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站站长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4 18:17:22

文化站站长培训总结

文化站站长培训总结篇1

1 培训是指导血站员工顺利优质完成采供血业务工作的重要环节

培训其实是一个过程,是我们采供血质量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训是通过对受训者进行知识、技能、态度的学习,以提高其思想品质和行为能力,使其能够担当和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以迎接新的、更高的标准的工作挑战。从培训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知识、技能和态度是培训的三大要素,其中知识是基础,技能是根本、态度是培训的重点。

为什么说培训是指导血站员工顺利优质完成采供血业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呢?①《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一法两规")实施以来,许多职工对"一法两规"对自己所在岗位的要求不明白、不了解或者知之甚少,加强培训工作可以让血站职工熟悉并正确理解采供血相应的法律法规;②有助于质量体系和标准的实施和改进,质量体系制定完毕后,必须通过培训才有让全站员工接受、熟悉和了解,只有接受、熟悉和了解后才能在工作中得到贯彻和实施;③可以解决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和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差错。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差错,培训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正确的方法得到实施,减少工作中差错事故的发生率,降低采供血成本,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④采供血事业需要向前发展,需要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员来担当采供血工作的重任,通过培训可以提高采供血人员的素质,加强血站文化的建设,促进血站的发展;⑤可以让新进的员工尽快地了解血站,血站也可以尽快地发现新员的特长,以便安排合适的岗位,让新员工尽快地掌握新任岗位的知识技能,让老员工适应新的工作变化需求,提高工作的绩效[1];⑥可以进一步加强血站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受训者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及相互关系的安排和沟通,以及报告和指令的传播途径[2]。这一切,都是有利于血站员工顺利优质地完成血站的采供血工作的。

2 "一法两规"的颁布和实施,对血站的培训工作具有法规性和强制性

自2005年以来,卫生部相继颁布和实施《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一法两规"对采供血机构的培训工作都作了具体和明确的规定。"培训"一词在"一法两规"中是用得最多的一个词语,其中《血站管理办法》中共涉及到7处,《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共涉及到55处,《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中共提到17处,"培训"一词在"一法两规"中总共提到79次[3]。这充分说明一法两规对采供血机构的培训工作具有法规性的要求。

"一法两规"中重点对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安全卫生培训、法律法规培训、职业道德培训、质量体系文件培训等方面作了具体的全面的要求,其中《血站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提到:血站工作人员应当符合岗位执业资格的规定,并接受血液安全和业务岗位培训与考核,领取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血站工作人员每人每年应当接受不少于75学时的岗位继续教育。根据这一要求,血站在岗员工必须全部接受培训。"一法两规"对血站在岗人员作出了75学时的强制性规定,这也是其它行业法律法规所不具备的。

3 培训是血站人力资源和血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站人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的骋用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上岗、健康体检、人员的辞退、内退、离退休、休假以及满足业务工作状况的人力资源评价等。其中培训和考核是血站人力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手段。培训管理程序其实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的子程序,所以在血站体系文件中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和培训管理程序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血站文化包括质量文化、服务文化、管理文化、培训文化等。其中培训文化是血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组成血站文化的基础。其实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和繁衍的模式,相对培训而言,培训工作得以实施即为"生存",培训工作得到深化和维持就是"繁衍"。因此培训文化就是培训工作得以实施、维持和深化的与培训工作密切相关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和实施环境的总和。因此我们的培训工作就是要从意识形态、思维模式入手,端正工作态度和培训理念,从规章制度入手建立培训体系,从培训的实施入手,创建培训氛围[6]。以求在血站建设先进的、积极向上的培训文化,提高血站的人力资源质量。

4 培训在血站的建立和实施

血站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成立培训领导机构继续教育委员会(培训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职称委员会。继续教育委员会(培训领导小组)的职责是领导和组织血站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对培训工作进行评估,学术委员会的职责侧重于站内的学术和科研工作,职称委员会侧重于对血站工作人员的职称晋升进行管理。

制定切合实际的年度培训需求,包括全站培训需求和科室培训需求。除完成"一法两规"规定的75学时的培训任务外,还必须完成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全继委发[2006]11号)和《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和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鄂卫发[2007]25号)文中对每位在岗人员规定的相应的年度学分,这两点在血站员工的年度培训工作中是必须要达标的。

每周应该固定1~2个专门的时间为全站人员培训时间,可以结合科室的培训需求和全站的培训需求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除当班的人员外,在培训时间内其它人员一律必须到站参加培训。

授课方面,每年应对培训者的能力和评估者的能力进行评估,规定每位继续教育培训者每年必须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同时对培训工作也应作具体的分工,培训形式可全员集中多媒体授课。在完成站内培训者授课的同时,也应按培训需求积极请站外人员来站授课,也可以分科室、分专业、分批次组织一些小规模,专业性很强的培训,如检验专业的培训、护理专业的培训等,并且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书面考试与现场操作相结合,培训者与受训者的互动相结合。

此外,血站应加强培训工作在软件方面的体系文件建设,包括培训职责、培训制度、培训管理程序、培训资源的管理、培训的监控和持续改进以及培训记录的留存管理等。这些都是分管血站培训工作的领导层(继续教育委员会或培训领导小组)应制定并且每年需要持续改进和必须完成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余晋林,朱业华,田兆嵩.血站质量管理培训教程.2009:1-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006-5.

文化站站长培训总结篇2

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我市辖6个镇5个街道,356个行政村,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为79.44%。从07年起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度,09年至今连续四年实施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目前我市共有农技、种子、畜牧兽医、农机、林特等5个市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11个镇(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综合站)、320个村级(包括有影响的农业主体)服务站点、17家民办农业科研所,基本形成了市、镇(街道)、村(点)多级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效能逐步提升。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队伍分工职责明确,我市已基本建立了“首席农技专家+技术指导员(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示范户”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在新阶段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实施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推进建立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力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2013年全市计划围绕6个农业主导产业,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个,培育科技示范户650户,培训科技指导员80名,力争主推技术和主推品种推广应用率达到90%以上,同时,积极探索和总结农技推广新模式、新机制,真正发挥补助项目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实施内容

(一)加强体系建设、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创新思路,完善市、镇(街道)、村(点)和社会化民营机构各级农技推广体系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化农技推广队伍的培育力度,鼓励引导相关农业主体和民营科研机构在满足自我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从而真正构建政府主导力、科技支撑力、农民主体力、社会参与力等“四力合一”的农业公共服务机制。今年在第一批创建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第二批溪口、莼湖和裘村3个示范性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和松岙、大堰、江口、西坞、锦屏5个一般性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多功能、一体化”要求,改善服务条件,不断强化服务中心的延伸作用,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2014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第二批8个镇(街道)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并通过市级验收。

(二)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示范带动能力。继续完善农技人员包村到户的工作机制和“首席农技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创新团队)+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结合前几年我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的实际,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1、遴选各产业主导品种和集成主推技术。2013年确定优质稻米、蔬菜瓜果、生猪养殖、水蜜桃(水果)、名优茶、雷笋六个产业为项目重点实施的主导产业,将建立相应的以首席农技推广专家领衔、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组成的实施团队,组织遴选各产业主导品种和集成主推技术,由专家组制定示范和推广方案,通过培育示范户和基地示范观摩提高推广效率。

2、建设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按照一业一示范的原则,在6个产业中认定和建设10个左右示范基地,并为每个示范基地配备由首席农技推广专家领衔,技术指导员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工作,重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良种、农艺与农机融合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并通过示范基地的观摩与培训等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3、培育科技示范户。在六大产业中遴选650名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其中水稻300名,蔬菜瓜果90名,生猪养殖80名、水蜜桃(水果)100名、名优茶30名、雷笋50名。选派78名技术人员进行结对技术帮扶指导,每名农技指导员结对联系科技示范户5-8个。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指导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同时创新农民培训方式,在科技示范基地上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加快新型农民培养力度。

(三)加强人才的培养,提升农技服务水平。根据省、市统一编制的分类别、分产业培训计划,2013年将继续选送全市基层骨干农技人员,到国家或省级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开展重点班和普通班集中培训。鼓励农技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报考相关大专院校进行学历提升自学,逐步提高业务能力。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以专家讲座和外出参观研修等形式,重点对我市责任农技人员和农业主体和民办科研机构社会化农技服务人员进行培训。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业生产领域创业就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间:2013年7月-2014年5月

第一阶段(7-8月):动员部署。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及项目实施产业专家组;筛选好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确定好各产业试验示范基地;按一定申报程序遴选好科技示范户、配备相应农技指导员;并按要求将所有数据录入到规定网站;

第二阶段(8-12月):组织实施。制定完善各环节具体管理办法,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科学创新;

第三阶段(2014年1月-5月):各产业做好项目实施总结,按照绩效考评办法,查漏补缺,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迎接上级验收。

五、项目实施产业责任单位、人员及任务分工

优质稻米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为市农技服务总站、市农机管理站和种子管理站。由(市农技服务总站科长,高级农艺师)、(市农机总站科长,高级工程师)、(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领衔配备30名技术指导员组成水稻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水稻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科技示范基地(不能与高产创建基地重复),落实和培育水稻产业30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蔬菜瓜果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为市农技服务总站和市种子管理站。由(市农技服务总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市农技服务总站经作科科长,高级农艺师)、(市农技服务总站经作科,农艺师)领衔配备15名技术指导员组成蔬菜瓜果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蔬菜瓜果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蔬菜瓜果产业的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9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生猪养殖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市畜牧兽医总站。由(市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高级畜牧师),(市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高级兽医师)领衔配备生猪养殖产业15名技术指导员组成生猪养殖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的生猪养殖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畜禽养殖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8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水蜜桃(水果)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市林特总站。由(市水蜜桃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市林特总站,农艺师)领衔配备10名技术指导员组成水果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水蜜桃、猕猴桃、葡萄等水果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水果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10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名优茶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市林特总站。由(市林特总站,高级农艺师)领衔配备3名技术指导员组成名优茶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名优茶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建设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3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雷笋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市林特总站。由(市林特总站,工程师)领衔配备5名技术指导员组成雷笋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全市雷笋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5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六、经费使用安排和配套资金落实

2013年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计划列支85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补助经费85万元.具体列支计划如下:

(1)农技推广服务补助:主要用于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费用的交通、通讯、误餐等费用补助安排15万元;开展科技创新、完成农业技术推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费用安排5万元;用于技术资料印刷以及建立相关制度和工作考评管理安排5万元。

(3)农业科技示范补助:结合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部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中购买农(兽)药、化肥、饲料、试验设施等物资及组织展示活动补贴进行补助安排22万元;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物化技术补助,计划每户补贴200元共安排13万元;

(3)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能力建设补助:主要用于农技人员集中开展技术服务,参加异地研修、现场实训所需的教材、场地、差旅、食宿、交通等,安排15万元;新型农民培训、基地观摩等安排10万元。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项目领导组织。成立以方国波副市长为组长的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市府办、市农办、市财政局、市农林局、市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在市农林局下设农业办公室,由王荣定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周叶君为副主任,局属办公室、组织人事科、科技教育科、市林特总站、市农机总站、市畜牧兽医总站、市农技服务总站、市种子管理站等科站负责人为实施成员。具体负责做好项目实施方案制订,资料收集和汇总,任务分解与协调组织,上下联络,指导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之间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开展绩效考核等项目实施工作。

(2)强化资金保障监管。会同市财政局加强对中央财政补助项目资金监管,明确项目实施的目标、内容、责任以及资金使用要求,保证项目资金的合理和规范使用,特别是建立补贴经费与工作考评挂钩的机制,做到专款专用,从而保障项目实施工作的有序推进。同时将统筹项目资源和技术力量,实现部门、人才、项目、资金的优势集成,形成工作合力。

(3)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进一步完善“联村联基地联农户”为形式的服务机制,形成“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创新团队)+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项目实施过程要严格农技制度上墙、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明白纸到人,做到技术指导员配备胸牌、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竖立标牌、科技示范户悬挂门牌,《技术指导员手册》和《科技示范户手册》分别发放到人到户,并要求认真填写。建立农技指导员农技服务绩效考评体系,建立奖罚制度,以现场实地抽查、《手册》填写抽查、各级向科技示范户电话调查等结果为依据,对技术指导员进行绩效考核。同时做好农技人员培训、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的档案网络化工作。

文化站站长培训总结篇3

20xx年以来,我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市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指导下,坚持以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为宣传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提高党员素质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加强了党员先进性的宣传教育和农村党员实用技术教育,切实搞好远程教育站点工作。现将全镇20xx年上半年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站点基本情况

目前,我镇有9个村级接收点,负责农村党员群众培训工作,各接收点都配备了专兼职人员负责设备管理维护,运行情况良好。20xx年上半年,全镇各站点收看的内容主要为政策性法规和创先争优节目,农技和科普知识等系列视频。

二、上半年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使远程教育培训工作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我镇因工作需要调整了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副书记负责我镇远程教育的领导工作,各村村书记为站点管理员,落实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责任制。明确管理操作人员,各村选派固定村工作人员负责管理操作。明确工作职责,确保了镇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结合实际培训需求,扎实抓好远程教育培训工作

(1)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好实用的教学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工作正常开展。

根据不同站点和干部群众的不同需求,由各站点所在村总支结合实际制定年度教学计划,实施方案。首先,在内容上注重把党的方针政策、计生法律法规等群众急需了解的内容列入首先学习的计划, 充分调动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根据不同村的需求,组织学习相关农业科技知识和致富知识,邀请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和养殖大户等参与培训,既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知识,也把他们的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结合起来,现身说法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容易接受,为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2)将远程教育建设为一站多用的综合教学点

把各村远程教育站点与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精神文明活动室、农民书屋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一站多用”的作用,使之成为党员干部培训的学习基地和农民群众学科技、学文化、学知识“多位一体”的综合教学点,发挥了远程教育各站点的综合利用效益,形成“学习形式随着村情走、学习内容紧跟产业走、学习需求紧跟群众走、学习效果紧赶发展走”的良好局面。

(3)将远程教育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焕然远程教育信息量大、生动直观的优势,在扎实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活动中,利用远程教育学习作为创新学习形式的新平台和新载体。

(4) 重视乡党委中心站点建设工作,在培训方式上从贴近农村实际出发。采取集中收看与个别学习、实时收看与非实时收看、定时开机与随时开机相结合的方法,分类别、分层次、分时间开展教学辅导活动。在农闲时增加组织播放的学习次数,在农忙时适当减少组织学习次数。每天保持远程教育室的开放时间,保障广大农民党员进远程教育活动站就能学到致富经,逐步培养了党员群众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镇村工作人员的电脑基础知识较差,未经过专业培训,导致远程教育设备的利用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

2、远程教育是一项新的工程,被群众接受,养成习惯学习还有一定的难度。

3、工作人员对设备的不熟悉,发现故障时不能及时对故障进行排除与维修,一定程度上影响远程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

4、上半年没有奖励机制的存在,个别兼职工作人员因为日常工作量较大,而对远程教育工作不积极。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对上协调,争取市委远程教育办公室支持,到农村各站点进行培训指导,帮助制作农村适用技术光碟,加强对村校结合工作和远教加养殖大户工作的模式,来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

二是发挥镇“一村一大”的作用,通过对驻村大学生的培训,让他们在驻村、下村工作中对村管理员实际操作的反复培训,要求各村管理员必须 熟练操作设备,能解决常见问题。

三是从建立远程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从创新培训方式入手,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强化站点的管理工作,对存在问题的站点进行检查维修,保持各站点正常运行,尽快恢复我乡网络运行。

四是学习突出实效,注重结合,以远程教育在线学习打造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平台,及时最新学习课件,培养广大党员群众学习兴趣,远程教育学习争取产业以加强对产业大户的培训带动周围群众的学习热情,使我镇党员群众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掌握农作物最新防治技术。

文化站站长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职工教育 教师 对策

抓实职工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各级领导的共识。整合全兰州铁路局教育培训资源,实施规模化、集约化培训而成立兰铁职工培训站(2006年3月成立,下称培训站),是兰州铁路局、路局党委做出的战略性决策。随着兰州局职工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2012年7月,培训站退出复退军人专业学历教育,转型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转型后的师资队伍如何适应新形势需要,是培训站当前面临的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目前,培训站从事干部职工培训、特殊工种培训、函授学历教育专职人员和教学管理、后勤服务人员共123人,其中专兼职教师共105人(专职教师60名,兼职教师55名)。其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分别如表一~表四。

2 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从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资质结构和专业结构上分析,面对当前中心工作的转移,教师队伍与当前新形势不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

2.1 队伍整体老化 从年龄结构看,全站专兼职教师105人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只有8人,而46岁以上教师达51人,分别占专兼职培训总数的7.6%和49%,接近退休年龄的教师就有13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呈上升趋势。这种队伍严重老化现象,势必严重影响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2 铁路专业师资短缺 从职称结构看,虽然中级以上职称兼职教师达74人,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70%,工程系列职称专兼职教师57人,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70%,但全日制大专学历仅有44人,这其中不全是铁路主专业毕业。从专业结构看,由于长期从事学历教育,机械、工程建设、计算机、财经、卫生、师范及其他专业的专兼职教师就有68人,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65%,其中师范及其他类居多。而铁路主专业的运输、机务、供电、车辆、工务、电务专业合计37人,仅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35%,除运输专业(多为后取得学历)较多外,机务、供电、车辆、工务、电务专业专兼职教师十分短缺。

2.3 缺乏知识更新 铁路运营组织的变革和运输效率的提高,给职工培训工作提出严峻的挑战,给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自己真正掌握了铁路改革发展前沿的知识、信息、技能,才能胜任当前职工培训工作。但由于培训站近5年从事复退军人专业学历教育工作,在教学组织上按照高等、中等教育模式进行教学,专兼职教师既没有充电的时间,也没有充电的机会,对铁路高速发展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规章等知之甚浅,对我国铁路改革的前沿信息、发展动态知之甚少。

2.4 现场经验缺乏 培训站专兼职教师绝大部分从学校毕业直接分配到学校(培训站是2006年3月整合而成,师资来源于原兰州分局职工培训学校、运输学校,武威分局职工培训学校、党校,银川分局职工培训学校、党校),无现场工作经验。还有一部分从原分局教育管理机关转岗到培训岗位,现场经验十分缺乏。加上近5年从事复退军人专业学历教育,到现场实践机会和次数都较少,因此,教师队伍现场经验缺乏。

2.5 工作热情缺乏 105人专兼职教师中,一半属兼职,来自于培训、特培、函授、综合、劳人等科室管理岗位,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要承担相关的授课任务,在悉心钻研培训工作上心有余而力不足。这部分人员绝大多数没有取得企业教师职业资格证。专职教师因缺乏约束激励机制、队伍老化,致使工作动力不足,他们很少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现场调查研究,丰富课题,挖掘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培训教材,影响培训质量。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依据兰州铁路局人才培训建设项目“到2015年末,将职工培训站建成国家或铁道部重点支持的人才培训基地”要求,根据当前工作转型的形势,务必快速行动,探索实践,努力打造一支具有现代化培训理念、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掌握现代铁路技术知识和现代化培训手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1 立足现有师资,选准突破角度,推进教师队伍快速转型

3.1.1 自主选题,确定各自主攻方向 面对培训站专业学历教育中心工作向铁路专业技能培训转移的实际,引导教师紧跟培训发展形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长,把当前适应性强、并经过短时间内钻研能够投入使用的课题,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例如,当前应围绕新版《技规》、《行规》导读、新旧《技规》、《行规》变化,电气化铁路安全,劳动安全,DMIS、TDCS、CTCS—2,企业运输员、工务防护员、安全员等课题,定责定限进行合力攻关,使其尽快成熟,为开办新的培训班提供课题支撑。

3.1.2 巩固既有培训课程,研发拓展新的培训领域 在以往开展复退军人专业学历教育期间,开展特殊工种、通用工种培训仍是培训站重要职责之一。在这两项培训方面,培训站有较强的优势和成功的经验。应巩固特殊工种电工、电焊工、锅炉、厂驾、车床等工种培训课题,并向压力容器、水化验、机加工等课题拓展,丰富特殊工种、通用工种课题。不仅如此,要根据路局职工教育需要,尝试开发新的培训领域。例如,当前,应在运输业通信工培训、非运输业主要工种及以上职业资格等级的职工培训、新入路职工岗前理论培训、职教系统管理人员培训、专兼职教师培训、危险品专项培训、铁路防火安全培训等,完成一个,巩固一个,逐步拓展新的培训领域。

文化站站长培训总结篇5

目前公司运行部共有人员38名(其中古城20人。副主任2人,值长10人、备用值长1人,主值班员8人、值班员14人、学员2人。通过考试、考核,都能够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电站的正常生产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日常工作

运行当班值及时联系调度,合理安排开停机工作,积极配合机电设备的消缺工作,每日及时填写、上报生产日报表、周报表及各种运行日志,各种报表由专人负责上传水电公司及省调、地调。每月1号统计月度电量,总结月度生产运行情况上报水电公司,以便于水电公司领导指导工作。根据季节、负荷和设备状况调整运行方式,及时总结运行经验。

在保证机组正常运行的同时,积极配合设备消缺工作,对影响机组及主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重大缺陷进行彻底处理,保证电站安全运营。

年累计办理各种工作票404份(其中古城电站234份,电站170份);操作项25270项(其中古城电站16774项,电站8496项);发现大小缺陷310个(其中古城电站137个,处理115个,电站173个,处理163个)。工作中无任何事故发生,安全长周期运行古城电站1193天,电站896天。

2、生产情况完成情况

年水库来水量23.66亿m3,古城水库来水量26.92亿m3。结合实际水文气象情况,参考当时入库流量、机组运转特性曲线,尽最大可能合理利用上游来水,安排机组运行方式,保证机组在高效区运行。公司年完成发电量为16653.916万KW.h,完成全年发电任务17863万KW.h的93.23%。上网电量16337.84万KW.h,完成全年上网电量任务17500的93.36%。

分析未能完成计划发电量主要原因如下:

1、08年洮河实际来水量较预计来水量低,是一个平水偏枯年份。

2、系统在夏大方式下检修工作安排及岷县110KV变电站输电导流载体原因造成部分时间段内限制发电机出力也略微影响了全年的发电量。

3、地方政府干预和农民无理取闹,是电站无法在汛期高水位运行,机组利用率和效率均未达到最优化工况。

4、电站尾水水位较设计水位高,不能满足机组在额定工况下满负荷运行。

5、夏季洮河漂浮杂物多造成拦污栅压差过大被迫停机清污,费时费力影响发电量的完成。

到目前为止,古城、电站机组主机设备整体运转正常,各部轴承瓦温、油温及定子温度稳定,冷却水供给正常,排水畅通。主要机电设备一次部分、二次部分及公用系统辅助设备整体运转正常。

3、安全

长期以来,电力系统事故造成人身与设备的重大损伤,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运行把安全始终放在首位,在保证正常运行和配合设备消缺的同时,组织大家学习新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集团公司下发的安全文件、安全简报及其他有关安全的知识,增强大家的安全意识。规定运行各值每个倒班进行安全学习,并不定期组织进行检查,组织运行各值学习安全文件,并要求进行安全活动记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安全分析并记录,并组织进行安全考试。督促大家时刻注意安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从而保证了全年没有发生人为误操作事故。

3、防汛

今年是洮河平水偏枯年,汛期来临之前,运行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泄洪闸的提落试验、坝顶柴油发电机的运行试验、各类反事故演戏等,确保汛期阶段电站的安全。汛期阶段,运行根据公司制定的防汛要求,全面落实防汛方案,完成了公司制定的防汛任务,在确保防汛的同时,大力发电,做好电站的经济运行工作。

4、运行技术培训

作为一名水电站运行人员,必须有过硬的技术、坚实的的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使大家熟练掌握电站各方面的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

督促运行各值组织学习规章制度,设备构造原理,技术管理和操作方法,做好技术问答、事故预想等技术培训工作,按要求进行岗位上岗考试,并定期进行考试、考核。根据调度下发的有关事故预案拟定运行反事故演习内容,组织运行人员进行演习,并做好评价和记录。

完成天工公司的49名新学员培训。结合以往的培训办法,总结以往的培训经验,现已对公司分入运行部的新学员开始了系统的培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公司全体上下共同的努力之下,这些学员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一定的水电站业务技能,顺利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

三、存在问题

1、电站下游冰桥湾电站的建成将会抬高电站尾水水位,从而影响发电出力,电站需提前采取解决方案。

2、古城电站投运时间已达5年,辅机设备及自动化元件故障几率增高。

3、部分运行人员的调离和辞职影响运行部整体的工作经验和业务水平。

4、运行培训工作单一化,有待于向多面化,系统化发展。

文化站站长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变电站;安全管理;运行管理;培训管理

本人通过对变电站管理工作的重新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结合自身对变电站多年的管理经验,对如何管理好变电站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错误和不足之处欢迎各位同行指正。

1.变电站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就是通过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控,以实现生产中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保证企业生产顺利完成的一系列活动。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涉及方方面面, 以下是我对变电站安全管理的几点认识。

1.1明确管理思想

电网公司的战略和目标是由电力生产特点和性质决定的,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但变电站生产任务和基本目标始终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对变电站的要求越来越高,标准越来越严。变电站长必须坚持把“预防为主”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而贯彻始终。

1.2健全完善规章制度

要管理好一个变电站,仅仅依靠上级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是不够的,而且也一定是低效率的。因为,一个行业的规章制度,它是众多经验教训的总结,涉及面宽,但其针对性必然较弱,难以适应每一个变电站的具体情况。在坚持有关原则的条件下,对上级的制度进行细化,制定适宜本站工作的细则。通过细分细化,我们可以对针对性强的内容严格照办, 明确执行的具体要求。

1.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我觉得在变电站管理中,思想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变电站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决不是一句空话、套话。因为职工精神状态的起落, 影响工作质量,甚至造成误操作,或者直接影响职工之间工作上的配合和协作,打乱正常生产秩序。思想政治工作要说容易也不容易,要说难也不难。这么多年,我在职工思想工作方面一些工作体会。

1.3.1要时刻关注每一位职工的思想状况,这主要体现的是思想工作的全面性。思想工作不能有“死角”。

1.3.2思想工作一定要做到及时、迅速,体现的是思想工作的及时性发现问题了,要及时的与之沟通,及时地释疑解惑,化解矛盾。问题越早解决,对安全生产越有利。

1.3.3要讲究工作方法,体现变电站思想工作的平实性。不跟职工讲大道理一般采取与职工“闲聊”的方式,反而职工群众更乐意接受。你跟他聊天,就是在关心他,就是尊重他。倾听他的烦恼、牢骚,既了解了各种问题的来龙去脉,同时又不着痕迹,反而更容易把问题解决好。

1.4抓好与安全工作有关的几项重点

首先要抓好新职工的入局安全教育。人记忆最深的往往是第一印象,因此要特别重视抓好新入局人员的安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背安规、考安规的层面,而是要通过生动的案例教育,让新职工明白哪些是违章、违章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要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烙上深刻的烙印。其次全员安全教育活动要注重针对性与实效性。人总是对最近发生的事影响更深,电力生产有其固有的规律,在不同的阶段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也不同,因此,我们的安全教育在保持经常性的同时, 也要注重阶段性。另外要抓好“危险点”分析和“危险环节”的控制。在培训职工熟练掌握、理解安规和现场规程及熟悉设备性能地基础上,组织职工开展本职工作的危险点分析,事先列单排序。通过职工的参与,既有利于培养职工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加深他们对安全的理解和认识。

2.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2.1抓好电压合格率等经济指标,保证变电站的经济运行,从而保证整个电网的经济稳定运行。

2.2抓好每月运行分析、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工作这是对变电站可能出现的事故异常,重大缺陷进行分析演习工作,并总结每月生产运行情况找出不足,制定对策。做好此项工作不但能从技术上找出设备存在隐患, 保证设备安全,还可对管理上、制度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及时进行纠正完善。

3.变电站的培训管理

3.1以理论学习为龙头,全面提高运行人员综合素质保证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必须立足于变电站实际,盘活现有人力资源。

3.2以岗位培训为主体, 全面提高运行人员技术业务水平由于岗位培训它是立足于本岗位难点,疑点而开展培训,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其对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可能发挥更快作用。在具体执行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2.1岗位培训必须戒虚、戒假岗位培训在电力系统强调的比较早,许多单位都有许多具体的要求和一定的指标来考核变电站岗位培训工作, 过高指标与变电站较多工作时常出现矛盾, 变电站为了自身利益, 往往在岗位培训上弄虚作假,随着造假次数增多,岗位培训作用大大削弱了, 甚至造假成了培训代名词。

3.2.2岗位培训必须戒大、戒空岗位培训本身针对工作中的疑点、难点开展培训, 只要把疑点、难点讲清楚, 让运行人员明白就达到目的了。

3.2.3岗位培训只要能达到效果,形式可以多样岗位培训只重培训效果, 培训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开展有奖问答,擂台比赛等等,譬如说现场培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规程规定已经印入大家脑海里, 没有太多道理可讲,运行人员只是理解程度不同,这时岗位培训, 可通过现场考试或现场演习把一些注意点予设在考试或演习的题目中, 通过考试和演习来提高运行人员理解程度。

3.3选派人员参加上级组织各种学习班、轮训班随着一种新产品、技术、新的管理思路的应用, 变电站适当选派一些有一定基础和较强责任心同志参加学习班, 让他们把新技术,新思路带回来,再给全站职工进行二次讲课, 使变电站培训工作始终与企业整体工作接轨。

4.总结

变电站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各种因素相互影响, 首先要理清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当前问题和长远目标, 才能统筹策划,认识到每项管理工作重要性,搞好变电站的各项管理工作,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徐宏.论变电站管理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09(28)

文化站站长培训总结篇7

按照市委办《关于印发<市年人才工作要点>的通知》(委办发[]4号)和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0年)>的通知》(委发[]19号)文件的要求,经研究,制定我局《年人才工作计划》,望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年全市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着力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加强我市文体事业的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发展规划

(一)强化党管人才原则,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根据我市文体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完成《市文化体育局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0年》,提出未来10年我市文化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二)认真贯彻落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0年)》和《市年人才工作要点》,为“实现人才强市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牵头单位:党总支;责任单位:各支部。)

三、注重育用结合,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

(一)加强我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企业文体骨干人才培训

1、年我市全面建成的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投入使用。年,我局计划组织两期文化站长、文化骨干培训会,加强培训文化站设施、设备的管理、使用、维修和维护,加强对文化站进行工作辅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作用。

2、为加快实现我市工业强市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今年,我局将组织召开两期企业文体干部培训会,把企业文体活动推向深入,活跃职工和全社会人民群众的文体生活,以多样化的文体活动满足职工和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加强全民健身义务指导员、辅导员的培训

年,我市计划培训全民健身义务指导员、辅导员共200名,更加深入地指导和引导我市全民健身活动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牵头单位:体育科;责任单位:业余体校、文体中心。)

(三)为备战十二届省运会,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训以备战“十二届”省运会为目标和我市体育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公开招录体育专业教练,结合学校体育工作,重点抓好备战省运会后备体育人才的业余训练,重点项目是射箭、乒乓、游泳、田径,以确保“二金三牌”目标的最终实现。

(四)加强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市场经营户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确保我市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市场稳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才培训

面向全市培养、培训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人才,不断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队伍。

四、健全激励机制,助力人才工作快速推进

不断提高我市文体人才的政治思想素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奋学习、勤奋工作,为文化强市、体育强市做出更多的贡献。

继续抓好管理使用,把人尽其能、才尽其用的思路引向深入,严格管理与放心使用并举。

文化站站长培训总结篇8

为贯彻落实《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云办发〔〕1号)精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具有一定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文化在服务“三农”中的重要作用,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就全县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农文网培学校”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建设“农文网培学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年起由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一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建成互联网上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并通过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州)、县(区)、乡(镇)、村(社区)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目前,我县已在县图书馆及各乡镇基层文化站建成一个县级网络支中心、10个乡镇信息网络站点。“农文网培学校”是以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为宗旨,以资源共享、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农民为原则,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面向基层、立足“三农”,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社会教育学校。

(一)建设“农文网培学校”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根据《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云办发〔〕1号)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重点,以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为基础,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为基本框架的覆盖所有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大众文化活动、接收文化素养培训等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农文网培学校”将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和实施设备,进一步整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有力地推动我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农文网培学校”是新形势下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现代化的新途径。农村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为此,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加快培育新型农民事关重大、势在必行,建设“农文网培学校”,将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社会各方面的师资力量和覆盖到乡村的培训网络,采取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流动教学等多种形式,创新农民素质教育的渠道和途径,根据农民群众不同的科学文化需求,提供各类知识信息,切实帮助他们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

(三)“农文网培学校”是整合资源,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新平台。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相适应,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以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为依托,以文化教育资源整合为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方式,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通过建设“农文网培学校”(分校),努力构建覆盖到村的农村文化信息素质教育网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和某项专门技能的新型农民。这种社会教育方式将为“三农”工作的发展提供综合服务的新平台,有力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建设“农文网培学校”是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抓手。“农文网培学校”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健全的培训网络,采取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文化科技讲座与辅导员现场教学、流动培训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教学。为农民群众提供文化信息、图书借阅、公共文化鉴赏、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科普教育、影视播放、公益文化讲座等公共文化服务,将科学的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有效的产业信息致富经验传播到农村,将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农文网培学校”建设任务和建设标准

(一)建设任务

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建设的实施同步,凡是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乡镇都要建“农文网培学校”。全县已建成一个县级支中心、10个乡镇基层站点;到2015年,村委会建成率20%;2020年实现“村村通”。

1.年6月底前,在县图书馆建设县“农文网培学校”总校,并投入使用。

2.年6月底前,在10个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并投入使用。

3.年,建成镇安、龙新、平达3个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县级示范点;启动乡镇“农文网培学校”村级分校试点建设。

(二)建设标准

“农文网培学校”办学要严格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办法、“农文网培学校”管理办法为依据,按“六有”标准规范办学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1.有醒目的宣传标牌。在县图书馆挂“保山市农文网培学校县总校”名称牌;在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大门挂“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名称牌。在乡镇综合文化站阅览室门口挂“农文网培学校”标志牌。在“农文网培学校”的显著位置要张贴或悬挂宣传标语。

2.有校务管理机构和专兼职师资队伍。乡镇“农文网培学校”,设名誉校长1名,聘请乡镇党委书记担任;设校长1名,由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担任;设常务副校长1名,由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担任;设副校长或校务委员若干名,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及驻乡镇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设专职教师1—2名,由乡镇文化站站长及工作人员担任,负责学校的教学管理及辅导、电子阅览室管理、设备维护等工作;设兼职教师(辅导员)若干名,从相关单位聘请,负责某一培训项目的教学和辅导工作。

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在各村委会设立分校,聘请村支部书记担任分校校长,聘请村文化室管理人员担任辅导员并负责分校日常管理工作。

3.有教学场地设施和培训资质。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的公共服务设施,作为乡镇“农文网培学校”的教学课堂。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电子阅览室、培训教室、图书室及其设备是乡镇“农文网培学校”的教学场地和设施。由县级总校统一办理农民工培训资质后,县级总校及乡镇“农文网培学校”按授权培训资质范围开展农民工培训。

4.有培训计划及定向培训服务的产业项目和专业联系户。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根据“三农”工作的需要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文化娱乐的需求确定培训项目和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要确定2项以上产业项目,开展长期定向培训服务;要建立专业联系户制度,联系一批文化能人、致富能手。

5.有经费保障。“农文网培学校”的日常运行、人员经费、工作场地的建设经费等要有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4万元,用于县级总校网络运行维护工作;各乡镇每年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校点的维护及运行。

6.有规范有效的校务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办学水平评估制度。

三、相关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全县“农文网培学校”的建设工作,县级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文体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文体局、财政局、新农办、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畜牧兽医局、人事劳动局、扶贫办、民宗局、科技局、卫生局、计生局、司法局、教育局、安监局、广电局、总工会、妇联、团县委、烟草公司、电力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文网培学校”建设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文体局,由文体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县文体局办公室主任、县图书馆馆长、县文化馆馆长为成员,具体处理日常事务。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农文网培学校”的建设工作,成立相应机构,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并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处理具体事务。县级“农文网培学校”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将适时对各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建设情况进行督查、通报。

(二)明确责任,确保建校任务完成

县文体部门是“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的责任单位,要切实做好组织指导、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相关成员单位要做好配合工作,在建设投入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在培训上要负责提供培训项目并编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农文网培学校”县级总校建设的具体责任单位是县文体局,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的具体责任单位是乡镇党委、政府,要按照“六有”标准完成建校任务。

(三)完善和规范“农文网培学校”管理

上一篇:航空安全员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基层管理者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