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9 18:53:35

服装设计实习自我总结

服装设计实习自我总结篇1

关键词: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通过对北京服装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东华大学的实地走访与调研,以及本人在中原工学院从事多年的教学工作,了解到了目前服装院校比较真实的教学情况。与国外院校相比较,我国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课比重小,公共课比重较大,这样客观上就造成学生的专业性不够强,尤其缺乏基于服装行业的专业知识训练,品牌意识较弱。毕业生进入服装企业后在很多方面不得不从头学起,与服装行业市场的专业衔接跟不上,造成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而用人企业则招不到急需的专业人才。近年来,国内服装院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专业设置、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调整。尽管如此,但收到的效果仍然不明显,服装专业教学的市场化运作仍然步履艰难[1]。

一、生源过于单一

经过对国内几所大学的调研,发现现阶段我国的服装设计专业的招生方式采用的是艺术类高考的模式来进行招生的。即先进行美术专业课的考试(通常是素描、色彩、速写三门基础课程),成绩合格者收到相应的专业合格通知书,再参加全国统一的文化类课程高考,而后综合美术专业的成绩和文化课的总成绩进行录取。这种招生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招收到绘画基础较好,又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综合型学生。

但我国的职业教育的高中阶段过于注重专业类课程的培养,往往忽略了文化课的重要性。学生学习重点安排的不均匀,使许多学生都以学好专业课为主,把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绘画当中,而分给文化课的学习时间较少,这就造成职业高中学生的专业课基础都较之普通艺术类学生的强,但文化课的成绩差距较大。所以现阶段的招生录取模式无疑是将职业教育的学生拒之门外。

这些年来,我国高等服装教育由于生源本身的问题再加上教育体制的双重问题,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理论知识也较为中庸,使许多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大学毕业生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

二、重专业基础,轻专业理论;重绘画,轻制作

北京服装学院、清华大学、中原工学院的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教学培养计划显示:北京服装学院专业基础课占四年总学时的46%,专业理论课只有16%;清华大学的专业基础课占总学时的71%,专业理论课只有29%;中原工学院的专业基础课占总学时的31%,专业理论课占18%。经过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重专业基础教育,轻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求甚解,不知出处,不知所以然的现象,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产生了较大的阻力。

在上述的三所院校培养计划的分析中,我们还发现在专业的基础课程中,虽然有很多的成衣基础、制作工艺等相关课程,但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的课程都是在讲授结构基础,而学生动手实践的学时在课程中只占很少的比例。许多学生因动手能力较差,在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制作过程中,完全是交给裁缝进行制作,自己则几乎完全不参与其中。

在实践教学方面,北京服装学院的实习课程占了总学时的25%,中原工学院为27%,而清华大学则基本上没有实践环节。虽然北京服装学院和中原工学院的实习课占的比例较高,但这些实习课几乎没有或很少有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基本都是通过校内实习或采风、写生等绘画方面的实习来完成的。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校期间绝大多数对企业一无所知,对服装的整个生产流程及企业的运作方式、营销手段等方面十分陌生。服装企业聘用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标准很明确,就是要选择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和市场嗅觉俱佳的毕业生。服装设计专业的动手能力不单单指服装制作能力,而是需要具备在企业中担当设计工作的全部专业技能。如果这些专业技能不能在课堂上教授,必将延长毕业生在企业里的见习期[2]。

三、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资源不够充分

近些年来我国各高校不断扩招,使原来每年各个相关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几十个名额的招生量扩大到上百或几百人,原来每班十多人的小班上课,小班辅导成为了奢望。

扩招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比例不断扩大。从2002年起,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各个高校都在大量的引进教师。因此,很多刚刚走出校门的本科生又马上走进校门成为教师。这批教师很多都是各个知名院校的优等生,但他们却在一没有教学经验,二没有生产经验的情况下匆忙走上讲台。而有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服装从业人员,由于没有较高的学历,则被各个高校拒之门外。现在的这些老师有些经过了脱产再次深造,有的在职攻读了学位,现在已经成为了各个院校教学的主力军。

由于扩招的原因,各个高校的实验室已经开始慢慢地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而大多数院校的学生他们的自由练习和自由实验已经变为不可能。学校的实验设备更新太慢,现在很多学校的服装实验室除了缝纫机和锁边机外,基本一无所有。即使有些学校引进了一些高科技设备,也基本成为了教师为了完成科研工作量的专属设备。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对于这些高科技设备连面都没见过,以至于到企业工作时遇到这种设备时就会手足无措。

四、过于重视教学体系的规范化,教学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国内的服装院校招生教学计划基本都是在学生入校之前已经制定好的,四年几乎没有变化,而与市场真正的需求相背离。在教学过程当中,过于注重教学体系的规范化,在开题前必须制定教学计划,必须为学生定制教材,并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允许随意改动教学计划,学生就像流水线上的商品一样,已无自身特色。服装设计教育是一个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专业,要求因材施教,要根据其自身的喜好来选择适合学生本人的研究方向。而院校统一的教学计划,无疑将抹杀掉学生的个性,成为无自身特点的所谓“流水线”上的工业化产品。

在目前我国的服装类高校当中,对于学生的成绩考核方式主要以笔试及学生的综合作业为主要考核依据。在很多西方知名的院校当中,经常会有面试、小组作业、辩论、演讲等考核形式。考核方式的多样化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个性化的一种有效形式。

国内的考试往往以成绩的评定为考核的结束,许多院校很少或几乎没有对学生的作业或考卷进行反馈,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作品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教师往往根据本人的理解或喜好给以学生的成绩评定,并没有给学生讲述自己作品的设计构思、创新点、材料选择的机会。

五、结束语

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使得各院校不可能任意改变课程结构,教学改革必须是有范围的[3]。当前首要建立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设计与市场相结合、实践与调研相结合、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就业的基本素质,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谭立平.纺织、服装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及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9).

服装设计实习自我总结篇2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工作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整个工作过程。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制订计划、找出关键问题、实施计划、评价、拓展。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对学习环节进行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总的来讲,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服装款式设计是在技工院校服装专业第4个学期的课程,学生面临下厂实习与就业双重压力,此课程尤为重要。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服装企业工作模式,更快地融入服装企业的生活文化,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二、以淑女装款式设计为例,分析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内容

《服装款式设计4》是服装设计与制作高级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完本次课程后,学生可以应用淑女装设计元素进行淑女风格服装设计。此次课程的开设是通过广州服装市场调研,与企业专家进行访谈,对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提取而获得,是广州女装企业中最常用到的任务之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根据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技能需求与教学计划要求,我们将服装款式设计分为四个阶段:初中级水平层次,服装款式设计1、2;高级水平层次,服装款式设计3、4。其中,本次课是高级班层次的学习任务二《服装款式成衣设计——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其中的参考性学习任务:为“淑女屋”服装品牌设计开发下季度春夏新款。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确认市场调研对服装款式设计的重要性,查阅淑女风格服装的相关资料,正确编制淑女风格服装工作计划,应对突发事情的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对教学内容做如下处理:以《开发“淑女屋”服装品牌下季度春夏新款》为学习任务书,指引学生实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目的。

1.服装款式设计——淑女风格款式设计的选题意义与价值

本课程开设时间是第4学期(服装款式设计4),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已经学习完毕,面临就业,但是现在的设计能力还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同时,在珠三角地区淑女装占整个女服装企业的60%。因此本次课程,以淑女风格服装款式为例,通过元素提取法、魔法盒教学法等多元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淑女装某一局部设计,理解淑女风格设计。为遵循现代服装企业文化内涵及企业设计部门的开发要求,促进学校学习与实际服装企业工作任务无缝对接,由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淑女装品牌专卖店,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方式,提取“淑女装设计元素”,制订学习计划并通过小组讨论做出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动手完成教师所给的学材,动手设计制作出具有淑女装风格的领子。教师评价提取淑女装设计元素是否运用到款式设计中,及绘制服装效果图是否与淑女装款式风格相符。任务完成之后,学生对物品进行归置,填写活动评价表,提交手工完成的设计作品,进行展示与评价。

2.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教学策略设计为“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运用服装企业设计部情境再现,采用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引导学生进入工作任务之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小班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学以致用,工学一体的课堂,同时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制订计划。小组沟通决策,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实施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检查与总结提升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教师采用课件辅助教学以企业工作流程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环节,来体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教学思想。

三、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实例——淑女风格款式设计

1.教学活动一:明确工作任务、组建小组团队分工(课时讲授10分钟)

首先引入项目教学法课题,教师播放“淑女屋”服装品牌走装秀视频,时长约3分钟,提出问题,要求同学们谈谈观看视频的感受(如服装风格、元素、色彩等),学生回答问题(互动环节)。其次,教师进行课程介绍,服装款式设计课程是款式分类与设计,主要从美学原则、构成、设计过程、分类设计、表现形式等几方面讲述了服装款式设计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包含创意设计与成衣设计。淑女装设计为成衣款式设计的一个环章节。本章节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贯穿整个工作流程,用时2个学时,从分析到计划、再从提取设计元素到动手设计制作以及最后的整体绘制时装效果图。整个过程参照了企业生产流程,让学生深入设计开发新产品的同时逐步掌握“淑女装设计”的技能。另外结合综合评价,对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其发挥各种社会能力(如团队合作、表达能力、设计绘画水平、策划能力等),更好地适应服装企业的工作。最后,考核方式为设计制作淑女风格服装衣领60%+作业(绘制淑女服装效果图1套)40%。学习过程是学生接受任务书,了解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通过情境描述模拟服装公司设计部(淑女屋)——进行淑女装设计(部件)。公司要求设计师根据下季度流行趋势,设计淑女装,并制作出符合淑女装的一个服装部件,与客户联系,得知客户要求产品时尚、符合市场需求、体现淑女装设计元素。

2.教学活动二:淑女风格服装信息收集与整理(课时讲授10分钟)

项目教学法学习过程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运用网络收集淑女装电子图片、书籍纸质信息材料、淑女装相关视频或市场调研拍摄照片等资料,完成信息收集。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收集信息的方式和方法,提供可展示的信息,将收集成果以资料总汇、数据图表等形式整理出来,以便于后续的对比分析。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举例法、类比法等方法对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整理类比。最后,各学习小组展开并提交本组的“信息搜集表”,并根据任务实施过程要求,按照信息收集分工计划完成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以工作小组为单位,完成可展示的信息收集成果,并进行展示。教师点评学生信息收集的全面性、针对性以及信息收集和整理、类比等情况。

3.教学活动三:提取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设计元素(关键性问题10分钟)

在提取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设计元素(关键性问题)这一教学活动中,决定这次项目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有两点。其一,淑女装的范畴与淑女装的含义和特征、消费对象。其二,教师引导学生课堂游戏——魔法盒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会对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元素的提取。魔法盒中放着各种服装面料色卡、钉珠、烫钻、珍珠、蕾丝、花边、柳钉、撞钉、工字扣、四合扣、铁链等辅料。学生在魔法盒中随意抽取物品,说出是否符合淑女装风格。通过教师给出的信息,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访谈的形式对整理后的信息进行反馈与讨论。小组成员其中一名担任组长负责统筹全局,其余为讨论小组成员,通过“魔法盒”的教学活动,从中提取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元素,展示魔法盒游戏活动成果,根据魔法盒游戏的活动成果把提取出来的设计元素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在表格中。

4.教学活动四:处理提取设计元素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解决方案,制订淑女风格服装设计计划(课时讲授15分钟)

在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处理提取设计元素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解决方案,制订淑女风格服装设计计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讨论,根据前阶段分析结果,思考并解决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元素出现的问题;针对淑女装风格服装的领子选取设计元素;每个同学根据关键问题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淑女装风格服装设计工作表;依据制订的工作计划找相关的淑女装风格服装知识,对不同系列进行分类。综上所述,各小组需要提交“淑女风格服装(领子设计)计划书”给教师,师生共同评价完成正式计划,教师点评学生制定技术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并要求计划与实际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并讨论,根据前阶段的分析结果,思考影响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因素有哪些,并形成文字张贴在张贴板上。在上述内容完成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制定淑女风格服装(领子设计),填写工作计划。

5.教学活动五:按照淑女风格服装(领子设计)工作计划表,动手设计出淑女风格服装领子实物(课时讲授35分钟)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说明工作要求选定几种设计方案,拟定计划,有效利用时间进行动手设计,切实动手执行设计方案,避免浪费时间。设计方案要求版面书写工整,领子制作美观、精细。组织各个学习工作小组,认识设计制作淑女风格服装衣领。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进行抽签,每组由组长代表,随机抽取魔法盒中的简约系列、洛丽塔系列、田园系列其中之一,按照抽到的系列制作淑女风格服装的衣领。接下来,同学们进行魔法盒游戏。魔法盒中有花边、蕾丝、珠片等一些淑女装的设计元素,也有一些其他的辅料。上一环节获胜的小组(元素提取准确的小组),组长有优先获得选取魔法盒中的设计元素的权利,这种优胜教学机制可以增强每组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发放领子模板,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修剪领型,选择自己所需的工具、材料、杂志等,每组组员对选取的设计元素进行淑女装领子设计制作。学生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在制作过程,指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握淑女风格系列的设计特点。最后小组评选出1个最好的进行班级PK,选出获胜的小组,把完成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书面卡纸进行张贴,归纳总结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鉴赏讨论各自做好的淑女风格服装衣领与抽签抽到的系列是否相吻合。

6.教学活动六:完成淑女风格服装款式设计展示与评价(课时讲授10分钟)

本课程的最后一阶段为评价环节,完成淑女风格服装款式设计展示与评价。首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进行打分评比。以第一组为例,学生把第一组设计作品进行解说、模特展示,2~5组组员分别进行评价,评价完成之后组长算出第一组每一位同学的平均分(10分制),2~5组以此类推。然后教师点评1~5个设计组中具有亮点或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总结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评价课程要点。每个成员自我展示工作成品及自评,每个成员上台介绍对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认识,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成员之间互评,同学之间进行讨论,选出比较完整、整体效果突出的作品。教师作为设计总监对设计师进行整体评价。淑女装多采用柔和淡雅的色调,款式含蓄,整体简洁,局部细节装饰,强调繁复有序的精致,面料讲求柔美、舒适、有质感,工艺考究,注重整体搭配。一方面学生通过PPT和展板等形式展示每组淑女风格服装的设计情况,组长记录组员动手设计过程中的评价意见,教师对每个作品给予评价意见;另一方面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建议,对个人的设计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各小组作业的质量与效率;最后点评知识点的执行情况,分析作品与要求是否相符,各小组成员提交修改完善好的设计作品给组长,教师对全班各个同学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评价,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公开点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各个组员根据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建议,对个人的材料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学业评价总结

通过服装款式设计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风格元素提取的方法并动手制作出符合相关风格服装部件。元素提取的设计方法是一种学习服装款式设计的技巧,通过服装风格设计元素的提取方法的学习,可以举一反三对其他服装风格设计元素进行提取。教师通过指导提取的设计元素,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动手设计制作更好地掌握这种设计风格。本课程的学习,全部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引导一起动手,积极动脑。整个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在教师设计的游戏教学环节,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整个课堂的最高点。学生可以完成教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五、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法课程总结

1.工学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与不足

工学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工是指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完成符合企业风格的服装款式并成功开设订货会;学是指学生学习的过程,完成培养掌握技术技能并且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学生的任务,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成功之处:教学每一个环节中,都插入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环节;游戏以小组之间竞争的形式完成,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与改进之处:深入走进企业,让课堂教学与企业工作完全结合,让学生身临企业工作的真实场景。

2.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笔者发现学生对问题式的话题讨论参与思考发言的积极性比较高。讨论之后要求发言回答,学生会很认真地做准备。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当多进行此项教学手法的尝试,尽量提供学生身边熟悉的最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有话说”,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而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的时候,常听到有教师说:“学生坐着不动、懒,教师辛苦地传授完知识,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而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用心、动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快乐地学习。有时笔者也会遇到一些学生“坐着不动,懒”,笔者会课下跟他们聊天,找出原因。通过总结,笔者认为大多数学生想学习,喜欢这个专业,而不想“动”的原因可能在于教师没能为学生创造思考表达的氛围。

服装设计实习自我总结篇3

关键词 中职服装专业 教学目标 课程设置 优化整合 教学模式 培养兴趣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美术设计三门专业主干课的教学工作。在招生并轨前10年,服装美术设计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完全围绕学生对口升大学;招生并轨后10年,虽然对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优化整合,逐步转向以学生就业为主,但大多数学校对服装美术设计课的教学改革力度明显不足,主要反映在教学目标盲目,教学内容孤立、随意,既不考虑学生的能力,也不结合企业职业岗位的需要,纸上谈兵,脱离实际。学生学习效果差,学习兴趣不浓,由此产生厌学情绪。我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对这种脱离实际的教学进行了改革:

一、从学生的就业岗位入手,确定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总体目标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在服装企业从事服装款式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裁剪、整烫、经营管理等技术岗位上工作的高素质中、初级专门人才。我校服装专业90﹪的学生来自贫困的农村,在小学和初中几乎没有开过美术课,美术基础差,审美意识弱。尽管他们有想学好的愿望,但由于基础太差而失去信心和兴趣。也就不可能去从事对美术基础要求较高的服装款式设计工作岗位。他们中的90﹪所从事的职业岗位除了流水操作工以外,主要还有服装打板、服装裁剪、样衣制作、CAD制板放码、跟单、质检、服装产品生产流水线的组织与技术管理、服装产品推广渠道管理等工作岗位。这些岗位虽不要求从业者有扎实的服装美术设计功底,但也要求具备一定的服装审美能力,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绘画表现基本技能。基于大多数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的特点及能力要求,结合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服装美术设计理论知识和线描服装效果图的绘画表现技能,熟练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的绘画表现确定为教学的总体目标。

二、从教学的总体目标入手,优化课程设置

我校服装美术设计课使用的主要教材是丁杏子主编的《服装美术设计基础》。其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服装美术设计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我们在考虑学生的素质能力,结合学生的就业岗位要求的基础上,对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将整个的教学课程划分为三大模块,即设计基础模块、设计理论模块、综合实训模块。设计基础模块课程首先是绘画基础课。绘画训练不仅是画好服装款式图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但鉴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增加了学生最易掌握,且最适合表现服装的线描技法的教学,如结构素描、花卉线描等。其次是服装绘画表现课。这是设计基础模块课程的核心部分,教学的重点放在大量的服装线描效果图、服装款式图(工艺款式图、结构款式图)的训练上。设计理论模块课程的教学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尽可能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具体课题结合。设计综合实训模块是整个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生从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处理到服装缝制工艺全过程的综合实训。这三大模块层层递进,科学地组成一个技术知识体系。 转贴于

三、从整合教学内容入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服装美术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是服装设计的三大组成部分,它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要改变服装美术设计课教学孤立随意、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必须与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教学结合起来。目前,我们修订后的服装美术设计基础三大模块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都与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教学同步进行。如在款式图的绘画教学时,同步进行的是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结构和缝制工艺的教学,款式图的绘画表现教学重点就放在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表现上。在表现款式图时,对款式的结构、比例,以及省道、分割线和门襟扣子的位置的确定,缝制工艺特征的表现,都要体现裤子、衬衣的结构制图、缝制工艺的要求。设计理论课的教学实训的课题也结合了同步进行的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设计综合实训模块更是将服装设计、制板、工艺、融为一体。教学内容的交叉整合,极大地克服了设计课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四、从改变课堂教学手段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服装设计实习自我总结篇4

一、创造性思维对服装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服装设计就是利用实用性原则和专业的设计技能,以服装作为设计对象,特定的设计所选择的材料而产生新服装的创造。通过运用创造性思维设计出的服装即具有实用性,还具有时尚型和艺术性,即使是简单的色彩搭配,也能够展现出不同的美感。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今天的服装设计,属于艺术范畴的服装艺术设计与纯艺术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想想思维方式设计服装是难以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的,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将想象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方式和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才能够设计出兼具实用性、个性化的服装。虽然,设计服装是以人的基本形状为设计对象的,但是服装设计的宗旨却是不断变化,只有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过程中,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创造性的思维,大胆的运用色彩,才能够使自己设计的服装,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才能使自己精心设计的服装引领时尚界的潮流。人类智慧的高度体现就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应用能够促进服装业的不断进步,实现自我超越。在设计服装的过程中,应用创造性思维能够不断打破设计师原有的设计理念,创造出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服装。除此之外,服装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将时代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并能够通过运用高科技的手段,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服装形式,而这种标新立异的创作模式往往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用创新意识进行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首先,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巩固原有的知识基础,为服装设计专业打上坚实牢固的基础。现如今,服装专业的教学现状仍然不容乐观,每一个科目的课程都有固定的教师担任教学,长时间的教授一门课程,教师免不了也会产生松懈的想法。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的指导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打下牢固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专业教学目标。其次,要不断的汲取新的知识,更新原有的知识,随着潮流的不断发展,服装设计也应当不断的发展变化。所以任课教师应当不断的补充新的知识,加深自己的理解,结合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来设计更新观念。只有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当季的时装会上的服装,来帮助学生走向潮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教师应勇于挑战自我,创造科研成果。只靠专业知识和观察时尚来培养创新意识是不够的,只有在不断的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够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不仅如此,教师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还可以在同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实现自身进步。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服装设计专业一直以来都在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时以满堂灌的模式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课上机械的记录着上课内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熟练的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增强其动手能力,毕竟我们授课的目的是为了实践。首先,将“教”与“学”巧妙的连接在一起,在服装设计中,大部分的时间还是教师在讲,学生被动的记忆,老师在课堂上往往占据着主动地位。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教”与“学”巧妙的连接在一起,不要占据大量的时间进行教,要给学生预留出实践的时间。教师在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当进行科学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学多问,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要在服装设计课程上多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现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课堂的束缚,教师不用一味的照本宣科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授课过程中播放视频、音频、PPT等。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积累一些服装设计的灵感,众所周知,服装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体,所以仅仅依靠课堂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不够的,他还要求学生积累更多的灵感,比如艺术、歌曲、文学等。通过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在服装设计教学后,还应当积极的应用于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服装设计教学毕竟是一门实践类型的学科,所以必须加强实践,不要拘泥于传统的课堂设计,应当让学生置身于设计的气氛中,用心去感受设计的奥秘,如果,学校不具备实践的客观条件,那么学校可以与企业联系,建立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既能够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还能够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率,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可以,老师在这个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服装设计实习自我总结篇5

【关键词】中职服装设计 交互式教学法 应用 基本原则

交互式教学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教学素材以及营造相应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内,形成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这种教学法利用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

一、开展交互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根据当前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在结合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对所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索。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平等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在服装设计教学中,需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要加以重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只有让学生能够把相关的知识结构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才能够让学生对服装设计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开展交互式教学,目的就是要倡导老师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把课堂教学中所学习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服装设计当中,对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以及创新意识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二、在中职服装美术基础课程中应用交互式教学法

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服装美术基础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入门学科,学生只有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打好基础,才能促进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使用交互式教学法。比如,在学生刚接触这门学科前,由于存在有一定的陌生感,老师可以在教学时开展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服装美术基础课程的乐趣。任课老师在课堂教学前,为学生准备好教学中需要应用到的材料,然后在小纸条上写下一些常用的词语,比如电筒、电话、教学楼、水池等,然后让学生轮流上台在黑板上画出小纸条上所描述的内容。整个过程要求学生不能以表情、动作、声音来对内容进行表达,而是要在黑板上以画图的方式来把自己抽取到的内容表现出来,然后让台下的同学猜出所画的内容是什么。整个教学活动,对于一些完全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而言,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老师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胆量,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来完成这个游戏。这样的教学氛围,受到了许多学生的喜欢,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对这门基础课程的兴趣。

三、在中职服装设计课程中应用交互式教学法

当前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索的能力,能够利用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经过系统地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美术与设计基础。在进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时,老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服装设计课程实践的重要性。老师要让学生了解到,虽然设计需要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服装设计需要与市场需求进行结合,在进行设计时不能够完全地脱离社会以及服装发展的需求。此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在学生意识中建立起服装设计正确的设计流程,了解到服装设计的不同分工。因此,在开展中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时,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老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服装公司需要进行专题设计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某一个服装品牌的设计当中,规定学生需要结合这个品牌的风格特征进行当季服装系列的设计。老师要让学生运用之前已经掌握的服装设计流程来开展,通过灵感来收集一些相关品牌的资料,然后确定所要设计的主题,在确定了设计主题后,进行草图绘制,最终制作出服装效果图。老师要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参与到设计活动中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构思,然后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来按照要求完成设计。在完成设计之后,老师要及时地组织学生针对其所设计的成品效果图进行讲解,并给予最终的点评。通过交互式教学的开展,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了解到服装设计需要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进行,而且整理资料的过程是需要对当前的流行趋势进行有效的分析。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够让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把学习到的服装设计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服装设计的实践,也培养了学生合理利用时间以及分工协作的能力。在设计成品讲解环节中,还促进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应用交互式教学,为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开展中职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灵活地应用交互式教学法来增强学生对服装设计各个学科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与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效地提高了中职服装设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良波.交互式课堂教学的运用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0(03).

服装设计实习自我总结篇6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服装专业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的内涵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笔者结合长期的高校服装专业教育实践经验与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总结得出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的内涵为: 

在系统科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等现代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在熟悉信息环境和把握服装专业课程内在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和发掘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专业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情境的构建工具、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和交流工具,积极探索网络信息资源运用的途径和方法,调动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共同完成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服装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目标, 

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的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服装专业课程的过程。信息技术本身不能自然而然地引发服装专业课程的变革,但却是服装课程改革的有力促进条件。 

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的整合是一种全方位的整合,即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到服装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包括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制图、服装材料、服装cad等课程的教学,包括服装课题研究。包括专业考察、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等。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的整合应该有利于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进而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 

 

二、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的意义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它使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范围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我国教育部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指出,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其传授信息量小,手段落后,直观性差等,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要求。各级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开展立体化教材建设,为教师提供整体的教学解决方案,进行远程教学,实现资源共享。因此,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国服装业已经不是原本意义上的传统劳动密集产业,而是融合了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产业,跟服装的工业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其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指出,目前我国服装工业缝制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国际领先,但是服装科技水平在全球仍然比较低。如果要实现服装强国的梦想,首先就要成为服装科技领先的强国。拥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 

我国目前人事、财务、办公自动化软件在国内服装企业的应用率达到90%以上,服装cad应用率接近90%,cam、erp、pdm、scm等应用也接近20%。产品设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制造设备数字化、企业间协作网络化成为信息时代服装企业发展的总趋势。相应地,服装企业迫切需要大量适应性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对这类人才在业务上要求具备准确地解决专业岗位要求的实践能力、掌握处理时尚流行信息和市场情报的分析能力,在企业的变革中要求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发展潜力,换句话说,要有信息化的审美能力、服装设计能力,现代信息化的服装生产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服装专业cad能力等。 

服装高等院校是为服装企业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摇篮,为了向企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服装专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信息时代服装专业教育应该不仅仅是传统的设计技法教育,更是一个开发学生智慧和创造能力的系统工程。从当今的服装专业教育现状看,课堂教学的改革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一条可行和有效的途径。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用于服装专业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适应了服装专业学生个性创新化、群体多样化的教学要求,因此,它在给传统的服装专业教育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进而推进服装专业教育的改革,最终完成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的使命。因此,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的整合更是信息时代服装专业教育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三、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 

 

(一)系统科学理论是整合的指导思想 

系统科学理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系统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各种事物、过程都不是彼此孤立的杂乱无章的偶然堆积,而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服装业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服装专业教育也是如此,各个专业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密切配合。既然服装具有系统属性,服装系统包含于社会系统之中,如何体现服装专业课程教学各元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相协调以及怎样使教学的效率达到最佳,是服装专业教学应当重视和解决的关键问题。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原则进行服装专业教学的指导,以服装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必然可以培养师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大大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整合的理论基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学习是一个积极的意义建构过程,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进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现代服装样式之多、时尚变化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当今的服装专业人才,要具有敏锐的目光和观察力,要运用机灵的头脑、灵巧的双手时时更新知识体系,才能跟上飞速变化的信息时代,创作出时代精品。基于服装专业的这种特点,我们服装教育培养的服装人才不仅要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还要具有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等。有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引导,教师注重对学习环境的创设,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培养学生通过协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 

 

(三)多元智能理论为整合注入了崭新的理念 

多元智能理论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风行全球的国际教育新理念。它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加德纳博士于1983年首先系统地提出,并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它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方式是多元的,亦即存在多元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力潜能,这种多元的智力并非完全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可以激活和发展的,教育的任务就是提供激活适合个体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协调发展的文化环境,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主要是在学生主体化、教师主导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目标智能化和教学活动丰富化等方面区别于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因此,服装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的多种潜在智能训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有意识地营造立体多维的学习氛围,激发艺术灵感和创造性,促进其多元智能的开发。多元智能理论蕴涵丰富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整合具有明确的引领作用。它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整合的宗旨,正确定位整合都具有显著的价值。 

 

四、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的现状 

 

(一)整合的实践正处于积极的探索阶段 

我国各级各类服装院校的专业教育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也在不断地从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改革主要围绕着办学模式、产学研的结合、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有序而火热地进行着,并且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阶段性成果。然而经过一定阶段改革的服装专业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教学内容多与课堂教学课时少的矛盾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专业领域发展越迅速,教学内容就越丰富,而课堂教学课时量却是极为有限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使得课堂教学能够在多媒体形式下表达海量的信息资源,网络资源的共享为课堂课时量的延伸创造了有利条件,于是整合成为解决这类问题的首选。 

经笔者调查研究,当前全国各级各类服装院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各门专业课程的精品网站建设,如东华大学、深圳大学、湖南工程学院、大连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的服装结构设计、女装设计与工艺、服装材料学、立体裁剪等课程的精品网站都在积极建设申请中。而天津师范大学的《中西服装史》率先于2009年获得部级精品课程。 

 

(二)整合的理论总结处于低迷阶段 

笔者从事一线服装专业课程教学十多年,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有效的教改之路,主持完成了省教育厅的服装专业教改课题。在信息技术冲击下对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进行着实践探究,并以硕士论文形式进行了阶段总结,论文《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的模式探索与实践》得到评委的肯定,取得良好成绩。但是笔者进入中国知网。输入“信息技术服装整合”进行搜索,结果是“共有记录0条”,令人难以置信,但输入“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结果有记录一千多条。在这一千多条记录中笔者能找到的是信息技术与医学、计算机、英语、体育等各学科整合方面的论文标题,没有找到信息技术与服装课程整合方面的论文。笔者又进入百度、谷歌搜索,终于搜到四篇:“信息技术与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的整合”、“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信息技术与服装设计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的整合之探索”,可见在理论总结上,整合可以说还是个空白的领域。 

 

五、对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整合的建议 

 

(一)上层决策者与教育者的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改革,观念先行。教育观念是无形的、隐性的,它是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过程表现出来的,它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方式。制约着教育活动的方向,更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整合首先就是要让上层决策者与教育者树立现代化最新教育理念。服装专业课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是教育手段改革的问题,而且是学校办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一个重要基础。教育者在教学一线的实践中已经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大影响力,但是只有在决策者的鼎力支持下。整合才得以顺利有序地实施。换而言之。整个教育战线上至决策者下至一线教师要统一认识、团结协作,才能真正促进整合。 

 

(二)加强教育技术学培训。提升服装专业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综合素养。教师是教育改革直接的承担者,信息时代服装教育的发展要求专业教师既精通专业领域,又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当前大多数服装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但是对教育技术学明显比较陌生,因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属教育技术学范畴。很多院校的服装专业设在艺术设计学院或是艺术设计系下面,这里的专业教师不熟悉教育技术学当属正常现象。但这现象于整合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加强服装专业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培训刻不容缓。 

培训的内容重点应放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及运用上,而且针对性要强。因为服装与其它学科有着不同的学科特征,整合也没有可套用的固定模式,只有针对服装专业学科的培训才能大大提高培训效率, 

培训的方式可以灵活多变。有些院校可以直接利用本校教育技术中心的力量与资源组织教育技术等级培训:还有去专业的教育技术学培训机构学习,去兄弟院校取经;邀请专家来开专题讲座;召开教育技术成果交流展示会:观摩示范公开课,等等。 

总之,教师要用教育技术理论武装头脑,用终身学习精神提升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课程的整合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出成效。 

 

结语: 

 

服装设计实习自我总结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人才培养

当前,由于社会服装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服装专业从业者的就业前途越来越光明。目前,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分为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美术设计三门专业主干课。在新课程理念的贯彻下,要本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实用性、应用性、创新性、综合性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初步形成富有中职特色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当然,服装行业竞争也随之变得空前激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职业技能、作业程序、设计观念及设计管理等各方面技能作出相应调整,以适应学生未来从业的需要。

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中职服装专业在办学层次上还是有些模糊,对课程的教学目标依然停留在针对加工性企业的用人需求标准上,并且很多教师已经很习惯沿用那些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的教学方式,长此下去便会导致学生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市场应对能力差。中职服装专业的教育必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且能够根据中职学校自身的特点与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有科研、有设计、有营销、有管理,从最原始的原材料到最后成衣终端都相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确定好服装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学生综合素养与学生未来职业方向三位一体的培养办法,不仅重视基础教育,更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要求学生具有过硬的技术本领,通过技能考核课程,获得服装技能等级证书或服装行业资格证书也很重要。在课程设置上,教师要注重课程设置一定要密切联系市场,特别是重视与企业的结合,因而建议设置一定数量的学科前沿理论课程或专业交叉的课程。这样,不仅可以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岗位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现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二、整合理论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虽然中职服装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远远大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但是不能忽视的是——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笔者认为,在中职服装理论教学中必须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具体讲,也就是除了《服装专业外语》《服装工业样板》《成衣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材料学》等教学内容,在现有的框架中适度增加一些符合市场需求的服装系列样板制作知识,例如《服装CAD》《结构设计》等内容。这样,人体的造型、结构特征、各部位的尺寸规律等由图稿抽象到具体,为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就是要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敢于突破学科体系的框架,把工作任务与理论实践相结合,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能力发展规律有效构建授课体系。例如,在《结构设计》教学中,在理论上加强款式间变化规律的分析和结构原理的理解,可以使学生掌握款式分析的方法和理念等。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充分掌握知识。特别是在裙装、裤子、衬衣、夹克衫、男女西服、大衣板块的教学中,务必要让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实践再实践,以便在日后的学习中实现举一反三,并且可以对成衣生产的全过程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

三、学会采用多媒体视听、电子计算机等辅助教学设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专业教师的授课方式也要与时俱进。特别是在课堂授课的时候,要学会采用多媒体视听、电子计算机等辅助教学设备。这样,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课件、案例直观性地传达知识内容的信息,以此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视听、电子计算机等辅助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演示,特别是在案例分析与示范中,这样就实现了“部位操作——整体把握——艺术造型”的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设备将服装的部件练习、组装整件服装的技能实训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在此过程中,按照教师的步骤,实现了训练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此外,采用多媒体视听、电子计算机等辅助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下载大量的素材以及流行时装会的最新信息,这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丰富学生形象思维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四、大力强化实践环节,认真总结实践教学的经验与教训

将来有的学生可能从事服装行业,因此,要提前了解相关的工作流程。厂家一般的流程是:设计稿——设计总监定稿——打样版——车样版——试衣——设计师修正——修版——样衣编号——根据市场或订单确定生产数量——采购原料——下单——生产——销售——售后反馈。为此,教师要将生产流程作为实际教学的最终落脚点。

在授课与实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模仿企业生产模式进行教学。例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这些小组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发展他们的特长。例如,有的小组成员对设计相当感兴趣,教师可以强化学生对服装本质的认识,重视培养学生对形式美及前卫时尚的敏锐感受力,让学生有意识地做到用良好的美感形式体现服装的功能价值。此外,教师还要要求学校强化与企业的合作,这样学生便有条件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这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另一方面有助于让学生提前了解与该行业相关的各种因素。当学生学习完一章指定的内容或者阶段性的实习结束后,教师也要对此进行及时总结,总结实践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总结去找出自身不足之处,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这有助于学生向“高技能、高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曙光.服装专业口径教学模式的设想与探索[J].服装设计师,2011(10).

[2]王珉,潘先伟.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0).

服装设计实习自我总结篇8

一、传统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低

中职生年纪普遍较小,生理和心理处于养成阶段,对事物理解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服装专业自身的特点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致不高,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的枯燥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容易出现厌学心理。由于知识自身是由丰富的实践内容构成,而语言是抽象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有语言文字构成的书本进行教学,往往是利用枯燥的说教灌输知识,学生进行大量的背诵而不理解其中真正含义,很难进行后期的实际操作,容易失去学习兴趣,造成教学过程和实践分离[1]。

(二)教学效率低

服装专业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而突出直观性和实践性这一特点,可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在讲台上运用书写板书和口授的形式为学生讲解,实践课程也是由教师示范,学生观看。由于成本的限制,很难做到所有的学生都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只是进行知识的接受而不能实际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学生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很好的掌握。

二、服装CAD在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的优势

服装CAD是服装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缩写,指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服装结构制图软件。随着近几年我国科技快速发展,服装CAD软件在服装设计领域中占有重要作用,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也广泛应用,对服装专业的教学有很大帮助,其具体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升教学效率

要想提升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效率,培养中职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教师就不能单纯的站在讲台上进行教学,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能力。而服装CAD设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例如,传统教学中,教师对结构图的绘制和设计主要是根据自身的设计水平进行构思,然后在纸上显现服装款式,这种绘图方式不但要求教师有良好的绘图能力,还要对服装进行仔细的计算、推导,绘画难度大,设计效率低,在课堂中对绘图图纸的展示很少,学生大多数是通过书本知识进行学习,很难提升服装结构制图能力。而服装CAD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绘图方式,通过计算机中各种形式的绘画手法的展示,教师可以轻松的利用计算机控制进行服装的设计制图,计算机中对数据的精确和规范性,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便捷。另外,教师通过计算机,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服装结构制图的过程,使学生全局的观看整体制图,全面的了解绘制的每一片布料的位置、形状和数量,使学生从整体的角度了解所学的知识。学生理解后,运用CAD软件,更快捷的对西服、衬衣等各种服装进行制版和排料等操作。在没有剪刀和尺子的辅助工具情况下制图,保障服装制图中的准确度和效率。运用CAD软件制图,不但改变学生对样板手工绘制的限制,还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运用计算机自己进行制图,既丰富了教学模式,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性,有效提升教师教学

效率。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运用服装CAD技术,教师摒弃传统教学模式,运用计算机网络,学生通过多媒体屏幕就可看到教师的制图和设计过程,对服装款式和色彩有了最直观的掌握,计算机中储存很多的服装款式可版型供教师和学生修改,增强了学生动脑思考能力,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服装构图,提升了其眼手脑的协调统一性,减少了单调的知识灌输情况,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在服装CAD应用中,计算机的快速反应可以改变传统长时间设计制图的问题,教师和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就能完成制图,提升了教学效率。利用服装CAD软件对服装的设计、排版和工艺设计等环节进行综合学习,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使中职生真正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现代社会培养了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利于促进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2]。

上一篇:学生酒店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护士自我实习鉴定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