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1 12:15:15

舞蹈实训总结

舞蹈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 舞蹈教学 舞蹈理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07-01

在我国现代艺术类专业教学中,舞蹈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活动,是我国各类舞蹈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艺术类学生的舞蹈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及气质,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针对艺术类专业舞蹈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现代艺术类院校舞蹈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舞蹈艺术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以此为基础掌握教学发展方向与基本原则。并针对舞蹈教育工作需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以此推动现代艺术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促进艺术类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现代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工作需求,教学工作者应加快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分析,运用舞蹈教育方式的创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1 现代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现代艺术类院校舞蹈教学研究中发现,我国舞蹈教学活动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目前,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学模式问题、理论教学方式及实践教学模式问题、课程教学内容问题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我国现代艺术类人才培养中,应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根据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工作需求,艺术类专业院校舞蹈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及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同时,根据我国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课程要求及规范,开展教学配备等方方面面工作的改进与完善,促进舞蹈教学目标的实现。

2 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方式的探讨

2.1 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中理论基础教学方式的分析

根据舞蹈理论及实训教学活动教学需求的不同,艺术类专业舞蹈理论教学中应注重理论教学方式的运用。根据教学对象年龄、心理特点及舞蹈教材内容需求,艺术类专业舞蹈理论教学活动应创新理论教学方式。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重点讲解所教授舞蹈形式的具体动作要点、基础知识以及文化背景。通过舞蹈形式的文化背景、所表达中心思想,使学生深刻理解舞蹈形式特点及表演含义。

理论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舞蹈形式所代表的地域特点、文化风俗、舞蹈动作特点等以视频片段等方式进行播放,以此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舞蹈教师还应对舞蹈教学理论中的解剖学、力学、物理学等内容知识进行讲解与分析。并通过乐理、乐感的培训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舞蹈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舞蹈表现能力的培养。

2.2 舞蹈动态形象示范教学的分析

作为现代舞蹈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舞蹈形象示范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点。根据舞蹈教学内容与方法,舞蹈教师应通过全面示范及分解简化动作教学进行学生舞蹈动作的教学。全面示范教学是通过舞蹈动作与音乐的全面配合,表现舞蹈内容及音乐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对整套舞蹈有所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节奏及相关信息。分解简化动作教学是通过教师对舞蹈各动作的分解,开展舞蹈教学,以此使学生能够通过分解动作掌握舞蹈要点及方法,促进学生舞蹈作品演绎能力的培养。

2.3 艺术类专业舞蹈基础教学方式的分析

在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中,舞蹈基本训练是培养学生舞蹈基础表演能力的关键。针对舞蹈基本训练的重要性,舞蹈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与教学,并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励学生训练参与积极性、避免枯燥的基础训练影响学生舞蹈兴趣。首先,在进行基础训练过程中,加强训练趣味性的引入。通过游戏式、活动式训练方法使学生从自然身体素质向舞蹈专业素质方向发展。并以融入舞蹈动作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健美的体态及舞蹈表演所需饱满的情绪。

另外,教师在训练活动中还应对工作要领、身体力量、柔韧性及协调性等进行专项训练。运用体育运动方式与游戏方式提高训练活动趣味性,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尽快实现学生舞蹈基础素养的构建。

2.4 日常训练方式的分析

在现代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日常训练是保持学生体态形体、柔韧性与灵活性的重要内容。为了保持学生训练积极性,舞蹈教师应在日常训练的方式及内容上进行创新。以保障各项训练目标为基础,改变传统训练枯燥的方法,运用现代游戏教学方法等开展日常基础训练,避免枯燥训练方法影响学生舞蹈兴趣。

2.5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方案的创新,促进现代艺术类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生作为受教者,其对教学方式有着切身的感受。而且,艺术类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其对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存在较强的排斥。针对这一问题,现代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案编制、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编制活动。从学生角度出发,以训练大纲及教学目的为中心编制教学方案及训练计划。通过学生的参与,使教学方案及训练方法更加贴近艺术类专业学生需求,为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训练效果奠定基础。

3 加强对现代舞蹈教学方法的关注,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现代教育研究中,教学方法及教学理论不断发展。针对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教师应加强对国际舞蹈教学研究的关注。通过先进的教学理论的应用、训练方法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舞蹈类教师还应通过网络平台、教研活动等对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分享不同教学方式的效果与成绩,以此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与研讨,促进舞蹈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引用。艺术类院校舞蹈教研组也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经验总结与探讨,确定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提高舞蹈教学有效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艺术类舞蹈教学活动中,教育方式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教研组应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与研讨。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加快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以此提高学生舞蹈素养及基础表演能力、提高学生舞蹈技能。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及科学应用,避免传统舞蹈基础训练过于枯燥影响学生训练效果,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雷彤.艺术类舞蹈训练及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艺术教育信息,2012(10).

[2] 马晓丽.舞蹈理论教学方法的探究[J].职业教育资讯,2012(3).

舞蹈实训总结篇2

关于舞蹈老师工作总结最新范文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舞蹈小组的辅导,本小组共有学生28人,都是一、二年级的学生。舞蹈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通过感人肺腑的音乐、富有诗意的构思、优美娇健的造型,形象逼真的道具,使学生从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现将活动情况作以下总结:

  一、训练内容

  (一)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形体习惯。

  (二)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感,激发学生通过舞蹈表现音乐情感的欲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习惯和舞蹈技巧,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四)通过舞蹈兴趣小组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与爱好;学到了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舞蹈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五)主要排练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小星星》、《太阳妈妈》、主要内容进行舞蹈教学,并且把舞蹈引入大课间,作为全校学生的活动。

  二、出勤情况

  每次活动的时间是周四下午的第二、三节课,学生做到了按时到、按时走,有病有事能请假。除个别调整的学生外,其他基本做到出满勤。这学期基本上没有学生要求退出舞蹈队,这也大大加强了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三、管理情况

  由于队员基础不同,所以我尽量让有舞蹈基础的队员带动基础稍差些的队员。我选二年三班的黄昕悦作为舞蹈队的队长,协助我进行舞蹈训练。这样不仅便于管理,而且这位队员在队中发挥了模范作用,吃苦在先,保证了良好的训练纪律和训练作风。同时训练时,我采取集体和分组活动相结合,利用优秀队员的示范带动全体成员的训练。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学期打算

  (一)学生参与舞蹈训练的积极性还不够高,个别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还有待加强。

  (二)一小部分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对于排练成品节目有很大的难度。

  (三)我们的训练还需要班主任教师的大力配合。通过这一学期进行舞蹈训练,学生的舞蹈知识和动作的协调性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舞蹈组下学期的打算是苦练基本功,打好基础。

  关于舞蹈老师工作总结最新范文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本学期舞蹈兴趣班课程已经圆满的结束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宝贝们的努力、勤奋,扎实,看到他们一个个能随音乐一起像蝴蝶般的翩翩起舞,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同时我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这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我也坚信他们是最棒的。

  (一)幼儿发展反方面

  本学期舞蹈班共有25名幼儿,均为中班、大班学前班的幼儿,多数幼儿基本功较弱,家长们为了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便成了上舞蹈班的主要目的。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舞蹈班的孩子在动作发展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一些班级老师那里了解到,上舞蹈班的孩子比没上舞蹈班的孩子动作明显协调,而且有的更加喜欢舞蹈活动,舞蹈跳得更好了……在孩子们在学习中也能看出她们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个个神气十足,积极参与每次活动,出勤率很高。

  (二)教学方面

  在活动开展中,主要分三个部分进行教学:一、基本功训练,二、韵律组合,三、成品舞。其中,基本功训练是带幼儿进行压腿、下腰等练习,培养幼儿有一定的舞姿,拉伸韧带;

  其次,韵律组合是结合基本功进行练习,逐步训练幼儿舞蹈动作的协调能力,最后,结合各种舞步、手位动作,教给幼儿成品舞,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并加强了孩子舞蹈的创编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幼儿的年龄不在一个阶段,教材不是很好选,教学上稍稍难一点,年龄小的不容易接受;

  相反,年龄大的又觉得太简单。下期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将幼儿分成大班组和小班组,便于教学。

  总之,孩子们通过一学期的刻苦训练,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同时,也让我从中积累了许多教学经验,知道怎样当好一名舞蹈老师,要做到耐心、细心、用心。当然,在教学中,我也意识到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会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的充实我的专业理论知识,朝着舞蹈这方面不断的发展。在这里,并要感谢园领导和各位家长一直以来对我工作的配合、支持和信任,从中使我不断的长。

  关于舞蹈老师工作总结最新范文

  弹指一挥,一年已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充实而又忙碌的工作中,使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的辛苦和做一位舞蹈老师的乐趣以及责任,使我的教学经验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原先颇感忸怩的离开大学的围城生活,现在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回顾这几个月的工作,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

  舞蹈是一门形体艺术,是以人体为手段,以人体的动作、姿态为语汇,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的动态的、表情的、表现性艺术。少儿舞蹈它包含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美”的感受与亲和力。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现将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舞蹈基础训练部分。

  首先,从低年级的舞蹈基础训练课程开始就加进一些基础练习元素和律动,降低部分训练难度,使原本较为枯燥的基础强化训练变得更为轻松活泼,及更为实用也更方便学生的掌握。并在音乐上也采用一些少儿律动性较强的音乐,使学生对今后学习、编排幼儿舞蹈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和理解。其次,为了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舞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在以往较为单一,更为注重学生动作完成质量的训练基础上,在组合中更多的加进一些方位、节奏变化的训练,来强化学生的整体适应能力和表演能力。第三,为了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改变传统授课模式中一个动作或一个组合正反方向都教的细化教学,在授课时只教动作或组合的一个方向,让学生自己把反方向动作或组合做出来,使学生较快的掌握舞蹈规律。既提高学生的舞蹈实际接受能力,又增强了课堂的教学互动性。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民族民间舞部分。

  有选择的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律及其民族韵律特点进行编排整理、组合,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舞蹈动作素材,拓宽舞蹈知识面,提高学生对舞蹈的表现力,为今后的舞蹈教学和幼儿舞蹈创编开阔思路。同时,除了注重民间舞课程难易和实用的选择外,在对学生良好气质的培养上也加进了对学生不同气质舞蹈的训练,通过学习感受具有不同气质特征和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如通过粗犷豪放的藏族和蒙族;细腻柔美的傣族;热情奔放,不同舞蹈气质特征的学习、掌握,来改变自身气质的不足一面。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所具有的潜能,使学生能有一个健康良好的气质。

  三、课后作业监督措施。

舞蹈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幼儿舞蹈;培训班;教学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和文化艺术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对幼儿一技之长的培养,幼儿舞蹈培训班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出。选择一家可靠的舞蹈培训班,成为众多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此,笔者针对现行培训班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个人的肤浅对策。

一、当前幼儿舞蹈培训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走访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笔者总结出目前舞蹈培训班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环境不规范。舞蹈培训机构配套设施投入不到位,场地狭小,室内地面使用便宜材料,如水泥地上直接铺设硬度极高,没弹性的复合地板或地毯,幼儿长期在地板上学习舞蹈,易受伤摔倒,影响踝关节发育,致使他们学习兴趣锐减,学习成效不甚理想,身心发育受到影响。

2.教学内容选用不规范。有些幼儿舞蹈培训机构不顾幼儿的自身条件,也不区别个体差异和个人喜好,盲目选择不适宜幼儿学习的教学内容。如有的芭蕾舞蹈培训班违规招收七八岁以下幼儿,结果因幼儿身体无法满足训练体能要求,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教学课程安排不规范。一些舞蹈教师没有制订系统的教学大纲,上课很随意,全凭主观意愿。为快出成绩,缺乏规范化训练,迫使幼儿超负荷练习,完成不符合幼儿年龄和生理特点的动作,造成身心伤害。

4.师资力量建设不规范。为节约成本,舞蹈培训机构会录用不具备任职条件的教师从事幼儿舞蹈教学任务。还有的虽有专业背景,但教师职业素质和责任感差,对待工作不认真,耐心不够,在舞蹈教学中急于求成,因幼儿思想开小差或肢体僵硬、情绪动作不到位等,呵斥体罚幼儿。

二、提升幼儿舞蹈培训班教学的具体措施

1.创建规范性的练舞场地设施。各专业舞蹈培训机构,在舞蹈场地选用上下足功夫,环境要优美,空间要舒适,场地高度应在3.2米以上,以免影响舞蹈学习范围。同时,室内地面应铺设20-30mm弹性厚度地板,地板下边需安装龙骨架空,可帮助幼儿在学习中感觉足部舒服,又可有效减轻弹跳落地对腿部冲击力,防止滑倒受伤。

2.培养幼儿对舞蹈的浓厚学习兴趣。幼儿学好舞蹈,兴趣是关键。一是经常组织幼儿观看少儿类文艺节目和歌舞表演等,让他们通过观摩,在潜意识里自觉接受和感知舞蹈的美,引发对舞蹈的注意,模仿动作。教师也可在开课前,播放幼儿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卡通影视歌曲,同时配上曲中人物特有的动作表演,调动起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在做一些局部练习时不会觉得枯燥,也提高了他们的表演能力。二是积极利用幼儿成长期间想象力、创造力,耐心启发他们理解舞蹈内容,正确引导欣赏、感受和体会音乐的节奏,并尊重他们根据音乐节奏变化,按自己的想法“手舞足蹈”。不要指责错误,并将音乐形象创编简单的舞蹈表演出来,如在高音区模仿蝴蝶飞,低音区模仿大象走等。三是多为幼儿提供表演机会,只要身体没严重缺陷,不管是聋哑还是失明,都可跳出优美舞蹈。

3.采用丰富多彩的舞蹈培训教学手段。一是培训班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和喜好倾向,让他们选择喜爱的舞蹈种类,如民族舞、芭蕾舞等。二是内容上注重动作与形式结合,幼儿舞蹈教师要寻求形式上变化,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如可将幼儿们分成两大组,一组练习时,另一组学生临时充当小教师,检查伙伴舞蹈动作有无毛病给予纠正,加深他们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不觉得练习枯燥乏味。三是拟定舞蹈教学计划,让幼儿接受规范化的动作训练,能在系统舞蹈教学培训中,通过相对应动作练习,融入自己的感情,尽情表现。

4.坚持打造一流的师资力量队伍。一是舞蹈教师必须毕业于正规舞蹈院校,具有丰富教学及演出比赛经验,能够熟悉掌握幼儿心理活动,又能严格按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二是舞蹈教师不断充实自己,积极参加舞蹈考级培训,坚持走出去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促使自己在形态、表情、舞姿方面不断提高,让幼儿在课堂上看到自己准确到位的示范动作,从而在心理上接受自己,就会认真跟随练习。三是舞蹈教师要有爱心,语言要儿童化,表情亲切和蔼,做幼儿的“大朋友”。四是与家长相互配合,坚持一周将所学的组合、技巧汇演一次,家长从旁观察,找出不足之处,然后再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做出具体指导,从而较好地巩固舞蹈知识。

舞蹈实训总结篇4

摘 要 在我国,体育舞蹈裁判员的技术等级和业务水平由国家体育总局和各地方政府共同把关,对其进行分级审批、注册、管理。根据北京体育大学赵莉在2002年的调查,湖北地区部级裁判为5人,一级22人,二级19人,三级37人。可见我省体育舞蹈裁判员的发展虽然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上升,通过对黄石市体育舞蹈裁判员的调查与研究,力求为今后我市体育舞蹈运动的发展和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黄石市 体育舞蹈 裁判员 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湖北省黄石市各类及体育舞蹈教练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我市体育舞蹈裁判员的发展现状及相关体育舞蹈教学、培训的情况。

2.访谈法:与黄石市体委、体育运动训练学校等专业体育舞蹈相关领导、教练员、队员进行访谈,记录并收集有关信息与数据。

3.问卷调查法:采用即发即收形式,共发问卷60份,回收54份,有效问卷42份,其中裁判员26份,其他相关人员16份。回收率90%,有效回收率78%。

4.数据统计法:将有效问卷在SPSS10.0计算机软件下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黄石市体育舞蹈裁判员人数及分布现状分析

裁判员是体育舞蹈项目比赛的裁决者和评判者,裁判员能否公正、准确的裁决对于体育舞蹈的比赛,体育舞蹈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裁判员对参加体育舞蹈比赛运动员的竞赛成绩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判:运动员对时间和基本节奏的运用、身体线条、移动、对节奏的理解、脚下步伐、地面工作技巧。比赛中裁判会参照一个相对比较评判,而不是对技术动作的一个标准判定。体育舞蹈项目的评判工作主观为主,客观为辅,因为体育舞蹈项目没有一套细致、准确、可量化的评判标准,这在体育舞蹈今后的发展中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

我国体育舞蹈裁判员等级共分为五级:国际级、部级、一级、二级、三级。无国际级、部级1人、一级9人、二级5人、三级11人。裁判员在该市的分布也不均匀,各县市分布人数不等,很多县市甚至一人没有,大部分分布在黄石市高校和体育总局。体育舞蹈运动员比赛成绩由裁判决定,当前黄石市体育舞蹈比赛裁决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是执法不公,不同裁判评判差距较大,所以不仅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而且要提高裁判队伍的执裁水准,加强裁判员队伍的建设。

(二)黄石市体育舞蹈裁判员年龄结构现状分析

体育舞蹈运动项目裁判员的年龄结构可以客观反映各个不同年龄段的裁判员人数分布状况,裁判员的年龄结构是否合理。表1为对黄石市26位体育舞蹈裁判员的年龄结构进行调查的结果。

表1 黄石市体育舞蹈裁判员年龄结构统计表(N=26)

20-35岁 35-45岁 45-55岁 55岁以上 总数

频数 4 13 6 3 26

比例 15.40% 50.00% 23.10% 11.50% 100%

通过表1对黄石市体育舞蹈裁判员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市体育舞蹈裁判员年龄结构较合理,其中20-35岁的裁判员4人,占到总数的15.40%,35-45岁的裁判员13人,占到总数的50%,45-55岁的裁判员6人,占到总数的23.10%,55岁以上的老年裁判员3人,占到总数的11.50%。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知道该市体育舞蹈裁判员的年龄结构主要缺少年轻一代的裁判员,老年裁判也严重缺乏,在比赛中老年裁判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年裁判的缺乏也是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裁判的主体年龄大致在35-45岁之间,调查中访谈其中40岁左右居多,所以注重培养年轻裁判,可以在今后该市体育舞蹈项目裁判的中老年交替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黄石市体育舞蹈裁判员文化程度现状分析

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文化素质;体育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更是如此,裁判员的文化水平不仅指他的知识水平,更是在他的科研、评判能力上得到体现,国际上对体育舞蹈裁判的文化水平要求很高,很多国际级裁判也都来自大学教师,我国体育舞蹈裁判员也在向高文化素质要求发展。黄石市体育舞蹈裁判员人数不多,分布不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市体育舞蹈裁判的文化素质调查(如表2)。

表2 黄石市体育舞蹈裁判员文化程度结构表(N=26)

研究生 本科生 专科 其它

频数 1 9 11 5

百分比 3.80% 34.60% 42.30 19.30%

通过对黄石市体育舞蹈裁判员的文化素质结构分析表可以看出:高学历如研究生(硕士、博士)数量很少,只有硕士研究生1人,占到全部裁判员人数的3.80%,本科生裁判员9人,所占比例为34.60%,专科生11人,所占比例最多,达到42.30%,其他学历的也占一定比例,所占比例为19.30%。

三、结论与建议

(一)裁判员队伍的文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从结果分析可以看出:该市体育舞蹈裁判员的文化素质结构总体合理,但是上升空间还很大,裁判员的文化素质可以通过系统学习、环境的熏陶、社会实践等途径提高,文化素质的提高可以开阔裁判员的视野,思维得到活跃,为今后业务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裁判员的文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的裁判员是一个发展趋势,该市裁判员的文化素质结构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二)加强裁判员的培训考核,提高体育舞蹈比赛的质量

首先是重视裁判员的道德培养,加强对裁判员的培训、监督和考核。在加强裁判员执法水平的同时,还要定期对裁判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裁判员尽量多的实践机会,使裁判员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在实践中得到反复的强化和锻炼。与此同时裁判员还应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一旦认定裁判员的执法资格后,还要进行业务培训,不但是短期的培训,长期的培训也要跟上,应该建立长期的培训机制,并进行定期的评定和考核。在体育舞蹈比赛中,应对裁判员的执法活动实施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是裁判员在执法过程中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其次,进一步完善体育舞蹈竞赛规则。对我市的体育舞蹈竞赛规则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其科学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使执法评判有法执行、有据可依。在裁判执法的技术层面,采用多裁判多因子的评分方法,从量化的角度客观评定运动选手的成绩,以促进体育舞蹈竞赛执法规范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邦全.体育舞蹈赛事评判体系改革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卷第3期):82-85.

[2] 冀丽.黄石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6:751-754.

[3] 赵莉.我国体育舞蹈裁判员现状的调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卷总第82期):19-21.

[4] 胡悦,于颖,司建占.我国体育舞蹈教练员专业素质结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卷第9期):37-39(3).

舞蹈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舞蹈 表演 排练课

1引言

人的肢体语言艺术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舞蹈,舞蹈是通过人的动作过程与音乐的相互配合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舞蹈与戏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们在表演舞蹈的时候是不发出语言的,只是用肢体与面部表情来表达舞蹈艺术的情感,以及用散发着舞蹈艺术的气息来感染懂得这些艺术的人。就此而言,舞蹈对于演员的形体在各个方面的表现能力要求就非常高。此外,舞蹈还要求肢体语言与配乐能够融洽地结合在一起。音乐是牵动舞蹈动作顺畅的牵引绳,只有与音乐相互融合才能更加真实的表达出内心的情感。总之,舞蹈的表演艺术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这就使得表演专业的排练课显得十分重要。

2实践表演平台与课堂教学的搭建

舞蹈的表演与训练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辅相成。课堂的训练是为实际的舞台表演打基础的,所以,舞蹈表演离不开学生平时的训练与教师在排练课程的辅导。要构建实践表演与课堂训练的桥梁,首先是要让学生从内心上明确实践表演与课堂的关系。这也是学生学好表演的关键因素。舞蹈老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适合哪些舞蹈表演,这样才能在排练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发掘出学生最大的潜力。

舞蹈表演者要用真情来打动观众、感染观众。舞蹈环境的塑造、舞蹈队形、表演者的表情变化等也是十分重要的。舞蹈意境的创造要围绕舞蹈主题来进行。舞者要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给予肢体语言的变化。教师要从各种音乐中启发学生对音乐意境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用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表达出唯美的动作;用欢快的音乐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快乐;用忧伤的曲调让学生用动作以及面部表情表达出哀伤等等。所以,教师在授教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舞蹈的动作,还要让他们通过音乐用肢体来表达出音乐的情感。这样还可以增加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

最后,实践表演与课堂教学的相互联系就是教师要遵循以下原则:日常课堂的训练引导学生对舞蹈动作开发创造型的思维模式;在排练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与动作,积极与舞蹈相结合,充分体现舞蹈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精神核心;针对学生的年龄段,教师制定出符合学生的舞蹈教程。

3排练课程中的主要内容

3.1形体表现的训练

形体表现是舞蹈表达感情的主要方式,也是主要的工具。我们的上半身能够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和一些细微的变化。下半身主要以舞蹈的步伐来表达舞蹈内在的情感。在舞蹈的形体表现训练方面,我们可以应用以情带声的方式进行,这样也可以是舞蹈充满生命的旋律。舞蹈是主要用人的肢体来表达情感的,所以,形体表现的训练是舞蹈的核心。

3.2内心感情的表达

内心情感的表达是舞蹈形体表达的一个辅助手段。内心情感的表达训练方面,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舞蹈的背景知识以及相关的音乐,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准确的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也有利于学生准确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由于舞蹈是没有人的语言的参与,这相对于戏剧表达感情就要难一些,所以,内心感情的表达是舞蹈的灵魂。例如,人类日常的喜怒哀乐要通过舞者动作来体现。在必要的情况下,小品的形式可以参与到舞蹈排练中来,这样讲舞台表演欲日常训练结合起来,具有很好的效果。

3.3面部表情

舞蹈者的面部表情也是肢体语言表达的一个辅助工具。例如欢快的舞蹈表演中,舞者要面带微笑,如果舞者在这样的舞蹈中绷着脸,那样会给观众的印象是不和谐的一幅画面。舞者眼神的变化也是可以表达感情的。所以,在一些课程中的日常排练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用眼神来传达情感,让学生的舞蹈表演技能更加完美。

3.4综合的训练

舞蹈综合了人的肢体、内心情感、面部表情、音乐等各方面的因素,它将这些方面结合成一体,让舞蹈艺术永远的在人类的历史中永存。为了达到舞蹈表演的目的,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要将人物感情、动作、音乐三者结合在一起,让舞蹈充满丰富的活性,由于内在的表现力,更加丰富了舞蹈的内容。

在以上的训练方法中,除了日常的训练,教师还要注意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不但让学生在舞蹈技能上更高一筹,还要加强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欣赏能力、想象思维、创造力以及理解能力的培养等。学生只有子啊多方面去理解舞蹈,才能将舞蹈表现的更有魅力。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对舞蹈艺术的看法,及时在教学生的过程中纠正他们的错误等,这对于感情、动作以及音乐的综合训练是很有意义的。舞蹈是一门综合很多元素的艺术,所以,我们要严格训练学生,从各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对舞蹈的灵感。

4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日常的舞蹈技能训练,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养。在我们的社会不断的发展中,舞蹈教师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所以,在各种舞蹈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其中的精髓,探究更好的教学方法,适应当代的社会发展以及教育形式。舞蹈教师的自身的舞蹈技能以及文化素养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教师应该自主提高自身的技能,以便为舞蹈的教育事业增砖添瓦。

教育机构以及设有舞蹈专业的院校要定期检查教学成果,定期让舞蹈教师参加一些培训,同时,各院校的舞蹈教师可以互相交流,从交流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

5结语

舞蹈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舞蹈、音乐、形体、融合

众所周知:“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音乐被称作是“声音的美妙组合”,也是我们能够容易理解的表述,然而在舞蹈中能够“驾驭音乐而不成为音乐的奴隶”,这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啊。那么如何来理解音乐就成为打开我们“音乐瓶颈”的唯一方法,因为只有舞蹈动作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才能彰显摩登舞之魅力,否则只能是鹦鹉学舌般的滑稽之舞了。

谈起音乐,首先不能不讨论什么是“音”?音既是声音的总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振动,并向四周传播,形成了一系列的波,这些波引起我们耳膜的震动,使我们才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

自然界中能为我们人的听觉所感受的声音是非常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是一系列有固定频率或固定音高的音,这一系列的音称为音列,是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发展中形成的。这些音被组成为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现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四种性质。音的高低是由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就高,振动次数少音就低。一般人耳能够听到的音频范围约为30-17000赫兹。音的长短是由于振动的延续时间决定的,振动延续时间长音就长,振动延续时间短音就短。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即物体振动范围的幅度大小决定的。振幅大音就强,振幅小音就弱。“音色”是由发音物体所产生的“谐波”决定的,发音物体的性质、形状不同,所产生的“谐波”也不同,因而音色也不同。

旋律是什么?简单地说,不同的音高和不同时值的“单音”的连续进行就构成“旋律”,严格地说,“旋律”是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合起来的,具有独立性的许多音的单声部进行。旋律将所有的音乐基本要素(这里指的是调式、音高、节奏节拍、强弱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不要分的统一体。

旋律是连续不断地引导听者,自始至终听完一首乐曲的一根线索,作为舞者在听音乐时必须紧紧捉住这根线索,特别是舞曲音乐的前奏部分,更是我们要加以关注的。然而大多数舞蹈音乐的旋律,或多或少都包含了一些精心设计的次要素材用以烘托意境,不要让音乐的旋律被伴随它的次要素材所淹没,要在头脑中把旋律从环绕的一切素材中分出来,必须能够听到旋律。

什么是形体训练? 在实际的训练中形体舞蹈是形体修塑和舞蹈的结合,所谓形体修塑就是伴随音乐 ( 一般以舒缓优美,但有时也用一些节奏感强、起伏较大的音乐) 做一些针对上肢、头部、颈部、胸部、肩部、臀部、大腿、小腿、足等的修塑动作,使肌肉有弹性,线条更美,动作要求舒展 . 幅度适当,同时也锻炼动作的协调性,肢体的动作美感,培养外在和内在的气质,使学生具备现代人的健美外形和优雅的举止风范。这一点最重要,也是我们形体训练的培养目标。

1. 大学生一般不具有专业的舞蹈意识和基本能力 ( 如软开度、力度、垂直感、弹跳能力) ,因此应首先通过基训使学生身体自然素质与舞蹈专业素质间的距离尽快、最大限制的缩小,使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的力量、柔韧性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几方面得到开发和提高,同时,掌握舞蹈所需要的基本动态、体态、方位以及基本训练的一些知识。

2. 基本功训练和艺术表现相结合,音乐与舞蹈结合、姿势相关、动静结合、神富于形、以形表情、神形并重。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技术训练与舞蹈成品学习相结合、提高列编能力。舞蹈组合练习是形体训练的更高形式,是学生在得到美的形体的同时,运用身体语言,配合音乐表达内心情绪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各种形式的舞蹈组合训练,可培养起较强的音乐节奏感和优美的舞蹈感受,使形体美得到更高层次的表现,也可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信心。实践证明,形体舞蹈训练的独特作用是其他运动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它能增强学生的体魄,增强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稳定性、节奏感和力量等形体素质。

而要真正使基本功训练和艺术表现有机结合,使训练有素的形体把内在的心理品质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让学生拥有形体的姿态美、气质美。在每周只有 2 课时又拥有那么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教学的实施是非常具有难度的。

所以,在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中,发现要培养一个真正意义上具有姿态美、气质美和对艺术表现有机结合的综合人才的培养,不应是单纯的模仿训练到外部形态的形成,如果没有对舞蹈文化的深刻认识,没有对舞蹈作品的直观感受,没有点燃触动心灵的舞动,学生就不会有探索欲,也不能把基本功训练和艺术表现的有机结合,那我们的教学培养也是不成功的。作为高职院校的培养人才目标就是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它不是某项专业的技工,而是拥有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职业人才。我们的教学要伴随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制定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

“外塑形,内塑雅”的教育观念

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强调,人类的美兼容身体健美,精神丰富和道德的纯洁。其中健美的身体是美的表现的主要载体。  

人的身体是有生命和情感的活体,健美意味着生命的延续和情感的发展,意味着无穷无尽的美好追求与创造,是推动社会的动力。在现代社会中,热爱美、追求美,是人们共同的愿望,更是现代人们生活的一大特点。所以在舞蹈训练课中除 “外塑形”的形体训练还应结合 “内塑雅”的舞蹈鉴赏课教育。

这不是提供某种行为规范,而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融理于情,对人的品格产生直接的塑造作用。直接从欣赏舞蹈作品入手,使学生直接地、直观地感受舞蹈,把舞蹈与文化、历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将审美媒介作为认识自己、教育自己、开拓自己的精神动力,进而进行自我剖析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因此,舞蹈课教学不单是承担着外形条件的训练,他更多的是训练学生身心健美,强化审美意识; 是全面掌握形体训练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个性和能力;是进行艺术美育教育,陶冶情操的综合型课程。

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需要学生多重欣赏能力,富有除技术工作以外的文艺表演能力、欣赏能力、多元民族的了解等等。作为高职院校的形体训练或舞蹈欣赏课程不单只为艺术专业的学生服务,而应广泛传播。在学校形成校园文化的传承使命,让学生从中不断的提升自我修养及审美能力。

深化舞蹈教育的对策

舞蹈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舞蹈演员 基本功训练 云南民族舞蹈演员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60-01

中国舞蹈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优美典雅的舞蹈表演在传递美的同时,为我们带来了视觉盛宴。如今我国舞蹈种类众多,舞蹈演员也很多,在舞蹈的训练过程中,舞蹈演员应该注意到基本功的重要性,并勤加练习。本文首先简述舞蹈演员的具备的能力,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的能力,最后以云南民族舞蹈为例,进行具体的阐述。

1.舞蹈演员自身能力特点

提起舞蹈演员,引入脑海的第一个字就是“柔”,是的,舞蹈演员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从整体来讲,舞蹈演员身体比例匀称、四肢协调、身体线条优美灵活。同时,舞蹈演员需要很长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因此其心肺功能一般强于常人,舞蹈演员需要具有力量与速度;舞蹈动作灵活多变,舞蹈演员需要全身的各个部位共同参与,才能进行完美的演绎,同时,舞蹈演员需要具备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对视觉、听觉、触觉等,都要非常敏感,具有良好的节奏感和协调性、平衡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2.如何提高舞蹈演员自身能力

(1)形体训练

要提高舞蹈演员的能力,第一点即是要加强舞蹈演员形体的训练。在舞蹈表演中,肢体语言是主要的表达方式,舞蹈演员需要通过形体训练,去除掉自身多余的东西,使自身各部位关节不再僵硬,灵活、柔美的支配自身的各个部位。同时,通过形体的训练,还可以提高舞蹈演员自身的气质和风度,训练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对于形体训练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如下方面。

首先,进行头颈部的练习,包括向左、向右、向后抬头、向前低头,依顺序进行头绕环的动作,同时,舞蹈演员在进行此项训练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改变自己的面部表情;其次,是对舞者腰部和腹部的训练,常见的训练方法有下腰、拧腰、吊腰等等;另一个训练方面是肩部和胸部的练习,包括俯地拉肩、甩肩、压肩等动作;第四个方面是手臂的练习,练习芭蕾的七个手位,练习手型、手臂及其弧度的把握,逐步掌握上臂带动前臂的发力方式,感受指端是如何作为发力的结束点;同时,舞蹈演员还应该练习挺拔直立的项目,首先是静立式的练习,还有靠墙站立、立踵练习,舞者要保证双肩平齐并下沉,双眼目视前方,挺胸、抬头、收腹,臀部加紧,两腿尽力伸直并并拢,训练者还可以在头上顶一本书进行移动或者转头,增强难度;最后一个方面是腿位的立、蹲练习,练习芭蕾中的五个脚位,保证两跨收紧并外开,同时收紧两腿内侧的筋肉,收紧并尽量上提臀部,两脚外开。

(2)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训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及柔韧度训练、力量训练。

舞蹈演员在训练身体柔韧度时,可以通过静力拉伸、动力拉伸这两个方向进行柔韧度的训练。静力拉伸是指先进行缓慢的动作,拉长肌肉软组织,在拉至一定程度之后,保持静止;动力拉伸的过程是指训练者重复训练一组动作,慢慢的拉长身体的软组织。提高手臂柔韧性的主要方法有手臂绕环和手臂波浪法,提高躯干柔韧性的主要方法有俯卧背伸、转体、腰绕环等等。提高肩部、腿部柔韧性的主要方法有压、踢、摆、劈等。

力量的训练包括力量耐力和动力性快速力量训练。力量耐力训练时指在25%至40%的负荷强度之下,进行重复性的训练,直至训练者疲劳或者达到身体极限;动力性快速力量训练是指对肌肉进行超等长的收缩训练,通过不断反复的训练,加大肌肉的收缩力量,通过这种训练,肌肉的发力速度更快。在进行基本功力量训练时,要结合舞蹈种类,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可以通过两腿开立脚内、外扒屈蹲或者左右较差摆腿的方法练习髋部的力量;通过正面或者侧面仰卧起坐、负重转体或者立卧撑等典型的方法练习腰部和腹部的力量;为训练力量耐力,可以进行持续的跳绳或者进行跑步练习。

3.云南民族舞蹈演员基本功训练

云南民族舞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在基本功的训练中,可以简单的总结为如下方面:

(1)重视训练上半身的表现力

云南民族舞蹈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认为人类是神灵的结合,神灵神圣而不可侵犯,因此,在舞蹈表演中,可以看出,舞蹈演员的整个身体下沉,对于上肢部位,及其重要而且训练不易。在组合训练中,舞蹈演员应保证准确的头的方向,手位可以尽量多的进行变化,同时保证头、手位和腿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依次为根据,从各个角度和方面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在复杂多变的舞蹈中灵活转变。以手臂延伸和舒展为例,在进行训练时,舞蹈演员可以幻想在自己的胸部画了一个十字,从十字的中心,通过手臂进行向外的延伸,这样的训练方法,可以为观众展现更为舒展的舞蹈,感觉演员的手臂更长。

(2)重视训练神态的表现力

在基本功训练中,云南民族舞蹈很重要的一点是对神态表现力的训练。在完成动作的同时,舞蹈演员适宜的面部表情才能完美的演绎出舞蹈的魅力,反之,如果舞蹈演员令观众感觉无精打采,则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喜爱。一些演员在进行表演时,总是表现的很严肃,观众感觉不到愉悦和开心,感觉像是看机器人跳舞。同时,面部表情也应该与背景音乐协调,例如,欢快的音乐背景下,舞蹈演员的面部表情也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在凄凉的音乐背景下,舞蹈演员笑容满面显然是不恰当的。

舞蹈演员在完成目标动作的同时,也要保证每一个动作和姿态都是充满生机的。俗话说,眼神是心灵的窗户,对于一些舞蹈演员,由于先天性的限制,在一些舞蹈动作上很难达到很好的程度,但是舞蹈演员若是可以配以合适的面部表情,例如一个眼神,则同样可以实现完美的表演。总之,舞蹈演员在重视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之上,在训练时应注意自己面部表情和整体精神状态的配合。

4.结束语

舞蹈文化是我国文化产业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舞蹈的训练过程中,舞蹈演员应该注意到基本功的重要性,并勤加练习。

参考文献:

[1]李剑雄;略谈舞蹈演员的基本功训练――以云南民族舞蹈演员为例[J];北方音乐;2014年11月

[2]徐珊珊;民族舞蹈演员(本科)技术技巧教材使用范围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03月

舞蹈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体育舞蹈形体培训教学

1、体育舞蹈概述

体育舞蹈源于英国,在欧美盛行,是一种融合了体育与美的新型娱乐健身项目,涉及音乐、生理学、美学、心理学、服装学等多个领域,又名社交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与美的追求也不断增强,于是,体育舞蹈凭借自身兼具实用与美感的功能,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认可。从1986年引入我国,到1991年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再到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体育舞蹈逐步渗透进大众的生活,尤其是在高校的课程运用方面得到了极大的进展。高校设置体育舞蹈专业,将体育舞蹈在科学研究与教学运用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发展速度也十分迅速。当然,由于我国引入体育舞蹈的时间不及西方,故无论是在实践还是理论方面都与世界体育舞蹈强国有很大的差距。体育舞蹈作为一项兼具流行与古典、艺术与美学于一体的健康娱乐项目,其功能性在当下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也是基于这样的特点,体育舞蹈在当初引入国内时就没能系统科学的运用到教学活动;不仅如此,由于是交叉学科,很多高校的任课老师都并非专业的体育舞蹈老师,故在授课过程中并不能系统一致的进行教学;此外,高校对体育舞蹈的重视程度也直接影响了其在该课程上课时的安排。以上种种原因都直接影响着我国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根据当下高校体育舞蹈的发展情况进行争对性的改善,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对形体教学的研究,即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应多下功夫,找出当下高校体育舞蹈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其他高校的数据,分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第二,对各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设置进行调查汇总,找到课程的受用者的认可度和兴趣,从而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当然,体育舞蹈课程的改进与革新都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多样化和设置科学合理化的原则。只有科学有效的训练,才能在自然的状态下实现产出最大化。

2、我国当下体育舞蹈专业学校形体训练课程现状分析

2.1、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

体育舞蹈同所有的舞蹈一样源自古代的原始舞,是人们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总的来说,其发展历程可概括为原始舞———公众舞———民间舞———社交舞———新旧国际标准交际舞。资料显示,我国很多少数民族也有像体育舞蹈一类的民族舞,像布朗族的圆圈舞,瑶族的踏摇舞等等。但真正的体育舞蹈是在20世纪20年代于上海引进的,从我国第一所交际舞学习社创立,体育舞蹈才开始在我国受众中普及开来。而形体课程在我国多是以芭蕾舞和古典舞为基础的,这两种舞蹈对体育舞蹈以后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规范、审美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李士民在《对舞蹈基本功训练借鉴芭蕾教材科学性的再认识》一文中说明了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运用,通过对芭蕾教材的科学性学习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效的运用。而对具体形体的研究则在《形体艺术训练》《形体美训练教程》等著作中得到了具体的说明,这对于体育舞蹈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每本教材的难易程度不同,且多数学校的教材并不统一,故如何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教学,十分必要。

2.2、我国体育舞蹈专业学校形体训练的课程现状调查

(1)形体训练课的教学目标及内容。就形体训练课的教学目标来说,我国体育舞蹈专业学校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综合实力的发展,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在身体的协调力、展现力和柔韧度上都有很高的要求,通过锻炼学生突破自我,解放天性,以最自然的形体美完成体育舞蹈的艺术表达。该课程在思想和动作上都为学生提供重要的技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针对性的培养符合学生天性的各项技能。就形体训练课的教学内容而言,主要包括柔韧度训练、协调性训练、力量训练、旋转训练和跳跃训练这五个方面。我国体育舞蹈专业学校在形体训练的课程设置上具有内容广泛,目标明确的特点。由于我国体育舞蹈专业学校的形体训练课程是以古典舞和芭蕾舞为基础,故在训练的动作类型上也是以这两种舞蹈为参考,具体的训练内容和强度则根据舞种和舞者本身的情况进行针对学习。

(2)形体训练课的课时安排。调查可知,我国体育舞蹈专业学校的形体训练课的对象是相关专业或有舞蹈基础的学生,故其根据学生的舞蹈基础将课程大致设置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课程的内容和课时的设置也存在差异。同时,但为了提高效率,很多高校的形体课程几乎是纯实践,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几乎为零。

(3)形体训练课的教材使用状况。学习教材是体育舞蹈教学中重要的参考对象,其不仅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与学习,对于学生今后在体育舞蹈方面的发展也是举足轻重的。就当来而言,各高校对形体训练课的教程选用都不同,因此,教材的选用大多具有随意性,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传授者与受教者对体育舞蹈的把握。教授体育舞蹈的老师大多会选用一本相对自己熟悉的教材来教,这种夹带着自我理解的授课多少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样一来学生没有规范的教材可以参考,难以形成规范科学的训练习惯,二来由于教材大多具有片面性,故教学中难以建立统一的理论体系,这都非常不利于学生和体育舞蹈事业本身的整体发展。就我国目前个体育舞蹈专业学校的教材来看,其形体训练课只是参考了北京舞蹈学院的相关教材,老师并没有统一编写一套“因地适宜”的教程。这样只是借鉴参考别人的教材而忽略学生自身特点,没有明显针对性的训练应得到关注。

(4)形体训练课的师资力量。我国体育舞蹈专业学校的老师大多是舞蹈学院的学生和老师,涉及的领域包括芭蕾舞、民族舞、古典舞等等,授课的老师基本满足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条件。

(5)形体训练课的学生素质情况。我姑目前就读于体育舞蹈专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有舞蹈基础的想要提高自身舞蹈技能的学生,因此如果能有一套科学的授课方法,其舞蹈技能的提高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然而,对于那些没有任何舞蹈功底或基础较弱的学生,要想真正学好体育舞蹈,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去磨练。

(6)形体训练课的教学配置情况。调查显示,我国体育舞蹈专业学校在形体训练课程方面的教学设施基本满足8间练功房,一间多媒体室,4台多媒体设备和部分乐器的配置。8间练功房中应有6间用于学生上课使用,其他为备用教室,当有活动排练或节目时使用。

2.3、我国体育舞蹈专业学校关于形体训练对专项技能的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的体育舞蹈专业学校对学生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古典舞和芭蕾舞这两项的教学上,当然,如果高校能将训练课具体化,即某类舞蹈有哪些基本舞蹈动作,这些舞蹈动作应完成至什么状态,要怎么训练才能达到这样的状态等问题细化,相信教学的效果会更好。就古典舞来说,该舞种的形体训练对每个动作和身法的要求比较细致,对表演者从头到脚,身体的每个部位如何移动放置都有具体的要求,这样就能科学的知道舞者通过反复训练达到效果。古典舞对舞者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力量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坚持长期的训练才能保证身体的活动状态,进而更好的将技术与艺术融进自己的身体,自然而具美感的呈现在大众面前。而就芭蕾而言,其作为体育舞蹈的入门教程,其基础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芭蕾舞是一类历史较为久远的舞种,科学性、系统性强,训练价值很高,它不仅能训练舞者的形体,还对舞者整个人的形象气质有所提升,故很多舞者把芭蕾作为培养自身优美大气的舞蹈气质的舞种,也就可以理解了。芭蕾作为一门需要用身体韵律进行连贯动作表演以抒发自身情感的舞蹈,对舞者整个舞蹈生涯十分重要,只有经过长期训练,再加上舞者本身对舞蹈的理解参透才能适当的表达出舞蹈本身的魅力和舞者个人高雅的气质。这两类舞蹈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其区别也是较为明显的。如何根据舞者自身的特点,针对性的教学十分关键。然而,调查显示,多数学校在体育舞蹈的训练上多事将二者归为一类,鲜有结合自身情况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训练。因此,在形体训练的课程上,学校和培训机构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特点有区别的结合进行教学,使其真正掌握相关课程的知识与方法,科学有效的培养学生舞蹈的表现力。综上所述,我国体育舞蹈专业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现有的教学方式下,科学有效的引入各类新兴教学方式,如在以身授课的基础上,加以视频教授或参观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提高自身的舞蹈修养。与此同时,高校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有选择有目的的培养学生专项技能,小班教学,一对一等都是可以参考的教学方式。

3、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本文说明了体育舞蹈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存在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都是不言而喻的,各高校和培训机构只有不断探索出一套完整科学的教学方案才能更好更快地推进体育舞蹈的发展。本文基于全国32个地区的体育舞蹈专业学校的调查,提出为更有效引导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发展,除了要在基本的芭蕾舞和古典舞方面进行专项的深科学的入的技能训练,还应在其他方面加强学生对舞蹈的感觉和自身舞蹈素养的提升。高校若能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再加上相关的环境因素训练出一批有特色有素质的学生,这对于中国体育舞蹈的发展功不可没。

作者:郭晓芳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体育教学部

参考文献:

[1]冯百跃.舞蹈训练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徐雄杰,朱信龙.国际体育舞蹈教程[M].合肥沖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3]曹锦荣,林洋,王叔香.芭蕾舞[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4]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5]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6]孟广城.古典芭蕾舞基础训练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7]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上一篇:校外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