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19 04:11:30

中心组学习经验总结

中心组学习经验总结篇1

从面授到实战

在交流互访中成长

在面授环节,公司邀请具有多年基层管理经验的市州分公司领导现身说法,通过真实案例还原工作场景,贴近学员县区管理实际。同时,邀请全省业绩排名前列的优秀县总现场分享实践经验、具体做法与成效,并与学员互动交流。身边人讲身边事,学员感受真实、获益匪浅。

“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面授培训结束后,在河北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四川公司发起并组织实施了“送出去、请进来”――冀川两省县区负责人交流互访和随岗学习活动。

送出去:到对方地盘从基层做起

四川公司先后分批送培280余名县总到河北县区公司进行随岗学习和交流。学员两人一组分赴一个县区,成为对方公司的普通一员,与其他基层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学员在两周的学习过程中,需每天轮转一个岗位,并要以终为始,带着问题与困惑,用空杯心态去学习对方的有效做法,反思自己所在县区的实际情况与问题,思考该如何改进,如何解决地区差异因素。每天晚上,学员都要在易信群中做日总结,晒出当天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有什么困惑和感悟。

请进来:专家驻县实战指导

四川公司邀请十位河北公司优秀县总,按照“1+1+1”的模式组成三人考察指导组,即“1名河北县总+1名省公司业务骨干+1名市州公司市场或渠道负责人”,分别驻扎在十个县区分公司里。

为期一周的实地驻扎期间,考察组成员需全面调研当地县区公司各项运营工作,尽可能走遍每个城区商圈、厅店及所有农村支局,全面了解前、后、管每个岗位,寻找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现场指导和改进(见图表2)。这种深入的、向身边人学习交流的模式,为县总带来了更深层次的震撼和改变。

十个县区现场驻扎结束后,考察组成员结合两省实际形成总体优化改进建议,并向全省作专题报告,放大十颗种子的辐射效应。

“3个2”计划

推动学习成果转化

送出去的县总回来以后,为积淀、转化学习成果,四川公司策划了以提升渠道销售能力为目标的“3个2”行动学习改进计划。

回川2天提交心得体会

县总回川2天内,要提交学习心得报告,挖掘并提炼普遍性经验。学习报告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河北公司的经验、亮点和做法有哪些?

我们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根据SMART原则,回来之后自己打算怎么做?

280余名学员回川后全部提交了学习心得报告,加上之前的学员每日易信总结,以及学员与省市公司经理的实时反馈,四川公司将这些内容按批次、以市州公司为单位汇编成四卷本《北方来信――四川县经理河北学习成果报告》(见图表3),累计印刷14000册,分批发放到市县公司经理和前端部门负责人手中。《北方来信》成了他们的枕边书和工具书,有学员反映,每当在经营发展中碰到难题时,他们总能从书中找到解决的思路。后来,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其他省分公司听说后纷纷前来咨询学习,《北方来信》甚至还传到了集团总经理的手中。

回川2周 开发微课程

在组织学员学习普遍性经验的基础上,四川公司通过建立标准工具和规范指引,推动学员对两周贴地学习的经验进行深度发掘、思考和延展,分组分别聚焦渠道或销售的某一主题,进行专项学习研究,经过三个步骤,开发了一系列接地气、有实效的主题微课程。

一次开发:由派出河北的县总按每县区2人组成小组,自定主题、自撰内容、自编课件。

二次开发:在初稿的基础上,安排有课程开发经验的内训师进行分组辅导、优化课件。

终审课程:从22个优化课件中评选出7门精品课程。

这7门精品课程由开发人主讲,以“北方来信之微课大讲堂”的形式(见图表4),通过在线教室和视频会议,连续七周滚动播出,并同步制作成在线课程供上万名基层一线员工随时点播,全面复制和推广优秀经验。

回川2个月持续关注行动改进成效

通过推动学员制订学习改进计划(见图表5),同时阶段性地组织实地调研并推动组织优化,全省近300个市县公司掀起了学习标杆省精神的高潮,对渠道的认识得到强力扭转,有效促进了全年各项经营发展指标的完成,推动了中国电信向渠道型企业的转型。

实地调研

为持续跟进县总赴河北学习返川后的实践情况,在他们回川2个月时,由省公司培训部分组赴学员所在分公司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比对学习改进计划、360度访谈等形式全面考察学员任务完成情况,并综合分析比较,形成专项调研报告呈公司管理层参阅。

推动组织优化

通过调研,也集中收集了学员们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其中机制、策略等深层次问题的解决需要省、市公司层面来理解和推动,培训组织者针对这些现象形成专题报告,呈报公司管理层,为公司管理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利用在线技术

促进学习经验推广

在培训前、中、后期,培训部门利用在线+社流平台,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快速低成本且规模化地复制推广学习经验。

网络大学+视频会议激发学习兴趣

为检验学习安排是否可行有效,培训部在交流互访正式开始前,先期派遣了十名县总到河北县区亲身感受、摸底,回川后快速开发了“河北县区公司是怎么做的”主题课程,将河北县区公司的亮点做法进行了深挖、提炼和推介。

这门课通过“集团网大虚拟教室+视频会议”的方式(见图表6)向全省所有市州分公司、县分公司主要负责人进行分享,极大地激发了目标学员及直线主管的兴趣和关注,收到600余条论坛跟帖,为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打好了热身赛。

移动+在线平台促进经验交流分享

在碎片化随时随需学习与交流方面,移动易信平台与在线专区学习平台起到了重要作用。

移动易信平台全程利用易信社群快速复制和分享,碎片化随需学习和交流。“四川县区交流易信群”成为省内最活跃的学习交流分享群,在首批学员出发前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每批次学员的日总结,每天于当晚8-10点按组集中在群内,群内其他学员实时学习、碰撞和交流互动;

二、省、市公司经理、主要专业部门负责人一起参与,给学员加油鼓劲,推动学习者学习热隋;

三、每批次学员回来都要做“在线+视频会议”分享交流,会同步通过易信群转播,方便多种形式的随需学习。

中心组学习经验总结篇2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实验与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原因有三:

(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三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课题实验与研究人员

1.花沟镇研究人员:组长贾美忠

主要成员王君峰贾学燕陈秀荣高春燕

2.实验与研究人员分工

王君峰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实验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贾学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1)

陈秀荣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2)

高春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中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报刊资料,上网搜索等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研究内容,内化吸收,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好理论准备。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及时把经验汇总,传递给第二批实验教师,使第二批教师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内容

1.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①将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实验与研究中,重点做了如下几点:①在评价态度上,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②在评价内容上,既肯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鼓励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③在评价的视角上,站在了学生的高度上。④在评价的标准上,以个体纵向比较为主。⑤在评价的公正上,让学生有发展的信心。⑥在评价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成长记录袋等。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第一步:(20*.1——20*.6)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第二步:(20*.9——20*.6)在总结和改革第一步的同时,我们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第三步:(20*.9——20*.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第四步:(20*.9——20*.12)我们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第五步:(20*.1——20*.12)我们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成果,召开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并撰写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八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边是我们对陈秀荣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实验班进行的学习行为问卷调查:

由上表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是我们对贾学燕老师实验前和实验中学生进行严格的问卷调查,所取得的一些数据

由以上对照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下面是实验教师王君峰与对照班教师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班级实验班对照班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教学法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直接讲授时间10分钟22分钟

学生发言人数23人16人

讨论时间10分钟0

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练习和提高性题完成“做一做”和课本练习

做题正确率95%83%

从而可以看出:王君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面是王君峰老师与对照班的一次成绩对比统计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益处。

6.实验中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中心组学习经验总结篇3

一、提高思想认识,营造学习氛围

(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做好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政治责任。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期,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在局机关和直属单位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既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也是新形势下国家资源管理工作顺应时展、争取工作主动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加强学习、重视学习,不断掌握和运用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才能把握工作规律,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推动国土资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执行力的重要基础。当前,国土资源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的任务繁重,能否履行好职责,直接取决于党组织自身建设水平和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学习、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并不断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才能勇当的创新理论和崇高的理想信念统一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提高经受各种风浪考验的能力、破解工作难题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确保先进性的紧迫任务。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为思想理论的先进性。只有秉承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更加自觉和勤奋地学习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提高思想理论水平,锤炼党性修养,增强综合素质,更好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二、把握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大局,不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尤其要立足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实际,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基本原则。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践,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局党委(支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表率作用,调动党员干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履行尽责的能力素质;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三)主要目标。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着力推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上求创新、上水平,在提高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上求创新、上水平,在优化党员干部知识结构、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员干部创新能力上求创新、上水平。力争在3-5年时间内,把局机关和直属单位90%以上党组织建设程基本达标的学习型党组织。

三、完善党员干部知识学习体系

(一)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完整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深刻领会贯彻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真正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入脑、入心。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快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国土资源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切实把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各个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全过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始终保持立场坚定、自觉划清“四个界限”。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党的优良传统、民族优秀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四)认真学习国土资源管理相关知识。按照“了解基本、掌握必需,关注前沿”的原则,认真学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富民强省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法律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尤其要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理论法规和业务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辨证思维能力和行政执行力,培养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行家里手。

(五)学习借鉴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省内其他部门和外省系统先进单位学习。要深入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要认真总结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学习借鉴省内其他部门和兄弟单位国土资源系统的成功经验,努力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四、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方法与途径

(一)创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方法。开展研究式学习,加强务虚研讨和专题调研,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政策制度,着力解决国土资源管理重大问题;开展互动式学习,严格执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党员干部自学计划,特别是注重加强两者互动,党委中心组学习着眼研究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一般党员干部学习着力运用好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成果,解决具体问题,形成新的实践经验;开展开放式学习,加强和改进专题讲座、报告会、专题电视片、领导干部讲党课等学习教育方式,鼓励和支持参加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函授教育、学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不断增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

(二)拓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途径。综合运用学习讲座、读书会、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参观考察等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手段,组织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围绕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的召开,组织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时统一思想;围绕“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庆日,组织开展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着力改进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围绕我国传统节日,组织学习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切实增强民族和国家认同感;围绕国土资源重大决策的出台,组织政策宣讲,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围绕“两型机关”创建活动,凝炼国土资源文化,增强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健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制度。围绕中心工作精心制定学习计划,科学设置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健全集中学习制度,确保本级班子成员每月务虚学习不少于1次,党委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全年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4天;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局领导每年下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并亲自撰写1-2篇调研报告,其他干部职工也要积极参与调研,主动掌握最新情况;健全干部培训制度,认真落实培训规划,搞好基层党员轮训和机关干部业务培训,确保培训时间充足;建立学习辅导制度,组建一支学习骨干队伍,合理安排理论学习、党风廉政教育和业务学习内容,每月组织一次学讲座活动;建立学习成果交流制度,支部每季度、党委(总支)每半年、局系统每年组织一次学习成果和经验交流。

五、推动学习成果转化

(一)要转化为破解资源保障难题、促进科学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同研究解决国土资源管理突出矛盾结合起来,创新思路、规范管理、优化服务,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有效资源保障;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国土资源需求与供给双向调节作用,有力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着力研究完善解民忧、增民利、保民安的政策措施,切实维护群众资源权益。

(二)要转化为改进作风,提升行政效能的实际举措。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贯穿于“两转一增强”的活动中。切实解决、形式主义、本位主义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断深化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服务意识;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建立完善工作责任制度,督察督办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不断深化高效服务执行有力的效能意识;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深化廉洁从政干净干事的廉政意识。

(三)要转化为树立正确人生态度,保持良好党性修养的思想源泉。突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失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突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突出党员干部模范教育,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活动,确保共产党员先进性。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健全机制。局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全面负责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领导、督促、检查和考评;各直属单位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局党委每年专题研究一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积极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造条件,做到有领导负责、有专人管事、有经费办事,确保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注重实效。各单位要把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出专门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统筹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带动和促进本单位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局机关各支部和直属单位党组织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干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提高学习实效。

(三)搞好保障。加大资金投入,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予以充分保障。创造学习条件,局机关建立党员学习室,各直属单位明确集体学习场所,并配齐工具书籍和电脑等学习用品。拓展网上读书平台,在内网开辟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专栏,为网上学习与交流提供平台。

中心组学习经验总结篇4

关键词:计算机 以学习者为中心 实验教学模式

1、引言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的过程及其教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而其教学理论主张在教学活动中,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个体出发,把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

计算机课程相匹配实验课时占本课程总课时的50%。目前,在进行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中,采用的是由教师布置实验内容或教师根据章节内容事先做好实验报告册,要求学生按实验报告步骤进行,操作完成后书写实验报告上交的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每位学生实验的内容都是相同的,学生机械地就实验报告内容进行操作,这种教学实验模式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形成了极大的依赖性,甚至部分学生根本不去操作,而直接抄袭他人的上交。这种传统实验模式中存在的最大弊端是教师总是学习的主导者,而学生是学习的被动者,这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新性是背离的,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相去甚远。

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所以,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

3、如何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

3.1 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总是知识的提供者,教学的主宰者,总是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内容进行操作;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者,是知识的容器,他们根据实验内容进行统一、机械的操作。这种教学模式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的枯燥性与对教师的依赖性,一旦教师没有布置实验内容,他们都不知所措,实验无从下手。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首先必须转变教师与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角色。教师在整个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主要包括建议学生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解释知识点、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料、指导学习步骤、传递有效的学习经验、回答学生的提问、启迪学习技巧、评估学习结果。总之,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是分析者、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评价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展开综合上机操作,最终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3.2 创设学习情境,实验由“验证型”向“综合型”转变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模式中,实验报告是由教师事先准备好实验内容,然后在实验课中布置于学生并要求完成,每位学生所做实验都是相同的。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与当代建构主义学习观是背离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为背景进行建构完成的。

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在Word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一般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后,就会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任务,首先提出总任务,例如让大家用Word来制作一张贺卡,接着会在总任务的要求下引导同学们确定具体的子任务,例如我们可以把制作一张贺卡这样的总任务分解为贺卡主题、资源搜集、版面设计、文字编辑、图像处理等子任务。

3.3 开展合作学习或协作学习

合作学习或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具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策略。在实验教学中,以三到五名学生组成一个实验小组,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实验小组,且每一小组中指定一名成员为小组负责人,全面负责实验分工与协调工作。在实验中开展合作学习或协作学习,小组成员根椐一定的实验目标,通过共同学习、讨论研究,明确责任分工,共同完成实验,且每个小组成员都达到一定实验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实验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使师生在多维互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在和谐相处、共同进取的境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态度。

3.4 改革课程考核模式

传统教学中计算机课程成绩考核,一般采用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要手段评定,往往忽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这个环节,导致理论与实验学习相互脱钩,这也是造成学生操作与不操作、操作能力强与操作能力低与成绩毫不相干的意识,形成学生的一种“重理论、轻实验”错误认识。我们可以将一次考试成绩与平时随堂检测相结合,将统一考核内容变为统一考核目标,学生自选考核内容;将个人独立考核变为小组考核,将学生的小组成绩纳入成绩评定之中,在学生个人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这样为了得到同学的认可,使自己的小组取得好成绩,每个学生都有了明确的努力目标,产生了自发学习的动力,实验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得到加强。

另外,值得我们老师注意的是,对学习的总结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孙莱祥,张晓鹏.研究型大学的课程改革与教育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陈琦.认知结构理论与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1).

中心组学习经验总结篇5

化学教师是启蒙学生走进化学之门的领路人.笔者作为初中三年级的化学教师,对化学启蒙有着非常深入的体会和总结,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和思考,对初中三年级化学启蒙教育谈谈一些看法.

一、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也是学生进入化学之门的第一把金钥匙.持续保持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笔者总结,应从把握学生心理和优化教师知识技能两个层面入手.双管齐下,各现所长,共同促进,实现目标.

1.把握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深入学习心理学知识有助于对学生的心理结构、性格特征做出准确的判断,有效引导学生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过程;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会出现越俎代庖的错误.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笔者观察到,学生对化学这门“新鲜”学科,起初是有着强烈的兴趣的.随着课程的深入和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复杂化,学生的兴趣明显下降.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正说明了化学的学习进入完全的理论领域而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从心理学角度,结合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分析,是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旧知识(包括经验)同所学的新知识结合在一起,无法产生新旧知识在意义上的构建,无法实现新知识的内化,无法完成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释新知识.原本这个心理过程得以顺利完成,学生能够获得学习新知的成就感.但随着新知识的铺天盖地的涌入学生的知识库,教师没有做好学生化学学科学习的心理过程的疏导,致使知识断点与日俱增,学习兴趣如秋霜洗礼的绿意萎蔫不兴.甚至于有些学生在化学启蒙教育中,自认滑入被动学习的状态,宣告化学启蒙教育从心理层面上的失败.

例如,我们在学习“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部分内容时,对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采取的是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将石蜡的三态变化和燃烧均以实验的方式呈现,丰富学生的经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理解理论表达.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

2.优化教师知识技能

(1)提高教师知识能力

教师化学知识基础深厚,有很好的化学系统知识,对九年级化学教材知识体系有良好的建构,能够把握教材的整体架构,深层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对教材结构的设置和内容形式的安排有较为深入的剖析.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理解,认为九年级教材的知识涵盖面是很高的,对人文意义和化学历史有一定的涉及,将化学学科的意义和作用以其高度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而表现得尤为突出,但表现出知识点分散,系统性差等特点.如果完全依照教材印制的形式顺序开展教学,很难构建化学知识树状系统,这对于初中学生化学启蒙是尤为不利的.

在把握教材方面,集中突显了教师化学知识能力的高低.笔者尝试将自己的化学知识结构解构,并参照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鲁教版教材、沪教版教材整合九年级化学知识框架,在这个架构下多次循环知识点学习,适应心理学研究的记忆曲线.实现启蒙学习的教学任务.

例如在学习“第四章 燃烧 燃料”时,笔者将“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结合在一起学习,收效甚佳.

(2)提高教师教学技术

①善于使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有效地将抽象的化学理论,转变成结构范式.把书籍中的图片变成动画形式,将实验过程制作成动画短片等.丰富而直观的材料更容易打动学生.初三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更强,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借助直观思维能力的推波助澜.

②笔者认为,在众多的教学技能中,应该把教师控制情绪的能力及生动幽默的语言组织能力列为其中,这集中表现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幽默的语言总能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专注于课堂学习,生动的故事情节设定需要生动的语言作为外衣.准确的用语能帮助学生接受艰深的理论.

二、优化化学教学方法

1.实验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

实验是化学这门学科学习的基础,化学实验呈现出来的一切现象是化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得以成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化学实验更是化学学科教学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化学教材中,大到章节,小到小节,处处化学知识的学习都有实验存在.

笔者总结初三化学实验教学形式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信息技术支撑的化学实验视频演示教学形式;第二种为教师演示化学实验教学形式;第三种为学生亲手操作的化学实验教学形式.

这三种形式均为重要的化学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对于学生化学的学习起着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最为有利的当属第三种,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实验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根据教学需要和内容要求,如氧气的制取、二氧化碳的生成等实验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并认真学习整个实验过程.如爆炸等化学实验,危险性较高,在教学中应选取视频课件播放形式演示实验过程.有时,根据课程安排和课堂时间,许多实验内容的教学在课堂上应适当选取教师实验演示形式或结合视频幻灯片演示教学形式来完成实验的教学.

2.小组讨论教学是化学学科学习的重要方法

中心组学习经验总结篇6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很注重知识的传授,在利用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练习题来巩固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应付考试当然也绰绰有余。但这种教学方式很少注重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忽略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不知道这些知识是怎样来的;不知道这些知识与生活有什么联系;不知道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不少教师和学生都感叹数学很枯燥无味,调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数学其实并没有我们说的那样难,只要教师有心设计,让数学融入生活,并能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导演下去体验生活,从体验中获取数学知识并应用于生活,那数学将会从一个枯燥无味的学科变成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有用的学科。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内容有较强的实用性,当学生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新知识的引入几乎都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而且图文并茂,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可是很多教师还是新教材,老方法,不让机会给学生去做,去探究,去体验,去获取知识,忽视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忽略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使新教材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找准每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创设两者相结合的情境导入新课,或者进行新课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你导演的情境中亲身经历、切身体验,学习数学。

例如:在“行程问题”的教学中,如果直接讲有很多学生不一定明白,不如把常见的行程问题分成几类,给学生布置好本课的学习任务,放学生到跑道上去上一节室外课。①相遇问题:分别让学生在直道和环形跑道上演示此问题,其他学生观看、思考(起点、终点、时间、路程的关系)、总结,并现场开个总结会马上把这类问题的关键知识点总结出来。②带着相同的要求体验追及问题:把班上学生一快一慢组合成一个小组,让学生在环形跑道上让两个学生同时起跑,到快的同学又追到慢的同学为止,让其他学生数数两位同学分别跑了几圈,通过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很容易知道,快的同学多跑了一圈。③在搞清楚了前面两类基本的行程问题的基础上,体验相遇再相遇问题:分别在直道和环形跑道上让学生相向而行,相遇两次,让所有学生计算他们走的路程和时间是多少?是什么关系?……经过这些一系列的实际体验活动,学生对行程问题中的这些基本问题理解恐怕比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的效果要好吧。

又如:在学习《统计》时,就以班级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统计班级男生和女生人数及比例;统计各个年龄段的人数及比例;统计上次检测全班各个分数段的人数;算出各个小组的平均分、方差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成绩好……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来了,干劲来了,个个都投入到学习中,画表格,收集数据,作统计图……且教师可作要求:如果有什么不会的小组交流或问教师,一定要把这个“本事”学会,经历了这样一个亲身体验的过程,学生不仅学会这个知识点,经历了探究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他们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

总之,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即要精心设计,让数学更有生活的气息,更要把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地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从体验中学习数学,相信师生都会体验到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

写作小常识:

论文常见模式;总分式(或称总分总式)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

中心组学习经验总结篇7

一、课改从理论学习入手­

要搞好课改,首先要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只要认识到位,转变了观念,就可以将课改顺利推行。学校首先应抓好通识性培训,组织有关基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为英语教师购买课程标准,做到人手一册,要求教师提前学习课标、解读课标,了解课改的基本要求,并且在每学期的教研组活动组织学习、讨论、交流课标,做到人人对课标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课改从教研活动中探索­

开展了扎扎实实学科培训学习,做到边学习边实践。坚持间周开展集体备课,研究教材,讨论教法和学法。把通识性学习与学科性研究有机结合,力求将课改教学做到正确把握,适用有效。同时,组织英语教师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各种课改活动,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做法。­

三、课改在教学活动中实践­

在每学期的课堂教学中,作为英语教师们应认真实践,努力按课改理念去进行教学。以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鸦雀无声”课堂状况,英语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师生成为学习的集体,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改善课堂教学气氛,使得学生能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营造良好的师生情和学习氛围。­

四、课改在多彩的活动中深入­

1、开设“英语角”,让学生与同学、老师、外教快乐说英语。­

2、举办英语歌曲欣赏、英语故事会、英语剧表演等诸多令学生兴趣盎然的趣味英语课,让学生快乐学英语。­

3、办英语板报。不仅让学生学会获取英语信息、加工英语信息、交流英语信息,而且让学生学会用笔把美丽英语画出来。­

4、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英语比赛,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品尝成功。­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全新的天地。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巩固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交际能力。­

五、课改以评价改革促进­

随着课改的开展,学校还探索新的评价方式,通过综合评价展现学生学习情况,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通过学生课堂行为评价表(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表、家长观察评价表和同学评价表来评价教改成果。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可制作【学生成长记录集】,以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记录学生发展的点点滴滴,在与家长的互动中能为家长的辅助教育提供相应依据,建设和谐的家长-教师-学生新纽带,从家庭到学校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六、课改在总结中深化­

中心组学习经验总结篇8

1 “导、探、结、评”教学模式的基本架构

该教学模式包括“情境导入-体验感知-论证归结-反馈评价”四个步骤,在“体验感知”中又包括两个环节,是四个步骤、五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大步骤贯穿于整个课堂,但是又有不同的侧重,创设情境侧重于课堂的导入,不超过5分钟,体验感知和论证归结则侧重于知识、技能、情感的形成过程,是课堂的主体,时间不少于35分钟,反馈评价侧重于课堂三维目标的总结与升华,5分钟左右.本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体现课程标准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始终贯彻物理知识是在学生的最需要时去探索,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在交流合作中培养能力,在反馈展示中获得成就.基于本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根据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和课程的要求为最终出发点.

2 “导、探、结、评”教学模式的实施环节

2.1 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生动有趣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反应,激起学生的好奇和疑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构建学习过程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方式包括“温故而知新”、“生活小贴士”、“原来如此”(小魔术实验)和“实践出真知”(学生实验)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该步骤包括“情境导入,确定目标”一个环节.

设计目的: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学习的兴趣,布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从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操作方法:教师利用小游戏、小魔术、生活实例、现象(实验、视频、图片等形式)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案例呈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从成像过程的特殊数据归纳为一般规律,笔者利用“导、探、结、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颗发光发热的“心”,它能反映出我们心情的好坏,同学们想看吗?

教师取出“心”形LED光源,并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教师将光源移到二倍焦距以外的位置,调整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师:同学们观察到光屏上成什么样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学生:倒立缩小的实像.

师:“缩成一团”表现出了“低落”的心情.

教师将物体移近凸透镜,学生观察成像情况.

师:“心花怒放”表现出了“高兴喜悦”的心情.相信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探究,定会有这种喜悦的心情.

师:同一个物体通过同一个凸透镜,会成性质不同的像,今天我们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师板书课题并课件展示本节的学习目标.

2.2 体验感知

体验式教学是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先感受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学生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同时获得比传统教学更明显的教学效果.

该步骤包括“提出问题,自主学习”、“体验感知,探求规律”两个环节.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探究过程,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

操作方法:(1)“提出问题,自主学习”: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然后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小组成员互助交流,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器材,设计恰当的实验方案),解决学生在下步探究过程中存在的疑难,便于学生顺利进行科学探究;(2)“体验感知,探求规律”:通过学生的真实体验(包括尝试、观察、经历、探究等活动),学生的感知更加系统化、理论化,不再仅停留在零碎、不严谨甚至不准确的认知上,激发学生探求规律的欲望.

案例呈现: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性质的不同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合理的猜想.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师:如何通过实验探究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请同学们自主与合作学习,搞清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所用器材的作用和调整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后,对不清楚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物距和像距,并练习物距和像距的读数(以便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区分距离和标尺上的刻度值),同时找出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的位置.

学生根据学案提出的四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1)对于一个确定的物距,如何找到物体所成的清晰的像?

(2)物体靠近和远离凸透镜时,成像的性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如果物体成的是虚像,能在光屏上找到吗?如果不能,我们该怎么做?

(4)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记录哪些数据?要观察什么现象?学生学完后,小组合作交流并设计出实验探究方案.

小组成员回答自己设计的实验探究方案,并上台展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的实验操作过程.

教师在屏幕上投影出实验注意事项,并提醒大家注意.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在屏幕上投影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学案的表格中.教师巡回检查,让提前结束实验的小组成员将数据输入微机的表格中.

所有小组实验完毕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当把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处时,还能用光屏承接到像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从凸透镜焦点处射出的光,将与主光轴平行射出,所有光线没有交点,不能成像.

2.3 论证归结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阶段的认知规律,将言语与呈现实物或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感知会更精确、全面.在大量实验、体验的或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生总结得出结论,才能更好地感知学习的原理和内容,加深体验的过程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有水到渠成的感觉,从而实现对知识的顿悟,体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经历和喜悦,更好地实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该步骤包括“展示汇报,论证归结”这一个教学环节.

2.3.1 设计目的

根据课前以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生成,完成本节需学双基的升华归纳以及过程体验、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及学习习惯和方法,实现对知识的顿悟,体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经历和喜悦,促进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2.3.2 操作方法

“展示汇报,论证归结”:通过学生的过程体验、理论感知、组内交流、论证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得出实验结论,并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的结论,有不同意见的小组可阐明自己的异议,然后小组间进行辩论,达成一致意见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核心概念、规律或原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小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网络构建,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2.3.3 案例呈现

教师将部分小组输入微机的实验数据进行排序,各学习小组结合自己的和屏幕上的数据进行组内交流、论证分析,得出本组的结论.小组成员展示本组的结论,不同意见的小组提出异议,小组间辩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最后,教师汇总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板书,并对规律进行总结说明.学生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疑惑,师生共同研讨解决.

2.4 反馈评价

学生在主体实践中消除困惑,解决和生成问题,满足需要,创新知识,展示自我是巩固反馈的本质所在.所以要以改革巩固反馈形式,调整反馈调查内容为突破口,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反馈调查“高耗低效”的问题.由单一的机械重复练习向多层次、多形式、开放型方向转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满足有差异学生之间无差异的整体健康协调发展.

该步骤包括“巩固反馈、检测评价”一个环节.

2.4.1 设计目的

进一步巩固萃取知识精华,升华过程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为学生搭建学习成果展示的舞台,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食粮”,有利于优生优培和学困生转化.

2.4.2 操作方法

“巩固反馈”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每学完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做恰当的小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学生练习后,及时对结果予以评价,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检测评价”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根据单元内容难度的不同,编制恰当的当堂检测题(时间以5分钟左右为宜)测试学生,通过学生同桌互批,小组互查等形式进行评价,提高对学生个体学习的效果反馈,加强学生间的互助合作.

2.4.3 案例呈现

上一篇:学习部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学习月活动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