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实习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2 19:10:40

环艺实习工作总结

环艺实习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能力培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被称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蓬勃发展,设计人才越来越受到推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也不错。在教学发展良好的同时,大量设计公司反馈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难以快速进入工作,总体表现不尽人意,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再学习过程才能真正发挥职业作用。这与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有关,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研究与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把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纳入教学体系,成为当下高校设计人才培养的重点,也是本文要探讨的关键。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现状

大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将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带进设计机构,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和养料。但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在具体的工作中仍有很多待提升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一)缺乏实际工作能力

根据大量针对设计机构进行的实际调查反映,刚步入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独立处理实际设计项目中的具体问题,缺乏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缺乏创新能力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创新教育的缺乏,加之长期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方式,导致大部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缺乏个性与自信,创新意识淡薄,缺乏突破性创意设计,很难独立完成项目创意设计工作,在相当长时期内只能做一些基本的辅助工作。

(三)缺乏团队协作意识

环境艺术设计是团队性工作,一个项目的完成往往有多个设计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团队成员群策群力,通力合作。这就需要设计师具备团队意识,能与设计组成员和客户进行顺畅地沟通与协调。而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相对而言,强调自我意识的表达,团队意识欠缺,有时会导致人际关系难以协调。

二、造成毕业生能力短板的内在因素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之所以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漫长的过渡期才能进入工作状态,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实践性教育太少导致实际工作能力不足,而实践教学的欠缺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缺少创新性、启发性的新型教学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人们创造生活方式,描绘生活蓝图的一门创意性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涌现新的观点、潮流与趋势。要求教育界与时俱进,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不断吸收新的信息、技术和手段。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基本上沿用工艺美术教育的传统范式,强调基础理论教育和基本技法教育。多以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主,缺乏启发式、对话式的互动研讨,缺少以项目设计为核心的参与性设计课程,未能充分挖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二)缺少理论性、实践性兼备的师资队伍

目前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总体上发展不平衡。一般而言,教学能力与教师的教龄、学历、职称有密切关系,与教师的基本专业素质(如动手表达能力、现场实践能力和人文艺术知识等)相关,具体表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原因是我国该专业发展不到30年,是新兴的跨学科专业,缺少历史的传承关系。即便有些教龄10年以上、从建筑学科里分离出来的教师,其能力水平也很难适应现在高速发展的行业需求,尽管教师的学历层次近几年得到很大改善,但年轻教师在组织教学能力和实践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不具备强有力的实际设计能力和扎实的设计工作经验,难以给学生传授符合社会真正需求的先进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更别谈培养一流的设计人才。

(三)缺乏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许多高校相关设计专业开设了一定课时的实践性教学课程,也设置了教学实训室以便于开展实操型课程。但要真实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在教学场地、设施上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一般学校很难承受。有些学校同步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但能接纳学生实训的数量有限,多为提供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性教学,难以深入开展具体实操性教学。实践教学基本条件的欠缺使得实践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忽略实践环节的培养,势必会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难以满足社会的真实需求。

三、加强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对学生的教育应“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实践环节,结合学校自身的定位和师资情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性训练,接触实际设计项目,与社会接轨,了解社会的真实需求。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及实践的具体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构建基础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应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图形表现技法的倾向,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突出针对具体问题的思辨能力,以及综合协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上将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开展艺术考察、企业见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实践,让学生逐渐学习、了解和深入。

首先,整合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以笔者所在院校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大纲需求,教学安排如下:大一学习基础知识,注重基本技法的训练;大二安排艺术考察和企业见习,让学生初步接触社会企业,初步了解专业的真实工作状况,明确未来工作的设计基础;大三安排设计实习,主要是让学生接触与了解市场,能有机会参与一些设计项目,了解相关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要求,提高设计能力;大四进入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让学生通过具体真实的设计工作的历练,提高业务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设计能力,还要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很强的沟通能力。我国的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因此更应该利用现有条件,多渠道多方式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可以按照开放性、职业性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安排教师到企业担任访问设计师,进行专业实践挂职锻炼,提高其技术实践的能力,构建“理论精、懂施工、会设计、校企两栖、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为实践教学提供原动力。

再次,加强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管理。一是在艺术考察阶段要有明确的考察主题和目的,不能当做观光旅游,在考察之前要明确学生的相关学习任务和要求,并在考察之后进行总结报告;二是专业实习期间要有实习报告,真实反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三是毕业设计阶段要有明确的设计任务,要以真实的项目设计要求来进行评定,作为毕业生步入社会前的一次设计工作的检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全程参与到相关的实践训练和学习中,切实提高相关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构建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

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来说,设计工作室式教学模式是结合教师的实际工作成立设计工作室,让学生进入工作室,在相应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具体的模拟或实际项目设计工作,是一种既让学生参与具体设计工作,又可以让教师将具体项目设计与教学相结合的实践型教学模式。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特点组合成不同的设计小组,使教师指导工作更加灵活和具有针对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找到未来设计定位,并进行有实践意义的设计指导。

笔者负责创立的正负空间工作室就是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一个平台。以日常实践设计工作和国内外专业设计比赛为题,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工作室设计任务。按照项目立项、资料分析、计划安排、概念设计、方案评比、成果展示等设计流程进行实践性设计教学。在项目设计的不同阶段,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工作。这两年工作室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除了完成一系列具体的设计工作,近三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还获得了多个国内设计竞赛奖项,既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兴趣所在,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和创造力。

(三)构建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与相关实习机构在总体定位和真实需求之间的矛盾。要有效推进教学实践,促进校企联合,应建立长效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可以采取已毕业的学生加盟或创建的设计机构及关联产业与学校有机合作,形成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得到真实的工作能力的锻炼。

校企合作模式既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使学生与社会需求尽快接轨,增强学生的个人竞争力和专业学科的社会竞争力,也可以进一步发挥高校的专业优势,促进艺术设计成果的应用与转化,促进产学研的实质性结合与实践教学工作良性化发展,全面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应用性学科,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工作应针对目前社会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建立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发展,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注: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2013JK052;及华南师范大学2013年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第24项“高师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邬烈炎.设计教育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1).

[2]吕敬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实验课程精选名师设计教学创新思维[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8).

[3]夏燕靖.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不合理课程结构的成因探讨与分析[J].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3).

[4]童慧明.膨胀与退化――中国设计教育的当代危机[J].北京:装饰,2008(4).

[5]蔡倩.艺术设计教育实践能力探索与实践[J].哈尔滨:艺术研究,2008(3).

[6]雷光.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新模式[J].辽宁:美术大观,2011(1).

[7]赵B果.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新探析[J].辽宁: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

环艺实习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3210”人才培养模式;机械制造工艺学;一体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194-02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出,坚持教学改革与提升院校治理能力相结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1]。“3210”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基于课程体系和校企合作的创新成果,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是我校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建设项目重要成果之一。“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专业内涵,促进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本文主要以《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为例,应用创新“3210”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一体化课程,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项目、课程考核和教学实施等六个方面阐述一体化课程的设计过程。

一、创新“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创新“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以职业能力需求为目标,以制造工作过程产品为载体,注重过程学习,结合我校“校企联动,工学耦合”人才培养总模式,并遵循知识成长规律,分阶段逐步加深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力度,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双素质团队、实习实训运行保障条件,全方位、多因素构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新的“3210”人才培养模式。“3210”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二、“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阶段划分

1.“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2]。“3210”人才培养模式,即“三阶段、两情景、一环节、零距离”,该模式的主要阐述:①三阶段。第一阶段是指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学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校外“实验实训室”和“机械制造工程中心”两个情景中学、做融合,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第二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二阶段是指第二学年的四个(小)学期,学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校中厂”、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站)两个情景中工学交替学习专业核心知识,掌握专业核心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做好准备。第三阶段是指第三学年的三个学期,学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工作站两个情景中学习专业拓展知识,完成综合工艺设计和顶岗实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顺利实现“零距离上岗”。②两情景。包含校内一体化教学情景和校内实习实训工作情景与校企合作工作站“1=1”(一半工作、一半学习)的工和学的两情景,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懂得生产实践中如何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③一环节。一环节是指在校外合作企业完成顶岗实习一环节(也包含两情景即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外合作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可以参与企业的日常生产,了解企业的运营管理,为以后的就业和个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④零距离。通过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使工作过程知识借助校外真实的企业场景得到升华,同时借助国防企业文化氛围,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学生的国防精神,使毕业生从心理和技能上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2.创新“3210”人才培养模式阶段划分。创新“3210”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目标产品为主线承载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包括一体化教室、实训中心、校内外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工作站等教学条件,创新“3210”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三个阶段划分以及不同阶段的学习领域、两情景状态描述和一环节的实质内容。

三、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1.课程定位。《机械制造工艺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是与生产实践内容紧密相连,主要面向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制定等技术岗位。本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是在《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金属切削原理》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以工艺规程编制与加工实施为主线,以典型零件为载体,根据企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将工作环境与学习环境有机整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整合,形成基于“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2.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加工工艺编制的能力,能够根据零件图正确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确定毛坯、拟定工艺路线和设计工序,掌握编制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独自完成中等复杂零件的工艺编制,为今后的工作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3.课程内容设计。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结合工作情景设计教学内容,使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本课程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4.教学项目设计。教学项目的选择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本课程的教学项目以机类学生较为熟悉的减速器为依托,以组成减速器的输出轴、滑动轴承套、箱体、齿轮、轴承盖和拨叉等零件为载体,构建生产实践中常见的六大类零件项目[3],分别为:项目一:轴类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项目二:套类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项目三: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项目四:齿轮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项目五:盘类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项目六:叉类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课程内容的设计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可以学会此类零件工艺设计的相关知识,掌握类似零件的工艺编制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5.课程考核方案。每个项目完成之后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点及分值百分比分别为:知识目标15%、技能目标20%、操作实施25%、项目总结报告20%和公共考核20%。考核方式采用“教师评价+组内互评+自我评价”,评价结果分为四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

四、一体化课程的实施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六步教学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前,需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每组6人左右,并选优秀且主动性较强的学生为组长,组长在后续课堂讨论环节中非常关键,主导整个小组的讨论进程,决定课堂讨论和汇报能否顺利完成[4]。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为:教师下发任务书布置课堂任务要求组长组织组员讨论和资讯确定最优设计方案组长分配实施方案任务并汇总小组分别展示和汇报组间互评和自评教师点评与讲解学生完善设计方案并填写作业单。

五、结论

本课程在我校经过两轮的一体化教学实施,得到了学校肯定和学生好评,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做,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更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了平台和帮助。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进一步细化课堂考核项目,这是本课程继续完善的内容和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Z].

[2]任青剑.校企合作工作站是“3210”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证[J].才智,2015,(01).

[3]刘萍.《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新西部,2013,(12).

环艺实习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CAD专业课程;环境艺术设计;应用型;教学过程

一、引言

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应用型大学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发展应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从教学体系建设中体现“应用”二字。针对各应用型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简称CAD来谈。它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中的一门重要技术,利用计算机快速的数值计算和强大的图文处理功能来辅助工程师、设计师、建筑师等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产品设计、工程绘图和数据管理。如今已经延伸到艺术等各行各业,如电影、动画、广告、娱乐和多媒体仿真等。同时它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专业技能课程,是表达室内外建筑装饰结构、材料的图样和装饰工程施工时的主要依据。因此,如何在CAD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应用”二字切实贯穿,也就成为各应用型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侧重点难统一自上世纪60年代CAD软件诞生以来,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以及电子工业的大公司中应用发展,现已将范围涉及到各设计领域,每一个领域在应用CAD软件时其使用的侧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样地,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CAD课程的教学中也会选择贴切本专业实际应用的内容讲授。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这门课程的讲授内容上会因为诸多因素出现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统一,有的侧重于居室室内设计、有的侧重于景观设计、有的侧重于三维设计等。如何将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侧重点统一,我们应从其讲授内容与本专业的贴合度考虑,只有紧密地与本专业应用发展密切结合的,与该专业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基本理念高度匹配的才是我们应重点讲授内容。前面提到因涉及的专业不同,CAD软件在应用上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CAD软件属于基础性的辅助设计,是后续课程居室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酒店设计等的制图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根据专业定位划分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让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并掌握AutoCAD软件的基本知识、使用操作和绘图方法,提高学生施工设计图纸的速度和质量,并能将该软件技术较熟练地应用于室内设计中的制图。2.教材用书和应用型练习目前,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CAD教材版本众多,而且每种教材涉及的内容范围过广,针对应用型大学环境艺术专业的CAD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根据个人的授课经历,针对应用型高校环艺专业编著的专业教材,应筛选专业实践操作内容充实,基础命令工具讲授简洁明了的教材。最好能图文并茂,给学生的视觉感强于文字表述,便于使用。相对于教材用书来说,现阶段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讲授CAD软件的应用类习题集也是少之又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大多是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授课经验收集整理对应的应用类习题集,这样的习题集往往知识点单一、陈旧,同时还不能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不利于在本专业中稳定、持续地应用和推广下去。3.教学实训CAD专业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般包括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训两个主要环节。在CAD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单一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大量的基础命令工具和软件操作原理讲授使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而将基础知识的讲授与机房实训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理论指导实践,进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但要做到这一点却是不容易的。此外,在上机实训指导环节,学生人数的增多也使课堂上的“一对一”辅导难以现实。

三、教学过程设计思考

1.结合应用型练习讲授基础操作设计专业课程的开始往往都是理论知识,CAD专业课程也是如此,二维绘图命令、基本绘图工具和编辑命令等知识点较多,又是本课程学习的基础。在以往的CAD教材中针对这些知识点的讲授较繁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需要老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归纳,再讲授、操作。此外,由于基础绘图和编辑工具包含的操作命令过多,学生经常容易遗忘以往讲授的知识点,同时还不能将这些知识点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绘图中。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在基础操作环节中我们有必要加强应用型练习,在传统讲授每一个基础命令操作步骤后,结合讲授的操作内容,选择相应的应用型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操作。这样既可以用实践操作带动理论知识的巩固,也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步体验如何将各种基础操作灵活运用到实际制图设计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2.强化CAD软件制图规范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辅助绘图能力,同时也要做到软件制图的规范。CAD专业课程与后续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针对环艺专业低年级学生讲授该课程时会出现相关知识点的断代情况。知识点不衔接的问题也是导致设计专业学生在进行CAD软件制图中不能规范制图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在目前进行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如在室内制图中的天棚图设计,在讲授这一环节时要增加室内天棚的材料和室内天棚的施工工艺介绍。只有将制图时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点进行引入讲解,使他们从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上有更深刻地理解,才能绘制出规范、实用的施工图纸。3.改进课程考核方式CAD专业课程的成绩评价一般是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平时考核主要包含了课堂考勤和平时作业考核两大部分。其中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70%。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考核与其他专业不同,一直采用的是结课作业考核的形式。因此,学生的期末作业绝大部分不是在授课课时中完成的,这使教师无法有效、真实地了解学生作业的制作过程。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可适当加强平时作业(也就是应用型练习)的过程监控,让学生在课堂上逐一完成应用型练习并进行考核。同时,调整教学课时的安排,让学生的期末作业在课堂上进行一部分,这样可以有效地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真实客观的了解和指导。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CAD课程的教学是与时俱进的,要不断更新教学过程设计,培养学生掌握制图规范和图纸质量要求的职业能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实际市场需求,深入探析CAD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总结出更具应用型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环艺实习工作总结篇4

1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招生就业形势分析

我们对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近五年来的招生率和就业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近5年来的第一志愿的平均报考率约为26%,就业率约为95%。低的报考率说明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不足或缺乏兴趣和自信,而高的就业率说明化工行业对该专业的需求量较大。从生源的招生率来看,重庆的约占65%,外地约占35%。从就业的人员从事行业的统计数据来分析,从事化工行业的约占70%,其他行业的约占30%。从就业率的地域分布来看,在重庆工作的约占75%,在其他省份工作的约占25%。从上述分析数据可看出:一方面是大部分学生为调剂生,存在对专业兴趣不足或缺乏专业自信,因此,必须在第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中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热情及专业自信心;另一方面,我校培养的化工人才绝大部分服务于本地,因此,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担负着为重庆化工行业输送工程性技术人才的重任。

2全国同类高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识实习的现状 3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识实习的改革与探索

3.1强化校企产学研合作实习基地

基于重庆长寿天然气化工产业园区,涪陵化肥化工产业园区和万州盐化工产业园区三大化工基地的地域特色优势和发展,地方高校培养的化工应用型人才大部分会服务于重庆的地方支柱产业,因此,我们选择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既让学生深入了解重庆化工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解决了实习经费有限和工厂不愿接收大规模学生实习等问题。选择的特色产学研合作基地如下:一是与我校开展合作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江津德感工业园区的“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和万州盐化工园区“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二是我校科技特派员下乡入园进企的涪陵李渡工业园区的“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和“巫山天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三是与我校专家开展科技攻关合作的北碚产业科技园区的“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长寿化工园区的“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博赛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四是与我校开展广泛科研合作的科研院所“重庆化工研究院”和“重庆化工设计研究院”等。这不但使我们与各单位确定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实习过程不会敷衍应付。企业指导老师也会因为校企合作认识到自己是实习工作的负责人员,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实习,并愿意与学生交流,热心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

3.2打造专业的认识实习的师资队伍

学校选派教师深入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和从企业中选聘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素质的技术人员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为实习教学提供重要的保证条件。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无机化工工艺学“合成氨”的生产工艺流程,我们邀请了建峰化工有限公司的技术总工为我们讲解空分、气化、净化、合成等四个工序,充分理解原料气如何制备和净化,合成氨反应塔的结构及能量综合运用与节能减排。在学习有机化工工艺学时,我们派送了教师去紫光化工有限公司挂职学习蛋氨酸等有机产品的生产工艺,再进行认识实习的指导。通过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认识实习的效果明显增强。

3.3开展三大化工园区的专家大讲堂

围绕重庆的化工产业发展,为更好地让学生了解重庆化工产业链布局,邀请三大化工园区的管委会领导和实习工厂总工程师及车间技术高工来校讲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业生产,减少现场实习的盲目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天然气化工”的产业发展和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和高分子化学品产业,邀请长寿化工园区管委会主任来我校讲学,让学生理解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生物质化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的布局及相互关系,深入理解“产业项目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物流配送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等可持续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理论,构建学生工程思维。为让学生理解“磷化工”产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邀请了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给学生介绍磷化工产业的概况、发展历程、市场动态,并详细讲解各车间的工业原理、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及本专业领域最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研究热点以及市场前景。这些大讲堂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对其所学专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增加了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

3.4引入现代CAE技术

在学生看、问、听的实习过程中,学生无法了解各种反应器、换热器、精馏塔和泵等设备的内部结构的,这对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如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和化工工艺学,是非常不利的。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准备了专门的实习课件,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的实物照片(原料,反应工艺和产品分离和输送)、实景录像(具体流体输送、搅拌、精馏、吸收和干燥等单元操作)等,课件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出离心泵、搅拌反应器、精馏塔和换热器等设备的内部结构,并让学生对尚未学到的化工单元操作原理、典型设备结构和操作有所了解。二是我们建立了计算机仿真实习系统,将认识实习工厂的具体产品的生产工艺(如合成氨制气、净化、合成工艺),所涉及的单元操作(吸收、干燥和精馏等),典型设备(离心泵、反应器、精馏塔和换热器等)作为主要内容,对生产工艺进行模拟,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模拟工业过程,对制气、净化、合成等工艺的管件、阀件和控制仪表进行操作,对工艺参数进行控制和调节,进行开、停车及事故处理等各种仿真操作。这些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5强化认识实习教学管理与指导

加强实习教学管理与考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识实习效果,让学生意识到化工工业生产过程不仅仅是需要先进的化工技术,更重要是的是理解化工生产过程是严谨而有序的,监管是严格科学的。我们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和工艺要求,认真做好实习记录,不得有丝毫松散与马虎。每一个工段实习结束,开展了现场技术人员与学生、教师的研讨会,引导学生在认识实习过程中大胆怀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习结束,我们开展了认识实习的交流会,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在生产实践中的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实习结束时需要提交实习报告(包括实习时间、地点、工厂概况、实习车间的主要设备与工艺流程图、产品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草图、三废处理和环境保护、实习心得体会和合理化建议)。

4结语

环艺实习工作总结篇5

理论教学在当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功能,教师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对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认识和成果以最经济的时间传授给学生。这就是千百年来学校理论教育的基本方式。但是对于理工类的专业课程来说,以传统方式进行理论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很多设备和工艺方面的内容仅以口述和教学图片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效果并没有以视频和动画演示的方式传授的效果好。因此,作者在进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时引入了网络资源平台,将平台上免费提供的直观、易懂的工艺流程图及生动、灵活的演示动画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所讲授的内容。

《金属学及热处理》是金属压力加工方向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网络资源平台中钢的热处理模块对钢的退火、回火、正火及淬火进行了简要、精练的总结,便于学生在学习了《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之后进行总结和巩固。《轧制原理》是对金属材料压力变形过程中的受力、变形原理进行介绍的课程,在钢铁大学网络资源平台中对于轧件在轧制时的咬入过程、轧制压力、轧机的扭矩和功率及能耗进行了简单明了的介绍和直观、生动的动画演示,并且该部分配有模拟操作练习,学生在修改不同的参数后直观的看到相应的动画演示效果,这里模拟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课本上所学的知识。

《材料成型工艺》课程包含了板、管、型三种类型钢材的压力加工过程的工艺流程的学习,在钢铁大学网络资源平台中包含了扁平材轧制、钢管轧制、型钢与钢轨轧制、棒材轧制及线材轧制的简要工艺和主要工艺参数介绍,并配有直观、易懂的动画来演示各类钢铁产品的生产流程,便于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通过这种直观的动画形式进行知识的消化、吸收及巩固。

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实习、实训是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接触生产实际并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开阔视野、认识社会,为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进行角色转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环节也和其他大多数工科专业一样面临着实习过程形式化、实习经费不足、实习过程管理不严、对口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及学生对实习环节不重视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进而对优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的网络炼钢平台集知识性、挑战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自动或直接的学习,其目标是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

1.实验教学

在《轧制原理》课程中要进行咬入、体积不变等实验,在钢铁大学网络资源平台中就包含了相应的知识要点介绍和实验项目模拟练习环节,在教师进行理论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对于实验时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直观的了解,便于实验的进行,也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实习、实训

①认识实习是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之前进行的专业实践环节。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进行了解。实习带队教师借助钢铁大学网络资源平台中的虚拟钢厂模块让学生在真实进入钢铁厂之前就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来了解钢铁厂的实际情况,在此情景之下通过老师对其中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进行介绍,可以减少学生突然进入钢铁厂后陌生和茫然的感觉,提高认识实习的质量,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②生产实习学生在学习了部分专业课程之后进行的专业实践环节。学生深入企业进行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工艺参数、设备运行原理及主要设备参数进行深入学习,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的一个实习环节。实习带队教师可以借助钢铁大学网络资源平台中的轧制生产工艺模块让学生在进入轧钢厂之前就对要进行实习的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一个详细、直观的了解,并提出自己在理论学习时的问题,使得实习环节有的放矢,帮助实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以传统授课方式进行授课的同时增加了直观、易懂的工艺流程图和生动、灵活的演示动画,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可以通过该平台上的模拟轧钢竞赛模块参加国际网络炼钢大赛,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视野。该网络资源平台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该专业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气氛,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环艺实习工作总结篇6

目前国内高校正实验教学的认识中,从学科角度分为文科和文科,以为实验教学是理工科专业所具有的,文科不具有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科学实验的三要素为实验者、实验手腕、实验对象。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定义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员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设备和资料,经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惹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察看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学问或考证学问的教学办法”。目前文科的实验教学中多以理论学问传授的信息传输构成的理论教学形式,分为理论教学课堂和实验教学课堂,国内的艺术教学也是理论课堂和理论课堂相分离的方式,并没有划分该课程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这是由长期以来“重文轻技”的思想,以为学问主要靠读书取得,长期的封建教育目的主要是以培育官吏为根底等影响,从实质上缺失理论教育和实验教学的根底。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实验环节主要是校外的设计理论,短少沟通的环节,传统的理论教学在封锁教室里停止。

国外教学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以为教学是信息的双向传送。工业反动之后,机器消费请求人的智力和膂力两方面,使教育与消费劳动严密分离,教学的方式和办法也有了新的变化。《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中,完成个人的全面开展的作用,不再把教育单纯看作是一种手腕,是到达某些目的(技艺、取得各种才能、经济目的)的必经之路。文中提到教育盘绕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个局部,在这个过程中控制认识的手腕,如何教会学生理论他所学的学问,顺应将来工作,学会与别人一同生活,构成一种独立的、富有批判肉体的思想意义,培育本人的判别才能和处理问题的才能。

二、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中不利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育

教育部对人才培育形式培育的相关文件中,提到人才培育形式变革的重点是要增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特备是创新才能和理论才能的培育。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形式以教员为讲授理论学问为主体,教学内容依附于理论教学,大多数内容是理论教学中的原理和办法的学习,较少设置独立的实验课教学,学生被动地依照教学内容和实验操作步骤学习学问,学生对学问的学习偏重在学问点的记忆,处理理论问题时短少剖析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的思想锻炼,疏忽了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对学问的控制和应用。

各门专业课程之间实验课互相分割,相对独立,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理论项目。在较少的实验内容中,过于技艺化,学生的思想局限在技艺的控制,对本专业范畴创新才能的培育不相符,在实验中也较难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明性。

人才是第终身产力,创新型国度建立的中心具有创新技艺的优秀人才,创新型优秀人才具有创新的认识、思想、技艺。上过美国Science封面的一名著名教授以为,创新成果的产生,无论是理论成果还是技术成果,都需求实验设备的支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廉水以为实验室是建立一流大学的根底。从侧面上表现了,实验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的展开

理论性教学是经过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的社会理论活动,使受教育者取得学问和技艺的教学活动过程。实验教学注重学生才能的培育,在实验教学中设置多个环节的理论与探究,学生可以完成系统的锻炼,有利于学生实战才能和职业技艺的进步,与社会、行业接轨,并激起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实验教学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中心。

专业实验教学必备的三个环节,即:目的定位——手腕选择——施教控制。目的定位:预设学生应该控制的某项学问技艺或工作办法的定位;手腕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是经过什么样的方式传授技艺和办法,不是说教式传授;施教控制:教员在整个教学的过程设计,严厉的课程设定,需求一个发散式的联想思想和紧密的逻辑把实验推升到相应的高度。实验教学在学校培育人和教学工作中的位置来构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统筹气氛。

环境艺术专业方向是艺术设计专业下开设,请求具备艺术设计的素养、建筑技术学问、环境处置、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才能。在人才培育上入手才能较强,成为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实验教学尤为重要。

1、范例展现教学的展开,“范例”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原译为”好的例子“,德国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Wagensdenin)以为范例展现是向学习者展现优秀的作品,并希望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到达预期的学习效果;学习者能够对范例作品停止仿效。如室内设计课程理论环节的锻炼,从空间构成设计、住宅设计、寓居空间、餐厅空间设计、快题设计-家具、快题-照明、毕业设计等,在停止计划空间设计中,请求学生完成空间的设计和表现,教员在停止理论锻炼前提供优秀的设计计划参考和学习任务,来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比方教员在空间设计前先展现一个优秀的空间设计案例,请求学生认真察看案例,并剖析空间设计案例在功用分区、主题定位、元素运用、尺寸设计、表现技法等学问的表现,然后由教员引导学生停止剖析和讲解,以案例参照细致讲述完成一个优秀的空间设计案例所具备的条件,在学生分阶段汇报计划过程,其中有自我评价、同窗互评、教室评价,汇报完之后总结本人的表现,并深思理论过程中的问题和提出改良的办法。

教学前的希冀和引导,依据本次理论环节的教学目的,分离学习者目前的学问构造表现,依据将要到达的学习任务,选择优秀的作品案例或者让学生本人搜索优秀案例,在案例停止演示时,对范例内容和参考规范阐明停止恰当的解说,突出理论环节的重点和难度,明白学生在理论中到达的希冀目的,指引学生考虑,依据案例深思来调控学习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习者经过剖析提炼出案例的特征,让学生明白预期学习到达的结果,对在完成理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充沛的准备。

教学中行为中深思,引导学生在理论过程中的深思,在过程中对学问构造的完善。经过阶段性的跟踪,为学生提供各种协助,如及时对呈现的错误停止纠正,学问点的解说,定位的明白,表现的精确等,并记载学生的学习表现。

教学后行动后深思,作品完成后学生依据参考案例的规范请求,停止自我评价、同窗之间的评价,教师依据自评、同窗互评、学习目的和任务、学生的条件等,对学生成果做出总评,学生依据同窗、教师评价结果,总结本人的学习表现,深思在理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良的办法。

在教学中起到的深思作用有以下几方面:案例展现明晰明了地展现计划设计成果,能够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引导空间设计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材料搜集、学问点的学习、对计划的评价标注提供明白的参考。有利于学生育成独立学习考虑,探究办法的学习方式,启示和拓展学生的思想,对创新才能的推展和提升有进步。

2、展开情节教学设计,乔纳森以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以问题驱动学习,不是先从理论或准绳动身再做一些问题处理的练习,运用有趣的、投入性的、真实的问题,协助构成学习者的问题认识和主人翁感,驱动学习者到达目的。让学生在课程锻炼中,感遭到学习本专业的兴味,同时也从课程锻炼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从问题中学习。韩国的李少金教授把大学教育的基本目的看成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玩,怎样去游戏,从中找到设计的回归。从文娱和游戏中学习,从中找到与建筑、设计相关的信息。在环境的体验教学中,假如么有环境体验,不能跳到同窗的心情、构成信息互动的环境体验气氛的话,这个课程仍然不能到达实验性的效果,关键是教员能否控制环境体验中的运转节拍,什么时分需求点到关键上,在适时把理论停止总结。

3、专业课程学习,“做中学”的教学观念。“做中学”的教学理念,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杜威提出的。教学中设置“做中学”的形式,教学中展开“工作坊”的教学方式(“工作坊”的教学,学校提供实验场地,指导教师担任工作坊的运作,包括课程教学,参与理论项目的设计,一定学分的课程修读,合格能够取得相应的学分)。在艺术设计的教学实验环节中,比方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把工作室作为学生理论学习的课程平台。在课程练习课堂中设置环境体验教学,前提是教师在任课前要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设计过程的讨论,把设计过程汇报出来,教员控制环境体验中教学环节的节拍,并停止最后的总结,从而到达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同院校的交流,一同完成“Workshop”的项目设计。“工作室”的教学理论环节有利于进步学习理论、学习兴味。同时关于教员而言,更好地参与到理论中,理解目前行业动态。

4、课程学习与行业竞赛相分离,入手才能的培育

马清运教授在2009年高等学校环境艺术专业青年主干教员高级研修班提出作为设计师,要处理他人给的问题-最低级的;本人发现的问题-设计师开掘出的问题;本人发明的问题—让更多潜在的问题暴显露来。而这三个阶段的阶梯性专业程度,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达不到的。中央美术学院肖勇教授倡议在教学中多鼓舞学生参与竞赛、竞赛、多看展览,让学生有参与感,拓展学问。请求学生改动的学习态度,从跟教师学,到放开去学,学会怎样学习。

四、小结

环艺实习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转型升级 环境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李莉(1968- ),女,四川绵阳人,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教育。(四川 成都 610091)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设计艺术专业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之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0YKB0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106-02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企业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而现阶段的职业学院毕业生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这种需求。突出表现在企业重点关注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欠缺,因此,以教学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生命,已成为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高职环境艺术教育如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建设的需求,在校企互动合作形式、共建共管模式、互利双赢模式以及独特联系方式等诸多方面,建立一种良性、稳定、可持续的互动状态共同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发挥推动行业发展的社会功能,是当下不可回避的课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各行业正面临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面对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历史性跨越的挑战和机遇。企业需要大批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型队伍,掌握理论知识和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我们结合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将美术教育同工艺技术教育有机结合的艺术教学思想与现代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工作室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是将艺术设计职业领域的“工作室”这一典型工作模式,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转换成学习领域的一种典型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境职业化、学习过程岗位化、学习成果社会化;其本质是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做中学、做中教;其诉求目标是素质与能力协同推进。我们将人才培养模式分解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完成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和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二阶段,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作室化教学,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确保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学习。第三阶段,通过项目实战,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二、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点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改革教学方法和优化人才培养途径是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下面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对“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进行说明。

1.职业性。在专业教学方式上,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更适宜以“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多项课程的学习。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成为一个个典型的学习情境,设计出相对应的项目教学方案,针对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进行培养。项目课程中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组合,本着“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原则成立设计工作组,每个设计工作组为3~5人,按照设计公司的组织形式与管理模式运作。设置设计总监职位,选择企业的实际项目,分工协作,这样不仅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2.实践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今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总趋势,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首先,通过校企合作使我们真正了解到企业需要的是能做施工图、能做方案、能把工艺表达清楚、能动手的学生。要求明晰了,课程的调整就有了方向。其次,深化课程改革,将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工作室和工厂车间成为主要的教学场所,鼓励教师成立工作室,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来,引进真实的设计项目,根据工作流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成立设计项目工作组、项目接洽与项目分析、资料搜集、实地调研、室内设计空间组织与计划、平面布置、界面处理、材料选用、采光与照明、工作模型、效果图绘制、图纸打印、设计文件汇总、编写设计说明”等14项任务,在完成项目任务中训练与掌握相应的设计理论知识、设计策划技能和表现技能。在此特别强调一点,在重视设计实践的同时,绝不能忽略且非常强调设计理论对实践的提升和指导。实践可以强化操作技能,而思想可以拔高意识、开阔视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强调实践性。

3.开放性。信息闭塞,缺乏调查研究,缺少对外联系,造成与市场脱节,使创造力的培养失去实践与技术支撑。专业教育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结合课堂教学,发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如组织专业学生参与行业内各项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利用社会上的相关资源优势,为我们专业教学服务。依托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优势,聘请在工作方面和技术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工程总监及能工巧匠,带着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际项目,参与到日常实践教学中,并承担着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等教学工作;在教学实施中,我们与多家企业合作,同时结合各类室内设计大赛等,来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开放性的特点。

三、依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基于工作过程改革开发课程

要使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按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和行业岗位能力标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将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当中。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项目学习能力标准:专兼职教师共同完成项目教学,让顶岗实习时达到岗位能力与真实工作能力的对接。如图所示:

四、“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环艺实习工作总结篇8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可谓热闹非凡,几乎没有那所高校包括高职在内不开设该专业。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又形成了多种方向,比如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公共艺术等等。其中,最为热闹的应该是环境艺术设计了。这与我国的经济社会深化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分不开的。随着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校园内和市场上继而兴起了各种手绘培训班,就像多年来全国美术统考一样催生了各种美术高考培训班,可谓美术高考。大概是大多数对普通高考没有多大把握的同学们及其家长们想通过这一途径考学的一种理想办法。

其中的大多数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只能赶鸭子上架,用僵化的方法去学画画,实际是被画画。等这些被画画的同学们上了大学之后看到校园里和社会上的各种手绘培训班,他(她)们心动了,于是满怀激情地参加了培训。其实,对于这些人而言是学习机械化的表现方式,而对艺术追求美的境界一无所知。用禅宗的话来说大概就是只外修而不内修,最终的结果是千人一个模样,花拳绣腿。目前各式各样的培训班良莠混杂,商业味比较浓重,如果缺乏艺术表达个性化的导向,以及因人而异的施教方法,往往会让一些初学者走向学习环境艺术速写的误区。对于初学者而言大致罗列以下四种误区供特别想学但又不知怎么学环境艺术速写的同学们借鉴参考,早日走出误区,以便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环境艺术速写的愿望。

1.误区之一:投机取巧心态,初学者想通过快速的途径掌握环境艺术速写技能。

2.误区之二:浮躁心态,眼花缭乱的物欲横流的思想意识使人丧失了心平气静的心境。醉心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导致学习形式僵化。

3.误区之三:把设计当做艺术来学,只注重绘画不管规范,设计是有规范的,而且有一定的标准;设计的目的是实用,实用的东西要符合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生产、娱乐等活动的规律,要引导初学者对这一方面问题的思考。

4.误区之四:把表现图当做设计的目的来追求,初学者以为画好表现图就是设计了,所以,拼命地练习画线条,忽略了对空间尺度的理解和对空间功能的合理布局的思考。不懂把练习表现技能与设计思维结合学习。

应对环境艺术速写误区的方法

若要走出学习环境艺术速写的误区,首先要正确理解误区产生的原因,其次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要正确认识学习环境艺术速写的目的,学习环境艺术速写的目的是:⑴快速表现环境艺术设计构思;⑵提高艺术创意的表现技能;⑶加深艺术修养,练习环境艺术速写是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过程,一种手段,并非最终的目的,是展现设计意图的视觉表现方式。

2.要把心安稳,心平气静地画速写,做好心理准备把速写作为一项长效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去做,不要三分钟热度,只想通过捷径达到目的。从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画速写一直画到四年级,每周坚持画两到三幅。

3.要走出去,到大自然中、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画速写,深入观察、分析事物的形态、规律,理解物体的结构,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4.要认真学习透视知识,掌握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5.要掌握形式美法则的基本知识,提高构图能力。我们生存在一个美丽神奇、形态各异、气象万千的地球上,没有理由不去探索、感受、欣赏美的存在。获得美的感受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造型艺术表现出来。偶然间获得的灵感也许只有用速写的方式来表现为佳。因为速写可以快速地捕捉住在脑海里瞬间闪现的构思形象。环境艺术速写描绘对象的范畴统括一切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形态、建筑,人类生存的环境里的一切天然的、人造的景物。这一切景物里没有好与坏的说法,只有美与不美的区分。只要我们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便可以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结论

本人在长期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尤其重视实践教学,在环境艺术速写实践教学中总结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环境艺术速写在于:1.构图饱满、舒畅;2.画面松灵、通透;3.线条流畅,虚实相生;4.造型相对准确,空间感强,物体结构合理;5.主次分明,画面层次丰富等。除此之外速写也可以画得夸张、抽象些,甚至是变形的,装饰性强的效果。总的来说,速写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只有一个目的——表现美。表现美有两层意思:一要善于表现美的事物;二要善于运用美的速写语言、美的形式表现事物。

近几年来,我经常独自外出写生,画了大量的环境艺术速写。作为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创意表现能力的速写练习最好是实地对景描绘,这样可以充分训练眼、脑、手的协调性、灵活性。设身处地感受人与物、人与空间的对话。加强空间意识和对物体的概括、取舍的构图能力。实地速写的时间长短是根据自己对景物的感受来决定的。最快的画几分钟;慢的画一个半小时左右。画得快的速写做到一气呵成的随意性很强;画得慢的速写是细心刻画的画面很完整。快画和慢画要交叉训练,这样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纵观人生经历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道路是艰辛的,我们只有不辞辛劳坚持画速写才会逐步踏上环境艺术设计创意表现的自由之道,轻松自如地翱翔在蓝天绿地间。这里说的不辞辛劳坚持画速写并不是要求自己天天去画速写,这样做很累也没有必要,重要是把画速写培养成一种习惯坚持不间断地去做,要善于总结并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对环境艺术速写的认识,开阔眼界,处处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眼前的景和物,心胸宽阔,最终便能进入画环境艺术速写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境界,从容自在地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创意表现。

上一篇:装潢实习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药厂实习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