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14 05:51:49

劳动教案

劳动教案篇1

[关键词]劳技教学 活动档案 管理使用

小学劳技教学活动档案是指反映师生在劳技教学活动中记载并归档保存的历史资料。它能够完整、准确、真实地反映劳技教学与管理的全过程,直接为劳技教学活动服务,是学校教学管理档案的一个部分。科学、系统、规范的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对促进劳技教学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必要性

1.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有利于劳技学科的教学改革。我校在1990年至2000年开展劳动活动项目70多项,产生了较好的教育效益与社会效益。这些档案为学校课程改革中编写劳技教学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我校自编的劳技教学校本教材《绿色家园》在市级校本教材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2.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可以为劳技课外活动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料,对提高劳技课外活动的质量具有指导作用。如我校劳技兴趣小组在饲养金鱼方面有许多成功与失败的记录,这些饲养记录以档案资料的形式保存下来,为学生在饲养金鱼方面提供了可查证的资料。学生李海鹏、王杰利用了这些档案中的数据资料,在学校劳技实验基地进行了《金鱼的生态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取得了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3.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有利于对劳技活动成果的搜集、整理、鉴定、保管和利用。劳技活动成果如果不加总结归档就非常容易遗失,还会由于保管不当导致受潮、虫蛀而损坏。因而对此进行整理,分门别类,然后做出鉴定,并长期存放就显得特别重要。它不仅可以高效地、长久地为劳技教学服务,而且还可以通过劳技成果的展示,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科学的教育。

二、小学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分类

小学劳技活动档案的分类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从信息记录的方式上,可以分为手写的、电脑打印的、制作的、数码的等;从活动人员的类型上,可以分为教师的、学生的、各班级的等;从活动的内容上,可以分为种植的、养殖的、木工的、电子的、纸工的、金工的等。活动内容越多,其档案分类应越细。

对一所小学来说,最基本的劳技活动档案至少应该有以下几种。

1.基础档案

(1)文件档案。包括上级的有关文件,本校开展劳技教学活动的计划、通知、会议记录、阶段性的总结体会等。

(2)教学档案。劳技教师的教学计划、备课,劳技课外活动计划、备课,学生劳技活动评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等。

(3)课外活动档案。①成员档案。课外活动成员登记表,表中应反映该成员的特长、爱好、活动表现、有何成果、受过何种奖励等。表中还应附有“各学年各科考试成绩”一栏,目的在于调查该成员参加劳技课外活动后学习成绩是否有所提高。②活动内容档案。原始记录是档案的基本属性,其中应包含:活动项目设计;实验、观察、操作等记录;学生撰写的参加活动后的收获与体会,这些都是建档的重要内容。因此,每次活动后都应填写劳技活动内容记录表,表中应有:活动项目名称、辅导老师、缺席名单、活动过程、活动成果等。

2.获奖档案

在劳技教学活动中所获得奖励都凝聚着师生的心血,具有珍藏价值,因此,这类档案要比基础档案记录得更为详细。劳技活动获奖作品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类别、编号、颁奖单位、获奖时间、获奖者姓名、获奖作品的名称、作品的设计过程、作品的图纸及各类表格、作品的介绍(或小论文)原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填写获奖档案登记表本身就是对教师、学生的一种鼓励,为此,这类登记表要用手写,保留他们的“手迹”也是很有意义的。

3.数码档案

这类档案主要包括师生活动照片、录像等。开展劳技教学活动必须拍摄一些照片、录像,特别是有些带有探究性的劳技实验,完整的活动过程照片、录像显得更为重要。对学生的劳技作品可以拍摄实物照片,有些特别优秀的作品,可用录像拍摄完整的制作过程。劳技教师课堂教学优秀课(或片段)也可以拍摄成录像,为劳技课堂教学改革服务。我校的一位老师执教的《平结》、《杯垫》、《盆景》录像课,被江苏省教育厅列为全省优质资源下乡课,制作的光盘向全省发行。可见建立数码档案也是相当重要的。

4.实物档案

实物档案是指在劳技教学活动中制作的作品。它包括:纸工作品、木工作品、电子作品、金工作品、陶艺作品、创造发明作品、比赛获奖作品等。在作品的选择上,既有制作工艺优秀的,也有制作工艺一般的,主要是给人们有启示的作品。实物档案要贴上标签,内容有:作品名称、制作者姓名、制作日期、使用材料等。

三、小学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管理

学校劳技教学活动档案,是学校教育教学档案的一个部分,应列入学校的正常管理的范围。我们学校的做法是:

1.制定学校劳技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主要涉及档案的搜集、存放、保管、评比、开放等管理要求。

2.专人管理。当前学校劳技教学专职教师很少,因此兼职教师是学校劳技教学主力军。但是,他们不但兼有其他主课,而且流动性较大,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搜集资料,如何去做好一份完整的活动档案。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我校物色了一名事业心强又精通劳技教学业务的老师任主管。可是仅靠主管档案管理的老师去搜集资料是仍被动的,“劳技教学活动档案”也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由此可见,必须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全体教师认识建档的意义,掌握建立一份完整的活动档案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学校采用的方法是;期初,由档案主管对专职和兼职劳技教师进行培训,目的是让他们掌握如何搜集资料,明确一份完整的活动档案在资料搜集上必须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完整性;期中,对教师搜集的档案资料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期终,对教师建立的活动档案进行评比总结,并把评比的结果列入教师的学期考核之中。

3.数码信息及实物档案的管理。纸质及输入电脑的文件类档案的管理只要归类装订及电脑专业保存即可,但是数码及实物档案的管理就存在着一定得难度。为防止数码资料的遗失或数据损坏,档案管理者需要每个学期将照片、活动录像、课堂实录等数字信息进行整理,以便随时对信息进行调用,然后管理者应将数字信息及时刻录成光盘,进行安全的备份。实物档案管理需要有固定的展览室,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定时对实物展品进行检查,一旦出现实物损坏、虫蛀、变形等,管理者应该及时进行更换、修补和保护。

四、小学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使用

劳技教学活动档案是学校管理档案的一部分,它与其它档案有不同之处,它不具有保密性。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开放程度越高,越能促进学校劳技教学的发展。我校把劳技教学活动档案作为学校管理档案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单独辟室存放,目的就是为了“档案”的对外开放。

1.学生使用。我校的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室有纸质档案,实物档案、数码档案。档案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学生能在观察实物档案中受到启发,寻找创新灵感,设计小制作、小发明;学生在查阅档案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新的探究项目,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师使用。教师可以根据档案资料了解劳技课堂教学的新变化,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师劳技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通过查阅档案资料了解劳技课外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以便开展更切合实际劳技实践活动;教师对实物档案研究,便于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考虑材料应用、制作工艺、操作技术等方面的难易程度,指导学生进行更广泛的劳技作品设计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可以说,劳技档案的建立能迅速提高劳技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业务水平。

3.学校使用。档案本身具有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等特征。劳技活动档案的建立,可以让学校领导通过查阅活动档案全面掌握学校劳技教学活动的情况。还可以作为学校与外界沟通的渠道。我校利用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六•一”节向家长和社区居民开放,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劳技作品,看到自己孩子的观察记录,看到自己孩子的荣誉证书,脸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除此之外它还是学校劳技教学成果展示的窗口。由于我校长期重视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建设,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室已经成了学校特色教育的一个亮点。劳技教学成果在省内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视察我校后欣然题词“人才的摇篮,祖国的希望”。

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可以全面反映学校劳技教学的发展状况;有助于劳技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随着劳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内涵也将不断地丰富,它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成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3,4.

[2]施致良.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3.

劳动教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湖南邵东监狱案件、辽宁省大连监狱案件的批示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在去年开展执法执纪专项教育整顿活动的基础上,以大连监狱案件为反面教材,举一反三,吸取教训,纠正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堵塞各种隐患和漏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使全体干警尤其是领导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警示教育。

二、检查的范围、重点

开展执法执纪专项检查活动围绕以下四方面进行:

在减期、请假、所外就医、所外执行等执法环节中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存在、收受贿赂、贪赃枉法的问题;

在执法工作中有无以各种名目为由,索取劳教人员及其家属财物,或利用劳教人员及其家属为场所揽活、销售产品,从而办理减期、请假、所外就医、所外执行的问题;

本部门有无不受所规所纪约束,享受“特殊待遇”的所谓“关系劳教人员”。

劳教执法监督机制是否健全,所务公开的各项制度规定是否真正得到落实。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专项检查,要使广大干警普遍受到一次法纪教育,重点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观念、纪律观念,检查纠正领导干部执法执纪活动中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还要认真清查本所的有关规定、会议决定及一些不成文的习惯做法。凡是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司法部的有关规定相抵触的,要立即坚决废止。

三、方法和步骤

(一)动员学习(5月20日至5月31日)

5月22日,召开动员部署大会,向全体干警和职工传达司法部关于开展执法执纪专项检查活动的部署,以及在“5·14”司法部电视电话会议结束时省厅、局有关领导的讲话精神,进行深入的思想发动,提高对大连监狱案件危害性的认识,提高对开展执法执纪专项检查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干警特别是领导干部真正把专项检查看成是规范执法执纪工作的必要措施,自觉地落到实处。并结合场所实际,提高本所关于开展执法执纪专项检查活动的实施方案。各部门要结合场所作风建设专项教育活动,利用部门周学习日制度,认真组织干警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和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的有关文件,学习劳教法规和有关党纪、政纪的规定,学习司法部颁发的规章制度。

(二)对照检查(6月1日至20日)

实行自查、普查和抽查相结合。检查问题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留死角,不捂不盖,敢于亮丑,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对于检查阶段主动发现、讲清的问题,可依纪给予减轻或免除处分。

自查:各部门召开科、队务会,组织干警对本部门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摆,对干警个人发言和部门存在的问题要记录在案。

普查:成立本所检查小组,由所纪委书记何良俊同志任组长,成员由林涛、罗正福、付俊、胡航、颜红梅、陈平昌组成。检查小组要对全所检查的范围和重点普遍检查,重点对**年所办理的所有减期、请假、所外就医、所外执行是否符合条件、程序,是否有收费或变相收费的问题,是否有贪赃枉法、收受贿赂以及弄虚作假的问题,逐件进行认真复查。

抽查:由检查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召开部分干警座谈会和劳教人员座谈会,并结合监察室的劳教人员解教前个别谈话和每季度一次的问卷调查等形式,从中进一步掌握场所两级领导班子的执法执纪情况。并对反映问题较多的部门或个人进行重点的抽查。

三)整顿治理(6月21日至6月30日)

针对对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进行整改。对违反规定办理的减期、请假、所外就医、所外执行要坚决依法纠正;对存在的“关系劳教人员”现象要坚决纠正。要深入剖析发生问题的原因,写出整改方案,于6月30日前送本所政治处备案。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督促各业务职能部门修改、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切实规范干警的执法执纪行为。

(四)总结提高(7月1日至20日)

召开一次干警座谈会、一次劳教人员座谈会,了解三个方面情况:1、本所干警是否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2、存在的执法问题是否得到解决;3、制度建设是否得到加强。由检查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成效写出专题总结,上报省劳教局。

四、组织领导

劳动教案篇3

进一步深化劳动技术教育的实践研究,建立科学的课程标准和实施方略,总结和探索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发挥其实施素质教育主体实践基地的作用,促进劳动技术教育的健康、稳定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劳技课的作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此同时不断提高学校劳动技术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

二、工作目标:

(一)教师方面

通过本课题研究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深化对劳动技术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学生方面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养成勤俭节约、认真负责、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爱护公物、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

2、初步掌握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所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一定的技术认识、技术思维、技术实践和技术创新能力。

3、初步具有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审美意识、伦理意识、效益意识、环保意识,以及关心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劳动技术教学计划三、具体措施:

(一)理论学习,树立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是搞好劳动技术学科建设,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劳动技术学科教师要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各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劳动技术课教师必须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习有关的理论,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发展。

(二)大力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因此,精心设计好劳动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优化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过程就成为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三)积极开展劳动技术学科实践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劳动教案篇4

[关键词]典型案例;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015-03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前大法官霍姆斯有言:“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鉴于法学的实践性特点,蕴含丰富司法实践的典型案例,便是形成此类经验的重要源泉。作为法学专业本科教育核心课程之一,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具有突出的“社会法”属性,教师应当结合其学科、教学特点,高度重视典型案例在该学科教学中的功能。

诚如知名民法学者王泽鉴先生所言,法学教育不仅要传授法学知识,还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各类法学技能,使其成为能胜任实际法律工作的“法律人”的重任。[1]在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法”制度得以普遍采用,其是指法官依据一般习惯、司法实务之原理、同一法域之上诉法院或最高法院的先例[2],对下级法院判案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案例的作用不言而喻。在中国,将典型案例贯穿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学之中,加强案例教学的研究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法律适用技术和司法裁判质量,促进法学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3]

一、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教学特点

不同学科、课程的教学特点一般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采用。正是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典型案例在该学科教学中应有的功能。

(一)教学内容上,强调知识性与制度性的统一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教学内容,不仅应包含法学知识的讲述、传授,还应包含对该领域现行法律规则、制度的分析和阐述。后者只有结合典型案例,通过鲜活个案的讲解,才能够展示出具体法律规则、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能达到教学上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上,强调理论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统一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在其教学中应贯穿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按照传统方法讲授有关劳动权、劳动关系等理论性内容,更要通过课堂研讨、专题报告、“诊所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组合,强调这些理论、规则和制度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典型案例指导学生理解、掌握应用方法,提高实践技能。

(三)教学目标上,强调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的统一

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的统一是法的固有特点[4],对于社会作用的强调,应是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劳动引发的社会问题,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倾斜保护,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地位,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因而它是以维护和实现社会利益为本位的。[5]可见,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独特的社会作用,使得有行业、社会影响力的典型案例具有突出的地位和功能。

二、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典型案例的范围

典型案例因其独特的内容、作用和价值而获得了教学上的重要意义,成为深化课堂教学内容,训练、提升学生法律思维能力与法律实践技能的有效素材。教师如何从丰富大量的司法案例中,选取出符合“典型”特征的案例,为教学所用,可以在以下三种案例范围内综合考虑。

(一)司法机关的各类典型、指导性案例

根据中国现行案例指导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会不定期从各级人民法院的判例中,选取符合法治精神、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作为某一部门法领域的指导性案例公开,作为各级人民法院审理、裁判类似案件的参考。其中包括实践中较为新颖或疑难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领域案例。

(二)具有法律解释、适用方面特殊功能的案例

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往往比较抽象,容易导致局限性,通过司法案例可以有效地解释法律原则、规则的内涵,统一法律适用方面的标准,从而不断赋予成文法新的活力。在中国,在法律解释、适用方面具有特殊功能的案例因其上述功效,不仅应当得到高度重视,还应当通过教学,进一步充实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有关理论和规则。后文详细阐述的有关职工工伤认定的案例便属于此类。

(三)具有较高行业、社会影响力的案例

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等社会属性较强的部门法领域,一些司法案例在回应社会关注、化解社会纠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往往具有较高的行业、社会影响力,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歧视、航空公司飞行员集体“跳槽”、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违约金等案例。此类案件的裁判通常经过了严格的斟酌和程序,为处理类似案件提供了预测和指引。

三、典型案例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学中的主要功能

在选取出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应结合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有关知识点,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主要功能,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笔者就结合有关典型案例来具体讨论。

(一)通过典型案例辅助学生理解知识要点

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教学中,公司许多知识点需要结合典型案例予以阐释,分析有关要点、要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内涵,以促进学生对此类知识要点的理解。中国现行《劳动合同法》第8条规定了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和劳动者的说明义务,包括“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但是,究竟劳动者的哪些基本情况属于该条款的范畴,尤其是“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这一要点的界定,在实践中往往有争议。

劳动教案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建设现状,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学习贯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本部门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目标要求

坚持“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我所实际,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1、在政治上提高战斗力。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政治信念进一步坚定,政治纪律、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增强,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思考和处理问题,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在思想上增强凝聚力。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更加自觉地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光辉形象感召人,用模范行动激励人,事事、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和激励广大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大郑州、推进劳教事业发展而努力工作。

3、在工作上发挥创造力。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有新的思想观念,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4、在经济上发展生产力。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明确发展目标,走好健康的发展路子,提高领导的发展能力、管理水平。

5、在廉政上增强免疫力。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三、基本原则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的原则;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的原则;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边学边议边改,解决突出问题的原则;坚持时间、进度服从质量,不走过场、不走形式的原则。

四、抓好难点,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干警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二是影响本所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我所要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认真总结、具体查摆,尽快加以解决。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通过化解热点、突破难点,让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实效、增强信心。

五、参加范围

1、我所全体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包括离退休党员)。

2、离退休党员及年老体弱党员,应视其身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在时间、内容、方式上灵活掌握。

3、吸收部分非党员人士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

六、方法步骤

集中学习教育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从2005年7月开始到12月基本结束,集中学习教育的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30天)

时间安排:7月1日-7月30日

主要任务:学习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素质。

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一)搞好思想发动

1、召开党委会议。7月5日上午召开党委会议,贯彻上级会议精神,对全所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

2、召开动员大会。7月6日召开所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广泛动员,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性,明确本单位的具体安排和各项要求。

3、进行细化分解。将本阶段活动制定详细的时间安排表,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搞好学习培训

1、从7月5日-20日,采取相对集中学和分散自学两种方式。相对集中学,所领导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形式进行集中学习,其他党员以支部为单位进行集中学习(半日制学习);分散自学。以自学为主,初步学习和了解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先进性教育有关重要文件,重点学习,通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党员领导干部除参加中心组学习外,还要积极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的学习。其间,可以采取读原著、专题讲作、演讲比赛、观看录像等形式学习。

2、7月21日-26日,专题讨论学。组织党员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讨论,在此基础上,对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的有关规定,以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为重点,提出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群体特征、符合行业特点的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

3、7月27日-30日,小结转段。学习动员阶段结束时,所党组织向上级党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转段申请,经同意后召开会议进行小结和转段动员。

第二阶段:分析评议(30天)

时间安排:7月31日-8月29日。

主要任务:党性分析、民主评议、查摆问题、对照检查。

重点抓好八个环节:

(一)广泛征求意见。7月31日-8月5日,广泛征求意见。党组织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征求群众意见,并将征求到的意见如实反馈。所领导要广泛征求班子成员、下级班子成员和党外群众的意见。

(二)开展谈心活动。8月6-10日,党员之间要积极开展谈心活动,沟通思想,互相提醒,加强了解,增进团结,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三)撰写党性分析材料。8月11-16日,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在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征求到的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对照规定的党员义务、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总结自己近年来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检查存在的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领导干部还要从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上)上深入剖析思想根源,在此基础上,形成党性分析材料。

(四)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8月17-21日,每个党员都要按照准备好的党性分析材料,逐个进行对照检查、自我批评,党员之间进行相互评议、开展批评。党员要根据评议意见,认真修改自己的党性分析材料。

(五)召开支部委员会。8月22-23日,党支部要根据征求到的群众意见、民主评议情况和党员的一贯表现,提出对每个党员的评议意见。

(六)向党员反馈意见。8月24-25日,党支部要向每个党员指出存在问题。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党员,党支部要进行批评教育,帮助认识问题,要求其认真改正。

(七)通报评议情况。8月26-27日,党支部要以一定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通报民主评议党员情况。

(八)小结转段。8月28-29日,进行阶段总结,向市上级党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转段申请,经同意后召开会议进行小结和转段动员。

第三阶段:整改提高(30天)

时间安排:8月30日-9月28日。

主要任务:针对问题、抓好整改、制定措施、见诸行动。

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一)制定整改方案。8月30日-9月5日,党员、党支部要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和民主评议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重点,确定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

(二)认真进行整改。9月6日-9月13日。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党员作风建设,对那些需要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要集中进行整改,组织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三)公布整改情况。9月14-15日,各支部制定整改措施和进行整改的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认真搞好总结。从9月16日以后,对活动的开展进行“回头看”。同时,搞好总结,召开总结大会,通报本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要情况,表彰优秀党员。

集中学习教育基本结束时,上级党组织要采取群众代表评议和在群众中随机抽样调查等形式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重新补课。

集中学习教育基本结束后,要用2-3个月的时间,切实做好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的工作。一是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梳理。对应当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要集中力量进行解决;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做出说明;整改效果不好、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在上级党组织的监督下重新整改。二是做好组织处理工作。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完全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要多做教育工作,促使他们尽快转化。对那些经教育不改、不符合党员条件的,要根据和有关规定,按照正常程序进行组织处理。对违纪党员,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对问题一时查不清的党员,不要急于处理,待问题查清后,再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三是搞好建章立制。建立健全七项制度,即:党员经常性学习制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度,定期谈心制度,开门受教育,民主评议党员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承诺办事制度,分支部争先创优制度。搞好两个创新:创新党员管理制度,明确党员标准,严格管理办法,激励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创新工作规则,明确岗位职责,完善服务规范,强化工作纪律,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四个机制,即: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形成激励约束的长效机制,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形成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活动规范、作用明显的长效机制;围绕服务人民群众,形成察民情、解民忧、保民安的长效机制;围绕促进各项工作,形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大郑州建功立业的长效机制。

七、组织领导

(一)建立工作机构。成立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活动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办公室组成人员:

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在抓好本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做到“六个带头”,即带头参加学习,带头查找问题,带头给党员讲党课或作专题报告,带头过好组织生活(双重),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

(二)建立领导责任制。各支部书记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所党委对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三)确定领导干部联系点。每个所领导联系两至三个党支部,搞好调查研究,帮助指导工作。党委书记、所长同志联系机关四支部、一大队支部;党委副书记、政委同志联系机关二支部、老干部支部;党委委员、副政委同志联系电缆厂、话缆厂支部;党委委员、副所长同志联系机关三支部、三大队支部;党委委员、副所长同志联系管教

一、

二、三支部;党委委员、副所长同志联系电控厂、四大队支部;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同志联系机关一支部、二大队支部。

(四)实行教育活动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例会,交流情况,通报工作,提出问题,研究措施,推动教育活动顺利进行。

劳动教案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州委五届十一次全会、县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结合××统计实际,围绕“体会党的领导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全民爱党爱国意识;体会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意识;体会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增强讲团结、促和谐的大局意识;体会边疆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好处,增强谋发展、共繁荣的意识;体会和艾滋病的危害,增强参与禁毒防艾的责任意识”这“五体会五增强”,在局机关深入开展“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

二、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局干部素质,增强干部知恩情、明是非、识大体、讲团结、守法纪、求进取的意识,形成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统计科学长效发展。

三、主要环节

“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分为五个环节,即:“一比、二思、三看、四悟、五干”。

“一比”,就是要比一比过去。新中国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无论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工作条件、生活水平还是外部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比过去,让全局干部深刻感受党和国家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恩情,比出信心、比出热情、比出干劲。

“二思”,就是要思源、思进。“思源”就是要引导全局干部饮水思源,追根溯源,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源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源于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要通过“思进”,让全局干部群众思出信心、思出方向、思出凝聚力和战斗力,思出本单位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

“三看”,就是要看××的历史巨变,看正在实施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建设,看未来的规划蓝图。让全局干部群众真切地感受××的巨变,身临其境地目睹建设发展的成就,满怀信心地展望××的美好前景。

“四悟”,就是要内心感悟。一是体悟党的伟大,二是体悟国家政策的恩惠,三是体悟各级党委政府的勤政为民,四是体悟做为××人的自豪,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感恩”和“思进”成为全局干部自发的醒悟、自主的意识、自身的要求和自觉的行动。

“五干”,就是要抢抓机遇干、围绕中心干、瞄准一流干、立足本职干、大胆创新干。引导全局干部在解放思想中超越自己,在竞相发展中大胆创新,在立足实际中争创一流,努力营造上下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方法步骤

县统计局“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自20__年1月开始实施,20__年(来源:文秘站 )6月完成,共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由多个系列活动组成。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__年1月19日—2月7日)

以“感恩”为主题,利用互联网以及简报,开展全方位的宣传,为全面开展感恩思进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20__年2月8日—20__年4月9日)

本阶段主要围绕“感恩”开展系列活动,主要内容有:

1. 召开“干部百言话党恩”主题座谈会;

2. 听老干部讲过去的事;

3. 感恩思进主题读书活动;

4. 学唱感恩歌曲《感恩的心》;

5. 感恩思进除陋习活动;

6. 感恩思进新春佳节慰问活动;

7. 乡村群众性联欢活动,即利用民族节日组织挂钩村芒弄村表演队以感恩思进为主题进行宣讲和文娱表演。

第三阶段:共谋发展阶段(20__年4月10日—5月25日)

主要围绕“思进”开展活动,主要内容及形式有:

1. 开展县统计系统作风大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统计干部知法、懂法、守法意识;

2. 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服务,改进作风,形成良好的人人思进取的良好氛围;

3. 对干部进行归属感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干部主人翁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第四阶段: 总结阶段(20__年5月26日—6月10日)

劳动教案篇7

教学目标:

掌握打扫操场的方法,学会正确使用清卫工具,养成注意公共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课文插图1的投影片

学生:竹丝扫帚、畚箕等劳动工具。

教学重点:

学会扫除操场上的纸屑、果壳,大的砖块等杂物。

教学难点:

掌握打扫操场的正确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问:我们可以在操场上干哪些事情?

二、出示课文插图

1、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操场上干什么?他们玩得怎么样?

2、怎么使不整洁的操场变得整洁,你们有办法吗?

三、揭题:打扫操场

1、操场上有哪些东西清除掉?

2、怎样清除?

3、教师讲解正确的打扫方法?

四、分工,交代注意事项,各组练习打扫,老师注意观察指导。

五、小结劳动情况

劳动教案篇8

矛盾突出催生“存”“废”争论

劳动教养制度在实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劳动教养制度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与现行《立法法》的规定相违背。(2)劳动教养制度有违反处罚法定原则之嫌疑,有关适用对象和条件的规定都是概括、笼统的“盖然性”规范,缺乏明确性和可预测性。(3)劳动教养制度在适用上与比例性原则相背离,被劳动教养人员的人身自由剥夺程度和期限,比刑罚处罚中的管制和拘役甚至短期有期徒刑还要严厉。

程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劳动教养的决定实际上完全由公安机关一家作出,有违程序中立原则。(2)劳动教养对被劳动教养者参与机会的剥夺,违背程序参与原则。(3)目前劳动教养的司法救济具有局限性,使被劳动教养者难以得到有效的司法救济。

关于劳动教养制度的未来走向,理论界和实务界形成主“存”论与主“废”论两大阵营。主“废”论认为,劳动教养制度存在法律性质模糊不清与收容条件笼统宽泛等诸多问题。据此,有人主张将现行的劳动教养制度进行改造纳入刑法保安处分体系。主“存”论主张正视劳动教养的社会功效和运作弊端,在保留劳动教养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改革,并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方案。

我们认为,从我国现有的国情、劳动教养的历史功效和现实需要来看,在短时期内废止劳动教养制度不太现实;主张刑罚化也不合理,把劳动教养作为刑罚种类无法与现行刑罚种类如拘役等相协调衔接。另外,由于劳教的对象多是不构成犯罪的行政违法人员,因而对他们适用刑罚化了的劳动教养难免自相矛盾。

评点“两大模式”“四种方案”

立足于现有制度,主张对劳动教养予以适度改革的意见,大致可分为两大模式四种方案:

1.准司法化模式。这种方案坚持劳动教养制度作为带有强制教育性质的行政措施的属性,建议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通过强化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和对劳动教养的适用加以限制,如在审批程序上建立听证制度,使被劳动教养人获得辩护的权利;严格劳动教养对象的适用范围,缩短劳动教养的期限等等,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司法化模式。即由人民法院通过公正的审判程序来决定,使劳动教养行政决定程序改变为司法诉讼程序。这一模式具体又包括三种方案:(1)设立专门的治安法院,负责审理公安机关提请的劳动教养案件;(2)由人民法院内设的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负责审理劳动教养案件,在上述业务庭增设劳动教养审判合议庭,或实行审判独任制;(3)在人民法院内部单独设立治安审判庭,专门负责审理劳动教养案件。

上述两大模式四种方案中,准司法化模式虽然兼顾了制度的一贯性、稳定性和行政的高效率性,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劳动教养制度已经凸现的诸多问题。主张设立治安法院的方案,符合劳动教养司法化的大趋势,利于高效、公正地适用劳动教养,但是牵涉面太广,工作量过大,直接影响到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改革。主张由人民法院内部现设的刑事审判庭或行政审判庭一并裁判的方案,虽然改革的影响面不大,但容易造成与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混淆。

我们认为,在目前条件下,在人民法院内部设立治安审判庭的方案最为可行,即在现行法院体制架构下,借鉴当前的一些专门审判庭、法庭,如刑事方面的少年犯罪审判庭,民事方面的小额钱债法庭,行政方面的交通事故法庭的成功做法,在人民法院内部设立独立的治安审判庭,专门负责审理劳动教养案件。其优点在于:

第一,能有效地将劳动教养纳入司法体制和正当程序之中,解决并克服现行劳动教养决定权、适用程序、权利救济等诸多问题和弊病,体现我国现代法治对公民人权保护与维护社会秩序并重的价值取向。

第二,体制转换简便、可行。在法院现行体制下,单设治安审判庭不会引起太大的司法体制变化,也符合《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和原则。《人民法院组织法》在对基层法院的内设业务庭的规定上,像对中级以上法院的业务庭规定一样,只需要对其第十九条第二款作细微的修改,即改为“基层人民法院可以设立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根据需要可以设立其他审判庭”。便使治安审判庭的设立取得法律根据,而且只需按照审判业务庭的组织需要配备专门的办案人员即可,县级基层法院还可以实行独任审判制,二审法院只需配备少数合议庭人员甚至可以实行陪审制,事实清楚的案件还可以实行简易 程序审理。这显然比再单独设立治安法院牵涉的人事、组织问题小得多。

第三,符合现行立法框架下对劳动教养性质的定位。劳动教养司法化,其实质就是由法院行使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制约权。但是,按照现行有关劳动教养制度的法律法规,劳动教养既不是治安管理处罚,也不是其他行政处罚,更不是刑罚,而是一种介于治安管理处罚与刑罚之间的具有强制教育性质的行政措施(涉及限制、剥夺人身自由)。

治安诉讼与刑事诉讼在提讼的主体上存在根本区别,前者由公安机关提起,而后者一般由检察机关提起;治安诉讼是“官告民”,而行政诉讼是“民告官”。这种诉讼主体性质的差异导致诉讼程序的设置存在极大差异,由刑庭或行政庭来审理治安诉讼案件是不合适的。

虽然不少适用劳动教养的案件与刑事诉讼有关,但还有、等许多根本不存在构成犯罪可能的案件,不应由刑庭审判。即使是与犯罪有关的案件也不宜由刑庭审判,因为这两种诉讼的目的根本不同。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解决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必须适用刑罚以及适用什么刑罚的问题,被告人只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辩护即可,无需对其行为是否构成违法及应否适用劳教的问题进行辩护。如果法院在刑事诉讼审判程序终结时直接判处被告人劳动教养,显然没有保障其相应辩护权利的行使。目前行政庭案件少也不能成为由其归口审判提请劳动教养案件的理由,两者的诉讼性质是不同的。因此,将以是否适用劳动教养以及适用多长期限的劳动教养作为诉讼目的的案件交由刑事审判庭或行政审判庭审理显然不妥当,必须单独设立专门的审判庭。

设立专门的治安审判庭规模无需太大,但在名称和审判业务上必须独立化、专门化。这样,不但可以解决劳动教养司法化的问题,还可以实现劳动教养案件的审判活动与刑事、民事、行政等其他诉讼活动的协调和平衡。

司法化改革需要配套程序

由上述分析可见,司法化应是当前劳动教养制度改革最合理的方案。在司法化的目标下,于基层和中级人民法院中设立治安审判庭专门审判劳动教养诉讼案件,则是最为现实可行的改革方案。这一方案的制度设置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诉讼的法律依据。由于涉及法律的立、改、废,必须立法为劳动教养制度的司法化改革铺路、提供法律根据,尤其是提供诉讼程序方面的法律根据。我们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一个《关于劳动教养诉讼程序的决定》,然后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可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具体实施细则。由于劳动教养诉讼不同于已有的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无法适用其程序规则,必须针对其特殊性就有关程序问题作出规定;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从立法上确认、宣示依赖于行政程序的劳动教养决定权已经由行政权转化为司法权。

2.诉讼主体。与其他诉讼类型一样,劳动教养诉讼的诉讼主体主要包括控、辩、审三方。其中,提请人是公安机关,具体可由公安机关内部的法制部门或治安部门行使;被提请人即被公安机关提请适用劳动教养的人;审判机关是基层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具体由内设的治安审判庭负责。对劳动教养诉讼不采取检察而采用警察之诉讼发动模式有利于保证诉讼的经济性,因为劳动教养诉讼毕竟是与要求高效的维持社会良性运转所必需的行政管理活动相联系的,在体现公正性的同时也应兼顾效率,相对简单的诉讼程序有利于保证这一点。国外的治安法院也大多如此。另外,检察机关对劳动教养诉讼与对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一样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在法定情况下可以提出抗诉。

3.管辖。劳动教养案件的管辖分为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立案管辖是指县级公安机关在劳动教养案件立案上的分工。劳动教养案件原则上由违法行为实施地公安机关管辖。审判管辖是指各基层人民法院在审判劳动教养案件上的分工。就地区管辖而言,原则上由违法行为实施地人民法院管辖。就级别管辖而言,所有的一审劳动教养案件均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由违法行为实施地公安机关进行立案管辖有利于证据的收集和调查;对劳动教养案件的级别管辖有别于其他三种诉讼类型,一律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这是符合劳动教养诉讼案件所涉事实较为简单的特征的。

4.审判公开原则。对于劳动教养案件原则上应当公开审判,但对于有关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案件不公开审理。这也是其他类型诉讼所坚持的共同原则。

5.辩护。允许被告自行辩护之外,还应建立起委托辩护、法定辩护、指定辩护制度,尤其应当发挥律师在劳动教养诉讼中的作用,具体规则可在相关的律师法律法规中作出相应的规定。由于劳动教养是一种事实上剥夺被适用人人身自由的措施,因而应当像刑事诉讼那样充分保障其辩护权利的行使。

6.审判组织。对劳动教养案件原则上采取独任制审判组织,但对以下五类案件应当采取合议制审判组织:(1)在本地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2)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上诉案件;(3)中级人民法院发回基层人民法院重审的案件;(4)检察机关抗诉的案件;(5)根据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基层人民法院采用合议制可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也可以由审判员与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中级人民法院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这不同于刑事诉讼等其他诉讼类型原则上采用合议制审判组织形式的做法,因为劳动教养案件所涉及的事实一般都比较简单。

7.审级制度。由基层法院一审,中级人民法院二审,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为终审判决和裁定。

8.审判程序。应当设置比较简易的程序,提高诉讼效率,既有利于保证这一措施的及时实施,使被劳动教养人及时得到教育,也能使不应该被劳动教养的被提请人尽早恢复自由。在一审程序中,可以实行庭前证据交换开示制度,实行简易审。除了一审、二审程序外,还应当设置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可以参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程序;可以由被劳教人及其近亲属申诉、检察机关抗诉而启动,也可由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及审判委 员会主动提起。

9.审理方式。对劳动教养案件一审一律采取开庭审理方式,二审可以根据情况采取开庭审理或调查讯问审理方式。调查讯问的审理方式是指中级人民法院对上诉的劳动教养诉讼案件,经过阅卷、讯问被提请劳动教养人,在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的意见后,认为案件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即作出判决或裁定的审理方式。

10.抗诉。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劳动教养判决确有错误而决定抗诉的,应根据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11.诉讼期限。公安机关在对被提请劳动教养采取拘留等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后,应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如有法定的特殊情况的,经上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延长至一个月。人民法院审理一审、二审劳动教养案件,应在受理后20日内宣判,最迟不得超过一个月。对劳动教养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0日,从接到判决书第二日起算。

12.劳动教养裁判的执行。在人民法院作出的对被提请劳教人予以劳动教养的判决生效后,由公安机关移送劳动教养执行机关执行。在判决作出前,被提请人已被羁押的,应当折抵与羁押期限相同时间的劳动教养期限。劳动教养的执行工作仍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

考虑到目前劳动教养的执行系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的现状,同时这种将劳动教养的提起权、决定权与执行权相分离的模式,符合法治的要求,因此,今后仍宜维持目前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执行劳动教养的体制;对劳动教养的具体的执行办法可以吸收目前已有的一些好的做法,并在防止恶习交叉感染等方面作出改进。

13.劳动教养期限的减少或延长。对于被劳动教养人在劳教期间具有法定的减少期限或延长期限情形的,应当由劳教执行机关报请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裁定减期或延期;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期或延期。

实体改革分两个阶段进行

将劳动教养的决定权由警察转由法院来行使,对于避免劳动教养决定的随意性,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保障其充分行使辩护权利,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劳动教养的固有缺陷并非程序化设计所能够完全解决的,必须对劳动教养的实体问题进行彻底的变革。我们认为,对劳动教养制度的实体变革应从我国目前的国情和法治国家的长远目标两个方面着眼,也就是说,可以从保留劳动教养制度和废除劳动教养制度两个阶段对劳动教养问题进行改革。

1.与上述劳动教养制度司法化的程序设计方案相适应,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在保留劳动教养这一制度的前提下,应当对劳动教养的实体问题进行较大程度的改革。

我们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专门的《劳动教养法》,设立总则与分则两篇。其中,总则中应规定劳动教养的目的、劳动教养的宪法根据、劳动教养的法律性质、劳动教养的基本原则、劳动教养适用的一般要件(应明确劳动教养收容对象的一般问题、劳动教养的收容范围等)、劳动教养的期限(考虑到目前存在劳动教养期限过长,比某些刑罚还要严厉的弊端,我们建议应当缩短目前的劳教期限,具体可将劳动教养的期限改为一般为一年有法定的需要延长情形的经法定程序可以延长但最长只可延长至一年零六个月)、劳动教养的执行等问题。分则中应具体规定应当适用劳动教养的行为构成(即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及其相应的劳动教养措施(尤其是明确规定不同类别的应劳教行为的劳教期限,避免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

这样,一方面使劳动教养的适用获得法律上的依据,同时,对其实体、程序问题进行配套的改革,使劳动教养制度在得以保留这一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从建设法治国家的长远考虑来看,我们主张废除劳动教养制度,同时对当前劳动教养的对象、措施等,分而治之,根据其具体情况、不同特点,分别处理。

具体来讲,其中一部分劳动教养人员的行为实际已构成犯罪,应予刑罚处罚;一部分劳动教养人员的行为仅达到治安违法程度,给予一般的治安管理处罚即可;还有的行为不可能犯罪化,但对其予以一般的治安处罚又过轻,且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对之可以考虑纳入行政强制措施,即把目前对吸毒、、人员所采取的强制戒除、收容教育与对这些人员的劳动教养合并,归并为一个体系,使之成为行政强制措施。

当然,哪些人员的哪些行为应当纳入刑法的制裁范围以及适用何种刑罚,还需要有关机关作进一步的考虑。例如,对常习性、常业性违法行为人能否作为轻罪考虑?目前我国刑法除了规定以为业的行为构成罪、多次盗窃的构成盗窃罪之外,还有哪些常习性、常业性违法行为可以考虑纳入刑法?这就需要立法机关斟酌考虑。

目前属于劳动教养的某些违法行为即便纳入刑法调整范围,由于这些行为是一种轻微的犯罪(当然不是刑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的情形),因而在刑罚配置上应当与其他犯罪有所不同。从我国目前的刑罚体系来看,我们认为,其尚不足以承担完成对上述轻罪合理、有效制裁的功能。为此,我们建议将来修订刑法时,对上述未实行劳动教养的行为配以劳役刑(当然对这种称谓还可进一步考虑),来取代劳动教养。这样,不仅完善了我国的现有刑罚体系,而且增强了我国刑罚体系的轻缓度、开放度。

在我国现行的刑罚体系中,开放型的刑种只有管制刑一种,整个刑罚的封闭性很强,如增加一个不剥夺自由的劳役,我国刑罚体系的轻缓度就大大增强,再加上缓刑、假释等制度,刑罚的开放性更加显著。西方不少国家和地区采用了类似的刑罚处遇措施,如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四十九条规定了强制性工作这种刑罚方法。

初步设想,对于劳役刑的具体内容可作如下设计:

劳役是在主要工作或学习之余完成被判处的无报酬的社会有益工作;劳役的具体种类及执行场所,由国家专门机关决定(当然这种机关究竟由部门的哪些人员来组成或者是否另外独立成立一个机关等问题,可以再加斟酌);劳役的计算方法以日或时为单位,基本刑期可与管制刑期相同。被判处劳役的罪犯,在执行期间,可以享受法定假日,但休假日不计入刑期;劳役犯不遵守劳动义务而恶意逃避劳役的,应易科为限制人身自由的拘役或有期徒刑。

上一篇:蝴蝶教案范文 下一篇:开学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