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7 11:46:52

继电器实训总结

继电器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业技术教育 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09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一特四大”的发展战略、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进入到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发展阶段,电力企业急需一大批既掌握先进的电力系统及继电保护相关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同时,为了解决电力企业员工在职培训无场地、无师资的培训难题。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四川省电力公司合作共建综合性继电保护实训基地,自2010年开始建设,历时近3年,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分析了当前继电保护专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在学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于2013年基本完成基地的建设。

1 校企共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实训基地的意义

高职专科院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普遍存在着学生继电保护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度不够的现象。与此同时,广大电力企业急需一大批既掌握先进的电力系统及继电保护相关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继电保护专业人才。校企共同建设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促进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与生产及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既能在学生培养、师资培训、员工培训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又能加强学校与企业间沟通,真正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由此可见,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及功能

本专业教师到相关的企业及院校进行调研,与相关的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交流,深入了解企业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实际岗位对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要求。邀请电力企业专家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研讨,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合企业员工岗位培训及在校学生的实践的需求,建立一个具有先进技术代表性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四川省电力公司投资、学院提供场地合作共建的方式进行建设。

2.1 实训基地的构成

2.1.1 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基地

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基地分别由llOkV、220kV和500kV变电站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室共3个实训室组成,由学院提供专门场地,总建筑面积约900余平米,实训基地现场主要设备、仪器仪表和工器具等完全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Ⅲ级能力要求进行配置,共有保护屏152面,同步生产现场,功能完备。保护装置结合生产现场进行典型配置,覆盖了四川省电力公司系统普遍采用的国内主流保护厂家如南瑞继保、国电南自、许继电气、深圳南瑞等的典型保护设备。

2.1.2 调度自动化子站实训基地

拟建设一个面积为245平方米的调度子站实训基地,可提供约40个工位,能够达到《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规范》Ⅲ级能力培训的标准。主要设备参照国网自动化竞赛设备和四川主流子站设备配置,工位及培训硬件和软件设施满足调度自动化子站专业岗位资格考试、职业技能鉴定、技能调考、竞赛比武等要求。同时,为了适应智能电网和智能变电站自动化专业培训的的需求,配置智能变电站测控及监控系统。

2.1.2.1 传统监控系统配置方案

按照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配置清单要求至少配置4套,并至少3家以上不同监控厂家的配置要求,结合自动化子站人员培训量的需求,配置国内主流厂家220kV传统监控系统6套。传统监控配置如下:南瑞科技2套,南瑞继保2套,深圳南瑞1套,国电南自1套。每套系统按照三面屏柜进行配置,第一面屏为测控单元屏,屏内设备为各种常用测控装置,包括220kV线路测控,主变高、低压测控,220kV母联及公用测控各一台;第二面为远动屏,屏内设备包括远动双机通过104、101通道与调度主站通信、GJPS装置、网络及通信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纵向加密设备);第三面为操作箱开关柜,设备包括所有专用操作箱及相应间隔的模拟开关刀闸,相关的遥信回路、遥控回路接人对应间隔操作箱。

2.1.2.2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置方案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根据典型的220kv智能站配置,配置一个220kV线路间隔、一个220kV主变间隔和母联间隔对应的保护及测控单元,并配置相应的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及操作模拟装置。配置智能站系统相应的通信、远动及监控系统设备。为满足培训多元化的需求以及智能自动化系统互操作性培训及科研等需求,考虑线路保护及测控、主变保护及测控、母线保护及测控,监控及通信等分别采用不同厂家设备。

2.1.3 llOkV校内实训智能变电站

llOkV校内实训智能变电站由四川省电力公司绵阳电业局承建,采用2×31500kVA智能化主变;llOkV采用内桥接线,半高型布置,一次设备全部智能化;lOkV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一段为中置式固定柜,另一段采用中置式手车柜,总路采用智能化设备,出线为常规设备,同时配置2×4008 Kvar组架式电容器组、1×630kVA消弧线圈、2台室外布置站用变;二次设备全部采用智能化设备;全站采用一体化电源。

7.2实训基地功能

2.2.1 llOkV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室

开展的实训项目包括35kV及以下电容器保护装置调试,llOkV及以下线路保护装置调试(含电抗器llOkV及以下变压器保护装置调试(含站用变),低周及低压减载调试,调阅故障录波报告和保护装置事故报告,一般二次回路故障处理等。

2.2.2 220kV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室

开展的实训项目包括220kV线路保护装置调试及综合故障处理,220kV变压器保护装置调试及带负荷测试(220kV变压器保护装置调试),220kV母线及失灵保护装置调试及综合故障处理,备自投装置调试,继电保护简单事故分析,220kV二次回路审图等。

2.2.3 500kV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室

开展的实训项目包括500kV二次回路审图,500kV主变调试及综合故障处理,500kV线路调试及综合故障处理,500kV母线调试及综合故障处理,继电保护复杂事故分析等。

2.2.4 调度自动化子站实训室

开展的实训项目包括厂站端遥信数据异常处理,后台监控系统检修,测控装置异常处理,远传数据处理装置异常处理,调度数据网络设备的调试及异常处理,站内监控系统通信调试与检修,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调试等。

2.2.5 llOkV校内实训智能变电站

开展的实训项目包括llO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保护装置调试,智能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调试,智能变电站站域控制单元调试,故障录波及网络分析仪现场调试,交换机及网络性能试验等。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的效果分析

3.1 能实现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设计上,能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咨询作用,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能使学生在这种环境熏陶下,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更重要的是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理念,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使学生从思想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对企业的归宿感,从而实现“零距离”上岗,缩短从学校到工作的磨合期的培养目标。

3.2 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学院充分利用继电保护实训基地的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使学生专业技能有了普遍提高。将“双证书”教育引入教学计划,重视职业技能考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实训基地可进行继电保护工种的初级、中级和高级工、技师培训与鉴定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可以获得继电保护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保汪了毕业生获取“双证书”比例达95%以上。

3.3 为电力企业员工提供技能提升服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建成投用以来,该实训基地先后举办了四川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专业在职员工履职能力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国家电网公司新人职员工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共计31期,1100余人次,实施了2013年度四川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专业优秀技能人选拔和直流设备专业优秀技能人选拔工作,并举行了2013年度四川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专业技能竞赛。

3.4 有利于构建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院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让本专业教师到实训基地学习锻炼,与在电力企业聘请的继电保护或自动化专家参签订一年的师徒合同,参与电力企业在职员工的履职能力培训、职业鉴定等工作。专业教师在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后可以参加技能鉴定获得继电保护或自动化专业技师的技能等级证书,较大的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积极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

4 结束语

该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融合了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电网监控等专业方向的相关实训内容,建立一个具有先进技术代表性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专业实践环境与企业生产现场相吻合。实训基地的功能集学生实践教学、员工培训和科研技术开发于一体。专业实训基地开发的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生产现场相一致。通过基地建设,既能在学生培养、教师科研、员工教育、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又能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沟通,真正实现“产、学、研”合作共赢的目标,充挥发挥平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海志.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卟教育与职业,2014,(15).

【2】周玲.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

【3】丁怀民,樊哲民.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和实践案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0).

【4】王贵兰.“校企合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

继电器实训总结篇2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d through their own efforts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the Relay Prot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starting from the save money, hands-on, self-made teaching,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the ways out of the Relay Protection training breakthrough,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ies and teaching quality.

关键词: 《继电保护》实训;创造条件;自制教具;开足实训;实践教学

Key words: Relay Protection training;create conditions;self-made teaching aids;all training; practical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168-01

0引言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继电保护》课电力专业共102学时,供电专业共92学时,其实训课为20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四分之一。可见实训课是《继电保护》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现有的教学仪器、实训设备状况与《大纲》要求远远不相适应,专业仪器奇缺,实训开课不足,严重影响着《继保》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加强实训教学呢?笔者通过实践,提出几点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1创造条件,开足实训

《继电保护》书中虽然没明确规定做哪些实训,也没提供实训指导书,但是对于职业学院或中专的学生来说,所学理论应该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力求具有突出的技能和熟练的操作能力。

1.1 充分利用其他专业课仪器和实训室我校原来是“市级普通中专校”,备有部分的专业课仪器。因为电力类所开设的专业课必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有些设备可以共用。如《电工测量与电工实验》课、《电机学》课的仪器:即调压器、电流表、电压表、兆欧表、电秒表、负载、对线灯、接触器、按钮、硅整流直流设备及电工实验室等,再加上可以动作的旧继电器就可做电磁型电流、电压、时间、中间和信号等继电器的特性实验和一段式电流保护模拟实验。当时由于仪器太少只能开设两组。即弥补了实验仪器的不足,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节约了资金。实践证明:利用其他专业课仪器,开设《继电保护》实训,这是解决实训开不出的捷径。

1.2 制教具任何一门学科都有部分仪器可以自制,《继电保护》也不例外。自制教具可以少花钱,多办事,可以较快地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特别是在当前资金短缺的条件下,更应提倡。笔者根据教才内容和学校实训设备亲自动手,制作(组装)两台《继电保护》实验台,提高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操作速度,且便于观察继电器动作过程,保证了人身及设备安全,减少设备损坏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各实验室建设也在相应的不断扩大。且操作方便、直观又安全,适用性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和动手能力,收到了很好的实训效果。

1.3 参观职教的实践教学不能固守普教的封闭型模式,必须建立开放型模式。冲破小课堂的束缚,到大课堂去参观。适用于校内无设备开不了的实训。例如:回顾继电保护发展的历史,从直接动作式的电磁脱扣机构到机电型距离继电保护,然后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从电子管型的高频保护开始到集成型静态继电保护装置,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输入、输出量以及在继电保护装置各个环节的“流通”过程中的“信息”都是“模拟量”,因此统称为“模拟型继电保护装置”。

2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我校经过40多年的努力,从市级普通中专校升为重点中专校;而后又升为全日制普通高职学院。把先进的电教手段恰当地运用到《继电保护》实训教学中来,克服实训中遇到的困难,减少教学难度,弥补实训之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有两方面:

2.1 增强实训效果电化教学直观形象,声像并茂,感染力强。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缓慢发生的变化“化慢为快”,使瞬时快速发生的变化“化快为慢”。还可使可见度小的实验“化小为大”,使室内容不下的实验“化大为小”,使复杂的实验“化繁为简”。

例如:(1)利用仿真电站设备模拟实验,在微机模拟图上设置某条线路、设备故障或事故状态时,线路保护或者设备保护一旦达到它的整定值就立即动作,“控制回路指挥断路器自动断开,使发生故障的设备迅速与电力系统其余健全的部分隔离开来,最大限度地减轻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减轻故障设备的损坏程度”。同时发出故障信号,即主控制屏上关光字牌亮,便显示出故障原因;蜂呜器响、报警提示灯亮,提醒运行人员注意,手动恢复蜂呜器。操作人员便在主控制盘上断开断路器开关,再在模拟图板上断开断路器开关和隔离刀闸。

(2)利用两台微机保护监控单元演示:①发电机主保护单元操作:单元上电操作;显示画面选择;定值修改;时钟校正;事故显示。②发电机后备保护单元操作:单元上电操作;显示画面选择;定值修改;时钟校正;事故显示。③发电机监控单元操作:单元上电操作;显示画面选择;定值修改;时钟校正;事故显示;分、合闸操作。④主变保护单元操作;单元上电操作;显示画面选择;定值修改;时钟校正;事故显示;分、合闸操作;主变风扇启停操作。⑤主变后备单元操作:单元上电操作;显示画面选择;定值修改;时钟校正;事故显示;分、合闸操作。⑥线路单元操作:单元上电操作;显示画面选择;定值修改;时钟校正;事故显示;分、合闸操作等。这样老师边讲解边演示操作,学生通过现场教学,大大增强了实训效果。

2.2 创设情景,得到感知电化教学能缩短知识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在课堂上就能使学生看到过去要到实地才能看到的有关电站电气运行状况。对一些不能开的实训,可以创设情景,使学生得到如同身临其境的感觉。

3严格要求,认真考核

《继电保护》实验结果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而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规范化训练,培养科学的态度,严谨的学风。要求学生思想领先,认真预习,准确操作,仔细观察,求实记录,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

由于实训考核即是督促学生重视实践能力自我培养的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又是检查和评估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手段,所以建立实训考核制度是非常重要的。把实训考核列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要求每次考核都有一定比例的实训内容,也可把实训列为单项考核,并把成绩记入档案。

参考文献:

[1]本学院电气工程系教学大纲.

[2]《继电保护》教材.

继电器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卓越工程师

作者简介:李梅(1978,11-),女,安徽省,淮南市(回族),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研究

安徽理工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10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并于2013年入选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卓越工程师,更应该重视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而是否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内容就在于该专业是否能够设置并实现完善的实践教学环节。常规的实践教学以课程实验和校内外的各类实习为主,然而单纯的实习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其效果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了,当然对于国家定义的卓越工程师要求就更无法满足了。

1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

各个学校、各个专业一般都会开设各类实习环节,以补充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习也确实起到了上述作用,但是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1实习时间和课程设置出现不匹配。有些实习安排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学习到相关知识,对现场一无所知,结果到了实习现场也只能走马观花,敷衍了事。

1.2学生单位实习时间太短。由于学生人数多,所以同一个地方只能分组轮流去。虽然实的时间看上去很长,但是对一个具体的学生来说时间就很短了。如去某个发电厂或变电所安排了三天,但一个具体的学生只有一天时间,所以就等于将三天的内容压缩到一天来完成,非常匆忙。

1.3实习单位不好联系。以往实习由于人数少,学生甚至可以住在实习单位跟着值班人员轮班。但是现在学生人数太多,实习单位无法接待这么多人。另外电气工程类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实习单位都是非常强调安全的单位,如煤矿、发电厂、变电所等都是安全规范要求非常严格的单位,同时接待这么多学生,实习单位就要考虑安全的问题,负担非常大,因此就失去了积极性。

2实训实验室的提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很多学校先后建立了实验实训中心、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按照培养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目标也建立了电气工程实训中心,全面推行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对实训实验室进行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研究。实训中心针对体系中的各个阶梯,合理科学地安排实训。可让学生在限定的实验主题情况下,提前自行设计、创新一些工艺流程,与老师讨论、确定后,在课堂中实施,并将实施效果相互比较,总结优缺点,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可适当地整合部分课程的实验教学,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了对专业的领悟。可在老师的现场指导下,学生通过对设备的实际操控,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锻炼其工程能力。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中心带教老师的课题中,特别是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的行业创新能力、拓展其创新素质。

3新开发实训实验室介绍

专业课题组积极发展学院已有的实验室,拓新了部分实验实训室,如嵌入式系统实验实训室、DSP实验实训室、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实训室等。但是这些还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实训要求,课题组又新开发了一部分新的实训室,重点开发了强电方向的内容。这些实训室的开发,解决了学生在实习单位无法对电气设备和供配电系统进行运行、检修、保护的难点,能取得更好的实训效果,将学生的培养成为为学生+企业工程师。

3.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训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原有继电保护实验室,但因购买时间较早,所以设备以继电器为主,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电力企业。因此,学院组织相关老师和学生以和企业联合开发的方式建立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训室。部分常规继电器仍然保留,可成组配合完成常规继电保护实验。开发了继电保护试验测试仪和微机继电保护测控装置,可实现10kV-35kV馈线微机保护、110kV线路微机保护、变压器微机差动和后备保护、电容器微机保护、电动机微机保护。实训室结合最新的继电保护、输配电技术,采用现场实际的试验方法。以电力系统常用的数字式继电保护试验测试仪产生信号,灵活方便,可联网组态现场真实的变电站、配电网络,不但可以使学生对电力系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形象化的概念,而且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模拟真实电力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实训室开发了:a.继电保护特性测试系统软件,用于控制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测试仪发出信号,测试各种继电器的动作特性。b.电力网信号源综合控制系统软件可灵活组态各种结构的电网系统,实现可视化电力系统潮流分析、短路计算。既可单独作为潮流分析、短路分析软件使用,还可通过接口程序,将网络中各节点电压、各线路电流信号下载到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测试仪中,实时输出电网的潮流或故障信号。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该实训内容可以反映最新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特点,也解决了学生在现场不能动手调试和修改保护的问题。另外,该微机保护测试仪软件,源代码带注释,通信协议开放,课题组可在此开放的平台继续改进程序或根据实际实训内容编写新的保护程序。

3.2110kV变电站监控实训室。专业课题组和企业联合开发了一套110kV变电站监控实训室,可以仿真一个小型电网的调度,其虚拟电网包括3个110kV变电站,10个35kV变电站及若干外网电源点及一些小火电,小水电。仿真系统采用动态拓扑分析,实时动态故障潮流计算,实时采样电流、电压。计算故障量并与保护定值比较启动,其保护原理和功能与现场装置一致。物理量定值、时间定值、控制字可以实时修改。建立三维虚拟变电站场景,仿真现场操作、设备巡视、安全措施等。仿真软件具有所有参与实训的学生机器一键开机、关机的功能,教案等文件统一更新等功能。按照调度下达的操作任务,填写操作票,完成各种操作。学生可以分析各种运行方式,制定出合理安全的系统运行方式,研究电网的特殊运行方式。

4结论

本文从培养卓越工程师目的出发,介绍了该专业本科教育目前专业实习实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实习实训室的建立。重点介绍了课题组针对实训的问题和学生毕业的去向从而改建和新建的实训实验室。并从学生实践的角度阐明了实训室建立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林凤功,张健.”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6,28(3):23-25.

[2]宋亚林.“校中企”与“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部分矛盾与化解[J].鄂州大学学报,2015,22(4):96-98.

[3]聂俊航.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4):111-114.

继电器实训总结篇4

【论文摘 要】现代企业需求高级电气维修专业人才,传统的企业培养的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级电气维修工培养模式及其考核鉴定体系迫在眉睫。依据高级工等级标准,结合技能等级鉴定的方式和特点,考虑学员不同层次的特点,采用模块式教学方式,深受学员欢迎,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电气维修专业与国家职业标准相对应的职业名称为维修电工,其职业定义为: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等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人员。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广泛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设备显然对从事维修工作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无论是从知识结构,还是从技术技能结构上都发生了变化,故传统的企业培养的模式已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立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级电气维修工培养模式及其考核鉴定体系迫在眉睫。

1 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只具有达标性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类似一把尺子,只具有达标性,是按照“标准参照考试”方式进行的,它是以某一个职业中某一个等级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和职业道德要求等作为标准,检查考生是否达到等级标准规定的要求。难度不是以考生通过率来确定,而是以要求的知识、技能量的特征(掌握多少、反应快慢等)和质的特征(复杂程度)来决定,对来自不同企业、具有不同工作经历、不同文化层次的人进行高级维修电工等级鉴定培训,使他们大都能达到高级维修电工等级鉴定标准,目前尚无统一培训模式,为提高培训质量、满足参训学员不同的要求,在高级电工培训教学中我们依据高级工等级标准,结合技能等级鉴定的方式和特点,考虑学员不同层次的特点,采用模块式教学方式,使培训教学能有章可依,参训学员能各取所需。

2 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采用模块式

2.1 模块化的由来

“模块”一词是外来词,其英文为Module,模块化作为一种高技术时代的技术开发、设计思想,最初出现在信息技术领域。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模块式教学(简称MES),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模块式教学法”,它是在深入分析每个职业(工种)和技能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岗位规范),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培训目标明确:每个模块的学习都要以掌握必要的技能为目的,主要以胜任本职业的能力要求为目标,每个模块的课程设置,应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的人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干什么学什么,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

2.2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四大模块教学

模块式教学将高级维修电工应掌握的应知、应会内容分成四大模块:基础模块、基本技能模块、行业技能模块、新技术应用模块,特别是新技术应用模块:高级维修电工要能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变频器对旧的拖动线路进行改造,利用编程软件进行编程设计,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通信等知识,该模块以介绍新技术在电气控制方面的应用为目的,是培训的重点与难点。以可编程控制器为例: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而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它将传统继电器控制技术和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最重要,应用最多的控制设备,并已跃居工业生产自动化三大支柱(可编程控制器、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首位。 现代工业控制普遍采用PLC的必然性:在PLC问世之前,继电器控制系统是针对各种控制要求而专门设计的;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控制电路要使用大量的控制电器,需要通过人工布线,组装来完成电路的连接,其通用性能差,只要控制要求改变,其控制接线就需进行改动。其二,单个继电器触点数目仅限于4~8对,若控盘线路较复杂,则需增加较多的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器件,从而导致控制柜体积庞大,功能局限。其三,由于器件的老化,脱焊,触点的开闭导致的电弧烧蚀、接触不良等现象不可避免,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导致维修工作耗资费时,若停产维修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鉴于上述缺陷,现代工控采用PLC控制也就自然而然,PLC用软件代替大量的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仅剩下与输入和输出有关的少量硬件,接线可减少继电器控制系统的1/10~1/100,因触点接触不良造成的故障也大为减少。 PLC优越的工控性能亦不再赘述。

2.3 高级维电PLC改造模块的针对性培训

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虽分为应知、应会两大部分,但由于维修电工对理论要求较高的特殊性,尤其可从高级维修电工的应会考试可以看出,高级维修电工的技能并不是纯粹的操作,而突出的是理论指导实践。因此,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对各模块教学时要用理论去分析解释实际中的问题,将理论与实际中的应用结合起来,组织学员对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典型事例进行探讨,提高学员的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模块中的课时,是考虑到参训学员有中级维修电工技能等级、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并利用在职业余培训的特点计划的,大量的消化和练习将由学员自己完成,教学以讲授为主,指导练习、参观为辅,若有学员想对某一模块系统学习,可增加学时,参加专训班学习。

总之,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内容模块化分类,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员选择学习项目,节约时间,节省培训成本;有利于教师的备课和器件的准备;将培训内容模块化并将模块中的内容公示,还有利于接受社会的监督。通过几批次的运行操作,该模块化教学方式利于提高学员的技能鉴定合格率,深受学员欢迎,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维修电工(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编审委员会,1998.10.

[2] 庄建源.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操作技能考试手册.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1.

[3]职业技能鉴定文件选编.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编,2006.6.

继电器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 变频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改革;项目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134-03

1 前言

变频器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技术,无论是工业设备还是家用电器,都会使用到变频器,可以说,只要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地方,就有变频器的存在。变频器的使用使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对能源的节约力度进一步增强。交流电机的变频器调速技术是当今节能、改善工艺流程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环境、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

针对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电类专业如电机与电器、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进行深入广泛调研,变频器技术已成为电类专业领域中的核心技术。深入了解、操作、应用变频器是高职电类专业毕业生从事相关职业岗位、获取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的必备技能之一。学习变频器技术是提升学生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笔者结合近年来项目化课程改革经验和实际工作经验,对电机与电器专业变频器技术及应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2 变频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定位不明确 变频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技术,学习变频技术需要有前期的专业知识,如电机拖动、继电器控制、PLC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作为基础。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受师资水平和实训条件的限制,变频器技术通常是和其他课程组合,如可编程控制技术与变频技术、电机拖动与变频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与变频技术等。变频器的学习仅仅成为某一门课程中的一个章节,作为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变频技术综合性强,牵涉的知识面广,单纯的某两门课程的组合未能将知识和技能进行合理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变频器原理和内部电路与器件的分析为主的知识讲授,缺乏针对性强的实训项目,变频器技术的应用和操作缺失较大,不利于面向生产实际企业和对接岗位。

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中采用先理论再加验证性实验的模式,理论和实践的分离导致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无系统性。集中理论知识讲授需要大量的理论铺垫和公式推导,使学生对课程容易失去信心和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太深,而操作过程又过于简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能力未能得到提高,与工程实际应用脱节。在应用时只会简单地操作和参数设置,并不知参数的真正作用和参数对变频器调速系统的影响,一旦变频器型号发生变换,便不知所措。

针对这种情况,需重新界定变频技术及应用课程性质,将其作为电类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来建设。应用项目化课程的建设理念,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教学单元的优化设计。

3 变频器技术及应用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众所周知,课程是教学的最基本单元,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好的课程应从单元联系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的设计进行总体优化。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应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教学,突出能力目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基本原则[1]。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建设应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首先应明确课程定位,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固定频率、电压的交流电变换为频率、电压都连续可调的交流电的装置,主要用于对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2]。在学生学习了电机拖动、继电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装调、PLC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同时为后续课程如电机试验技术及学生维修电工考证奠定基础。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应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模式,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结合变频器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使学生掌握变频调速技术相关的知识与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设备改造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资料查询、应用变频器使用手册等技术资料解决现场问题的方法能力;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加强理实一体的教学过程管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职业素养。

通过资源整合,以项目为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设计 变频器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技术,要熟练掌握变频器还涉及电机机械特性分析、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电力半导体器件等诸多知识。为了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需对知识点进行重新划分和整合,采用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将知识点融入每一个项目中,精选教学项目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

项目训练对接工程实际,在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或仿真实训条件下完成。项目的设置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按照易、中、难的顺序逐级提升。每一个项目应有明确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应充分考虑到技能考证和专业技能鉴定的考核需求。目前市场上变频器种类很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可能选择一种变频器进行训练,同一种变频器的参数涉及好几百个。因此,在项目设计中以变频器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训练为主,适当安排一些拓展学习项目,特别是在后续综合技能实训环节以及毕业设计环节中要有相关的变频器综合训练项目,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表1为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电机与电器专业在实施变频器技术及应用教学中所设置的项目列表。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是按项目、按典型工作任务由简到难、由单一到综合排序,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变频器的知识点融入各项目中。

表1中,项目一和项目二是对变频器的基本操作进行训练,在实施安装接线和变频器的运行操作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变频器的原理和变频后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项目三至项目六主要是以典型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对变频器的常用功能和相关参数设置进行训练,同时也包括维修电工考证和技能鉴定的强化训练项目;项目七是能力提升的综合项目,针对变频器技术的学习难点PID控制进行训练[3],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本项目将作为课程加分项目进行考评。

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构建高效课堂 高职课程教学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技能,更要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证明,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以任务驱动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很好。变频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应遵循能力本位的职教理念,在每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采用项目小组工作法,学生担任相当于实际工作岗位上的某一具体工作任务实施的各个角色。项目的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法原则: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实现三种能力的融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辅之以问题引导、分析讨论、汇报分享、反思评价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课程单元教学模式改革 良好的创意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教师所要做的是将教学任务分细,引导学生一个个子任务去解决、反思和评估。如在进行变频器的正反转控制项目的教学中,可以按以下步骤来实施。

1)由教师下达一个具体的任务。选用FR-D720-1.5K-CHT变频器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给出电机型号),要求在按下正转按钮时电动机以30 Hz正转运行,按下反转按钮电动机以30 Hz反转运行,按下停止按钮,电动机停止。加减速时间为1 s。发生报警时,报警灯亮。要求完成电路设计、变频器参数设置,若外连设备需编程时还需编写程序,接线调试。

2)分组进行咨询、计划和决策。通过资料查询、独立思考、讨论分析,每个小组都给出一个方案。通过汇报分享,得出四种方法:

①在外部运行模式下用普通开关实现正反转控制和速度设定;

②在外部运行模式下用普通开关实现正反转控制,用电位器调速;

③用继电器控制变频器正反转,主要做法是将开关改为中间继电器的触点来代替;

④直接用PLC的输出信号来驱动变频器。

3)任务实施阶段。通过讨论得出的四种方法中,前两种方法相对简单,主要是加强学生对变频器的操作训练,牵涉到新参数的含义,如电子过电流保护参数PR9、适用负荷选择参数PR14、适用电机参数PR71在相对简单的子任务中得以认识和掌握。继电器、PLC与变频器的组合控制成为项目三的重点任务。任务方案(包括电路设计、程序编写、安装调试)的制订和实施仍然采取分组思考、讨论、分享三个环节,教师适时引导和点评。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4)检查评价和总结。系统综合调试后,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或教师对各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学生对结果和反馈意见及时记录和整理,最后按项目要求完成实训报告,评价和总结环节在项目化课程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对单个项目的教学设计,将变频器参数的认识、小系统的电路设计、PLC编程训练融入各子任务中。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实施中,学生能力得到提升。能力的训练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需要课前精心的准备。为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还应合理使用多媒体、Flash、仿真软件等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在现有的实训室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实训项目。利用网络平台,更好地实现课外师生互动和空间资源共享。

4 结语

变频器技术在不断发展,变频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工程教学领域。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对教师的责任心、专业素养、职业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需不断创新来调动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强化并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最终使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惠芳,等.《PLC控制技术及应用》项目化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35):133-135

[2]薛晓明.变频器技术与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继电器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厂供电;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王筱珍(1963-),女,江西吉安人,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李一峰(1966-),男,山西孝义人,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广东 湛江 52408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045-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融电气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宽口径应用型专业,在广东海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工厂供电”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从事“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多年,一直坚持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至今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借本文把多年来的教学方法总结出来,仅供同行参考。

一、上好首次课

要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课程的目的、意义以及实用性。课程的首次课是课程的开篇课,是激发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的最佳时机。我们在首次课中不急于讲授课程的具体内容,而是向学生介绍课程的内容构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学习课程的目的和意义。紧接着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某机械厂供配电系统的初步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中的设计内容应按设计顺序列写详细,它们与教材目录中的顺序大致一致,例如:工厂的负荷计算;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确定;短路计算;一次设备的选择;继电保护方案的确定及其整定计算;防雷保护及接地装置设计。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内容的解读,可进一步体会课程内容构架及其相互间的关联关系,并初步了解课程内容在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二、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

传统的课程设计是在课程的理论教学完成之后进行的,其缺点是:学生在理论学习时对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的认识。“工厂供电”课程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练习。以前我们只要求学生做每章后的习题,但习题都是小题,且各章习题的练习内容之间没有关联,学生只是做些离散的习题。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内容就可进行课程设计中的相应内容的设计,学生就能及时地把理论知识与工程设计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以课程设计为纲,把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同时,课程学完之时,课程设计也基本完成,不需专门一周时间做课程设计,节约了学生的时间。有些好学或自学能力强的学生甚至提前通过自学来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达到创造性学习之目的。

三、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工厂供电”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而且工程实践性强,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对负荷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导线截面选择、继电保护原理、无功补偿等内容,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讲授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让学生课后通过课程设计去消化和扩展。

(2)对工厂变配电所及其一次系统、高低压供电线路与敷设、防雷接地、变电所结构与布置等内容,则先在课堂上讲授基本理论、重点、难点,然后把学生带到学校的主变电房、图书馆变电房及工程训练中心(金工实习厂)变电房参观见习。

(3)对变压器、高低压电气设备的结构、原理等内容,则主要在湛江变压器厂和湛江高压电器公司以实物教学为主,教师根据现场的电气设备,介绍其结构、工作原理;通过参观变压器的制造生产线,学生对变压器的制造工艺、材料、内部结构、出厂试验等有较深刻的了解。

(4)通过广东华德力电气有限公司的现场教学,学生对工厂高低压开关柜的种类、柜内设备配置及其接线方式、继电保护的配置及自动装置等有比较好的认识,同时,学生可见习工厂供配电系统中的多种一次设备。

采用课堂讲授、实物教学、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感性化,可使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较完整地建立起供电系统的概念;有利于充实“工厂供电”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布置文献查阅性的作业

由于学时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把课程所涵盖的内容都一一讲清,特别是新设备、新技术发展很快,涉及面也很广,很难在课堂上讲得全面,只能是简单介绍,而要求学生课后有一定的相关文献资料阅读量。为了监督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一般要求学生撰写相关的小论文,比如:论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论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工厂高低压开关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浅谈环网供电技术的发展;论非金合金变压器的发展。

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或对某一专题理解得较深,或对供配电系统的新设备、最新技术及发展前沿有较全面的了解。例如,通过做“论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小论文,学生对电力系统中性点各种运行方式的特点及其使用范围、目前10kV城市环网的中性点运行方式等就有较深的理解,其掌握的知识大大超过教材的内容;通过做“工厂高低压开关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小论文,学生对工厂高低压开关目前技术及未来的技术发展就有较全面的了解。

五、抓住实验教学环节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培养“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三能”型人才。“能安心”是指扎根基层一线、热爱本职工作的敬业奉献精神;“能吃苦”是指能经受艰苦环境、艰苦岗位和各种困难的磨练,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能创业”是指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善于灵活运用于工作实践的开拓创新能力。

“工厂供电”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工程性很强的课程,有很多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必须在实验中得到学习和提高。因此“工厂供电”的教学,不仅要进行理论教学的改革,而且必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寻求知识。

目前,我校开设的工厂供电实验有:继电器特性实验;10kV线路过电流保护综合实验;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实验。此外,还有两个拆装实验:继电器拆装,让学生拆装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等常见继电器,使学生掌握常见继电器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高压断路器、变压器、PT、CT、低压空开的拆装,这些电气设备中有的是从学校变电房退役下来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10kV线路过电流保护综合实验和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实验,我们只给出实验内容和实验目的,提供实验设备,要求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接线及步骤,经实验指导教师审阅后,学生完成接线。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提出见解、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解决方案,并对这些学生给予表扬。这样的实验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实验课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有兴趣的学生,实验室在正常上班时间之内都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或者自己查阅的资料作实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尽管拆装实验既累又脏,但在了解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方面,其他教学方法难以替代,同时也是符合我校“三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

六、抓好课程设计,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正如前述,在本课程的首次课中就下达课程设计任务,设计工作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边学边练。课程设计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及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而且是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围绕“工厂供电”课程内容所做的综合训练。在课程设计中,着重让学生掌握工业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步骤和基本工程设计方法,锻炼学生的工程计算和设计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方法;培养学生遵守电气设计相应规范的意识。总之,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电气设计工程师的初步训练。

课程设计环节中,教师只下达设计任务书,给出题目、原始资料、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教师的指导重点是抓总体方案制定,抓进度,抓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和图纸的绘制,对学生设计中错误或不规范处加以引导,由学生自己纠正或改进。并且鼓励学生多查阅文献资料、设计规范,鼓励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引导学生对不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为保障课程设计的顺利实施,在课程设计中安排学生到我校的主变电房、图书馆变电房及工程训练中心(金工实习厂)变电房现场参观见习,并看其设计图纸。

七、结语

“工厂供电”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而且工程实践性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难保证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理论+实践”的指导思想,在“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方法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努力,学生的“工厂供电”课程学得扎实,基础牢靠,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了电气设计工程师的初步训练。这些都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业企业供配电系统设计及维护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介才.工厂供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继电器实训总结篇7

2014年11月6日,国家颁发了教育部等五部委的文件,以推动李克强总理讲的“互联网+”。信息化逐步走入课堂,促进了中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笔者学校对中职课程进行了“互联网+课程”教学资源整合,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此作一介绍,与同行分享。

一、“互联网+”的中职课程教学资源整合的理论依据

目前中职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中学习,因此中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智慧课堂是一种将技术融入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环境,以有效促进学生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

二、“互联网+”的中职课程教学资源整合的方法和步骤

“互联网+”中职课程教学资源整合是已有的中职教学基础与互联网相结合。以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为整合对象,以“互联网+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中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为目标,项目组首先收集整理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现有的教学资源,然后遵循智慧课堂指导思想整合教学资源。

1.收集和评估已有的教学资源

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定位为从事低压电工、电梯维修工及机床维修工等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主要内容是电气设备维护及修理工作中常用的低压元器件的识别、常用低压电气控制线路工作过程分析及普通机床工作过程的分析等知识,具备低压元器件检查、低压控制电路安装、低压控制电路检修及万用表检查电路基本技能,教学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方法,将理论、流程、标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实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教学评价依据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原则性要求,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方式相结合,以多元化的方式实施评价。

2.教学资源整合

将“任务”设置为基本单元,以智慧课堂为努力方向,在原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结合补充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我们对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进行了教学资源的整合。

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以任务为基本教学单元,每个任务有一个由微课、图片、教案、课件、任务书、习题组成的教学资源包,将所有任务的教学资源包组合到一起,存放在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教学平台上,就建成了该课程教学网站。借助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网站平台开展的教学活动,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

以热继电器的教学活动为例,上课前,教师通过班级微信群任务书,要求学生访问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教学网站,通过观看热继电器微课、视频和图片对热继电器的作用、符号、种类、结构、工作原理、参数及选用方法等进行自学,教师通过微信与学生进行讨论和答疑,以学生上交电子版的作业为完成学习的依据,教师通过学生上交的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分析学生课前学习的困难确定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和策略;课中,在总结课前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教师以突出热继电器的作用、符号等学习重点,及突破热继电器工作原理等难点为教学主线组织教学,由于课前的基础,学生掌握重难点的速度比较快,所以课堂时间的大部分用于热继电器的拆装及检查训练,技能训练沿用小组教学方法实施;课后,学生带着为不同功率电动机确定热继电器整定电流值的作业,通过访问网站观看微课继续学习,教师通过微信与学生讨论和答疑,以学生上交电子版作业为完成学习的依据,通过学生上交电子版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再布置新的课前学习任务,进入下一轮教学循环。

三、作用和思考

中职学生具有抽象思维不足、学习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维持的学习特点。通过“互联网+”的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整合,整个学习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理论学习主要依靠微课和视频,便于学生开放的、个性化的学习;在课堂上,主要精力放在操作技能的训练,强调操作技能的规范性和专业性。进行教学尝试后,实验班与对比班之间相比,实验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思考及解决电路故障的能力明显提高。

继电器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 PLC 组态监控 实验 培训

中图分类号:U262

1.引言

目前,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因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稳定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现场,并成为工业控制的核心。对PLC控制系统的应用和维护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也具有了广泛的市场。现阶段,基于PLC系统本身的编程培训很多,极少有培训将PLC系统和上位机监控系统综合在一起进行。而在工业现场,PLC系统一般是和上位机监控系统配合起来使用,实现对工业现场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控。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本文提出了基于西门子PLC和力控6.1组态监控软件的培训系统设计方案,对受训者进行完整的上下位机编程培训。

2.系统概况

2.1 PLC介绍 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7-200系列PLC,其可靠性高、指令集丰富、易扩展,应用领域涵盖所有与自动检测、控制有关的工业及民用领域,包括各种机械、电力设施、民用设施、环境保护设备等等。本培训系统采用的PLC为224CN型CPU,它集成了14路输入、10路输出共24路数字量I/O点,16K字节程序和数据存储空间,6个独立的30kHz高速计数器,2路独立的20kHz高速脉冲输出,具有PID控制器。本系统还包括1个以太网模块,1个AI扩展模块,2个AO扩展模块,1个DO扩展模块,使系统增加控制点数并支持以太网通讯。

2.2 组态监控软件力控6.1介绍 北京三维力控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组态软件力控6.1,是对现场生产数据进行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力控6.1运行在普通PC上,即可配合下位机系统,实现远程数据的检测、控制、存储、报警输出等功能。力控监控组态软件基本的程序及组件包括:工程管理器、人机界面VIEW、实时数据库DB、I/O 驱动程序、控制策略生成器、各种数据服务及扩展组件,其中实时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

2.3 系统结构介绍 本培训系统的结构,PLC与计算机之间有两种通讯方式,一是通过PPI/PC电缆,计算机和PLC的PPI口进行通讯;二是通过PLC配置的以太网模块CP231,计算机和PLC进行以太网通讯。上位机系统由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组成。计算机上装有PLC的逻辑编程软件“Step7 MicroWIN4.0”和组态软件“力控6.1”。Step7 MicroWIN4.0负责对PLC的运行程序进行编辑。编辑好的程序下载进PLC的CPU,PLC即可运行。通过力控6.1监控PLC的运行状态,实现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控、存储。下位机系统由CPU、CP231模块和I/O模块组成。通过I/O模块和CPU自带的I/O通道, PLC实时监控现场信号;通过以太网通讯模块CP231,PLC以以太网的形式与计算机通讯。

3.系统硬件设计说明

3.1电源系统 本系统采用2个独立的24V开关电源供电。电源1用于PLC系统供电,电源2用于继电器输出供电。交流220V经空气开关,接到开关电源的交流输入侧。开关电源1输出24V直流电接到PLC系统的直流24V输入端,PLC的直流24V输出接到I/O模块的24V输入端,为I/O模块供电。

3.2 AI电路 AI模块接线,现场电流/电压信号接到AI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接收电流信号A+和RA端短接,接收正信号,A-接收负信号。对于电压信号,则RA不用,A+接收正信号,A-接收负信号。选择不同的信号种类,需要选择模块的配置开关,选择开关表如表1。

3.3 AO电路 AO模块接线,当输出0――20mA电流信号时,I0、M0通过端子输出至现场,当输出-10V――10V电压信号时,V0、M0通过端子输出至现场。

3.4 DI电路 DI模块接线,外供24V电源的正端接到开关量的一个触点上,负端接到模块的公共负端,当开关量闭合,24V直流电压送至DI通道,PLC采集到1,开关量断开,采集到0。

3.5 DO电路 DO模块的接线,输出通道和公共端分别接到继电器线圈的正负输入端。当输出为0时,相应通道对公共端电压为0V,继电器线圈不通电,触点断开。当输出为1时,相应通道对公共端电压为24V,继电器线圈通电,触点闭合,由开关电源2供的24V直流电输出至端子,继而输出至现场。

4.基本实验设计

4.1 整体思路 根据硬件系统,实验课程设计由浅至深,以对受训者进行PLC及监控软件的编程培训。每一个实验,侧重点不同,涉及的系统功能不同,但遵循相同的设计原则,以使课程更易懂。

实验设计步骤如下:(1)根据PLC及监控软件的功能特点,设计实验目标,即当前实验所要实现的功能。(2)根据实验目标,编写标准程序,列出知识点。(3)根据实验目标和软件编写完整的实验步骤。(4)实验总结。

4.2 以太网实验 该实验利用以太网模块CP231实现PLC与计算机监控软件力控6.1的远程通讯。实验目的是使受训者掌握PLC工作在以太网通讯模式下的上下位机的软硬件配置方法。

4.3 数字量操作实验 该实验是PLC系统对数字量信号的操作控制实验,使受训者掌握PLC的I/O模块与数字信号之间的接线方法、编写PLC程序实现对数字量信号的控制以及使用力控做简单组态。

4.4 模拟量操作实验 该实验基于模拟信号设计,完成对受训者模拟量操作的相应训练,使受训者掌握模拟量操作的相关上下位机编程知识及使用力控做简单组态。

4.5 综合实验介绍 一般工业现场,既有模拟信号的监测、控制,又有数字信号的输入、输出。只有各种信号综合处理,才能实现现场参数的有效监控。该实验结合了数字及模拟信号的综合操作,应用了PID算法实现被控量的闭环控制,使受训者能够掌握PID控制的相关设置,加深对整个PLC及上位机系统的理解。

5.结束语

实践表明,该培训系统将PLC的培训和监控软件的培训组合起来,不仅能够完成数字量、模拟量和综合控制等实验功能,且系统接近于生产现场实际,便于反复实操练习,有效满足学员对于PLC、组态软件等自动化监控系统综合学习的要求。另外,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将来可以通过增加传感器等方式,构建更完善的仿真监控系统。

[参考文献]

[1]《S7-200可编程控制器系统手册》,西门子有限公司,2006年。

[2]《PLC应用技术问答》,廖常初,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4月。

上一篇:线切割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数控铣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