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3 09:54:15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篇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整合;优化;创新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是物理教学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它们之间的整合绝非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以课程为出发点,让多媒体技术服务于课程,让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优化整合。课程整合将多媒体技术看作是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多媒体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一、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回顾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学生在座位上小心翼翼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写着。我们通常称为“填鸭式”教学。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将知识塞给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加以强化。学生花费很大的气力来背诵、理解知识,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通过“题海战术”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是解题的能手,模仿的高手,但是在知识的社会应用中,却成为知识的“傻子”,不能精确有效地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传统的教育方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摧残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物理知识只存在于课本中,课本外浑然不知有物理。传统教学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忍耐力,提升学生的定力,学生的课堂纪律性好,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适合新教学发式的转变。

二、多媒体技术与物理学科的融合

1.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内容的整合

要将多媒体技术融合到物理学科教学中,加强与学科的交叉渗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改造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如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让学生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由于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他们只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凸透镜能成放大像及缩小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不能总结出成像的规律及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此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凸透镜成像,课件中演示出凸透镜的几个关键点(F与2F点),当用鼠标拖动“物体”(蜡烛)移动时,所成的像跟着移动变化,所成的像的大小、倒立情况、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在电脑上一目了然。学生通过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与电脑动画演示的效果结合起来能很快总结出成像规律,加深了印象,巩固了知识点,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丰富学生对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对于科学规律的理解。

2.可以直观展现抽象的物理知识

物理课程涉及较多抽象的概念,如分子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电流的形成、平抛运动等。常规的教学中运用挂图、幻灯片、模型等静态教具,缺乏准确的感性效果。而多媒体技术不仅可用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色彩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还可以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从而把文字材料获得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把难以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

三、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整合

1.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

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作为教师“教”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作为学生“学”的工具。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化资源库,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改变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

这就要求老师紧跟时代的步伐,跟踪当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熟练掌握上网技巧、网上查找和下载资源的方法,学习各种常用的制作课件的软件,例如PowerPoint、Flash、Photoshop等。两者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利用整合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对物理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2.坚持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活动的整合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活动,也必须与传统教学活动相结合,不要为了用多媒体技术而用多媒体技术,更不能用多媒体技术替代学生某些感性活动的经验与思维过程,因为多媒体技术的世界终究是虚拟的。例如:在初中物理“电功”一节的教学中,探究电功跟哪些因素有关,我花大力气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无误差地得出了电功跟电压、电流、通电时间的正比关系,非常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也十分容易地掌握了知识。但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这是电脑做出来的,想要什么结果就做什么结果。”是呀,这是一个完全可以动手做的实验,实际中不可能有如此精确的数据关系,只能让学生通过实验去获得定性的认识,让他们自己根据实验数据去分析、去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所以,是否使用多媒体技术一定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具体情况而定。

3.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实践

(1)坚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始终应该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例如“压强”一课的教学,教师采用课件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后,学生利用实验器材和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学习、评价、反馈。

(2)在网络技术环境的支技下,发挥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的作用。有些破坏性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虚拟实验。如;我在上传统电学实验课时,通常会告诉学生,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很多实验不允许学生自己操作,这些规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通过网上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模拟实验、观察实验并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并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又能促使他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同时避免仪器设备的人为损坏。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篇2

关键词:新闻学;课程思政;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0-4;G7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66(2020)09-0-02

一、教学目标与内涵

融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使全球的发展与协作呈一体化的趋势,信息环境高度开放,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传媒行业作为宣传与舆论的重地,与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融合型新闻人才,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新需求,这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融媒体环境仍有很多问题,媒体环境污染、诚信问题,媒介垄断、外国媒体肆意捏造事实,信息侵犯,谣言四起,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在这种环境与格局之下,如何在提高新闻理论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新闻媒介素养,“软”与“硬”两种实力共同进步,培养高素质的融合型新闻人才成为现阶段高校新闻思政教育的主要要求。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的专业必修课,通过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融媒体意识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建立具有“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的新闻学理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二、课程思政元素教学实践途径

(一)教学内容

在新闻学概论中因其理论的特殊性与案例的丰富性,更新较快且常与时政内容相结合,故在教学设计中应使用恰当的方式寻找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知识的传授”与“价值的引导”,拓展爱国主义、人文情怀、创新意识,激发新闻学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力。

1.新闻学与新闻事业发展史

新闻活动是人们应对外界变化,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媒介形态的不断更新,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都是与人类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密不可分的。通过对新闻事业发展中科学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了解到我國新闻事业的灿烂与我国的技术和文明对整个世界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一份贡献。“邸报”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早一个世纪;造纸术和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优秀文明创造,早于后期古登堡发明轮转印刷机,为世界文字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动力支持;中国特色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重要支撑,这些都是很好的切入点。

2.新闻的特点

在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拥有媒介,却弱化了“核实功能”,忽视了信息的真实性,大量不实信息、谣言通过融媒体平台散布开来,这与新闻本身的特点——真实,是背道而驰的。在教学中,从经典的“华南虎”事件、“纸包子”事件讲到2019年“部分字词改读音”等事件,强调其关键性,从这些虚假新闻中学习基础的新闻知识,树立正确的新闻生产原则,坚持真实性导向,反复核实信息源,对所发信息负责,对所传信息负责,对受众负责,客观如实地反映现实所发生的情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诚信待人待物,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坚持理想信念,共创和谐的生活。

3.新闻事业的功能

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是沟通情况,提供信息,是一切功能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新闻事业还具有宣传、舆论引导与监督、赢得利润、提供娱乐等作用。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尽享世界各地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青年群体过分崇拜西方与外媒,不假思索地完全认同外媒的观点,却排斥我国媒体的宣传报道,例如香港的暴动事件,参与的大部分都是青年人。分析这些报道和事件的具体做法,帮助学生区分传播与宣传,识别外媒报道中的不良意图,理解西方的宣传概念已经“污名化”,换用一些其他的形式代替宣传,莫要无端拒绝我国的宣传报道形式。另外,外国主流媒体在报道过程中的偏颇与不实,特别是涉及少数民族和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他们运用“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等方法,传播了大量对我国产生负面影响的报道。如何帮助学生合理辨析报道中的不实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不跟风,不盲从,如何引导利用对外宣传,表达我国对公共事件的看法,做一名合格的、理性的中国大学生也成为教学中的重点。

同时,举例分析不同时期我国优秀的宣传报道作品,在作品中,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所做的努力和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了道路,带来了希望,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勇敢、勤劳及智慧,应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自信、自豪。

4.新闻的受众

融媒体时代,受众具有普遍性,作为未来新闻从业者的学生,要关注到新闻受众地位的变化,这就需要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运用PBL模式(问题驱动教学法)教学,积极引入前沿理论内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进行讲解,例如,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把关人”到“守门人”到“寻路人”,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跟受众地位的变化有没有关系,同融媒体发展关系是什么,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和思考,在关注地位变化的同时,考虑到时代背景的改变给受众地位带来的影响,辩证地分析问题,创新性地解释与回答。而作为普通的受众一员,要根据变化作出适时的反应,勇于接触新事物,学习新事物。

5.媒介融合的发展与趋势

媒介融合的概念是近期新闻研究关注的重点,在最新一版由李良荣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的《新闻学概论》教材中,直接把“中央厨房”式的管理模式单独成章,其重要性可想而知。2014年8月,媒介融合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势不可挡,传统媒体的转型势在必行。媒介融合在西方推行较早,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方法,但是推进媒介融合要立足于中国现实情况,解决中国问题,不能生搬硬套,需结合中国实际。

在教学中,选取了两次的讲话节选进行讲解和分析,一则是2019年1月21日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我国现阶段的几种风险和应对方法。通过认识这些风险,大学生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与我国的风险,更要培养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风险意识,问题意识与批判意识,做一名合格的好学生。

第二则是2019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更是从新闻传播的角度多次强调了融媒的重要性,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维护网络安全,在网络空间里凝聚共识,传递正能量,用好媒介,做好媒介融合,最终建立“四全媒体”。作为有专业理想的学生,更是要从专业的角度解读的讲话,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因为媒介与政治是息息相关的,不能脱离政治去谈媒介融合,这是不切实际的,结合我国的媒介融合的目标,在了解世界媒介融合的发展态势的同时,深切地为我国媒介融合贡献自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媒介观,逐渐提升自身的新媒介素养。

(二)教学方法与技巧

1.结合网络智媒新技术,开启多元教学模式

融媒环境下,新媒体与其App的不断开发,新平台和新技术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生动形象的有效传达成为关键。新闻学概论的课程内容理论内容居多,枯燥无味,但胜在时政案例颇多,且含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例如,我国的宣传有多种方式,很多县村在宣传国家政策时常用标语、条幅,还有一些地区为了反腐倡廉专门建立了警示基地,但这些地区通常距离较远,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展现,也可通过3D和VR技术,大大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也缓解了教学资源的紧张,拓展教学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課堂后,对于难理解的和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现场答疑,既解答了问题,又寓教于乐,拉近了师生距离,培养学生健全的交往观。还可利用空余时间录制微课,将思政知识点蕴含其中,放入固定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进行点拨,加固知识点,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

对于教学效果的验收,在课程进行中,采用全新的测试模式,设置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结合的题目形成问卷,每题分数、总分、答案固定,采取扫描二维码的形式,学生可自行检测,查缺补漏;教师也可查看每一位学生的分数,观测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和思政教育能力。

2.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益于知识的主动吸收与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根据教学主题的不同,可选择主题辩论赛、现场采访模拟、新闻播报与点评等多种形式的课堂与课外活动。增设热门话题的“新闻会”,学生自主演绎与研讨,争取覆盖每一位学生,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与活跃度,理性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中的矛盾问题,洞察社会形态,观察社会冷暖,提高社会自知力和社会的责任感。

3.关注个性化成长,定制个性化课程

全新的融媒体时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对待课堂的态度均有所变化。传统的课堂在既定的框架下授课,单一的教材、内容、形式,学生虽共同完成了课堂内容,却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接受程度与需求。在教学中可以多构建板块兴趣模式,通过网络或者学习兴趣小组呈现,学生可以因人而异地选择学习,增加群体课程之外的个性化教学活动,教师进行个性化的点拨。

三、结语

融媒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任重道远,探寻新闻学概论课程中思政元素路径的意义在于,学习新闻学概论课程的学生大多是未来新闻从业人员,肩负着新闻宣传、引导社会舆论、向社会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职责,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基地,更是社会教化的场所,通过专业知识的有效传达,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式引领,做到专业中育人,将专业知识与个人的发展、国家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而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新形势寻找多元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专业课内容的热爱,进而达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收稿日期:2020-3-7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2020年佳木斯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szzx2020-01)的阶段性成果。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篇3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极大热情

教学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我们知道,中学生都喜欢新颖的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兴趣。而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这种交互性可以让学生直接动手参与。正是由于这种交互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者加起来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见,又能听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强得多。而且它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能唤醒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诱发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把许多抽象的思想政治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把握

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比较抽象、深奥,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由于多媒体具有直观性,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的展示、传递信息。使学习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记忆牢固。例如,在高二哲学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矛盾的“统一性”这一抽象的哲学命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视图功能,如用同一根绳子吊在气球两边的两个人都以另一个人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维持生命的系统之中这样一个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之后,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矛盾统一性和相互依存的道理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多媒体技术不仅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听觉材料,而且为学生展现了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可以说,多媒体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大大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气息

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由学习课本、解决课本这个“小社会”的问题,到认识社会、解决社会这个“大社会”的问题,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适度增加有利于教学的信息量,要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新情境、新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可灵活及时地运用各种信息,具有传授知识新、快、全等特点,将这种特点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信息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如在纸币发行量的教学中,分别播放1994年消费者抢购商品和1997年市场上商品堆积的画面,使通货膨胀和市场疲软这个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更加形象化,简单化。

四、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

长期以来,许多人包括我们的一部分学生总认为思想政治就是说教,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也是“马列老太太”这是因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为言传口授,学生缺乏真实的感受,可信度低。学生对思想政治的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往往是“背”字当头,思维方式总是处在一个平面上。而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后,我们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纪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断与思想政治课有机结合起来,用事实说话,实现了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例如,过去我们在讲授有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提供的许多材料和数字千真万确,论证也很有力,但学生总有三分怀疑。而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切入一些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各方面实际变化的图表数据、98抗洪抢险、反腐倡廉大动作等一系列人和事的视频材料后,学生的怀疑就大大减少了,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提高了。

五、从教师自身而言,利用多媒体便于延伸教师的基本技能

教师队伍中不乏多才多艺者,但每个人的风格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只要是一个好的组织者,便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现“全能”。用录像代替口头描述可以更好地调动情感,引起共鸣。心理学实验也证实,外界80%以上的信息通过眼睛进入人脑。如果用板书突出重点,重要部分用明线条、不同色彩、不同字体标示出来,就显得醒目,就有利于突出感知对象,激发学生兴趣。

正因为多媒体有诸多优势,各学校纷纷采取措施推进电化教学,普及多媒体运用。但是,理想的教学媒体并不等于最佳教学效果,教学中媒体的组合是否恰当,媒体与教师的关系处理得是否妥当,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必须遵循教学媒体的应用原则。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学媒体演示一般要经历预先演示——心理准备——展示媒体——指导观察——提示要点——反馈调控等阶段。在此程序运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全面规划,认真准备。教师对媒体的演示程序要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合理安排,并进行认真准备。在课堂上展示媒体之前,要帮助学生作好心理准备,即演示之前向学生说明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以及观察中应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处于积极观察的心理状态。

第二,适时展示,恰到好处。

第三,“演”、“讲”结合,指导观察。在进行媒体演示时,是教师不停地讲解代替学生观察,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解决问题,这是传统教学思想与现代教学思想在媒体演示教学中的不同点。因此,“演”、“讲”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现象与本质间的联系,是媒体演示的重点。

第四,提示要点,总结归纳。无论是老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观察,都是对现象过程的具体了解。在这些现象、过程中,哪些方面是重点的或本质的,在教师讲解或学生观察之后,教师一定要画龙点睛地指出,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系统地掌握知识。

第五,核查理解、反馈调控。一堂课下来,教师要通过提问等活动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观察对象,是否掌握了现象所反映的知识,就是获得反馈信息。教师要善于甄别学生反馈形式的内涵,正确洞察学生反馈信息的形式,判断其正确的意义指向,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探索;问题;策略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普及和深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量大,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它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运用前景非常广阔。尤其是近两年来,许多教师都在积极的学习并使用这项技术,总结出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多媒体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谈自己的观点,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思考

一、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误区

1、未深挖教材,理解课标,忽视知识的产生过程。《新课标》指出,数学学科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教学,更应注重能力的培养。而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把电脑当作活动的黑板,把现成的结论投映到屏幕上,没有真正揭示教学知识产生发现的过程,没有处理板书与屏幕显示的关系,容易使学生缺少感知、理解、记忆、训练的过程。这样的做法,学生虽然容易“记住”,但谈不上“理解”,更没有课堂的“生成”。

2、未周密思考,精心设计,使用和设计不恰当。忽视了教材的课件是没有灵魂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必须与教材相结合,它是为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发展学生能力服务的。所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必须要有教材内容作支撑,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了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应用次数、应用时机、应用时间等。而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有许多不恰当地应用多媒体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备课时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精心的设计,只是盲目使用,图表面热闹而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使用何种媒体、何时使用、使用多长时间,心中无数。这样,不但起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还会造成教学与手段脱节,达不到预期效果。

3、未转变理念,分析学生,师生角色“失位”。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4、未结合实际,生搬硬套,追求时尚的形式主义。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辅助教学的媒体,它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十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于是也就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同行所肯定。

二、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2、帮助充分感知,促进学生思维创新。

实践表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声音、图像、文字、录像、动画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的欲望”。

3、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正符合新课程这一理念。

4、拓展思维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与使用,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充分展示自我的个性。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若干份”、“一份”和“几份”的理解,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填分母、分子分数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说它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自主练习。于是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飞翔。在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又可以看到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闪现。

5、引导主动参与,促进学习效率提高。

如果能把学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具有玩游戏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开发智力,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趣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理。于是我用计算机程序设计了一个 “拿乒乓球” 的游戏。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派一个人参加。老师先出示20个乒乓球,提问:“拿走总数的五分之一”、“拿走剩下的四分之一”、“再拿走剩下的三分之一”、“再拿走剩下的二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四留给老师。”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拿乒乓球,看谁拿的又准又快,接着比比哪组拿走的多。这样,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争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中学、“乐”中获取知识,体验新知。这样设计符合新课程思想:“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首先演示平均分割一个圆,分成8份、16份、再到32份……每次分割后计算机会展示拼合的效果,从接行四边形到越来越接近长方形,通过对拼成的长方形的观察、比较和演示,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充分理解和掌握了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形状越接近长方形。这样的演示将一较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图形的不断对比、组合中展示出来,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突破了教学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篇5

关键词:多媒体;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学习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任务的确定、完成、对完成任务情况的评估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往往是相互结合、彼此促进的。先进的教学媒体只有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服务,它才具有目标和出发点,具有自由广阔的创作天地。如果承袭落后的教学思想,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则只能是从“人灌知识”到“电灌知识”,大材小用,就难以摆脱低层次的徘徊。可以说在大家都掌握了多媒体的一般技术以后,多媒体教学水平的高低,应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的修养和综合素质。这就如同产品的设计和产品加工的关系。同样,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也只有结合现代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效能。

一、对多媒体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方法的反思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用任务将教学内容加以贯穿,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本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体,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提出明确的要求,给予适当的建议,并适时进行引导。因而,我们必须清晰地理解和明确以下重要内容:

1、关于任务的界定

很多老师认为"任务驱动"中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去做一件具体的事、完成具体的操作,完成任务就是"任务驱动"。在"任务驱动"中,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即使学生完成了任务,但是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这样的完成任务也不等于"任务驱动"。任务应该密切联系要求学生巩固的技能点和相关的知识点,但任务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仅以某些操作性的任务去驱动学生学习也有悖于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时,可以从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来考虑,完成任务的过程既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也要根据学生学习技能培养的需要。例如合理设置《可编程控制器》这门课程的由浅入深的九个项目制作,而设置的每项任务时,都于生活实际应用紧密挂钩。在设计任务时都有简单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完成任务的步骤不受限制,注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创新空间。教师鼓励学生在主动求知过程中创作,突破预定目标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2、"任务驱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有些教师认为在"任务驱动"中,学生应尽可能地独立自主地去完成任务,教师应尽可能少地去干预学生,这样才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所有的学生未必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所以,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活动中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在布置任务后,应适当地进行巡视并介入到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

3、“任务驱动”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任务驱动”的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几个学生组成的一个小组,“任务驱动”中的任务恰好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因此在“任务驱动”中可以采取“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意见等形式来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从而共同提高。

4、对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

要设计合理有效的任务,是实现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在学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制作,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任务要符合学生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明确。最后设计出综合的项目制作,是在各个项目制作任务上的综合,呈现出相互依赖的特点。

设计任务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带头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很好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如动画模拟等,又能使学生融合在真实性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协作学习之中。使学习直观和形象化,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

5、教学效果评价

评价要求:在明确的任务引导下,通过主动的探究过程不仅积累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思维能力,特别是动手操作技能。而且,整个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了互帮互助、公平竞争的学习氛围。

二、总结

总之,进入21世纪,教育的基点是终身学习,这是一种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的专业界限面向真实复杂任务的学习,是与他人协作、分享、共进的学习,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是依托多媒体技术将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融会贯通的学习,是以多媒体技术作为强大认知工具的潜力无穷的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发展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进"任务驱动"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效结合是一种崭新的尝试,还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去探索、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作平,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J].素质论坛杂志.

[2]林丽芳,浅谈任务型英语教学法的特点[Z].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篇6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数学课堂教学 有机整合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更新和计算机不断普及,信息化之路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学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多媒体技术为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高效可行的方案、方法和技术支持,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利于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全面推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今天,探索多媒体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1.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电脑已经具备了多媒体功能,成为多媒体电脑。而多媒体教学课件成为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重要形式。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软件能够为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资源,展示知识形成过程。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自主设计教学课件,把教学内容有机融入到多媒体课件中,让课堂教学方式变得形式多样。

2.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能为中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源。互联网有利于我们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促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以往教学模式只是简单的课堂上课,课下学生利用教科书预习。有了互联网后,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建立中学数学网站,或者通过学习群把学习资料分享到群里;中学生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上网学习,不仅能够上网搜索相关解题方法,还能通过网络课堂听取名校名师的课堂授课。

二、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威严,而是激发兴趣”。一旦孩子们有了兴趣就会对新知产生求知的渴望,学习的探究欲就会不断萌发。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多媒体的新颖性、趣味性和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这是对素质教育的很好诠释。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激发中学生的认知动力、激活其创新思维,他们会感到无比亲切。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使教学更有趣、新颖和直观生动,进而萌发对数学的喜爱之情,调动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三、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偏重于逻辑思维,偏重于培养中学生的抽象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动画演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景,能够让中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体悟到抽象概念,逐步通过他们的发现和探究思考数学、探究数学和总结数学。

如制作《生活中轴对称》课件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大量轴对称图形,并利用蝴蝶飞舞的动画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把一只蝴蝶放大成为平面图形;在讲解多面体的展开图时,充分利用实物给长方体的六个面标上不同标记,但因为实物不透明,孩子们观察不方便。因此,我利用多媒体《几何画板》做了个长方体,给六个面涂上不同颜色,并标上标记且能够透视,再结合实物进行讲解,这一过程让中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抽象于实践。通过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很自然地接受数学概念,同时开阔视野,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四、有利于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同时他们好动、好奇,容易被生动、有趣的事物吸引,并且有意注意时间短,因此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就被提上重要地位。由于动画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重大优势,它可以引入课堂、应用于教学。形象生动,动静结合和声色具备,可有效加以运用,能够变抽象为具体,调动中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降低教学难度,突破重点和难点,进而有效实现精讲和精练,让中学生感受到用多媒体辅助的重大优势,大大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五、为中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构建平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将孩子们认为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和规律,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转化为直观形象的数学对象,还能展示数学对象的构造和变换过程,反映出数学本质和数学思维。多媒体技术采用动态图像演示,让抽象概念具体化,有助于中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促进他们在原有认知基础上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这样多媒体为中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构建了重要平台,培养了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提供合作、互动的学习环境,转变中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中学生必须转变原来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而主动地、富有创新地学习。互联网环境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本教材失去原有统治地位,基于互联网的中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更有效,同时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培养提供极大的可能性,互联网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合作、互动的学习环境,改变了中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篇7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建构主义学习观

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是普通高校计算机类学科的专业必修课程,由于计算机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课程较强的理论性质,课程中的网络应用部分容易和社会、企业需求脱钩,同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这门课程理论部分的学习往往会觉得比较枯燥。

近年来,新媒体成为国内外媒体研究的一个热点。新媒体是相对于旧媒体而言的,而每种新媒体也都会变成旧媒体。目前我们探讨的新媒体虽没有特别的定论,但泛指利用电脑及网络等新科技,对传统媒体的形式、内容或类型所产生的质变都称之为新媒体,也称第四媒体。区别于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新媒体的产业类型可以包括数字娱乐、多媒体教学、动画产业、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等等。从本质上讲,新媒体是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数字媒体技术在信息传播媒体中的应用所产生的新的传播模式或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

欧美学者对新媒体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新媒体的历史演进和新媒体的相关应用两方面,其中网络新媒体的研究尤其广泛。罗杰·D·维曼(Wirmner.rD)和约瑟夫·R-多米尼克(JosephR·D0Il1iIlick)(20o0)认为媒体研究有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研究媒体自身有关的主题;第二阶段处理媒体的使用问题,例如使用者特征、使用者感知、使用者态度以及使用模式;第三阶段涉及媒体效果,比如它对文化、社会、日常生活、政治系统和公众的影响;而最后一个阶段是媒体改进研究,包括未来取向、更新的应用、技术发展、建立理论和模型等等。欧美教育领域对新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视,美国前总统布什更是将教育信息化提到了“决定未来的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竞争力”的高度。美国政府始终坚信信息技术应成为学校努力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有力工具,呼吁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都可以直接使用现代的多媒体电脑、每一间教室都连上信息高速公路。

我国在计算机网络等新媒体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硕,胡锦涛总书记对互联网等新媒体建设十分重视,他在2008年6月20日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必须加强互联网等新媒体建设。

在当今教育技术现代化高度发展的环境下,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和辅助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日趋广泛和成熟,而结合各种新媒体方式的教学是对人体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产生刺激,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方式。特别是在教学过程当中结合各种互动教学网站、计算机网络资源和计算机网络实验设备的使用,可以进一步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使用新媒体的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引入也是适应了城市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定位的需求。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

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教师在教学中大量使用Powepoint投影文字性的幻灯片,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又形成了“新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且学生也同样是被动式的学习。甚至还要忙于抄写幻灯片上大量的文字信息,实际应用的效果甚至还不如传统课堂黑板式的教学方式。

新媒体下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应强调课堂教学的可控性、学生学习知识的互动性和建构性。

首先,在与新媒体结合的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课堂教学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因为这类教学多在网络机房中进行,互联网中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如果对教学任务安排得不得当,势必造成学生在网络机房中“开小差”,浪费宝贵的教学资源。例如知识点“下一代网络协议IPV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如果单就IPV6的概念和定义来寻找,一般学生利用搜索引擎在1分钟之内就能得到答案,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把这一个单一的任务进行分解和扩充,比如“IPV6相对于IPV4有哪些优势”、 “IPV6怎样进行编址”、“IPV6的应用及前景”等等,并且让学生整理好自己在网络上搜集到的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剩余时间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对学生得到的结果进行评价。这样能使多媒体教学可控,且整个网络机房教学秩序井然而不失活泼。

其次,在与新媒体结合的教学中还应体现教师、学生和知识的互动,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引导,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投影提出问题,学生利用网络在寻找问题的答案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形成性评价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手段向着正确的方向寻找解决方法,最后利用投影展示优秀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此外,在网络机房中还可以利用如“黑马电子教室”等网络教学软件与学生进行互动。

最后,与新媒体结合的课堂教学还要强调知识的建构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应该通过适当的任务或探索从旧的知识上建构起来,而教师则起着引导者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去搜寻的问题不能太显空泛,问题也应该随教学进度而逐步深入。

笔者曾在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教学当中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自己所认识的“r6应用前景”。A班学生在课堂上仅限于查阅自己所能得到的教材和相关图书资料,而B班的讨论则在有接入互联网的网络机房中进行。对比结果发现,A班学生虽然在前期做好了相关图书资料的准备,但是在讨论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了知识陈旧、材料匮乏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对于应用层面知识的理解,图书资料上的理论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在讨论IPV6这一互联网新技术应用前景上的需求,讨论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互动效果。而B班的情况则截然不同,在笔者的引导下,B班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引擎、网络百科、网络视频等多种新媒体手段搜索出了大量的IPV6相关内容,其中包括2个网络百科全书解释,64万条IPV6的最新应用分析和枷余个相关科普或教学网络视频资源,此外还有近9000篇相关应用的学术论文。B班的讨论进行得有声有色,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还进行了大量的相关多媒体资料下载和整理,得到了非常满意的讨论结果。

三、新媒体与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结合的优势

总体上看,新媒体与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教学结合有以下五点优势:

(一)海量的信息优势。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网络媒体的搜索引擎能搜索到的信息量是一般纸质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对于正处于对知识极度渴求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些信息无疑是对课程学习的巨大帮助。

表l说明了常规书籍和网络搜索引擎中查到的关键字“IPV6”的数量对比。

(二)多媒体的瘩官刺激。心理学研究认为,人在接受信息时同时兼用听觉和视觉等多种器官比单纯使用视觉器官接受信息的记忆量多出近40%,通过网络百科、应用文章和网络教学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作用,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成倍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更快的知识更新速度。目前国内外知名的搜索引擎都保持着较快的知识更新速度,以“谷歌”引擎为例,它的更新速度甚至达到了分钟级别。也就是说,学生随时能从这些搜索引擎中找到相关知识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也是与时展和市场需求接轨的需要。

(四)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互动性是新媒体区别于旧式媒体的最显著的特征,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基于welb的学习或调查系统,能够随时让学生进行课堂中的小型测验和调查,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的评价。也可以利用nasIl制作的互动式课件、动画或游戏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此外,一部分网络即时交流系统也可以使教师随时和学生进行课程问题的讨论。

(五)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结合使用任务驱动模式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在互联网中寻找适当的资料和文献,从多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总结,通过多媒体元素和课堂互动的加入,充分利用网络图片、视频、搜索引擎、互动学习软件和动画等多方面的新媒体内容,可以显著活跃课堂气氛。

四、新媒体与课堂教学结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新媒体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在计算机网络应用教学中,传统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利用书本知识结合多媒体投影和黑板板书的方式在基础知识教学中非常重要,比如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的先导知识和概念性的知识教学中,必须首先要让学生建立对这些知识的初步印象,才能在后面的新媒体教学中利用网络作进一步的扩展学习。

(二)利用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教学。由于在新媒体中得到的知识量非常充足,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布置适量的、适度的任务,让学生亲手去做,去体会学习的快乐。这种教学方式更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如果再结合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可以使课程教学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新媒体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新媒体中得到的知识越多,学生的问题也会越丰富,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有创造性的问题。比如在学习IPV6的过程中,有学生就提出这种新的网络协议和现行的IPV4兼容性的问题,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寻找IPV4到州IPV6过渡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扩充。

(四)重构课程结构,改善教学计划。传统多媒体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中,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的教学基本上是将理论和实践分为两部分进行的,即理论课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实践课在机房中教学。而新媒体与计算机网络应用教学的结合,要求学生能够在网络机房中进行部分理论学习,所以应该重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使课程适应新媒体教学的任务。

(五)重视学生课外任务的布置。课后布置适当的课外任务,让学生能够在诸如电子阅览室等有网络接入的地方继续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后续课程的教学效率。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篇8

论文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以摄影基础课程特点为切入点,探索了摄影基拙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使多媒体教学手段更科学高效的运用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以促进摄影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优化摄影基础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摄影基础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摄影基础是教育技术类及相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以影像技术和艺术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要掌握现代摄影的工具、摄影用光艺术、摄影曝光艺术、摄影构图艺术、摄影创作的主题意识等摄影艺术创作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技巧,运用摄影的思维活动,进行摄影创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良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逐步扩大的摄影教学内容,使得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需求。所以,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摄影基础教学设计的关键,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培养学生视觉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采用图片、语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对知识达到更好的理解及更长久的记忆效果,使学习者在抽象文字符号外,还能有视觉、听觉或触觉等多种知觉的学习。

二、准确把握摄影基础课程特点

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性强是摄影基础最突出的特点。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方式,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原理、方法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实践观念,注重美感的思维形式和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的训练,注重培养审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摄影基础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人门课程,是基础通向专业技能的重要媒介,兼有“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它综合运用各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写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从策划、构思到拍摄命名的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既要懂理论,又要有实践。在摄影基础教学中,应强调审美观点、综合能力及实验技能的培养,并注重联系实际拍摄过程,着重基础,力求创新,增强专业适用性。

摄影是一门科学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形式,强调视觉性是其又一个重要特点。探讨摄影的表达方式和视觉力度拓展主体意识并且不断创造新的摄影语言、新的摄影方式正是视觉文化的基础。视觉素养的高低对个人总体能力的提高与专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把摄影作品的多样性表达出来,使其体现出传达性与表现性的本质。学生才能在摄影课之后利用摄影的特性,来为其视觉性服务。

结合摄影基础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几大优点:一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在较少学时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摄影过程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讲授抽象、费时等弊端;四是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摄影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多元化摄影人才和从事摄影艺术研究及创作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应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并培养其创造性。但是,纵观我国当前摄影教育,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还停留在十数年前的水平。传统的摄影教育偏重于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摄影实践与摄影理论不能完全融会贯通,缺乏对现代摄影理念的传授和教育。因此摄影教育应孕育出新的创新思维,将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借助于新型的现代教学手段以保证中国摄影教育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乃至与世界艺术教育接轨。在摄影基础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把两者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扬长避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但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应注意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应当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多媒体教学能使摄影基础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和直观具体,而好的板书有提纲掣领的作用,还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以完成对知识的整理和总结,是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补充与完善。比如在总结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的区别时,第一个班级的教师已经用电子表格把框架制作好,以PP7,的形式直接将结果展现在学生面前,没有画表格的过程。而第二个班级中,当教师在黑板上绘制表格时,学生也在自己头脑中形成自己的表格,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和黑板上的相印证,师生交流互动良好。显然在这个环节中,手写的方式在黑板上呈现比电子PPT直接呈现更加适宜其效果更好。

2.依据课程特点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集声、画、图、文等于一体的各种信息表现形式,但要依据课程特点,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认知角度,以知识构建、教学互动、学生为主体为基本要素实施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多媒体课件应具备教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教学课件是根据教学目的及教学需要而设计制作的,简单实用、突出重点、弱化难点是设计制作的原则。所以课件制作应以课程体系结构为切入点,重点解决好教学内容的总体安排,教学单元相互间的逻辑关系等;摄影基础涉及的素材较多,制作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各种素材,做到深人浅出,生动有趣。如相机的基本操作,对焦、曝光等重点、难点内容,可采用动画演示,摄影构图,需要大量典型的精美图片来直观的展现构图的形式,使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更好地理解知识,进而引出结论。

教学课件在制作时切忌过分华丽,因为过多的声音和动画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上的疲劳,进而忽视内容的学习。画面应突出重点,要做到内容及形式的有机统一。如对课件中文字、图片以及动画效果等要做到合理搭配,使页面的视觉效果美观而和谐,以达到传递教学内容的最佳效果。此外课件制作应设计灵活的对话形式,开发交互性强的课件。这就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将教材划分为若干个知识块,找出各知识块之间的关系,并设计好各知识块之间如何跳转,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交互响应形式。

课件制作完成后,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根据知识内容实时更新。要充分体现出多媒体课件表现力丰富、信息量大、知识点密集等特点,促进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

3.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课件修饰过多,不能突出重点;不具有教师教学艺术的整体性,不能随机应变等。所以教学实践中还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握课件的使用技巧。教师应该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好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努力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师生间的互动即教学相长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和自我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学互动。比如在讲摄影用光时,可以先观看一系列同一个景物的不同用光效果精美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光线变化后的拍摄差异,很快地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经验,激发起了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用光的特点,教师总结点评,最后展开对内容的讲解。所以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不应一味的灌输,还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启发、提问、组织讨论及点评等,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一方面,由于摄影基础教学内容涉及的图片素材多,课件信息量大,有的学生注意多媒体的观看,而忽略了所学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过分注重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对是否符合教学内容,是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是否强调了教学的重点,是否给予课堂教学的“留白”等考虑不够,其结果是既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注意力,又削弱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多媒体课件,提高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技巧。

4.优化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气氛。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能动作用,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是教授过程的主体,其相应的客体是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仍然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被多媒体软件所取代。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视觉与听觉带来刺激,并把学生带到无限的探索与想象空间,便于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不拘一格地活跃思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学习结果的机会,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推测和猜想,自由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比如在讲人物摄影拍摄方式后的小结:先总结摆拍、抓拍的操作要点,然后由学生分享自己采用不同拍摄方式时的经验。学生们踊跃发言,是一种自我学习与交流学习的极好方式。学生能从不同方面总结,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

此外,摄影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应注意利用网络技术的传播功能、注意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等其他一些问题。总之,运用多媒体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学习,以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四、结语

上一篇:药学生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出纳实习生自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