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4 07:15:44

国贸专业实训总结

国贸专业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中职;国际贸易;实训课程;教学;有效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当前我国与国外国际的交流越来越多,因此国际贸易这个专业所提供的学生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来讲是一个专业性的人才补充。然而人才的应用能力方面、技能技巧方面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步入社会后并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从中职院校的角度来看,基础课的实训教学在院校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部署。导致课程的进行状况和学生对于课程的消化理解到运用都产生了不理想的结果,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学生在真正的社会实践中不能有很好的发挥的原因。

1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不够

国际贸易实训课程教学作为该专业中的基础部分,是其他课程延伸和扩展的基础,其教学意义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学生国际贸易专业基础技能、促使实现专业本身特性效果的关键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整体的基础性、广泛性、实用性及组合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其作用和重要性没有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所以在该部分的师资力量包括配备的教学用具都形成了无形的浪费,造成该部分的课程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1.2实训基地的缺乏

中职院校在实训基地的投入方面不如高等院校,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没有强可视性的专门的培养学生实训能力的专业教学场所,这意味着学生在实训课上没有专门的实训室,即便有些学校具备实训室,但是硬件设备及模拟软件方面并不理想,实训教师也呈现参差不齐的专业水平,这使得实训课程的效果明显下降。

1.3教学资源不足

教学资源是否充足决定了学校在教学水平和学生技能的培养速度和培养质量,中职院校在教学资源方面呈现出极大的隐患,在实训教学的软件资源方面、教材资源方面都显得非常有限,因此想要为学生完整且清晰的模拟国际贸易系统流程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相应的限制和阻碍。

1.4校企缺乏合作

校企与学校方面的沟通合作仅仅局限于毕业学生的输出和接纳,在学生受训期间没有相穿插的活动,校企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并不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关于社会的要求和信息,这对于在校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无疑是不利的,而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对于实训课程产生消极厌倦情绪从某种意义来讲与校企的局限性有着根本性地联系。

2中职院校国际贸易实训课程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中职院校国际贸易实训课程主要可以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在校内实训部分主要通过校内配备的现代化设备在实训室通过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模拟实习,这部分的训练是校外实训的基础工作,而校外实训则通过利用与学校联合的企业或当地相关企业使学生参与到企业具体岗位的实际操作当中,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针对中职院校贸易实训课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应从这两个部分着手。

2.1校内实训教学

国际贸易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训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不能仅仅通过参观和讨论来使学生真正受益,需要根据培养的目的、实训内容要求以及过往的教学经验将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真正使学生领悟到其中的解决途径,进而完成教学目标。从校内基础课程实训方面来看,需要对基础课程的理论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理论基础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能够指引学生在学习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是一种专业性的规范,这个部分也需要教师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和提炼,进而为实训的相关任务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保证学生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对于外汇倾销的使用,通过对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及中美外贸交易的变化情况在模拟的条件下让学生进行实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的通过引入外汇倾销地理论进行解决。从这个角度来看,理论教学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就更加直观实用,同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力和技能通过理论知识的引导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校内实训部分同时也需要丰富实训形式,结合多种实训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外贸技能,如聘请外贸业务相关专员、操作员等来校进行专题介绍讲演,为师生介绍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状况和新的进展,结合自身实战经验为师生展示自己的业务案例,结合国际贸易相关业务的动态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国际贸易,并且对学习业务知识产生更强的动力,激发起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兴趣。另外还可以结合一些实训性较强的课程内容进行角色模拟,使学生结合模拟情景和过程进行思考和学习。国际贸易实训课程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在于需要接触大量的文本及单据,如常接触到的有销售合约、汇票、发票、装箱单等,通过教学过程中模拟不同业务环节能够让学生产生配合的同时对相关业务流程有一个相对详细的认知,进而对制单技能和业务流程能够进行熟练操作。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部分进行参观了解,使学生对该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及工作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有进一步的认识,加之从已毕业的学生哪里了解到实践中的问题和感触,可以使学生们对该专业形成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2校外实训教学

校外实训教学作为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与教学计划和专业相关设置脱离,在应用效果和应用方式上需要进一步的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应对学生的技能加深和知识巩固起到更强的效果。从教学安排方面能够弥补校内实训过程中的不足,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对校内实训的空白进行填充,作为校内实训课程的延伸,同时也是对于学生国际贸易课程相关知识的再检验。通过校外实训教学可以使学生实现自己能力,对其在校内总结和发现的关于本专业相关实际操作的领悟进行再整理,同时也对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通过校外实训教学给以客观评价。教学的相关任务来源于真实的工作业务,在完成了校内实训教学任务的学生能否达到实训岗位的工作任务的要求,是对校内教学成果的一个检验,而结合校外实训过程中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反馈及企业的反应是对学校教学内容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各方面设置的最佳依据。另外,中职院校国际贸易实训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与中职校企的不积极参与有直接关系,针对中职校企对学校的了解不到位,对学生不放心这一问题为突破口,校外实训教学一方面可以历练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另一方面也给予企业了解学生的机会,进而意识到中职学生的优势,能够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同时也为学生的实训搭建了更为优质的平台。因此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出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下几点:(1)对于各个业务模块形成条理,分散式进行实训然后统一进行检查,将学生安排在不同的企业中,分散进行实训,最终通过同意的标准进行考核和评价。(2)将学生的就业和实训想结合,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长远职业规划,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实现双赢。(3)在安排学生实训的同时安排专业教师一起实训,在知道学生的同时增加对企业行业职能的认知和了解,对中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国际贸易实训课程教学在具体的细节方面还存在不到位不落实的问题,在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备上还有待完善,这也要求中职院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对国际贸易专业的系统教学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也需要相关部门对中职院校教育工作给予相应的重视和扶持,针对国际贸易实训教学方面对中职院校提出的要求和想法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意见。结合本文提出的关于中职国际贸易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教学方法希望对各个相关学校在教学实践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希望为我国中职院校培养出杰出国际贸易相关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吕瑛;;关于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课程建设的探讨[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郝晋;;中职学校发明创新教育的尝试[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3]胡卓红;工学结合教育是培养高职人才的必然选择[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王爱平;中职学校《进出口贸易》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以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为例[D].2007

国贸专业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人才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建设;新建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61-02

一、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我院特色

1.创立了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课证融合”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是面向山东省广大涉外企业,为企业培养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业务员和外贸跟单员。为培养出符合外贸企业对应岗位所要求的人才,我们聘请来自不同类型外贸企业的总经理、经理、各岗位业务骨干,组成专家委员会,创立了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课证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2.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围绕着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课证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我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以外贸工作任务为主线,对上述三个专业证书考试对应的6门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和重组,共同设计和开发了一套“基于工作过程”、采用项目教学的优质核心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体做法是力争把《外贸单证实务》建成一门工学结合的省级精品课程,把《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跟单实务》、《报关实务》等3门专业核心课程按工学结合的要求,建成体现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把《国际金融与结算实务》、《外贸业务综合实训》等2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基本教学资料齐全的课程包,为以后进一步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学体系建设

1.教材建设。已开课的教材拥有率达100%,所选教材基本适用,既能反映该专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又能体现出该专业的核心理论要求,还能突出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目前在已开设的课程中基本使用教育部推荐教材或“面向21世纪教材”或自编教材,教材使用率达95%以上,课前到书率100%。所开实验、实习课都有大纲和指导书。争取到2014年完成全部专业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根据我们的培养定位和生源情况,建设具有核心性、科学性、发展性和注重应用性的适合我们学生的自编教材体系。由专业教研室提出教材编写出版计划,由主编牵头设计教材体系和内容安排,由系教材指导委员会进行统一协调,共同完成专业教材建设的预期目标。

2.教学管理的目标、思路与措施。教学管理应围绕培养定位,科学设置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实现培养对象符合职业要求的综合能力提供有效保障。为此,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评价体系”、“现代教法研究评价体系”、“教学过程控制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及奖惩制度”等管理措施,切实保障培养方案的有效落实并实现预期目标。

三、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建核心竞争力

1.科学制定教学计划。根据“以本科教育的核心理论课程为基础,以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融合能力为突破点,培养涉外企业所需要的,业务技能上手快、职业发展有后劲、具有国际化思维视野和市场运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定位和我们初步总结的“能力倒推,知技分解,点线衔接,融会合成”的培养方案,滚动完善我们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将专业综合能力分解到每门课业的相关知识点中,并由后续课程对前期课程提出知识点支撑的必要性要求,由此构成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构成要件并予以严格考核。

2.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线性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受其兴趣、自控力及教师课堂艺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积极推进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让学生明确专业培养规格的基础上,实现“教师教”要引导并服务于“学生学”的理念转变,同时,在课堂线性教学中积极推进包括“单元角色扮演”等多种互动环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在《国贸实务》、《单证实务》和《报关实务》等技能性强的课程后半段,增加模块教学,着力推进学生实务能力的融合。在《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单证实务》和《报关实务》等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在《外贸函电》和《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中推行全英语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3.充分利用模拟实训室与情景语言室。国际贸易一期、二期模拟实训室建成后,我们已将《国际贸易实务》、《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和《外贸业务综合实训》等实务技能课搬进了实训室,将很多进出口贸易的业务流程及其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实现了教师在模拟实景面前形象、具体、有针对性地手把手地教,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将《国际商务英语口语》课搬到了情景语言室,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高度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维护。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学生毕业前将其所集成的综合能力在实战工作岗位上得以全面检验的最重要的校外训练场所,历来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但是,接收高校应届毕业生特别是不具备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的大学毕业生,到单位实施为期不少于半年的顶岗实习,不仅增加了实习单位的工作量,还增加了对实习学生包括安全教育、职业教育、纪律教育及生活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因此,实习单位对接受实习生的态度、可接纳实习生的多少以及可提供业务技能训练岗位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实习学生实习效果的好坏。为此,国际商学院牵线相关涉外企业与国际商学院深度合作以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拟就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截止到目前,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国际商学院每年投入的建设与维护费用大约在5万元左右,建立起了比较稳固和深度合作的教学实习基地近20家,包括中国外运山东分公司(青岛)、中远报关行(青岛)、中国外运山东济南公司、中国外运山东济南公司运隆报关行、山东新华锦集团(进出口)总公司、山东山孚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网通北京分公司、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光威集团、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山东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山东胜邦绿野股份有限公司和枣庄润国商贸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有效地保证了学生毕业实习的基本需求,为学生毕业后到岗上手快奠定了必要的岗位训练基础。

参考文献:

[1]何解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研究及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2).

[2]姜书竹,殷红蕾.区域经济与地方本科院校国贸专业特色建设——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2).

[3]王瑛.中阿经贸论坛与宁夏高校国贸专业教学改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

国贸专业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地方经济;模式;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250—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如何培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国际贸易专业的紧迫任务。而对文科专业来说,实训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按照地方经济的需要及时改革国际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当前亟须解决的课题[1]。

一、服务地方经济的国际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通过近期对即将毕业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习调查发现,社会用人单位对于该专业的毕业生并不是特别的热衷,虽然很多公司正在急需懂得国际贸易的人员;而很多学生普遍反映,自己到了单位实习后,什么也不懂,原来在课堂上学的知识极少或是根本就用不上。笔者曾经从事过多年的国际贸易实践工作,了解了很多家外贸公司,一个怪现象就是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不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基本上都是外语系毕业的或者是本单位熟悉产品业务、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外语水平人员。原因很简单,不是单位不需要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而是现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很少是应用型人才,多数是精英教育、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产物。

根据社会的反馈情况,确定国际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为: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知识技能教育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基本理论知识传授为基础,以“三大融合”为特色,促使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优化、全面协调发展。所谓“三大融合”系统,其内容可以简要归纳如下:一是把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及职业态度培养有机融合起来,使三者相互融通、相互促进。二是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起来,并强调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使三者相互作用,协同提高。三是把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优化、全面协调发展[2]。

二、服务地方经济的国际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步骤

1.建设本科应用型教学平台。为保证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体系中实现,即将学生能力培养过程具体化并确定可操作的培养方案,一直是本科教学的焦点,同时也是在专业建设中难以把握的难点。国际贸易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理念,确定学生毕业时应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和态度,然后根据这些要求,明确课程与知识、能力和态度培养之间的关系,建立课程实训体系和综合实训教学体系[3]。在每一个课程实训中,研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重叠内容的衔接和过渡;设计课程实训和课程群大实训(综合实训),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并通过大型实训项目(POCIB)串联课程实训知识体系进行开放式实训,通过这些实训加强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

为不断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国际贸易专业应根据学科交叉渗透、理论实践融合、资源优化共享的实验教学理念,按照 “理论—课程实训—综合实训—跨学科综合实训”四步骤设计实训教学平台。应用型教学平台结构如图1。

图1 服务地方经济的国际贸易本科应用型教学平台结构

2.分解确定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应用型能力培养体系。要求国际贸易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外贸业务能力为主线,分析并确定由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组成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体系[4]。服务地方经济的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应用型培养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服务地方经济的国际贸易本科应用型能力培养体系结构

3.以工作过程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严格按照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设置专业学科核心课程,保证理论课教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5];同时,课程设置参考严谨的社会、产业、毕业生调查结果,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在课程体系上下功夫,认真分析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制定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集于一体的课程计划。一体化的课程计划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综合性的实践项目为核心,将学科性理论课程、训练性实践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有机整合,完成基本实践、专业实践、研究创新与社会适应等4种能力的培养[6]。图3展示了与图2所示能力相适应的、以综合性的实验项目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图3 服务地方经济的国际贸易本科应用型课程体系

国贸专业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践性课程 工学结合 校企融合 多层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063-02

对于高职教育而言,理论教学应当是辅助的,实践性课程教学应当是主要的。但是在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往往占据主体地位,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反之,实践性课程体系则处于辅助地位,并且实践性课程在开设中往往处于理论教学的附属部分,结构零散,没有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本文基于工学结合模式,探讨多层次校企融合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整合。

一、国际贸易实践性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实践性课程缺少整合。尽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了实践性学时不能少于50%,有的人才培养方案甚至对实践性课程学时要求达到上限66%,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相当一部分院校的实践性学时不能达到50%。造成实践性课时不能足额开设的原因是教师缺少实践教学经验,校外实践性教师引入不足,实践性课程体系未能构建。另外,实践性课程往往是伴随着理论教学体系,例如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计划进程表中,国际商业单证英语、国际贸易合同写作在本科教学模式中就是一门理论课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不过是增加了若干实践性学时,就成为高职实践性课程。因此高职实践性课程体系是零乱、分散的。

(二)校内实践性课程开设缺少科学依据。校内实践性课程应当是在学生具体就业的岗位群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是将学生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进行分解,形成若干个工作模块,每个工作模块形成一个校内实践性课程。但是,目前实践性课程往往只是在本科理论课程体系中生硬地加上若干实践性学时,衍生成实践课程体系。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整合思路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是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在练习中学习,而且是在工作过程中的实践相结合。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践性课程开设。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践性课程开设,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是基于企业工厂和职业学校双重培训实现的,但是在我国工学结合的模式中并不具备“双元制”模式的基础,企业工厂只是要求学校提供适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并未向学生提供培训岗位,因此高职教育很难做到双元模式。生产性的培训模式或者实践性的培训模式是高职工学结合模式可以借鉴的,学生从事的专业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具体的岗位,通过学生具体的工作岗位及与之相对应的技能倒推出相关实践性课程。学生通过工作导向的教学模式学习相关的实践性课程后,再进行综合实训,达到全面掌握国际贸易技能的目的。

(二)推行课证深度融合。推行课证深度融合,将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与实际业务之间联系还不够紧密,尤其是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方面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围绕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将国家职业标准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将国家在行业内已经推行的单证员、外贸会计、国际商务英语和国际商务秘书等职业资格证书和相关综合素质证书纳入专业人才质量指标体系中,将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相衔接,将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与课程教学大纲相衔接。

(三)为实践性课程提供相关的硬件支持。国际贸易商务单证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在面试过程中,企业往往会要求学生填写相关的外贸单证,学生在工作初期接触到的最基本的工作也是要求能够准确填写外贸单证或者根据外贸合同修改相关信用证。因此能够准确地填写外贸单证是国际贸易首要实训技能。在实训过程中,指导老师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相关的全套国际贸易单证资料。对外经贸大学开发的simtrade软件是目前进行国际贸易实训较为成熟的软件,不仅包括有全套的国际贸易单证,还涵盖有成本核算、出口退税等国际贸易成本核算方式,可以进行国际贸易磋商、谈判、外贸制单、外贸跟单、外贸结算等相关的国际贸易总和实训。另外,国际贸易实训室还应购买国际金融模拟软件,使学生能够了解国际市场外汇交易的规则、外汇交易技巧和国际贸易外汇避险机制。国际贸易谈判软件也是组建国际贸易实训室必备的软件之一。

国际贸易实训的演练模式一般有手工演练、电脑模拟、角色扮演等模式。手工演练是国际贸易实训最常用、最基础的演变模式,主要针对学生的外贸单证进行演练,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国际贸易全套单证分发给学生,由学生进行练习。手工演练的好处是实训室投资较少,效果明显,缺点是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实训,搜集全套外贸单证需要较多的前期准备工作。电脑模拟是目前运用最普遍的实训模式,一般学校都是以相关国际贸易实训软件为基础构建国际贸易实训室。电脑模拟的好处是,教学软件的单证是由外贸行业的专业与企业共同协作缮制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另外也大大减少了教师前期的准备外贸单证的相关工作。角色扮演是目前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一个前沿方向,学生在模拟软件的基础上进行海关、商检、进口商、出口商、银行等角色的模拟,相互配合,完成一个综合的实训过程,学生在实训中还能掌握外贸函电、外贸磋商、成本核算等相关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是,角色扮演对于教师组织教学能力要求较高,教师也需要掌握完整的国际贸易流程的知识。

三、多层次校企融合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整合

国贸专业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外向型人才;培养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027-03

一、了解外向型人才需求状况

1. 国家外经贸事业发展对外向型人才提出了需求。2010年,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9727.6亿美元;2011年,进出口总值36420.6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2.5%,外贸进出口总值刷新年度历史纪录。2011至2015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继续扩大出口,积极发展外经贸事业将是我国坚持不懈的政策。这对外向型人才培养提出了需求。

2. 广西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外向型专业人才。近年来,广西的经济和对外贸易都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北部湾经济区的设立后,广西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新亮点。2011年,广西GDP保持快速增长,首破万亿元大关,增幅连续7年保持12%以上增幅。同时,广西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发展势头迅猛。2010年进出口总额177.4亿美元,增速24.5%;2011年进出口总额233.3亿美元,增速31.5%。因此,随着我国外贸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竞争力不断加强,对高技能、高素质外向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与建设,广西对外经外贸、会展、物流、涉外旅游等外向型人才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指出,北部湾人才的需求方向主要有:国际贸易、国际法、外语等专业的外向型人才;港口规划建设与管理、仓储管理、货物运输与、物流配送等专业的技术人才;熟悉进出口加工贸易、报关通关的专业人才;展示、展览、交易,以及相关咨询、技术培训和物流服务等专业人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到2020年广西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活力的人才队伍,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人才聚集区和以面向东盟为重点的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其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培养国际贸易、边境贸易、交通物流、出口加工等发展需要的外向型人才。据预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10年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115万人左右,2015年人才总量将达到168万人左右,其中外向型人才需求占相当大一部分。

二、明确外向型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外向型人才首先要明确外向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外向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体魄健全、具有必备职业知识和较强职业技能,适应外经贸行业、涉外部门及其他经济贸易部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外向型高技能国际商务专门人才。“外向型”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以下技能:①国际开放意识:放眼世界的国际视野,开放改革的创新精神;②涉外专业知识:了解国际贸易法规,掌握涉外贸易理论;③涉外岗位技能:具备涉外工作核心技能,拥有涉外从业资格证;④涉外交流素质: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良好的涉外礼仪素质。

三、构建凸显“外”字特色的课程体系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我院在实践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处理好社会需求与实际教学的关系,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切合外向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 加强校企共建,使人才培养方案更贴近市场需要。我院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专家多来自外经贸或相关行业、部门,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熟悉行业发展形势,了解行业发展对外向型专业人才的要求,对各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等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使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贴近行业企业的需要,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

2. 把外向型企业的一线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作为课程结构设计的起点。根据外向型企业的需求采取倒推的方式,以外向型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为本位开发专业课程,把外向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进一步明确专业的核心技能,强化商务交流技能和外语基本技能的培养,并把获得外向型专业技能证书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标准,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

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较好成效,体现了外向型人才的要求。如国际商务专业根据进出口贸易企业中从事货物进出口业务一线岗位工作的要求,将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分解确定为6种基本素质能力、3种专业基本能力、5种专业核心能力和3种专业拓展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形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教育课四大类共32门课程,但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上,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成商务谈判、进出口合同履行、业务单证制作、业务往来函电、货物运输、报关等若干专门能力,按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考试、国际商务从业资格考试(外销员)的科目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加大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专业教学计划中整个课程体系中实践性教学达到51%。与一线岗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设置,使专业学生的技能更突出、适应能力更强。几年来,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100%。

3. 将涉外职业资格证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为了培养学生涉外岗位技能,具有涉外从业资格证,将涉外职业资格证的考核内容列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将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单证员等考试内容或融入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或单独开设培训课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获证率。

4. 根据“外向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的整合。按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与就业岗位相适应的原则,先组织对外经贸企业、涉外部门及其他商务经济行业的调查研究,还要根据知识发展和应用推广的客观事实,就课程相关领域的动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综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减课程或内容、整合或分解课程等方式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和安排教学内容。如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以“必须、够用、实用”为原则,将原有的“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航空运输”等理论性强的课程整合为“集装箱运输实务”;将原“国际货运实务”课程内容进行调整,由原先全面介绍海、陆、空货运实务改为主要介绍海上货物运输理论与操作实务,并将课程名称更名为“国际海上货运理论与实务”,使学习内容更符合职业岗位需要,与相关职业资格要求吻合。同时,国际贸易系在专业课程中加大技能型课程的开设,根据报关与国际货运一线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开设“报关原理与实务”、“出口单据业务”、“国际海上货运理论与实务”、“集装箱运输实务”等以技能培训教育为主的专业课程,以加强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通过一系列改革,使该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更加具体化和专业化,专业更为紧密贴近了外经贸行业的发展,所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服务于外向型企业。

5. 增设培养涉外交流能力的外语类课程。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涉外交流能力,我院特别重视外语教学。除所有专业均开设公共英语外,各专业还开设了切合国际商务交往需要的相应的外语课程。如《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口译》、《经贸资刋选读》、《秘书英语》、《英语外贸应用文》、《财会英语》、《货代英语》、《法律英语》。包括专业英语在内的英语课程的开出比例占总课时的20%以上。以突出交际能力为主线的公共英语听、说、读、写、译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外语交流的基本能力;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训练和巩固提高。外语类课程的大量开设成为培养外向型专业人才的有力支撑。因而我院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较强,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近几年累计通过率在全区高职院校中一直居于前列。

6. 开设培养涉外素质的选修课程。为适应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区位优势,我院又开设了东盟国家小语种课程。如泰国语、泰汉翻译、商务泰国语会话、越南语基础、越南语翻译、商务越南语会话、东盟经济文化与习俗等,供学生选修。此外,还开设《东西方文化比较》、《涉外礼仪》、《东盟概况》等选修课,培养学生涉外综合素质与能力。

四、实施外向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的保障

1. 建设一批具备涉外工作环境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按照职业性与岗位性相结合、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共享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建设,在教学内容设计与实训设备配置方面,力求做到与用人单位要求零距离对接。如国际贸易系与清华IT、北京华普亿方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完成了国际贸易教学模拟平台、国际贸易单证教学模拟平台的软件开发,学生在实验室里就可以完成国际贸易的仿真模拟整个流程。酒店管理专业与瑞龙湾酒店建设的酒店管理实训基地,模拟了酒店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为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我院与南宁梦之岛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华邦制衣有限公司等130多家企业签订了共建实训基地协议。

2. 建设一支外向型师资队伍。一是大力引进外向型人才,注意吸纳海外留学人员;二是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为双语教学提供保障;三是选派教师出国培训进修,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四是聘请外籍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五是建立外向型兼职教师队伍,聘请高校、外贸公司、海关、银行等有经验的专家教授担任专业课兼职教师;六是选派教师到外贸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涉外业务操作能力。

3. 开发一批适合外向型人才培养教学需要的教材。出台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满足外向型人才培养的课程需要。

国贸专业实训总结篇6

经济的繁荣使我国与国际市场的距离越来越近,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发展的越来越快,对国际贸易方面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国际贸易实习总结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际贸易实习总结报告范文一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也飞速发展起来。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使我国与国际市场的距离越来越近,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发展的越来越快,对国际贸易方面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使我们快速地与国际接轨,使我国的经济在市场上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国际贸易方面的人才,而我们作为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也显得必要,因此,我们网络营销专业这个学期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为了使我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学校特为我们安排了为期五天的国际贸易实训。

二、目的

为提高我们对常用的外贸业务单证,识别和加强单证业务操作能力的训练而汇编。让我们进行较系统的外贸业务综合技能训练,采取仿真模拟实际业务流程,一环套地进行业务操作训练,为以后从事实际的外贸工作,实现零距离上岗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训内容及过程

1、综合实训的组织与要求

本次实训动员,将我们模拟为交易的买卖双方,每2人为一方,4人为一组。让我们以一个实际的业务员、经理等身份进入角色,按业务的工作程序,操作技能规范,完成一系列的训练活动。我们是广州飞跃公司,是做为卖方,出口的是绒毛玩具熊。买方则是英国伦敦的一家dingdong公司。

2、制定出口经营方案

在出口贸易业务中,对外贸易谈判的准备工作是不可忽视的。我方通过对国外玩具熊市场进行调查研究,选择适销的目标市场和客户是英国伦敦的dingdong公司。根据交易的标的、市场行情等因素确定价格、数量、品质、交货期等条款,制定出口商品经营方案。然后据市场行情、价格水平、供求关系、有关经济政策、出口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核算,拟订了一份cif报价策略。

3、模拟谈判,磋商交易

我们是通过询盘、发盘、还盘、接受这四个环节来进行模拟谈判、磋商交易条款的。我们这组根据正确的信函格式,撰写了买卖双方交易中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的四封商业信函。我方根据买方发过来的询盘信函,作出了相应的发盘,在收到了我方的发盘时,买方又对其进行了还盘,根据还盘进行最后磋商我方接受了买方的要求。这四个环节是我们在日常买卖当中讨价还价的过程,而在国际贸易当中则用了这四个专业术语来定义。

4、合同条款的签定和单证的签定

在整个贸易当中我们买卖双方总共签订了11份各种条款。首先,我们签订的是销售合同,合同是一个法律文件,一旦签订对买卖双方均有约束力。接着我方填写了出口商品检验申请书、进出口货物报关委托书、海关出口货物报关单等公务证书,并且填写了装箱单、装船通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货物运输保险单、商业发票等商务单证。合同中的条款必须和内容是一致的,防止出现错列,漏列等问题。在填写单证时要特别的细心,注意日期是不容许有半点的差错。

四、实训心得

在这一周的国际贸易实训当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同学们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我把老师交给我们的实训任务圆满完成了。在实训的过程中,我对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实训,我对进出口贸易交易前的准备,经营方案的制定,模拟谈判磋商交易,拟定合同单证,一些基本的操作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能够应用到实检中,特别是在对外贸易中采用哪种贸易术语,签哪种单证可以降低风险和费用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明白了,平时努力学习对理论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平时什么都没学的话,那么操作起来根本就无法适从。还有就是有时候深奥的理论在实际操作当中却是很简单的,这会让我们增加对这门学科的兴趣。通过实训,我觉得自己对国际知识的了解还是很少的,希望自己以后有机会多学习一些相关方面的知识。同时,我也希望学校在以后我们的学习中,那些操作性比较强的的课程能结合教材多开展一些实训,那样将会更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国际贸易实习总结报告范文二为期一周半的国际贸易与实务实训已经结束了,不能说完成得很圆满,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这次实训,我了解了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并且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切身体会到了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全过程。

其实,说真的,还没实训之前心里总是有点忐忑不安,怕自己不能顺利完成这次实训任务。我们实训的第一步就是拟写建交函,由于我们之前并没有写过这种信函,对它的格式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就先在网上搜索了建交函的范文,知道了基本格式以后,然后就根据操作的要求写好建交函。这一步实际上并不难,所以所花的时间也不多,但这仅仅是第一步工作,接下来还有一连串的工作要做。

整个过程下来,对我来说最难也是我最欠缺的就是那一系列的核算。我们要做的有三个核算,出口报价核算、出口还盘核算和成交核算。要进行核算首先要知道计算公式以及它们的转化公式。刚开始算的时候,可能是因为自己太过粗心,老是算错,算出来的结果总是对不上。后来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才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我小数点后面少加了一个零。这次教训让我知道了细心仔细的重要性。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还应该引起注意的就是不同币制的转换,有的要的是美元,如进行对外报价时。而在计算利润率时则需要的是人民币。在做这一步时,最重要的就是要细心,还要有耐心,算错了不能心急,要耐心地找出错误的原因。

完成成交核算之后,接下来就是合同的签订。我们要根据合同基本条款的要求和双方在信函中确定的条件制作售货确认书,另外还要给对方寄出成交签约函。在这一过程中,合同的条款要全面、内容要完整;合同没有会签之前,买方是不可能签署的,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接下来就是审核信用证和写改证函,根据审核信用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对收到的信用证认真的审核,列明信用证存在的问题并陈述改证的理由。这个过程需要根据合同,把信用证和合同相比较,仔细认真地进行审核。收到对方的改证函后,接下来就要做托运订舱、出口报关和投保装船等工作。这几个步骤就是根据信用证的要求以及合同的有关规定,认真填写相关的单据。接着就是单据的制作,这学期我们学的就是单证的制作,之前也有做过相关的练习,所以对这一环节还是比较清楚的。但尽管如此,在制单的过程中,我还是碰到了一些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纠正了这些错误。单据制好之后,要做的就是审核单据。这一步骤要做的就是根据“单证一致,单单相符”的原则,对全套单据进行审核。实训的最后一个过程,就是出口业务善后,根据银行的通知书,判断银行是付款还是拒付,根据开证银行的反馈信息,给客户发一封善后函。

这就是这次实训的整个过程,回顾这次实训给我的最大的收获,就是培养了我的耐心以及信心的态度,还有让我明白了细节在贸易中重要性。总之,这一个多星期的实训,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使我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懂得了付出之后所收获到的快乐。这次的实训是结束了,但是,学习的过程是不能浅尝辄止的,我会继续努力,用知识来不断的充实自己,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际贸易实习总结报告范文三我们的上机实验结束了,经过了四周的模拟实习,让我认识到了贸易工作的复杂性,变化性,灵活性,困难性,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外贸工作者应加盖具备的基本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在实习的过程中,有许多环节的操作,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虽然一笔进出口业务也没完成,但每天都有新收获,可以说是受益匪浅,这也令我感到非常的满意。我也逐步意识到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其独有的特点:国际贸易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是涉外活动的一个方面;它属于跨国交易,情况错综复杂;受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面临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大,线长面广,中间环节多;商战不止,竞争异常激烈。

所以,作为从事国际经贸的人员,不仅必须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而且还应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驾驭市场的能力和善于应战与随机应变的能力。

基于以上要求,结合本次实习的情况,我总结了自己今后学习这门课程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方法:

1.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以前学过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情况脱节较大,实际操作起来和想象中的出入很大,很不习惯。因此要充分利用好类似的机会,多做一些实际的操作,充分理解和掌握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机会的话还应多去海关、进出口公司等参加实习,或者参观询问,了解情况,提高业务水平。

2.加强商务英语的学习

国际贸易中的绝大多数信息的、交流、磋商、谈判、单证、文件等都是以英语为主,而且都是非常专业和正式的英语。所以今后还得在英语的学习上下功夫,把基本的英语技能掌握好,提高双语沟通的能力,进而在专业的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谈判等课程中能更好的去深入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尽量不使语言成为交流的障碍,避免因为对语言的造诣不深,而在出口贸易的过程中蒙受损失。

3.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综合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和其他相关学科联系很紧密,需要我们去多多了解掌握。比如价格学、商品学、物流学、保险学和法学等。我们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补充,充分掌握和贸易相关的知识,使我们在做起贸易工作来能对各种流程应付自如,提高效率。

4.要踏实做事,按部就班,不能投机取巧

做贸易讲究的是诚信,所以要求我们真诚待人,认真对待每一个客户。每一件事都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不能耍小聪明,投机取巧。工作时提前安排,按照一般的流程按部就班,踏踏实实,优质高效的完成。

5.注重培养良好的心里素质

贸易人员要求具有非常良好,非常过硬的心里素质。因为贸易过程的复杂和风险是无法估量的,要有充分的心里准备,同时还要有相应的备选解决方案。贸易人员要做到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有真心。同时还要做到严谨仔细,责任心强,勇于承担责任。

综上所述,从事国际贸易活动,要求贸易人员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地了解到了外贸实务操作的困难,也学到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应该怎么做。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吧欠缺的这些只是和技能尽快掌握,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国贸专业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建设 课程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主要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设置此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探索并总结国际贸易实践的一般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进一步指导实践。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建议和方法。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国际贸易实务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科学,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与实践结合。然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和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除英语能力较强外,其他方面缺乏明显优势。这主要因为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片面强调理论知识和已有经验,教师的讲授从书本到书本,与外贸实际业务脱节。

2、教材编纂和选用方面比较混乱,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

目前,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多达数百所,这些院校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材编纂和选用上缺乏差异性和针对性。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此外,由于国际贸易局势变化较快,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往往滞后于实践。一般而言,新政策的出台和新理论的出现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其作为教学内容被纳入教材则耗时更久。

3、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外贸实践经验

从教师的队伍结构看,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都没有实际从事过国际贸易工作,但他们对理论性知识掌握得比较充分,这在客观上造成教师在授课时会侧重于理论教学。

4、校内实训室相对匮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重点院校由于有国家配套资金支持,情况要好于一般非重点院校和民办院校。同时,诸如生物、化工、信息等专业实训室建设要远比金融、财会、国际贸易等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早得多、充分得多,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根本没有配套的实训室,有的甚至连多媒体教学都未能实现。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重点及改革方向

1、校内模拟实训室

模拟实训是外贸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可使学生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程序,从而增强感性认识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理论、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模拟实训室除包括实验台、传真机、业务流程展示板、模拟相关部门办公柜台及全套进出口业务的空白单证等。

2、校外实习基地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应及早完善实训室,建立校外学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为其今后的就业提供一定的门路。

3、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可尝试采用如下方法:现场教学法,即若条件允许,让学生到业务现场去学习相关知识。例如,讲到国际货物运输时,可带学生到码头实地了解货物运输的全过程,学生通过在现场听、看、做,使一些看起来复杂的专业知识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模拟教学法,即提供一个仿真的国际商业环境,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的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贸易文件制作和审核等主要业务进行专项训练。通过大量的模拟操作练习,学生容易了解和掌握进出易的基本流程和主要的操作技能;案例教学法,即教师把经过筛选、组织、编写的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典型事实与材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学生深入角色,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还可聘请外贸企业、海关、银行、商检等部门的专业人员走上讲台,介绍业务实际操作中成功的经验和教训,通过”现身说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可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是沟通理论与实践,把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方式很好地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4、注重教材建设,增强区分度

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在内容上要充分体现国际货物买卖的一般规律。教材的内容,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区别对待。现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已经覆盖了从博士到中专的所有教育层次。国际贸易实务教材要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根据实务教学的不同层次,在内容和结构上均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5、师资队伍培养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为此,高职院校应深入企业,将那些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能人”充实到教学岗位上来。培养一批适合本校特点的高水平教师,这是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要拓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来源,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做法。可采取兼职的办法鼓励社会上从事外贸工作的优秀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这样既充实了教师队伍,又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

6、加强合作,与时俱进

国际经贸合作的迅速发展为国际贸易学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随着我国进出口经营权的下放,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迫切需要一批既了解中国市场游戏规则、又掌握国际操作手法的人才。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建设上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能满足当前外贸实务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已经启动了全国性的国际贸易实务高级研讨会,借此加强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单位在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陈莉.工商管理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研究[J].科技

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

[2]罗兴武.试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整合[J].职教论

坛,2005,(5).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

[4]廖万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J].广西

国贸专业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就业导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世界贸易市场起伏不定和贸易理论空前繁荣的大背景下,原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如何改革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全球贸易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实际问题,也是学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的原则

根据我院多年来对国贸人才培养的经验探索,结合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国贸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必须结合学生就业实际及个人未来发展需要

国贸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他们进入大学学习的首要目标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毕业了能有一份好工作。基于此,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与此同时,在当今社会中,大学毕业生由于受到自身利益和价值观念驱动,“跳槽”现象相当普遍,从而使就业者职业岗位体系变成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系统。因此,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仅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对就业知识技能的需求,使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后获得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素质,而且要关注将来就业创业所需要的能力素质,让学生具备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及向更高层次学历发展所要求的基础知识。以便将学生培养成为不但具有就业能力,而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国贸专业人才。

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目标定位为培养外贸类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设置上进行了教学机制的改革:(1)教学组织柔性化:每学期固定教学课时为16周,另外2周的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柔性设置。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要求、企业与社会实践的需要等,在学期的任意时间安排学生进行企业/社会实践,或在校内综合实验平台学习,或进行模拟职业训练、举行读书报告会等。(2)教学过程企业化:专业与浙江传化物流有限公司、展览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实习实践等方面全面参与,真正实现企业是课堂的延伸。同时针对企业的特殊要求开设“企业订单课程”,进行人才定制化培养。同时,教师的人才队伍的培养也要紧跟现行形势,只有好的师资队伍才能完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必须结合岗位特点和用人单位需求

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国贸人才市场的需要。经过对浙江省内多家企业的外贸岗位对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考察发现,大部分的外贸类企业都希望学校能在进行国贸人才培养时能够与企业岗位的实际应用对接,为企业培养出不但外语水平高、了解国贸行业的法规和政策,而且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仅应该与外贸岗位群特点相结合,从岗位特点来制定相关知识能力培养方案,而且要加强与岗位相关的复合知识、实际操作、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培养出适应外贸岗位和用人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现代服务业学院的师资组成也极具特色:师资由三部分构成,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所确定的不同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要求,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校企共同组成的教师团队可以给学生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授课和指导,学生可以直接从企业教师那里得到企业和行业最新的资料和体验。必须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社会迅速发展、并逐步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第三产业持续稳步上升。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贸易获得迅速发展,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已达21738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和韩国的总和),居全球第三位。同时,世界上发达国家已经跨入后工业社会,商业、贸易、金融、证券、保险、旅游、房地产和咨询等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培养目标定位必须强调基础理论、复合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其中出口总额为1218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仅次于德国,上升为世界第二位。中国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外贸行业结构的变化,而且使得跨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这些变革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外语运用能力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我国国贸行业规模在迅速扩大的同时,外贸岗位结构也出现了既综合又细分的趋势。体现在国贸专业人才培养上就要求培养目标体现出专业化和综合化的的特点。

二、以就业为导向优化国贸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课程体系的设计,可以说课程体系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规格。作为一所地方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国贸专业课程设计应体现出多课堂并举、多学科交叉、多样化和个性化协同发展,着重实践能力培养的体系。这样的体系应与实际岗位要求的知识能力为目标,科学制定和安排课程。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采取的是教学课堂多样化的方式:通过三类课堂的联动,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真正落实到每一类课堂的每一门课程或每一项活动中,达到现代服务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见图1-1)。

图1-1 现代服务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图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

大部分高等院校教学模式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体,忽视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科要发展,必须创新教学模式,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应该被主动引入课堂中。如小组教学法,这种方法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并亲自扮演外贸岗位中的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的外贸业务,体验实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完善就业技巧。此外还可采取诸如案例教学法、市场调研法、实践教学法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创造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建设实训实习基地

上一篇:服装设计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学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