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18 22:30:47

石油化工实训总结

石油化工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 石油教育; 培训机构; 内部控制; 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8-0049-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文简称“集团公司”)于2003年起在上市公司开展内控体系建设,随后于2008年开展未上市第一批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又于2009年开展第二批未上市单位内控体系建设,截止到2010年1月1日,集团公司直属各单位全部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建立起了现代内控体系。作为集团公司的下属单位,石油教育培训机构也必须建立现代内控体系。但是,石油教育培训机构有别于生产型企业,有其独特的行业风险,本文在对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应重点关注的内控体系建设内容。

一、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为了解集团公司下属培训机构的内控体系建设情况,笔者面向集团公司下属37家培训机构,采取发放电子问卷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电子问卷37份,收到回复14份,回收率为37.84%。问卷的调查内容分为“培训机构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内控体系建设情况”两部分,第一部分“培训机构单位的基本情况”主要了解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概况、培训业务概况、内控体系建设及管理的总体概况。第二部分“内控体系建设情况”主要了解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情况。通过统计和分析,对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现状得出了如下结论:1.教育培训机构重视内控体系建设。在回复的14份答卷中,9家成立了内控管理部门,约占样本总量的65%;设立专职人员的有7家,占样本总量的50%;配备兼职的有4家,约占样本总量的29%。2.建设的原因来自上级的要求。回复建设原因的11家中,全部来自上级的要求,约占样本总量的79%。3.培训规模大,需要内控体系建设。年培训量达到5 000人次以上的有8家,约占样本总量的57%,说明培训工作常态化,有必要建立内控管理体系。4.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6家单位没有回复内控体系涵盖的培训业务,约占样本总量的43%,说明大部分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范围尚未包含主营的培训业务。5.对于如何改进培训业务内控体系建设缺乏认识。没有一家对“需要纳入内控体系的培训业务还有哪些”这一问题提出建议,表明在该问题的认识上缺乏思考和想法。产生这种情况的客观原因是,培训服务不属于集团公司的主营业务,因此集团公司层面对培训业务流程没有统一的规范,需要各教育培训机构自行建设。站在风险防范角度,教育培训机构需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梳理培训业务流程,识别培训业务风险,从而健全和完善内控体系。

二、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主要内容

(一)建设考虑因素

1.管理制度。石油教育培训机构都存在既有的一些培训管理制度,需要将这些制度进行整理、分析、优化、修订,使得流程有制度可循。2.整体架构。分析和设计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培训管理业务流程架构时须考虑系统化、层级化的目标。3.潜在风险。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存在培训行业特有的内外部风险,只有对内外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和分析,才能综合应用多种风险策略规避或降低风险。4.控制措施。针对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各类风险,在业务流程描述时设置控制节点,提出风险防范措施。5.信息沟通。培训业务环环相扣,哪一环出了问题,都会对整个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流程设计时必须考虑信息的顺畅传递。

(二)建设总体思路

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现状表明无须再侧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采购管理等业务的风险与控制的设计,这些在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手册(统一分册)》中已有相应的规范可依循,需要重点研究的是培训管理业务的风险与控制。培训管理业务作为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经营业务,是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常,内控体系建设按风险及控制所作用的层面不同,分为公司层面控制和业务活动层面控制,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内控体系建设也应以这两个层面来开展。

(三)业务层面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对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业务流程架构进行设计。业务流程架构是对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全部业务流程分类和分级的结构化反映,包括流程总图、流程目录和流程定义。业务流程架构设计是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反映石油教育培训机构整体业务走向、满足不同管理层次需求的重要工作。虽然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组织管理在文字表述上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都包含了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项目立项培训项目实施项目效果评估培训课程开发培训师资管理培训总结报告等环节。因此,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培训管理业务所涉及的流程目录可按表1设定。

然后,在流程目录基础上梳理和规范业务流程,评估业务活动层面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培训业务潜在风险示例见表2。

总体来说,培训业务非常琐碎,从了解学员名单、制定教学计划、制作培训手册、汇总接站信息开始,到落实学员住宿和用餐、落实课堂教室和现场教学、提交用车计划等事项之外,还需考虑各类应急事项的处置,如学员生病就医等。鉴于培训管理工作特定的琐碎性与不确定性,表1和表2的内容未涵盖全部的培训管理业务和风险,且不同的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在组织结构和运营方式上的不同也会导致差异,应依据单位实际业务状况进行具体设计。在实施具体设计时,可采取确定控制目标整合控制流程鉴别控制环节确定控制措施的方法,最终以流程图和风险控制文档的形式加以体现。

(四)公司层面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公司层面风险是指公司层面上形成的与公司整体相关的风险。应根据企业性质和业务运行特点以及管理的需要进行分析。公司层面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石油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的外部风险有客户需求变化、行业竞争、法规和政策的调整等;内部风险有培训观念风险、培训技术风险等。举例来说,在组织结构风险层面,可将其定义为“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导致运作效率低下,从而影响教育培训实施或者长期战略发展的实现”。其风险影响因素有:部门职能交叉、职能缺位以及部门考虑自身局部利益等因素所带来的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上下级之间集权与分权关系处理不当。此外,石油教育培训机构还会面临培训市场需求风险、健康安全环保风险、信息风险、舞弊及诚信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内部基础管理风险等。对于公司层面风险,需要进行公司层面风险控制,公司层面控制是使得管理层确保在机构内部各个领域获得适当、有效控制的重要机制。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公司层面控制措施可以包括: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石油教育培训机构较于其他生产型企业,其风险意识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在大力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时代,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并融入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企业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在激烈的竞争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2.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应设立内部控制管理部门,涵盖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四个层次管理架构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形成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网络。

3.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规范。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应对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进行全面细致的规范,建立清晰的授权审批制度,编制权限审批表,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尽可能将内控纳入绩效考核,同时,加强监督,强调信息与沟通,建立反舞弊机制,完善信息系统控制等。

【参考文献】

[1] 韩伟静.培训部规范化管理工具箱[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 邹晓春.培训管理工具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3] 时玉同.构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0(4):72-73.

[4] 谢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实证研究:中山市中小企业调查[J].财会通讯,2009(3):76-79.

石油化工实训总结篇2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完成,为学院石油天然气工程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办学思路,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技术研讨和交流;也有利于搭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院校之间和校企之间等各方面合作的稳定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石油天然气工程类专业的办学水平,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中的成效

1.转变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充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使石油工程实训基地达到了实训设备种类齐全、技术水平先进的目标。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与生产一线一致的专业技能,很好地满足了学生实训教学的要求。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实践教学环境,教育教学培养模式也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发生了质的转变。把部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搬到基地讲授。结合实物,结合生产过程,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边学边练,讲练一体,工学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把过去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改为实训课程。把实训课程内容和学生职业资格培训有机融合,让学生掌握实用的专业知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不断提高。从2011年开始,在油气开采技术专业实施了“工学交替、分段递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2年,《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分段递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课题在天津市高职教育研究会立项,结合石油类专业在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的学习性实习情况,按照该课题运作模式进行实践。代表该模式实施成果之一的课题研究,已于2014年12月结题并通过验收。

2.加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先后选派26人次教师下厂锻炼或参加专业培训,共24人次取得国家承认的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考评员证书。石油工程教研室还从企业聘请了15名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高级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专业教师团队中,所有教师都具备了“双师”教师资格。2014年,石油工程教研室新引进了2名油气田开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来学院工作,增强了专业师资力量。

3.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

利用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平台,对“采油工程”、“钻井工程”等多门课程实施教学改革。通过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大幅提升,教学改革效果良好。教师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仪器设备,开展教学科研和技术攻关,先后完成在上级有关部门立项的多项科研课题。如,《“采油工程”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研究》、《基于采集输技术系统的采气工程课程开发研究》等多项课题,并通过验收。其中,部分项目还在华北油田公司和学院获奖。近几年,专业教师参与和主编了《油水井生产与管理》、《钻井液的配制及处理》等教材34部,发表了《钻井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发挥行业特色与专业优势,建设石油高职学习型教研室》等65篇学术论文,建成1门天津市精品课,建成3门院级精品课。其中,“采油工程”成为2013年天津市精品资源共享课。

4.推动了职业技能竞赛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天津市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技能竞赛在天津市职业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借助实训基地,学院连续举办了三届“海蓝科技石油杯”职业技能大赛,共计参赛856人次。依托实训基地,通过修改完善石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较好地满足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地方石油企业发展的需要。将“双证书”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确定为必修学分,要求学生必须参加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到100%。近3年,共计2000余人次在石油工程实训基地通过训练考核,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目前,石油工程实训基地成为钻井工、采油工、井下作业工、采气工等多个工种的职业资格培训及鉴定考点。

5.促进了校企合作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成后,面向社会和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和社会化培训。近三年,完成了渤海钻探工程公司364名钻井操作工岗前培训任务,完成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05名学生的实训任务,为华北油田参加中国石油集输工技能大赛的选手进行培训,取得了三金两银的历史最好成绩。与中国石油大学合作,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压力管理钻井技术研究”PWD工具井下试验等一批科研成果。通过开展社会培训和对兄弟学校开放共享,基地的辐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提高了实训基地的社会影响。

三、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验

1.项目建设前进行认真细致的论证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前,学院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结合基地现有条件,未来几年石油行业人才需求调查及预测,以及基地建设的必要性等,项目组一致认为,石油工程类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该项目建设非常必要。项目建设依据天津市、华北油田公司及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了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瞄准专业领域一流水平,以加快培养适应我国石油工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充分借鉴职教与培训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增强职业教育辐射、集聚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努力打造融在校学生教学实训,石油企业在职人员培训及职业技能资格鉴定,以及石油职业技能大赛于一体的,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的门类齐全、设备先进、共享型和开放性的实训基地。

2.项目建设中实施规范化的管理

为确保实训基地高效运行,学院专门成立了由教学主管院长任组长,实训部、教务处、教学系和教研室人员等为成员的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组织机构。同时,细化分工,明确责任。教务处负责总体教学组织安排与协调,实训部负责实训基地的管理及规章制度的制定,教学系具体负责组织教学、培训、实践技能鉴定、设备维护、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对外合作等工作。严格遵照学院《财务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确保经费的有效使用。依据《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管理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设备管理程序》和《贵重设备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进行设备购置、管理、维护保养及维修工作。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法规及条例,以及学院《安全管理办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等,进行实训环境管理,制定设备操作管理规程,完善劳动保护措施,确保基地建设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并按期完成。2013年5月,由设备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纪委和使用单位等各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项目验收组,对整个项目进行验收。未发现质量问题,基本符合标书和使用要求。在实训设备运行中,建立健全了实训基地仪器设备台账,编制了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手册,开发了实训项目,编写了实训指导书等。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仪器设备技术文件建设,实施目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保障了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

3.实训基地的建设注重参照企业化模式

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为培养目标,邀请油田企业领导、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参与基地实训计划的制订或修订工作。通过职业分析,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使实训基地建设和改革符合石油行业发展的需要。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从实训基地设备的整体布局,到设备间距方位;从设备质量的精度要求,到标语制度的完善,都与石油企业文化相融合。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以及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从而使学生经过实训基地的培训,完成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有效地保证了专业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的要求。

4.注重发挥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辐射作用

基地不但要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任务,而且还要为学院其他相关专业、兄弟院校和石油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员工培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明确各共享单位(主要包括学院、油田企业、其他石油高职学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已初步成为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油田企业共享的资源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中心。

四、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1.创造亮点

目前,学院有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石油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实训基地获得了中央财政实训基地专项建设资金资助。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正在进行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的项目建设。作为一所示范性院校,必须要有吸引人眼球的内容。实训基地就是示范性院校的闪光点,是可示范的内容。这是符合高职办学规律和时代潮流的,是可以学习和借鉴并具有推广价值的。

2.打造特色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不但要培养高素质石油人才,推动石油科技发展,而且还肩负着传播和引领石油文化,弘扬石油精神的光荣使命。把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石油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让石油精神在学校发扬光大,并成为激励广大师生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3.创造经验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作为示范校建设的一个亮点,在形成特色的过程中,瞄准示范校建设的目标,抓住发展机遇,把握时代脉搏,尊重客观规律,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加大实训基地人力、财力投入,不断推进改革,在实践教学创新、学生实训管理、培训服务、产学合作,以及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收入和分配制度改革、后勤服务体系等若干方面形成了改革驱动成果和可学习推广的经验。

4.铸造品牌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始于2004年,经历了10年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在较长的发展进程中,通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形成特色,已成为一个品牌。先后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命名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被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滨海新区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学院“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无论是大到企业实训基地、校级实训基地,或者小到系级实训基地、专业课程实训项目,均努力成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品牌。

5.扩大影响

实训基地是示范性院校建设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得到同行的认可、社会的认可。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在全国同类院校处于领先水平,在石油行业和服务的区域范围内有广泛而良好的影响,主要是依托校企合作,以及中央财政和天津教委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校企合作,使高职教育具有强劲的生命力。一方面,学生在实训基地可以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职业能力,为今后求职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油田企业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把人才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和水平作为企业是否具有发展后劲的重要标志。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年培训能力达700人,通过校企合作,共享基地的人才、设备资源,互惠互利,实现双赢,提高了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石油工程类专业近三届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8%以上,82%的毕业生应聘到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滨海新区内的石油石化企业就业。极大地拉动了石油工程类专业的招生工作,形成了“一次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用人单位满意率高、就业单位质量高”的出口畅、入口旺的招生就业良好局面。

石油化工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石油钻井企业 员工培训

一、石油钻井企业员工培训的影响因素

1.从培训理念角度出发

就企业员工培训而言,它并不是成本,也不能为企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然而实际上,由于部分管理者对员工培训的认识不足,错误地将培训当作一种成本,这就导致了在员工培训中,企业常见的做法便是极力降低开支,且过于重视短期效应。这样一来,不仅员工培训无法发挥实际效用,还浪费了员工的时间和精力。从实质上来讲,石油钻井企业的员工培训是一种长远、间接的投资,因此,应立足于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通过长期化、系统化的战略扶持,促进培训效果以及员工素质的有效提高,从而间接为石油钻井企业创造效益。

2.从培训体系角度出发

一般而言,所谓的培训指的是培训与发展。培训的重点在于员工短时期内的业务表现,而发展的重点在于通过提高员工的个人能力以促进员工肩负职责的增加。针对员工培训,石油钻井企业都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为目的。从理论上来说,立足于企业经营实际,这种做法也具备一定可行性。然而,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和研究,企业在短期培训的基础上,想要有效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几乎是不可能的。随着企业发展阶段的变化,不同的内部组织结构对员工的素质水平、业务能力等提出的要求具有较大的差异化。因此,石油钻井企业应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通过系统化、合理化培训体系的构建,以保证员工个人与企业内部组织的绩效得以最大程度的满足。这是石油钻井企业员工培训中需要加强重视的一点,同时也是企业最易忽视的一点,从而导致企业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3.从培训模式角度出发

在石油钻井企业中,最常见的培训模式便是简单化知识灌输以及技能提高。这种培训模式不仅形式过于枯燥化,而且内容简单,缺乏针对性,忽略了员工的实际需求。列举一个典型例子:针对员工培训,通常采取的形式都是集中式,即所有员工聚集在一起。而实际上,不同员工具备不同的业务基础、接受水平以及综合素质,针对较高级别的员工,集中式培训既起不到实质作用,还严重浪费了他们的时间;而针对水平稍差的员工,集中式培训在某种程度上说,脱离了他们的实际岗位需求。这种不结合员工实际的集中式培训形式,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还大大影响了员工的自身发展。

二、做好石油钻井企业员工培训的对策

1.构建合理化的全员培训体系

就石油钻井企业而言,综合竞争力提高的前提条件是全员培训。而全员培训体系由企业高层领导者、中层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普通技术人员四部分组成。就企业管理者而言,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概念技能,还需要具备很强的人事技能及技术技能。其中,技术技能是每个管理者的必要条件。针对石油钻井企业员工,在培训时应加强注意的是:从各员工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其进行分层,根据国际上规定的标准,采取不同的方式、内容进行针对性、目的性的员工培训。

第一,就高层领导者而言,培训的重点在于通过结合他们所缺乏的知识,即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等,进行针对性培训,同时还要增设经营管理方面的课程,如管理技术等,以提高全体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此外,还应针对经营管理理念及经营、投资、市场营销、科技开发等战略,进行研讨式、启发式的培训,以有效创新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思维模式,从而促进管理者的知识结构及管理能力的提高。

第二,就中层管理者人员而言,培训的重点在于基础技术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结合。通过对生产营销、金融投资、石油勘探以及钻井探测等一系列技术理论内容的培训,以提高中层管理者对生产环节中各项管理技术的具体认识,并能熟练掌握,从而促进中层管理者工作质量、效率的有效提高,同时全面、积极贯彻落实高层领导者的业务决策及经营战略。

第三,就工程技术人员而言,培训的重点在于促进他们英语水平及科技开发能力的有效提高。而就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应根据他们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专业性的技能培训,通过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素质,从而构建一支业务水平精良、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良好的石油钻井企业队伍。

此外,部分新员工在加入石油钻井企业之前,也具备了一些基础性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但是这些并不够。因此,针对新员工,石油钻井企业也应开展系统化、专业化的员工培训活动,通过技术型培训活动、项目,以提高新员工对现代化技术掌握的熟练度,从而帮助新员工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通过人际型培训活动,以促进员工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的提高,从而增强整体团队的凝聚力;通过问题型培训活动,以提高员工的思维逻辑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2.创新员工培训模式

现阶段,石油钻井企业开设的培训班,包括职业司钻、国际井控等,所采用的培训方式大都仍是灌输式,而考核方式也大多过于传统化、单一化,这样既不利于员工正确认识自己的真实水平,还不利于企业全面掌握培训效果。基于此,石油钻井企业应从现行的培训模式出发,通过对传统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的革新,基于企业发展及员工需求,针对性进行培训,以促进培训效果的有效提高。

一方面,根据石油钻井企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培训过程中,老师应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给员工,尽量减少讲授的时间,而增加提问的比重,引导员工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后再由老师对问题进行完善及总结,同时还应该针对实际培训内容,布置思考型、创新型的训练作业,以促进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深入、全面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至于考核方法,笔者认为最科学、合理的方式应是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最终考评这三者的结合,从不同员工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适合的题目进行针对性培训,以促进员工综合能力的提高。此外,要加强师资建设,尤其针对钻井岗位所开展的技能培训,既可以聘请石油类高校的专业人员,还可以在企业内部挑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通过两方队伍的结合,以促进员工培训质量、效果的有效提高。

3.建立科学化的竞争机制

对于石油钻井企业而言,在员工培训中应科学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平性、公正性培训机会的提高,促使员工自身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同时还可以将培训效果作为获取工作机会的一项重要标准,通过末位淘汰制,充分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及学习热情。此外,相应的激励机制及约束机制也必不可少,如在培训及考核结束后,员工可向人事部申请分数累积,员工的积分将是企业了解培训效果的一种最真实、全面的依据,而总积分将作为员工升职、加薪的一项重要标准,不同岗位的员工所需要的积分不同。对于在培训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员工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可以是物资奖励和精神奖励,还可以是职位晋升等等。

总而言之,对于石油钻井企业而言,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转变培训理念的基础上,加强对合理化的全员培训体系的构建、员工培训模式的创新以及科学化竞争机制的建立,从而在提高石油钻井企业员工培训效果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俊平,姜世凯.我国石油钻井企业环境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2)

[2]李中玲.提升胜利钻井企业培训新途径[J].现代企业教育,2011(12)

[3]李希温.石油钻井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5)

[4]郝友才.石油钻井企业应如何加强全面质量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

石油化工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 石油专业 教学内容 教材体系 教学方法 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188-01

理论实践一体化是石油专业开展教学创新,推进培训改革的信息模式,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是以岗位实践和课堂学习相结合,以职业发展为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对于石油专业建设,提升石油专业学生学习水平,增长石油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价值。新时期石油专业应该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为中心,在正确认知石油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弊端的基础上,从石油专业教学内容调整、石油专业教学方法优化,石油专业教学过程创新等环节入手,更好地发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的优势,在加强石油专业建设的前提下,为石油专业学生发展铺筑教育、教学、实践、理论方面的坚实基础。

1 石油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1 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机械

传统石油专业在进行教学中存在简单机械的缺点,在教学形式上出现注重课程内容,忽视石油专业技术与专业特点的问题,影响学生对石油专业知识的构建。传统石油专业教学模式机械地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分离,使教学内容和实践不能得到统一,失去二者有机衔接的练习,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出现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增长的不稳定和不全面问题。

1.2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浪费严重

传统石油专业教学模式存在偏重理论部分,而对于实践部分往往是敷衍了事,导致实践基地、实训场地的教学资源出现闲置和浪费。学生不能通过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操作能力,出现理论与实践、学习和生产相互脱节,影响石油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1.3 传统教学模式针对性不强

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看做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没有根据石油专业特点和学生发展需要进行教学,导致石油专业教学出现针对性和有效性偏低,石油专业学生对教学失去兴趣,学生专业成长和发展受到阻碍,影响到石油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工作。

2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的优势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是对石油专业教学和培训模式的重构,是将石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发展相互统一。作为一个系统,在结合石油专业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重新制定石油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关节,以此来确保石油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到对石油专业学生全面地发展和促进。总的来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具有如下一些主要优势。

2.1 新模式的教学优势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将石油专业的教学和培训统一在一起,使学生得到理论学习和操作实际两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这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和对实践的把握,既调动了学生对石油专业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2.2 新模式的综合优势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符合石油专业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理论实践一体化可以使学生将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统一起来,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教学和培训中眼睛、头脑、手脚得到综合运用,在开发学生心智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 石油专业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实践的措施

3.1 创新石油专业教材体系

石油专业应该根据学校的师资、实训基地设备等情况,周密研讨,形成对石油专业教材体系的创新实,编写适合专业特色的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调整石油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根据石油专业特点编制和创新石油专业教材体系,以便顺利实施一体化教学和培训。

3.2 变革石油专业教学内容

应该提高石油专业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增强学生专业经验的积累。要提升石油专业教学内容的通用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具备石油专业普通工作和特殊工作的能力。要提升石油专业教学内容的匹配性和一致性,通过优化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内容,做到对石油专业学生发展的保证。

3.3 调整石油专业教学方法

应该根据石油专业的实际发展和学生对专业的学习与认知特点,建立起适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的教学方法。当前具有良好教学质量的方法有:行为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分组式教学,这些方法的主旨就是通过对教学和培训方法的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形成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的定向,确保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3.4 优化石油专业教学过程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训穿行,教学过程中有理论讲解,有操作示范,还有操作训练。在教学实施中,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如何适时的穿插录像、投影、演示、实物拆卸、板书、讲述,教师在备课中必须较为周密的计划与安排。

4 结语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是石油专业开展教育变革,进行石油专业建设的重要途径,新时期石油专业应该清楚地看到传统教学和培训模式存在的弊端,同时也要看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存在的种种优势。在结合石油专业特点的基础上,从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入手,探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更好地应用于石油专业的新途径。在加速石油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下,促进石油专业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岚.浅析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其他专业学生对石油专业的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9).

[2] 刘少伟,淡心广,孔祥义.石油专业紧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石油教育,2009(6).

[3] 陈安琦.对于石油专业通识课程的学习体会――以石油工业概论课程为例[J].石油教育,2013(2).

石油化工实训总结篇5

(二)有线电视台。年月建台。自办套综合新闻频道,开设《新闻》、《周刊》、《石油报道》、《天气预报》、《电视剧场》、《专题片展播》等栏目。近年来,采制的电视新闻和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新疆电视台播出5多条。连续年被评为《石油报道》优秀组织单位,获首届全国石油石化优秀电视台称号。累计获得省部级奖多项。

(三)《石油报》记者站。年月成立,实行石油报社和油田公司双重管理,是油田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和阵地。建站以来,共在《石油报》刊发稿件多篇,近几年年均见报稿件篇以上,列石油各企事业单位前茅。记者站连续年获得石油报社“先进记者站”、“模范记者站”称号。

(四)网络新闻。年2月,在袁明生总经理指示下,将信息网图片新闻宣传由信息产业处划归管理。主要开设热点新闻、勘探开发、企业文化、和谐等专栏。

(五)印刷业务及媒体经营。在哈密、鄯善设两个印刷生产点,承印报纸和企业书刊材料,是为油田提供优质服务的经营实体。拥有新疆新闻出版局印刷经营许可证,现有对开四色印刷机、对开单色印刷机、激光照排机、一体化速印机等设备2余台套,年经营收入6余万元。开展报纸、电视、户外广告制作与。

第二部分主要工作

近几年,认真贯彻落实油田公司、矿区服务事业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精神,精心制定和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扎实开展“提升素质年”、“建设精品年”、“塑造形象年”、“加强管理年”主题活动,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保证了中心新闻和经营管理持续健康发展,为油田企业和谐稳定提供了强劲的文化力支持。

(一)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规划。按照油田公司和矿区服务事业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优秀年轻管理人才培养选拔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中心“十一五”发展规划,制订《“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就新闻专业、经营管理和印刷操作三支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保障措施作出了规划。结合年度目标任务,中心制定培训计划,精心实施,扎实推进,保证了中心发展需要。

(二)加强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进一步完善了《员工请(销)假及管理办法》、《工作人员差旅费报销管理办法》、《市场化用工管理实施细则》、《市场化用工工资待遇制度实施细则》、《9年内部业绩管理及考核办法》,加强队伍管理。为充分调动新闻编采人员工作积极性,鼓励新闻采编人员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勇于开拓,

(三)业务清理工作圆满完成。根据矿区“关于开展业务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及油田公司相关要求,中心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由原来的2名市场化员工,减为现在的名,圆满完成业务清理任务。

(四)加强员工队伍培训。6年以来,中心扎实开展“提升素质年”、“建设精品年”、“塑造形象年”、“加强管理年”主题活动,将提升素质贯穿每个主题年全过程。对员工培训实行责任制,明确各单位、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加大员工内外培训力度。有多人次参加大专本科学历教育,多人次参加电视现场新闻大赛、数字电视培训、网络电视培训、副刊编辑、党务知识、印刷技术等新闻业务和经营管理的送外培训。规定外出培训人员必须撰写学习报告。有名印刷人员参加了设计、制版、印刷、装订等个岗位的技能鉴定。积极开展内部培训,一是成立专业学习组开展业务学习。根据工作和人员特点,量体裁衣,成立消息、编辑、通讯、摄影摄像、印刷与图片处理、通联等个专业学习组,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学习,提升业务技能。二是举办学习讲座。邀请公司党委组织处、物资供应处、北京等单位同志举办党务知识、电子商务、物资采购、数字化电视等讲座。中心内部电视专业人员讲授电视摄像机原理和摄像技术;编辑、记者走上讲台,讲思路、谈体会、讲问题、求计谋,讲授办报思路。三是开展导师带徒活动。新闻部门2名导师和5名徒弟、印刷厂3名导师和5名徒弟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并将2%的效益工资纳入考核兑现,增强了双方的责任意识。通过问卷调查,大家普遍认为中心这项活动效果好、作用大。四是建立“学习日”制度。报纸编辑部将周三、电视部将周二、印刷厂将周一下午、鄯善记者将周四晚上作为“学习日”,组织全员开展业务和理论学习。

(五)加强人才引进、使用和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近年来,中心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使和用管理,每年根据发展目标,认真评估人力资源,专题研究人才引进工作,重点从新闻工作引进。但近年,中心每年引进的计划都全部落空,导致中心新闻人员一再短缺,出现断层和后继乏人现象,影响了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在使用和管理上,一是认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讲企业发展形势、讲新闻工作重要意义,使大家认识到新闻工作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干好新闻工作责任感、使命感。二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开展“传帮带”和“导师带徒”活动、参加业务培训,提高了工作业务能力,也增强了工作自豪感。三是开展激励活动。中心设立新闻奖励基金和印刷精品奖励基金,进行重点奖励,激励新闻主营业务发展中的优秀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和经营创效有功人员、技术能手等优秀人才,鼓励大家写出精品新闻、精品版面、精品栏目(节目)、精品策划、精品工程、优质服务、优秀印刷产品等项目,不断促进优秀人才发展。

(六)问题及建议

.专业人员短缺。近年来,先后有名新闻采编人员支援到了指挥部机关、公司机关等单位。但是,从年起,中心大学毕业生计划都没有得到落实,没有分进名毕业生。业务不断扩大,网络新闻部成立后,仅是划转了业务,而没有划转人员。最近,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公司还要在信息网上开通网络电视,这一业务也需要3人来完成,更进一步加剧了人员紧张状态。印刷厂也同样存在着人员严重不足问题。印刷厂共有合同化用工人,队伍结构年龄偏大,排版、制版、装订等岗位的5名女同志已接近退休年龄,即将出现传统工艺、技术绝活断层问题。随着公司印刷业务归口管理,印刷工作量不断增加,人员紧张矛盾日益突出。去年月日,袁总经理在记者节前听取中心汇报后,明确指示,鉴于人员特殊情况,可在油田内自行选择相关专业人员,包括职工子女,他将安排有关部门予以协调。我们建议,一是油田各单位新闻专业毕业生不少,去年我们也给矿区服务事业部人事部提供了人员名单,请能够尽快协调调入。二是通过公开招聘,招聘-6名职工子女,进行补充和置换。三是希望能够落实今年中心上报的大学生计划。

石油化工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石油工程;监督体制;构建;实践

1 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障国家能源供给,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提高现有生产力和保障能力成为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近年来,产品质量升级和国内成品油需求不断增加,石油企业也开始加大了石油工程建设力度,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石油工程建设任务重,若不对其加强质量监督,将会引发各种质量问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专业的、系统的工作,集科学性、公正性和法制性于一体,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确保石油工程质量成为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 石油工程监督体制分析

2.1 发展分析

石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地位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历程可简化为:石油工业部能源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由以上演变过程可知,石油专业质量监督机构是由国家政府设立的,独立于建设工程责任主体的政府监督部门,具有政府部门享有的公共权力。石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管理职能经过几次变迁,现在已经由发改委委托石油天然气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行使质量监督权,总部设在中油集团下属的科研单位,业务上接收集团公司规划部的指导,逐渐由政府部门管理(转变为)专项企业化管理,同时也失去了独立、公正的第三方监督地位。

2.2 问题分析

石油工程监督管理主体地位不断变革,现有的监督管理部门由于要接受集团公司规划计划的指导,因此丧失了独立、公正的监督地位,甲方一体化监督模式无法适应我国石油工程监控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有: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组织结构不合理;甲方一体化监督模式影响市场开放性,降低监督工作效率,不利于监督管理行业的发展;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标准规范化的指导;监督人才匮乏,且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我国石油工程监督行业的健康发展,长期下去还会影响石油工程的建设与发展,降低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 石油工程监督体制构建及实践

3.1 明确监督机构定位,推进组织结构调整

监督管理机构是石油工程项目监督管理实施的主体,在整个管理体制的构建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监督方定位不明,将影响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国内现行的一体化甲方监督在石油行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而第三方社会监理不适宜在石油行业大规模推行,发展行业化监督是解决石油工程质量监督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石油业务主要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公司,应整合三大公司的监督资源,组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下设各油田分公司分支机构,逐步完善机构的资源配置工作,最终形成一个行业化的独立监督管理主体。

3.2 开放监督服务市场,引入公平竞争机制

市场经济环境下,工程监督管理行为是以开放的监督市场和公平的竞争机制为基础的,我国现有的市场环境还未达到上述要求。尤其是在石油行业,垄断特征明显,降低了监督机构的权威性、有效性以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为此,石油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中心应在石油行业内的各个区域发挥主导作用,全方位地实施监督职能,打破行业内的垄断性,以促进开放市场的形成;积极完善监督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健全的法律法规约束石油监督服务市场,解决不公平招标等不规范行为带来的各种问题,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

3.3 加快制度建设,制定标准规范

规章制度、标准规范是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完善的标准规范,才能对各项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的约束;有了标准规范的制约,体制改革实施才能实现统一化和标准化。石油企业应针对行业内工程特点,整合监督内容、管理流程、工作程序的各项资源,形成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为石油工程的建设提供依据,为实现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奠定基础。

3.4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调作用

石油行业垄断性较强,为避免不正当竞争,可利用行业协会的连接、引导、疏通作用,将各石油公司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为完善和加强石油工程项目监督管理提供必要的辅助。为确保行业协会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应对其进行法律定位,与行业监督机构协同合作,维护我国监督行业的权益,实现行业自律,制定专业的行业服务标准,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和培训服务。

3.5 健全人事制度,提高人员素质

工程监督管理是智力密集性行业,做好监督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工作,是促进监督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监督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技术、管理知识、经济知识和一定的法律知识,为此,石油企业应加强人才的培训、培养和储备工作。首先,制定统一的人才培训、培养、从业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好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培训,通过外出学习、在职培训、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提升监督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控制人才结构,形成相对合理的老、中、青年龄层次的金字塔人才结构,建立和完善人才储备机制,确保石油监督行业的健康发展。

4 结束语

石油工程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力度就显得十分必要。我国石油行业监督机构地位发生多次变革,而且当前的监督体制已经无法适应工程发展的需要,应对其进行改革,构建行业化独立的监督管理体制。在具体实践操作上,应主要从监督机构定位、市场开放、制度建设、行业协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五个方面着手,逐步形成行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石油工程监督体系,实现与国际监督体系的接轨,提升我国石油企业整体竞争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秀雪.石油勘探开发工程项目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2]于洋.新型国有企业的三维监管体制构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3]孙慧.中油集团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改革建议[D].清华大学,2009.

石油化工实训总结篇7

一、领导重视,精心策划,组织落实。

石油分会十分重视“201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认真组织各企业工作站、直属会员单位,按照文件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开展质量月活动的要求,积极发挥质量协会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围绕质量月活动的主题 “奉献优质产品,构建和谐社会”,结合石油企业的实际,有计划、有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活动。石油分会在转发的文件中提出了四项具体要求、安排了五项活动。

石油分会文件下发后,各会员单位领导极为重视,积极行动,各会员单位及时转发了开展“质量月”活动的文件。在文件中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活动计划,提出具体实施措施。

首先做到组织落实。各局级企业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为首的“质量月”活动领导小组,将“质量月”活动办公室设在质量主管部门。各二企业也相应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质量月活动领导小组或办公室,认真制定并贯彻执行质量月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时间、内容和地点,使“质量月”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增强全员质量意识。

石油分会各会员单位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媒介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研讨会、知识竞赛、条幅和宣传画等形式,大力宣传“201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为质量月活动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质量意识。为了使“质量月”活动主题深入人心,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和法制意识,石油质协各会员单位结合实际,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领导带头,营造全员参与的气氛。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宣传、动员活动,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201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在质量月活动期间,所属各单位共出宣传板报478块、挂宣传条幅184幅、撰写新闻稿件64篇、发宣传单1000多份,宣传质量质量月活动主题,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吐哈油田分公司以《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建立和谐社会为内容开展质量宣传教育活动。制做了26幅宣传标语悬挂在食堂、办公楼和作业区门口员工集中的场所进行宣传;在《吐哈石油报》上发表质量方面的宣传稿件8篇;张贴宣传画、利用班会进行质量意识教育;边远队站办黑板16期进行宣传;公司及各厂在内部网站上举办质量月活动专栏23期宣传质量知识和质量意识教育材料。销售事业部还制做了反映公司产品质量和销售情况的电视宣传片一部进行宣传。组织开展了质量知识竞赛活动,共1088人参加,提高广大员工的质量意识。

长庆石油勘探局钻井工程总公司在公司网页上开辟了“质量论坛”;向集团公司组织的“质量大家谈”活动投稿10篇;悬挂质量月活动的横幅标语21幅、板报13期,营造了比较浓烈的“质量月”活动氛围。钻井工程总公司在质量月期间举行了“质量在我手中、用户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共有11个单位的23篇文章参与了选拔,有16名选手参加了现场演讲角逐,各位参赛选手演讲词,紧扣“奉献优质产品,构建和谐社会;质量在我手中,用户在我心中”这一主题词,通过阐述个人、单位或社会生活中一些质量现象来畅谈对质量工作的认识和体会,整个比赛气氛隆重而热烈,带动了全员质量意识的提高。

华北油田分公司共挂出有关“质量月”的宣传横幅45条,黑板报139块,宣传栏18期,共发放质量宣传手册600余册,“2014年质量月”’活动宣传材料2000余份,张贴宣传画160张,广播文章25篇,举办质量培训班和质量座谈会4班次。

中原油田在活动中,共出黑板报175块、举办培训班10期、召开研讨会20次,电视和报纸共报道质量信息20 条,设立举报箱20 个、举报电话和咨询电话50个,受理举报并处理40起,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800多万元,受理质量咨询76个,进行质量回访78 次,接受并采纳质量建议20 条。

辽河石油勘探局主管质量工作的领导在油田报纸上发表了《坚持以质取胜 提高竞争实力》的动员讲话,拉开了辽河油田质量月活动的序幕。

玉门石油管理局新闻中心在油田电视、石油工人报,大力宣传“奉献优质产品,构建和谐社会”和“质量在我手中,用户在我心中”质量月活动的主题,及时报道所属单位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了新闻宣传主渠道的作用。

冀东油田质量安全环保处组织下发了质量月宣传手册1000册、宣传画20套、质量月宣传材料135本、质量管理基本知识试卷170套,油田各单位也分别悬挂宣传条幅15条,出黑板报15期,油田电视台、报纸分别开辟了"质量月专访"、"质量大家谈"等栏目,围绕质量月活动主题,大张旗鼓地宣传,形成轰轰烈烈的活动声势。

林源炼油厂深入开展以不

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保证能力的质量大检查工作,针对检查依据和检查内容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细化了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计量基础工作,通过活动的开展,使我厂的产品质量、施工质量、服务质量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目标,通过检查发现,全员质量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工作的自觉性,质量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多数单位的大多数员工已真正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命的重要性和提高质量的迫切性,无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服务型企业均能把质量放在生产经营的第一位进行管理。各单位根据用户的需要把提高工程、产品和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核心和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编制相应的施工作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针和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突出重点,开展专项检查,加强现场管理。

石油分会各会员单位在“质量月”活动期间,结合贯彻gb/t19000-iso9000族标准,紧密结合本单位质量工作的实际,制定活动计划,扎扎实实地组织开展活动。使“质量月”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各会员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现场质量管理,开展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工作检查,推动企业不断提高质量。

1. 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系统评价,保持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中国石油前郭石化分公司质量月期间,以qhse管理体系为依托,以iso9001标准为准则,侧重于质量、标准、法律法规等制度执行情况,对部分单位进行了一次质量专业的大检查。检查完全是以体系检查的方式进行,按照标准制定检查表,使检查目标明确。检查内容包括各生产车间质量管理制度是否有效、有可操作性;质量受控记录内容是否齐全、清晰易于识别;各种原材料、产品等的标准及试验方法是否执行最新有效版本的标准;各种质量检测分析仪器的检定情况等等。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当场给予指出并令其立即整改。

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系统评价,提出并确定各种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在迎接认证公司监督审核,完成内部审核的基础上,公司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会议围绕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4项改进措施,并确定了具体责任部门,目前正在逐步组织实施。

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工艺纪律检查考核细则》在“质量月”期间开展了工艺纪律大检查活动,通过检查验证了各生产分厂执行工艺纪律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促进分厂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吐哈油田分公司对2004的qc小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检查指导,大多数qc小组都能按照公司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正常开展活动、遵循pdca循环原则、正确运用工具方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指导帮助。工程技术中心还组织qc小组骨干举办了一期qc小组基本知识培训班,20人参加了学习,公司选送了3人参加中质协在西安举办的qc小组活动诊断师培训班和提高班。

2. 开展“五查一访”等专项检查,促进质量管理水平提高

“五查一访”是质量月的重点活动内容,为防止活动走过场,流于形式,各单位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力争在“查”字上做到一个“深”字,在“改”字上突出一个“真”字,查问题要深入,既看问题表象,又重原因分析,查问题的同时把整改措施落到实处;改做到彻底,不留尾巴,处理问题到位。

辽河石油勘探局在“质量月”期间深入开展以“五查一访” 为重点的质量自检自查活动。全局各单位共检查科级单位268个,施工作业现场332个,检查产品106种,发《质量公报》23份,检查出问题617个,有力地促进了质量月活动扎实开展。

玉门石油管理局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做好2005年质量工作大检查的通知》,公司(局)结合各单位特点,依据《质量工作检查评分表》,在巩固上一阶段成果基础上,抓住质量管理薄弱环节和工作重点,开展了管理体系及生产过程的排查,坚持做到深挖细找,边检查、边整改,堵塞漏洞,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增强了质量管理实效,使标准化、计量和质量基础工作落到实处。

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加强质量分析,实施质量改进上下工夫各单位在质量月期间积极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质量座谈会、讨论会等,认真分析和查找在工程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进行整改。通过质量月活动,增强了职工的质量意识,强化了质量基础工作,工程、产品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14年1~9月份公布考核指标用户满意度90.07分,重大质量事故为零,达到集团公司指标考核要求。其它分解到各单位的质量指标共41项,由于钻井工程公司上半年无破碎岩取芯施工任务,所以实际考核指标40项,38项达到指标考核要求,指标完成率为95%。新世纪公司针对喷焊柱塞质量不稳定问题,对影响柱塞质量的各项原因进行分析,检查原材料、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并制定了改进措施。措施实施后,柱塞质量一直比较稳定:9月份柱塞平均废品率为3%,比去年平均9.5%的废品率下降了6.5个百分点。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规划设计总院开展了项目成果质量抽查、电子文件存档情况检查、顾客满意度调查、设计回访、多媒体汇报技能比赛和

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对发现的问题认真的采取了整改措施。

中原油田开展了采购物资的专项检查活动从采购物资源头抓起,严格实施产品质量认可和招标制度,净化采购渠道,构建供应商信息库和供应商动态跟踪量化考核体系,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合作信誉、质保能力、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动态跟踪监控,实施绩效评估,进一步规范了采购渠道,一、二级资源市场优秀供应商数量大幅度提高,物资质量合格率不断攀升。细化物资采购关键环节,加强物资采购过程质量监控,提高了物资质量的可靠性。

严把物资入库检验关,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使物资质量合格率持续提高。加大物资使用监管力度,不断提高现场物资监督管理水平。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所属单位把开展“质量月”活动和实施宣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紧密结合起来,从完善管理体系文件入手,进一步夯实各项基础工作。各事业部根据机构调整和职责变动情况,及时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了修改,确保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在开展“质量月”活动中,结合公司“基础管理年”活动,加强了基础管理,加大了质量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强化了现场质量控制,取得了明显效果。“质量月”活动结束后,东方公司所属单位都对活动的效果进行了认真总结,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同时对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针对不足之处,均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冀东油田在“质量月”期间,质量安全环保处协同生产运行处组织人员到油田供应处进行现场检查,对供应处的工作提出要求并进行了现场指导。通过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加强质量验收、现场监督工作力度,满足了油田生产需要。对不合格品进行认真调查,分析原因,按照《中国石油冀东油田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规定》,对不合格产品按照要求进行了处理,并且将其资料传到网上,共享信息资源,防止其他油田或单位再一次购入该产品。严防“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油田,从而有效地保证油田施工质量。

3.积极开展 “5s”活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各单位在生产和施工作业现场积极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自律为内容的“5s”活动。吉林石油集团公司结合标准化现场活动组织各工程技术服务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对生产和施工作业现场的质量管理。将“5s”活动纳入到了基层现场质量管理当中,制定了基层现场质量管理、考核的有关内容,为进一步规范职工行为,促进文明生产,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济南柴油机有限公司通过“质量月”活动,质量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中小件分厂在活动中对下工序分厂的总装分厂、油泵分厂、中心仓库等单位进行了质量回访,从而获取了改进产品质量的信息。同时该分厂还继续深化了“5s”活动,做到了道路畅通、窗明几净、工作场所和职工面貌焕然一新。

四、持续开展用户满意工程活动,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

新疆石油管理局由管理局主管工程技术服务队伍的副局长带队,由质量、工程技术服务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和各工程技术服务单位参加,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和开发路进行了2005年上半年质量回访。质量回访团认真听取了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和开发部门对管理局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和队伍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了我局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和队伍的质量状况。对在质量回访中甲方提出的质量问题,管理局逐一进行落实和认真的整改,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局长要求主管部门拿出解决方案,要求限期整改。各单位都由主管领导带队,也向自己的服务用户进行了上半年质量回访,并根据用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整改。

锦西炼油化工总厂根据集团公司下发的“关于实施用户满意工程的意见”和“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结合总厂生产经营建设实际,制定了总厂的“满意度调查表”。在用户中开展调查,将调查结果与各相关单位的年终业绩考核挂钩。对于从事检维修工作的单位,采取月度和年度双考核的办法,由上市公司对检维修单位的服务质量进行月度考核,总厂根据考核结果与这些单位月奖金考核挂钩,年终将满意度调查结果与业绩考核挂钩,对其进行年度考核,通过严格考核,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中国石油第七建设公司坚持“全员参与,追求卓越,永远适应和满足顾客要求”的公司质量方针,把“让顾客完全满意”作为企业经营思想的核心,在认真抓好工程产品质量的同时,严格工期、技术、协作和交付后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尽力做到“让顾客完全满意”。在质量月活动期间,正值吉化乙烯改扩建、聚乙烯装置工程安装“百日会战”的攻坚阶段,工艺管线及设备的安装任务繁重。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与顾客、监理、质监站的现场代表开现场座谈会,及时了解顾客对乙烯、聚乙烯工程工艺管道及设备安装的各项要求,以及对项目部施工质量的意见,认真组织落实。兰州项目部定期邀请监理和业主进行工序确认和隐蔽工程的交接与验收、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和评定,积极响应业主每月开展的工程质量大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认真整改,不留质量隐患,定期收集业主对工程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满足顾客需求,受到了业主的好评。

五、开展质量教育,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和法制意识。

石油分会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质量培训工作,强化质量教育,收到良好效果。“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思想得到了较好的体现。9月13日至17日,按照石油分会年度工作计划的安排,石油分会培训

部在兰州举办了石油工业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培训班,来自石油行业的75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学习。聘请石油工业资深教师讲课,获得了学员的好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长庆石油勘探局质量安全环保处在西安组织举办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宣贯培训班,邀请中国质量协会的专家讲课,局属各单位共246人参加了培训。

辽河油田分公司共召开各种形式的动员会、座谈会100余场次,出板报150块,出质量月简报、专刊100余期,向报社、各二级单位有线电视台投稿100多篇,播发宣传稿件、质量新闻40余篇,各办公楼、公共场所悬挂宣传条幅和张贴标语700多条,油田公司向二级单位发宣传质量挂图2700余张。通过宣传和教育,油田公司干部职工受教育面达95%以上。在质量月活动中,除统一组织的宣传教育活动外,还举办了一期宣贯《辽河油田公司产品质量管理与监督实施办法》的宣贯暨质检员培训班。二级单位主管质量工作的领导及主管质量的科室长、物资采购、检验机构等部门的人员105人参加了培训。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三厂分层次举办各种培训班,进一步普及质量管理知识。首先是厂里举办一期由各矿大队级单位主管领导和质管员参加的培训班,由厂主管质量工作的部室长重点讲解《产品质量法》、油公司《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和厂《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实施办法》;二是各矿大队级单位举办机关各办主任、小队队长、物资保管员质量培训班,由各单位主管领导重点讲解厂《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实施办法》和《产品质量法》;三是分专业系统开展质量知识培训。各基层队利用每天班前班后会,组织员工进行质量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增强了员工知法、守法意识,依法维护了企业、自身利益。

六、总结评比,表彰先进,有效激励。

各单位广泛开展质量评比活动,掀起了“学先进,找差距”的热潮,积极宣传和表扬质量管理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辽河石油勘探局评选表彰了“2014年度质量月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27个; 优秀用户满意评测报告23篇;qms运行示范队24个;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优秀组织单位20个及优秀质量管理论文35篇。

吐哈油田分公司结合实际组织专业人员对2014的qc小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检查指导,大多数qc小组都能按照公司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正常开展活动、遵循pdca循环原则、正确运用工具方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指导帮助。各单位组织开展2014年qc成果交流会。公司和鄯善采油厂、工程技术中心分别举办了一期qc小组基本知识培训班,共104人参加了学习。

玉门石油管理局通过质量月活动,公司(局)产品质量出厂合格率保持在100%;施工作业一次合格率达到98.6%以上;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实现了重特大质量事故为零的目标。促进了公司(局)质量管理工作的提高,为完成全年任务,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石油化工实训总结篇8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第三工程分公司第三管道工程处河南郑州451450

摘要:石油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大局的发展,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可以保障企业人、财、物的安全,更有利于国家战略资源的安全与稳定供应,因此,要加强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关键词 :石油企业;健康安全;环保;培训

石油企业安全问题是企业生产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现代高科技技术和设备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的事故危险也更加严峻。因此,企业的相关部门必须要做好消防工作,强化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提高安全意识,增强消防技能,从而降低生产事故发生的频率,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提供前提和保障。

1 现阶段我国石油企业健康安全环保培训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家和企业对消防措施和消防设备投入力度的加大,石油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进步。就目前企业安全而言,消防产品的更新换代,消防车、泡沫、水源设施配备的齐全以及消防队伍的专业化和速度化极大改善了企业消防工作不利的局面。此外,除去专业的消防队外,企业还会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企业全体职工对安全事故的预防能力和施救能力。然而,油田是一项高危作业的组织,作业环境复杂,危险程度高,事故发生概率大,石油勘探、开发与提炼的过程中火灾事故安全隐患过于集中,一旦石油、天然气发生泄漏,遇到引火源极易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加剧了消防安全工作的难度。安全事故发生时,企业也不能形成有效的、快速的管理调配机制,当石油石化系统发生重大应急救援事故时,现有的指挥体系和救援措施往往仅限于区域内部,各部门和各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不能快速进行联合行动和人员调动,造成了安全事故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等问题,对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极为不利。

2 提高职工的健康安全环保意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也是提高企业良好信誉形象的需要,同时,更是保障企业职工生命安全、提高和改善职工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因此,做好企业的安全工作,是石油企业目前工作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企业生产安全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企业要保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在加强企业职工安全意识方面,企业要提高安全管理素质,在工作中切实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放在首位,做到“不保证安全不开工、不解决安全问题不放过”,把安全问题当作现场施工中的头等大事来抓。

3 加强石油企业职工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工作的措施

3.1 促进组织结构的完善。组织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脉络,企业要落实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的工作,首先,就应该从组织结构的完善方面着手。首先,企业的领导人应提高对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视,要清楚安全工作无小事,把企业职工的健康安全工作纳入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的长期过程中,提高企业全体职工对安全工作的警惕性。其次,面临我国健康安全环保教育的新形势,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邀请有关的专家和安全教育专员到企业中为企业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讲座,对职工进行安全、环保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以提升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促进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加强企业职工安全培训。在石油企业的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工作中,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教会职工安全工作的技能和应对事故的处理技能等,提高企业职工的健康安全意识。为此,在石油企业中,应分层次建立安全培训机制。首先,对于企业中有工作经验的职工,应以岗位技能规范作为培训重点,在日常工作中,要提高对老职工的岗位技能规范训练,纠正他们的错误操作,同时还应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基本的消防技能和安全技能,提高他们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其次,对于企业的新进职工来说,不仅要让他们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技能,还应该对他们进行安全常识培训、突发事故的应变等,要让他们熟悉石油企业所有的安全设施,并能掌握应用的方法,从而保证他们在突发事故处理中的灵活性。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石油企业职工的健康安全意识,还应该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技能考核,并将考核纳入职工最终考核事项中,同时,石油企业定期还应该组织进行消防演练,提高职工对突发生事故的警觉性和应变能力。

3.3 加大企业安全宣传工作。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安全宣传实现增强职工安全意识的目的。首先,企业要改变消防安全策略,要不断地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详细报道安全事故中的人员受伤情况和企业财产损失情况,不断提高职工对安全事故的警惕性。其次,加强生产安全人性化宣传,从职工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家庭入手,明确安全事故对家人、朋友造成的巨大伤害,从而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生产观和安全观,提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同时,在石油企业中,还应该不定期进行环保安全宣传,可以通过在班组间举办环保知识竞赛、节能环保行动等活动加大对石油企业内部的环保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的环保意识,促进企业节能环保工作的进行。

3.4 严格企业的安全管理。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离不开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努力实践,首先,企业必须加强安全制度管理,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规范和职工守则,使员工思想上时刻有紧迫感、压力感,在每个施工管理人员和参与施工人员的脑际当中建立起安全意识,从而保证员工的安全意识不会松懈。其次,还要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与职工的奖励制度相挂钩,当职工在生产中及时制止了安全事故的产生或发现了安全隐患,企业应适当对职工提出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以此来不断提高职工对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的关注,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强烈认识,从而保障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运行。

4 小结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企业的安全工作要依靠的是企业内广大职工的共同重视,才能提高石油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企业要重点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帮助职工形成重视安全工作,加强安全行为的意识,争取每一位职工都抓牢安全生产的思想准绳,再通过企业严格的安全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促进职工形成良好的安全规范,从而从源头上消除石油企业生产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兆寒.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5.

[2]杜丕祥,刘光山,陈彤彤,等.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4.

上一篇:纳税岗位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汽车诊断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