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识图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5 16:58:47

混凝土识图实训总结

混凝土识图实训总结篇1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能从事各类工程建设的场地评价,岩土体特性分析,特种地基加固处理,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等地质工程领域的各项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熟悉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 掌握工程地质、工程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地下工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有关工程勘察,建筑工程等方面的政策、规范和法规。具有进行工程勘察、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 地质工程

四、主要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基础、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道路勘测与设计、地下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地质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要求)

设计1——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初步训练。设计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一部分为单层厂房结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及结构设计图纸。

设计2——岩土体工程课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岩土体工程设计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及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设计3——基础工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资料选择基础方案,并进行设计、计算、绘出施工图。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基础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测量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时间1周,内容为工程测量,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安排在第4学期,时间3周,内容为地质认识实习。

教学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时间7周,内容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原位测试、室内资料分析与整理。要求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时间12周。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达到工程师工作能力的初步训练。

要求:选题尽可能结合生产实践,做到一人一题,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答辩: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系统一组织答辩。

六、主要实验

室内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建筑材料试验等)、野外现场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现场原位测试、工程监测及检测等)

七、最低毕业课内总学时:2500学时

最低毕业总学分:模块A:176学分+分 模块B:178学分+7学分

八、修业年限: 四年

混凝土识图实训总结篇2

提高专业素质的培训,实训就是实习中加强岗位职业能力。学生对所学的建筑施工等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化、拓宽、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

要从分认识到社会人才市场的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要从理论到实践去充实完善自己。建筑行业是一个重视经验的行业,从实习开始就要把实习与就业挂钩。因此应有意识的进行实践积累,确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目标,做好职业基本点位,把社会需求与个人才能,爱好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实习中培养自己的择业竞争能力,把今天的实习作为明天上岗的准备。

就是实践中学习,实习。一个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建筑施工实习是指建筑工程技术和相关专业的专业学习。建筑工地是一个大课堂,工地的建筑物、施工机具、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方法等就是学习内容,工地上的工人与技术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学习的榜样。只有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才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知识和获得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今天的实习工地就是明天的工作场所,应抓住这良好的实践机会,树立向实践学习的覌念,争取更多的收获。

使我知识,施工实训实习无疑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能力,素质得到提高,达到培养的关键性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施工实训学习这一实践学习,得到一个深入实践,解社会的机会。将会接触到各种人和事,以锻炼我对社会的适应等的辨别能力;有利于我将本书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并拓宽视野;学习施工现场生产与管理知识,可以提高我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组织管理和社交的能力;

施工实训学习对我思想品德,总之。工作态度及作风,综合素质与工作实践能力培养等诸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提高我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学习快两年了专业是建筑工程技术。这个学期将要结束的时候,现在已经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学校组织了去实习,安排我新余市欧亚城施工现场实践操作,给了一个很不错的锻炼机会。

二、实习单位简介:

1实习工程项目名称:市房地产有限公司

2监理单位:市监理公司市监理公司

3工程概况:1工程总概况:施工单位:武警水电二队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面积2000亩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其他图纸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设计标高0.000标注单位:总平面尺寸及标高以米为单位。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实习内容主要有:

1地基2防水层做法

3模板制作

4现浇钢筋砼楼板

看到现浇钢筋砼楼板的现场施工。现浇钢筋砼楼板施工现场通过支模,主楼施工现场。绑扎钢筋,浇筑砼,养护等工序而成型的楼板.优点: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形状可不规则,可预留孔洞,布置管线方便.缺点:模板,用量大,施工速度慢.

由钢筋混凝土主梁、次梁和柱形成的框架作为建筑物的骨架,学校的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和柱之间的连接为刚性结点。屋盖、楼板上的荷载通过板传递给梁,由梁传递到柱,由柱传递到基础。框架结构的墙体全部为自承重墙,只起分隔和围护作用,砖墙的重量通过梁、板传给柱。有时填充墙的刚度大于竖向柱的刚度,对结构抗震极为不利,所以不宜采用实心粘土砖作填充墙,减少结构的自重和荷载,减弱隔墙的刚度。框架结构的特点是不受楼板跨度的限制,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框架结构中梁柱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为了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框架结构构成:屋盖与楼板、框架梁、框架柱、柱基础、框架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这是工程项目监理部开始进行监理的重点工作。要做好工程的事前质量管理,施工前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管理。个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

1施工图纸的会审和交底(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审查3工程主要原材料进场的质量情况的检查4检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情况5检查机械设备情况6检查承包方是否对施工人员进行了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交底。

现浇钢筋混凝十结构工程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和混凝-I-~2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按施工方法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程。具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l所示。由于施工过程多,所以在施丁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施丁中应合理组织,各下种之间应密切配合。否则,将会影响施千进度和质量。

砌筑工程:砌体工程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普通黏土砖、承重黏土空心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各种中小型砌块和石材等材料进行砌筑的工程。

施工工艺要求

1砌体堆放

严禁倾泻丢掷;砖运到现场后应按不同规格堆放,1装卸砖应堆放整齐。场地要平整,并须做好排水。

垛堆间保持适当通道。2砖堆置高度不宜超过1.6米。

遇雨天施工应遮盖。3砖堆置后。

2墙体砌筑

不能即浇即用1砖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

纵横交错搭接。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2纵横墙应同时砌筑。并应填满砂浆,缝的厚度一般为10mm不应小于8mm

3每天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2m砌体施工缝处砌成斜槎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

保证沙浆饱满和梁板底紧密接触,4砌体砌筑至梁板底时必须隔日待下部的砌体变形稳定后斜砌。空隙处用沙浆填实

填满沙浆,5砌筑墙端时砖必须与框架柱面靠紧。并将柱上预留的拉结钢筋展平,砌入水平灰缝中

应根据设计图纸要6当砌体墙的水平长度大于5m或端部没有钢筋砼墙柱时。

求在墙中间或端部加设构造柱

需根据图纸要求在7当砌体高度大于4m时。

保证洞周平直,8门窗洞口两侧砖宜为无槽端。设计要求部位砌入预制砼锚固块。门窗框必须牢固地固定在锚固块上,如有间隙应用砂浆或密封嵌缝材料填实抹平。

随拌随用,9砌筑的砂浆必须搅拌均匀。一般应在4小时内使用完毕。砂浆的标号和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灰缝的均匀程度及砂浆的饱满程度等,10对墙体表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应随时检查并校正所发现的偏差。砌完每一层楼后,应校核墙体的轴线尺寸,如有偏差,及时纠正,不符合规范和要求的必须返工。

3关键部位砌筑

必须预留拉结筋,砖与墙柱交接处。竖向间距500mm压埋2Ф6拉结筋伸入墙内。

1砖墙与楼板(或梁底)联结

先在灰砂砖与楼板之间抹粘结砂浆,如楼板或梁底未预留拉结筋时。再用小木楔将灰砂砖与楼板底(梁底)楔牢,并用砂浆将缝隙塞实抹实。

2砖墙与门口联结

按洞口高度在2米以内每边砌三块预埋有木砖或铁件的混凝土2块,当采用后塞口时。洞口高于2米时砌四块,安装门框时先在门框上钉孔,再用钉穿门框与混凝土内的木砖钉牢。

混凝土识图实训总结篇3

识读施工图是高职土建施工类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行业专业岗位工作的基础。文章阐述了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识图能力的重要性,论述了对培养识图能力起支撑作用的建筑构造与识图、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等多门课程的改革思路,介绍了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高职教育;识图能力;课程改革;平法施工图

中图分类号:TV3-4;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02304

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主要面向建筑工程生产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土建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现场管理、工程项目组织、质量验收、材料检测、施工安全、技术资料及工程造价等工作。主要岗位是施工员、质量员以及安全员、试验员、资料员、造价员等。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施工员和质量员需要掌握施工图识读、绘制的基本知识,还要参与图纸会审等工作(见表1)[1]。由此可见,识读施工图是高职土建施工类学生毕业后面临的首要工作任务,是从事建筑行业一切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因此,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识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图纸越来越复杂,目前基本以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为主,且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因此,在学校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如何培养学生熟练地识读各种图纸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系列专业课程知识的支撑。笔者结合多年来在专业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就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识图能力培养体系做了有益的探讨。

一、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基本要求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读是培养制图与识图能力的基础课程,主要学习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的基本原理和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与分析能力,使学生熟练规范地绘制施工图,阅读基本的建筑施工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中,适当讲授点、线、面投影的基本理论,组合体三视图的投影教学,重点在施工图识读,并结合《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和《建筑制图标准》,介绍工程制图国家标准的规定,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图的图示方法、图示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建筑施工图的基本技巧。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按照国家规范绘制施工图,这

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要求做到图样表达准确,图线清晰,尺寸标注完整合理,文字书写规范,符合制图规范[2]。课程结束时一般安排一周的绘图实训,让学生练习绘制建筑平、立、剖面图。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是识图能力提高的关键,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建筑构造的认识和施工图的识读,也是支撑施工员、质量员、造价员、资料员等岗位工作的主要课程。目前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存在知识点多、杂、散及课程内容不系统的问题,教学中应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以身边的建筑为典型案例,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一)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以施工员、质量员、造价员等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重点,以标准图集、国家规范为依据,以真实的工程图纸案例、学习任务为载体,推进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如课程设计以学生身边的学校教学楼工程案例进行建筑构造部分内容的讲解,并结合图纸、标准图集,培养学生对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识图部分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工程图纸,进行施工图识读和绘制的讲解。整个教学过程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工程案例展开,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因为可操作性强,学生也容易接受;每堂课以任务贯穿始终,真正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目的。

(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改革实践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分为建筑构造和建筑施工图识读两个项目,具体采用项目教学、分组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建筑构造项目,以学校教学楼图纸案例展开教学,设置基础和地下室、墙体、楼地面、楼梯、屋顶、门窗、变形缝共七个部分的构造认知。每部分教学思路如下:引导学生识读教学楼施工图中相应的构造内容并进行现场观察,掌握其构造。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相关知识点,查看标准图集,参观建筑构造实训室、装饰构造实训室,进一步熟悉各部分常用构造。

以楼地面子项目的地面装饰单元教学为例,学生首先查看学校教学楼工程,根据图纸,明确普通教室、走廊、楼梯间、卫生间的地面装饰做法,然后根据课本、《建筑做法说明L06J002》、装饰构造实训室的构造展示,详细了解常用地面装饰做法。

在建筑构造项目教学中,以身边完整的工程案例贯穿教学过程始终,这样既有识图,又有构造认识,知识会更加系统,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点多且散的不足。

在建筑施工图识读项目教学中,以真实的工程图纸案例为基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到高层,由砖混结构到框架结构,科学地收集、提炼和整理教学实例并融入课堂教学。基于以上思路,施工图识读项目设置了砖混结构低层别墅、多层住宅楼、框架结构办公楼三个典型的工程案例图纸的识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施工图识读审核会审等能力为

目标来组织教学。首个识读案例——砖混结构低层别墅由教师引导学生识读,并绘制部分施工图,如指定位置的剖面图、基础平面图,以此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对图纸和制图规范的理解。随着学生对图纸掌握的逐渐深入,在多层住宅楼、框架结构办公楼工程案例中,引入图纸审核和会审环节,采用角色扮演方式,由教师扮演建设方来主持,将学生分组组成设计小组、施工小组、监理小组。由各小组首先识读建筑施工图,完成识读报告,进行图纸审核,然后设计小组对图纸交底,介绍图纸的内容及设计思路,施工小组、监理小组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由各小组共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统一意见,完成图纸会审纪要。这种教学方式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实际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实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统一。

三、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培养

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是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其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并对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改革思路

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既要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又要体现课程的高等性,因此其教学内容不能仅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也不能局限于书本的内容,要把新理论、新规范及时地融入课程教学。

结构施工图的平法标注,对学生来说较抽象且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板式楼梯)》的内容纳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该课程教学应围绕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的工作要求来展开,重点培养学生对结构设计的认知和对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读懂结构施工图,更要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如在柱梁板中,钢筋应该如何配置?哪些位置应该有什么钢筋?各种钢筋的作用等,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分析和处理结构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同步提升。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改革实践

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讲解配筋设计的理论知识,这是识读结构施工图的基础。目前高职学校普遍弱化了力学知识的教学,但力学与混凝土结构联系密切,可使学生对结构受力及配筋的理解更加深入。因此在教学中,应进一步让学生熟悉简支梁、双跨梁、多跨梁、悬挑梁等的弯矩图,在此基础上,理解并绘出各种梁的跨中和支座处各种钢筋的设置,而不仅仅是读懂配筋图。

依托框架结构施工图案例,融入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讲述梁、柱、板、楼梯等构件配筋。以“框架梁平法配筋图识读”为例(教学设计流程如图1),整个教学过程将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将学与做融为一体,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为主动的认知,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四、识图能力的提升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是土建施工类专业课改后的核心课程,主要讲述基础以及柱、梁、板、剪力墙、楼梯等构件的施工。该课程进一步深化了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识读的相关知识,应重点围绕柱、梁、板、楼梯、剪力墙的图纸会审、钢筋下料、技术交底等内容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相关图集规范解决有关钢筋构造问题和现场钢筋布置操作指导的能力。

该课程涉及钢筋混凝土基础、柱、梁、板、剪力墙、楼梯等主要构件,每个构件又涉及施工图识读、会审、钢筋下料、脚手架搭设、钢筋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等任务。学生在图纸识读的基础上,应明确柱、梁、板、剪力墙、楼梯等构件中钢筋的详细构造,进行钢筋抽样,列出钢筋表,并计算出各种钢筋的下料长度[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各构件钢筋部分所选内容如表2所示。

教学改革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作保障。课程团队准备多套工程蓝图,如低层别墅、砖混结构住宅楼、框架结构教学楼、框架结构办公楼、剪力墙结构小高层住宅、钢结构厂房等,保证专项识图练习的开展。一体化教室、施工实训场等也为分组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创造了条件。教学中采取分组教学,由老师布置任务,各组展开竞赛,学生围绕项目任务和图纸内容进行讨论,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任务完成后各小组代表总结发言,老师点评,由优秀的小组介绍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五、结语

课改前,很多毕业生反映在校接触工程图纸太少,工作后识图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后,在对2010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82名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教学效果匿名问卷调查中,在“识读施工图能力”方面,有47%的学生选择“很好”,39%的学生选择“较好”;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有42%的学生选择“很好”,46%的学生选择“较好”;对“就业适应能力”,有36%的学生选择“很好”,39%的学生选择“较好”。在各授课教师反馈的评价意见中,均认为在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后,学生在工程图纸识读、思考与解决问题、自学等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一系列课程的改革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施工图识读的技能,而且能熟练运用各种标准图集指导施工,职业行动能力有效提高,学生能较快适应相关工作,为从事建筑行业专业岗位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JGJ/T250-2011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

[2]侯卫,周雪峰,齐峰,陈翔.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70.

[3]成如刚.钢筋平法构造识读与钢筋翻样课程创建与开发[J].山西建筑,2010(1):22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raining system of reading drawings ability

of civil constructio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Jing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Shandong Polytechnic ,Jinan 250104, P. R. China)

Abstract:

Reading drawings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ofessional work for th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ivil constructio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ability to reading drawing, discusses the course reform ideas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reading drawings ,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 concrete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 which playing the role of ability in reading drawing ,explores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of effecti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混凝土识图实训总结篇4

[Abstract]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 and the necessity of vocational school "building structure" course of study,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optimize the teaching metho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teaching.

关键词建筑结构 教学实践 探讨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 A

[keyword]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of teaching practice

一、高职高专开设《建筑结构》课程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角色,是为适应社会进步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强应用性为原则,培养了解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技术教育”。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监理员等岗位为主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必须具备服务施工组织安排的能力,《建筑结构》这门课程正是解决识读结构施工图、领会设计意图的一门课程,所以,高职高专开设《建筑结构》这门课程非常有必要。

二、高职高专《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要求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培养动手能力的专业课程。课程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为主线,主要内容有钢筋混凝土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受弯、受压、受拉、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肋形楼盖结构设计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章节。《建筑结构》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该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绘制和识读结构施工图、正确领会设计意图和根据图纸正确技术交底和指导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能力。

三、《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的几方面思考

1、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并行,突出实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大多都在建筑施工单位工作,所从事的工作,既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特别要求具备实践能力,比如建筑材料的应用,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等。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过相关课程后具备相关的实践能力。例如,受弯构件课程完了,安排学生到建筑实训基地学习梁钢筋的绑扎,CAD制结构图绘制实训,让学生充分认识受力钢筋、弯起钢筋、架立钢筋和箍筋,并模拟钢筋骨架的放置,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钢筋所起的作用,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到项目施工现场参观学习,指导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利用建筑结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们讲解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容易产生的质量弊病,然后指导老师再把学生从实践引到理论上,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此全过程连续进行,循环往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渗透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深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优化教学内容,弱计算,重构造

本课程按照“施工员”职业标准,以施工企业施工员、质检员等岗位需求为导向,确定我们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来选取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并以“必须、够用” 为度。

我国现行结构设计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是半经验半理论的一种设计方法,构造措施是长期科学试验和工程经验的总结,这些构造措施可防止因计算中没有考虑的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结构构件开裂和破坏。同时,有些构造措施也是为了使用和施工上的可能和需要而采用的。

我们学生大部分就业于施工企业,他们可以不会进行结构设计,但一定要能照图根据规范要求正确指导施工,因此,我们进行教学内容安排时,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之外,必须重点讲解构造要求,最好以图文并存的方式来讲解构造要求,让学生懂得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时,除了按规定放置必须的钢筋以外,钢筋的切断、连接、锚固,跟混凝土的相对位置等还必须要满足有关的构造要求。

3、应用PPT、三维立体图和施工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建筑结构》课程反映实践的内容较多,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品质和内涵,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教学效果。

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生动的PPT画面、三维立体示图、施工录像等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把项目实施过程以施工录像形式“搬进”课堂,实现“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收集了大量动画、三维立体配筋图和钢筋绑扎、焊接实例,实现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但多媒体传输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调整授课速度。

4、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岗位角色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训时,采用分角色教学法,例如,在进行钢筋骨架结扎时,安排一部分学生作施工员,进行钢筋的下料、绑扎、模拟钢筋在模板内的放置工作;安排另一部分学生作质检员,进行钢筋工程质量验收工作,检查钢筋骨架中每一根钢筋的放置位置、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受力钢筋与架立钢筋是否倒置等;安排另一部分学生作监理员,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严格验收。将实训教室设为“工程部”、“质检部”、“监理站”,让学生进入了实训教室,就有步入工作岗位的感觉,争前恐后地去完成各自工作任务,让学生融入团队协作的氛围中,进行角色锻炼,强化学生岗位角色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5、导入规范,鼓励参赛,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

专业课程教材大部分内容是从规范上摘取的,但具有不全面、滞后于新规范等特点,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规范的导入,讲解规范的来历,规范的更新过程,有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学习规范、应用规范等职业技术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省内外各种竞技比赛项目,开展竞技训练,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校外比赛,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制图能力、结构骨架加工能力,为识读结构图垫定良好的实践基础,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问题,他们知道通过查阅设计规范、施工规范等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四、结束语

笔者通过四年的《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经验,结合十年的一线施工经验, 对建筑结构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体会,不懂结构就无法识读建筑结构图纸,更谈不上指导施工;没有力学意识很容易盲目施工,甚至偷工减料,本末倒置,造成质量和安全事故,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优化课程内容,突出职业性、实践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导入规范,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学做一体,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工学结合,积极参赛,以工促学,以赛促学,实现了校内学习与工作岗位间的“无缝对接”。

混凝土识图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 成型质量; 观感缺陷; 结构尺寸偏差; 控制措施

1 工程概述

以金科・云湖天都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陈庹路桥头,工程 14~18号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120000m2,建筑层数37层,建筑高度94.8m,主体结构要求为清水混凝土。本工程质量目标为确保“重庆市三峡杯优质结构工程奖”,争创“重庆市巴渝杯优质工程奖”。清水混凝土施工作为本工程的重要内容,为提高清水混凝土成型质量,组建了QC小组对本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进行质量攻关活动。

2 成型质量影响因素统计

2.1质量问题调查

根据对三个主体结构要求为清水混凝土的在建工程进行的现场调查以及有关资料和现行国家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结合工程施工质量和资料记录,针对清水混凝土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调查,具体调查统计情况见表1。

表 1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调查统计表

根据表2绘出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排列图,找出清水混凝土施工影响质量的主要问题,见图1。如图所示,观感缺陷和结构尺寸偏差已经占到总质量问题数的73.8%,平整度偏差、垂直度偏差、预埋件位置偏差和其它质量问题占总质量问题数的26.2%,由此可见,观感缺陷和结构尺寸偏差是清水混凝土施工影响质量的主要问题。

3 原因分析

3.1 末端原因分析

根据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排列图可以看出影响清水混凝土质量的主要问题是“观感缺陷”和“结构尺寸偏差”。通过对末端原因的分析和确认,得出影响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如下。

3.1.1操作人员质量意识差。经现场了解发现部分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责任心不强,做事马虎,检查不仔细,影响工程质量。特别是部分操作工人经验不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检查人员对检查出的问题未及时要求整改就进入下一道工序,造成了模板拼缝不严密、轴线偏差等种种质量问题,最终的导致出现观感缺陷和结构尺寸偏差。

3.1.2混凝土坍落度控制不严。经现场实测,发现混凝土坍落度有变动大的现象,最终导致混凝土面气泡多,影响观感质量。

3.1.3混凝土振捣时间掌握不准确。经现场调查发现混凝土振捣时间短,振捣不到位,混凝土中水分无法完全排出,引起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多气泡及蜂窝、麻面,影响观感质量。

3.1.4接头部位模板加固不到位。经现场调查发现新老混凝土接头部位模板加固不到位,容易产生漏浆和涨模,影响观感和结构尺寸。

3.1.5楼板厚度控制点施工方法不当。经现场调查,楼板厚度控制点布置不合理,混凝土面厚薄不一,影响结构尺寸。

3.1.6柱模板加固不到位。经现场检查发现由于部分柱截面尺寸较大,柱模板加箍强度不足,易变形,造成截面尺寸偏差,影响结构尺寸。

3.2 关联分析

清水混凝土观感缺陷、结构尺寸偏差关联分析见图2。

4 提高清水混凝土成型质量的实施对策

4.1 针对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的要因。

加强岗前培训,教育和表扬相结合。要加强对质量意识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对如何提高质量意识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通过教育-培训-再教育来提高全体操作人员的责任心。

落实责任制,使操作规范化。对质量、技术、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目标进行交底,并与木工、泥工、钢筋工班组签订了创优目标责任书。

制定奖罚措施,按制度进行考核。木工班组在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积极主动做好自检、互检工作,做好详细的自检、互检记录上报项目部进行专检,并按项目部制定的内控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定人定时整改到位,未按要求整改到位进行处罚。

4.2 针对混凝土坍落度控制不严的要因。

为确保混凝土坍落度达到设计要求,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派专人对到达施工现场的每车混凝土取样检测坍落度,并做好详细的施工记录,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坚决退回,确保施工现场所浇筑的混凝土坍落度实测值均符合设计要求。

4.3 针对混凝土振捣时间掌握不准确的要因。

先作样板,确定混凝土振捣时间和方法,并对班组施工人员进行了书面技术交底。以本项目为例,先浇筑两根框架柱的混凝土,每段柱子分别采用34、38、45、48秒的振捣时间进行浇筑,待模板拆除后分别检查不同振捣时间的混凝土表面质量,通过观察对比结果表明,振捣时间在45秒的混凝土构件表面气泡最少,且表面未出现砂带等现象。按45秒的振捣时间对现场清水混凝土振捣做出要求,施工完毕后经现场检查,由于振捣时间掌握精确、方法得当,避免了混凝土面气泡多的缺陷。

4.4 针对接头部位模板加固不到位的要因。

由于上下层清水混凝土接头部位会出现细小的变形,使上层模板安装时出现缝隙,加上模板加固不到位,最终导致接头部位出现漏浆、涨模和错位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应先用砂轮机打磨掉影响接缝严密的混凝土,并将打磨部位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之后在模板与混凝土面接触部位贴双面胶泡沫条,使混凝土与模板接缝处不透光,避免了接头部位漏浆和拆模后出现烂根现象。在上层清水混凝土浇筑前应在新老混凝土接头部位以下250mm的位置预先预埋对拉螺杆,使上层模板支模时,模板的内侧面与已浇筑混凝土面在同一平面上,避免接头处涨模和错位。

4.5 楼板厚度控制点施工方法不当的要因。

混凝土浇筑前,在梁钢筋上焊接40×40mm的角钢,并在角钢面上涂刷红漆,根据楼面厚度控制角钢面到模板面的高度。角钢点按间距3m进行布设,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用刮尺以各角钢点为中心进行刮平,在控制楼板厚度的同时确保楼面的平整度。

4.6 针对柱模板加固不到位的要因。

首先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出模板的侧压力,然后配置模板。外箍采用φ48钢管,并用φ12及以上的对拉螺杆进行拉紧,外箍间距控制在300~450mm,其中最下面或最上面一道外箍到地面或顶板的距离控制在200~250mm,模板加固详见图3。通过对模板加固,确保混凝土构件尺寸,避免出现变形,使垂直度和平整度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5 结束语 本文首先通过对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统计,分析出影响清水混凝土成型质量的因素,总结出六个要因,并根据这六个要因分别制定实施对策,有效地从源头上杜绝了影响清水混凝土成型质量的不利因素,保证了清水混凝土施工的成型质量。通过实际工程施工实践,混凝土表面观感质量好,色泽一致,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整个工程的梁、板、柱无须抹灰,直接可以进行饰面施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韦可高.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J].山西建筑,2009年07期

[2] 徐育金.清水混凝土的施工[J].山西建筑,2011年08期

[3] 付孟生.混凝土收缩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9(11):161-162

[4] 王建中,徐继伟.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工业建筑,2002(9)

[5] 何杰.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及预防控制要求[J].河南建材,2011年02期

混凝土识图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一、混凝土结构课程特点

1. 课程内容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其中包括受弯构件、受剪构件、受压(拉)构件、受扭构件等)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设计、工业厂房设计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工程结构的受力性能分析、设计方法、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规范对结构进行设计,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结构设计等其它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特点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混凝土结构课程与前续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及建筑材料等课程密切相关,又是后续课程高层建筑结构、砌体结构、特种结构、抗震结构设计等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它有理论基础,又包含很多经验公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受弯、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有较好的简化力学模型,易于理解。而抗剪承载力、变形、裂缝宽度计算多采用半经验半理论公式。抗扭承载力计算则基于试验资料的统计而给出经验公式,不易从理论上理解。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不止一个而是一系列的经验公式,公式中含有的符号众多。另外,混凝土截面的延性、耐久性设计为概念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学习应结合相关的现行行业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是教学的重要规范依据,其中条文较多,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与规范相结合,理解规范条文,明确构造要求。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实用性强,一般为:楼盖设计和单层厂房设计。课程设计是对整个教学效果的总结和应用,与工程应用技能的培养紧密相关,课程设计教学的效果决定了综合性应用技能培养的成效。

同时随着建筑科学的先进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以及“大土木”的宽口径教学计划的要求,课时普遍被压缩,从而造成学时减少、内容增多的矛盾,所以有必要调整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二、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材问题

从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看,缺乏适用于一般院校特别是专科层次的,在体系、内容与阐述方式等方面均有所突破的教材。笔者曾主讲过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等课程,从接触的各类本专科教材看,混凝土结构教材体系编排雷同,内容没有变化,缺乏个性和特色。例如:现有教材依然按照专门化人才培养模式安排内容,由学习基本构件设计开始,然后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两部分内容相互割裂、缺乏联系。又如,在基本构件部分过于重视破坏机理的研究和理论推导,很容易使学生陷入概念、符号、公式、系数中,对学习产生畏惧感、丧失信心、失去兴趣。又如,对结构构件只强调局部而不是整体,其结果是学生较孤立地学习了一些设计理论,却不能理解结构应具备的功能,搞不清一个具体的工程结构应承受和传递哪些荷载,以及为保证传递过程的完成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在头脑中并未建立起较清晰的整体结构概念,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使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训练也难以弥补学生这种先天不足。因此,对讲授内容深广度的把握基本取决于教师本人,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学时减少的情况下,教师为保证基本构件部分的理论体系完整,常常是删减结构体系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

2. 教学安排问题

混凝土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工程实践性均很强的应用科学,既需要力学、数学、材料学等课程作基础,又需要涉及实际工程结构物。在教学安排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缺乏必要的联系,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专业基础知识没有真正起到基础和支撑专业课的作用,加之混凝土结构理论内容丰富、工程实践性强,致使该课程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真正融会贯通,建立起较清晰的结构概念。例如,力学课程中并没有深入讲授多跨连续梁内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内力包络图的概念和求法,致使混凝土结构课程中的梁板结构设计中的计算方法和理论相对于学生的知识体系来说,有一些高不可攀,很多学生在学习基本构件时还得心应手,到了梁板结构这一部分就很难领会其中的精髓,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

多年来我们习惯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时过分注重课程本身的完整性却忽视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另外,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讲授书本知识,而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规范的讲解与应用,没有使学生养成查规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感觉知识比较抽象,即使完成了楼盖、工业厂房的课程设计,学生对结构设计的基本思想也没有掌握,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对混凝土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程内容要精减、优化,突出重点,讲透难点,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例如,在建筑工程相关的专业中,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在《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建筑构造》、《建筑力学》等多门课程中重复出现。对于类似先修课程中已将讲授过的知识可以取消,保证知识结构体系在全面无遗漏的基础上简洁明快,有利于学生接受。另外,对一些复杂的且有经验系数引入的公式的讲解过程中,应以重点内容为主线,避免大段公式的推导,只讲思路、脉络、公式符号含义、应用条件、物理意义等,如等效矩形应力图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偏心距增大系数η等。

在精简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适应面要宽,要抓住培养学生工程综合能力这条主线,适当补充教材上没有的教学内容,缩短学生从毕业到将来参加实际工作时在知识上的差距。例如,在设计方法一章中,增加了由原始资料求荷载效应的例题和作业,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结构设计中“导荷载”的能力。对于恒荷载,可以根据构件建筑构造,从荷载规范中查出相应材料重力密度,进而计算出面荷载,对于活荷载可以从荷载规范中查出。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让学生自己从荷载规范中查出相应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准永久值系数和频遇值系数。另外,教学内容中还应融入建筑法规的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等职业素质。同时,要加强理解现行规范(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等),使学生知识结构与现行规范相结合,不与实际工作相脱节。

教学内容也要体现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和工艺、技术改进的新信息和最新成果,充分反映学科前沿的动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而应当跟踪国内外土木工程学科的先进成果,把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融入于课程之中,如增设新型混凝土结构体系设计原理与应用方面的内容;介绍诸如高强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纤维混凝土结构、新型楼盖结构等内容,以此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其上进心和求知欲。

随着计算机分析软件及绘图软件的普及和大量使用,出现了计算机分析和绘图逐步取代传统手算方法和手工绘图的趋势,特别是对大型和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更是如此。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因此,在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中,也应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分析和绘图能力的培养;重视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理论内容的讲授和计算机设计能力的培养协调同步进行是当前教学的迫切需要。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以采用“讨论式”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写读书报告,学生上讲台,课程重点、难点专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地结合起来,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采用看录像、做试验的方式。例如,对于材料的实际性能特点和构件的实际受力行为,安排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若不能做实验则可以采用播放录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些实验过程,同时把先进的应用软件运用于多媒体教学实验设计中,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加强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感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和实际工程联系起来,例如,开课之前带领学生进行认识实习,使学生对梁桥等常见的结构形式和梁、板、柱等常见的基本构件建立一些初步直观的认识;在讲到混凝土构件时,应结合教室内的梁、板、柱构件进行讲解;在讲到厂房结构的组成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结构实验大厅(单层厂房结构)内进行现场讲解,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课堂教学的内容,由此可知到工程实地讲解,通俗易懂,使学生有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周边环境建筑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时有限,我们不可能讲解教材上的所有内容,也不能讲授的内容平均分配时间, 重点内容应该多安排课时进行精讲,比如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就应该是整本书的重中之重。

由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符号、公式的数量很多,对初学者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完全记住困难较大。考试时不妨借鉴现在的执业资格考试的形式,就是采用完全开卷的方式,既允许学生把自己认为考试时需要参考的内容写在一张备考纸上,考试时只准许带该备考纸,不得再带其他任何相关资料,在交卷时,备考纸与试卷一并交回,并且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从几年的实行情况看,这种考试方法效果比较好,主要表现在:学生不必再像闭卷考试时对概念、公式进行死记硬背,可以将学习重点转向对概念、公式的理解、应用,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有所反应,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考核中,可以采用计算书、结构施工图纸的评定与课程设计答辩相结合方式进行。软件应用与课程设计紧密相关,故可以不做单独考核。

四、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当前实际工作不断接轨的方式和方法。在内容上也要不断更新原来的知识体系,与当前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相结合。另外,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的方方面面,它要求教师加强对计算机的学习,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凯,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改革探讨;中国建设教育,2012.5. 第3卷第3期;

2. 朱晓娥,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探索;科技教育创新,2009年第3期;

3. 王付全,高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第18卷第2期;

4. 李永梅,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高等建筑教育,2006.6. 第15卷第2期;

5. 张卫东,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高等建筑教育,2005.12. 第14卷第4期;

混凝土识图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BIM;平法结构施工图;配筋与构造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217-02

一、引言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最为重要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理念、施工图识读能力(含结构构造处理)等职业核心能力。其中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是施工员岗位最为基本与重要的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原则[1],因此必须强化学生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的培养。

目前,混凝土结构施工图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以下简称平法),而实际建筑是3D的,因此学生识读结构施工图必须由抽象的2D平法施工图想象出3D模型才算真正读懂结构施工图。教学实践表明,对于很少接触实际工程的学生来说,这一跨越非常困难,而这一跨越又必不可少。因此必须采用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实现这一转换,这是提高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二、BIM技术与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近年来出现在建筑界中的一个新名词,但由于其在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等方面卓越表现,BIM技术的应用在工程领域已如火如荼[2]。

BIM技术的出现将使建筑行业进入3d时代,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参与到BIM的研究和教学中来。从总体上来说,BIM教学可分为两大部分,即理论(原理)课程教学和案例课程教学[3]。

调查显示,在美国70%的高校已经将BIM理论(原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在中国,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开设了BIM技术研究与教学[4],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和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高职院校已经开始着手BIM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开发,同时也在加快BIM实训室的建设[5]。

但是,BIM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平法结构施工图的核心是表达钢筋信息,BIM技术能将钢筋混凝土平法抽象施工图中钢筋的2D信息以3D模型直观地显示出来,所见即所得。因此,将BIM技术引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BIM辅助教学案例

某C型别墅,建筑面积为209.4m2,建筑层数为2层。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柱下独立基础,坡屋顶;框架梁、柱均采用平法表示,标准图集号为11G101-1;框架梁、柱、现浇板钢筋的施工构造措施均按标准图集11G101-1执行,基础钢筋的施工构造措施按标准图集11G101-3执行。

通过BIM技术可以动态3D展示C型别墅中详细的配筋与构造信息,并且可以动态展示某构件详细配筋与构造信息。

别墅二层梁KL5平法施工图如图1,其3D配筋与构造信息动态截图如图2。

别墅楼梯结构施工图如图3,其3D配筋与构造信息动态截图如图4。

四、结语

BIM技术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可视化程度,但BIM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的技术形态有很大的差异,构成建筑物的实体在BIM中是3D可视的,而平法施工图是抽象的符号。

将BIM技术引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由抽象的2D平法施工图构建3D结构模型的跨越,真正读懂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意图与构造要求,改变2D教学使学生产生疲倦心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激情和创造性,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因此,基于BIM技术的钢筋混凝土结构3D可视化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强,张亚英.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施工全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a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ICCCT2010):334-338.

[2]龙辉元.结构施工图平法与BIM[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1,(3.1):26-30.

[3]刘照球,李云贵.土木工程专业BIM技术知识体系和课程架构[J].建筑技术,2013,(44.10):942-916.

[4]刘红勇,等.普通高等院校BIM实践教学路径探索[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5.5):98-101.

混凝土识图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核心筒;混凝土浇注;质量

Abstract: The core tub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of exhibition center supporting project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ow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construction, how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concrete, especially the quality is the key point in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difficulty.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has cold every, up mode, the less dense enough, some places still need to be processed, which not only increases the cost,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but also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project. Therefore, "and improve the core cylinder concrete pouring quality".

Keywords: core tube; concrete pour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37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会展中心的重要配套项目,设计新颖、造型独特、功能先进、设施一流,是广州市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办公楼总建筑面积87553 m2,地上裙楼4层、塔楼41层,建筑总高度177.30 m,结构体系采用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核心筒为全现浇钢筋-钢骨混凝土结构,本工程从裙楼天面结构施工完成后,第五层塔楼开始核心筒墙体采用爬模施工。

核心筒处砼强度等级高,砼墙体较厚,而且暗藏型钢柱、型钢梁,施工时按照高强、高性能砼施工要求,分别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进行重点分析。根据核心筒爬模施工要求,设一台布料机进行混凝土浇筑,因混凝土浇筑工况复杂,需特殊设计布料机平台搭设在先行施工安装的中间的型钢暗梁上。

2 会展中心的重要配套项目混凝土浇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问题根源

从地下室底板到地面四楼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来看,对目前混凝土浇筑过程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筛选、汇总,并与材料工程技术部反复磋商、分析,检查混凝土浇筑部位共180处,其中发现不合格部位有33处,合格部位147处。如表1

影响混凝土质量问题调查表

表1

根据调查表作出排列图如下:

2.2 得出结论

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墙体冷逢、混凝土不密实两大问题,他们占混凝土墙体不合格总数的81.8%。

3确定目标及目标值可行性分析

3.1 确定目标展示

混凝土表面抽样合格率从81.6%提高到90%

3.2 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1)目前一次验收合格率为81.6%,两大质量问题发生频率为81.8%,如果将两大问题解决90%,混凝土表面一次性验收合格率=81.6%+(1-81.6%)x81.8%x90%=95.1%,达到设定的90%目标是可行的。

(2)要高度重视,调配集团优秀人才,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共同努力,完全可以达到目标。

4产生混凝土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其找出主要原因根源

4.1 原因分析

对出现的混凝土浇筑中的质量问题进行详细原因分析,并通过对施工现场的混凝土从配合比、运输、浇筑、养护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4.2 原因确定

(1)个人操作技能没有按照要求做

(2)浇筑工况复杂

(3)混凝土运输时间长

5 针对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应对措施对策

5.1 加强对工人技术交底及现场监督力度

针对混凝土浇筑工人操作粗糙、不规范,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组织专项培训。对施工人员讲解浇筑混凝土的难点、要点,做到分层浇筑、振捣充分、一次性浇完,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5.2 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运输连贯

跟材料供应商签订严格的混凝土供应合同保证材料完全合格,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运输情况制定预案,保证运输连贯。

5.3 根据现场情况加工制作一个布料平台并改进了布料机

这项对策是保证核心筒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核心。绝大部分采用泵送混凝土,并根据核心筒爬模施工要求,设一台布料机进行混凝土浇筑。同时制作一个布料机平台,在浇筑每层混凝土的时候,布料机平台搭设在其上一层核心筒y方向的钢梁上。原因如下:

(1)每层核心筒混凝土要求一次性浇完,混凝土的用量大, C60混凝土初凝时间短,而且浇筑层上部空间内有三层先行施工的钢柱和钢梁结构,工况复杂,因此不能采用塔吊浇筑。

(2)结合技术、经济原因,本工程不宜采用重型自升式布料机,因此要为布料机制作一个平台,同时也给工人的操作提供一个安全的平台。

(3)核心筒中有八根钢暗柱及钢暗梁,根据施工工艺的要求,钢结构施工必须要领先混凝土2~3层施工,所以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受到已安装完成的钢结构梁柱高度的影响,因此我们降低了布料机的高度,并加大了布料机浇筑半径的长度,通过一次吊装布料机平台和两次吊装布料机,可以完成每层混凝土的浇筑。由于钢结构的限制,布料机平台要用两台塔吊一起吊运,且吊绳的长度不一样长,这样才能把布料机平台在钢梁、钢柱中间斜向吊到指定位置。

(4)通过采用布料平台及改造简易布料机的措施,核心筒约200立方米混凝土的浇筑时间由16小时减少至10小时,每小时的浇筑量由12.5提高至20立方米,解决了混凝土冷缝问题。

6 最终效果检验及其产生的效益

6.1 效果检验

在浇筑混凝土的全过程中,针对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得当,解决了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及安全的不良因素,再次通过对180处墙体抽样检查,合格处为171处,合格率为95%,使混凝土浇筑合格率达到规定要求,实现了预定目标。

6.2 产生的效益

(1)社会效益

解决了高层爬模墙体混凝土浇筑存在的问题,经甲方、监理、质监现场查验,混凝土成型质量较好,施工进度较快,各方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2)经济效益

在高层浇筑混凝土中使用了布料机平台作为操做平台,没有采用自升式重型布料机,节约了造价造价成本。

7 结语

上一篇:财务一体化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房屋建筑学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