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4 04:37:27

水处理培训总结

水处理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调控员;调控一体化;岗位培训;培训体系

一、调控员培训形式

(1)内部实施阶段式培养,建立科学的人才梯队。一名调控员的培训按阶段可分为实习培训阶段、在岗培养阶段以及管理提升阶段,根据每阶段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突出学习侧重点,建立个人培训档案,密切跟踪培训效果,每阶段组织严格的晋岗考核,为每位新人制定老师,签订“师徒协议”,以“师徒制”的培养方式既能确保培训的质量,还可以使调度运行经验和调度优良传统得以继承发扬、薪火相传,经过多年的完善、改进,逐渐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培训体系。第一,实习培训阶段。制定严格、科学的新人培训计划,培训周期一般为8个月。其中,基础知识培训4个月,包括电网初步认知(网架结构、运行方式要点)、电厂实习(机炉电三个专业的学习)、输变电知识认知(变电站一二次设备、野外线路杆塔)、监控应用平台掌握等;调度、监控业务学习4个月,包括调度倒闸操作、电网安全校核分析、事故处理、电网方式和继电保护知识等。培训计划中明确了要掌握的知识点,并安排了严格的阶段性考试,实现从学生到调度员的良好转变。第二,在岗培养阶段。本阶段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周期一般为2~4年,培训对象为副值和主值调度员、监控员,重点是提高调度员对电网运行的熟悉、理解和掌控能力,以及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协调处理能力。第三,管理提升阶段。本阶段的培养对象主要是主值调度员和调度值长,培训周期直到其离开调度岗位。(2)坚持经验的总结、积累和传承,促进调控全员共同进步。通过编制并及时修订各类工作标准及核心业务流程,指导各项收集整理工作开展。把前人办过的事、处理过的电网故障、从事过的管理性工作,任何与调度运行专业相关的资料收集整理起来汇编成册。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提高培训和学习的效果,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一是为每名调控员建立培训档案。二是实行实习调度员交接班制度。三是对历年来电网故障和异常的处理进行总结分析,并整理成册。(3)编制培训教材,建立多层级题库,提高培训效率。调度及监控专业覆盖面大,涉及知识较为繁多,组织各发供电单位共同编制与调控人员业务能力和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类教材,并建立涵盖省调值班员、地调值班员、省调管辖厂站值班员、地调管辖厂站值班员4个层级的题库。(4)坚持“持证上岗”管理,严格保证各级人员业务水平达标。树立“大电网、大安全”的理念,在强化内功的同时,加强各级运行人员的管理,切实提升厂站值班人员业务水平。通过大力推行“持证上岗”制度,以编制培训教材、开办直调厂站人员培训班为主要形式,加大调度运行岗位培训力度,同时要求凡是与上级调度发生业务联系的调度、发电厂、变电站的运行值班人员必须在正式上岗前考取上级调度下发的“上岗证书”。(5)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河北南网省、地广域互联仿真培训(DTS)系统”是新一代调度员仿真培训系统,它实现了与EMS系统的真正一体化,调控人员的潮流建立和演习方案编制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应将此类系统广泛应用于调度员培训、电网安全稳定经济分析、事故重演和分析等方面。通过各单位DTS系统互联,实现演习中省、地两级电网数据一致,保证演习的实战性,稳步、同步提升各级调度员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二、调控一体新形势下的培训模式转型

(1)逐步推进调控业务融合。一是促进监控值班员努力提高监控业务水平,培养设备的在线监控和状态初步评估能力;二是促进调度员培养在线安全稳定分析能力和加强与监控人员的协调配合能力。制定《调控专业融合工作方案》和《调控岗位学习手册》,编制各岗位应知应会学习提纲,指导调度员和监控员互相学习。通过事故总结分析和反事故演习等手段,加强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最终达到调度员对现场设备从认知到熟悉了解,监控员对电网整体概念从了解到熟悉掌握,实现人员的融合和业务的融合。(2)持续强化调控人员内功。努力打造“一专多能”的人才队伍。“一专”就是首先要达到现任岗位专家级别的水平,满足运行值班的要求;“多能”即不仅懂调度、会监控,还要懂得专业管理、能够组织协调,发挥所有相关人员的力量。

三、结论

新形势下的调控员培训体系,应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原则,发挥人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时把握形势发展,创新培训管理模式,业务水平提升和管理能力提升并重,全面提升调控运行人员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李坚.电网运行及调度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水处理培训总结篇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事”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新,人与事的结合常常处在动态的矛盾之中。培训管理的目标是使员工不断的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改进员工的动机、态度和行为,是企业为适应新的要求,使员工更好地胜任现职工作或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对职工的培训。下面,本文从笔者就职企业实际出发,分析该企业培训管理开展情况,并简要探析如何搞好员工培训工作。

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在企业成立于2003年,主要业务范围是城镇供水排水、污水处理项目的投资和经营等。经过8年快速扩张,目前已拥有自来水生产能力80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20万吨/日。与此同时,人才匮乏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做好员工培训管理,确保培训效率,提高员工素质,培养各层级人才队伍,对保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大力发展培训工作,但在员工培训上,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

一、制度不健全。由于企业成立时间短,人才培训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员工教育培训制度建设滞后,缺乏系统的培训管理制度。没有把培训效果与奖惩挂钩,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没有将员工的培训结果与其晋级加薪、能力提升、职业发展等联系在一起,不利于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培训。

二、观念有偏差。教育培训效益滞后性使公司部分管理者认识不到培训重要性,单纯看重眼前效益和短期培训成本,觉得培训工作是员工自己的事情与企业无关,企业自身资金已经非常有限,还要拿出大量资金用于开展员工培训,不划算。部分员工因公司性质属于国有企业,计划经济观念未转变,竞争意识不足,对自身要求不高,参加培训的主动性不强。

三、培训计划不合理。一是培训缺乏战略指导,培训需求分析基础工作不扎实。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时,没有深入基层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也没有对培训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导致培训工作缺乏明确的目的,针对性不强。二是培训广度还不够。目前集团公司员工培训主要面向经营管理和业务骨干,对子公司主要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特别是基层一线员工的培训力度不够。

四、培训考核不到位。培训过程考核方式单一,主要采取培训期间抽查考勤和培训考试的方式对学员进行培训考核。未开展培训结束后的效果跟踪考核,对员工经过培训后在工作中的行为改变、思想观念转变等为进行跟踪考核。

加强员工培训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如何才能做好培训工作?培训理论众多,成功经验也是比比皆是。但是否能全盘照搬,答案肯定是不行。笔者认为,要做好培训工作,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一、近期需求与长期规划相结合,合理确定培训规划。一是通过广泛的专业技术培训,迅速提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一线职工的工作能力。目前,企业人才队伍的总体学历层次偏低,大中专以下学历占总人数近90%,专业技术人才共636人,占总人数的18.17%。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鉴于此,近期培训应从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入手,在员工,尤其是一线职工中广泛开展各类型的培训工作,力求快速地培养一大批满足操作目前业务和岗位需求的员工。二是根据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中远期的培训计划,为企业未来业务的扩张提前准备人才资源。

二、明确培训目标和内容。课程目标是经过学习后学员应达到的标准。明确清晰的课程目标,是培训师制定翔实的课程内容和讲授计划的依据。企业员工培训应主要从以下方面来确定培训目标:一是紧贴公司管理需求和业务需要;二是根据参训学员基本情况和培训项目的专业深度客观要求,不能过多拔高培训目标。三是力求量化目标。特别对技能类培训,要将获得的必要技能转化为目标,并尽量用定量的语言叙述。如对水质化验技能人员的培训,可以把专业课目标分数化,对化验实际操作的目标可以用检测项目完成时间量化。在培训内容设计上,更应结合公司实际,综合考虑培训项目、培训形式、资源条件等,课程设计遵循系统性、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理论性和实战性相结合的原则,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财务方面的新标准,新法规及时组织员工培训,重视员工知识更新工作。

三、拓展培训方式。企业员工培训说到底是一种成人教育,应考虑员工教育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针对具体的条件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达到全员参与、共同分享培训成果的效果,使得培训方法和内容适合被培训者。此外,可以大力在企业内部培养内训师,内部培训师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能准确把握公司发展脉搏,了解公司和员工需求,他们在工作实践中收集的鲜活案例结合理论讲解能大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培训效果考核。采取客观的、与培训内容紧密联系的考核指标进行培训期间考核,同时加强培训学习效果反馈评估。作为一个封闭的信息循环系统,反馈环节必不可少,没有反馈环节,无法得知培训工作效果的好坏,也无法尝试更新改进。采取与受训员工面谈、问卷、对受训员工若干年的追踪调查等多种反馈形式,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以后培训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水处理培训总结篇3

一、培训目标

通过强化畜牧兽医管理人员法律、业务培训,加强养殖场、户畜牧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畜牧兽医管理人员执法管理水平和业务工作素质,提高广大养殖场、户科学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提高科技对畜牧业的贡献率,创建全国一流的现代畜牧业培训模式。

二、培训对象与内容

市和区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分层次、分类别开展畜牧业科技培训工作。

(一)市级:负责对区市培训机构的授课教师、区市畜牧业管理、执法和畜牧业推广工作骨干人员培训。主要培训畜牧业法律法规、标准化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饲料兽药及畜产品质量监管等业务培训等内容。

(二)区市级:负责对辖区内广大养殖场技术员、养殖户,村防疫员及从事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人员培训。主要培训畜牧兽医新技术培训及法律法规普及等内容。

全市2012年畜牧业科技培训计划见附件2。

三、实施步骤和要求

(一)明确培训机构。市畜牧兽医局培训由各处室承担;各区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面向农广校、畜牧兽医站、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家畜改良站等相关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和培训单位,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培训实施机构,明确培训任务和培训要求。

(二)编报实施方案,展开科技培训。市局各责任处室应按照2012年主要培训内容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标准文本见附件1),于2012年5月15日前将正式文件报市局畜牧处。市局各责任单位和各区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按照本实施意见,通过讲座、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畜牧业科技培训,对养殖场户的技培训工作要求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集中培训时间一年内累计不得少于15次,培训总人数一年内不得低于3000人次。

(三)工作验收及经费补贴。市局组织畜牧处、规划财务处对畜牧科技培训工作进行验收。各区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对培训机构实施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对畜牧业科技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并于12月5日前将总结报市局畜牧处。局属各责任单位举办培训班费用统一由局规划财务处报销,各区市培训经费由市局视财政经费安排情况给予适当补贴。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为保质保量做好畜牧业科技培训工作,市畜牧兽医局成立由各责任处室、市畜牧科研院所、推广机构专家组成培训专家讲师团,加强区市培训授课教师的培训。各培训责任单位要加强畜牧业科技培训工作的领导,做好畜牧业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指导协调工作,协调责任处和培训机构外聘专家、落实培训资金等。

(二)分级分类,开展培训。畜牧业科技培训工作要建立培训管理分离工作机制,行政部门抓好培训实施监督管理,培训机构承担项目实施。各区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根据本区市主要培训内容组织开展好辖区内畜牧业培训工作。

水处理培训总结篇4

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珠海 519020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消化内科病房低年资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的成果,以此来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会理工作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方法 选取该科50名刚参加工作的低年资护士作为培训对象,进行长达1年的规范化培训。并对50名低年资护士进行考察,分别是2009年7月—2011年5月期间和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培训的各25名低年资护士进行考核。对比两组护士考核结果,并在2次考核前1周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第1次考核合格18名,不合格7名,合格率72%,抽取60例患者调查患者满意度显示总满意例数43例,满意度71.67%;第2次考核合格23名,不合格2名,合格率92%,抽取60例患者调查患者满意度显示总满意例数57例,满意度95%。对比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消化内科病房低年资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随着培训内容深化,各项工作逐渐完善成熟,改善程度尤为明显。

关键词 消化内科;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152-02

[作者简介] 郭桂珍(1971.2-),女,广东珠海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病房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消化内科病房周转率快,病人住院人数较多,因此护理工作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心情和科室的发展,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低年资护士,由于护理经验不足以及护理技巧的不娴熟,难免会对护理工作总体质量造成困扰[1],因此安排低年资护士参加规范化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病房开展优质护理工作。该研究将2009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将该科50名刚参加工作的低年资护士参与规范化培训的研究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为该院50例刚参加工作的低年资护士,年龄从21~24岁,平均年龄(22.9±1.3)岁,其中大专文化水平17名,所占比例是34%,本科文化水平33名,所占比例是66%。50名护理人员均刚参加工作,安排消化内科病房5名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作为培训导师。

1.2方法

50名低年资护士在接受规范化培训前先进行岗前培训,第一批25名护士的培训主要由医院的医教科和护理部统筹协调安排高年资的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与此同时,科内制定规范化培训内容及规定的培训时间,由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负责培训授课及操作培训,在长达1年的规范化培训后他们迅速熟悉病房环境,进入护士角色,熟悉各护理班次工作流程,掌握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第2批护士的培训在经过了第1批的试验后各方面培训工作均有加强和完善,教导护士独立协助医师完成抢救工作、独立完成护理文书的书写,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专业的护理服务,促进病人康复,为科室的发展尽心出力。

1.3考核方式

由护理部及消化内科护士长、带教护士组成考核小组,自拟相关考核试题,内容包括临床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专科理论及护理操作、病情观察、危重病人抢救的配合、病人应急情况下的处理,医患关系的处理等。总分以100分为计,若考核达到85分,则为合格,达到95分为优秀,低于85分为不合格。

1.4 满意度

采用笔者单位自行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向患者发放调查表并统计调查结果。总分为100分,90~100分为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60~80分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比较满意,低于60分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

1.5 统计方法

该次试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χ2检验。

2 结果

2.1 考核结果对比

对比2009年7月—2011年5月期间和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培训的各25名低年资护士考核成绩,其中第2批低年资护士考核成绩好于第1批,第1批合格率76.0%,第2批合格率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数据整理成表格,见表1。

2.2 满意度

第1次考核抽取60例患者调查患者满意度显示总满意例数43例,满意度71.7%;第2次考核取60例患者调查患者满意度显示总满意例数57例,满意度95.0%,将数据整理成表格,见表2。

3 讨论

护理工作一直是医院工作中的重点,由于护理工作是直接面对患者,最容易引起患者满意或反感的一项工作[2]。因此如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就是间接的提高了患者就医的舒适度,医疗纠纷发生率也会随之下降。然而护理服务是一项繁杂、琐碎的工作,很多时候尤其是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容易出现不可避免的失误和差错[3]。因此如何能够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显得举足轻重,近年来开展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在院内广受欢迎,不仅能够让低年资护士迅速定位自己,进入护士角色,同时也是低年资护士学习护理技巧和与患者相处的一条重要途径[4]。现在护理人员的工作不仅仅是完成医生的医嘱,很多情况下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发展预后、监护等做出及时的回应,这样才能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5-6]。该次消化内科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处于尝试阶段,在初期培训结果不令人满意,通过表1可知,第一批合格率仅为72%,远远低于第2批的92%,同时患者满意度也从第一批的71.67%上升到第2批的第2批。这正说明了规范化培训的工作还在不断的进步、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规范化培训工作将会越来越趋于完美。有文献报道[7],护士由新人向独立护理人员的转变过程,采用先理论后实际,从简单到复杂,由统一培训向个别指导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培训过程,加强了培训的系统性及科学性,因此随着培训开展时间的延长,培训效果更佳,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类似。目前该项培训工作的不足之处有①护理工作繁复,带教老师未必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以及丰富的护理经验来指导低年资护士;②发展缓慢,培训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实际难度较多,例如容易出现断层[8]等。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科对低年资护士开展规范化培训是必要的,该工作目前还不完善,应当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速度,为该科室提供更多专业技能合格的护理人员,提高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素芃,刘晓为,李桂宝,等.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22-924.

[2] 谭丽萍,蒋银芬.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评估及提高途径[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7):1561-1562.

[3] 夏淑娇,田伟珍,周莉雪,等.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洗胃知识培训效果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504-506.

[4] 丁春花,兰宝珍,陈碧,等.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培训模式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64-65.

[5] 杜杏利,詹雪,吴明珑,等.品管圈活动在骨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3,28(18):73-75.

[6] 黄俊华,黄文霞,杨小蓉,等.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在职教育模式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422-423.

[7] 贺茜,曹晶,陈亚丹,等.低年资护士培训阶段及培训内容设置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6):3173-3176.

[8] 李秋,温小红,李权辉,等.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层级式核心能力培训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0,25(12):56-58.

水处理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11规则”驾驶台资源管理 培训方法

2010年,国际海事组织在新修订的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中,把驾驶台资源管理作为强制性适任标准列入要求。我国为了履约,在2011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简称“11规则”及为实施“11规则”颁布的法规及文件,其中规定了对驾驶台资源管理的培训和考试作了明确要求。 1.驾驶台资源管理培训的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欧洲国家的交通与海事安全主管部门、船东协会、航运公司和引航员协会——“驾驶台团队工作/驾驶台团队管理 (BTW / BTM)”课程。九十年代中期,瑞典、挪威、芬兰和荷兰等欧洲国家在BTW、BTM等课程的基础上,借鉴北欧航空公司的飞行团队管理和控制课程的经验和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共同开发了“驾驶台资源管理(Bridge Resource Management,即BRM)”培训课程。

国际海事组织在1995年修订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78/95)的B-VIII/2部分中提到了BRM。2010年,国际海事组织在新修订的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中,把驾驶台资源管理作为强制性适任标准列入要求,且在第II章“船长和甲板部”人员适任能力的主要修正内容中对操作级人员要求新增“领导力和团队工作技能的应用”、对管理级人员要求新增“领导力和管理技能的运用”的强制性适任要求。驾驶台资源管理知识的学习成为强制性要求。我国航海院校自2000年以来,开始为香港和内地一些航运公司的船舶驾驶人员正式开设了“驾驶台资源管理”课程。

2.“11规则”中有关驾驶台资源管理培训的规定

为了履行《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我国主管机关制定,在2011年公布了“11规则”,为实施“11规则”颁布的,《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过渡规定实施办法》和201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中规定了对驾驶台资源管理的培训和考试要求。

2.1过渡期培训要求

《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过渡规定实施办法》中规定,对按照《04规则》发证的船长和驾驶员和按照《04规则》培训的在校学生应进行过渡期的适任培训。培训要求如表1。

2.2过渡期后的驾驶台资源管理培训

过渡期后,驾驶台资源管理的培训和考核放在船舶操纵与避碰课程中培训和考核。晋升500-3000总吨和3000总吨以上的二、三副需要理论考核和实操评估,晋升500-3000总吨和3000总吨以上的大副、船长需要进行实操评估。

3.驾驶台资源管理培训体系

3.1培训安排

驾驶台资源管理是一项涉及航海知识综合运用的培训课程,涉及的知识包括船舶管理,船舶值班避碰与操纵、航海学等知识,因此,该培训应安排在整个教学体系的最后实施,而不应和其他课程平行教学,最好采用集中培训的方法。

3.2培训方法的探讨

“船舶驾驶台资源管理”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船舶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与教育,提高船舶驾驶人员在船舶营运安全工作上的正确思想认识,从而提高与转变管理认识与理念,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改变自身的不良行为,最终确保船舶的航行安全。因此,转变受训者的理念和意识是培训成败的关键,培训的手段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和模拟器的综合训练。

3.2.1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由教学内容的讲授,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组成,使学员掌握驾驶台班组协同工作的要领,掌握驾驶台工作的基本程序,有效利用驾驶台所有资源减少和避免人为失误,掌握制定各种计划的基本方法,理解领导、决策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变方法。不同的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不同,因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的教学方法,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以前驾驶台资源管理的培训总结中发现,,船长班、管理级的船员班、操作级船员班、混合船员班级,在校学生班,不同结构的学员班级的特点各不相同,下表以管理级的船员、操作级的船员、学生班为例,分析班级特点和教学方法。

3.2.2模拟器训组织

有效的航海教育和培训包含三个要素:知识、技能和态度。现在对海员的要求,包含以下几点:多任务工作,迅速作出决策,在团队工作中的优先处理原则等。传统概念上的船员培训是在学校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加上船上实习两部分组成,无法完成各种任务的训练尤其是应急训练。模拟器上培训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平台,能使学员在经济和安全的条件下完成各种复杂和应急情况的训练,因此在“11规则”的相关文件别规定了驾驶台资源管理培训中模拟器培训最少课时。

(1)根据驾驶台班组的成员组成将学员进行分组,将学员4-5人分成1组,每组指定船长1人、大副1人、值班驾驶员1人、值班水手1人、根据方案要求可增加1人扮演引航员角色。指定角色时最好依据船上的职务合理分配角色。如果是学生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限制,学生很难独立担任船长或引航员的角色,需要教员担任船长或引航员的角色,带领这个团队完成任务。

(2)方案设计为学员设定各种航行状况,训练学员的信息获取、团队合作、情境意识、通信沟通、应急反应能力。常用主要方案有:开阔水域避让、狭水道航行、能见度不良情况下的航行与操纵、岛礁水域的船舶操纵、船舶进港操作、避离台风的船舶操纵、船舶搁浅的应急操船、舵失灵的应急操船、人员落水搜救( 本船人员落水和他船人员落水)

(3)方案实施是让学员在模拟器上进行操作,完成方案规定的任务。方案实施一般分步骤进行:①让学员熟悉模拟器设备操作②教员说明训练方案③学员制定通过制定水域的计划和“偶发事件计划” ④通过指定水域的实际操作及偶发事件的应变⑤驾驶台团队的自我评价⑥教师总结评价

3.2.3评价方法

驾驶台资源管理评价分成理论考试和实操评估。理论考试由海事局组织统一考试,实操评估由评估员现场评估,评估要素主要有制定指定水域计划、制定“偶发事件计划”、资源与管理、驾驶台团队工作、领导与决策、通信与沟通、偶发事件与应急、工作态度与情境意识。评价标准主要根据学员对设计方案的处理方法、操作或分析正确、熟练程度来判断。

4.结束语

驾驶台资源管理是一项发展中的船员培训业务,培训机构应根据每期学员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培训结束要总结每一期的学员情况、教学情况、教学效果等,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不断改进,提高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方泉根,船舶驾驶台资源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1-5.

[1]邓华,企业订单模式下驾驶台资源管理实训过程设计[J].航海教育研究,2010(1) 70-71.

水处理培训总结篇6

一、工作目标

1、努力做好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组建和运行工作,依照高职院校的标准落实新学院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强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建成学院的基本架构。奠定事业发展的基础,增强新学院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人,其中自主招生800人,办学收入达到1200万元以上。

2、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的精神,进一步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重点抓好社工考试培训,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创新培训模式,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促进培训工作的专业化。全年民政干部培训9000人次,学术交流中心接待6000人次,培训收入1000万元。

3、以新学院的组建为契机,遵循学院发展规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目标,以人事改革为抓手,改革管理体制,搞活内部机制,加强岗位管理,实行全员聘任,关心职工生活,逐步提高收入水平,激发创业活力。

4、扩大基础设施规模,完善新学院的软硬件建设。以教学为中心,合理调配校内外资源,形成优化的资源配置体系。加紧建设教学楼实训楼,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加强学院的信息化建设。

二、主要工作

1、切实抓好新学院组建方案的实施。根据新学院的组建方案和实施办法,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积极推进,注重实效,做好新老制度的衔接工作,做好新老体制的接轨工作,确保方案落到实处,促进新学院的平稳运作和健康发展。(各部门)

2、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向上级领导机关和教育主管部门主动汇报,争取理解和支持;理顺外部关系,拓展经费渠道,争取政策倾斜,为新学院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院领导)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修订和整理管理制度、教学制度、培训制度、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人才培养制度;督促和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遵守,做好协调和督查工作,为新学院的发展建立规范的制度体系。(办公室、各部门)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抓住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上的薄弱环节,打好教学制度建设的基础。出台《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办法》、《教材管理办法》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务处)

4、落实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结合全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形势和要求,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岗位设置方案,落实“三定”方案,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加强干部的选拔和交流,注重青年教职工的教育和培养,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增强师资队伍力量。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人事处)

5、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整合校内网络资源,实施电子政务工程,加强网络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及时更新网站内容,积极推进校园“一卡通”建设。完善新学院管理信息平台,提高考试招生、学籍管理、人事管理及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办公室、信息中心)

6、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实践性教学的建设工程。依照高职院校的教育规律,结合学院现有的硬件规模,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创造条件,争取立项,新建、改建、扩建教学实训楼和实验室,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加强基建流程管理,强化质量观念,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年底之前,学院西操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教学实训楼完成基本框架工程的施工建设。(总务处、信息中心、教务处)

7、集中力量加强教学组织建设。强化教研室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初步搭建好院、系(部)、教研室组织框架,明确各岗位职责,配备管理人员,以组织建设保证分级教学管理的实现。构建实践性教学的组织框架,多渠道引进和培养实训师资,为提高各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质量奠定人力资源基础。(教务处、人事处)

8、大力加强专业建设,打造精品课程体系。按照“大专业、小方向”的专业培养方针,完善专业布局,突出专业特色;根据职业学院和培训教育的需求,打造精品课程,推出品牌项目,提高教学和培训的质量。要重点建设3-5个特色专业,每个专业争取打造1门精品课程,最终形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教务处、各系部)

9、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引导教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帮助教师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和引进“双师型”人才,逐步形成职称、专业、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完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教学督导,提高教学质量。(教务处、人事处)

10、积极推进自主招生和合作办学。紧扣新学院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充分调动和协调院内外关系,完成招生计划,保证入学率。规范工作流程,加强校际沟通,保证课程质量,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维护稳定,促进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教务处、学生处、各系部)

11、认真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院风、学风;根据专业要求和用人单位需求开展学生就业教育,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逐步形成高职教育的学生管理模式。(学生处、团委、各系部)

12、在保证培训规模的基础上,追求内涵式发展,注重质量和效益。理顺培训体制,更新培训理念,改进培训方法,优化培训内容,充分发挥培训中心的基地作用;打造精品课程,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开展有计划、分层次的专业培训,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办公室、民政业务培训部、职业能力培训部、学术交流中心)

13、以社会工作考试为重点,全力推进社会工作培训跃上新台阶。做好全国首次社会工作者职业考试培训工作,做好分层、分类的师资培训、辅导培训,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争取重点突破,扩大影响力,为社会工作考试做好配合工作,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办公室)

14、紧密结合今年部民政业务部署,突出“民生”、“民主”相关领域的民政业务培训。以业务培训为主线,精心打造民政局长培训的精品课程。结合民政业务的发展需要,继续拓展培训业务,积极配合部业务司局开展工作。结合基层民政干部的培训需要,开拓证书教育。积极探索与高等学校、其他培训机构的合作,举办高层次的培训班。(民政业务培训部)

15、以民政技能人才培训为核心,积极开展民政事业单位的岗位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根据人教司的工作部署,做好部机关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培训;总结提高民政事业管理岗位证书培训,开拓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举办相应的培训班或专题讲座,进一步办好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职业能力培训部)

16、增强服务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全力做好各类培训的后勤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和业务考核,严格执行成本核算,改善食宿条件,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培训学员的满意度。(学术交流中心)

17、紧紧围绕新学院的组建开展科研工作。要注重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和教学培训研究,加强职业教育和院校管理类研究,提高科研成果对于新学院发展的对应性和实用性。理顺科研体制,培养科研梯队,争取多立项、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科研处)

18、推进民政特色专业的技术研究。做好假肢和殡葬的教学和技术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国家及部级课题。(假肢学校、一零一所)

19、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全力打造良好的内部财经环境。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成本核算和财务监督,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认真做好学院大型项目经费的启动和运作,管好用好资金。(财务处)

20、开拓国际交往渠道,加强外事管理。积极做好涉外项目的策划、执行和管理,有计划、有步骤、有保障地选派干部参与出国培训,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办公室)

21、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聚人心,促和谐。工会工作要紧密贴合学院实际和教职工需要,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维护职工的身心健康,增强沟通和交流,维护稳定团结,构建和谐学院。(工会)

22、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加强图书体系建设。根据学院图书经费和专业需要,保质保量完成图书采购工作;启动图书馆计算机图书检索系统,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信息中心)

23、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技术,多角度、多层面、多频率、多形式地开展宣传,推广新学院的新形象。《社会福利》杂志要以宣传新学院为中心工作,加大对学院各项社会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扩大发行量,注重经济效益。(办公室、编辑部)

24、维护学院的安全稳定。弘扬和谐校园文化,培育校园文明风尚,积极营造稳定有序的校园环境。进一步推动学院安全保卫机制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增强学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水平。深入开展平安奥运行动,确保奥运年的学院安全稳定。(办公室、总务处、学生处)

25、增收节支,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和清查工作,开源节流;抓好对学生餐饮的监管,稳定价格,保证质量,注重卫生。做好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学院的车辆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使用效率,确保交通安全。(总务处)

水处理培训总结篇7

一、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是路政管理发展和路政队伍建设的需要。

随着公路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国家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公路管理机构的职能将进一步转变,那么对路政管理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的路政管理体制和路政队伍素质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在体制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只有加强路政队伍人员学习和培训,提高路政队伍整体素质,达到提升路政管理水平的目的,也是顺应时展的需要。

二、此次学习培训,市局领导高度重视,从而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完成

此次培训班的开班典礼到培训结束总结,市局的主要领导及负责人都亲临现场,为学员们作动员报告,向大家传达当前的社会形势和参加培训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市局领导强调:路政管理是一项既光荣又艰巨的工作,也是公路局对外树立形象的一个最佳窗口,所以我们的路政人员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到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创造新余公路品牌。市局的其他主要领导在学习培训期间也天天到培训现场,亲自指导培训学习工作,关心大家的饮食起居和学习情况。

三、精心准备授课内容

在培训期间,省局路路政处的王处长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而精彩的一课,让大家对当前的路政管理形势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学员们的视野和思路也得到了开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省局路政处的两位处长为了办好这次培训班讲好课,很早就开始着手准备讲课材料,并且把授课内容印成了册制成了书和宣传画册,发给大家,让大家在上课的时候有的放矢。省局的两位处长带领大家从路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路政管理的基础知识、治超业务应知应会、法律文书的应用、路政巡查、路政许可等关业务知识和实务进行学习,特别是对《江西路政管理条例》的出台过程受到的政治上重重困难,以及《条例》中的每个细则的出台一一向我们讲解,《条例》是否我省公路部门颁布发的第一部法律,而且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学好、应用好条、并宣传好《条例》。真正做到《条例》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培训期间,我们的路政员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们自身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给大家进行讲解,努力提高大家的综合素质和路政管理水平。

四、提高路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

水处理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 江西;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人力资源开发是通过投资(包括物质、精神和时间等的投入),利用教育、培训、健康等方式,促进和诱使人本身潜在体力、脑力、知识技能和思想等形成、发展和提高,即促使潜在能力现实化的过程。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牵涉面广、需要长期努力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可以由国家、企事业单位和家庭个人这三个层面的主体实施。主要从宏观层面分析江西省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原因,并提出建议。

一、江西省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1.人力资源数量较高,但质量偏低。从现实的人力资源角度看,2007年江西省总人口数为4368万,劳动力资源数量为3290万人,人力资源率为75.3%,人力资源数量丰富,但人力资源的质量并不高。2008年江西全省人才总量为351.58万人,其中公务员21.53万人,经营管理人才62.32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24.81万人,高技能人才45.7万人,农村实用人才26万人,社会挂编人才66.7万人,中央驻赣单位人才11万人。人才资源数量虽比上年增长了9.9%,但是人才密度仍然很低,只有8%。在2008年就业人员构成中,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者比重最高,且小学文化程度人员比重远大于全国水平,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高素质人员比重低于全国水平。

从整体来看,江西的工人队伍素质整体偏低,技术工人缺乏,特别是高级技工严重缺乏。从人力资源的广义角度衡量(即包括潜在人力资源),江西的人力资源状态也不容乐观,能显示人力资源质量(文化、生理等素质)的众多指标往往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2008年江西的人口文化程度构成同样显示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最高,劣于全国的人口文化程度结构,优势并不突出。

2.教育稳步发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教育的水平能够较好地反映人力资源的潜力。人杰地灵的江西对教育比较重视,2007年在校研究生1.53万人,比上年增长11.8%,普通高校在校生76.4万人;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达82.2万人、174.5万人和423.9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2.0万人,拥有幼儿园6620所,在园幼儿92.5万人。2008年江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2%,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3.0%,提高4.7个百分点;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7.8%,提高了0.8个百分点;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提高0.1个百分点。整体看,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的层次不断提升,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但是横向比较,江西中等教育能力在中部六省仍处于较低的水平,高中教育在中部六省中列第四,高等教育阶段每十万人口中高等教育阶段人数在中部六省中仅次于湖北。可以发现,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江西省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不断提高,但仍需提升,开发的重点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3.人力资源开发财政投入水平不高。江西省政府对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较高,2007年江西财政支出905.1亿元,其中教育事业费174亿元,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了19.2%,占全省GDP的3.08%。无论是教育占GDP还是教育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江西省都在中部处于领先地位。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江西省人力资源开发投入的绝对水平仍较低,投入力度也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3.08%的比率,仍然远低于7%的世界平均水平。

4.职业培训取得进展,但需进一步加强。2008年江西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取得新进展,技能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2008年全省完成各类职业培训120.6万人次,开展技能鉴定2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技校招生达到7.6万人,比上年增长33.35%,创历史最好水平。但从2007年横向比较的情况可以发现,江西省技工学校的数量较少,2007年招生的学校80所,在中部六省中倒数第一,这两个数据说明江西技工学校的办学规模无论是在全国还是中部六省都处于比较低的位置。

从就业训练中心培训情况看,2007年江西就业训练中心个数为118,经费总支出为7.6亿,训练人数781923人次,在中部六省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007年,江西平均每个学员的教学经费支出38.09元,大大低于全国每学员75.31元的平均水平。下岗、失业人员占受训学员的比重为70.22%,远高于全国57.82%的比重,6个月以下训练所占比重为98.68%,培训后获取职业资格的人员比重为69.17%,高于全国44.5%的水平,也远高于中部其他省,说明培训的效果较好。但所获的主要是初级职业资格,所获高级职业资格人员比重为0.01%,大大低于全国0.1%的平均水平。

另外,培训后就业比率为75.20%,高于全国74.80%的平均水平。总的来看,虽然江西就业训练中心人数及劳动预备制度定点培训机构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投入的水平、培训的层次仍低于全国水平,在中部地区也处于中等偏后状态。最后从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综合情况看,江西省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在每万人口中接纳的培训人数为48.8人,低于全国79.0人/万人的水平。经过培训后获取资格证书的比重主要集中在初、中级证书方面,初、中级证书占71.4%,培训后就业人数占结业人数的比率为53.35%。

从总体看江西省的职业培训特别是技工学校近年来有了飞速发展,成绩喜人,很多指标高于全国水平,在中部地区也起码处于居中的水平。同时依然存在着投入不足,短期为主,系统性、连续性不强,高级职业资格培训缺乏,培训的针对性较弱,培训后就业率低,及职业培训的社会化、市场化低的突出问题。

二、江西省人力资源开发落后的原因

1.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引进等存在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江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地理环境不是很优越。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江西省改革的力度不足,工业化水平较低,缺乏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经济发展的速度大大低于浙江、广东等邻近的沿海省份,人才大量外流(近年来人才流进的比率才略大于流出比),陷入了经济不发达,导致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人才外流,人才缺乏又使得经济发展进一步受限的不良循环。虽然近年来,江西省改革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要弥补多年的经济和发展差距,改变经济欠发达的状况,还需要相当的时间。

2.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教育体制不够完善。江西科技活动经费来源渠道狭窄,科技活动经费总量少,人均水平较低。江西省教育经费来源内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占53.27%,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占11.0%,社会捐资和集资等只占0.54%,事业收入占32.58%,其他教育经费占2.63%。从整体看江西省教育经费来源相对单一,教育投资水平不是很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机制、教育结构、投融资体制、招生就业体制等仍不能适应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

3.教育层次较低,结构不合理。从2007年江西省各类学校学生占学生总数比重分布中可以发现,江西省教育偏重初等和普通中等教育,其中初等教育及中等教育约占91.3%,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对不足,只占8.7%。江西省教育的层次还不够高,结构不够合理。

三、强化江西省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江西教育体系,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江西要实现中部崛起,必须坚持“科教强省”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将全省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确立政府在高教投融资体制中的主导地位。要以办学体制的“多极化”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增大教育投资,完善教育体制。

2.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保证教育财政资金。在全省建立政府教育投资持续增长机制,发挥财政统筹协调的作用,提高政府财政对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在适当的方面开征新的地方性教育专项税收,专款专用人才投资,扩大人才投资的财政资金来源。积极探索教育储蓄、教育保险、教育贷款等办法,以利于学生毕业后驻留(外地生源)或回流(考到外地的江西生源),促进江西的人才积累。

3.将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确立为江西省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教育层次教较低,教育结构失衡的情况,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与日俱增,高等教育的发展是重要的,从江西省实现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来考虑,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十二五”规划甚至更长的时间,把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放在中等教育特别是其中的职业教育上,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和社会收益率会更高,更能使人力资源结构适应江西省发展的要求。

江西省应注意加快整体的职业培训体系建设,通过完善职业分类与职业技能标准,做大做强职业培训;做快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全面、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注意采用各类技能竞赛、表彰、晋级增资等方法,完善竞争和激励机制,通过体系的协同发展强化职业培训的系统性。江西省要强化政策引导,通过真正形成培养快、使用好、待遇高的政策导向,尽快形成大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学校以及社会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职业培训工作格局。

要指导培训机构特别是技工学校尽快进入市场,适应市场。完善培训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职业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的联系,通过双向沟通,信息交流,采用校企对接,定向培训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在指导职业培训的方针上,要从以培训资源供给为主导转向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在管理指导职业培训的方式上,要从抓培训的过程转向抓培训的结果,以市场就业的结果为导向促进过程的改造,增强培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2008年江西统计年鉴.江西省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2008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陈远敦,陈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14

[4]刘鲁伟.试论职业技能培训与人才开发的有机对接[J].工会论坛.2008(7)

[5]赵曼.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1

[6]车仁美,李万忠,江兴林,郭学柱.职业教育工作手册[Z].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35~36

上一篇:柴油机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管理层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