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合同范文

时间:2023-12-08 19:27:22

延期合同

延期合同篇1

先生/女士:

您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已于 2020 年 月 日到期,公司决定不再与您续签劳动合同。但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原因,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明电〔2020〕5 号)规定,您符合《通知》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情形中的 情形职工。特依法顺延您劳动合同期限至 ,在此期间,按正常工作发放劳动报酬。

特此通知

XXXX 公司

2020 年 XX 月 XX 日

劳动合同期限顺延确认书

公司:

本人 已收到公司发出的劳动合同期限顺延通知书,特此确认。

员工(签字按手印):

2020 年 月 日

使用说明:

1、“特依法顺延您劳动合同期限至”后面视员工情况选择填写医疗期期满、医学观察期期满、隔离期期满或者政府采取的紧急措施结束四个选项其中之一。

2、医学观察期期满、隔离期期满,员工确诊住院的,根据原劳动部《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劳部发[1994]479 号)规定,结合员工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3、通知应加盖公司公章并向员工送达。因疫情不宜直接送达通知的,可采用企业 OA 系统、微信、电子邮箱、钉钉、短信、电话录音、视频录像等多种方式发送,并要求员工回复确认收到文件,以便保存告知证据。

4、劳动合同到期后续签劳动合同的,可不发送此通知书,但为避免后期纠纷,

须在新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特别说明,新的劳动合同期限包含顺延的期限在内。

延期合同篇2

在当今的社会上,无论是买房还是买车,大多数人都是选择通过贷款的形式进行购买的,只要交了首付后,之后就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了,可以缓解用户的经济负担。不过,车贷最多可以延期几天还款呢?下面一起去看看。

车贷逾期利率

根据规定,目前车贷能否延迟几天还款,主要取决于用户与银行在贷款合同上是否具体约定了还款宽限期。车贷没有还款宽限期,也就是说车贷不可以逾期还款,若是过了还款日就变成了逾期还款,逾期是会上个人征信报告的,对今后申请金融业务会受到影响。

当然,如果车主无力还款的话,可以提前和贷款银行申请延期,因为在贷款银行允许延期的情况下,车贷申请者才能办理延期业务,并且延期的时间根据银行的标准进行即可。今天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所以大家申请车贷之前,一定要衡量自己的还款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延期合同篇3

    [关键词]履行迟延 催告 履行期限 迟延赔偿 合同解除 违约金 不可抗力

    一、引言    

    一个有效成立的合同就应当得到履行,这是合同神圣和合同严守原则的当然要求。合同义务如果没有得到正常的履行,可以表现为多种形态,包括不能履行、迟延履行、不完全履行、拒绝履行等,本文拟就其中的迟延履行问题进行探讨。迟延履行,虽然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和最为典型的合同债务不履行的形态,但相关的理论问题目前还并不能说已经完全清楚,其中包括迟延履行的构成要件是否要求债务人具有过错?是否要求债务人不具有正当事由?迟延履行与履行期限的关系如何?迟延履行的构成与催告的关系如何?迟延履行与合同解除、强制履行、损害赔偿、违约金等的关系,等等。以下分别探讨,就教于学界前辈及同仁。

    

    二、履行迟延的意义与要件    

    履行迟延,又称债务人迟延或逾期履行,指债务人能够履行,但在履行期限届满时却未履行债务的现象。[1]构成履行迟延,一是须有有效的债务存在;二是能够履行;三是债务履行期的徒过而债务人未履行;四是债务人未履行不具有正当事由。    

    (一)有效债务存在    

    这是构成履行迟延的基本前提,这样,附有生效条件的合同,在条件成就前,并不发生有效的债权债务关系,自然不存在合同履行迟延的问题。只要有债务存在,其债权的种类如何,则非所问。物权的请求权,虽非债权,也可以准用关于债权的规定,故可以准用关于迟延的规定。[2]但不完全债务,不适用关于迟延的规定。    

    (二)债务能够履行    

    如果债的标的自始就不可能作出,属于自始不能问题,学者通说上以之为债务无效的事由;如果在债务履行期内,出现履行不能,属于嗣后不能问题,或依风险负担规则处理,或依债务不履行(违约)规则处理,均不发生履行迟延问题。履行期内债务尚属可能,履行期过后,债务始沦为履行不能时,仍不妨作为履行迟延对待,尽管具体的处理上可能需要适用履行不能的相关规则;这样,诸如不作为债务以及严格的定期行为,履行期过后即沦为履行不能的场合,学说上依然以之为履行迟延。(注:参见(日)我妻荣著:《新订债权总论》,岩波书店,1964年版,第102页。我国学者史尚宽认为,履行迟延以给付的提出有延展为必要,从而不单在清偿期,在其后的延展期内如发生不能履行,则不能称为履行迟延;故须有“迟”与“延”的结合,始可构成履行迟延的概念。参见其著《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93页。此种观点为德国的多数说法,不过,我妻荣先生认为,以上两类见解在实际上的结果并无多大差异。履行期内及履行期后,债务履行均属可能的,自然可以构成履行迟延。    

    (三)债务履行期的徒过而债务人未履行    

    履行迟延的发生虽以履行期的到来为必要,仅有履行期的到来,并非必然发生履行迟延,具体地还要区分履行期的种类分别判断。另外,债务的履行期限与作为法律行为效力之附款的期限的关系,在学说上不无分歧意见。(注:《日本民法典》第135条第1项规定,法律行为附始期时,在期限届至前,不得请求其法律行为的履行。是以日本学者对于此两类期限,多不加特别的区分,往往民法总则的“条件与期限”部分同时论及债务的履行期限。参见(日)我妻荣著:《新订民法总则》,岩波书店,1998年第37刷,第418—420页;(日)四宫和夫、能见善久著:《民法总则》第五版增补版,弘文堂,2001年第3刷,第321—322页。德国学者弗卢梅认为,区分附延缓期限的债权与未届清偿期的债权对法律适用没有什么意义,而另外一些德国学者如梅迪库斯和拉伦茨,则认为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区别,尚未到期的债权在清偿期前是可以履行的,且不因此构成不当得利,不得请求返还。参见梅迪库斯著:《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637—638页;同旨参见王泽鉴著:《民法总则》增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38页;我国学者梁慧星先生亦主张,应当区分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期限与法律行为的履行期限,参见其著:《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209页。)本文以为,二者虽非同一概念,但并非没有任何联系。如果当事人约定了合同的生效期限,自期限届至时合同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6条,以下简称《合同法》),原则上债权人可自此时请求履行,至于合同的成立,通常则是始自承诺生效时(《合同法》第25条)。合同既已成立,对于当事人之间的请求与被请求而言,上述两类期限,在实际效果上并无多大的差异;至于期前履行是否构成不当得利,对于两种场合,区别对待,其立法政策上究竟有无坚强的理由支持,也深值怀疑。    

    1.确定期限    

    如果对于债务的履行有确定的期限,比如,于2003年1月1日履行,则期限的徒过,债务人便当然地陷于履行迟延,无须另行催告,这便是所谓“期限代人催告”(dies interpellat pro homine)的原则,是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的通行做法。(注:2002年1月1日生效的《德国债务法现代化法》第286条(履行迟延)第2项规定了无须催告的情形,其中包括依日历确定了履行期限,以及其他的情形。《日本民法典》第412条(履行期及履行迟延)第1项规定,就债务的履行有确定期限时,债务人自期限到来时起,负迟延责任。)与此不同,在法国,除当事人有特别约定或者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债权人如要通过司法上的手续强制债务人履行,原则上仅有债务的履行期到来这一事实尚未为足,亦即以“dies non interpellat pro homine”(期限并不代人催告)为原则。债权人如欲使债务人陷于迟延,尚须事先通过法定的方式向债务人要求履行(注:即如《法国民法典》第1146条前段规定:“损害赔偿仅于债务人经催告履行债务时发生”。),这种手续被称为“付迟延手续”。(注:参见(日)山口俊夫:《法国债权法》,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初版2刷,第207页。然在法国古法时代,具体地在16、17世纪时,采纳的是“期限代人催告”的原则,可是自18世纪以降,罗马法的原则成为法国法上的支配原则,并为民法典所采用。在法国法上,关于债务的“债权人往取主义”(《法国民法典》第1247条)原则与此具有相同的思想渊源。)我国《合同法》强调合同义务的全面履行(第60条第1款),其中包括确定履行期限的即应当于期限内履行,否则,债务人即陷于迟延,无待债权人另行催告,司法实践中向来也是如此。(注:参见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平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诉李进在竞得拍卖品后以空头支票支付成交定金并不付款提货要求履约案”,载于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总第23辑。案中一审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被告人超过支付期限,无须原告催告,即负有付迟延利息的义务。上诉审对此予以维持。)    

    如果对于债务的履行期限所作的约定是一段期间,比如,到本月底之前支付或者到8月中旬之前交付,该期间的末尾始具有确定期限的意义,自不待言。[3]债务人只要在该期间终了前履行,便不构成履行迟延。(注:《合同法》第138条后段:约定交付期间的,出卖人可以在该期间内的任何时间交付。)该期间终了后如果债务人仍未履行,自然陷于履行迟延。容易发生疑问的是,在此履行期间内,比如5月份,债权人可否以催告履行而使债务人

陷于迟延?比如于5月1日催告,限10天内履行。对此,原则上应当作否定的回答,期限通常是推定为债务人利益而定(注:参见《日本民法典》第136条第1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3条第2项;《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6.1.1条第2项;欧洲合同法原则第7:102条第2项。),我国《合同法》第138条后段亦可反映出相同的思想,合同明确约定期间利益是为债权人时,另当别论。    

    对于有确定期限的债务,其履行迟延的构成存在如下例外:    

    (1)往取债务或其他以债权人的协助为必要的债务    

    往取债务,即由债权人到债务人的住所请求债务履行的债务。依《合同法》第62条第3项的规定,除给付货币的债务和交付不动产的债务之外,“其他的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其他以债权人的协助为必要的债务,比如,债务人交付标的物需要债权人受领的情形。对于此类债务,即使存在确定的期限,倘若债权人没有到债务人所在地催收债务,或者债权人作出必要的协助,债务履行期限的经过并不使债务人陷于迟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合同法》第62条第3项采取了债务的“债权人往取主义”原则,就必然使得“期限代人催告”原则在我国的适用大打折扣。    

    (2)票据债权的行使    

    票据法上票据债权人行使票据债权只有一种法定的方式,即向债务人“提示”票据。持票人对票据债务人行使票据权利,应当在票据当事人的营业场所或其住所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16条)。债权到期而债权人不提示,不生债务人迟延问题。[4]    

    2.不确定期限    

    不确定期限,比如约定某人死亡之日给付某物,人之死亡属于确定会发生的事件,惟其发生的具体时间不确定而已。此种情形尚不属于下述履行期限不明确。    

    如果不确定期限表现为一种附生效期限的合同,比如某人的死亡之日,便是合同生效的时间,假如未另外约定债务履行的时间,则按照下述履行期限不明确的情况处理。如果另外约定了债务履行的时间,则按照上述有确定期限的规则处理。债务人确实不知且也不应知所附期限到来的,应当认为债权人依诚信原则有一种告知义务,此种告知义务的违反,可作为一种债权人不予协助的情形对待,不发生履行迟延问题。如果债务人已知或应知期限的到来,则不论债权人是否另行通知债务人,均不影响依相关规则发生履行迟延。    

    如果不确定期限是对于既已有效的合同债务的履行设定的,依《日本民法典》第412条第2项,就债务的履行有不确定期限时,债务人自其知期限到来时起,负迟延责任。依学者解释,此种场合期限的到来虽使债务已在履行期,然使债务人于不知之间即负迟延责任,并不妥当,故自债务人知期限到来时起负迟延责任。[5]我国法欠缺明文规定,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借鉴日本民法的做法,惟应当有所修正,原则上自债权人通知或债务人知道期限到来时起,发生履行迟延;但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债务人履行其债务需要一段合理的时间(宽限期)的,可以存在例外。    

    3.履行期限不明确    

    如果合同未约定履行期限或约定不明,而且又无法从法律的规定、债务的性质或其他情事中确定履行期限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8条第2款第2项,以下简称《民法通则》,另外《合同法》第62条第4项与之相似)此处的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实即“催告”,尽管并未明确使用这一用语。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23条规定:“未约定偿还期限但经出借人催告后,借款人仍不偿还的,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应当予以准许。”如此,催告成为此种场合使债务人负迟延责任的必要条件。    

    (1)催告规则的问题点    

    对于履行期限不明的情形,以债务的履行未定期限为典型,以催告的方法带动债务的履行或迟延责任的发生,当然不乏其例,惟就催告后是否应当留有一定的宽限期抑或直接发生履行迟延,存在差异。以《日本民法典》第412条第3项为例,就债务的履行未定期限时,债务人自受履行的请求时起,负迟延责任。其理由在于,未定期限的债务,随其发生即视为履行期到来。不过,此种立法例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即它对于债务人比较苛刻。我国自《民法通则》始,确立的规则是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符合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与日本民法的规则相比,是合理的。不过,我国法的规则是否就没有可圈点之处了呢?    

    对于我国法的规则,早就有学者提出过质疑。(注:比如已故张佩霖教授曾指出,借款合同,若期限不明,如果债权人随时可以索还,就可能有问题。这要看借款的数额和用途,如果数额较大或周转期较长(如投入农业、林业),给多长时间准备呢?如果准备时间很长,所谓“随时”岂非空谈!参见江平、张佩霖编著:《民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23页。)笔者以为,这种规则的不足之处,在于不确定性过大,一是债权人是否催告以及何时催告是不确定的,二是必要的准备时间也是不确定的。有鉴于此,我国制定民法典时,应当比较考察其他的立法例。   

    (2)不采用催告的法例    

    在普通法上,如果履行期限不明确,应当在合同缔结后的一段合理时间内履行(注:See U.K. Sale of Goods Act 1979,s.29(3);IRISH Sale of Goods Act 1893,s.29 and Macauley v.Horgan.1925.I.R.1.),这一规则也为《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国际商事合同通则》(PICC)以及《欧洲合同法原则》(PECL)所采纳。(注:See CISGart.33(c); Unidroit PICC art 6.1.1(c);PECL art.7:102(3).)笔者以为,这种规则是比较合理的。一则以合同缔结的时点起算,而非以债权人催告的时点起算,增加了确定性;二来“合同缔结后的一段合理时间”也较“必要的准备时间”合理,前者场合要求结合合同目的综合判断,比如,借款合同场合如未约定还款期限,自然应当结合借款的目的来判明何谓“一段合理的时间”;而后者场合,纯粹是指履行债务所需要的准备时间,仍以借款合同为例,此时间指的是借款人筹措金钱偿还借款所需要的时间,而并没有考虑借款的目的。    

    对于上述规则,并非没有例外。在约定之债之外,侵权行为产生的损害赔偿债务,即使未经催告,仍应自侵权行为发生时起发生履行迟延。(注:此即由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的一项法律准则:盗窃概属迟延(fur semper morarn facere videtur)。参见黄风编著:《罗马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17页。)    

    (四)债务人没有正当事由  

    债务人未履行其债务应具有违法性,或没有正当理由。这一点对于债务不履行是被推定的。如果债务人能证明其不为履行有正当理由,即存在违法性的阻却事由,并不发生履行迟延问题。此处的违法性阻却事由,并不包括因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一时履行不能的情形(通常称之为免责事由),而是指诸如债务人拥有留置权、先诉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等延期抗辩权,因其不为履行属于正当的权利行使,故非谓迟延履行。    

    履行迟延的构成是否要求债务人具有可归责性呢?这涉及到对履行迟延的界定,有广义与狭义两种不同的理解。自广义上讲,不论债务人是否具有可归责性,只要债务履行属于可能,债务人使履行期徒过而未履行债务,便可称为履行迟延。[6]狭义的理解,则另外要求债务人具有归责事由,始称为履行迟延。[7]对于强制履行而言,并不以债务人迟延履行具有可归责性为要件,在传统的大陆法系民法理论上,惟对于迟延履行场合的损害赔偿,要求债务人具有可归责性。在PICC及PECL中,包括迟延履行在内的所谓“不履行”(non-performance),是在广义上使用的,既包括不可免责的,也包括可免责的情形。(注:参见

PICC第7.1.1条及其注释;PECL第1:301条及其注释。)免责事由只是决定受害方当事人不能够请求强制履行或者损害赔偿,该当事人仍可以请求其他的救济措施,比如合同解除。[8]在我国学说上,既有采狭义的理解的[9],也有采广义的理解的[10]。本文赞同在广义上使用履行迟延这一概念,正如PICC及PECL那样,履行迟延可以区分为可免责的与不可免责的两类。对于我国《合同法》中出现的相关概念,也应当注意其含义,比如第63条(价格罚则)中的“逾期交付标的物”及“逾期付款”,第94条(法定解除权)、第114条(违约金)第3款以及第117条(不可抗力)第1款等中的“迟延履行”,这些概念本身并不包含债务人的可归责性在内,而是一种仅从客观角度作的描述。    

    三、债权人的催告    

    “催告”一词在我国《合同法》中有两种用法,一是在第47条和第48条中,效力未定行为的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人或被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二是在第94条第3项以及第206条等,指债权人向债务人请求履行债务,第62条第4项虽未使“催告”一词,如前所述,其中的“要求履行”实即此种意义上的“催告”。本文主要分析后一种意义上的催告。   

    催告,是指债权人向债务人请求履行债务的通知。催告并非法律行为,而是一种与法律行为类似的行为,被称为准法律行为,故学说上认为它可以类推适用民法总则关于法律行为的规定。    

    催告既可以采用口头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书面的方式。计算书的寄送,通常视为债权额的通知。受领证书的寄送或委托邮政收款或数次寄送同一内容的计算书,视为催告。经债权人起诉而送达诉状,或依督促程序送达支付令,或为其他相类似的行为,与催告有相同的效力。(注:台湾民法第229条第2项。)起诉,须为给付之诉,确认之诉尚不合乎要求,至于是本诉抑或为反诉,在所不问。诉的提起,在诉讼法上是否有效,以及后来有否撤诉,对于催告私法上的效力并无影响。    

    只要债务已届履行期,债权人可随时催告债务人履行债务。至于催告的场合,亦无须在履行地为之,除依诚信原则不应为请求的场合外(如殡仪馆等),可以在任何场合为之。    

    催告所示债务的数额过大或过小时,只要能够体现出其所要求履行的债务的同一性,仍不妨发生催告的效力。如果催告的内容与债务的内容完全不同,则催告无效。    

    催告是债权人的权利,因而在不增加债务人义务的范围内,可以准用一般意思表示,附以条件、期限或其他附款。比如,催告可以附有期限,在两周内支付为有效,债务人自期限届满时起,负迟延责任。未附期限的催告,原则上债务人应即时为给付。附条件的催告,于条件成就及债务人知其成就发生时,始生效力。    

    在特殊情况下,催告具有特别要件,始生效力。例如,债务人的履行是以债权人受领行为以外的行为为必要时(如给付物的往取或者对履行方法的指示等),债权人只有当完成这些必要行为时,其催告才算有效。在双务合同,相对人拥有同时履行抗辩权时,债权人如不为对待给付的提出而催告,则不发生附有迟延的效力。  

    为进行催告而支出费用,如无特别约定,原则上应由债权人负担。比如,为使履行期到来,可使债务人陷于迟延,或为合同解除的要件而进行催告。反之,对于已经陷于迟延的债务人的催告,其费用可视为一种迟延损害,由债务人负担,因为债务人如按时履行,则根本没有再次催告的必要了。   

    催告因达到相对人而发生效力。因债务人的姓名、住所不清楚而无从催告时,可以向法院请求公告送达,经过法定期间后,即发生催告的效力。如债务人有逃亡的事实,可认定为有拒绝履行的意思,无须通过公告送达,自逃亡时起,即应负迟延责任。    

    催告的法律效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确定某些场合债务人履行迟延前提条件。在不确定期限的债务,因催告而有附迟延的效力,在解释上,应当认为催告到达后,债务人除依诚信原则应有适当的宽限期外,应即时履行,否则应负迟延责任。(2)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的“提起诉讼”以及“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均是催告的表现。(3)法定解释权的发生要件之一,惟须予注意的是,《合同法》第94条第3项中的“催告”可能是第二次催告,因为它是以债务人对主要债务的“迟延履行”为前提的,而在此次催告之前,亦即在确定是否构成迟延履行时,债权人就可能已经进行过一次催告了。    

    四、履行迟延的法律效果    

    此部分要分析和探讨履行迟延成立后在法律上有什么样的后果。履行迟延可区分全部履行迟延与部分履行迟延,如无特别指出,此处的分析是以全部履行迟延为模型的。    

    (一)免责事由的存在与责任的免除    

    我国法上合同责任的一般法定免责事由是不可抗力(《民法通则》第107条;《合同法》第117条),对于特定类型的合同还有一些特别的免责事由(如《合同法》第302条第1款后段),另外,当事人也可以约定免责条款,对责任加以限制或者排除。此处仅讨论存在不可抗力的情形。    

    《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用语均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其所谓“不能履行”,宜在广义上理解,即不仅包括永久不能,也包括一时不能。如果仅指永久不能而不包括一时不能,无疑就排除了因不可抗力导致履行迟延时的免责,比如,因山洪暴发导致铁路中断使货物运输迟延的,不允许以不可抗力为由免除迟延责任,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解释不通的。另外,因不可抗力导致履行迟延的,免除的仅为迟延责任,比如迟延赔偿责任,而非债务本身的免除,一旦债务可以履行时,债务人仍应当履行,否则,债权人可请求强制履行。    

    如果债务人不具有免责事由,则履行迟延则发生如下的法律后果。    

    (二)实际履行    

    对于金钱债务,并不存在履行不能问题,债权人总是可以请求履行的(参见《合同法》第109条)。对于非金钱债务,债权人的履行请求权也是被一般性地肯定的,仅于特别情形下允许例外(参见《合同法》第110条)。这样,履行迟延后,只要债权人没有解除合同,债务人依然负履行的义务,债权人可请求债务人继续履行(任意履行请求权),如债务人不为履行,则可以诉求法院判令强制履行(履行诉求权),并可同时诉求迟延赔偿。   

    (三)损害赔偿    

    1.迟延赔偿    

    由于履行迟延所发生的损害,债权人自然可以请求赔偿,称为迟延赔偿。(注:关于迟延赔偿与填补赔偿的区分,可参阅拙著:《违约损害赔偿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0页。)金钱债务场合的“逾期利息”(参见《合同法》第207条),即是一种典型的迟延赔偿。债权人除了迟延赔偿之外,还可以请求本来的债务的履行。在此种场合,债权的内容除了本来的给付之外,因又加上了迟延赔偿,因而被扩大了。   

    在迟延赔偿场合,迟延损害有因迟延一事而整个地发生的,比如,因履行迟延而丧失有利的转卖标的物的机会;迟延损害也有按迟延的期间继续发生的,比如迟延利息。就具体的损害项目而言,可以包括(1)如无迟延债权人所应取得的利益,如孳息及其收益;(2)债权人因债务人迟延而增加支出的费用,如临时租用代用物所需的租金、于迟延后债权人为给付请求所需的费用;(3)合同标的物价格的降低,或最初升高而后降低,债务人如不能证明纵无迟延,债权人仍不可能于其前进行转卖的事实,债权人可以请求其价格的差额的损害赔偿。[13]    

    2.填补赔偿    

    对于合同债务的履行迟延,债权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解除合同的(参见《合同法》第94条第3、4项)。债权人解除合同后(自己在双务合同中的对待给付义务亦因此而免除),是可以请求损害赔偿以替代本来的履行的,称为填补赔偿,只不过是要扣除对待给付义务(对价)的价值。(注:此为日本通说,参见(日)奥田昌道著:《债权总论》增补版,悠悠社,2000年4刷,第137页。我

国有的学者主张合同解除与履行利益的赔偿不能并存,只能请求信赖利益的赔偿。对此,笔者持不同看法,而且这些学者的见解与我国的立法及实务均有不合。关于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将来另行撰文探讨。)    

    债权人能否不解除合同,直接以履行迟延为由拒绝受领本来的给付并请求替代给付的损害赔偿(填补赔偿)呢?自比较法来看,在原来的德国民法上,作为债务不履行的效果,在履行迟延的场合,由于履行尚属可能,故为“本来的给付的请求 + 迟延损害的赔偿”;在履行不能场合,则是替代履行(本来的给付)的损害赔偿,即“填补赔偿”。在以不履行为由解除合同场合,并不承认履行利益的赔偿。在德国民法上,履行迟延场合,在一定的要件下,拒绝受领本来的给付,这是可得请求填补赔偿的必不可少的要件(填补赔偿请求权是代替本来的给付请求权的,拒绝本来的履行而请求填补赔偿时,本来的给付的请求权即归于消灭。参见《德国民法典》原第283条1项、326条1项)。可得请求填补赔偿的情形包括:(1)因履行迟延而对债权人不具有利益的(《德国民法典》原286条2项、326条2项);(2)债务人受到确定判决后,债权人为债务人指定履行的适当期间并表示该期间过后将拒绝受领给付,而该期间徒过的(《德国民法典》原283条1项);(3)在双务合同中,一方履行迟延后,另一方为其指定履行的适当期间并表示该期间过后将拒绝受领给付的,而该期间徒过的(《德国民法典》原第326条1项)。2002年1月1日起,《德国债务法现代化法》生效,对于《德国民法典》中的债务法编,特别是其一般给付障碍法,作了相当大的修正。其中,新的德国一般给付障碍法是从债务人的给付义务出发加以构成的,“义务违反”是一个核心概念,第280条规定了“基于义务违反的损害赔偿”,债务人违反债务关系所生义务时,债权人可对其损害请求赔偿,但对于义务违反债务人不具有归责事由之场合除外(第1项)。债权人仅于符合第286条(履行迟延)规定的要件时,始得请求基于给付迟延的损害赔偿(第2项)。债权人仅于符合第281条、第282条或者第283条规定的要件时,始得请求替代给付的损害赔偿(第3项)。债务人在履行期到来后没有履行,或者其履行不适合合同时,债权人可对债务人的履行或者补充履行规定相当的期间,于该期间徒过时,在符合第280条第1项规定的要件的情况下,可请求替代给付的损害赔偿。债务人仅部分不履行时,债权人仅于部分履行对其不具有利益时,可请求替代全部给付的损害赔偿。债务人的履行不适合合同时,如其义务违反非属重大的,债权人不得请求替代全部给付的损害赔偿(第281条第1项)。债权人请求替代给付的损害赔偿时,给付请求权即行消灭(第281条第4项)。债务人违反第241条第2项规定的义务(对相对人的权利、法益及其他利益关照的义务)时,如债权人不可能期待债务人作出履行的,债权人在符合第280条第1项的要件(归责事由)的情况下,可请求替代给付的损害赔偿(第282条)。债务人依第275条第1~3项(给付义务的排除)而无须作出给付时,债权人在符合第280条第1项(归责事由)的要件的情况下,可以请求替代给付的损害赔偿(第283条前段)。对于上述请求替代给付的损害赔偿的情形,据笔者初步的分析,并非是必然伴有合同解除的,尽管该法规定,双务合同中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并不因合同的解除而受妨碍(第324条)。    

    在《瑞士债务法》上,债务人履行迟延后,债权人可以指定相当的期间催告履行。该期间过后仍未履行的,债权人一方面可以请求履行及迟延赔偿;另一方面,在其及时表示时,也可以放弃履行请求权而请求不履行的损害赔偿(填补赔偿),或者解除合同(《瑞士债务法》第107条)。不过,在下列情形,无须为履行指定相当的期间:(1)从债务人的行为推断指定也无益处的;(2)因迟延使给付对债权人已无实益;(3)定期行为场合(《瑞士债务法》第108条)。另外,解除并不妨碍请求损害赔偿(《瑞士债务法》第109条第2项)。    

    在日本判例和学说上,关于可否允许“因履行迟延的填补赔偿”问题,见解曾有三次变化。第一期的学说和判例认为,作为履行迟延的效果,是可以直接请求填补赔偿的,对此并不以解除合同为必要。第二期的学说和判例则认为,定期行为的履行期之徒过而沦为履行不能之场合,或者存在虽非履行不能但迟延后的履行对于债权人不具实益之类的特别情事之场合,是可以拒绝迟延后的履行而直接请求填补赔偿的,但对于一般的债务迟延场合,解释上则认为若非解除合同便不能够请求填补赔偿。第三期的学说和判例认为,即使是在一般的债务迟延场合,比照合同解除的场合指定相当的期间催告履行,如债务人于该期间未为履行时,债权人即使不解除合同,也可以拒绝受领对方的履行而请求填补赔偿。(注:关于此段日本判例学说的变迁,参见(日)於保不二雄著:《债权总论》(新版),有斐阁,1979年9刷,第100—101页。)在如今的日本学说上,认为有的情形如不承认“履行拒绝 + 损害赔偿”的做法,对于债权人的保护便有欠妥当,比如(1)债权人作出的对待给付属于金钱以外的给付(物或者劳务)时,此种对待给付的作出对债权人有利的场合自属有之;(2)非基于合同发生的债务,比如因遗赠而发生的债务,并不存在解除的余地。基于这种理由,在法律上承认履行迟延后,债权人可以拒绝受领迟延的给付而请求损害赔偿,便是妥当的。至于此种做法的要件,可以考虑债务(给付)的性质、其对于债权人的意义、债务人的态度等,比照着合同解除的诸要件加以确定。[14]    

    通过上述比较法考察,可见德国民法在其原来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填补赔偿)二者择一的模式下,有条件地承认了履行迟延场合的填补赔偿;德国债务法现代化法一方面抛弃了解除与赔偿不能并存的旧模式,同时也肯定了迟延场合的填补赔偿。而在瑞士债务法上,履行迟延场合,债权人可以有条件地选择不解除而请求填补赔偿,这在其解除场合的赔偿限于信赖利益赔偿的背景下,也是相当有实际意义的。日本民法判例及通说上,虽肯定合同解除场合的履行利益的赔偿请求权,但仍然承认在若干履行迟延场合下,允许债权人不解除合同而拒绝受领迟延的履行并请求填补赔偿,对于保护债权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我国法上,债务人履行迟延并不使债务归于消灭,《合同法》强调合同严守(第8条)和当事人之间的协助义务(第60条第2款),作为违约责任方式,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及赔偿损失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第107条),对于救济方式虽可由债权人选择,但并非毫无限制,一般法定解除权的发生受有严格的限制(第94条),履行迟延后,债务人继续履行的,债权人原则上是不能够拒绝受领的。这样,作为履行迟延的后果,直接允许填补赔偿的请求,并不妥当。惟对此可存有例外,在迟延后的履行对于债权人无利益时,债权人可以拒绝其给付,并请求因不履行而生的损害,也就是填补赔偿,其计算与履行不能时相同;再有,在解释上宜认为,债务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债权人也可以催告债务人在合理期限内履行,否则可以拒绝受领迟延的给付,请求填补赔偿。    

    (四)违约金    

    《合同法》第114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此款规定究竟是惩罚性违约金还是赔偿性违约金,在理解上颇有分歧。如果理解为惩罚性违约金,则意味着债权人在获得该违约金后,且在请求履行债务之外,还可以就迟延损害请求赔偿。如果理解为赔偿性违约金,即意味着该违约金是对于迟延损害的预定赔偿额,违约金之外,并不能够再请求迟延赔偿。    

    经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草案)》(四次审议稿,1999年1月22日)第115条第3款,规定为“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

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或者赔偿损失”。依草案的规定,违约金与履行债务或者赔偿损失是并存在的。当然,这里的“还应当履行债务或者赔偿损失”,本身就不太明确,存在着多种理解可能。第一种可能性是,将履行债务与赔偿损失理解为二者择一的关系,赔偿损失指的是填补赔偿,与债务履行只能二者择一;另一种可能性是,将二者理解为并存关系,即在履行债务之外,如果还存在损失(迟延损失),还要赔偿损失,由于此种损失并非在所有案件中均会存在,故使用“或者”二字,这样,此处的赔偿损失指的是迟延赔偿。依第一种理解,草案的规定与现行法并无实质差异;依第二种理解,则该条所规定的违约金当然属于惩罚性违约金了。    

    迟延履行的违约金,其性质是赔偿性的还是惩罚性的,首先应当探究当事人的意思。这样,在实践中有的约定建设工程的完工期,同时约定如拖延一日,付违约金500元(注:参见《人民法院报》2002年4月21日第2版,《不守诚信,拖延工期:枣庄一建筑企业被判赔偿》。),当事人在请求了65000元的违约金后,并没有另行请求迟延赔偿的意思,因而,这种违约金在当事人的意思中便属于赔偿性的违约金。如果从当事人的意思中仍不能确定迟延违约金的性质,那么,法律上如何定其性质呢?从《合同法》的制定过程来看,从直接的起草者到其他的学者,多数意见认为我国《合同法》是以赔偿性违约金为原则,以惩罚性违约金为例外,往往将第114条第3款规定的迟延违约金理解为惩罚性违约金[15],笔者个人也是如此解释的。[16]作者认为,法律在这里允许惩罚性违约金,并非迟延赔偿额的预定,因而在债务人迟延履行场合,债权人在享有惩罚性违约金请求权的同时,还可以主张履行请求权,如果因债务迟延履行受有损害,则仍然有权请求赔偿(迟延赔偿)。[17]    

    以上是自解释论的立场所得的结论,自立法论的立场来看,值得注意的是,台湾民法债编第250条第2项于1999年4月修正为:“违约金,除当事人另有订定外,视为因不履行而生损害之赔偿总额。其约定如债务人不于适当时期或不依适当方法履行债务时,即须支付违约金者,债权人除得请求履行债务外,违约金视为因不于适当时期或不依适当方法履行债务所生损害之赔偿总额。”将迟延违约金视为不于适当时期履行债务(迟延履行)所生损害的赔偿总额(赔偿额预定),即赔偿性违约金,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此种规定更具合理性,建议制定民法典时予以参照。    

    (五)合同解除    

    我国《合同法》关于履行迟延场合的合同解除,规定了(1)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解除(第94条第3项);(2)迟延履行债务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解除(第94条第4项)。前者属于通常的迟延履行的解除,后者属于无催告即时解除。《合同法》第94条中一般法定解除权的发生并不以债务人具有过错或归责事由为要件。    

    就通常的迟延履行的解除而言,解除权的发生以经过催告为必要,这也是一些典型立法的通例(注:参见《德国民法典》原第326条第1款,《瑞士债务法》第107条,《日本民法典》第541条。),我国《合同法》循此通例。《合同法》要求的是“主要债务”的迟延履行,主要指双务合同中立于对价关系的债务,即给付义务,至于附随义务,虽有迟延履行,通常亦不能因此发生解除权。另外,从《合同法》的用语“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来看,并未要求催告须定有合理期限,其所谓合理期限,实际上是一个可由法官依客观情况具体判断的因素。最后,合理期限的经过,只是使解除权发生,此后,在债权人实际解除合同之前,如债务人依债务的本旨(加上迟延赔偿)履行,则宜解为解除权消灭[18],对此须予以注意。    

    就无催告即时解除而言,《合同法》吸收了英国普通法及CISG中的根本违约制度的思想,强调因迟延履行债务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论其类型,主要指定期行为,这是大陆法系民事立法多循此例。(注:参见《德国民法典》原第361条,《德国债务法现代化法》第323条第2项第2号,《瑞士债务法》第108条,《日本民法典》第542条。)其中,由合同的性质决定的定期行为,称为绝对的定期行为;依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决定的定期行为,称为相对的定期行为。[19]前者如中秋月饼的订购合同、葬礼用花圈的订购合同等,其特点在于,由给付的客观性质决定,如不于一定的时日或一定的期间内履行,便不能够达到合同的目的;后者如海外旅行用西服订购合同、赠送归国友人版画订购合同等,其特点在于,仅从给付的客观性质并不能断定其为定期行为,而是要从债权人的主观的动机来看,如不于一定的时日或一定的期间内履行,便不能够达到合同的目的。于此场合,以债权人将其动机告知对方并获得其谅解为必要,单纯地在合同中表示应当严守履行期尚不充分;[20]当然,即使没有告知对方自己的特殊动机,如在合同中约定,如不于特定时日履行合同即发生解除权,也是可以的。除定期行为之外,《合同法》第94条第4项的规定还是可以包括其他的无催告即时解除的情形的,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债务法》现代化法在规定无催告即时解除的同时,于第323条第2项第3号的规定:“存在特别的情事,对此在权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后,可以证成即时解除时”,即无须指定期间,便可即时解除,对于我国《合同法》的解释,可资印证。    

    (六)履行迟延场合的加重责任    

    1.不可抗力的损害赔偿    

    债务人在迟延中,对于不可抗力的损害仍应负责。(注:《合同法》第117条第1款:“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罗马法上有“债务人之迟延发生不断之债务”(mora debitoris perpetna obligatio fit)的原则,说的就是迟延场合的债务人原则上不能因事变而免责。不过,依比较法及学理解释,如果债务人能证明纵不迟延履行,仍不免发生损害的,则不在此限,对于损失则应依风险负担的原则确定其承受者,例如,承租人于租赁期满未及时返还房屋,遇到地震而倒塌,即应依风险负担原则处理。[21]对于后一规则,学说上称之为“假想因果关系”。债务人如不能举证证明“假想因果关系”的成立,则可推定损害系因债务履行迟延所生。    

    2.价格制裁    

    《合同法》第63条规定“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逾期交付标的物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执行。逾期提取标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原价格执行”。    

    (七)部分履行迟延    

    履行部分迟延时,债权人可以请求迟延部分的履行及因部分迟延所生损害赔偿。如果迟延部分对于债权人无利益,债权人可以拒绝其部分履行,并请求相应的填补赔偿。如果因部分履行迟延使得债权人对于整个的履行无利益可言,则可以拒绝部分履行,返还已受领的部分给付,请求全部不履行的损害赔偿。    

    五、履行迟延的终了    

    关于履行迟延的终了,立法上通常并没有规定,学说通常认为于下列场合构成履行迟延的终了,比如:债权人撤回了催告或者放弃了作为迟延的结果而发生的诸权利,债务人提供了迟延损害以及依债务本旨所为的履行,债务人以其对债权人享有的反对债权与之抵销,因债务人侧的抗辩的援用而不成其为完全有效的债权,给付变为终局性地不能等。不过,有关诸此情事的举证责任应当由债务人负担。

    

    六、结论    

    本文对我国法上的履行迟延问题进行分析,现简要归纳论点如下:    

    1.对于履行迟延,参考PICC及PECL的规定,本文采广义的观念,既包括不可免责的履行迟延,也包括可免

责的履行迟延。    

    2.履行迟延的构成以履行期的徒过为要件,履行期区分为确定期限、不确定期限及履行期限不明确三种类型。确定期限场合,如期限表现为一期日,则该日的经过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即为履行期的徒过;如期限表现为一期间,则以该期间的最后的时点的经过可认定履行期的徒过。我国虽采“期限代人催告”原则,由于《合同法》第62条第3项采取了债务的“债权人往取主义”原则,就必然使得“期限代人催告”原则在我国的适用大打折扣。履行期限与法律行为(合同)效力所附期限之关系,素有争论,本文以二者虽为不同的法律概念,但因自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视点来看,实际效果并无多大差异,故论述中并未将行为效力附期限的情形排除在分析的视野之外,特别在不确定期限部分加以讨论。关于履行期限不明确,我国法的用语不无可圈点之处,本文建议参考CISG、PICC及PECL等的规定,于制定民法典时加以修正。    

    3.关于一般法定免责事由的不可抗力,我国法的用语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其所谓“不能履行”,宜在广义上理解,即不仅包括永久不能,也包括一时不能。    

    4.继续履行,无论履行迟延是否不可免责,由于债务尚非永久不能履行,因而都可以由债权人请求,只不过因不可抗力而一时不能履行场合,须等于不可抗力这一履行障碍过后才可请求罢了。

    5.履行迟延如不可免责,则债权人可以请求损害赔偿,其中除迟延赔偿之外,无论债权人是否解除合同,都还可以有条件地承认填补赔偿的请求。    

    6.迟延场合的违约金,其性质究为惩罚性的抑或赔偿性的,首先应当依当事人的意思而定,对于《合同法》第114条第3款的规定,虽文义上可以不同解释,但参考立法经过及相关起草人的见解,宜解释为关于惩罚性违约金的规定。惟自立法论而言,制定民法典时,原则上宜将对于迟延履行及不完全履行所约定的违约金,视为相应的赔偿额的预定。    

    7.履行迟延场合的合同解除权,通常是需要经过催告并经过一段合理期间才发生,合同法也规定了无催告即时解除,以定期行为为典型,惟并不仅限于定期行为。

  参考文献:

    [1]崔建远.合同责任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101.

    [2][13]史尚宽.债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393,402-403.

    [3](日)我妻荣.新订债权总论[M].东京:岩波书店,1964.103.

    [4]谢怀@①.票据法概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0.63.

    [5](日)林良平,石田喜久夫,高木多喜男.债权总论(改订版)[M].东京:青林书院,1990.78;(日)奥田昌道.债权总论(增补版)[M].东京:悠悠社,2000.131.

    [6](日)我妻荣.新订债权总论[M].东京:岩波书店,1964.99;(日)林良平,石田喜久夫,高木多喜男.债权总论(改订版)[M].东京:青林书院,1990.75;(日)森泉章,中井美雄,石外克喜,森孝三,伊藤进,三和一博,新田孝二.民法讲义4(债权总论)[M].东京:有斐阁,1991.61.

    [7](日)於保不二雄.债权总论(新版)[M].东京:有斐阁,1979.90;史尚宽.债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391.

    [8]Ole Lando and Hugh Beale ed.Principles of European Contract Law.(Parts I and II,2000),123.

    [9][21]张广兴.债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81,182.

    [10]崔建远.合同责任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91—92,101;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修订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84-185.

    [11](日)椿寿夫,右近健男.德国债权法总论[M].东京:日本评论社,1988.154;史尚宽.债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395;黄立.民法债编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460.

    [12](日)我妻荣.新订债权总论[M].东京:岩波书店,1964.104;(日)林良平,石田喜久夫,高木多喜男.债权总论(改订版)[M].东京:青林书院,1990.78.

    [14](日)奥田昌道.债权总论(增补版)[M].东京:悠悠社,2000.138.

    [15]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修订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571.

    [16]张广兴,韩世远.合同法总则:下册[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03.

    [17]韩世远.中国的履行障碍法[A].吴汉东.私法研究(创刊号)[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93-194.

延期合同篇4

关键词:公路;延期;材料;补偿价差;分析

Abstract:Engineering extension of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original variety of construction delay caused by the poor organization of construction unit owners' financing not in place resul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delay. Expressly provided in the tender templates and highway projects for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of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elay caused by the construction unit owners not postponed costs to compensate for the construction delay caused by the landlord reasons, the owners will be the contractor an extensio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engineering materials spread compens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Regulation highway engineering standard construction bidding template (2003) guidance material spreads to adjust and adjust the material spread directly for analysis.

Key words: highway; extension; materials; compensation sprea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752.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工程延期的材料价差补偿界定

这里指工程延期后的材料价差补偿,是因业主原因造成实质的工程延期。若是施工单位造成的延期,招标文件范本规定:“在合同执行期间(包括工期拖延期间),由人工、材料、和设备的上涨而引起工程施工成本增加的风险由承包人自行承担,合同价格不会因此调整。”业主因资金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工程延期,招标文件范本规定:“延长工期后施工的工程,其价格调整计算应采用该延长工期所在年份的价格指数作为当期价格指数。”

二、工程延期后的材料价差补偿原因及依据

1.工程背景

某二级公路于2004年12月招标,工程于2005年6月开工建设,合同工期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总工期30个月。在合同期内因工程资金短缺、不到位,使整个工程处于停工状态,导致工程延期,直到2008年,工程资金才逐步到位,施工单位才陆续恢复施工。由于以上原因,指挥部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延期合同,延期合同时间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延期24个月。

工程实施完成后,施工单位要求业主给予工程延期材料价差补偿。业主收到施工单位的补偿请求后,根据实际情况,该项目工程因是业主资金造成的工程延期,延期后的费用应由业主承担。分析延期补偿时,若工程延期后的费用按监理规范施工单位向业主费用索赔,索赔费用的多少没有统一标准,都是施工单位要求索赔的多业主给的少,造成施工单位与业主分岐大,难以统一。该项目工程在经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协商一致,同意按原招标时采用的《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70.1款进行调整,该条款为:“除非合同专用条款另有规定,凡是合同预期工期在24个月以上者,在合同执行期间,由于人工和材料的价格涨落因素对合同价格进行调整。”

2.补偿依据

根据业主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延期合同协议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70.1条:“除非合同专用条款另有规定,凡是合同预期工期在24个月以上者,在合同执行期间,由于人工和材料的价格涨落因素应对合同价格进行调整”。

3.补偿范围

该项目人工、材料、机械(燃料)的补偿依据范本,对人工、材料、机械进行补偿。因钢材、水泥、火供材料、土工格栅等属业主统供,不再进行调价补偿,材料只针对地材(砂子、碎石、片块石)进行补偿。机械针对燃油费进行补偿。故补偿范围人工、地材(砂子、碎石、片块石)、燃油费。

4.补偿价差基期价格、当期价格采用

人工费基期、当期价格根据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工程造价管理局同期价格信息计;地材基期价格根据指挥部合同期管理价格计,当期价格根据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工程造价管理局同期价格信息计;燃油费基期、当期价格根据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工程造价管理局同期价格信息计。

5.补偿人工、材料、机械权重

按招标文件范本,工程延期后的材料价差补偿方法分析,价格指数是由政府部门或国家正式认可的机构公布的价格指数,本项目在调整价格指数时,未有相应统计部门公布的价格指数。加之该项目招投标时未公布权重系数,在测算的人工、材料、机械(燃油)权重系数时,是依据各合同段年累计支付金额完成工程定额消耗量计算得出。

6.价格调整指数

价格调整指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70.1条,计算出不调价占权重及调价占权重计算得出。

价格调整公式:

TJF=ZFE·ZH=ZFE(X+a+ b +c +d +e +f+…-1)

试中: TJF—对年累计支付的调价额;

ZFE—的累计支付额;

ZH—综合调价系数;

X—支付中不进行调价部分所占的权重系数;

a、b、c、d、e、f……—分别为人工费、钢材、水泥、沥青、机械使用费、燃油料费用等其它材料费在合同价格中所占的权重系数;

X=1-(a+b+c+d+e+f…);

RG0 —人工基期价格指数;

RG —人工当期价格指数;

……

三、工程延期后的材料价差补偿方法分析

1.工程延期后年度每月完成工程的权值确定

该工程延期月完成工程的权值确定依据工程延期后当年每月计量支付报表(计量报表是施工单位、驻地监理工程师、业主共同签认的完成工程量)确定,年度合计权值按100%计,月权值=月计量÷年度计量合计×100%。

2.基期、当期材料价格确定

该工程原材料基期价格因招标时未要求施工单位(投标单位)提供,故在进行工程延期材料补偿分析时,按2004年12月项目招标时云南省交通运输厅造价管理局的同期价格信息计算。

3.延期后年度当期材料价格及调价系数的确定

延期后年度当期材料价格按每月材料价格加权平均确定,权值月价格按表2查询的价,当期年度材料平均价格=(1月份价格×1月份权重+2月份价格×2月份权重+…12月份价格×12月份权重)÷100。工程延期材料调价系数=当期年度材料平均价格÷基期材料价格(投标期)。

4.工程延期年度工程人、材、机定额消耗计算分析

工程延期年度工程人、材、机定额消耗计算分析,依据年度计量总和计算出相应定额消量,因招标时采用公路工程预算定额92版,计算时依据92定额消耗量求得相应消耗量。

5.工程延期人、材、机权重计算分析

工程延期人、材、机权重计算分析,因工程招投标时规定相应权重系数,该项目在确定工程延期人、材、机权重时,按年度完成工程量核定的材料消耗占总金额的比重求得,即:各材料所占权重=(年度完成工程材料定额消耗量×基期材料价格)÷年度计量总额×100%。

6.工程延期后人、材、机补偿价差计算分析

以下按《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70.1条价格调整公式及直接补偿材料价差变通方式两种方法调整比较分析。

⑴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70.1条,按价格调整公式TJF=ZFE·ZH=ZFE(X+a+ b +c +d +e +f+…-1)进行计算分析。

工程延期价差补偿调整分析,根据以上两种方法分析比较,其结果基本相同,该项目工程延期期间共完成52647408元,①按招标范本公式调整分析,最终价差调整整增加13.44%;②按变通方式直接调整材料价差,最终价差调整整增加13.72%。两种工程延期价差补偿调整分析比较,其相差2.09%。

四、结语

延期合同篇5

关键词:海外电站;EPC项目;风险分析;风险防范;合同风险;设计风险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4-0184-04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4.092

随着国内产能过剩和资本输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海外,承接大量的海外项目。面对来自国内外对手的强力竞争,在海外项目的竞标谈判时,常常忽略或盲目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并且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缺少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和手段,导致项目发生重大延期和损失或者项目中止撤离,影响中方公司的声誉和形象。面对错综复杂的海外环境,诸多影响工程顺利执行和移交的因素,本文通过罗列海外电站EPC项目的关键风险因数和初步的防范措施,结合工程实际经验和教训,探讨对海外风险管控方面的思考和认识,以便起到借鉴之效。风险管理是伴随投标、谈判、设计、施工、调试、移交等项目各个阶段的全过程管理。

1 宏观风险

1.1 法律风险

风险描述:特殊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各项规定(设备清关运输、设备监检、施工许可等规定)及其变更对项目产生的成本和工期影响。

风险防范:合同中需有对法律变更所造成影响的索赔条款,寻求,进行必要的法务咨询。

1.2 政治风险

风险描述:由于战争、动乱、罢工等政治不稳定因数造成的成本和工期影响。

风险防范:(1)保持和大使馆的密切联系,要求当地派遣力量进行现场保卫,减少对施工现场的冲击,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2)如项目需停工或人员撤离,收集受损支撑材料,以便复工和索赔谈判。

1.3 税费风险

风险描述:国家和当地各种税法或税率波动对项目成本和工期产生的影响。

风险防范:详细调研项目所在国的税法,有必要进行税务咨询,合同谈判期间,根据税法力争相关合理税率。

1.4 汇率风险

风险描述:合同规定币种对人民币以及项目所在国收支货币间的汇率变动而导致成本变化。

风险防范:(1)评估项目工期内本币对合同币种和项目所在国货币间升贬值趋势,如汇率风险过大,需力争在合同中添加调价原则和公式;(2)确保施工进度和发货进度,及时收款,以将影响降到最低;(3)如果工期延误,分析业方在关键路径上造成的延误,从而索赔业方延误造成的汇损。

1.5 通胀风险

风险描述:由于突然通胀导致的新增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费用。

风险防范:(1)争取在合同中添加通胀造成的材差等补贴条款;(2)对于当地采购部分,提前调研,做好预算;(3)严重通胀时,当地或政府是否出台了通胀的补偿法规文件,及时申报补偿;(4)分析业方在各条路径上所造成的延误以及延误所导致的通胀损失,索赔业主通胀损失。

1.6 其他风险

风险描述:项目所在国的腐败程度、民风习俗、盗抢、疫病情况等。

风险防范:(1)了解项目所在国的清廉状况,特别涉及工程许可和监管验收的相关部门;(2)规范出入管理和设备堆场的安保工作,协调业主增派安保力量,以控制设备或部件由于盗抢而发生丢失;(3)了解当地居民的环保诉求,尽量减少施工和运行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如出现当地居民对现场施工造成阻扰,尽快联系业主和相关部门,达成补偿协议,以免事态扩大。

2 合同风险

2.1 条款风险

风险描述:合同签署时未达成一致的条款以及尚未明确的工作范围所隐含的风险。

风险防范:执行阶段及早跟业方进行沟通和澄清,明确工作范围和合同职责,特别是业方的合同职责,例如业方的征地、场地移交、施工水电、调试燃料等。纠正合同里的明显错误,以尽早控制风险。

2.2 罚款风险

风险描述:合同中的各类罚款未设定罚款上限,造成巨大风险。

风险防范:(1)合同谈判中力争各罚款项目设定合理的上限以及总风险的上限;(2)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风险控制文件,对各类罚款建立专项文件夹,收集支撑材料,以便结算时应对业方索赔。

2.3 收款风险

风险描述:业方延误付款,造成资金紧张。

风险防范:(1)合同中明确收款的支撑材料、业方审批时间、延期付款处罚等;(2)建立收款记录表,根据合同索赔业方延期支付。

2.4 工期风险

风险描述:合同工期不合理,合同工期严重拖延造成大量罚款。

风险防范:(1)因合同工期延误罚款非常高,合同谈判时需将业方范围的工作纳入主合同节点,例如原水管线、外部输电线路等,以建立后期反索赔工期延误的依据;(2)整体工期确定后,需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而非国内电厂建设周期进行合理分配设计工期、施工工期、调试工期和移交等;(3)项目执行过程中,重视计划工作,建立三个等级的工期计划,工期重要节点延误,需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赶工计划等;(4)建立“Level-2”等级的完工计划,并界定业方在各条路径上的延误,准备支撑材料,以备工期延误反索赔。

2.5 移交风险

风险描述:合同中没有明确的机组移交条件,导致业方拖延接收机组的风险。

风险防范:(1)在合同谈判中,需重点明确和统一机组的最终移交条件,以免业方以各种理由拒收机组;(2)在工程执行过程中,编制机组移交程序文件,罗列合同中的所有移交条件和相关所需的支撑材料,要求各专业和各岗位严格执行,以便尽快移交机组。

3 设计风险

3.1 标准风险

风险描述:由于选用的设计标准不同或标准过高,造成合同成本的大量增加。

风险防范:(1)重视合同中工程选用标准的谈判,力争中国标准;(2)设计前期,设计团体应当地调研,考察当地已有电厂的设计情况;(3)初设审查阶段,对于可能导致成本大幅增加的参数进行慎重选择,加强与业主团队的沟通交流。

3.2 审查风险

风险描述:业方对图纸审查过慢过细,反复修改升版造成工期延误。

风险防范:(1)合同中尽量缩小和明确规定业方对图纸的审查范围和审查时间;(2)记录因业主超期审查而造成的延误。

3.3 多方设计

风险描述:对于引进机组或设备,设计方非常多,中方和外方设计联系出现问题,导致重大的系统设计或设备选型失误。

风险防范:合同中合理规定设联会次数和必要的设计服务等,组织和利用好设联会,设立专业的联系人,加强中方和外方的沟通,及时消化和论证外方提资。根据国内成熟设计,对外方的设计进行积极的取舍。

3.4 变更风险

风险描述:业方因自身问题和其他需求,提出大量的设计变更,影响工期和成本。

风险防范:要求业方出具确认函,承诺变更所造成的延误和成本。统计好工程执行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造成的合同外工作。

4 运输风险

4.1 清关风险

风险描述:设备清关延误导致设备积压滞缸和延误工期。

风险防范:雇佣有当地清关经验的大型运输公司,及时掌握海关清关流程和文件要求,积极沟通完善手续和材料,以免设备发运延误或缺乏相应的清关资料而造成设备收款困难。

4.2 运输风险

风险描述:由于线路或道路状况等原因导致的物资运输成本上扬或拖期。

风险防范:设计好运输路线(一般设备和大型设备),记录由于路线变更和道路状况等而导致的成本和工期影响,对业主提出合理索赔。

5 建设风险

5.1 许可风险

风险描述:由于获取许可和执照延迟而造成的成本增加或者项目延迟。

风险防范:了解各种许可、执照等的获取要求,合同前期明确各类许可和执照的获取责任方,尽量要求业方协助或由业方直接办理。

5.2 气象地质风险

风险描述:项目所在地的干湿季节长短、酷暑严寒、台风地震、极端的地质条件等对工程工期或成本所造成的影响。

风险防范:(1)要求业方提供往年的气象数据和项目现场的地质报告,进行必要的地质勘探。根据气象和地质条件,审慎地编制工期计划和人员作休计划,以减少气象和地质对工期造成的影响;(2)对于不可抗力和未知地下施工风险的影响,合同中是否有对工期或成本的补偿条款,如气象和地质风险太大,争取成本补偿条款;(3)如极端天气比较频繁,提高保费,降低保险免赔额度;(4)项目执行过程中,详细地记录天气或地质对工程造成的影响。

5.3 人工地材风险

风险描述:当地人工和地材等对项目的成本和工期产生的影响。

风险防范:调研当地劳动力的获取情况、地材价格、品种、加工能力,做好合同管理和对当地分包的施工管理工作等。

5.4 场地移交风险

风险描述:场地未满足施工条件或场地延期移交。

风险防范:(1)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场地的移交条件和移交时间;(2)如业主移交的场地未满足开工条件或因未能及时征地造成场地移交延误或场地变动而使我方工期延误和设计变更等都需有明确的书面材料,以便支撑日后的结算索赔工作。

5.5 施工条件风险

风险描述:施工条件不足、施工用水用电等的短缺,造成施工延误和成本增加。

风险防范:(1)调研当地电网和供水等外部条件是否稳定充足,能否满足现场施工需求;(2)合同中明确现场施工用水、用电价格和索赔对施工条件不足而造成的损失;(3)详细记录由于施工条件不足而造成的各类工期影响和经济损失。

5.6 施工验收风险

风险描述:现场施工验收被业方索取大量费用或长时间拖延而造成工期延误。

风险防范:(1)制定现场详细的ITP验收计划时(Inspection Test Plan),尽量控制业主的验收项目;(2)尽量依据合同要求办事,不走“偏门捷径”,加强沟通,对因业方拖延验收而造成的进度延误,留取证据,以便后期结算。

5.7 施工质量风险

风险描述:施工质量差,产生大量的缺陷项和不符合项,造成移交困难。

风险防控:建立项目部自身的施工管理体系和程序文件,加强对分包商所供材料和施工工艺的质量监管,明确进场材料的抽检验收程序和现场施工验收要求等,配置工程监理和质量专员,在业方验收和形成书面缺陷项前,积极要求分包商整改。

6 调试风险

6.1 调试试验风险

风险描述:调试试验要求过高,导致机组见证拖延,调试工期拖延。

风险防范:合同中要求的调试试验过于严格,例如“小岛运行”“一键启动”“全厂黑启动”等,合同谈判阶段力争简化,设计阶段和调试初期,系统设备定型后,是否能进行试验,及时向业方澄清说明,以防影响机组进入可靠性试运的时间。

6.2 性能保证风险

风险描述:机组效率、出力、排放、热耗等性能指标与合同中性能保证出现偏差,造成罚款。

风险防范:(1)投标阶段和初设阶段,慎重确定机组的性能保证值;(2)调试和性能试验时,记录所有外部条件可能对性能保证值产生的影响,通过修正和澄清,减少合同罚款金额。

6.3 技术引进风险

风险描述:引进的设计或设备,由于技术过新或工艺要求过高,设备国产后在调试中频繁出现问题。

风险防范:(1)设计阶段,依据国内设备制造水平对外方整体设计中的相关设备进行取舍和替换,以降低设备调试风险;(2)调试中对于暴露的设备问题,及时组织各方论证,尽快采取变更或替换措施。

6.4 调试运行风险

风险描述:缺乏电厂管理体系,调试运行水平太低,频繁导致机组重大运行事故。

风险防范:机组移交调试后,由于业方电厂管理和运行水平可能远低于国内,调试中不能发挥作用,因此需建立完整的生产运行管理体系,有效地管理和协调施工单位、调试单位、运行单位等,确保调试有序

进行。

7 质保期风险

7.1 机组移交运行风险

风险描述:业方管理和技术水平太低,无法接管机组移交后的运行。

风险防范:除培训业方人员运行检修外,还应积极要求或协助业方建立电厂生产管理体系,有偿进行机组保运工作,指导业方逐步接收机组。

7.2 设备损害风险

风险描述:业方质保期运行造成大量的重大设备损害事故。

风险防范:(1)确立质保程序文件,规范各方对设备缺陷的分析,责任界定和相关的处理流程;(2)对各类设备事故、机组非停、发电损失等要求质保期服务工程师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材料收集,以便最终结算对业主进行索赔和反索赔,确保质保金的释放;(3)有偿完善业主的备件体系,确保机组稳定运行。

对于上述的种种风险,需建立整体的风险控制程序文件系统,从风险识别、风险分类、危害程度评估、风险缓解和应急计划等方面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和全过程的监控。对于每一项风险,建立专项文件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求各相关岗位和专业严格落实风险管控流程,收集和提供必要的支撑文件和材料,以便项目最终结算的索赔和反索赔。

8 项目实例

下面结合项目实例,探讨越南QN项目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特殊情况和具体风险,以便更好地体会海外大型项目风险管控的重要意义。

8.1 财务风险

项目执行工期内,恰逢美元QE周期、人民币单边升值、美元合同遭遇了严重的汇率损失,一期工程在合同工期内的自然汇损高达几千万美元,由于总价合同,且合同内没有调价公式和汇损补偿条款,我方的汇损索赔一直不被业方和电力部EVN认可。对此,我方仅能从分析完工工期延误着手,界定业方在各路径上的延误,从而提出由于业方延误造成的部分汇损的索赔。

8.2 通胀损失

2008~2009年,越南的通货膨胀导致地材大幅涨价,本地分包商大量离场,项目通胀损失近千万美元。由于没有材差补偿条款,我方仅能根据工贸部的通胀补偿规定进行申请,但由于在法规时期没有及时向业主和主管部门申报,且二期复工谈判中的通胀损失已经被工贸部否决,因此仅能索赔业方在BOP路径上延误造成的小部分通胀损失。

8.3 合同风险

合同工期为40个月,工期每延误一天,罚款13.5万美元。由于前期业方在循环水路径、厂外灰管线路径、升压站路径、原水管线路径等各辅助系统路径上的延误,加上调试中我方的调试工期延误及随后的机组PAC移交延误,整体工期延误近2年。结算中通过采用关键路径分析,对业主进行工期反索赔,业方最终承担了施工期间的全部延误,部分调试延误和部分PAC移交延误,我方仅负责5个月延误,避免了10%的工期延误上限罚款。合同工期中从首次并网至PAC移交的时间仅3个月,实际完成耗时近一年半,除了调试的延期,由于合同中的移交条件非常多,业方还有移交资料的分类要求(所有施工验收、材料验收、调试、监检等资料全部需按照其审批的移交资料总表――turnover matrix按系统和区域进行组卷移交,机组PAC移交谈判耗时太长,准备工作不充分,加上强备的合同清单要求不清,还存在明显错误,但未及时跟业方进行澄清,设备招标时也没要求供货商进行细分,导致强备移交特别困难,种种因素都影响了机组移交。对于合同罚款,我方建立了专项文件夹,收集和分析了应对商务缺陷谈判、机组非停、排放、发电损失等罚款的支撑材料,比较有效地控制了合同的罚款项目。

8.4 设计风险

在标准方面,为说服业方认可中方标准,工程相关的英文标准全部提交越南科学院审批。设计参数选择方面,对比日俄在越所建项目的钢结构和其他土建上层结构,我方的设计保险系数明显过大,无疑大量增加了工程成本。设备选型方面,业方要求采用阿尔斯通的W型火焰锅炉来燃用本地无烟煤,锅炉岛及其辅助系统全部均参照阿尔斯通的整体设计,尽管召开了多次设计联络会,但仍然出现了引风机选型过大,造成喘振和锅炉负压不稳,被迫增加平衡烟道;双联给粉机工艺不合格出现煤粉自流,给粉机电机选型过小,给粉机卡涩。100t/h出力的钢球磨煤机衬板频繁出现断裂和磨损,造成制粉系统不稳等,各类技术设备问题导致了调试工期的大幅延误。图纸审批方面,所有的详细施工图均报业方咨询公司审批,图纸的反复升版,严重影响工程进度,且业方的审查也不免除我方的合同责任。二期工程加强了和业方的沟通,且合同中也明确了业方的审图范围为初设的系统图纸,详设阶段的图纸仅移交业方参考,仅升版业方指出的明显或跟合同的不符项。

8.5 建设风险

业方征地延误导致循环水、灰管线等路线变更;循环泵和管线、厂外灰管线等BOP部分的场地移交未符合开工条件,导致我方增加了大量的合同外工作和工期延误;现场地下存在大量巨石,延缓了打桩进度;施工用电也不能有效保障,导致大量使用柴发;原水管线迟迟不能完工,业方用卡车输送施工用水,导致现场施工用水极度紧缺;ITP验收计划过细且业方见证过多,被频繁高额的索要费用,影响施工进度。这些由于业主失职和不可抗力等造成的风险,我方都一一进行了索赔,挽回近千万美元损失。但由于现场管理不完善,存在过度分包现象,辅助设施施工质量较差,材料质量不合格,现场仓储用地有限加上仓储不规范,导致了较多的补缺,产生了大量的缺陷项和不符合项,集中消缺后,仍剩很多缺陷需移交后期商务谈判解决。

8.6 调试风险

由于缺少像国内一样的电厂运维管理体系和国内电厂业主在调试期间的强力支持,海外项目的调试风险比较大。该项目调试遭遇了巨大风险,造成调试成本失控和调试工期大幅延误。首先,合同调试见证试验要求比较严格,4个等级的甩负荷试验、小岛运行、一键启动等,如果合同内规定的调试实验不完成,业主方不会允许电厂进入RTR可靠性试运和随后的性能试验;其次,业方人员大部分均为毕业学员,无法分担操作任务;最后,前期缺乏有效管理,没建立调试管理体系,没有明确的调试大纲和调试计划,不明确合同的具体调试见证要求,不能有效地组织施工单位,调试单位和运行单位的各自工作,调试期间发生了多次重大设备事故,加上上述在调试期间暴露的设计风险,相比合同2个月的调试时间,调试工期整体延误了8个月,合同调试费用也出现了超支。

8.7 质保期的运行风险

电厂移交给业方后,由于大部分都是新学员,而且是非电厂专业类的学员,经短暂合同培训后,匆忙上岗,常常造成机组非停和设备损害事故。加上日常维护检修不到位,造成磨煤机大瓦因油质问题烧损,炉水循环泵因水质问题致电机烧损等重大设备事故,日常运行中,现场的跑冒滴漏基本无人清理,运行环境很差,缺乏有效的运行奖罚和追责制度。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工程就容易出现重大亏损和严重延期,机组运行不稳定,发电任务完不成,电厂运行维护难以保证,都给最终的FAC移交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结算期间,大量的争议事项都需要各方逐一商讨解决,从合同工期延误谈判、通胀、汇损、延期支付、大量的合同外工作、原产地差异、材料设计偏差、备件移交谈判、未能处理的缺陷商务谈判、质保期机组非停罚款、发电损失罚款、设备损害索赔、工期延期保费谈判等。

9 结语

对于风险的有效防控是企业能否成功走向海外的关键原因之一。在合同谈判时,正确识别和规避风险,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全程跟踪和管理风险,在项目移交结算中最终减少和消除风险。风险的学费异常昂贵,“吃一堑,长一智”,认真地总结风险防控的经验和教训,提高风险的预判和防控能力,不断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增加己方的胜算。

参考文献

[1] 莫启文.国际工程承包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J].中外建筑,2006,(3).

延期合同篇6

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施工阶段的投资发生额最大,工程项目管理最复杂、工作量最大,管理环节最多,是工程项目管理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环节。本文从业主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业主预防和处理承包商索赔的方法研究,有助于增强业主的索赔管理,提高业主索赔管理水平,有效保障业主的权益不受侵害。

关键词:业主;承包商索赔;索赔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第一章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

施工索赔是指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当事人一方由于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者出现了应当由对方承担的风险而遭受实际损失时,通过一定的合法程序向对方提出给予补偿要求的行为。

1.2研究主要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业主索赔管理战略、业主预防施工索赔的措施和处理承包商索赔的原则及一般方法、工期延误等引起索赔的处理方法等。

第二章业主施工索赔管理战略

2.1业主索赔管理战略的含义及分类

2.1.1业主索赔管理战略的含义

业主索赔管理战略是战略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中的一项具体应用,是指业主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如何实施索赔管理工作,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目标所采取的总体思路和行动方针。

2.1.2业主索赔管理战略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业主索赔管理战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①按照业主对待索赔的态度不同,可分为进攻性战略和防守性战略。

进攻行战略是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业主摆脱合同条款的具体约束,从自己认为的较理想的合同状态和合同合意出发,发掘反索赔的抗辩理由,意在获得合同模糊地带和合同文件没有进行规定的理由,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利益。虽然进攻型索赔管理战略要求“摆脱”合同文本的约束,但是这样索赔战略还是要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只不过它所依据是合同的“合意”。

防守型战略是指业主对承包商提出的索赔只按照合同的条款进行表明的判断,而不积极深入探究按照合同合意、诚实信用等进行抗辩来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利益。防守型战略是一种不积极的索赔管理,不能有效地利用合同的规定合理确定索赔的标的和

数量,这必然会给业主带来一定的权益损失。

②根据业主反索赔的目标不同,可分为工期目标战略和费用目标战略

工期目标战略是指业主对承包商提出工期延长索赔的事由进行反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合同工期的履行。

费用目标战略是指业主对承包商提出的费用调增索赔的事由进行反驳,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费用,几乎是所有工程都要采取的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讲,工期目标战略最终都体现了费用目标战略的思想。

2.2业主索赔管理战略的制定

2.2.1 业主索赔管理战略的制定原则

业主索赔管理战略的制定涉及众多因素,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索赔管理战略,业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①目标性原则业主在制定索赔管理战略时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在制定索赔管理目标时,业主一定要有十分开阔的视野,切忌将索赔战略的目的仅仅局限在合同规定的业主的权利和项目的物质目的上,而应该立足于建设工程项目的最终目的,即项目综合收益上。

②合同原则合同是业主进行索赔管理的准绳,在制定索赔战略时不能仅凭合同条款的表面规定,应该对现有合同进行全面评估,业主就可以判断自己可能的得失。

③动态性原则随着工程项目的进行和索赔事件的发生、解决,双方的合同地位和利益分配在不断发生变化。

2.2.2 业主索赔管理战略的制定

一个战略的制定一般要经过问题的提出、目标的确定、战略的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管理等过程,业主索赔管理的制定步骤为:

①问题的提出和目标的确定

制定战略的第一步就是要正确地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确定战略的目标。

②索赔管理战略分析

索赔管理战略分析就是根据战略确定的目标,分析工程项目的性质及所处环境、合同情况以及承包商的技术力量、信誉、合同管理水平(包括索赔管理水平)以及该项目在承包商战略中的地位等。

③索赔管理战略规划

索赔管理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战略因素分析、索赔管理目标体系、合同履行约束体系、索赔机会分析及识别、索赔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索赔管理机构的建立及运行、索赔处理决策方法及决策程序、索赔事件的预防与控制体系、索赔事件处理程序及处理方法、以及索赔谈判策略以及争端的解决方式等。

④索赔管理战略的实施与管理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组织保障问题,应按照战略规划的要求,从经济、技术、管理和谈判等方面分析自身的情况,建立运转高效索赔管理机构负责合同管理与索赔的操作。索赔管理机构的运转应在高层的直接领导下,坚持制定索赔管理战略的目标性原则、合同原则和动态原则,经过多次调整和反复试用,最后制定出合适的索赔管理战略。

第三章业主对承包商施工索赔处理方法研究

3.1业主处理施工索赔的基本原则

业主对承包商的施工索赔处理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质量、工期、投资三大控制目标的实现。因此业主必须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索赔,充分认识索赔的性质,加强索赔管理工作,努力保持和维护和承包商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达到有效处理索赔的目的。业主处理施工索赔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合同原则合同是业主和承包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都应遵照执行的最高行为准则,是索赔处理的根本性原则。

②赔偿原则

③证据原则

④时限原则

3.2业主对承包商施工索赔的审查

3.2.1 承包商施工索赔成立条件

承包商施工索赔成立的条件就是界定承包商是否具有索赔权利的问题。根据索赔的定义及合同有关规定可知,索赔成立的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索赔事件的发生是业主的责任引起的、索赔事件给承包商造成了实际损失、承包商的索赔申请是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的。业主必须对这三个条件逐一进行审查。

3.2.2索赔证据的审查

索赔证据审查就是审查对方所提供的证据是否真实、有效、合法,是否能证明索赔要求成立。证据不足、不全、不当、没有法律证明效力或没有证据,索赔是不能成立的。

①索赔证据的种类根据索赔证据需要证明的内容不同,可以将索赔证据分为三类:证明损害事件及损害结果的证据、证明某事件具有索赔权的证据、证明索赔费用及工期延长计算合理性的证据。

②索赔证据的审查

在审查时,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真实性所谓真实性就是指索赔证据必须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真实资料,应有当时双方有关人员员签字认可,特别是监理工程师的签字认可。

全面性所谓证据的全面性,是指承包商提供的证据应能说明索赔事件的全部内容,不能只有发生的证据而没有持续影响的证据,

具有法律效力索赔证据必须具有法律效力,必须是当时的书面文件,一切口头承诺或口头协议都不具有法律效力。

3.3工期延误引起索赔的处理

3.3.1工期延误的原因及责任划分

工程延误是指工程实施过程中任何一项或多项工作实际完成日期迟于计划规定的完工日期,从而可能导致整个合同工期的延长.分析造成工期延误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由于业主方面的原因,第二个方面是由于客观方面的原因,这些客观方面的原因无论是业主或是承包商都无力改变,如不可抗力、不可预见的物质条件等,有这类原因产生的责任由业主承担;第三个方面就是由于承包商的原因,如施工组织不好、设备材料供应不足等,由此产生的责任由承包商承担。

3.3.2工期延误的分类

①按延误责任进行分类

可原谅的延误。是指不是由于承包商的责任造成的工期延误,是无法合理遇见和防范的延误,是可以原谅的,主要包括业主方面和客观原因引起的延误

不可原谅的延误。是指承包商的责任或过错造成的延误。这类延误业主不仅不能给承包商延长工期或补偿经济损失,还可能要求承包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抢回拖延的工期或者按合同规定要求承包商赔偿延误损失。

②按同一时段发生延误时间多少分类

单独延误。再某一时间段上只有单独的一件事件引起的延误。它可以作用在一个或几个工序上。

共同延误。再某一时间段上两件或多件事件引起的延误。它可以作用任何一工序或不同工序上。共同延误必须在延误有效期的确定后业主才能具体计算工期的延长或经济的补偿额

③按延误事件是否处于关键线路上分类

关键延误。是指位于网络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上的延误。关键延误肯定会导致总工期的延长,如果是可原谅的延误,业主应给予承包商工期补偿。

非关键延误。是指位于网络进度计划的非关键线路上的延误。如果延误的时间没超过时差,便不会造成总工期的延长,即使是可原谅的延误,也不能给承包商补偿工期,只有造成总工期延长的可原谅的延误才能给予工期补偿。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注重于业主预防和处理承包商施工索赔的原则及一般方法的研究,然后对索赔事件中常遇到的几种索赔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但在一些具体处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由于索赔事件引起的原因很多,除本文研究的的索赔事件外,还有合同缺陷、国家法律变更、合同终止、利润损失等方面的索赔处理有待下一步深入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梁鑑,《国际工程施工索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2]李建设,吕胜普,《土木工程索赔方法与实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

[3]成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4]梁鑑,丁本信,《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案例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5]杨晓林,冉立平,《建筑工程索赔与案例分析》,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延期合同篇7

一.会计准则与税法对企业合并的不同分类

根据国际准则并按照法律形式,企业合并分为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三种方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根据合并前后合并各方是否均受同一方或者相同多方的最终控制,将企业合并划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类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文)从税法的角度根据企业合并的税务处理适用条件不同,分为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的应税合并和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免税合并两种类型。应税合并要求在企业合并中视同被合并企业出售资产,确认资产转让所得与损失,依法缴纳所得税;免税合并是对企业合并中符合条件的股权支付部分暂不确认资产转让所得与损失,免交资产转让所得税。

不同合并分类在递延所得税处理中的作用不同。企业会计准则划分的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确定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依据;从税法角度划分的应税合并与免税合并,是确定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依据。

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一)控股合并(税法称股权收购)

根据企业合并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为合并方在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根据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合并方应根据其适用条件进行一般性税务处理或特殊性税务处理,两种税务处理情况下合并方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不同。

1.应税合并

在应税合并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按合并日被收购股权的公允价值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例1]M.P公司均为甲公司的子公司,M公司于2012年4月1日支付存款1000万元购买P公司100%的股权。假定M.P公司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合并后M公司有充足的应纳税所得额抵扣所有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M.P公司2012年3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如表1(单位:万元):

分析:M公司对P公司的控股合并属于应税合并,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为1000万元,账面价值为65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50万元。

根据所得税准则规定,控股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应根据合并方管理层的持有意图来决定。如果合并方管理层打算长期持有该投资,则该投资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预计不会转回,不影响未来期间的所得税,因此合并方无需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如果合并方管理层打算在未来期间转让或处置该项投资,则该投资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在未来转让或处置该项投资时产生所得税影响,合并方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本例中假设M公司管理层打算在未来期间转让或处置该项投资,则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50x25%=87.5(万元),计入资本公积,会计处理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87.5

贷:资本公积 87.5

2.免税合并

在免税合并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按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通常为被合并方股东的原始投资额,由于被合并方股东的原始投资额与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一般不相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通常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例2]接例1资料,M公司于2012年4月1日通过增发500万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取得P公司100%的股权,其他条件与例1相同。

分析:M公司对P公司的控股合并符合财税[2009]59号规定的免税合并条件,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为400万元,账面价值为65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50万元。

同上所述,控股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应根据合并方管理层的持有意图来决定。本例中假设M公司管理层打算在未来期间转让或处置该项投资,则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250x25%=62.5(万元),计入资本公积,会计处理为:

借:资本公积 6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62.5

(二)吸收、新设合并(税法称合并)

根据企业合并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吸收、新设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其账面价值为该资产、负债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根据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合并方应根据其适用条件进行一般性税务处理或特殊性税务处理,两种税务处理情况下合并方取得的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不同。

1.应税合并

在应税合并情况下,合并方接受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应按其公允价值确定,因此合并方取得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通常存在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

【例3】接例1资料,M公司发行4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2元)同时支付200万元存款吸收合并P公司,其他条件与例1相同。

分析:非股权支付比例20%(200/1000)大于15%,属于应税合并,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100+100+200=40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400x25%=100(万元),会计处理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00

贷:资本公积 100

2.免税合并

在免税合并情况下,合并方取得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应按其在被合并方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由于合并方取得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均为被合并方的原有数据,其暂时性差异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合并前已在被合并方的账簿及报表中确认,合并时不会产生新的暂时性差异,因而也不需确认新的递延所得税。但如果被合并方在合并前有可以结转以后年度弥补的未弥补亏损,并确认了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合并方应根据税法允许的可由合并方弥补的被合并方亏损限额调整被合并方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一)控股合并(税法称股权收购)

根据企业合并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为合并方发生的实际合并成本。根据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合并方应根据其适用条件进行一般性税务处理或特殊性税务处理,两种税务处理情况下合并方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不同。

1.应税合并

在应税合并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按合并日被收购股权的公允价值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通常不存在暂时性差异,因此合并方的个别报表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但合并日编制合并报表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首先将被合并方个别报表上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然后再抵销合并。将被合并方个别报表上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后,因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不变,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企业合并成本与被合并方调整递延所得税后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商誉或留存收益,在合并报表中列示。

[例]接例1资料,假设M.P公司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两家公司,M公司支付存款1000万元购买P公司100%的股权,其他条件与例1相同。

M公司在合并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应编制以下调整抵销分录:

借:应收账款 100

存货 100

固定资产 200

贷:资本公积 400

借:资本公积 1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400x25%)

借:股本 400

资本公积 400(100+400-100)

盈余公积 100

未分配利润 50

商誉 5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000

2.免税合并

在免税合并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按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通常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例5】接例1资料,假设M、P公司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两家公司,M公司通过增发500万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2元)取得P公司100%的股权,其他条件与例1相同。

分析:M公司对P公司的控股合并符合财税[2009]59号规定的免税合并条件,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为400万元,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600万元。

同上所述,控股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应根据合并方管理层的持有意图来决定。本例中假设M公司管理层打算在未来期间转让或处置该项投资,则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600x25%=150(万元),会计处理为:

借:资本公积 15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50

本例中M公司在合并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应编制的调整抵销分录同例4。

(二)吸收、新设合并(税法称合并)

根据企业合并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吸收、新设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其账面价值按其公允价值确认。根据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合并企业应根据其适用条件进行一般性税务处理或特殊性税务处理,两种税务处理情况下合并方取得的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不同。

1.应税合并

在应税合并情况下,合并方接受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应按其公允价值确定,因此合并方取得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通常不存在暂时性差异,无需确认递延所得税。企业合并初始确认的商誉,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按所得税准则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2.免税合并

在免税合并情况下,合并方取得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应按其在被合并方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因此合并方取得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通常存在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调整商誉或营业外收入的初始确认金额。

[例6]接例1资料,假设M.P公司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两家公司,M公司通过增发500万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2.2元)吸收合并P公司,其他条件与例1相同。

分析:M公司对P公司的吸收合并符合财税[2009]59号规定的免税合并条件,M公司取得资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为1600万元,计税基础为140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00x25%=50(万元),会计处理为:

借:商誉 5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50

延期合同篇8

延期交件屡屡发生,业主们到底如何尽早住进房子,财大气粗的房企们到底有何隐情,本刊将对此类事件持续关注。

一再延期交房的外海中央花园

2016年11月1日上午8:30,经十西路29716号,槐荫区政府对面,外海中央花园大门口。从楼的大门处到经十路边,一圈圈站满了打着横幅的人群。足有200余维权业主,打着数十条横幅,其上写着“三年了,我们的房呢?”“外海业主被坑疯,敢问何时能复工”“延期交房,外海置业数第一”“外海,房子都没盖,有何脸面谈综合验收?……

上午10:00,维权业主们转战到售楼处对面的槐荫区政府门口。“外海始终没有一个人出面来商谈,售楼处有几位销售顾问,其办公室的门紧锁着。”在场业主陈叶(化名)告诉《齐鲁周刊》记者,按照合同约定,今年10月31日外海中央花园二期楼盘交房,此前收到了山东外海置业投资有限公司于10月24日发出的“延期交房通知”,这份《分期综合验收备案证明延期公函》上只通知业主无法完成综合验收要延期,却只字未提何时交房。违约金为已付房款的万分之一,三个月为一个支付周期。

据陈叶介绍,此次维权中至少涉及11栋楼,“二期部分是10月份交房,部分是12月份交房。二期三区有8-13号5栋楼。”记者跟随陈叶走进了外海中央花园,但见施工吊车与架子等场面还在,但13号楼前已经长满了杂草,工人不过7、8个,这离约定的10月底交房的热火朝天的施工状态相去甚远。据记者观测,11号、12号楼已完成了窗户和外墙施工,9号楼、10号楼两栋楼均处于离完工还远的状态,特别是10号楼,基本是处于刚封顶的开盘预售状态。楼内水管、地面未进行任何处理,墙面还是刚封顶时的水泥墙,外墙仅铺设了部分保温层。

“即使外海按照延期公函所提的万分之一付违约金,也只是年息低到3%的低息贷款,业主群内猜测开发商把购房款挪至省体附近一个项目,延期拖延着我们楼盘,在东部飞涨的房价中分一杯羹。”陈叶表示。

实际上这不是外海中央花园的第一次延期,更不是其业主们的第一次维权。距离11月1日维权前的半个月,一期维权已经闹到使用暴力,一群穿着保安服的武装人员与业主们发生了激烈的打斗,济南电视台《今晚20分》曾报道此事,之后媒体陆续曝光。据了解,一期房子已盖好,却未能通过综合验收。一期业主早期维权后与开发商签订了“不退房”协议,并在未验收的情况下住了进去。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没有验收的房子使用的是公用水、公用电,经常说断就断,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冬季来临,供暖怎么解决?

与现场几名工人攀谈后得知,外海置业每次像挤牙膏一样付工程款项,仍拖欠工程款,按这个进度两年都完不了工。而据现场工人估算,如果资金充足,工人也充足,按照正常工期施工,目前13号楼进度最快,三个月内便可完工;12号楼内部还未安装窗户,9号楼更是防水都没有打,工期还需半年之久。然而当日维权得到外海人员的答复却是:延期交房的原因为集团统筹运作资金,承诺在两个月内全面复工,交房时间为2017年12月31日。

一下子要延期交房一年,这答复让现场业主们气愤,声称还要继续维权。就在11月4日,外海中央花园二期业主们收到了最新的《关于外海中央花园延期交付事宜的说明》,其上再次承诺万分之一的违约金,12月31日前全面复工,并保证最晚于17年12月31日前取得《分期综合验收备案证明》,办理交付手续。这基本上与维权现场的座谈答复一致。

“这么多延期交房的楼,违约金加起来也够施工费用了,外海要有这钱,何必延期?”业主群里普遍质疑,据称,半个月前维权的一期业主已在缴纳银行卡,有可能很快拿到第一笔违约金了。

延期之后的寰

“第一要尽快拿到房子,第二要如约拿到违约金,第三要延期交房的业主们的孩子能随时入学。”陈叶告诉记者,“当初开发商打出的噱头是业主们的孩子可以就读外海中央花园内的济微中学,且九年一贯制,从一年级一直能上到初中毕业。”然而事实却是,承诺的中学一直没有开班,开发商回复是2017年开学,而小学则已经正常招生与开学,此前维权的一期业主们的孩子凭合同可以就读。

即便如此,更多的业主们都是刚需用户,他们更想要尽快住进房子。因为,“生活成本太高了。”一位13号楼的业主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在外海中央花园附近租的房子,“房租2000元,加上外海的房贷3000元,这5000多元的按月支出,即使承诺的违约金拿到手,也不过3000元,显然正在额外支出房租。”他称,这仅仅是刚性支出,其他如孩子上学接送带来的交通费、小饭桌费用等更是不可忽略,“要继续上访,提高违约金。”

至于那些未通过验收已住进去的一期业主们,生活在外海不只成本还有麻烦。“今年暖气到底能不能如期供应,外海的承诺一点都不可信。”一期业主李先生告诉记者,建筑质量太差了,西侧楼通道被装上了水泥墩子,无法正常行车等……

在二期业主看来,这也就意味着,目前还没到手的房子,日后也是一个大麻烦。

为什么开发商敢延期?

在济南,延期交房早已见怪不怪。

今年3月15日,经十西路段店立交桥附近的济南天朗蔚蓝城售楼处因延期交房遭遇业主维权。原本是开朗控股公司开发的楼盘,因资金断裂,于2015年11月份转让给了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延期公函称,房屋交付时间为2017年6月30日。

今年10月16日,因开发商延期近两年交房,约500户帝华鸿府一期6栋楼业主集聚帝华鸿府售楼处,拉横幅维权。但奇怪的是,就在6月29日,经过936轮竞价,389.79%溢价率,帝华地产曾以单块楼面地价破7000元/O的价格拍得唐冶片区围子山西侧2016-G021/G022/G023地块,这刷新了济南土地挂牌出让的纪录,当天这家公司还拿下了另外四块地,五块地总价40亿元。一时帝华被整个济南地产圈封为新“地王”。

如此豪放的“地王”却延期交房?与外海中央花园维权业主们的猜测类似,帝华鸿府的业主们认为,帝华鸿府的开发商拿着购房款去东部拍地,就是想沾东部高房价的光。

而据某网站统计,全国买房纠纷中“延期交房”就超过1/4。大多数的开发商对于“资金断裂”极力回避,给出的延期理由也是花样百出。《楚天都市报》曾报道武汉一家楼盘称因为天气原因不能延期交房。这显然钻了延期交房不可抗力因素的空子。更有奇葩开发商延期交房一年多,而在承诺按合同赔偿时赔偿的不是现金,而是购买车位的“代金券”。

上一篇:装修公司合同范文 下一篇:检测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