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长试用期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5 18:08:35

处长试用期总结

处长试用期总结篇1

提高上部烟叶使用价值的研究项目于1994年进行预备试验,针对当时上部叶片过厚,颜色过深,烟碱含量过高,糖碱比过低的实际问题,预期从栽培技术上采取综合措施,使生产的上部烟叶适合卷烟工业的要求,提高其使用价值。通过3年的试验,进一步了解了上部烟叶的生长发育情况,结合烟株田间生长发育过程营养平衡的研究,与大面积生产调查相结合,初步摸清了上部叶片过大过厚的田间长相,并探索出了一条解决该问题的途径。该课题总体设计从品种、施肥和地膜覆盖、打顶时间、留叶数等方面入手,并设置了叶面肥喷施技术,采取了一系列先进的栽培技术。试验取得了预期的结果。本文仅就不同施肥量及不同氮素形态对上部烟叶使用价值的影响做一分析。

1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设6个处理,在山东省沂水县两种土壤质地上进行,采用双层施肥技术。复合肥料由上海长征化肥厂生产,氮磷钾比例为8∶9∶17。施肥方法为全部氮量的2/3在起垄时条施,1/3氮量在移栽时穴施。

1.下层减氮(总氮量4kg,上下层各2kg)

2.上下层减氮(总氮量4kg,上层1kg,下层3kg)

3.上层硝态氮(总氮量6kg,上层2kg,氮改为硝态氮肥)

4.有机无机配合(总氮量6kg,1/2氮为有机肥)

5.正常氮盖膜(总氮量6kg)

6.正常氮不盖膜(总氮量6kg)

提高上部烟叶品质的施肥技术,关键是氮素营养,烟株在大田生长发育过程前、中、后期氮素的营养平衡。北方烟区大田前期少雨干旱,氮素在烟株生长前期被吸收的量少,利用率低,因此造成烟株生长缓慢。由于烟株对氮素吸收高峰期推迟,造成后期残氮多,使烟株在成熟期持续吸收较多的氮素,造成上部烟叶贪青不落黄,烤后叶片厚而色暗,烟碱含量高,工业上难以利用。从设计指导思想上主要解决促进烟株前期生长加快,控制成熟期过多的残氮,使上部烟叶生长正常,及时落黄。

除了主体设计外,根据当时生产上已开始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这一栽培方式的变化,给施肥技术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从盖膜栽培的正效应分析,会促进前期氮素养分的转化,提高前期烟株对氮素的吸收量,对解决上部叶片品质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课题设计中考虑了盖膜方式和盖膜技术这一问题。另外,由于北方烟区土壤施钾后易被固定,土壤干湿交替的频繁出现,烟株对钾元素的吸收利用率低,造成烟叶钾的含量低。因此,设计中考虑了叶面肥的施用作为土壤施肥的补充措施。

2结果与分析

2.1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从表1中看出,团棵期以上层肥为硝态氮肥处理叶片最大,说明前期生长速度快,无论砂壤土或粘壤土结果一致。旺长期仍以上层为硝态氮肥处理叶片最大,次为正常氮盖膜处理和有机肥无机肥配合处理,直到打顶时仍为同样结果。上二棚单叶重以有机无机配合处理最高,砂壤土为13.7g,粘壤土为10.2g。下层减氮处理无论砂壤土或粘壤土,单叶重都是最低,砂壤土为10.0g,粘壤土为7.4g,属正常范围。上下各减氮处理单叶重砂壤土为10.8g,粘壤土为8.7g。顶叶单叶重仍以下层减氮处理最低,砂

从表3中看出,以上层为硝态氮,有机无机配合,正常氮量不盖膜3个处理为最好,质量档次均为中偏上,其香气尚足,其它项目适中。

3小结

处长试用期总结篇2

关键词:播种;移栽;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5.027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and Transplanting Time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LI Qun—ling1,2, HUANG Cong—guang2, QI Yong—jie1,2

(1. College of Agronomy,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Hunan 410128, China;2.China Tobacco Guangxi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Nanning, Guangxi 530001, China)

Abstract: For exploring best transplanting period of Hezhou tobacco area,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and transplanting time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a certain range, tobacco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econo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nsory quality improved, chemical composition tended to coordination by the postponement of sowing and transplanting time, but more than a certain period, the negative effect happened.By combination of observations and study results, suitable seeding and transplanting time in Hezhou tobacco area were in mid — December and early March.

Key words: sowing;transplanting;quality;effect

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是遗传因素、生态条件和栽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育苗和移栽是烤烟生产上关键的技术环节,移栽期不同,烤烟生长期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烟叶的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和品质将产生较大差异。贺州烤烟种植区地处广西东北边缘、湘桂交界处,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烤烟生长期在一年中的1─7月份,最低气温为—4.1 ℃,出现在育苗期的1月下旬,最高温度为38.5 ℃,出现在大田生长后期的7月下旬。近年来,在烤烟生产过程中发现,大田移栽过早,容易遭遇春季低温阴雨危害,烟苗生长缓慢,且易引发“早花”现象,出现减产降质,烟苗移栽过迟,上部烟叶正常成熟采收期延迟,将会影响到后季作物(晚稻等)的适时栽植与成熟。为此,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和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贺州烟区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播种和移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公司贺州市公司桐石科研站育苗工场及试验田进行,供试品种为云烟87,根据播种期的不同,试验设4个处理,移栽期以苗龄为主,六叶一心移栽。供试大田土壤肥力中等,土壤含碱解氮138.6 mg·kg—1,速效磷18.6 mg·kg—1,速效钾81.8 mg·kg—1,pH值为7.15。试验田纯氮施用量为130.5 kg·hm—2,N∶P2O5∶K2O 为1∶0.9∶2.8,种植行距120 cm,株距50 cm,试验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280 m2,共720 m2,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与当地烤烟生产相同。

1.2 测定方法

农艺性状调查参照YC—T142—1998方法进行,粉碎后的样品由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进行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淀粉、钾、氯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各指标均重复3次,取平均值,其中,总糖、还原糖采用邻甲苯胺法,总植物碱采用盐酸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淀粉、钾、氯的测定分别参照YC/T 216、YC/T 217、YC/T161的方法进行。感官质量由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按文献[6]的方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处长试用期总结篇3

关键词:棉花;产量;经济效益;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残留;氮肥合理运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2.062;S1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3-5758-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4.23.034

江汉平原棉花常年种植面积约2.8万hm2,占湖北省棉花种植总面积的70%左右[1],是湖北省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棉花单产水平较高的棉区之一[2]。研究和生产实践均已证实,氮肥是影响棉花产量的第一养分限制因子,但棉花营养特性及施肥技术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钾素和钾肥上[3-5],氮肥施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并不多,长江中下游棉区棉花氮肥合理用量及合理施用时期方面的研究仅见零星报道[6]。江汉平原地区水网密集、降雨量丰富,肥料中的氮素易随雨后产生的地表径流或地下淋溶损失;棉花大田生长期较长,雨热同季。因此,棉花氮肥的施用,在考虑不同生育阶段棉花需肥特性的同时,也应根据当年当地的气候特征,制定既能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发挥肥效、又能回避易引起氮肥流失的施肥措施,即采用“应变式”的氮肥运筹方式。本研究在初步明确氮肥施用次数对棉花产量、效益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基础上[7],进一步探讨“应变式”氮肥分配与两次施氮法以及两次施氮条件下不同氮肥品种及其配比对棉花产量、经济效益、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氮素残留的影响,并试图通过研究施氮时间与施氮前后降雨的时间间隔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提出适合南方水网农区的“应变式”棉花氮肥合理运筹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研究开展2个田间试验,试验1和试验2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在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柳洲村进行。供试土壤为长江冲积物母质发育的潮土,其基本理化性状见表1。前作为油菜,供试棉花品种为中棉所63。

1.2 试验设计

试验1设置5个处理,处理1:不施氮肥;处理2(4次施氮):氮肥为普通尿素,用量240 kg N/hm2,分配时期为40%基肥+15%苗肥+15%蕾肥+30%花铃肥;处理3(2次施氮)、处理4(包膜尿素)和处理5(复混肥)的氮肥分别为普通尿素、包膜尿素(含N44%)和添加硝化抑制剂的缓控释复混肥(N、P2O5和K2O含量分别为24%、10%和14%),用量与处理2相等,分配方式均为60%基肥+40%花铃肥。试验2也设置5个处理,处理1:不施氮肥,处理2(“应变式”施氮):氮肥为普通尿素,用量240 kg N/hm2,分配时期为“应变式”5次施肥:10%基肥+15%苗肥+30%蕾肥+30%花铃肥+15%盖顶肥,处理3(普通尿素)、处理4(包膜尿素)和处理5(普通尿素+包膜尿素)的氮肥用量与处理2相等,分配方式均为40%基肥+60%花铃肥,处理3用普通尿素,处理4用包膜尿素(含N44%),处理5基肥用普通尿素、花铃肥用包膜尿素。

各处理磷、钾、硼和锌肥用量相同,分别为P2O5 90 kg/hm2、K2O 240 kg/hm2、硼砂(含B 11%)3 kg/hm2、七水硫酸锌(含Zn 20%)3 kg/hm2,磷、钾肥分别为过磷酸钙(含P2O5 12%)和氯化钾(含K2O 60%)。钾肥60%基肥+40%花铃肥,磷肥和硼肥全部基施,锌肥全部作花蕾肥。试验1中处理5以磷为基础计算复混肥用量,以含60%总施氮量的复混肥作基肥,不足的氮和钾分别用普通尿素和氯化钾补齐,与余下的复混肥一起作花铃肥追施。施肥方法:基肥混匀条施后移栽棉花,追肥穴施,基肥和后续的追肥在棉花种植行的两侧交替施用。

棉花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方式,行距120 cm、株距45 cm。小区面积35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1于2012年5月19日施基肥、20日移栽棉花,6月19日施苗肥,7月5日施蕾肥,7月26日施花铃肥,9月5日始收,11月14日收获结束;试验2于2013年5月23日施基肥、移栽棉花,6月14日施苗肥,7月3日施蕾肥,7月25日施花铃肥,8月15日施盖顶肥,9月13日始收,11月28日收获结束。各小区单收记录子棉产量和棉秆产量。试验期间,用SDM 6型雨量器记录每次降雨量。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1.3.1 土壤样品采集及处理 在棉花整地施基肥前采集0~20 cm和20~40 cm土样,风干后制样,用常规方法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状[8]。试验结束后,采集各小区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土样,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样NO3--N和NH4+-N含量[8]。

1.3.2 植株干物质重及氮素含量测定 吐絮收获前每小区随机取3株中等大小的棉花植株,分次单独收获,按皮棉、棉子、棉秆分别称重制样,测定各部分全氮含量[8],计算棉株收获时从土壤带走的总氮量,计算氮肥当季表观利用率,计算公式为:氮肥当季表观利用率=[(施氮区作物吸氮量-无氮区作物吸氮量)/施氮量]×100%[9]。

1.3.3 数据处理与参数计算 试验数据统计和作图在Microsoft Excel中进行,方差分析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肥运筹方式对棉花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2可见,施用氮肥极显著地提高子棉产量和经济效益,试验1中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处理比不施氮肥处理增产72.8%~80.2%,净收益增加14 562~15 890元/hm2;试验2中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处理比不施氮肥处理增产74.7%~150.0%,净收益增加5 187~11 688元/hm2。

试验1中,以4次施氮处理和复混肥处理的棉花产量最高,两者基本相等;2次施氮处理和包膜尿素处理的产量,比4次施氮和复混肥处理的略低,两者也大致相等;不同氮肥运筹处理之间,棉花产量的差异均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在试验1施氮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减少施氮次数或者选择不同的氮肥品种,不会引起棉花明显减产,但以4次施氮和复混肥处理最能充分发挥棉花的产量潜力。试验2中,施氮次数和不同氮肥品种配比对棉花产量均产生显著的影响,表现为“应变式”施氮>2次施氮,在2次施氮处理中,包膜尿素>普通尿素>普通尿素+包膜尿素配合。由此可见,在2个试验中,均以多次施氮处理的棉花产量最高,而在2次施氮处理中,不同年份、不同氮肥品种或配比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并不一致。

表2中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1中,复混肥处理的肥料成本比4次施氮处理略高、施肥劳务略低,总成本和净增收益两者相当;普通尿素2次施氮处理的产量和施肥成本均较低,净增收益比4次施氮处理低896元/hm2(低5.7%);包膜尿素处理的产量较低、肥料成本比普通尿素略高,净增收益比4次施氮处理低1 251元/hm2(低7.9%),因此在试验1条件下,4次施氮和复混肥处理都是较好的氮肥运筹方式,可根据家庭经济和劳力状况进行选择。在试验2中,尽管5次施氮处理的施肥成本(主要是施肥劳务)比2次施氮处理略高,但前者的产量远远高于后者,其净增收益比2次施氮处理高3 100~6 500元/hm2,因此在试验2条件下宜选择“应变式”多次施氮方式,才能保证高产,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2.2 氮肥运筹方式对棉花氮素吸收与氮肥当季利用率的影响

氮肥运筹方式对棉花氮素吸收和当季表观利用率影响的变化趋势,与其对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施氮处理的棉花吸氮量大大高于不施氮处理(表3)。在试验1中,不同氮肥运筹处理之间棉花吸氮量的差异均不显著,但普通尿素2次施氮处理的略低,4次施氮、包膜尿素和复混肥处理的氮肥当季表观利用率相差不到2个百分点,都比2次施氮处理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在试验2不同氮肥运筹处理中,“应变式”5次施氮处理的棉花吸氮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包膜尿素配合处理,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棉花吸氮量和氮肥当季表观利用率大小顺序为“应变式”5次施氮>包膜尿素>普通尿素>普通尿素+包膜尿素配合。可见在2个试验中,棉花吸氮量和氮肥当季表观利用率均以多次施氮处理的最高。

2.3 氮肥运筹方式对棉花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

图1结果表明,0~100 cm土体各土层中,棉花收获后硝态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施氮处理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40 cm以下施氮处理与不施氮处理相差不明显。试验1中,0~20 cm和2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施氮处理分别比不施氮处理高2.18~4.10 mg/kg和1.72~2.92 mg/kg,试验2中,施氮处理分别比不施氮处理高1.45~3.61 mg/kg和0.26~0.87 mg/kg。同时,土壤分析结果还表明,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占硝、铵态氮总含量的83%以上。

根据上述结果,假设棉花收获后施入的氮肥主要以硝态氮形式残留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扣除不施氮处理土壤中硝态氮的本底值后,计算得到不同氮肥运筹处理0~40 cm土层的硝态氮残留总量。试验1中4次施氮、2次施氮、包膜尿素和复混肥处理硝态氮残留量分别为10.60、15.80、13.70和9.00 kg/hm2,试验2中“应变式”5次施氮、普通尿素、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包膜尿素配合处理硝态氮残留量分别为7.9、8.2、9.6 kg/hm2和3.9 kg/hm2。由此结果可知,在两个试验中普通尿素的硝态氮残留总量均为2次施氮处理高于多次施氮处理;在2次施氮运筹处理中,试验1为普通尿素处理比包膜尿素处理高2.1 kg/hm2,试验2中为包膜尿素处理比普通尿素处理高1.4 kg/hm2。本试验条件下,复混肥处理和普通尿素+包膜尿素配合处理的硝态氮残留总量均较低。另外,硝态氮残留量占施氮总量的比例,试验1和试验2分别仅为3.75%~6.58%和1.41%~3.99% ,说明施氮肥后土壤中氮的残留比例较低。已有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由施肥盈余的化学肥料氮并不能在土壤中累积起来,而是以各种途径如进入大气或水体环境损失[10]。所以,在生产上提倡氮肥根据当季作物的需要施用,土壤氮素肥力的提升往往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途径来实现。不同氮肥品种及其配比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3 小结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氮、磷、钾等肥料用量相等的条件下,试验2的棉花产量水平、氮素吸收量、以及0~40 cm土层中硝态氮残留总量均明显低于试验1。以两个试验中的相对最佳处理为例,试验2“应变式”5次施氮处理的子棉产量比试验1中4次施氮处理的产量低2 179 kg/hm2,净增收益前者比后者低4 125元/hm2;“应变式”5次施氮处理的氮素吸收量比试验1中4次施氮处理的低134 kg/hm2,氮肥当季表观利用率前者比后者低25个百分点,0~40 cm土层中硝态氮残留总量前者比后者低2.7 kg/hm2。在棉花氮素吸收量明显较低的条件下,试验2土壤中硝态氮素的残留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比试验1更低,可见试验2中的肥料氮素更多地进入大气或水体环境而损失。

通过区域棉花生产状况调查不难发现,试验2棉花产量水平明显低于试验1,主要是由当年棉花大田生长期间“前涝中旱”的异常气候因素引起的。研究两个试验中氮肥施用日期与施氮前后历次降雨的时间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可见,在试验1中,施氮时间一般发生在降雨之后,降雨量越高,施肥与降雨的时间间隔越长;施肥后3~5 d内均未出现大的降雨,也未出现长时间干旱,这种氮肥运筹方式既充分利用了天然降雨发挥肥料的肥效,又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氮肥随降雨流失或淋失。气象记录数据也表明,试验1期间当地气温、降雨量及其月际间分配为长江流域棉花丰产气候类型[11],当年当地棉花普遍丰产。在试验2中,施底肥后第4天出现了110 mm以上的大暴雨(试验地因排水不畅而长时间渍水),施蕾肥后第5天出现暴雨,在7月20日至8月23日两次追肥期间,连续33 d高温无雨,在“前涝中旱”的双重不利气候因素影响下,棉花的产量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当年当地棉花普遍减产;另外,在试验2普通尿素+包膜尿素配合处理中,基肥使用普通尿素后遇大暴雨使氮素更易随水流失,花铃肥使用包膜尿素后遭遇长时间干旱使其肥效比普通尿素更难发挥,因此该处理棉花产量和氮吸收量在4个不同氮肥运筹处理中最低。

近十年来在江汉平原地区开展的20余个棉花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对合理的肥料用量条件下,年度气候条件(降雨量及分布、气温等)对棉花产量水平的影响比棉田土壤肥力和棉花品种的影响还大,且不同年度相对最佳处理的棉花产量与区域棉花产量统计值的大小顺序是基本一致的。因此,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棉花整体产量水平。

考虑棉花产量、经济效益、氮素吸收利用以及土壤中硝态氮残留等各种因素,在江汉平原地区无明显异常气象条件下,普通尿素4次施氮、或者以添加硝化抑制剂的缓控释复混肥作为氮源2次施氮都是较好的氮肥运筹方式,可根据家庭经济、肥料和劳务价格等具体情况选择。从发展趋势看,减少棉花氮肥施用次数是一种可行的轻简化施肥方式,也是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减少棉花施氮次数的同时,最好使用一定比例的缓/控释氮肥(如包膜尿素、缓控释复混肥等),以提高氮肥当季表观利用率、减少肥料氮素的损失。与此同时,由于棉株群体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7],氮肥的运筹在施用的时间节点上可采取“应变式”方式,具体为:雨后施肥,利用自然降雨,充分发挥肥效;施肥前关注当地天气预报,避免施肥后3~5 d内出现大的降雨,防止氮肥随降雨流失;施肥后如果遇到长时间干旱,需要及时灌溉。另外,在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到异常气象条件,在积极救灾的同时,还要调整氮肥的分配时期,如排渍后及时补充氮肥、分次施氮等,必要时还可根据棉花预期产量水平的变化重新确定合适的施氮总量,并通过调整后期追氮量来实现,从而最终实现氮肥高效利用与棉花高产。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统计局. 湖北农村统计年鉴(2003-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10.

[2] 胡德玉,成云峰,文汉标,等.江汉平原棉区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棉花,2007,29(2):6-7.

[3] 姜存仓,陈 防,鲁剑巍,等.钾高效基因型棉花的筛选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J].土壤,2007,39(6):932-937.

[4] 梁金香,王玉朵,韩 梅,等.棉花施钾的增产效果及其技术研究[J].土壤肥料,2003(3):17-19.

[5] 姜存仓,袁利升,王运华,等.不同棉花基因型苗期钾效率差异的初步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3,22(6):564-568.

[6] 李银水,鲁剑巍,李小坤,等.湖北省棉花氮肥效应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52-55.

[7] 吴茂前,刘冬碧,熊桂云,等.氮肥施用时期对棉花产量效益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4):5999-6002.

[8]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9] 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等.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土壤学报,2008,45(5):915-924.

[10] 鲁如坤,时元正,施建平.我国南方6省农田养分平衡现状评价和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0,33(2):63-67.

处长试用期总结篇4

1试验材料和方法

1.1种子来源及处理试验所用材料来源于广西地区桂林龙胜县江底乡、贺州市八步区公会镇、资源县河口乡、凌川县大镜乡、金秀县金秀林场和乐业县逻沙乡,2012年12月将采回的种子放入流动水中浸泡2~3d,捞去浮在水面的杂质、空粒和不饱满的种子,在沙藏的前1d,用0.5%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浸泡2h净进行阴干。沙床规格1.5m×10m,沙藏前对土壤用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将阴干后的钩栗种子均匀地散播在沙床上进行催芽,播种时种子不重叠,用手或平板物体对所播种子稍加压实后用细沙覆盖,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沙床用花洒壶淋足水,对露出的种子再用细沙覆盖。在沙床上搭盖拱棚,用黑色遮荫网进行遮盖,以防太阳强光照射导致沙床内温度过高,雨水过大冲的种子,然后将沙床四周用石砖压实,防止鼠害。

1.2育苗容器和促进生长及选择钩栗移苗阶段选用的容器为10cm×12cm的黑色营养杯,杯下部两边有排水孔。其所用的生根剂为(GPD)由广西林科院林业土壤与肥料研究所配制,肥料采用俄罗斯生产的复合肥,其N∶P∶K为1∶1∶1[10-11]。

1.3试验设计钩栗容器育苗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2种土壤育苗基质和3种不同根部处理分别组成的不同处理,共6种处理,每个处理育苗30株,每组试验均设置3个重复和1个对照。2.4试验观测本试验从2013年4月15日到2013年12月30日每隔15d对钩栗地径和苗高进行测量,4月初发现部分叶子现黑褐色或褐色,但苗木仍有嫩芽长出,移苗时根部受伤,导致吸收不到水份,叶子变色。同月对每个处理的随机15个苗木进行测量苗高、地经、叶片数和发芽率,并对不同断根与根部处理组合的每个处理抽取4株平均木做根部测定,测定内容有根长、根数和根茎比,所测定数据分析汇总,然后使用统计软件SPSS完成。

2结果与分析

2.1苗木的生长特点

2.1.1苗高生长根据观察,种子试验处理开始至12月结束。可将苗期划分为恢复期、速生期和缓生期。移苗恢复期为4—5月,这段期间,种子开始发芽直至苗木长出叶子为止,6月上旬至7月上旬,期间真叶开始长出,苗高生长缓慢;速生期在7月中旬至10月下旬,此时苗高快速生长;11月下旬至12月,进入冬季后苗木生长缓慢,生长量变化不大,考虑1—2月也是冬季,数据没有进行测定,此阶段为苗木的缓生期。试验可以看出,基质B更适合钩栗苗高的生长。

2.1.2地径生长根据观察可以看出,种子试验处理开始直至12月结束。与苗高生长特点相似,可将苗木地径划分为恢复期、速生期和缓生期,移苗恢复期4—5月,这段期间,种子开始发芽直至苗木长出叶子为止,6月上旬至7月上旬,期间真叶开始长出,苗高生长缓慢;速生期在7月中旬至10月下旬,此阶段温度、湿度和环境更适宜地径快速生长;11月底至12月底地径生长缓慢,几乎为零生长,此阶段为缓生期;由试验可以看出,基质B更适合钩栗苗高的生长。

2.2不同育苗基质对苗高生长影响在A基质、B基质与不加任何基质的3种处理方式试验中,平均苗高存在显著性差异,其最大值为14.77m,最小值为10.45cm,相差近5cm,结果如表1所示。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基质对苗高生长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苗高平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其中B基质为30%黄心土+67%表土+2%钩栗菌根土+磷肥1%,A基质为30%黄心土+67%表土+2%红锥菌根土+磷肥1%,C基质为对照组,既未添加任何基质。对不同基质处理方式的钩栗容器育苗试验的原始测定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以不同的组合处理方式作单因素方差分析,以此检验它们对钩栗容器苗木生长指标的影响是否显著,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在钩栗容器育苗的不同育苗基质处理试验中,不同处理对于钩栗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叶片数、及发芽率的影响是显著的。采用多重比较法(LSD)对钩栗容器基质实验各处理生长指标进行多重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B与其它2种处理(A、C)之间差异性显著;而A、C之间虽然有差异,但是差异不显著。试验表明处理B的苗高生长最好,其次是处理A苗高生长好,C处理方式的苗高生长最差。

2.3不同育苗基质对生物量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表4、表5),不同基质对单株苗木叶干质量、茎干质量、根干质量和总干质量的影响达到显著乃至极显著水平。叶、径、根和单株干物质质量的由大至小的顺序为B、A、C。

2.4不同根部处理对地经生长的影响不同根部处理对地径生长的影响随基质的不同而不同,各基质与根部处理组合的苗木地径平均值大小为不同根部处理对地径生长的影响随基质的不同而不同,各基质与根部处理组合的苗木地径平均值大小为Aa(2.14cm)、Ab(2.77cm)、Ac(1.90cm)、Ba(3.28cm)、Bb(3.38cm)、Bc(2.80cm)、Ca(2.07cm)、Cb(2.57cm)、Cc(2.07cm)。在基质相同的情况下,b处理方式即生根剂GPD250mg/L和红泥浆的处理方式能得到最大的地径量,且在A基质处理下,加生根剂与未加生根剂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B基质处理的情况下,加生根剂与未加生根剂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如表3—5所示。

3结论与讨论

(1)通过钩栗育苗试验处理可以得出,影响钩栗容器育苗各生长指标的关键因素为不同育苗基质和不同的根部处理方式。容器育苗基质应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在物理形状方面应具有较好的保湿、保肥、通气、排水性能等,在化学形状方面应该具有弱酸性和低肥性,能满足苗木成活和生长的养分和水分基础。(2)通过钩栗的生长习性特点上来看,基质B最适合钩栗生长,是钩栗容器苗生长较为理想的基质,其次是基质A。同一基质,不同根部处理方式对苗木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在供给的3种生根剂中,生根剂GPD500mg/L和红泥浆和生根剂GPD250mg/L处理有较高的生根率、生根剂苗高、地径生长量,其中生根剂GPD250mg/L处理得到的效果更加显著,所以浓度为250mg/LGPD生根剂是最适合钩栗生长的,这期间苗木径高生长效果显著。(3)通过不同基质、根部处理试验基质配制来看,根部处理方式对于钩栗容器育苗苗木的苗高、地径、发芽率、叶片数、叶干质量、根干质量及株总干质量的影响显著(p<0.05),其中主要影响因子为育苗基质。综合这些指标,认为B基质为30%黄心土+67%表土+2%钩栗菌根土+磷肥1%与生根剂为b即生根剂GPD250mg/L和红泥浆的处理方式最为合适。(4)通过不同的基质与根部处理方式的组合来看,钩栗容器基质育苗对苗高、地径、发芽率、叶片数、叶干重、根干重及株总干重的影响显著,虽然根部处理方式对这些指标影响显著性有差异,但特征不是十分明显,这说明不同基质与不同根部处理方式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处长试用期总结篇5

关键词 低肥力;玉米;肥料校正;新疆博乐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220-02

通过田间试验,综合比较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客观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效益,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的校正及进一步优化肥料配方提供理论依据[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博乐市小营盘镇铁日木布拉格村低产田地块进行,土壤肥力均匀,利于试验实施、观察记载等。试验地土壤质地为壤土,前茬为玉米。于4月8日取试验地0~20 cm土壤混合样进行化验,有机质含量14.24 g/kg、速效氮69 mg/kg、速效磷16 mg/kg、速效钾212 mg/kg,pH值8.6。

1.2 试验材料

1.2.1 供试作物。选用当地推广的玉米品种登海9号。

1.2.2 供试肥料。氮肥选用昆仑牌尿素,总氮含量≥46%;磷肥选用三环牌粒状重过磷酸钙,P2O5含量≥46%;钾肥选用农用硫酸钾,K2O含量≥51%。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A:测土区。根据农业生产施肥量和土壤测定结果等综合因素,施尿素570 kg/hm2、三料磷肥330 kg/hm2、硫酸钾120 kg/hm2;处理B:农户习惯施肥区。按农户实际施肥量,施三料磷肥375 kg/hm2、尿素600 kg/hm2、硫酸钾120 kg/hm2;空白区(CK):不施任何肥料。处理A、B全部的磷肥、钾肥和尿素总量的20%作基肥。其余氮肥结合灌水分2次追肥[3-6]。第1次追肥在玉米灌头水前3 d追施尿素总量的65%。剩余15%的尿素在玉米灌浆初期结合灌水追施。不设重复,小区面积为:处理A 268 m2,处理B 268 m2,CK 64 m2,试验小区排列如图1所示。

1.4 试验过程

4月20日在试验地人工做畦、 打埂耙地施基肥。播种前用禾耐斯1 500 g/hm2喷洒防除杂草,4月21日播种,膜上点播,平均行距52 cm,穴距25 cm,播种量52.5 kg/hm2,播后覆土压实。5月10日定苗,5月12、20日,6月5日中耕3次,6月14日第1次培土追肥,7月17日第2次追肥,全生育期共灌水7次(6月15日、7月1日、7月17日、7月26日、8月8日、8月18日、9月1日),打杈1次。9月27日进行小区测产取土样和植株样。9月28日小区实产收获及晾晒。10月25日人工小区脱粒,称重计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田间长势及生育期

从玉米叶色观察,CK在6月中旬灌第1次灌水后开始表现脱肥症状,叶色黄绿,基部1~2片叶开始发黄。处理A和处理B在玉米拔节前长势良好,叶色正常。说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玉米长势有明显作用。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A和处理B生育期相同,较CK生育期长3 d。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性状的影响

在玉米成熟后,于9月27日对各处理小区取样,每小区处理取10株自然风干后考种,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处理A穗粒重、穗长、出籽率分别为205 g、20.3 cm、87.6%,较处理B和CK高。处理B有效穗数、芯重、穗粗、千粒重分别为6.063 0万穗/hm2、41 g、4.6 cm、423.3 g,较处理A和CK高。

2.3 不同施肥处理籽粒和生物产量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A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分别为13 240.50、17 892.0 kg/hm2,较处理B增加481.50、645.0 kg/hm2,较CK增加6 952.50、9 277.5 kg/hm2。

2.4 不同施肥处理肥料当季利用率

处理A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9.2%、54.1%、70.7%,处理B分别为36.6%、39%、60.7%。

2.5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养分校正系数

从表4可以看出,处理A 土壤养分校正系数纯N、P2O5、K2O分别为97.2%、99.6%、54.5%,较处理B、CK高。

3 结论与讨论

(1)该试验表明,在博乐市低肥力土壤上测土配方施肥区产量最高,在土壤速效钾较丰富的地块上少量施用钾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2)最佳施肥时期和方法:有机肥、磷肥、钾肥、锌肥的全部及尿素总量的20%作基肥,在秋(春)犁地前一次性均匀撒施。追肥分2次施入,第1次在玉米拔节期灌头水前结合中耕深施6~8 cm,追施尿素总量的65%,第2次追肥在玉米灌浆初期追施尿素总量的15%,人工撒施均匀。

(3)肥料当季利用率的顺序为钾 >磷>氮,与空白区相比肥料当季利用率都比较高。氮肥、磷肥的利用率是测土区高于习惯施肥区,由此说明施肥时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进行配施肥料。

4 参考文献

[1] 杜建平,朱岁层,袁伟,等.3414肥效试验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9(6):12-14.

[2] 王芳,余南生,胡楚林,等.星子县油菜”3414”肥效试验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9):113-115.

[3] 肖志江,贺峰,蒋代铭,等.油菜”3414”施肥效果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0(5):1068-1070.

[4] 郭琼珍,陈克龙,蔡亚东,等.红塔区油菜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初报[J].云南农业科技,2010(2):22-24.

[5] 胡洪,李玉琴.渗育型水稻土油菜”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09(12):48-49.

处长试用期总结篇6

关键词:嘉有生命源水溶腐植酸;玉米;效果

中图分类号:S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5-36-2

1试验目的

嘉有生命源水溶腐植酸是山东泉林嘉有肥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新型水溶腐植酸肥料,水溶腐植酸≥30%,N、P、K≥10%,S≥3%,Fe≥1%,通过试验验证其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材料与方法

2.1供试作物与品种

供试作物:玉米。供试品种:绥玉7。

2.2试验肥料与来源

嘉有生命源水溶性腐植酸肥料:由山东泉林嘉有肥料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氮肥:选用含N 46.4%的普通尿素,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浩化分公司生产;磷肥:选用含N 18%, P2O5 46%美国产磷酸二铵;钾肥:选用含K2O 60%氯化钾;

2.3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八五二农业科研站4#1,土壤类型为岗地白浆土。前茬为大豆,秋翻春耙旋,达播态。

2.4试验处理与方法

试验设四个处理,采用条田对比法,不设重复,其他管理措施相同。

处理1:嘉有生命源水溶性腐植酸与底肥一起施入,常规施肥总量减少30%,所减肥料数量以嘉有生命源水溶性腐植酸肥料补充,底肥总数量不变。

处理2:底肥常规施肥总量不减,另外加入嘉有生命源水溶性腐植肥料10公斤/亩与底肥一起施入。

处理3:底肥常规施肥总量不减,追肥减15%,所减肥料数量以嘉有生命源水溶性腐植酸肥料补充,追肥总数量不变。

处理4:当地常规施肥。每亩地施底肥尿素6公斤+二铵11公斤+氯化钾5公斤;7~9叶期追尿素10公斤/亩。

2.5调查方法和时间

观察各处理生育性状,用肉眼观察植株长势和叶色是否有变化,倒伏情况、病虫害等情况调查。收获前在设好的标记段内,调查平方米株数、平方米穗数,并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调查株高、穗长、穗粒、穗位、秃尖、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等。每处理选3点,每点1~2平方米测产,折合公顷产量。

2.6气象条件分析

2.6.1 2013年4~9月气象条件

从表5、6得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处理1、处理2、处理3与处理4(对照)相比都有增产的效果,但处理2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增产6.6%,处理1、处理2分别增产为3.8%、2.4%。

4结语

通过试验得出结论嘉有生命源水溶腐殖酸在不同生育期施用对玉米生长有促进作用,可以缩短玉米生育期,有利玉米的生长,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嘉有生命源水溶腐殖酸肥料与其他肥料混拌易产生吸湿潮解,不利于大面积机械化施用。

处长试用期总结篇7

关键词:南瓜;施肥;测土配方;试验;效果

中图分类号:S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 2015 )01-0022-02

Discussion on the effect of testing son for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in pumpkincultivation

Ye Mei-huan et al

Abstract: In order to enhance pumpkin's cultivation benefit and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by means of fieldexperiment, started from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the impact of testing soil for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and tra-ditional fertilization on pumpkin growth was discussed and the econoruic benefits of two fertilizations was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can inrease the yield ofpumpkin by 385.2 kg/mu than traditional fertilization with income mcrease of 616.3 Yuan, fertilizercost-saving of 12.9 Yuan and net income inrease, of 629.2 Yuan. The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hasthe effect ofimproving pumpkin agro-features and yield-increase & income-increase.

Key words:Pumpkin; fertilization; testingsoilforformulation; experiment; effect

南瓜是隆安县常年种植面积较大、效益较好的经济作物之一。南瓜产量高,需肥量大,肥料投入占总投入的绝大部分,肥料配比施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南瓜产量和效益。由于农户对南瓜的需肥规律、土壤养分含量以及肥料的利用率不了解,施肥只能按传统的经验,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和随机性,致使投肥量虽大,产量却不增长,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为此,笔者对南瓜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效果进行了探讨,依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在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合理地分期施肥,以满足作物全部生育期的养分供给,达到经济施肥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

试验地点在隆安县那桐镇下邓村邓建锋农户责任田,前茬作物为水稻,土壤为潴育黄泥田,土壤肥力均匀,试验前采取耕层混合样检测,pH值6.6,有机质26.6g/kg,全氮1.62g/kg,有效磷28.3g/kg,速效钾87g/kg。

供试作物南瓜品种为金韩密本南瓜。肥料为尿素,含N为460;磷肥为钙镁磷,含P205为17%,钾肥为氯化钾,含K20为60%。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3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为:

处理l:测土配方施肥,尿素19.3kg/667m2,钙镁磷15.3kg/667m2,氯化钾17.8kg/667m2,其中磷肥全部用作基肥,氮肥、钾肥30%作基肥。第一次追肥:定植后5-7d,氮肥、钾肥100作追肥;第二次追肥:蔓长35cm时,氮肥、钾肥40%作追肥;第三次追肥:瓜膨大期进行,氮肥、钾肥20%作追肥。(667m2施肥总纯量N -P205-K20为8.9-2.6-10.7kg)

处理2:常规施肥,尿素21.5kg/667m2,钙镁磷17.lkg/667m2,氯化钾20kg/667m2,其中磷肥全部用作基肥,氮肥、钾肥300作基肥。第一次追肥:定植后5-7d,氮肥、钾肥10%作追肥;第二次追肥:蔓长35cm时,氮肥、钾肥40%作追肥;第三次追肥:瓜膨大期进行,氮肥、钾肥20%作追肥。(667m2施肥总纯量N-P205-K20为9.9-2.9-12kg)

处理3:空白对照,不施任何肥料。

试验过程

2013年2月10日整地、起畦,11日移栽,种植规格4mxl.38m,每小区种植12株,每小区面积为66.67m2,移栽植密度为120株/667m2。试验的各处理除了施肥方案不同外,其它田间管理按当地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定植后,对各处理,每隔7d进行苗情观测,记载南瓜生育期出现的时间,试验于2013年6月12日分小区收获、计产,在收获时进行农艺经济性状调查。

结果与分析

试验过程中对各处理生育期及各生育期的叶色、生长势进行了观察、记载。结果处理l、2的初花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等时间基本相同,叶色及生长势也相差不大,而处理3初花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等生育期都比处理l、2晚2-3d,整个生长期叶色较淡,生长势较差;每株成瓜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处理l>处理2>处理3,说明处理l的施肥方法占优势可以提高南瓜的坐瓜率。见表l。

不同处理对南瓜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收获时对不同处理南瓜主要经济性状进行调查,每个处理调查5株,然后取平均值。各处理平均数见表2,从表2可知,处理l与处理2、处理3比,每株平均瓜数持平和增加l,每个瓜平均重分别增加0.61kg、1.82kg.说明南瓜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其主要经济性状有一定促进作用。

不同处理对南瓜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知,南瓜产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处理l>处理2>处理3,处理l比处理2每667m2增产385.2kg,增长14.8%,说明南瓜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达到增产的作用。

对产量结果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得出处理l与处理2、处理3相比差异均为极显著,说明处理l是最 一佳施肥方案。

不同处理的经济效益比较

从表4可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处理l与常规施肥处理2相比667m2增产385.2kg,增产616.3元,667m2节肥12.9元,667m2纯增收629.2元,说明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达到增产节肥的目的。

小结

处长试用期总结篇8

关键词:侧深施肥 水稻 产量

按照管局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推动水稻侧深施肥工作顺利开展,力求通过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的对比,筛选适合当地施用的肥料,实现水稻生产节本、省工、增产、增效、减少污染的目的,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和地点

供试品种为空育131 ,试验地点为胜利农场科技园区。

1.2试验方法

肥料选择:

小区对比试验,所有处理安统一安排在1个池田中,池田面积不少于5亩,各处理之间高筑埂防肥水串流,设置7个处理。

处理1:常规对照(CK)

常规施肥对照要求与侧深施肥地块相邻,地势一致、品种相同,水和病虫害统一田间管理

处理2:侧深施肥1

此处理分2次施肥,第一次插秧时侧深施入N: P:K=21:15:16配比的复合肥25公斤/亩,第二次穗期施入尿素2公斤/亩、钾肥3公斤/亩。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30公斤/亩。

处理3:侧深施肥2

此处理是水稻全生育期的肥料一次施入,即插秧时侧深施入N: P:K=19:14:22配比的复合肥30公斤/亩。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30公斤/亩。

处理4:侧深施肥3

此处理是插秧时侧深施入N: P:K=19:14:22配比的复合肥30公斤/亩,穗期施入硫酸钾1公斤/亩,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31公斤/亩。

处理5:侧深施肥4

此处理分2次施肥,第一次插秧时侧深施入N: P:K=23:15:16配比的复合肥25公斤/亩,第二次穗期施入尿素1公斤、50%硫酸钾3公斤。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29公斤/亩。

处理6:侧深施肥6

此处理分3次施肥,即插秧时侧深施入N: P:K=18:18:18配比的复合肥20公斤/亩,第二次分蘖期施入尿素4公斤,调节肥1公斤(不施用调节肥,分蘖肥调整为5公斤),第三次穗肥施入尿素1公斤、50%硫酸钾4公斤,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30公斤/亩。

2结果c分析表

2.1 土壤肥力调查

2.2 生育期调查

实验中可得出侧深施肥的处理返青期到成熟期较对照提前,其中处理6提前两天,其它处理比对照提前1天。

2.3 叶龄进程调查

实验中可知侧深施肥处理相对常规对照叶龄进程快茎蘖多。

2.4产量性状分析试验数据表明(见表4)处理2、3、4、5、6均比对照组产量高。其产量性状分析显示,穗长方面,处理5的穗长达到14.7cm,高于其他处理,每穴穗数由高到低排列:处理4、处理6、处理5、处理3、处理2、处理1;穗粒数由高到低排列:处理6、处理2、处理4、处理4、处理3、处理1;结实率由高到低排列:处理1、处理6、处理5、处理2、处理4、处理3;产量方面处理6最高,达到819.2kg/亩,其次是处理4达到807.9kg/亩。各个处理产量均高于对照处理,分别增产13.7%、12.2%、9.6%、6.6%、1.6%。

3分析与总结

3.实验可知侧深施肥有促进水稻返青的作用,加快水稻生育进程,促进早熟。

3.实验可知侧深施肥处理均比常规处理叶龄进程快。

3.实验可知侧深施肥对水稻增产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建议施用侧深施肥。6个处理中处理6的增产效果较明显,所以建议施施入N: P:K=20:13:22配比的复合肥。

上一篇:法务试用期总结范文 下一篇:社工试用期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