2]孟菊英,孟秀英.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不合理表现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6):58,65.

[3]邹豪,邵元福,朱才娟.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管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2004,7(5):215-217.

[4]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2006,90(23):94-124.

[5]谢选亮.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分析[J].海峡药学,2008,19(12):140-142.

[6]张蓉蓉,计瑛,江静舟,等.上海市26家二、三级医院2007-2009年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4):258-261.

[7]范高路,刘玲.我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37-138.

[8]陈晓辉,唐开福,顾琛梁,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与结果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8,27(1):41-43.

[9]廖秋霞.抗微生物药物分线使用分级管理实施措施与结果分析[J].医药导报,2007,23(11):870-871.

[10]黄华斌,郭淑敏,杨艳玲,等.分科分级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管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4):309-311.

[11]刘敏.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分析及探讨[J].北方药学,2012,9(2):90-91.

药师年度总结篇6

建水县人民医院药剂科,云南建水 654300

[摘要] 目的 探讨皮肤科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皮肤科2012全年获得6553张处方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处方使用药物种类、剂量等,并根据DDD以及药品使用说明书对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判断,记录相关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共查出不合理用药处方156张,占处方总数2.38%。结论 皮肤科门诊医师应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用药,提高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关键词 ] 皮肤科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102-02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皮肤科门诊处方情况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探讨皮肤科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此类问题发生原因及提出有效预防措施,提高皮肤科用药合理性,保障皮肤疾病患者用药安全及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皮肤科2012全年前来就诊患者共开具6553张处方,所有处方使用者均为成人,且本次研究处方均仅涉及西药、中成药,未涉及中药汤剂处方,且包括内服及外用等多种形式给药。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对我院皮肤科2012全年获得6553张处方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处方使用药物种类、剂量等,并根据DDD以及药品使用说明书对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判断,记录相关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2.2不合理处方判断方法 采用推荐药物使用量(简称DDD)对6553张皮肤科门诊处方进行用药合理性判断[1]:本文中所采用DDD值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新编药物学》(第16版)推荐的成人平均日剂量,若处方中所涉及药物未收录于世界卫生组织及《新编药物学》中,则应按照该药物自带说明书推荐成人常规剂量进行判断。用药频度(简称DDDs)=药品消耗总量/推荐药物使用量;用药频度特点为具有相加性,即所得用药频度值越大,则该药物使用频率越高。药物利用指数(简称DUI)=用药频度/用药总天数,药物利用指数越接近1则此处方中用药情况越合理,若药物利用指数大于1或远小于1均为该处方发生不合理用药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抗菌药物

6553张皮肤科门诊处方中所涉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包括单一抗菌药物、联合抗菌药物使用,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6553张皮肤科门诊处方中涉及抗生素药物处方占总数26.92%,且其中大部分均为单一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2常用药物

6553张皮肤科门诊处方中所显示前十种临床常用药物分析,具体情况见表2。

由表2可知,6553张皮肤科门诊处方中依巴斯汀片及氯雷他定片使用频率较高,所占比例分别为37.48%、31.60%。

2.3不合理用药

6553张皮肤科门诊处方中,共查出不合理用药处方156张,占处方总数2.38%,156张皮肤科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类型具体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156张皮肤科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中,常见不合理用药原因为配伍不合理、疗程过长,所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总数比例分别为44.23%、23.08%。

3讨论

研究表明 [2],老年人群由于身体生理机能显著下降,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多种疾病,且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不良反应,无法达到预期疗效,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儿童由于机体发育尚未完全,用药剂量增加或使用药物不合理将影响其身体发育情况,导致骨骼、器官等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皮肤病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不合理处方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①患者并无相关药物使用指征时,医师给予用药,如患者表面皮肤并未破损,医师开具相关抗感染药物,指导临床医师在开具处方进行治疗时,应严格根据患者实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给予用药;②医师未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合理安排药物剂量及给药次数,如使用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时应适当增加给药频次或给药剂量,使用浓度依赖性药物进行治疗时应适当减少给药频次及给药剂量 [3];③医师进行给药时未考虑合理给药方案,提示临床医师应在进行药物治疗前,对患者体内病原菌进行临床实验室检测,从而根据检测结果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4];④医师在不明确患者病情是否具有联用指征即给予药物联用,或患者病情需要多种药物联用时,未对各种药物进行正确配伍,联合用药不当可增加药物毒性、产生拮抗等不良反应,因此若临床需对患者使用联合用药治疗时,临床医师应准确掌握所用药物性质,以及联合用药是否将出现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准确配制联合用药处方;⑤选用对儿童身体发育造成一定不良影响或加重患者自身原发疾病的治疗药物 [5]。

综上所述,皮肤科门诊医师应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用药,开具处方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牢固掌握各类药物适应症及禁忌症,提高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参考文献]

[1] 孙长安, 赵红, 郭继红.我院2008—2009年皮肤科药房抗过敏药利用分析[J].中国药师,2010,13(5): 41-43.

[2] 曾繁典.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与危害[J].中国药物警戒,2012,1(1):25-27.

[3] 王翠媚,冯伟军.依匹斯汀联合乙氧苯柳胺软膏、卤米松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09, 7(9): 14-15.

[4] 赵延红. 我院皮肤科处方用药调查分析[J].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11, 17(10): 852-855.

[5] 刘素霞, 雍磊, 包左义.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19(3): 289.

药师年度总结篇7

关键词:门诊西药房;退药;原因;对策

药物属于特殊商品的一种,在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第28条明确规定:"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除药品质量原因外,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医院都存在退药现象,退药给患者的用药安全埋下了极大隐患,增加了临床科室的工作量,影响了药剂科的正常工作秩序[1]。本文主要通过对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退药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举措。

1 临床资料

于2014年6月1日~12月31日详细完整的退药资料,针对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按退药原因分类,退药百分比结果见表1。

3 退药原因分析

3.1医师方面的原因 表1显示,因医师原因导致的退药占退药总数的34.7%,分析如下:①处方错误:我院门诊已实行电子处方,医生通过插卡读取就诊卡信息,在电脑上选择临床诊断,治疗药品、规格,输入数量、使用方法等开具处方。有些医师误将药品拼音相近或同一种药品的不同产地、规格、剂型混淆,或将药品的总量单位、数字搞错,如单位"片"录成"瓶",导致患者处方不合格;②开药多或重复开药:未按照规定超量开具处方(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一般不超7d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超3d常用量),到药房领药时被要求修改,退掉超量的药品。或因患者到多科室就诊,医患沟通欠缺,出现不同科室间重复用药;③不合理用药:有些医师对患者进行相关治疗时,并没有详细的将患者疾病史、过敏史进行全面了解或对药品知识了解不全面而超药品禁忌症用药,或给患者开具"临床促销"药品,或开具与临床疾病不相关的药品,受到患者质疑而退药。

3.2 患者方面的因素 表1显示,因患者原因导致的退药占退药总数的55.3%,分析如下:①药品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用药剂量及个体差异有关[2],很多患者因为自身机体症状较为明显,不愿继续接受药物治疗而出现退药现象;②患者拒绝使用:拒绝使用的原因较多,主要为以下几点:⑴缺少基本的药物知识:部分患者看到说明书后,担心药品的副作用而拒绝服药。还有的患者仅仅服用几天,认为没有医师说的疗效那么快,就错误的认为药品治疗效果不好而要求退药;⑵患者对药品不满意,如患者点名要药时因未能提供正确的药品名称而出现退药,比如将硫必利误称为舒必利;或医师开具的药品与家中药箱现有药品相重复;⑶患者依从性差,如新生儿或婴幼儿拒绝服用比较苦的药物或哭闹不愿输液,家长无奈要求退药;⑷部分患者因药品价格过高,超过其经济能力或认为医院药品价格高于药店而要求退药;③病情发生变化:患者随着检查治疗的深入,确诊疾病与初诊疾病不一致而改变治疗方案;④患者病情恶化或长期不愈,由门诊治疗转为住院治疗。

3.3药房方面的原因 表1显示,因药房方面发生的退药所占比例较少,主要为:①药房中药品因破损、药品质量等原因未能及时退库,医师通过电子处方开出此药而导致退药;②因部分药剂师没有做到"四查十对"[3]而出现错发或漏发药品引起患者不满而退药。

3.4其它方面的原因 所占比例较少,但原因较多,有的因检查设备发生故障而放弃检查而退掉诊断药品,有的因患者死亡而要求退药,有的因家中不具备冷藏保存条件而要求退药等等。

4 减少门诊退药的相关举措

医师方面:由于我院是2014年初才实行的电子病历,医师尚不能全面适应新程序,需提高电脑技术水平。在开好电子处方后,还需再核查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发送处方。其次要求医师在就诊活动中,要详细了解患者疾病史、过敏史,在开具处方时,了解其是否在其它科室就诊过,家中是否备有药品,并将处方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最后需加强医师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业务能力水平,熟悉各种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严格掌握药品用法用量;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拒绝大处方和人情处方。

药房方面:强化药房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药房内药剂师在对药品进行处方审核、调配、发放中要坚持"四查十对"原则,开展药师用药咨询工作,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予以正确的回答,普及用药知识,避免患者盲目退药。定期收集、整理退药处方、不合格处方,并加以汇总、分析,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定期与医师进行沟通,减少今后退药现象。加强药房内药品管理,及时办理药品出入库,按照先入先出、近效期先出原则按批号进行发药,对于破损、因各种原因导致不合格的药品应及时退库,避免医师临床开出处方而又不得不进行退药。

医院方面:首先应建立完善的药品退药管理制度,确定退药流程、可退药范围、退药药品的标准等可操作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其次加强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投入,运用技术手段减少失误。如对多科就诊,有重复用药的行为进行系统提示;药剂科对系统中的药品添加药品说明书信息,通过总结需皮试的药品以及高危药品的信息嵌入医生工作站,对一些易混淆的药品名称做相关提示或标注[4]。最后医院应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加大处方点评力度,把处方点评及其通报制度化,与科室考核挂钩,明确责任,加大奖惩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心,从而减少退药现象。

门诊退药既增加了医院的物质、人力成本和药物的质量风险,也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不信任和不满意率[5],而引起退药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需要医师、药剂师、医院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全面提升医院的诊疗服务和药学服务水平,尽量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康世银,宋文静.住院患者退药情况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9,9(39):76-77.

[2]江腊梅,刘武,肖佳.829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7(11):686-689.

[3]孟威宏,史国兵,赵庆春,等.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对策[J].中国药房,2011,22(5):1.

[4]唐彦,赵彬,朱珠,等.我院2009~2011年门诊退药情况分析及干预建议[J].中国药物应用及检测,2013,10(3):177-180.

药师年度总结篇8

关键词 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药品管理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1-0046-03

Role of PIVAS pharmacist in JCI stardard system

SHI Wen-juan,SUN Pei-nan,ZHONG Ming-kang,Wang Bin

(Department of Pharmacy,Huasha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040)

ABSTRACT Objectives: To introduce JCI system drug management and the work content of pharmacists under new management mode,and discuss the new role of pharmacist in PIVAS under JCI mod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and standard of drug usage and management in JCI system,the mistakes and problems in verification and check of prescription,high-risk drug management,distributions and correc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istake rate decreased to 0.025‰ from 0.033‰ by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of drug management. Conclusion: Via JCI certification,any pharmacy process in PIVAS could be improved and pharmacists can provide safe,reasonable,and normative pharmacy service for medication.

KEY WORDS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PIVAS;drug management

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JCI)是国际权威的医疗认证体系,是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的国际版,以病人为中心的“Patient Tracer(病人追踪法)”被公认为最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估手段,其严谨的评审体系,可以帮助医院真正发现和有效解决影响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问题。

药师如何在JCI标准体系下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工作中体现价值,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目前大家往往以一种量化的标准来衡量,例如配发药速度、取药时间长短等,这些可以用处方量等具体数据来统计,但并不能全面反映药师的作用。在新的管理模式下,笔者从以下几点总结分析。

1 提高用药安全性

1.1 审核处方,纠正不合理用药

JCI标准要求审核医嘱信息的适宜性,从人员、流程等方面对审方工作进行规定,指出审方的人员要有足够的资历能够胜任,医嘱审核内容包括药物、服用剂量、步骤以及给药途径的正确性;要排除重复用药、潜在的过敏反应或敏感现象,药物与其他药物或食物之间确有或有潜在的相互作用;患者的体重和其他生理上的状态与用药合理性(禁忌症)等内容。

PIVAS药师审核医嘱的干预措施:1)发现不合理医嘱后进行登记,以便部门讨论学习;2)及时与临床医生取得沟通,反馈不合理用药情况。3)与临床医生沟通后,如果医生不更改不合理医嘱,药师拒绝配置。

在新的管理模式下,药师拒绝不合理医嘱数量明显减少,从以前每天平均要拒绝10个降至现在每天平均2~3个。为了在实践工作中能更有力的说服临床医生修改不合理医嘱,也为了提高药师审方能力,我院PIVAS药师会定期进行如下培训:1)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如肿瘤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置、全肠外营养的理论及应用等;2)对常用的细胞毒药物的溶媒选择、剂量强度等进行总结,便于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3)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仍不断安排药剂、护士人员外出参加各种有关静脉药物配置的学习班和会议交流,关注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

1.2 认真核对每个药品确保配置的正确性

相似药品是配置差错的重要原因。据调查,由于药名或药品外观相似造成配置差错的比例占整体差错的1/3以上,同药名不同规格的差错比例占1/4以上[1]。依据JCI 对于医院药房药品摆放的相关规定,应确保相似药品尽可能分开摆放, 以减少差错的发生;同时在相似药品货架的标签位置做警示标志或文字提示药师注意,减少因药品名称、包装相似而产生的配置差错;我们还将所有相似药品归纳整理,打印成册,在实习生、新同事培训期间作为培训资料,大大减少了配置差错的发生。

1.3 实时库存加强药品管理

每天进行所有药品盘点,确保药品数量出入平衡,通过实时库存可以及时发现、查找差错,并及时改正,从而保障病人用药安全,避免不必要的药品损耗。

1.4 高危药品、细胞毒药品的管理和配置

我院PIVAS涉及高危药品、细胞毒药品几十个品种,如何管理这些高风险药品是PIVAS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危药物亦称高警讯药物,2008年美国的医疗安全协会(the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最新修订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包含19类高危药物和13个高危药物品种,该目录公布的大部分药物剂型为注射剂[2]。2001年ISMP确定的排在前5名的高危药品分别是:胰岛素、安眠药及、注射用浓氯化钾或磷化钾、注射用抗凝药、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浓度大于0.9 %)[2,3]。

细胞毒药物,它指在生物学方面具有危害性影响的药品,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等方式造成包括生殖系统、泌尿、肝肾系统的毒害,还有致畸或损害生育功能。由于其在人体内作用强度大,刺激性强,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同时影响了正常细胞的生长繁殖。肿瘤化疗药物几乎都是细胞毒性药物。细胞毒药品不仅易致患者出现毒性反应,也给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带来一定危害,PIVAS药师在配置此类药物时应特别小心谨慎,加强环节控制,配合病房护士严格执行给药的“5R”原则:病人对(Right patient)、药品对(Right drug)、剂量对(Right dose)、给药时间对(Right time)、给药途经对(Right route),确保准确给药[4]。

1.4.1 高危药品、细胞毒药品的管理

高危药品、细胞毒药品区域设置色标性警示牌加以区别。设置专门区域或药架存放高危药品,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1.4.2 高危药品、细胞毒药品的配置

高危药品、细胞毒药品调配发放是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PIVAS药师可向医生、护士提供高危药品、细胞毒药品相关信息,如:不同品种同一疗效的比较;适应证;用量设定;注射药物的配伍变化;药物保存方法、稳定性;不良反应表现及发生率;相互作用;药物动力学特点;药物的禁忌及注意事项等信息。

鉴于高危药品和细胞毒药品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后果,药师应该更重视此类药品的审核和配置。药师实际工作中常遇到2大类不合理医嘱,一是药物浓度过量。例如:依托泊苷(5 ml,0.1 g),临床医生在0.9 %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加入2支依托泊苷,而此药说明书严格规定本品需要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浓度不超过0.25 mg/ml,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30 min。表柔比星,临床医生在0.9 %氯化钠注射液20 ml中加入100 mg表柔比星,此药说明书严格规定配置终浓度不超过2 mg/ml。二是溶媒的错误选择。例如:卡铂注射液必须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奈达铂注射液不宜用氨基酸输液,或以pH 5以下的酸性输液(如电解质补液、5%葡萄糖输液或葡萄糖氯化钠输液)配置。这些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求PIVAS药师必须非常熟悉药品说明书,牢记任何差错都会危及病人生命安全,一旦遇到可疑医嘱,积极主动与病房医师联系,并查阅相关资料及时解决问题。

本院PIVAS 高危药品、细胞毒药品的配置量由2010年年初的100多袋增至2011年的2 000多袋,药师应该积极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应对工作量大幅增加带来的安全隐患,这对高危药品、细胞毒药品的用药安全性问题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将极大地提高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顺应性。

2 药品保存

如需低温保存,药品保存于冰箱的保鲜层2 ~8 ℃内,并做好每日温度测量(记录);对于需避光保存的药品,在配置后应覆盖避光膜,由于使用中容易产生光毒性,建议输液中采取避光措施,如采用避光膜和使用避光的输液器等;配置中心的普通条件保存药品都控制在室温条件下,并做好每日的温度、湿度测量(记录)。若有异常,立即查找原因,及时调整,保证药品质量。

3 PIVAS药师紧密结合临床

PIVAS将医生、药师、护士、患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药师服务于临床搭建了一个平台。药师在审核处方时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以便引起医生注意,及时纠正不合理医嘱。要求做到定期将医嘱中常存在的问题以药讯的形式汇总后发送给临床医生,以便提高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药品说明书并不能作为拒绝疑问医嘱的唯一根据,比如常用的氨溴索用量为30~120 mg/d,而临床最大剂量为300 mg/d,与临床医生沟通后,才得知大剂量的氨溴索可治疗急性肺损伤。事实证明,积极主动与临床医生联系沟通,能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JCI核心理念。

4 差错和紧急事故的处理

调配差错 ( dispensing error,DE) 是指药剂人员根据医生处方为患者提供药品时出现的差错,包括发出错误的药品、发出错误剂量的药品或将药品误发给了别的患者等[5]。DE 的发生通常是由医疗体系管理缺陷、人为疏忽、程序不当、信息缺乏、教育不足等这些可改善的因素导致的。建立一套组织有序、措施有力的用药错误处理应急预案,以便在差错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解决差错,降低差错的恶性影响程度,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核心任务之一,可切实起到保护病人和医务工作人员的作用[6]。

与静脉调配中心工作有关的、因错误调配药品而造成的药物使用差错可分为外差和内差。内差是指将调配错误拦截在静脉调配中心内的差错, 反之为外差。发生内差应“主动上报,自我纠正”,不能因为任何个人原因将错误配置的药品送到病房。通过点账或病房护士发现外差应积极主动与病房联系,病人未用则将输液拿回,责任到人;如果病人已使用,则密切关注病人情况,与医生商讨治疗措施和下一步治疗计划,事后查找原因。发生差错重要的不是去追究“谁”出的差错,而是“为什么”会出差错,分析引起差错的主要原因,整理记录,定期总结经验教训并培训。按照JCI管理理念,我们致力于创造一个重视质量、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环境,为病人提供更安全、合理、优质、规范的药学服务[7]。它要求药师不放过工作中的任何一个微小疑问,提出问题并不断地循环改进。

5 结论

JCI预审期间让我们看到了自己与JCI药品管理标准的差距,在全面改进的同时也深深的明白了PIVAS药师应该通过杜绝不规范处方和干预不合理用药来体现自身更大的价值。在JCI认证过程中,PIVAS按照JCI标准转变了工作的内容和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对原来管理理念的全面颠覆,而是相互补充,与原来的管理模式相结合建立全新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8],在新的管理体系下PIVAS药师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去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肖红,孟兆生,崔学.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2):73-74.

[2] ISMP’ s list of high-alert medications 2008[EB/OL].[2011-11-18].省略/tools/highalertmedications.pdf.

[3] Anonymous. Joint Commission IDs five high-alert meds[J].ED Manag,2000,12(2):21-22.

[4] 王龙飞,曾友志,李林. 高风险药品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J].中国药房,2011,22(18):1642-1646.

[5] 顾春玲. 住院药房常见调剂差错原因及对策[J].新疆医学,2008,38(7):130-133.

[6] 孙佩男,陈碧翠,覃韦苇. JCI评审标准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软件建设和管理[J].上海医药,2010,31(10):444-447.

[7] 陈碧翠,孙佩男,钟明康. 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用药安全问题的思考[J].上海医药,2010,31(10):437-439.

[8] 张虹,杜天信.《JCI标准》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07,18(25):1946-1947.

上一篇:年度绩效总结范文 下一篇:社保年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