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1 13:59:34

桥梁实训总结

桥梁实训总结篇1

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桥梁施工方法,同时结合实际,对相关施工设备、工艺和规范有一定的了解。本文以桥梁施工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内容及过程为契机,对精品课程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条件等方面提出了自己一些见解。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精品课程 职业能力

随着国家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高等职业教育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精品课程的建设已成为衡量的重要杠杆。同时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整合教学优势,体现办学特色,利于学生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与本科教育有所区别,高职教育在于培养具有相关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技能,面向生产、管理与服务的一线岗位的实用型技术性人才,因此精品课程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对于课程建设的内涵把握、教学内容和方法、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和培养手段等方面。作为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典范,基于本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文中选取道桥专业重点建设的精品课程《桥梁施工技术》为例,简单论述精品课程的建设。

1 课程设置

《桥梁施工技术》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技术课。该课程主要介绍各种桥梁体系上、下部结构的施工架设方法、涵洞施工技术及桥涵施工常用配套机具和其他主要桥型的施工技术。在已有力学计算、测量基础和桥梁工程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施工实际,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1 课程介绍及性质 《桥梁施工技术》以培养具有桥梁施工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宗旨,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施工单位的训练,熟悉桥梁施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现场施工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勤恳耐劳”的实干能力。依托于学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411”三阶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学生掌握桥梁施工工艺和方法操作等基础上,培养可施工、能管理、高素质的一线施工技能人才。

1.2 课程设计 基于“桥涵施工教学过程系统化设计”的原则,通过与企业合作,确定桥涵施工的工作任务及培养目标,制定《桥梁施工技术》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设计。以桥涵施工知识细化项目为导向,培养桥涵施工能力为主线,对各施工项目进行工作任务的详细设计。利用课堂、工地、道桥实训基地,采用理论学习、仿真实训、校内外实训等方式,达到能力目标的培养,并采用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考评体系。课程设计总体思路体系如图1所示。

2 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

2.1 教学内容 针对道桥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特点,在紧跟桥梁发展动向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兼顾常规的梁桥、拱桥、涵洞、基础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同时增加悬索桥、斜拉桥施工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能力概要,强调学习情境模块化教学。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情景教学内容

2.2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内容系统而详实。为使教学内容与工等标准、考核体系相衔接,适应施工要求,基于最新标准和规范,教材采用自编教材与正规出版教材相结合的方式,并将教学参考书、习题集、电子教案课件和与企业共同开发的实训教材相联合,组建成丰富立体的教学资源。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重在灵活多样,使学生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1 教学方法 ①任务驱动法:按照“课堂布置任务,教师引导提问,学生搜集信息,制定实施方案,讨论实行方法,进行相关训练、组织检查与验收”六步来完成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编写“施工报告――教师查阅――问题反馈”的具体活动环节,使学生获得知识与体验。此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凸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评价,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性的同时,也培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这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也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体现。②情景体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真实模拟企业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企业的真实情况,更好的融入其中。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将传统“学生”角色转换为“资料员”、“技术员”等,模拟具体工作生产环节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技术方案的制定、安全交底、工作任务实施、记录施工技术资料、完成工作报告等。通过角色模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调能力。③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通过选取桥涵施工生产实践中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结合理论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并开展深入探讨,从而对所学内容具有感性认识和间接累积经验,使学生体会本课程在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建立理论与实际联系的真正桥梁。④师生集体互动研讨:教师与学生的技术探讨,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明确桥涵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发展趋势。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指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运用相关资源创新设计。⑤强调规范的学习:《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是施工的依据和准则,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对规范的理解,关注规范中章节、内容的更新变化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特点。

3.2 教学手段 ①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实现情景模块化教学,对于基础知识,通过参观桥梁模型室,结合多媒体资源突出施工理论,做到图文并茂,不仅增强上课的趣味性,让学生容易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还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便于学生理解和自学;针对一些较强的计算内容,则通过板书讲解与课件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于操作性比较突出的核心模块内容,则采用观看施工录像、动画视频和实地参观等方式,让学生领悟操作要领。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鉴于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利用网上相关优势资源可以丰富充实学习内容,同时有关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学习指南、课后习题、实训指导、教学录像全部上传至学校网站,并向学生免费开放,有助于学生自主利用资源进行深入学习。

4 实践条件

4.1 实训体系组成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实践教学体系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为此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推行以“411”三阶段工学结合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式,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单项技能训练、课程设计或实训、综合实务能力训练与顶岗实习四大环节,同时兼具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形式。

①单项技能训练:结合学生具备的道桥职业岗位能力而构建不同科目的训练内容。②课程设计或实训:学生通过一周的时间在老师引领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训课题并给出相关成果,侧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课程实训内容具体安排如表2所示。③综合实务能力训练:这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道桥专业的特点,突出测量、线路、桥梁等实训环节,使学生熟练掌握道路、桥梁施工的原理方法和设计要点,并能实际测设,以此提高学生的设计计算、动手操作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④顶岗实习:学生根据本人就业意向、实习单位,选择不同的施工岗位进行实训,结合教师的管理使学生对专业理论能够理解、巩固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毕业后立即就能从事施工一线技术、管理等岗位的工作。

4.2 校内实践条件 学院根据道桥专业的培养需求,不断加强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为此建有本专业的省级实训基地,实验设备涵盖路基路面、沥青及水泥混凝土材料试验、力学试验、桥梁变形、基桩检测等多方面,以此带动道桥专业的基础教育和企业岗位专项知识的有机结合,来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省级实训基地组成如表3所示:

4.3 校外实践条件 学院与具有相关资质的施工企业如甘肃省路桥建设总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重点实习实训点达23个,这不仅为学生施工实训、专业教师实践锻炼提供场所,还为本专业建立高技能水平师资的人才库,为专业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保障,同时校企的深度合作也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此外成立校外顶岗实训管理指导中心,对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顶岗实训进行管理和指导,保证学生校外实训的技术指导和安全。

5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以能力培养为基准,课堂教学采用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课程设计或实训、综合实务能力训练和顶岗实习则通过企业、学校双向参与,依据实训全过程,结合实习报告、技能掌握及答辩、平时出勤参与等多方面综合考核。

通过《桥梁施工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体会要把精品课程建设成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一流的实践教学条件和实践能力培养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这个过程还需要不断努力探索与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孟良,韩秋黎.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初探――以《桥涵设计与施工》课程建设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48-251.

[2]郝付军,刘杰.高职桥梁施工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18-19.

[3]杨勃,罗建华.桥梁施工课程改革的思考[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96-98.

桥梁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桥梁施工;现场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桥梁建设作为我国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安全程度直接关系着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施工单位的信誉度,所以加强对桥梁建设现场的施工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一件系统性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管理难度,以下就如何加强桥梁现场施工管理进行研究,因为只有做好了管理才能保障桥梁的安全。

1.对影响桥梁现场施工管理的因素分析

1.1人为因素的影响 人在整个桥梁施工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是施工现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但是由于施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技能水平有限,再加上领导者的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意识薄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质量。

1.2施工材料质量因素的影响 对于施工现场来讲,施工原料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的伪劣,但是由于目前建筑材料市场混乱,很多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涌现出很多劣质的原料出现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导致施工质量达不到验收标准,如果返工的话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1.3机械设备因素的影响 在桥梁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机械设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机械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桥梁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而在桥梁施工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机械设备的养护和维修,不仅缩短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也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4施工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桥梁施工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如遇到暴雨、洪水等天气,水位就会上涨,为了施工人员的安全起见,就不得不停工,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期[1]。

2.对桥梁现场管理相应问题的分析

2.1相关技术 桥梁建设的施工比较复杂,且施工过程比较繁琐,而且桥梁项目建设施工点多、面积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施工现场的管理难度,所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来维持现场秩序。

2.1.1熟悉施工流程,优化施工程序 施工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桥梁建设的实际情况,设计施工方案,做好施工规划,合理优化配置每一道施工程序,对施工难度和施工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施工要求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将每一个施工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纳入可控范围,以确保施工质量。

2.1.2储备专业的技术 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对施工现场管理过程进行总结分析,要不断的储备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只有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才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的发现在施工环节的漏洞,对每一道施工环节的施工过程做到心里有数,对突发事件能够做到灵活处理,能及时的了解新工艺、新材料,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2.2必备材料 桥梁施工建设工序繁多,每一道工序所需的材料都不一样,导致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所以,首先要充分确保现场材料的供应;其次,在进行材料采购之前,必须充分做好对材料市场的调查工作,确保所购材料价格合理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对于材料的存储也要堆放有序,根据材料的使用用途规格等分好类,便于管理和能及时的找到所需材料,并派专门人员进行监管。最后,要做到不浪费每一份材料,节约施工成本,对每一份发放的资料都要做好登记,以防浪费材料。

2.3相关设备 桥梁机械设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桥梁现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等情况,很容易缩短机械的使用寿命。所以一定要不断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使机械设备在正常的状态下运行,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养护。对于外租的机械,需要通过市场调查,租用质量好、价格优的设备[2]。

3.提高桥梁现场施工管理的措施

3.1树立施工现场安全监管信念 施工单位要将安全施工的理念贯彻于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施工人员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安全意识,才能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提高桥梁工程的质量,使桥梁工程达到国家的建设标准,所以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一定要对桥梁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桥梁质量和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2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 只有对现场的施工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才可能提高整体的桥梁施工安全水平,由于桥梁施工现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一定要使施工操作人员牢记安全知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使其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刻提醒桥梁建设部门人员要谨记施工操作规范。将安全管理工作真正的落实到位。

3.3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和操作规范组织现场施工 只有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和操作规范组织现场施工,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它是桥梁现场施工安全的基础条件,所以施工单位必须组织施工人员严格的按照安全施工标准执行,规范操作,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另外安排专门的人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监督,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进行整改,防微杜渐。

3.4提高安全管理的自觉性,主动遵守安全生产法律制度 只有对桥梁施工现场的事故隐患进行提前预见,然后尽早做好安全防患措施,对容易出现施工问题的环节重点防患,时刻关注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戒焦戒躁,不能粗心马虎大意行事,而是要认真对待每一道施工环节的现场管理工作,自觉遵守有关桥梁安全建设的法律、法规,提高安全管理的自觉性,树立带头模范作用。

3.5落实桥梁施工人员入场教育规范 落实桥梁施工人员入场教育规范工作,是保证安全施工的前提条件,因为很多人员都是第一次进行桥梁施工工作,对桥梁施工的很多程序都不熟悉,所以在进场前要进行事先教育,让他们提前熟悉施工流程,了解施工安全的相关知识,遵守操作流程。但是必须注意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不能急功近利,一步一步的教育,首先,对施工单位的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其次,对桥梁现场施工管理人进行安全教育,最后,对基层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把其中的厉害关系讲解给全体人员,做到人人关注安全,人人注重安全防护。

3.6落实现场施工培训规范 在完成入场教育后,还要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再培训工作,施工单位聘请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授课培训和实践演练,使理论与实现相结合,达到安全培训的预期目标。并进行安全教育知识的宣传,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3]。

4.结语

总而言之,桥梁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的工作内容复杂且繁琐,所以一定要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树立安全防护意识,注重每一道施工环节的施工细节,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提高桥梁工程质量,推动桥梁安全建设事业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交通、桥梁的数目日益剧增,所以对交通网络系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桥梁建设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施工难度大、工期长等特点,造成在施工过程中很难对现场进行管理,给施工带来了一定困难,如何加强对桥梁现场施工的管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并针对在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桥梁施工;现场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桥梁建设作为我国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安全程度直接关系着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施工单位的信誉度,所以加强对桥梁建设现场的施工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一件系统性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管理难度,以下就如何加强桥梁现场施工管理进行研究,因为只有做好了管理才能保障桥梁的安全。

1.对影响桥梁现场施工管理的因素分析

1.1人为因素的影响 人在整个桥梁施工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是施工现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但是由于施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技能水平有限,再加上领导者的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意识薄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质量。

1.2施工材料质量因素的影响 对于施工现场来讲,施工原料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的伪劣,但是由于目前建筑材料市场混乱,很多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涌现出很多劣质的原料出现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导致施工质量达不到验收标准,如果返工的话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1.3机械设备因素的影响 在桥梁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机械设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机械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桥梁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而在桥梁施工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机械设备的养护和维修,不仅缩短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也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4施工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桥梁施工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如遇到暴雨、洪水等天气,水位就会上涨,为了施工人员的安全起见,就不得不停工,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期[1]。

2.对桥梁现场管理相应问题的分析

2.1相关技术 桥梁建设的施工比较复杂,且施工过程比较繁琐,而且桥梁项目建设施工点多、面积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施工现场的管理难度,所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来维持现场秩序。

2.1.1熟悉施工流程,优化施工程序 施工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桥梁建设的实际情况,设计施工方案,做好施工规划,合理优化配置每一道施工程序,对施工难度和施工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施工要求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将每一个施工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纳入可控范围,以确保施工质量。

2.1.2储备专业的技术 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对施工现场管理过程进行总结分析,要不断的储备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只有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才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的发现在施工环节的漏洞,对每一道施工环节的施工过程做到心里有数,对突发事件能够做到灵活处理,能及时的了解新工艺、新材料,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2.2必备材料 桥梁施工建设工序繁多,每一道工序所需的材料都不一样,导致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所以,首先要充分确保现场材料的供应;其次,在进行材料采购之前,必须充分做好对材料市场的调查工作,确保所购材料价格合理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对于材料的存储也要堆放有序,根据材料的使用用途规格等分好类,便于管理和能及时的找到所需材料,并派专门人员进行监管。最后,要做到不浪费每一份材料,节约施工成本,对每一份发放的资料都要做好登记,以防浪费材料。

2.3相关设备 桥梁机械设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桥梁现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等情况,很容易缩短机械的使用寿命。所以一定要不断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使机械设备在正常的状态下运行,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养护。对于外租的机械,需要通过市场调查,租用质量好、价格优的设备[2]。

3.提高桥梁现场施工管理的措施

3.1树立施工现场安全监管信念 施工单位要将安全施工的理念贯彻于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施工人员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安全意识,才能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提高桥梁工程的质量,使桥梁工程达到国家的建设标准,所以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一定要对桥梁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桥梁质量和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2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 只有对现场的施工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才可能提高整体的桥梁施工安全水平,由于桥梁施工现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一定要使施工操作人员牢记安全知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使其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刻提醒桥梁建设部门人员要谨记施工操作规范。将安全管理工作真正的落实到位。

3.3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和操作规范组织现场施工 只有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和操作规范组织现场施工,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它是桥梁现场施工安全的基础条件,所以施工单位必须组织施工人员严格的按照安全施工标准执行,规范操作,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另外安排专门的人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监督,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进行整改,防微杜渐。

3.4提高安全管理的自觉性,主动遵守安全生产法律制度 只有对桥梁施工现场的事故隐患进行提前预见,然后尽早做好安全防患措施,对容易出现施工问题的环节重点防患,时刻关注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戒焦戒躁,不能粗心马虎大意行事,而是要认真对待每一道施工环节的现场管理工作,自觉遵守有关桥梁安全建设的法律、法规,提高安全管理的自觉性,树立带头模范作用。

3.5落实桥梁施工人员入场教育规范 落实桥梁施工人员入场教育规范工作,是保证安全施工的前提条件,因为很多人员都是第一次进行桥梁施工工作,对桥梁施工的很多程序都不熟悉,所以在进场前要进行事先教育,让他们提前熟悉施工流程,了解施工安全的相关知识,遵守操作流程。但是必须注意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不能急功近利,一步一步的教育,首先,对施工单位的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其次,对桥梁现场施工管理人进行安全教育,最后,对基层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把其中的厉害关系讲解给全体人员,做到人人关注安全,人人注重安全防护。

3.6落实现场施工培训规范 在完成入场教育后,还要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再培训工作,施工单位聘请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授课培训和实践演练,使理论与实现相结合,达到安全培训的预期目标。并进行安全教育知识的宣传,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3]。

4.结语

总而言之,桥梁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的工作内容复杂且繁琐,所以一定要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树立安全防护意识,注重每一道施工环节的施工细节,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提高桥梁工程质量,推动桥梁安全建设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四恒.桥梁现场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J].河南建材,2013,03:51-52.

[2]李钦.论如何加强桥梁现场施工管理[J].城市建筑,2013,08:219+222.

桥梁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工作过程;工程力学;力学与桥梁结构;课程整合;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073-03

“工程力学”、“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是公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三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这些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桥梁构造原理和设计方法,分析和解决桥梁施工中一般结构问题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这三门课程在专业教学中一直效果较差,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测试通过率低、普遍反映难学甚至厌学。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弱、概念抽象,课程间相对独立、相互联系不足、与其他专业课衔接不密切,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另外,这三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需要用200左右学时才能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主干课程的学时,延长了学生在校理论学习的时间,缩短了学生参加毕业顶岗实习时间。因此,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专业技能为导向,科学地整合课程内容,构建“力学与桥梁结构”新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程整合教改总体思路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工程力学”、“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三门课程整合为“力学与桥梁结构”课程,即以典型桥梁结构分析应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按“必需、够用”原则反推“工程力学”、“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内容构成及教学次序,重组课程内容。注重结合工程应用加强理论系统分析,使课程内容与能力目标高度一致,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的整合,实质上也是课程设计,该课程的设计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是宏观的课程设计,主要解决该课程的理念问题,也就是确定课程的价值、根本目标、主要任务、基本结构、内容等范围及原则。第二是中观的课程设计,将宏观设计具体化为课程的教学大纲或学习标准,以指导授课的资料、讲义及教材等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第三是微观的课程设计,即进入课程实施领域,根据教师自身条件和应用的课程资源实施时的教学设计。

课程整合研究与教学实施

(一)宏观的课程设计

根据高职院校路桥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按照“必需、够用”原则进行整合,摈弃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将“工程力学”、“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构造部分)的课程内容与构造识图、桥梁施工专业技能训练融合在一起,使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完全对接。结合桥梁工程的发展现状,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当前应用广泛的桥梁类型,如梁式桥、钢架桥和拱式桥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构造原理和施工技术,课程的基本结构和内容以学生能理解掌握以上桥梁结构构造原理和施工中力学问题分析为宗旨。按照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我们将“力学与桥梁结构”课程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技能、知识等逐项列举出来,如表1所示。

据此确定了课程的基本构架为:(1)分析常用桥梁结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构造特点,提出桥梁的结构构造如何确定的问题。(2)引入静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桥梁上下部结构为适应受力特性的结构和构造要求。(3)进一步学习结构设计原理方法,深入和强化对桥梁上下部结构构造特点的剖析。(4)结合技能要求进行拓展,分析解决桥梁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与力学、结构相关的问题。

(二)中观的课程设计

宏观课程设计是理念,要实现必须要具体化,即进行中观的课程设计,首先是编写教学大纲,然后是编写讲义、开发校本教材。

编写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编写的教学大纲由“力学与桥梁结构”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课时分配、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其他说明等五个部分组成。三门课程整合后的“力学与桥梁结构”教学内容与学时计划如表2所示。该教学大纲较之整合前三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按职业要求增加了大量的专业技能训练,减少了理论课时,课程结构大不相同,更利于开展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活动。

开发校本教材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重组三门课程教材内容,开发适应本课程和学生特点的《力学与桥梁结构》校本教材。为做到应用性、普及性和技能的运用,教学生会动手、会操作且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开发教材主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对原三门课程教材内容进行增加、删除,将教材结构按课程模块内容重新编排,形成梁桥的构造、梁与柱的力学分析与计算、桥梁结构构件分析与计算原理、桥梁下部结构、桥梁施工中的力学问题等四个模块内容。针对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行为较散漫,思维理念略趋个性化的实际情况,开发教材时要考虑如何引起学生对教材的关注,以及怎样使所编的教材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克服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做作业的自觉性。为此,教材要做到“字简图精”。在叙述方面,文字要简约、精炼,力避空洞理论;在图例方面,图谱要精良,以一当十,以点带面,具有典型性,做到形象资料多、生动案例多。在满足技能性方面,根据职业活动要求,在教材中我们精心选择普及性的桥梁类型作为教学案例,自己编写桥梁力学分析例题。考虑到几乎所有的理论问题均来源于工程,教材注重体现工程问题与力学问题的联系。

(三)微观的课程设计

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学资源的支撑,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即教学大纲、教材、多媒体设备、实训设施等,软件资源即师资力量。硬件资源和师资是提升课程功能的关键。除了较完备的硬件资源,课程实施质量和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教师如何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资源 “力学与桥梁结构”课程编写了教学大纲,开发了校本教材,在进行课程整合过程中收集了大量力学试验的视频,制作了T形梁和空心板梁实体构件,借鉴了桥梁工程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中的图片和视频,研究了各种类型的桥梁施工图设计图纸,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以让大量的硬件资源得到最充分的运用。由于新课程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必须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理论基础扎实、对本专业各学科与新课程能灵活把握。教学安排时,采取老、中、青三类教师同时教授这门新课程,在相互交流和研讨中,不断完善课程整合理论,同时培养高素质的年轻教师。

课程教学设计 尽管我们在教学大纲中编写了备课、讲授、作业、辅导及考核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然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需要进行科学、细致的教学设计。“力学与桥梁结构”课程的教学设计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目的就是达到掌握桥梁结构图识读,很好地理解桥梁施工技术的目的;进一步确定“学什么”,通过具体的读图、算量、分析、答题的学习和训练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再引导学生面对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教学设计最关键的部分是备课与教案。备课必须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编写授课计划,编写教案,内容具体到所属教学模块的内容、知识点的解析、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学习情景分析、教学环境分析、设计教学思想理念、课后反思等)。制作的电子教案,内容要包括标题、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的内容与步骤、作业布置、课后记或教学小结。备课还需要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原有学习基础情况和现在的学习态度,以便因材施教。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出现,如果备课时准备充分,教案编写详尽,平时注重知识积累,就能很好地驾驭课程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选择 “力学与桥梁结构”课程的教学实施,要求教师带动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实际特点、自身素质和教学环境条件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模块“梁桥的构造”要教会学生掌握梁桥的识图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对桥梁施工图的识读能力,可运用讲授法、现场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师讲解制图规则、识图要领、图形表示方法基础上,学生通过参观实体结构、多媒体演示结构与构件、分组讨论,分析桥梁施工图所表达的内容,练习并学会结构构件的工程量计算。第二模块“梁的力学分析与计算方法”和第三模块“梁的结构分析和计算原理”,更适用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为增加学生兴趣也可适当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第四模块是施工中的力学问题研究,可组合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和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演示桥梁施工过程的录像、视频,启发学生寻找施工过程的力学问题,再辅助学生找到解决施工中力学问题的方法。

课程整合与教学效果评价

“力学与桥梁结构”课程整合研究经过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课程设计,确定了课程价值目标,制定出了教学大纲,开发了讲义、教材,先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2008级、2009级进行试点教学实施,从2010级开始正式列入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从课程整合目标来看,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得到加强。整合后的新课程有效地衔接桥梁工程专业课,如识图算量技能的训练直接与桥涵施工技术专业课对接,使基础课真正为专业课和专业技能服务,学生学习目的也更明确。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同时,一方面,改革成绩考核评定办法,采用阶段性测试、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考核、作业考核等综合评定课程学习成绩;另一方面,由于课程实施时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训练与展示。

从专业建设角度看,该课程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课程整合后减少了课程数和学时数,让专业主干课程学时有调整的空间,可以增加实践课程或毕业顶岗实习的时间,有助于高职路桥专业“2+1”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该课程改革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反思:(1)新课程基于实用性,难免出现“用到什么学什么,不用就不学或少学”的功利化问题,不利于培养知识全面的人才。(2)新课程需要全能型教师和灵活应用的学生,而实际上师资条件和学生素质都受限,课程设计难以达到效益最大化。(3)课程强调以“做”为核心,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削减理论知识,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需要在日后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实施中不断去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徐继存.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张东风.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应关注的问题[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9).

[3]杨泉良.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中的调整[J].职教论坛,2005(24).

[4]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桥梁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行动导向 CDIO 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036-03

目前,我国从事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大部分都是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公路监理等相关专业毕业后选调从事公路与桥梁检测工作,他们是毕业后经过2~3年或者更长公路与桥梁检测工作实践后逐渐发展成熟的。随着公路修筑技术的不断创新,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新材料、新工艺在公路建设上的广泛应用等,社会对工程检测人员自我学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既有处理常规的公路与桥梁检测问题的能力,又应当具备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公路与桥梁检测方面的高技能人才毕业后不具备马上就任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行为能力,并且在后续发展中这些员工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主要是与当前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方式有关。这就引发了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在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能力等方面不相对称的矛盾。为了有效地解决两者的矛盾,可在吸收国内外工程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将行动导向教学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公路与桥梁检测人才培养过程,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参与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的行动教学与CDIO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相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后续自我技能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行动导向和CDIO教学模式介绍

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建设与实践是德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21世纪初,德国各州教育部门及联邦教育部门都制定了相关《职业学校教学计划指南》,明确指出用“学习领域”(即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取代沿用多年的以分科课程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方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课题式教学法。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不强调知识的学科系统性,重视“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式学习。行动导向教学通过整体、连续的“行动”过程来学习,和专业有关的职业情境成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决定性因素。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社会综合能力的有效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由美国与瑞典等四所工学院从2000年起开始探索研究,经过4年的探索研究创立起来的。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Project based education and learning)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它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从而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目前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多数是对规范规定的单个实验检测方法操作的训练。这虽然对学生从事公路与桥梁检测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起到一定作用,但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没起到应有的作用。这种“重灌输、轻启发”、“重单项、轻系统”、“重操作、轻基础”、“重仿造、轻吸收”的实训教学已满足不了公路与桥梁检测事业发展的要求,并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一)实训教学理念陈旧

现有的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多数是以教师为主体,全部实训检测试验的准备工作都是由教师来完成,而且在学生动手实训前还需教师详细讲解每个实训操作步骤和老师做一次示范操作,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按教师讲解步骤仿造老师的示范操作动作完成相关的实训检测项目。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处于程序化接受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埋没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依赖性。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整个实训教学过程受到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把教师定为实训教学主角、学生为配角,这种教师、学生错误的定位,使得实训教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需要的要求。

(二)实训教学内容过于规范

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多数依据公路与桥梁相关检测规范开设,多数教师在指导相关实训教学过程把相关规范当成教条和权威,在指导过程过于强调学生必须按规范检测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训操作,忽略了规范起草检测试验规程的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探索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讲授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时过分地强调规范规定检测试验规程的过程和结果,忽视了规范试验规程作用和衡量指标,使学生感觉到规范是100%的正确,无可争议。现实的规范是人定的,其存在局限性,随着科技的发展,规范规定检测试验规程在一定时间周期就要重新修订,所以在开展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中不要被现行检测试验规程等规范所束缚,避免教学内容过于规范,以免影响学生的探索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挥,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中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实训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和简单

传统的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和表面,一般都是按单个检测试验进行单一的实训,在实训过程有严格的遵循课堂时间,这样使得学生把每个检测试验当成一个孤立的技能,而职业岗位上的每个检测试验的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由于在校实训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和简单,无法满足职业岗位上对检测试验的统筹安排、合理计划等综合能力要求,使得在校的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只停留在为了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会学生认识仪器设备和简单操作仪器设备的表面工作上。由于实训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和简单,限制了学生自己设计、统筹安排等思考能力、组织能力和统筹能力的培养。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担任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教师自身存在问题。第一,教师对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认识不足,简单地把实训教学认为是指导学生操作检测试验设备。第二,教师对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态度不端,没有认真地设计相应检测试验实训任务,随意安排检测试验地点,没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相关实训,不管实训过程的质量,没有要求到时间必须要交还相关检测试验设备。第三,指导和教授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的教师自身在公路与桥梁检测业务能力不足,由于指导和教授教师自身能力不足,无法设计出深层次的路与桥梁检测实训项目,因而实训教学只能停留在单调和表面上。

三、基于行动导向和CDIO教学模式的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改革

(一)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和CDIO教学模式的关系

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是将认知的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让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结果”的行动实践过程,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体系。CDIO是以工程项目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的教学模式。CDIO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系统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个人能力、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并且强调通过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个过程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而要实现通过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个过程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必须要通过学生在四个过程中的行动实践行为来达到。同时,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强调“为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要实现“行动―学习―行动―学习”的过程应以“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结果”(即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为目的。行动导向和CDIO教学模式两者是相互统一,相互融合,只有通过基于“行动导向+CDIO教学模式”对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进行改革,才能有效解决高校培养的公路与桥梁检测人才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人才之间的矛盾。

(二)基于行动导向和CDIO教学模式实训教学改革内容

1.更新实训教学理念。行动导向和CDIO教学模式是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多年实践总结的最新成果,在吸收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过程,继承了我国高校传统实训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和自身客观现实,转化成适应本地区、本专业、本院校实际条件的实训教学理念。依据行动导向和CDIO教学模式要求,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应以人为本,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过程、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理念。在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过程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定位,以工程项目的工作情境为载体,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依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激情的检测实训中系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由工程实体表面现象通过检测试验揭露工程质量的本质使学生拥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主动地、全面地、自觉地投入整个实训教学。这种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公路与桥梁检测职业生涯奠定独立面对相关问题和处理相关问题的基本理念。

2.丰富实训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吸收新事物快等特点,应发挥和挖掘学生的这些特点,培养出具在有独立思考、创新性和探索性的人才,为公路与桥梁检测事业在检测方法、仪器设备和理论知识等不断创新和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在公路与桥梁检实训教学内容上,应以现行规范、检测方法和试验规程为依据和参考进行相关实训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不应过分地强调现行规范、检测方法和试验规程的权威性和标准性,而是让学生明白现行规范,检测方法,试验规程制定的目的、作用和意义,以及现行规范、检测方法和试验规程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同时,介绍国外发达国家相关的规范、检测方法和试验规程等,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入当前公路与桥梁工程面临最棘手和最关注的工程质量检测指标,为了测试这些指标进行的相关检测试验理念、设计、设备和方法等实训教学内容,激起学生兴趣性、挑战性、探索性等,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公路与桥梁检测职业生涯的创造性。

3.实施实训教学方式多样化和层次化。根据行动导向理念和CDIO教学模式的要求,在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基础―综合―探索”三层次的教学过程。在教学方式上应脱离固定课堂时间的束缚,采用课堂与课余时间全部检测,试验仪器设备、实验室、检测基地、检测项目等都可供学生使用。同时,应建立起动态的实训成绩评价体系,促进实训教学方式多样化和实训教学层次化,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个性学生的要求,从而有效激发各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今后从事公路与桥梁检测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行为能力的要求,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第一,实训教学方式多样化。行动导向理念和CDIO教学模式都注重过程教学,强调过程教学是学生能力培养和形成的关键,要实现学生能力培养和形成,就应当革新传统的实训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和实训基地检测项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有任务教学方式、示范教学方式、点评教学方式、启发教学方式等,不管采用任何一种或多种教学方式,都要强调教学方式的包容性、适应性、实用性和启发性。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群体、不同教学任务和内容等而采用的教学组织方式,根据公路与桥梁检测试验工作岗位群的要求,在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过程为了让学生体会各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行为能力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各工作岗位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有利于学生今后从事公路与桥梁检测工作时能适应不同岗位要求,为学生以后在公路与桥梁检测职业生涯奠定宽实的基础。

第二,实训教学层次化。能力的培养是行动导向理念和CDIO教学模式的目标,而能力形成是逐级形成,基于行动导向和CDIO教学模式的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以能力培养为过程,在能力培养过程中按“基础―综合―探索”三个层次实现学生职业行为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等多项综合能力的形成。基础实训教学主要包括常规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基本的检测试验技能和理论及方法,基础实训教学多数采用室内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单点教学,通过基础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对公路与桥梁检测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单个检测试验操作的能力、分析和处理单个检测试验相关数据和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学生集体观念、团队意识、沟通交流和协助合作等职业行为能力,为学生顺利进入综合实训教学层次打下基础。

综合实训教学根据工程项目实际和相关技术指标要求,对工程项目某一单项、分部、单位工程进行相关工程质量评价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检测试验。通过综合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检测试验职业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综合实训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检测试验操作技能和交流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统筹工作思维和团队协助等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行为能力。综合实训教学采用项目法、工作情境等模拟或真实工程项目为依托,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规定项目完成一系列相关的公路与桥梁检测任务,并出具检测报告和相关工程质量评价,使学生具备从事公路与桥梁检测试验工作岗位群中初级岗位的要求。

探索实训教学是培养、挖掘和激发学生在公路与桥梁检测事业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发明潜力等。在探索实训教学中由学生自己针对自己在综合实训教学过程发现现行技术规范或技术标准存在的缺陷、漏洞和空白等,自己构思、设计、实施和检验自己设计出的检测设备、方法或指标并分析相关检测结果、撰写相关检测报告。通过探索实训教学,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独立对面和解决疑难问题等能力,培养了学生开放、包容、严谨、客观、创新、团结、协助等职业行为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公路与桥梁检测职业生涯中成为推动公路与桥梁检测事业发展、革新和进步的动力,为用人单位培养高层次公路与桥梁检测技能人才奠定基础,缩短用人单位培养高层次公路与桥梁检测技能人才培养时间,为企业和个人提高更好的发展平台。

综上所述,基于行动导向和CDIO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改革,完善和提高了传统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的理念、方法、方式和内容,提高了学生对从事公路与桥梁检测工作的认识深度和从事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水平、职业行为能力,有效缩短了高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与用人单位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距离,扩展了学生今后在公路与桥梁检测职业生涯发展的后劲。

【参考文献】

[1]覃峰.基于CDIO教学模式《公路工程养护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8)

[2]何壮彬,覃峰.基于行动导向的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0(2C)

[3]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4]林艺真.CDIO高等教育模式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4)

[5]吴鸣,熊光晶.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3)

[6]张愉.CDIO项目教学法在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7]杨军等.基于CDIO的结构维修实践课程改革探索[J].科技文汇,2011(3)

[8]吴鸣,熊光晶.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桥梁工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3)

【基金项目】2010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项目(20106592);2010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项目A类(2010JGA62);2009年度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科研立项A类项目(2009A10)

【作者简介】覃 峰(1976- ),男,广西大化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

桥梁实训总结篇5

一个地区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当地的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地方高等院校自身的发展和服务地方的建设至关重要,尤其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方面要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和特殊性做出及时的调整和适应。地方高等院校在各个专业的自身发展与服务地方的关系影响其健康持续发展,这个问题引起高等院校自身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服务地方来看,大部分高校存在没有合理调整各个专业内容的设置及时应对当地发展和建设的需要,脱离当地建设的实际、针对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盐城工学院作为一所传统的工科院校,近几年来一直将服务地方策略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服务地方发展和建设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自2010年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准备住建部专业评估开始,土木工程学院启动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结合地方建设为特色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方向,《桥梁工程》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一门要求工程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课,与工程实际关系十分密切,因此通过一定的工程实际锻炼,能用已学的知识理论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将关系到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结合多年的桥梁工程教学经验,本文对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进行探讨和思考。

1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桥梁工程》课程是继土木工程制图、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桥涵水文、道路勘测设计等课程学完之后,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进一步运用力学知识和综合专业基础知识,解决桥梁实际工程问题。结合近些年当地桥梁工程建设的增多,这就对道路桥梁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层次要求产生了变化,我校桥梁工程课程理论教学增加到目前的88学时,注重了这门课教学的整体完整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目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由于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不够扎实,一些专业基础课程设计未能按要求完成,而往往基础课和专业课是由不同老师讲授,导致桥梁工程学习中运用到已学过的知识理解新的概念、理论时不能及时掌握,随着课程的推进新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时,学生学起来就感觉到困难,致使掌握程度浮于表面,甚至只是应付上课;2)由于课程相对密集的原因,没有更多的时间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实践和运用,不能把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有效的结合,导致接下来的课程设计环节无法进行,甚至失去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3)考核方式多为结合平时上课出勤情况,书本上理论知识点的期末试卷考核,这种评价体系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无法全面的对综合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因此不能很好的培养具备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应用能力的人才,与目前倡导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大相径庭。针对上述大部分高校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常规的桥梁工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亟待需要完善和优化,这对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十分必要。因此,结合自身多年在教学工作中的体会和做法,对桥梁工程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改进进行探讨。

2以应用能力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毕业后能够运用到实践工程中去,在工作中遇到新的问题如何运用已学的知识去处理和解决。因此,作为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要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建立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和锻炼学生具备工程应用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至关重要。

2.1理论课程学习模式的改革

作为桥梁工程课程的学习,一般学生常规的学习方式是进课堂集中听专业老师灌输式的讲授,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工程特色,突出实践,强化应用。我校桥梁工程课程理论教学88课时,通过加大课时量做到教学内容完全体现深化桥梁理论知识学习,加强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大部分章节以桥梁工程案例为依托,做到从工程中学习理论知识,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中去,增加学生工程意识和思维方式。建立了一套工程信息资料数据库,如BIM建模与应用模块,实际桥梁工程施工、设计、监理、造价及管理资料模块,桥梁工程视频、动画模块,与桥梁工程有关的微信(筑龙路桥等)、论坛精品资料模块、实验室实践学习模块、工程软件学习实践模块,产学研实习模块等等,并将其穿插应用于理论教学的始终,突出课程教学的工程特色,并通过结合学校周边近几年大型桥梁工程建设,激发学生学习桥梁工程课程的兴趣和爱好。在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同时,也注重自身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近年来结合当地桥梁工程建设,有意识的投身到桥梁建设中的施工方案制定论证、桥梁的规划与设计等环节,加强实践锻炼使理论联系实践更有效的服务于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充分使用收集的大量的桥梁工程实践资料,结合理论知识可以使所讲的专业知识更加切实、生动、易接受,通过自身结合工程学习能够更好的影响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如装配式梁式桥上部结构的施工章节,把自身实践的现场施工资料、图片分步骤的配以施工知识要点进行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及吊装工程讲解,再结合图纸和规范,做到活学活用,既理解了施工的程序和步骤知识,又很好的明白施工规范的要求,也能看懂图纸并掌握理论知识要点,去除过于抽象枯燥的施工知识学习。制图、计算软件的运用也是桥梁工程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文献中调查学生57人中约40人认为教学应结合工程设计软件,在教学中使学生能熟悉使用常用的一些制图、计算软件尤其重要,如复杂公式Excel表格化,连续梁桥使用CAD与桥博或MidasCivil交互建模计算等,针对道路桥梁方向,我校开设了土木工程CAD配套选修课程,学习道路桥梁设计计算软件,结合实践工程训练,使学生能够真正应用解决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实践问题,为将来从事这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程实践训练环节模式的转变

以往我校的桥梁工程课程实践环节主要是通过虚拟一课题完成课程设计或大作业,进行设计一座预应力梁式桥或拱桥,并给出计算书和设计图纸。通过几届学生完成情况的观察,在两周的时间内,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参考设计计算实例完成,只是依葫芦画瓢的照搬参考书上实例进行计算画图,没有真正的去理解体会完成一座桥梁的设计计算。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和与学生互相交流得知,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集中教学模式,加之实践中其他课程和实践环节过多,只有无暇的应付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和认真去做。因此,最近几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改变上述的状况。首先,把一个课程设计分割成若干小的任务,在桥梁工程每一章节学完要求学生完成对应部分的内容,做到每人一题一练,加强对平时的检查和考核,注重平时让学生通过一些工地见习,实验室亲身的体验,分组交流讨论,加强与有设计经验的老师、工程师等交流与学习,做到真正的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掌握桥梁理论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其次,注重实践环节成果图纸手绘与软件绘图相结合,加强计算分析软件的操作训练。反映一个学生设计一座桥梁最后的成果是图纸,手绘要求加强基本功的练习,CAD绘图要求能够熟练掌握绘图技巧,而在绘制桥梁图纸中结构尺寸和钢筋都需要理论公式的计算和验算,当手算繁琐时可以用计算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和验算,如前面提到的桥梁博士或MidasCivil等,当然在后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进行设计计算的基础上可以采用现在很多流行软件如桥梁设计师等对常规桥梁进行设计计算及出图,节省反复的试算验算过多的环节,使学生腾出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如何优化设计,使设计更加合理和安全可靠。最后,借助产学研基地加强工程的实地教学和应用,同时多组织一些工程实践动手比赛。在有些工程中,比如近期在我校北门建设的盐城内环高架桥,从一开始桩基施工,到现在的上部箱梁满堂支架施工,还有不远处的跨河流的挂篮施工,以及1km范围内的3层互通立交桥的整个施工等,高低年级的学生都可以不定期的去工地现场进行学习和参观,通过对整个施工过程的跟踪,不仅加深对桥梁基本知识结构的理解,也学习了道桥施工的流程和步骤,同时我校也定期的邀请施工一线的总工等来进行讲座交流学习,用身边的桥梁建设实例去解读本课程的知识理论,使学生有更深的切身体会,更容易接受,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训练具有工程应用能力的素养,能发现工程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去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除此之外,我校还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课程建设实验室开放项目,教师的科研项目,全国的竞赛等,这些都能训练和锻炼一个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如在我校学生可以自己申请自密实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项目,通过学校的资助完成桥用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试验研究,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2.3建立课程工程应用能力考核机制

强度工程应用能力,并不是放弃量化的指标考核,建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使学生能够知道想学什么,要学什么,必须学什么。在考核中强度多元化的评价,如桥梁工程知识点的比赛,定期学生上台讲课汇报情况,让学生自己解决同组或本班其他学生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加强平时考核,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评,加强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评价。总之,好的评价考核体系能够真正区分和识别谁是最好的学生。

3结语

工程应用能力是工程师核心的竞争力,也是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高校中开设的专业课程要理论知识结合实践训练,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教师要不断的增强工程意识,做到传授知识、指引学生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意识、参与到工程实践中去,做到为整个具有应用能力的学生培养模式全程中去。学校、地方企业等参与到整个培养的过程中,并为教学提供支撑条件,为能够培养出更好的卓越工程师创造良好的条件保障。

桥梁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桥梁;检查;技术状况;评定

一、正常服役的桥梁检查及技术状况分析

正常服役的桥梁应该达到的状态是:桥梁外观整洁,桥面铺装坚实平整、横坡适度,桥头连接顺适,排水顺通,结构完好无损,标志、标线等附属设施齐全完好。在具体的检查时完全可以参照以上状态逐项的对比记录分析。

首先要建立、健全公路桥梁的检查评定制度和责任制度,并且具体到个人,2012年阜蒙县公路管理段养护公司已经对部分桥梁进行了养护责任人公示制度。周期性的开展检查,系统地掌握其技术状况,及时发现缺损和相关环境的变化。按照桥梁检查结果,对桥梁技术状况进行分类评定,制定相应的养护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的把发现的问题反映上来。

二、桥梁定期检查需要的准备工作

做好其他准备工作:基础资料的搜集,包括桩号、跨度、孔径、结构类型等。新建或改建桥梁交工接养,应有完备的交接手续并提供成套技术资料。检查工、器具,各种表格,摄录像器材,人员的配备和查前会议,要明确标准、模式等。明确养护作业时应注意保障车辆、行人的安全通行及环境保护。为有效开展工作,阜蒙县公路管理段的定期检查一般安排在秋冬季节进行,因此时检查环境较稳定,能够保证相关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除正常开展的定期检查外,当在经常性检查中发现重要部件的缺损达到明显的三、四、五类技术状况时,应立即安排一次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以目测结合仪器观测进行,必须接近各部件仔细检查其缺损情况。(1)现场校核桥梁基本数据。(2)当场填写“桥梁定期检查记录表”。记录各部件缺损状况并做出技术状况评分。(3)实地判断缺损原因,确定维修范围及方式。(4)对难以判断损坏原因和程度的部件,提出特殊检查的要求。(5)对损坏严重、危及安全运行的危桥,提出限制交通或改建的建议。(6)根据桥梁的技术状况,确定下次检查时间。

三、桥梁定期检查需要重点检查的位置

具体必须从几个部位着手:桥面系构造;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拱桥;钢桥;通道桥、跨线桥与高架桥;支座;墩台;调治构造物等。桥梁检查中发现的各种缺损均应在现场用油漆等将其范围及日期标记清楚。发现三类以上桥梁及有严重缺损和难以判明损坏原因和程度的桥梁,应做影像记录,并附病害状况说明。

桥梁定期检查后应提交下列文件:(1)桥梁定期检查数据表。(2)典型缺损和病害照片及说明。(3)两张总体照片:正面和侧面。(4)桥梁清单。(5)桥梁基本状况卡片。(6)定期检查报告。包括:小修保养情况、需要大中修或改建计划、特殊检查及限制交通等。

四、桥梁检查及技术综合评定

(1)在以上基础下进行桥梁一般评定:是依据桥梁定期检查资料,通过对桥梁各部位技术状况的综合评定,确定桥梁的技术状况等级,提出各类桥梁的养护措施(详细细节具体可参照JTG H11-2004公路桥涵养护规范)。(2)桥梁适应性评定:我们主要根据桥梁定期及特殊检查的相关资料,通过结合试验与结构受力进行分析,对桥梁的实际承载能力、通行能力、抗洪能力,提出桥梁养护、改造方案等进行适应性评定。适应性评定需要委托相关具有资质及能力的单位进行评定,一般评定周期为3-6年,评定工作需要和桥梁的定期检查、特殊检查相互结合进行评定。

五、桥梁事故的基本情况分析以及汲取的经验教训

近些年我国的桥梁事故呈逐年上升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荷载增加,超载给桥梁带来渐进型破坏,一些建筑施工单位为了提高进度在使施工、使用、拆除阶段出现事故,桥梁事故直接导致在社会上造成较大负面影响,通过分析我们需要严格控制超载,在施工和养护过程中结合当地地质和气候的变化进行技术综合评定,从而有效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桥梁事故中我们需要汲取的经验教训如下:荷载及设计标准,做到有足够的冗余度;使用专业化的施工队伍,施工装备;对特殊桥梁进行高、弯、宽、造型的处理;验收使用环节的控制要符合设计要求;在桥梁的使用过程中做到定期检查和养护。

总之,交通事业的发展进程加快,使公路桥梁的养护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桥梁的定期检查,对技术进行综合评定,努力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年限,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行。我们只有在桥梁检查过程中认真工作,减少事故的发生,才能保证桥梁的科学性运行。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普通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暂行办法》辽宁省公路管理局 20070315

桥梁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措施

1、前言:

桥梁作为连接公路的纽带,在交通运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设计建造的承受运输荷载的反复作用的结构物。桥梁有其合理的使用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因素的影响,新桥变旧桥、危桥也是自然规律。然而,危旧桥梁的加固、改造已是摆在我们公路技术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不同类型的桥梁病害种类繁多,其维修加固方案更是一项综合复杂而又不断发展和更新的技术,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经济适用办法进行危桥加固等技术改造,提高桥涵荷载等级,是公路养管部门今后所面临的一大紧迫任务,需要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去探索研究。这里作者就甘肃酒泉地区国、省干线公路出现的旧危桥的种类及加固技术方案进行分析总结。

2、酒泉辖区桥、涵现状概述:

甘肃酒泉总段管养的路网中,现有各类桥梁180余座(5130余米)涵洞1272道(17058.366延米),小跨径桥梁约占桥梁总数的95.6%,而它们中间的大部分桥梁、涵洞是70-80年代修建的。采用技术标准低、施工工艺落后,再加上投资少,大部分桥梁涵洞存在先天不足,设计荷载标准大多为汽-15、拖-60、或汽-15、挂-80。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大吨位的车辆与日俱增,车辆超载现象严重,加之人为或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已使部分桥涵处于一种带病、超负荷工作状态。

3、通过近几年危旧桥涵加固改造情况来看,出现公路桥梁、涵洞病害的原因及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3.1、设计与施工脱节,造成台背的填料选用和碾压把关不严,使构造物与台墙连接出现沉降,导致桥涵两端出现严重跳车现象。

3.2、施工的工艺落后,未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导致施工质量差,表面梁板与梁板连接缝设置不当,伸缩缝连接不牢固,造成板缝漏浆,面层处治不当。

3.3、部分小桥、涵洞,在桥面铺装层中未加设钢筋网片,有的甚至未做桥面铺装层,板与板上下凸凹,桥面没有形成整体受力的机能,整体承载能力低下,在长期车辆荷载作用下,使部分桥板、涵板,出现横向裂缝,甚至断裂。

3.4、桥梁、涵洞、防护构造物座浆和勾缝工艺粗糙,基础埋置深度缺乏理论依据,造成脱缝、冲刷、悬空等现象。

3.5、经过自然灾害的侵蚀,或受车辆碰撞等荷载力的作用,上部构造(如:立柱、扶手、安全带)时有缺损。

3.6、由于盐渍土的膨胀现象以及不均匀沉降等因素,锥坡、八字墙出现膨胀、位移等现象。

4、针对公路桥梁、涵洞病害,采取的应对措施。

4.1、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意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素质。

近年来,酒泉总段狠抓技术人员培训学习,按要求落实上级的培训计划外,每年举办工程技术人员及试验人员学习班,集中授课、系统学习:《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公路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甘肃省桥涵、防护构造物养护管理办法》等内容,按单位排名次公布考试结果,将学习班办成集传授业务知识、寻找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科学分析、归纳总结为一体的研讨班。工程技术人员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提高了业务技能水平。同时还加大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素质、业务素质、实际工作技能的考核力度,不断增强质量管理意识。其次还采取现场操作示范的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目的是内强素质,提高技能水平。

4.2、积累经验,提高危桥加固的技术标准。

在危桥加固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解决桥梁加固中出现的难题,做到危桥加固方案明确,各种原材料有试验报告,施工机具到位,并严格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例如:G312线3172K+360和3172K+580小桥,由于铺装层未设铺连系钢筋,导致桥梁整体承载力下降,桥板出现严重裂缝,成为危桥。根据实际情况,在更换新桥板以后,对桥面铺装加设了钢筋网片,增强了桥梁的整体承载力。又如:G312线3264K+050 2―8米中桥原桥板为矩形板,自重较大。再加上原铺装层破坏,单板承受行车荷载,导致了原矩形桥板出现严重裂缝。酒泉公路总段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论证后,采取了用空心板代替矩形板的施工方案,并在铺装层加设钢筋网片,以增强整体承载力。

4.3、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危桥加固技术水平。

近年来酒泉公路总段在危桥加固施工中,对一些较细的混凝土裂缝采用了专用树脂胶进行了灌缝、摸缝和封缝。快干型灌缝树脂胶是一种与MS自动压力灌缝浆机配套使用的裂缝表面封闭和粘底座胶,它具有固化快捷、粘接牢固等特点。这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危桥加固的技术水平。

4.4、加强工程和桥梁养护质量管理,促进桥梁整体养护水平的提高。

公路桥梁是贯通公路的重要设施,由于反复承受汽车荷载作用、环境因素和交通事故的侵害,尤其是交通和重载车辆的不断增长,以及设计施工中遗留的某些缺陷,桥梁的质量状况会日渐恶化,耐久性下降。如果桥梁的缺陷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维修,任其发展,桥梁将会逐渐丧失原有的通行能力,难以保证行车安全畅通。所以,《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要求必须对桥梁进行检查维修。近年来,酒泉公路总段非常重视桥梁养护质量管理,建立了一系列质量跟踪监控体系:一是要求各类大中修工程严把设计关,对缺乏综合分析的施工方案,要结合实际情况,坚持从多方面进行研讨,要从病害的根本考虑,做到标本兼治。二是要求严格施工工序,做到规范化施工,保证做到各道工序质量的衔接和监控,把好交工验收关。

桥梁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道路桥梁建设;问题;对策;水平

前言

作为区域之间的纽带,道路桥梁是一个国家与地区经济实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综合体现,并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公众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然而随着我国道路桥梁建设规模与范围的不断扩大,道路桥梁建设项目中显现出来的问题也逐渐增多,针对这些问题,对其进行解决与完善,以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设计方案缺乏可行性与科学度

作为公路发挥交通作用的关键与工程施工的基础要素,设计方案的好坏与道路桥梁建设质量息息相关,并与施工投入材料的多少、施工难易程度、工程造价及施工周期等有着紧密联系。然而,当前大部分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的设计方案中存在一定可行性与科学性较差的内容,尤其缺乏创新力,甚至将其他道路桥梁项目的设计方案套用过来,不懂得因地制宜,如此导致工程材料浪费、施工存在安全隐患与质量问题、施工周期不符合规定等问题,从而影响道路桥梁建设的整体性水平。

1.2管理制度不完善

社会公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从而对道路桥梁工程的要求不断增多,这就要求道路桥梁工程对工程管理提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不断完善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然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道路桥梁工程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即便是制定了一些管理方面的规则,其中存在的漏洞依然较多,造成道路桥梁工程的经营管理没有可靠的制度保障,同时也不能有效的规范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使工程建设管理中出现一系列的漏洞,同时一些道路桥梁施工单位还抱有一些侥幸心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给人们带来的社会贡献,对于政府出台的一些相关政策提不起应有的重视,表面上服从制度的管理,事实上却依旧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导致道路桥梁工程管理方法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较低。

1.3安全生产管理落实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对安全管理提不起应有的重视,导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如此对道路桥梁工程中的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与处理能力较差,更有甚者,对安全管理工作没有针对性的设立专门负责的部门,同时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这些安全管理人员难以胜任道路桥梁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也不能落实,导致施工现场频频出现一些突发的安全事故,延缓了施工进度,同时给工程施工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1.4施工人员素质较低

道路桥梁的迅猛发展促使该领域急需大量的施工人员,导致一些责任意识较差、理论水平缺乏、操作能力较低的施工人员混入施工队伍,他们在思想上不具备道路桥梁建设的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及节约意识,在操作能力方面不能满足道路桥梁建设的而要求与标准,因此导致工程施工中出现偷工减料、错误操作、不服调配等问题出现。

二、针对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提升工程设计方案质量

道路桥梁建设的设计方案需要遵循“安全、环保、经久耐用、质优价廉”的基本原则,立足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具体的工程建设要求与标准制定并落实工程设计方案。其次,设计人员需要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提高道路桥梁建设方案的全面性与详细性,为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设计出一个集安全、稳定、多功能、高质量的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工程的使用寿命进行充分考虑,遵循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原则,杜绝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损害道路桥梁稳定性的不良行为。除此之外,在设计方案制定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一定时间段的试验与考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科学之处进行调整与更正,以提高其可行性与科学度。

2.2落实责任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市场竞争逐日激烈,整个社会对道路桥梁工程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道路桥梁工程的相关利益者协同合作,以落实责任制。对于道路桥梁工程来说,其工程规模较大、分工程较多、全程操控困难、合同管理难度大,基于这些特点,只有将整个工程进行简化与分类,并对各个分支的权利与责任进行明确,才能为后续工程的建设提供基础保障,督促施工现场人员严格要求自身,并杜绝一些责任不明确、责任人逃避责任、越权等问题的出现,最终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管理的效果,提高工程的质量与使用性能。

2.3实现安全管理的科学化

道路桥梁工程涉及的内容较多,且综合性与复杂性较强,这就造成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潜藏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问题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还会对社会稳定性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对于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来说,安全是其首要要素,因此在道路桥梁工程管理中应贯彻“安全第一”的理念,并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化。首先,道路桥梁工程项目部应要求工程管理部门规范其安全管理制度,摒弃以往事后处理的方式,构建事前处理、事中处理、事后处理的综合性安全管理方式,要求安全管理部门对工程的安全危险源进行排除,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还要任用安全管理技能较高的管理人员,一旦工程建设中出现安全事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2.4提高施工人员综合素质

道路桥梁施工企业需要意识到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挑选,并强化其培训与实际训练,在思想培训中提升施工人员的思想水平,在实际训练中强化其技术操作能力,从而使其积极投入到道路桥梁建设中,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对技术性难题进行处理与解决,进而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

3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我国道路桥梁建设事业的繁荣,然而现阶段我国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频频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仅降低了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危害着社会稳定,因此对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进行优化是当前我国公路建设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利益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宝龙. 基于三维有限元的道路桥梁下穿高铁桥梁影响性分析[J]. 电子测试,2015,04:134-136.

[2]张维.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造价审核的方法分析[J]. 电子制作,2015,04:239.

上一篇:电气控制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电商实训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