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活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4 14:34:07

说课活动总结

说课活动总结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师生互动;形式多样

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的最后组成部分。做好课堂小结,能够有效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但是,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计划,总是会直接跳过课堂小结,恨不得将每一分每一秒都用来传授新知,甚至下课铃声响起还在继续讲授新知,这种忽视初中生真实接受知识的方式会让很多初中生感到十分疲惫,也让他们对数学课堂产生反感心理。因此,笔者认为,每一个数学教师在每一堂课中都应该留出时间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的教学效果、知识内容与容量、学生的变化等,让初中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是系统的、有条理的。下面笔者从加强师生双方的互动、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小结两个层面,讨论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有效做法。

一、加强师生双方的互动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转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交流方式。大部分教师都在数学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并且时常倾听学生的想法与交流,但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被局限在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大部分情况下,课堂小结依然是以教师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为主的,这就让很多初中生认为课堂小结与他们无关。但实际上,课堂小结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以及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进步,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评价对象,整个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小结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保证学生能够参与到小结之中,这能让初中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也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继续学习。

在“全等三角形”一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参与了课堂小结,他们需要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自己的学习态度以及自己的学习收获进行总结。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在全体学生的说明与补充下,学生将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以及性质进行了全面总结。然后,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有的学生说:“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全等形,只是我们总说这两个图形是一样的,从来没有从数学的角度来想过这问题。原来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的学生说:“全等三角形就是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的图形,他们能够完全重合。”学生的总结结束之后,我先提出几个问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利用投影仪,让学生观看了三组图形,一组是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图形;一组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的图形;一组是大小相同、形状相同的图形。学生对这三组图形的判断正误,便可以直接反央出他们对本课新知的掌握程度。然后,我再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了总结,着重表扬了在课堂中积极提问、回答问题的学生,鼓励参与度较小的学生能够变得更加主动,使用正确的教学语言,即含有一定激励性。

二、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小结

很多教师认为,课堂小结就是用语言总结出本课的知识,但实际上,课堂小结的形式是十分多样的,只要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都是有效的。而如果教师一味地单一地总结课堂知识,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因为很多学生对课堂小结没有期待感,即便他们在探究数学知识的时候,学习热情十分高涨,但由于对课堂小结没有期待,所以他们会完全忽视课堂小结。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因此,教师应该要设计多样的、有趣的课堂小结活动,使得数学课给学生意犹未尽之感。在“等腰三角形”一课的课堂小结中,我让学生利用学具与测量工具,亲自动手制作了等腰三角形,通过他们的几何制作结果来判断他们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在“平方根”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计算比赛,即为学生提供一组方程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计算速度最快的学生可以积一分,学生在这个比赛的竞争氛围下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学习状态。总体来说,我会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状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课堂小结是有趣的、有效的。

总之,课堂小结对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课堂小结中,教师要注意让初中生真正参与进来,保证学生对课堂小结有着高度的积极性,这是优化课堂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小结,使初中生能够对课堂小结活动保持期待与愉悦感,从而使初中数学课堂的每时每刻都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

参考文献:

[1]李丽莉.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功能[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7).

说课活动总结篇2

【关键词】低年级 语文 活动 趣味性 多样性 全面性 典型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62-01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科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学生既要学得生动活泼,又要在富有情趣的学习中学习知识,接受各方面能力、品德和情操的培养,而活动课在体现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上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其多方面的功能在新课改后的教学中已显现出来。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如何上好低年级语文活动课略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活动类型与方式要体现多样性。

所谓“多样性”就是不单一,种类多样。小学生好新鲜,总喜欢不一样。如果总是采用同一类型,同一方式的活动,长而久之,势必会导致他们对活动的厌烦心理,以致在活动中敷衍了事,从而影响活动效果。另外,《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充分利用现有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时,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从活动类型看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与语文基础知识有关的,也可以是与听、说、读、写有关的;可以是学科与学科间相融合的,也可以是与训练学生想象能力有关的。从活动方式看,可以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也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如我们可以从学生兴趣的培养出发,成立语文兴趣小组,再按不同爱好划分为读书小组、书法小组、办报小组等等。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可以举办各种知识讲座,如针对学生乱用标点符号的情况开展“标点趣话”讲座;针对学生写字不规范的现象开展“怎样写好规范字”讲座;针对学生方言音太浓的现象开展“怎样学说普通话”讲座等等。从提高学生活动兴趣着手,我们可采用趣味性的活动方式。如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识字”、“对对子”、“成语接龙”、 “抓错别字俘虏”、“给歇后语找尾巴”等等,这类活动学生最喜欢,活动效果也最显著。此外,从注重知识的运用角度出发,可采用实践型的活动方式。这类活动方式主要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运用于课外实践之中。如动手制作、参观访问、采集标本、科学实验等等。

二、树立全面参与意识。

“全面参与”就是活动课的开展要考虑它的整体性,不能只有几个学生唱独角戏,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有些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总喜欢点“兵”点“将”,并且每次点到的总是那么几个学生,对此,我也有同感。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它不仅偏离了语文活动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会使“弱生”更弱。更为严重的是它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造成了学生间的隔阂。低年级学生普遍爱活动,在活动中都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有些只不过能力相对较低而已,我们不能因其能力弱而剥夺其参与活动的权利。“弱”生也有强项,作为教师应根据其强项为其创造活动环境,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属于他们的位置。如:对说能力有限而写能力较好的学生可发挥其写的能力,将其安排在办报小组;对表演能力有限而说话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发挥其评说的能力。久而久之,其强项也能带动“弱”项的提高。

三、发挥特长,培养个性,树立优生在活动中的典型地位。

强调全面参与并不是说一切向“弱”生看齐,一切围着他们转,把活动课上成“弱”生辅导课,让优生自我发展。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片面的,与活动课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的。活动课不是平平淡淡的,它有迷人之处,精彩之处,而精彩迷人之处往往是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创造的,所以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为优生创造条件,树立优生的典型地位。所谓“典型”就是不一般的,特殊的,与众不同的。每一节活动课都应该树立一两个典型才对。活动课是学生活用书本知识的练兵场,更是学生发展个性,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每一个有能力的学生都希望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优异一面。所以,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看到学生共性的一面,统一要求,也要看到个性的差异,区别对待。再给“弱”生创造机会的同时,更应为优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其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张扬,专长得到充分发挥。

四、活动课要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活动课在立足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应根据活动内容的健康性的一面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学好容易学坏也不慢,教师应从小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低年级语文知识普遍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利用活动形式让学生去悟、去思比单纯的由教师来讲更实效。在上完《小白兔和小灰兔》这课后,我组织学生模仿表演这课内容,在角色分配时所有同学都争着演爱劳动的小白兔。我借此机会,在班级开展了一次爱劳动的品德教育。当班组同学在识字比赛中获胜后,可向他们讲清这是他们团结协作的结果,从而培养他们事事讲团结的好品质;当读书小组的同学在读完英雄人物的故事后,可让他们结合自身谈感受;当学生在野外活动时出现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的个体时,应给予及时表扬,使他们明白没有个人的守纪也就没有一个团结的大集体。

五、活动课要有总结。

活动总结就是分析活动的得与失。它是活动课开展的重要一环,是活动课不断走向完善和正规的重要一步,也是学生活动能力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这一过程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低年级活动课还处于起步阶段,一切都是陌生的,不完善的,需要不断摸索使它走向成熟。另一方面,活动课一定的“散性”和“动性”特征,外加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多样化性格特点,难免使活动课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闪光点”。所以活动结束后教师要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说说参加活动后的感想、体会,对活动的满意与否,有哪些要求等等,通过交流,教师可直接获得有关活动的有价值的信息,为下次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

低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开展要与低年级儿童活动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相结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素质发展的方方面面的成长因素,,一切以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有利于丰富学生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有利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宗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低年级语文活动课朝着和谐、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说课活动总结篇3

评”校本教研实践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现实基础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改革,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改革纲要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是取得本次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同时,这又是一个难点。教师们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将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方法和策略。因此,探索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活动模式,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而目前农村中学,尤其是初级中学在常规教研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 校内常规教研流于形式。

①开课质量仍有待提高。就石湫中学而言,每学期都有自己的教研活动安排,

要求是每人至少一到两节校级公开课。从开展情况看,一些教师把教研活动当作是应付检查,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从2001~2004年,通过“说、听、评”市级课题2~3年的落实和研究,校内开课的质量有了较大改善,教师素质有了明显加强。但还未达到我校原先设定的目标和要求,比如课题研究层次性、学科特色还不够明显,具有各学科特色的有效教研模式和策略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原有基础上对“说、听、评”课题做进一步研究十分必要,同时提升为省级课题进行研究,更能规范教师的教研行为,更能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②评析不到位。各教研组虽按学校要求让每一位教师开课,但评析时,有的教师三言两语,有的围绕某个知识点大谈特谈,评析不到位或评不到点子上,无形中给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造成了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另外,教研组对教师们的评析意见未能及时归纳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反馈给开课教师,不能让开课教师扬长避短。

2.校际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也有待提高。

自95年南京市倡导“课堂教学年”,狠抓教研活动起至今近10年,10年来,“课堂教学年”活动的开展,尤其是近几年我县狠抓“理论学习与备课年”活动,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研活动的开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但从我校对参加教研活动反馈信息所作的分析看,校际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 当前的教研活动尚未形成经验或模式,其理论缺乏指导性,其实验性

尚欠缺。

目前的常规教研局限于“听”,很少注重于“评”,常常忽略了“说”。同时各校开展常规教研模式不同,要求不一,这样就很难保证各校教研活动同时进步,同步提高。

(二)理论依据

1. 有效教学的需要。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的效益。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有效教学关注课堂教学效益。(模式的目的)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对每节课自己进行反思或者通过别人帮助反思。(课后评课)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注重说课)

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教研活动模式,为了增强全体教师的理论素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走科研兴校之路,特提出本研究课题。

2. 校本研究理论的指导。

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即研究者,将教师的日常教学、教学研究、在职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校本教研强调团队精神和同伴互助,为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和专题研究提供了有效平台,从而为学校培植一种学术探讨与学术批评的文化;校本教研强调校长是学校教研、科研活动的第一责任人,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教学研究的制度化建设和激励机制的形成,成为校本教研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为此,我校提出“说、听、评”校本教研实践研究,就是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把对话、交流、互动的机制引入教研。

二、课题的界定

“说、听、评”是学校常规教研内容之一,即“说课、听课、评课”,而我校新课改理念下农村中学“说、听、评”校本教研实践研究,旨在通过“说、听、评”校本教研实践,探索出农村中学校本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研究机制,切实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和学生的发展,构建学习型农村学校。其重点是如何把对话、交流、互动的机制引入教研。

①“说、听、评”教研模式中的“说”指说课。即开课教师将自己的上课意图、教学设计写成说课稿,面对所有听课教师解释和说明。“说课”的过程,是以教师对新课标、对教材的刻苦钻研为基础,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依据,并对如何制定教学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等进行全面阐述的过程,是一项把教师个人在备课过程中的隐性思维显现化并趋于理性化的教学研究活动。

②“听”指参与者听课、开课者上课。即开课教师要按照自己的说课思路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为重点的社会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对课堂教学情境,有效变化上课思路,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听课教师则从学生课堂中的四种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即学生的情绪状态、思维状态、交往状态、目标达成状态。

③“评”指评课。即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根据开课教师的说课内容以及课堂教学情况对该课给予评价,评价时评课教师必须按评课反馈表进行书面评定。其重点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

④“说、听、评”模式中三者之间的关系。“说、听、评”教研模式中的“说课”是基础,是为“上课”“听课”服务和准备的,“说课”是为了交代上课的理论依据,交代上课者为什么这样上而不那样上的理由,给听者即评者指明听课的方向。“上课”则是为了体现说课思路,共同发现教学中的个性或共性的问题。“评”是对前两个环节的总结,是教师之间的反思、互动与交流。

由此可见,“说、听、评” 这个循环过程,不只是直线式的低层次的循环过程,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目标、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促使教师教研行为自主化。通过课题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个性化教学。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学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

2.提高农村中学常规教研实效。以新课程为导向,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开展研究,探索出农村中学校本教研模式,提高常规教研实效,全面提升农村中学教育教学质量。

3.促使教研、科研一体化。我们认为,教研、科研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而服务,为了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最大发展而服务。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学校教研、科研有效整合的途径。

(二)课题研究内容

1. 校本教研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通过各种有效可行的校本教研方式,帮助教师实现从职初教师、经验教师、专家教师的跨越式发展,学校给予必要的支持以及制度上的激励和保障。我们认为,在校本教研中,制度建设是关键,教师反思是起点,行动研究是途径,教师发展是根本,共同发展是目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完善“说、听、评”的评价体系等系列制度文档,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化建设。

2.继续研究和完善“说、听、评”常规教研操作模式。

通过继续研究和完善“说、听、评”常规教研操作模式,使常规教研规范

化、标准化、科学化。

“说课”的具体标准或内容如下:

(一)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1)本课内容在教材、新课标中的地位(2)本课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3)对教材的处理

(二)目标的设定。(1)目标的科学性(2)目标的分类、分层(3)重点、难点确立及依据

(三)教法选择。(1)教学结构及教学基本思路(2)重、难点突破方法(3)导入和过渡的设计(4)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5)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基础

(四)学法指导。(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2)学生学习新知的障碍(3)学生掌握本课知识应采用的学习方法

(五)作业设计。(1)作业设计目标(2)难易梯度和针对性

“上课”具体标准或内容如下:

(一)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明确、全面(2)教学目标具有可达成性

(二)教学内容。(1)贯彻说课思路(2)按新课标、考纲要求处理教材(3)学科导向科学、准确(4)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三)教学方法。(1)方法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2)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对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得当(3)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4)容量得当、难易适度、重点突出

(四)教学功底。(1)教学结构安排合理、严谨(2)语言准确、规范

(3)能够驾御课堂

(五)教学效果。(1)双基训练有效、得到巩固(2)学生思维活跃、认知到位

“评课”的具体标准或内容如下:

(一)学科导向

(二)教学结构的设计

(三)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四)知识点传授方法和技巧

(五)学法指导及学生参与

(六)教辅手段的运用

(七)作业设计

(八)教学效果

3.形成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于一体的教师发展模式。

通过本课题研究,建立校本教研平台,促进和改革常规教研工作,改革传统的教师培训和学习方式,提供更多层面上的教学支援、同伴互助、师生研讨和专业引领,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帮助教师更新观念、自我反省和自主学习,主动追求进步。利用结对帮扶、案例剖析和问题会诊等,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积极作用,促进同伴互助。为教师搭建课案设计展示平台、教研交流平台和教学反思交流平台,培植一支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通过课题研究的深入持久开展,带动校本教研规范有序的发展。建立教师发展学校,利用各种主题活动和教师培训,建设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把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立体的、相济并蓄的校本教研体系,把学校的各种教学研究机构建设为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型组织,从而促进教师能力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探讨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以“课题促进研究,评价促进教学”为指导,通过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实验,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形成学校的特色、教师的特色,发展学生特长。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下,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走出课

堂、走向生活,让学生在欢快中学习;改变单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获得充分的过程体验;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扩展学习资源,拓宽学生能力发展的空间。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帮助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学习为探究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

5. 探讨新课改理念下各学科教研实践模式。

以“说、听、评”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解决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相结合,促使教师、学生、研究人员及其他人员多方合作参与,有效构建具有各学科特色的教研实践模式。建立教案、学案、教学实录、教学故事、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等,形成以案例为载体的教师研讨和教师学习活动。探讨学科整体发展的课堂应用模式。确立专题研究项目和备课组子课题;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组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以调查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经验总结法,

对“说、听、评”教研活动进行研究。

(一)、调查法:调查法将作为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在实施过程中将通过教师访谈、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师生对“说、听、评”常规教研活动的意见与感受,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

(二)、观察法:即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各课题组成员仔细观察参与活动的教师对“说、听、评”活动的投入程度,(如表情、热情等)并深入课堂听课,进一步观察学生活动状态、教师教学实践,以此来分析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把握“说、听、评”教研活动的实效,以便及时找出利弊、优劣,进而加以改进、完善。

(三)、经验总结法:本课题组要求每位教师对自己参与“说、听、评”活动写出自己的体会、提出意见,各教研组要在学期末进行总结,在下学期写出符合本教研组实际的“说、听、评”标准,在总结、归纳、分析教师个人、教研组及其它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更加贴近我校实际的“说、听、评”标准。

六、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的立项、申报阶段:

1、2004、7~9月,为课题立项、准备阶段。

2、2004、9~11月,为课题申报阶段。

在立项材料准备就绪之后,由教导处写出课题立项申请,报县教科室审批,教导处再根据县教科室审批意见修改立项报告,完善之后上报市教科所申请为省级课题。

(二)、课题的研究计划为2年,(2004、12~2006、12)具体步骤如下:

1、2004、12~2005、2为课题校内试验、求证阶段。步骤为:

①、2004、12,学习和认识阶段。

教导处组织教师对市级课题“说、听、评”的有关成果和理论进行学习,同时学习省级课题立项申请,领会其中的要义和操作要求。

②、2005、1~2,选科试验阶段。

在部分学科如数学、语文学科中按照新的评价标准进行试验,在可行的前提下,再组织其他教研组按新的“说、听、评”研讨标准和评价表进行实践。

③、2005、1~2,分析、求证、总结阶段。

在经过各组试验和实践之后,教导处根据各教研组提供的材料和反馈意见,对“说、听、评”课题的立项申请中的有关内容,特别是对三个环节的研讨标准和评价表做进一步的分析、求证,在修改后再制定出比较科学的“说、听、评”三个环节的研讨标准和评价表。

2、2005、3~2006、3,为课题完善、校内推广阶段。具体步骤为:

①、2005、3~4,专家指导阶段。

一是学校按照“说、听、评”三个环节的程序开公开课演示,让县教研室领导观摩、评点;二是邀请教科室领导对“说、听、评”三个环节的研讨标准和评价表进行审核。

②、2005、3~6,对外开放演示阶段。

部分教研组按“说、听、评”模式承担县级教研活动,向兄弟学校展

示“说、听、评”三环一体的教研模式,征求兄弟学校的看法和意见,以进一步完善“说、听、评”三个环节的研讨标准和评价表。

③、2005、3~6,校内赛课阶段。

为了进一步演练“说、听、评”三环一体教研模式,主要学科按“说、听、评”模式在校内开课,同时赛课一节,以便达到熟练掌握“说、听、评”三个环节的研讨标准和评价表。

④、2005、3~6,深化阶段。

各教研组在开展“说、听、评”教研模式的基础上,酝酿本组“说、听、评”的标准,特别是对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细化。

3、2005、9~2006、3为课题总结、提高阶段。具体步骤为;

①、2005、7~8,总结、提高阶段。

各教研组拟出本组“说、听、评”活动的新标准试行稿,按试行稿组织教研活动。

②、2005、10~2006、1,新标准实施阶段。

各组按新标准组织实施。

③、2006、1~3,阶段性成果总结阶段。

学校对“说、听、评”模式进一步总结、完善,形成相关的课题研究成果材料。

4、2006、4~2006、12,为课题结题、推广阶段。

①、2006、4~6,教师自行总结阶段。

全体教师结合自身体会,写成有关理论文章。

②、2006、7~10,准备结题阶段。

教导处准备结题材料,提供课题成果。

③、2006、11~12,结题阶段。

学校写成结题报告、材料自查,搞好结题工作,迎接市、县教科室结题。

七、课题研究对象

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是石湫中学所有任课教师。

八、课题研究成果显示

(一)形成更规范的、具有各学科特点的“说、听、评”校本教研实践模式。

(二)建立可行的、具有各学科特点的农村中学“说、听、评”三环一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三)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强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②、产出校内名师。③、提高市县校级公开课质量。

2、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3、力求学生在各类竞赛屡获佳绩。

(四)、提供典型课例。

(五)、形成可推广的课题结题报告或研究性报告。

九、课题研究条件

1、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与肯定

本课题在先期的两、三实践中得到了市教科所、县教科室、县教研室领导的肯定,通过市级课题结题给予该课题以极高的评价,认为该课题踏踏实实,是一个关注校本、关注过程的切实可行的课题。同时表示给予该课题大力宣传和智力支持。

2、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本课题在通过市级课题结题后,学校领导对该课题今后的转型、发展、深化十分关注,要求教导处总结经验,拟定立项申请,申报省级课题,进一步深化课题,巩固课题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扩大课题的影响力,使课题真正被推广。

3、基础厚实、经验丰富

本课题经过2~3年的研究全校上下对“说、听、评”的操作程序和标准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理解和研究,课题组成员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对课题今后的发展方向,对课题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在这个基础对课题做进一步研究是非常切合实际的。

4、课题组成员素质强。

本课题研究成员13人,就年龄而言,平均35岁左右,精力旺盛,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是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就业务而言,都是师范院校毕业,专业理论比较强,本科率达50%以上,其余的正在函授本科或自学本科,是学校的教研组长或分管领导,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其中1人是县学科带头人,多人被评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

十、课题研究的经费投入

学校拟投入1万元用于课题研究,大致用途如下:

1、形成理性材料及资料汇编约1000元。

2、课题组研究经费约5000元。

3、对教研组及教师个人研究成果奖2000元。

4、有关资料的编写、印刷、装订费用约1500元。

5、其他费用约500元。

附:课题研究成员

组 长:洪福

副组长:赵 文 陈欣耘 张志君

成 员:虞海青 王小国 俞同良 周跃宝 端义进

刘春香 张东华 江克文 孙招凯

石湫中学《新课改理念下农村中学“说、听、评”校本教研实践研究》课题组

说课活动总结篇4

关键词:师范生;说课;能力培养

一、高师院校师范生开展“说课”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所谓“说课”,就是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各学科相应的教学规程,采用讲述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内,向教学同人或专家阐述个人对大纲的把握、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分析、对教法的构想、对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等方面的内容,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的一种教学活动[1]。高师院校对师范生开展“说课”训练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是实现专业教育目标的需要,是促使师范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1开展“说课”活动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理论水平

“说课”要说清楚“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就必须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理论在“说课”中占有突出的、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整个“说课”活动的灵魂和核心所在。没有理论依据,没有理论水平,“说课”活动便没有分量,没有生命力,就演变成了简单的读教案活动。这就促使师范生必须去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并运用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和“说课”训练活动,从而避免课堂教学和“说课”训练活动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

2开展“说课”活动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理解新课标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为了把课说好、说活,师范生必须学习和把握新课程标准,正确理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刻苦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所说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结构与特点、技术要求等,并要对学生情况、教法与学法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这样在说课过程中,学生对新课标和教材的理解、驾驭能力无形中就提高了。

3开展“说课”活动有利于提高师范生适应基础教育教学的能力

目前,高师院校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相关课程教学论讲授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学生进行教育实习,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了解基础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和掌握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流程,注重的是教学的外部行为模式规范。而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教育理论知识,是否具有运用教育教学理论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都是未知数。“说课”训练活动正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措施,是对师范生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与实际能力的有效检验。通过开展“说课”训练活动,不但可以让师范生零距离接触基础教育教学,尽早解决理论与教学实际脱节的问题,而且也给他们提供了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教学的时间与机会,能够切实有效地帮助师范生主动适应与胜任基础教育教学的需要。

4开展“说课”活动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说课”者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是说课的评价标准之一。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是每一位师范生走上讲台、当好教师的一项必备的基本功,是教师能力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说课要求师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能帮助师范生取得较好的说课效果,高师院校平时就必须要求师范生勤学苦练,努力探索,力求语言表达准确流畅、生动形象,为说课进而为日后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5开展“说课”活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师生双向交流,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

在一节课内,能进行多名师范生的“说课”训练,弥补了毕业前学生试讲机会有限的不足,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教学思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学生“说课”和师生评课相结合,实现了双向交流,利于个人经验与集体智慧的有机结合。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活动常常受课堂气氛、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缺乏思想准备,师范生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措手不及,倍感尴尬。而“说课”活动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预料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指导教师和学生模拟提问,可培养师范生冷静地处理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应变能力,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师范生开展“说课”活动的内容及策略

1说教学大纲与教材

说教学大纲,就是要说出大纲对本课时提出的教学要求以及自己对这些要求的体会和想法。说教材,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析教材的地位、特点、技术要领及其作用,科学准确地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说课”时首先要对教材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清本节教材的内容在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某册某节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清它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它对前后内容的承启及联系,主要介绍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了哪部分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是前面所学的哪些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要学习的哪些知识的基础,它在整个知识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知识的来龙去脉,它在学生的知识、能力等的形成方面有哪些作用,以及对将来的学习还会产生什么影响等,并据此阐述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可以从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材、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思想实际等方面考虑,科学准确地确定出知识、能力、觉悟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2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讲述某一教材内容时,师范生必须认真分析影响学生学习该教材内容的心理障碍,结合教材形成的特点、结构体系、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等,有针对性地确定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确定的依据要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基础、思想特征等方面来说明。教学难点确定的依据要从造成学生难懂、难理解、难接受的原因来说明。重点难点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又有区别,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重、难点确定后,要根据学生学习该门课的规律、特点及教学条件,说出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办法与措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目的。

3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应说出“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主要从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学科特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材、设备等方面来说明。说学法,就是针对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说出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法来学习它,最重要的是从“说课”的能力目标、学生基础和年龄特征,以及教法选择与教学手段等方面来说明如何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既“学会”又“会学”,以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说教学小结与课堂反思

好的教学小结与课堂反思不仅能够反映教学的过程、知识的体系结构及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且能对加强学生感知、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小结与课堂反思是为了展示“说课”者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处理及“说课”活动的轨迹,听者可以借此更清晰地了解“说课”者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对教材处理的科学性及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并以此来评判“说课”者的“说课”水平。此外,教学小结与课堂反思总的要求是文字要准确、精练,要重点突出,结构严谨,富有启发性。

三、培养师范生“说课”能力的途径与模式

培养师范生的“说课”能力,基本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但更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师范生“说课”能力的培养应集中时间进行,要加强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论教学的方式与模式,在教学论教学中增加“说课”训练内容,时间大约占教学论课时的四分之一[2]。其培养模式为:学生学习理论—专业教师辅导—学生自主训练—实践巩固提高。

1学生学习理论。从事教学论教学的教师应在师范生掌握了一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学习了教学论以后,给学生做“说课”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专题讲座,并引导学生学习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教学实施建议等内容,把握所说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教学目标要求、重点难点、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教学时应采取的教法与学法、教学手段和媒体、教学时前后顺序的安排等,然后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说课”的特点,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说课的内容、要求及其问题等,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说课”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2专业教师辅导。从事教学论教学的专业教师要在学生学习掌握“说课”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辅导学生完成说课中的说大纲、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和教学小结与课堂反思等内容,并对各项内容提出具体要求,使每一位师范生均能准确熟练地说出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及其与上下节及整个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教学目标,说出所选择的教法与学法,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教学条件和媒体,优化教学设计过程。

3学生自主训练。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时间,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说评训练,这是“说课”的主体和重点,有条件的可利用多媒体反复进行。自主训练要求学生既要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课堂结构,又要说出课程结构中各部分的内容和组织安排与时间分配,使整个教学程序动态化。同时还要说出“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使教学有理有据。整个训练过程要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说,同时指导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评议、交流和总结,帮助“说课”者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案。

4实践巩固提高。“说课”终究是“说”,而上课才是真正的做,检验师范生教学水平和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是上课。上课不但能检验“说课”的适应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为说好课提供反馈信息,同时上课经验的积累又可以巩固提高师范生的“说课”水平。同时,上课实践中出现的理论、技术等问题也必将迫使师范生进一步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学的成就感也必将激励师范生从事“说课”的信心和意志。因此,只有通过实践、评议和总结,才能有效地提高师范生的说课能力。

总之,“说课”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上好一节课的总体构思。师范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说课”的理论知识,积极投身“说课”训练活动,才能提高“说课”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实力,为早日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人民教师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育委员会.说课论:第1版[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20~145

[2]卢小柱.物理说课的必要步骤[J].物理教学,2001(5)

[3]吕健,衡耀付.师范生说课能力培养的探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11)

说课活动总结篇5

一、“活动”课前的准备。活动课并不是放手让学生任由组织任意“活动”,需要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就是收集各种与活动主题有关的素材,这些素材的来源可以是报纸、杂志、网络新闻等文字资料。也可以是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也可以使实地考察的资料。只有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材料,学生才可以做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来观察、讨论问题,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也只有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才能逐步上升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活动课注重“活”。活动课的“活”,1是要从内容上活,素材的多样性,决定学生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主题与范围老师掌握,鼓励学生即兴发挥,进行发散思维,对于学生在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超出”主题的问题,老师也不应该里之不理或加以制止,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有助于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即使在活动主题之外,老师也应该认真解答。

2是活动课的活体现到形式上的“活”活动课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观看视频后讨论,也可以是班会形式,也可以去参观观卑实践,可以是辩论会形式等等。究竟采取那一种形式,最好根据要讲授的内容,何种形式更能突出主题。是教学效果最好,就采取那种形式。

三、活动课注重学生的“动”。

活动课要尽量让每个形式都参与其中,要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可以加强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有时候为了控制时间不可能让每个同学都上台,碰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化整为零,把班上的同学分成组,甚至可以把组再细分三四人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镶炼和尝试的机会。

四、把握活动课教师作用的改变。

说课活动总结篇6

一、巧设导语,吸引学生

课前要将学生分散的思维集中到课堂,导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每节课上课前,我总会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导语来收回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这一框时,一进入教室我先一句话未说,而是放了一首结婚进行曲,让学生自己感受这是什么。很快,学生听出来了,课堂一下活跃起来。这时我请学生将自己听到的有关婚姻的故事告诉我,孩子们争着举手说。等孩子们讲完了,我问学生人们是否想结婚就能结婚,想和谁结婚就能和谁结婚吗?孩子们想了想异口同声地说:“不是!”“那么两个人要缔结秦晋之好,应具备什么条件?公民在婚姻关系中又有什么权利呢?”顿时,教室里出奇的安静,就这样我带领学生进入了本课堂。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政治课的教学有它独特的特点,它没有语文课文那样生动的语言,也没有理化那样明了的图形,有的只是死板的文字。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扩大学生的视野,深化知识层次,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感情充沛,用情合理

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最大的特点就是煽情,虽然有时会让人觉得有点做作,但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有人说:“教学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会不失时机地采取“感情教学”。

2.丰富课余活动,师生互动教学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面对素质教育,我们更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在政治教学中每讲一个问题,总是请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引出主题。例如在讲“我国普及义务教育”时,我先让学生以自身的体验告诉我什么是义务教育。有的学生回答是九年教育,有的说是中小学教育,也有的说就是上学。然后我让学生自己分析他们的答案。经过讨论,学生终于明白“义务教育就是初等小学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共九年,又称九年教育”。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我还采取“辩论会”“图片展”“名人名言搜集”“诗歌朗诵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

3.从身边事讲起,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

我在讲课时对于书本上的一些例子并不细讲,只是让学生去看,相反总是去找一些与学生、与自己利益最为紧密的例子。例如在讲“努力塑造良好性格”时,我为了告诉学生虽然家庭不能选择,父母不能替换,可是我们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我给学生生动地讲述了电影《烛光里的微笑》,孩子们听得很认真。讲完后,我发现许多孩子眼睛亮晶晶的,还有一部分人握紧拳头,看来他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那我还等什么呢,直接讲方法不就得了。通过这种教学,我发现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体验到了生活,懂得了尊重与理解,学会了谦让与宽容。

三、做好课堂小结

好的课堂不只是讲得好,还应注意最后的课堂小结。记得我在讲“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时,在课结束时,放了一首成龙的《真心英雄》,与学生一起边听边唱结束了讲课。而在讲“立志培养爱国情操”时,我又给他们准备了歌曲《我的中国心》,更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印象,而且起到了比说教式复习更好的效果。

总之,面对素质教育,要搞好政治教学是不容易的,但我相信:只要用心,就能赢得精彩!

说课活动总结篇7

【关键词】地理教师说课技能说课内容说课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1-0062-02

一、说课内容

说课是授课教师依据教育理论和课程标准,对教学材料、教学理念、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说的教学研究活动,是地理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之一。在说课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说出“如何教”,更要说清楚“为什么这样教”,究其所以然。因此,说课活动具有教学研究的性质,在中小学教研活动中被广泛应用。说课主要包括:阐述教材内容、陈述教学行为、解释教学活动设计、说明教学方法选择的理由、测评课堂教学预期效果等等。

1.阐明教材内容和目标

授课教师首先要说明教材内容,包括:教材编写思路和结构特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材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重点、难点。提出本节课教学在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并说明确定各项教育目标的依据。

2.陈述教学行为过程与理念

解释教学活动设计理念和过程,是说课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通过这一过程分析,可以看出授课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了解教学安排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1)说明整个教学过程总体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程序安排及其安排的理论依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标准等)。

(2)说明典型教学程序设计的合理性。

(3)说明教学媒体选择依据。

(4)说明如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以及学生活动对培养科学意识、创新能力的作用。

(5)说明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6)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测,并说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因势利导,随机应变。

(7)说明板书的设计方案。

3.说明教法、学法选择的理由

说教法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深入分析所用教法的优点、制约因素和理由。说学法可以在分析学生认知基础、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等方面入手,指出所采用学法的合理性,学生的可接受性,学习效果的可预见性。

4.测评课堂教学预期效果

说明采用什么样的反馈手段,达到怎样的预期教学效果。作课教师要特别说明不同类型学生所达到的目标以及检测手段,使所有学生学有所得。

说课强调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理论阐释,用科学方法分析教学问题,论证其合理性,理性较强。所以说,说课是对备课的理论表达。

二、说课方法

为了深刻体会说课理论,现以作者在特级教师评选时在内蒙古师大附中(呼和浩特市)的课例为例,谈谈说课的具体操作。

1.说课的内容和目的

大气是地理环境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大气在地理环境中以其独特作用而成为高中地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环境保护”一课,是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中最后一节课,是本单元教材的总结和深化。前六课内容为“大气环境保护”内容的学习作了理论和知识上的准备。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储备的理论与知识,解释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教材中大气环境问题的提出,都是从事实出发,分析原因,阐述后果,提供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通过对大气环境问题的解析,让学生认识大气环境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关注大气环境问题,使学生懂得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需要规范人类行为,需要环保意识,特别需要青少年积极行动起来,参与环保活动,这便是本节课的情感目标所在。

2.教学行为过程及理念

(1)教学理念的确立

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地球上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我们都生活在大气环境中,大气环境中发生的一切现象都与人类息息相关,而大气环境问题就在我们周围发生、发展、变化。所以,有可能把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提出指导和贯穿全课内容的教学理念:让地理融入生活。本课的内容理性较强,且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都在前六课已学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学习内容,达到学习目标,实现教学目的。由此提出另一条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让学生概括总结已学的知识,然后与CO2含量增多、产生温室效应、大气增温建立联系。将O3减少,就会有过量的紫外线辐射到地面的知识,与破坏臭氧层而产生的环境问题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由学生总结导入新课。

在学习新内容时,教师提供地理事实,引导学生建立地理事实之间的相关关系,即因果关系,从而说明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由此带来的危害,并提出解决办法。此时,教师处于指导地位,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本课中大气环境的三项问题都以这样的形式和过程组织学习。

为了加深学生对当前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认识,本课采用大量的地理图片、地理数表、地理事实。真实的资料,不仅给学生学习提供了真实的环境问题,使他们产生紧迫感,也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条件。他们可以自主分析,集体讨论,找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

3.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本课采用案例式、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合作学习等教法和学法。

提供案例,有助于学生对已经产生的大气环境问题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冬季取暖以燃煤为主,有大量烟尘排放,北、东、西被山地包围,冬季常有逆温层出现,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往往形成大气的重度污染。提供相应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探究,通过一系列的学生活动,由学生总结、归纳出呼和浩特市的大气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4.效果测评

地理学科最适合研究性学习。对于学习效果,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讨论和作业情况,进行反馈。为此,在课后留给学生探究性作业:收集呼和浩特市雨水,测定PH值,分析结果,说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目的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心环境问题、树立保护环境意识,用实际行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振山.教研手册.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 郭 友、杨善、白 蓝.教师教学技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丁德潜.中学地理教学手册.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说课活动总结篇8

一学期来,我和孩子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这片快乐的绿洲上一起研究,共同感受、共同分享、共同成长着,下面也让我进行一番回顾和总结:

一、活动情况

七年级开展了以“童年岁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采访、调查、对比、制作“童年岁月卡”、成果汇报等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而这份幸福是父母等人用血汗换来的。从而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二、点滴经验

在专家们的多次专业引领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成长着,下面是我这学期来认为比较有成效的几点做法:

1、以前在写活动方案时我只写出活动总目标,没有再细化到每节课的目标,这样导致老师上课时目标不够明确,上课内容较零散,没有突破重难点。发现这个问题后,这学期每节课上课前我都在总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更具体的备课,对每节课的活动目标、学生主要活动、教师指导要点等方面进行认真的考虑,并书写在笔记本上,也因为我这样做所以觉得现在每节课上起来更顺手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了,学生也能在每节课都能有所获。

2、以前我常常有个困惑就是如何知道学生在课外的活动情况,这学期来我认真地指导孩子们写好“活动记录”“信息卡“考察记录”等,在上课前我都先把孩子们的这些作业收上来批改,从作业中我们就可以较好地了解孩子们的活动情况,那么就有利于我们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指导。

三、我的困惑

学生的作业经常要催怎么办?虽然在课堂上自认为已经把作业布置得再清楚了,也多次强调要按时完成,可每次去收作业都让我大失所望,孩子们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一催再催,虽然我也采用批评加激励措施,可每次仍有不少同学没完成,有时去催作业,其他老师常会说:“语数作业能保证完成就不错了!”我也无奈地笑笑,孩子们可能也是这种想法吧!可技能科的作业不完成老师就更难上课了。这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今后思路

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有喜有忧,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今后,我将扬长避短,继续努力做好以下方面:

1、加强理论引领,向专家请教,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大胆创新和实践,多反思和总结,积极参与各种学习培训和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让学生爱上综合实践活动课。

2、以身作则,组织和带动其他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机制,探索一条螺旋上升的本土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之路,更好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有效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600字【2】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这学期,我们班开展了关于社会礼仪的综合实践活动,在班主任徐老师和家委会家长的带领和指导下,经过社会调查和网上查找资料,大家对礼仪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就说说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一些收获:首先,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了,礼仪指的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行为准则规范的总和。

说简单点,其实礼仪就是文明。对我们学生来说,在学校能尊敬师长,认真听讲,和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回到家能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在一些公共场所讲秩序、举止文明、轻声细语。爱护花草树木,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生命。这些都是文明礼仪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使用礼貌用语,比如说:请、对不起、谢谢、您好等。经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发觉班级里大家的的日常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猛跑的、打闹的少了,地上的废纸少了、大家的学习习惯也越来越好、几个调皮的同学知道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了。

我觉得要做到文明不是要我们去作很大的贡献,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公共汽车上让座的,马路上遵守交通规则的,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闹的,还有在学校我们每天上下楼梯,如果都能靠右走,特别是早上出操的时候,那就不会出现拥挤的现象了,等等。

上一篇:少队活动总结范文 下一篇:三大活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