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8 20:48:49

工程制图实训总结

工程制图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培优集训;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90-02

随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影响力逐渐扩大,人们对近几年实行的“以赛促教、全面培优”的赛前培优班的学生表示高度的认可。因此,在结合我校其他项目培优班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分析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赛项的各项考核指标,结合我校建筑设备安装专业多年来的教学成果,探索提出“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赛项培优班的教学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及领导机构

一个赛项是否取得好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规范化的制定方案和落实具体实施工作。我校在组织上首先确定指导思想,具体领导机构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领导培优班全面开展工作,土木科科长作为副组长负责培优班、集训队各项工作安排与协调,抽调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多年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成员负责技能培训指导,启用心理教师负责学生心理辅导等工作,安排体育教师负责学生的体能训练工作,做到全方位、立体式地培训学生成为技术过硬、素质优秀的高技能型人才。

二、培训方案

1.资格审核。动员在校建筑相关专业学生报名参加培训班。结合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对学生进行资格审核,择优选择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谦虚、谨慎、细心、活泼,严于律己、善于观察、服从指挥的学生。

2.第一阶段基本知识及绘图培优。此阶段主要培训学生以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技能比赛对建筑给排水和电气控制施工图的考核要求进行制定,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再对建筑给排水和控制电气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进行培训,实施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以及晚上,时间约四周。(1)给排水基本知识及识图训练。培训内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基础知识培训。建筑给排水平面图、系统图、大样图的识图与绘制,建筑水电材料工程量表和材料清单编制基础。考核方式:根据平面图结合提供的给排水设备,利用绘图工具快速、正确绘制建筑给排水施工图。(2)电气基本知识及识图训练。培训内容:建筑电气工程基础知识培训。建筑电气平面图、原理图的识图与绘制。考核方式:根据平面图结合提供的电气设备,利用绘图工具快速、正确绘制建筑电气施工图。(3)阶段考核。综合考核前四周所学知识点,重点测试学生给水排水、建筑电气识图能力,遴选出10~20人进入下一阶段培训。考试要求:试卷答题,独立完成图纸绘制。

3.第二阶段水电基本操作培优。此阶段主要培训学生对建筑给排水和电气控制施工考核要求进行制定,先对学生进行“管工”实操训练,再对学生进行“电工”基本操作训练,实施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以及晚上,时间约五周。(1)各种管材的加工与连接训练。培训内容:不锈钢复合管、镀锌钢管、PPR管、UPVC管下料、切割和连接。管材的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沟槽连接、卡压连接、热熔连接、粘结。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工具和设备完成管道的下料、切割和连接。(2)管道配件、附件的安装以及施工验收训练。培训内容:水泵、压力变送器、水表、信号蝶阀、湿式报警阀、水流指示器、闭式喷头、末端试水装置、水龙头、淋浴器、洗脸盆等水暖器材。管道水压试验、水冲洗、排水管道的通水试验、通球试验。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工具和设备完成简单器件的安装和连接,管道试验。(3)电气安装与接线训练。培训内容:信号蝶阀、压力开关、水流指示器、压力变送器、水表、液位传感器到控制箱端子排之间的连接;水泵到控制箱端子排的连接。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工具和设备完成简单自动喷淋系统安装和连接。(4)阶段考核。综合考核学生前五周所学知识点,以手动启动生活给水系统和喷淋系统为重点。考核完毕后,结合心理测试、体能测试、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培优小组老师指定学生两两组合,力求达到一名水工和一名电工相配对。

4.第三阶段自动化操作培优。此阶段主要培训学生以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技能比赛对自动化仪器设置、调试考核要求进行制定,对学生进行PLC、变频器和接触器等器件的安装和连接,实施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以及晚上,时间约二周。(1)系统控制与调试训练。培训内容:电气控制柜PLC、变频器、接触器等器件的安装和连接,变频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抄表计费程序设计与调试,喷淋灭火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给排水监控程序设计与调试,组态监控系统设计与调试。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工具和设备完成简单自动化控制程序设计以及组态设计。(2)阶段考核。综合考核学生手动仪器控制和自动化设计、调试技能,以PLC自动启动生活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重点。

5.培优强化集训阶段。此阶段主要培训学生以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技能比赛要求对前述考核过关学生两两配对进行综合集训,实施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以及晚上,时间约一个月。阶段考核: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测验,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配对。重点考核绘图准确性,材料表编制,水电系统安装快速,手动启动顺利,自动化程序编写快速,纠错查错准确,文明施工程序,队员配合默契程度,以及体能和心理素质。

6.体能训练及文明施工要求。以上训练计划需适当安排体能训练,如长跑训练体能,铃训练上肢力量,由专业体育老师具体制定体能计划。培训全过程贯穿安全文明施工重要性,训练过程做到佩戴安全帽、手套,材料、工具摆放,工作区卫生清洁,废料处理得当。

三、所需要设备设施条件

第一阶段需要40~60人多媒体教室一间,第二、三阶段需要10~20人建筑设备安装实训室,需要THPWSD-1型给排水设备安装与控制实训装置4套、PC电脑4台、配套管材、线材、电气元器件一批。

四、总结

全国技能大赛培优方案的制定是一个系统教学任务,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大赛呈现越来越强的竞争态势。上述是我校在交流总结各省队指导教师的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的培训方法与手段,以此保证培训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同时,指导老师亦应结合学生技能水平、态度、素质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加强培优班学员的心理辅导,增强选手的抗压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GB50015-200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GB50242-200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工程制图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CAD;课程整合;有效模式

通过对《建筑CAD》和《房屋构造与识图》实训课程标准的研究,发现第一、二学期开设的《房屋构造与识图》第二学期的实训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而《建筑CAD》在第二学期开设,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在时间点上恰好能够衔接上,课题组大胆尝试,把两门课程的实训进行整合,并初步在实训教学中进行实施,在教学中进行验证。

一、实训课程整合的先决条件

(一)指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教师是整个实训课程的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不是一个或二个教师对整个实训课程的整合进行简单的指导,而是一个教师团队,一个具有能够统筹整个专业课程的高素质的专业团队。这是实训课程整合能够有效进行的先决条件。

(二)实训整合课程内容的设定

一个具有能够统筹整个专业课程的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团队是进行课程实训整合的先决条件,实训整合课程内容的设定是整个实训整合课程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实训整合课程内容的设定不仅要在内容的设定上要体现专业课程的特点和整合课程之间的知识点衔接,内容上要环环相扣,而更要和现实工作的流程相呼应,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实训整合课程内容的设定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决定了实训课程整合的成败。

(三)实训整合课程时间上的安排

实训整合课程时间上的安排要根据整合的课程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部门能在时间安排上给予更大的灵活空间,做好实训整合课程和实际教学课程的有效衔接,时间点是非常关键的。《AUTOCAD》与《建筑识图与构造》的课程整合实训,要在两门课程并行授课之后、学生参加完课程期末考试之后进行课程整合实训,这样学生和老师都会全心全意的进行实训工作,在精力分配上,时间投入上的有效性进一步加强。

(四)实训地点的选择、设备的配备

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室、场所及所需的设备。

(五)严谨的考核制度

要选择一种新的考核方式,既能激励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实训课程中,又能充分体现考核的公正、公平、公开,全过程实行动态考核,要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团队的合作精神。

(六)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

要针对实训的对象设置实训的内容、形式、考核方式,就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力及提点,有针对的灵活的设置相关的实训整合环节。

二、《房屋构造与识图》和《建筑CAD》实训课程整合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整合实训的定位

该课程整合实训,把《房屋构造与识图》课程内容的识图部分与《建筑CAD》制图内容相整合,是建筑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训课程,实践性很强,是研究制图标准、建筑工程图的识读、制图的一门课程,是建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多实践的重要专业技能基础课。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应用性,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以及绘图和识图的能力,其内容及影响贯穿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工作实践中。

(二)课程整合实训的目标

知识目标:

1.建筑施工图的识读及绘制方法。

2.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及绘制方法。

能力目标:

1.能熟练掌握建筑结构平法施工图的识图及绘制方法。

2.能熟悉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剪力墙、楼梯及基础的钢筋构造要求。

3.能熟练运用与结构施工图相关的国家制图标准和图集等。

4.能熟练利用建筑CAD绘制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

5.具备利用AutoCAD软件对施工图纸进行编辑和修改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应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的能力。

2.应具有自主收集、阅读有关的科技文献和资料的能力。

3.应具备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4.应具备对专业知识全面、系统地归纳总结的能力。

5.应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三)课程实训整合项目总体设计与时间分配

(四)课程实训工作任务设计(以建筑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中任务1、任务2为例)

任务1 建筑施工图平面图的识读与绘制

实训内容:

1.以一套实际工程图纸为实例,识读建筑平面图。

2.识读仓库层平面图、一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顶层平面图、阁楼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

3.绘制标准层平面图。

实训技能要求:

1.能够识读出图名、图号及比例、建筑的形状及总长和总宽。

2.能够识读出中墙的分隔情况和房间的名称,房屋内部各房间的配置、用途、数量。

3.能够识读出图定位轴线的编号及其间距。

4.能够识读出图中标注的尺寸可了解各房间的开间、进深、门窗及室内设备的大小和位置。

5.能够识读出各层楼地面的标高(相对标高)。

6.能够识读出门窗的图例及编号。

7.能够识读出室内楼梯、室外台阶、花池、散水。

8.能够掌握样板文件的绘制和使用方法。

9.能够掌握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方法、过程和要点。

10.能够掌握平面图标注的要点及方法。

任务2 建筑施工图立面图的识读与绘制

实训内容:

1.以一套实际工程图纸为实例,识读建筑立面图。

2.识读建筑物南立面图、北立面图及侧立面图。

3.绘制南立面图。

实训技能要求:

1.能够识读出图名、图号及比例、建筑立面形状及朝向。

2.能够识读出房屋的整个外貌形状、层数、高度。

3.能够识读出室外地坪、出入口地面、勒脚、窗台、门窗顶及檐口等处的标高。

4.能够识读出图上标注外墙表面的装修做法。

5.能够掌握建筑立面图的绘制方法、过程、要点、技巧

6.能够掌握立面图标注的要点及方法。

(五)实训的有效模式及成绩评定

在实训内容上,课题组将两门课程进行整合,而形式上也要打破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将学生进行分组,每六个人为一组,在时间上分为3周。学生之间要彼此合作,紧密配合,虚心请教,教师作为整个实训过程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每组选一名学生作为组长,进行统筹。每个学生除了要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之外,还要参与其他学生的任务。

第一周,每组分成两个小分队,三人小分队分别做项目一和项目二,并填写任务分配表。三人精诚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内容。周五召开小组项目交流会议,由一名指导教师参加交流会。

第二周,小组两个小分队项目互换,填写任务分配表。周五针对自己所做的任务进行总结和分析,彼此交流做任务的经验和成果。

第三周,成果验收。成果验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导教师针对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给出成绩,百分制;第二部分是指导教师组成答辩小组,随机从每组成员中抽取两名学生进行现场答辩和现场制图。这就要求每名学生不仅要熟知自己所做的任务,还要掌握其他学生完成的任务,给学生们一个沟通、合作的平台。答辩分四天进行,时间为周一、周二、周三、周四,每组都是一个参赛队,每天每组都有两名学生参加现场答辩和现场制作,指导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分数,得到四天八个参赛成员得分的平均分,得出答辩成绩,百分制。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升自己的识图和制图能力,还要兼顾整个团队的成果,此举在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实训成绩由(项目成果成绩+答辩成绩)/2,得出每组成员的成绩基数。最后,由每组成员匿名选出每组的两名优秀学员和两名懈怠成员,优秀学员的成绩提一等,懈怠成员的成绩降一等。

整个实训过程,就像是一场比赛,前两周的实训就像是赛前的热身,是自己知识的积累和提升的过程,而第三周就是真正的比赛,使这个实训过程既有趣又刺激。

三、结语

整个实训整合课程从设计到考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构想到实施是一个艰难的课题,虽然要想真正的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但初步的尝试效果还是喜人的。

工程制图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新课程学习;灯具设计;实例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043-03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术应用型的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类人才主要不是从事科研,而是从事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类的工作,他们在整个科研、设计、生产链条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这类人才需要的不是科研能力,而是知识应用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本专业中的高级专业技能,主要由职业技术院校负责培养。职业教育有着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必须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培养,以项目为载体、用任务训练岗位职业能力,形成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一、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灯具设计》是高职院校新课程灯具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在新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以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为导向,课程的主线不是讲解一套系统知识,而是带领学生完成一件未来职业岗位上的工作。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有兴趣、有动力,能力才能有明显的提高。

新课程的项目设计要突出能力目标。首先对新课程进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以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准确描述新课程实际能达到的能力目标,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计训练项目。项目设计由易到难,有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逐步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传统的《灯具设计》属于知识传授型课程,教、学、做分离,理论与实践分离。项目式教学要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以练为主,讲练结合。

二、课程职业岗位能力目标分析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生能够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台灯。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设计调查的知识进行台灯设计的前期调研,掌握创意设计的方法,并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工艺与恰当的结构,运用相关设计软件制作灯具设计效果图和CAD结构图。最后,还要能通过与客户的有效沟通进行项目提案。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初步掌握灯具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通过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为:①能针对企业、产品、市场、用户、环境进行灯具设计的前期调查分析;②能撰写灯具调研分析报告;③能进行前期创意设计,绘制创意草图;④能按照灯具生产的安全规范与环保要求进行灯具材料与工艺的选择;⑤能进行灯具结构的设计;⑥能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出灯具材料工艺结构图;⑦能运用三维软件制作灯具设计效果图;⑧能陈列展示灯具设计作品。

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为:①掌握灯具设计调查方法;②掌握灯具创意设计方法;③掌握灯具设计材料与工艺的选择方法;④掌握灯具设计结构特点;⑤掌握灯具设计安全规范及行业标准;⑥解灯具设计作品展示陈列方法。

需要达到的素质目标为:①团结协作能力:互相帮助,共同学习,与人交往、具备奉献精神;②自我学习能力:利用图书馆和网络帮助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③自我展示能力:良好的表达、应变、沟通;④信息处理能力:查阅资料收集信息;⑤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培养良好的表达、应变、沟通能力。

三、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以一个台灯设计的大项目为主线贯穿整个新课程,让学生全流程链地实践了真实的设计过程。项目包含四个子任务,通过不同阶段的子任务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技巧。随着项目的逐步深入,复杂度和综合性逐渐加强。

1.子任务一:台灯创新设计调研。

(1)竞争对手调查。能力目标:①能收集充分的竞争对手资料;②能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知识目标:①了解常用的资料收集渠道;②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方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学生观摩、同步练习;③师生讨论总结。

(2)技术调查。能力目标:①能用一些简单的检索工具收集资料;②能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知识目标:①一些简单的检索工具使用方法;②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方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学生观摩、同步练习;③师生讨论总结。

(3)用户使用分析。能力目标:①能用观察访谈法进行用户使用分析;②能用情境分析法进行用户使用分析。知识目标:①了解观察访谈法;②了解情境分析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学生观摩、同步练习;③师生讨论总结。

(4)发展潮流趋势分析。能力目标:①能收集充分的与潮流趋势相关资料;②能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知识目标:①了解常用的资料收集渠道;②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方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学生观摩、同步练习;③师生讨论总结。

(5)撰写灯具设计调研报告。能力目标:①能对调研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②能将调研分析结果制作成PPT格式文件。知识目标:①掌握系统分析方法;②PPT软件应用知识。训练方式及步骤:学生撰写灯具设计调研报告,教师巡回指导。

(6)阐述调研报告。能力目标:①讲演的能力;②阐述个人见解的能力。知识目标:讲演的技巧要领。训练方式及步骤:①学生逐一上台讲演;②教师适当点评。

2.子任务二:台灯创意设计方法。

(1)用仿生法进行设计创意。能力目标:能分析仿生的方法并进行创意设计。知识目标:掌握仿生设计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成立创意小组;③进行创意设计;④教师讲解指导;⑤讨论互动。

(2)用特性列举法进行创意设计。能力目标:能运用特性列举法进行台灯创意设计。知识目标:掌握特性列举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成立创意小组;③进行创意设计;④教师讲解指导;⑤讨论互动。

(3)用缺点列举法进行设计创意。能力目标:能运用缺点列举法进行台灯创意设计。知识目标:掌握缺点列举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

②成立创意小组;③进行创意设计;④教师讲解指导;⑤讨论互动。

(4)用形态分析法进行设计创意。能力目标:能运用形态分析法进行台灯创意设计。知识目标:掌握形态分析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

②成立创意小组;③进行创意设计;④教师讲解指导;⑤讨论互动。

(5)用头脑风暴法进行灯具设计创意。能力目标:能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台灯创意设计。知识目标:掌握头脑风暴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成立创意小组;③进行创意设计;④教师讲解指导;⑤讨论互动法。

3.子任务三:台灯设计方案深化子任务。

(1)材料工艺选择。能力目标:根据设计效果选择恰当的材料工艺。知识目标:①了解不同种类金属、塑料的加工工艺和材料特性;②材料选择的适应性系统。训练方式及步骤:①小组讨论材料选择的适应性;②教师利用图片和实物结合的方法展示不同材料特性;③师生讨论互动。

(2)台灯结构设计。能力目标:①掌握灯具结构设计步骤、方法;②能根据产品的属性特点设计、设计出合理的灯具结构。知识目标:①了解灯具的结构形式与特点;②灯具结构设计步骤、方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讲解,案例分析;②小组交流讨论,成员单独设计;③绘制灯具结构草图;④教师点评,辅导、总结。

(3)灯具行业标准与安全规范。能力目标:能设计出符合行业标准与安全规范的台灯。知识目标:了解灯具设计行业标准与安全规范。训练方式及步骤:①将学生的设计拿出来全体讨论;②教师归纳总结;③学生改进设计。

(4)灯具设计工程结构图的绘制。能力目标:能绘制出符合制图规范的CAD工程结构图。知识目标:①灯具制图规范知识;②CAD软件的操作知识。训练方式及步骤:①学生上机操作,教师巡回指导;②归纳总结。

(5)定案效果图制作。能力目标:①能运用相关设计软件制作灯具效果图。知识目标:①CoreIDRAW灯具效果图制作技法;②3DMax灯具效果图建模与渲染技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示范、演示、讲解;②学生练习,教师辅导;③教师点评,总结。

4.子任务四:设计提案子任务。

(1)设计排版。能力目标:①会设计构图;②能编排设计出具有艺术美感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版式。知识目标:①掌握灯具设计构图技巧;②掌握编排设计的各种版式。训练方式及步骤:①设计构思,草图练习,教师辅导;②教师讲解,案例分析;③小组讨论,教师点评。

(2)撰写设计说明。能力目标:①能有针对性的将设计的创新点展示出来;②能清晰地阐述设计的理由。知识目标:了解创新设计理念。训练方式及步骤:①学生练习,教师辅导;②教师点评,总结。

(3)设计提案。能力目标:①能面对企业提案;②能根据企业的建议对原灯具设计作品作出修改。知识目标:①掌握灯具设计提案的方法;②了解面对企业的礼貌礼仪。训练方式及步骤:真实面对企业,采用情景教学方法。

四、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1.考核形式、内容。考核内容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形成性考核占40%,终结性考核占60%。

2.形成性考核包括考勤10%、学习态度5%、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5%、平时作业完成情况20%;终结性考核内容为可展示的结果与课后作业。

3.考核成员:企业代表、任课教师、学习小组长。职业教育新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新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以此改造新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灯具设计》课程整体设计以一个综合项目贯穿整个课程,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载体。项目的选择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具有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挑战性。

参考文献:

工程制图实训总结篇4

Abstract: The electrical 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main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work process is introduced to the electrical training course, and boldly practiced in electrical courses. Through the training and testing,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can be verified.

关键词:工作过程;项目式教学法;电气类实训

Key words: working process;project teaching method;electrica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205-03

0 引言

电气自动化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实践教学部分非常关键。本文将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针对电气课程实训教学内容进行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和尝试。

1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的内涵

1.1 定义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该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1.2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在电气实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以电气专业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为例,可以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控制线路设计、线路的安装调试、电路故障查找及排除等生产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电气原理、材料处理、安装工艺以及各种控制电路的操作。还可以进一步组织不同专业与工种,甚至不同职业领域的学生参加项目教学小组,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其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在电气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1 课程设计思路

本文以电气自动化专业《PLC应用技术》课程为例,在以项目驱动为主的实训教学中进行积极大胆的尝试。

“PLC应用技术”是一门职业性、实用性强的技术课程,它以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机电设备控制技术等为基础,结合液压与气动、单片机、传感器等技术,通过基本指令、应用指令、基本单元、扩展单元及电路等可编程序控制器软、硬件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项目案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方法,实现培养学生具备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系统的制造、维修和设计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将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强化实践,重在应用”,针对PLC课程,结合图1所示实训理念,在同企业实际应用密切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实训内容进行设计,在典型设备控制线路、职业道德、技术文件编制、环境保护以及安全生产等为重点的基础上将实际项目作为工作开展的载体,通过任务训练方式的应用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提升。同时,积极将学生作为工作开展中心,对实践性、开放性以及职业性的要求进行充分体现:

第一,在任务思想、项目驱动的前提下,在充分结合学生岗位职业行动能力的基础上安排专门的教师同学生一起实现对课程的开发,并在工作现场对电气控制设计、调试以及安装等过程进行再现。在整个过程中,将学生作为实训过程的重要主体,通过对操作环境的良好模拟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就能够为具有良好职业化特征的培训进行接受,积极强调学生在学习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升,以此实现学生高技能以及高素质的良好统一;

第二,在课程建设中,按照企业车间管理以及理论结合实践的理念进行建立,在对多类型教学手段进行应用的基础上对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应用,在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进行参照的基础上安排专门教师对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以及课程质量标准进行制定,以此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

第三,以双师方式进行授课,并由专兼教师以分段的方式对课程的考核以及教学工作进行承担,定期做好总结,以此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完善。(图1)

2.2 实训教学流程

在本课程中,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安排以及组织都是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规律,在联系岗位职业标准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质量中所规定的技能以及知识点为依据,在经过前期准备、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电气设备维修等过程后按照真实的工作过程以及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以及整合。在课程中,根据难度的不同对5个不同难度的项目单元进行了设计,在入厂培训、电气线路测绘、典型设备维修调试以及线路设计等内容为主体,将该课程设计到的技能以及知识进行了涵盖,包括有生产车间管理规范、安全用电要求、复杂电气线路安装调试、企业文化、线路维修以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可以说,通过该种学、教以及做几者之间的积极融合,则能够对实践训练以及理论学习进行良好的贯穿以及融合。该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训教学流程详见图2。

2.2.1 教学内容

在课程开展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本课程中,在对内容进行选取时是根据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设计以及典型工作内容要求,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技能以及知识,通过科学分类方式的应用对不同项目中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内容进行确定,具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在单元教学内容中,其根据不同项目内容的设置也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电路以及电力拖动基础知识为例:

第一阶段,项目内容主要是按照图2所示顶岗实习流程,对学生进行模拟入厂培训。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培训主管,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以及情况的介绍,对安装用电、电力工具以及电工技能的应用进行讲解,包括有室内照明线路、导线连接工艺等等,通过同学生的沟通以及总结进行知识的获取以及提升;

第二阶段,内容为C616普车电气控制线路的装调。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师傅,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常用低压电器的讲解以及识别、车床控制线路检查方式等进行讲解,内容包括有电气元件的检测及电动机装置制作、C616控制线路装调、交叉点评以及班组总结分析等;

第三阶段,内容为CW6132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装调。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班组长,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规范分析典型环节以及调试记录编写相关内容的讲解,内容包括有控制电气线路分析、阅读电气原理图、电气元件布置图、电气安装接线图等线路装调、电路故障检修以及交叉点评等等,在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以班组的形式对上述知识内容进行分析以及总结;

第四阶段,XA6132铣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与调试。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车间主任,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项目流程原理、电气纸质绘图方式原理以及线路故障排除相关知识的讲解,内容包括有铣床原理图、位置图、项目进度表以及接线图的绘制,铣床安装调试、电路故障检修等等,在该内容中,同样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知识内容学习完毕之后由班组进行总结分析,并在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交叉点评;

第五阶段,为用户制做低压配电柜。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项目的甲方代表,主要负责对学生的项目运作流程、相关标准制作、交工文件制作以及技术协议书制定等进行讲解,包括有协议书的编写。项目进度设置、原理图绘制、位置图以及接线图的安装等,并由学生以班组的方式进行总结。在整个教学内容中,不仅学生的知识获取具有着科学的循序渐进过程,且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教学也一再发生转变,在同企业实际项目密切结合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训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2.2.2 教学组织安排

同以往较为传统的案例方式教学不同,在该教学方式中,其中的不同项目单元都是具有较强真实性、且较为完整的工作任务,在对工厂管理模式进行应用的基础上实现工段、班组以及车间的三级管理,以此在对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对学生严格执行工作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工作程序以及工作规范的能力进行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工作责任心进行培养。学生在面对任务时,首先需要完成任务的接受,在接收到任务之后,则在对任务目标、任务要求进行积极联系把握的基础上对完成本次任务的要求以及需要开展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消化,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其次,要做好方案的制定,并做好电气图以及不同类型元件清单的绘制;再次,则需要按照任务要求对其进行安装以及调试工作,在完成调试之后,则对工作的开展情况做好验收以及评审,并对交工文件做好准备;最后,在相关文件准备完毕后,则可以将其进行上交,并联系整个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进行自我总结。上述流程可以说是项目单元教学中较为基本的工作流程,在进行技能培训以及知识的学习时,需要严格按照该系列任务进行获取以及完成,并在对任务进行实现的过程中对学习以及工作间的融合进行了体现。

对于学生而言,其在对该课程进行学习时,其目的不仅需要对低压电器技术进行掌握,还需要在任务操作的过程中在维护、安装、改造以及维修等工作开展中对自身掌握的电器控制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以此对学生控制系统安装、维修以及维护工作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进而在不断地学习以及验证过程中对该类工作的程序、要领以及方式进行掌握。在这里,我们在电气自动化岗位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并对一系列具有真实性、实用性特征的工作任务进行设计,即学生首先接受任务,在对任务要求以及目的进行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做好准备工作,完成方案的制定。之后,则完成列元件以及电气图清单的绘制,根据其中要求做好安装以及调试工作。在完成设备的调试之后,则可以对其质量以及效果进行验收以及评审,并做好交工文件的准备,最终进行该文件的交付以及总结,保证学生在面对任务时都能够严格按照该流程对任务进行完成以及实现,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学生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可以说,通过该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良好的提升以及培养,对学生综合全面能力进行积极的提升以及发展。

2.3 实训考核

在该改革考核方式中,对学生的技能、知识进行了重点的考核,且非常重视学生面对任务时的能力以及素质。考核内容方面,其根据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技能考核、电工技能鉴定以及理论考核这几个部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如果学生在上述内容中有一个项目没有考核通过,那么该门课程的成绩则不合格,需要进行补考。补考时,学生仅仅对考核过程中没有通过的项目进行考核即可。而当学生以上三个考核项目完全通过之后,课程则评定为合格。成绩比例方面,技能考核占课程总比重的30%,技能鉴定占课程总比重的40%,理论知识考核占课程总比重的30%。其中,在课程考核中,其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类,即基础理论、操作技能以及装配工艺,其中,基础理论占据课程考核项目的60%-70%,装配工艺以及操作技能占据30%-40%。操作考核中,其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类,即工艺功能、安全文明以及技术文件,其中,工艺功能占操作考核项目的50%-60%,安全文明占20%-30%,技术文件占20%-30%。技能鉴定方面,则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相关技能掌握情况进行鉴定,如果没有通过,将不对其该部分的成绩进行计算。

3 结论

项目教学法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成功应用,是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大胆尝试,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人才教育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13级学生在大三学生毕业实训中进行推广,并经过严格的成绩评审,大部分学生实训成绩合格,毕业后绝大部分学生顺利就业,整体就业率达到了98%,较12级学生就业率整体提高了6%。

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中,企业对人才的操作技能也具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则需要高校能够转变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积极的培养。在上文中,我们对工作过程项目式教学法在电气类实训的思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其通过对现实工厂情境的设置,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获得实践能力以及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具有着较好的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威.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的生产性实训课程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3):102-103.

[2]李艳霞.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教学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2):99-101.

工程制图实训总结篇5

随着新型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要求不断改变,以及学生学习途径的增多,现有“过程控制系统”教学已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在深入分析该课程的教学实际和系统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项目式教学思路,并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践教学项目的具体目标就是为工程教育创造出一个合理的、完整的、通用的、可概括的实践教学环境。它以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过程为载体,工程设计为导向,以项目训练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有机联系课程之间关系的方式学习工程技术,增强实践能力。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是自动化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要求“学”与“用”密切联系,是学生多年学校理论学习与走上工作岗位的桥梁,因此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就是对学生工程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建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基于工业4.0实训基地,为该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

以学生为本,建设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实施的硬件基础是实验实训设备,2015年以来自动化系对相关专业实验室进行整合,以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出发点,从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高度,合理整合现有实验室和组建新的实验室,与西门子公司联合建立了工业4.0实训基地,该中心占地5000m2,设备仪器投资约1500万,实验设备生均达到1.28万元。形成了新的满足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学期的实验教学中心,负责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实践”和“专业综合实践”以及全校电类、控制类课程的实验教学。同时有效利用思源学院省级污水处理厂,学校供暖控制系统及学校恒压供水系统作为综合实践项目。

1 课题描述及项目教学总体构架

1.1 课题描述

“过程控制系统”工程实践项目教学是针对应用型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实践教学项目。在现有工业4.0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以增强学生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完成工程师基本训练为目标,开发出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宗旨,以真实工程实践项目――12项工程实践项目为载体,每个实践项目都通过实验、分析、再设计开发、调试运行等内容融合为一体,在具有模拟工业生产环境下,实现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2 项目教学总体构架

实践项目载体的选择和实施过程的设计是是顺利开展工程实践能力教学的重点,本课题的项目载体选用真实工业环境为背景――工业4.0实训基地,以完成工程师基本能力的训练为总目标,培训学生工程基础能力、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工程系统能力。整个教学内容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若干个子项目,将专业知识内容模块化、任务化,以任务为载体,将自动化专业涉及的课程的知识融合起来。改变过去在“黑板上种田”的单一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培养,以任务驱动方式展开教学,将“说、学、做”统一起来,使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对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从事工程技术常规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适应现代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需要,培养学生对自动化工厂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应用能力

2 课题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强化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能力目标:(1)常用自动化仪表的使用、调试、维修、安装能力;(2)设计绘制控制流程图的能力;(3)自动化系统工程的设计、投运、调试等实施能力。

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控制流程图的识图;(2)熟练掌握自动化仪表的基本知识及其选型方法;(3)掌握自动化系统工程的设计、投运、调试方法;(4)熟练掌握典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5)熟练掌握控制参数的整定方法;(6)熟练掌握控制系统相关软件使用;

素质目标:(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2)熟练的职业技能、较强的创新意识;(3)良好的语言文学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4)安全规范操作意识;(5)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3 构建工程实践教学项目

3.1 实践项目的选用标准

实践项目教学法整个教学模式是以工业4.0实践基地实践项目为中心,围绕达成实践项目的完成来组织教学过程。因此实施实践项目教学的关键是设计恰当的实践项目,实践项目的选用应符合以下标准:

(1)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的项目要在学生的实际能力之内,同时也是学生乐意去做的项目。

(2)应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要以大纲为指引,力求使大纲中的知识点融合到各个项目中去。

(3)项目应有一定的使用?r值。

(4)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5)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能自己克服处理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6)要考虑学校的设备条件,项目要有可操作性。

3.2 工程实践教学项目

结合“做中学”的指导思想和本课题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逐层提高,逐级递进构建工程实践项目结构,按“完成工程师认知训练”到“完成工程师初步训练”向“完成工程师综合训练”延伸,直到完成“初步达到自动化工程师岗位要求”的四级项目训练,使学生能够接受“现场工程师”的完整训练。其课程过程控制系统工程实践教学项目结构如图1所示。

3.3 训练方式

以典型工程项目实施能力为主线,围绕岗位需求为目标进行训练,主要训练方法:(1)零距离接触专业实验室和生产现场;(2)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视频演示法、项目教学法、总结归纳法;(3)自动化仪表的实际使用及校验;(4)具体自动控制系统的构建及投运。

3.4 实践项目实施流程

实践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突出“以实践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实施流程规定为:任务引入―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第一,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学生讨论;第二,学生收集、查阅资料;第三,学生分组讨论,制订、修改计划,教师审查指导评定计划是否合理可行;第四,学生并明确分工合作实施项目计划,完成项目任务;第五,学生白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3.5 展示结果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训练效果,在每个项目训练结束时,需要进行实践结果展示,主要内容如下:(1)提交工程文件: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实践项目设计、编程、调试、工程设计图等工程文件;(2)仪表识别:仪表选用是否合理;(3)项目操作:进行现场工程项目调试、运行,达到预期结果;(4)答辩:对工程综合应用能力考查;(5)提交工程项目实践报告。

4 结语

工程制图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

[作者简介]谭玉萍,广西大学校友总会馆员,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0-0234-0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科学、技术、生产三个环节日益一体化,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处在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高校的图书馆(包括学校内各学院、系、部的图书资料室),正面临着重大挑战:一是作为传统意义的图书馆,将被日益普及的网络化、数字化、电子化图书馆所替代;二是现代管理手段的引入和运用,将使传统图书馆电脑化,信息贮存、处理、传递更加科学、方便、快捷、高效。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应从传统信息载体单一、信息处理慢、服务周期长、手段单调等束缚中解脱出来,尽快更新观念,转变运行方式,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优质服务。为此,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就是当务之急。

一、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现状分析

本文所指的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包括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以及学校内部各学院、系、部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

英国图书馆专家哈里森说:“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由此可知,要充分挖掘图书馆及图书资料的功能,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是关键所在。新时期的图书馆将是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中心,同时也是广大师生员工终身学习的教育中心,更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以上说明,新时期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造就一支思想素质好、开拓能力强、科技知识面广、业务技能精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队伍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

然而,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队伍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由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特殊性,使得高校图书馆及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的进入门槛低。更深层的原因是,人们的观念陈旧,认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只是一批借书还书、守书库的工作人员,这就使得安排或招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时,忽略了许多关键的条件要求,结果是使得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极不合理。以前多是照顾安排具有初、高中学历的教职工配偶或家属,后来对学历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即大专或本科生。但真正学过图书馆学或情报信息学专业的人员很少,大多没有受过图书馆学专业正规教育或培训,普遍缺乏相关图书馆专业管理知识。更为关键的是,相当部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只熟悉传统文献资料的处理和加工,而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浩如烟海的科技、人文信息却束手无策,观念陈旧。

总而言之,当前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学习、提高迫在眉睫。所以,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是更新知识、增长能力的必由之路。

二、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的必要性

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竞争日益加剧。国与国的竞争,表面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竞争胜负的关键是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而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全靠营造一种全社会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因此,培训教育就成为全社会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由之路。

众所周知,人才是构成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最具能动性的要素。当然,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制约高校图书资料能否发挥最大功能的关键因素。随着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外部环境、管理手段和服务范围、内容的变化,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也将要随之适应这种全新的要求。当今时代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没有终身学习意识、不会学习、不善学习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如何加强培训,实现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转型,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及资料室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就使我们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有更深层的思考。

现代高校师生员工对图书资料乃至各类信息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要求的服务更加周全迅速,如果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不加强学习不加强培训,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随之提高,就应付和满足不了读者对知识与信息的需求,知识与信息需求者与提供者之间的矛盾将会激化。因此,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将会大大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资料以及各类信息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教职工服务的功能将得到极大发挥。

图书资料管理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是有其岗位标准和任职要求的。图书资料管理在未来的信息环境和网络环境下起的作用将变得更为重要和突出,要做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要保证有一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适应的高素质的图书资料管理队伍,就必须要加强终身学习和终身培训。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代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断适应时展和科技发展,更新知识,不断改善自己的智能结构与知识结构,提高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因此,建立一个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终身培训教育的体系并实行终身培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中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涉及有效开展培训活动的程序、计划、内容、教材、技术与方法等各个方面,它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成效,是培训的核心。经笔者调查,当前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中存在着三个问题:第一,缺乏程序化、系统化的制度安排,不能根据不同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实际状况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活动策划、培训教材选用、培训方法手段选择以及培训效果评价等各项工作。第二,培训调控不力,效果评价滞后,结果在培训计划执行过程中不能根据信息反馈来及时纠正产生的偏差,进行有效的培训调控,也不知道培训最终达到的效果和效益。第三,培训方式落后,实践性差;大部分培训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在教室由讲师照本宣科,没有针对性和实际案例,没有提供培训中的实践机会。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由于对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培训的组织机构没有得到落实,培训计划自然无法得到执行。第二,缺乏胜任的培

训师资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有实践经验的图书资料管理专家作为老师却缺乏课堂讲授的技巧和艺术,有教学经验的图书馆学或情报学人员作为老师却缺乏图书资料管理实践经验,因此,只能是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不少培训老师不了解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不懂成人学习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不注意培训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因而造成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使培训工作真正收到实效,在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和教育中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培训原则。要根据不同的培训需求分析,针对不同的受训对象以及要达到的培训目标,制订培训计划,定期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将培训方式、费用、教材等以规章制度形式确定下来,使之规范化、程序化。

(2)针对性培训原则。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是以增加新知识新技能、增强技术业务能力,使受训者适应和胜任新时期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为目的的一种继续教育。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接受培训应根据社会需求、高校教学与科研需求、读者群体需求和图书资料管理的需要,力求尽快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3)战略性培训与战术性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根据高校图书资料管理适应教学与科研的需求,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中要做到战略性与战术性培训相结合。既要有培训的长期项目和计划,又要有中期项目和计划,还要有短期项目和计划。如年培训计划、季培训计划、月培训计划、周培训计划等等。这样才能使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真正做到持续性、终身性。

(4)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原则。要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理论培训中用实际案例作为支撑以加强理论掌握,在实践培训中用理论指导并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5)终身性培训原则。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信息在不断更新,知识在不断更换。因此,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是长期的事业。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将是终身的培训。

四、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培训计划的制订是培训实施的第一个步骤,其质量直接决定培训绩效。培训计划的管理从纵向、横向来看都是一个系统运作过程。制订一个良好的培训计划的前提首先是确定一个良好的培训目标。良好的培训目标必须具备三个特点:具体、可量度和可观察度。由于培训是针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所以一个良好的培训目标就应该能够准确描述受训者接受培训的行为表现。一旦培训目标确定,就可以着手编制培训计划。一个良好的计划应该能够使受训者真正学有所获,而且能激起受训者学习的渴望,愿意并乐意接受培训,从而促进培训过程的良性循环。同时,一个成功的培训计划应该能使广大的受训者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和所能达到的目标。因此,制订培训计划是培训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培训计划制订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培训计划结构的规划、培训课程的编排以及培训方法的选择。

培训计划的实施是体现计划执行力的关键,也是培训工作的主要阶段。为了能够使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卓有成效,在实施培训中要根据目标和计划,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以便控制整个培训过程的顺利发展,力图使培训计划得以实现。无论培训计划制订得多么成功,如果实施工作做不到位,仍然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培训实施工作的好坏,对培训项目的成败具有关键性影响。根据实际调查,笔者认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实施中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具体的工作:

(1)确切通知参加培训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的时间、地点和日程安排,以上通知要做到人手一份。

(2)安排好培训设备设施,确保培训使用的设备设施能够正常运行,保证培训按计划执行。

(3)印发培训指南,将培训目标告诉培训对象,让参加培训的人员大致了解培训的内容,知道培训中各个环节及其连续性。

(4)在培训过程中,要强调学习任务的重点和特点,尽量用受训者熟悉的术语、实例进行讲授,激发每位受训者对培训内容的热情,尽量创造条件提供受训者实践的机会,及时强化受训者的学习效果。

工程制图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 电气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 实践积极性 实习训练 应用性

1.引言

服务社会作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三个职能之一[1],即是强调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都要走向工作岗位,需要实践环境,进行实际操作和从而获得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在实训中掌握、巩固和加强知识的应用显得非常重要。

为适应以上要求,在电气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中,我们尝试进行了以下改革:在暑期,首先选拔出十名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善于思考的学生组成特训小组,直接由老师指导。在集体学习了控制任务的情况下负责电气与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元器件选型,电气接线板、电气接线图、电气原理图、元器件位置图的设计,然后招标购买和定制相应器件,自主完成电气控制柜的安装,接线,并结合回火炉控制系统[2]和C460车床控制系统[3]的控制要求编程、下载、调试,完成电气控制柜的整体设计和实验,反思问题和总结经验,撰写相应报告。学期开始后由这十名特训成员直接带领其他学生小组进行实训,重复以上实训内容,取得了很好的实训结果。

2.当前电气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或PC)是专为适应工业环境的应用而设计的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4]。它采用了可编程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算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量,模拟量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工业或生产过程。

经过30多年的发展,PLC自身已十分成熟与完善,尤其在顺序控制、开关量逻辑运算和处理这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模拟量闭环控制也已成熟,并随着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PLC的结构和速度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所以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可编程控制器的岗位也是非常丰富的,需要大量能够熟练设计,操作,控制和维护此类工业控制应用设备的人才。对电子类专业而言,电气与可编程控制器是必不可少的课程,然而传统教学存在以下不足:(1)学生实践基础较差,缺乏主动锻炼的乏环境;(2)填鸭式课堂教育对学生吸引力小,常有逃课现象;(3)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认识阶段,不能将讲授知识和实际应用客观地联系起来;(4)未能掌握电气常识,导致在传统实验中,停留在“依葫芦画瓢”,老师查线后简单记录数据的被动阶段。这也就削弱了电气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能充分体现其综合性和实用性的教学目的。

3.学生主导、突出工程的一体化实训

这次实训的主体是中山大学南方学院07级电子专业的全体学生,实训的目的是通过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的方式,使学生获得从具体控制系统的项目需求分析,设计到电气与可编程控制柜所有元器件的采购、安装、接线,到最后完成控制系统的程序编写、调试和实训报告的全部参与和实践。如图1所示:

3.1控制系统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工业过程中,为适应自动生产、加工而应用广泛的车床、流水线等工艺,并分析它们的控制过程,以掌握其电气原理,完成控制系统的设计。

本次综合实训选择了两个典型控制系统,分别为回火炉控制系统和C460车床控制系统。首先分析了它们的运动结构、电力拖动形式、控制要求、实现原理,不同电机之间的协作关系,然后思考完成相应控制功能需要的数字或模拟输入输出量,对应的驱动形式,以得到所需元器件类型和数量,达到一个定性到定量的分析,最后让学生开始思考其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原理和组成,所需要的保护、报警、显示等故障保护措施,尝试设计其电气原理图,以达到对系统的全面理解。

3.2电气原理图等的设计

基于对工业控制系统的认识,结合低压电器控制原理和电机控制理论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电气控制系统图的设计。电气控制系统图包括电气原理图、电气元件位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这也就要求我们首先设计电气原理图,在掌握控制原理的基础上,系统的考虑控制需求、电气安全等从而进行器件选型,然后综合以上知识进行电气接线板的设计,即设计电气元件位置图,并结合所选型号器件的尺寸,获得了电气接线板的制作图纸。步骤如下:

(a)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根据控制系统要求,采用标准电气符号和标识,设计符合绘制准则的电气原理图。

(b)器件选型:满足控制系统要求和电气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器件选型。首先计算输入输出点数,并考虑适当冗余进行可编程控制器的选型,然后选择交流接触器、电机等器件,并充分考虑功能、尺寸、额定电流、电压等指标。

(c)电气元件位置图和电气接线板的设计:结合电气原理图和所选器件,集中配置电气元件,以求美观,安全和接线方便。

(d)电气安装接线图的设计:针对设计的电气接线板和元件位置图,结合电气原理图,对电源、主电路、控制电路及照明电路等接线进行设计。

(e)电气控制柜的设计:考虑电源的接入、接地等因素,以及移动和学生实验接线的方便等,设计双向可开门,正面为有机玻璃,操作面板直接可视且带滚轮的电气控制柜。

通过以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学生基本掌握了控制任务和实现方式,对低压电器控制有了很好的了解,同时需要阅读大量可编程控制器的模块资料,以及其他电器的资料,对低压电器目前潮流和实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3.3器件采购

在选型阶段,我们和学生已经走访了很多次市场,基本了解了低压电器的市场行情,但是为了减少现场采购的压力,我们采用了网上竞标和现场采购两种方式进行,针对像SiemensS7-200PLC这样的标配器件,我们采用了网上竞标方式购买,而螺丝、电线等则采用了现场购买方式,所以这次采购相对比较轻松。

3.4安装和接线

学生以组为单位,每个团队各负责一台电气控制柜的安装和接线。参照电气元件位置图,把大概120台电器或配件安装在电气接线板上,大概是一天时间的工作量。

在进行电气元件接线之前,要求每位同学首先学习电气常识,掌握电气装置的安装注意事项,以及接地与接零的相应知识,然后结合电气元件接线图,进行接线,做到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尽量避免交叉和平行走线,减少干扰;做好过电压、过电流、漏电保护和接地,等等。

实际动手操作比理论难很多,很多学生都表示,接线是一项非常需要耐心、体力和技巧的劳动,每一个拐角都要折成漂亮的90度角,并且还要掌握每个电器的工作原理和接线方式,以及相互之间的先后顺序和布线技巧。而有些问题一旦没有注意到,很有可能导致短路,轻则烧毁电器,重则危及人身安全,所以需要很强的安全意识。接线的工作量比较大,时间较长,在接线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同时掌握低压电器以及控制工艺。

3.5程序编写与调试

因为实训选用了西门子S7-200CPU和相应模块,所以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STEP7编程语法的学习,分别掌握语句表、梯形图和功能块等不同的编程实现方式。考虑到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各有差异,我们首先给学生讲解了四种不同的编程方式:(1)使用起保停电路的编程方式;(2)使用步进梯形指令的编程方式;(3)使用移位寄存器的编程方式;(4)使用置位复位指令的编程方式。然后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特点和兴趣爱好,选用不同的编程方式。接着从最简单的一个按钮控制一个灯开始学习编写程序,渐渐地加入自锁、互锁、计时器、计数器、顺序控制等控制功能。当对STEP7编程熟悉之后,开始让学生思考回火炉和C460车床控制系统的地址分配、控制要求及实现逻辑。

由于在校大学生基本不具备继电器控制的设计经验,因此经验设计法不适合,我们提倡学生使用逻辑设计法。而为了增强逻辑性,便于理解和编程实现控制功能,我们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子任务,分别对各子任务进行编程,最后将子任务的程序合理的连接起来,从而能够帮助同学们清晰的认识到各个控制子任务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

同时为了增强安全和可靠性,程序的编写要充分考虑手动和自动方式,遇有紧急故障,可及时手动停止。程序在下载到CPU之前,需要不断的修改和仿真。比如把程序导出后下载到仿真软件S7-200sim2.0中,进行反复仿真和调试,直到不仅能够满足控制要求,而且具备一定的鲁棒性、预防突发故障和紧急停车等性能为止。

3.6联机调试和编写实训总结报告

虽然在仿真软件中已经反复进行过调试,但并不代表程序一定能够满足控制要求,联机调试是必备步骤。在联机调试之前,需要制定周密、详尽的调试计划,充分考虑工业加工环境可能遇到的干扰和突发事件,不能盲目调试而忽略安全隐患。

通过联机调试之后,让程序连续运行一段时间,以确保程序的正常运行。

做到这一步,电气与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已接近尾声,凝聚了众多的汗水和精力展现给我们的是一整的电气控制柜,内含满足回火炉和C460车床控制系统实现的软硬件。但是为了让学生回顾实训内容、总结实训经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要求每个组以实训总结报告的形式编写技术文件,包含实训目的、平台、内容、步骤、结果和心得等六部分。

4.结语

电气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的综合性、实用性和应用广泛性,使得它与其他课程不同,仅仅靠理论学习,没有实践锻炼,将使得对知识的掌握缺少直观性、系统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了系统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低压电器、电气常识、PLC、编程和调试等的认识,开展PLC综合实训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能让大学生提前认识到工作所需要的汗水、耐心、责任、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傅树京.高等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彪.回火炉燃烧控制系统[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9,(5):113-114.

[3]王兆京.维修电工(高级)[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李艳杰.S7-200PLC原理及应用开发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工程制图实训总结篇8

测量实训报告(一)一、目的与要求

本次实训目的与要求就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熟悉全站仪的使用,掌握导线控制网的布设、碎部测量和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分发仪器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训。先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在校内划定测区小组自行布设平面控制网,然后进行碎部测量和水准测量。水准点选在道路路边(不得将点选在道路中间,以免发生交通事故),点位确定后做好标记并编号。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并且观测的测站数为偶数。

二、水准仪的使用

1:安置仪器 2:粗略整平 3:瞄准水准尺 4:精确整平5:读数

在平时的日常学习中我已经对DS3水准仪的使用有过实际操作,这次所使用的水准仪是自动安平水准仪,又比之前所试用的较之先进,每次读数都省去了精平的操作,使我们的每次观测都能顺利的快速完成,大大的提高了我们的测量速度。这次实训我们采用闭合水准路线的测量,在这第一次的实训中我们就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在学校我们部分点位为了能够通视设置到了人流量比较多的过主干道上,过往的行人直接影响了我们测量的正常进行;现在正值严冬,寒冷的天气,不但影响着仪器的读数还考验着我们同学门的耐力。但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保持平静的心态来寻找合适的机会,用坚强的意志接受寒风的考验。在检验所测数据的时候,做到发现错误立即解决对读数结果超限的时候立即返工,同时还发现测量工作一般都在规定的记录表格上如实地反映出测、算过程和结果,表格中有计算校核,∑a一∑b=∑h,这只说明计算无误,但不能反映测量成果的优劣。外业测量结束后,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在限差允许的范围内,即按水准路线长度或测站数进行调整,若超过限差,必须重测,直到合格为止。

三、经纬仪的使用

在导线测量中的水平角角度测量对于我们来说要求非常高,我们用了J2和J6型和电子经纬仪。由于我们在平时的日常学习中接触过经纬仪较少,周新力老师又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由于经纬仪的精确度很高,这就要求我们一直都秉着做事严谨的作风,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在每一站上都要进行盘左盘右读数、一测回的数据是否超限进行检验,如果超限立即重测,直到符合限差再进入下一站。 在实训中为了避免大的误差我们也都总结了不少经验,例如我们采用盘左和盘右观测取平均数的方法,可消除照准部偏心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残余误差。又如在短边上的端点观测角度时要特别注意对中,照准目标时要尽量瞄准目标的底部,因为它们对测角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为了消除度盘的刻划误差,需要配置度盘的位置,每测回变换进行配置。在角度测量时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仪器下沉和路边行人带来的影响。由于做导线的时候选点都较远,且都在马路旁边,过往的车辆行人都是很大干扰,想瞄准点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能抓住任何机会的能力。为了避免行人和车辆的干扰,所以我门每天都很早出门,必须在人少的时候抓紧时间干。角度测量过程中,让我们都看到了同学们在实训过程严谨的作风:在寒风中我们的立尺员能做到有毅力不动摇,光线不好且风大的天气条件下我们的观测员能能过耐着寒风用铅锤做到严格对中,记录员核算员能做到数据部出错。

四、全站仪的使用

在现代工程测量中,全站仪的使用越来越多。因此作为高校的土木工程类学生是很有必要学会使用全站仪的。全站仪相对来说操作更简单功能更加强大,距离、角度,而且可以直接算出坐标。我们此次实训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全站的基本测量(距离,角度,坐标)、放样和野外采集点的功能。全站仪的使用和电子经纬仪类似,它的主要是通过键盘来进行人机对话的,全站仪和棱镜配套使用。全站仪采集的数据能直接导入电脑,我们有个小组就采用这个方法进行了小面积范围内的成图。

五、实训认识

通过这次测量实训,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对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训中,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任务,来不得半点推委和逃避,野外作业也没有给你回去翻书的时间,一切都必须在现场解决。因此,这让我深深明白理论知识的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安心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做到胸中有沟壑,一目了然。为以后实际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次实训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训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训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训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训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提高了我组成员的默契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每个组都像一个大家庭,遇到问题都会集所有人的智慧一起解决,虽然有时我们会因为一些实训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吵的面红耳赤,但大家都想着把要完成的这次实训完成的更加完美。在以后的学习、实训、工作中我都要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学会宽容。地形测量实训就这样圆满的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收获不小。同时,让我们体会到了测会工作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也让我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让我们了解到了团队工作的重要性。再者,测量中还要注意仪器的保护工作。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实训的机会,让我们体会现实,体会生活。这次测量实训定会对我们的未来走向社会有很大帮助,并且为今后我们完成后续相关课程和面向社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经验教训

当然在成功的背后有很多的辛酸和困难,我总结了一下实训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比如仪器是否精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是闭合的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限差一定要重新测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小组成员的合作非常重要,有一个良好的实训氛围,工作环境,是实训顺利完工的重要保证。

今后的路还很长,本次实训仅仅是个开头。在以后,无论是实训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要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逐渐树立行业精神。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自己更加完善,真正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测量实训报告(二)实训时间:20XX年12月16日至20XX年12月19日

实训地点:

1.地形图测绘实训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龙泉山地区

2.地形图识图实训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训改为识图实训,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训。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训,18日进行识图实训。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测量学实训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训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训应达到如下要求:

1. 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 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 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训任务及内容: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训,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 m 的20 cm*20 cm的地形图。

3.内容:

(1)校正仪器(经纬仪),工具及用品的准备(包括测量记录计算手簿、2H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图板、胶带等基本物品);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训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训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

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训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变成了泥土的颜色,衣服也弄脏了,头发上都是灰尘的痕迹。有的同学坐下一会就睡着了。这一天是疲惫而幸福的。

三、实训总结及体会:

在测绘实训过程中,我负责的是观测与读数。我们在实际测绘中,没有一次采用在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而是选择若干视野开阔,位置更加优越的支点。这样就要多次验证、计算支点的数据,确保支点的数据误差较小,进而测得其他位置点,根据支点数据计算未知点数据。采用这种方法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使我们的测量更加方便。另外就是在观测人员读完上中下丝读数后,要及时让跑尺人员选取下一个点。因为经纬仪此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都已锁定,水平度盘与竖直度盘的读书固定,所以在读角度之前就可以让跑尺人员离开当时的位置。这样做可以加快测绘进度,让跑尺人员得到足够休息。

上一篇:证券投资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商务谈判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