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馆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4 10:57:22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1

城市综合体因为汇聚了商业、办公、居住、休闲娱乐等城市功能,被形象地称为“城市之心”。2012年以来,各种形态的城市综合体在全省范围内相继涌现,在充分体现城市特色的同时,也不断给人们带全新的生活方式。

城市综合体

开启“一站式”生活

作为“5个100工程”先期启动的22个城市综合体之一,位于安顺市的贵州多彩万象旅游项目是以5A级旅游区标准打造的集旅游度假、商务会议、SPA养生、文化休闲、主题游乐、文化科技体验于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区。

走在宽阔的广场上,记者看到,水幕电影广场、喷泉、LED显示屏已经开始启用,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主体工程正在进行室内装修;项目周边的星火路、经二路已建成通车,8万平方米奥特莱斯商业街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

“以后周末的生活会更加充实,先去图书馆看看书,再陪孩子去科技馆体验现代科技,累了就坐下来品尝特色小吃,顺便到超市买些生活用品,晚饭后还可以和家人一起看场电影……”谈起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毕节市民王女士满脸微笑,她将体验到的是一种比以往更快捷、更优越、更时尚的全新生活,这样的生活源于毕节市南部新区综合体的建设。

毕节市南部新区综合体总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不含南山森林公园),项目开发建设可带动城区向南扩展约10平方公里。在已经建成的项目中,除了端庄典雅的行政中心,气宇轩昂的“一院三馆”(影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还有生机勃发的毕节招商花园城。

以大型超市和电影院为主力店构建的毕节新商业核心,提升毕节商业档次,引领现代城市生活方式,成为毕节商业标杆。12000平方米的会展中心,主展厅层高14米,是毕节各种会议、展览、交易会、节庆活动的重要平台。康体运动中心,内设室内恒温游泳池、篮球馆、羽毛球馆以及高档健身会所,引入时尚健康的运动理念,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现代商务中心,以现代化办公和服务式公寓组合打造现代商务空间,与商业形成互补,完善中心区功能。精品商业街,采用临街商铺丰富商业形态,依托购物中心,促进商业经营。高尚园林社区,引入现代城市居住空间规划和理念,提高城市居住水平和城市形象,秉承招商地产低碳绿色生活理念,营造健康、温馨、和谐的生活社区。

作为毕节市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和毕节市首个高端商业中心,招商花园城将弥补毕节市在城市综合体高端生活理念的空白,为毕节市带来全新的消费观念。

六盘水市凉都体育中心城市综合体也是省级100个城市综合体之一,是全省唯一一个以体育文化为背景建设的城市综合体。按照“体育搭台,商贸唱戏”的开发内容,该项目以体育场馆和商贸酒店、购物、健身、娱乐为核心,配套写字楼、酒店、高档公寓等项目保障,带动城市综合体的良好建设和运营。

凉都体育中心城市综合体作为贵州省第八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闭幕式场所,注定成为六盘水市的新亮点、新地标。“项目的建成,将对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同时,它将成为六盘水市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对拉动周边投资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六盘水市住建局负责人介绍说。

积聚优势资源

打造核心商圈

一个好的城市综合体,往往是一个区域的标志性建筑,能够从建筑形态上实现城市面貌的升级换代,运营得当还将大大提升城市商业、服务业水平,同时创造大量的就业和税收,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如果城市综合体建立在老旧城区或乡村地带,还将带动城市面貌的提升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在这方面,水城县百车河统筹城乡转型发展旅游综合体算一个典型。

在全省半年经济工作会暨项目观摩总结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说,“水城县结合自身实际,运用山水、田园、都市、乡村四要素,打造百车河统筹城乡转型发展旅游综合体,思路非常好。”

思路决定出路。百车河项目的建设,让乡村变美了,群众变富了。“这里的环境和卫生条件都非常好,我们生活得很开心。”村民吕超、李如芬夫妇刚搬来不久,便利用自家400多平方米的新房开了个小超市,还买了餐桌椅子,准备再搞一个农家乐。

百车河项目是水城县“4+1”战略中最大的组团,规划总面积9.2平方公里,首期投资20亿元,建设周期3年,项目包括酒店和会议中心、温泉公园、田园风光体验、特色城镇、亚高原生态体育运动和住宅配套6大功能区。

项目建成后,这里常住人口将达3万人,可带动1万人就业,每户居民年均增收翻两番,年新增财政收入3亿元。

每一个城市综合体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体。作为重点发展平台,城市综合体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核心商圈的形成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位于毕节市南部新区城市综合体的招商花园城占地300亩,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总投资20.92亿元,已完成投资4.8亿元;科技文化中心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总投资5.4亿元,完成投资4亿元;毕节南山公园总投资20亿元,计划用五年时间打造成毕节市的城市休闲公园及辐射川、滇、黔的旅游度假区。

安顺市贵州多彩万象旅游城市综合体占地约6000亩,总投资60亿元,年接待规模500万人次,计划3~5年建设完工。

六盘水市钟山区凤凰山城市综合体项目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3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辐射带动周边近8.13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及改造,预计直接拉动约348亿元的经济投入,解决近1.25万人就业,居住人口9.3万。

城市综合体的建设,不仅是城市形态的改变,更是经济形态的改变。当商业、交通、办公、居住、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内容在一定的城市空间里得到有机组合,以往单一的经济体就会通过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开始产生更大的经济效能。

有关专家认为,城市综合体不仅是城市的一张名片,而且是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提供就业机会的主要渠道。作为城市地标所形成的强大推动力和辐射力引领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带动了周边区域价值的提升。大量品牌的进驻,提升了商业水平、促进了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促进了区域产业定位和升级。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过城市运营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目前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城市崛起的时代已经来临。

重点发展平台

引领城市升级

上世纪60年代,当世界上第一个城市综合体拉德芳斯出现在法国巴黎时,就已经成为了当时欧洲最完善的商务区,在随后50多年的发展中,拉德芳斯成功打破了商务领域的局限,将工作、居住、休闲三者成功融合,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

由此可见,城市综合体的核心,在于建筑内部“人场、气场、钱场”的汇聚和流动,更在于这栋建筑背后的文化、灵魂、生命力、竞争力的积聚和展示。

文化柱独具屯堡特色,风雨桥彰显贵州魅力。多彩万象旅游城市综合体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巧妙地将地域文化元素和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掀起了城市建设的“最炫民族风”。

凤凰山城市综合体以其独特的对称设计,展示出富有城市文化气息的“中轴线”,从高处望去,犹如一架翱翔于蓝天的空中客机。

百车河旅游综合体将栈道、亭台、河流、水车、古楼、村落等融为一体,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承载着人们对田园生活的记忆和回味。

如果说过去城市综合体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城市居民的需求而逐步添加城市功能。那么,现在通过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和建设来带动城市的发展,正体现了一种创新的理念和发展的诉求。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2

【关键词】地方高校 旅游管理 毕业设计 产学研结合

一、湖南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情况

产学研相结合,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机制之一。它的兴起和发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同趋势。旅游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年轻的教育门类,它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旅游应用型人才。它的职业特性促使其应更加明确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应是逐步建立使旅游院校具有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有效机制。实行产学研相结合,正是为了加强旅游院校同社会的广泛联系,让社会参与办学,实现旅游院校的科研面向旅游市场的办学新路子。我院专业产学研合作建立在校企互动、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基础上,形成了人才培养、技术进步、校企竞争力等相互提高的“互惠、多赢”的产学研合作目标。

第一,聘请行业权威专家、企业技术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员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教学进行全方位指导。定期邀请行业内专家、企业管理人员来校开设学术讲座,聘请专家参与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定期进行技能训练,与旅游企业合作,签订协议,共同培养人才,优先向合作企业提供优秀学生实习或工作。

第二,重视专业教学工作。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既有高校教授、行业部门主管领导及一线企业经理和技术能手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指导专业教学改革及实践型教学基地建设方案,使专业学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确保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每学期均邀请有关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来校指导及作相关专题讲座。

第三,校企优势资源互补,战略合作提高竞争力。10多位行业权威专家、企业技术专家受聘为本专业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与区域内珠海昌安大酒店、长沙通程大酒店、衡阳雁城宾馆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拥有衡阳交通旅行社、邮政旅行社、阳光旅行社、青年旅行社、教育旅行社、回雁峰景区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第四,加强专业师资培养。每年选送1名骨干教师到国内一流旅游学院进行一年的教学交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二、“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步骤

“产学研结合”中的“产”注重的是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对于经济类专业学生来说,除了能够积累实践经验外,还可以发现和解决生产经营中一系列问题,弥补学校教育不足。“学”要求教学内容设计要反映时代特点,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和适用性,教学方法要注重教学效果及其可推广性,尽可能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知识传授的高效、便捷。“研”则强调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选题面向社会经济实际,特别是企业的应用性课题。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产学研一体化层面上与社会经济的密切整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机制,使教育教学系统的创新功能得以实现。为更好地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建设与专业培养计划相配套的实习基地,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创办经济实体。

1、确定试点学科和试点课题。把旅游管理作为产学研结合的切入点,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毕业班进行试点,并制定了毕业设计选题的质量标准。一是选题要符合旅游教育规律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旅游专业培养目标;二是选题要突出实践性,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与科研、生产的结合,具有研究价值、现实意义和开拓性;三是选题应是旅游管理领域刚刚出现的新课题和急需解决的新问题,具有一定的广度和难度;四是选题具有可操作性强,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根据质量标准,我们确定了“衡阳市湘江沿岸红光带建设”、“衡阳市雁城宾馆餐饮管理系统”等若干个选题作此次试点课题。这些选题都来自于实践应用研究项目,也是指导教师在研的课题,产学研结合特点明显,能形成阶段性成果,有利于转变为生产力,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的结合。

2、人员组织。各试点专业公布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试点题目以及每个选题的毕业设计任务书,使学生明确“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具体的任务;学生自主申报,选择题目和指导教师,导师在申报的学生中择优选用。试点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位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阶段始终起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积极作用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

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新模式建立的思路和对策

1、积极拓宽毕业设计选题渠道,与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综合基地。产学研综合基地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实践和科研的条件,目前许多旅游院校都与旅行社、饭店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对于毕业论文设计而言,产学研三结合的形式主要是根据毕业设计的要求和特定的选题内容进行的三结合形式,如联合申报和承担科研项目;联合开发旅游景点、旅游产品等。通过这次试点,我们已与珠海昌安大酒店、长沙通程大酒店、衡阳雁城宾馆、衡阳华天大酒店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毕业生也深受欢迎。

2、选好合作伙伴,完善组织。产学研结合建设的好坏,是否有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是十分重要的。合作伙伴的领导要有改革意识,有远见,有开拓精神和竞争观念,要尊重教育,同时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是否具有三结合的必要条件。一般选择大中型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因为双方的互补性很强,互惠性也更能体现。现在一些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信誉差,亏损严重,不宜作为合作伙伴。此外,产学研合作项目要有选择性,有竞争力,与学校学科方向和科研优势比较一致,使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就业实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产学研结合是跨出教育系统范围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需要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协同加强领导,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给高校及企业以有力支持,有效解决产学研合作中的矛盾和困难。

4、切合企业需要,融入职业技术,开展毕业设计。旅游活动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使得旅游企业对旅游人力资源的要求具时段性特征,而这种特征与学校旅游专业教学计划性相矛盾。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院坚持切合企业需要,融人职业技术,开展毕业设计。在实践中,以当地重大旅游节庆活动为切入点,积极主动谋求互利合作。衡阳拥有南岳寿文化节、耒阳蔡伦造纸文化旅游节、耒阳农耕文化旅游节、衡阳王船山文化节等重大旅游会展,而且是周期性会展。每年的毕业论文设计都有学生以此为选题,既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服务能力,又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然,“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师生双方都是挑战,因此,新模式既丰富了毕业设计内涵,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雄厚的师资力量为保证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供了智力支持。我院旅游管理教育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结构合理,队伍稳定,他们熟悉旅游管理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业务熟练。指导教师均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副高以上职称的占63%,其中有很多是硕士生导师。由本校专职教师担任主讲教师的课程达100%。这样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稳定的师资队伍,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断提高提供了保障。

总之,“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已取得前期成果。它能拓宽毕业设计选题渠道,建立相对稳定的毕业实习教学基地。来自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实际课题,使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就业实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能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造就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而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符合高等教育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黄一璜:世纪转换与成人教育工作者角色作用的发挥[J].中国财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4).

[2] 伍栖、赵初元、杨子华:“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新模式在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10).

[3] 温景文:校企合作办学的认识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2(1).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3

今年,地委、行署出台《关于毕节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新型能源、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基地”,并将“实现旅游产业大跨越,形成中国西部特色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旅游收入突破300亿元,使旅游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列入试验区“十二五”规划。而要真正把中央、省有关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精神落到实处,完成毕节试验区既定的目标任务,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含义及其关系

(一)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含义

文化产业之说出自20世纪30年代霍克海默等人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也称文化工业,由于其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被国际社会公认“朝阳产业”。我们通常说的文化产业,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以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为主要内容,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交换、消费为特征,从事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再生产、交换与传播、流通与经营活动或为此提供服务的行业。当前所称的旅游产业,是指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环节的综合性行业。

(二)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毕节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是指以毕节地区境内的文物古迹和景点、民族节日和习俗、民族风情和区域文化的参观、游览、考察服务为核心,带动饮食、住宿、交通、商业、制造业、文娱等相关产业发展的产业群。毕节地区民族文化和旅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关联点。

1、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旅游活动产生的动因。毕节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深石山区,千百年来因袭相传的文化、风情、习俗“养在深闺人未识”,而这种“待字闺中”的“纯天然文化”具有强大的诱惑力,是“山外”世界探幽访古的首选。因此,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保持其厚重纯朴的秉性,发展民族文化,使其富有时代特质,是推动旅游活动产生的动因,是发展旅游产业的一大抓手。

2、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利用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我们都知道,旅游必须有看点,不管是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或是民风民俗都得独特、与众不同,让游人在“一饱眼福”的同时,还能按其需要购物和参加文化娱乐活动,而商品的制造、开展文娱活动都是展示民族文化的载体。因此,发展壮大旅游业的过程,实际也是对民族文化继承、保护和利用的过程,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推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民族文化与旅游景点是互相转化为经济优势或生产力的载体。发展壮大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就是要使其在国民经济中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民族文化和旅游景点必然要相互转化为经济优势或生产力的载体才能体现其经济价值。在自然风景区感受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里游览自然风景区,两者相得益彰、相互推进,最终让经济优势或生产力得以显现。

二、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民族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旅游产业是“低碳”产业,民族文化和旅游的联姻所产生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更是战略性的产业。

(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同志倡导,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唯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区,其目的就是加快开发扶贫,实现生态良性循环。这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是建设毕节试验区“旅游大区”的现实需要

旅游产业的发展是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向“秘境寻踪”、“文化旅行”递进的过程。有人“黄山归来不看山”、“桂林归来不看水”,但从未听人说过对一种文化的探求有穷境,对一种风情习俗守望会倦怠。毕节试验区观音洞、夜郎、钟水、水西及乌撒等历史遗迹文化,撮泰吉、铃铛舞、滚山珠等原生态舞蹈文化,《夜郎史传》、《以那悲歌》、《支嘎阿鲁传》等古籍文化具有“唯一性”和“神奇性”,不可移植。因而要打造“旅游大区”,绝对离不开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这是现实需要。

(三)是实现“强区升位、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

毕节试验区居住着彝、苗、回、布依、仡佬、白、满等30多个少数民族共170多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26.5%,民族乡占全省民族乡总数的30.4%,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却较为缓慢。毕节试验区少数民族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多居住在绝美的自然风景区。这是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的优势,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抓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本”。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不可能有全区的跨越发展,毕节试验区提出“强区升位、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必须把民族地区的发展列入“当务之急”的中心任务。

(四)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

人类社会的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所取得的精神成果,主要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建设赏心悦目的景区、挖掘博大精深的文化、制造丰富多彩的商品、烹饪精妙无比的饮食,弘扬真善美、摒弃假丑恶,能净化心灵,提高修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已雏形初现,具体表现在“精品旅游线”的设计、形象品牌的打造、民族文化遗存的修复、文化演出团队的组建等几个方面。1、“精品旅游线”的设计。目前,毕节试验区主要开发三条“精品旅游线”。一条是,百里杜鹃—百里乌江画廊—黔西县化屋基苗寨—织金洞;另一条是,黔西县支嘎阿鲁湖—大方县奢香博物馆—大方县九洞天;再一条是,威宁草海—威宁百草坪—赫章韭菜坪。以三条旅游线为轴心,开发各类景区54处,其中,部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部级自然保护区1个、部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处。

2、形象品牌的打造。“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是毕节试验区着力打造的文化旅游形象品牌。洞天湖地主要是织金洞、九洞天、支嘎阿鲁湖、乌江源流等;花海鹤乡主要是地球的彩带百里杜鹃花、威宁连片的洋芋花和荞花、中国樱桃之乡赫章野马川满山遍野的樱花、威宁黑颈鹤栖息地高原明珠草海等;避暑天堂主要是指毕节试验区拥有贵州屋脊韭菜坪,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地理气候。

3、文化遗存的修复和演出团体的组建。毕节试验区重点打造以古彝文化、夜郎文化、红色文化为主的品牌文化,恢复或重建大方宣慰府、赫章夜郎遗址、毕节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一大批文化遗存,组建了夜郎歌舞团等民族特色浓郁的近10个演出团体,为景区和城市建设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蕴。

4、重点行业的发展。住宿和餐饮是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重点支撑行业,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全区目前有星级酒店30多家,其中,三星、四星酒店从2006年起实现了零的突破,已发展到10余家。此外,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到2010年上半年,全区授牌农家乐、乡村施舍近330家。

(二)特点

毕节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具有鲜明的特点,既有文化与景观的合二为一,又有“十里不同景”的多彩多姿,还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发展潜力大、速度快。

1、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有机统一。毕节试验区许多少数民族都居住在风景区,每处风景都留下民族文化的烙印。如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一的韭菜坪周围是民风古朴的彝寨,民族文化十分厚重。再如百里乌江画廊一侧的化屋基苗寨,水以山为美、山以水为奇,在这亦真亦幻的境地中,苗族同胞原生态的歌舞一亮相,便有山的大气和水的灵动。

2、民族区域文化旅游各有侧重。毕节试验区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文化旅游亮点,真正的“十里不同景”,能让游客在哪一个地方都能有所看、有所感、有所得。如大屯土司庄园、宣慰府、化屋基苗寨、织金洞、总溪河漂流、草海、韭菜坪、百里杜鹃,等等。

3、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的唯一性。毕节试验区的民族文化、风景名胜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甚至不可复制的。舞蹈撮泰吉、铃铛舞、迁徙舞、滚山珠,景点织金洞、百里杜鹃,文化遗迹宣慰府、夜郎文化遗址,等等。这些文化或风景,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看不到、感受不到的。

四、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一)主要挑战

1、守旧的思想观念。毕节试验区有的地方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上,还存在不思发展、不去发展、不愿别人去开发,“守着金山少饭吃”的现象。有的古老文化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几近失传。思想是行动的灵魂,守旧的思想观念难以产生“幸福指数”。

2、缺失的拓展能力。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在一些地方仅是建几个景点、唱几首民歌、跳几支舞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多种行业并没有多少人去“求索”。毫不讳言地说,缺失的拓展能力使得除却一些土特产品、旅馆,其他行业发展几乎为零,比如承载文化或景点的商品制造等等。

3、匮乏的文艺精品。山东高密因了《红高梁》,陕西商州因了《商州三录》,云南因了《五朵金花》、《阿诗玛》等而世人尽知,游人如织。毕节试验区虽然有大批的文艺工作者,有大批可以打造的“本土文化元素”,但“毕节特色”的文艺精品却极其匮乏,难以让人“闻声而动”、“观影而行”。

4、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力发展旅游是全国、全省的要求,各地都在千方百计欲将之打造成“支柱产业”,如都城极有可能在毕节地区赫章县可乐的夜郎国,湖南新晃县就拟注资50亿元恢复重建。毕节试验区周边地区都在发展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独特景观为重点旅游产业,市场竞争激烈。

(二)重大机遇

1、“四大优势”保障。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政治优势,、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毕节试验区的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二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继续推动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政策优势,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继续推进毕节试验区建设”。三是国家东西部产业转移的后发优势,毕节地区位于成渝、黔中、滇中“两小时经济圈”内,区位优势好、吸引东部产业转移能力强。四是全国统一战线及国家有关部委帮扶支持的动力优势,目前,全国统一战线和中央17个部委支持、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

2、“交通枢纽”支撑。毕节试验区进入国家和省规划的飞雄机场正加速建设,预计2012年通航;“三横三纵”铁路(三横:昭通—威宁—毕节—金沙—遵义、成都—贵阳客运专线、林歹—织金—纳雍—六盘水,三纵:隆昌—黄桶铁路织金—毕节—叙永段、毕节—水城—兴义、已建成的内昆铁路)和“三横三纵”高速公路(三横:杭瑞高速遵义—毕节—威宁、黔西—大方—毕节、清镇—织金—纳雍,三纵:黔西—织金—普定、生机—毕节—六盘水、威宁—六盘水)建设整体推进,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全面提速。按照毕节试验区“十二五”要求,期末,实现多数县通铁路、县县通高速路,乡乡通油路,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

五、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旅游产业大跨越,形成中国西部特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重点景区建设、旅游市场开拓、相关产业配套、机制体制创新为重点,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积极发掘和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旅游支持产业的形成,促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推动毕节试验区“强区升位、跨越发展”。

(二)开发原则

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首先,“保护”与“开发”相统一。要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最大限度地制止和避免掠夺性和破坏性的开发。其次,“独特”与“多样”相统一。要重点开发“唯我独有”的资源优势,在不同的区域打造不同的文化旅游精品。要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不同游客中推出不同民族文化魅力的旅游产品和项目,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旅游需要。再次,“内涵”与“参与”相统一。要注重民族文化内涵的开发,并作为餐饮、服饰、节庆、歌舞等的载体,满足游客的跨文化的精神需求和物质享受。要开发游客参与度较高的旅游活动,让游客真正“体验”到民族文化旅游。第四,“融合”与“配套”相统一。要把民族文化与自然风光的开发融合在一起,以自然风光为载体,以民族文化为灵魂,打造“毕节特色”。要通过特色旅游的开发,带动饮食、住宿、交通、商业、制造业、文娱等“配套行业”的发展。

六、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重点和战略规划

(一)开发重点

一是民族服饰。二是民族歌舞。三是民族饮食。四是民族婚恋。五是民族体育。六是民族节日。七是民族文学。八是民族工艺品。九是民族建筑。十是历史文化遗存。十一是自然景观。

(二)战略规划

毕节试验区在“十二五”期间发展旅游产业提出“一城两廊八区”的构想,“一城”是指毕节大方文化旅游城,“两廊”是指百里乌江画廊和高原生态走廊,“八区”是指草海生态湿地旅游区、百里乌江画廊旅游区、百里杜鹃风景旅游区、阿西里西风景旅游区、纳雍乡村旅游区、九洞天风景旅游区、织金洞风景名胜旅游区、三丈水风景旅游区。这种构架是可行的,但还需加强和强化。一是建民族文化旅游城市。除了现在正在建设的毕节主城区文化博物馆外,在大方建宣慰府、在赫章建夜郎城。二是建民族文化风情园、村、景点。在威宁建民族文化风情园,打造各县市区旅游景点,强化民族风情习俗、民族饮食文化、民族旅游商品开发、民族文艺展示、文化遗存的保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七、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对策措施

(一)解放思想、加强领导

解放思想,就是要不畏首畏足、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能迎难而上、勇于开拓、敢闯敢试、追求卓越,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中,出主意、想办法、定规划、谋长远,才能在无人涉及的“盲区”看到风景、在错综复杂的“难区”摘到鲜花。要在加强领导上下功夫,只有重视、支持、帮助、推进,才能够把事情做好、做实、做出成效。因此,要成立全区统一的领导小组,制定工作目标、建立实绩考评机制,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工作,协调解决问题。要按照全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总体部署来分级落实责任,以“共赢互利”为出发点,打破县市区之间“领土”观念,使各县市区、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却又协调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突出特色、统筹规划

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原生性、唯一性、隐秘性,原生性是因为毕节试验区许多民族世代居住于此,唯一性是因为“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隐秘性是因为文化资源有待于开发。在这些特色文化旅游中,有比较优势强的,也有比较优势弱的,也有潜能大却开发时机不具备的,因此,要按照循序渐进、滚动开发的原则,先开发比较优势强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有吸引力的民族文化资源产品。同时,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变化趋势,也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因大而为之,不因小而不为。只有进行统筹规划,分期实施,才能够提高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也才能实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政策支持、资金投入

要按照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总体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一是要分门别类地列出道路、水电、通讯、景点建设,宾馆酒店提级创星,民族特色文化产品的研制、生产、流通等的规模和层级。一方面,对应规模和层次有针对性地争取国家或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对应规模和层级按照分级负责、分块负责的原则招商引资,拓宽旅游投资渠道。二是在毕节试验区的层面上,制定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优惠政策,要按照财政状况安排一定比例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资金。对于一些辅的建设项目或者是能够资源共享的项目,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捆绑使用”的原则,创新项目整合机制,达到“低投入、高效益”的目的。

(四)政府主导、企业开发

现在许多地方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最终几乎无一例外地落实在“政府买单”上。事实上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政府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即宏观引导和调控,也就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规定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协调各部门,形成统一的政策,引导企业进行开发。企业则按照政策的规划和引导,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开发经营,并获得经济效益。当然,鉴于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之初,在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文化保护与发掘、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可以采取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和个人,内资和外资一起上的方针,广泛动员、多方筹资,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培育市场、规范管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涉及多方面、多环节、多行业,而且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行业的缺失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要在培育市场上做文章,按照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重点,壮大旅游运输、旅行社、宾馆酒店、商品研发制造、文化演出、体育运动等等行业。对于每一个行业,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发展到什么水平、达到多大规模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哪一个阶段推出哪一种旅游产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都应了然于胸。在行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必须规范管理,要成立行业协会,以协会去作要求、提规范、强管理,真正实行各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六)打造品牌、注重营销

品牌是名片、品牌是生产力。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一定要突出品牌效应。品牌的打造要在景点的开发、民族文化的挖掘利用的基础上,编排几台上成的舞蹈、写几本“秘境寻踪”的书籍,出几册本土文化元素深厚画集,演几部叫得响的电影电视。总之,要通过各种民族风光片、电视电影、歌曲、摄影作品、文学作品、舞蹈等形式,充分展示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风景,增强旅游的吸引力,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七)盘活人才、智力支撑

对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民族学、文化学、旅游经济及规划设计的人才。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规划、设计和开发高品位、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因此,要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盘活人才存量。一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有意识地把相关人员送出去学习,请外地专家、学者来讲课、培训。二是在大中专院校开设民族文化旅游课程,培养专门人才。三是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中引进人才。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4

[关键词] 新型能源工业基地 产业结构 规模化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建立的,22年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专家顾问组、国家各部委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毕节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试验区“三大主题”,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岩溶地区积极探索科学发展思路,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绩,特别在解决农村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十一五”实施以来,毕节试验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强区富民目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措施,实施开放引进,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为毕节试验区二次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四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分别以13.53%、12.93%、26.89%的速度平均递增,2009年该三项指标分别达到500.01亿元、268.73亿元、91.3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16倍、2.66倍、2.62倍,四年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660.05亿元。二是经济成份构成渐趋合理,主导产业不断突出壮大。到2009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利税分别达到165.06亿元、112.92亿元、36.84亿元,较“十五”末分别增长99.7%、206.5%、81.3%。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发展到2866户,上缴税金10亿元,完成增加值50.55亿元,利润2.74亿元。三是城乡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四是新型能源工业基地框架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全区陆续引进中石油、中石化、国电、华电、新希望、兖矿、新汶矿、力帆骏马等企业积极进入毕节地区投资开发,快速参与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毕节循环经济工业基地、黔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织金煤磷电化一体化工业基地等的开发建设,近期投资400多亿元,中远期投资计划达到1500亿元,以开发煤电化产业为主的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一、推进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建设,加快兴工强区步伐

毕节试验区立足煤水资源优势,实施开放引进,大项目带动战略,开发建设煤、电、煤化工等涉及能源、交通及公共服务产业的十几个重点项目,形成了规模集群发展态势。“十五”期间投资主要方向是电力和煤炭,电力生产投资48.22亿元,重点电力项目投资完成45.91亿元,其中:大方电厂投资11.6亿元,黔西电厂完成投资13亿元,纳雍二厂完成投资13亿元,洪家渡电站完成投资4.33亿元,引子渡投资0.95亿元,索风营投资3.03亿元。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31.13亿元。“十二五”的2008年以十大开工项目、十大完工项目、十大在建项目为代表的投资项目,这一批项目包含了交通、城建、能源、化工、水利、供电、机械制造、生态建设、旅游、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大开工项目总投资2695325万元。分别是:(1)清织高速公路(或遵毕高速公路)清织高速投资344000万元,遵毕高速575000万元。(2)毕节机场,投资73000万元。(3)百里杜鹃路,投资30000万元。(4)草海大道,投资25325万元。(5)毕节市环城绿化工程一期,投资1000万元。(6)织金煤磷电化一体化工业园区、黔西科技工业园区、毕节市双池经济走廊,黔西北生态工业园区。其中织金电厂投资50亿,黔西科技工业园区13亿,毕节市双池经济走廊投资70亿,黔西北生态工业园区投资30亿。(7)毕节博物馆改造(含奢香博物馆改造),投资5000万元。(8)毕节地区体育中心改造,投资1000万元。(9)毕节职业技术学校一期,投资2000万元。(10)毕节大剧院,投资9000万元。十大完工重要项目总投资852863万元。分别是:(1)毕节东出口道路改扩建工程,投资43000万元,环东路(含麻园路),投资21286万元,毕节大箐-二龙关公路2116万元,马场-九洞天公路2702万元,百里杜鹃景区化育-普底公路1046万元,(2)毕节市东客站、交通枢纽中心,投资2861万元。(3)两园改造(人民公园、阳山公园),投资为人民公园2262万元、阳山公园3159万元。(4)毕节南部新区一期工程,投资32600万元。(5)大方电厂,投资540000万元。(6)毕节市煤电化一体化,投资123700万元。(7)毕节煤化工一期工程,金江化工有限公司公司年产3万吨季戊四醇,投资35500万元;毕节煤海化工有限公司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项目,投资21000万元。(8)毕节地区力帆骏马振兴车辆有限公司异地技改,投资18567万元。(9)复烤厂打叶项目,投资18000万元,(10)毕节学院教学楼、毕节一中教学楼、毕节实验中学教学楼,投资23054万元。十大在建重要项目总投资1302710万元。分别是:(1)隆黄铁路黄织段,投资135000万元。洪家渡航运工程,投资3000万元。(2)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工程,投资90670万元。(3)市东新区道路改造工程,投资29320万元,倒天河二期工程人工湖,投资6000万元。(4)试验区生态在建工程:石漠化综合防治“十一五”期间投资99730万元;水土保持项目40500万元;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1400万元;贵毕公路生态建设项目3105万元;10万亩特色经果林产业基地1453万元;中德合作项目8369万元。(5)输变电工程,投资113167万元。(6)大型煤矿在建项目10对,总投资463509万元。(7)名牌产品技改扩建工程(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技改工程,投资80000万元;毕节卷烟厂联合工房项目,投资36000万元)。(8)烟水配套工程,投资54000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48048万元;马铃薯产业5566万元;100万亩草场12300万元;改茅和建无房项目40000万元。(9)胜天水库投资10457万元、大新桥水库,投资8574万元。(10)试验区教育项目(毕节学院体育馆项目、毕节地区实验小学(搬迁)、地区实验幼儿园(搬迁)毕节学院秀山体育馆5829万元;实验小学5400万元;实验幼儿园1313万元。

二、以产业结构特色化、规模化为主攻,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内涵

第一,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了扶贫移民、林业生态、流域综合、节水灌溉、土地整理、人饮解困等重点工程。加大了财政反哺农业的力度,畜牧业发展有了一定规模,“十一五”以来,全区投入资金3.82亿元,新增能繁母牛 4.35万头,能繁母羊46.2万只。2009年末,全区牛、羊存栏分别为92.7万头、65.61万只全区实现畜牧业产值60.31亿元,其中草食畜禽产值5.55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9.2%。加大了扶贫移民的力度,建设了8个移民新村,共搬迁6000多人,使贫困山区的农民向城镇逐步转移,形成了农民下山、林草牧上山的良好态势。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科技知识普及,转移劳动力36000多人,培训劳动力38000多人,提高了农民非农产业的收入比例。

第二,加强产业宏观调控和引导,结合“生态扶贫”行动,对全区土焦、铅锌矿行业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取缔了53个铅锌矿企业,集中扶优扶强,形成煤炭、电力、化工、畜牧四大优势产业,并向企业规模化、布局园区化、产业链条化的态势发展。现已拥有总资产超亿元的公司35户,全区现有各类注册工业企业1300户,资产总计17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0户。涌现出了如力帆骏马民营工业园区、金河化工公司等经济园区和优秀民营企业。

第三,以弘扬特色文化为支点,带动文化旅游、教育、交通、商贸等三产经济的繁荣振兴。以百里杜鹃、织金洞、九洞天、草海等为核心品牌,全区旅游及相关产业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正成为一项“朝阳产业”发展壮大。

三、以全面创优环境为突破,打造经济强势增长的平台

一是创造优惠的政策环境。制订出台了引进资金和项目的鼓励政策,对新进项目企业在用地、立项、资金、审批等各个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二是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严打力度,对干扰、影响企业发展

生存的人和事严肃处理。三是创造优质的服务环境,一律实行上门服务,一条龙服务,以优质的服务引进企业,壮大企业,实现地企双赢,推进了试验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一五”后期毕节试验区积极抓住了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和省里及国家相关部委对试验区支持的机遇,继续推进循环发展,全力打造煤电化、生态畜牧、旅游四大产业基地,推进新型能源工业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旅游业、特色城镇化四项建设。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继续以煤水资源为依托,建设新型煤电化工基地。煤炭开发方面,继续引进有实力、守信誉,能扎根地方经济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好已投资运营的水火电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积极争取再建成一批大型水、火电项目,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二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威宁县马铃薯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山区建设生态畜牧基地为重点,牛羊养殖公司、中药材有限公司、核桃饮料业公司、淀粉厂等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以彝族风情文化、喀期特地形为重点,开发建设特色旅游业。通过招商引资和启动民间投资,对现有的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开发,形成特色风情旅游品牌。四是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加快特色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特有的区位优势,以县城和卫星城镇为主,建成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区域中心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文化品牌城市。

参考文献

[1]《在跨越发展中谱写华章——毕节试验区建立22周年回顾与展望》,中共毕节地委书记 秦如培 中共毕节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张吉勇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帅到让人嫉妒”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与2021年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以来,我局积极对新冠疫情的冲击,主动履职,着力打造福田文化高地。文化市场平稳可控,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前三季度我区文化产业增加值284.63亿元,占GDP比8.3%。

一、20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总结

(一)重点工作总结

1.聚焦惠民生,文化事业不断进步。一是全力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建成全国首家社会化运营国有博物馆“华强北博物馆”,全国率先采用“区投市建”模式打造国际一流国际演艺中心,推进国际体育文化交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海滨生态体育公园运营招标。二是举办高规格文化活动。举办2020中国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论坛暨第十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参与第十一届深圳工艺美术博览会。引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裴永中,全市仅有的2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均入驻福田并成立工作室。三是创新打造公共阅读亮点。国内率先推出公共图书馆常态夜间文化品牌“图书馆奇妙夜”,创办深圳首家24小时社区图书馆“玉田社区图书馆”,打造深圳最高规格社区图书馆“侨香社区图书馆”。

2.致力谋发展,文化产业稳中有进。一是经济指标增长潜力挖掘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及工资总额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住宿业显著回暖。二是构筑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撑体系。修订“1+9+N”文化产业资金支持政策体系,形成文体旅游、建装设计、时尚产业支持政策;出台支持车公庙片区时尚产业空间供给侧发展措施,累计支持351个项目,支持金额13768.89万元。三是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有序安排泰然立城前期入场装修,成立联合指挥部统筹推进肇福文化创意设计园建设,推进华强北科技时尚文化特色街区建设,举办“98”音乐节、深圳国际时尚电玩节等活动。四是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联合编制完成全国首条文化创意指数“国证香蜜湖文化创意指数”,近期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仪式。牵头成立福田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联盟,促成两支文化创意专项投资基金。

3.着眼增活力,体育事业扎实推进。一是全民健身体系不断优化。区属9大公共体育场馆公益开放28天,社会体育场馆优惠开放数千场次;举办“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节”等品牌体育活动,举办首届福田超级联赛。创新采取“政府—社会联动”模式,利用园区楼宇天台等闲置空间,建成22块足球场地。二是公益体质监测持续开展。完成体质监测2万例,重点跟踪监测7000多例。福田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6000多名,开展健身指导300余场次。三是竞技体育亮点频现。福田籍运动员、奥运冠军刘虹夺得2020年全国竞走锦标赛冠军。福田水上项目代表在2022年省运会资格赛广东省锦标赛取得63枚奖牌。

4.注重抓统筹,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实现审批事项100%全流程网办,100%实施容缺制度。选取16个事项编制了一批“秒批”事项清单,已于“智慧福田”手机APP运行。试行信用审批制度,选取3个政务事项进行试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

(二)抗击新冠疫情工作总结

疫情以来,累计出动5135人次,巡查企业及场所等2257家次,多项工作位列全市甚至全国前列,全区未出现一例酒店间人传人病例,文化市场稳定可控,文化产业繁荣兴盛。

1.全市率先构筑疫情“防火墙”。业内率先建立疫情互通机制,制定行业防疫指引,筑牢防疫防线。全国首创“线上调解”方式,通过微信、QQ、APP等线上平台解决旅游纠纷,减轻维权成本。目前共收到旅游投诉693件,已办结686件,办结率98%,其中通过“线上调解”办结679件,办结率98%,为群众挽回损失217万元。

2.全国率先开展“人文防疫”。全面贯彻“人文防疫”指示,先后推出人文防疫1.0、2.0和3.0版,覆盖居家隔离居民、来深建设者等群体。累计派送“暖心礼包”35867份。获联合国卫生组织肯定,及多家报刊媒介转载报道,多名群众来信表示感谢。

3.做实文体场馆开放“绣花功”。发动皇冠体育中心等5个体育场馆对医务人员及家属免费开放,已接待相关人员6000余人次,免费开放3000多个小时;发动体育社会组织为医务人员子女提供免费线上培训,先后有496人次参与。全市首创“体育名人进场馆”活动,邀请易建联、刘虹等体育名人到场馆锻炼,带动体育消费。

4.筑牢文化行业复工“压舱石”。向企业免费提供口罩5万余个。举办建装、时尚行业融资对接会,达成贷款意向23.4亿元。实施场所全覆盖执法,整改安全隐患120余处。制定文化旅游业系列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复苏。制定“文化旅游业稳企支持”“生产经营支持”等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复苏。

二、当前主要问题和困难

目前我局有大量文体设施建设工程,为此,于2019年底成立重大办。但相关工作人员均无规划、建筑、设计、施工等专业背景,也无建设项目工作经验。实际工作中,同志们边学边干,全力推进项目实施,但毕竟未接受过系统专业学习和训练,工作中遇到建筑设计领域一些较专业问题时,仍会因为欠缺专业知识无法有效处理。

三、2021年计划

(一)打造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一批重大文体地标、特色文体设施,加快已立项重大文体设施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区属美术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改造一批老旧文体设施。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线,打造一批高质普惠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出台非国有博物馆、民办文化艺术展览空间扶持政策。

(二)做好时尚总部中心招商管理。开展湾区时尚总部中心企业招商入驻工作,吸引高质量时尚产业总部企业、时尚价值链及时尚服务平台入驻。制定湾区时尚总部中心运营方案,推动物业联盟首批产业空间落地。实施《车公庙片区连片改造升级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统筹时尚产业发展。

(三)打造福田“智能体育”事业。一是启动福田全民健身设施智能提升工作,在公园、公共绿地、闲置用地等地建设、更新28套智能化室外健身设施。二是探索打造“智慧体育”应用管理平台,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搭建交互体验渠道、建设信息化平台和现场智能监测、数据自动化采集分析系统。

(四)持续提高优化政务服务水平。扩大容缺受理覆盖面,探索行政许可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等方式。优化全流程网办,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和满意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6

关键词 上海;旅馆业;现状;对策

A Status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Shanghai's Lodging Industry

ZHU Lixin

(School of Tourism,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tourism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Shanghai has been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acquire allround information of star hotels, but little has been given to the hostels which are found hard to manage efficient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a description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Shanghais lodging industry, analysizes the problems it confro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It is hoped that these data may provid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reference for tourism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nd researchers in this field.

Key words:Shanghai;lodging industry;current status;countermeasure

一、上海旅馆业的现状分析

1.研究对象

通常“旅馆”的外延比较宽泛,包括我们日常所说的“宾馆”、“旅馆”、“饭店”、“招待所”等住宿设施,但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所说的“旅馆”不包含已评定或待评定星级的标准宾馆,主要是指以下3类:

(1)标准化经济型旅馆

经济型旅馆通常提供的是相对于中高档饭店而言较有限的服务。B&B(床位与早餐)是经济型旅馆最基本的服务模式,“锦江之星”、“如家快捷”、“莫泰168”、“宝隆居家”、“新亚之星”等是上海此类旅馆的代表。

(2)青年旅馆

青年旅馆原定以国内青年学生为主体消费群。但目前入住者中,外国游客占了90%以上。上海比较著名的青年旅馆有浦江国际青年旅社、老船长青年旅馆、易途青年旅馆等。

(3)社会旅馆

“社会旅馆”是一个虽不严密但约定俗成的表述。大多数社会旅馆源于企事业单位开设的楼堂馆所,或是私人开设的住宿设施。其主要客源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中低收入者。

2.上海旅馆的总量与分布

由表1可以看出,上海大致共有3320家旅馆。目前上海旅馆的平均客房数为25.6间/家,床位数与客房数之比大约为2.05。由此推算,旅馆的总客房数大约为85000间,总床位数大约为17.4 万张。旅馆的分布密度与人口密度高度相关。人口越密集的区域,各种企事业单位和设施场馆等往往也越集中,而这些正构成了对客源的吸引。但有两个例外:一是闸北区,二是青浦区。闸北区人口密度虽然不是最高,但其旅馆无论绝对数量,还是相对密度,都居全市之首。这是因为统计数据中的人口数量没有能反映出流动人口,而铁路新客站每天客流量多达55-100万,为其周边旅馆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客源市场。青浦区人口密度是全市最低的,但旅馆密度并非全市最低,究其原因,可能是青浦的休闲设施与旅游景点较为集中,吸引了不少客人,对住宿设施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从布局规律上看,不同类型的旅馆往往采用不同策略:

经济型饭店一般选址在闹市区、商业区、开发区、景观区或交通枢纽,通常附近有餐馆、购物中心、加油站等,以便借用社会资源来补足饭店省略的服务功能,同时又保障比较稳定的客源。处于市中心区域的经济型饭店通常是通过旧房改造置换而来,而新建的饭店多半处于市区边缘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带。

青年旅馆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区域,通常处于交通枢纽地带,出门交通极为便利。这是因为其主要客源是境外背包族游客。

社会旅馆通常采取依附型策略,即依附于客运站、景点、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集贸市场等,以求最大限度地靠近客源。

3.上海旅馆的规模层次

图1 上海旅馆规模分布

图1是在选取上海黄浦、长宁、徐汇、松江、金山、宝山、崇明7个区1000余家旅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绘出的。从其变化规律看,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客房数在1-30间之间,可以称为小型旅馆,数量最为庞大,约占总数的78.5%;第二段客房数在31-70间之间,可以称为中型旅馆,数量相对锐减,只占总数的16%;第三段客房数在71间以上,可以称为大型旅馆,数量再次锐减,约占总数的5.5%。目前上海旅馆的平均客房数是25.6间客房/家。

按照客房总数来分析,上海目前各规模层次旅馆的客房数分布情况大致是:小型旅馆客房总数约占上海旅馆业客房总数的44%,中型旅馆的客房总数约占32%,大型旅馆的客房总数约占24%。因此可以看出,要完成上海旅馆业的全面整顿,还须推出针对中小旅馆的管理措施。

4.上海旅馆的房型构成(床位数/客房数)和用工比例(员工数/客房数)

上海旅馆的床位数与客房数之比大约在1.9-2.3之间,平均数为2.05,说明在旅馆行业中房型以双人

图2 上海旅游业用工比例(员工数/客房数)

间为主,兼有少量单人间、三人间和多人间。但青年旅馆的房型以多人间为主。

旅馆业为控制人力成本,通常会尽力降低员工数与客房数之比。上海旅馆业员工数/客房数的总平均值为0.56。其中,经济型饭店的员工数与客房数比值一般在0.4-0.7之间,比同等星级宾馆低1/2-2/3。小型旅馆的用工总体比较精简,当旅馆客房数达到30-40间时,用人最为精简。客房数超过50间以后,员工数与客房数之比开始攀升(见图2)。

人员精简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实现:一是管理上采用扁平结构,减少层次;二是员工实行一人多岗或一岗多职;三是辅助业务外包。

5.上海旅馆的经济类型

本次调查所选的6个区县中,3个位于市区,3个位于市郊。在市区的黄浦、长宁、徐汇,国有和集体所有制旅馆占了将近70%,而在郊区的宝山、松江、崇明,私营旅馆占50-90%,说明区域位置对旅馆经济类型构成有重大影响。市区企事业单位相对集中,各个单位都有可能开设旅馆以作为三产,造成大量的旅馆属于国有或集体所有;而市郊企事业单位较少,建房成本相对便宜,造成了大量私营旅馆的产生。其它经济类型在旅馆业中的份额相对较少,说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在这个行业广泛确立,也说明外资还很少涉足这一行业(见表2)。

6.上海旅馆的客源构成

从总体上讲,旅馆业须迎合的是蓬勃发展的国内旅游与商务活动的需要。在过去20多年中,我国的旅游接待业针对的主要是入境旅游,而在满足国内旅游需求的市场供给方面存在巨大断层。目前大多还处于小康阶段的国内客人迫切需要有大批经济、卫生、舒适、便利的住宿设施。

为了对这部分客源作定量分析,我们于2005年8月对上海旅馆的住宿客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7份。分析结果如下:

(1)空间构成。不同规模的旅馆,住宿客源的空间构成有明显的不同。小型旅馆一般条件较差,上海本地入的入住率很低,特殊情况下才可能临时入住小旅馆。小旅馆的国内客源以临近的江浙皖地区人员居多。大中型旅馆客源的空间分布范围广一些,来自较远地区的客人明显增加,也会有一些海外客人入住(见表3)。

(2)职业构成。根据统计资料分析,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私营企业主及个体从业者三类构成了旅馆住宿的客源主体,三者合计占到56%以上(见图3)。

(3)收入层次。小型旅馆住宿客人的家庭月收入集中在2000元以下,占70%;处于2000-3000元之间的占30%,总体上属于低收入阶层。大中型旅馆的住宿客人90%以上家庭月收入在2000-5000元之间,属于中等收入阶层(见图4)。

图3 上海旅馆住宿客人职业构成

图4 上海旅馆住宿客人收入层次分布

(4)住宿原因分析。住宿原因方面,小型旅馆与大中型旅馆的统计结果有比较大的差异。小型旅馆的客人出于观光、休闲目的住宿的较少,而因工作、探亲、治病、做小买卖而入住的比较多。调查发现,出于来沪求医目的而入住旅馆的占了相当的比例。商务客的比例上,两类旅馆大致相近,都占了1/4左右(见图5)。

(5)选择旅馆的主要考虑因素。交通方便(有便捷的公交线路或靠近目的地)是客人选择住宿旅馆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小型旅馆客人主要是冲着低价位而来的,这个比例将近40%。而考虑服务因素的比例不足1/5。相对服务而言,硬件的吸引力更低(见图6)。

图5 上海旅馆客人住宿原因分析

图6 客人选择旅馆主要考虑因素分析

7.旅馆业经营状况

旅馆业中经济型酒店的经营业绩是比较好的。它们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度假旅游者或中小商务旅游者。在产品与服务特色上,经济酒店往往有自己的特色,“如家客栈”居住舒适、温馨如家,“锦江之星”简约实用、细心周到都是颇为人们称颂的。在经营方式上,经济型酒店一般采用特许经营与委托管理的方式扩张。在营销策略方面,经济型酒店一般都有自己统一的销售渠道,普遍实行网上预订、电话预订以及会员制度。经济型酒店的投资收益率一般为10%-20%,平均出租率可高达80%以上。

青年旅馆在上海的整体经营状况不甚理想。其经营理念和产品模式更适合国外的旅游者,而不容易为国内游客所认同。

社会旅馆的经营状况因其区位不同而有较大差别。例如,崇明县2002-2004年的旅馆平均出租率一直徘徊在30%-40%之间,有不少旅馆甚至多年停留在10%的水平上。徐汇区旅馆的平均客房率在60%-70%,黄浦区旅馆的平均客房率甚至可以达到75%-85%。经营状况差的旅馆连维持基本的生存都很艰难,它们对加入旅馆业协会,以图获取支持的要求比较强烈。

8.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管理体制的障碍。我国酒店行业原先在管理上实行的是两套基本隔离的行业管理体制――涉外酒店管理体制和非涉外酒店管理体制。涉外酒店的行业管理归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非涉外酒店的行业管理属于商业行政管理部门。而在行业管理的实际运作中,旅游行业管理重点是管理高档酒店,商业管理部门又没有精力和能力去管理大量的社会旅馆。目前上海的社会旅馆名义上虽然归口区县旅游局管理,但实际上区县旅游局并无有效的管理途径或抓手,甚至召集旅馆业主来开一次会议都需要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协助。因此,旅馆行业普遍存在管理无序的问题。

(2)产权制度的障碍。目前上海市区的大部分旅馆还是国有或集体性质,这些旅馆普遍存在产权不够清晰的问题,一部分为了满足部门的利益建立起来的“楼堂馆所”成为了一些部门的附属机构或者职能部门;一部分虽说改制了,但还是新瓶装旧酒,根本谈不上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这有可能会扰乱旅馆业市场化运作的秩序,不利于旅馆业的生存与竞争环境。

(3)人力资源的障碍。旅馆业人员配置非常精简,通常是一人多岗,这样才能降低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可见,旅馆业对员工的要求并不低,但行业薪资水平却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想找到相当数量符合要求的员工并非易事。旅馆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更是匮乏。

(4)分散经营,竞争力弱。目前上海的3000多家旅馆,绝大多数为招待所、小旅馆等,它们虽然经济,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且单兵作战,竞争力不强。在供销信息渠道上,标准化经济型连锁酒店总体上还是比较通畅的,但大量的中小社会旅馆的信息渠道就相对闭塞。在广告宣传上,社会旅馆一般很少投入,口耳相传、朋友推荐还是住宿客的主要知晓途径。相比之下,国外的中小型旅馆一般简而不陋,相关信息可上网查询,并可预订房间,相当便利。旅馆业协会在这方面应该可以有所作为,帮会员单位创造一些条件。

(5)卫生、安全与设施状况欠佳。目前上海旅馆业还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服务水准参差不齐。由于硬件设施缺乏必要的维护与保养,行业管理缺乏严格的制度和程序,中小型社会旅馆在设施、卫生与安全方面的客人满意度最低,意见最为集中。

二、上海旅馆业发展对策研究

1.推进法制化进程

在旅馆业的经营过程中,法律关系复杂多样,既有旅馆业主与旅客之间的法律关系,又有旅馆业者与旅行社等其他业者之间的法律关系,还有旅馆业者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对于这些法律关系,应该通过立法来加以规范和调整。

但是,我国目前专门调整和规范此类法律关系的,仅有1987年9月23日国务院批准,同年11月10日由公安部的《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和1998年5月由国家旅游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评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规定》,以及2002年4月由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颁布的《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规定了饭店对社会治安的责任,主要是从公安行政管理的角度立法,属于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评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规定》主要对旅馆、饭店的规模和等级进行了规定,属于部门规章;《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是规范旅游饭店经营管理、确定旅客和饭店双方的权利义务的规章,属于行业规范。目前起草中的《上海市旅馆业管理办法》属于地方法规,虽不完全针对本课题所研究的旅馆,但在旅馆业法制化建设的发展中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方面的工作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2.推出标准化方案

应积极推出标准化方案,让上海的旅馆业按照规范的软硬件标准来运作和管理。为此,建议尽快拟定《上海市旅馆业服务标准》之类的行业规范,界定各种类型旅馆的硬件要求与服务标准,规范旅馆业的运作,保障住宿客人的基本权益。

3.实现自律化管理

目前上海各区县旅馆行业协会已初步建立,为旅馆业的自律化管理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行业协会可以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设立旅馆统一标识,建立上海旅馆业的形象系统;

(2)建立诚信系统,由行业协会每年对旅馆服务质量和产品进行评估并予以公示;

(3)推动旅馆订房系统建设,尤其是帮助中小旅馆利用集体力量拓展营销活动,同时,以此为抓手,加强对旅馆的引导与管理,可以以诚信记录和服务达标为准入门槛,将符合标准的旅馆吸纳进入信息网络;

(4)推动旅馆的培训与实训制度,促进旅馆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和职工队伍的建设。

4.构建信息化平台

GIS系统是旅馆业加强管理和服务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沟通宏观管理部门和微观经营企业,沟通市场与客源,使政府部门更有效地进行管理,投资者更有效地进行决策,旅馆业更有效地进行宣传促销,客人更有效地寻找住宿地。GIS系统的建立将使上海旅馆业的管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5.实施品牌化发展

经济型酒店在上海的成功,表明了品牌战略和连锁经营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目前锦江之星、新亚之星、如家、莫泰尔168等经济型酒店的连锁化发展为上海旅馆业的整合作出了一个示范。政府有关部门可以积极推进这一发展趋势。不久前由市旅委牵头召开的“上海市社会旅馆规范服务达标暨品牌连锁加盟大会”代表着这种努力方向。但完全依靠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发展来整合上海旅馆业还相当困难,相当部分中小型旅馆无论从硬件设施、服务标准、单体规模、区位条件和经济实力看,都不适合加盟这些品牌。因此,还必须推出一些适合中小型旅馆的专门品牌。

6.强化市场化运作

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市场对旅馆业的基本要求是“价廉物美”。根据这个要求,旅馆在产品设计中,首先应注意经济性原则,避免附加的服务项目及相关的设施设备投入带来成本费用的上升。

在旅馆业组织结构的构建中,既不宜采用高星级饭店层次密集、纵向垂直的组织结构,又要避免权责模糊、职能混杂的组织结构,一般宜采用简约型、扁平式的组织结构。

7.进行分层化指导

各类旅馆的设施与服务水准相去甚远,要进行有效的管理,须根据它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粗略而言,可以按房价分为两大层次:一是房价低于100元的旅馆,针对这类设施简陋、服务水准较低的小旅馆,管理上主要以公安、工商部门等的要求为主,督促其合法经营;二是房价在100元以上的旅馆,这类旅馆的单体规模、服务设施已达到一定水准,可以引导它们借鉴经济型旅馆的模式,向品牌化、标准化、连锁化方向发展,条件较好的旅馆还可以进一步向主题化、个性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以吸引更多的住客。

8.规划超前化发展

旅馆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应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需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近期上海旅馆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就是2010年的世博会。根据上海市旅委的相关课题报告,世博期间上海旅馆类住宿设施的床位需求量在30-40万张之间,而目前的总床位数才17万张左右,也就是说即使现有旅馆经过规范化整改后,全都符合世博会的接待需要,还存在13-23万张床位的供应缺口。这就意味着在今后的三四年间,上海需要大力发展标准化管理的旅馆类住宿设施,增加供应总量,同时还要考虑采用多种方法来疏散客流、缓解压力。

上海的旅馆业规模庞大而管理滞后,难以完全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拓展上海的旅馆业可谓任重而道远。上海还须广泛吸纳海内外的先进经验,以实现旅馆业的跨越式前进。

注释:

①本文是上海市旅游委年度课题《上海旅馆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2005年)的部分成果。该项目由朱立新、郭本厚、何建民共同主持,本文所选取的部分由朱立新负责调研与执笔。

参考文献:

[1] 邹统钎.经济型酒店的关键成功因素与经营模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2] 李怀勇.经济型饭店的发展战略[J].旅游科学,2002(4).

[3] 侯国林,李金生,卞显红.论我国经济型饭店品牌建设的模式与方法[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4).

[4] 徐桥凤,.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管理问题和对策[J].新经济杂志,2006(3).

[5] 李伟,王静.对经济型酒店重新认识及影响其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4(15).

[6] 苏NB153.我国经济型饭店发展模式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5).

[7] 甄红线.经济型饭店在中国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北方经贸,2005(3).

[8] 王怡然.上海饭店业发展趋势分析[J].旅游科学,2001(3).

[9] 唐超.我国社会旅馆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财贸研究,2002(5).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7

[关键词]桂林;高等院校;旅游教育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已形成包括职高、中专、高等院校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在内的较为完备的旅游教育体系,为提高旅游队伍素质、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据国家旅游局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高等院校693所,旅游高等院校的数量首次超过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与2004年相比,旅游高等院校增加了119所,旅游高等院校在校生308,408人,比2004年增长12.3%,旅游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教师由2004年的11,012人增至12,912人。这说明旅游院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实力逐渐增强。2001年中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博士学位点的招生,标志着中国旅游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学位层次结构的升级。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旅游经济迅速发展和高校扩招,桂林旅游高等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然而,在旅游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日益尖锐地凸现在我们面前。作为培养旅游人才的旅游院校和旅游教育工作者,对这些问题应该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创新旅游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培养新世纪旅游管理创新人才,促使旅游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桂林高校旅游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旅游教育规模逐步扩大

随着我国旅游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桂林的高校也纷纷设置旅游院系、旅游管理专业或旅游研究方向。据了解,桂林现有4所高校开设了旅游专业,其中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是集旅游服务业为核心的多种相关专业为一体的学校,开设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英语、旅游日语、导游服务与管理等25个专业,在校生6000余人。桂林工学院设有旅游学院,原旅游管理系创建于1985年,是全国成立较早的旅游高等院系之一。现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多层次培养旅游专门人才的院系,设有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旅游管理学士学位;有旅游管理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及旅游管理专业的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共500多人。广西师范大学于2000年在历史系的基础上成立了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现已更名为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开设了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并于2004年设立旅游管理硕士学位点,开始招收研究生;成人教育中也设有旅游专业。现有旅游专业本科生400多人,研究生40位左右。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也相继开设英语导游专业,现有在校生200多人。

目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工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是桂林旅游教育的三大主力军,每年约占广西旅游专业招生总人数的近1/2。此外,还有15所左右的与旅游相关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桂林已形成以高等院校为骨干、以中专和职业高中为补充的旅游教育结构体系。

(二)培养了大批旅游专门人才

桂林旅游高等教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比如教育形式有本科、专科教育,也有成人、夜大教育等多种形式,为旅游业培养大批旅游人才,初步缓解了旅游市场人才的需求压力。仅以2007年(2007年4月止)桂林旅游专业毕业生为例,旅游高等专科院校毕业生2000余人,约占总数的75%;本科学校毕业生1000余人,约占总数的25%。从毕业生就业去向看,大专毕业生有54%进入了宾馆饭店,39%进入了旅行社,少数则进入了教育及旅游管理部门;本科毕业生有20%进入了宾馆饭店,23%进入了旅行社,其余则进入了旅游教育及其他行业。可见,学历层次不同,就业情况亦不尽相同。

(三)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桂林旅游高等教育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但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程设置偏重于服务类课程,“文化”含量较高的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偏少。培养出的学生知识较为单一,缺乏“文化”的厚重感,实际工作的潜力不足,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二是许多课程在内容上出现重复,学生和教师难以适从,造成旅游教育资源的浪费。三是“因人设课”,而不是“因需设课”。某些课程与旅游管理业务的需要未必有很强的逻辑联系。四是在各课程的开设时间上违反了先修课和后继课的逻辑顺序。既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也使教学体系本身失去了应有的科学性、合理性。五是一些专业技能课程讲授多操作少,基本技能缺乏必要的实操训练,致使学生实际能力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虽然桂林旅游教育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但不少高等院校开展旅游教育更多注重的是生存因素,考虑发展的因素较少,培养目标缺乏特色,导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因而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据了解,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600万人,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800万以上,市场需求“缺口”很大,最为紧缺的人才有市场营销、旅游景区的开发与规划、会展旅游、度假管理、宾馆、旅行社的中高层管理人才以及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骨干。但由于桂林各高校设置的旅游专业过于传统,偏集于旅游管理和导游两个主要专业,显然与旅游市场需求脱节。

(五)本科旅游专业设置过窄。专业教师缺乏

桂林虽然集中了广西近1/2的旅游教育资源,但也是分散在几所高等院校,各校之间本科旅游专业设置过窄,偏集于旅游管理和导游两个主要专业,存在着专业重置与同构竞争的不协调现象,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压力,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加上专业设置仍有空档,如会展旅游、旅游师资等专业缺乏,无法满足旅游产业深层次发展对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而且专业教师极为缺乏。比如一些高等院校高职称的教师虽然学历、理论水平、学术水平都很高,但实践经验较少;而旅游管理专业的年轻教师,既缺乏实践经验,理论功底也不够,对旅游业的发展规律及旅游前沿信息缺乏足够的了解。

(六)现代大学生服务意识淡薄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不愿意从事一些服务性质的工作,没能养成良好的服务意识。旅游行业实践性较强,无论是旅行社业还是酒店业都必须从基层的服务工作做起,而大多数学生往往难以适应,对“伺候人”的工作不感兴趣,以致旅游院校的本科生频繁跳槽,甚至脱离旅游行业,未能坚持实现其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梦想,从而造成旅游教育资源的浪费。另外因为服务业的待遇偏低,有些福利又难以保障,使学生对该行业失去应有的热情,结果大批旅游企业所需中、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短缺。

(七)本科生就业难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几年桂林各旅游高校的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且大多数在旅游行业就业,而本科毕业生相对来说就业较为困难。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本科生到酒店从事一般性服务工作的心理准备不足,他们更注重能发挥个性的工作岗位。二是因为本科生实践能力较弱,毕业后难于立即上岗。而专科生实际操作能力强,许多旅行社、酒店更愿意要专科毕业生,这样可以节省一笔培训费用。 转贴于

二、桂林高校旅游教育的改进建议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旅游教育的发展要与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甚至适度超前。因此,桂林各院校必须根据旅游业发展的新特点及其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建设客观性、适应性较强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突出应用性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规范旅游教育各层次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比如按实践环节最低必修学分占总学分15%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已由原来的零增至10%左右,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相应的实践环境中得以掌握和应用,增强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仍然没有达到教育部的要求,还需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同时对课程内容部分重复的《导游学》《景点讲解》《导游服务实训》等进行整合,增加《旅游文化》课程的设置。要创造条件进行结构的调整,改变旅游专业高度偏集于旅游管理和导游专业的现实。考虑学生就业与社会人才需求前景,可设立当前较有市场需求的某些专业方向,如“会展管理”等。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解决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限制,强化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支撑,使用先进的教学设施,不断改革与创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以适应旅游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使学生在学校能真正学会并掌握所学的知识,可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旅游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鉴于旅游教育的特殊性,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专业师资队伍是极其重要的。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学历的旅游专业教师的同时,鼓励旅游专业教师向“双师型”发展,通过有计划的赴国外学习考察访学,或者进人更高层次的学习、到企业锻炼等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校企之间的联系,参与各地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景区景点规划的项目研究、导游人员及企业经理人员培训等实践活动,聘请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的老总、专家为学生作专题演讲,走“产、学、研”为一体的办学模式。

(四)注重对学生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要胜任旅游行业的工作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桂林各旅游高校要不断地向学生灌输到旅游行业从事基层业务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各高校大部分专业课与服务技能课应考虑减少课堂讲授,通过搞好实践调查和增加模拟教学的途径实现教学目的。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投入了一定资金,目前已建有模拟导游实验室、酒店模拟客房、旅游综合实验室等,正计划筹建酒吧和餐厅实验室。由于并不是所有的活动在学校的实验室中都可以进行完全的模拟,所以还需在校外选择信誉度高、经营管理先进的旅行社、酒店、景区,通过考察、评估、协商和签订协议的方式与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一个档次递进、地区分布合理的实习基地系统,为学生实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并根据加强技能培养、整合实验实习要求的方针,除了原来的酒店服务实训以外,重新设置导游服务实训;结合餐饮实验室建设,设置餐饮服务实训(含酒吧服务);考虑旅游规划要求的资源调查和市场调查,在旅游市场学、旅游地理学学完以后进行旅游资源与市场调查实训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学生毕业后就业上岗“零适应”的目标。

(五)做好本科教育。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8

P-PLUS(P+)引领沈阳“新奢侈主义”风潮

3月9日上午,P+新奢侈主义名品集合品牌于沈阳盾安新一城中庭成功举办了“P-PLUS品牌2013春夏新品会”。4位专业的模特完美演绎P+ 2013春夏配饰秀,带领着现场来宾在时尚、艺术的空间里领略大胆不羁的McQ、高贵优雅的Sergio Rossi、极简主义的L‘F UNISEX SHOES、时尚前卫的Daydream Nation、色彩鲜亮的Color Card、浪漫田园的Grevi、性感尊贵的Bjil Moda、舒适又个性的Abisso、独具匠心的POKEMAOKE以及众多好莱坞明星追捧的Super眼镜等2013春夏新品。

P+目前已有24家店铺遍布全国,沈阳地区的3家店铺分别在沈阳盾安新一城、沈阳市府恒隆、沈阳尚泰,励志为沈阳的顾客带来极具个性与品味的潮流产品。

时尚睡眠 美梦丝涟2013新品会

3月13日,全球床垫业领先品牌丝涟Sealy于上海久光中厅举办了一场“摩登睡美人”2013新品会。此次丝涟和曾为苹果公司设计第一只鼠标、设计世界第一台笔记型电脑和Palm个人掌上电脑的专业设计公司IDEO联手设计的全新产品,让床垫转身成为色彩和图案完美结合的“尤物”。设计感与众不同的高档针织面料、图案清晰分明的侧边面料和色彩对比强烈的围边令整个床垫看起来不再平淡无奇,充满了时尚和浪漫。让人在体会舒适睡眠的同时,更可获得“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

法国面料交汇中国灵感“第一视觉”上海面料展

3月20―21日,上海再次迎来了法国时尚纺织品盛宴。20日上午11点30,法国企业国际发展局――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处(UBIFRANCE Shanghai)在上海世贸展馆召开记者会,邀请熟知法国面料或与第一视觉面料展长期合作的中国设计师,亲传法国面料的运用心得、体会。

“第一视觉”上海面料展上,国际参展商和他们的区域继续展示了他们最新的、具有特色的高质量创意服装面料。21家法国面料企业整“装”待发,向中国消费者、经销商、商展示其时尚灵感及来自法兰西的流行趋势。其中不乏耳熟能详的隶属爱玛仕集团的里昂著名丝绸商BUCOL,以及蕾丝界专业、奢华设计公司DENTELLES ANDRE LAUDE。

全球视觉科学机构落沪中国“视界”静待巨变

华柏恩视爵研究培训项目暨华柏恩视觉学院中国项目启动仪式在上海市普陀区潮州路518号盛大举行。中国眼镜协会领导、澳大利亚领事馆官员,以及来自中外视觉科学领域专家、学者等百余位中外嘉宾共同参与了此次盛典。全球视觉科学研究权威华柏恩教授 (Professor Brien Holden) 、星创视界董事长王智民(Jim Wang)先生出席仪式并致辞。在简短的开幕典礼和参观活动结束后,一场主题为“近视是否可以有效控制?”的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澳中美三国的重量级专家从不同角度展开主题演讲,共同探索视觉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梦想蓝天 翱翔未来金汇通航2013私照学员毕业派对在沪举行

上一篇:工程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下一篇:抖音毕业设计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