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年度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8 03:08:44

实验室年度总结

实验室年度总结篇1

大家好!我于XX年1月担任实验室主任工作至今。在过去的四年多时间里,在学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以及老师们的协助下,圆满完成了实验室各项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为学院的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虽然自己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作为兼职实验室主任,我仍能在工作中尽心尽职,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思想上,始终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拥护改革开放,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同时,加强理论素养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下面,我向大家汇报我这几年的主要工作:

1.常规工作。每学期均要申报我院本、专科学生实验授课用机计划,同时编制本、专科学生实验授课安排表,并随时做好迎接实验教学检查评估相关准备工作。

2.学院网站的维护工作。因为有实验室为学院网站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所以数学与信息学院的教职工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学院的通知和各种信息。

3.实验室两次大搬迁。第一次搬迁为:XX年8月,原华凤园餐厅二楼建模机房搬迁至一期教学楼8楼,并按学校的部署于XX年12月将学院的计算机移交实验中心。第二次搬迁为:XX年4月老区研究生机房搬迁。实验室搬迁的工作复杂而艰巨,费时费力,在学院领导和师生的大力支持下,搬迁工作圆满完成。

4.一年一度的实验室教学数据报盘工作。

5.学院教职工校园网入网信息登记工作。

6.制定学院设备购置计划,参与拟定学院综合财务预算工作。

7.参与财政部实验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

以上汇报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更加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并向大家学习,取长补短,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最后祝愿数学与信息学院的明天更加美好!

实验室年度总结篇2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液;回顾分析;因素;报废

向临床用血医院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确保输血安全是血站的宗旨,而采集和提供充足、有效的血液,满足临床需求也是血站的职责。由于血液资源宝贵,近年来医疗临床输血常出现供血困难、用血紧张的局面,为此,探析造成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的原因、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资源浪费很有必要。为更加科学合理[1]、有效节约利用无偿献血血液,笔者总结了近五年来荆州市无偿献血血液从采集、检查、制备加工、储存供应到用血过程中报废的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和分析, 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014年荆州市无偿献血所采血液,血液计量单位:u 。

1.2 方法 无偿献血者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无偿献血前体检、初筛,初筛血液合格后按规定献血。复检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统计非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过期、溶血、脂血、破袋等原因。实施步骤:对照《血液检验复检报告单》,找出不合格的血液及血液成分,经二人核对后,在计算机上实施“血液报废”操作程序,并打印出报废清单,操作者签名。过期、破损、污染、溶血、凝块或重度脂肪的血液及血液成分,经审核、确认后,在计算机上实施“血液报废”操作程序,并打印出报废清单,操作者签名。核对检验科《血液检验复检报告单》中不合格血液明细表与所有报废的血液及血液产品完全相符,将产品核实后存放于不合格品区存放,统一移送处理。

1.3统计学处理 [2]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因实验室内检查项目报废情况统计。常规报废(u,%)。2010、2011、2012、2013、2014各年份采集量(u)分别为64592、72998.5、67689、72330.5、71907.5,其中ALT报废率分别为3.76、4.17、3.69、2.38、1.21; HBsAg报废率分别为1.10、1.19、0.95、0.76、0.75;抗-HCV报废率分别为0.62、0.56、0.58、0.52、0.39;抗-HIV报废率分别为0.29、0.15、0.10、0.12、0.13;梅毒报废率分别为0.82、0.77、0.76、0.71、0.73。实验室内检查项目各年份总报废率分别为6.59、6.84、6.07、4.49、3.21。ALT、HBsAg为实验室项目报废主要因素,总体来看报废率呈下降趋势,降幅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

2.2非实验室检查项目报废情况统计。按正常程序报废(u,%)。2010、2011、2012、2013、2014各年份采集量(u)分别为64592、72998.5、67689、72330.5、71907.5,其中总报废包含凝块或重度脂肪、破损、溶血、过期及其它(加工损耗报废、抗体筛查阳性报废、血袋器热合不严报废、良心回电自我排除而保密性弃血报废;黄疸报废、临床用血医院退回血液等),各年份非实验室检查项目总报废率分别为0.051、0.067、0.059、0.061、0.049。总的按正常程序报废率各年度变化不大,各项目报废率变化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血液资源十分珍贵,有效地保证临床用血是采供血机构的重要责任,目前临床用血主要依靠血站招募无偿献血者献血来保障,减少无偿献血血液的报废,特别是尽量降低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血液报废显得很重要。本站近年实验室检查项目报废血液的因素明显高于非实验室检查项目报废因素,且随着无偿献血者覆盖面大,无偿献血人数的增加,无偿献血的“四个转移一个延伸”工作的推进,还有可能引起部分实验室检测项目报废因素增加。因此,有必要探讨研究降低实验室检测项目报废因素。从我们统计分析结果来看,ALT、HBsAg为实验室项目报废主要因素,ALT 历年来血液检测不合格最高,是血液报废首因,2011年ALT不合格率高达4.17%。统计5年HBsAg阳性率平均为0.95%,明显高于大连市(0.29%)[3] 和咸阳市(0.08%)[4]。总体来看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报废率呈下降趋势,降幅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医发[2012]第85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S].2012.

[2]马斌荣.?SPSS(PASW)17.0在医学统计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108.

[3]刘颖,王雅卿,王黎,等.大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3):161-162.

[4]薛丽,谢波,刘嫦瑛,等.咸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9):722-72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技术操作规程[S].2012-02-24.

[6]高均翠.干化学法在无偿献血者ALT初筛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4):977-978.

实验室年度总结篇3

一、总则

1、为了推动声学理论与声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本领域的科技人才,贯彻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宗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研究基金(以下简称开放基金),资助国内外科技工作者依托本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每年公布一次《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课题申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规范开放课题的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开放课题面向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大学、研究所等单位,凡具备申请条件的研究人员均可提出申请。

3、课题分为一般课题及重点课题两类,其中一般课题的资助强度一般为6~12万元,重点课题的资助强度一般为20~40万元(可空缺),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特别情况,经学术委员会批准可延长一年。

4、开放课题的申请应符合本实验室的课题申请指南,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经过严格评审后确定予以资助的课题。

二、资助对象

主要资助国内外科研机构或者高等院校中的科研人员、教师、博士后以及在读博士研究生;申请者一般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未达到要求的,需经一名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在读博士研究生须经导师认可,导师为课题第一或第二负责人,同时需由两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申请重点课题必需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每位申请者作为项目主要参与者,当年只能申报一项研究项目。已获得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结题前不得再次申请开放基金。

实验室欢迎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单位的优秀学者提出资助申请,特别鼓励中青年研究人员申报。

三、开放课题资助范围

开放课题资助的范围和重点领域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确定的研究方向,每年在实验室网站公布开放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四、开放课题申请程序

1、申请人根据每年实验室的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实验室提交课题申请书,申请者应是项目实际主持人。

2、实验室组织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专家及同行专家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确定是否给予资助。

3、对确定资助的项目由实验室向申请者发出正式通知,并签署开放课题研究工作计划任务书。

五、开放课题评审原则

1、项目方向符合本实验室开放课题指南,目的意义明确,立论根据充分,研究技术路线可行,学术思想新颖,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具有明确的研究成果指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优秀青年研究骨干。

2、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以会议或书面通讯评议方式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根据择优资助的原则,批准资助课题及资助额度,资助强度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批准额度为准。

3、根据评审结果,签发立项批准书,通知申请者及其所在单位。

4、根据批准通知,课题负责人应在申请指南规定时间内填写《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研究计划》,并签署研究合同,经所在单位审核后,报送实验室办公室作为拨款和检查的依据。逾期不报、又不在规定期限内说明理由的项目视为自动放弃。

六、项目的实施与审查

1、实验室指派专门人员对项目进行管理,基金项目的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应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

2、研究计划实施中,若改变预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计划,以及需要提前结题或延长期限,项目负责人须提出报告,经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后,报实验室审批。

3、一般情况下,项目负责人不得或更换,遇有特殊情况,所在单位应安排合适人,并报实验室备案。项目负责人工作调动,可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在原单位或调入单位完成基金项目,但须调入、调离双方及实验室签署意见,并报实验室审批备案。

4、实验室每年度对开放基金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项目负责人应于每年度结束时提交《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年度进展报告》(以下简称《进展报告》)。对不报送《进展报告》、工作无进展以及经费使用不当的项目,缓拨下期经费。逾期不纠正、不补报的,中止资助。

5、用开放课题基金购置、加工和研制的仪器和装置归实验室所有。

6、基金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结题报告,三个月内向实验室报送《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结题报告》,学术论文抽样及有关的软硬件原始资料。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将对开放课题完成情况进行评议。向实验室提交的材料包括:

(1)研究工作总结及研究报告;

(2)发表学术论文的抽样,专著封面复印件;

(3)专利受理通知书或授权证书复印件、获奖成果证书复印件;

(4)研究工作中的原始技术档案、数据记录、图纸、底片、软件、程序等和其它资料,以及目录清单。

六、课题成果管理及评价

1、基金资助课题所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成果,归本实验室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有。一般情况下,要求一般基金资助课题至少发表SCI/EI论文2篇,重点基金资助课题至少发表SCI/EI论文4篇。

2、基金资助课题的有关论文、专著、成果等,均应标注“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研究基金”(英文名称:Supported by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cous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另外,论文作者单位中应标注实验室名称(不限完成单位排序)。

3、鼓励已获得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开展的研究项目继续申请更高层次的基金、攻关和其它重大项目。

4、对于基金资助课题所发表的论文,凡被三大索引(SCI、EI、ISTP)收录的,实验室将给予奖励,奖励办法另行。

5、基金资助项目结题后,实验室将对优秀研究成果组织专家进行通讯评议或技术鉴定,并对课题组进行奖励。实验室将优先资助曾取得优秀成果的项目申请者。

七、开放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1、开放基金课题经费直接划拨给申请者所在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和申请者所在单位的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执行,单独建帐立卡,专款专用,不得转拨,不得挪作他用。

2、 经费按年度分期下拨,第一年拨课题总经费的50%,第二年拨课题总经费的50%。

3、 经费的使用权由课题负责人掌握,项目结题时课题负责人应向实验室提交加盖财务部门公章的经费开支结算报告,实验室办公室审核后办理财务结算手续。

4、资助经费使用范围:

(1)研究工作需要的材料费、小型配套设备购置费、仪器租用费、测试费、加工费以及水、电、气消耗费等;

(2)调研、资料复印与学术交流费;

(3)研究人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与基金课题有关的标注“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论文版面费。

 

实验室年度总结篇4

2014年CAPchecklist宫颈传统巴氏涂片的全球阳性分级报告率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阳性分级报告率的对比显示:该实验室阳性分级报告率处于CAP所提供实验室全球阳性分级报告率的50%~95%区间,实验室结果在控(表1)。

2个人阳性报告率同实验室总体阳性报告率比较

2013年该实验室个人阳性报告率同实验室总体阳性报告率对比显示,人员B阳性分级报告率ASC-H,AGC处于警告范围;人员C阳性分级报告率ASC/SIL处于警告范围;人员E阳性分级报告率ASC-H,HSIL处于警告范围。其余人员均在控(表2)。

3宫颈HSIL及恶性肿瘤与宫颈活检组织学结果对比

2013年全年标本总量73268例,阳性总量为7742例,阳性率为10.57%,其中HSIL及以上病例381例,失访49例。332例HSIL及以上与宫颈组织学结果对比符合308例,吻合率为92.77%。24例不吻合病例中,组织学诊断为炎症15例,其中高危HPV阳性6例,HPV阴性1例,其余未做HPV检查;组织学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或者轻度不典型增生9例,其中高危HPV阳性5例,HPV阴性1例,其余未做HPV检查。

4讨论

质控是实验室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保证。最常见的质控方法是利用质控品的定量实验的室内质控[4]。对于宫颈细胞学巴氏涂片这种分等级描述性诊断目前尚未有成熟的室内质控方法。万芳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作为霉菌性阴道炎假阳/阴性的室内质控方法[5],但是具体操作过程复杂,人为因素干扰大,没有失控后整改措施。由于病例资料的类型不详,我们参照相关文献[6],引用20140421版CAPChecklist中传统巴氏涂片的阳性报告率百分位法,即所有参加CAP认可实验室宫颈传统涂片的百分数分布的统计学结果。通过比较,实验室阳性报告率处于CAP所提供阳性报告率的5%~95%区间,实验室结果在控。因为ASC和SIL病例数量在不同的实验室差别可能很大,因此ASC/SIL是实验室间评价更好的指标。对于同一个实验室,由于总体相同,个人阳性报告率每一个指标都很重要,该实验室个人结果在控。其中有5个结果处于警告范围。警告范围相关病变分级由另一位结果在控的报告审核人随机抽取相应部分标本进行复检。其中人员C阳性分级报告率ASC/SIL处于警告范围,可能是将一部分ASC-US判断为LSIL,故应加强对人员C的ASC-US和LSIL判读的培训,并由另一位结果在控的报告审核人随机抽取部分ASCUS和LSIL的标本进行复检。复检与初检不符合病例全科进行讨论。24例细胞学与组织学不符病例均由全科所有报告审核人重新复检,讨论并记录。复检结果和初检无显著差异。考虑可能与取材位置,判断过重等原因有关,不排除自然转归等的可能性。目前国内常见的质控方法是宫颈细胞学涂片的ASC-US比例的统计及结果分析[7-10],但是对于宫颈细胞学的整体结果没有分析,对ASC/SIL没有报道,因此不能排除不同医院个体之间的影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依托CAP实验室总体结果,结合该实验室各个报告审核人个人结果,细胞学和组织学结果对比进行三管齐下的质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一致性和重复性。对于与组织学结果不符的病例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并加强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实验室诊断质量。值得注意的是临床检验的质控必须有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分析前的质控十分重要,包括妇产科医生详细的病史询问记录,规范采样取样等等[11-12]。在美国因宫颈细胞学漏诊索赔频率很高,仅次于乳腺活检的误诊和皮肤色素性病变的误诊[13]。血性/炎性背景是造成宫颈上皮病变低诊断和漏诊的主要原因,需要宫颈细胞学诊断医师高度重视[14]。

实验室年度总结篇5

   2018年试验室紧紧围绕项目部总体工作安排下开展工作,较好的完成项目部部署的各项任务。认真、及时、准确的完成各种试验、检测工作,较好的配合物资部和工区正常进行施工。总结本年度的工作情况:

1、对试验室各项工作职责、管理制度、管理办法进行了完善,制定了试验室岗位职责、试验仪器维修及保养制度、试验检测报告单填写与保管制度、安全制度等;

2、落实试验室各种材料的收样以及检测台账及时完善和更新;

3、按计划准时准确的进行工区各种实体检测和第三方抽检检测工作,保障实体质量和施工工序开展的先决条件;

4、试验室日常按照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检测标准进行各种材料的送检、检测工作;

5、试验室资料完善、积极配合轨道公司季度考核、年度考核和住建部以及各有关单位的随机检查考核;

6、竣工资料及时整理归档。

年假前计划:

1、年前施工完成附属主体的混凝土标样试块的送检检测工作;

2、试验室各种材料的收样以及检测台账及时完善更新至年假开始时间;

3、同养试块的留置和保存,年前到期同养试块的送检;

4、竣工资料及时整理归档。

年后复工计划:

1、检测报告资料更新完善;

2、同养试块规整和送检;

3、准时准确的进行各种材料的送检计划,保证复工后正常的施工;

4、竣工资料及时整理归档。

实验室年度总结篇6

近年来,吴江区秉承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坚持“在均衡的基础上求特色,在有教的基础上求优教”的发展策略,以“让学生快乐地学,让老师幸福地教”为目标,积极打造“乐学之城”。2007年,在率先通过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后,吴江继续将技术装备作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以“图书馆建设年”“实验室建设年”“艺体、文科实验室建设年”等专项工程建设为抓手,注重投入、强化管用,统筹协调、区域推进,大大提升了我区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了教育均衡化、一体化、现代化发展水平。近年来,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教育装备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年专项工程先进集体、苏州市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年专项工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1 注重组织建设,夯实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基础

吴江区始终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网络,突出规划引领,扎实措施推进,夯实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基础。

领导重视 吴江区教育系统把教育装备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教育局成立以局长史建荣为组长、局党委书记俞正荣为副组长的教育装备领导小组,各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技术装备领导小组。常规管理达不到要求的校长要说明情况,限期改进。

组织健全 教育局勤装办和信息中心具体负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各校有一名校领导分管本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成立装备室或由一名中层具体负责,学校各专用教室及图书馆专兼职管理人员足额配备,建立了校级中层各室管理人员的组织网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教育局专门下发了《关于落实学校图书馆和实验室管理员待遇的通知》(吴教人〔2009〕22号),确保了学校实验室和图书馆等管理人员岗位有要求、待遇有落实。

规划引领 教育局将教育装备工作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在吴江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全市70%以上中小学基本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十二五版)》Ⅰ类标准”的要求。教育局每学期的工作意见和总结中都单独列出装备工作。勤装办每年均有教育技术装备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通过印发工作意见、定期总结交流等形式,确保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学校落实到位。

措施扎实 为加快教育装备建设,教育局在2009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教育装备工作的意见》(吴教〔2009〕36号)。近三年来,教育局连续下发《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年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理科实验若干要求的通知》等文件。教育局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教育技术装备工作。2009年9月,召开了“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进图书馆建设年专项工程动员大会”;2010年9月,召开了“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年专项工程总结表彰暨实验室建设年专项工程动员大会”;2010年12月,召开“苏州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先进学校”创建工作会议;2011年11月,召开“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年专项工程总结表彰暨艺体、文科实验室建设年专项工程动员大会”等,推动装备工作要求,落实到位,为三大专项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为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的全面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教育技术装备建配水平

区、镇两级政府将教育技术装备作为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的基础环节来抓,强化资金筹措力度,持续加大装备投入,加快推进了装备更新换代,跨越式地提升了装备水准。全区2009—2012年教育技术装备投入总量达1.83亿元(见表1),经费投入一直呈高位增长趋势。目前,所有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均达到省Ⅱ类标准,其中教育技术装备主要指标达到省Ⅰ类标准的学校超过1/2。设施设备的更新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各校标准实验室、功能室建设明显加快 近年来,吴江区学校新建实验室在数量、面积、内部设施等方面严格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类标准建设;原有实验室除“面积”外,内部设施均对照标准进行了彻底改建,各校实验室设施得到更新换代,各功能室数量明显增加,现吴江区有数字化探究实验室32个,新建自动录播教室8个,新建史地教室29个,有效满足了教学需求。学校教育装备专项经费也落实到位,并做到专款专用。在仪器设备、仪器药品、实验耗材等的购置上,学校根据需要向装备部门申请所需物品和数量,装备部门审核或组织专家论证后,由区政府采购中心统一招标,确保正规渠道采购,质量可靠,无“三无”产品。

教育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 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校高效发展的有效抓手,全面规范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建设与管理,信息化建设和运用有效助推了教育的现代化。2010年以来,吴江区投入1000余万元,完成教育城域网二期工程、教育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综合平台建设,异地新建区教育局中心机房和多媒体资源制作中心,在苏州率先建成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教育城域网。全区所有的中小学都以宽带接入城域网,中小学都建有校园网、网站、计算机网络教室、课件制作室、校园广播、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吴江教育门户网站获得省教育厅2011年度“十佳”网站。

计算机更新换代持续推进 2010年以来,新添学生电脑5234台,教师电脑3522台,添置多媒体设备1745 套。目前,小学生生机比达到8.66:1,中学生生机比达到5.9:1,师机比达到1:1,多媒体进普通教室比例达到94%。

图书馆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三年来,学校图书馆面貌、环境状况明显改善,藏书总量逐年递增,图书质量明显提高。近三年,共新增图书536 965册(见表2),每年生均新增图书达到1.5册以上,生均购书经费达到省Ⅰ类标准。所有学校配置了电子图书和电子阅览室,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和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手段。为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吴江区对所有学校图书馆软件进行了统一,并全部加入了“吴江市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平台”。

3 强化规范管理,确保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效益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建设是前提,配备是条件,管理是手段,使用是目的。我们以突出管理、使用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常态化,让教育技术装备充分发挥出服务教育、发展学生的最大效益。

推进管理规范化 建立健全学校专用教室及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切实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1)建章立制。根据省、苏州市的要求,为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规范和管理机制,2009年制定并下发了《吴江市中小学实验(专用)教室管理规范》。学校各专用教室内“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学生实验守则”“设备借还制度、报损赔偿、维修制度”“安全防护制度”等一一张贴上墙,做到有章可依,贯彻到位。

2)加强管理。实验室设备做到定柜、定层、定位分类存放,并且物品存放科学、规范、合理、安全,设备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各类教学设备借还均有记录,报损有审批。仪器设备能及时进行维修保养。信息中心设备摆放安全科学,使用记录、维修记录齐全,管理软件配备齐全。

3)账册齐全准确。学校专用教室总账、分类账、低值易耗品账,记录及时、准确,并定期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总账、分类账的账、卡、物相符。

推进应用科学化

1)加强实验室使用管理。首先,确定实验目录。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苏州市中小学理科实验目录(试行)》,

明确中小学理科重点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确为必做实验。学校在相应学段依据课程实施要求认真组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确保学生人人动手人人过关。其次,公示实验计划,各校在各理科实验室设有“学期实验教学计划执行一览表”和“实验教学周课程表”的公示展板,一览表中“应做实验”和“已做实验”一目了然。最后,规范实验流程,中学理化生、小学科学的实验计划、实验日志、实验通知单和学生实验报告,材料一应俱全。为确保开齐开足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学校每学期对实验开设率进行检查,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实验教师考核内容。

2)提高图书馆使用功能。学校图书馆努力服务学校、服务教育、服务师生。一是保证开放时间,各校图书馆实行全天候、全开架借阅,通过分散借阅、整班借阅等形式,学生借阅数量得到保证。二是激发阅读兴趣,图书馆通过定期展出“新书推荐”,进行整班阅读指导、开展征文评比、“阅读之星”评比等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主动融入学校相关工作。各校图书馆工作还和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结合起来,和学校读书节、科普节等活动结合起来,和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功能,着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吴江区连续三年在江苏省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中名列前茅(见表3)。

3)提高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按照信息技术教育教材要求开足课时,学生上机手册记录齐全;多媒体教室或普通教室多媒体设备充分利用,有专人负责,有使用记录。在吴江教育城域网建设完成的基础上,采用区校架构搭建的吴江教育系统电子政务综合办公平台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之间、校校之间搭建了互通的平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公成本,规范单位(学校)内部管理,提高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水平。通过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秀课评比活动、教师网络团队比赛、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多媒体课件比赛、优秀校园网站、优秀教师博客评比、中小学生电脑制作评比等活动来提高吴江区师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吴江区2010年获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优秀奖,2011年获苏州教育信息化工作贡献奖。

推进装备管理信息化 加强了装备负责人、理科实验员、信息技术员、艺体实验员等相关人员的信息系统应用培训。吴江区每月进行检查,从五科完成率到九科完成率,从数据初始化完成率到全部仪器设备定橱定位,从仪器设备总账、分类账、易耗品账齐全到实验开设情况网上登记,均要求按时间节点、工作进度计划完成。目前,吴江区学校仪器设备建账进度达到100%。本学期起,所有学校将普及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装备与实验教学等活动的常态管理。

4 狠抓专业培研,提高教育技术装备队伍素质

装备建设与装备人员素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近年来,吴江区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队伍。

注重能力提升,切实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 分层次、分阶段、常态化地开展技术装备业务培训,建立和完善了图书馆管理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校园网络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制度,确保专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经常性的开展分管校长和中层业务培训、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先进学校创建培训、教育资产与装备管理系统培训、艺体管理人员培训、实验操作技能培训及图书管理员飞网软件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和龙芯电脑培训等培训项目。三年中,参与各类培训达到1485人次(见表4)。

提升专业素养,积极开展专业人员的教研活动 举行全区学科教研活动、联片教研活动、学校教研活动等多层次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搭建学科中心组和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组的平台,组织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大范围、深层次地组织开展了教具制作、课件制作、实验操作技能、图书馆操作技能大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秀课评比、教师网络团队比赛,开展优秀校园网站、实验教学论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和图书馆论文评比等活动,全区中小学校装备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实验技能得到长足的提高。三年来,吴江区教师在各类教育技术装备比赛中取得丰硕成果(见表5、表6)。

5 加强督导评估,推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全面均衡发展

吴江区教育局每年对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进行过程性督导、评估、考核。在检查评估中,我们做到“三个结合”,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过程检查与年终考评相结合、专项评估与综合评估相结合,形成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实现了长效管理。

2010年,结合图书馆建设年,吴江区对学校图书馆工作进行了督导考核。2011年,结合实验室建设年,对学校实验室工作进行了督导考核。在苏州市教育局和苏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进行的“苏州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年专项工程”督导评估和“苏州市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年专项工程”督导评估中,吴江区均获优秀等级。

三年来,吴江区还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进行综合督导,各校的督导结果不仅向学校通报,还和各镇、区年度教育工作考核挂钩。尤其2012年是吴江区迎接省教育技术装备督导之年,吴江区采取全员参与、全面推开、全速改进的策略,广泛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多次反复地学校自查、区级督查,吴江区各校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梳理,为区教育装备的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9年以来,区、镇两级政府对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逐年增大,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条件大为改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全区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得到快速发展,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获得了多项奖励和荣誉(表7)。

实验室年度总结篇7

有科学的标准才可以做到精细化管理

1.制定科学的管理文件。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在开检前认真学习并落实中纤局《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质量考核暂行办法》等文件和相关会议精神,结合近几年实验室具体工作情况开展了内部自查自纠工作,确定了各环节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制定了实验室质量考核办法等45个文件,编制管理制度文件汇编一套。

2.建立标准的软、硬件环境。实验室在7月份对 HVI检验间和平衡间的空调、风道进行了综合改造,并在8月中旬验收,同时与空调维保公司签订设备维护协议,确保在全年检验期间温湿度能够满足工作需求。8月中旬,实验室双方设备维护人员对13台HVI 设备进行了大保养并验收。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将服务器、电脑等硬件升级,在温湿度控制、数据采集与等方面进行了模拟测试,试行状态良好。实验室在开检前购买了品级、颜色级实物标准和 HVI校准棉样等标准物质20余套,可以确保检验样品100万只。HVI 检验负责人在开检前将标准棉样在标准状态下进行48小时平衡,并在每台 HVI设备上进行20次测试,制定了标准棉样管理方案,完善标准棉样使用规程。这些工作是实验室能够正常开检的前提,也是确保工作质量的基本要求。

3.严格岗位考核制度,提升人员整体素质。实验室在年初与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学院将石河子实验室作为实训基地,在每年检验期间向实验室输送大量实习学生,即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各岗位工作人员经中纤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局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利用开检前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和模拟演练,确保在开检后能够立即适应岗位,做好检验工作。

4.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确立科学有效的工作目标。根据前两年各岗位人员工作情况和管理经验,调整部分关键岗位人员,优化各岗位人员配置,制定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认真分析历年的工作质量情况,结合当年国家收储、棉花产量、市场行情等特点,石河子实验室以“安全文明、精工细作、勤奋创新、团队合作”为管理方针,在2010年度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增长数量,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努力成为全国一流实验室、标杆实验室。

责任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要务

1.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为树立统一的实验室对外形象,利于对外联系,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成立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实行主任责任制,负责对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和对外协调。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成立技术保障组,实行技术负责人责任制,负责检验管理、技术保障等工作。制定并落实各环节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各岗位负责人下设小组长,形成六人一小组,三组一团队的树状管理结构。技术保障组结合管理办法定期对实验室各个环节进行审核,实行“一岗一评、一组一评、一人一评”的评比制度,对于审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落实责任,将反馈信息归类、总结,从发现问题到落实解决方案在24小时内完成,突显处理问题的时效性。

2.建立绩效激励机制。根据实验室检验效率和各环节软、硬件情况,制定各岗位员工的基本工作量,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超额完成的部分给予奖励,结合相符率等硬性指标,在每周发放超产奖,同时在每月设置全勤奖和质量奖。在工作中未能完成基本工作量同时工作质量较差的员工,将根据责任追究措施予以批评、教育,树立“反向标杆”,从失败中学习,让失败分析成为一种习惯,将“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提升意识。

3. 实行岗位流动制度。对“岗、组、人”进行周期评估,采用“上下互动、平行互通”的模式调整员工工作岗位,将工作认真、业绩突出的员工调整到关键岗位或管理岗位,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各环节潜力,对降本增效做到精细化管理。

4. 互通互助,取长补短。及时将中纤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局和石河子市局的文件精神落实到各个环节,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和提升思想意识。与其他实验室一起分析在正常运行中各自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总结科学的管理经验,互通互助、取长补短,在工作中实际体现全国纤检“一盘棋”。

树立标杆、量化考核是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手段

1.岗位精细化标杆。实验室每周统计并通报中纤局下发的各项指标相符率情况,技术保障组结合数据,通过对政策、技术、人员、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方案,并跟踪相符率变化情况。在品级方面,统一眼光,每周对灯光进行校正;在 HVI检验方面,由 HVI检验负责人和设备维护人员具体落实三个检验班次相符率分析工作,在标准棉样、温湿度控制、设备状态、操作规范和棉样平衡等方面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监督执行。设备维护人员在开展周保养的同时,随时对设备情况进行分析、调整。抽检样品的寄送由专人逐个包装,确保条码与样品一一对应。实验室在分析检验质量的同时,也分析其他优秀实验室的情况,吸取经验、查漏补缺,向优秀团队对标。

2.团队精细化标杆。实验室在样品分样、品级录入和 HVI操作三个岗位开展评选“每日劳动竞赛之星”活动,以小组为基础单元,对每日检验进度和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各岗位评选出保质增量最多的一组为“劳动竞赛之星”, 评选结果于次日在电子屏上公示,并给获得“劳动竞赛之星”的员工粘贴每日之星标志,发放流动红旗和奖金。通过劳动竞赛,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利于提升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3.个人精细化标杆。每天公布员工检验质量和进度,绘制曲线变化分析图,岗位负责人帮助员工进行质量能力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使员工真正意识到从眼前的工作做起,从自己的岗位做起,时刻向自己对标。

4. 量化是科学考核的基础。信息系统管理员于每日上午10点将之前24小时各环节上报的实验室到样数量、分样数量、感官检验数量、平衡间样品数量和 HVI检验数量进行整理汇总,及时向技术保障组反馈信息。 ①实验室到样数量要依加工企业、加工日期进行更加细致的统计,并将《企业反馈表》的信息及时整理归纳,规范企业送样。②由于颜色级样品要分别进行品级和颜色级感官检验,在计算感官检验数量时要分开统计,品级录入员在录入完整批后,要把整批样品信息登记在《感官检验记录表》,利于查找问题,纠正错误。③平衡间样品的上、下架工作必须由不同岗位的员工完成,平衡间周转人员在样品上架时对样品进行回潮率测试并登记整批批号、测试样品包号回潮率和时间等信息,形成《平衡间样品汇总表》和《上架回潮率记录表》;下架工作由HVI 周转人员核对平衡时间和测试回潮率符合要求后进行,并在《下架回潮率记录表》登记相关信息。平衡间周转人员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汇总表上的信息统计平衡间样品数量。④ HVI带班人员和 HVI操作员分别在《 HVI检验交接表》和《 HVI设备情况记录表》填写每日的工作情况, HVI操作员在进行校准检查时,将校准棉样编号、数值、时间等信息登记在《 HVI校准检查记录本》上,有利于 HVI检验负责人和设备维护人员分析检验质量和检验进度。⑤ HVI检验负责人记录每次标准样品使用情况,制定《校准棉样使用、废弃登记表》和《校准棉样使用基本要求》,定期更换校准棉样、清洁样品筐,确保标准物质符合检验要求。⑥信息系统管理员对每日的抽检数量、数据上传、加工厂数据导出等信息进行记录,形成《每日抽检记录表》、《数据上传情况登记表》、《加工厂数据导出记录表》和《信息化交接表》等十余份记录,使各项统计数据精准无误。⑦抽检样品包装人员每日将具体寄送情况依抽检单位、感官性质分别统计并在《抽检样品寄送情况汇总表》记录。除此之外,实验室还编制了各环节的《交接表》和《排班表》、《相符率档案汇编》、《设备保修记录表》、《分样情况记录表》、《员工绩效考核统计表》、《温湿度采集记录表》、《消防安全管理记录表》、《设备周保养记录表》等等,这些数据统计和记录工作是量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实验室在各个角落共设置摄像头32个,并在各个操作间装置语音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快速解决工作中的各种细微问题,通过量化管理可以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将科学考核落实到位,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通过文化建设培养精细化耕耘的土壤

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使人人拥有标杆心态,有达到和超越标准的意识,培养勇于“挑战自我”的积极心态和“不折不扣”的执行文化,并能够长期保持和影响他人。

1.管理突出人性化。管理不是一味的制度化、形式化,更多的是突出人文关怀和感性认识。①实验室在2010年创刊“棉花公检”文化建设简报,2011年结合精细化管理和实际工作情况,从转变管理模式着手,融入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工作的精神,汇合精细化管理经验和文化建设成果编制了第二期简报,既是对一年工作的梳理更是为实验室今后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②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实验室开展了形式各样的文娱活动。在气候温和的9、10月份,实验室举行“青春无限杯”篮球比赛,所有实习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比赛现场气氛高涨、情绪激昂,学生们通过团队协作、努力拼搏,最终决出冠、亚、季军,并颁发了“公平竞赛奖”“单场高分奖”“最有价值球员”等奖项。在11、12月份,实验室又举办了“大电影”主题活动,以“您选影,我买单”的形式在每周二组织员工看电影,“大电影”主题活动丰富了员工每周的业余生活,同时缓解了工作压力。员工们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真正感觉到了实验室不仅仅是每天重复单一工作的场合,同时也是具有文化氛围的职工之家。

2.工作突显主题化。工作不是一味的埋头苦干,更多的是突显思维能力和赶超意识。①为展现纤检风采,优化思想意识,实验室举办了第二届“纤检之声”征文大赛。实习学生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在 HVI操作规范、影响相符率的因素、品级录入准确性、样品交接注意事项、样品平衡要求及回潮率测试、各环节连接和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思考。比赛共征集稿件 130余份,包含了实验室的方方面面,优秀的文章不乏良好的思维模式,在启发了管理团队思想意识的同时也是棉花公检事业的一笔宝贵财富。②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水平,切实体现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实验室开展“我为公检献份力”主题活动,员工可以在实验室环境、工作程序、薪资待遇等各个方面提出建议,此次活动共收集建议82份,整理出有效建议23份并全部得以落实。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是体现了员工们“想问题、找问题”的工作态度,更是体现了全体工作人员真正地将棉花公检作为一项事业来对待的思想品质。

精细化管理是石河子实验室在推行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工作中摸索出的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为了稳固提升实验室整体水平,保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势头,我们将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程度,打造出优秀的人力资源团队,为促进改革工作的不断向前贡献一份力量。

实验室年度总结篇8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第三条重点实验室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坚持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和定期评估。

第四条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的科研实体,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

第五条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运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和自主创新研究。专项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六条国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基金、专项等应按照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原则,优先委托有条件的重点实验室承担。

第二章职责

第七条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是重点实验室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重点实验室发展方针和政策,宏观指导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2.编制和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

3.批准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调整和撤销。与重点实验室签订工作计划。组织重点实验室评估和检查。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科技管理部门是重点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1.贯彻国家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和政策,支持重点实室的建设和发展。

2.依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指导重点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

3.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4.落实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间所需的相关条件。

第九条依托单位是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主要职责是:

1.优先支持重点实验室,并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解决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2.组织公开招聘和推荐重点实验室主任,推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3.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年度考核,配合科技部和主管部门做好评估和检查。

4.根据学术委员会建议,提出重点实验室名称、研究方向、发展目标、组织结构等重大调整意见报主管部门。

第三章建设

第十条重点实验室根据规划和布局,从部门和地方重点实验室中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建设,保持适度建设规模。

第十一条科技部公开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由主管部门组织申报。

第十二条申请新建重点实验室须为已运行和对外开放两年以上的部门或地方重点实验室,并满足下列条件:

1.符合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2.研究实力强,在本领域有代表性,有能力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3.具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

4.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人员与用房集中。

第十三条主管部门组织具备条件的单位填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审核后报科技部。

第十四条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后,择优立项。主管部门组织相应依托单位公开招聘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制定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审核后报科技部。科技部组织可行性论证,通过后予以批准建设。

第十五条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提供建设期间所需的相关条件保障。

第十六条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完成后,由依托单位提交验收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科技部组织专家验收。

第四章运行

第十七条重点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第十八条重点实验室主任由依托单位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择优推荐,主管部门聘任,报科技部备案。重点实验室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般不超过六十岁。

第十九条重点实验室主任任期五年,连任不超过两届。每年在重点实验室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八个月,特殊情况要报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学术委员会是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职责是审议重点实验室的目标、研究方向、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每次实到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二。

第二十一条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依托单位推荐,主管部门聘任,一般应由非依托单位人员担任;委员由依托单位聘任。

第二十二条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优秀专家组成,人数不超过十三人,其中依托单位人员不超过三分之一。一位专家不得同时担任三个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

委员任期五年,每次换届应更换三分之一以上,两次不出席学术委员会会议的应予以更换。

第二十三条重点实验室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流动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

重点实验室人员实行聘任制。骨干固定人员由重点实验室主任聘任;其余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由骨干固定人员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核准。

第二十四条重点实验室按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设置研究单元,保持人员结构和规模合理,并适当流动。

重点实验室应当注重学术梯队和优秀中青年队伍建设,稳定高水平技术队伍,加强研究生培养。

第二十五条重点实验室应围绕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设立自主研究课题,组织团队开展持续深入的系统性研究;少部分课题可由固定人员或团队自由申请,开展探索性的自主选题研究。要注重支持青年科技人员,鼓励实验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并可支持新引进固定人员的科研启动。

第二十六条自主研究课题期限一般为1-3年。重点实验室对自主研究课题的执行情况要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验收。课题的检查和验收坚持"鼓励创新、稳定支持、定性评价、宽容失败"的原则。

第二十七条重点实验室应加大开放力度,建设成为本领域国家公共研究平台;并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重点实验室应建立访问学者制度,并通过开放课题等方式,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

第二十八条重点实验室应统筹制定科研仪器设备的工作方案,有计划地实施科研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自主研制。

重点实验室应保障科研仪器的高效运转和开放共享,并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实施数据共享。

第二十九条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开展经常性、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第三十条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和加强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要加强室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要公开透明。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三十一条重点实验室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重点实验室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研究成果均应标注重点实验室名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励等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重点实验室应当结合自身特点,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与合作。

第三十三条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科学普及,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学生开放,每年不少于十天。

第三十四条重点实验室需要更名、变更研究方向或进行结构调整、重组的,须由依托单位提出书面报告,经学术委员会论证,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批复。

第五章考核与评估

第三十五条重点实验室应当在规定时间报告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经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

第三十六条依托单位应当对实验室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报主管部门和科技部备案。年度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实验室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十七条根据年度考核情况,科技部会同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每年对部分重点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发现、研究和解决重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现场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听取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考察实验室、召开座谈会等。

第三十八条科技部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定期评估。五年为一个评估周期,每年评估一至两个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具体评估工作委托评估机构实施。

第三十九条评估主要对重点实验室五年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指标包括: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

上一篇:新员工年度总结范文 下一篇:施工员年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