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规划书范文

时间:2023-10-12 08:36:54

人力资源规划书

人力资源规划书篇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制定发展规划十忌

发展规划是事业发展的途径与手段,是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也是图书馆分阶段发展的依据,更是行动的指南。所以制定发展规划是为了实现规划,不是“规划规划,纸上划划,墙上挂挂”,更不是胡乱制定发展规划。制定图书馆发展规划要有科学的发展观。本文就制定图书馆规划的禁忌从十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忌不懂制定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划科学方法,为了迎合上级的需要,盲目乱定规划

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划是建立在图书馆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之上的纲领。它由制定图书馆规划的起因;图书馆环境分析(包括历史、资源等);图书馆发展目标及其说明(总目标、目标内涵界定、阶段目标);实现图书馆发展目标的战略措施;图书馆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等几部分组成。它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也是实现图书馆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可有些高校图书馆制定发展规划和学校的实际相脱离,夸大目标,盲目攀比,求大求高,所建图书馆大楼一个比一个大。为了迎合上级的检查,盲目的制定规划,不考察学校的财力状况,不分析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不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具体措施,只写大口号大目标,成了真正的“墙上挂挂”的空规划。

二忌不以科学的发展观制定符合实际的图书馆发展规划[1]

制定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划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要不断分析诊断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另一个是通过广泛的参与调动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第三个是争取学校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图书馆的支持,这样扩展了办好图书馆的资源,调动了积极性,又不断分析解决了学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由此实现了学校图书馆的不断发展,这一过程的重点是建立一种新的学校图书馆发展机制,当然它体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图书馆发展观。学校图书馆发展规划具有独特的内涵,体现的是科学的发展观,它认为实现学校图书馆的发展,应当首先从分析和理解图书馆发展开始,它的发展是基于一个不断进步的概念要自下而上,学校各部门要广泛参与,甚至要社会各相关部门的支持。有些学校的图书馆制定发展规划闭门造车,制定的图书馆发展规划,图书馆馆员不知道,各系、部不了解,主管部门不清楚,打印几份,送交各部门,束之高阁,无人问津。至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人才建设、现代化建设等一系列的发展,只有制定者自己知道。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发展规划的实施者,没有图书馆员的参与,就没有了实施基础,制定的规划肯定不付合实际情况;没有其他部门的参与,制定的规划没有支持者,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师生服务的,没有了服务对象的支持,事业如何去发展?比如,文献资源建设,没有各部门的参与,仅凭图书馆几个采购人员所采购的文献资源,根本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据调查,用这样的方法所采购的文献资源,其中有30~40%是没有利用价值的。在资源如此紧张的时代,造成40%的浪费,就是一种极不负责行为;没有学校主管部门的支持,财力、物力等很难保障。这样的发展规划造成的恶果是难以想象的,是不付合科学发展观发展规划,是根本无法实施的发展规划。

三忌对图书馆发展中的环境分析、问题诊断、关键问题的引导、确认不明确

任何一所学校的图书馆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里办馆的。图书馆今天的现状是昨天发展的积淀,而今天的改革决定了明天的发展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图书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内部和外部变化、调整改革自身的服务方式和管理的过程。因此分析图书馆发展的环境变化是制定图书馆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分析图书馆发展状况,特别要注意总结图书馆成功经验,发展自身的优势和传统是实现图书馆自我超越的条件,对过去的全盘否定会动摇推动图书馆不断进步的信心。分析图书馆现状还要分析图书馆已有的办馆资源,分析可能获得的办馆资源。很多学校发展规划不能实现,最根本的原应是这些图书馆规划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状况。比如规划建立数字图书馆,但经费从哪里来没有着落,规划增加馆员,却不知道编制已经用完或无法增加编制等。除此之外,还要分析当地其它学校图书馆的状况,其它图书馆是自己的参照,包括不同层次图书馆的衔接,同层次图书馆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分析图书馆发展中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图书馆发展的现实需要,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分析诊断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重要程度确定优先次序。包括问卷调查、问题树的运用、关键问题分析法、优化排序、对比排序等方法。许多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划根本不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不会运用专门的技术去诊断和分析出现的问题,对问题避而不谈,对设想大谈特谈。这样的规划根本无法操作,也就没有了实践的意义。

四忌不听专家论证,凭领导个人喜好瞎规划[2]

专家论证发展规划,一是把关,二是提出不同的意见。专家论证就是从各个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请专家论证发展规划一般都是比较成熟的做法,经专家论证的发展规划,实施起来比较顺利,也容易实现制定的目标。有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规划,都是根据领导的喜好制定的,领导的喜好左右图书馆的发展。领导对数字图书馆有兴趣,数字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肯定加大,那么在规划中就明显体现出来,这一方面就是重点,其它方面都不顾,能不能实现都不重要,只要敢规划,电脑几千台,电子阅览室十几个,服务器十几个,数字资源达到几十个TB,不管有没有资金,不管实际需求如何。这种瞎规划,造成图书馆工作一塌糊涂,给图书馆发展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五忌不以人为本,服务功能太弱高校图书馆是集服务、研究、休闲等功能为一身的教育场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师生,以师生为本,为他们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是图书馆的责任,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提供服务,最终转化为服务的产品(信息)。规划中提出各种服务方式是成功的发展规划的体现。一般的规划中很少提及人性化服务方面的内容。比如IC服务模式、研究馆员服务模式、休闲娱乐服务等。只强调传统的借阅功能,是被动的服务,不是主动的推送服务,另一方面,规划中还要体现馆员个人发展目标的实现,只有实现个人发展目标,才能实现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大规划,小目标,要相一致。

六忌近视行为,不考虑长远发展

这在许多图书馆的发展规划中最为突出,为了某一时段的需求,大干快上,放卫星,搞形象工程。比如为了评估达标,可以盖几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大楼,一年可以采购几十万册、甚至上百万册纸质图书;购买几十种数据库。由于是大批量采购,这些资源有一半是不能利用的废品,加上加工的粗糙,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评估一结束,图书馆的发展便无人问津了。没有按发展的需求去建馆舍,没有按学生人数规划书库的面积、阅览室的座位,以及文献的增长量、平均年增长册数、电子资源的数量等。造成了相当大的浪费,使图书馆的事业陷入困境,这样的规划就是没有长远的发展观[3]。

七忌不以学校的发展规划为基础,不以学院专业的设置为基础,图书馆发展规划的文献建设比例不当

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的基础建设,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以各学科专业为基础的,各学科比列的适量,要经过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制定,并不断的修订,这样才能满足各学科教学、研究的需求。有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各学科专业比例一般都是估算,没有经过调查研究。一所以理工为主的学院,社科类的文献资源占70%以上。像这样的图书馆很多。都是发展规划中文献资源建设比例不当造成的。

八忌发展规划目标太口号化,没有可操作性

发展规划最终要形成一个文本,把发展目标口号化,琅琅上口,高度概括,可以起到凝聚作用。,图书馆发展的目标,如果不能琅琅上口,高度概括,就难以起到凝聚作用,难以为职工记住。但如果概括成口号化的目标,不可检验和操作,就难以得到群众的信任。为此,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包括两个层次的表述,一是口号化的总目标,二是目标内涵的具体界定,一直描述到可以监测评估的程度。但只有大目标,没有具体的小目标,这样的发展规划很难操作,不能进行具体操作的规划,便不能实施。

九忌发展规划,实施阶段太笼统,没有具体的分解实施阶段

图书馆发展目标确定后,需要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这样的目标,图书馆发展的措施是规划中列出的行动计划,它要求紧扣发展目标来制定,强调目标与措施的相互对应,不能直接支持目标实现的措施不能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措施,没有措施支持的目标不能作为图书馆发展的目标,对于那些间接而不是直接支持的目标,又是必须有的措施,通常会列入图书馆发展计划中的“保障体系”,所谓保障指的是落实措施的条件,是指措施和目标的保障。发展规划最终还得靠人来实施,把目标量化、细化,把每一个阶段实施的步骤具体化是实施规划得第一步。只笼统的规划三年、五年的实施阶段,最终是不能实施。我们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规划无法实施,便是实施阶段没有落实到每一个小的阶段,没有落实到每一个馆员身上,没有分解到每一个馆员身上的发展目标,也就很难得到落实。规划每年都制定,每年却难以达到预期得效果。

十忌发展规划更新太频繁

一个图书馆发展规划一般都是五年,这和国家得发展规划是相一致的。最忌朝今夕改,这就要求制定发展规划时要慎重,一旦规划制定下来,便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落实,无论领导更递或其他原因都要执行下去,除非有重大的变革,需要调整规划,也只能时修订,不能全盘否定,否则将造成极大得浪费,图书馆也不会有好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划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它得制定需要方方面面得参与。以上十忌只是从几个方面提醒制定规划应注意的问题。各个学校在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量体裁衣,量力而行[4]。制定发展规划主要是为了图书馆的发展,这只是一种管理手段和途径。只要是能促进图书馆发展的规划就是成功的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文化部.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2006-10-12]./

2.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6-9-14]./

3.杨义勇.图书馆信息化规划论[J].现代情报,2004;(7):1~3

人力资源规划书篇2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开发;人本管理;激励机制;学习型图书馆;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91-01

0 引言

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交流的枢纽,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学校文化体系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管理中强调以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是图书馆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网络时代与知识经济为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新思维和新理念。

1 树立人本管理理念,培养复合型馆员

人本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和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它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把组织内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和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高校图书馆管理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的管理。是人以搜集信息、传播知识为目的而构筑的研究、服务性组织,不是物的堆积,而是人的集合。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人体之中的,投入到生产与工作中的各种因素价值总和,包括人的能力水平,技术水平,健康和努力程度等等。图书馆首先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这种管理必然是人本管理,或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进而支配信息资源、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服务的目的。人力资本投资都具有较高的增值性,同时又是一种必须的消费行为,在图书馆工作中必不可少。

2 建立激励机制,实现集体与自我的统一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目的是实现高效率、高效益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激励机制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人的需要、动机,它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指出,激励因素主要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中得到认可与奖赏等等,主要是指和工作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能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足感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的激励,产生工作满意感。激励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它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更多高效与优质。

3 创建学习型图书馆,建设高效率的工作学习型组织

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塑造图书馆专业化的核心竞争能力,打造专业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图书馆队伍。学习型的图书馆要倡导团队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和讨论的方式灌输到图书馆的全体员工思想里,把管理班子的理念、规划、思路和要求,化为具体的政策、计划、制度、方案和指标。整个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及其他一切常规工作都离不开的环境的依托,是一种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学习的图书馆组织氛围。事实上,馆员“自我超越”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受图书馆的组织氛围影响,它是一个人不断充实、丰富、完善主观世界的历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馆员,就要强调外在的压力的同时,进行有组织的进修,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使得自己成为一个不断进步的人。

4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是指组织与员工本人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的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要求员工和组织必须共同协作,员工的个人需要与组织需要互相结合,以实现员工和组织的计划与目标的协调统一。图书馆传统的人事管理基本上是把馆员看作一个普通的系统要素,是以静态岗位的需要为惟一出发点的,而职业生涯管理则在动态的图书馆目标和组织结构观的指导下,从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来进行该员工的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的设计,并为生涯计划的实现提供信息、咨询、培训以及弹性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是员工个人发展与组织需求相匹配的过程,所以图书馆对员工职业生涯的管理包含员工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和组织协助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其中组织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要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训练、岗位轮换等发展机会,并给予员工多方面的职业指导和咨询,以促使员工职业目标的实现。个人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因为无论个人有怎样的职业期望,都要取决于组织所能提供的实际工作岗位,因此,只有图书馆参与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人员的个人职业目标才能实现。图书馆要帮助工作人员正确地分析自身状况,及时公布图书馆中的各项工作要求和岗位空缺,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状况和图书馆的切实需求,探索工作人员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王东小.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02(1).

[3]李晓霞.谈人性化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J].图书馆学刊,2003(1).

[4]张学军.图书馆员的激励方式[J].图书与情报,2003(2).

人力资源规划书篇3

关键词:图书资料;采购监管;机制研究

随着国家对于公共图书资源的投资力度在不断的增加,借此帮助普通群众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新知识。但随着国家对以图书馆等为代表的公共资源投资和扶持力度的加大,也滋生出个别腐败和浪费现象的发生。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的使用,利用招投标的形式,有效的遏制了在图书馆图书资料购置过程中出现的腐败和浪费等现象的发生。

一、图书资料采购监管的意义

1.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完善的采购工作机制对资金的管理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不断加强图书资料采购资金的科学规划,以读者需求为本,以文献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为方向,使文献资源建设既能满足读者利用需要,又能体现馆藏建设未来的发展。引入“成本―效益”评价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充分发挥图书资料使用效益。

2.提高文献采购质量

建立采购、验收、管理、报废等完善的图书资料采购工作流程,认真落实采购工作决策、执行和监督三分离工作机制,规避采购风险,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各个流程层层把关、充分论证、集思广益,不断提高文献的采购质量,避免资源建设的重复浪费,使所购文献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二、完善图书资料采购监管工作的措施

1.完善图书资料采购监管制度建设

图书资料采购监管制度的存在及其有效运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采购监督法律体系之上。完善的采购监督法律体系是采购监督机制的保障和运行基础。从采购制度运行的外部,以高于内部监督形式对采购全程进行监督,从而促进图书资料的依法采购。我们要解决现行法律法规中的缺位疏漏等问题,须完善图书资料采购监管法律体系建设,以满足实际采购及其监管的需要。

2.加强多方监管机构的建设

各学校可建立专门的图书资料采购监督管理机构,机构组成人员由图书馆、财务、审计、纪检等部门抽调,机构隶属于学校,相对独立,主要负责图书资料采购法规、政策的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采购预算审查和批准,以及监督采购制度的正确执行和规范,如机构的财务人员依法对学校图书资料采购预算执行情况和采购政策情况实施监督,纪检人员依法对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监察对象实施监察。建立健全规模大、内容广、素质高的专家评委数据库参与图书资料的招标采购,确保图书资料采购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规范图书资料的采购流程

(1)制定采购计划。①制定年度采购计划。根据当年图书资源购置经费预算,结合本馆馆藏发展规划、上一年度各类文献使用绩效评价以及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情况,确定各类型文献采购经费支出比例、采购数量,突出重点,兼顾其他,使馆藏资源建设具有计划性、稳定性。②建立文献资源建设小组。文献资源建设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各学科专业教师能否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了解本学科的信息需求。由专业教师组成的文献资源建设小组给采购计划把关,使年度采购计划符合学校发展,满足师生读者的信息需求,充分发挥文献购置费的使用效益。③严格按预算执行采购。图书采购预算经多方论证形成采购计划,批准后下达执行。凡列入采购预算的项目一律严格按照采购计划确定采购,不能发生无预算采购和随意追加采购预算的现象。

(2)实施采购。①纸本图书资料采购大致有两种方式:订单采购:采集订单征询读者意见学科馆员圈选书目给供应商下订单;现场采购:制定采购计划学科馆员或读者现场选购供应商现场配货。②电子资源采购方式:数据库开通试用试用评估征询读者意见提出采购方案采购。从上面各类型采购方式可以看出,读者意见是文献资源采购的重要依据,满足读者需求是文献采购的最大目标。另外,采访人员受专业知识的限制,对各学科前沿信息缺乏了解,只有广泛征询各专业老师意见,才能保证文献采购质量。

(3)严格验收。①严格执行验收程序。对纸本文献要认真核对清单,查看书名、册数、价格是否一致,是否存在缺页、污损或与馆藏原则不符等情况;电子资源要督促供应商保障数据库正常使用。整个验收过程必须按程序严格执行。②认真撰写验收报告。定期撰写验收报告,详细分析供应商供货情况,有利于年度采购计划的调节,也为进一步完善图书采购制度提供重要依据。

(4)评估采购绩效。图书馆应对文献资源购置的质量定期作出评价,亦即对文献资源购置费使用效益作出评价,纸本文献采购绩效评价可用当年馆藏各类图书购买量占出版市场该类图书的百分比,即覆盖率达到多少来衡量。图书馆根据馆藏建设规划和经费情况对购入各类图书市场覆盖率做计划预算,重点馆藏覆盖率应达90%以上,漏买图书应及时补购。

4.加大采购流程与合同履约的监管力度

对采购流程各环节、涉及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监督管理,严按采购流程操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相关规定的要求,严格履行合同对采购项目进行验收及售后监督,从而完成整个监管过程。如对纸本图书资料,严格执行合同规定编目数据准确率、图书质量、图书加工程度、送货、验收等具体要求。对电子资源的使用时间、并发用户数、数据范围、后期软件升级等要按规定严格履约。保证采购流程规范,依法履约合同。

5.扩大图书采购信息公开程度

图书资料采购可通过校园网、本行业的报刊、媒体、杂志公开采购信息,随时接受社会各行各业的监督。同时,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采购监督管理网络系统,不断完善图书资料采购监管报告制度,全方位提高图书资料采购监管水平。

6.重视采购人员素质的培养

不断加强图书资料采购与监管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正确领会政府的方针、政策、路线,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内容,增强服务意识和监管意识,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使采购监管人员成为复合型采购监管专家。图书资料采购和监管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由采购方面资深专家、教授结合一些实际采购事例,进行系统的正式培训,解决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不断提高采购与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结语

作为公共资源的图书馆采购图书资料也发挥了市场主体作用,通过招标的形式进行社会资源的优质筛选,图书馆图书资料的招标同设备仪器以及大宗交易具有明显的不同,需要稳定且服务质量好,信誉程度高的商,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针对图书资料招标采购的特点和市场发挥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避免国家资源的浪费,具有反腐倡廉的作用,推动了公共资源采购的市场化。

参考文献:

[1]林体排.关于图书采购招标的若干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

人力资源规划书篇4

1引言

“十二五”时期,我国图书馆界认识到战略规划工具的重要性,是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与实践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探索阶段。宏观上有《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的指引;微观上有各地公共图书馆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案例。在对“十二五”规划成果的验收与“十三五”规划展望之际,公共图书馆在继承与发展“十二五”战略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加强战略规划制定过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如何保障规划落实的可执行性,达成图书馆战略规划与实际公众需求的对接,除了图书馆界传统的文献、案例收集分析,充分利用图书馆年报[2]等资料以构建发展方向之外,战略管理工具将对公共图书馆的战略制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文章从方法论角度深入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与执行,为我国“十三五”期间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发展提供指导。

2战略管理工具在图书馆战略规划中的适用性

管理变革总是来源于一种重要管理理念的出现,而真正将管理理念深入管理实践则源自管理工具的推广应用。战略管理如今已经翻开了图书馆管理的全新一页,为图书馆找到了不断完善向前的规划管理依托,将图书馆传统分析工具和战略管理工具一同深入到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可真正落实战略管理这一理念。战略管理发展日久,工具也愈加丰富。伯明翰阿斯顿商学院的Jarzabkowski等对2007年国内和国际9个英国商学院进行抽样,调查他们在不同阶段的战略制定过程中对战略工具的使用量和感知价值,据此对战略工具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发现战略管理的多种工具正在被人们广泛应用着。其中,SWOT、关键成功因素、核心能力分析、情景规划和价值链这5个工具是使用频率最高的[3]。战略管理工具在企业成功应用后,公共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也开始应用。廖飞研究战略管理方法对非营利组织的适用性[4],认为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选择工具和实施工具三类之中,PEST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价值链分析、SWOT分析、7-S模型、业务集成方法BIM6种工具对非营利组织适用,而五种竞争力模型、波士顿矩阵、V矩阵、EVA管理4种工具不直接适用,应用时需要转化。自从20世纪60年代末战略管理引入图书馆界,图书馆开始制定并实施战略规划,还一直跟踪战略管理理论与工具的发展。到80年代,公共图书馆界广泛将战略管理工具应用于战略规划。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PLA)在1980-2009年间先后六次颁布了规划指南即《公共图书馆的规划程序》(1980年)、《公共图书馆规划与功能设计:选项与程序指南》(1987年)、《面向结果的计划:公共图书馆的转型过程》(1998年)及《新版面向结果的计划:条理化方法》(2001年)、《面向结果的战略规划》(2008年)、《为结果而实施:行动起来,你的战略规划》(2009年)[5],对公共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流程、原则、方法、工具应用等进行详细的指导。1998年第三版为规划者在流程的每个阶段直接应用工具,设计了适合公共图书馆的50多个“工作表单”(Workforms)[6]供选用。2008年第五版提出“工具包”(Toolkit)[7]推荐使用6个工具,帮助规划者进行协助者选择、经费预算、目标设定等。2009年第六版的“工作表单”[8]有社区SWOT分析、图书馆SWOT分析、沟通计划、选择规划委员会成员、社区愿景、环境变化分析、目标分解、资源评价、定标比超、组织能力、结果交流等专门工具。

国内外图书馆战略规划理论研究已充分证明了图书馆战略规划应用战略管理工具的适用性和重要意义。Matthews认为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中可以选择多种战略分析工具,并详细介绍了情景规划、博弈论、决策分析、系统动力学模型等规划方法,以及平衡计分卡、绩效棱镜和3R绩效等管理工具[9]。但在实践中,博弈论、决策分析、系统动力学模型、绩效棱镜和3R绩效工具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陈昊琳调查研究发现,战略制定工具与图书馆评价工具均对公共图书馆战略制定具有一定作用,49.67%的专家认为战略制定工具在图书馆战略制定中影响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认为一般重要的占(38.71%),还有11.62%认为这一因素并不重要[10],总体上反映出战略工具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适用性,同时也说明认识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柯平等对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发现,公共图书馆多数采取了SWOT分析的方式,但是对于具体数据的分析处理方式还比较单一[11]。其课题组研制的《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编制指南》强调规划过程中的工具应用,如环境分析工具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工具、行业环境分析工具、内容环境分析工具、内外环境综合分析工具,推荐使用PEST、五力模型、SWOT等工具。柯平的《图书馆战略管理》将战略管理方法工具专为一章,详细介绍了PEST、五力模型、SWOT、情景规划、焦点小组、关键成功因素、平衡计分卡、定标比超8种常用方法[12]。综合国内外研究,将图书馆战略规划应用的几种方法列表比较,如表1。

3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对战略管理工具的选择

结合表1,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十三五”规划中应当在环境分析工具、发展定位工具、目标设定工具和绩效管理工具四类工具中选择有过成功实践的工具,兹分析如下。

3.1环境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和准确地研究分析组织现实情况的方法,也是为图书馆战略规划中最为常见的首选工具。国外公共图书馆普遍重视这一工具的应用,PLA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指南第三版就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专门增加SWOT作为公共图书馆内外环境扫描的工具。后来的研究者们则纷纷设计出专门适用于图书馆使用的SWOT分析表单[13]。据Pacios调查,有多达11.4%的公共图书馆在其战略规划文本专门设有SWOT分析一章节[14]。内外部环境扫描是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SWOT分析法是环境扫描最为有效的工具之一。如我国台北市立图书馆则从人口增长、交通建设、城市发展、财政收支、图书出版、教育环境和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等七方面对信息需求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采用分区座谈、网络意见调查、电话采访进行外部意见调查,对在馆人员和相关顾问进行了内部意见调查,使用SWOT方法对台北市立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及台北市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台北市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15]。我国大陆图书馆界也已经意识到SWOT对于图书馆的作用,但在“十二五”规划中,只有极个别图书馆如广州图书馆使用了这一方法对其所处战略环境进行扫描分析。环境扫描是提出战略目标与措施的基础。由于SWOT分析是为提出有效对策服务的,因此运用这一方法,要善于将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与外部环境进行匹配,可以选择S-O、W-O、S-T、W-T四种不同策略,帮助图书馆战略定位。避免将SWOT应用简单化,导致为方法而方法、环境扫描与发展策略不关联的结果。战略规划制定者要有问题导向。Johnson指出,SWOT可以帮助图书馆确认需求、发现问题,在图书馆战略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16]。Cervone认为SWOT为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者提供了一个明确图书馆问题和机会的机制与方法[17]。公共图书馆在使用SWOT分析工具时,重要的是给自己提出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SWOT分析的基础。通过对SWOT分析表单的利用和图书馆SWOT分析因素的不断研究及确认,战略规划将更加缜密和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规划采用SWOT分析环境时需要重点考虑变化的情况;在分析对策时不忘时刻注重自身资源、服务特色,结合实际,避免流于千“馆”一面;可以结合通用矩阵或五力模型等多种管理工具进行打分评价,综合各工具优势,引导最合理规划。

3.2发展定位工具——情境规划与焦点小组对普通读者与基层员工而言,贸然提出你对图书馆的愿景是什么?这一问题过于宏观,得到的答复可能更多集中于“环境好”、“方便”等流于基础印象层面。图书馆运用情境规划,可以将这样抽象的具备高度不确定性与关键性的宏观环境因素进行不同的组合,从而对变化的图书馆环境进行具体和可行的分析。这一工具适用于图书馆制定长期(至少5年)的发展规划。一般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做出情景假设,以图书馆追求的主要愿景方向为假设核心;第二,根据不同的情景假设制定虚拟战略;第三,观察环境是如何反馈的,并相应调整战略和计划。运用情景规划方法,环境的快速变化或用户群体的复杂性都可以设置为潜在情境,实践中为了避免战略发生不必要的多次调整,可以结合焦点小组法,利用虚拟战略情境对用户进行调研,明确情境对用户的影响,减少战略的设计缺陷。例如,加拿大布兰普顿图书馆2002年编制了第一个战略计划——“延伸出去”为2002-2005年的图书馆服务发展提供了一个路线图。2004年,该图书馆对用户进行了一项网上调查以获取对服务和设施的匿名反馈。在一名顾问的协助下,图书馆利用关键信息提供者和焦点小组进行更直接的信息收集。在此基础上完成了2006-2008年战略规划,2008年1月还启动了2009-2012年战略规划制定[18],图书馆继续运用焦点小组法,分别召集图书馆读者团体、员工、馆员、城市和社区重点利益相关者等参加会议,使规划更全面反映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国外研究表明,在图书馆界使用焦点小组方法来确定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有广泛依据,而且方法的使用已经完善[19]。杰克逊维尔公共图书馆在转型过程中注重通过焦点小组了解用户需求[20]。Pacios特别强调在图书馆环境中使用焦点小组法必须广泛地共享信息,员工的积极参与对完善和实现图书馆战略规划都是有益的[21]。可见,焦点小组法既不同于面向个人的深度访谈法,也不同于自由畅谈式并追求数量的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它不仅可用于读者调研,了解其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明确用户需求,通过定性信息整理总结图书馆战略方向等,还可用于对图书馆员工的调研,通过焦点小组讨论鼓励图书馆员参与到战略制定中来,在员工群体内共享、推广战略制定信息,为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指引。在方法上需要注意的是,依据群体动力学(Groupdynamics)原理,焦点小组大约邀请6—9名读者为佳,但图书馆读者群体类型复杂,需要仔细挑选有代表性的读者参加;讨论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讨论清单、经过训练有经验的主持人,从而保证讨论的内容不偏离主题,且让每个参加者都能积极地参与,从讨论中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情景规划和焦点小组这两种方法都突破了传统规划由规划人员自己设计未来以及从过去推断未来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利益相关者对于规划的作用以及积极地、创造性地设计非线性的、动态的未来图景。两种方法的结合,对未来的把握更全面,更有利于图书馆发展定位的形成。国外一些图书馆将规划制定设计为更多互动,全面反映各利益相关者需要的具体活动,在战略制定中推广了图书馆现有服务,获取了进一步加强服务的需求信息,很值得我国公共图书馆借鉴。

3.3目标设定工具——定标比超定标比超方法不仅成功运用于企业,施乐公司通过推行定标比超方法将成本降低了50%,首开定标比超的先河,还成为竞争情报里的重要方法[22]。而且,这一方法较早进入了图书馆视野,并在国外图书馆广泛应用。例如,欧申赛德公共图书馆在发掘自身相关信息数据(社区扫描)与横向比较(定标比超)两方面都有自身鲜明的特点[23],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挖掘社区相关信息如人口构成、社区所辖企业需求等,并将本馆数据与圣地亚哥郡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等有类似特点或相似规模的公共图书馆进行比较,数据翔实细致,从预算到读者可享受到的资源均值都有所涉及,格式清晰,一目了然,既明确了自身特色,又为战略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在定标比超的对象选择上,必须是同类型同级别的图书馆,标杆样本与本馆发展方向相似、规模相当或有自身明确特点,选择不限制地域,但需关注不同地区政策等原因带来的不同。在方法上,通过多渠道情报收集、比较分析、追踪学习等过程,将本馆与“标杆”图书馆进行比较,分析“标杆”图书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本馆绩效的最佳竞争策略。在目标上,通过定位和标准化衡量、比较,进而实现对领域优秀图书馆和一流图书馆的超越,最终实现对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3.4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关键成功因素与关键绩效指标作为将组织长期的远景、战略与短期的策略、行动对接联系起来,通过已定目标来追踪业绩的一种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BSC)最早由德国1999年进行的BIX项目将之引入图书馆绩效评估领域,之后IFLA、ISO[24]都采用过这一管理工具用于评估绩效。在图书馆实践中,BSC的财务指向维度可以向政府主管部门展现预算、决算以及最重要的使用价值,用户维度即为公众创造的服务价值,内部管理与学习成长即图书馆的内部知识增长、业务再造、外部拓展等非简单量化指标。也可以应用于公共图书馆具体的战略制定与评估等项目,如制定公共图书馆资源发展战略,通过财务维度对资源投入、人力资本、资源产出等多项价值进行分析;用户维度即从公众用户的角度评价资源带来的入馆人数增长、地区文化发展等外溢价值等;内部管理维度则可以反映图书馆资源是否最大地反映了图书馆实体与虚拟馆藏、是否最大化展现图书馆员对资源本身的附加价值等;学习成长维度则可以在自建资源、资源整合等深化创新服务的推动中,反馈图书馆及其相关员工的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整体来看,系统化多维度关注符合图书馆战略发展系统化、前瞻性要求。BSC以战略为导向,在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中经常被用来构建图书馆战略管理框架,搭配使用其他管理方法工具,可将构建起的绩效平衡维度与其他战略目标整合。常与BSC一同出现在图书馆规划制定中的有:关键成功因素(CSF)与关键绩效指标(KPIs)两种分析方法。从评估测量指标的角度切入制定战略目标体系,能保证图书馆战略规划目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Wessman对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研究表明,CSF分析被认为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它能满足将公共组织需要达成共识的愿望,并建议将CSF模型作为环境分析及制定战略重点的工具[25]。

图书馆战略规划可以将BSC与CSF结合使用,如芬兰国家图书馆2006-2015年战略用BSC搭建战略框架,保证战略鲜明易于传达;内容方面则设有CSF来引导规划按照预期重点方向实施[26]。值得注意的是,CSF确定的一般关键成功因素为5-9个,容易忽视次要问题,在应用于具体的管理问题时,由于不容易找到相应目标的关键成功因子及其关键指标,效率可能会比较低,而且,当关键成功因素解决后,又会出现新的关键成功因素,需要重新开发系统。因此,与BSC等更重体系化的管理工具协同使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图书馆战略规划也可以将BSC与KPIs结合使用,从BSC的4个维度将图书馆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可衡量的KPIs体系,以保障战略规划的有效落实。例如,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普牙卢普公共图书馆采用BSC方法,从公共价值、用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财务五个方面制定战略规划[27],根据自身公共服务的特征将公共价值单独列为第一维度,将财务调整至第五维度,再设置有具体的KPIs指标值以加强战略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修正的过程,BSC将战略目标分解转化为相互平衡的绩效维度,KPIs则按SMART原则和管理上的“80/20”原理,将战略维度细化为具体的指标体系,也是KPIs的确定使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得以必要的修正。如威尔士国家图书馆明确使用KPIs以衡量所提供服务的最新发展情况是否符合规划预期,该馆在每年的年度运营报告中列出KPIs的追踪情况,发展绩效指标虽因具体年份不同可能发生改变,在综合考评其服务性能指标的情况下,提出三年规划等较长时间的目标,即以KPIs修正战略目标[28]。这三种方法是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工具。战略目标的分解、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关键绩效指标的跟踪监测都有利于更好的制定规划,实现对图书馆的体系化绩效管理,以此衡量并提高图书馆战略绩效。

4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应用战略管理工具的策略

4.1根据图书馆的特征有目的地选择工具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在应用工具上应有很强的目的性,在工具选择上要有鲜明的针对性,特别是要结合图书馆类型、级别、规模、影响力等特征,选择有效工具。根据表1,大型公共图书馆战略制定中可考虑使用多种环境扫描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BSC与CFS结合或BSC与KPIs结合的方法。而小型公共图书馆在战略制定中可以目标管理(MBO)为基础,运用SWOT、焦点小组、CFS等方法,避免使用比较复杂的PEST、BSC、情景规划等方法。在战略规划中,方法和工具并非使用越多越好,越新越好,而是要强调其适用性与有效性。

4.2多元工具协同使用每款管理工具都有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深入的了解管理工具的优势与缺陷是合理使用工具的基础。去粗取精,协同使用,实现最佳的战略规划才是目的。英国贝德福德郡图书馆业务规划中就明确使用了KPIs、SWOT多种工具[29]。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2013-2014年社交网络战略中,在设计各社交网络战略时采用矩阵,分析各渠道的优势,结合使用环境扫描,在评估战略执行中则采取了投资预算报表等传统正式报告与情感分析融入用户相结合的方法,以制定针对性策略[30]。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是一项复杂需全方位细致思考的工作,“十三五”战略规划制定过程应充分了解战略管理工具,利用多元化的工具,以保证战略规划更有效、更具较强的执行力度与可操作性。

4.3制定与实施工具并重国外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以实施为目标,重视实施后的评价。PLA2009年战略规划最新版进一步强调战略实施与制定的无缝衍接。“十二五”期间,我国一些公共图书馆存在着重制定轻实施的突出问题。因此,图书馆既要注意在制定战略规划中运用战略管理工具,也要重视实施过程中运用管理工具。例如,在实施过程中可考虑使用7S模型,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年度计划等方法检查战略规划的实施。例如,可运用KPA(KeyProcessArea,关键过程领域)工具,做好周计划和日计划,通过KPA的检查考量统计与一个任务的KPI联系起来;还可以结合KRA(KeyResultAreas,关键结果领域)工具,以实现图书馆的整体目标,达到满意的结果。参照企业实施绩效量化管理的发展阶段,图书馆实施绩效量化管理也可以从KPA(指标量化执行阶段)到KP(I指标量化考核阶段),再从KRA(指标必要达成的结构性目标管理阶段)到BSC(指标的战略管理阶段)。

4.4组织文化是落实管理工具的根本图书馆战略规划者要重视管理工具的运用,但工具不是万能的,既要避免轻视管理工具的极端,也要避免过分夸大和依赖工具的极端,把人与组织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正如BSC的创始人在对实行BSC的企业进行长期的指导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的,企业由于无法全面地描述战略,管理层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无法做到充分沟通,对战略无法达成共识。其实不仅仅是BSC这一战略工具的使用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组织文化。战略管理工具提供的是建立了一个战略框架、一套指标体系,而对战略进行具体且系统、全面的描述与解读是一个长期工程。只有全体工作人员都意识到战略规划的价值,并为之努力时,一个动态的、高执行力的战略规划过程才能真正得以绘制。如今已然进入梳理总结的“十二五”阶段,除了检查“十二五”规划是否深入每一位图书馆人心底?“十二五”制定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还应当更多面向未来的思考与行动。随着即将开局的“十三五”,战略规划必将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新热潮,公共图书馆应当借助这一契机,强化图书馆战略思维与理念,主动应对技术、政策、文化各种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科学利用战略管理工具制定与实施战略规划,真正将战略落到实处,将图书馆业务管理提高到战略管理的新水平,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新的更大发展。

人力资源规划书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战略规划 发展趋势 英国 美国

[分类号]G259 G258.6

目前,英美知名高校图书馆规划制定已非常成熟,涵盖了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各个方面,有很多新思路和新策略蕴藏其中,值得我们去挖掘。通过笔者前期对这些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必备要素――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所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对自身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并充满自信,每年都对战略规划进行修订,每3到5年出台新的战略规划,从战略规划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其崭新的发展轮廓。因此,探讨英美知名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文章基于英美知名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研究,归纳出未来五年英美知名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特征、变革趋势及没想。

1 英美10所知名高校图书馆范围界定

世界一流大学的图书馆应当保持世界一流的地位,根据THE2010年度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笔者选取排名前30位的高校进行网站调研,浏览其图书馆网站,选取具有较为完善的图书馆最新年度规划或中期战略规划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10所高校,见表1。

下面就以上10所大学图书馆(截至2011年2月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的中期战略规划及最新年度规划文本展开讨论。

2 各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中有关发展趋势的阐述

国外知名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修订和完善已经形成良好的机制,专门的战略规划团队会定期在网站上最新修订成果。本节所提到的发展趋势多数从战略规划各部分的阐述中提炼,有的则通过新老战略规划的比对得出。如表2所示:

3 各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分析

3.1馆藏发展趋势:建设世界级馆藏

未来世界一流高校图书馆馆藏发展趋势正如剑桥大学提出的“强化世界级馆藏”。具体体现在:

3.1.1加大印刷型馆藏的建设与保存力度 图书馆应逐渐减少研究资料的复本,增强研究型馆藏资料的深度,涵盖更广泛的学科范围;支持购买多复本的教育型馆藏资料;建设高密度存储库。

3.1.2加强数字馆藏建设 图书馆应尽可能多地获取数字资源而非纸质资源。建设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是应有之义,数字资源保存将成为行动的重点。图书馆必须通过订购、开放获取、数字化等方式提高电子资源的可用量,提供更加便于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新界面,同时继续加强对各种形式的特有的、珍贵的和特殊的馆藏资源的数字化。

3.1.3重视馆藏评估 图书馆应具有预见财政开支和评估馆藏的能力。要加强资源建设委员会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印刷材料和电子期刊的订阅价值。

3.2信息技术与服务发展趋势: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

无处不在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技术与服务发展的最基本趋势,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则是终极目标。高校图书馆需要结合自身的定位和职能,朝这个方向努力。

3.2.1成为无处不在的图书馆 无论读者在哪里,图书馆都能提供无缝访问。信息技术在使图书馆如何改造成为教学和研究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撑方面存在巨大潜力,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广泛有效的应用会成为必然趋势。各高校图书馆规划都强调了技术是如何辅助教学科研以及支持整个学校的学术使命。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要求图书馆必须每6个月重新审视信息技术战略,每3年或每5年对信息技术规划做非常大的调整。正如哈佛大学图书馆信息系统办公室(OIS)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以用户为中心,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保障的图书馆系统。图书馆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和空间障碍,将读者所需要的内容以最方便的形式及时地提供给读者。

3.2.2成为无所不包的图书馆 图书馆必须强化最基本的信息收集功能,能适应高度专业化的研究和跨学科探索,最大化地链接相关数据,包括博物馆、出版社、档案馆,甚至将高校所有信息都集成到一个通用的框架,进行知识管理和数据挖掘。

3.2.3成为无所不能的图书馆 图书馆要提供有效的服务、全面的信息资源和实用的管理系统。具体包括:引人统一检索平台,设计灵活的网站架构,集成一个直观的用户界面环境,提供无缝和“一键接入”;审查和定期更新资料库系统;探索如何与同类机构在数字化保存方面的合作。

综上所述,读者必须能够访问和使用不熟悉的新资源,信息技术才能真正成为图书馆的利器。为了在效率和效能上实现最大化,图书馆的服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至关重要。图书馆必须要做的努力包括:

・高密度的读者需求调查。目前国外在调查用户需求过程中,广泛使用“focus groups and surveys”(目标群体调查)的实证方法。

・专业化的情报咨询服务。建立情报咨询综合团队(包括教师、学生及图书馆员),以学科教学为基础进行学习、研究和实验。学科馆员必须掌握某学科的印本和在线资源。在开展基于学科的读者服务过程中,巩固和增强学科馆员的关键性作用。

・高水平的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为读者设计有效的培训工具,拓展读者教育项目。以低年级的本科生为主要对象,培训学生如何寻找有效的信息。向高年级的本科生、研究生传授高级的、熟练的信息技巧和研究技巧。通过互动式的指南、播客(podcast-ing)和博客,开发受欢迎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比如耶鲁大学图书馆开展的“个人图书馆计划”,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养计划。在数字技术在高校越来越普遍的今天,这些活动将变得更有价值。

3.3空间发展(the library as place)趋势: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场所

图书馆必须实现由单纯的物理空间向物理与虚拟相结合的空间转变。虽然越来越多的工作通过远程方式完成,但是,物理环境还将继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优化学习及科研环境,改进图书馆物理设施和提供适当的软硬件,满足读者(单独或群体)的工作,图书馆将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场所。

3.3.1图书馆在文化宣传方面的功能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改变图书馆的空间配置,通过特藏在物理和虚拟空间的频繁展览、举办讲座等方式吸引读者。

3.3.2图书馆在传承文化和保存特藏的优势将日益凸显 古籍、手稿等特藏的保存对于文化传承相当重要。特藏保存需要特殊的物理环境。图书馆必须思考如何提供最佳的条件以确保长期保存。

3.3.3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学习空间建设将逐渐普及 信息共享空间、学习空间的建设将越来越普遍。如哈佛大学图书馆设有19个不同的学习空间,用来举办专场学术研讨会,也可作为小型会议室和研究室。

3.4对外合作趋势:共享实现共赢

高校图书馆对外合作目的在于节省成本,减少重复建设,包括在高校范围内寻求合作、校外合作、与部级单位合作、与其他国家合作等等。

高校范围内的合作可以从人员共享、资源共享、技术共享、机会共享等方面开展,例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与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合作开展了“2UCL计划”。又比如哈佛大学等高校参与的图书馆联盟BorrowDirect。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可以与高校出版社、搜索引擎、大型网络书店等机构开展合作。

3.5馆员专业发展趋势:图书馆员是业务能手,更是学术专家

图书馆员在数字化时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图书馆员素质,将有利于图书馆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的高效开展。鼓励图书馆员专业发展,提高服务技能将继续成为确保学校保持世界一流的教学和科研支撑环境的重要手段。

・战略规划的引导作用显得日益重要。全体馆员都要以图书馆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作为指引,参与其中,使战略规划能有效实施,同时打造出鲜明的图书馆文化。

・学术水平的整体提升成为重中之重。图书馆必须实行全面的个人发展计划以及培训计划。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数字化研究和学术中心(CDRS)创建了一个密集的内部专业发展方案,通过让馆员参与项目来提升学术水平。

・绩效评价的合理机制提供强劲动力。图书馆必须确立个人岗位绩效目标,馆员要明确岗位职责,通过绩效评价体系的考核,达到提高个人和组织绩效的目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图书馆员个人的业绩和图书馆整体业绩的提高,有助于将个人行为与图书馆的战略目标相结合。

4 结语

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在有限的财政预算下,建成全面覆盖、类型多样和传承文明的一流馆藏,向实现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信息服务而努力,继续推广多方合作与共享共赢的模式,建设一支业务能力突出,学术水平拔尖的图书馆员队伍,使图书馆成为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场所。建成世界一流高校图书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为建设一流馆藏,图书馆必须找到在物理馆藏与数字馆藏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中寻求平衡的方法,必须探讨如何使各个馆藏分支机构的运转达到效率最优化,必须建立一整套易于使用的保存体系。

・为使以读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趋于常态,图书馆必须提供各领域(包括学科服务、情报咨询服务、信息素养教育服务等方面)的服务。

・为塑造受读者欢迎的图书馆环境,必须重新定义和配置图书馆空间。图书馆必须转变为跨学科的、多功能的学习空间,支持团队以及个人的研究,有先进的技术系统作为支持。

・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必须提高图书馆员的技能,必须采取相应的战略方针,部署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学习机会,提高应用新技术的技能。

・为增强图书馆的整体竞争优势,提高服务质量,必须加强协作关系,形成与其他领先组织的合作,共同探讨如何合作与共享,共同分析和研究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规划书篇6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现状 机遇 规划

1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数字图书馆开始进入建设初期,在网络平台构建、核心技术研发、标准体系构建、服务体系构建以及数字资源建设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数字基础设施,网络平台日的渐完善,虚拟专用网络体系的形成,硬件系统的安全可靠,信息存储能力的全面提升,软件系统的升级换代;数字资源建设效果显著,标准规范体系逐步健全,核心技术和能力全面提升,独具特色并成规模的数字资源库提供有效服务,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的有效构建;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服务渠道的不断丰富,已经实现了三网覆盖,广泛涉及了各种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面向各种类型的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在部级数字图书馆的带领下,覆盖全国范围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体系日渐成型,并不断完善和成熟。

2 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新机遇

信息环境变革。信息环境的瞬息万变,对数字图书馆的应变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数字图书馆必须加强技术、资源和服务方面的建设与开发,要在最短时间内面对突变的信息环境作出有效响应,并及时调整发展规划,实现平衡、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政策支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背景下,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了重要内容,文化建设得到了空前重视,数字图书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的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实现新型文化业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时代潮流下,数字图书馆将全面引进现代化技术和理念,推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社会需求支撑。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互联网覆盖的范围和人群日益广泛,手机进一步拓展了互联网的覆盖范围,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服务,这无疑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创造了新的机遇。

3 科学规划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数字图书馆建设包含了三个核心因素,即技术、资源和服务,本质上来讲,三者分别代表支撑、基础和目的。在对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时,首先考虑最终方案能否构建起能够充分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体系;其次考虑方案落实过程中的资源保障能力;再次要考虑方案的技术支撑条件,就是所涉及的核心技术能否有效应用于数字化建设;最后,要实现技术、资源和服务三方面的平衡发展。

如图1所示,如果给三个核心要素各画一个圈,如图1所示,重叠区1属于优先建设部分,并且建设成本最低;重叠区2是无需建设的部分,毫无实际价值和意义;重叠区3和重叠区4可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取舍,存在一定的建设风险和成本投入。技术圈、资源圈和服务圈的范围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规划的目标就是实现重叠区1的不断扩展,推动三者向重合方向良性发展。

第一,要加大专有技术的研发,全面升级技术圈。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需要技术的有力支撑。首先利用现代化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建设图书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依赖的技术;其次是专业技术的支撑,即贯穿数字资源发展始终的核心技术;最后在实现前两大目标基础上,根据受众实际需求,研发专有技术,为满足受众个性化信息需求提供高效的服务。

第二,分层规划,合理调整资源圈。根据上述的技术圈、资源圈和服务圈的结构图,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发展规划完全可以实现分层规划,就是要根据“基础”、“核心”、“投入”三个层次加以落实。基础层的资源是实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确保资源圈、技术圈和服务圈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核心层的资源是需要想办法解决获取渠道的资源,是丰富数字化图书馆服务渠道的有效手段,要想实现技术成熟,就必须进行合理规划,并加大发展力度;投入层的资源是为实现数字化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资源,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合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第三,以受众为本,积极拓宽服务圈。受众信息需求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规划的根本依据,受众信息需求分析是实现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加强服务模式革新的重要数据参考和核心研究问题。数字图书馆的成功建设和发展不仅要充分满足受众个性化信息需求,而且要进行深度业务开发,为受众提供高效便捷、个性专业和精品优质的信息服务。深入挖掘受众需求和积极引导受众需求是有效拓展服务圈的手段和途径。

4 结语

在数字信息化时代语境下,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合理规划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实现技术平台的全面升级,实现数字资源结构的完善,实现服务体系的健全,实现技术、资源和服务的平衡、良性和可持续发展,是能否顺利实现数字图书馆建设目标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金慧芳.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应用[J].西域图书馆论坛,2011(04).

[2]王喜平.试论数字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3]郭晨.浅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5).

作者单位

人力资源规划书篇7

1.国家政策优势2013年底《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颁布,规划指出: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遵从“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个原则,按照“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这表明,我国已将“新型城镇化”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强调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积极推动城市公共服务,逐步形成大中小型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也迫切需要谋求新的转型发展。与此同时,《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以城乡基层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对公共图书馆布局的统筹规划,按照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建设原则,在“十一五”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基层图书馆全覆盖,形成比较完备的国家、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六级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的要求也体现了国家对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2.城镇化发展为公共图书馆带来资金支持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的实施,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十二五”时期,国家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充足的资金支持,办馆条件明显改善。2012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达1058.4万平方米,是1979年的12.2倍,而且此面积还在继续增加,同时,一些地区积极探索通过建立乡镇社区分馆、流动图书馆和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形式,逐步形成了固定设施与流动设施相互结合的图书馆设施网络。

3.群众的文化需要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预计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可能达到60%,这就意味着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农村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起根本性作用的因素就是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城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文化建设在城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图书馆作为城市记忆与文明的承载工具,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彰显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培养城市精神,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越高,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就越强烈,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就越高。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中乡村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会产生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和文化效应,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城镇化的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人们对文献的新需求,极大地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和社会效益,使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成为必然。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区服务设施的发展,属于中小型图书馆的社区图书馆成为了城镇化的必然产物,也满足了越来越多的市民的文化需要,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也对消除城镇图书馆资源使用不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4.中小型图书馆建设的平台优势中小型图书馆的建设除了有政策支持以外,文献资源日益丰富、公共服务日趋完善、信息化引入图书馆管理等等都为其发展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首先,文献资源丰富,截止2012年,公共图书馆文献总藏7.89亿册件,数字资源总量超过880TB,初步形成了包括纸质文献、数字资源、电子资源、网络资源、缩微文献等各类型资源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其次,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公共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形式,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各类主题的讲座、展览,推广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的,实施流动服务、自助服务、拓展服务的服务模式,帮助扩展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最后,信息化的引入推动了社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我国约80%的中小型图书馆都实现了自动化管理,计算机设备的引入,方便了人们从海量信息中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而且信息化的引入为图书馆资源共享带来便利,数字化图书馆的推广已经覆盖全国,提升了各级图书馆的数字服务能力,也促进了图书馆和全社会文献典籍的收藏、保护和利用。总之,城镇化为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需求和内在动力。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推进城镇化战略中的作用,有助于在城镇化建设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中小型图书馆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建设对策

一方面,城镇化为中小型图书馆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另一方面,中小型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也体现了我国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发展[3]。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必然要消除城乡区域图书馆资源使用不均衡的现象,因而,中小型图书馆的建设对男足人民群众的文化追求,均衡城镇区域间图书馆资源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小型图书馆的建设也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由速度扩张到质量提升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1.重视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在过去的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造成一些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配置与城镇化发展的水平不匹配的现象。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各地应将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城镇政府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努力建设好街道、社区、乡镇图书馆等中小型图书馆,实现公共图书馆网络的全面覆盖与普及,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城镇科学发展的理念。

2.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进程日益加快,公共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的建设推广,形成了公共数字文化设施网络。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借助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全媒体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中小型图书馆的发展有很大空间。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向基层扩展,各地公共图书馆建立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中心和乡镇基层服务点,全国“数字化社区”的建设发展迅速。“数字文化社区”是以数字技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标志性应用。它利用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整合利用公共图书馆、艺术院团、文化共享工程等多渠道的文化信息资源,建立起融资讯查询、艺术欣赏、文化传播、交流互动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数字新平台。以“数字文化社区”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符合时展的特点,符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加快基层中小型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要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就要全面布局公共文化事业,加强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统筹规划。根据城镇人口分布情况和图书馆服务半径,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网点的合理布局,以城乡基层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对公共图书馆布局的统筹规划。当前,图书馆事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在基层,要下大力气抓好基层图书馆的建设。积极整合乡镇社区分馆、流动图书馆、自助图书馆等各类中小型图书馆的资源,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对城镇居民的全面覆盖,让百姓可以随时随地走进图书馆、使用图书馆,让图书馆真正成为百姓身边不可或缺的公共文化场所。

4.创新服务手段,优化服务模式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动服务创新,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服务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延伸服务,向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资源和服务,全面提升中小型图书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率,增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首先,不断提升中小型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内容与质量,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其次,在实现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基础上,加强面向农村基层、特殊人群的文化服务。再次,建立各级图书馆的分层服务机制,在全国形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大力开展讲座、展览、培训、读书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后,将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核心,在有条件的地区,鼓励开展盲人图书馆、少儿图书馆、主题图书馆等专业图书馆建设。

5.完善法制保障,加快图书馆事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公共图书馆给公民平等获取知识信息提供了一个平台,其发展需要多方面制度保障,特别是法律保障。但是由于缺乏国家立法保障,一些长期以来制约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在“十二五”期间,应该积极推进《公共图书馆法》、《古籍保护条例》等图书馆相关立法的进程,努力实现在制度层面保障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提高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总之,继续加大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未来二十年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了发展中小城市的思路,与《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建设发展地、县级城市中小型图书馆的思路高度契合。自2001年城镇化被写进国家发展计划,经过十年的发展,城镇化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在中小城市建设中提供更完备的公益文化基础设施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的环节,中小城市在大型城市与乡村之间承转启合,中小型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在城镇化过程中迎来新际遇,更显生机勃勃。在两个《规划》中提出的5到20年里,中小型城市会成为更多中国人幸福生活的家园,中小型图书馆也必将成为城镇化发展的文明标志之一。

人力资源规划书篇8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图书馆员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职业生涯中渡过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质量。因此,尽早进行科学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自我、走向成功的一个有效方法。职业生涯规体现的是人本管理方式,不但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且有利于个人才智的充分发挥,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发展的双赢。图书馆引入职业生涯设计管理理念是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 职业生涯规划使个人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发展自我,有益于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成功的机会。当今社会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三,职业规划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尽忠职守、热爱工作、富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如果员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完善,往往导致工作缺乏激情,降低工作效率,有时候还会影响其他员工的积极性。这样的情况可能会给员工带来很大的压力,或者使他们消极低沉,从而带来精神上的不健康问题,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目前,有很多图书馆员就是盲目从事图书馆的工作,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缓慢。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同时又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的机构,开展图书馆员得到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提升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实现图书馆和员工的双赢,促进图书馆事业积极稳定繁荣发展,还可以为图书馆留住人才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问题

(一)积极性的缺乏。

目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一个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图书馆员,达到一定的年纪,其个人事业发展达到职业顶峰时,就会感觉工作缺乏压力和挑战性,往往会丧失工作热情,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加上图书馆工作属于服务性质,大都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岗位变动可能性也很小,很容易产生“职业高原”现象,即图书馆员已不可能再得到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机会或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 缺乏满足感导致人员的流动。

一个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是决定该员工积极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图书馆事业是比较稳定的职业,相对企业而言,显得低调、乏味,很多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整体偏低,缺乏工作的成就感、挑战性、新颖性等。工作满意度影响馆员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馆员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工作和生活质量就会降低,工作效率也会下降,重要的是会导致人员的流动。人才流失已是图书馆面临的一大困境。目前,从图书馆调出的人,没有将图书馆的工作作为长期发展的目标。他们本来可以成为图书馆的业务骨干,但是由于图书馆的吸引力小,最终还是告别了图书馆,给图书馆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三) 组织文化缺乏。

组织文化就是图书馆的基因。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图书馆员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觉悟、价值观念、工作态度、工作责任等,因而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组织文化的缺乏使图书馆员对图书馆缺乏一种认同感,没有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图书馆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缺乏凝聚力,从而导致许多工作不是站在图书馆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考虑,而是利用所掌握的资源谋取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置整体利益于不顾。

此外,图书馆工作的内在激励因素不高,工作挑战性不大,酬金待遇较低,传统的职业形象又使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同。馆员没有职业自豪感和职业热情,进修机会少和知识老化影响职业发展,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的不公平现象及管理者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不强等因素,容易造成图书馆高素质人才流失。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

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认识自我和环境、确立目标、计划、实施策略和反馈评估五个环节。

(一)认识自我和环境。

它是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一方面,馆员通过对自我进行全面认识,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最佳的抉择。自我认识就是对自己的观察、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兴趣、个性、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能力、长处、缺点等认识,为对自己未来工作选择的方向打下基础。另外,馆员可借助各种测评工具来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还可以征询其他人的意见;另一方面,图书馆员要全面认识外部的环境,在社会环境的认识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给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图书馆需要的是拥有图书情报学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和服务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组织环境认识中当一个人加入组织以后,职业生涯规划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图书馆员应了解自己所在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变化、不同岗位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与职业生涯有关的学习培训机会,分析其中可能关系到自己成长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员应当调整心态,塑造新的职业观念,以成就感和赢得尊敬为目标,努力让自己成为本行业的学者、专家。馆员通过分析适当地调整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要求。

(二)确立目标。

目标的确立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目标的确立是在自我分析、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条件为依据。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是向专业技术方向发展,还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图书馆员在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才能、兴趣、有利的环境条件为依据,结合职业发展路线,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目标分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目标与理想的职位、技能水平、工作安排或技能获得有关。馆员在制定目标时应将目标详细列出,具体到实现目标的时间、达到的程度、每一理想职位对知识技能与资历的要求。目标必须具有可行性、持续性,适时性等原则。与之相应的其他具体目标,如学习进修目标、经济收益目标、业绩目标等也要具体明确且做到互相配合、共同作用。设定的目标要高低适度,太高难以达到,容易让人受挫,太低没有挑战性,或达不到进步要求。

        (三)规划。

个人的最终目标确定后就要开始展开总体和具体的计划。没有计划贸然行动是徒劳无功的。图书馆员的职业规划是围绕计划来进行的,如果计划是纸上谈兵,那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计划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该详详细的详细,该具体的要具体,有些可以忽略的就不用太在意,制定的计划要现实。

(四)实施策略。

实施策略是指根据计划,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包括工作、培训、教育、自我学习等方面的措施。在工作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采用什么学习方式,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等。实施策略越具体明确,越便于执行和检查。因此,馆员可将自己的长期、中期、近期目标细化,审视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已有条件和所需条件,明确努力方向。

(五)反馈评估。

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调整。因为在职业生涯进程当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和结果,所以,图书馆员要自觉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评估和修正,以纠正原订目标的偏差,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评估可参照各类近期、中期目标和实际结果比照进行。在评估过程中,主要对重点目标和关键策略方案进行评估。要关注弱点,找到自己的不足,如是否坚持按计划来提高个人的能力,个人能力是否适应环境的要求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策略甚至目标的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为下一轮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束语

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会因个人的价值观、职业需求、职业生涯目标各异而不同。职业生涯发展也并非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简单地把职业生涯发展定位于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只能让自己进入到一个狭小的空间。所以,图书馆员在追求职务目标、工作内容目标、经济目标、工作环境目标等职业目标时,不要忽略丰富的知识积累、观念的更新、能力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快乐感、成就感。只有外在的职业生涯目标和内在的心理感受达到平衡时,馆员才能更多地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贺子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卜欣欣,陆爱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国经济时代出版社,2004 :30.

[3]尤玉新,唐承秀.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高原”问题探讨.图书与报,2006(2).

[4]牛红亮,霍彩玲.试论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图书馆学研究,2005,(10).

[5]居玲英.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18(2):21-23.

[6]田昊.浅谈图书馆人本理念的培育.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

[7]丁鑫.关于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0.

上一篇:师范生实习日志范文 下一篇:广交会实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