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4 15:18:08

空调自我总结

空调自我总结篇1

关键词:暖通;建筑节能;维护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性要求也在不断扩展,暖通空调在建设工程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冷暖,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关系到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然而空调的耗能占全国总耗能的15%以上[1],堪称耗能大户了,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比例还在逐年提高,空调耗能必将对我国的能源消耗造成长期的、巨大的影响。可见,降低空调耗能势在必行。

1. 暖通空调节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建筑能耗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高达65%,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99%,占全社会能耗的20%。我国每年建成大量建筑物,据预测,到2015年民用建筑保有量的一半是2000年以后新建的。而我国建筑能耗相当于全国农民的能耗,为欧洲的3.8倍,特别是政府办公室建筑浪费更甚,全国办公建筑能耗相当于全国农民的能耗。因此国务院要求建设部抓紧解决建筑节能问题,建设部在已颁布的一系列建筑节能设计、检测标准的基础上,又开始制订《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途径与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暖通空调领域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参考相关资料,结合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下面归纳分析实现空调节能的几个措施分析。

2.1 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

空调室内计算温度、湿度的确定应取合理值,不能过低(夏季)或过高(冬季)。新风量的计算与取值,在保证卫生要求生产工艺要求,符合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省。

(1)室内温、湿度从节能的角度来确定其标准是节能的重要因素。空调系统能耗大小除与当地室外气象参数、建筑物的护结构及室内发热散湿量有关外,室内设计温、湿度标准也是直接影响符合大小的重要因素。在保证生产工艺和人体健康的条件下,夏季将室内空气的设计温度每提高1℃,约可减少热负荷11.2%,节省量是极为可观的。同样,在夏季如将室内空气湿度由60%提高到70%,则可节约能量17%左右。据资料测算,仅仅将夏季室内空气的设计温度提高1℃,就可使空调初投资总额减低约6%,运行费用减少8%左右。

(2)新风量新风负荷占空调总负荷的20%~40%,对其标准值高低的取舍,与节能关系重大,不可忽视。引进新风主要是为了满足人员的卫生需求及部分工艺空调所需维持的室内外压差。而新风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空调的负载,从而影响空调系统的主机、冷却塔、水泵、风机盘管等的耗电。

2.2 改善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冷热损失

我们知道对于暖通空调系统而言, 通过维护结构的空调负荷占有很大比例, 而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决定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的大小。所以在国家出台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和标准中,首先要求的就是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1)控制窗墙比

由于外窗的耗热量占总建筑物总耗热量的35%~45%,因此,在保障采光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窗墙比十分重要。一般规定各朝向的窗墙比不得大于下列数字: 北向25%; 东、西向

30%;南向35%。

(2)提高门窗气密性

房间换气次数由0.8h-1 降到0.5h-1, 建筑物的耗冷可降低8%左右,因此设计中应采用密闭性良好的门窗。加设密闭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

(3)外墙外保温建筑的推广应用

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证明采用该类保温系统的建筑,无论是从建筑物外装饰效果还是居住的舒适程度,是一项值得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的节能新技术。

2.3 采用新型节能舒适健康的空调方式

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环境参数众多,不同的环境参数组合可以得到相同的热舒适性效果,但不同的热湿环境参数组合空调系统的能耗是不相同的。例如在冬季,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空调方式,把整个室内的空气加热,通过空气实现人体与环境的热湿交换,就需要较高的空气温度,此时通过维护结构的热损失和加热新风的热损失都比较大。如果我们根据热湿环境的研究成果,改变传统的空调方式,增加辐射热(如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此时所需要的空气温度将显著下降,一般可达到12~14℃,而传统方式一般在18~20℃,显然后者比前者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在夏季也有类似的结果。

2.4运行管理中的节能控制

运行管理对空调系统节能有很重要的作用。空调系统运行中的节能控制,可以一定程度弥补由于管理模式或能源设计本身不合理的缺陷,加强对设备运行的控制能力,使能源更加合理、精确地消耗。这种运行管理中的节能控制手段,理想的是通过完善的楼宇自控系统(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1完成。楼宇自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建筑物内各类设备(包括机电设备和专用设备)的监视、控制、测量、管理,以求做到使设备运行安全、可靠、节省能源、节省人力。借助于楼宇自控系统,可实现建筑运行的节能管理。但目前大部分既有建筑的智能化程度较低,空调系统运行管理较差,缺乏空调自控系统,建筑设备运行存在着很大的不合理成分。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伴随着

高新技术的应用,工艺性空调的使用也更加挂规范。暖通空调所占用的建筑能耗必将占据更

高的比例。暖通空调系统节能在建筑节能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节能技术

的研究开发和运用,是暖通空调系统、建筑系统节能的基础,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则是实现大幅度节能,产生显著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推动经济发展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涂逢祥.建筑节能(4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GB 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空调自我总结篇2

【关键词】能耗数据;空调系统;节能诊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设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使得电力系统总能耗量迅速增长。在非可再生资源日显紧缺的情况下,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为此我国也提出了节能减排任务,在此背景下,人们对空调的能耗要求也越来越高[1]。尽管各国专家已将各种空调系统的额定能耗做了系统的统计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节能方案,但因空调系统能耗受建筑物特点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功能、结构及地域不同的建筑物,符合某一国家或地域节能降耗的有效措施未必适用于其他的国家或地域。因此,在对一个地域的新建筑或已有建筑的空调系统进行节能分析及改造前,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能耗现状及降耗潜力。目前,虽然大部分空调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都做了很大系统及性能的优化,但在现有的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缺陷。可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改善建筑空调系统对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2]。下面笔者将重点探讨基于能耗数据和指标的空调系统节能诊断方法,并举以实例。

1、现有空调系统的能耗数据和指标

空调系统的能耗量与建筑的能源需求量有着直接关系,即建筑空调的负荷,主要在于处理热、污染物及湿三大方面因素。热负荷的对象为太阳透过窗户的热辐射量、外界环境通过墙体的热传导量及室内人体和各种电器设备等热源的发热量。对污染物的处理通常是指通风换气,若建筑室内的空气中不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空气质量控制在国家安全标准以内,则对污染物处理的对象主要为人体呼出的CO2气体[3]。与湿负荷相对应的则是人体向室内空气中排出的水分及在冬季的加温处理。我们可以将空调的能耗需求分为两种,一种已被确定的、较为恒定的负荷,如电器设备的发热量、建筑墙体的导热量等;还有一种是未确定的负荷,该类负荷的随机性较大,多与人类活动有关,如人体的排热量、排湿量及排出CO2的量等。通过采用高性能材料或产品及先进措施可有效的降低已确定的负荷,如采用高透光率低辐射玻璃、墙体保温材料,安装节能灯,采取遮阳措施等;而对于未确定的负荷则需要由空调系统自我调节以适应和满足负荷要求,如空调系统的自动测控功能等。

1.1 围护结构节能性评价指标

国内针对墙体保温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法规,比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标准是对围护结构各部件的强制性具体数值规定,比如墙体的保温性能、门窗的密闭性等[4]。国外针对护结构保温、遮阳性能的评价指标,有PAL和OTTV,PAL是指建筑物周边单位面积的全年热负荷,OTTV是综合考虑所有外墙、外窗传热和外窗太阳辐射平均到单位面积护结构的平均值。2003年建设部颁发的《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即将颁布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满足建筑外形多变求新的需求,对围护结构节能采用了性能性方法。这一方法是通过构造一个与建筑师设计方案形状完全相同的参照建筑,参照建筑围护结构各部件均满足强制性的具体数值规定,之后给定参照建筑和设计建筑相同的内扰及空调系统,分别计算二者全年的空调系统总能耗,如果设计建筑的总能耗低于参照建筑,则认为设计建筑的围护结构方案满足节能要求。

1.2 总能耗评价指标

在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不确定的负荷往往会对实际能耗造成较大的影响,评定标准主要为实际能耗量除以总面积。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模拟分析软件对各数据进行计算,人员的密度及其活动内容均为假想的给定条件[5]。许多国家根据本国特点均进行了该类模拟软件的开发,目前有很多,影响广泛且代表性较强的有:DeST、EnergyPlus、DOE-2等,而现行的总能耗标准也比较多,如日本现行的空调系统能耗系数(CEC),CEC作为空调系统节能评定的一种标准,通过计算空调系统全年的模拟负荷总量,并将结果与空调全年运行的实际总能耗量相比较,从而以此来评价空调对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及建筑物的实际节能情况。

2、采用能耗数据及指标的节能诊断实例

某建筑所采用的制冷机平均每年的制热能效比(COP)为4.4,而国际标准限值为4.8,低于国际标准。该制冷机系统设计包含四台离心式制冷机,其中三台大功率制冷机,额定冷量为2813KW,一台小功率制冷机,额定冷量为924KW,该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可根据实际负荷来选择启动一台小制冷机还是一台大制冷机,而同时启动两台制冷机情况极少。

如图1所示,为某一制冷系统中制冷机COP及供冷量的相互关系,通过该图我们不难发现,该制冷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对制冷机的选型并不合理,使得大制冷机常工作在低于其负载率(

3 结论

空调系统是人们生活和居住不可缺少的设施,由于空调系统的能耗相对较大,与之相应的能耗浪费也比较大,节能及高效的空调系统对于推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要想提高空调系统的工作效率,首先就必须制定出一套符合现行情况的能耗指标衡量标准。文中介绍了现有空调系统的能耗数据和指标,这一指标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空调系统实际工作中的能耗情况,并列举了采用能耗数据及指标进行节能诊断的实例。该空调系统节能诊断方法的应用可准确掌握空调系统的能耗及节能情况,有助于在系统设计时进行系统优化,提高空调系统的整体性能。

参考文献:

[1]李君峰.试论空调系统节能优化的问题与对策[J]. 才智. 2011(09).

[2]侯梦超.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探讨[J]. 河北企业. 2009(08).

[3]张利娜.浅析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6).

[4]朱立.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方案探讨[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10(01).

[5]邝小磊.一种新型空调系统优化指标的计算模型[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S1).

作者简介:

空调自我总结篇3

关键词:暖通 空调,节能 能耗

引言:能源消耗主要分三个方面:建筑能耗、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部门。在这三方面消耗中,建筑环境耗能量占国家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较大。建筑能耗通常是指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主要包括采暖、空调、降温、热水供应、炊事、家用电器和照明等能耗。其中以建筑采暖和空调能耗为主,占据了建筑总能耗的大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能耗也日益增长。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例主要决定于国家的经济情况,发达国家建筑用能一般占到全国总能耗的30%-40%;许多国家把建筑节能作为一项国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一直是建筑能耗中的大户,约占整个建筑能耗的35%以上。发展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是当今发展趋势,研究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 暖通空调节能的概念

空调:是一种用于给空间区域(一般为密闭)提供处理空气的机组。它的功能是对该房间(或封闭空间、区域)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或工艺过程的要求。

节能: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质量更好的产品。换言之,节能就是应用 技术上现实可靠、经济上可行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用能设备或工艺的能量利用效率。

二、 暖通空调节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暖通空调在设计以及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对空调系统的节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建筑施工监理行业中暖通空调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人员非本专业院校毕业或非对口专业,甚至一部分人员根本未经过任何培训.对本专业理论知识似懂非懂,常凭经验工作,在设计或施工中遇到的一些涉及方案性调整问题不能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和解决。最终导致系统出现无法挽回的不良后果,给系统的运行、管理留下隐患。

2、?暖通空调的设计缺乏对节能方案的科学评价方法:?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十分多元化。近年来,随着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新的技术方案不断涌现,每种技术方案往往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面对众多的设计方案,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各方面的评价结果也往往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由于缺乏科学的、客观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法,设计人员往往雾里看花,无所适从.如何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找到最合适的节能方案,是困扰暖通空调设计人员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不科学的评价方法则会起到误导的作用.造成严重损失。

3、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

除设计施工外,运行管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中有些单位认为设计施工达标完成就可以了,因此不注意对暖通空调操作人员的培训,很多操作人员不具备必要的暖通空调基本理论常识,不懂得根据室外参数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一年四季只有开机、关机和冬、夏季转换操作,显然系统达不到相应的节能效果。

三、 解决暧通空调节能问题的措施:

1合理规范设计暖通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的设计对系统的节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整个暖通空调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和影响到系统的使用性能和使用效率。因此,选取合理的设计参数。从节能的角度来确定室内温度、湿度的标准是节能的重要因素。

?2选择合适的空调方式?

最近几年来,变频空调是空调发展的一个趋势。变频空调由于具有节能和提供舒适内环境的显著特点,使空调尽可能达到节能。在冷负荷相当的情况下使用变频空调器消耗的功率仅为定频空调器的66%,在中央空调系统中,我们应采用变频技术,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

?3推广可再生能源的空调系统应用

普通空调发展很快,但耗电大、温室效应严重,可再生能源或低品位能源的空调系统,以节约能源、污染少、工作寿命长等优点引起世界学者的重视。比如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太阳能空调的应用,其实现方式主要有2?种:(?1)?先实现光-电转换,再用电力驱动常规电力制冷机进行制冷;(?2)?利用太阳的热能驱动进行制冷。

4改善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冷热损失?

影响暖通空调系统的最大因素在于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性,其决定着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的大小。因此,只有严格规范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系数,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才能更好地实现暖通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

5加强对冷热回收利用的深入研究?

近年来,我国对暖通空调系统的冷热回收利用的研究正蓬勃开展,如对暖通空调系统的全热回收器,卫生热水供应问题的深入探讨,都涉及到暖通空调系统的冷热回收问题,这种主流的环保方式既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率,也实现了能源最大限度的利用。?

6规范暖通空调系统运行的管理?

暖通空调系统要实现规范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暖通空调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要严格执行空调操作规范和完善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道德素质。杜绝无证上岗和无经验施工,对未达到考核要求和规定的人员应二次回炉,重新培训,直到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只有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管理人员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从而达到规定的节能效果,实现系统控制的高水平。此外,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对此工作给予重视和支持,以实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结语:目前整个世界都即将面临能源危机的问题,我们应当努力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新能源,?积极推动太阳能、地热能、原子能等新能源的应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它将是解决世界能源危机的根本措施。我国已有这方面的研究应用,如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水源热泵系统及太阳能、?空气能热泵系统等。这些系统高效节能、无污染,不失为一种有效利用自然能的好途径。?

空调自我总结篇4

[关键词]暖通空调 技术 发展 节能 绿色

建筑能耗即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通风、热水供应、炊事、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其中,以建筑采暖和空调能耗为主,占建筑总能耗的50%―70%。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能耗日益增长,因而,暖通空调专业其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与创新在以后的建筑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暖通空调业发展所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保证建筑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适应国家的能源结构调整战略,贯彻热、冷计量政策,创造不同地域特点的暖通空调发展技术,其具体的可概括为以下十二个方面:

1.供暖技术。分户热计量的实施;供暖系统改造;低温地板辐射供暖;新型散热器应用、发展;区域供热供冷、冷热电联供技术;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技术。

2.通风技术。夏热冬冷地区住宅通风;传染病医院病房通风;手术室等生物洁净空调的空调洁净技术;商场、地铁等公共空间的通风;工业通风。

3.室内环境质量。热舒适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建筑装饰材料、设备散发污染物规律研究、评价方法等);通风空调气流组织与室内空气品质。

4.燃气空调。燃气热泵;使用燃气的冷热电三联供;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5.蓄能技术。冰蓄冷空调;低温送风技术;水蓄冷技术;蓄热供暖。

6.公共建筑HVAC。体育馆、剧院、商场、商用办公综合楼等的供暖空调通风技术;建筑方排烟设计。

7.可持续发展能源技术与暖通空调。可再生能源利用;热回收技术与设备;建筑本体节能;被动式建筑。

8.节能环保设备的开发。利用低位热能和水源、土壤热源的热泵;高能效设备。

9.空调通风系统和设计进展。分散式个别空调;变风量、变水量系统;置换通风及相关系统研究和应用;住宅空调方式;新风利用、蒸发冷却技术应用。

10.模拟与分析技术、智能控制。暖通空调能耗模拟、能量分析;建筑自动化技术;暖通空调与智能建筑。

11.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施工安装技术;交公调试;运行节能;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过滤、灭菌等。

12.制冷技术。空调相关制冷技术研究应用进展;新型制冷型、天然制冷剂、含氯氟烃制冷剂替代物;新型制冷循环。

由于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业务需求日益现代化、多样化、重视国外技术的移植与引进。而节能、环保、绿色等概念的影响及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对暖通空调设计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因此,在暖通空调设计时要注重建筑节能的考虑。

经粗略估算,采取周密有效的建筑技术措施可以降低2/3―3/4的建筑能耗。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在满足室内环境舒适、卫生、健康的条件下,采取合理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共进的目标。一般来说,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为:尽量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从而减少使用在建筑领域内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

目前,我国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用能量近期增长速度已经明显高于能量生产的增长速度,因此,减少建筑的冷、热及照明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总量的重要内容,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1.建筑规划与设计。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合理设计建筑形体,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合理的建筑形体设计是充分利用建筑室外微环境来改善建筑室内微环境的关键部分,主要通过建筑各部件的结构构造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得以实现。同时,可借助相关软件进行优化设计。

2.围护结构。建筑维护结构组成部件的设计对建筑能耗、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与用户所处的视觉和热舒适环境有分本的影响。一般增大围护结构的费用仅为总投资的3%―6%,而节能却可达20%―40%。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在夏季可减少建筑冷、热消耗。首先,提高围护结构组成部件的热工性能,一般通过改善其组成材料的热工性能实现,然后,根据当地的气候、建筑的地理位置和朝向,选择围护结构组合优化设计方案。最后,评估围护结构各部件与组合的技术经济可能性,以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围护结构。

3.提高终端用户用能效率。

4.提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是密不可分的,绿色建筑的含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节能能源。二是节约资源。三是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自然环境的恶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暖通空调技术创新势在必行,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要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陆亚俊.暖通空调(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朱颖心.建筑环境学(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空调自我总结篇5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06-0032-08

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对于一国的产业发展来说,具有决定意义的始终是资金向生产领域流入的增长和变化趋势,随着资金向具有更高效率的部门、领域的结构性流动,产业结构也能够实现优化升级。金融通过储蓄与投资渠道,可以影响资金的流量结构,进而影响生产要素的分配结构,引致产业间资金存量结构变化,最终影响产业结构。

一、文献综述

关于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由于金融发展包括了总量增长和结构改善,因此,近年来关于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问题也引起了较多关注。

金融结构的内涵相当宽泛,且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层次性,与“二分法”金融结构视角的研究相比,其他视角的研究相对单薄。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无论是研究金融问题,还是研究产业问题,都不能忽视区域差异,金融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不仅仅是各要素间以及要素内部的协调和转换,而且也应当包括区域间要素的协调和转换。因此,在研究我国金融结构问题时,应当对金融空间结构(主要表现为金融资源在不同区域间的集聚和扩散)给予重视。目前,国内外关于金融空间结构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Martin和Minns[1]、Dow和Rodri[2]、Klagge和Martin[3]、Martin[4]等从地理学视角对金融空间系统变化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范方志和张立军[5]对1978―2000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王辰华[6]研究了我国金融资源与金融机构的空间分布的制度逻辑与绩效问题,指出金融资源的空间分布是区域金融差异形成由外生化转向内生化的集中反映。王纪全和张晓燕[7]通过比较1990―2003年我国金融资源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指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是影响金融资源区域分布的两大因素。崔光庆和王景武[8]认为政府制度安排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区域金融差异的两个决定因素。张汉飞[9]认为金融空间结构表现为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本不同程度的空间集聚和分散,指出金融空间差异新变化是金融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彭宝玉等[10]基于对河南省数据的分析,认为在金融集聚经济的强大的作用下,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会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牛润盛[11]以广东省为例,分析了金融空间溢出的转化机制及驱动因素,指出金融空间溢出效应可以减弱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王霞等[12]以科技金融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认为一个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科技基础。李鑫等[13]基于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数据的分析,考察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差异,发现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迹象。

上述关于金融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金融资源的区域差异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对产业结构问题关注不多。本文以金融空间结构为视角构建分析框架,从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和实体性中间金融资源两个维度分析我国金融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本文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和湖北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个省(市、区)。并对我国金融空间结构变迁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旨在从不同的角度探寻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从理论上为我国金融结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

二、我国金融空间结构:“二维式”金融资源空间分布

白钦先[14]认为,金融资源包括三个层次: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即货币和货币资金;实体性中间金融资源,即金融组织与金融工具及其运行法规、金融人才与金融意识等;整体性高层金融资源,即由国家掌握的具有垄断性、独立性的金融制度、金融政策等。由于整体性高层金融资源不具有区域性,因此,本文主要从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和实体性中间金融资源两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的空间分布

1.存款、贷款资源的空间分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在地区间呈现出不平衡态势,与此相对应,存款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也不均衡,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分布状态,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到西部地区存款规模依次梯度递减,东部地区存款规模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如表1所示,1978―2013年,东部地区存款额占全国存款总额的比重一直在60%左右,最高时达到73.3%,接近总额的3/4。中部地区存款额占总存款额的比重呈现出“升―降―升”趋势,先由1978年的21.9%逐步上升至1984年的26.1%,自1988年开始比重不断下降,2005年已降至18.0%,之后比重开始稳步回升,2013年已达到19.4%。西部地区存款额所占比重则 “稳中有升”,与中部地区的差距在逐渐缩小,2013年中西部仅相差0.2个百分点。 从存款增长速度来看,西部地区增长最快,1978―2013年年均增速达到21.2%,东部地区次之为20.4%,中部地区最低为20.1%。

1978―2013年,三大地区贷款规模均出现显著增长,其中东部地区年均增长16.8%,中部地区年均增长16.9%,西部地区年均增长19.3%。从三大地区贷款额占贷款总额的比重看,东部地区自1979年开始基本处于上升态势,2003年达到67.3%,之后略有回落,但仍然超过60%;中部地区则呈现 “先升后降”趋势,由20.5%逐步上升至33.4%,之后持续回落至17.7%,2012年开始出现回升势头,但自2009年开始中部地区已落后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在1979年后有所回落,1985年开始逐步回升,2009年达到17.9%,首次超过中部地区,2013年则达到20.0%,高出中部地区1.7个百分点。

2.证券市场资源的空间分布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使得大量实物资本开始取得相应的金融资本形式,各地区证券市场发展程度不同,资本转化的程度也就不同。如表2所示,我国的实物资本转化程度具有明显的区域结构,东部发达地区集中了大量的上市公司,而中部、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从上市公司股票市值来看,东部地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都远高于中部、西部地区,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东部地区股票市值占全部股票市值的比重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已由1990年的57.2%上升至2012年的79.6%,而中部、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在近几年则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与中部、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证券交易更为活跃。2000―2012年,我国三大地区的证券交易额占交易总额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由东部向中部、西部地区依次递减,但不平衡状况更为显著,东部地区交易额基本占到交易总额的3/4甚至更高。证券市场发展滞后,使得中部、西部地区大量企业难以将实物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无法实现企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3.保险市场资源的空间分布

总体来看,我国保险业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一些主要指标仍然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如表3所示,从保费收入来看,1990―2011年东部地区保费收入所占比重一直维持在58%以上,多数年份超过60%,远远高于中部、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保费收入所占比重在18%―23.5%之间波动,西部地区则在14%―20%之间波动。我国三大地区的保险密度差距较大,1990―2012年间除少数年份外东部地区保险密度超过中部、西部地区保险密度总和,自2008年起东部地区保险密度超过1 000元/人,中部、西部地区保险密度差距不大,近几年中部地区保险密度已逐步赶超西部地区。1990―2012年我国三大地区保险深度不断扩大,东部地区由1.0%扩大至2.8%,中部地区由0.7%扩大至2.5%,西部地区由0.8%扩大至2.6%,三大地区间保险深度差距不大,东部地区略高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略高于中部地区。

(二)实体性中间金融资源的空间分布

本文主要从金融组织体系角度分析实体性中间金融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当前,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主要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业金融机构、保险业金融机构)。

1.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空间分布

由于物理网点是银行业竞争的主要手段和服务的主要渠道,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各个区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物理网点分布变化,来描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空间结构,如表4所示。

从绝对数量上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的空间分布呈现东部地区多、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略少的格局,2013年末东部地区占比接近49.7%。政策性银行是国家调控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其网点设置表现为相对均衡的区域分布特征。从2013年数据来看,三大地区政策性银行网点数量基本持平,基本体现了国家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初衷。股份制商业银行遵循市场化原则运作,网点设置主要依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2013年末东部地区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数量占比接近64%,远远超过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与中资银行不同,外资银行在国内的布局更注重效率原则,因此,其分支机构设置往往集中于那些经济基础好、市场潜力大的大中型城市,即东部沿海地区的发达城市,2013年末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外资银行网点数量占比合计不足13%。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均设置在本地区内,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其成立之初基本按照“一乡一社”设置,网点分布与乡镇分布基本一致,在各区域间差别不大。

2.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空间分布

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样,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空间分布上也呈现出“区域不均衡”格局,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总部多集中在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东部省份的总公司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资本实力和知名度上都远远强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如表5所示,2013年末,东部地区证券业金融机构总部数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80%,保险业金融机构总部数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57.1%。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数量相当,中部地区基金公司总部数量依然为零,西部地区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总部数量都出现了下降趋势。

三、金融空间结构变迁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基于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

(一)指标设计与数据说明

1.金融空间结构指标

目前,我国金融结构属于“银行主导型”,股票、债券、保费收入等在金融资产结构中比重相对较小,存款和贷款是最主要的金融工具。在相关研究中多采用金融相关比率(包括戈式指标和麦式指标,戈式指标通常被简化为金融资产总量与GDP之比,麦式指标通常被简化为M2与GDP之比)作为金融资源的衡量指标。但分析区域金融发展问题时,由于缺乏各地区金融资产和M2的统计数据,难以直接使用戈式指标和麦式指标,基本采用各地区存款和贷款之和作为金融资产的一个窄的衡量指标,来反映各地区金融发展的水平。为了更全面地反映我国金融空间结构,本文设置两个指标:

(1)金融资源空间分布指标。金融资源=存款+贷款+股票市值+保费收入,用FA表示,该指标相对于以往的金融资源指标更为全面。金融资源空间分布指标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分别用“_E”、“_M”、“_W”表示,如FA_E表示东部地区的金融资源。

(2)金融资源空间差异指标。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来反映我国金融资源在地区间的分布差异,用CV表示。

CV=σX-(1)

其中,σ表示标准差σ=∑ni=1(Xi-X-)2n;X-表示三个地区金融总量的平均值;n为地区数量,本文取值1―3;Xi为第i个地区的金融总量。CV值越大,表明地区间金融资源分布差距越大。

2.反映产业结构的指标

根据产业结构理论和相关研究文献,产业结构升级在实践中表现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参考相关研究以及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之和与总产值的比值来度量产业结构的升级,用CYJG来表示,即:CYJG=(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GDP。

(二)数据平稳性检验

由于宏观经济数据通常是非平稳的,为避免回归过程中出现“伪回归”现象,因此,首先对相关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数据平稳性检验方法种类较多,但其检验结果基本一致,因此,本文采用ADF检验法。ADF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检验结果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所有原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其1阶差分后均为平稳序列。Engel和Granger研究认为,两个或多个非平稳序列的线性组合可以是平稳的,即存在协整关系。由于上述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因此本文利用协整检验来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三)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Engel和Granger提出的基于协整回归方程残差项的两步法平稳性检验;另一种是Johansen提出的基于VAR的协整系统的检验。本文采用Johansen方法对上述序列进行协整检验。

首先,建立产业结构指标与三大地区金融资源空间分布指标的VAR模型。VAR模型的滞后阶数根据AIC信息准则确定,协整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式(2)表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金融资源空间分布指标和产业结构指标存在正向协整关系,而西部地区的金融资源空间分布指标和产业结构指标存在负向协整关系。在影响程度上,西部地区最为明显,而东部地区相对较小,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产业发展对资金的依赖程度小于中部、西部地区。

其次,建立产业结构指标与金融资源空间差异指标的VAR模型。VAR模型的滞后阶数根据AIC信息准则确定,本文采用不带截距项的检验模型对VAR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式(3)表明,我国金融资源空间差异指标和产业结构指标存在正向协整关系,即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扩大,对产业结构升级能够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幅度略高于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差异变动幅度。

(四) Granger因果检验

我国三大地区的金融资源空间分布指标和金融资源空间差异指标与产业结构指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协整关系,但尚不能判断金融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本文对变量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因果关系检验。根据上述VAR模型,分别对各个变量采用非平稳序列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进行分析。检验结果如表9所示。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金融资源空间分布指标均是产业结构指标的Granger原因,而不存在反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金融资源空间差异指标不是产业结构指标的Granger原因,而产业结构指标是金融资源空间差异指标的Granger原因。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的金融资源总量变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显著的影响,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金融资源增加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而西部地区的金融资源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负面作用。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是西部地区以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金融机构体系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以及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导致金融资源外流;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差异的变化并没有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升级却对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差异变化产生了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由东部地区主导,东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金融资源向本地区集聚,导致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差距扩大。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和实体性中间金融资源两个维度对我国金融空间结构进行了考察,并构建了金融资源空间分布指标和金融资源空间差异指标,对我国金融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我国的金融空间结构呈现出“金融资源向东部地区集聚”的显著特征;金融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影响,从影响程度来看,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由东部地区主导的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了金融资源集聚,使得金融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改善我国金融空间结构不仅能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金融资源在空间上的配置差异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改善金融空间结构并不是要消除这个差异的存在,而是要在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实现金融资源在空间上的协调、合理配置。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实施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我国中央银行自2004年4月25日起开始实施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然而这种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依据金融机构的规模大小而定,不同区域的金融机构在存款准备金率方面并没有体现出差异,其效果是促使风险类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更为审慎,但在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方面作用有限。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将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挂钩,发达地区略高于欠发达地区,使存款准备金率体现出区域差异,从而起到平衡区域间资金投入的作用。

第二,实施差异化的利率政策。当前,我国贷款利率管制已经放开,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在加速推进,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更需要实施差异化的金融支持策略。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以及改革完成后,中央银行依然需要对利率进行调节,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确定并公布各期限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为商业银行存贷款定价的“利率锚”,并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进行引导,使其符合货币政策要求。对于欠发达地区,仍要控制利率的浮动区间或者实行优惠利率,通过差异化的利率政策支持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同时,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资金供求状况,探索建立区域性利率定价协调机制,对应不同区域并体现出区域差异,藉此形成欠发达地区的价格优势,促进资金在区域间合理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三,推动金融中介机构优化空间布局。从区域角度看,金融机构是一个地区金融发展的物质载体和体现者,优化我国金融空间结构,首先应当调整金融机构的空间布局。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中部、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吸引金融机构落户中部、西部地区,并将政策支持重点由银行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倾斜,进一步改善中部、西部地区的金融机构结构。同时,推动中部、西部地区传统金融机构功能转型,除传统金融业务外,围绕风险过滤、资产定价、资产保值增值等金融功能,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使传统的以“融资中介”为核心的金融功能逐步转型升级为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现代金融服务功能,提升竞争力。

空调自我总结篇6

秦朔那天在北京跟我讲,他说董总:“我问你一件事,你们格力空调哪里卖得最好?”我心想我自己卖哪里我还不知道,我就跟他讲:“中东。”他说对了。他刚刚从中东回来,中东迪拜那里有一个 370 个门面的商场,几乎清一色是格力。秦朔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个品牌,因为他也很自豪,这是中国的品牌。那边人说:“因为我们这里有 7 个月的天气都是高温,35 摄氏度到 40摄氏 度,只有这个空调才管用。”

你说自豪不自豪,你们这个时候才应该给我掌声,因为我觉得这个掌声不是给我的,也不是给格力的,是给我们中国的。

一个真正的有核心竞争力的事是什么?你能创造,创造才有核心竞争力。不是创造,那不叫核心竞争力,即使你给人家生产了,也不是你的,所以格力电器有 7 个研究院,有八千多个技术开发人员。格力电器的文化就是创新文化,培养的每个员工,他愿意去思考,他对自己的岗位精益求精。

我们今天已经不是为了逐利,也不是为了赚钱来做企业,是为了中国的强大来做一个企业,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这也是格力的梦想。我们是让中国的产品走向世界,绝不是因为哪里价格低,到越南,到菲律宾,那里便宜,到那里去生产,那不是我的追求。我要去就到欧洲,我要去就要到美国,否则我就在中国。所以我们一定要让“中国制造”这四个字,以及无数的中国制造产品能走向世界,我相信每个企业坚守这种工匠精神,我们的马桶盖事件不会再发生。

我现在想讲的是什么,请大家看看格力的光伏空调,这要讲另外一个问题,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吗?我们的光伏空调是符合国际标准的。有些产品讲起来是达到国家标准,但标准要打个引号。

因为我在 2012 年当董事长的时候,我曾经到一个检测机构去,他看到我去,就说:“董总,你放心,你当了董事长,我还是继续支持你,而且更支持你。”我说你怎么支持呢,你们所谓的支持,不就是说不合格给我盖个章过,肯定是嘛,所以为什么中国制造被世界上瞧不起,为什么低质量,这些部门也是有责任的。所以当时我跟他交流的时候,我说:“错!我来找你帮忙,是我们的空调来你要往死里整,你要用鸡蛋里面挑骨头的精神来挑产品质量问题,一点不达标你都给我打回去。”他懵了:“怎么会这样,了几十年,第一次第一个老总来跟我提这个要求。”我说你要知道,你今天给我过,差一点,明天再给我过就是差两点,后天再过就差三点,最后就变成低质低价。中国消费者虽然是国人,为什么买你的低质产品呢?我说国人最好就不买低质产品,因为你买了是支持它,助长它更加偷工减料,所以坚决不买是对的。

光伏空调当时来自于什么原因,会去研究这个光伏空调?在 2012 年我开人大会的时候,很多人说董明珠你机会来了,你看这雾霾,赶快做个净化器吧,发财了。净化器要不要做,要做,因为现在雾霾情况非常严重,你必须要做。但是我突然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我开发一个产品,是为了解决环境破坏、消耗资源这些问题,是以人的健康作为代价来促成我们的技术开发,是不是一个可悲的事情呢?

空调在中国市场上一年的耗电量是 30%,甚至更多。我就在想,如果不要电不就好了,少了 30% 的烧煤,是什么概念?雾霾最起码减掉一半吧。所以后来回来就讲,不要电的空调行不行啊?他们说不行,我说怎么不行呢,用光伏嘛。他们说,光伏是发电,你这是用电,怎么弄到一起来,确确实实是个挑战。后来我说就是挑战才有价值,我们就去试验,你讲要多少钱,一个亿,两个亿,我给你,做不出来不追究你总可以吧。

结果一试搞了两年,搞成功了。现在空调中东出口非常好,在东南亚非常好,因为阳光足,光线足,采光下来,天越热的时候,耗电越多的时候,恰恰不要电费,所以这个技术成功是颠覆性的。

总书记曾经给我做过一个广告,说格力空调,到外国国事访问的时候,外国总统说你们格力空调什么都好,就一个不好,没有声音,我们老是忘了关。这个确实,当时我听完总书记这个话以后,回来更加谨慎,绝对要做到任何空调都没声音,空调有声音你不是拖后腿嘛。所以反过来这个事情给我们更大的激励,一定要做极致的产品,最好的产品。

好像我的讲话就要结束,刚才我们主持人也在讲时间不多了,但我真的是还有很多很多想跟大家分享的,今天时间关系,我想以后欢迎大家走进珠海,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可以共同探讨。谢谢大家!

空调自我总结篇7

关键词:智能建筑变风量空调智能控制节能

一,概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空调技术已在医院、宾馆、商店、办公楼等公共建筑中广泛应用。另外,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已经成为楼宇自动控制管理系统(BAS)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因此, 合理设计一个集节能、舒适、便捷于一体的空调控制方案是一项非常重要课题。

智能建筑是近年来建筑业重要的研究课题。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建筑智能化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提高。智能建筑应当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舒适、便利、安全的环境空间。谈到智能建筑环境,不得不谈到智能建筑中的公共建筑设备,公共建筑设备是智能建筑实现的基础,公共建筑设备的控制及管理维护是实现智能建筑环境精度要求及设备有效使用的保证。而公共建筑设备控制又离不开能源,据统计,工业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40%~50%,我国的建筑能耗也占总能耗的30%以上,当今社会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所以,合理有效的利用能源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而在建筑能耗里,用于空调的能耗又占建筑能耗的30%-50%,并且这个数值在逐年上升。

二,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点

变风量空调系统(简称VAV系统)是通过变风量末端装置调节送入空调房间的一次风量,并根据送风管道的静压变化等相关参数调节空调机组的处理风量来控制某区域空调房间温度的一种空调系统。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为:空气处理机组、送回风系统、末端装置 和相关的自动控制系统。其中,变风量末端装置是变风量系统的关键设备,它根据室内温度调节器发出的关于室内温度高低的信号,自动调节送入房间的风量,达到控制室内温度、满足空调房间负荷变化的需求。如图1所示。

图1变风量空调系统结构图

变风量空调系统是属于全空气式的一种空调方式。有着灵活性高、节省能耗、提高舒适度的优点。鉴于变风量空调系统在我国智能建筑高速发展中的应用情况及其特点,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应用已经成为智能建筑建设中焦点技术问题之一,引起了工程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变风量控制系统有以下优点:

1 变风量空调能够实现房间的灵活控制,可根据负荷的变化或个人的舒适要求自动调节自己的工作环境;不再需要加热方式或双风道方式就能适应多种室内舒适要求或工艺设计要求;完全消除再加热方式或双风道方式的冷热混合损失。

2 变风量空调能够自动调节各个空调区域的送入风量,在考虑同时使用系数的情况下,空调器总装机容量可减少10%-30%左右。

3 安装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房间室内无过热过冷现象,由此可减少空调负荷15%-30%左右。

4 变风量空调系统可应用于民用建筑、工业厂房等各类相应的场合。可适应于采用全热交换器的热回收空调系统及全新风空调系统。

5 变风量空调系统安装可避免凝结水对吊顶等装饰的影响,并方便二次装饰分割。

三,智能控制

目前,变风量空调系统已经逐步应用于各种各样的工程中,但根据其特点,变风量空调主要适用于负荷变化较大、多区域控制以及使用公共回风通道的建筑物。如办公楼、大型商场、宴会厅、会议中心、演播大厅等。在变风量空调的系统控制中,对于建筑内的空气环境系统的分析有以下困难:

1.环境干扰大:如人员活动原因等;

2.设备因素多:被控量多,区域大;

3.非线性:调节过程和执行器固有的特性;

4.大滞后:被控对象的固有特性;

5.不确定性:各控制区域和控制参量相互影响;

6.动态性:各参量时刻在变化,调节过程也是动态的;

7.非预测性:设计与实际的差别。

由于以上特点,变风量空调系统精确的数学模型很难得出,外部干扰多,采用一般的控制方法,是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的。而智能控制具有智能化特点,因此,引入智能控制技术十分必要,并在暖通工程师与电气工程师的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利用建筑内大量分布的各种传感器和空调系统的执行器,不断优化合理的控制算法,对空调系统的控制才有可能达到满意的性能指标和节能效果。

智能控制系统目前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系统:分级递阶控制系统,专家控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系统,学习控制系统。

在公共建筑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智能设计中,要针对智能建筑的负荷特点,明确主要服务对象是人,要“以人为本”,确保室内环境,并力求能满足不同人的多种需求,还应具有经济性和高效性,和节能要求。

四,工程改造方案

在对某公共建筑中的实际检测中,我们发现房间温度不能控制、不能调整、冷热不均。而且主要办公室和会议室冬季超温严重。鉴于这些情况和业主的使用要求,在改造方案中决定将原有的定风量系统改造为变风量系统,并采用智能控制。改造思路简要如下:

变风量系统的末端装置控制器将办公室的温度传感器监测到的实际温度和设定温度传送至控制器,VAV控制器根据设定值来调节变风量末端装置的风阀,来改变送风量,使室内温度基本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

在送风管道内加设风量测量装置,在设备机房装设变频控制器和DDC控制器。通过测量风量来控制风机的转速,调整出风量,满足整个系统的需要。在系统中由变风量末端装置根据室内负荷变化调整末端出风量满足负荷要求,从而引起系统管路中静压变化,主风道中的静压测量设备会测量出静压的变化传给现场DDC控制器,DDC控制器根据测量值和设定值控制变频器,来调整空调机电机转速,整定出风量,维持送风管路系统的静压平衡。根据新风、回风温度及设定值自动调节新、回、排风阀的开度,控制其新风量,最大限度的利用回风,以节约能源。通过安装与新风送风管道的送风温度传感器,测量出送风温度,并根据室外温度、送风温度决定混风阀的开度。即室内温度较低时,混风阀开大,以保证送风室内的新风温度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变风量空调系统总风量的控制采用的是定静压控制法,即采用变频驱动器,当末端风量的变化引起送风管路系统的静压产生变化时,通过改变风机电机的转数来实现总送风量的调节。

五,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一些观点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困难和不足,如对多功能建筑的智能控制,对空调系统的综合因素(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的考虑,在使用软件中采用何种算法等。此外,还需要大量的历史运行数据作为基础。总之,在公共建筑的变风量空调系统中,采用智能控制方法能克服存在的滞后、惯性,抗干扰性问题,从而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如果能深入的发展和推广,不但可以达到节约能源,而且还可以提高在公共建筑中空调使用的舒适度。

空调自我总结篇8

【关键词】暖通空调;设计方案;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以节能环保为主的新型建筑结构不断的涌现了出来,同时暖通空调领域也出现了众多新的设计方案。面对着诸多的设计方案,由于设计角度和分析方法的不同,对于业主和施工单位所造成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目前的空调工程中,对于设计方案和存在问题进行比较,其中还存在着明显的混乱状况,使得设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无所适从。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全面的优化和总结,针对其中能够存在的问题加以完善和处理,进而提出相关的预防和解决策略,以期达到最佳效益要求。

1.暖通空调设计方案分析

设计方案对于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的成败关系极为重大。近几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节能环保要求的体不断提高,暖通空调工程已成为现代化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其方案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益,同时也决定着整个工程功能的发挥和室内舒适度。就目前暖通空调方案设计分析,其在设计工作中需要主要的要点有以下环节:

1.1方案可行性和可靠性

暖通空调方案设计问题是一个方向性、全局性的话题,其中不仅关系到高层建筑室内环境参数能否满足使用者要求,而且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投资、维修、舒适度和可靠性。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总结得出,在暖通空调方案设计工作中,其设计是否合理还关系到建筑周边环境、建筑物美观性、室内可用空间等体系。因此,在设计中需要从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等多个不同的角度入手去总结,使得方案能够满足高层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还能够符合当前国家法律和政策的需求。

1.2方案设计的经济性

经济性对于当前的的空调设计分析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也是现代化工程设计中最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环节。截至目前,在经济性比较的时候首先一直的都是对于方案的使用条件、设备选用档次、室内空间舒适度、美观性等相关情况进行比较,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充分的发挥出方案的经济性效益,也才能够确保整个工程的经济性要求。

2.暖通空调方案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中,以很节能和环保要求为主的新型工会曾体系逐步涌现了出来,同时也给暖通空调的发展与施工带来了基础平台。根据多年的工程实践分析和总结得出,在目前的空调工程中,由于方案设计不合理、不科学造成的经济损失极为重大,这也就促使了目前工程设计中相关工作人员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总结和归纳,从而保障空调方案设计和选择的合理与科学。

2.1方案应吸收设备工种参加

现在有不少工程,在方案阶段只有建筑师埋头创造,不吸收设备工程师参加方案设计,结果建筑方案中选后设备空间没有考虑,造成设备设计很大困难。机房设在某一角落,风道拉得很远,既不经济也影响通风效果;进风口与排风口挤在一起,不合规定;管道夹层当机房使用,噪声、振动直接影响上、下客房,不但增加了消声减振的费用,还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诸如此类举不胜举。要改变这一现实,要想适用、经济、美观地建造起现代化建筑,建筑师在方案阶段就吸收设备工程师参加设计实为当务之急。

2.2调节性和可操作性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容量通常是按接近全年最不利的气象条件确定的,因此系统应有较好的调节性能,以适应全年负荷的变化。调节性能好的系统方案,如采用VAV空调系统和VRV变频空调系统的方案,其一次投资通常较高,但运行能耗较小,在经济性计算和比较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于部分时间使用的办公建筑、写字楼和教学楼,设计方案应能适应其夜间不工作时的调节要求。

设计方案的管理操作方便性是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空调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和劳动强度,从而使人工费减少,但使一次投资增加,对操作人员素质的要求提高。空调系统是否采用自动控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经技术经济性比较来确定。对于大型空调系统和需要经常调节控制的设备较多的工程,宜采用自动控制,以减少操作管理的工作量。但自动控制系统应尽可能简化,以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对于只有季节转换时才操作的阀门不宜采用自动控制。对于一些各部分不同时使用的建筑物或各部分出租给不同使用单位的商业建筑,系统设置应考虑分别管理控制和运行费用分别统计交纳的要求。

2.3安全性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包括易燃易爆环境安全、防火安全、人员环境安全、重要设备物品环境安全、系统设备运行安全5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弹药厂房和库房、煤矿等易燃易爆工程的通风空调系统时,安全性成为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技术方案和措施。在设计燃油燃气锅炉房时应考虑可燃性气体、液体泄漏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应设置可燃性气体泄漏报警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并相互联锁。防火安全问题应按照有关防火设计规范来考虑,在此不作详述。设备安全运行的问题主要包括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北方暖通空调系统冬季防冻、空调系统电加热与风机联锁保护等问题。在方案设计时应注意考虑暖通空调系统故障可能对室内重要设备和物品产生的不利影响,例如,重要机房、重要资料库和文物库房不应采用在吊顶设置风机盘管的空调方案,因为一旦空调水系统漏水将造成严重损失。

2.4环境影响问题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燃煤锅炉的排烟又是北方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因此北京等大城市对燃煤锅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而且限制的区域不断扩大。在这些区域内,环境影响成为了关系到设计方案可行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设计方案选择时应特别注意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避免建筑物建成不久就进行改造。在空调设备选型时,要特别注意各种氟利昂制冷剂替代的进程要求,不能选用以已经或即将禁用的制冷剂为冷媒的空调产品。

3.结束语

上一篇:轮机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基护自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