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1 11:58:21

翻译实训总结

翻译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高中英语 技巧训练 穿插训练 积极引导 丰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34

在当前高中英语课堂中对于翻译的训练还是很薄弱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翻译在考试中所占比重太少,而且很大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很多教师都把翻译训练作为学生课后练习,很少在课上进行详细的讲解。殊不知,翻译不仅能考查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整体能力,更能通过针对性的训练促进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使用以及对语法的良好运用。所以,翻译训练其实是能帮助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手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认识到翻译训练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当前教育教学背景,将翻译训练通过不同的形式融入到课堂活动中,以此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语言词语组织能力、语法的应用能力等。

首先,教师在翻译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先向学生传授翻译技巧,通过有针对性的题型训练将技巧灵活运用。翻译学习的技巧有很多,包括:直译和意译、增译和减译、长句拆译等等,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自己对此的理解分类和总结,并通过趣味性较强的例句,加深学生对翻译技巧的理解,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应用到学习和考试中去。比如在学习意译的技巧时,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很多语句在翻译过程中并不能把原本的字面意思翻译出来,但是可以通过相近含义的语言进行翻译。比如“a piece of cake”直译的话可以翻译成“一块蛋糕”,但是实际上,如果翻译成一块蛋糕并不能体现出词语本身蕴含的意思,所以我们通过意译,用我们经常用到的、学生更熟悉的词语来表达,即“小菜一碟”。所以在翻译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总结较常用的意译句子和词组,在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翻译的技巧不仅体现在对句式和句意的理解上,更体现在对英汉差异的理解上。英语汉语的表达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句型结构的不同;英语的语言表述中较多的是长句式,层层嵌套结构,汉语多是短句式;英语表达偏向被动语气,汉语中偏重于主动语气等各方面。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要注意为学生做相应的举例说明和针对性训练,最好能让学生自己遣词造句。

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能拿出大块的时间来专门给学生做翻译训练,但是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又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讲授完翻译技巧之后,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对学生进行见缝插针式的翻译技巧训练。

第一,可以将翻译训练穿插在讲述课文的过程中,比如在讲到课文某一处重点句子的时候让不同的同学起来翻译,或者对文章中使用到的重点句子进行充分的讲解之后,改变一下句子的句式,让学生翻译,或者用内容相近的汉语语句,让学生用学到的句式翻译成英语。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加深对语法、重点句式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其应用的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

第二,教师往往在试题的讲解中耗费大量的时间,主要原因为这些题型在考试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但是在培养学生选择、阅读、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要兼顾翻译的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识很多知识的学习是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的学习并不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应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所以,在讲解选择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就选择题的句式、词语的使用进行讲解和辨析,加深学生对翻译技巧的理解;在阅读题目中,可以让学生翻译问题中对应的阅读原文,通过这种方式在理解文章做出正确阅读选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翻译能力;写作其实就是考查学生将汉语翻译成英语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只有长期不懈的翻译训练,才能熟能生巧,实现全方位共同进步。

再者,翻译的精髓在于不同的人会就一句话进行不同的翻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启发式教学,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答案,也就是让学生思考不同的翻译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太阳一出来天就亮了”,可以直接翻译成“When the sun rises the sky lightens”;也可以变换语序“The sky will be bright when the sun rises”;或者用常用的短语进行连接“ As soon as the sun comes out,the sky will be bright”。由此可见,翻译的答案并不是固定的,也没有哪一个答案是最好的。在锻炼学生翻译能力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考成果,尊重学生答案的多样性。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引导和关键词语的提示,很多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之下能达到举一反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扩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翻译训练的教学适合采用见缝插针式的训练方式,进行长期的训练,同时,教学的形式也不光拘泥于教材试卷和课本。这里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

第一,教学内容的扩展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只拘泥于眼前的教材和试卷,就题论题,而是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词汇和语法的多重应用当中。可以通过对同一个词语在不同情境之下的不同翻译的方式,让学生接触课本之外词语的变幻,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英语单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往往能体现出不同的意思,例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个单词“have”,最基本的词义是“有”,但是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会发现这个单词的意思以及可应用的场景有很多,可以作为助词,构成不同时态;可以作为“吃”“取得”“不得不”等等多种词义用在不同的句式当中,这就为学生的对语句的理解和翻译增加了不少困难。翻译的训练与词汇的掌握是分不开的,一句话的同一个意思不光可以采取不同的语序来表述,也能用不同的词语来取得不同的翻译效果,所以在翻译训练的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选词训练。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词语不同意义的应用,深入发掘词语更深层次的应用场景。

第二,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和借鉴电影的经典英文台词、小说的经典英文语录等进行翻译训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进课堂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自己对比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翻译与作品原来的翻译,让学生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通过这种与应用相结合的方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翻译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外语翻译 教学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而跨文化交际离不开翻译, 因此学生的翻译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我国当前外语翻译教育教学现状很不容乐观。本文对我国当前外语翻译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做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翻译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据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林戊荪先生讲“目前我国外语系的毕业生要经过三到四年的工作实践与锻炼才能真正胜任翻译工作, 少数优秀者也要一至二年方能适应工作。由此可以看出, 专业人才训练的成本变相地转嫁给了用人单位。”

1.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院校在外语专业的低年级阶段不设专门的翻译课,有一部分学校大三阶段开设翻译课,一般开设一学年。但有一些院校大三年级翻译课也是空白,只在大四年级开设专门的翻译课。一般每周两学时,就是这仅有的两学时,也不能保证一个学年的完整教学。大四学生需要停课实习,需要停课写论文,甚至还需要停课进行专业过级考试复习或缺课去找工作,当然还有毕业班的提前停课考试等等。这样一来,真正用于翻译教学的课时其实只有不到一个学期,也就是说不到40学时。在这样短的学时内要完成一门必修课的教学,教师要给学生描述翻译的基本概念,介绍中外翻译史及翻译理论,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还要让学生做各种文体和体裁大量的翻译练习,简直是天方夜谭。这就使教师难免顾此失彼,使学生在翻译课上收效甚微,不能对翻译课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不能理解翻译课对于其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

2. 教师的片面强调和误导。翻译教学应该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但究竟该选取那些翻译理论来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 却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来拟定。翻译理论可以指导翻译实践, 可以在宏观上决定译文的思路, 增强我们的应变能力, 但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是指导学生具体怎么译词、译句。然而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处理文章翻译时, 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 1) 片面注重和强调对“大词”、“大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而教师眼中的“大词”又通常限于翻译材料的关键词和学生不太认识的词(尤其是结构复杂词) ; 至于“大句子”,则通常被教师用来指代那些词汇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学生通过反复地训练, 翻译大词、大句子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小词(如关联词) 、小句子翻译方面却很生疏。于是, 就会不时地犯这样的毛病:

汉语译成外语时, 译文是一种汉语式的外语; 外语译成汉语时, 却是一种外语式的汉语。2) 忽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双语修养的培养。合格的译者必须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语言功底, 必须具备驾驭两种语言行为的一系列能力。有些初学翻译的人常说:“原文我懂,但不知道该如何翻译。”这就反映出一个现实的问题: 目的语的水平亟待提高! 长期以来, 在我们的翻译教学过程中, 常常根据某教材的具体内容, 通过译例来阐述翻译理论, 解说某一技巧, 然后根据该理论或技巧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虽然这样有助于学习者在入门阶段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 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而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遇到的文章和文体各式各样, 内容也不象教材中那样单一,所以有的学习者译文的质量不高, 很难胜任翻译工作。

3. 当前我国翻译的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翻译专业技术人员现已达到6万名之众, 另有数十万人以不同形式从事翻译工作。中国虽是“翻译大国”, 却远称不上“翻译强国”。因翻译界繁荣的表面下, 高端翻译面临一将难求的窘境, 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翻译作品泛滥。而在翻译质量下降背后, 是翻译界和出版界对经济利益的狂热追求, 这不仅严重损害了翻译界的形象和声誉, 还将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三、对策。

1. 合理化设置翻译课程。鉴于翻译课对学生就业的必要性,像大语种英语专业, 学生一入学就可以开设翻译课, 经过几年的训练, 才能从理论到实践彻底掌握翻译技巧, 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2. 翻译训练灵活多样。首先,翻译训练要经常性与系统性。英语教学不应只注重单词解释、篇章的简单翻译和单元后的练习。而应该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翻译专项训练。同时可以借助外语专业翻译训练的理论。其次,翻译训练兼顾趣味性。翻译训练不一定完全依赖书面材料。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如电影、电视、录像、新闻等更为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地展开。再次,翻译训练强调跨文化性。这主要是针对翻译训练的材料选择来说的。材料的选择要注重异国文化特征强的材料。

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既进行了翻译的练习又进行了一次文化的交流。

反过来,对异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汉语表达原文之意。最后还应该注重对母语文化修养的培养。翻译训练要求教师加强跨文化交际、语言对比和翻译方面的训练,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翻译训练的技术程序。这样才能避免传统翻译法的弊端,将这一教学路径放在培养国际双语交流人才培养的背景中加以改进,这样才能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

3. 要尽快建立翻译人才和机构的准入、评估等相关管理办法, 促进翻译职业化, 对译著的出版单位有一个资格上的认证, 另外翻译出版的流程也应当加以规范使翻译服务企业和客户能够对翻译作品进行“有根有据”的判断, 做到优胜劣汰。在这个前提下, 尽快制定相应的翻译人才培养总体纲要, 用来指导我国的翻译教学。

四、结语。

我们目前的翻译市场繁荣异常, 但是浮华中有危机。翻译教育教学现状受其影响也不容乐观。但只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翻译教育教学一线出发, 本着培养高端翻译人才的目标, 勤于实践、大胆创新、善于总结, 我国的翻译教学就会越来越乐观。 []

参考文献

[ 1 ]蒋招凤。 翻译课教学现状及多元化教学模式[ J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5 (3) .

[ 2 ]李景瑞。 听季羡林谈翻译[ Z]. 中国翻译。 2005 (2) .

翻译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 英语教学;翻译理论;飞行翻译;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0007―02

“飞行翻译”是中国民航的一种特殊的职业。飞行翻译和飞行翻译人员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为中国民航的发展特别是在飞行翻译方面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飞行翻译包括各种飞机资料的翻译,飞行训练的翻译,航线飞行的翻译等。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英语专业开设了飞行翻译课程。该课程是结合民航行业内的新型人才的需求,自主研发的英语专业民航方向的新型课程。经过近十年的准备和五年的教学实践,飞行翻译理论日渐完善,飞行翻译教学显现出了教学特色。

1 飞行翻译理论

任何一门课程的构建都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飞行翻译课程是一门新课程,飞行翻译理论也是一种全新的,具有民航特色的,前人重未涉及过的行业翻译理论。该理论依托科技翻译理论(《科技翻译学》李亚舒、黄忠廉)将飞行翻译归属于科技翻译的范畴,有效地解释了飞行翻译的属性;明确了飞行翻译特点;提出了飞行翻译的三大原则等。

1.1飞行翻译理论的属性。

飞行翻译属科学翻译的范畴。科学翻译是译者用译语表达原语科学信息以求信息量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际活动。飞行翻译是译者用译语表达与飞行训练有关的信息的翻译活动。

1.2飞行翻译的特点。

飞行翻译是翻译人员用译语将飞行资料和有关飞行训练方面的信息进行转换的语际活动。飞行翻译具有科学翻译的种种特点,如:科学性、现实性、准确性、快捷性、程序性等:

科学性:飞行翻译需要转换的信息是飞行手册中有关飞机的各种资料,飞行训练手册中有关训练的各种资料。飞机信息是飞机制造商提供的。飞行训练信息是飞行员在飞行领域实践经验的总结。这些信息均为飞机、飞行等事实、飞行训练的过程、结果等。翻译的内容其隐涵意义较少,歧义现象也较少。因此翻译时要求译语严谨,逻辑性强,同时避免主观臆测。

现实性:飞行翻译具有实用性强的特征。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讲求实用,讲求效率,根据飞行员和飞行训练的需要有选择的摄取信息。

准确性:飞行翻译要求对原语资料“理解要准确,转换要准确,表达要准确”。准确性在飞行翻译中还体现为术语规范,表达用语规范,使用民航行话等等。

快捷性:有时飞行翻译是在飞行训练中进行的,有些飞行程序如起飞、进近、落地,这些飞行过程时间紧,任务重。飞行员在其间须完成的项目较多。翻译人员对教员的讲解翻译应干净利落,只需将有用的信息和教员的意图翻译到位即可。

程序性:无论是哪一种机型,所有的飞机系统,飞行训练程序均大同小异。因此,飞行翻译有一定的模式和套路。

1.3飞行翻译的原则。

飞行翻译原则为语用价值第一原则;语里意义第二原则;语表形式第三原则。飞行翻译的语用价值主要体现为传达原意内容,而且为飞行员所接受。飞行员的需要为语用价值标准,只要把语用价值和语里意义传达出来了,语表形式可以处于最次要的地步。在以往的翻译中多以文本为中心,但在飞行翻译中飞行员是翻译的服务者,飞行员能接受的翻译是翻译的第一原则。其次是利用全译风格求似,变译的变通求效的方法保持飞行翻译中的内容信息;最后在力保信息内容的前提下取意舍形,因意变形,因意造形。

1.4飞行翻译的翻译标准。

根据飞行翻译的本质:科学翻译是译者用译语表达原语科学信息以求信息量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际活动。“求得信息量相似”应该是衡量飞行翻译的标准。这个标准指明了飞行翻译的基本方向和总体原则。

飞行翻译是以满足飞行员的需求为目的的。应该把飞行员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让飞行员能够接受翻译内容,应追求语用价值的翻译,不一定是字斟句酌的翻译,而是“动态翻译”或“功能对等”式的翻译,还可使用全译和变译手段,突出原作或教员讲解的有效信息或使用价值,同时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根据飞行员的实际情况,提倡和鼓励翻译人员的正当发挥,使飞行员获得快捷、详实的知识。

2 飞行翻译教学

我院正式启动飞行翻译教学是在2001年招收了第一届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以后。为了打造我院英语专业学生民航英语的特色,我们确定了我院英语专业学生的民航英语方向。为了成功的创建飞行翻译课程,我们先开设了全院性的飞行翻译选修课,根据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而后在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高年纪开设了飞行翻译课,制定了“飞行翻译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经过近十年的准备和教学研究,飞行翻译课程已基本成熟。飞行翻译课程已成为我院民航英语专业民航方向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飞行翻译课程也开创了民航教育新领域。

2.1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方法。

在飞行翻译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式就要以教师为主导的讲解教学。实际上要完成飞行翻译工作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飞行翻译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当的英语水平,掌握翻译技能技巧,了解飞行翻译的技能技巧,还需要掌握航空基础知识。对于我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民航基础知识几乎等于零。因此,在进行飞行翻译教学时,除了讲解飞行翻译的技能技巧,民航的语言特点外,主要还要讲解民航基础知识、飞机结构基础知识、飞行训练基础知识、飞行技能和技巧基础知识。由于我院飞行翻译课程的授课教师都是资深的飞行翻译人员,他们的知识比较全面,飞行翻译经验丰富,通过他们主导式的讲解,学生收获较大,翻译的进步较快。因此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确立了飞行翻译课程采用采用了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方法。

2.2以飞行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程序。

飞行翻译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翻译教学,翻译教学不是先讲解词或句的翻译再讲解段的翻译,而是以飞行训练的顺序和程序进行教学。在飞行训练中飞行员要学习飞机系统、固定模拟机上飞行训练的正常程序和全动模拟机上的主要训练科目;另外还包括简单的航空理论、航行管制理论、航空气象、JEPPESON航图等知识,在飞行翻译的授课中,讲解飞机系统时主要以空客320的飞机系统为主线;飞行程序主要以B737和747为主线;讲解飞行技能时主要以经验丰富的机长的飞行经历为主线。由于课程讲解的内容与实际的飞行翻译密切相关,学习的课程非常实用,学生毕业后可马上进行飞行翻译工作,而且,工作会非常出色。

2.3互动式的听译练习方式。

互动式的听译练习就是飞行翻译练习中一边叙述飞机某一系统,某一程序,一边翻译的同声传译的练习。这种练习在培养飞行翻译能力上非常有效,又非常实用。飞行翻译在实际的翻译中就是通过计算机一边看和听讲飞机系统,一边为飞行员翻译讲解,或一边听外籍教员讲课一边翻译,或在模拟机上教员一边讲解飞行技能技巧,飞行员一边学习飞行,翻译人员一边翻译。由于担任飞行翻译的教员都是资深的飞行翻译,他们有丰富的翻译经验,因此他们利用这一方法来训练学生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和练习效果。

2.4课后的自主学习。

由于课时紧,内容多,许多内容需要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为了方便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2006年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飞行翻译练习软件”研制成功。该软件的开发主要是为了配合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

“飞行翻译练习软件”的设计符合教学和自学的规律。软件中应用的自学方法具有先进性,直观性,对于改进自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练习软件以教材的内容线索为主要依据,以课堂教学组织为主要顺序,以教学互动为主要特点进行了开发,这样的开发理念使得该软件在学生在课后的自学中感到实用,好用,便于深入浅出的了解课文的内容;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知识。

由于有了教学软件辅助配合,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更能理解。飞行翻译练习软件是一套完备的E―LEARNING ANDTEACHING系统。包括完整的课程内容,讲解要点,互动练习,课程回顾以及课程论坛等。为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提供了辅助。

翻译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 高职商务 英语专业 《英语翻译实训》 项目教学设计

一、实训定位和岗位任务

根据以培养英语语言能力、专业(贸易、文秘)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计划,英语是国际商务活动中通用的一种专业语言,广泛地运用于外贸的各项实际工作。商务英语专业面向社会,以商务为背景、以英语语言为载体、以实践教学为补充,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外贸文员、外企行政助理、涉外文秘、外贸业务员等岗位。因此需要着力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通晓外贸流程、熟悉外贸业务、能进行日常外事沟通、能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能力。在上述岗位上,从角色分工、业务定位、贸易洽谈到贸易关系确立、维持,英语翻译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翻译实训是商务英语专业的重要实训课程,在于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译”这一能力,同时伴随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和语言的组织能力等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并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翻译技能。

为期一周的英语翻译实训的主要任务是:1)读懂英文求职广告、英文外贸业务广告等,并译成通俗的汉语。2)读懂英文俚语、俗语、谚语,并找到对等的汉语表达法。3)读懂商务名片,并能翻译制作简单的商务名片。4)读懂身边的商店、超市等英文名称、产品英文名称、电视栏目等,并译成汉语,了解英语翻译在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5)读懂会议纪要、产品说明书、商务合同、企业介绍等英文资料,并能翻译成汉语。

该实训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实践环节之一,开设在大一第二学期,是实训环节的入门课程,将为以后较为专业化的国际贸易实训、外贸单证口译实训、外贸函电实训、电子商务实训、英语口译实训提供入门的商务认识和基础的语言支撑。

二、知识、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包括:①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在外贸文员、外企行政助理、涉外文秘、外贸业务员等岗位,熟悉外贸操作流程、外贸(询盘,报盘,还盘)业务,能流利地进行基本日常外事沟通,能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能力,能在人事助理的岗位上准确翻译英文求职广告、英文商业广告;②能运用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准确翻译商务交流活动中基本的广告语及商务名片;③能在外贸文员的岗位上基本正确地进行商务信函、商务合同、协议,能进行简单的会议记录,能熟练翻译产品说明书等;④能了解英语在商店名称、商品名称、电视节目等方面的广泛运用,增强商务英语专业的自我意识,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培养语言的敏感性和感受力。

知识目标包括:①能初步了解商务英语翻译基本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②能准确理解国际商务与国际贸易业务的英语文字资料;③能掌握国际贸易业务必备的专业英语知识;④能掌握国际商务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巧;⑤能了解英汉双语的语言差异、文化差异;⑥能掌握与国际商务相关、必备的背景知识;⑦能掌握商务英语信函、商务合同、协议、会议纪要和产品说明书等语篇文体知识。

三、实训内容及项目设计

围绕英语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安排英语翻译实训任务,注重商务英语翻译的特色,商务外贸活动的基本流程、商务信函的翻译,商务会议、合同、企业介绍等的翻译。该实训采取项目课程教学法,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至始至终在“做事情”,而非单纯“学理论”。根据涉外文秘等相关岗位的需求,本实训的项目名称为“欲购买一批外贸服装,接待外方访谈”,以确立初步贸易关系、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主要过程设计主要包括:1)阅读、翻译英文贸易广告,筛选确立可能的贸易伙伴;2)按广告要求投寄相应的商业信函,表达合作意向;3)阅读并翻译对方的回函,作出贸易判断;4)翻译对方的企业介绍、产品介绍,向对方再次去函,邀请对方来进行贸易访谈;5)翻译对方来函,确定访谈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做好接待前的准备工作等。

实训可演示的结果为相关信函、广告等书面资料和翻译过程中的录音、录像资料。

能力训练项目1――能了解翻译在外贸访谈中的地位和作用。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分析概括岗位能力要求。相关支撑知识:英语翻译的工作性质与基本素质。训练方式与步骤:案例分析、提问、讨论、归纳。可演示结果:翻译出的英文求职广告、英文外贸广告。

能力训练项目2――理解并翻译商务名片、商标广告。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①能充分考虑英汉文化差异因素,用英语或汉语翻译产品商标和广告,译文措辞得体,文体规范;②能借助工具书准确翻译英、汉产品说明书。相关支撑知识:①跨文化交际知识;②广告的语言特征;③商标、广告的翻译技巧;④产品说明书的格式与语言特征。训练方式与步骤:①教师提供一个因忽略英汉文化差异失败的翻译案例,学生分组讨论该失败案例的原因;②教师点评与讲解知识要点;③学生练习翻译商标、广告和产品说明书;④学生比较分析自己译文和参考译文,找出差距。可演示结果:①对给定的商标和广告翻译案例的分析评点;②模拟商务情景,在实践过程中对商务名片和广告的解读。

能力训练项目3――理解并翻译往来商务信函。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①能准确理解商务英语信函的内容;②能运用翻译技巧准确翻译各类商务信函;③能根据商务英语翻译的7C原则得体表达商务信函的内容。相关支撑知识:①外贸函电知识;②国际贸易知识;③翻译理论知识。训练方式与步骤:①教师提供中、英文信函,让学生动手翻译;②学生分析比较自己的译文与参考译文的差异;③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商务信函翻译的基本原则与技巧;④学生根据教师提供不同的商务信函练习翻译基本技巧。可演示结果:①建立业务关系商务信函翻译作业;②询盘、报盘、还盘信函翻译作业;③交易、支付、装运信函翻译作业;④包装、保险、索赔信函翻译作业;⑤通过网络真实地收发邮件实践商务信函的翻译。

能力训练项目4――理解并翻译商务合同、协议、会议纪要、产品说明书。

翻译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语速 翻译质量 视译 同传初学者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233-02

一、引言

笔者在先前根据吉尔模式,针对英汉同传译语语速和翻译质量的关系进行过实验研究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同传初学者在日常训练中存在语速偏快的现象。针对这一结论,笔者期望能够找出训练方法帮助控制初学者的语速,并且提高翻译质量。在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和调查相关高等院校后,笔者发现,视译和同传在工作原理和教学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很多高校对视译课程不太重视,因此,笔者计划通过对当初的实验对象进行分组,一组进行半年的视译强化训练,而另一组不进行强化,以对比半年后两组初学者的英汉同传语速和翻译质量的变化,来探讨是否视译对同传初学者有帮助。

二、视译和同声传译的关系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是指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讲话的情况下,不间断地将内容口译给听众的一种翻译方式。同声传译效率高,能保证演讲或会议的流畅进行。

视译(sight interpretation)是指同传译员拿着讲话人的发言稿,边听发言、边看原稿、边进行同声传译。目前国际大型会议中有超过90%的发言者是根据事先拟好的提纲或者发言稿进行演讲,译员可通过发言稿或者其他文字材料进行传译,工作方式跟同声传译极为相似,所以也常常把视译称为“带稿同传”。

同声传译和视译在翻译要求和技巧上基本相同,但同传译员依靠听力进行翻译,而视译译员依靠听力和阅读,因此,视译既可以作为真实的会场口译方式,也可以作为同传初学者向“无稿同传”过渡的一种训练方式。

三、视译与同传的理论基础对比

近年来,在口译届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理论并设计模型研究口译。其中著名的口译研究学者丹尼尔・吉尔创立了“吉尔模式”,也被称为“精力分配模式”。在同传中,吉尔模式的公式为SI(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L+M+P+C(L=Listening and analysis听力与分析,M=Short-term Memory短期记忆,P=Speech Production言语传达,C=Coordination任务协调)。

从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吉尔将译员有限的精力分配到四方面,即听力与分析、短期记忆、言语传达和任务协调。他认为,译员总的精力有限,因此分配到四个方面的精力需要相对平衡,才能确保翻译质量。

而吉尔对视译的阐释是ST(Sight Translating)=R+P+C(R=Reading阅读),其中阅读代替了听力分析和短期记忆。但是实际上在视译的过程中,译员不仅要阅读发言稿,也要同时听发言人的讲话,所以阅读,听力分析和短期记忆是同时发生的。因此,吉尔模式对视译的阐释就可以变为:ST=L+M+R+P+C。

从上述两个公式可以看出,同传和视译的工作原理相似,只是译员获取信息的途径有所不同。同传译员需要单纯靠听力分析来进行翻译,而视译译员有阅读材料,分担了部分听力理解的压力,尤其是在句式结构复杂的地方可以提前进行应对。因此,视译的难度相对同传较小,可以作为同传初学者进行训练的方式。

四、视译训练的三种方法介绍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视译和同传的工作原理相似,都需要紧跟着发言人的发言进行不间断的翻译,所以没有时间调整翻译的语序。因此,同传和视译都需要掌握不改变源语语序进行翻译的技巧。在视译的训练中,主要有三种方法来提高保持源语语序翻译的能力,分别是顺句推动、断句和衔接,这三种方法可作为同传初学者在学习无稿同传之前的训练。

(一)顺句推动

顺句推动是指在视译的过程中,尽量保持译语和源语的语序一致。英汉两种语言在词序和语序上常常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定语和状语。汉语往往把定语放在要修饰的词之前做前置定语,如“美丽的鲜花”,虽然英语中也有前置定语,但还存在大量的复杂的后置定语从句。另外汉语的时间和地点常常放在句子开头,而英语则恰恰相反,往往放在句子末尾。由于在口译中没有时间调整语序,所以视译通常采取保持源语语序的方法进行顺译。例如:

They have been working busily since 8 o'clock in the morning.

译:他们一直忙个不停,从早上8点干到现在。

I come to China /at an important time.

g:我来到中国访问,正逢一个重要的时刻。

(二)断句

视译中如果要做到顺句推动,那么就必须进行合理的断句。所谓的断句指的是在视译时将原语句子,按适当意群或概念单位,进行切割处理并译成目的语。意群作为断句的基本依据应具备三个基本特征:相对独立的意义概念;在一目可及的范围之内;能够通过连接语较灵活地与前后的视译单位结合。只有具备这些特征,断句之后的翻译才不会支离破碎,缺乏整体连贯性。例如:

He has established a dialogue on human rights at the highest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with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stitutions worldwide.

这句话包含了四个独立的意义概念:(1)established a dialogue;(2)human rights;(3)the highest levels of government;(4)regional and national institutions worldwide,并且几个意群都在一目可及的范围之内,在顺句推动的技巧下能够通过连接语结合成一句完整的译语:他已开始了对话,就人权问题在政府最高一级进行对话,并与世界各地的区域和国家机构进行对话。

(三)衔接

在按照意群断句之后,要保证视译译文通顺、逻辑清晰,就需要增加相应的衔接词,否则译语会出现零散,不流畅的问题。有时为了强调或者补充、更正译语,视译中通常会使用重复手段让译语更加自然,便于理解。例如:

They will get the preparation done before considering other proposals. 译:他们要把准备工作做完,然后再考虑其他建议。

My country will submit its report between now and Kyoto.

g:我国将递交自己的报告,时间是京都会议召开之前。

值得一提的是,在视译训练中,一般要求译员养成放慢语速的习惯,目的是让译员有更多时间进行思考,断句和衔接。

五、视译对英汉同传初学者译语语速和翻译质量影响的实验

(一)实验简介

笔者已从先前的实验数据中得出结论:同传初学者在日常训练中存在语速偏快的现象。为验证视译训练是否对初学者的语速控制和翻译质量有所帮助,笔者对14名先前实验中的同传初学者进行分组,一组为实验组(7人),一组为对比组(7人)。两组学生在一学期的时间里,使用相同教材进行同传教学,但实验组按文中提及的视译技巧进行英汉视译强化训练,每堂同传课花20分钟进行视译练习,并在课后布置视译作业进行练习并检查,对比组则不进行视译强化训练。

实验对象:14名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MTI研三口译专业学生,并且实验前一学期的同传成绩平均分相当,均在80分左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实验音频材料:米歇尔・奥巴马2012年在全国代表大会发表的演讲。

实验过程:在同传测试之前,为了排除不相关因素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笔者首先将音频中演讲者的语速调为约每分钟120词,这也是学生在同传课中最适应的源语语速;其次,笔者预先将演讲的背景介绍和生词发给实验对象进行预习,排除因理解障碍造成的翻译质量不佳;另外,语音室内每一个实验对象的位置都相隔一段距离,避免相互影响;实验中会有中场休息,避免因疲劳影响翻译质量;实验结束后,随即收集所有实验对象的同传录音。

经过对实验组和对比组的译语语速计算和翻译质量评估,得出如下结论,见表1。

表1 译语语速和翻译质量对比

实验样本 人数 平均译语语速(cpm) 译语语速

标准差 翻译平均

得分 翻译得分

标准差

实验组 7 262.76 5.69 82.33 1.62

对比组 7 278.58 15.83 76.04 4.19

(二)实验结果分析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比组的学生在半年前同传成绩相当,但实验组在一学期的视译强化训练后,平均语速相对于对比组的学生更慢,并且更接近理论上最适宜的同传译语语速250cpm,平均语速的标准差也小于对比组,说明实验组学生在一学期的视译训练后,的确能够更好地控制译语语速;同时,实验组的翻译平均得分高于对比组,标准差低于对比组,说明实验组同传翻译质量整体水平有所提高,验证了视译训练的确有助于同传初学者提高翻译质量。

同时,在实验之后,笔者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问卷中,85.7%的学生认为视译训练能够帮助自己控制语速并提高同传技能,71.4%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将视译训练纳入同传教学课堂中,85.7%的学生认为视译训练时间和强度跟同传的翻译质量成正比。

(三)实验的局限性和可完善之处

本次实验因为条件所限导致实验对象的数量不够充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据的说服力。同时,笔者只针对英汉同传做了实验分析,并未对汉英同传做相关阐释,这也是本次实验在以后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六、总结

综合上述研究,可以得出结论,视译和同传有相似的理论基础和工作原理,把视译训练引入到英汉同传课堂,利用视译的三种方法:顺句推动、断句和衔接,可以帮助同传初学者调整过快的语速,并帮助他们提高同传技能和翻译质量。因此,高校应该更加重视视译训练,并把它作为同传基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训练环节之一。

【参考文献】

[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

[2]王瑛.视译练习对同声传译训练的效果[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

[3]张吉良.同步传译的自我训练途径[J].中国翻译,2004

(05):82-85.

翻译实训总结篇6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安排有效的翻译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在英文教学中,对于翻译,教师一定要注意传授学生基本的翻译方法,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学生讨论和实践中让学生多对英文和汉语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使学生建立起两种文化和语言之间的转换意识。在翻译训练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要让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前提下进行翻译

理解是翻译的前提,离开理解,翻译就无从谈起。在翻译句子或文章时,首先要将句子或文章通读一遍,先从整体上把握要翻译的内容,只有通过对上下文的阅读和理解,才能准确把握要翻译的内容的含义,才能准确地理解原文的词义,因为很多的单词都会有几个甚至更多的意思,而词意往往是受文章环境、上下文约束的,没有上下文,有的时候很难确定单词具体的含义。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分析和综合能力,真正搞清文章的具体内容,为搞好翻译打下第一步的基础。

2.要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多动脑筋

表达是理解的表现结果,表达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学生对于原文的理解的深度和对译文的语言的组织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精选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句,把几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传授给学生。而学生除了要认真领会这些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外,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内在潜质,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应用,在熟练应用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改进。

3.要让学生树立严谨认真的翻译态度

学生要树立严肃认真的翻译态度,在没有将原文真正、完全理解的时候,不要轻易动手翻译,遇到疑难问题不要轻易放弃,对没有把握的地方要学会能够认真钻研,尽量避免误译、漏译。翻译完毕之后要从头检查一遍,看一下字、词、句、标点有没有错误,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漏字漏词,做到内容准确无误,通顺合理。[1]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地介绍一些翻译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性问题,这样会有助于快速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原则是要求翻译人员做到翻译出的文章能够忠实和通顺,在实践过程中处理好这两者的问题有时是很难做到的。一般情况下往往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翻译的文章不注重原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过分拘泥于原文的词句翻译,这样就会形成硬译、死译,结果就是翻译后的文章晦涩难懂,完全不能传达出原文的基本内容和精神风貌;另一种情况是翻译者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这样翻译出的文章往往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看上去不像是翻译来的文章而像是翻译人员自己写的文章,这样的翻译文章显然就违背了忠实于原作的原则。[2]

在翻译过程中,学生要把握好翻译的一个度的问题,要灵活地应用翻译技巧使翻译出的文章既能够通俗易懂而且又能够不违背原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度,并不是真的那么绝对、具体,这里说的度应该是一个范围,能够被称为是好的翻译文章的一个范围。

文学翻译并不像科学理论那么绝对,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它传达的是一种文章的内容思想和情感活动,翻译人员的学识、阅历、观点、价值观等都会对翻译的结果产生影响。所以翻译的文章一定要做到忠实于原作并且文章的语言衔接要通畅且通俗易懂。

三、教师要注意教导学生重视翻译过程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

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是影响英语翻译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有时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还会导致翻译误会甚至是错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导学生重视翻译过程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

翻译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体育翻译,德国功能翻译,口译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援非计划的实施,各种针对非洲的培训班在中国大陆相继展开,这其中就包括一些以体育为主题的培训班。本文基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试图通过由中国商务部主办,浙江省商务厅培训认证中心承办的“2014年刚果(布)羽毛球技术培训班”的翻译实践为体育翻译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参考。

2 德国功能翻译

德国功能派认为翻译(包括口、笔译)是一种行为。其理论的重点表现在如下三方面:(1)对翻译实质的阐释(2)对翻译过程参与者的角色分析(3)功能翻译原则的提出。

2.1 翻译的实质

功能派认为翻译的实质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通过“目的”“跨文化”“交际”这几个关键字,可以看到功能派实际上是将翻译置于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之中进行研究,把翻译延伸到了翻译行为,并对翻译行为和翻译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

2.2 翻译过程的参与者及其角色分析

翻译是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实施的复杂活动,翻译过程的行为所包括的参与者,即发起者、译者、译文使用者和译文接受者。而译者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体育翻译时,根据不同的本文类型和环境判断交际目的,译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和方法,对源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翻译。

2.3 功能翻译原则

功能派的两大法则是目的法则和忠诚原则。而目的法则又包括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忠实性原则并非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正如辜正坤先生所说:“译作究竟忠实于原作的哪些方面? 是语音、语义、句法结构都忠实, 还是仅指其中一项或二项?…若明明不忠实,又偏要使用“忠实”这个概念作标准, 岂不是打肿脸充胖子, 既欺人又欺己?”

3 羽毛球技术培训班个案分析

3.1 现场口译的策略和方法

在进行现场口译的过程中,译者应遵循以译文接受者为中心的原则,采取灵活的策略和多样的翻译方法,以达到最终的翻译目的。以下是笔者通过“2014年刚果(布)羽毛球技术培训班”的口译实践所总结的策略方法。

1.释义法

在训练现场,中方教练作为一个羽毛球领域的专业人员,在平时训练时会出现许多专业上的省略表达。如在球场上听到教练说的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抢”,这个字用法文字面翻译是“voler”(抢劫),而这里却是希望运动员进攻时一步一步往前,加快击球速度,取得网前主动的意思。这就要求译者在正确理解相关术语的前提下,进行适当解释后翻译给非方的运动员。以下便是关于释义法的相关例子。

1)对吊上网(羽毛球单打训练项目之一:一方先挑球,另一方吊球,然后立刻上网准备对方接对方的网前球)

L’un fait un lob au fond du court, l’autre fait l’amorti et puis avancer au filet pour le renvoi suivant

2)接杀吊(羽毛球单打训练项目之一:一方杀球和吊球,另一方负责接球)

L’un fait le smash en combinat l’amorti, l’autre joue le r?le de défense.

3)前半场封网(双打战术之一:指在后场队友大力扣杀或者以其他方式进攻的时候,另一名队友要在网前封住对手可能的回球路线)

Les joueurs se placent l’un derrière l’autre, un joueur défend la zone avant lorsque l’autre attaque en arrière.

2.省略法

口译具有很强的即时性特点。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翻译目的,有时候译者需要处理源语信息,省略一些累赘冗长的信息。如下面的例子:

1)中场左右横动步伐

le déplacement latéral au milieu du terrain(由于这是步伐练习,翻译时无需将 “左右横动”翻译出来, ‘latéral’一词就可以表达这个意思)

另一种省略是用名词短语代替动词短语。在口译现场,将动词名词化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如 “握拍”可以翻译成“la prise de raquette”,而“接发球”则可以翻译成“la remise du service”。

3.肢体语言

口译是一种动态性较强的活动,不仅言语在交流中有着重要作用, 非言语交际也不可忽视。所以如果在翻译中适当加入一些姿势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进行步伐训练时,有交叉步,并步之分,译者通过翻译或许能使运动员明白,但是他却不一定能做对,而如果译者适当用脚做一个示范,运动员可能就能更快反应过来。

3.2 现场口译的衡量标准

现场口译有没有标准?应不应该设立标准?我们认为,口译当然需要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并不是单一的,绝对的,而应该是多元的,相对的。功能翻译派认为翻译及翻译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 首要的作用就在于实现交际目的。这说明译员在进行现场口译时,在把源语言转化成目标语言的同时,要以实现信息传递,交际目的为前提,使译入语读者读之能产生与原语读者基本一样的反应。同时这一点也意味着忠实不应成为对口译译员的首要标准, 译员应被给予更多的主动性, 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双方交际的意图并按照这一意图来进行工作。

4 结语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最大的特点便是其把翻译活动置于跨文化交际的层面,这为我们认识体育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立足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和“2014年刚果(布)羽毛球技术培训班”的口译实践,对体育翻译过程中的参与者,体育翻译的实质与原则作出了讨论,并结合一些翻译的实践经验,对口译过程中的策略与方法,标准与目的产生了新的认识:即在体育训练现场的口译中,译者应该遵循以译文接受者为中心,以实现信息传达为目的,充分考虑译文接受者的文化背景,心理需求和接收能力。对于一些省略性的专业术语,译者要进行适当补充;而对于一些夸张的或是过于冗长的信息,则可以进行适当概括或删减,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仲伟合,钟钰.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 中国翻译,1999(3):47-49

[2]. 辜正坤.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J].中国翻译,1989(01):16-20

[3]. 张静.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理论对口译标准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 2005年研究生论丛专刊:257-259

注释

[1]《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 仲伟合 钟钰 中国翻译》1999年第3期 第47页

[2]《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辜正坤

[3]《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理论对口译标准的启示》 张静 中国电力教育 2005年研究生论丛专刊 第258页

作者简介

翻译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翻译实务 说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4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25号文件)以来,正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高职院校的蓬勃兴起也引发日益激烈的相互竞争。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的品质,是各校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各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应放在首位。“说课”成为引导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组织实施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这个词为渐渐成为高职教师们最为熟悉的一个词和一项工作。

那么,说课是什么?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在同行或教研人员面前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

笔者在此要呈现的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翻译实务》的说课程,详细介绍本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开展和思考。该课程于2009年评为该学院院级重点课程,2011年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整个说课程由七个部分组成,它们是:课程概况、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特色、教学效果和课程反思。

1 课程概况

本课程于1999年开始建设,在2009年正式更名为《翻译实务》,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的职业技能课,是必修课。在每第四、第五学期授课,每周4课时,共128课时。它的前导课程是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说和英语语法、后续课程为翻译顶岗专业独立实践和毕业综合实践。目前选用的教材是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顾雪梁等主编的《应用英语翻译》。本课程的参考教材有:《英汉汉英翻译教程》、《商务英语翻译》、《英汉翻译教程》、《中级口译教程》、《英语口语笔记法实战指导》、《英语口语实战技巧与训练》等。值得一提的是课程参考了一些本土资源,如《义乌市场常用语翻译汇编》、《义乌市公共标识英文译法指南》、《义乌通》、《义乌商报英文版翻译合集》、《义乌电视台英语新闻翻译合集》等,均为课程组老师科研及翻译实践成果。

2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对一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熟话说“规划得好才能建设得好”。本课程的设计从课程目标和设计思路两方面展开。课程组确定了3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依次是知识、技能、素质。在完成本课程时,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应掌握英汉汉英翻译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口译、笔译的基本技巧;学会自我训练和自我提高的方法。在技能上,应具备借助辅助工具英译汉,译文达意,300w/h;汉译英,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250w/h的技能。最后,拥有观察现象、总结规律;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

在课程的设计上,课程组本着实用为先,够用为度,服务地方的原则,区别于本科与研究生的重视理论学习。因此,课程组首先进行了职业岗位分析,在调查中发现,翻译人才在会展、旅游、广告、新闻和接待中最为需要,由此确定这些内容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再根据师资、学生情况、实训环境等因素决定课程组织、教学手段,考核体系。

3 课程内容

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翻译实务的教学内容最终设计为三项专题,项目。专题分别是:翻译导论、英汉对比、翻译技巧。项目为:会展翻译、广告翻译、旅游翻译、商务翻译、新闻翻译、会谈口译、接待口译、介绍口译。

在课程模块与课时分布设置中,课程组认为应强调学生的实践操练,因此,在课程学时安排时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比例3:7。

4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整个课程最关键的环节。课程具体实施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学到更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因此,本课程对课程实施进行了谨慎思考。在课程实施中,课程组先进行前情与环境分析,而后进行课堂设计,再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

4.1 前情分析包含三个方面:学情分析、师资分析和校内外实训环境分析

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本科院校学生的学情还是有较大区别的。总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成绩上要远落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参加的均是大学英语能力水平测试,从中能大致得到学生的学情分析。根据2012年第二学期的统计,该校英语专业大二学生CET4的通过率为70%,CET6的通过率为5%。英语专业大三学生CET4的通过率为90%,CET6的通过率为15%。由此可以看出,应用英语大二、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但不够扎实。从卷面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第二语言的输出准确性、结构性问题颇多,中式英语频现。另外,课程组对大二大三的学生进行了翻译实务课程的问卷调查,发现翻译实务作为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对口工作的主要技能课程,学生期待值高,但学习热情不能持续。因此,需在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加强,在过程中经常鼓励。

课程组的师资结构较合理。拥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外聘专家1人,系天下广告公司总裁。在学历上,硕士7人,本科1人,外聘专家为专科。全部教师都已是双师型教师。教师参与实践活动丰富。

上一篇:水利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运输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