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教案范文

时间:2023-09-20 23:36:56

绘画教案

绘画教案篇1

古彩瓷起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出现是由许多社会因素决定的,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所促成。明代时中国的几大著名瓷窑都开始逐渐走向没落,只有景德镇的瓷器独树一帜。到了明代中期,景德镇陶瓷几乎占据了全国大多数的瓷器市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此镇自古及今为烧器地……”这种巨大的需求量极大地刺激了景德镇瓷器制造业的规模迅速壮大,使一个小小的昌南小镇成了“天下窑器所聚”的天下瓷都,可谓“天时”;景德镇具有非常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制瓷原料丰富,燃料供给源源不断,昌江各支流交通便利,可谓“地利”;同时,受明代北方战乱不停、各个著名瓷窑的衰落、需求量增加等各种原因的影响,全国各地身怀绝技的制瓷工匠都不约而同地汇集到景德镇,与本地的工匠互相交流,切磋制瓷技法,将南北的审美意识融合,使瓷器的艺术表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就是指当时的盛况,可谓“人和”。明朝洪武年间,朝廷在景德镇设置了御窑厂,不惜人力物力,大量烧制宫廷需用的瓷器。《明史•食货志》记载:“成化时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在经济复苏的明代,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播加速,推进了瓷器制造技艺的发展。其中,彩瓷的发展更是脱颖而出,从而使得古彩瓷这种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釉上彩绘画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并稳步向前发展。从审美角度来看,各朝各代的审美理念均有不同。明朝中期,商业发展空前繁荣,审美观“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新思想迅速萌生,陈旧的传统受到怀疑和冲击,人文主义抬头。文人们追求独立人格、憧憬人伦世俗生活情趣的作风影响到了文化艺术,体现在了瓷器装饰上。”尤其是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19-1667年),徽商的崛起促使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以徽籍画家为主的新安画派产生,具有新安画派风格的绘画图案在社会各个阶层流行开来,对明代古彩瓷绘画图案的设计构思提供了参考借鉴价值,为其绘画装饰语言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所以,古彩瓷绘画装饰语言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潜移默化。

二、宗教背景

西汉末年,佛教文化从古印度传播到中国,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与悠久的中华文化完美结合。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理念,同时也融入古彩瓷的发展历程中,使得成为古彩瓷绘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内容。到明代古彩瓷发展时,以佛教文化为表现题材的装饰绘画已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风格,工匠们受耳濡目染的宗教影响,塑造出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并赋予这类艺术题材一种具有历史特质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被信众奉为“佛门圣花”的莲花,在佛教文化中占有重要的艺术地位,是古彩瓷的绘画图案中宗教题材的宠儿。它出淤泥而不染的纯净品质恰恰是佛教思想的象征,它是从尘世间的烦恼中解脱出来,降生于佛界净土之上的圣人化身。而修佛参道者,应该净化自身,超凡脱俗,如同莲花一般不受尘世间的污染,努力追寻清净如水的境界。几百年来佛教文化历久不衰,人们崇尚莲花的神圣品格,莲花自然而然地成为盛行不衰的艺术题材(如图1)。工匠们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将莲花化为具有美感的绘画图案,绘制在古彩瓷上,而图案的装饰语言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或拘谨或轻松,或工整或写意,以此来适应当朝当代的审美观。、梵贝、宝伞、华盖、莲花、宝瓶、金鱼、幸运结这八项物件是佛教的象征,常被供奉在庙宇中佛祖和菩萨的供台上,被人们称为“佛教八宝”,也叫“八吉祥”。在清代,朝廷把宣扬忍苦受难、信奉生死轮回的佛教文化,作为笼络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的一种愚民手段,在全国各地建造了规模庞大的佛教庙宇。这种“八吉祥”法器绘画图案寓意吉祥如意,因而在古彩瓷中经常出现,并得以大批量烧制。另外,在古彩瓷上也经常出现一些表现道教文化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上层社会的喜好常常影响民间的审美喜好,明代中末期,朝廷倡行道教,尤其是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更是道教的忠实信奉者,此时期道教的神话故事题材非常盛行,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八仙图便是其中最为生动的表现内容之一,“八仙祝寿”、“八仙过海”以及八仙各自手持的器物所组合而成的“暗八仙”等绘画图案流行于大街小巷,同时也在古彩瓷的装饰中广泛运用。此外,八卦纹也是上层社会所青睐的表现题材,在古彩瓷的绘画图案中也十分常见。总之,上至进贡朝廷的官窑瓷器,下至老百姓使用的民窑日用瓷,我们都能在其器面上看到栩栩如生的道教题材绘画图案。

三、其他门类艺术形式的影响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古彩瓷的绘画图案作为一种立足于瓷器载体所形成的绘画艺术,是既与国画、诗词、戏曲、哲学、书法等息息相关而又自成体系的艺术形式。社会风尚和人民的主流喜好逐年沉淀的各种中国古典艺术形式,赋予古彩瓷画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灵感。同时,那些富有生机的传统艺术元素被画师接纳吸收,并且自发地进行联想或理想化的提炼、改革、升华、创造,最终具体化地实践在作品之中,形成古彩瓷特有的绘画装饰语言。这个过程,是古彩瓷的美学内涵之于瓷器这个载体空间的超越,也是之于各朝各代审美意趣精神空间的超越。

(一)中国画的影响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精神内核差异巨大,两者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艺术基因天差地别,西洋画是依靠透视学、解剖学和色彩原理等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绘画形式,而中国画“主张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追求一种“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物象化体现。中国画的创作受画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认知情感等主观要素所决定。故而,中国画这一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绘画形式无不渗透着写心传情、笔墨抒放的韵律,其写意技法对古彩瓷绘画装饰语言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古彩瓷出现之始,在笔韵技法方面沿袭自中国画,同时,效仿中国画中对描绘对象的归纳技法,不刻意注重表现对象的形体比例结构和透视解剖关系等外在因素,而是透过表象直指人心,以变化和统一、节奏和韵律、均衡和对称等绘画形式法则组成,我们可以在具体实例中轻而易举地找出这一内在规律。图2是明朝杰出画家徐渭的《榴实图》和一幅古彩瓷上的石榴图,出自明代无名的画师之手,两图对比可看出古代古彩瓷画师在摹写对象时明显地借鉴、效仿中国画中归纳物象的绘画技法,虽然表现力度远远没有徐渭来的大气恢弘,但却捕捉到了国画绘画技法的基本规律,并且没有生硬僵死地模仿,而是随着材质和载体等制约因素适当转变了处理方式。国画以笔墨浓淡来表现阴阳向背和明暗转折,古彩瓷的彩料颜色屈指可数,自然也没有彩料浓淡之说,画师只能在需要细致描绘的地方,点以反复排列或错落排列的“点”来表现层次,烧成后的成品比国画更具有鲜明且浓重的装饰意味。

(二)中国版画的影响

中国版画艺术是随着印刷术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绘画形式,从唐朝时期版雕印刷术成熟开始,版画便作为刻书业的一部分兴旺地传承下来。到明清时期,徽派版画开启了版画的新阶段,其艺术作品闻名全国,民间艺术家人才济济,作品众多。同一时期,与徽州毗邻的景德镇正是古彩瓷蓬勃盛行的时期,两地商贸来往紧密,文化交流频繁,版画艺术家和古彩瓷画师在艺术思潮和审美理念方面不可避免地互相渗透,水融。古彩瓷的绘画虽然与徽州版画不是表现在同一载体上,绘画技法也大相径庭,但徽州版画给古彩瓷的绘画图案带来了一定的启蒙和指导作用。徽州版画对古彩瓷绘画图案中的线描有意义深远的影响。在版画的工艺流程中,最重要的工序是艺人用刻刀在质地坚硬的木板上刻绘图案,在这个过程中艺人的腕力是关键,必须使足力气才能雕刻出来,故而版画的线条刚劲果断,多为钉头鼠尾描和铁线描,遇到木板的节疤处以刻刀有力转折迂回,皴擦处则采用错综复杂的横刀纹线条表达,有时会留下刀锋停滞的痕迹。古彩瓷画师借鉴了这种线描方式,用柔软的毛笔在光滑的瓷器表面勾勒出这类刚硬的线条,以线条疏密和粗细来表达虚实轻重,没有版画画面上的刀痕和停顿,根根线条犹如粗细不同的铁丝,干脆地“镶嵌”于剔透雪白的瓷器面上,形成鲜明的反差,线条在白瓷的衬托下越发显得挺拔苍劲。随着古彩瓷线描风格的定型,刀刻般刚柔并济的线条成为古彩瓷绘画装饰语言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任何彩绘形式不具备的绘画特点。同时,与这种始终如一的线描特征相互辉映的器皿应运而生,如四方瓶、棒槌瓶和花觚之类有棱有角的刚直器皿成了古彩瓷装饰专用且最佳的器型。

另外,随着版画不断发展进步,取材于戏曲、小说、话本评传等体裁的插画日益丰富,而人们却不再满足于黑白画面,促使版画的制作技术不断提高,彩色套印印刷术的进步和普及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明清时期文化传播高度繁荣发达的基础上,版画艺术又达到一个新的飞跃,出现了形式多样的彩色版画,其中木板年画作为彩色版画的一种门类,吸取中国古典文化特有的精髓,经由无数年画艺术家先辈呕心沥血传承发展而来,其色彩构成独具一格,视觉效果雅俗共赏,从古至今都绽放着民族异彩。古彩瓷的绘画图案在色彩构成方面受到年画艺术的影响,如图3,年画艺术的装饰色彩并不丰富,一般也是只有五种色,上色手法多为平涂,这一点与古彩瓷的绘画十分相似,而年画中大量敷色的矾红、古黄和古绿,也是古彩瓷中使用最为频繁的颜色。年画的设色法则显示出冷暖色、互补色合理对比应用的艺术效果,对古彩瓷画师的创作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然而,二者的不同在于,古彩瓷的彩料是矿物质原料,经过窑火烧成后,色彩呈玻璃质感,比年画色彩提亮几个色度,虽然无法获得年画色彩的暗沉厚重感,却意外地显现出另一种风格:白瓷本身具备的亮度和纯度衬托了彩料面,大面积白地④承担了空间递进的作用,使彩料面多了明,让人们的视觉产生了绘画图案浮出于瓷器表面的错觉。

与此同时,古彩瓷绘画图案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搬彩色版画的色彩构成经验,古彩瓷画师为了减少在瓷器上作画的难度,并克服在立体器皿上着彩料会流淌的现象,必须经过对物象合理分解、平面重塑、装饰变形等一系列绘画技法的处理,不断完善色彩搭配,将近大远小、前景物挡住后景物等透视关系艺术加工,拉近物与物的前后距离,又拉远它们的左右距离,使它们最大程度地处于同一水平面,减少色彩面互相的覆盖率,同时有选择地摒弃同种颜色的细节更迭面,将不同彩料大块面地施于瓷器上。这样一来,不仅能有效减少不同彩料互相流淌的几率,也取得了色彩跳跃性强烈的意外视觉效果,组成的图案纹样随意活泼,比彩色版画更原始,更具有古香古色的装饰意味。

绘画教案篇2

    一、现代家居彩绘墙画的历史渊源

    现代家居彩绘墙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壁画,如原始洞窟中的洞穴岩画、湿壁画等。伴随着宗教的 发展 ,到封建社会出现了在墙壁上绘制了各类宗教图案类的图案。而这种视觉图式大都取材于宗教,因此,带有明显的宗教教化和象征的意义。而在那个战乱四起,民不聊生的岁月里,饥民对壁饰中隐藏的超自然的“神性”顶礼膜拜。此时,壁饰还往往会作为权利和财富的代表,尤其是皇家宫廷以其奢华、显贵令普通贫民叹为观止。

    工业社会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壁纸等新型装饰材料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个人的私密空间,改变了平民化空间中单调的墙构材料本色。但是为了适应机器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往往许多本真、质朴的感性设计理念逐渐被统一、机械的工业理性所取代,钢筋水泥“笼子”里的现代人更渴望一种自然的、朴素的人性的回归。而纯手绘则以自然风景、动植物形象为题材、运用具象的和抽象的设计手法来使人们联想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温馨,身心舒逸。它的易亲近性、易感动性恰恰迎合了工业理性下人们“回归自然”的强烈渴求。

    二、现代家居彩绘墙画文化的思想来源

    以自然景象为题材的家居手绘墙悄然兴起并流传并不偶然,在思想根源上它与我国几千年传统居室文化是相通的。

    彩绘墙画风格有中华风情、简约、田园、卡通等。一般来讲,家居墙画设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体设计:第一,墙画彩绘之前应该对其设计风格做一选择,以及不同的尺寸、不同的图案和不同的色彩造型。第二,充满创意的彩绘墙画并不局限于家中的某个位置,客厅、卧室、卫生间都可以选择,甚至是开关座、空调管等角落位置都可以用手绘的精致图案加以装饰。第三,选择合适的绘制材料并掌握正确的绘制技法。绘制的墙面需要2-10号的羊毛笔若干支,手绘用的涂料最常见的是丙烯颜料。在绘制时通常是由具有绘画功底的人用铅笔打好底子以后直接绘制,或采用幻灯片,将图案直接投影在墙上再描画。打好草图后,用排笔轻轻拍淡些,接着根据个人喜好进行涂色,即可完成。

    四、 现代 家居彩绘墙画文化的时代意义

绘画教案篇3

[关键词]抄绘法;机械制图;教学

所谓机械制图抄绘法就是以经典的标准机械图样为范本,通过仿绘、复制等方式达到熟练掌握识图、绘图技能的一种方法。在机械制图课中实施抄绘法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制图基本知识的训练

教材在制图基本知识这一章中,主要介绍了制图国家标准,如图幅、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等内容,习题集上有相对应的单项练习题。我们可以将习题中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改画图为板图训练,分步骤、有梯度地采用抄绘的方法画出。(1)平面图形的抄绘。要求学生用放大、缩小、原值三种不同的比例画出,训练的内容包括图幅的选择、图框格式的确定、标题栏的画法及内容的填写、字体字号的选择及写法、图形在图纸中的布局、图线组别的选择、图线的应用等。训练的目的是对制图国标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在抄绘过程中,零件的形状、尺寸注法是已知的,学生根据绘图的比例和图纸的规格,抄绘图形,标注尺寸完成作业。(2)对基本体和组合体的抄绘训练。这一步的训练除了对第一步中制图国标内容的加深训练外,侧重点转向物体三视图的画法。训练的目的是物体三视图的投影原理和规律,即三视图的布局规律、尺寸投影规律和方位投影规律。通过由立体图转变成三视图,完成由空间到平面的思维过程,从而达到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阶段的训练内容是综合考查学生对课堂所讲的内容的理解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

二、表达方案的抄绘

国标对图样的表达方法规定有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和其他规定画法。在如此之多的表达方法中,如何选择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在零件表达方案综合运用举例时,由于涉及到许多有关零件工艺、功能等专业知识,教师需给学生增加较多的专业知识才能使学生有所明白。但终因不是系统学习,学生听懂后仍然不会熟练选择,解决的办法是通过让学生抄画一些典型零件的图样训练,来完成对图样表达方法综合运用的理解。例如对轴套类零件、齿轮零件、箱体类零件等图样的抄绘。训练内容包括:理解各种典型零件视图选择原则、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其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图样上尺寸如何标注,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怎样标注等。由于此阶段的训练内容涉及较多的专业知识,如工艺、机械原理、公差、设备等,如果采用传统的制图课教学方式,学生难以理解图样表达方案的真实含义。而实施抄绘法训练,模仿真实图样的表达方法,可以使学生具有一些典型零件表达方法的形象储备。这样通过大量感性认识的潜移默化,学生对制图技能的掌握便会逐渐趋向质变,最终完成对识图、绘图技能的熟练掌握。

三、计算机绘图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绘图已代替了传统的尺规绘图,有着更加强大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此阶段的训练主要是用电脑绘图软件,抄画零件图样,然后再打印输出。训练的重点是制图基本知识的应用和电脑绘图软件的一般掌握,前者如在电脑中建立标准图纸的模板A3、A4等;后者如CAD的各种指令、功能和指令的操作方法。通过用电脑抄绘图样,可将制图投影理论与计算机绘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既掌握了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又加深了对制图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延伸仿真训练(模仿企业的画图过程)

此过程主要是模仿企业工作过程的实践活动。现代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无论是对产品的设计、开发,还是对损坏零件的维修,都是先徒手画出零件草图,然后用计算机绘出零件图样。因此,在制图课教学中,有必要采取仿真训练方式,拉近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的距离。制图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装配体的测绘。这个测绘训练可以将它演绎成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的一次仿真训练。训练中学生可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大小,确定零件的表达方案,用目测比例徒手画出零件草图,测量尺寸,填写尺寸和相关的技术要求,再查资料、计算确定最后的参数,完成草图内容。然后再用计算机将手绘草图转变成规范的零件图样。在这里,抄绘的含义实际上已经延伸为使用电脑来绘制自己所要画的零件草图。

绘画教案篇4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儿童画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儿童画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简单地说儿童画是一种由儿童创造的特殊的绘画形式,只有儿童创作出来的才叫儿童画,成人画的就不是了。因为儿童作画的特征是自然、不规律、幼稚、发自内心的感受,画出来的东西有趣、不造作。而成人思想成熟,绘画作品反而无法达到儿童那种天真无邪的纯朴境界。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儿童画也成为广大家长关心的一个话题。

一、学习儿童画的目的

学习儿童画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培养创造力、想象力、观察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其次是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耐心。前提是要对儿童画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早期的儿童美术教育,多将提高审美修养、激发绘画潜能、培养绘画人才作为培训宗旨,即“为画而学”的教育观。近年来,随着国外儿童美术教育观的渗入、影响,随着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为画而学”的教育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目前,教育界、美术界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学习绘画技巧、绘画形式不应是儿童培训的主要目的,儿童画培训应将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多种能力,如,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根本宗旨。为了实现这一宗旨,要求教学者必须改变培养小画家的教学思维,要求教学者将过去的重画面形式转变为现在的重训练过程,要求教学者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多种素材和多种方法,来满足孩子的需求。特别在训练形式上,要求教师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力求多样性、新颖性,让孩子在培训的全过程中,充分体味到寓教于玩的乐趣。

二、如何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发自儿童心灵的闪光,不可因为天真幼稚、不合常理而责怪。儿童画中的想象力的方式是全方位的。儿童画中的观察生活可以想象,内容情节可以想象,物体形象可以想象,图案可以想象,色彩也可以想象。

1、生活与想象

儿童学画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生活中的特点和变化,并把观察到的东西加以联想,这是生活与想象。

2、形象与想象

儿童画中的物体形象并不和生活中的一个样子,而是把生活中的形象根据想象,画成自己喜欢的艺术形象来表达。

3、内容与想象

儿童画是有内容、有故事情节的。这个故事是可以自由想象发挥的,而且想象得越新奇越好。

4、色彩与想象

儿童画中的色彩也可以想象,它走出写实色彩的范畴,你想怎样画就可以怎样画,这就是创造性颜色。

5、图案与想象

儿童画中要添加美丽的装饰图案,这个图案也要发挥儿童的想象。开发想象力的方法是认识生活心灵的方法。具体的方法也是运用“问号”这把金钥匙。对着儿童的心灵,进行定时、定向、定量的启发引导。教学目的是培养儿童心灵的觉醒,达到想象无限、创意无限的艺术效果,而表现儿童巨大的潜能。

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也富有情感。他们有强烈的表现自身生活的欲望,并以各种自发的方法作画,编故事、画画是孩子们经常采取的方法。

三、描绘形式和训练方法

按照一般绘画的规律,绘制一幅画,在明确主题后,必须考虑构图形式、造型处理、色彩配置以及表现方法(包括工具材料),上述四点构成绘画的基本要求。但当我们走进儿童画的世界,却发现在这里不需要求构图形式的变化,强调的是儿童随心所欲、大胆任意的挥笔;不需要求色彩配置的完美,强调的是儿童想象之翅自由自在地飞翔;不需担心造型处理得可笑,强调的是儿童心灵之窗毫无顾忌地敞开;不需担心表现方法的稚拙,强调的是儿童全心投入、乐在其中地玩耍。总之,在这里,孩子可以自由发挥、信手涂鸦,而不必按照绘画的要求来处理画面艺术形式。

儿童画的训练方式和绘画的训练方式也存在明显区别:前者重视多种能力训练,后者重视基本功训练;前者学习模式自由随意,作画过程中,多遵循个人意愿,后者学习模式规范严谨,习画过程中,多遵循教师意愿;前者教学形式多样化,可能玩中学画,画面效果强调趣味性,后者教学形式系统化,必须为画而画,画面效果强调艺术性。

绘画教案篇5

关键词:无字绘本;幼儿;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258-02

无字绘本是目前最普遍,也最受幼儿欢迎的一种读物。它以明快的色彩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着幼儿,让幼儿在绘本的世界中自由徜徉。优秀的绘本,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识记、阅读等能力,还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幼儿教师要擅于借助绘本,开启幼儿的心灵,引领幼儿用丰富的想象,探索世界的奇妙。

一、无字绘本及其特点

无字绘本是依靠图画和图画间的结构设置进行故事讲述、情节呈现和情绪表达的一种绘本类型。从字面上看,无字绘本应该是无字的,但实际上,无字绘本中也常会配有一些辅助理解的文字,如拟声词、拟态词等,只是由于画面占有更大比重,所以称之为无字绘本。通常来说,无字绘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图画叙事性。无字绘本通常没有文字,绘本的主体就是图画,通过图画来表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呈现一些精彩的瞬间,或表达一种情绪和道理,等等。因此,即使幼儿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也丝毫不妨碍他们对于绘本的理解,看图就基本能明白故事的内容。这是绘本最实质性的特征。

2.画面生动性。由于文字很少或几乎不用文字,所以无字绘本的画面都非常生动、流畅,具有鲜明的动态感,能通过画面生动反映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变化,使画面看起来更完整、更精美,在色彩方面也会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用一些不太浓艳和灰暗的色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是一种生动的视觉艺术。

3.故事趣味性。绘本通过直观生动、幽默风趣的画面,讲述一个个的童话故事或生活故事,让幼儿不仅能读到故事,更能明白道理,发现生活的乐趣。

二、在绘本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世界著名插图大师莫尼克・弗利克斯认为,图画是真实与想象完美结合的一种特别的语言。无字书中虽然没有文字的出现,孩子们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些图画,但正是文字的空白和具有意味的图画,才能引导孩子们更多地想象,去激发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无字绘本,触动幼儿的心灵,开启幼儿的想象空间,努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1.感受色彩的魅力。在无字绘本中,幼儿看到的都是一幅幅色彩各异的图画,有素描、简笔画、油画、漫画、水彩,等等,有的夸张幽默,有的生动细腻。绘本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视觉艺术,色彩是这种艺术的载体。每一种颜色都散发着它特有的魅力,带给幼儿丰富各异的审美体验。如教师给大家呈现了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中花格子的背景和花格子的大象,它的明快而活泼的花格子特点,引起幼儿的好奇,教师启发说:“小朋友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大象都是灰色的,这只大象怎么变成了花格子呢?”围绕这个问题,幼儿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尽情展开联想。有的幼儿说:“它喜欢穿花色的衣服,这样漂亮!”“大象的爸爸妈妈是花格子,所以大象就是花格子的。”还有的说:“也许它爱吃五颜六色的食物,结果变成了花格子。”这些答案,都是以色彩为起点展开的想象,是联想的产物。

2.体验细节的奇妙。弗吉利亚・李伯顿曾说:“绘本中每一个细节,不管他有多小多不重要,都必须有固有的趣味和意义。”可以说绘本中的很多细节,都与绘本的主题息息相关,充满了趣味性,耐人寻味。但由于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有时未必能发现其中的细节,这时需要教师的适当点拨,让幼儿能发现绘本中的这些细节,并借助想象,获得奇妙的体验。如,系列绘本《可爱的鼠小弟》里面的图画都类似于铅笔画,简洁明快,黑白色调分明。但鼠小弟的红色小背心却是作者刻意设置的一个亮点,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根据老师的提示,幼儿就会特别留意鼠小弟的穿着打扮,进而发现红色小背心的亮点。在故事中,红色小背心背后总会延伸出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启发幼儿:平时小朋友们喜欢穿背心吗?背心都有什么作用啊?虽然很多设计都显得非常幼稚,但也说明了想象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大胆的联想,才让幼儿更喜欢鼠小弟,也更加理解了绘本的含义。

3.畅想故事的精彩。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把故事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变成在自己心中的画(形象)的能力,就是想象力。图画书与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欣赏图画,并鼓励和启发幼儿通过想象,去理解和感受隐藏在图画后面的故事。如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中,太阳升起,卵壳里爬出来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它开始去找吃的,之后画面中就出现了一个苹果、两个梨子、三个李子、四个草莓,还有五个桔子。但是,每一个水果上都挖了一个小圆洞。毛毛虫的选择是什么,那一个个小圆洞里又有什么呢?所有这些问题,幼儿都可以借助想象来找出答案,在想象过程中,故事慢慢展开,想象得越深入,故事就越完整;想象得越奇特,故事就越吸引人。

4.丰富生活的阅历。幼儿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想象力,通常情况下,想象的内容是否新颖,想象发展的水平如何,都取决于原有的记忆表象是否丰富。而原有表象的丰富与否又取决于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多少。因此,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将无字绘本中的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就能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感性经验,为他们的想象创造素材。比如绘本《小蓝和小黄》图案虽简单,但涉及多种图画。教师要引导幼儿联系生活去发现这些图案的变化。如,有的图案像苗条的妈妈,有的像可爱的笑脸。想象中这些简单的图案变得生动、亲切,充满生活的乐趣,而蓝色和黄色相结合就会产生绿色这样的常识也会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

总之,无字绘本是打开幼儿想象空间的一把钥匙。合理地使用无字绘本,挖掘绘本中的想象要素,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想象机会,就一定可以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图画故事中,放飞想象,创新思维,获得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洁.幼儿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1,(45).

绘画教案篇6

1.家长的担心使然。家长大多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包括对孩子绘画的评价,担心孩子因为画不好画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影响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整体态度。于是乎,家长会帮助孩子绘画,尽可能争取呈现给老师的画很完美,以博得老师的好评。

2.教师的说服不到位。案例中教师已向家长做了解释,但解释没有起到作用。其实,让孩子自己动手绘画的好处远不只老师所说的这些。另外,还要说说家长做法的弊端。

二、若干建议

1.了解绘画对幼儿的意义。对幼儿来说,绘画是一种表达,是一种发泄,也是一种游戏方式。孩子也有需要发泄的时候,但语言发展的不完善使孩子通常无法采用倾诉的方式达到目的,而哭闹、撒娇又不被允许,于是绘画便可成为孩子发泄的途径之一。这是绘画带给孩子独有的好处。也就是说,绘画让孩子多了一条表达的通道、方式。这一点需要告知家长。

2.形成正确的绘画观。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发展是多元的,有些孩子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他们的绘画作品有灵性,耐看;有些孩子在绘画方面则无此特点。但绘画不好的孩子有可能其他方面发展不错。所以不能狭隘地理解幼儿的绘画,更不能用同一尺度衡量孩子的绘画作品。教师、家长对此都要有认识。

3.告知家长包办代替的弊端。建议老师将包办代替的弊端告知家长:包办代替会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画画不好,妈妈会帮我画;以后作业不会做,妈妈也会帮我做;今后凡事不会做,妈妈都会帮我。凡事依赖家长,孩子的独立性无法培养,这样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也许啃老族便由此诞生。让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可以帮助家长纠正错误做法。

4.循序渐进让孩子独立绘画。可建议家长循序渐进地进行:先家长与孩子共同绘画;之后以孩子绘画为主,家长绘画为辅;最后让孩子独立绘画,家长欣赏。注意在孩子绘画过程中,家长始终予以关注,尤其是对刚刚独立绘画的孩子,家长的关注非常重要,它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支持,无形中会增加孩子绘画的信心。另外,注意尝试让孩子自己讲解一下绘画作品,以帮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

绘画教案篇7

关键词:美术;区域;游戏;创造性;乐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28-01

区域游戏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在活动中老师必须给予指导,引导幼儿更好地进行游戏,提高游戏质量,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但是,幼儿在游戏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并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幼儿对游戏的要求不一样;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的合作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针对实际情况,给与幼儿不一样的指导,努力体现“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观念,让活动区更“活”,真正成为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

而我的困惑也由此而生,美术绘画教学中,究竟要不要老师的范画?范画会不会禁锢孩子的想象?可是没有范画,孩子怎样才能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技巧?能表达出孩子的想像吗?这两者是不是矛盾的?这个度要怎样把握?

经过一系列的区域教学活动,我觉得所谓“技能”,实际上是由“输入”经过“转换”后再“输出”的技能知识,是可操作的知识和能力。智力技能是指将认知能力与操作性知识和能力结合在一起的技能。在引导儿童通过参加户外活动、社会生活等形式获得各种感受、体验的原始积累(输入)后,再教儿童将各种经验在头脑中进行转换,然后指导儿童用绘画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输出)。其中“转换”的过程是教师“授人以渔”的过程。虽然自主性绘画倡导儿童自主选择,自由作画,但是教师必须教给儿童一些绘画所必须的本领,如色彩、多种几何图形、多种实物图形的认识等,帮助儿童把智力技能与所掌握的符号结合起来,在头脑中进行转换,通过技能整和变成自己的绘画能力和技巧。此外我们把“分形几何学”引进儿童画的指导中,教给儿童描绘自然物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如用圆形、梯形、长方形、三角形自由组合,表现各种不同的物体,用两个圆形、两个三角形组成一辆汽车,梯形和长方形组成房子等,并把生活中的物体转换成几何形体进行表现。我们教给儿童的是绘画能力,再指导他们将所掌握的能力与自己特有的儿童绘画方式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孩子们的画就会得到非常大的发展。

给孩子教画青花瓷是希望孩子能够通过绘画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感受青花瓷盘独特的简约之美,并激发幼儿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在教授过程中,我先让孩子们欣赏青花瓷盘的花纹和图案,了解其纹样装饰特点,感受其独特的色调美和纹样美。通过欣赏,让孩子们了解在盘心一般都是各种漂亮的大图案,也称主题花纹。而盘边人们往往会装饰上花边,我们称为盘边花纹,装饰盘边花纹的目的就是为了烘托盘心的主题花纹,让这只青花瓷盘看起来更美丽。古代的人们很聪明,把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花草、动物、人物等各种美好的东西都画在了瓷盘上。所以,这些瓷盘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1、有趣的游戏法激发幼儿创造的热情

孩子把画画看成游戏,那我们就应按游戏那样去教学,引导他们观察、想象,因此,要为他们创造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采用生动、有趣的形式。把幼儿引入想象的王国。而游戏法在幼儿看看、画画、玩玩中进行,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2、开展图形变魔术活动发展孩子创造性思维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运用欣赏观察、讨论交流、尝试演示、思考的方法,更多的让孩子自由画、创意画,多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让孩子发现绘画是有趣的、神奇的,它能由一个圆变成一个太阳、一块饼干、一个头像,由一个苹果变成了汽车、连续图案,花纹绘出青花瓷,孩子绘画的能力慢慢向美术符号的灵活性扩展。

3、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感受创作乐趣

绘画活动,我们习惯让孩子使用传统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比如油画棒、水彩笔、白纸等,这样的绘画材料久了,孩子会从厌倦绘画材料进而影响绘画的兴趣。美术动手操作能力对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发展创造力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些白底蓝花的图案称为青花,绘制在白瓷上就被称为青花瓷。青花瓷产生于唐代,是我国非常著名的瓷器。青花瓷只有青、白两种颜色,上面的装饰花纹干净、简洁,非常美丽。青花瓷盘上的花纹画得密一点,内容丰富,花纹精致;如果瓷盘上的花纹画得疏一点,少一点,主题便很突出,图案很清晰,青花瓷盘看起来就显得特别简洁。让幼儿大胆动手尝试绘画青花瓷,感受青花瓷盘独特的简约之美,并激发幼儿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绘画教案篇8

关键词:示范;多样性;利弊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幼儿园工作中,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时经常对幼儿进行示范,在对幼儿进行示范时教师采用了很多种示范方法,但是我发现每一种方法对幼儿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如果你的示范方法不新颖,孩子们的情趣就调动不起来;在作画时幼儿会模仿老师的画进行创作。我有一些疑问:示范对于幼儿来说是利还是弊呢?教师采用的多种示范方法对幼儿产生了哪些不同的效果呢?

二、研究对象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扬中市三茅中心幼儿园的中班(4~5岁)、小班(3~4)的老师及幼儿。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观察了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示范的研究,记录了教师对幼儿示范的方法及幼儿的反应。

四、研究内容

案例一:

时间:2014年11月3日

地点:美术区

观察记录:在小班美术绘画课《纸娃娃》上,老师出示一个没有画脸、衣服、鞋子的纸娃娃,让幼儿对娃娃进行添加。老师先用提问的方式导入,然后边说边示范,要画哪些部分。老师画的纸娃娃有垂下的流海,衣服上画了三颗扣子,我看到小朋友交上来的画中,有六个小朋友画的流海跟老师画的类似,有十个小朋友在衣服上画了三颗扣子。

案例分析:这次美术课中老师进行了边说边示范,在案例中老师在给幼儿示范画流海时,老师一边对幼儿进行示范一边对如何画流海进行了讲解,然后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画。在作品中有六个小朋友画的流海跟老师画的类似。有十个小朋友在衣服上画了三颗扣子都和老师出示的范画是一样的,教师进行的示范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

案例二:

观察时间:2014年11月6日

观察地点:美术区

观察记录:美术课《苹果树》是一节手指点画课,老师先出示一幅画好的苹果树,告诉小朋友这是一颗苹果树,是老师用手指点出来的,引起幼儿的兴趣。问:“树上的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回答:“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老师肯定幼儿的回答:“对,苹果树上有许多的苹果,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所以今天小朋友们要用你们的手指来点出你们心中最喜欢的苹果树。”然后老师让幼儿进行手指点画,最后幼儿交上来的苹果树都是各色各样的,都画出了他们不同的画。

案例分析:这次美术课使用了局部示范,老师出示了一张只有树干的苹果树,然后让幼儿迁移生活中的经验进行手指点画,使画出的苹果树丰富多彩。

案例三:

时间:2014年11月10日

地点:美工区

观察记录:今天上的美术课《小汽车》是一节手工课,让小朋友学贴小汽车的轮子.老师使用了用多媒体进行示范,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新本领,帮小汽车贴轮子。”这时小朋友们还没有完全安静下来,有的小朋友还在交头接耳,似乎没有听到老师讲的是什么。当老师走到电视机旁打开投影仪时,所有的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

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老师采用了多媒体,幼儿对于多媒体的一些动态及声像结合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所以,老师利用这一点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学会如何做。

五、讨论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出示范画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1.分步示范

把画展开讲,随后进行一步一步的示范。

如:在案例三,教师采用的就是分步示范法,使幼儿理解整幅画哪个该先画,哪个后画,了解怎样画才能更好地完成作品。

2.对比示范

把好的作品与不好的作品之间进行对比,了解绘画方法上的正确与错误。

3.边说边示范

在画画的同时,一边示范一边对画进行难点和注意点的讲解。

如:在案例一中教师采用的就是边说边示范的方法,这样能使幼儿注意力集中,让幼儿记忆深刻。

4.局部示范

对整幅画中的某个难点进行详细示范。

如:在案例二中教师采用的是局部示范法,让幼儿了解画中的难点,教师先对画中的难点对幼儿进行分析,让幼儿引用生活中熟悉的东西进行创作,从而克服难点。

六、反思

在以上案例中,老师采用的方法有许多种,从中可以看出老师对幼儿进行示范的策略有利也有弊。

1.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进行示范的优点

(1)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在案例三中,老师进行了分布示范,老师出示画的分步图,让幼儿进行观察,然后完成作品。在案例一中,老师采用边说边示范,让幼儿对画进行观察,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完成作品。在案例二中,老师采用局部示范法,老师对画中的难点进行示范,让幼儿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克服难点。以上案例中都让幼儿进行了观察,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

(2)加强幼儿的目标意识、任务意识

在案例一中,老师对画进行讲解,让幼儿明白他们需要完成作品的内容,即他们的任务。在案例二中,老师对整幅画中的难点进行分析,让幼儿知道难点处应该怎么画。

在以上案例中,老师在让幼儿画画之前,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了本次活动的主题核心,并增强了幼儿的目标和任务意识。

(3)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在以上的各个案例中,老师在让幼儿观察的过程,明白绘画的目的,然后再让幼儿进行绘画。这样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施教,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不是无目的地瞎画,为了能更好地完成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迁移生活中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来进行绘画,或让幼儿边听音乐边画画,这样可以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想象的空间里提高绘画技能。

2.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示范的不足

幼儿会进行模仿,限制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案例一中,老师采用的是边说边示范,虽让幼儿学会了绘画,但幼儿的模仿性很强,老师进行的示范会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长期让幼儿观察示范图,幼儿会模仿教师的示范作画,这样会使幼儿丧失想象力、思维力和创新力。所以老师在进行示范的同时,要指导幼儿领会作品,要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天性,使他们具有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俞兰,王珏.师幼互动的有效性[M].华东师范出版社,2000.

上一篇:朋友教案范文 下一篇:学生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