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18 09:39:31

加班制度

加班制度篇1

第一条 目的:

为明确加班审批程序及有关费用的计算,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

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三条 责任:

各部门主管、经理

第四条 程序内容:

公司提倡高效率的工作,鼓励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但对于因工作需要的加班,公司支付相应(工作日)加班补贴或者(假日)加班费。

第五条 加班申请及记录

1.工作日加班者,员工需在实际加班的前一天下午六点钟前,把经过批准的

加班申请交到总部的人事部(分公司交给当地办公室主任或者指定负责考勤的同事),收到加班申请表的负责人需要在上面签收时间,包括日期和钟点。

2.周末加班者, 员工需在实际加班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六点钟前,把经过批准的加班申请交到总部的人事部(分公司交给当地办公室主任或者指定负责考勤的同事),收到加班申请表的负责人需要在上面签收时间,包括日期和钟点。

3.假日加班者, 员工需在实际加班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下午六点钟前,把经过批准的加班申请交到总部的人事部(分公司交给当地办公室主任或者指定负责考勤的同事),收到加班申请表的负责人需要在上面签收时间,包括日期和钟点。

4.严格执行: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家做计划的好习惯,公司将强制执行加班需要提前申请的做法,因此,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交出加班申请的员工,其实际加班时间将视为无效。

5.加班时数:周末和假日的加班申请表上需要注明预计需要工作的小时数,实际加班时数与计划不能相差太远,部门主管和领导需要对加班时间进行监控和评估。

6.紧急任务:特殊情况需要临时计划加班者(包括分公司员工), 相关部门主管或经理要加以额外的说明.

7.领导出差: 如果员工提出申请时,需要签名的领导适逢外出,员工首先要在按照规定时间把未曾签名的加班申请表交到相应的人事管理部门,同时相关领导把批准意见email致相应的人事管理人员,总部为*@*, 分公司为各地办公室主任或考勤管理人员.

8.加班打卡: 无论是工作日、周末或是假日加班,员工均应如实打卡,记录加班时间。

第六条 加班工资计算

1. 经理级以上管理人员(包括制作人)不享受加班补贴以及加班费。

2. 工作日工作到晚上8点以后(即加班2小时以后),付给其本人50元加

班补贴;周六、日加班付给其本人全部工资的200%;国家法定节假日

加班,付给其本人全部工资的300%。

加班制度篇2

[关键词]班导师 管理制度 建设述论

班导师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其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关系重大。下面,我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就新形势下的班导师管理工作新思路作一探讨和分析。

一、深入分析班导师制度,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由于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而基础课教师侧重于课程的教学,他们所带学生人数多、专业情况复杂,所以深入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难度较大。因此,“班导师制”应运而生。“班导师制”有如下优点:

1.班导师进行思想导向的形式更加灵活,它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制约;

2.由于管理人数较少,班导师更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性格,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引导;

3.班导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指导学生的学习,起到“解惑”的作用;

4.班导师以自己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精英意识,起到“传道”的作用。

二、准确认识学生群体特征,合理构建班导师工作目标

1.学生群体的家庭背景。一般来说,班导师应重点关注家庭背景优越和极差这两端的学生,特别是后者。家庭较差的学生极易在心理上出现问题,因为这些学生不仅是“经济上弱者”,而且更是“心理上弱者”。因此,班导师,不仅要重视这些学生的经济扶贫工作,更要重视对他们心理上的“扶贫”。

2.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而进入大学后,社会性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摆脱以往的应试学习,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空间。在社交中,学生的个性在受到外界影响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他人。因此,班导师一方面要注意周围环境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一些学生的消极个性对群体或其他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规范班导师管理制度,有效实施重点教育工作

1.班导师的选择

(1)班导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

(2)班导师的选择要以青年教师或研究生为主。

(3)班导师最好选择高学历的教师。

(4)班导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制定明确的班导师管理制度

制定明确的聘用标准及聘用条件、评优原则等,并形成书面材料,作为班导师工作的准则,此文件的及时颁布与有效实施大大促进了我院班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班导师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与班导师拉近情感,培养全员育人意识

辅导员与班导师进行沟通,仅仅用权力和领导身份指挥导班导师工作是不可取的,利用有效的方式与各位班导师拉近感情交朋友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辅导员应该抓住日常工作中与班导师接触的每一次机会,及时了解班导师的具体工作情况,灌输全员育人思想,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帮助和分配工作任务。

4.实事求是,方法灵活,完成学院任务

班级管理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侯,作为辅导员一定要尽快与班导师进行沟通,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此时,辅导员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因为碍于班导师面子将问题置之不理。当然,在与班导师沟通时可以采用灵活的方法,完成既定目标。

5.班导师之间的经验交流

大学生自己独特的思想特征往往会与年老的教师形成代沟,为了消除师生间沟通的障碍,班导师一般都由年轻教师担任,但年轻教师担任班导师不像年长教师那样富有经验。所以,年轻的班导师多向有多年学生工作经验的老教师进行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思维的碰撞也会有利于各班导师的工作的完善。

6.辅导员与班导师之间定期交流

辅导员和班导师的及时的沟通,一方面有利于学院任务的向下传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出现问题的及时反馈。我院每学期会召开辅导员与班导师的交流会,以便调整学院整体发展方向。

7.兼顾全局,严抓重点

学习是学生的本职,班导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在大一期间,帮助学生打下一个扎实的学习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整个班级的学风的建立,需要班级每个同学都要将学习重视起来。班导师不仅要及时向学生灌输学习的思想,也必须严抓个别学生的成绩,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8.提前计划,及时沟通,适时总结

每名班导师每学期初有一份工作计划,期末有一份工作总结;每个月与所指导的学生至少见面2次;每学期同所指导每一个学生有一次以上单独谈话,并作记录。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并且每学期期末上交谈话记录和工作总结。

9.树立班导师人格魅力

一个人对他人的影响力包括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而作为班导师而言,他的权力影响是相当有限的,这就要求班导师注重培养和发挥自己的非权力影响作用。在非权力影响中,班导师的人格影响力是巨大的。为此,要求班导师应当作到以下几点:(1)形成良好的心态。(2)培育高尚的情操。(3)培养探索的精神。

10.提倡班导师参加班级活动,有利于言传身教

如果班导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太少了,就很难达到管理的效果。所以,学院提倡班导师参加班级的活动,增进班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班导师的信任。

11.班导师的考核

学院依据发展目标对教师进行中期检查和年度考核。班导师的考核结果将作为工作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条件。考核的项目包括:班导师责任心、班级进步幅度、班级学习成绩排名、班级活动组织效果、班级凝聚力、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对班导师打分、各授课教师对班级评价等。

参考文献

[1]王宜勤.对大学一年级新生教育问题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3):86-88.

[2]韩锟.大学新生班导师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论坛.

[3]李岩,王中兴,黄影.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3):295-297.

[4]顾孔珍,王晓春,胡元佳.班导师管理学生模式浅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222-223.

加班制度篇3

论文关键词 党委 领导班子 内部制度 建设

面对当前社会新的形势,加强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非常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加强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这个问题关系到党的建设、关系到党的发展、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一、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制度重要性

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 所以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制度的重要性,至始至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之中,做到重点制度突出、积极稳步推进,构建出一个在内容上协调、在程序上严密,配套完备而且又非常有效、非常管用的制度体系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不能再以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为由阻碍制度的建设,我们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以全力来推进党的建设的制度化。

一是制度具有明确的规范作用。因为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党的制度在调整党内生活和党内关系时,对有关的职责、权限、权利、义务、程序等,或是作质的界定,或是作量的界定,对于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怎样去做,规定得清清楚楚,使人一目了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一些人在改革中钻空子。

二是制度具有强制作用。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强制作用。某项制度一旦形成且,对每个党员、党的干部都具有同样的约束性和强制力,并以设定的特有机构来保证制度的实施。不管是谁、无论何时、不论何地,只要违反相关的制度,就会受到相关的惩罚,有些对制度违反的行为还会受到纪律的制裁。思想教育不是万能,制度的强制作用很好地补充了教育的不足。

三是制度具有保障作用。较之领导者的更换,制度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某项制度一旦制定并颁布,直到这项制度被废除或修改,,它始终保持较强的效力,而不会因某个领导者的变动而变动,也不会因为这个领导者思想的改变而改变,在党的建设中可以长期稳定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很多优良的传统和优良的作风都是这样以制度的形式保存下来的。

二、科学设置制度,提高制度针对性

一是出台制度前要深入基层认真调研,集思广益仔细论证,要密切关注社会的新情况新动向,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评估和反馈机制,针对制度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切实增强制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二是党委领导班子内部建章立制要注意与相关部门的配套和衔接,避免出现制度与制度之间互相打架的现象,提高制度之间的统一性和互补性,增强制度执行的合力。

三是要把握好制度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一方面,一项制度出台后,不能朝令夕改,要能管上一段时间,大的原则和要求不能轻易改动;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制度的局限性,对不适应、不严密、不配套、不具体和不便执行的制度,要及时补充、修订和完善;对工作急需、条件成熟但还没有的制度,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努力做到不留死角;对已经过时、甚至与党和国家新出台的有关规定相抵触的制度,要及时废止。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使制度制定的过程成为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使制度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一把手”负总责,增强制度执行力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在于被遵守。所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必须以切实有效的措施自觉执行好党委领导班子内部制度,“一把手”要负总责,率先垂范,发挥“一把手”在提升制度执行力的示范效应。增强制度执行的力度。“一把手”在执行制度方面,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倒。

一要带头学习制度。“一把手”要以坚强的党性严格要求自己,切实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努力在制度学习上先行一步、学深一些,同时要把制度学习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使每一位党委领导班子成员都做制度的明白人。

二要带头执行制度。“一把手”在制度执行上应更加自觉、更加积极,要坚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头尊重制度的权威,模范接受制度的约束。比如要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书记就要带头,率先垂范,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即使别人的意见有出入,也应该闻过则喜,言者无罪。

三要带头定期分析制度。一是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定期进行分析排查,全面查找制度落实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执行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制定改进措施。二是定期对民主议事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等制度进行客观分析,凡属重大决策、干部推荐提拔、重大项目实施、大额资金使用,要实行票决制。

四要带头树立良好作风。“一把手”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敢于打破陈旧的、固有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的束缚,将执行和创造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四、引进效果评估,保证制度科学性

制度效果评估,一方面作用于制度建设本身,以使制度建设更科学、更完善;另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制度执行力。引进制度效果评估机制,就是以综合而科学的制度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为衡量内容,以科学严谨的调查研究与分析预测为手段,通过广泛收集各种信息,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制度实施的效果、效益和效率作出评价,从而对制度实施科学管理,推进制度执行工作的健康发展。

对党委领导班子内部制度进行效果评估,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效果评估理念。在实践中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制度效果评估工作的根本使命和责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制度执行效果好坏的根本标准,贯穿于制度效果评估的各个环节;二是促进沟通,通过各种途径聆听群众的呼声,消除群众的误解,不断融合群众与党委领导班子之间的理解、信任、宽容和支持;三是深入分析影响和制约制度效果的各种因素,科学构建制度效果评估的标准体系和测评模式,全面、准确地测评制度执行的群众满意度,并理性运用测评结论来纠正制度执行中存在的各种偏差。

对党委领导班子内部制度进行效果评估,还要建立反馈机制。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多方面收集执行制度的信息,特别要注意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巡视督查、新闻媒体、行风热线、信访举报、网络贴议等多种渠道,获取制度执行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到有关部门,确保制度的设计者对制度落实情况时刻心中有数。

对党委领导班子内部制度进行效果评估,三要强化科学评估。要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制度发挥作用的情况和效果开展评估,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掌握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制度本身的缺陷,进而研究制定矫正措施。

五、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制度实效性

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最管用的方法是抓监督,让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落实制度。所以我们要加大对党委领导班子内部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将党内监督特别是党委领导班子内部监督与党外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监督效能,健全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式,突出监督重点,切实强化日常监督、阶段检查、责任追究。从而,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一要切实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要明确考核的内容、效果的定量评价、考核的结果运用,尤其要对执行是否到位,效果怎样,原因何在等,都要细化,能够量化的要量化,把考核结果与具体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挂钩,从而及时发现制度执行的偏差,促进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要建立督查预警机制。一是成立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对党委领导班子内部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重要环节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早解决。二是督查组重点加强对“一把手”以及权力比较集中的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议事决策等制度的落实。三是督查组对检查中发现的制度执行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迅速下发预警通知书,督促限期整改。

三要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坚决制止制度的“潜规则”和“破窗效应”,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加班制度篇4

高校班级制度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保障,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分析高校制度文化的内涵,针对目前高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旨在加快、完善高校制度文化建设,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班级制度文化;制度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氛围,把班级成员凝聚在一起,朝着班级发展目标前进;能使学生在一定的准则下,约束自己的言行,建立社会法制观念,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1]但是,目前高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存在许多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人数的剧增以及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

一、班级制度和高校班级制度文化的定义

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行动准则”,他把制度分为正式规则(如法律法规等)、非正式规则(如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等)和规则的执行机制(规则得以执行的相关制度安排)三种类型。张晓蕊认为:高校班级制度文化是高校班级中,以班级规章制度、维护的行为准则以及运行、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形态。[2]由上可知,高校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在班级制度建设、运行、监督、完善过程中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二、高校班级制度文化的存在方式和功能

(一)班级制度文化的存在方式

班级制度文化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文本制度,即班级的正式规章制度;一种是非文本制度,即班级成员长时间养成并自觉遵守的一些观念、习惯和行为准则。其中文本制度是班级制度文化的载体和展现形式,非文本制度是班级成员默认的规章制度,其影响力较大。

(二)班级制度文化的功能

班级制度具有强制性、约束性、控制性,但班级制度的本质是其自身的教育性意蕴。班级制度是班级制度文化的主要内容,因此,班级制度文化的功能也具有强制性、约束性和教育性。其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能提高班级学生的凝聚力。班级制度促使学生建立集体目标,从而使学生调适自身行为,向集体目标靠拢,提高班级凝聚力。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度具有强制性、约束性,强迫学生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制度通过强制性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有权力享用这个环境,但同时也有承担维护良好教育环境的义务,服从各种规章制度。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一)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意识淡薄

首先,学校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引导不到位。大部分高校仅仅出台了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规章制度,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相关指导文件很少。其次,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制度建设的意识不强。目前,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较繁琐,大多数辅导员把时间用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而班主任多为任课教师,忙于备课等其他工作,二者基本没有时间过问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二)高校班级制度缺乏完善和规范

调查发现:大部分班级没有班级规章制度[3],都以学校手册为准管理班级,有的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班级制度,但多流于形式,效果较差。还有些班级没有班级财务公开制度,更没有班训、班级目标建设、班歌、班服等。[4]另外,班级制度由文本制度和非文本制度组成,但辅导员和班主任多以制定文本制度为重,对于非文本制度的建设重视不够。

(三)班级制度不合理运用和过度制度化

目前,高校班级制度制定的主要目的不是教育学生。在学生心里,班级制度成为“不能、不行、不准”的代名词,这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同时,这也剥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权利。此外,班级制度过于制度化,即重班级秩序的建立、以控制为核心,过度强调集体主义,忽视个体的自我发展。

(四)班级制度过于形式化,缺乏民主、公平和监督机制

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班委是学生工作的最基层,制度的实施主要由班委来执行和监督。但是由于有的班委能力、经验不足,加上学校对其培养不到位,他们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传话员,且绝大多数高校没有相应的班委监督机制。因此,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制度落实不到位,或者不能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反馈学生对制度的看法建议,甚至有些班委,这些都给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带来了阻碍。

四、高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意识

首先,加强学校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视。一方面,要积极构建高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蓝图,完善文本制度和非文本制度,即完善和培养高校各种规章制度和良好班风、学风等;另一方面,加大对优秀制度文化班级的宣传力度,营造高校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氛围。其次,提高辅导员、班主任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以学校手册为依据,以每个班级和专业为基础,建设各具特色的班级制度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班级制度。

(二)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辅导员、班主任是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班级建设的主导者,对班级各种文化建设起着指导和引领的作用。首先,在日常生活中,高校辅导员、班主任要不断提高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能力,积极主动学习班级制度建设理论,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班级制度。其次,在大学期间,班主任、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接触频繁,对其产生的影响也较深刻。因此,班主任、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做好榜样,引导学生积极加强班级制度文建设,并做好班级制度的完善和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

(三)班级制度的建设

1.加强文本制度建设的民主性。文本制度具有强制性和短期性特点。在制定班级制度时,要以学校管理制度为依据,从学生的角度,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有效的、可实施的、科学的班级制度。而制定科学、合理制度的关键在于制度的民主性。首先,应以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提前设计班级制度预定方案。其次,在班级讨论预定方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方案的合理性。最后,修订方案,通过整理收集,确定规章制度,并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

2.加强非文本制度建设。在非文本制度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以情感为依托,建设班级精神文化。辅导员、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以班级、专业等为特点,共同策划、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班服、班徽等班级形象文化,使精神文化以物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其次,培养学生班级的归属感。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具有归属感,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建设班级。再次,以班风、学风为重心,建设班级制度文化。

3.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班级制度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了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应制定相应的班级制度。一个制度确立后,要经过不断的修订和改进,才能趋于完善。在制度的完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班级制度的过度制度化,避免让学生对制度产生厌恶情绪,应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管理的主人。

(四)班级制度运行和监督机制的建设

班级制度的运行,需要一个有效的运行和监督机制。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应建立一支优秀的班干队伍。班干是学生工作的直接实施者、管理者,更是班级制度落实和监督的实施人,他们是班级制度得以有效落实的关键。在工作中,应加强对班干部的指导和帮助,使之尽快成长为一支“能力强、作风正”的班干部队伍。[5]其次,组建一支“班级制度监督和评价”小组,完善班级制度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传统的监督和评价机制是学生班委负责监督同学的违规行为,教师单一评价,这种机制缺乏民主性。[6]

五、结论

高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学校领导、师生的参与,也需要社会建立良好的环境氛围,这样才能加速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另外,高校班级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大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全面的发展,不是为了控制、约束学生。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班级制度的建设是为了他们好,让学生体会到班级制度的教育意蕴,实现学生正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完善。

作者:杜鹃 单位: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

[参考文献]

[1]钱晓航.学校班级管理文化转型研究[D].苏州大学,2011.

[2]张晓蕊.班级管理中的制度文化探查[J].教育评论,2012(1):36-38.

[3]朱广生,莫京兰.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J].世纪桥,2012(3):108-109.

[4]聂邦军.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0):64-65.

[5]谢根坦.高校班级制度建设探索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4):245-246.

加班制度篇5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方针,以做到“地面单位安全生产保证做的最好”为抓手,以健全班组管理制度和强化制度保障为基础,以提高全员素质和班组安全生产能力为目标,改进和完善班组建设工作机制,加强职工安全健康保护,强化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切实保障班组长和班组成员的合法权益,夯实班组安全生产基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洗运科的班组安全建设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管理行为更加规范,实现班组管理制度化、作业过程规范化、岗位操作标准化、工作步骤流程化、绩效考核数据化;班组长和班组成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自主保安能力、创新创效能力等综合素质显著提升;班组成员作业行为更加规范,班组安全管理效能明显提高,班组安全文化氛围显著增强;班组团结和谐、充满活力, “家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培育发展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战斗力的安全型班组。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管理架构

科长、支部书记抓总,副科长田立兴分管班组建设。技术员、办事员协助。提高班组安全管理自主建设的主动性,认真落实班组安全建设 的组织管理、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注重班组安全建设,着重培养安全、知识、技术、创新型的高质量职工队伍,切实提高班组安全建设质量和水平。

根据现有工作需要,洗运科班组设定为:快装班班组,磅房班组,煤场管理班班组、维护班班组、临活班班组。

(二)落实班组安全建设的职责

分管领导及时组织制定和完善公司班组安全建设管理规定和相关制度;检查、监督、指导基层单位的班组安全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每季度争创组织优秀班组长,每年争创“五佳班组长”。平常要推进班组安全建设各项工作计划的落实与日常考核,组织开展班组安全竞赛、技术革新等活动,开展班组技术交流、班组长论坛,总结推广班组安全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三)加强班组长管理

班组长由公司任命,本科无权任命任用。但要把班组长纳入区队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优先推荐优秀班组长入党、推优评先、技术晋级、疗休养、推荐提拔任用。按照公司要求,及时上报连续担任十年以上的优秀班组长颁发荣誉金,切实提高班组长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因身体或年龄原因,不能继续担任班组长工作的,在岗位安排上给予照顾。

1、班组长应具备以下任职条件:

服从组织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和规程措施。

熟悉生产工艺流程,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灾害预防知识、应急处置路线,具备现场急救技能。

身体健康、爱岗敬业,安全意识强,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在职工中有较高的威信。

新任职的班组长应具备相关专业中专(技校、职高) 以上学历,持有《班组长安全培训合格证》,并具有2年及以上相关现场工作经验。已任职的班组长不具备相关专业学历的,应在一年内取得相应学历,否则,取消班组长任职资格。

2、班组长应履行以下职责:

班组长是本班组安全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管辖范围 内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负责,要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 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和规程措施,监督检查落 实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动态安全管理。

参加公司及区队的相关会议,负责分解落实安全生产任务,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煤矿安全技术操 作规程组织生产,科学合理安排组员、配置生产要素、提高生产 效率,实现岗位操作达标、班组作业达标、作业动态达标。

负责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班组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处置和职业危害防治。当作业现场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时,应当及时向调度室汇报,遇到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组织职工应急避险,开发自救互救,对安监部指出的班组安全问题及时落实整改。

负责做好班组民主管理工作,维护班组职工的合法权益,参与科里研究工资、奖金分配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

负责落实师带徒、现场实践教学、技术交流、技能培训,提升班组职工素质,同职工谈心交流、互帮互助等。

3、班组长的权利

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危及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险情时,有权在第一时间下达停止生产并汇报调度室,组织人员安全撤离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组织班组人员安全有序撤离。

有权按照规定组织落实安全规程措施,检查现场安全生产环境和职工安全作业情况,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权提出建议、批评,对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职工的违章行为,有权加以制止,并依据企业规定进行处罚。

有权根据科里生产作业计划和本班组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劳动组织等。

有权根据企业规定,核算班组安全一、质量、生产等指标完成情况,对班组成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提出奖惩建议。

在企业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措施、工资分配、安全奖罚、民主评议时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四)强化班组基础管理

公司要加强班组安全基础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制度、标准、台账等。

公司要健全完善以下班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1、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2、班前、班后会和交接班制度。

3、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和文明生产管理制度。

4、学习培训制度。

5、安全承诺制度。

6、民主管理班务公开制度。

7、安全绩效考核制度。

8、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

9、班组人员安全联保互助制度,做到“四不伤害”。

规范班组安全管理内容:

1、安全目标管理。基层各单位要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将单位安全生产目标分解落实下去。与安全、生产、成本和绩效工资挂钩。

2、作业流程管理。要监督执行班组全员岗位安全责任制,落实各岗位的作业流程和操作标准,组织班组职工正规作业和规范操作。

3、工作台帐管理。要定期监督班组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程质量及验收等工作台账。

4、职业健康防护。要按标准改善职工作业环境,督促落实职工的职业健康防护。

(五)强化现场管控

1、根据班组长作业标准,规范班前会、交班、班后会等相关制度,班组长实行挂牌上岗制度。

2、班前,就开展安全风险预测,预报和预控,分析可能存在风险,严格作业前安全确认。安全隐患处理后,经现场确认,班组长才能下达作业命令,方可作业。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实施现场交接,明确主体责任人、交接内容、交接程序,重点交接清楚作业现场安全状况,存在的隐患及整改情况、生产条件和应当注意的事项。

4、班组要强化现场隐患动态管控,班组长要对作业环境、安全设施、生产系统进行巡回检查,对作业过程中重点环节、关键工序进行动态监控排查,及时治理现场隐患,隐患未消除前不得组织生产。

四、职责要求

1、全科干部职工要严格落实本细则,并组织认真学习。

加班制度篇6

一、强化执行,坚持依靠班组管理制度约束员工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如果不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就是没有起码的规矩,进一步说,不仅要建立制度,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执行制度,铁的制度和铁的执行,甚至铁的监督,缺一不可。对于班组和员工来讲,最基础的管理就是确保公司“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因此,班组基础管理的关键在于企业规章制度落实的严肃性,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应当着重抓住以下二个环节:一是加强制度完善健全。在大力宣传企业规章制度的同时,为班组建设建章立制,并将先进班组的管理经验和逐步建立起来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推行。二是加强制度执行监督,对班组进行随机检查,督促班组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作为班组长,要勤检查勤落实勤督促,对班组考勤制度、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并且督促班组及时做好台帐记录,逐步形成班组工作按章办事、按制度执行的良好习惯。这样,经常性引导、检查,使班组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班组基础管理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和提高。

二、强化力量,坚持依靠班组骨干作用

红化还需绿叶配,班组建设要搞好,仅靠班组长一个人单打独拼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几个或一批骨干力量的支撑和配合。要注意挖掘一批有潜能有技术有能力的员工同时,成为班组的骨干,确保班组生产作业、安全综治、文明创建、立功竞赛有条不紊的健康开展。因此,应当们以组建各种人才为抓手,以单项培训为内容,以提高素质、能力为目的,培养一批班组骨干队伍。一是开展宣传员培训,培养宣传骨干。为了加强信息畅通,我们在各个班组指定设立一名信息员,建立健全信息员网络。每年对这支队伍进行培训,从信息的特征、信息的写作,题材的选取、写作的角度等方面进行培训授课;还从本队通讯员平时的来稿中进行分析、讲评,帮助通讯员提高写作技巧和写作水平。这样,分布在各班组的通讯员抓住身边事,身边人,及时迅速报道班组信息,加强了企业与班组的联系与沟通,也是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容。二是开展技术队伍培训、培养技术骨干。组建一支以团员青年为主的技术骨干队伍。队伍来自班组,服务于班组。在创文明单位、建文明班组、做文明员工等活动中,技术骨干带头学习技术知识,岗位练兵示范,代表班组参加企业技术大赛,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全体人员学习业务和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可以完成比较艰巨的生产加工任务,保质报量和按期完成。

三、强化样板,坚持依靠班组典型引路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加强班组建设的过程中,生产班组要重视培养先进典型、树立典型、宣传典型的效能,并运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比学赶超,建立争当先进的创建机制。比如班组可以与市劳模集体班组同创共建结对,用先进的管用的劳模班组经验指导工作。或者紧紧抓住优秀班组典型,及时总结他们的先进经验;精心提炼他们的先进特色,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从而带动了其他班组的创建热情,使整个企业创建先进班组工作如火如荼,不断深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在创建先进班组活动中,不搞一刀切,而是采取了有的放矢、因组而宜、突出亮点、形成特色的工作机制,使先进班组的经验近在咫尺、真实可信、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加班制度篇7

班组建设各项制度

装运站

目 录

1、班组日常管理制度

2、交接班制度

3、班组反思、交流、共享机制

4、班组建设学习激励机制

5、班组团队学习制度

6、班组学习交流制度

7、班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8、班组长素质培养规划

9、班组长选聘和任用办法

班组反思、交流、共享机制

为创建学习型班组,特制定深度会谈与反思、共享机制如下:

1、各班组利用每月周一的政治学习日,开展深度会谈并进行信息反思与共享,缺会者罚1分。

2、建立深度会谈与反思、共享记录,并使深度会谈与反思、共享制度形成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3、班组通过开展深度会谈,达到取长补短,祛除糟粕,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4、在进行深度会谈时反思自己的职业行为,查找出工作中得与失、利与弊,达到扬弃的目的,把好的做法和经验记录起来,以形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和做法。

5、将安全生产中好的、益于安全、生产、经营的做法,在开展深度会谈和交流时,达到共享,形成班组的知识才财富,增加班组的知识积累。

6、通过建立深度会谈与反思、共享制度,最终达到改善班组心智模式,实现管理创新和工作创新。

7、将深度会谈与反思、共享制度和民主生活会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敞开心扉,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自我批评达到中达到提高和超越自我。

8、党政一把手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各班组的深度会谈与反思、共享进行检查,是否形成了制度;对好的进行表扬,差的进行批评,以达到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目的。

班组日常管理制度

一、定期组织政治、业务学习,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和班组文化活动。支持职工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以及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班组职工的整体思想业务素质。

二、经常开展谈心活动,及时把握班组成员的思想脉搏,分析思想动向,释疑解惑,营造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三、扎实开展导师带徒、安全结对子活动,强化对新职工、转(复)岗职工的上岗教育。

四、加强班组民主管理,推行班务公开,认真开展评议班组长活动,按期召开班组民管会,不断扩大民主参与的内容和范围,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工作积极性。

五、广泛开展提合理化建议和各类劳动竞赛活动,推进班组全面建设。

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工会和有关部门反映。

交接班制度

一、班前会由队领导、值班干部或班组长,组织班组职工召开。认真执行以“三三三”安全确认、安全点评、任务布置、安全宣誓等为主要内容的班前礼仪。经过确认达不到上岗要求者,不得上岗。

二、班组职工不得无故缺席班前会,无故缺席者不得上岗。确因工作需要上岗者,由班组长负责传达班前会内容。

三、班组长要带领班组成员按时到达工作现场,实行手指口述交接班,接班人不来,交班人不走。

四、交接班时,接班人员要认真听取交班人员讲解有关设备运行和现场安全质量情况,并由交班人员陪同,对工作现场进行检查。

五、接班人员应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查阅交接班及设备运行等有关记录。

2、检查设备是否有缺陷,有无异常情况及负荷情况;检查各种工具、仪表、用具和防灭火设施等是否齐全完整。

3、检查工作现场存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情况。

六、对工作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原则上由交班人员处理。若上一班未处理完毕,须报单位协调处理。

七、班组长因故缺勤时,由副班组长负责主持班组工作。

生产管理制度

一、实行生产目标管理,科学合理安排各岗位工作量,及时调配人员,保证生产持续正常进行。

二、严格劳动纪律,规范操作程序,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到文明上岗,文明操作。

三、加强现场文明生产,设备、物料标识牌悬挂整齐,标识清楚,摆放有序;施工现场干净整洁,闲置物品及时收回。

四、强化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加强现场巡查和考核,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实际问题。

五、增强班组职工节支降耗意识,大力开展修旧利废活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六、全面加强质量管理,积极应用生产新工艺、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七、认真落实各类劳动保护措施,按规定正确使用劳保用品。

八、发生工伤事故时,立即对伤员进行抢救,及时向上级报告,并保护好现场,积极配合事故调查,提供事故真实材料。

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一、加强隐患排查密度,实行班前安全检查、班中巡回检查、班后安全复查和“三必检”制度。即:班前,有班组长排查现场隐患,并将隐患及时告知上班整改。班中,由班组长进行巡查。职工发现隐患及时向班组长汇报,对隐患进行处理。班后,班组长带领职工对现场进行复查,待隐患排除后进行现场交班。

二、加强安全评估及确认工作。班组长及职工要对班组管辖范围和承担的作用项目,做到明确无误,预想本岗位和所承担的工作可能会引发哪些伤害和事故。到达工作现场后,要对人、机、物、法、环等方面细化分析,评估作业状况、发生事故因素及潜在危险,制订对策和预防措施,严格落实。

三、工作现场(岗位)存在以下安全隐患的,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向上级进行汇报,在隐患未排除前,不准作业。

四、班组长发现职工不安全行为,应立即制止,对不服从的可以令其停止工作,并进行责任追究及处罚。职工对班组长的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向上级进行举报。

工作考核制度

一、根据队目标任务,将班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二、班组长定时对职工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公布,并严格按考核结果分配工资,奖勤罚懒、奖优罚差。

三、对安全生产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在班组工作考核中给予奖励或表彰。

班组建设学习激励机制

1、荣誉激励:对在创建中涌现出的先进班组和个人,将给以荣誉奖励;对在岗位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员工,授予“技术标兵”称号;对学习主动,积极创新的员工,授予“学习标兵,创新能手”称号,并在班前班后会上进行宣传。

2、物质激励:对学习标兵,创新能手”一次奖100—300元,鼓励员工大搞科技攻关,技术创新,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实现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

3、精神激励: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班前班后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学习创新者的精神,并召集他们的家属授予奖励证书。让他们在职工及其家属中有名、有位,在全队营造“学习光荣、学习有用、学习实惠”的浓厚氛围。

班组学习交流制度

1、每周要组织集中学习一次,学习要有计划并认真落实。

2、每周休息记录要齐全,并结合生产实际写出心得体会。

3、每季度组织一次学习效果测试,内容记录在案。

4、每学习一次要写出体会,并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要求。

5、每季度由技术员组织处理问题情况进行交流。

6、每季度对学习情况组织交流一次,要记录齐全。

加班制度篇8

关键词:班组;能力提升;模型分析

能力提升是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永恒主题。机械加工班组作为机械加工制造具体工作的执行者,作为制造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和最基层组织,其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高低不仅是企业优劣形象的体现,也是衡量企业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直接影响企业生产决策的实施,影响着企业目标利润的最终实现。航天企业担负着不断探索太空未知领域和国防建设的神圣使命,高技术、高精度、高可靠性以及高安全性产品是企业的终生追求,为此,全面提升机械加工班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是确保企业按时高质量交付产品的重要保证,是新时期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战略转型、改革创新”的坚实基础。从机械加工班组能力提升专题调研统计结果看,部分班组管理仅停留在班组人员调动和生产排班上,没有发挥班组管理的领导和示范作用,现有制度执行不力、组员综合素质不强、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方法不多、承接繁重科研生产任务勇气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班组成员能力低下,不能适应一流企业一流生产能力的新要求,如何提升每个班组成员在“精益生产、安全生产、创新生产”以及生产班组在“现场管理、人文管理、基础管理”方面全面提升综合能力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模型建立分析

(一)精密机械加工班组能力提升的三支柱模型

以杨国安的组织能力三角模型(以下简称杨三角模型)为基础,通过加以改进为精密机械加工班组能力提升模型,模型正视图如图1。这个三支柱模型比杨三角模型更为清晰直观,通过运用组织能力的三支柱模型来打造精密机械加工班组能力。该模型的三根支柱即杨三角模型的三个角,而地基是构成支柱的基石,也即管理工具和方法。三个支柱原则上一样强,相互匹配,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使精密机械加工生产班组能力提升成功。精密机械加工班组生产能力提升成功方程式:精密机械加工班组能力提升成功=班组成员能力*机器设备能力*环境优化能力,精密机械加工班组能力提升模型俯视图如图2.构成班组能力三支柱模型的基石是能力评估、课程设计、专题培训、柔性制造系统、“7S”管理、完善制度和文化落地等工具,三支柱分别是班组成员能力提升、班组设备升级、班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改善,它强调以班组成员能力提升为内核,配合设备升级和环境改善,共同提升班组能力,突出了“人”与“机器设备”、“环境”的协调和适应,更强化了班组组织能力提升理论的可操作性。这三个要素在实践中是影响班组能力提升的最关键内因,三支柱模型也满足了精密机械加工班组发展需要的各类条件,更契合了以用户为导向的科研生产管理体系的要求。

(二)班组成员能力提升策略

从针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机械加工生产班组成员能力提升引入十个要素,十个要素分别为“生产能力评量、执行能力评量、创新能力评量、现场管理力评量、资讯收集力评量、人际沟通力评量、服务导向力评量、压力承受力评量、团队合作力评量、互助培养力评量”。根据要素对生产班组能力影响程度确定要素权重,对生产班组成员能力进行评估测评。首先进行量化评估,量化提升分值,确定提升方案,实施方案,二次反馈再评估,形成螺旋式上升闭环控制能力提升系统。班组成员能力螺旋式上升闭环控制系统流程图,如图3。综合提升分值=∑要素权重*[理论预期分值-(自评分值*40%+考核分值*60%)]针对综合提升分值,有针对性进行班组成员能力提升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形式采用“体验式活动、案例谈论、团队活动、游戏、影片、测试、专家授课”等环节,开展专题培训,培训结束后,再评估,将评估结果二次反馈,重新制定提升实施计划。

(三)精密机械加工制造系统自动化策略

近年来,精密机械制造加工班组使用的设备已经由普通机床向单机自动化和局部自动化转变,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刚性自动化为基础的精密机械加工制造系统不能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产品的市场竞争和型号任务配套高精度需求,只有以计算机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结合的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s)才能适应这一要求。为此,在提高班组成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同时,探索提高精密机械加工制造系统柔性和加工精度的自动化策略已经成为提升机械加工班组生产能力的一个关键要素。西欧和美国的工业统计表明,机械产品生产中单件、中小批生产零件占90%,大批大量生产仅占10%左右;机床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中,用于加工工件的时间仅占机床全年可利用时间的6%;工件整个制造加工中在机床上加工的时间仅占5%。这些分析表明升级现有刚性自动化机械加工系统,引入柔性制造单元或柔性制造系统使生产班组存在提高生产率的巨大潜力。因为柔性制造系统是借助于自动化物料传输装卸与存储和一组加工、处理、监测、计算机控制(CNC)设备或装配站组成的制造系统,有可能充分发挥工序集中的加工中心功能,减少工件在生产过程中的流动与等待时间;同时才有可能“延长”机床工作时间,提高机床的利用率,综合这两方面以便提高精密机械加工班组制造生产率。

(四)生产环境优化策略

精密机械加工班组的生产环境改善包含“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两部分。“硬环境”注重生产现场管理优化,“软环境”注重人文环境改善即管理升级、制度完善、文化落地等策略。1.以“7S”管理(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etsu清洁、Shitsuke素养、Safety安全、Saving节约)为工具强化“硬环境”建设,推进“现场目视化管理”,设立现场区域管理看板、研制生产进度管理看板、人员管理看板,优化现场U型化布局、促进流程改善,以满足柔性制造单元精密加工中心对环境较高要求。2.人文环境改善包含两部分班组管理和班组优秀文化培育班组管理从纵向上应注重目标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资料管理七个方面制度完善和管理升级。从横向上应加强人员管理包括班组成员思想管理、素质管理。精密机械加工班组在优秀班组文化建设上更应倡导精品文化、高效文化、“三严”文化、创新文化、学习文化、关爱文化,以班组文化清晰、明确的导向力、凝聚力、辐射力、汇集班组与个人同频共振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要将班组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融入到班组的激励机制之中,用文化为班组管理注入新的活力,用机制支撑班组文化,从而引导班组成员思想、规范班组成员行为,激发班组成员潜能,引领班组健康发展。培育精品文化是精密机械加工班组提升“软实力”的需要,以精湛的技艺,通过精细管理,在精良设备上精益生产出精尖的产品,培育出精英人才,应该是精品文化生动写照。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严格的管理即“三严”文化是从事航天高科技事业最起码的要求。

二、模型应用分析

精密机械加工班组能力提升的三支柱模型,通过在航天四㎡一所车铣削班组实践应用,在班组能力全面提升方面得到验证并取得实质性进展。(1)班组成员能力提升,以数控车床操作工李某为例,技能等级为高级工,参加工作时间三年,“能力评估模型”测评4分,针对性为其设计“柔性制造系统原理、自动化控制概论、局域网络技术、数控机床编程技巧”等一级培训课程,培训形式采用“体验式活动、案例谈论、测试、银川小巨人车床厂专家授课”四个重要环节。重点加强了李某在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欠缺,经过两个月实践环节一期跟踪,二次测评提高到7分,能力提升超过预期。(2)现代制造系统升级,四㎡一所采取引进小型化与经济性FMS即FMC(FMC—FlexibleManufacturingCell柔性制造单元)5台设备。介于单机NC机床和FMS之间,即可以未来升级FMS或自动化工厂、车间的组成模块,亦可独立使用或组合FMC使用,配备网络终端,具备自动加工与刀具破损检监测控制功能;铣削加工采用卧式加工中心配备6个自动交换托盘双交换工作台,同时培养班组成员工业工程化生产习惯,以适应航天产品单件试制与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柔性生产能力,最终实现两班有人值守加一班无人看守的高效生产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精益生产。实践证明目前FMC的运转工作利用率是MC的1.5倍,发挥了应有的效果。日本的经验证明:完成相同任务的FMC的投资可比MC系统投资省17.34%,而应用三年获取利润则是MC的90倍以上(按三年折旧完计)。操作人员只有MC的82.67%.(3)现场环境和人文环境改善,扩建车铣削班组近1000平方米厂房,坚持科学管理原则、经济效益原则、把握生产现场管理整体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征,重点树立“现场也是市场”的理念,在完善班组制度的基础上通过“7S”以及“目视化”星级现场管理活动强化生产现场管理、优化生产现场环境,逐步建立起比较有效的生产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和信息交换与反馈系统。井然有序的生产现场不仅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改变了部分领导者把全部精力投入“外交”、抓市场、筹资金,而顾不上抓现场,认为即便抓了也“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片面看法。优秀文化落地,车铣削班组组先后将“精品文化”、“三严”文化理念强化渗透到班组管理制度,通过强化制度执行,从而有效地弥补人的有限理性的不足,让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再从文化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管理制度升级,促使班组不断突破成长上限,实现人文管理的深刻变革。

三、结论

“杨三角”组织能力理论模型在精密机械加工班组能力提升中的系统应用,证明了人、机器、环境三个要素相辅相承、相互作用,人与人、人与设备、人与环境、人与制度、人与文化是提升班组能力要素最基本的组合,其核心是人。生产现场的一切活动都要人去掌握、操作、完成,现场管理优化、环境改善必须依靠所有班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技术、新方法的消化吸收及推广应用都将具体落实到班组每一个成员身上;提升班组成员素质和能力、培养大生产观念和参与管理的能力是全面提升班组能力三个关键要素中的核心要素。通过对班组成员能力提升要素进行量化评估,确定要素提升分值空间,设计针对性、导向性和递进性较强的培训课程体系,促进班组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有效提高,在此基础上引入柔性制造单元和现场环境优化工具,使班组能力全面提升成为现实,从而为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先进人物事迹范文 下一篇:劳模事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