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救助申请书范文

时间:2023-11-04 11:11:44

临时救助申请书

临时救助申请书篇1

第二条临时救助制度。对城乡最低生活保证制度的补充。

第三条临时救助的基本原则

一)以“救急救难救危”为主;

二)政府救助、社会互助、家庭自救相结合;

三)公开、公平、公正;

四)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五)分级负责与属地管理相结合。

第四条临时救助对象和范围

一)临时救助的对象

且长期居住在本县辖区内,凡具有本县户口。因突发性、临时性等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难以维持的城乡困难家庭可申请享受临时救助。主要包括以下人员:

1最低生活保证、农村五保供养及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之外。重点是低保边缘家庭。

2虽已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证、农村五保供养及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

3县人民政府和县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群。

二)临时救助的范围

1因不可抗拒因素造成意外伤害导致经济支出过大。家庭基本生活仍难以维持的城乡困难家庭。

2因患危重症疾病。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数额仍然巨大,直接导致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城乡困难家庭。

3城乡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或其他特殊困难家庭子女考入国家认可的全日制本科、专科院校。

4其他特殊情况造成家庭生活难以维持的城乡困难家庭。

第五条下列情况不属于临时困难救助范围

1具有外地户籍而长期不在外地居住、生活的

2因打架、斗殴、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

3因流域性水灾、旱灾、风雹等自然灾害。

第六条临时救助的规范

以解决临时性家庭基本生活困难为底线,根据我县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和临时救助资金状况。乡村参照本县乡村最低生活保证规范和救助对象家庭人口等因素,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可给予人均2个月的乡村低保月人均保证水平以下的一次性临时救助。

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可给予人均2个月的农村低保月人均保证水平以下的一次性临时救助。农村参照本县农村最低生活保证规范和救助对象家庭人口等因素。

家庭无力支付学校报到费用的可给予自己赴学校报到所需的一次性车(船)票费用的临时救助。城乡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或其他特殊困难家庭子女考入国家认可的全日制本科、专科院校。

临时救助原则上每个家庭每年只救助一次。每个家庭每年救助规范最高不超过2000元。

第七条临时救助的申请、受理和审批程序

一)申请享受临时救助的对象。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也可直接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以下证明资料:

1居民户口簿、身份证。

2低保证、五保证、经县教育局核实并加盖印章的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及家庭成员收入证明。

3致贫原因及经济支出证明。

4安全、理赔、受助情况等证明材料。

5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相关证明资料。

二)乡镇人民政府、村(居)委会接到临时救助申请和有关资料后。会同申请人所在村(居)委会进行调查、核实、评议并公示,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家庭,发给《临时性生活困难救助申请审批表》单位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后,连同有关资料上报县民政局。县民政局在10个工作日之内办结审批手续,对不符合条件的15个工作日之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因遇到突发性、不可抗拒因素造成家庭暂时生活困难的家庭申请临时困难救助时。经调查核实后,及时审批。

四)临时救助金由县民政局完成审批手续后直接组织发放。

第八条临时救助资金的来源

通过财政预算、上级补助、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赠等渠道筹集。建立临时救助专项资金。

并根据临时救助需要及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确定临时救助资金预算额度,县财政从2010年起安排临时救助资金预算。逐年增加资金投入。同时,可以在保证足额发放城乡低保金的前提下,从本级安排的城乡低保预算中列支临时救助资金。

第九条临时救助资金的管理

一)临时救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不得挪作他用。县财政部门设立临时救助资金专户,专门核算临时救助资金的筹集、拨付和结余情况。县民政部门在县国库集中支付核算局设立临时救助资金支出专户,严格与单位正常经费分开。

二)县民政部门按月将临时救助资金支出情况报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据实列支。

三)临时救助原则上以现金救助为主。

临时救助申请书篇2

一、救助对象

凡具有本县常住户籍的城乡居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申请享受临时救助:

(一)城乡低保户家庭因病、因灾(非自然灾害)或遭遇突发性事件等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

(二)在城乡低保制度和其他专项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之外,因病、因灾(非自然灾害)或遭遇突发性事件等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城乡低保边缘户家庭(月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120%以内的家庭)

(三)县政府认定的应当救助的其他特殊困难人群。

因流域性水灾、旱灾、风雹灾等自然灾害,以及较大范围遭遇环境污染、破坏性灾害和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社会性灾害的救助,依照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处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实施临时救助:

(一)因打架斗殴、交通肇事、酗酒、赌博、吸毒等违反法律法规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

(二)拒绝管理机关调查,隐瞒或不提供家庭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三)县政府认定的其他不予救助的人员。

二、救助标准

临时救助标准原则上按照申请对象困难程度实行分级、分类救助。

(一)城乡低保户家庭,因患重症病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经其他各种救助帮困措施后(当年个人负担医疗费累计超过10000元),仍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常补对象: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2000元;非常补对象: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1000元;

(二)城乡低保户家庭因灾(非自然灾害)或遭遇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出现较大困难的,常补对象: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4000元,非常补对象: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2000元;

(三)城乡低保边缘户家庭,因患重症病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经其他各种救助帮困措施后(当年个人负担医疗费累计超过10000元),仍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1000元

(四)城乡低保边缘户家庭因灾(非自然灾害)或遭遇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2000元。

三、申请、审核和审批程序

(一)申请临时救助的家庭,以户为单位,由户主向户口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如实提供家庭成员户口簿、身份证、城乡低保户提供《低保证》、城乡低保边缘户出具收入证明、单位和社会救助帮困的情况证明以及其它能够证明其困难程度的有效证明材料。如遇突发事件还应提供突发事件(故)证明或现场目击证明材料。

(二)乡镇人民政府自接收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由乡镇民政办指导申请人填写《市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提出初步意见后连同申请人提交的有关证明材料报区民政局;

(三)县民政局自收到乡镇人民政府上报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家庭,通知乡镇民政办在申请救助家庭户籍所在居(村)委会张榜公布。无异议的,按照批准的救助金额一次性发放给申请救助家庭。对不符合条件的家庭,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对申请临时救助的城乡低保边缘户家庭收入的核定与计算,按照《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市人民政府第100号令)、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关于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民发〔〕199号)执行。

对患重症病的城乡低保户、城乡低保边缘户的核定,按《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民字〔号)执行。

四、资金筹集和管理

(一)资金筹集。临时救助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赠为辅。为确保临时救助资金的长期连续使用,年市、县财政暂分别按辖区总人口不低于0.12元/人年、0.24元/人年筹集安排临时救助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今后,根据经济发展逐年加大资金投入。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临时救助提供捐助,捐助资金纳入临时救助资金帐户,专项使用。

(二)资金管理。设立临时救助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年度结余资金可结转下年使用,不得用于平衡预算或挪作他用。逐步实现临时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临时救助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相关部门、各乡镇、各村(居)委会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对临时救助制度建设的领导,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总体规划。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把临时救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投入。及时研究和解决临时救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和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切合广大城乡困难群众需要的临时救助制度,广泛宣传临时救助政策,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临时救助工作,在全社会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

(二)明确职责,狠抓落实。县民政局负责临时救助的管理与审批工作;县财政局负责按规定预算安排本级财政资金;县审计局、县监察局等部门负责对城乡临时救助资金的使用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

(三)加强监督,规范管理。临时救助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民主评议和公示制度,做到救助政策、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金额“四公开”,申请原因、审核意见、审批结果“三公布”,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对提供虚假证明、采取欺瞒手段骗取临时救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追回冒领款物,且取消当年再次申请临时救助资格;对因失职或、违规办理临时生活救助的经办机构和人员,应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责任人,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要做好临时救助档案管理工作,建立临时救助资料档案,实行一户一档,县、乡镇二级管理。

临时救助申请书篇3

天灾无情,国家能在这一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帮助百姓度过难关,让灾区的人内心涌现一股暖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河南暴雨灾后补助最新申请指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河南暴雨灾后补助项目补助项目主要有五大项:灾害应急救助、遇难人员家属抚慰、过渡性生活救助、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

灾害应急救助,用于紧急抢救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受灾群众灾后应急期间无力克服的吃、穿、住、医等临时生活困难。

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用于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

过渡性生活救助,用于帮助“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解决灾后过渡期间的基本生活困难。

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用于帮助因灾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受灾群众重建基本住房,帮助因灾住房一般损坏的受灾群众维修损坏住房。

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冬令春荒期间的口粮、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

河南暴雨灾后住房恢复重建补助申请条件1自然灾害灾情稳定后;

2本区农村居民;

3区、乡镇(街道)因灾倒损农房台账有记录;

4申报材料齐全。

河南暴雨灾后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办理流程1本人申请:受灾人员本人向村(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注明家庭基本情况、灾害损失情况、因灾住房倒损情况和需要解决的困难;本人因特殊原因不能申请的,由村(居)民小组提名。

2民主评议:由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村(居)民代表、受灾人员代表共同组成民主评议小组,根据灾害损失情况、受灾人员家庭经济状况、受灾人员书面申请内容或提名内容,对受灾人员因灾生活困难情况及其自救能力进行民主评议。

3张榜公示:民主评议,符合救助条件的,在自然村范围内公示,公示期不少于3日;无异议或者经村(居)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异议不成立的,由村(居)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乡镇(街道)审核。

4镇街审核:接到村(居)民委员会提交的评议结果后,乡镇(街道)及时组织力量对受灾人员情况进行调查核实,3日内完成复查复核工作,上报县(区)级应急管理部门。

5县(区)级审批: 县(区)级应急管理部门接到乡镇(街道)上报后,应在 3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6发放补助

临时救助申请书篇4

成立岳阳楼区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李少怡任组长,副区长张*明、陈建红、贺景福、徐兰喜任副组长,王梦华、黎炜、王武中、田新华、彭端生、程岳华、袁久经、许晋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即社会救助管理办公室设区民政局),王武中兼办公室主任。各乡(街)、村(居)分别设立社会救助管理站和社会救助申报点,并成立民主评议小组,负责各类救助对象的申报、调查和监督工作。

二、救助对象

(一)动态管理中现行城乡低保对象、城乡五保户、城乡特困户、残疾人。

(二)因自然灾害导致正常生活无法维持或房屋全倒的重灾户。

三、救助项目

(一)城乡低保救助。系对人均月收入低于本区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现为180元)的城市居民实行的一种基本生活保障。由区低保中心组织落实,具体按《岳阳楼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政发〔20*〕11号)进行操作。

(二)大病医疗救助。系对凡持本区户口且长期居住本区辖区内的五保户、特困家庭的成员,因患大病,家庭无力承担其医疗费用,且一年内支出区级(含区级)以上医院医疗费用城市3万元、农村2万元以上的家庭。有工作单位且已参加医保的原则上不在救助范围。

上述对象之外的其他对象患大病,医疗费用数额巨大,导致家庭生活特别困难,家庭无力承担巨额医疗费用的,可纳入医疗救助范围,给予一次性救助。由区低保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具体按《岳阳楼区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试行)》(*政发〔20*〕13号)进行操作。

(三)医疗援助。系专对低保对象实行医疗收费优惠的一项政策。由区卫生局在全区区属医疗卫生单位中贯彻落实,医疗卫生单位凭对象本人户口本、身份证及有效《低保证》,采取“免收挂号费”和“优惠住院总费用的5%”的办法。

(四)临时性救助。系针对需紧急救助的特困对象进行的一种专项救助。主要有三种对象:因自然灾害需紧急救助的困难对象;因重大意外事故需紧急救助的困难对象;特困群众上访求救需临时性生活费和交通费救助的对象。

申请民政临时性救助对象须有本人书面申请,并如实填写《申请民政救助审批表》,经乡(街)、村(居委会)两级初审上报,即经村(居)委会审核评议和本村(居)委会民政义务监督员入户调查认定,由乡、街道办事处民政办签署意见后,统一报送区民政局救灾救济股。特殊情况下,申请救助对象可直接将申报材料报送区民政府局。区民政局负责审核落实,具体按《岳阳楼区民政临时性救助办法》(*民发〔20*〕12号)进行操作。

(五)住房救助。系对城乡特困无房户、因灾倒房户进行的一种专项救助。由区民政局负责落实,具体按《岳阳楼区城乡特困户及灾民倒房户住房救助办法》(*民发〔20*〕13号)进行操作。其审批程序:

1.农村特困无房户由区民政部门每年核查一次。即各乡、街道办事处于年初(三月底前)将辖区内需给予住户救助的特困无房户情况(含报表和照片)上报区民政局,区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上报情况逐户进行实地核查后,报救灾领导小组批准,确定当年住房救助对象。

2.因灾倒房户由乡、街道办事处及时报送区民政局,区民政局组织实地核定后由区低保中心按廉租房管理规定核实并向区房管部门申报审批。

(六)助学救助。系对低保户、五保户家庭中无法上学的适龄儿童、辍学中小学生,无法继续深造的品学兼优的高中生、大学生进行的一种救助。由区教育局组织实施。“政府助学”凭个人申请(书面申请、《低保证》、《五保供养证》或《残疾证》、村(居)委会调查证明、学校证明,高中、大学生附考试成绩单和学校鉴定),由所在学校和村(居)委会公示,经乡(街)民政所、乡联校初审,报区民政局、教育局审批,采取“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非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每期救助500元,大学生每年救助2500元”的办法;“结对助学”凭个人申请(同上要求),由民政所初审,报区民政助学办公室调查核实,介绍结对帮扶对象,采取“原则上不低于政府助学规定标准”的办法。

(七)就业帮助。系针对有劳动能力而未就业的城乡特困群众进行的专项帮助。由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实施。申请人凭《下岗失业证》、《再就业优惠证》、《低保证》或《特困户救助证》、申请书及其它有关材料到所在村(居)委会申请,由村(居)委会、乡(街)劳动和社会保障站逐一审核并公示后,上报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由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采取“提供就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劳务输出”的具体措施进行帮助。

(八)法律援助。系对本区户籍的民政救济对象实行的一种专项救助。由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组织落实。当事人持有效的救济证件(《五保证》、《低保证》、《特困证》或《残疾证》)和申请,经村(居)委会出具特困证明、乡(街)审核后,并经区民政局初审转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要采取对当事人进行维权的办法。

(九)司法援助。系指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经济确有困难的,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的一种救助。由区人民法院组织实施,具体按《岳阳楼区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试行办法》(*法〔20*〕12号)进行操作。

(十)残疾人扶助。系专对残疾人在康复、就业、维权、住房以及残疾人学生、特困残疾人子女就学等方面进行的一种扶助。由区残联组织实施,具体按《岳阳楼区残疾人扶助方案(20*—20*年)》(*残字〔20*〕18号)进行扶助。

(十一)科技援助。系专对从事种养殖业生产的特困农户进行的一种科技援助。由区农林畜牧水产局组织实施,具体按《关于对我区特困农户实行农业科技优惠政策的通知》(*农林畜水〔20*〕22号)进行操作。其主要内容:

1.免费为农户开展种、养殖、加工生产方面的技术咨询,免费为特困农户提供各类农业生产技术、信息资料;

2.免费在各乡、街道办事处组织开展3—5期各类种、养殖技术培训班;

3.免费为各特困农户在区农林畜牧水产局网站上各类农产品生产资料及产品供求信息;

4.免费为特困农户各类动植物重大疫情预测信息、防治办法,并免费为其提供畜禽防疫疫苗;

5.对国家森林生态实行重点保护,发放本文来自新晨生态效益补助(每亩扶持4.5元)。

四、监督实施

为监督各类救助专项资金(或各类扶持资金)使用情况,实现救助覆盖面,区城乡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部门联席会议制,原则上每一季度末召开一次,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民政部门主办,其它部门参与。年终,区城乡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对当年社会救助工作进行总结,及时修订和完善社会救助有关制度,并将各单位的社会救助工作纳入年终考评内容。

临时救助申请书篇5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及时有效解决城市居民临时生活特殊困难,根据《无锡市市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实施办法》(锡政办发[2008]301号)精神,结合本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临时生活救助是指对城市困难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特殊原因,造成暂时生活困难时,由政府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的一种临时性救助基本制度。

第三条临时生活救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社会监督的原则;

(二)坚持及时、高效、适度的原则;

(三)坚持属地管理、分级救助的原则;

(四)坚持救助标准与筹资规模相适应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临时生活救助的实施和管理。

第二章临时生活救助对象

第五条具有本区户籍的常住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低保家庭,或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上、2倍以内的低收入家庭,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临时生活救助:

(一)因重病、大病(指符合市慈善医疗救助所规定的“十二种病种”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所规定的“五种门诊特殊病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

(二)因不可抗拒因素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

(三)当地政府认定的其他应予以救助的对象。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实施临时生活救助:

(一)因打架斗殴、交通肇事、酗酒、赌博、吸毒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

(二)参与政府明令禁止的非法组织活动的;

(三)拒绝管理机关调查,隐瞒或不提供真实收入、出具虚假证明的;

(四)无理取闹或谩骂、侮辱、威胁工作人员的;

(五)当地政府认定的其他不予救助的人员。

第三章家庭收入核定与计算

第七条申请临时生活救助对象的家庭收入核定与计算办法,按照《无锡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锡政发[2003]149号)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临时生活救助标准

第八条临时生活救助标准:

(一)低保家庭救助标准:

(1)家庭人员因患重病(符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所规定的“五种门诊特殊病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2000元-3000元的救助;因患大病(符合市慈善医疗救助所规定的“十二种病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1500元-2500元的救助;

(2)因不可抗拒因素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给予1500元-2500元的救助;

(3)其他认定应予以救助的对象,给予200元-500元的救助。

(二)低收入家庭救助标准:

(1)家庭人员因患重病(符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所规定的“五种门诊特殊病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2000元-3000元的救助;因患大病(符合市慈善医疗救助所规定的“十二种病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1000元-2000元的救助;

(2)因不可抗拒因素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给予1000元-2000元的救助;

(3)其他认定应予以救助的对象,给予200元-500元的救助。

(三)临时生活救助金原则上一年只能享受一次,最高限额为3000元。

第五章临时生活救助程序

第九条临时生活救助的申办程序:

1、低保、低收入家庭申请临时生活救助,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1)居民户口簿及复印件;

(2)身份证及复印件;

(3)家庭成员的收入证明原件;

(4)家庭人员患重病、大病或遭遇灾情的相关材料;

(5)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效证明。

2、社区居民委员会对申请人的申请要求进行调查核实并予以公示,无异议的,报街道办事处审核。

3、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居民委员会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全面核查,无异议的,填写《无锡市*区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审批表》,签署意见后报区民政局。

4、区民政局根据街道办事处提出的审核意见进行审批,作出予以救助或不予救助的决定,并确定救助金额,发给临时生活救助金。对不予以救助的对象通知街道办事处,并说明理由。

5、对申请临时救助金的调查、审核、审批,原则上从收到完备材料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建立健全相关档案。

第十条对遭遇突发性灾难导致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应当简化程序、特事特办,必要时可由区民政部门直接受理。

第六章资金筹措和使用管理

第十一条临时生活救助资金由区根据救助支出需要,通过财政预算、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赠等渠道,按辖区内行政区划户籍人口每人不低于3元的标准筹集。

第十二条临时生活救助资金实行财政专账管理,专项存储,专款专用。年度结余资金可结转下年度使用,不得用于平衡预算或挪作他用。

第十三条区民政部门每年10月份提出下一年度临时生活救助金用款计划,报区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财政预算。区财政部门应当根据临时生活救助金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及时核拨,保证发放。

第十四条临时生活救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接受财政、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第七章监督与处罚

第十五条临时生活救助应坚持民主评议和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对因弄虚作假骗取临时生活救助金的,一经查实全额追回冒领款物,且一年内不再受理申请。

第十七条国家机关和有关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临时救助工作中有、、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临时救助申请书篇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临时救助申请书篇7

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我市社会救助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确保社会救助政策有效实施。现将全市统一建立社会救助管理服务中心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基本原则

(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建立社会救助管理服务中心,公开救助政策和工作程序,使申请救助人了解政策、法规和操作规程。各项救助工作通过中心公开申报、公开受理、公开核对、公开调查、公开监督、公开审批、公开发放,规避家庭收入核查随意性,突显社会救助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提升政府形象。

(二)简化程序、方便群众原则。通过建立社会救助管理服务中心将各类救助变为“一站式”服务,减少受助人往返社区街道,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三)区县、街道、社区三位一体原则。改变原有社区申请、街道审核程序,困难群众可直接到中心办理各种救助,社区街道只配合中心入户和统计数据,申请、审核、审批从幕后走到台前,有效遏制“人情保”、“随意保”现象,打造高效、廉洁、全方位服务。

(四)经费、人员保障原则。建立中心所需工作经费纳入区县政府财政预算,所需房屋及相关设备等由本级政府统筹解决。各区县应采取内部调剂或公开招聘的形式选派有能力、有素质、责任心强、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人员开展各项社会救助管理与服务工作。

二、工作职能

(一)低保资格申报、受理、登记、审核;

(二)城市医疗救助申请、受理、登记、审核;

(三)城市低收入家庭申报、受理、登记、审核;

(四)城市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申请、受理、登记、审核;

(五)社会救助方面的接待处理,社会救助信息资源利用和政策咨询;

(六)低保证领取、发放,低保存折发放、换补及年度审验;

(七)与社保、房产、公积金办等部门通过微机核对登记材料;

(八)指纹信息采集录入;

(九)调查认证指令并指定调查责任人;

(十)受理社会救助方面的求助;

(十一)低保排查等社会救助相关业务;

(十二)与其他社会救助项目及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老服务、优抚救济等衔接互动。

三、工作程序和运行方式

(一)工作程序。窗口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正式受理——计算机登记编号——申请人填写报告单——与相关部门信息比对——向中心领导报告——领导签发书面调查认证指令——指派调查人调查并限期报告——社区、街道办事处、中心公示——报区县民政局审批——窗口发放证、折(低收入、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及其它救助申请、办理程序同上)。

(二)运行方式。社会救助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程序和职责公开办理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低收入及其他专项救助业务,所有申报、受理、登记、填表、比对、调查、审核、复核、公示、审批、发证均实行阳光操作,接受社会和广大群众监督,接受上级低保管理机关监督。低保事项办理采取中心受理、审核与民政局、街道办事处、社区低保专管员联合入户调查认定结合的方式,确保低保审批、发放准确、及时、无误。

四、相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社会救助管理服务中心是建立社会救助廉政监督机制的需要,是方便困难群众办事的需要,是转变政府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是社会救助管理部门更新工作方式的需要,更是各级政府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需要。各区县政府一定要站在保民生、构和谐、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社会救助管理服务中心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切实帮助解决涉及中心建设的实质性问题,争取早日建成并尽快开展工作。

(二)夯实工作基础。各区县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解决人员配备、办公场所、办公经费和相关设备问题,切实做到“四到位”:即办公场所到位、工作人员到位、办公设备到位、办公经费到位;达到“六有”:有专用计算机、有桌椅、有社会监督图板、有保障车辆、有监督举报箱、有社会救助热线,把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真正办成“群众之家”。

(三)注重资源整合。建立服务中心涉及面较大,区县民政、财政、监察、建设、物价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要注重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将服务中心建成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救助、为老服务等相衔接的办公场所,构筑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相配套的平台。为广大低保对象和困难群众提供快捷、优质、温馨的服务。

临时救助申请书篇8

一、救助对象

(一)持有县民政部门发放的《城乡居民最低保障金领取证》,且正在享受低保待遇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以下简称城乡低保对象);

(二)持有县民政部门发放的《农村五保供养证》的农村五保户(包括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户);

(三)重点优抚对象;

(四)40%救济对象;

(五)计划生育奖扶对象;

(六)发生重病长期住院治疗,医疗费用开支大,影响家庭基本生活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城乡居民。

二、救助病种

(一)恶性肿瘤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急性脑中风;

(三)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四)严重心脏病;

(五)重型肝炎、并发症;

(六)艾滋病;

(七)晚期血吸虫病;

(八)重症精神病;

(九)经县人民政府确定的需救助的其他病种。

三、救助标准

根据本县城乡基本医疗需求和财政承受能力,确定城乡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起付标准为扣除合作医疗补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后个人实际承担的医疗费用)标准如下:

(一)农村五保户按零标准起付,在1000元以内由乡村统筹解决,超出部分按实核报;

(二)城乡低保户按1000元标准起付,年医疗费用超过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按10%进行救助,超过5000元以上的按15%进行救助,年最高救助限额2000元;

(三)重点优抚对象救助标准根据《*省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意见(试行)》(民优字〔20*〕190号)另行制定。

(四)享受40%救济对象,由本人申请,乡村审核,经县民政、卫生部门批准,指定在县人民医院治疗。住院期间的费用,按2/3核报,年最高救助限额1000元。

(五)计划生育奖扶对象,按1000元标准起付,超过1000元部分按20%进行救助,年最高救助限额300元。

(六)其它大病困难户住院费用超过5000元,视情补助,年最高救助限额1000元。

同时符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医疗救助条件的,按最高标准享受救助。

四、救助办法

(一)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大病患者,给予一次性定额救助;对所患疾病不在救助病种范围内的农村五保户和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可给予不高于500元的临时医疗救助。

(二)资助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参合资金;

全县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后,首先资助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参加医疗保障,扣除上级财政补助个人参保资金外,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部分;对城市其他低保对象参照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代其缴纳个人负担部分参保资金。

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大病患者,在按规定享受医疗补偿后(经合作医疗或医疗保障补偿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然过高、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再给予一次性定额医疗救助。全县实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前,城市特困家庭凭相关证件、材料到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

(三)符合本暂行办法规定的救助病种的大病患者,在生病住院期间,医疗费用开支巨大,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可凭病历、住院证明享受最高500元(预付)定额救助,待医疗终结后,再凭原始发票等其他相关材料到当地民政部门办理医疗救助手续。

五、救助的申请、审批程序

(一)城乡特困群众申请医疗救助时,须持身份证和享受社会救助的有关证明(低保证、五保供养证、优抚有关证件等)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县级以上医院本年度的诊断病历和必要的病史证明材料;乡镇人民政府在接到申请后的7个工作日内,派人入户调查,对同意上报待批的申请人,由所在的居(村)民委员会对有关情况进行公示;县民政部门接到申报材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批。如遇突发性大病患者,应特事特办,及时审批。

(二)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要书面说明理由,通知申请人。

(三)实行按季申报救助制度。

六、救助资金的筹集与管理

(一)城乡医疗救助的资金来源

1.上级财政补助的医疗救助资金;

2.县财政安排的医疗救助资金;

3.专项福彩公益金;

4.社会各界的捐赠资金。

财政部门每年都要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并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县财政安排专项医疗救助资金不少于上年度省级专项财政补助资金总量的10%。

(二)县、乡财政部门要建立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专户,对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用于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资金,由县民政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后,由县财政部门从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专户核拨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资金专户,并通知经办机构为其办理有关手续。用于大病医疗救助和小额临时医疗救助的资金,由县民政部门按规定程序审批并送同级财政部门复核后,由民政部门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救助对象持有关证件到财政部门指定的金融机构一卡式领取医疗救助金。

(三)本着“量入为出、年度平衡”的资金管理原则,对救助对象实施及时救助。原则上,当年筹集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应全部支出。

七、组织实施

(一)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县民政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有关部门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二)县民政部门应认真开展调查,会商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加强对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三)县财政部门负责会同民政部门研究制定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办法,筹集并及时拨付医疗救助资金。为保障医疗救助工作正常开展,县、乡财政应安排必需的工作经费,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四)县卫生部门负责做好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五)县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工作。

(六)县民政、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救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医疗救助资金按时拨付和合理使用。

八、有关要求

(一)县政府确定黟县人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为我县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指定医院(以下简称指定医院)。救助对象必须到指定医院就医,需转院治疗的参照县新农合和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有关转院规定办理相关转院手续。

(二)医疗救助工作坚持公示制度。有关单位、组织和个人要如实提供所需情况,配合医疗救助工作的调查,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三)对相关责任单位或个人违反有关规定、营私舞弊者,予以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四)对骗取医疗救助资金的,县民政部门必须如数追回,并取消其享受医疗救助的资格。

上一篇:开业申请书范文 下一篇:不动产登记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