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16 07:42:22

微生物实习生个人总结

微生物实习生个人总结篇1

 

0前言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基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学科,医学检验在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同时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以及临床检验技能的实用性的检验人才。《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内容涉及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为后期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2014年新开设的本科专业,结合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转型发展的需要,笔者就在如何提高《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从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改变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1优化教学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授课总学时为80学时。课程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每篇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分别叙述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归纳为“三性两法”)。内容编排上,该课程的各论部分是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比如细菌学各论部分基本上是按照细菌典型形态来编排的,合计包括了十四类。如果仅仅利用课堂上授课很难把所有内容讲完,而且面对如此繁多的病原微生物,学生也很容易产生混淆。因此,在教学大纲的整体设计时,我们确立了以核心知识为主线的原则,选择目前影响较严重或流行性高等的病原微生物作为重点讲解章节,而精简一些相对少见和较易理解的章节。

 

2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任务驱动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医学微生物学》各论部分的每一类病原微生物的内容基本都是从“三性两法”五个方面来介绍的,我们通过在课堂上仔细讲解一些重要病原微生物后,会将一些相对容易理解的章节以有奖任务的形式分配给学生,学生课后自己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在带着“任务”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2.2 PBL教学法

 

如,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将一些实验项目进行了改革,会提前一个月布置实验内容,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设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课上总结陈述和讨论。当然对于较难理解的章节依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法,但是在授课结束后结合经典的习题练习巩固,推荐给学生一些质量较好的精品课程进行再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3改变考核方式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培养的是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理论考核和实践教学考核同样重要,我们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1)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都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注重过程考核。除了常规的出勤和作业要求外,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如参与小组讨论、病案分析等)都可以作为平时成绩加分项,实践教学中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都是平时成绩考核加或扣分点。

 

(2)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逼”学生在课后多下功夫。学生自己整理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汇集成题库,根据出题质量给予评分。学生在出题过程中,回顾和梳理了课程的重点知识,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3)充分利用学校建立的易班平台进行课前预习或期中考试考核,大幅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考核方式更多样,教学质量和效果却得到明显改善。

 

4总结

 

人类迈入21世纪的同时,也迎来了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医学检验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加以提高和发展。《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了解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机制非常重要,是他们在今后的实践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授这门课程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微生物实习生个人总结篇2

【关键词】林业微生物学 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6-02

林业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着重研究微生物与土壤环境、森林病害及森林培育关系的一门科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进行思考,形成以下几点想法。

一、将微生物知识生动化、趣味化和可视化,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生物学知识点多,听起来枯燥乏味,且不易记忆。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努力将枯燥乏味的微生物知识生动化、趣味化和可视化,使学生在复杂中有律可寻、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获得乐趣。如:在讲绪论部分时,教师应像讲故事般地把微生物研究对象、特点、发展简史及其应用娓娓道来,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新学科的大门,使他们对本学科产生较大的兴趣;再如,在讲病毒时,可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讲解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其繁殖特点,并播放相关视频详细介绍噬菌体在发酵工业中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

二、老师走“下台”,学生走“上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应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将老师的“喂饭吃”转变为学生自己“找食吃”,改变过去“学生围着教师转”的被动局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讲”,重点突出,画龙点睛,重点讲解关键基础知识,课后教师通过布置任务,让他们统筹安排学习时间,根据学习要求围绕一些小知识点主动搜集资料进行自学并进行归纳、凝练和总结,然后走上台来给同学们讲解,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对一些重点知识点,可在学生讲解完后,再召开小组讨论会,老师跟学生一起相互提问、共同交流。这样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因此,教师要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林业微生物是一门内容枯燥、复杂并且难以理解的学科,初学者往往都难学难懂难记。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可加深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的记忆。如:为了说明大部分陆生植物都能被菌根真菌侵染,可让同学们从校园中采集各种林木的根系,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菌根真菌的菌丝、丛枝、泡囊等结构;为了说明杨树溃疡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可让学生采集发病杨树的病斑,从中分离病原微生物,然后再将分离的病菌接种于健康杨树,观察杨树的发病状况。此外,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可引导学生将微生物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实际、科学上的最新成就实际、前人从事科学研究的实际、学生的思想实际等相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认识所学课程的重大价值,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兴趣昂然地去学习微生物学。

四、将学科前沿知识贯穿于林业微生物教学过程

博士研究生是工作在科研一线的研究者,经过多年的研究训练,他们掌握着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方法与进展。据此,在林业微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邀请了与林业微生物相关的博士研究生深入课堂,给同学们做专题报告。博士研究生们就“菌根与植物抗逆性的关系”、“食源性致病菌特性与检测”和“根瘤菌在逆境生态修复中的作用”等专题从不同角度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讲解了微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方法与成果,并就各自的研究内容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专题报告结束后,同学们“现学现用”,自行分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收集不同微生物的特点、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的文献和资料,进行演讲比赛,比赛中再邀请博士研究生担任评委,就同学们PPT制作、资料查询、文献总结等方面进行点评和评比,并对表现优异的小组予以适当的奖励。通过开展“邀请博士研究生进课堂,学生“当家作主””专题活动,一方面让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前沿,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如何收集资料并进行总结、凝练和展示,另一方面让博士研究生的“光环”在一定程度上激起本科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热情,为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总之,林业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此外,今后还应进一步强化理论与实验并重,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发展,完善知识背景和提升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延茂,胡江春,汪思龙,王书锦. 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与应用[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

作者简介:

微生物实习生个人总结篇3

摘要:工业微生物学作为生物工程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一直是热点问题。本文探讨PBL方法在教学上的应用,通过设定问题、课堂讨论、教师分析总结、实验方法设计、教师审核、实验操作等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适应专业学习的需要,适应现代生物技术迅速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基础课;工业微生物学;PBL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188-02

当前,“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的观点已得到了全世界政界和科技界等有识之士的广泛认同。工业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重要的核心课程,微生物教学如何适应专业学习的需要,适应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要求,探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是当今工业微生物理论与实验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PBL教学法与传统授课方式[1]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很多学科领域教学中发挥了突出作用。PBL教学法中教师为辅助,以问题为主轴架构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PBL教学要求教师设定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其未来的专业领域可能遭遇的问题,引出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PBL教学侧重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通过社会交往发展学习工作能力和团结协作技巧。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认知学习技巧,以学生为主导,由学生自身担负起学习的责任,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来完成教师设定的问题,彻底改变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

二、工业微生物学教学中PBL的应用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外型的微小生物的统称。微生物通常包括无细胞结构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等)、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微生物学基本理论,了解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营养与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微生物的生态、传染与免疫、应用微生物等;需要化学类、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的课程基础。由于工业微生物学内容庞大,传统教育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削弱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效果自然不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应贵在教导学到真本领,学生厌学是失败的教学。科学合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⒎⑹皆擞枚嗝教褰萄В把PBL作为钥匙开启主动学习的大门,设定问题探索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能、最新科研动态成果,在学习中明确学习目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掌握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教学的内涵,便于学生消化和理解知识,将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密切结合。[2-4]

1.理论教学中的问题设定。PBL教学法设定问题难易程度要适宜,教师按照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

设疑1:在你的生活中,认为哪些是微生物?(讨论、放微生物图片、总结微生物形态特征,得出概念)通过微生物的用途、与人关系、微生物形态,掌握微生物概念、特点;通过科学发展历史认识工业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通过微生物应用与危害认识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设疑2:什么细菌?结合细胞生物学学习(讨论、放微生物图片、总结细菌形态特征,得出概念)

设疑3:雨后土腥味、大气中最初的氧气哪里来的?(讨论、放微生物图片、总结特征,得出概念)

设疑4:什么真核微生物?(讨论、放微生物图片、总结特征,得出概念)

设疑5:酿酒、面包怎么制作的?(讨论、放微生物图片、总结特征、概念)结合生物化学学习

设疑6:微生物靠什么生活?(讨论,得出结果)

2.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设定。工业微生物学实验部分主要包括微生物的观察、培养、分离纯化、性质鉴定、微生物检验等,也可以划分为微生物基本技能训练和微生物常规仪器使用的基础性实验部分,以及多种技能运用的微生物综合类实验项目。通过技能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科学态度,为今后从事生物工程技术及新产品开发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通过与教师的相互作用增长学识并发展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PBL通过问题设定要求教师把教学的重点转向激发学生思考、动手,进而掌握技能,克服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的弊端,让学生产生真正在探索和发现的思维。每一个实验题目(常见微生物是什么样子,微生物的食物是什么,微生物怎样生长的,物理化学因素如何影响微生物?等等)就是一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而来,通过讲义了解初步的内容,通过动手操作,相互切磋,在探索中学习。通过微生物的采样、分离、观察、培养,巩固微生物理论学习。教学相长,研究新的实验技术,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去探索发现,并得出结论。将微生物实验预习报告、学生日常操作和实验态度、实验过程报告及实验技能考试的比例分配好,细化评分标准。为了使PBL教学法能落到实处,考核也要紧跟教学的需要,带着问题来实验,否则不能参加实验,在边操作边切磋边讨论中学会实验技能,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成绩中平时学习态度占10%,实验报告占30%,实验操作考核占60%。[5-10]。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都强调了学与做的结合。工业微生物学既是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专业技术,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使用新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就如当初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发现微生物一样,肯定学生在显微镜下找到的肉眼难以看清的世界,肯定学生学会的最基本的实验技巧,培育科研兴趣,当这兴趣发展到一定程度,进入教学,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进一步完善对实践的观察,通过这一个点的兴趣进入对这一学科领域的钻研,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机械地背诵理论。PBL教学法强化学生探索和发现的心理,克服“注入式”教学法的束缚,把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真正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薇,王宜萍,彭宏艳.生物化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运用[J].才智・创新教育,2016,(1):75.

[2]龚劲松,李恒,李会,等.面向制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工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与应用[J].生物学杂志,2015,(3):100-103.

[3]胡先运,江家志,刘瑛.开展生物化学实验竞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基层医学论坛,2016,(4):534-535.

[4]雷云龙,张莹,张春冬,等.微课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3):414-415.

[5]李荷,刘彩虹.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32-35.

[6]黎勇,齐泽民.微生物“能量代谢”微型课程(网络课程)的构思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221-222.

[7]谢永芳,何晓红,江怀仲.工业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工业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901-9902.

[8]徐晓宇.制药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2,40(13):193-194.

[9]祝红达,吴小刚,马卓,张迎庆.制药工程专业微生物教学的探索与调整[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9):82-83.

微生物实习生个人总结篇4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微生物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讨,分析了在微生物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期为广大教育者积累经验。

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之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特异性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基础理论性课程,学好它对以后学生学习其他的课程起着很大的帮助。中专微生物教学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基础理论教学是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相关知识,而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方法、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它不仅仅只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更是对理论知识的拓展和升华,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但是由于微生物教学内容多,抽象复杂,如何学好这么课程,在这里结合个人实践教学谈些体会。

1完善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

中专教育的使命是向社会基层输送大量的实践性强、动手操作技能好等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微生物教学中,为了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验教学。培养他们的动脑动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尽快适应基层工作的需要。由于微生物课程内容多,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1.1 重点讲授总论,适当讲授各论

总论在微生物课程之中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它不仅涵盖各论之中的重点内容,而且能够让学生对整个微生物学课程有一定很好的认识。通过对总论的讲授,让学生对课程有了总体认识,同时总论之中含有大量的概念,记忆性内容多而复杂,对学好各论有着铺垫作用。

1.2 精简教学内容,做到与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教师在微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从学生及社会需要出发,精简教学内容,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详细讲,讲深讲透; 对于一看就懂的内容以及一些 “过时”的内容一律不讲或少讲。

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达到教学效果。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如下方法和手段。

2.1 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微生物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仅用传统的语言教学难以完全表达清楚。多媒体教学则具有很强的直观性,通过播放相关图片、音乐、动画片段等电教手段使大量信息具体化,视听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全身心地去体会、去感悟,使原本枯燥、抽象、平铺直叙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2.2 归类教学。即把生物学性状相同、致病机理相似的细菌归为一类,如革兰阳性茵、革兰阴性菌、主要产外毒素的细菌、感染途径相同的细菌、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茵、致败血症的细菌、致化脓性感染的细菌等分别归类介绍,这样既能举一反三,便于学生抓住重点,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

2.3 启发式教学。在微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改革实验教学,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起合理的引导作用。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中,要求指导教师讲解要精炼,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清晰,实验方法与步骤要明了;并随时检查和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重视操作程序的错误会直接影响整个实验结果的成败。

3.1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微生物学实验课是通过实习、示教及展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要从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做起,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基本技能训练。一般示教操作由教师演示,教师一定要以严谨的学风为学生做好示范。如:接种环使用方法、平器盖和棉塞的正确放置、细菌的划线接种等。特别是在做细菌染色、细菌的接种等实验时,因要接触到活的细菌,教师要重点强调无菌观念,建立无菌意识,防止污染。只有通过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3.2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针对一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并进行综合分析时,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分析问题和想象问题的空间。例如抗生素抗菌敏感度实验、细菌的生长现象等结果的判断与分析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中的现象,为何会出现如此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找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3 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科研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学条件改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增强。通过让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和课题设计教学,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思路,提高了学生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口头表达和确立观点的能力、撰写研究论文和综述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从而提高了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必需的科研素质以及满足了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人才的需要,这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改变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状况。

总之,微生物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微生物教学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究,但是,都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同时,在具体实施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或修改。

参考文献:

[1] 陶晶,张湘燕.针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常见问题的思考与探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的思考[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6):1 226—1 228.

[2] 王志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常见问题探讨[J]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

[3] 钟启平,訾自强.以多种教学方式改进医学微生物学教学[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l13-114.

微生物实习生个人总结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微课选题;教学设计

微课是一种最近兴起的新型教学方法,当前已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涌现出数不胜数的微课资源。中小学的微课包括丰富的资源,其主要表现为微视频,是利用网络传播的,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微课课件开展自主学习。笔者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工作多年,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论述了初中生物微课的选题与教学设计的主要应用手段。

一、关于微课选题

一个微课重视表现一个主题,因此微课选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其选题做到简明扼要,微课的关键就是“微”,其在内容、问题、研究等过程中普遍要求“微”,要求其内容以解决核心问题为主。微课重视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合适的主题。主题可以以实际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为主,也可以涉及实验操作、实验观察、探究实验、模型制作、学习方法等,要以“小而精”为核心内容,有着独立、完整的特点。可以解决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同时结合多媒体的特点确定主题。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七年级学生在学习“呼吸运动”一节时,大多学生不能顺利理解此部分内容,这种现象牵涉到学生掌握的物理知识。假如设计宽泛的主题,包含多个知识点,详细讲解教学内容,可以将全部内容制作成一系列微课资源。如关于洋葱切片的观察就存在着多个方面的知识,也要求学生对此开展实验,制作成微课专题当然也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微课的应用对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在明确主题后就需处理其表现内容,达到“微”的目的。如一旦确定“呼吸运动”的主题,则应深入学生中间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才能使微课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旦整个选题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那么就会迅速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会始终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此节课必然是成功的。所以在微课选题过程中可以应用合理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手段,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此,教师还需为微课的应用创建一个与主题相符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微课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关于微课的教学设计

在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做好微课的教学设计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其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微课中的教学设计与制作技术的比例是7∶3,微课中的教学设计是微课教学的关键,要始终坚持微课就是一种“学习型资源”,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视角考虑微课的教学设计,可以应用设计问题、引入活动等多种设计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为核心,使学生的学习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教学设计也代表着教师的教学意图、设计思维、教学特点,其中应该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方法、总结等内容。生物课的微课教学设计还应该融入生物学课程标准、课程理念与学科特色等内容。

1.关于微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利用微课进行教学首先要强调“微”。第一,利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导入,在此环节要求题材新颖、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第二,在顺利导入后保证课堂讲解不脱离教学主线,有着较强的层次性,重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全体学生的提高;第三,教师还需在每节课的结束环节做好总结,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本节课形成牢固记忆,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如关于主题“呼吸运动”,笔者在深入研究学生特点、学习内容、学习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下面教学过程。首先,设计了导入情境,播放人工呼吸图片,提问:人工呼吸的原理是什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其次,以“呼吸运动”为主线开展课堂讲解,要求全体学生做呼吸运动,体验呼吸运动过程中身体的变化,并将身体变化设计为动画,结合动画讲解人身体的构造,要求学生在呼吸过程中感受不同部分骨骼的运动与身体的变化,帮助学生掌握呼吸运动的概念,从而对深入研究胸廓容积变化产生的原因产生兴趣。胸廓运动的原因是什么?要求学生在认真观察呼吸过程中胸廓变化动画的前提下,结合自身感受情况,如为了模拟肌肉收缩会产生力量可以播放拉开的弹弓图片,为了模拟膈肌的舒张与收缩情况可以播放手背自然隆起和用力伸直手指的图片,由此得到呼吸肌收缩与舒张是导致胸廓容积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再次,探究躯干容积的变化是否会引起呼吸的变化。提问:一旦躯干容积产生扩大或缩小的情况时,肺的容积会不会发生变化?鼓励学生使用提前准备好的塑料瓶模拟实验装置,在反复思考演示方法后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最后对实验现象进行研究,得到:胸腔扩大时,肺同时也会扩张,气体进入肺部,是吸气过程;肺容积扩大时,气体进入肺的原因是什么?利用演示挤压塑料袋,帮助学生理解如果气体总量不变,那么气体容积变化与气压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得到:肺容积扩大的情况下,整个胸腔气压降低,外界气体进入肺部,是吸气过程。最后,对呼吸运动的学习进行总结,在观看动画过程中为学生设计概念图。整节课设计成功之处是融入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模拟图片、模型、实验、推理等活动,最后顺利突破学习难点,将学习难点转换为形象的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

2.关于微课的教学资源应用

微课虽然以“微”为主要特点,但其包括完善的教学环节。其主要以视频文件为主,同时融入了与教学主题相符的备课、小测、学生意见、名师指导等各种内容。其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当属PPT课件制作质量,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PPT只涉及重点内容,不需录入全部教师讲解内容;设计背景要与学生认知规律相一致,不可强调花哨设计;处于相同页面中的文字与图片要把握恰当的比例,字体颜色不宜过多,字体与背景颜色搭配要强调自然,字体大小要合适。

3.微课中的语言和媒体

微课课件要使用简单的、生动的语言,教师语言要兼顾学生的特点,不宜过难过繁,要有响亮的声音与节奏感,语速不宜过快,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讲解过程中防止出现错误语言。教师可以提前写下自己要说的内容,但不要照稿宣读,那样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能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影响教学质量。媒体设计在微课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媒体设计质量才能使微课收到较好的效果。当前微课视频媒体纷繁复杂,要求教师在设计微课过程中科学选择合理的媒体,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运用有利于收到较好效果的媒体。

三、生物微课的反思

1.教师要重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

“呼吸运动”的学习重点是复习与拓展,笔者在考核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学习内容,可以确定其选题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制作中要兼顾各种细节,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思路可以确定为“导入新知、复习、讲解例题、分析失误、巩固练习”。

2.发挥其可重复播放的优势

微视频只需较短的播放时间,因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观看,是对教师教学的有效补充,微课选题通常都是学习中的重点或难点,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多次研究与探讨。

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有的学生可以利用微课发展自己的思维水平,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有的学生不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利用微课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还需借助教师的单独指导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开展个别辅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

可以利用家长QQ群与微信群鼓励家长帮助学生利用微课开展自主学习,微课主要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观看,因此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必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微课技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其在实验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为学生创建了生动、平等的学习气氛。生物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应用微课教学,及时做好反思与总结,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在实际教学中大胆改革,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提高生物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徐佳.初中生物学微课设计思路及反思[J].生物学教学,2015,40(3):48-50.

[2]梁春玲.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以《细菌》课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5(7):25-28.

[3]张桂梅.初中生物学微课的选题与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5,40(4):36-37.

微生物实习生个人总结篇6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 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利用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和临床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地对临床标本做出病原学诊断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报告,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①为了响应国家对于高职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的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逐步尝试和不断完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变教师经验传授为启发引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创新的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

1.1 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临床微生物的知识点比较零散繁多,如果严格按照教材内容施教,学生们接受起来难度很大,而且好多内容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极少用到,所以我们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对于临床分离率比较高的微生物,尤其是对于医院感染意义比较大的而且耐药情况比较严重或新发病的病原体进行重点讲述,如MRSA、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不动杆菌、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SARS病毒等内容;对于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的、不常发病的病原体少讲或不讲,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麻风分支杆菌、白喉杆菌等这些内容可以留问题,根据问题自学后提炼总结,老师拿出一定的课时分别给予解答,这样节省了教学课时,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的能力。②

1.2 合理安排教学方法

(1)横向联系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横向联系主要体现在在学习细菌各论时,要注意强调生物学性状和微生物学检验之间的关系,因为每一种细菌的微生物检验程序都是以其各自的生物学性状为前提进行的。只有充分掌握了该种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才能选择适当而必要的方法进行鉴定与鉴别,才能使得整个诊断过程变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纵向比较是要教会学生对相关知识归纳总结,比如临床标本中常见的微生物有哪些?他们的致病力、感染途径和易感人群都是什么?……通过归纳总结,可以把他们各自的生物学特征对比地温习一遍,而且对他们之间的鉴别要点可以再次加强记忆。(2)采用病例式的教学方法:病例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形式,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首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用教材的内容给予解释,既能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实现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实施,教会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如在讲授乙肝病毒时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可以把一个患者从感染乙肝病毒到临床症状明显以及临床治疗后的疗效评估等整个过程讲述出来,并且还可以结合每个时期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授课,如最初的“窗口期”—表面抗原阳性—大三阳—小三阳—抗体阳性等整个过程以及每种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这样不仅仅给介绍了一种病原微生物,而且还介绍了“乙型肝炎”的临床过程,兴趣浓,记忆也肯定会比较深刻。(3)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手段的功能性和先进性:微生物学检验这门课程具有知识点多、记忆量大、容易混淆等特点,而且有的病原体的形态结构的差别也不大,仅仅语言描述很难说清楚,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也就难免开始走神,甚至干脆与周公约会去了。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把各类微生物的形态以及超微结构以图片直接展示出来,那么同学们就不会觉得这些东西像海市蜃楼那样遥不可及了,这种感性的认识,对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自然是行之有效的。

2 实验教学

2.1 提出教学目标, 分组讨论并设计综合性实验

对实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了修改,在加强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 抓住微生物分离鉴定技术这个中心, 缩短了验证性试验(如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微生物细胞的显微直接计数法)等的课时,建立了3 个自主设计综合性实验:即病原性球菌分离鉴定和药敏实验、肠道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实验、病原性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实验。

2.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1)采用自主设计、课堂讨论、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教学。每次实验前,老师给出实验的目的,由学生分组讨论,自主设计好实验方法以及所用的器材,然后课堂上畅所欲言,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给出一个最佳实验方案,以在下次的实验课上应用。这样既加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启发他们多动脑子,把理论知识活学活用。(2)加强形态学教学的试验操作。在平时的实验教学工作中,非常注重强化学生们诸如革兰染色、抗酸染色以及菌落观察(包括溶血情况、色素产生)等形态学检验的技能。

3 参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1)参与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③改变了以往老师准备好试验的器材,直接操作的状况,给学生充分参与试验的机会,既加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也让他们很好地了解试验的全过程及每步的操作和意义。(2)参与实验预做。由于参与实验预做,在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他们充分掌握,在实际试验的时候更加可以扬长避短,不再犯类似错误,提高试验的成功率。(3)设计实验方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结设计实验的能力和技巧。(4)实验结束后对感染性器材的处理。通过对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和器材的处理,树立他们的无菌观念和生物安全意识,有效防止以后工作中的职业暴露,提高自我防护的能力。

4 定期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

现代医学教育观主张:医学教育“应从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从一次性教育向连续性终身教育转变,从知识型向智能型培养转变”。④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目的是让他们在自主意识下从实验准备开始,对每一个基本实验的整个进程做到心中有数,对实验方法的选择、结果处理及临床意义也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总之,通过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实施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微生物学检验变得生动起来,目的是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强其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系统、规范的操作技术,培养他们极强的动手能力,改变思维方式,将他们培养成适应基层卫生机构医学检验工作的实用型检验人才。

注释

① 刘运德.微生物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

② 常虹.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开展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检验医学教育,2012.3.19(1).

③ 任立平.为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完善实验准备[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5):387.

微生物实习生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免疫学;教学

医学基础课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基础课学不好,那么在学习临床课时就会有困难。因此,各学校非常重视医学基础课的教学,然而,在诸多的基础课中,多数学生却对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其中原因很多,来自学校、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主要原因是医学微生物学所研究对象是体积微小,内容琐碎复杂;而免疫学内容大多是深入到分子水平、概念多、抽象、前后章节内容环环相扣、逻辑推理性强。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难度较大。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就如何提高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及免疫学课程的重视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提高学生对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程的认识

在课程安排上,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程在大多数医学专业课程中,都设为考查课。主观上,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考查课程很容易过关,不用下功夫学。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向学生讲清楚,医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各学科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中间缺少哪一环节都不行。否则,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就有可能遇到困难。

二、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

中专教材的特点是简而精,许多内容是概括性的讲述,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就有困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有些问题向学生做更进一步地阐述。例如,在讲授免疫学时,就根据认知规律按抗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应答、免疫学应用的顺序进行讲解。而微生物部分将以前要求掌握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改为了解内容,将奈瑟氏菌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密螺旋体属等内容改为掌握;增补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霍乱弧菌O139.大肠杆菌O157及朊粒等较新的内容;增补新发现的“超级细菌”内容;结合学生大多来自农林牧区的特点,特将布鲁菌属、森林脑炎病毒作为掌握内容。另外,在细菌学各论的讲解中,教材都没有讲细菌的分类,我们在讲细菌学各论之前,先把细菌的命名法,分类法给学生讲清楚,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清楚了种、型、亚型、株等之间的关系。这样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学就会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力求做到了教学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近年来进入中专学校的学生大多学习基础差,因此,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力差;对物质结构的空间想象力差;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因此造成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兴趣低,成绩差。

因此,在讲绪论和新的学习内容时,我都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调动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Ⅰ型超敏反应一节时,笔者导入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因冷热、接触某些食物(牛奶、鸡蛋等)、花粉、紫外线等而过敏;甚至母亲因接触婴儿含有青霉素的尿液而使母亲过敏性休克而死亡的案例;又另外讲授了蚕豆过敏症、面食过敏症、蔬菜过敏症等的临床表现。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授课效果相当好。

授课内容紧贴生活实际,能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消毒灭菌这一节内容时,就湿热和干热哪种消毒效果好进行提问,让同学们以日常生活体会(移动温度较高的物品时用干手巾还是湿手巾)进行讨论并总结。

基础课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联系其他学科的一些内容,以加深对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授补体系统激活途径前,就生理学内容中的输血时为什么要做和怎么做交叉配血实验进行提问。这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教学效果好。

四、加强综合应用的训练,注意归纳总结

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练习的意义在于检验自己,对学习形成反馈调节,提高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学生做练习,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到真正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横向比较、归纳总结。这样就会在深层次上掌握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如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T细胞与B细胞的区别、病毒与细菌的主要区别、致病性葡萄球菌与链球菌在致病因素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各有何特点?通过知识学习的前后结合,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学生们才能更加深刻理解,更好地记忆。

微生物实习生个人总结篇8

关键词:微课;初中生物;目标教学

一、微课在初中生物目标教学中的优势

目标教学就是以系统化、具体化的教学目标为中心,以个别教学和学习小组教学相结合为基本形式,以“反馈——矫正”为关键,检测目标达成度的教学评价为手段,将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目标贯穿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方法。融入了微课的生物课堂,学生在课外自学,在课内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这使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智慧的魅力,成为放飞学生个性的理想殿堂。微课用于初中生物教学,能很好地延伸课堂学习时间,打破传统的教学时空限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经过为期一年的实践研究,笔者选取初中生物课堂中三个常见的类型课为例,详述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目标教学中的作用。

二、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目标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在初中生物探究课目标教学中的应用——课例《种子植物》

目标教学模式中,确定目标最为关键。这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挖掘教材,领会其精神。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本节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①概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②概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③区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特征的不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不同,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学习,进一步体会生物的多样性。明确目标之后,我精心设计制作了一个户外活动、两个微课和一个现场课堂活动用以实施目标。课前我带领几个学生上清源山实地观察、采摘裸子植物,拍摄制作成两段活动视频,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同时,课前将我制作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两段微课通过QQ群分享给学生,分别讲解两种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学生课前自学两段微课,填写《学习任务单》。课堂上先展示户外活动视频,由参加活动的同学介绍活动过程。这一新鲜的“真人秀”活动,很好地调动了课堂参与度,学生们兴致勃勃。接着,各学习小组的代表汇报课前学习微课之后填写的《任务单》,老师指导,学生修正补充课前填写的内容。通过这两个生动的活动,学生已基本了解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特征和不同,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高效达成了一部分知识目标。随后进行的是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观察五种常见的种子植物,将其归类,并由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这个过程中,学习小组随时可以通过平板电脑再查看微课,将理论知识用于对比、鉴别实物,真实地观察比较两类种子植物的区别,达成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伴随着目标实施的过程,我在课堂中通过各小组《学习任务单》的两次汇报情况,可以现场检测学习小组的目标达成效果。课后我也一一批阅每一份《任务单》,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微课在初中生物实验课目标教学中的应用——课例《花的结构》

依据《课程标准》,将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殖器官的生长》中的一节《花的结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知识目标:①识别并描述花的基本结构;②说出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③解释两性花、单性花和无性花。能力目标:①掌握解剖花的方法,锻炼观察、动手能力;②提高识图、比较分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两人小组合作中体会分享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宏观到微观角度感受生命世界的奇妙。本节实验课由三个实验组成,实验进程很紧促。为了保证学生充足的课堂动手时间,我利用微课让学生课前先为实验一做足准备。实验一内容为解剖康乃馨,观察内部结构并制作“花贴图”。课前我精心录制了《解剖康乃馨》微课用QQ群分享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家观看微课,按照微课的操作方法,自选一朵花练习解剖和制作“花贴图”。课堂上,学生参照课本的桃花结构模式图,探究比较,在两人合作解剖、制作的“花贴图”上标注康乃馨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再由个别学生上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解说。由于课前能反复观看微课,细致地学习解剖方法步骤,大部分二人小组都能较快完成“花贴图”。老师总结、指正,学生修正本小组的“花贴图”上面标注的名称。微课将学生学习解剖的过程,延伸到实验课堂以外,课堂内留出了更多时间给学生操作、交流和展示。这一环节使课堂高效达成了部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同时也给实验二、实验三留出足够的时间。实验二是解剖康乃馨雌蕊,观察胚珠。实验三是观察雄蕊,使用百合花粉制作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在实验一顺利完成的基础上,实验二、实验三的个别汇报结果也令人满意,有效达成了其余的目标。

(三)微课在初中生物理论课目标教学中的应用——课例《血液循环系统》复习课

初中生物结业会考之前进行的总复习,每周只有两节生物课,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要求复习课每一堂都高效达成课堂目标。微课带来的时空便利性,刚好能满足这一教学需要。以难点《血液循环系统》复习课为例,课堂目标要求如下:知识目标:①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②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③说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以及血液循环的意义。能力目标:提高自学、读图、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人体循环系统有关的名词多,结构复杂,过程抽象,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极易混淆概念,是初中生物总复习的大难点。基于此,我制作了《心脏》、《血管》和《循环途径》三个微课,并设计了相对应的导学问题和课堂练习题。围绕“血液是如何不断循环流动的”这一核心问题,下设一系列问题:①血液不断循环流动的动力是什么?②心脏是怎么工作的?③动脉和静脉有什么不同?④动脉血和静脉血有什么不同?如何区分?⑤为什么血液不会倒流?⑥人体的血液为什么要流动?学生课前先反复观看微课,在一个个问题串的引领下思考能够温故知新,回顾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课前一一找出问题的答案,复习课就上得得心应手,更多课堂时间用于与老师交流问题串的答案,并现场提出自己对题目的思路,在互动中修正提升自己对这些难点的理解及解题思路。这样,达成课堂目标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复习课过后,我会将课前和课上学生完成并修正的问题串答案及课堂完成的练习题一一批阅,检查目标达成的效果。

三、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目标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目标教学的核心是高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教师围绕目标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学生充分参与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微课以其生动、简短、精炼、便捷、重复性等特点,为教学活动开展的这一要求提供了实现途径。如学生课前学习微课,完成学习任务,这就延伸了课堂时间。再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再次观看微课辅助学习,或在家自己观看微课做小实验,这就延伸了课堂空间。此间,微课也起到类似教师“分身”的作用,成为学生身边随时随地携带的“老师”。因个体间的差异性,不少学生仅仅通过听课、做笔记,无法达到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微课的重复性也满足了这一需要,学生能反复学习,突破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将因材施教的理念落到实处。初中生物学科存在课时少、任务重、实验多、实验难等问题,迫切需要新课改要求下的高效课堂模式。因此微课非常适合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目标教学中,是目前较为有效可行的高效课堂做法。

作者:何夏森 单位:泉州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上一篇:医学检验技术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护理毕业实习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