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活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9 09:16:22

绘画活动总结

绘画活动总结篇1

当了多年的美术老师,体会颇深,尤其是学生的绘画课。绘画课有多种,如:水墨画、水彩画、水粉画、油画棒画、铅笔素描画等,学生对自己画出来的结果特别高兴和开心,然而,最高兴和开心的是他们关注老师的评价结果。这次绘画作业评价结果是我第一次评价结果的改革。以前我总是把“甲、乙、丙”之类的评语写给学生,这样既不会引起学生情感的波动,也不会引起学生对绘画的思想重视,因此,大部分学生在作业发下之后,根本不看老师的评价结果,因而也就起不到指导作用。

随着教学课程的改革,我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其实,学生的绘画水平不论高低,总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总是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射,这些火花往往表现了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这次的绘画内容要求是:每位同学画一幅环保内容的水彩画,表现的主题要鲜明,色彩调配准确。大部分学生表露了自己对目前环境的真实情感,画出了不少佳作。我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充分肯定。看着学生兴奋的议论着各自的评价结果,我突发奇想:何不针对这次绘画评价情况听听学生的看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呢?

李敏同学第一个发言:“我画的是树木被乱砍伐后的情景,以前森林茂密,绿叶葱葱,各种动物都在这里嬉戏,山清水秀,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了一块优美环境的阵地,而现在人们不顾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乱砍树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景色渐渐地变没了,光秃秃的山坡地,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沙尘天气。”

刘晨同学说:“文物传承着凝重的历史文明,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物是我们每个同学的责任,所以我画了一幅保护文物的水彩画。”边说边展示给同学们看。

毕研璇同学说:“动物是人类永恒的朋友,没有了它们,我们将无法快乐地生存在这个星球上。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园,一起关爱我们最亲密的伙伴,用我们的双手为它们构建安宁舒适的家园!所以我画了一幅要善待动物的水彩画。”

发言在继续……

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一次绘画评价的改革,会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如此强烈的震撼。从此以后我充分利用绘画评价这座桥梁,与学生沟通交流,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我的个性绘画评语也激发了学生对绘画的兴趣,体现对学生关爱的绘画评价结果,真正成了师生交流的桥梁。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枣园镇中心小学)

绘画活动总结篇2

1 选择适合合作绘画的内容,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美术活动应尽可能多地选择幼儿乐于接受、喜爱的,能引发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内容。合作绘画的内容选择主要从幼儿的实际经验出发,选择与幼儿现有经验有一定联系,但又有适度拓展的内容,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用已有的经验探索,从而积累新经验,表现新的认识和感受。

我们尝试将合作绘画活动渗透在主题活动中,在主题活动中无论是生成的美术活动还是教师预设的美术活动,其共同点是都来源于幼儿的兴趣,重在让幼儿亲身去感受,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自主地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表现、表达,使幼儿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我们选择、设计的合作绘画活动有:

两人合作:绘画活动“汽车总动员”,由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电影《汽车总动员》引发的,合作的内容是幼儿合作设计汽车动画。

多人合作(4~5人):绘画活动“羊村运动会”由大班幼儿设计“七色花”报纸版面引出,结合2008北京奥运的主题产生的多人合作绘画;绘画活动“海底世界”结合主题活动,在幼儿参观海底世界、探索海洋生物的奥秘等系列活动之后开展,重点在于分工协作绘画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绘画活动“十二生肖贺卡”是结合新年主题活动产生的合作绘画,让幼儿每12人一组,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分工协作能力。

全班合作:绘画活动“我爱祖国”,结合“爱我中华”主题活动产生,教师提供中国地图的背景图,全班幼儿讨论“祖国大地上有什么,用画画可以怎么表现”。讨论后分组,并协商分配每个小组的任务,画完将作品剪下。在教师的协助下,幼儿将其作品粘贴于背景图的合适位置。通过分工合作,幼儿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该活动合作难度较大,需要分课时完成。

随着合作绘画活动难度的不断提升,幼儿对合作绘画活动的热情不断高涨,幼儿合作的作品也越来越有创意,从最初两人合作作品的粗糙简单,到中期多人合作作品的精彩纷呈,再到后期全班合作作品的和谐共创。因此,选择适合合作绘画的内容,能提供给幼儿更多主动参与和生生互动的机会。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有利于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更有利于交往能力的发展。它能使幼儿的绘画活动更加富有意义,能激起幼儿更高水平的创作。

2 寻找合适的搭档,促进幼儿审美水平的发展

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主要通过环境的熏陶、参与艺术活动、与教师及同伴的互动等途径实现。其中,同伴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在合作绘画活动中,帮助幼儿寻找合适的搭档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开展合作绘画“汽车总动员”―合作绘制汽车动画活动时,幼儿听到教师说可以自己寻找伙伴合作设计汽车动画时都显得非常高兴,纷纷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作为合作的对象。活动结束时,我认真看了幼儿们的合作作品,发现两个个性鲜明、绘画能力强的幼儿,他们设计的汽车富有想象力,但是造型和颜色却不协调,看起来设计的不是同一辆汽车。显然是合作时由于双方个性都很强,都希望对方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结果意见不合,最后按照各自的想法画,导致制作的GIF汽车动画失败;两个绘画能力弱的幼儿,他们的汽车设计得不完整,要么只有外形没有颜色,要么构图不协调,制作成GIF汽车动画效果不理想;两个绘画能力强弱互补的幼儿,他们设计的汽车造型富有想象力、颜色协调、构图完整,合作作品得到其他幼儿的赞叹,制作成GIF汽车动画动起来的效果好。于是,在第二次开展该活动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寻找与自己绘画水平有差异的伙伴,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特长进行协商分工,设计能力强的幼儿负责构图、造型,装饰能力强的幼儿负责涂色,通过能力强弱的搭配,激发幼儿绘制汽车动画的创造力。

由于合作绘画时幼儿会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行为,因此要引导绘画能力高、合作意识强的幼儿寻找相对弱的幼儿一起合作绘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之间取长补短,在相互沟通交流中产生创意的碰撞,擦出灵感的火花,使作品更加精彩纷呈,达到提高幼儿审美水平的目的。

3 探索合作绘画的方法,为幼儿的创作做铺垫

现在的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具有比较严重的“自我中心”倾向,较少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这使得合作绘画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引导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合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在小组合作绘画活动“七色花小报”的准备阶段和绘画过程中,引导幼儿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当绘画材料不够用时,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同伴协助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绘画的方法策略,即寻找小组合作的伙伴推选组长商量分工解决矛盾再次分工合作绘画,在绘画中学会合作。在展示幼儿作品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为幼儿的创意所折服,小报的排版错落有致,色彩协调,每组幼儿设计的版面主题都不一样,有动物主题、植物主题、海底世界主题、运动主题等,不仅达到小报设计的要求,而且版面设计别出心裁、创意无限。

可见,探索合作绘画的方法,为幼儿的创作做铺垫是十分重要的,并且针对不同的合作绘画活动所采用的方法也有所区别。两人合作只要合作伙伴之间在活动过程中商量分工好即可,而多人合作除了活动过程中要商量分工之外,在准备阶段就要商量好每个人的工作,如谁来当组长、谁来负责构图、谁来负责涂色。合作伙伴间存在矛盾应及时解决,并根据需要重新分工,尽量避免在活动过程中因各种各样的客观因素导致时间的浪费,而影响创作。

4 开展主题系列绘画活动,不断提升幼儿的创作能力

传统的美术活动基本上以单个教学活动呈现,各个活动之间没有关联,存在教育没有连续性、幼儿的探索无法深入、审美与创作无法提升等弊端。实施课改以来,美术活动又常常成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辅助工具,其自身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提倡开展整合性的美术系列活动,即屠美如教授所提倡的“以美为中心”的融合式教育,尝试解决以上提到的那些弊病。合作绘画活动“汽车总动员”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活动从欣赏影片收集资料写生画《汽车展览会》想象画《我设计的汽车明星》讨论“动画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合作绘画《汽车总动员》,这一系列活动整合了审美、科学、社会交往、情感体验等方面,这些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活动把幼儿的兴趣逐渐内化为主动参与艺术创作的动力,将创作活动步步推向高潮。幼儿作品从最初的富有个性的个人写生创作,到互相模仿、初步萌发合作意识的创作,再到有目的制作GIF动画的两三人合作,可以看到这期间幼儿的创作能力在不断地提升。

绘画活动总结篇3

本学期我主要是负责同学美术社团的教学。本学期同学报名参加美术社团非常踊跃,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社团活动情况,虽然学生的表现还行,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为了下学期能更好的开展社团活动,特将这一年来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以便以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

本学期美术社团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按照学生的特长出发,重点培训喜欢画画的学生。每周让他们进行课内的练习,让他们在学习各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能丰富艺术修养。以生为本,着重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一、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绘画训练

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出来。本学期一开始,画社每周四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在美术教室开展活动。

每周组织画社的学生在美术室训练,每次都有每次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绘画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训练。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兴趣,所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绘画水平和制作水平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对美术的兴趣

有参加画社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画画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想参加兴趣小组特别是四年级、五年级尤为突出。

三、采取各种方式表优促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提高学生们的训练积极性,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认识并投入到画社中来,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书画作品展示,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绘画比赛,让学生同其他绘画爱好者切磋技艺、进行锻炼。表现突出的同学我们给予表扬和奖励,达到表优促劣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与日俱增。由于学生们的刻苦训练,知识技能有了进一步地提高。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许多学生的作品多次在校内展出。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摆脱以往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次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在这学期的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五、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当然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知识面不宽,学生的临场发挥不好等。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争取更大的成绩。

范文二:美术社团活动总结

这学期,在学校的支持和组织下,我担任了这个学期美术社团活动,通过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为了下学年能更好的开展兴趣小组,以便以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特将这一年来的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

1、依据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绘画方向。有了一定绘画基础后,再以想象为辅。引导学生如何将自己所想象的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充分发挥他们好动,思维跳跃性强,善于模仿的特点。养成对听到、看到,感到的事物进行思考的习惯。先定好想象主题,然后用自己的想法用艺术语言--线条、色彩等表达出来。由于决大多数同学基础不是很扎实,在上课时让其先临摩,自己喜欢的作品。而后培养学生记忆画,想象画等。开设一些手工游戏相结合课。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深厚的兴趣

2、做好点评工作。对每位学生每周作的画进行点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从中使学生对美妙的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感知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美术对生活的描绘、对生活的美化

3、鼓励学生配合班主任或宣传委员。出好班级板报。美化校园环境等。使学习兴趣与应用相结合起来。

4、教育学生要热爱集体,保护好公物。不乱涂乱画,保持教室的清洁,干净卫生。遵守课堂纪律。有事要举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适当结合一些手工来提高他们动手制作能力。

5、积极参加各类比赛

从开学到现在,美术社团成员共参加比赛两次,第一次是头屯河区的现场绘画比赛,得到了一个一等奖,三个三等奖的成绩;第二次是参加科技月活动,获得了一个特等奖,四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对美术更加热爱,从而积极认真的去学习。

总之,本学期我指导学生开展美术社团活动,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使学生学有所得,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将美术社团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同时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学期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展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摆脱以往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次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在这学期的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本学期将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在一学期的工作中,有许多收获、许多进步,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期待着我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范文三:美术社团活动总结

美术社团让爱画画的学生们尽情地释放自己的美术天赋和绘画才能,虽然有部分学生绘画的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在这一学期的社团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很积极努力,在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们从这几方面总结了这学期社团活动的教学体会:

一、切实的学习计划

在每班选拔了几位有一定绘画才能的学生,每周定时间、定地点的让他们接受绘画的系统训练;而大部分的学生则注重培养他们在绘画上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注意以兴趣引导他们渐渐对绘画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在社团活动中,我们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个人创意,发挥绘画特有的魅力,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二、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本学期后半段的活动中,我们引入了想象绘画和装饰图案设计这两个比较有针对性的内容:一方面,学生对美术书中有关这类的内容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绘画所带来的乐趣。

同时,我们在教学中采用欣赏、模仿、添加、想象、创造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足的奋斗目标

有人说,美术社团活动就应该以绘画为主,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和技巧。我不这么认为。我们觉得美术组的活动应该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上,经过教师的适当指导与培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使其形成自身的特点。让他们觉得在每次活动中都很开心,都有收获。这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你社团的活动,才能真正溶入绘画的兴趣中去,使之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在艺术这方热地上,能绽开更多的美术之花。

美术社团的建立是很有意义的,为许多喜欢美术的同学深入学习美术创造了一个平台,让他们接受比较正统的美术教育,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本学期工作已近尾声,展望未来的教学工作,更应该扬长避短,好好的利用教学环境,取得更大成绩。

范文四:美术社团活动总结

为使学生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且有健康个性的社会主义新人。我校在紧抓教学主渠道的同时,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学生艺术兴趣和特长。美术学科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获得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及身心和谐发展。但是仅凭课堂教学进行美术教育是不够的,许多有特长的学生得不到专业训练,面对21世纪的教育,美术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文化素质,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具有重要作用,在本学期我加大了对第二课堂的指导,现总结如下:

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常识、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理解色彩、透视、构图技法知识;掌握剪纸技法、简笔画中写生画、临摹画、想象画、记忆画特点和画法以及基本的国画知识。在活动中我重点培养了学生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审美意识:初步理解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具有爱美、追求美的意识以及有一定的内心情感积累。

创新意识:具有敢于表现自己审美感受的渴望和创新意识。

学习习惯:养成刻苦认真的学习习惯、深入全面观察的习惯、大胆耐心的绘画习惯、细致有序地制作的习惯等。在活动的各个环节注意进行审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对美的欣赏过程中自觉接受真理和道德教育。

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是他们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青少年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他们的思维表现特点。在评价青少年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是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他们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在他们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也只有了解青少年,尊重青少年认知规律,才能正确评判他们的作品。

采取措施:我们的孩子临摹能力强,基本功扎实,但创作能力比较差,解决问题的关键,仍是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美术课有别语文、数学,它是一种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它首先要求学会欣赏美,学会发现美。四个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有一位著名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观察力的培养,我们主要让学生多写生,分低、高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写生一组水果,低年级可以画一些苹果、雪梨、香蕉等形状、色彩不同静物。高年级可进行同类物体练习。如:高年级可以画一组色彩、形状相近苹果,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可多采用默写的方式,如:出示一个玩具,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再拿走,然后默写,也可以默写一幅画,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对物体能抓住特征,增强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多做基本型的添加、变形练习。例如:正方形的练习,对它进行添加,可以变成汽车,房子,钟,手帕,电视,对它进行夸张和变形,可以联想成鱼,火车,大桥,等。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的内容:

1、学习剪纸的基础知识、国画的基础知识。

学习、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学习剪纸的简单物象的剪法以及国画写意花鸟的用笔、用墨方法。

2、学习剪纸中植物、动物、人物剪法,国画写意荷花、菊花、水仙、凌霄花、麻雀、鱼类等的画法。

3、进行剪纸、国画创作。

4、画日记画,所谓“日记画”是用绘画的方式写日记,用线条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同时也可附以简短的文字。其实绘画也同文字一样,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运用绘画写日记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得到发展,使眼手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为创作积累题材。许多教师都会感到辅导学生创作时,没有什么题材可以画。往往是学生等着老师叫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作品带有成份的味道,不符合青少年感知规律。好的作品应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兴趣。让学生多画日记画,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

绘画活动总结篇4

美术基础课是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美术课程包括建筑素描和建筑色彩等课程,课程的训练过程是艺术修养和技术技能提升的过程。“设计”一词的概念在各国的解释多样,包含:计划、草图、构想、预想、预设、配合、意图、企划等。美术课程设计化教学介于绘画与专业设计之间。设计化是在各种设计专业中,人们根据造型和色彩审美要求对制作形式的谋划;是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上,主动的观察对象,用理性、辩证的手法表现对象的表里构造因素。设计思维的训练是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提炼表现造型的写生训练,在训练中发现其设计意义的形态符号,并运用这些形态符号来充实自己的设计意识和手段,经过一定时间的设计训练有助于建筑设计意识的培养。

1 建筑专业的设计化美术课程的训练

1.1 设计素描和色彩的训练与一般性写实绘画训练的区别

建筑学专业的设计性素描和色彩写生是衔接绘画与设计的桥梁。从造型基础训练的角度出发,美术写生训练可分为一般性写实写生训练和设计训练。写实写生是为了获取造型能力的一般性规律的写生训练;设计素描和色彩的训练是以主观归纳性的艺术造型写生为主。一般性绘画的画面为一点透视,设计性绘画的画面的透视多为散点透视,和中国传统绘画有相近的地方。这种散点透视的画面的特点是:装饰性强;绘画手法丰富;构图灵活。20世纪初西方美术现代绘画主义的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马蒂斯的绘画作品,极富视觉冲击力、装饰性强,就是受东方美术的散点透视的启示,在手法上和色彩运用上大胆、自由、设计性强。

1.2 如何进行设计绘画的训练

首先进行写实性素描和色彩写生训练,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设计化训练。设计性素描和色彩写生是介于具象绘画和平面装饰绘画之间的训练写生,与一般性绘画写生训练有相同点;画面都为焦点透视,空间、质感、虚实、肌理等因素在画面中都有所体现,把绘制对象的明暗造型、色彩冷暖、空间远近等加以概括、总结、提炼,是以客观呈现的状态为画面表现的主要形式。

接下来进行平面性设计写生的训练,目的是锻炼学生如何将三维的立体的物象通过绘画语言表现为二维绘画,通过构图、造型、色彩的装饰化处理,绘制出来。通过平面性的设计训练,使学生暂时抛却焦点透视的对客观对象立体空间感和远近虚实关系进行描绘。

再有就是意向性设计写生训练,是设计素描和色彩训练中比较高级的,也是设计意识较强的训练阶段,与解构性写生的最大区别是更具抽象性,意向性写生设计训练主观表现意识更强,是打破习惯性思维、强调探索性、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阶段,使学生的写生作品更富有意境性、表现性、情绪性。

1.3 建筑学专业设计素描和色彩训练的方法

设计素描和色彩写生当中应注重主观意向的表达,丰富造型、结构、色彩关系、抽象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工具材料的应用选择,包括肌理的运用。对于学生应采取发现特色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的绘画设计,给予个性的指导,开发学生的丰富的主观思维。

对于以往写生教学当中对学生是“掰开了揉碎、喂”的方法,约束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缺乏个性表现,作品过于规范,遇到问题依赖老师、依赖成品抄袭等解决,设计和创新意识淡薄。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建筑设计写生教学和现实生活结合不紧密,设计意识培养不够。应该在写实美术写生基础上,更注重引导学生主观分析对象的绘画语言,使其画面更具创造性、目的性。

在设计素描和色彩写生训练中,从写实性造型设计写生,到平面性造型设计写生,再到解构性和意向性造型设计写生这一限制的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歌德在《自然与艺术》一书中写道:“在限制中才能显出高手,只有规律才能给人以自由”。限制与创意是可以转化的,归纳色彩写生训练正是这种规律认识可转化为表现的自由,最后,产生别具一格的、具有强烈装饰性和形式美相融的艺术品[1]。

2 在建筑学设计素描和色彩写生当中培养设计意识

(1)用主观意识培养客观事物的思维。在建筑设计绘画的训练中,大家面对的静物只是个参考,是客观存在的,是为建筑设计造型作品提供的表现素材。经过素材的提炼、加工而成为设计造型作品的过程是设计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将客观事物通过归纳总结、主观重现绘制的过程,这一工作的好坏,是最终成果成败的关键。建筑设计绘画的过程是计划、制作、使用所形成的循环过程。建筑设计专业通过一系列专业基础课有目的地不断渗透和强化来实施,建筑设计素描和色彩写生训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头、眼、手、脑相结合进行锻炼的过程。

(2)培养学生创新、个性的思维意识,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想象空间,以画面有较高的可视性为前提,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思维方式,表现设计意识。比如对于一组静物造型,学生们可以画成二维的平面设计写生、可以画成三维的写实性设计写生、可以画成四维的抽象设计写生作品;用想要传达给观者的造型表情定位画面,表现出个性思维、个性意识。设计写生的训练是摒弃了客观描摹的写生方法,使每个学生笔下的对象都是各异的、生动的,造型是丰富的,是很好地培养分析设计意识的课程。

(3)培养学生用抽象的概括、观察、提炼、夸张、整合等手法进行造型设计。设计绘画写生训练通过归纳总结、绘制的过程,舍弃琐碎的绘画语言,突出主题,培养化繁为简的设计意识;在写生训练中,注意画面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用设计思维把握构图、构色、构形,培养化繁为简的能力。如果写实写生是摄影的提升,那么设计绘画是写实绘画的提升,这一提升是意识上的提升,是将无意于画面的语言精简,将有力度的绘画语言强化,达到烘托主题、升华画面的目的。

3 通过设计绘画的训练培养设计意识在建筑设计当中的运用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功能,正常活动有70%都与视觉相关,人类的审美主要来源于视觉快感,画面效果好给人们的是感性的美,当我们面对丰富的造型和色彩的时候,总会找到情感的共鸣。作品的情感是感情与经验的结合。被人们誉为“冷抽象”代表蒙德里安所做的一些“色格子”设计及其形式受到现代许多建筑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的青睐,用于其作品中;“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克里绘制的许多抽象的、充满想象的设计色彩作品,被运用到建筑设计和室内外装饰当中;法国的色彩大师朗克罗将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设计原理运用到建筑群设计的过程中,使形式单调的建筑群落由于色彩和造型的变化,赋予了设计的思维和灵性。意象性的造型设计写生训练是建筑造型设计的构形和构色的启示;设计的训练思维过程是对设计目标的艺术设计过程的完善。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的抽象效果建筑充分表现了个人的主观和修养,让人看后过目不忘、惊叹不已。

4 结语

绘画活动总结篇5

关键词:视觉;听觉;影视;绘画;艺术

 

一、引言

一部音乐作品有华采乐段,一幅绘画作品有主题中心,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会有令人回味久远的经典镜头。绘画与电影之间所存在的深刻关联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已成为共识。艺术作品不论由哪种技术手段制成,它总是意味着艺术家用这些手段来表现自己的创作意图,自己对材料的态度以及自己对作品的主题与内容的思想和艺术的理解。影视作品要鲜明而深刻地揭示出主题形象,就得充分地运用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段,如语言、音响和造型因素等。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电影摄影师的艺术是电影绘画艺术,摄影师是真正的电影绘画艺术家,以非常鲜明、真实而富于表现力的绘画形式来表现影片中各个镜头的思想和内容。优秀影视作品可以做到声画相融,有虚有实,有藏有露,视觉和听觉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创造引人入胜的优美意境。

二、视觉、听觉和谐的影视作品

影视作品设计的关键在于必须具有一个个性化的视觉解读。影视作品视觉化过程的第一步是设计包含有影片思想或剧本精神的画面,为影视作品创造一个整体的画面基调。《英雄》选择的是旖旎奔放的自然景观和沉稳厚实的秦王宫,空间横向调度气势磅博,场面阔大,浓墨重彩的气氛渲染和造型视觉的张扬,营造了一种历史气度与人物的英雄悲歌。《无极》作为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影片,不仅色彩艳丽,而且时空写意,使得影片带有一种神秘虚无的诉求语境。此外,不管是《英雄》还是《无极》,其中的电影音乐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故事主题,给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电影美学的角度来看,影视艺术具有时空统一性、声画可融性、表现综合性、形象逼真性等审美特征。影视这一艺术门类的各种形象都是在画面和声音的统一中,通过造型而表现出来的。影片的整体形象结构、情节发展的顺序、在具体环境中进行的动作,都是由导演构思,而形成了一套连贯的绘画处理。形象的各个场面在胶片上构成画面,乃是摄影师艺术创作劳动的成果。摄影师,这个掌握着一种新的造型形式、活动的电影绘画的表现手段的艺术家,其任务就是把影片的内容作为许多活动的绘画构图——肖像、室内景物、战斗场面以及群众场面,在胶片上表现出来。现代影视编导在构思时,不仅要善于汲收美术、戏剧的特长,要考虑画面的安排,关注画面美,同时还要善于通过各种音响来构成节奏感与和谐美。声画可融性传统艺术如绘画艺术等,也要借鉴影视艺术的这一特点,进一步用画面和声音来塑造和完善绘画艺术,形成视觉和听觉统一和谐的优秀绘画艺术作品。

三、绘画艺术的视觉和听觉

1. 绘画艺术的视觉和听觉

绘画艺术又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绘画艺术作品都是可见的视觉形象,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活动。绘画艺术创作者在创作中可以通过写实或写意、夸张或变形等多种手法来创造美术形象。这种创作活动是绘画创作者以客观世界的存在为依据,加上自己主观的创造性劳动而创作的,它是瞬间性的创造。塞尚说绘画是“眼睛的思维”,古往今来,绘画艺术家不得不为吸引眼球煞费苦心,绘画自身的形式积累也很丰富,视觉质量方面,前辈大师们给现代绘画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每个优秀的绘画艺术创造者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和机遇。总之,绘画艺术就是以造型和色彩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就是实现视觉信息与精神和思想的同构。

音乐与绘画似乎是两种毫不相关的艺术,前者通过音响诉诸人们的听觉的感受,能使人直接感觉到在时间中的运动与发展,但是没有视觉形象;后者通过线条和色彩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具有视觉形象的直接感染力,但不能表现出形象在时间中的运动与发展。但在现实的绘画艺术创作活动中,绘画作品中视觉和听觉的律动往往是绘画艺术家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感受中形成的一种感性经验不仅表明了音乐与绘画之间的某种联系,而且也表明了音乐中可以表现绘画性的内容。

音乐史学家安勃罗斯曾经说过:“音乐是心灵状态的最伟大的绘画家。”我国古代伯牙鼓琴,钟子期听音的记载充分说明了在绘画艺术中音乐的重要作用。《吕氏春秋·本味》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伯牙能用诉诸人们听觉的音响描绘高山大河的视觉形象,钟子期能听其声见其形,在琴声中感受到高山大河的视觉形象。音乐是以声音为表现手段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它只能诉诸于人们的听觉,但并不是说人们只能用听觉来感受音乐。实际上,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创作者不止通过听觉的渠道而是用整个身心去感受,体验和认识生活的,在优秀的绘画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不单是听觉感受,而是整体的感受。在绘画艺术创作中,作者可以发挥联想、类比、象征、发展再现等音乐手段来表达作者自身的内心感受,这种感受不是一时一景所引起的,而是经过较长时间对社会与现实生活事物的思考后形成的。

2.绘画艺术视觉和听觉的通感

通感是指人们的感觉器官,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之间的相互感通。在“艺术通感”中,最活跃的是视觉和听觉,通常人们把它称之为“视听通感”。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由于“视听通感”的广泛存在,它们在美术和音乐这两门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之间搭起了桥梁。在绘画艺术中视觉与听觉的通感是历久存在的现象,艺术家们一反过去学院派和伪古典主义的重理性、重写实的传统,而要以音响、色彩、光线等抽象形式直接表现瞬间即逝的视听印象和内在感情,这种抽象性、表情性的艺术倾向,使得在绘画艺术中音乐与绘画之间有了更多更好的亲和力和契合点。

绘画艺术创作者在创作时,通过线条的长短变化、粗细的控制、刚柔并用等来表现画面空间感和质感,通过线条的美勾勒出画面。然而不同的线条在相互制约中产生了不同的节奏,节奏是艺术的生命,犹如音乐中高低、长短和强弱不同的音和不同的节奏组成的旋律线条时而悠扬、时而回旋,构成了画中无声的旋律。画面中线条的长短变化、粗细的控制和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音乐旋律线具有本质的共性。音乐通过声音在时间持续中表现感情,不同的声调、节奏、旋律组成的乐章,可说是一条情感的流水线,绘画以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刚柔结构形体,创造形象。绘画中的线条是经过审美情感净化了的,虽静犹动,富于节奏感,韵律感,与音乐无形的流水线有着心理动力学上的相似性。这就使得绘画艺术家能够把时间持续的音乐与空间并列的绘画沟通起来,用无形的声音画出形象,用有形的形象表现出音响。总之,绘画创作中,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具有一种共通的、本质上相感应的和谐,使绘画创作者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灵感的冲击。

3.我的绘画艺术创作感受

为了在自己的绘画艺术作品中表现视觉与听觉形式的和谐,在平凡的事物中,我发现为自己,也为他人而去捕捉的美。这美的含义包涵着色彩、光影、形体以及音乐中的旋律、节奏感等。不论这些事物只能存在于瞬间、几小时或已存在了数世纪,只要它们之中有某种东西能引起我的兴趣和美感,我就用画笔尽力去表现时空瞬息和音乐般的旋律。为了这一目的,我常到原野中去写生。自然中的山川日月、房屋建筑、人物都深深吸引着我。当进入绘画时,景物似乎又是创造力的障碍,我不希望被具体的观察所束缚。我是用感觉、激情和理智来绘画,我所完成的作品一般同视觉与听觉唤起的灵感联系着。音乐是一种感染力很强的艺术形式,它有很多东西与绘画是相通的,它确曾给我的创作以巨大而实在的影响与帮助。笛的清新悠远;箫的沉静、深挚;圆舞曲的优美、绚丽而匀称;清音乐的优雅、自然……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有些音乐不只是优美、使人神往,还能给人以生动、具体的联想,它能把人引向广阔的空间和纷繁的彩色世界。从音乐的旋律中听出色彩、节奏,感受到力量,触及到实在的自然。此外,我探索不同的艺术语言,通过增进情感认识,让我的认识在作画的进展中变化和成长。这使我有足够的主张、估价自己构思的灵活性。当一个视觉形象浮现时,我会在色彩、阳光、节奏、旋律的感动中去构思、去探索、去发现。长期以来,我总是在生活中兴趣盎然地搜寻,发现那种由明与暗、光与色交织而醉人心灵的感受。那种感觉一直保留在我的心里,力图用绘画来表达一种音乐和绘画的综合效果。

山城重庆是我近年来绘画表现的主要对象,大都是从本土民宅的建筑中去寻找一些认为有意思的感觉给予提升,给予构成,采用和谐的色调,细腻的表现和文雅的笔触,用一种色彩世界的重构表达非具象思维的抽象性。我在《阳光的节奏》的绘画创作中,采用了传统的油画技法和现代构成的平面图象,力求构图平衡中具有节奏感,画面大胆运用了阳光的虚幻与几何图象的构成,黄色的高调与深略的重音对比,给人一种既现实又梦幻、音乐与视觉的和谐之美。人类在阳光下建造的巢穴,也只有阳光才能赋予它真实形色,叮当作声的金辉泼洒在砖石土木之间时,人与太阳的协奏曲才真正奏响。

四、总结

音乐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音乐以声音为物质媒介,表现人的主观情感,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是“听”的艺术;绘画则用形体色彩、线条描写客观事物,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是“看”的艺术。一个是无形无相的听觉艺术,一个是有形有相的视觉艺术,它们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但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并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绘画创作中的艺术审美活动中,音乐的音响与绘画的造型可以相感而相通,形成通感。只有视觉和听觉效果达到和谐统一的绘画艺术作品才能够具有艺术感染力,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  陈晓伟.从绘画到银幕:中西古典绘画与电影影像关系探析[j].中州学刊.2006,(3)

2.  王彦萍.音乐艺术中的美感[j].青年文学家.2006,(7)

3.  谢晓霞.从电影的发展看电影与绘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8)

绘画活动总结篇6

关键词: 《抽象绘画》 美术课程 学生意见

《抽象绘画》作为理解二十世纪的艺术的一把钥匙,对学生来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通融性,并且由于其低技术性的特性,很容易上手,学生的兴致也很高。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就利用高二年级美术选修课的机会,自主开发了《抽象绘画》课程。作为全国首家在基础教育阶段系统开设《抽象绘画》课程的学校,我们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因此获取学生学习《抽象绘画》课程的反馈意见,对于反思教学、完善课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了解方式

我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获取学生的意见。2009年,在高二上学期期末布置抽象绘画课程文字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结方式,用300字以上的篇幅,从以下五个角度选取一个方向重点论述:

(一)对抽象绘画的理解;

(二)画抽象画的感受;

(三)对教师上课的意见和建议;

(四)关于《抽象绘画》课程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五)对下学期美术课程开设的意见和建议。

收到学生的《抽象绘画》学习小结共计860份。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有重点的从其中一个角度谈自己的感受。统计数据如下:

“其他”有45人,即5.2%的学生按照顺序每个方面都用一两句话作了概述。令人意外的是,约有40名学生用1000字以上篇幅详细叙述了自己这一学期以来学习抽象绘画的心得体会,从学生认真的态度也能够看出他们对于此门课程的重视。

二、情况分析

以下将学生的学期总结用提纲的方式提取出来,以便更直接地反映他们对待《抽象绘画》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一)对抽象绘画的理解

在学生们交来的学结中,有30%左右的人谈了他们所理解的抽象绘画,有的用很理性的语言在叙说,有的用诗一般的语言抒情了一番,有的则用很直白的语言陈述……这些都无碍于表达他们理解的抽象绘画,其中约有50%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给抽象绘画下定义,多数能够在自己的定义中将抽象绘画的基本特征讲清楚,并表示可以慢慢欣赏抽象绘画了。有10%左右的学生仍然觉得抽象绘画很难懂,过于含糊、缥缈,甚至觉得是自己缺乏艺术细胞所致。

(二)画抽象画的感受

在写抽象绘画创作感受的这些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回忆了自己绘制某幅成功作品的过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并总结取得较好效果的原因。有的同学则觉得画抽象绘画和解理科题有点像,就是利用点、线、面、色、形等元素在不违背形式美法则前提下的游戏,再加上课堂气氛很自由,所以有点享受这个过程,抽象绘画课程是他们比较期待的一门课。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则觉得抽象绘画很难,在画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构图、色彩上的问题,要么对称了,要么出现画面平均了,画面中的元素大小、疏密关系不明显等“失败”也时有出现。我觉得对于自己画面有沮丧感的学生来说,如果真的清楚地知道其画面效果欠佳的原因,那么《抽象绘画》课程的目的也达到了,至少能够说明他们对绘画中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和形式美法则有着一定的了解,以此眼光欣赏、观察周围的绘画和设计艺术,也会成为一个不错的鉴赏者。

(三)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大多谈得很真诚,觉得应该多欣赏一些抽象绘画大师的作品,以增加对于抽象绘画的理解并提高绘画的水平。另外一些同学则觉得,教师对作业的点评可以使自己思考平日绘画时不太注意的问题,心中的疑惑也可以得到部分的解决,收获很大,应该多一些。还可以增加一些学生间的互评,以及师生互动性强一些的点评活动,使之收获更大。有40%左右的学生觉得应该留有更多的绘画创作时间,以便使绘画能够更加充分,画面更加完善。也有同学提出,虽然教师在每一次新材料和新内容教学的第一课都有技法的讲解和演示活动,但是在绘画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应该增加技法的教授。

“加强对绘画材料的管理与监督”是学生们关注的热点,这也是平日上课中教师除了专业知识的教学之外讲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对于恶意破坏教室环境,浪费绘画材料等公共财产的问题感到愤慨并建议给予重罚,做到“罚一儆百”。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许是在其他文化课学习中难以发觉的现象,这其实是学生真实素质的表现,体现了抽象绘画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

(四)关于《抽象绘画》课程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学生在总结中谈到印象最深刻的教学内容时意见很集中,有三节课被学生提的次数最多:书法的文字联想、音乐的情感联想、打散重构。文字联想让学生发现了中国文字的无穷魅力;音乐联想将音乐的节奏、旋律与画面的结构、元素、色调联系起来,增强了对艺术共同性的理解与思考;打散重构则是在打散的过程中发现原来不曾发现的美感,需要用新的思维看待世界。也有一些学生提出、调整课程内容的前后顺序,原因是后期的水彩、水墨、油画在清洗的时候天气已经比较寒冷,冻手,不太方便。还有几个学生觉得应该先学习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再学画抽象画。针对这一部分而提出问题和建议的学生相对于其他部分人数比较少,约占总人数的10%,言语相对谨慎,可能由于涉及课程和抽象绘画的认知规律,比较专业的原因。

(五)对下学期美术课程开设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下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学生也很有热情,其中呼声最高的就是我校的特色专业――陶艺课,由于他们都看过一些图文资料,所以对陶艺室的情况比较了解,也比较向往。素描课,也是他们提到次数较多的课程,可能受到“素描是一切绘画基础”这一类说法的影响吧,对此,美术界已多有反思与争论,不再赘述。

三、反思与小结

(一)学生的兴趣点与教学重点的转移

纵观学生《抽象绘画》的学习小结,有三个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三个部分人数相加有593人,占总数的69%,有着相当的代表性。最多的一部分有260人,占总数30.2%的学生选择了谈论“对抽象绘画的理解”,说明学生对于探究“抽象绘画”这一概念还是有着相当的兴趣,这与高中生经过多年的文化学习,心智发展已较为成熟,具备了“高度发展的概括化的观察力、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1]”是相一。的,他们对于理性思考具有较强烈的兴趣。选择谈“画抽象画感受”的同学有193人,占19.1%的比例,这部分同学在小结中回顾了绘画时的感受,客观、理性地分析了自己作品的优劣得失,充分运用了《抽象绘画》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和术语,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

《抽象绘画》是西方理性精神和现代科学发展的结果,特别重视分析、元素组合的逻辑关系,这与学生文化课学习有着内在的相似之处,也是他们愿意参与探讨形式美法则的原因之一。之前的教学由于担心理论枯燥,而减少了此方面的教学内容,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以《抽象绘画》的理论作为绘画实践的支撑点,可尝试以流派、风格代表画家的主要艺术观点为切入口,深入到作品的分析及绘画本体语言的研究中。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同学们参与到自评、互评及经典作品的解读之中,运用美术术语和形式美法则,更加理性地看待抽象绘画,深入绘画本体语言的解读之中。

(二)绘画时间与材料管理的问题

关于绘画时间不够是学生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一节课45分钟,需要完成课程导入、新课教授、绘画创作、作业点评交流、课堂总结、作业收集、清洗画具、收拾桌面,时间确实紧张,有时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下一节的文化课。时间是下一轮教学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可以联系教务处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每周一次课改为双周两节课连上,或是调整教学内容,简化一些新课讲授的内容,安排专题欣赏与作业点评课,以更灵活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由于采取“集资购买材料,共同使用”的方式,材料的浪费和教室环境的混乱是一些学生意见较为强烈的集中点。教室环境的问题,除了与教师的课堂管理不到位有关系,还与课堂时间紧张有关系,导致无法留有足够的时间整理桌面,清洗颜料。特别是在油画的教学时段更是如此,教室卫生环境恶劣,导致几乎每一个班的学生进教室都在埋怨上一个班素质差,以此往复,相互责怪。为此,下一轮教学的开始阶段,需大力加强绘画材料的爱护和教室环境的保护教育、宣传工作。至于部分学生提出“罚一儆百”的处罚措施,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美术教师实在是无能为力,所以仅靠苍白的言语说教对于部分学生起不到任何作用。如何利用德育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三)努力满足学生的美术学习期望

有170人,即占总人数19.7%的同学选择了谈论“对下学期美术课程开设的意见和建议”,在此部分,从自身出发,他们提出希望开设的美术课程,从中看出这些同学对于美术有着自己的思考,显示其中一部分同学曾有过“美术梦”。由于现实的文化学习压力,这在以前的教学中从来没有意识到,需要研究在以后的实践中如何满足这部分同学的需求和愿望。另外,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的即时指导也要进一步加强,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创作时遇到的问题。

总之,通过学生的学习小结,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对于《抽象绘画》课程的想法态度,知晓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能够使教师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师的教学情况,从而进一步反馈到教学中,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由于小结是实名的,在意见和建议的表达上学生可能采取了比较克制和保守的策略,但是总的来说和我在教学中感受到的基本一致,以后还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听取学生的意见,保持师生沟通的畅通。

参考文献:

绘画活动总结篇7

关键词:马蒂斯;野兽派艺术;绘画;形式语言

20世纪初,西方绘画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不断地进行变革,在这一时期,诞生了注重情感表现的野兽主义,其纯粹的色彩、概括的形体和狂野的笔触,都在表达着艺术家的情感,给那一时代的观者带来了视觉和审美观念的强烈冲击。马蒂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同时也是野兽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艺术风格多变,对艺术有着极致的追求,并不断地进行探索。马蒂斯曾在年轻时放弃了法律界的工作,转而学习绘画创作,后来又考入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学习古典绘画,此后又在象征派画家莫罗的画室学习绘画。而真正驱使他迈向绘画革新之路的则是后印象派大师塞尚、凡·高和高更,同时他又从东方绘画、非洲土著雕刻及阿拉伯艺术中得到启发,这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此外,在艺术理论方面,马蒂斯主张表现和创造,对艺术的本质与形式等问题作出了全新的解读。在不断学习和研究表现性绘画的过程中,笔者对野兽派的作品尤为关注,作品中强烈的色彩语言和富有激情的笔触深深地打动着笔者。因此,以马蒂斯的绘画形式语言为探讨对象,并从多角度对其绘画语言进行论述。

一、马蒂斯的色彩语言

人们之所以称马蒂斯为20世纪最杰出的色彩大师,是因为人们完全被他那明朗、富有表现力的色彩所征服。他的色彩语言不依赖于日常经验,而且十分具有独创性。19世纪末期,欧洲后印象派画家层出不穷,以高更为代表的艺术家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启迪,比较强调色彩语言的平面化,使得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产生了特有的装饰性效果。此时,欧洲传统的色彩准则及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色彩语言的运用在表现形式上摆脱了较多的束缚,大多用来体现作者的主观情感,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了色彩的丰富性、情感性及表现性。基于此,野兽派作为20世纪最初的一种艺术流派,他们更倾向于运用纯粹的原色来强化内在精神的表现,对高纯度色彩的兴趣远远超越了其他类型的表现因素,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色彩的解放。这一点在马蒂斯的绘画作品中显而易见,他尤其钟爱运用鲜艳而单纯的色彩语言,并且其作品中的色彩主要是为增强作品的表现力而服务的。笔者在研究绘画形式语言的过程中发现,野兽派画家特别注重发挥色彩对比度的作用,强调色彩的表现力,崇尚自由自在地表现自我。马蒂斯从来都不是模仿和再现客观物象,而是根据其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来运用色彩,极具主观倾向。以马蒂斯的作品《舞蹈》为例,该作品的形式看似简洁却又不简单,尤其是马蒂斯对纯色的应用,可谓是淋漓尽致。马蒂斯大面积地使用平涂的原色来作画,如果单独欣赏某一局部,则似乎显得过于单纯甚至有些单调,但从画面的整体效果来看,却又非常丰富多彩。平涂的色彩塑造出了装饰性意味极浓的橙红色人体和蓝绿色海岸,补色的对比关系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加之蓝绿色的背景有一种收缩后退的效果,橙红色的人体则体现出一种向前膨胀前伸的效果,整个画面仿佛具有真实的空间感。同时,单纯的色域又将整幅画面切割得恰到好处,使得画面张力十足,气氛异常浓烈,色彩语言的表现性和装饰性在整个画面中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马蒂斯利用独特的色彩语言来处理画面的方式非常值得人们借鉴,其对色彩主观而大胆的运用,不仅能够给予观者丰富的视觉体验,而且还充分地体现出了艺术家的个性与情感。而从总体上来看,马蒂斯的色彩语言增加了整幅作品形式语言的丰富性,并且区别于其他类型的作品,可以给予观者别样的视觉享受,跳动的色彩赋予了画面生命力,能够与观者达到心灵上的互动。

二、马蒂斯绘画的空间语言

在传统的写实绘画创作中,空间是评价一幅作品良莠的重要标准。但随着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与变革,空间的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它突破了西方传统绘画中注重三维空间的原则,并扩展了新的内涵。在19世纪末期,后印象主义的画家对东方绘画中的平面透视已经有所关注,平面透视与西方绘画中的三维透视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研究方向,而这种新的空间形式在塞尚、凡·高及高更等人的绘画作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例如,塞尚对绘画作品的处理就结合了东方艺术空间形式,此时的物象已经有所变形,不再是以前的形态,三维结构也转化成二维结构,从而突出了平面化结构。而后,平面化表现已经成为野兽派画家的一种艺术自觉,他们的作品表现形式就直接体现着对传统绘画艺术的改革和创新,而马蒂斯对于空间的处理在当时也是一种极为勇敢的尝试。笔者在研究绘画形式语言的过程中,注意到了马蒂斯对于空间语言的平面化应用,这打破了西方传统绘画中三维空间的概念,创新了写实体系的绘画模式。同样是以《舞蹈》为例,笔者将结合线条与色彩从两个方面对马蒂斯对于空间语言的平面化应用进行阐述。首先,空间与线条。纵观作品《舞蹈》的整幅画面,构成简洁、结构清晰,马蒂斯并没有将关注点放在体积感的塑造上,而是将线条作为整个画面造型中最基本的元素。马蒂斯主要利用线条对舞者的形体进行勾勒,大面积的背景则以整体性色块的方式来呈现,而在冷暖色块衔接之处,马蒂斯利用线条轻轻地勾勒,更加巧妙地衔接了画面。再观察该作品的细节部分,形体转折处则以更粗的线条进行描绘,以呈现出舞者矫健的身躯和力量感,并结合舞蹈的动态,使画面在视觉上充满节奏感、韵律感。虽然该幅作品与以往的西方古典写实作品相比会显得些许平面化,但整个画面正是因为这些狂野流畅的线条才得以凸显舞者在舞蹈时的激情和活力,人体运动与线条的完美结合,具有非常强烈的平面装饰性效果。其次,空间与色彩。在作品《舞蹈》中,马蒂斯使用大面积的色彩进行平涂,画面中只出现了三块平面化的色域,色彩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简化,即使是作为主体形象的舞者也均以平面化的表现方式被安排在画面中。背景利用大面积的蓝绿色进行平涂,蓝色代表一望无际的天空,绿色就犹如辽阔的大地,橙红色的人体与蓝绿色的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视觉上形成了空间的纵深感,使橙红色的人体更加靠近观者。即使作品《舞蹈》色彩的运用相较于以往的古典写实绘画而言会显得些许单纯、平面,但色彩的装饰性效果却极为强烈。这种更加直接、纯粹的画面效果具备强大的感染力,能引发人们对生命更多的思考。马蒂斯利用独特的空间语言来处理画面的方式值得我们深思。马蒂斯大胆地舍弃了空间,进而选择追求平面化的效果,讲究画面中线的运用与形体中不同色块之间的对比协调,从而达到一种视觉均衡,十分具有革新性。在他的作品中,传统的三维空间已经消失了,唯剩平面色彩的装饰性画面以及对线条的自由运用。

三、马蒂斯的造型语言

在印象派后期,诸多画家在东方艺术的影响下,努力吸收东方绘画的美学风格和优势,使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创作风格,并不断地克服西方传统绘画中的局限性,从过去的客观再现转向了主观表现的创作之路。例如,塞尚从形式上对再现、模仿自然的传统做出了根本的改变,他开始追求一种自然秩序和精神上的真实,他画中的物象都是由简单的几何形体重新设计、组合而成的,极具现代性。此后,马蒂斯更是简化了形体,摒弃了透视,传统三维空间的形体已经消失在他的画面中。对于马蒂斯造型语言的阐述,笔者主要分为提炼归纳和平面装饰性两个方面。以马蒂斯创作的植物造型为例,在他的室内作品中,植物造型大多是以阿拉伯纹饰的形式来进行表现的,多是起到装饰性效果的植物纹样,色彩鲜艳、疏密安排得当,能够很好地联系、整合整个画面。而在他的室外作品中,植物造型显得十分粗放、狂野,点彩极具几何化特征,色域非常分明。总体来说,马蒂斯的植物形象更像是从真实植物形态中抽离出的符号,简洁而不简单。艺术家与普通人眼中的客体大相径庭,这是由于艺术家能够在抽象思维的作用下对客观事物进行归纳和总括,马蒂斯能够不去追求参照客体的细枝末节,而是注重去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马蒂斯将客观物象的形体进行了几何化的归纳整理,把整个造型已经精简到了极致。此外,通过观察马蒂斯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可以发现,平面装饰性在画面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将形体进行简化,并放弃了传统写实中重要的空间体积,在不同的平涂色块中利用具有东方韵味的线条直接勾勒形体,简练且概括,既能使画面更具有表现性和归纳性,同时又能使绘画作品更具有平面装饰性效果。马蒂斯对造型语言的运用能够给予人们诸多收获。比如,一些初学者在创作中总会关注一些无足轻重的细节,从而导致照抄照搬,没有抓住事物的内在精神和本质特征。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人们应先明白绘画创作的本质再进行创作。

四、马蒂斯的笔触语言

从马蒂斯画面的总体效果来看,强烈的色彩、夸张的形体、奔放的笔触仿佛一串串不断流动的音符,演奏出一曲优美的交响乐,使人陶醉其中。比起马蒂斯晚年那极其简练、具有平面装饰性的艺术表现而言,他在早期粗放有力的笔触似乎迸发着更强大的生命力,为整个画面都注入了活力与激情。后印象派艺术家对马蒂斯绘画创作具有极大的影响。简要来说:在塞尚的作品中,他的笔触更加具有规律性,比较专注于研究物象的体面结构,颇有一种理性精神;而马蒂斯的笔触则更倾向于表现力,更多是情感的抒发;高更的绘画作品力量感和率直性比较突出。相较而言,与高更的原始感相比,马蒂斯在绘画中热情奔放的用笔更具有野兽派的风范。1905年,马蒂斯再次南下,与安德烈·德朗在科利乌尔共事,他在这一时期的绘画以扁平的形状和线条为特点,并以一种比以前更不严谨的方式来使用点画法,更加关注绘画语言本身。总之,马蒂斯笔触语言的表达离不开前人绘画风格对他的影响。野兽派艺术如同其名,风格狂野而潇洒,画面中的笔触能够彰显出画家创作时的热情与活力,再加上使用纯色进行渲染,使画面十分具有表现性和装饰性意味,使笔触成为一个单独的审美客体。在“漆绘小桌”系列中,马蒂斯所用的笔触粗放而有力,使得整幅画面中的物体仿佛被赋予了动能,充满了激情与活力。此外,同时期弗拉芒克的绘画作品也同样能够证明笔触在绘画形式语言方面的重要地位。弗拉芒克受到了凡·高的影响,他的笔触流动富有激情,气氛异常浓烈,从而使画面显得天真烂漫、五彩缤纷。弗拉芒克使用高饱和度的色彩搭配和强有力的笔触,再通过厚重的颜料一笔一笔地将物象写在了画布上,果敢而有力,具有很强的肌理效果。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总能彰显出绘画的形式美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热烈的气氛等,马蒂斯作品中作为审美客体的笔触,也恰恰能证明这一点。马蒂斯狂野而潇洒的笔触是他挥洒热情的体现,也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不仅能提升画面的艺术表现力,而且这种蕴藏在作品中的最真挚的情感往往更能打动观者,从而引发观者的共鸣。

五、结语

文章主要从色彩、空间、造型和笔触四方面来探讨马蒂斯绘画中的形式语言。从野兽派艺术的总体特点出发,以马蒂斯的作品为例进行论述,并结合其作品来对色彩对比度、平面空间、造型归纳和笔触的运用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证明色彩语言、空间语言、造型语言和笔触语言在画面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创作者应更多地关注绘画中的形式语言,而不是拘泥于画面中某一物体的本身,应积极吸收和借鉴绘画大师对形式语言的运用,并进行反复的实践。比如,创作者应对马蒂斯的造型语言进行深入的理解,突破常规的写生习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刻画事物的精神面貌,并赋予其生命力。与此同时,作品中所描绘的画面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情感、性格特点等,而不管是色彩还是笔触,都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因此,创作者应能够借助形式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并将其在作品中进行充分的诠释,用作品打动观者,从而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这也是衡量一件艺术品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1]薛巧娅.谈野兽派绘画的装饰美感[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6):130-132.

[2]龚建光.野兽派的旗手:浅析弗拉芒克的艺术特色[J].美术教育研究,2011(4):40.

[3]肖俊.马蒂斯油画作品中的花卉表现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9.

[4]尹义桐.装饰性语言在当意花鸟画创作中的运用[D].重庆:重庆大学,2017.

[5]曹星飞.论绘画中的抽象思维[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6]王军.解读马蒂斯绘画作品中的形式语言[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7]王为为.视觉图象语言的运用:以马蒂斯《舞蹈》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8(16):17,19.

绘画活动总结篇8

【关键词】美术作品;情感表达;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57-01

美术作品的创作是运用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的,若是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必然就会导致绘画作品没有任何情感可言。而绘画情感的表达,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目的,这样就会使得情感产生一定的差异性。

一、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分析

首先,我国的原始美术创作者是不讲究雕饰的,这样的绘画就表现得十分自然,可以把情感轻松释放出来,这样的作品也就最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原始绘画的特点主要是采用符号等原始表达方式,画面简洁,充分体现出对远古等事件的崇拜。

其次,在情感与表达上,每一代的画家都是有着各自的追求。比如说傅抱石等大师,他们的最高成就在于其作品蕴含的精神容量。这一点,在西方画家梵高的画作中也有很大的表现。丝网状的线条就像弓箭一样有力,笔法奔放,像火焰一般,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表达出对生命的热爱。总之,梵高以他对绘画的欲望与态度,追求艺术上的真理,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说明艺术的内在本质。

第三,创作本身就是体现生命的过程,这其中凝聚着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面对具有生命的宇宙,画家们往往都会流露出一种感动。比如说摩尔的作品,他总是留意自然中很不起眼的事物作为他创作的源泉,在情感之间简化出神秘感,这样就会使得形体有着生命力。

最后,对于美术作品中情感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两点:第一,艺术上的本体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由作品结构来进行调节的,也就是本体与自然这二者因素中,作品更多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第二,艺术客体一般是占据绘画作品中主体的地位,这一类作品的客观性是比较强的,是反应物象的一种客观现实。在外界的视觉干扰下,其主导方向是不以人的意志来转移的,通常都是模仿原物,不会像主观表现那样外露。

一幅美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出现新的因素不断使其创新发展,绘画的形式虽然总是在改变,但是其情感的表达永远没有被丢弃过。

二、如何表达美术作品中的情感

(一)将情感建立在作品构思中

构思是一幅美术作品的灵魂,贯穿创作的始终,与绘画者的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联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够将完整的构思与其他方面因素融入到作品的表达中,使得作品的情感有着很好的表现。构思的好坏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直接影响着一幅画作的成败。通常来讲,经验丰富的绘画者,在创作初期依然会感到伤感,徘徊不前,一直处于思维的高度之上,这样的构思虽然是很可贵,但是由于构思一般情况下是处于形式内容上的美,在构思的时候就应该要充分考虑到其艺术性与怎么样才能够迎合观众的兴趣。

(二)将情感建立在“真诚”上

健康的作品需要有健康的思想。绘画者道德人格方面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其作品的思想内涵。绘画者应该要加强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塑造自身的健康形象,使得欣赏画作的人能够心悦诚服。绘画者在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抱着真诚的态度,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才能够打开作品的“情感之窗”。

(三)将情感建立在日常生活之中

任何一幅好的美术作品,都是无法离开绘画者在情感方面的交流与积累。绘画者应该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在生活中不断练就真、善、美等品质,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情感的积累。在对生活方面有了很好的积累之后,还需要对作品进行加工,将积累的情感完全注入到作品之中,进而吸引观众。

三、总结

总之,情感影响着作品独特艺术语言的形成。我们回顾美术史,就能够发现,其实每一位杰出的画家都是有着自身独特的作品,在现代艺术不断流行起来之后,画家们在创作时更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将情感完全融入到作品当中。作品是有生命力的,绘画的真正意义是通过作品对于美的形式的特殊理解而存活着。

参考文献:

[1]张琦.文化冲突与情感表达――论现代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因素[J].电影文学,2009(2).

[2]陆洪涛.浅析优秀美术作品中情感的传达[J].新课程(教研),2010(9).

[3]王振.无情不成画――浅析情感表达在美术作品中的意义[J].枣庄学院学报,2014(6).

[4]王宏莉.美术欣赏课培养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实验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5).

[5]张哲元.设计创意与美术创作比较研究[J].中南大学,2008(6).

作者简介:

上一篇:建材活动总结范文 下一篇:高校活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