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7 07:32:15

设备实训总结

设备实训总结篇1

1、项目管理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培训大纲的设计

项目管理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培训大纲是指导项目管理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培训的纲领性文件。由于这类培训不同于一般的项目管理培训,因此,其大纲的设计,必须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进行编制。设计总原则:以培养能胜任岗位的项目经理、项目总经济师、项目总工程师为终极目标,在全面评估现有后备人才实际综合能力的基础上,为达到终极目标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1)项目管理关键岗位后备人才项目经理培训大纲设计按照项目管理领导团队(项目经理、项目总经济师、项目总工程师)经理应该具备的能力:专业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进行设计。专业能力是指项目经理应该具有项目管理相关知识的能力。技术能力是指项目经理应该具有对项目中出现的技术能够知晓,并付诸实施,并具有提高新技术应用的能力。管理能力是指项目经理能够从项目开始,从前期策划、过程控制、风险管理、团队建设、有效沟通、二次和外部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的有效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在项目管理中,能够结合合同与员工管理,有效发挥员工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有创新性地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实现项目的最大化盈利和客户价值的最大化体现,达到双赢的结果。(2)项目管理后备人才培训模式本次培训为了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目的有三:一是培训时间太长,容易产生培训疲劳,降低培训效果;二是如果在培训设计中存在遗漏或疏忽,可以在第二阶段中补回,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三是中间回归岗位,有利于学员把所学知识进行消化,能够更好地参加第二阶段的培训,保证最终的培训效果。具体培训模式:在本次培训中引入以案例替代教材开展培训;过程中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参与到案例的分析讨论中,分组评选以及方案选优等模式,提高学员在培训中的主动参与性,提高培训的效果。

2、项目管理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培训实施

(1)培训学员的选择按照上述选拔标准进行学员的选择,确保参培学员的岗位适应性和培训后人才的选拔使用。(2)师资的选择与准备师资的选择主要来自公司的内部,为在各个系统内的某一方面的专家,要求必须在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个点上具有较强的能力;对企业内不具备的专家,通过社会资源进行选择。通过全面的筛选,建立了师资库。在师资准备好后,培训课程的成功还在于专家的备课质量的好坏。由于此类培训需要以案例方式进行,因此,老师需要根据培训大纲对学员培训后达到的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案例,并首先进行剖解准备,并制定授课计划和实训计划。在教案准备好后接受统一的评审,合格后用于培训。(3)培训过程的管理依据前期的各项安排,开展了三个相应关键岗位后备人才的培训。在培训中,培训大纲的主要纲领得到有效的实施。培训管理的重要性此时得到体现。为确保培训效果,严格和周到的管理尤为重要。本次培训采取的全脱产培训,有利于学员能够专心于培训和训练。学员的考勤采取了指纹考勤模式。在学员中建立了分组,依据不同培训内容划分小组,并建立对小组和个人的全面考核。

二、培训效果的评估

培训效果的评估,本次采用的方式有三:第一种是每一位老师在授课结束后,接受全体学员的评估打分。既反映该老师的授课质量又反映该课程设计的合理性。第二种方式是分阶段召开座谈会,集中性听取意见。这种方式可以评估整体培训方案的设计合理性。第三种是在培训结束后,组织专家组对每一位学员进行专业评估,这类评估包含了专业业务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估,依据评估结果,优选合格的人才进入相关岗位,同时对培训效果做出全面的评价。集中性评估的整体评价:课程设置合理,培训方式有效。全体参培学员认为本次培训是对其项目管理能力的一次全面性的提升,以及对新理念的接受。对设计中一些不合理安排提出了好的建议。在独立的培训效果的评估中,对授课老师的满意率为93.3%,对课程设置的满意率为100%。对授课方式的满意率为91.2%,其中对一门新技术的培训方式表示不满意。总体表现为满意。培训结束后,组织专家对每位学员进行了面试与评估,总体认为学员的整体能力经过培训得到了提升,其中30%的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可以安排相应岗位上岗,证明了本次培训策划和实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总之,培训模式的重要性是决定此类培训效果的好坏。后备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为所有企业所共知,但如何重视和培养后备人才,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同时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设备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自动线实训设备;升级改造;成果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1.099

1自动线实训设备现状分析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自动线实训系统是机、气、电一体化系统。该系统由加工模块、检测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材料分拣模块、堆垛模块、立体仓库模块等6个模块组成。综合了机械、电子、自动化、PLC、机器人、典型控制系统及工业现场总线等工业控制技术。各模块可以单独自成系统,接收上位机下载的程序并运行。各模块也可通过工业现场总线与上位机一起构成一条现代加工、现代物流的全自动线。自动化控制技术实训系统是现代工厂实际生产场景的真实缩影。它为实现校企融合,培养企业高技能自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技能实训平台。

但是目前实训室中的实训设备由于购置年代久远,又经过多年的教学使用,自动线设备存在很多问题:部分核心器件损坏、工业现场总线类型单一、缺乏上位机监控等,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自动线实训设备已经不能满足课程设置所需要的实训条件,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行业、企业最新技术的控制需求,因此自动线实训系统的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实训室设备的升级,大多数院校采用新设备淘汰旧设备的做法,课题小组为了节约资金,采用了对原有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的方法来改善现有实训设备的不足之处。

2自动线实训设备改造目标

本课题为实训室老旧差设备的升级改造。由于实训设备购置年代久远,核心器件型号不全,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企业的控制需求,满足不了课程设置所需要的实训条件;经过升级改造后能够满足企业以及行业的新技g的需求,能够完成工业现场总线技术课程所需的实训内容。

3自动线实训设备改造内容

通过走访一汽大众、一汽轿车等知名先进制造企业,了解企业现场最新更新的生产线所使用的电气控制相关产品,并与工程师交流国内外企业未来将推广应用的控制技术。经过反复的探讨研究,确定了自动线实训设备的改造方案。

3.1硬件部分

我们对硬件设备作了较大的改动,主要体现在控制器件及电器元件上,增加了能实现PROFIBUS和工业以太网总线技术的远程控制模块,增加了实现对设备监控的触摸屏设备;同时对连接线路作了重新规划布置,采用了企业较为常用的接线方案。

下面以检测模块为例进行说明:检测模块改造前主要由物块传送机构、机械手臂、长度测量模块组成,这个教学模块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检测模块采用的控制器为西门子S7 313C-2DP。

升级改造后,我们在原有的硬件基础上增加了通信模块CP343-1和远程模块ET200S,用于学习PROFINET工业以太网技术;增加触摸屏TP277,用于实时显示设备状态和学习组态技术。

3.2软件部分

软件部分在改造前使用的是西门子公司的STEP7软件,由于自动线实训设备改造后增加了触摸屏,所以软件部分我们使用了西门子公司最新的TIA博途全集成自动化软件来完成整个自动线实训系统的自动化任务。博图可在同一开发环境中组态西门子公司的所有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和驱动装置。在控制器、驱动装置和人机界面之间建立通信时的共享任务,可大大降低连接和组态成本。与STEP7相比较,博图软件的功能更强大,画面和可操作性更简单,集成度更高。

4自动线实训设备改造成果

自动线实训系统经过改造后,已经应用到教学中,开发了工业现场总线课程。该课程结合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评价得出结论,该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合理、教学方法可行、教学效果明显。课程方案设计与实施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升级改造后的实训系统由于和企业生产线相似,为企业和社会培训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记昌,任燕.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装置升级改造[J].电子制作,2015,(3).

设备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装备试验 实战训练 融合发展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1-0197-02

【Abstract】This paper researches two approaches of the talent structure and training mechanism, which is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equipment test and actual combat training. It aims at confirming the training standard and mode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alent, and improving the training quality and benefit.

【Key words】Equipment test Actual combat training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alent-training

一、引 言

目前,我军装备试验与实战训练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具体表现为装备试验按照生产厂家设计标准组织实施,而忽视了武器装备的实战性要求,导致试验合格甚至优质的产品在部队实战训练中经常出现性能不稳定、操作无手册、维护保养无规章等具体困难。这不仅制约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进程,而且还影响了部队广大官兵的士气,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实现装备试验服务于实战训练、实战训练依靠于装备试验的良性发展,必须走装备试验与实战训练融合发展之路。人才是事业之本,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装备试验与实战训练融合发展人才,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这需要在实现途径上研究探索。

二、科学构建装备试验与实战训练融合发展人才素质结构

培养什么人,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问题和前提条件。单纯的装备试验任务是具体的,对其人才素质结构有着自身的要求;同样单纯的实战训练任务也是具体的,对其人才素质结构有着自身的要求。要培养装备试验与实战训练融合发展人才,就要对原有装备试验和实战训练人才素质结构进行重新构建,以适应新任务的客观要求。装备试验与实战训练融合发展人才素质结构,不是对装备试验人才素质结构和实战训练人才素质结构的否定,而是在原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地扩展,形成新的知识、技术、能力结构,其实质是突出主体,兼顾一般。

1.科学构建融合式装备试验人才素质结构

这类人才首先必须精通完成装备试验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主要包括装备试验产品检查知识和技术、装备试验设备操纵知识和技术、装备试验数据收集和判断知识和技术、装备试验组织程序和管理规范知识和技能,能够圆满完成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的装备试验任务。其次要具备能够履行为部队实战训练服务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主要包括部队实战训练中的装备操作程序和技能、装备维修维护知识和技术、装备技术革新的规范与能力等,能做到帮助部队官兵尽快了解装备、掌握装备、使用装备。

2.科学构建融合式实战训练人才素质结构

这类人才首先必须精通实战训练相关作战理论、装备性能、装备操作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能够圆满完成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训练任务。其次要具备一定的装备试验知识、技术和能力,能够参与装备试验任务,有针对性的为装备试验单位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提高装备性能稳定、简化装备操作程序、建立装备维修维护规范、突破装备技术难题等,积极配合装备试验单位提高装备技术保障能力。

特别强调的是,无论是融合式装备试验人才,还是融合式实战训练人才,都需要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沟通技能上进行科学构建,进一步强化融合人才的基本素质。他们必须具备武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思想,一切为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打赢现代化条件下的战争、促进我军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服务,克服本位主义思想,树立装备工作“一家人”的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在思想上愿融合发展、肯融合发展。装备融合发展使各自的任务扩大了,环境复杂了,困难增加了,必然会对人才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这需要有正确的认知和态度,能够进行科学地心理调适,能够在心理上愉快接受装备融合发展理念,快速适应不同岗位工作、环境条件的挑战。装备试验与实战训练融合发展,表面是工作任务的融合,实质是相关人才的工作标准、程序、方法等方面的融合,这需要具备高超的沟通协调技能,能够了解对方、容纳对方、展示自己、完善自己,将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各方的共同提高、和谐发展。

三、科学构建装备试验与实战训练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机制

怎样培养人,是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和质量保障。实现装备试验与实战训练融合发展和培养融合发展人才,在我军是一项新任务,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需要从建立人才培养制度、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建设人才培养条件、严格人才培养管理等方面做好扎实工作,构建科学完善的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机制,以确保人才培养的功能和效益,为实现装备试验与实战训练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

1.建立融合发展人才培养制度

制度带有根本性和强制性,是依法培养融合发展人才的重要体现。建议由总装备部牵头,联合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组成调研组,深入装备试验基地和作战部队一线,科学分析、论证装备试验与实战训练融合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论证全军院校、训练机构、部队培养融合发展人才的条件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颁发《装备试验与实战训练融合发展人才培养规定》,指导和规范全军组织开展融合发展人才培养工作。有关院校、训练基地和部队,在总部《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任务和条件,制定贯彻落实《规定》的具体措施,进一步细化、量化人才培养工作程序、标准和责任,确保《规定》落到实处。

2.明确融合发展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导向。首先要明确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包括人才培养完成的时间、达到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做好融合发展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指导我军融合发展人才的培养工作。其次要明确融合发展人才培养的阶段目标,仔细做好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滚动式”管理,达成年年有任务、年年有成果的目标。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指导年度目标,年度目标实现总体目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据对我军现行人才培养效果分析,发现总体目标具体明确,而年度目标含糊不清,使总体目标与年度目标严重脱节,最终导致总体目标无法实现,教训十分深刻,应在培养融合发展人才工作中认真记取。

3.拓宽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渠道

无可置疑,院校始终是我军各类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进一步明确我军院校培养融合发展人才任务,扩展培养融合发展人才的功能定位,提高培养融合发展人才能力水平。要对全军院校尤其是中高级作战指挥、装备指挥、工程技术院校进行有效组合,打造融合发展人才培养“航空母舰”,实施多层次、多学科联合培养。要注重发挥试验基地、作战部队培养融合发展人才的实践环节和实用功能,组织开展融合发展人才的交叉培训,在实践中学习、体验、提高人才素质。目前试验基地、作战部队内部人才培养形成了优势,但对培养融合发展人才十分陌生,培训内容、方法、模式缺乏,这需要抓紧时间开展理论研究、模式创新和条件建设,使其能够尽快承担起培养融合发展人才的重任。训练机构具有院校理论与部队实践综合的优势,可以将它们的作战训练任务进一步拓宽到开展装备综合训练,有计划选派装备试验管理、技术人员和实战训练指挥、保障人员共参加综合培训,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4.建设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条件

基本条件是顺利开展工作并取得成效的物质基础。经过多年建设和积累,我军人才培养基本条件逐步完善,其中信息化教学条件等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对提高办学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但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条件仍然十分薄弱,不能适应培养任务的客观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采取超常措施,抓紧抓好三个方面条件建设。一是抓紧抓好教员队伍建设。长期以来,我军人才培养延续分专业培训,装备试验、实战训练分离教学,导致教员队伍专业知识、技能过硬,而综合知识、技能薄弱,它不利于融合发展人才的培养。将抓紧抓好院校教员的实践技能提高和抓紧抓好部队教员理论素养提高并重;将抓紧抓好擅长装备试验知识、技能教员提高完善实战训练知识、技能与抓紧抓好擅长实战训练知识、技能教员提高完善装备试验知识、技能并重,实现我军教员队伍能力素质的全面建设、全面提升,达到“一专多能”的目标。二是抓紧抓好培训教材建设。教材是组织教学、开展训练的知识和技能载体,也是人才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范本。在抓紧抓好基础教材建设的同时,突出抓紧抓好专业教材建设并重;在抓紧抓好文字教材建设的同时,突出与抓紧抓好电子教材、特别是网络教材建设,尽快形成适应融合发展人才培养需要的教材体系。三是抓紧抓好培训实践环境建设。无论是装备试验,还是实战训练,都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技能为根本,所以融合发展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实践环节,这需要建设相应的实践教学环境条件。按照“练指挥、练协同、练谋划、练技术”的原则,建设具有装备、作战、训练、技术一体化的综合实践环境,不断提升培养人才的整体效益。目前各单位普遍存在着实践环境条件建设独立性强、系统性差的弊端,应搞好顶层设计、综合配套,破除实践环境条件建设上的“小而全”思想,树立“大而强”的建设理念。

5.严格融合发展人才培养管理

军委胡主席强调指出:“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战斗力。”严格和科学管理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目前在融合发展人才培养上,存在着较为普遍和严重的“严格不起来、执行不下去”的状况,需要通过加强严格管理改变被动局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好“五个严格”管理:一是要严格选学资格,真正将那些应该培养和愿望培养的人才坚决送训,克服送训过程中的组织和个人阻力。二是严格培训组织。制定严格的培训方案和课程标准,着力抓好每个环节、每项工作、每堂课程规范和标准的落实,克服培训工作的随意性。三是严格实施培训考核。每门课程或每个教学单元都要建立考核试题库,能覆盖融合发展人才培养知识、技术结构;按照培训标准严格组织考核,真实反映培训质量效果,拉开参训人员成绩差距,形成考核压力和动力,有效杜绝培训考核中的“蒙混过关”现象。四是严格训用一致。使用需要训练,训练为了使用,两者互为条件和目的。这就要求做到培训内容一定是装备试验与实战训练融合发展迫切需要是知识、技能;同时经过培训的人员一定要及时使用到装备试验与实战训练融合发展岗位上,承担并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充分体现培训的实用价值。同时要将参加培训成绩作为官兵晋级晋职、评功受奖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激发官兵参与培训、努力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五是严格学籍管理。参加培训学了什么?学会什么?对于今后参加培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融合发展人才培养多以任职教育途径实施,随着武器装备试验、训练的发展变化,不断参加不同类型、层次的培训,是组织和个人面临的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培训过程中重叠和交叉十分重要和必要,严格学籍管理势在必行。培训单位应向送训单位和参训人员提供准确、全面、规范、权威的学业成绩单,以便科学确定今后参加培训的时机和选学的课程,做到有的放矢。

四、结束语

装备试验与实战训练融合发展人才培养途径不仅为上述两个方面,还有培训方法、手段、技巧等其他方面,需要继续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力争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破解融合发展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难题,实现了我军融合发展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屠恒章.军事任职教育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2 [美]彼得•德鲁克.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设备实训总结篇4

摘 要:在职业技工院校实训教学中,实训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它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作者经过多年教学研究探索,把实训教学总结归纳为五步实训教学法,第一步组织准备,第二步演示指导,第三步过程指导,第四步考核指导,第五步,总结指导;或者简称一备,二演, 三巡 ,四考,五结;分述如下。

关键词:实训教学;方法步骤

一、组织准备是基础

实训组织准备是指完成实训课题应具备教学条件的各种准备工作;如场地、器材、工位、用具和组织分工管理等教学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实训教学基本条件和教学组织管理的准备。基本条件准备应做好以下几点;1.要设计课题实训流程和实施方案。2.根据工位配置设备、仪器、材料和工具等。在人身和设备安全危险地点设置安全警示和常规标志。3.劳动保护准备;如工作服、安全帽、绝缘鞋和应急保护备品;4.优化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身体状况、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学习层次差异、学习兴趣等。5.预案措施。避免自然条件变化、供电状况和课题变更等不利因素干扰。

组织管理始终是实训课一个难点,教师既是一名知识技能传授者,又是一位优秀组织管理者;需要认真管理和严格要求,保证有条不紊完成好课题训练。无论是车间实训场地,还是室外实训场地,存在许多危险因素,需要实时安全教育;因此,有效课堂管理和认真组织教学十分重要,实训前有必要建立课题组织机构,把教师教学管理渗透到学生管理中,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和社会能力;增强团队精神意识,体现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如组长负责制、工班长负责制、教师指导下分工负责制等;也可模拟企业管理来设置组织管理模式。总之组织准备要认真细致全面考虑,做到准备充分,组织严密,措施得当,为整个实训课题教学完成打下坚实基础。

二、演示指导是关键

所谓演示指导,又称入门指导;主要指课题的操作要领,方法步骤,工艺要求进行演示指导的过程,在整个实习教学中起启蒙作用。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指导的规范性。目标要明确,用具要合理,环节要完整,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动漫等辅助演示。二是安全操作必要性。安全教育与安全指导要把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准则贯穿在每个课题中,使学生熟知安全操作规程;并且要纳入考核内容,特别是对专业学科要独立设置安全课题,对高危操作和特有工种演示操作,要进行安全演示培训,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杜绝一切安全事故。三是理论指导针对性。理论知识在操作中是一种复习回顾,体现理论指导实践重要性;讲课题理论时,要紧紧围绕课题所需知识讲,要突出重点知识到位;如方法、步骤、原理、重点内容、因果关系、注意事项等。在方法上灵活多样,在教室、车间、现场,结合实际操作仪器,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有趣,在理论中学习实践,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四是职业道德渗透性。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不可粗心大意,培养学生严谨工作精神。要树立正确技术观和价值观。五是演示方法多样性。在演示指导中,除动手演示外,可利用现代职业技术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录像视频进行演示,使学生身临其景,拓宽视野,形成系统性思维。采用集中演示和分组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操作过程基本要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理性知识掌握后,实际操作操作训练过程就能顺利进行;如果入门演示指导到位,那么,在过程指导教学中就会事半功倍。

三、过程指导是目的

过程指导指演示指导后,以学生为主体课题操作训练过程。包括巡回和纠错指导。其目的是如何把演示指导中操作要领、方法步骤、规范要求,变为学生入门操作练习和普遍掌握操作技能的过程;特别是在初期的过程指导中,可能遇到问题很多;如学生兴趣浓厚,动作姿势不正确,操作过程次序混乱,仪器设备使用不当,甚至不会操作,材料工具使用不正确,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仪器设备出现不良等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发生人身和设备事故,是教学高危期;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洞察秋毫,随时处理突发问题。为此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1.密切关注实训人身和设备安全,建立检查监护的安全有效安检规程,发现异常声音和现象要及时防范和应急处理,确保教学环境健康有序。2.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关注每个学生动作要领是否正确;练习进度状况等。3.注意基本用具正确使用,操作过程中出现仪器设备故障要及时排除,使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4.实时进行操作成果评价;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成就感。

从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师教生,生教生,分组操作比赛,集体研讨,动作分解,优秀生表演,成果展示等;针对那些动作较慢同学进行个别指导,要有耐心,时刻跟踪掌握情况,要有高度责任心,不失去一个细节,不放过一个错误动作;确实把实训指导过程变为学生练习掌握操作技能的教学过程。

四、考核指导是成果

考核指导实际上是一种技能竞赛和成果展示指导过程。主要分为考试指导、综合素质指导和技能评价指导三部分;在考试指导中进行针对性安排考核项目,通过考试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应变能力。锻炼学生心理素质,要求沉着冷静,得心应手,操作有序,安全规范;一是要遵守教学规律,合理掌握练习时间和掌握课题进度概况,不可急于求成,容易发生隐患和意外,后果不堪设想。二是要遵守理论指导实践规律,每课题考核既要理论联系实际,又要通过考核实践总结出理论依据。

教师在考核考试中即是指导员又是裁判员,严格按规章办事。把握好技能评价标准几个要点;1.评分标准要公开透明,每个课题训练结束后都有对应考试环节,同样,也有一个课题考试评分标准,按教材、按大纲、按规范等;防止无标准考试;2.评分标准或者成果评价制定要具体可操作,没有评价和评分标准,根据技能目标要求,需要学科带头人和高技能专家研究制定;做到准确可行有章可循。3.综合评价纳入总评成绩。有时通过一次考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掌握技能水平,如偶然失误、设备异常、系统故障等,需要根据平时情况或分课题练习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4.文明操作,从言谈举止,劳保穿戴,行为规范,操作文明,工具摆放,环境卫生等,要把文明操作纳入考核总评;培养文明操作素质。5.考核成绩包含考勤、考试、方法和综合素质等综合成绩。

考试方法可单人独立考试或小组考试相结合,知识、技能、能力、素质应均衡提高;评价标准考核考试方法不断创新,考核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把握好考核环节,对于提高学生职业操作技能和专业能力至关重要。

五、总结指导是提高

总结指导又称为结束指导;主要是对操作过程中出现共性问题进行总结,表扬好的,批评差的,达到进一步提高的目的。重点体现四方面内容;1.出勤和纪律情况总结。表扬突出人和事。2.操作技术总结,仪器设备使用、操作方法和操作规程状况。3.课题进度总结。操作努力方向和准备完成任务项目;如操作考试、新课题安排等。4.成果评价总结。学生实习阶段结束后,认真写出实训总结报告;指导目的在于掌握,总结目的在于提高,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把各项操作技能使每个学生掌握好是教师宗旨。总结方式多样化,书面的如实训总结报告,分组式总结,教师集中总结;经验交流式总结;课题过渡式总结;只要组织得当,深入交流,共同促进,必将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结束语

设备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总装部队;士官岗位;升级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士官队伍作为军队人才战略工程人才建设“五支队伍”之一,在武器装备保障、试验任务和部队培训、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能力素质已成为影响部队战斗力生成、巩固和提高的重要基础。随着士官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围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根据总装部队建设需要和士官人才成长规律,分析了总装部队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基本内涵及意义,梳理了当前士官岗位升级训练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探索了适应总装部队建设需求的士官岗位升级训练路子,旨在提高总装部队士官训练的层次和水平,为加强部队建设和提高战斗力,培养一大批满足岗位任职要求的新型士官人才。

一、总装部队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是一种岗位任职训练,具有继续教育的功能和属性,是在按纲施训的基础上,根据士官衔级、职务和培训基础,逐步提高培训标准,提升士官等级的一种分层分级递进式训练活动。包括两方面含义:从某一职务开始,按照培养目标,进行逐级提升培训;在培训课目上,按先基础后应用,先简单后复杂,先低级后高级的程序实施。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标准性。升级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士官任职能力,前提是科学区分培养目标和标准。根据士官编成等级,结合各类专业岗位,区分不同级别士官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对能力素质的要求逐级升高,且需要相关业务部门和部队各级量化确定。二是规范性。晋级必训,将升级训练纳入总装部队士官训练总体规划,未经升级培训的不得晋升高一级士官;承训资质,初级晋升中级的士官由军以下训练(教导)机构承训,中级晋升高级的士官由军队院校和大单位训练机构承训;结果认定,对经过升级训练考核合格的士官颁发统一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结业证书。三是灵活性。落实中需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充分利用晋升高一级前的服役空间,结合部队遂行各种任务的最佳时机,统筹安排、分批选培不少于年训数量的骨干苗子达到晋升高一级士官的标准。积极推开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是贯彻军委总部深化士官制度改革,加强士官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的一项具体举措,是以培训方式变革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健全完善士官教育训练模式、机制的创新实践,是提升士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训练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士官训练质量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探索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和总装部队建设需求的士官岗位升级训练问题,是当前军事训练领域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二、总装部队士官岗位升级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未来武器装备发展和技术含量增多的新需求,建立一支高素质、技术精的士官队伍势在必行。当前,总装部队士官人才队伍“级升技不长”的问题日显突出,士官岗位升级训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影响和制约了部队战斗力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升级训练目标不明确。不同层级士官的训练目标定位比较笼统,没有具体区分,致使士官训练着眼岗位急需急用多,立足递进培养、长远发展少,士官训练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二是升级训练内容缺乏规范。现行训练与考核大纲中明确的训练内容和标准对不同层级的士官没有区分,初、中、高级士官培训同内容同标准,同训同考,各级培训内容衔接不紧,交叉重复培训、漏训、偏训等现象较为突出。三是升级训练机制不够完善。先培训再晋升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各承训机构职责任务区分不够明晰规范,没有形成统一的计划、协调、管理和保障机制,士官分层训练难以有效衔接,院校与部队合力育人机制有待完善。四是管理使用不够规范。遴选制度不落实,部分单位重使用轻培养,送训热情不高;送训时机不合理,缺乏岗位基础,存在训用脱节。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大打折扣,不仅难以形成健康高效的士官训练机制,而且无法构成连续稳定的士官人才链。因此,必须把士官岗位升级训练作为事关总装部队长远建设的战略性工程来抓,纳入规划、形成制度,不断提高士官训练的层次和水平。

三、总装部队开展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措施和对策

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是一项长期性、动态性的工作。组织士官岗位分类分级训练,其本质是“因材施教”,关键在于对不同层次对象的训练内容、标准进行科学区分,研究可操作、可考评、可调控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不断打牢士官训练基础,提高训练质量和层次。

(一)着眼岗位任职需求,科学定位升级训练目标

各级士官的服役时间不同,人员数量和职能任务各异,对其能力素质结构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应针对总装部队各专业实际,结合训练大纲对士官的专业技能要求和士官群体递进式升级的特点,可以3年为一个升级周期,细化量化不同级别、不同年度、不同专业士官的具体训练标准,逐年拓展训练内容、提高训练标准,使升级训练做到“有的放矢、按需培训”,防止“升级不长技”。根据总装士官编成等级,宏观上可区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对士官能力素质的要求逐级升高,即初级士官以“技术过硬”为标准,按照专业熟练、胜任本职的目标,着眼所属专业和岗位的需求,重点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且训练标准逐年提高;中级士官以“一专多能”为标准,在初级的基础上按照善组训、会管理、能指挥的目标,重点强化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培养,使其成为士兵的骨干、军官的助手;高级士官以“专业精通”为标准,按照技术士官用修双能、指挥士官一专多能的目标,重点强化知识结构的改善和多种技能的储备,使其成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中坚力量。

(二)着眼部队客观实际,优化完善升级训练内容

从近年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情况来看,内容设置还存在起点不高、低水平重复,层次不清、重点不突出,内容不精、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影响了士官升级训练的质量。应紧密结合部队实际,对现有训练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构建与训练目标相适应的内容体系。要按照训练内容难度系数与士官衔级相对应的原则,初级士官主要应对技术含量较一般、操作技能要求高的培训,专业训练应以基础应用课目和装备故障排除为主,理论学习以政治文化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为主;中级士官主要应对科技含量大、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培训,专业训练应以各类重点难点课目和实装训练为主,理论学习应以专业应用理论、管理教育理论和组训为主;高级士官在完成中士训练内容的基础上,主要应对部队科技练兵和新装备生成战斗力所急需的、高新技术含量高的培训,专业训练应以突出装备故障检修、重点难点课目和专业型技能的教学和训练为主,理论学习应以新知识、新技能、新装备训练为主。指挥士官升级训练的侧重点应放在组训任教能力、专业技术素养和管理教育能力等方面,专业技术士官升级训练的侧重点应放在装备操作技能、武器维护保养、组织指挥能力和管理教育能力等方面,形成具有总装部队特色的初、中、高级士官配套的培训标准体系。

(三)着眼训练质量效益,改革创新升级训练方法

总装部队士官队伍专业多样、岗位分散、军衔不一,专业性强,组织升级培训难度大。科学地选择和运用训练方法,对优化训练过程、盘活训练资源、确保训练质量、提高训练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一是确定分级模式。按照“免训不免考、先考后训、过关升级”的方法,在入伍训练结束后,组织专业等级考评,区分训练对象层次,制订针对性训练指标;以专业综合考评成绩为依据,将各专业士官分配至相应承训单位,区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训练编组,依照连队式管理方式,分别赋予相应训练管理职能、能力指标要求;结合实际梳理不同训练等级的具体内容,针对初级士官的偏训、漏训、弱训等问题进行补训,针对中级士官的重点难点课目进行强化训练,针对高级士官进行交叉和扩容训练,实现“等级晋升、梯次衔接”。二是活用升级训练方法。岗前集中强化训。训练预备期,依托教导机构组织各级新选(晋)士官封闭集训,依据士官的技术等级进行编组,重点强化政治理论、军事理论、军事法规、专业教学法、武器装备试验以及岗前任职等训练,为士官的升级训练打好基础。区分专业分级训。入伍训练阶段依据不同专业士官岗位的编配情况,采取大专业小集中、小专业大集中的方法,针对士官专业和技术等级,区分专业和级别编组,由总装部队司令部统一制订训练计划,统筹安排教练员和训练场地器材。定期换岗交叉训。结合专业训练计划安排和组织士官之间互换岗位、交叉训练,分级分年确定其专业的训练内容和标准,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技能储备,使士官成为多技在身的“多面手”。选送院校专项训。可针对新型装备器材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抽调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士官,选送相关院校、培训机构和装备生产厂家进行专项培训,培养一支技能过硬的尖子队伍,带动和促进士官训练整体水平的提升。三是升级训练手段。抓好共同课目培训基地和各专业培训基地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训无场所”的问题;对现有模拟训练场所进行扩容改造,将各类制式与非制式器材整合利用,以解决“训无器材”的问题;对现有信息网络资源进行探索性整合,加快专业系统集成升级和士官训练管理数据库开发,以解决“训无平台”的问题。四是把握升级时机。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结合训练阶段转换或半年基础课目考核时机定期评定;根据各个受训者训练实际情况,采取个人申请、营连主考、机关督察的方法,按申报等级不定期评定。

(四)着眼长远建设发展,建立健全升级训练机制

建立完善运行机制是实现士官岗位升级训练制度化运转、精细化管理、常态化落实的保证。一是完善等级晋升机制。重点是规范院校、训练(教导)机构和部队在士官培训中的职能作用,完善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合力育人机制,充分发挥部队装备资源、任务资源、人力资源优势在士官培训中的作用,逐步形成士官资格培训、升级培训和岗位分级训练有机协调的机制。二是完善升级培训机制。按照总装部队士官专业技术等级标准和能力结构特点,依据现行编制、装备和部队建设发展需求,针对士官队伍基础现状,按系统、分专业制订士官升级训练规划,明确各级抓士官训练的职责,规范不同服役期限、不同专业岗位士官升级训练的内容、方法、时间以及应达到的标准,使士官升级训有方案、练有依据,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健全升级考核制度。士官的升级,必须经相应的院校或训练(教导)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升级,并且每升一级均要组织一次培训和考核,增强士官岗位升级考评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效性。要把升级训练考核成绩作为晋升士官等级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对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晋升上一等级。考核要充分发挥“训考分离”新机制的积极作用,建立制度健全、结构合理、任务明晰、职责分明、符合实际的考核组织,确保考核机制的正规运转。四是建立训练奖惩机制。细化奖惩内容,把训练成绩、过关升级情况与个人的切身利益挂钩,实现奖惩措施制度化、规范化,真正把等级晋升和资格认证考核的成绩作为树立训练标兵、士官转改、评功评奖的主要依据和硬性指标,切实发挥岗位升级的导向作用,确实达到以考促训、以考定用的目的,激发士官训练成才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实现士官队伍整体能力素质的提高。

四、结论

积极推开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是提升总装部队士官队伍整体素质,健全完善士官教育训练模式、机制,增强训练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士官训练质量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总装部队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基本内涵及意义、矛盾与问题的基础上,从科学定位升级训练目标、优化完善升级训练内容、改革创新升级训练方法、建立健全升级训练机制四个方面对总装部队如何开展士官岗位升级训练进行了探讨。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是一项长期性、动态性的工作,任重道远,今后还要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补充、完善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寻找出更加有效的提高士官能力素质的方法,为加速总装部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进程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级指挥院校建设[J].指挥学报,2006,(8).

[2]洪庆根.新形势下军队任职教育发展模式探讨[J].继续教育,2007,(5).

[3]董贵山.加快联合作战装备指挥能力建设[J].国防大学学报,2002,(4).

设备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自主学习物流专业实训课

职校生自身的学习特质及面临的“毕业即就业”的现实问题,使得加强职校学生自学能力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职业学校老师应该把“指导学生自学”作为日常教学的常规要求,探索切实可行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环境和机会,加强指导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本文以物流专业仓储实训课为例,探讨中职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方法。

一、物流实训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笔者结合中职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物流仓储实训课程(现代物流进出库作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方法的探索,最终形成“课前呈现任务书―课中让学生‘动’起来―课后评价―教师点评―检测反馈”的实训课教学模式。

(一)课前呈现任务书

在实训课中,学生的操作往往是机械被动甚至是盲目的。对于教师讲授的内容、操作的要求甚至实训操作的目的、操作的原理等,学生往往不会进行深入思考。基于这种状况,为了让学生对实训课有更直观的了解,教师可以课前下发实训项目书,让学生提前了解实训的内容、要求和实训设备。如:“现代物流进出库作业”教学中,课前设计的实训任务项目为:商品入库作业―理货组托,所用到的操作设备为:手动液压搬运车、托盘和手持终端。由于初次接触这三种设备,学生兴趣浓厚,能够积极主动地查找资料,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对三种设备的操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课中让学生“动”起来

通过课前下发的实训项目书,学生对实训项目有初步的认识,但是理货组托操作流程是怎样的?如何操作更好?要将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自发地“动”起来。

例如指导学生进行实训项目:商品入库作业―理货组托。引入项目:本校物流实训室是一家仓储中心,接到欧特福客户冰红茶20箱的入库信息,要求在当天下午4点前完成入库。教师提出问题:商品入库的流程是怎样的,学生回顾(课堂上已经学过此部分内容),然后讲解理货组托流程包括入库流程的哪几个环节。讲授新课:首先,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组(每组5~6人),给每个小组5分钟的讨论时间(讨论角色分配问题及如何完成此项目),然后放手让每个小组尝试去完成此实训项目。初次接触此实训项目,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且信心满满,但真正操作起来时各种问题接踵而至:1.这批货物应该选择哪种码盘方式?2.码盘时应注意哪些事项?3.手动液压搬运车如何使用效果更好?4.三个人应如何配合效率更高。这是学生在操作之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此时正是讲解实训流程和设备使用的最好时机。教师结合PPT讲解实训流程、选择码盘方式、码盘应注意的事项及设备如何使用等,亲自演示设备使用方法,再次进行实训操作,从而完成了一次高效且成功的教学过程。

(三)课后评价

在学生顺利完成整个实训操作流程并能熟练使用设备后,将操作项目的评分表发给组长,由组长对照评分表对组员的操作做出详细的评价。评分表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确定托盘堆码方式、托盘堆码操作和组托作业,每项内容里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及分值(总分均为100分)。如确定托盘堆码方式:未分析货物堆码方式(15分)、未分析层高标识(15分)、未分析托盘使用数量(10分)等;托盘堆码操作里有未按题目明确规定的堆码方式进行操作(15分),在自选堆码方式下,每层堆码箱数须为最优(15分)等;组托作业里有登录手持终端系统时用户名或密码输入不正确(10分)、入库理货时未点击“理货”直接点击“完成”(10分)等。学生对照评分表可发现操作不当的环节或者野蛮操作的地方,为下一次操作提供经验。

(四)教师点评

小组完成操作和组长评价之后,老师要及时表扬肯定,做好评价。教师点评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对已完成实训项目的看法,进行自我评价,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评价和总结。老师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并总结学生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老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处于主导地位,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锻炼学生自己完成项目、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训练实际技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五)检测反馈

撰写实训报告,进行总结与反馈。教师详细审阅每个学生的实训报告,总结实训过程中的得与失,在物流理论知识上有哪些新的认识,在物流操作上是否有收获,以后还需要改进哪些方面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训课中学会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物流实训课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建议

(一)课前充分备课,预测在实训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在讲授理货组托作业时,笔者提前考虑两个问题:1.班级人数较多(33人),实训设备和教师精力有限,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事先将岗位分为信息员、仓管员和操作员三个岗位,学生分小组练习,每组安排一名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组长,管好本组的秩序。2.每个岗位的实训内容都不是特别难,学生只要操作一遍基本可以掌握要领,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并且饶有兴致地练下去?这里笔者通过评分和竞赛来解决:一是根据每个岗位的内容,设置评分表,通过打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来增加练习的有趣性。

总之,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备课中不仅要备老师,更要备学生;不仅要备教学内容,更要备教学环节;不仅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更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二)课堂上充分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主动思考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就像一把未点燃的火把,需要教师去点燃。但是,专业不同学法传授也不同,教师应从自身的专业实际出发,将学法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可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三)注重课外知识拓展

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如书籍、网络、报纸、杂志等,引导学生主动探寻知识,在积累中质疑、思考,获得成功的经验。

总之,指导学生自学并非一日之功,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自己表达、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分析、总结,不断提高。同时,教师也须加强对学生的分析和了解,简化自主学习辅导资料,精简数量、提高质量,深入开展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陈永玲.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J].贵州教育,2005(15):28-29.

[2]王惠英.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长三角・教育,2009(4):74-75.

设备实训总结篇7

根据会议议程,我代表科教司向大会简要汇报备战雅典奥运会科技工作的情况,就如何做好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技工作的思路与具体措施讲几点意见,并对《中国奥委会兴奋剂控制规则》(征求意见稿)做一说明。

一、备战雅典奥运会科技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

继我国运动员在悉尼奥运会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之后,2004年雅典奥运会成为承上启下的一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奥运会。为实现既要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又要为2008年奥运会培养锻炼队伍的目标,体育科技工作紧密围绕备战工作,全方位地开展了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

(一)基本情况

国家体育总局高度重视备战雅典奥运会科技工作。悉尼奥运会刚一结束,就开始着手研究、组织科技备战工作,先后下发了《2001—2010年体育科技发展规划》、《奥运争光科技行动计划》等文件,从“组织科研攻关、加强科技创新,开展科技服务、促进‘科训结合’,加强科技建设、改善科研条件”等三个方面对科技备战工作进行全面部署。2001年,研究制定了《备战奥运会科技工作重点研究领域实施方案》,确定了11个领域的60个重大科研项目作为今后重点攻关课题。几年来,针对备战雅典奥运会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先后组织实施了147项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项目。体育总局还制定了国家队医务人员和科技人员管理办法,将医务人员和科技人员的岗位正式列入国家队编制,并发放驻队岗位津贴,从制度上和政策上调动了医务人员和科技人员随队服务的积极性。

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国家队的科技意识普遍增强,把科技备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许多中心领导和国家队的主、总教练直接参与或主持了科研攻关项目的研究。射击射箭、重竞技、小球和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还对内设机构进行调整,成立了专门管理科技工作的职能部门。重竞技和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普遍在所属项目的国家队配备了科研副领队或科技教练。

2001—2004年间,国家体育总局为备战雅典奥运会的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工作直接投入经费共计4800万元,近1500人次直接参与了147个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项目。经费投入比上一个周期(1997—2000年)增加了3倍,直接参与人次和组织攻关课题数分别增加了58%和65%。

从2002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逐步为7个国家队训练基地配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力量训练、科研测试、体能恢复、医疗康复等器材设备,并在训练局建立了康复中心。2004年,又为国家队配备了一批先进、实用、便携的测试、医疗及训练辅助器材,使国家队的科学训练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赛前训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备战2008年奥运会任务的需要,国家体育总局从2002年开始组织实施训练监控、运动心理、运动医学、运动营养、体育信息、体能训练与恢复等6个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这项计划实施以来,正在开始逐步发挥作用,并将大大提高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的能力。

四年来,广大科技人员与教练员、运动员、管理人员密切合作,深入训练实践,全方位地开展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成为国家队不可或缺的组成人员,为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备战雅典奥运会,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科研、训练“二张皮”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体育科技的攻关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涌现了一批深受运动队欢迎和好评的科技骨干,为深入开展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技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回顾4年来的备战工作,各级领导对科技工作的重视是空前的,国家体育总局各项目管理中心和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对科技的需求是空前的,国家体育总局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是空前的,广大科技人员为运动队服务的意识和积极性也是空前的。当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之后,我们又进一步感受到各项目管理中心和国家队对这次备战奥运会科技工作的评价、肯定和鼓励是空前的,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对体育科技的关注、报道也是空前的。

(二)主要经验

总结备战雅典奥运会的科技工作,主要有以下六条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科技工作必须面向运动训练主战场的实践导向,加强制度创新,不断改革和完善科研管理方式。

为进一步促进科研和训练的紧密结合,国家体育总局始终坚持了把满足一线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科技管理工作的基本导向,正确处理全面提高科学训练水平与提高科研学术水平的关系,加强制度创新,不断改革和完善科研管理方式。

在奥运攻关课题的立项管理方面,坚持研究课题必须来源于实践,坚持以国家队和项目管理中心为主确立研究项目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有关程序。

在奥运攻关课题的过程管理方面,在加强中期检查的同时,充分依托各项目管理中心和国家队,加强对攻关课题的指导、管理、监督,并可根据训练需求的变化对课题及时进行调整,该上的上,该并的并,该停的停。

在奥运攻关课题的结果管理和评价标准方面,强调把是否解决训练实践中提出的关键问题,科研成果能否应用于训练实践,有关项目管理中心和国家队是否满意作为主要依据和最终的考核标准。

在科技经费的管理方面,改革了科研攻关项目经费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各中心对攻关项目的管理职能和调控力度,制定并逐步完善国家队科研测试、营养、医疗、文化教育等经费标准和管理办法,为提高国家队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

第二,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有力促进了备战雅典奥运会科技工作。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自1999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对所属科研机构和体育院校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目前已基本到位。通过改革,基本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力量分散、重复投入等问题,科技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科研机构的方向和任务更加明确,科技实力明显增强,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有力促进了备战雅典奥运会的工作。

改革后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进一步明确了备战奥运会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的方向任务,强化了科研工作面向体育实践的目标导向。把按传统学科专业设置的二级研究室改为按任务领域设置,加强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联合,有利于统筹安排备战奥运会的科技工作。

调整、充实后的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组建了以为国家队提供医疗保障为主要任务的体育医院,开展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运动性伤病防治,承担了国家队医疗管理、业务培训、组织专家会诊巡诊等任务。改建后的体育医院面貌一新,有利于解决好科研和临床长期脱节等问题,在备战雅典奥运会以及防治“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组建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在加快国家体育总局系统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同时,为总局领导、各项目管理中心和国家队的备战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情报信息和研究成果,很好地发挥了“耳目”和参谋作用。

设备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实训室;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双证书制;新加坡模式;教学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6-8375-02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鼓励与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职业技能教育与基础理论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两条腿。职业技能教育将在未来的高等教育中占据一半以上的教育资源。面对如此迅猛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我们的高职院校实训室又将如何发展?

1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特点

1)双证书制

即拥有毕业证与技能等级证为双证书制。

2)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

我们的高职教育比起基础理论教育来说更为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那么教育规划侧重于实训教学这一块将是必然。但这并不是说理论教学可有可无,否则,我们的实训实操将会是盲目的,想真正学好也非常困难。

3)工学结合

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后,需要到公司工厂等搞实际生产的地方进行真正的实操实习,以便了解掌握一线的生产生活经验,为将来毕业后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4)开设见效快,效益比高的专业科目

我们每个行业都有其职业技能需要培训,但往往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开设卫生医药,农林牧副渔和地球物理化学等专业科目,更多的是注重培养收效快的专业科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恐怕就是那些科目牵涉面广,需要联系的社会关系复杂,较难争取到相关的社会教学资源(如实训实习基地)。效益比,致使很多高职院校只开设了实训实习基地比较容易建设和联系的专业科目,以求在校内能方便完成实训教学后,到企业进行专业对口顶岗实习。

2 我国高职教育的实训室现状分析

1)我国高职教育实训室的经费来源不同

据了解,高职院校一般是由省市有关部门直属管理的学校,不全由省教育厅领导,高职院校的经费一般由学生的学费缴纳而来,而省市相关部门有的占有或争取的社会资源多,则分拨给自己所属的院校经费就多,否则反可能从所属院校提取经费。教育厅负责管理各院校,并且可以从政府获取正常的年度预算,其教育经费相对稳定,但教育部教育厅对各层次院校与特色教育支持的经费拨款却是不同的。

2)我国高职教育实训室总体偏少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因为各自拥有的教育经费情况不同,所以有的实训基地较少,被迫偏重于理论教学;有的理论教学对实训教学则以1:1的方式开展;事实上,我们的纯理论科目可以放在普通课室,而带实训的科目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教学一体化。即我们的某门技能课可以把理论与实训放在一起教学,专任老师讲完理论后,学生就开始实训,一环扣一环。

3 我国高职教育实训室的发展趋势和管理模式探讨

1)我国高职教育实训室发展面临的难题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在电脑设备的帮助下,效益得到了很大提高,所以各专业的教学或多或少都与电脑设备紧密联系,只是各专业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要求和计算机实训教学课的要求不同。有的专业对计算机硬件要求高,如3D造型,影片编辑与处理,UG模具设计与产品造型,电子电路PCB板设计,建筑设计与装潢;有的专业如法律,文秘学和经济学等对计算机设备的硬件要求则没那么苛刻,普通的配置即可胜任。

机械与电子工程的电子信号测量,汽车维修保养,产品造型技加工的实训教学设备比较特别,其它各专业的实训教学基本上都是在计算机房里完成。因此,计算机房的建设与管理是我们高职院校面对的一大难题。

2)新加坡模式

据考察,他们的电脑实训室覆盖WIFI无线网络信号,把教学设备经费的一部分补贴给每位新生,从而保证电脑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上,同时也让学生实实在在获得了好处。

3)从某高职院校实训室电脑房的配置,使用保养年限及总投资来对比一下新加坡模式的效益。

这所高职院校计算机房共有15间,学生有3400人,采用的是联想电脑,每台售价为5600元,每间按60台计算,那么单独电脑投资额为5600*60*15=504(万),这一价格包含了联想售后维修人员三年免费上门服务。教学电脑一般可以使用6年,免费期过后的后面三年则需要付费维修或者因为教学软件的更新而需要硬件升级费。后三年这笔开销也将是一笔可观的数额,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15间实训室配有的管理人员有10名,咋一看似乎很多人,其实不多,因为15间实训室分布在4栋隔开的实训大楼。现按一人每年支付4万劳务费来计,那么10人6年的总费用为4*10*6=240(万)。这样算来,我们的实训室电脑设备维护及管理6年的总成本=电脑投资总额+实训管理人员酬劳+后三年维修升级费,后三年维修升级费计56万,那么总成本是:504+240+56=800(万)。事实上这所院校5600元的电脑配置却显得高不成,低又浪费,而当前市面上运行3D等大型软件的四核,大容量硬盘带中高端显卡的台式电脑只需3500元,双核集成显卡的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2500元以下普通客户可拿到货。目前我们高职院校中实际需要较高电脑配置的学生大概占1/5,拿这所学校15间实训室来分配的话,则必须有15*(1/5)=3(间)较高配置的电脑房(即3500元/台),其余12间可采购平均2500元/台的笔记本电脑。这种情况下,如果把实训室集中在1至2栋楼的话则只需管理人员4名,其中2人轮值3间高配置房;2人轮值其余12间只配功放音箱,笔记本台及笔记本电源插口,网络接口的低配置房,而这2人只需待在值班室,各房上课老师途经值班室自取钥匙赴各室上课,完了锁门交回钥匙给值班室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负责登记上课情况,中途巡视及解决设备在课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新方案把原来10名人员减少了6人,6年则节省开支240*(6/10)=144(万);12间后三年维护升级费节省56*(12/15)=44.8(万)。我们现在的联想电脑投资总额504万减去我们暂时还需要保持的高配置台式机房3500*60*3=63(万),等于441万。这是我们6年在电脑设备上可转移出来给每年新生的资金,加上前面两项节省,总计可补贴给新生的资金总额为:144+44.8+441=629.8(万)。这数额平均给6年全部学生计6800人,则每人可获补贴926元;如果平均给4/5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学生:6800*(4/5)=5440(人),则每人可获补贴1158元。这种补贴额基本在新生购买够用笔记本总金额中占到35%~60%了,是种具有诱惑力的补贴,并且保持了年年新生使用新电脑。这种敢为人先的举措必将引起社会较大的反响,造福于入校新生,对学校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上一篇:大学实训周总结范文 下一篇:教学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