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05 20:46:43

混凝土实训总结

混凝土实训总结篇1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各项施工技术也随之迅速发展,但是各项施工技术发展仍然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在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中,就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相关负责人的注意。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民用建筑的质量,也阻碍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势发挥,下面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存在的几点问题做简要分析。

1.施工人员施工技术能力有限

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虽然很容易掌握,但是在其应用中还是包含了很多的实际操作知识和专业化理论知识,只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势,才能更好的把握施工中各项技术细节,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目前在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人员普遍存在施工能力差、施工效果粗糙、施工技术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在民用建筑施工中大部分施工作业人员是农民工,他们在施工前没有经过系统的施工知识培训,直接造成施工技术地下;另一方面是由于施工管理人员过于重视如何控制施工工期和施工成本,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完全忽视。

2.缺少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

科学全面的施工技术规范,有利于施工作业人员更好的开展技术施工工作,从而提升民用建筑施工质量。可见,技术规定的重要性。然而,目前的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还存在施工技术规范不健全、约束力差,不能对民用建筑施工形成有效的规范。这种问题的存在,与国家对建筑施工领域约束力度不够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也与建筑业对施工技术规范不严格有关。虽然国家也出台了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其中也包括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但是这些规范的不够细致全面,十分的笼统,并且无法与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相符,所以缺少应用的实际性。目前,民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大部分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都流于表面形式,在实际应用中缺乏技术规范的监督工作,导致无法发挥出技术规范的作用,无法通过有效的技术规范,提高民用建筑施工质量。

3.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认识不足

在民用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不够重视的情况。施工人员作业全部按照自身的经验施工,而缺少对施工技术图纸的参照,存在过于重视施工效率,轻视施工技术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存在非常不利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的提升,更约束了施工技术对提升建筑质量的作用。施工作业人员不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情况,应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改变这种情况,从而促进施工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1.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技术能力

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的提升,需要施工管理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性,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建立完善的混凝土施工人员的准入制度,施工人员上岗前必须要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和实践考核,保证上岗人员具有足够的施工能力,定期对混凝土施工人员进行考核,发现技术不足的人员,要再次对其进行技术培训,通过考核后可继续上岗,确保混凝土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2.严把施工材料质量关

在民用建筑施工中,如果施工材料不合格,那么即便是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也是无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所以,要严把施工材料质量关,提升民用建筑施工质量。混凝土施工的材料包括砂石、水、水泥等,这种材料的质量也要严把把控,从而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重视起混凝土施工材料的采购、保存等工作,确保混凝土施工中应用材料的质量。另外,在施工中还要有专业的材料检测人员,对混凝土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加强施工过程监管,从而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3.严把混凝土浇筑过程

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施工重要环节,该环节会对混凝土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混凝土浇筑中,要制定科学的浇筑方案,保证施工过程的合理流畅。施工人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顺序,浇筑中施工人员要做好配合工作,避免出现浇筑空洞情况。

4.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虽然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可以控制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但是仍然无法完全的避免施工裂缝,所以,在施工中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要结合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当混凝土裂缝出现后,要根据裂缝的实际类型,采取相应的裂缝控制方法,如表面修复法、填充法、注入法等方法,从而确保民用建筑施工质量和建筑的安全性。

三、结束语

总之,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工程项目,需要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需要施工作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施工技术能力。相信在对混凝土施工严格把控的同时,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监管,必然会实现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升。

混凝土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高温;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浅议

引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混凝土应用技术与研究技术的发展,具有耐热性质的高性能混凝土(HPC)应用不断普及,尤其是对于暴露在恶劣天气环境下的土木工程,譬如海港工程等。混凝土因其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抗压能力等特征,是主要的建筑结构材料之一,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但是,在高温环境中施工,会使高性能的混凝土使用率发生变化,可靠性远不如原有材料性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由于高性能的混凝土材料组成比较复杂,给研究混凝土的耐热性产生诸多影响。据气象资料记载,1992年,2000年,2003年,2005年以及2007年都出现大范围的持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因此,研究南方高温条件下的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意义深远。

一、高性能混凝土对施工的作用

工程建筑一般采用的高性能混凝土是指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的混凝土,在许多的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使用,被称为跨世纪的高新型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无论是对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环境状态,还是混凝土的结构设计、施工工艺、相应的机械设备等都有全面的优化组合。新材料和应用新技术是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必然之路。我国目前的高性能混凝土研究正在不断深入探索,应用前景广泛。

二、高温环境下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

即使天气温度相同,在有阳光、风的天气与无潮湿、风的天气相比下,建筑施工中也要采不同手段和更为严格的预防性措施,高温天气会影响外界环境的温度、混凝土的温度、风速、土地干湿度以及阳光照射强弱等。在春季和秋季,由于24小时之内的温差变化较大,而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变化会随着混凝土收缩的大小程度产生早期裂痕,后果也十分严重。混凝土在高温后会产生物理变化,包括热收缩、热膨胀以及蠕变所产生的一系列较大程度的体积骤变等现象,体积变化可产生较大的内应力,严重会导致实物体断裂和微裂缝。上述现象多数是发生在干燥性或者热带性气候的地区,温度较低的地区常常发生在夏季高温时段,对于湿度较大的混凝土高温作用后,会导致混凝土的裂爆和潜在灾难性事件的发生,而高性能的混凝土材料的选取尤为重要。

三、高温条件下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措施研究

1.混凝土运输

采用专用的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最合理,高温天气施工时应该对混凝土运输车和相关设备采取隔热防晒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混凝土运输时间和转载次数。夏季施工更应该保证混凝土的搅拌能力和运输能力相匹配,能有效防止建筑群和实体墙结构出现施工缝,保证浇筑工作的连续性。气温高时还应该固定时间测定混凝土的坍塌以及落度损失情况,以便于调整滞留时间、运输时间和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当慢速搅拌混凝土,禁止在运输过程中不断加水搅拌,可以说安全、正规、高效运输混凝土是施工的基础,也是按时完成工程的首要前提条件。

2.短时间、低温度搅拌

高温天气会影响混凝土的搅拌,尤其是南方高温频发地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现场施工水量不断增加,因为混凝土的流动性下降速度快。(2)混凝土凝固速率的增加会间接增加摊铺以及拌合水量的增加;(3)收缩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加大会造成压实及成形的困难。针对以上情况,施工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措施:(1)根据实际情况,对预冷拌合物可以采用碎冰代替部分水,或者在搅拌混凝土时直接喷入液氮,是既有效又简便的方法;(2)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大于30℃,混凝土在施工时搅拌最好在棚内、气温偏低或者傍晚时分进行。(3)混凝土搅拌站的设备采用降温、遮阳等措施,并且尽量缩短混凝土的搅拌时间,防止混凝土凝固。

3.施工准备阶段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处理

(1)加强人员和施工人员培训。要在高温条件下,特别是南方持续高温,长时段高温条件下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处理,不仅要加强混凝土自身耐久性检验,更要求检验人员和施工人员在致裂温度和温控机理等方面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有关夏热高温期混凝土施工要点的培训。(2)为降低混凝土原材料进入搅拌机的温度,施工时应该对原材料,进行遮阳或降温处理。(3)配合比调整:应该根据不同工程结构和施工环境进行适当调整,选择合理的夏期施工配合比,对硬化混凝土和新拌混凝土造成的影响,要及时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从施工工艺、原材料上采取温控措施,加强控制。

4.浇筑温度、时间严格把关

浇筑混凝土要注意以下几点:(1)浇筑体积混凝土结构要预先根据施工结构截面尺寸的大小采用适当的降温防裂措施。(2)在高温环境下浇筑混凝土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保证连续进行浇筑,从搅拌机到入模的时间要尽量缩短,并且尽快开始养护。(3)在混凝土浇筑前要确定在最高气温下混凝土分层浇筑的覆盖时间,在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执行。(4)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地,应测定拌合物的含气量、坍落度、泌水率、入模温度、水胶比等因素。(5)混凝土浇筑前要将基底或模板喷水润湿,保证浇筑连续进行,且浇筑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最长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5.高温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

(1)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内部最高温度不宜大于65℃ ,混凝土表面温度和养护用水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2)拆除模板的同时要对构件进行包裹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避免干湿交替;混凝土拆模时,表层温度和混凝土芯部温度之差不得大于20℃ 。(3)对龄期较早的混凝土采取洒水养护时,如操作间断会使混凝土忽湿忽干,易造成龟裂,所以在一定时间内要保持湿润。(4)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要采取合理的测温方式进行温度监控。

结语:

总之,高温给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我们要采取合理措施,尽量减少高温影响,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随着现代混凝土应用技术与研究技术的发展,具有耐热性质的高性能混凝土(HPC)应用不断普及。在我国南方地区,高温酷暑天气频率高,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大,耐热的高性能混凝土更适用于建筑、土木等工程建造。混凝土施工质量好坏与否是影响施工的重要环节,混凝土构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因此,严格把关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与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环节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书锋.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及养护研究[J].山西建筑,2010

[2]苏建伟.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总结[J].山西建筑,2008

[3]司可.高性能混凝土高温施工条件下质量措施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4]丁建平.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分析[D].安徽建筑,2012

[5]许红梅.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安徽建筑,2010

[6]冯乃谦.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J].福建大学学报,2013

[7]张红杰.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浅析[J].广西建筑,2011

混凝土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回弹法;影响因素;混凝土;强度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在我国广泛使用,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检测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测得的回弹值与混凝土表面硬度之间的关系而推算混凝土强度,其原理决定了该方法的效果和精度,在具体的工程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检测数据与混凝土实际强度不符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影响回弹法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仅对一些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如仪器本身准确度,待测混凝土构件质量,人为因素等。

一、回弹仪本身质量对结果的影响

回弹仪本身的精准度会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对此,《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以下简称《规程》)中对回弹仪的质量要求为:除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回弹仪》GB/T9138外,同时还对如标准能量值、平均率定值等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规程》规定:回弹仪检定周期为半年,

二、待测混凝土构件质量对结果的影响

回弹法的原理是根据混凝土表面的硬度而推断其强度值,因此,混凝土构件表面质量的好坏对结果的影响非常关键。《规程》规定:待测混凝土构件表面应干燥、整洁、平整。而混凝土配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浮浆、蜂窝、麻面等现象,在检测之间必须对出现上述现象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清理,使之符合《规程》规定。同时,在构件成型之后也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受到碳化、腐蚀等影响。因此,测定回弹值时应注意混凝土构件在配制和成型后是否存在表面不符合《规程》规定的情况,如若存在,需对其进行表面清理或对结果按规定进行修正。

⑴模板的使用类型

有研究表明,混凝土构件表面若较为粗糙,会使其回弹值变小。此外,对于一些具有吸水性的模板来说(如木模), 构件表面的水分会被模板吸收,从而导致混凝土构件表面局部的水灰比降低,硬度提高,检测出的回弹值相应增大,推算出的混凝土强度则同样增大,但是,构件表面局部硬度的改变对混凝土强度本身影响并不明显,即便如此,为了获得更加精确的检测值,在使用回弹法时也应考虑到模板的影响。当然,这仅仅是对于具有明显吸水性的模板而言,而对于钢模、胶合模板、涂抹了隔离剂的木模而言,其吸水性并不明显,且形成的构件表面基本都符合《规程》规定的整洁、平整要求,对于使用这些模板的混凝土构件而言,使用回弹法时基本无需考虑模板是否吸水而造成的影响。

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而不得不使用吸水性较大的模板,因此,在使用回弹法时应首先了解其所采用的模板的吸水性,如果较大,应对检测结果进行修正,且随着混凝土强度的不同,其修正系数也会有所不同。目前,国内各规范中尚未给出统一的修正系数,往往采用钻芯法进行修正。

⑵养护方式的影响

不同的养护方式、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强度亦有不同影响。对于标准养护与自然养护的混凝土,在相同强度的情况下,自然养护的回弹值高于标准养护的回弹值。这是由于标准养护的混凝土含水率高于自然养护混凝土的含水率,使标准养护混凝土的回弹值偏低。但两者随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差异有所减小。

⑶龄期的影响

这里龄期的影响实际上主要是指混凝土碳化的反映,所谓碳化,,该碳酸盐物质使得混凝土表面硬度增大,使检测出的回弹值偏大,从而推算出的混凝土强度值也会偏大,而实际情况是,在一定范围内,龄期越长碳化程度越高,对回弹值的影响也越大,但碳化本身对混凝土本身强度影响并不明显。另外,在确定碳化深度值时,应能正确的区分已碳化与未碳化部分的分界,准确的测量出碳化深度。《规程》中对碳化的影响做出了明确规定,具体修正方法详见《规程》。

⑷检测面的影响

在混凝土的浇筑表面,由于振捣、重力、浇筑方式等因素使得混凝土中的较大粒料向底部集中,引起混凝土表面浆层出现厚度不同现象,从而引起混凝土表面硬度不均,一般表现为构件上表面浆层厚,硬度小;构件底面浆层薄,较大粒料集中,硬度大;构件侧面则介于两者之间。在检测其回弹值时会出现较大差异,《规程》对浇筑面修正的规定中,对构件表面给定的修正值一般都为正值,而对在底面修正时,则基本上为负值,这也从侧面解释了《规程》中仅要求对构件上、下检测面进行修正而对构件侧面不做修正的原因。

除了上述几个重要的因素以外,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和含水量对回弹值的影响同样明显,通常湿度越大回弹值越低,《规程》中规定在测定回弹值时要保持混凝土处于干燥状态。另外,混凝土的配合比对回弹值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中型回弹仪测定的强度界限一般限制在C60以内。

三、人为因素

任何项目的检测都离不开检测人员的参与。个人认为,检测人员专业素养的高低对结果的影响有决定意义。《规程》中规定:使用回弹法进行检测的人员,必须通过专门的技术培训,然而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经常出现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直接进行检测的现象,我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就经常见到此现象,很多没有受到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临时上阵,直接进行检测,读数不标准,弹击时回弹仪方向把握不准,敷衍了事,对仪器使用不规范,经常损坏回弹仪,更有甚者弄虚作假,凑数、改数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都是管理不规范造成的。然而,即使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进行检测,在选择测区时,其结果也可能出现较大误差,《规程》第4.1.3条及第4.1.4条规定了在选择测区位置和测区数量的要求,试样应严格遵守“随机”的原则,并宜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会同检测单位共同商定检测的范围、数量和方法,而文中并未给出具置及数量要求,这就使得检测人员在选择测区数量和位置时有很大的差异性,检测区数量的多少,反映了对构件覆盖面的大小;检测区位置的正确与否,反映了测出的回弹值是否具有代表性,

另外,在对构件的薄弱部位、弹击时会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检测时应设置支撑固定,否则会因为弹击而损坏构件本身,或者因弹击产生的颤动而消耗回弹能量,使得检测结果偏小。

在对回弹值进行修正的计算中,修正顺序的选择同样重要,如检测时仪器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则应先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然后再对修正后的值进行浇筑面的修正,对于未经培训或对此不熟悉者通常会犯这种错误。

结束语

虽然上述各因素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回弹法的精度,但回弹法凭借其快速、简便、灵活、

成本低等的优点在我国的使用已经有四五十年,使用时只要按照《规程》的要求操作,再辅以钻芯法作为评判依据,仍不失为一种可靠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JGJ/T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宋力,等.工程检测中回弹法测强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科学院学报,2009,(12)

[3] 周明华.对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方法的应用述评[J].施工技术,2002(4):24-25.

混凝土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表面裂缝;质量通病

0.引言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以其优越的抗震性能,已经全面取代了预制混凝土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裂缝、平整度超标等质量通病,轻者影响美观,重则影响建筑物结构安全,由此造成的渗漏,往往给住户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损失。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较多,涉及到设计、施工、材料、环境等诸多方面,笔者根据具体的工程施工实例,对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了有效的措施并全面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质量,实现了工程创优目标。

1.工程概况

某公司生产楼工程,建筑面积8098m2,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建筑总高度28.50m,建筑物东西长65.6m,南北宽22.4m。该工程为框架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强度等级C30,板厚100mm~130mm,室内地面装修约50%为防静电水磨石楼地面。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质量要求较高。

2.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工程开工后,工程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各个施工队班组长、监理、业主组织召开了关于“消除质量通病”研讨会,将“现浇混凝土楼板质量问题”作为重点讨论、研究,结合本工程一层①~⑤轴线混凝土楼板施工质量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点数850个,不合格点数115个,不合格率达13.5%。经过整理分析,归纳出影响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质量的五大问题及其发生频率,即表面裂缝53.9%、楼板表面平整度超标34.8%、楼板板面标高5.2%、梁板底面平整度2.6%、外观缺陷1.75%等。其中表面裂缝和楼板表面平整度超标占88.7%,是影响现浇混凝土楼板质量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表面裂缝和楼板表面平整度超标产生原因的全面分析,找出末端原因10余条,工人专业技能不达标、测量仪器精度误差、专项技术交底不全面、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养护用塑料薄膜铺设时机不当、养护用塑料薄膜揭膜方法不当、梁板钢筋密集、大跨度现浇板模板支模时未起拱或起拱值不符合标准要求、上人上料过早、混凝土外加剂掺量不准确等,经确认其中工人专业技能不达标、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养护用塑料薄膜铺设时机不当、大跨度现浇板模板支模时未起拱或起拱值不符合标准要求是影响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

3.质量控制措施

3.1加强对工人的专业技能培训

因操作工人对砼的特性不明确和对细部处理不严谨,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半板面负筋踩弯,施工中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值时,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或强度未达到规定值时就上人或其他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能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或者造成支座处的负弯矩,导致板面出现裂缝。

针对这些情况制定了对操作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和施工质量教育等措施,在组织实施前制订了一系列培训计划,并加强巩固培训的质量。

施工前,组织工人学习技术规范及要点,并进行施工质量教育。每周开设技术培训班,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和工长组织,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技术交底和跟踪检查。

3.2加强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

施工中严格控制砼原材料的质量和技术标准,优先选用干缩性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极配良好的砂石,尽量减小水灰比,减小水泥用量,适当选用高效混凝土膨胀剂。泵送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不超过水泥用量的15%,选用中砂,砂率控制在40%-50%。

为满足泵送和振捣的要求,预拌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都控制在160mm~180mm范围之内,坍落度过大会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从而加大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产生裂缝。因此,在满足混凝土运输和泵送的前提下,坍落度应尽可能减小。严格控制砼的坍落度,在砼浇筑过程中,每车抽测一次砼坍落度,并作好记录,对达不到要求的砼一律退出施工现场,砼坍落度抽测基本控制在160mm~180mm范围之内,确保在浇筑过程中砼坍落度的均匀性。

浇筑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确保浇筑质量,砼的振捣应均匀、密实,同时,避免施工缝的形成。

3.3合理安排劳动力,抓住铺设砼养护薄膜的时机和养护

混凝土楼板浇筑后的养护时机至关重要,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而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水分蒸发过快而造成失水,影响水泥的水化反应,从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形成裂缝。

由于浇筑现浇砼楼板时,砼浇筑强度大、人员不足,随着第一遍搓面的完成就铺上塑料薄膜,造成偷工现象。为此,在砼浇筑前,根据砼浇筑量合理安排劳动力,实行轮班制,专业工长跟班作业,严禁一人多岗,确保抓住砼第二遍搓面时机,保证铺设塑料薄膜时砼搓面质量,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早期养护效果,延迟收缩,防止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时较大的收缩、变形,产生干缩裂缝。

3.4控制模板起拱量

对开间尺寸较大的现浇板,由于模板不起拱,现浇板下沉会导致楼板上表面受拉,而边缘最严重,就会产生裂缝。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规范规定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混凝土梁、板的支模,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按跨度的1/1000~3/1000),提前将开间较大的现浇板模板的起拱值进行计算并标注、交底。

工人支设模板时由专业工长对起拱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起拱值准确,保证拆模后现浇板下表面下沉到一个水平面,使后期装饰粉刷层不至过厚。

4.方案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现浇板混凝土的质量达到了预定目标值,检查750个点,不合格点数为23个,不合格率降至3.1%,表面裂缝和楼板表面平整度超标频率分别为6.7%和5.3%,主要缺陷现浇板表面裂缝和表面平整度得到有效控制,不合格率大幅度降低,整体施工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5.结语

造成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质量通病的原因很多,针对不同的施工环境、现场条件、施工队伍、材料特性等,具体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并对措施实施情况及时进行跟踪验证和调整,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质量通病,实现质量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1]向嵘.浅谈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J].山西建筑,2006,(10).

混凝土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质量控制;管理体制;混凝土

1引言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混凝土其材料及施工工艺的特殊性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使近年因混凝土的质量问题而产生裂缝等的投诉呈上升趋势。因此,本文就因管理不善和控制不当而造成的质量问题进行探讨,尝试通过促进加强管理,实现混凝土生产过程的动态控制,以期把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消灭在可能形成之前。

2形成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主观因素

2.1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优劣在生产过程中影响的因素诸多。要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首先要找出其质量问题的成因。混凝土产品的质量除了受原材料因素的影响之外,其施工工艺对它的质量影响也甚大,混凝土施工是建设工程施工:较为特殊的―个环节,它与其他产品、构配件的形成不同,由于施工现场的复杂性和施工人员的多变性,至使混凝土的质量水平难以稳定,其质量的控制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施工中各个工序环节与其质量的好坏密切相关,若控制得好其质量必然好,反之必然会差以至留下质量隐患造成损失。

2.2确定混凝土的质量目标

要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首先要确定其质量目标。混凝土的施工应满足以下的质量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以满足设计者提出的强指标:

(2)所选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3)符合施工规范规定的骨料级配、水灰比以及坍落度等施工时的和易性指标;

(4)满足设计耐久性和使用功能的目标;

(5)满足施工过程所要求的安全,环境保护目标等。

上述各质量目标都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造成质量问题,因此,混凝土质量问题形成的原因相当复杂。从原材料的选择、配料到搅拌、运输、浇注、捣实及养护各环节都可能形成质量问题。

3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除预制构件外,由于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主要是在施工现场完成的这一特殊性,为达到上述五项质量目标,应该对人员、方法、材料、机具、环境五个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从而实现混凝土质量的过程控制和主动控制。

3.1人的控制

要控制混凝土的质量,首先要实现对人的有效管理。人既是质量控制主体,又是质量控制中的受控对象。作为质量控制的主体,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导作用:作为受控对象,要尽可能地避免人为的差错和失误。产品质量的好坏归根结底离不开人的作用,人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直接取决于围绕混凝土生产―系列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自我控制状态。其中,管理层的质量控制意识更是不容忽视。因此,对人有效地进行控制,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健全落实岗位责任制。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应包括:质量监督人员依法履行对各方责任主体的监督职责;监理人员的监理责任;施工单位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的管理责任;混凝土施工人员的直接责任。把混凝土质量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人员身上是实现全员管理、主动控制、过程控制的具体体现。

(2)强化管理。据调查,近年混凝土工程较多出现质量问题除技术方面的原因外大部分都与管理不善有关。在同样的专业技术条件下,由于管理水平的差异,其产品的质量必然存在明显的差别。因此,进行混凝土施工:管理的人员,不仅要熟悉混凝土的质量特性和产品形成的进程,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质量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

(3)持续培训。混凝土质量靠的是相关人员的良好素质,而素质的提高就在于教育,尤其是对质量控制起关键作用的管理人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规范的不断更新,培训应是持续的过程。相关人员通过持续培训,既可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也总结了以前的经验教训,最终达到提高质量控制的水平。

3.2原材料的控制

混凝土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正确合理选择原材料,控制原材料的质量规格、性能特性是否符合要求。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在订货时首先考虑原材料的质量,并且尽量减少供货厂家的数量,这样可减少质量的波动。

(2)严格把好检查验收关。对进场原材料必须进行抽检,验收时应全面检查原材料质量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保证指标,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拒绝接收。

(3)现场对预拌混凝土的把关,订货时应根据所用的部位和构件的特性,提出用料与配合比及拌合物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对进场混凝土的骨料质量、级配、水灰比及坍落度进行抽查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拒绝接收。预拌混凝土厂家应按订货要求供货并对其产品质量负责。

3.3方法的控制

方法的控制包括:施工方案和过程检查工作。

(1)施工方案应根据所用混凝的特点及工程结构情况(尤其是大体积、防水和钢纤维等特种混凝土)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2)施工方案要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组织,如控制分层浇筑高度,预留施工缝位置等。

(3)过程检查是质量控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既是对前一施工环节质量的事后控制,也是对下一个环节质量的事前控制,避免不合格的环节向后延伸为不合格的产品。如浇注过程中目测检查发现拌合物性能异常,应立即对该拌合物进一步检验,确保不将不合格的拌合物浇注成混凝土产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采用多层次的独立检验,包括材料供应及施工方的自检、监理抽检和监督抽检等,确保检验结果能真实反映混凝上的质量。

3.4施工机具的控制

施工机具的选择、操作、维修和故障排除等应专人负责。配料计量设备必须准确有效并应具备自检能力,以保证施工过程其计量的准确性。所有计量设备均应定期报送专业计量单位核验,不合格的禁止使用。

3.5施工环境

影响混凝上施工的环境有:温度、湿度等自然环境,以及水下施工、高空浇注、特殊结构浇注等。环境因素影响也是混凝土质量问题形成的诱因,如高温季节浇注大体积混凝土,若无足够的控制措施,会使混凝土出现大面积开裂,而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4结话

混凝土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施工管理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都在进行不断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受到一定的推动。传统的施工技术以及供应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与发展,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创新,这对冬期施工的管理理念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对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这不仅对建筑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对社会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冬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实际进行冬季施工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便有紧急情况发生时,可及时的应对。编制冬期施工文件是冬期施工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主要包括施工方案,施工计划以及材料进场等。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质量的控制以及对热源的准备、施工图纸复核检查与安全防护措施的也在上述范围涵盖之内。必须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满足了,促进整体的优化,从根本上对建筑质量进行保障。最终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与居住环境的目标。

1.冬期施工人员培训工作

现阶段我国施工人员整体呈现出素质较低以及文化水平不高的现象,这对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在实际施工之前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主要针对冬季施工的基本知识以及方法进行培训,同时促使施工人员对东西施工规定标准以及规范的进行掌握。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施工人员队伍工序以及节点难点的了解,必须在施工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这对施工中常见病害以及防治有促进作用,同时可实现对建筑质量的有效保障。

2.冬期施工的材料选择

保持清洁是冬季施工骨料选择的首要条件,冰雪等冻结物以及冻裂矿物质都不可以存在于冬期施工骨料中,同时注意混凝土不应该含有防冻物质。因其会发生碱骨料反应,导致混凝土体积膨胀,最终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严重的破坏。在材料的配合比方面,需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才可以真正投入使用,这是从根本上对施工质量进行保障。

二、冬期施攻现场管理

在冬期施工中,长时间的持续低负温、大的温差、强风、降雪和反复的冰冻,是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冬期施工对于现场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冬期施工期间应安排专人组织、专人进行测温工作。测温工作包括实测每日室外最低和最高气温,以及对于温度有要求的材料的温度。

1.冬期回填土施工

对于冬期回填土施工,由于土冻结后即成为坚硬的土块,在回填过程中不易压实,土解冻后会造成大量沉陷,冻胀土壤的沉降量更大,因此,为了保证冬期冻土回填的施工质量,尽量选择未受冻的、不冻胀的土壤进行回填施工。室外基坑(槽)回填时,如有冻土,冻土块茎不得大于15厘米,其含量(体积比)不得超过15%,并将其分散回填,分层夯实,每层铺土厚度比常温施工厚度减少20%-25%;室内基坑(槽)回填土施工,冬期土方回填时,每层铺土厚度要比常温施工厚度减少20%-25%,土中不得含有冻土块,铺填土时土块要分散开,连续施工,并逐层夯实。填土前要彻底清除基底的冰雪和杂物,整个填土部位回填完后要用岩棉被盖好。

2.砌筑工程

对于砌筑工程,在冬期施工过程中,砂浆易遭冻结,使砌体的强度降低。砂浆中的水受冻后,一方面影响水泥的硬化,另一方面,会使水泥砂浆的体积膨胀80%,会影响砂浆的内部结构,降低强度,所以,冬期施工要严格控制砂浆的用水量,保证砂浆质量。为了防止冬季砂浆的早起强度过低,不应采用无水泥配制的砂浆,宜用发热量较高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所用的砌块、砂、石膏不应混杂有冰屑冻块。此外,冬期施工中,由于砖和砌块不能浇水,因此砂浆稠度应大于常温下的砂浆稠度。

冬期施工的砌筑工程,应采用外加剂法,即在砌筑砂浆内掺假一定数量的抗冻剂,降低水的冰点,这样可以保证砂浆中有液态水的存在,使水泥的水化反应在一定的负温下进行,这样砂浆的强度就会在负温下缓慢增长。

3.混凝土工程

冬期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工程,若浇筑的混凝土受到冻害,则会致使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大大降低,严重影响基础工程的承载能力和工程寿命。混凝土的冻结对其强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混凝土初凝前后冻结,对其强度的影响最大,甚至使混凝土冻坏,其强度无法恢复。其原因是初凝的混凝土水泥的水化反应刚刚开始,混凝土拌合物尚无强度,这时若混凝土受冻,则由于水结冰阻止了水泥的水化反应,破坏了混凝土的内部结构,致使最终强度难以恢复,损失较大。

(2)混凝土终凝后在其强度很低时受冻结,此时的混凝土已经终凝,开始产生强度,但由于水泥水化反应的时间不长,由此而产生的凝结力还小于冻结而产生的膨胀力,故混凝土也遭受一定损失。但若立即采取正温度养护,结冰的水融化后,可部分恢复其强度。

(3)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冻结,混凝土过一定时间的正温养护,达到规定强度后冻结,此时水泥的水化反应时间已较长,由此产生的凝结力大于冻结而产生的膨胀力,混凝土内部未受到破坏,正温养护后,水泥水化反应继续进行到底,混凝土强度仍可达到设计强度。

三、冬季施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冬季施工计划管理,进入冬期施工前,将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项目和用工纳入生产计划和用工计划,并结合各级施工方案,统一安排生产计划。冬季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冬期施工技术规定》中的要求和冬期施工方案确定的原则和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2.已确定进入冬期施工的项目,在冬施材料、设备落实后,要保证施工力量,做到连续施工,避免造成不必的浪费。

3.编制冬季施工方案,应根据工程特点及冬季施工信息的反馈情况,布置年度冬期施工原则及实施方针,根据公司总的原则,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编制冬季施工方案,主要内容有:冬期施工生产任务特点部署,主要的冬期施工方法,热源设备计划,保温材料、外加剂材料计划,冬期施工人员培训计划,施工管理工作,冬期施工项目及热源安排。

4.外加剂的准备材料部门应根据计划采购订货,其他资源的准备:保温、覆盖材料的设备,根据工程任务特点及主要施工方法,确定保温、覆盖材料的用量,编制计划,组织进场存放和保管。

四、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为了保障建筑工程项目顺利按照工期,保障工程质量的完成,冬期施工也较为常见,因此,建筑工程的冬期施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目前冬期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采取合理的冬期施工管理可有效的避免冬期施工造成的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 石靖.建筑工程初冬时期施工管理的综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5).

混凝土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混凝土;碱骨料反应;预防措施

1 概述

碱―硅酸反应是194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路局的斯坦敦首先发现,引起世界混凝土工程界的重视。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在建筑、桥梁等建设领域中发现。碱骨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混凝土内部自膨胀应力而开裂的现象。因碱骨料反应时间较为缓慢,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才能被发现,一旦发生破坏几乎无法修补,素有混凝土“癌症”之称,是近年来遇到的机率逐渐增多的一种病害。据专家估计,全世界每年因碱骨料反应而造成的工程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

随着混凝土高强化的发展趋势,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大批量使用,水泥用量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单位体积混凝土的碱含量成倍增加,这一切为碱骨料反应创造了“物质基础”。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外加剂生产较多用以硫酸钠作为水泥混凝土早强剂,而防冻剂则多用硝酸钠、亚硝酸钠、碳酸钾等,这些盐类中的可溶性钾、钠离子大大增加了混凝土的总碱量,提高了碱骨料反应发生的机率。

2目前预防碱骨料反应现状

由于碱骨料反应已构成我国建设领域混凝土工程一大潜在危害,同时吸取了国外许多土建工程因碱骨料反应造成对工程的损害和重建的教训,我国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标准,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发生碱骨料反应对工程的损害。特别是水利工程界,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明确规定凡较大的水利工程所用的骨料都要求进行活性检验以及专家论证,并用大量混合材的水泥以及在现场掺活性掺合料等措施,这些规定至今仍在水利工程有关规范和标准中沿用。

但由于一些工程设计、管理和施工技术人员对碱骨料反应对工程损害的知识缺少系统、深入的了解,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重视度停留在口头和程序上,很少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导致增加碱骨料反应对工程损害的潜在危害。

3 反应原理及特征

碱骨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K2O、Na2O)与活性骨料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碱―硅酸反应(简称ASR),发生机理在于骨料中含有碱活性的硅质矿物(常温活性二氧化硅),在混凝土硬化后,缓慢的与水泥石孔隙溶液中的纳、钾离子反应,产生碱―硅酸盐凝胶,凝胶吸水后产生膨胀,膨胀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会使混凝土开裂。ASR破坏一般是在混凝土浇筑两、三年,乃至十几年后发生。

碱骨料反应破坏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混凝土表面开裂,裂纹呈网状,裂缝的形态与结构中钢筋形成的限制和约束状态有关:钢筋限制、约束力强的混凝土形成顺筋裂缝;钢筋限制约束作用弱的混凝土形成网状或地图状裂缝,在裂缝处有

白色凝胶物渗出。在同一工程中潮湿部位发展严重也是其外观特征。

4 碱骨料反应对混凝土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4.1 碱骨料反应对混凝土的危害

碱骨料反应对混凝土的危害性较大,目前也是常见的危害之一。结构混凝土,特别是地下结构等混凝土由于长期或周期性受到水的作用,容易发生碱骨料反应。碱骨料反应表现在外观上主要是混凝土因后期体积膨胀而开裂,混凝土构件发生附加变形。表现在内部结构中则使混凝土强度降低,碳化加快,引起钢筋锈蚀,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引起的破坏要化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修补或重建,有些损失甚至永远不可弥补。

4.2 预防措施

发生碱骨料反应需要具有三个条件:首先是混凝土的原材料水泥、混合材、外加剂和水中含碱量高;第二是骨料中有相当数量的活性成分;第三是潮湿环境,有充分的水分或湿空气供应。要预防或降低此反应就需从这三项源头着手,因此世界各国都是在配制混凝土时采取相应措施,使混凝土工程不具备碱骨料反应的条件。

4.2.1 控制水泥碱含量

水泥含碱量控制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及工程结构使用的实际情况,规定了若混凝土中使用碱性活性集料时,水泥的含碱量不应大于0.6%的要求,水泥的碱含量按氯化钠当量计。

4.2.2 控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

由于混凝土中碱的来源不仅是从水泥,而且从混合材、外加剂、水,甚至有时从集料中来,因此控制混凝土各种原材料总碱量比单纯控制水泥含碱量更重要。混凝土中碱含量是以等当量的氯化钠的含量,以kg/m3计。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的《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规定:干燥环境,一般工程、重要工程结构不限制,特殊工程结构3.0 kg/m3;潮湿环境,一般工程结构3.5 kg/m3,重要工程结构3.0 kg/m3,特殊工程结构2.1 kg/m3;含碱环境,一般工程结构3.0 kg/m3,重要和特殊工程结构用非活性集料。

4.2.3 对骨料选择使用 要做到有效地预防碱骨料反应对混凝土工程的破坏,应先对本地区产的集料进行调研,并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和《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JGJ52―2006)进行碱活性检验。

进碱活性检验时,首先应用岩相法检验碱活性集料的品种、类型和数量,当检验出骨料中含活性二氧化硅时,应用快速砂浆法和砂浆长度法进行碱活性检验;当检验出骨料中含有活性碳酸盐时,应用岩石柱法进行碱活性检验。经上述检验,当判定集料存在潜在碱―碳酸盐反应危害时,不宜用作混凝土骨料,否则应通过专门的混凝土试验做最后评定;当判定骨料存在潜在碱―硅酸反应危害时,应控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不超过3.0 kg/m3,或用能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有效措施。

如果混凝土含碱量低于3kg/m3,可以不做集料活性检验,如果水泥含碱量高或混凝土总碱量高于3kg/m3,则应对骨料进行活性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为岩相法和活性试验法。

4.2.4 掺混合材

掺某些活性混合材可缓解、抑制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根据各国试验资料,掺5%~10%的硅灰可以有效的抑制碱骨料反应,掺30%的粉煤灰或掺50%的高炉矿渣均可有效地抑制碱硅酸反应对工程的损害。

4.2.5 掺用引气剂

掺用引气剂可使混凝土具有4%~5%的含气量,可容纳一定数量的反应物,从而可以缓解碱骨料反应后的膨胀压力。

4.2.6 隔绝水和湿空气的来源

如果在担心混凝土工程发生碱骨料反应的部位能有效地隔绝水和空气的来源,也可以取得缓和碱骨料反应对工程破坏的效果。

5 思考与建议

5.1 骨料碱活性检测方法和标准

在工程建设之初可靠的检测骨料碱活性是预防碱骨料反应的关键。我国骨料碱活性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测长法、化学法、岩相法等几种。

综观在碱骨料反应对预防方面取得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其主要经验之一是这些国家和地区无不重视骨料碱活性检测方的研究和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更新,我国由于缺少负责或协调研究和制定标准的组织或机构,以及历史原因长期形成的行业隔离,对国内外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成果和经验,在我国标准中往往不能及时纳和更新。建议有关部门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和工程经验,尽快修订国家标准,同时加强对现行检测方式的研究和评价。

5.2 碱骨料反应知识的普及

国际上预防碱骨料反应的另一经验是在正视该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宣传、培训普及相关知识,成立相应机构,一方面在碱骨料反应研究方面统筹规划、协同研究,另一方面组织报告会、学术研讨会、各种碱活性检测方法培训班等普及和加强检测和预防知识。

近年来我国工程界对碱骨料反应不可谓不重视,特别是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都规定了相关条款以保证工程不发生碱骨料反应。由于骨料涉及岩石种类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单一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往往需要有时甚至必须多种方法综合判定。无论是检测方法的研究验证及其标准化,还是相关知识的普及推广以及不同检测方法或试验技能的培训都非个别单位所能完成,需试验室和工程应用单位的通力合作。建议有关部门成立相应机构,协调组织相关研究、更新和普及相关知识,无疑将会有效促进全国碱骨料反应的研究、预防和交流。

6 结语

目前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情况虽不十分广泛和突出,但由于碱骨料反应造成的破坏巨大,已构成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潜在危害。因此,工程设计、管理和施工技术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宣传、培训普及相关知识,用科学合理的措施,预防碱骨料反应对工程的损害。

参考文献

[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JGJ52―2006).

[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混凝土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裂缝与变形;科学配制

一、我国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1、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裂缝与变形问题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方面出现的裂缝与变形问题,主要表现为:因为受到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施工技术以及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与变形问题。这不但将会大大降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还使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

2、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麻面问题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方面经常出现麻面问题,主要表现为:混凝土的整体或者局部存在凹凸不平、缺浆、粗糙等问题。虽然麻面不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但是却严重影响到工程的墙体和地面的美观,这为后续的销售与利用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露筋问题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露筋问题,主要表现为:由于施工队伍未遵循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标准与要求进行操作。如在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到位,混凝土坍落度小,保护层垫块未设置或者固定不牢固,或过早拆模,混凝土硬化前受外力导致剥落等等因素造成钢筋外露,从而导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二、混凝土施工方面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是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最基本保证,要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进行:(1)建筑单位首先必须全面地、系统地、严格地调研审核混凝土原材料的制造商和供应商的资质、产品合格证等,对于讲诚信、产品质量比较好的厂商可以作为长期合作的对象;(2)在混凝土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应该在其中随机选取多个样本送到专门的实验室进行检验,只有质量合格,能达到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原材料才允许运送到施工工地。

2、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配制建筑施工所需要的混凝土

混凝土的配置直接决定着混凝土的施工效果,科学的配制混凝土不但能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还能有效提高施工队伍的施工效率。要科学地配制建筑工程所需要的混凝土,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进行:(1)在施工现场不断地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这是由于实验室与实际施工现场有所不同,在实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将会因为混凝土的运输方式、运输距离、施工环境及施工设备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混凝土的坍塌度会有较大的变化,所以必须以实际的施工环境为背景科学地配制调整含水率和配合比;(2)要采用科学的配合比换算方法。由于在实验室中确定的配合比,其在骨料中并没有包括超逊径的颗粒,通常以饱和面干的状态存在,然而在施工现场,混凝土的骨料总是会含有或多或少的超逊径颗粒,其中的含水量也比砂石表面的含水量要多,所以就要求在实际的施工现场应采用科学的配合比换算方法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以满足施工要求。

3、采取措施严防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缺陷问题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防出现缺陷问题,应该从下述三个方面进行:(1)定期对施工队伍进行教育培训,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混凝土缺陷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可以展开专业理论与应对措施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缺陷问题的认识,并且施工现场监理人员还应该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并进行现场监督指导,一旦发现混凝土缺陷问题就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2)监理单位应该安排专业的工程监理人员对混凝土的配制、搅拌、浇筑以及施工完成后的养护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监理,严格地审核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与配合比,并开展混凝土坍塌度的试验;(3)做好混凝土施工完成后的养护工作,这主要是为了保护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确保混凝土外部和内部的温差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以避免出现混凝土变形与裂缝问题。而对于某些面积比较大的板等,在进行养护工作时应该铺用一层塑料薄膜,还需要结合混凝土内外温差和湿度差来适当地调整养护的方法。

4、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和易性

和易性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是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粘聚性、流动性等多项功能的综合体现。如果混凝土的和易性不符合标准,就很有可能使混凝土出现振捣不实或者出现离析现象,造成施工质量问题。良好的混凝土和易性,将使混凝土更加容易振实,而且还不会出现离析现象,进而可以得到均质良好密实的混凝土浇筑质量。一般有些人在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会选择坍塌度低、水量低,注重借助振实工艺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实则这样更加容易出现孔洞、蜂窝等施工质量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流动性,进而有利于浇筑振实。此外混凝土还应保证良好的保水性和粘聚性,防止出现泌水和离析现象。目前,基本上都利用掺加高效减水剂的方式来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

三、总结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因此,在建筑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对于其中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并采用多种科学有效的工艺流程,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过程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此外,还应该做好实验室的验证与研发工作,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环境确定出最佳的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达到最好。

参考文献:

[1] 杨仪静. 浅谈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4)

[2] 刘惠文. 分析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7(10)

[3] 汤国权,潘宝生. 建筑混凝土施工现场全过程监理控制分析[J]. 城市建筑. 2013(10)

[4] 于红杰,张晓萍.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及其防护措施[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04期

上一篇:结构施工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施工图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