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9 12:52:32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篇1

参加并完成总公司**第三、四、五批学习动车组机械师理论资格性培训合格,学习动车组机械师80人。

二、实训目标

通过现场实训,进一步提高配属各型动车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维修能力,掌握动车组相关运用、检修规章和安全作业要求,具有相关特种设备的使用与操作能力,对动车组一二级检修标准、作业流程、人身及设备安全的关键环节熟练掌握,初步具备独立作业能力,能够担当动车组运用检修工作,达到动车组运用检修岗位标准并取得任职资格。

三、实训方案及实训计划

采取理论培训与实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实作培训为主,理论培训为辅。其中综合类58学时,实作培训280学时,共338学时。

四、实训要求

1.现场实训期间,按时填写《动车组机械师资格性培训书(地勤)》。参加实训的人员,按培训计划做好学习记录;授课人员做好备课,职教科将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纳入考核及职教培训周通报。

2.组织开展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并组织安全考试,满分为100分,90分为合格,车间安全考试不合格不得分配到班组进行跟班学习。班组必须进行8学时的现场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并组织安全考试,满分为100分,90分为合格,班组安全考试不合格不得进入现场进行跟班学习,班组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检修车间签订师徒合同,并分别提报职教科、劳人科审核。按照《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要求,结合地勤机械师岗位细化制定“师带徒”培训计划,跟班学习期间,按照《“师带徒”培训管理实施细则》开展“师带徒”培训,学员每天填写《学员跟班学习日写实表》,跟班学习结束后,填写《师徒合同履行情况总结》。由段组织进行定职考试,主要包含安全、理论及实作考试,满分均为100分,安全考试90分及以上为合格,理论、实作合格成绩均为80分及以上。

3.在每项实训项目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考评,凡是出现项目不及格者,需按照该实训项目重新进行培训与测试,指导考评通过为止,后期培训计划依次顺延。

4.定职考试实作项目共五项:(1)工、量具,仪器仪表的使用;(2)安全防护用具的使用及紧急救护;(3)计算机基本操作;(4)钳工基本操作;(5)动车组运用检修专业技能。实作考试时,由职教科确定具体考试项目。实作考试共考评5项,总成绩按照(1)×5%+(2)×15%+(3)×5%+(4)×5%+(5)×70%计算。

5.如安全考试不及格者,延期一周,组织补考。补考不及格的,延期一个月,两次及以上补考不合格的延期三个月。岗位培训理论、实作考试任意一项成绩不合格的岗位培训延期一个月,组织补考。补考不合格者,岗位培训延期三个月。

6.参加培训人员实训期间严禁单独顶岗作业,一经发现严格考核相关责任人。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篇2

论文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

一、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现状

未来的五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步伐,全面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即“三集五大”),这将引发电网格局和功能定位的深刻变化和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重大变革,这一至上而下的重磅改革举措无疑将对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县公司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职称等级、技能等级偏低,加之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专业素质的总体水平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相距甚远,主要体现在:各级各类优秀专家人才匮乏;从事电网核心专业人才紧缺;员工总量超员与结构性缺员并存,管理人员冗余相对严重,生产一线留不住人才,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管理、技术、技能人员的能力素质处于公司系统的中下游,普遍文化素质、职称等级和技能等级偏低,管理水平、新技术应用能力、技能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通过加强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全面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主要做法

福州电业局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将县公司员工培训纳入全局各专业年度和月度培训计划,采用集中教学、送教上门、跟岗培训、竞赛帮带等方式,将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强化各职能部门对分管专业的帮带责任,根据县公司的薄弱环节和培训需求,制定专门针对县公司的专业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项目和责任人。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帮带部门预先制定培训策划书和现场技能考核方案,明确培训和考核的目标内容。县公司人员到局本部跟岗学习,每人指定一名导师,开展“师带徒”全过程管理,通过安排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方式,强化动手能力,确保工作量饱和,提高县公司员工专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1.建立健全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机制

(1)建立帮带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局总工担任组长,各职能部室和帮带部门行政负责人、分管培训领导担任组员,统筹帮带培训工作相关事项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2)制定并下发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管理办法。明确各帮带单位行政负责人作为帮带培训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各班组长作为各帮带培训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部门培训员作为本部门全部帮带培训项目的联络人,明确帮带培训工作各方以及参训人员的责任义务,规范帮带培训流程,严格考核管理。

(3)制定并下发全面推进岗位资格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开展农村供电所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修订细化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师徒培训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并要求各县公司遵照执行。

(4)在年初充分调研各基层单位培训需求和职能部室业务培训要求,在逐个县公司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福州电业局加强全员培训工作的方案》,将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列入年度重点培训任务,下达《福州电业局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表》,明确具体帮带项目、帮带方式、时间安排、项目负责人等,作为全年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开展和考核的依据。

(5)根据《培训工作管理办法》要求,稳步推进教育培训积分管理,借助培训管理系统平台,对局属各单位(含)的职业能力培训工作成效和员工的能效进行全面量化管理。将单位培训成效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责任状、月度KPI和月度工作计划合约考核,纳入县公司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验收考核,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各部门参与自主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励和促进员工“岗位成才”。

2.规范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过程管控

(1)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需求定期(年度)征集制度。一是各县公司负责根据本公司人员情况及工作实际,在收集、甄别、分析本公司重点紧缺专业人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定期向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申报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二是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对各县公司报送的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初步审核把关,并报培训中心审核。

(2)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方案正式行文通知制度。帮带单位负责提早与送培单位就具体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对口沟通,结合相关岗位技能要求、计划参培者的工龄结构,把送培单位最盼、最缺的作为帮带培训工作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培训策划书,明确培养目标、学习和工作任务,并于计划开班前一周向培训中心报送相关帮带培训项目通知文件、帮带培训策划书、现场技能考核方案等,由培训中心统一行文并通知送培单位报名参训,从而保证帮带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

(3)实行帮带单位为主导、送培单位为主体的考勤管理制度。一是帮带培训单位负责为帮带培训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条件,对帮带培训人员进行统一考勤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定点点名签到、集合学员并将学员交接给当天指导人,及时与送培单位沟通联系,协调解决帮扶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各送培单位负责妥善做好参训人员的相关工作交接事宜,保障参训人员在培训期间专心、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和学习任务,定期与送培单位联系,并在参训人员中指定一名负责人,积极配合做好参训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做好参训人员业余生活的安排工作,确保参训人员不酗酒、不,保障培训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三是帮带培训原则上不得请假,帮带培训人员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应事先向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提出申请,并履行书面请假手续,再由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商局培训中心同意后方可请假。

(4)严格履行作业安全资质确认和安全监护制度。一是参培人员经原单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相应岗位资格证书,并向帮带单位提交相应证明,帮带单位检查参培人员安规培训考试合格证明、岗位资格证书,确认合格后方可允许参加现场培训,并将参培人员名单报安监部备案。二是进入生产区域,帮带单位指导人负责告知参培人员工作岗位和作业现场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紧急处理措施,并做好书面记录,严格落实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加强参培人员作业过程监护,检查督促参培人员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规定,对参培人员不符合安全作业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三是进入生产区域,参培人员负责自备、正确佩戴、使用全套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服从现场工作负责人指挥,严格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负责,不允许单独工作。

(5)专家挂帅,严格把关,确保培训实效。一是在综合考虑帮带对象、帮带需求的基础上,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各级专家人才、劳模、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竞赛教练、个人前六名选手、班组长、业务骨干专工作为指导人,承担理论辅导和现场业务技能训练指导任务,为帮带培训工作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二是采用集中培训和跟岗学习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以及系统化模块化培训方式,侧重技能操练。根据培训规律,集中培训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安排技能项目的操练,采用老师讲解示范,参训人员分组分批操练观摩,老师指导点评的方式帮助学员逐步适应直至熟练掌握相关操作程序步骤、工艺和规范。指导人统一对每个参训人员的技能掌握情况、熟练与否进行总结和记录并及时反馈至参训人员。三是跟岗学习以压担子、交任务、提要求为主要方式,保证一定的工作量,切实提高帮扶人员动手能力,以工作带培训,以工作检验培训成果。

(6)实行跟岗学习一周一总结,期满总考核和日常随访制度。一是指导人负责为每位跟岗学习人员编制《周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学习与工作任务,并对计划完成情况实施跟踪。跟岗学习人员于每周学习与工作任务完成后认真填写《周工作总结》。本周计划和上周总结于每周二之前报培训中心备案。二是帮带培训期届满时,帮带培训部门会同培训中心和专业职能部门,组织专门针对帮带培训人员的现场技能考核,并对帮带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工作态度、工作表现、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出具鉴定意见。

3.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制度

一是培训中心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全年帮带培训项目应于11月之前完成。帮带培训计划中未明确具体帮带培训项目执行时间的,由送培单位和帮带责任单位积极协商确定并报培训中心备案。因送培单位未能按照计划时间送培或怠于送培而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送培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因帮带责任单位原因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帮带责任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二是经期满考核鉴定优秀的,参照《师徒培训管理办法》给予指导人适度绩效奖励。

4.结合竞赛开展帮带,以赛促培,以考促练

将竞赛调考作为促进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构筑“金字塔”型竞赛体系,搭建了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的“海西·榕电杯”竞赛平台,以一个本部单位员工搭配两个县公司员工的方式组队,由各小组组织本小组内县公司竞赛选手跟岗培训,做好赛前集中培训调考、跟岗学习、赛时观摩、赛后总结,以赛促培、以考促练,锻炼新人,促进经验交流和推广。

(1)“海西·榕电杯”继电保护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均已于2011年5月23日至7月13日之间结合营前变验收和鼓山变综自改造等项目分期分批完成了赛前跟岗学习任务,2011年7月14日至8月4日分三批安排至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培训中心县公司大二次实训室进行实操训练,每批一周,对三套线路保护和三套主变保护装置进行试验和调试,以线路保护试验和调试为主。

(2)“海西·榕电杯”送电线路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2011年7月18日至28日统一安排在鼓山输配电实训基地进行第一阶段集中培训;集训技能项目主要为“110kV线路耐张塔更换单串合成绝缘子的操作”、“110kV线路停电补修导线”两项技能项目的竞赛规范化训练;理论辅导以送电线路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高级工部分)所有题库为主要内容。第一阶段集中培训期间每5天安排一次理论笔试,集训结束安排技能考核,于2011年8月1日至14日安排跟岗学习,2011年8月15日至24日安排第二阶段集中培训。

(3)“海西·榕电杯”调度自动化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已于2011年7月底分期分批安排跟岗学习,以现场实际操作为主,培训内容包括网络线、2M线制作及测试,调度数据网设备配置,自动化主站系统问题排查,数据库操作,调度画面绘制等。

(4)“海西·榕电杯”办公应用软件竞赛,县公司人员于2011年6月23日至26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基础应用培训,于2011年7月17至19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深化应用培训和公文写作培训。

5.将兼职教师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定期举办涵盖县公司的兼职教师年度轮训,每年至少举办1期县公司兼职教师技能项目考评工作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县公司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促进县公司技能考评工作的规范化。

6.专家人才传艺授课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根据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安排,结合福州电业局专家人才众多的优势和一线员工对技能提升的强烈需求,全面开展专家人才传艺授课活动。认真搭建培训讲座平台,为福州电业局各专业专家提供授课机会,为全局员工(含县公司)提供专业学习、跨专业拓展,专业深入学习机会,开办专家传艺授课24期,授课专家24人次,参训学员638人次,其中3期应县公司要求送教上门。

三、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成效

全年完成县公司帮带培训项目44个,累计67期24个专业539人参加培训,全年自主开展6个“海西·榕电杯”专业竞赛和赛前帮带培训工作,累计培训102人。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篇3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工作过程

作为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立项以来,在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勇于创新与实践,形成了“校企融合,学工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主要体现在:

1、实施“任务载体”的工学结合课程。首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与实施理实一体课程,实现“做中教,做中学”;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展生产性实训;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顶岗实习;通过德育全程渗透,传承准军事化学生管理,达到实现形质双育的目的。

2、打造“双岗双聘”的专业教学团队。师资队伍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为此,要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3、建设“产教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条件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支撑;为此,要建设一批满足课程需要的理实一体专业教室,满足生产性实训所需要的生产型教学车间以及顶岗实习所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

4、创新保障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机制与制度。机制与制度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运行管理、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管理、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以满足工学课程顺利运行与实施的需要。

以下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系部级精品课程《建筑外立面设计》为例,阐述本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建设方面的探索。

一、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构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通过走访十几家企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举办实践专家访谈会等形式,结合行业发展现状,我院艺术与传媒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与企业共同确定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与行业、企业所需人才相一致的“技艺融合,跟单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能力训练的载体,通过跟单任务、模拟跟单、跟单实做三阶段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跟单服务的实际能力。通过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融“技术、艺术、管理”三种能力于一身。通过合理教学安排、教学设计、组织实施,使学生在完成逐级递进的工作任务过程中,逐步掌握管理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

为使此模式更深入地实施,采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进行课程开发,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深入研讨,再经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分析,确定出了建筑装饰专业21项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归纳为8个职业行动领域,结合教学规律特点,分析转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17个专业学习领域,在学习领域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养成,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图1)该课程体系兼顾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使学生能够从胜任岗位逐步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项目经理(建造师)。

二、与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

《建筑外立面设计》课程的开发与企业共同合作完成。课程组与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等企业深入合作,与实践专家一起研讨,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参与课程建设,指导课程教学,使开发的课程具有实用性、成长性和可持续性。

课程通过三个真实项目引领,六个工作过程驱动,课程体系和市场行业需求两个贯穿,十个知识点融入,有效保障了工学结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在教学中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工作过程知识,全面培养学生从事建筑外立面装饰设计的岗位职业能力。

1、项目引导,课业文本贯穿,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

本门课程以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选择的设计项目不仅考虑项目的典型性,同时还考虑到与《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建筑装饰工程预结算编制》等课程之间的衔接延续性,载体类型一致,通过教学载体的引入,实现了教学内容项目化。

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按照建筑装饰设计公司的建筑立面设计工作过程“接受设计任务项目勘测调研方案构思方案定稿方案绘制表现提交方案展示评价”进行组织,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到了工作过程知识,通过设计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效结合,实现了教学过程工作化。

依据项目开发的课业文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确实起到了组织引导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课业文本贯穿于项目教学的始末,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流程安排,学生在完成课业文本的过程中培养了建筑外立面装饰设计的岗位职业能力,通过设计项目与课业文本的有机融合,实现了课业文本情境化。

2、面向市场,紧跟行业动态,构建“跟单服务、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建筑外立面设计》课程在设计和实施时紧跟时代步伐。近两年,河北省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城镇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很多沿街及重要的建筑外观都需要重新改造更新。在授课时将2008年颁布的《河北省城市主要街道两侧既有建筑外观改造技术导则》规范引入课堂,设计项目采用的也是邢台市沿街改造的真实项目,这样培养的职业能力更具有针对性,有效地服务了区域经济。通过将市场需求、企业要求、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等内容引入课堂,实现了教学与市场、企业、行业的接轨,保持了课程的动态发展。

课程岗位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主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使用的三个项目来自于企业真实的项目,学生从“项目一”的“模拟跟单”逐渐过渡到“项目三”真实的“跟单服务”,实现了岗位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图2~图4)课堂教学结束后,正好与后续工作学期的顶岗实习衔接,学生到企业进行建筑装饰设计实训,将课堂学习的专业技能和培养的职业能力有效延伸到实践岗位中。通过“跟单服务、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3、校企合作,实践专家参与,搭建工学结合教学平台

与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等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通过与实践专家研讨,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同时通过与企业采用项目合作、人力资源合作等方式,实现了教学与企业的有效融合。

通过到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邢台得福源等企业和相关院校调研走访,先后与企业合作筹建了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计算机绘图机房、建筑装饰材料展室、施工构造节点展室、施工实训场、建筑模型制作中心、建筑装饰设计体验中心、智能家居体验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除满足教学需要外,还可为企业和用户提供建筑装饰设计、模型制作、设计咨询等社会服务。目前已承接胶州人民医院、邢台南和人民医院、邢台天牛啤酒厂等多项大型设计项目以及邢台隆尧住宅区、邯郸鸡泽住宅区等多个模型制作项目,为区域行业提供建筑装饰设计和建筑模型制作等技术服务,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

建设以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邢台德福源建筑装饰公司为主的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25家建筑装饰工程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构建的平台能够满足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的需要,满足课程开展实际项目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校外观摩、课程实训、顶岗学习、工学交替、跟单服务的需要,满足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和开展对外技术服务的需要。今年,将邢台德福源建筑装饰设计公司等企业引入建筑装饰设计体验中心,更加强了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三、建设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课程组大力吸引企业人员参加课程建设与教学,并通过自身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1)聘请行业知名设计师担任课程兼职教师,先后聘请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设计总监崔宝琳(高级工艺美术师)、北京锐道建筑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耀华(一级注册建筑师)等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设计师担任课程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协作完成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工作。

(2)为使专任教师胜任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课程组利用学院创建的“国外――国内师资培训基地――校内”三级师资培训体系,提高职业教学能力。

2008年,学院选派课程组教师夏万爽教授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领域开发等先进的职教理念,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组所有专任教师都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教育部高职高专建筑装饰骨干教师培训班”、“教育部高职高专展示设计骨干教师培训班”等培训,加深对先进职教理论的理解。课程组所有专任教师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职业能力测评与培训,对《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建筑外立面设计》、《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等课程进行了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并在教学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成为2007年部级精品课程,《建筑外立面设计》成为2010年部级精品课程,《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成为2010年院级精品课程。边颖、姜丽等教师由于在学院能力测评中表现优异,被学院聘为第三期能力测评与培训的观摩教师。

(3)与企业合作,通过教师下厂兼职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课程组定期选派教师到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等优秀企业进行下厂锻炼,提高教师的设计实践能力。同时课程组教师承接对外技术服务项目,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企业的设计任务,为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和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四、与企业合作建立建筑装饰体验中心,为课程教学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上与邢台德福源建筑装饰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建筑装饰体验中心,将邢台地区知名的设计企业引入校内,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合作的力度。企业为教学提供设计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为课程组教师提供工程实践的机会,同时企业人员参与课程的建设工作,为教学提供实践性指导,协助开展职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该中心为课程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搭建了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桥梁。

在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引导下,结合本地区行业发展的特点,与周边地区知名企业合作,我们对《建筑外立面设计》课程进行全面改革,课程的建设秉承了我院“校企融合,学工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体现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特色。经过师生多年努力,2010年,本课程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

边颖,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系建筑学硕士,副教授;2010年《建筑外立面设计》部级精品课程主持人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篇4

一、回顾20xx年的工作

20xx年,在部门领导的带领下,在总结了之前相关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了相关培训制度,如《客服中心培训制度》、《培训老师考核附加分细则》、《客服中心新员工岗前培训流程》、《客服中心新员工岗前培训考核标准》、《客服中心培训讲义》、《新员工岗前培训档案》、《培训需求调研表》、《培训意见反馈表》等,使客服中心的培训体系变得加完善、更加制度化。本年度具体培训情况如下:

1、客服中心岗前入职培训情况:

我部门于今年x月起开展岗前入职培训,截止20xx年x月共举行岗前入职培训13批次,通过岗前培训考核人数共有71人。随着客服中心人员编制的增加,培训组将继续做好新人的相关培训工作,为呼入科和呼出科提供优秀的员工。

2、新员工带教情况:

新员工岗前入职培训第一阶段主要进行理论培训,第二阶段为实操带教阶段。新学员在实操带教阶段原先一直采用一对一式的培训模式,此模式导致新员工对带教老师有很大的依赖性,对商户的问题不管是自己会的还是不会的,都问师父,不会主动查询知识库,导致自己长时间无法独立接电。同时,由于新人的不断加入,现场带教老师人数的增加,原培训模式可能因不同带教老师的业务水平不一致而影响新学员的业务水平。因此,原一对一式的培训模式已不再适应部门发展需要。

对此我部门于3月开始实施培训小组方案。培训小组是指由几位优秀员工成立的一个小组,这个小组专门负责新员工第二阶段的培训工作。组内每位带教老师承包若干新人,对其进行统一的跟听带教、工单审核、直至其能顺利通过第二阶段培训考核,并分配进班组。培训小组的设立,首先使带教老师的整体带教水

平提高,其次统一了业务操作流程,使新员工更快的独立接线。

3、客服中心岗中培训情况:

我部门今年x月至11月共组织落实岗中培训54次,参加岗中培训总人次为1659人次。其中专业业务培训最多,共落实21次, 占总培训次数的39%;其次为综合性业务培训(如录音案例分析等),共落实15次,占总培训次数的15%;占总培训次数最少的课程为服务技巧类培训,共落实2次,占4%。

4、客服中心岗中业务考试情况:

我部门今年(截止11月)共组织落实岗中业务考试19次,参加岗中业务考试共705人次。20xx度,培训组增加了部门业务公告的考试量,通过定期对近期公告的考试,能加深员工对公告内容的熟悉度,同时通过班前会、电话拨测等形式,巩固员工对公告业务的掌握。

同时,由于客服中心业务范围广,为减轻员工对于考试的压力,培训组自上半年更改考试形式,参加考试的员工可自由选择考试方式:开卷或闭卷,开卷考试以80分为满分,闭卷考试以100分为满分。灵活选择的考试方式既减轻了员工的考试压力,又让业务优秀的员工得到高分。因此本年度的考试总体情况是考试合格率提高了,但是考试平均分相对降低。

二、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1、丰富岗中培训课程种类,培训形式多样化

由于客服中心的业务种类繁杂,产品内容更新又频繁,20xx年的岗中培训多以业务培训为主,很少组织员工心态调整、情绪管理、服务技巧等内容的课程培训。导致部分老员工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工作积极性降低,绩效表现较差。因此20xx年在抓好业务的同时,培训组将把培训重心放在技巧类、心态类、发展类课程的培训。

2、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要

20xx年的培训内容主要是以新业务、新项目为主。20xx年培训组将加强培训需求调研,设计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比如增加难点、热点问题的收集,进行针对性的业务培训。

3、将质检录音案例分析作为常规化的培训课程

由于案例分析录音来源于质检日常的随即抽检,质检成绩的好坏直接反映了整个客服中心服务质量的水平。同时录音案例贴近员工的实际工作,将录音案例分析作为一个常规培训课程来进行,员工易于接受,培训效果明显。

4、将拨测业务的作为常规化的工作,检查员工业务水平

20xx年x月起,培训组将每天进行10个电话拨测,对每阶段拨测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强调。实时跟踪各项拨测情况,对于出现的典型问题及时进行汇总,并把汇总的问题通过班前会讲评的形式反馈给前台客服。为保证客服对拨测问题的掌握效果,培训组对拨测成绩也作为员工的考试成绩之一。

5、及时反映培训的效果情况,加强培训反馈

20xx年度,培训后对接受培训人员的跟踪不是很及时,20xx年会在培训后一周内,通过不同的考核方法,如通过班前会提问、业务考试、电话拨测等多种途径对培训情况进行反馈并记录培训所取得的效果。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幼儿园转岗教师 培训 意义及策略

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早已独立章节的形式出现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这一改革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可谓既是机遇可是一个挑战。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来看,我国幼儿教师队伍还存在很大的缺口,优质幼儿教师的来源少,因而成为幼儿教育的发展的制约因素。但是与学前教育相反,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源却出现结构性剩余。因而,通过教育政策的引导将中小学富余教师转岗入幼儿园成为解决学前教育教师匮乏的有效手段。[1]

一、 幼儿园转岗教师岗前培训的意义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幼儿教育逐渐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也逐渐成为家长们的热议话题。幼儿教育的发展在客观上就要求拥有大量的幼儿教师资源,但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幼儿教师后备资源不足。因而在教育改革中,有大量的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对于这部分教师的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存在很大的不同,其不想中小学教育一样有很鲜明的特点。幼儿教育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从幼儿的穿衣吃饭到经验技能的积累,都需要教师的悉心照顾,这明显不同于中小学教育。此外,和幼儿教师相比,转岗教师的年龄结构不优、知识陈旧、业务能力不足、学习动力欠缺,创新和动手能力差,成为制约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的瓶颈。因而,对于中小学转岗教师而言,对于其关于幼儿教育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培训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及性质,为其提供充足的理论知识和必要的教育技能,以便为日后的教育工作提供给理论指导;此外,培训可以使育儿教育朝着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及教师在无形中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对其日后的成长的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培训对于幼儿的塑造有一定影响。既然转岗教师的培训是势在必行的,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对转岗教师进行培训呢?下面,笔者将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2]

二、幼儿园转岗教师岗前培训策略

笔者针对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旨在帮助转岗教师适应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对转岗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

对转岗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是必要的措施,以便帮助他们掌握幼教的基本理论知识。这些培训应该由当地的教育局和幼儿园进行牵头,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通过选拔经验丰富的幼儿园园长及示范性的幼儿教师主讲,对转岗教师进行培训。对于培训的额内容应该包括幼教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两大部分。使转岗人员掌握作为幼教应该掌握的知识,例如幼儿教育的法规、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卫生保健等,基本的技能主要包括家长工作的培训、音乐舞蹈、手工等方面的技巧培训。通过培训是转岗教师掌握系统的学前教育知识,理解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增强专业意识,了解职教的基本流程。

2.跟班实习、见习

除了对转岗教师进行培训外,还要在其入职后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主要就是在其所在的幼儿园中,在优秀幼儿教师的班上进行跟班的实习,具体的观摩专业幼儿教师的职教流程。并建立专门的教师实习记录机制,通过跟班的实习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此外,还要定期给教师一定的平台进行互相之间的交流,互相传授经验,最后就是对转岗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考核,以保证其专业能力的上升。[3]

通过日常的跟班实习和见习的形式使转岗教师得到最便捷的培训途径,是他们在优秀的、专业的幼教的指导下积累工作经验,在实际的幼教工作中不断的成长。[4]

3.园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对转岗人员进行必要的园本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培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以便他们有意识的做好幼教工作。在园本交流会中,应该指出教师在日常职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做到全方位的对幼教工作进行完善,包括幼儿园活动组织、教学机制、安全工作、家长工作等等。园本交流会应该努力为幼教们建立一个可以成分发挥自身能力的平台,以参与者和倾听者的双重身份参与到幼儿教育工作中。[5]

三、总结

学前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时期,可见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为了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必须不断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而面对我国目前的现状,即幼儿教师来源于中小学教师的,对于转岗教师的培养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以上三种具体措施加强中小学转岗教师的培训,以达到抽象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实践的结合,是转岗教师获得幼教的基本理论框架,保证转岗教师的思想、理念和实际三方面的充实,全面有效的提高其素质。只有从以上的几个方面着手,不断提高转岗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非优势专业的教师尽快的适应幼儿教育工作,完成转岗教师的华丽转身,实现破茧重生。[6]

参考文献:

[1] 张文娟. 与幼儿教师对话:贯穿培训的全过程――兼谈农村幼儿教师培训[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04)

[2] 杨翠美. 农村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淮北市渠沟镇为例[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3] 林媛媛,张克明. 贫困地区幼儿教师培训状况与发展建议[J]. 学前教育研究. 2012(01)

[4] 陈凤玉. 小学富余教师转岗幼儿教师的培训研究[J]. 小学科学(教师论坛). 2011(04)

[5]王小静,武法提. 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A].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教育部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5.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校企合作;双主体;合作平台;定岗跟单;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030-03

校企合作在学校和企业间架起沟通桥梁,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更贴近企业需求,培养的人才规格更贴近市场。如冠名班、订单式培养一度是校企合作的热点[1],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也成为近年校企合作主流模式[2],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但纵观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单一,缺乏创新,且合作不够细化、深入。在培养学生这块仍以学校为主,企业始终处于被动或配合的角度,没有真正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如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中学生进入企业往往流于参观认识的层面,企业要保证生产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实际岗位少,也没有足够的师傅来指导学生学习,致使有限的企业学习时间流于形式,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得到真正提高。究其核心原因仍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未体现校企双主体地位,学校主动,企业被动,在参与合作过程中企业提要求的多,真正参与学生培养的少,严重制约校企合作成效。

一、校企双主体合作动力机制

以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为例。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中要求环境监测的现场感、时效性,从而为有关企业和部门提供真实、可靠、及时的监测数据。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工作现场。为此,学校与上海轻工压力容器监测总站进行校站合作,共同培育学生。要调动企业在培养学生中的积极性,避免合作流于形式,首先研究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点,找准能促进双赢的动力机制是前提。

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目标诉求:(1)学生培养缺乏企业真枪实战的岗位,缺乏来自企业的实战;(2)专业建设主要以教师为主,来自企业的资源少;(3)师资队伍素质有待在企业中锤炼提高;(4)学生就业率有待提高。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目标诉求:(1)企业订单多,生产线上缺员工;(2)企业生产场地及设备不够;(3)企业发展要储备人才;(4)新的监测项目开发缺乏专业人才。结合学校和企业的利益,以满足校企双方目标诉求、达成双赢为出发点建立校站合作动力促进机制,构建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而最终实现责任共担、过程共管、成果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双主体合作模式。

二、校企双主体合作平台

在充分考虑校企双方利益交集的基础上,校站搭建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合作平台。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场地由学校提供(800M2),仪器、设备由校企双方共同出资购买,依照企业生产流程配备设备,引入企业生产资质(对外接监测、检测订单业务)、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人员(企业师傅、专家),产生的利润校企共享。联合实训中心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拥有,不仅能对外进行生产服务,同时另一重要功能是在岗位上培养学生。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包括主功能区和辅功能区(见表1),主功能区包括实习教学区和检测区,辅功能区包括采样、样品处理及部分环境监测和能效监测工位。联合实训中心有多条监测、检测生产线,满足学生在多个岗位轮训。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和学校是办学的共同主体,企业的需求决定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因而我们培养的学生直接面向生产岗位。

三、校企双主体“定岗跟单”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环境监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双方确定

“定岗跟单”人才培养模式(见示意图1)。“定岗”是指确定的岗位及岗位能力。培养思路是:“岗位基本能力形成岗位专项技能训练岗位综合能力提升”。通过专业课程

教学、专业基本技能实训、识岗实习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专业专项技能实训、专项实习专业综合课程教学、专业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三轮学训实现岗位能力递进,培养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跟单”主要指过程对接,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1.双主体“定岗跟单”学生培养模式。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为三年学制,实施“定岗跟单”学生培养模式见示意图2。第一年为职业基础培训年,学生在学校完成上岗前必需的理论和专业基础培训,期间安排学生到联合实训中心开展2次为期4周的短期实习,提前让学生对企业、产品、工艺过程有所了解。第二年为职业岗位培训年,企业和学校共同选拔一部分优秀学生与企业签订培训协议,成为企业的“准员工”。学生1/2时间在企业,通过师傅(企业工程师和专业教师)带徒弟的形式在生产岗位进行训练。这期间主要完成一些小的生产订单,让学生对工作流程有充分的了解。第三年为职业岗位强化年,学生2/3以上时间在企业,和企业员工一样,正式接订单作业,并且要学会完成较大的生产、监测项目。三年级末,学生通过双元考核,签约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

2.双主体的专业建设。尽管我国职业教育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学校设置的专业及专业的后期建设大多由在校教师主导,企业真正参与不多、不深入,致使专业建设总体落后于市场变化,学生得不到关键职业能力的培养。如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行业一些传统岗位逐渐消失,新兴的岗位、交叉岗位群不断出现,客观上要求专业设置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动态相适应。校企双主体搭建的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每天接到来自各行各业的污染监测、污染处理生产订单。在进行生产服务时,企业、学校对环境监测行业出现的变化能第一时间了解,从而做出应对方案,进而根据变化进行专业调整。如每隔一段时期,校企合作理事会、校企合作办组织头脑风暴,及时分析生产上出现的变化,共同对环境监测行业进行职业能力、岗位要求分析,对专业需承载的关键职业能力的变化及时调整,进而调整专业教学条件、实训条件、课程体系调整、教材重新开发等,使专业建设始终和市场变化同步。如该专业课程《实验室组织与管理》建设中,把企业实验室工作现场、工作方式、实验室安全管理等内容全部依照多个企业的共性全部调整。《室内环境检测》课程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把新兴的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模块调整过来,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教学方法也依托校站联合实训中心发生很大变化,学生在实训中心岗位上做、学一体,以生产订单代替教学任务单,以订单提供方满意度检测评价学生学习成效。

3.双主体的师资培养。我们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师的要求是既要有深厚的专业背景、专业技能教学生,又要有足够的技术胜任联合实训中心生产岗位工作。为此,所有专业教师都分批分段到联合实训中心工作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下企业挂职锻炼。每一位教师都要在岗位上跟单进行生产服务,在岗位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接触新设备,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企业专家共同进行项目攻关研究,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这种双主体的培养,教师的专业理论、专业技术水平及岗位适应能力大大提高。如通过在企业岗位上工作,在企业专家协助下开发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模块、室内空气检测模块。

4.双主体的考核体系。双主体的考核体系由校企双方开发,考核方式有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考核方包括企业和学校。过程性考核以学生在完成客户订单客户的满意度为主要标准。结果性考核指学生经过第三年的职业岗位强化训练后以企业员工身份参加上海市劳动局的职业资格考试(主要侧重操作技能和必要的理论知识),考核模块有大气采样工、化学分析工、废水治理工、土壤检测工、能效检测工等。另一方面学生还要接

受学校教学计划内的考核。学生只有获得1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才能正式毕业,以双证融通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情况。

结语:

校企双主体合作是指合作双方处于平等互利的地位,是一种健康、积极视角下的校企合作模式。要体现校企双主体,兼顾合作双方的利益,找寻利益共同点,搭建符合专业发展、企业发展的合作平台,构建恰当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实施细则是推动校企双主体合作的关键。校企双主体下能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真实合作,能将企业的各类需求和标准引入到办学的各个环节,能在合作平台上实现两支培养队伍(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王伟,王荣超,等.行业类高校校企合作发展机制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

[2]杨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2013,(23).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篇7

            ——“京银教育合作”第三期赴北京跟岗研修学习总结

银川市实验小学阅海第二校区    路  霞

银川市教育局以教师专业成长为起点,充分学习和借鉴北京中关村一小先进有效的管理和教学经验,努力提升教师的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拓宽视野,转变思想,有效推动“京银教育合作”小学集团化办学共同体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18年10月22日至11月2日,在银川市教育局的组织下,“京银教育合作”项目学校共选派45人赴北京中关村一小跟岗研修学习。我有幸成为了本次研修学习中的一员。非常感谢市教育局和北京中关村一小为我们搭建了优秀的学习平台,也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此次宝贵的跟岗研学机会。

本次跟岗研修活动由实验教育集团滨河校区王辉校长带队,各校区分别派出8门学科教师及班主任赴北京中关村一小进行为期两周的跟岗研修学习。出发前,我们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遇旻校长委派王辉校长就本次外出跟岗学习目的、意义做了详细的阐述;就研学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就外出学习纪律做了严格的要求。鼓励教师从中关村一小的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活动展示等方面学习交流,嘱咐外出教师认真学习,多看、多问、多记、多思。

在这两周里,我谨记遇校长的叮嘱,跟随导师康昕洁老师虚心学习中关村一小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领略了中关村一小的办学特色以及办学管理模式,尤其是深入了解了中关村一小的语文学科教学教研发展的新信息和方向,拓宽了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研水平。本次跟岗研修期间,我的具体收获如下:

一、初入葵园,花香满园。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10月22日清晨,我们走进北京中关村一小,满眼灿烂的金黄跃动着,来访的我们深深感受到“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的葵园文化。

走进会议室,中关村一小的老师为每一位学员准备了小礼物——书、包、笔和暖茶,如向日葵般温暖着我们。知性优雅的刘畅校长向研修学员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中关村一小的发展史,温暖的话语让初来乍到的我们倍感亲切。“做最好的自己”是葵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葵园文化不仅外显于开满校园的朵朵葵花,还昂扬在优美动听的《葵花颂》中,更蕴藏在孩子们熟记于心,外显于行的“葵园约定”中。

刘畅校长寄希望于我们每一位学员,在跟岗学习中不仅是“输入”,更多的是返岗后的“输出”,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的喜爱,愉快的工作。欢迎仪式后,我们跟随中关村一小的葵园文化小使者参观校园。一路参观一路赞叹,中关村一小就是孩子们的大舞台,200多个微社团由孩子们自发组团,学校提供场地,孩子们自主开展活动,学校为每个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与帮助,培养自主、合作、创新的接班人,让孩子们“做最好的自己”。

初入葵园带给我的感受用一首诗来表达:

中关村一小培训有感(一)

文/路霞

上善若水谦为心,润物无声胜有声。

葵花朵朵向阳开,芳香四溢满园金。

二、跟岗研学,交流共进。

中关村一小的领导和老师们都非常重视研修教师的跟岗培训工作,学校安排了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的导师们对我们进行指导和帮助,我的导师是中关村一小天秀校区的康昕洁老师。到校第一天,康老师就带领我进班听课,期间,我还有幸跟随康老师经历了她在北京市大教研活动中所承担的五年级《“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的两次磨课、专家校长的两次评课,最终的北京市语文教研活动——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研究活动中呈现的低、中、高段三节精彩的现场课,并聆听了北京市教研室张利军主任的精准点评,使我对语文教学中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有效融合方法有了新的认识了理解,尤其是张利军主任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张主任说:“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到最后的人并不多。”以及在和康老师交流中的感受,康老师今年47岁了,依然积极承担北京市的教研观摩课,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康老师说,这都源自于她对教育的情怀。是的,对教育事业的情怀与年龄无关,即使银丝缕缕,也依然充满激情,女里工作,虚心学习,不断完善,享受教育的幸福。

在研修期间,我还有幸聆听了其他老师的精彩课堂教学过程,聆听专家讲座,家长课堂,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聆听家长会,观摩科技节等等。跟岗研学内容丰富多彩,儒雅博学的导师们百忙之中总会抽出时间对我们进行指导,和我们研讨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收获满满!

 “善省者自善”,每天在跟岗学习一天结束后,我都会及时记录研修内容,静下心来认真反思收获,不断成长。中关村一小还细致周到地为我们提供免费的营养午餐,安排和布置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研学之中。

深入葵园带给我的感受也用一首诗来表达:

中关村一小培训有感(二)

文/路霞

默默耕耘九躬身,孜孜求教育新人。

春雨细润莘莘子,秋华丰盈日日新。

三、参观拓展,修身立德。

10月26日上午,在中关村一小领导们的精心安排和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了我们党自成立以来所经历的风雨历程以及不同阶段取得的丰硕成果,领略了我国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之风采。作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更感责任之中。教而不辱师德,必兴人文荟萃之盛。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科学启智,教育为本。

四、总结交流,共促成长。

11月2日上午,中关村一小天秀校区在校领导胡主任的组织下,我们对为期两周的跟岗研修学习进行了总结交流,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所学、所思、所获,并提出了困惑,胡主任细心聆听,耐心解答,让我们茅塞顿开,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下午,我们观摩了中关村一小的第十五届科技节活动。“挑战天下,超越梦想。”孩子们参与活动的饱满热情和创新的科技作品感染和震撼了我们。在欢声笑语和激烈的比赛之中,我们恋恋不舍的踏上了归途。

短短两周的教师跟岗研学活动圆满落幕。通过此次跟岗研学活动,开阔了我的视野,冲击着我的思想,提升了我的管理和教学能力。我会继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求索和发展,在努力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不断成长!相信,此次“京银教育合作走出去”的跟岗研学方式,一定会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研修中收获   反思中成长

            ——“京银教育合作”第三期赴北京跟岗研修学习总结

银川市实验小学阅海第二校区    路  霞

银川市教育局以教师专业成长为起点,充分学习和借鉴北京中关村一小先进有效的管理和教学经验,努力提升教师的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拓宽视野,转变思想,有效推动“京银教育合作”小学集团化办学共同体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18年10月22日至11月2日,在银川市教育局的组织下,“京银教育合作”项目学校共选派45人赴北京中关村一小跟岗研修学习。我有幸成为了本次研修学习中的一员。非常感谢市教育局和北京中关村一小为我们搭建了优秀的学习平台,也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此次宝贵的跟岗研学机会。

本次跟岗研修活动由实验教育集团滨河校区王辉校长带队,各校区分别派出8门学科教师及班主任赴北京中关村一小进行为期两周的跟岗研修学习。出发前,我们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遇旻校长委派王辉校长就本次外出跟岗学习目的、意义做了详细的阐述;就研学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就外出学习纪律做了严格的要求。鼓励教师从中关村一小的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活动展示等方面学习交流,嘱咐外出教师认真学习,多看、多问、多记、多思。

在这两周里,我谨记遇校长的叮嘱,跟随导师康昕洁老师虚心学习中关村一小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领略了中关村一小的办学特色以及办学管理模式,尤其是深入了解了中关村一小的语文学科教学教研发展的新信息和方向,拓宽了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研水平。本次跟岗研修期间,我的具体收获如下:

一、初入葵园,花香满园。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10月22日清晨,我们走进北京中关村一小,满眼灿烂的金黄跃动着,来访的我们深深感受到“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的葵园文化。

走进会议室,中关村一小的老师为每一位学员准备了小礼物——书、包、笔和暖茶,如向日葵般温暖着我们。知性优雅的刘畅校长向研修学员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中关村一小的发展史,温暖的话语让初来乍到的我们倍感亲切。“做最好的自己”是葵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葵园文化不仅外显于开满校园的朵朵葵花,还昂扬在优美动听的《葵花颂》中,更蕴藏在孩子们熟记于心,外显于行的“葵园约定”中。

刘畅校长寄希望于我们每一位学员,在跟岗学习中不仅是“输入”,更多的是返岗后的“输出”,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的喜爱,愉快的工作。欢迎仪式后,我们跟随中关村一小的葵园文化小使者参观校园。一路参观一路赞叹,中关村一小就是孩子们的大舞台,200多个微社团由孩子们自发组团,学校提供场地,孩子们自主开展活动,学校为每个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与帮助,培养自主、合作、创新的接班人,让孩子们“做最好的自己”。

初入葵园带给我的感受用一首诗来表达:

中关村一小培训有感(一)

文/路霞

上善若水谦为心,润物无声胜有声。

葵花朵朵向阳开,芳香四溢满园金。

二、跟岗研学,交流共进。

中关村一小的领导和老师们都非常重视研修教师的跟岗培训工作,学校安排了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的导师们对我们进行指导和帮助,我的导师是中关村一小天秀校区的康昕洁老师。到校第一天,康老师就带领我进班听课,期间,我还有幸跟随康老师经历了她在北京市大教研活动中所承担的五年级《“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的两次磨课、专家校长的两次评课,最终的北京市语文教研活动——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研究活动中呈现的低、中、高段三节精彩的现场课,并聆听了北京市教研室张利军主任的精准点评,使我对语文教学中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有效融合方法有了新的认识了理解,尤其是张利军主任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张主任说:“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到最后的人并不多。”以及在和康老师交流中的感受,康老师今年47岁了,依然积极承担北京市的教研观摩课,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康老师说,这都源自于她对教育的情怀。是的,对教育事业的情怀与年龄无关,即使银丝缕缕,也依然充满激情,女里工作,虚心学习,不断完善,享受教育的幸福。

在研修期间,我还有幸聆听了其他老师的精彩课堂教学过程,聆听专家讲座,家长课堂,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聆听家长会,观摩科技节等等。跟岗研学内容丰富多彩,儒雅博学的导师们百忙之中总会抽出时间对我们进行指导,和我们研讨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收获满满!

 “善省者自善”,每天在跟岗学习一天结束后,我都会及时记录研修内容,静下心来认真反思收获,不断成长。中关村一小还细致周到地为我们提供免费的营养午餐,安排和布置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研学之中。

深入葵园带给我的感受也用一首诗来表达:

中关村一小培训有感(二)

文/路霞

默默耕耘九躬身,孜孜求教育新人。

春雨细润莘莘子,秋华丰盈日日新。

三、参观拓展,修身立德。

10月26日上午,在中关村一小领导们的精心安排和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了我们党自成立以来所经历的风雨历程以及不同阶段取得的丰硕成果,领略了我国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之风采。作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更感责任之中。教而不辱师德,必兴人文荟萃之盛。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科学启智,教育为本。

四、总结交流,共促成长。

11月2日上午,中关村一小天秀校区在校领导胡主任的组织下,我们对为期两周的跟岗研修学习进行了总结交流,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所学、所思、所获,并提出了困惑,胡主任细心聆听,耐心解答,让我们茅塞顿开,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下午,我们观摩了中关村一小的第十五届科技节活动。“挑战天下,超越梦想。”孩子们参与活动的饱满热情和创新的科技作品感染和震撼了我们。在欢声笑语和激烈的比赛之中,我们恋恋不舍的踏上了归途。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 职业院校;影子校长;培训;自主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5-0043-05

开展职业院校校长培训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升校长专业能力、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有效手段。中英职业教育“影子校长”培训以中英两国职业学校校长为培训对象,以跟岗充当对方校长影子的实践行动为主要学习模式,校长始终在观察、感悟和实践中学习和反思对方办学中的行为和领导方式,批判性地接受和思考对方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并对自身领导行为和思维不断进行修正和改进。

在影子校长培训实践中,校长主动提出一系列问题,向对方请教,甚至就学校的管理和领导模式进行激烈讨论与思想交锋,在深入对话和交流现场中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其有效解决了校长缺乏主体身份角色定位,解决了许多校长缺乏问题意识的盲目学习状态,使校长能够回归到事实本身并作出科学决策和有效行动。从本质上讲,“影子校长”培训有效地使校长(被培训者)从传统培训的“高硬之地”,回归到了当下“底湿之地”[1]。在这种模式下,校长们不再专注于过去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而是投身到反思实践行动中去实践和感悟,校长成功实现了角色转型,真正成为自主的专业学习者、行动反思者、问题解决者和价值建构者。

一、影子校长:缘起与内涵

什么是影子?如何理解影子校长?对于大多数教育者而言,影子或者影子校长是比较新鲜的事物。因为影子与教育之间、特别是和校长之间的联系在我国历史并不很长,也很少有人把这两者联系起来并使其产生教育意义。在教育部官网数据搜索中发现,有关“影子校长”的信息共有36条。最早开始出现“影子校长”培训的项目是“2009-2011年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2]。在该项目中,提出“将参训校长派到省内、省外实践基地学校担任‘影子校长’”写入培训方案,方案明确指出这是一种培训方式。但是,影子校长的深刻内涵远远超出了项目本身。

影子,从字面理解,很容易想到这可能是一个人在太阳照射下产生的身影,或者在河边水中个人的倒影,抑或是晚上月亮高挂天空时给个人投射下来的影子,等等。从中英“影子校长(Principal Shadowing)”外文翻译“Shadowing”、“Principal Shadowing”来分析,显然,Shadowing是人们关注的核心,也是其价值所在。通过检索发现,最先出现和频繁组合的相关词汇是Job Shadowing和Work Shadowing,通过对Job Shadowing分析发现,Principal Shadowing(影子校长)与Job Shadowing颇有渊源,Principal Shadowing是Job Shadowing形式上的表达、发展和延伸。

(一)Shadowing:尾随(者)与跟读(者)

有道翻译对“Shadowing”解释是:Shadowing是练习口译的一种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Shadowing也翻译作“影子练习”,做跟读训练理解,也就是学生看原声视频的时候跟着复述里面的人说的话,尽量做到语音语调一致[3]。

国外VIKI语言网站则更清楚解释了该词的内涵,“Shadowing”是语言学习的一种技术、手段和方法(a language learning technique),是由美国教授 Alexander Arguelles发明的,首先在德国和韩国使用的一种口语学习技术和方法。它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初学者层次,对于初学者而言,Assimil①是最好的学习材料,这个学习材料只要学习者跟着模仿和学习就能够很快成功和掌握;另外一种是高级层次,对于高级层学习者而言,有声读物(audio books)是通常的学习材料。从Assimil与audio books比较分析中,Assimil非常有趣且吸引人,学习者易于接受并能够很快取得预期的学习成效,而后者则更为普遍和通俗。从这个意义上讲,Shadowing有“跟读(跟着学习)、尾随”之意,作为名词的话,也可理解为“尾随者、跟读者”。

(二)Job Shadowing:工作见习、工作观摩和工作影子等

首先,从百度有道词典解释来看,Job Shadowing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旁观工作(Job shadowing),是一个为非付费的雇佣机会寻找你的人际网络的简单方法;工作影子计划(job shadowing),通过接触对方的工作,你可以加深对同事眼中的公司是什么样的了解,也可以在面对共同的问题合作时交流观点和主意;工作见习(job shadowing)有实地参观(field trips)、工作见习(job shadowing)、学徒制和实习制等形式,主要是美国联邦与各州政府积极推动工作经验方案与职场训练的方式[4]。

其次,从维基百科(Wikipedia)中发现,“Job Shadowing”和影子校长之间的真实面目则更为清晰。在维基百科中,“Job Shadowing”被解释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在职学习、生涯发展、领导发展的预机制,其涉及到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一起工作,其中一个人手中有一份相同的工作正在进行,另外一个人可以以学习者身份尾随、学习和模仿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工作者的行为、工作组织方式和工作能力等。针对“Job Shadowing”(工作影子)与“领导发展”关系,它指出,许多组织把工作影子作为培养和发展领导的工具,特别是通过给予有抱负的领导者去做资深领导者的影子以向他们学习,弥补课堂学习中难以真正体验和感悟到“如何才能成为一个领导者”的一手资料。在价值方面,其强调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双方彼此学习和交换思想和理念,其还有助于探索并与各部门建立合作机会,有助于有效信息反馈。

(三)“影子内阁”中“影子”内涵:批判、发现和问题挑剔者

190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奥斯丁・张伯伦首先使用“影子内阁”一词,此后,这一词汇被一些英联邦国家所采用,指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中不执政的政党,该政党与执政党相对,也叫“预备内阁”、“在野内阁”,亦喻指不掌权的人。实际情况是,“影子内阁”虽名曰“影子”,但无论从它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实际作用方式来看,还是考虑到其前途和归宿,都远非“影子”可比;“影子内阁”不但不附和当任内阁,反而以与其争斗为乐,遇到议会辩论时,各“影子大臣”就会踊跃发言,在阐述本党观点的同时,专挑当任内阁的毛病和缺点进行攻击,给当任内阁施加种种压力,促使当任内阁,并最终取而代之[5]。

从英国“影子内阁”中的“影子”角色来看,一方面,“影子”的确不是背后的跟从者和学习者,而是批判者、挑剔者和对手;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影子内阁”也是促使对手进行有效反思、决策和行动的力量源泉。

(四)“影子校长”(Principal Shadowing)的内涵界定

综合上述观点,“影子校长”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内涵:一是校长的身份,校长是学习者、商讨者和批判者,行动反思者和实践改进者;二是校长培训的方式,通过扮演“影子”角色,校长在工作岗位实践中跟踪对方,体验、感悟和学习对方的行为哲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方法;三是培训的主客体都是价值主体,而且承担着评估者、建构者和保留者重任。“影子校长”双方是价值主体在共同事业中如何面对问题,并寻找有效的价值手段来解决和应对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校长是利益相关者、利益共同体和事实的价值主体,双方互为对方的评估者,最后要对问题的解决进行价值协商和建构。

二、中英职业教育“影子校长”培训的实践与特色

2013年,中英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校长“互访式”交流学习,并以影子校长模式具体展开,在职业教育领域实践和展示了影子的价值和风采。

(一)基本情况介绍

中英职业教育“影子校长”项目是在中英两国政府战略合作框架下,为落实中国教育部与英国商业、创新与技能部签署的职业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推进中英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开展的职业教育院校长交流和培训项目。中英双方互派15名校长结成“影子校长”,开展中英职业院校的交流、合作与对话活动,促进双方职业教育国际化与合作发展。

“影子校长”培训项目具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集中学习(3~5天),主要是通过专家讲解对方的职业教育基本情况,报告主题有: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学院专业和课程开发及学院运行,英国行业技能协会的角色和英国学徒制,英国职业教育的战略规划和绩效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如何提高质量,职业院校的资金筹集和资源分配,校长岗位职责,职业教育的变革及其应对与管理等内容。二是跟岗体验(1周时间),把校长派到各自对接学校去做对方校长的影子,观察和学习对方校长如何领导学校开展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院校总体情况介绍,学院战略规划,学校组织机构、管理和决策机制,院系和教职工人力资源管理,院校财务管理和支持系统,教学规划、教学实施与学生实习,信息沟通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校企合作模式(学徒制),教学评估等。三是反思总结(2天),校长进行汇报交流,结合对方的做法,剖析自己学校办学中的情况和问题,反思并系统阐述如何破解职业院校发展中的难题,包括对破解这些问题的思考、建议和启示等。

“影子校长”培训的三个阶段相互融为一体。第一阶段的集中学习聚焦并服务于第二阶段的跟岗考察,第一阶段的集中培训内容是为更好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而服务,而第三阶段总结又是对第二阶段的跟岗考察进行反思与总结。因此,三个阶段始终围绕扮演影子角色展开。

(二)培训模式特色

1. 培训模式:校长(被培训者)在意义中行动

“影子校长”培训中,在“集中―跟岗―总结”的整个过程中,校长始终是培训和关注的中心、问题发现的中心和专业发展的中心。校长的行动包括三个阶段的行动模式:在认识中理解行动,在跟岗实践中解构行动,在总结中反思行动。

第一阶段的集中培训中,专家通过报告介绍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学院情况时,和以往培训完全不同的是,校长要由知识和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问题的迫切咨询者。他们需要了解对方,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第二阶段的跟岗考察。第二阶段“跟岗考察”中,校长已经成为独立意义上的学习者(翻译陪同),也是反馈者、问题发现者和批评者。作为影子,校长们在自己熟悉的工作实践中体验学习,不需要在行动上作出回应,而是在内心和思维中作出判断和解构。这个阶段的实践,校长会面临好奇、不理解和文化的碰撞,校长们需要超越自我,走出惯性思维,接受新的理念、思想、方法或疑问等。带着这些,他们要走向第三阶段――在总结中反思行动,去质疑、请教、甚至回到自己的岗位实践中去体验,最终形成反思性报告。这整个过程都是校长在行动,包括认识上行动、实践中行动、反思性行动。正是这一系列行动过程,使培训始终富有激情和意义。

2.培训内容:以反思性实践知识学习取代科技理性主义说教

传统教育理念中认为,专业职业工作者都有一套科学的实践逻辑,只要让教师或者校长等专业人员接受科学的专业知识培训,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方法,专业工作者就可以取得成功。在教育上表现为教学理论的专题培养、学校管理和校长领导力的培养等,校长们获得有关教学管理和领导教学的理论知识、方法能力,就可以取得成功,而实际情形并不如此。

舍恩针对专业工作者科技理性的认识逻辑进行了批评,他认为,反思行动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实践的知识基础。舍恩认为,追求标准化、统一化、确定性的科技理性实证主义认识论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专业工作等领域的方方面面。然而专业实践工作(如医学、建筑、教育等领域)具备复杂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独特性和价值性的特点,因此,科技理性的实证主义认识论在面临教师专业实践工作时会遭遇知识合法性危机。这具体表现为教师在专业实践中遇到的具体教学问题,很难找到一种确定的、统一的、普适的问题解决策略,教师只能在那种问题情境下、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好的”策略[6]。

从“影子校长”培训内容的选择上看,“影子校长”培训不是既定的专业学科知识模块学习和专家讲授,而是围绕校长跟岗主题有针对性地介绍、设计和解读一些相关知识,这些知识有无价值不在于专家介绍了什么,而在于是不是校长下一阶段实践学习的内容,是不是校长发展所需要的、能用到的甚至被质疑的。反思的起点是现实问题,问题在哪里,校长们的问题意识哪里来?这些必须通过校长对实际学校的考察获得。在校长跟岗阶段,他们亲临现场感受,既是经验的学习者和问题的发现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包括批判自我和批判影子对方)。在上述基础上,批判性地反思自我和对方的经验和做法,再回到自己的实践工作中去改进。

3.培训目标:问题解决与合作发展

“影子校长”培训使中英双方校长能够在对方的岗位中去观察对方的行动逻辑和领导方式。从本质上讲,校长领导力的行使和实施没有完美和不可挑剔的存在,因此,发现和修正自己的领导行为始终存在于学校领导者实践中。但是,问题之于校长自身往往又很难找到并被关注,让同行校长来看自己的行为是一种有效的同行评价,正所谓“旁观者清”,而且每位影子校长都是专业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因此,彼此发现问题,并且交流探讨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专业发展中最终的落脚点和必然。通过“影子校长”培训,不仅发现了学校存在的很多问题,而且探讨和交流了很多有价值的做法和实践,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效果,推动了双方相互之间的借鉴和合作。

三、中英职业教育“影子校长”项目的实践价值

“影子校长”培训模式有效解决了专业人员培训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缺乏问题意识、缺乏主体意识的困境。这种模式的高质量实施建立在培训双方专业的一致性和一对一基础上,需要专业工作者高度的合作精神和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其使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由被动发展状态回归到自主发展状态,从根本上解决了校长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和培训不力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培训模式为改造传统校长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范例,同时,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一)创新了校长与专业人员的培养培训模式

“影子校长”模式以聚焦问题,以人为中心,始终让培训者处于实践反思的行动中。这种模式强调一对一的实践对话和反馈,要求校长和专业工作者始终以专业者思维思考和处理实际问题,对于校长专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地方和区域之间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开展适度的院校合作和校长交流,推进我国国内校长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二)为个体教师专业自主性发展提供了实践范例

从制度性设计走向自主性发展始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追求方向。职业学校教师要形成和培育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和精神,必须有具体的载体和平台。借鉴“影子校长”模式,让新入职教师(年轻教师)通过跟岗专家型教师和资深企业师傅学习和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提高年轻教师的专业实践操作水平和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此外,从个体教师之间、学校专业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再到区域之间,可以采取校内专业对专业的“影子教师”开展教学影子实践,也可以在同一区域中两所专业类似的学校开展影子校长或教师专业实践。从专业个体而言,专业发展必须始终出自于自我的主动性发展,而不能依赖于组织和他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专业发展个体都可以去寻找自己的影子伙伴,实现自我的影子计划。

(三)为深化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提供了方向

通过“影子校长”培训项目,大批校长建立了校际之间合作友谊,拓展了合作领域并深化了校际合作内涵。通过“影子校长”结成的伙伴关系,学校之间建立“影子教师”与“学生互换”等合作项目,继续推进深度合作,把影子校长模式延伸到具体领域,深化其合作内涵和形式;学校在国际领域共同分享彼此成功的理念和办学模式,保持定期交流互访关系。如,中国职业院校可以试点和借鉴“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开展人才培养,以破解我国“校企合作”效果不佳的顽疾。中英职业院校还可以对国际化程度较高,专业标准比较成熟的一些专业领域进行了课程、证书和教师培养培训的联合开发,有效推动双方职业教育发展和合作关系深入。

上一篇:配合带工作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选调生培训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