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跳远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31 14:03:40

三级跳远教案篇1

关键字:三级跳远 分解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

1.前言

三级跳远是技术环节较为复杂的运动项目之一,在教学中相较与其它运动项目教学难度偏大。笔者一直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工作,对三级跳远教学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本文立足于实践教学,运用科学理论依据作为支撑,以分解教学法作为研究点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以期为体育工作同仁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

2.分解教学法理论概述

2.1 分解教学法释义。对某个研究点的研究,应以概念作为突破口,既研究透彻,也可得其精髓。根据钟明宝1996年的研究,他指出分解教学法是把完整的动作合理分为几个部分和段,逐步进行学习,最后达到全部掌握的方法。时隔多年,对分解教学法定义的研究并没有取得很大进展,而关于分解教学法运用的研究则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谭清华于2010年指出,分解教学法是相较于完整教学法而言的,是把完整的技术过程分解成几个部分进行教学,使所学的复杂动作变得简单易于掌握。

上述两位作者对于分解教学法定义的阐释,都强调了将完整的动作进行分解进行教学,最后掌握完整的技术动作,但并没有表述充份。我们认为,分解教学法是指将某个完整的技术动作合理、有效的分为几个部分,逐步分层次进行教学,它有利于完整技术动作的掌握,有利于技术动作学习时难度的简化,它所对应的教学法是完整教学法。

2.2 分解教学法误区阐明。分解教学法在运用当中,我们常犯的误区有以下二点:(1)为“分解而分解”。从阅读的文献当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即:无论是什么样的技术动作都存在用分解法进行教学,会出现随意将完整动作拆分成几个分解动作进行教学,而从未思考过是否可分解,分解是否合理,将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不妨称之为“机械性分解”。(2)分解形式单一。可分解的技术动作,我们往往将该动作“从头至尾”逐一进行分解教学,辅或其它形式的分解教学几乎未见其踪迹。

2.3 分解教学法与完整教学法关系厘清。从上面表述我们得知,分解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是一对相对应的教学方法。二者的根本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某个技术动作的完整掌握;从字面上看,一个“分解”,一个“完整”,属二种不同教学方法;对二者的关系,更多的人趋向于二者割裂,实则不然,两种教学法在各自分清属性、位置的同时,应当相互融合、共同应用,这样才有利于完整技术动作有效、完整、快速的掌握。

以上的理论表述为下面我们运用分解教学法进行三级跳远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提出了问题,三级跳远技术动作可不可以进行分解教学?如何进行分解教学?(分解教学形式)运用此分解教学对技术动作掌握的实效性如何?

3.分解教学法三级跳远中的实践应用

3.1 三级跳远技术环节分析。三级跳远的力学原理基本上与跳远相同。但是,三级跳远由单足跳、跨步跳、跳跃步三个部分组成。三个环节环环相扣,联系紧密,它的教学应当以完整教学为主,但是分解教学法必须贯穿其中,否则基础技术动作无法掌握,二者结合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绩才能够得到快速提升。三级跳远成绩取决于身体重心腾起初速度和跳跃角度决定的,这是我们进行教学应当强调与关注的重点。

由上述我们得知,三级跳远可分解进行教学,但必须注意不可过度,并要注重分解形式及在分解教学过程当中的修正,这样的教学效果才显著。

3.2 分解教学法具体的实践应用。三级跳远众多的实例教学案例当中,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笔者从事三级跳远教学多年,有着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理论试图寻找并把握分解教学法在当中的运用规律。

首先,助跑起跳技术。以往的教学往往采取4到6步助跑,单脚起跳后以起跳脚落入沙坑,在教学当中,学生出现脚步混乱,注意力分散,技术动作掌握较慢。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将助跑减少到3到4步,并画段格线提示脚步,学生将步伐明确后,再提升到4步到6步助跑,比一开始就4到6步助跑起跳后做单脚跳,掌握该技术的时间明显缩短。另外,我们做单脚跳单独练习时,受传统全面性教学思想影响,两只腿都要均衡做,其实对于初学者来学,不利于单脚跳起跳腿动作的强化,会出现“负迁移”现象,因此,我们进行教学时,单脚跳起跳应多做,而非起跳脚应少做,待动力定形后,双脚再均匀发展。

其次,第一跳腾空中交换腿动作。先原地单脚起跳,快速换腿后起跳脚落地,采取向上跳起,不向前。然后做原地单脚起跳,快速换腿后起跳脚落地,采取向前跳起。前面两种练习5到6次后,做助跑4步起跳,然后摆动腿后摆,起跳腿积极前抬,完成交换步,并做好落地准备。动作熟悉后,采取在沙坑助跑完成上述动作,加大难度。

再次,第一跳下落扒地起跳技术。在草地上连续做起跳腿的下压扒地动作,然后在跑道上面做下压扒地动作,最后在沙坑做下压扒地动作。

第四,短助跑完成第一跳。4步助跑完成第一步单足跳,6步助跑完成第一步单足跳。以上助跑速度先慢后快。熟悉后8步全速助跑完成第一跳,但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第一与第二跳之间的衔接,对动作完整性会破坏。

第五,跨步跳及前两跳之间的衔间。跨步跳先单独进行练习,可以通过交换腿跳感受跨步,随后可做跨步跳30米,前面应练习应少做。应多做前两跳之间的衔间,这是难点,第一跳有远度,第二跳有高度,应不断的强化两跳动作要点,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远度与高度则是通过后天的训练提高。

第六,跳跃及第二、第三跳衔接技术。先短距离助跑跳远,熟悉后重点做第二、第三跳衔接技术,幅度先小后大依次进行。

第七,小幅度短距离做完整三级跳技术动作,随后做第一、第二跳完整动作,再做第二、第三跳完整动作,再做短距离完整技术动作。

4.结束语

三级跳远作为技术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一项运动,在进行教学时难度偏大。特别是运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如何有效的进行分解教学,不仅保证基础动作的掌握,又能促进完整动作的发展,需要通过实践反复验证、不断修正才可以把握规律,得出有益于三级跳远学习与技能提高的可行方法。不管什么体育项目要想提高其成绩,必须要通过科学、系统、合理的训练方法和专项技术训练,才能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有效的提高其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罗希尧.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

[2]钟明宝.分解教学法应用的理论性研究[J].

[3]黄林全.分解教学法的心理分析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4]谭清华,周脉清.分解教学法提高乒乓球正手攻球效果的实验研究[J]

[5]秦士钧.铅球分解教学法的运用[J]

三级跳远教案篇2

一、组织机构及分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年级组长

(二)分组安排

1、竞赛组

组长:*

组员:体育组全体成员

职责:全面协调竞赛各项工作

2、编排记录组

组长:*

组员:*

职责:负责竞赛成绩的记录与编排

3、宣传组

组长:*

组员:*学生2名

职责:

1)负责学生宣传教育工作;

2)负责摄影摄像工作;

3)负责运动会期间广播稿件的收集和播音工作;

4)钱雨宁老师负责运动会期间的摄影及所有材料的归档。

4、纪律组组长:*

组员:*各年级组长学生4名

职责:

1)负责运动会期间学生纪律教育工作,评出精神文明奖。

2)各班严格遵守运动会日程安排,不迟到,不早退。

3)各班运动员尊重裁判,不得顶撞、纠缠裁判。

4)各班入场前均要清点人数,不得无故缺席。

5)在比赛场地不乱丢垃圾,保持场地的清洁卫生。

6)各班在指定位置就坐,不随意进出比赛场地。

7)注意安全,严防各种事故发生。

5、医疗保健组

组长:*

组员:*

职责:负责比赛期间运动员的医疗保健工作。

7、后勤、安全组

组长:*

组员:*

职责:

1)负责运动会开幕式场地的布置、安排;

2)负责比赛所需器材的备置,运动会音乐准备;

3)配合其他组,负责运动会的后勤物质保障工作;

4)负责运动会伤害事故应急预案制订与实施;

5)负责运动会期间的安全工作。

(三)裁判员名单

总裁判长:*

田赛长:*

径赛长:*

检录长:*

检录员:*

发令主裁判:*

发令员:*

计时主裁判:*

计时员:*

终点主裁判:*

跳部主裁判:*

跳部裁判员:*

投掷部主裁判:*

投掷部裁判员:*

场地器材组组长:*

场地器材组组员:*

二、竞赛项目

(一)比赛组别

按年级进行分组,共分为六个组。

(二)比赛项目

1、个人项目:6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跳远、立定跳远、跳高、铅球、垒球、扔沙包

(三)各年级具体比赛项目

年级个人项目

一年级:60米、100米、立定跳远、扔沙包

二年级:60米、100米、立定跳远、扔沙包

三、四、五、六年级:6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跳远、跳高、铅球、垒球

(四)比赛人数

1、个人项目

1)一、二年级每班4男4女;

三级跳远教案篇3

关键词:三级跳远;三次教学实践;困惑;反思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5.007

三级跳远是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一项比较重要的项目,它也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中田径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三级跳远的动作技术比较复杂,它是从快速助跑开始,然后再连续做单足跳、跨步跳和双脚跳跃,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因而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不太容易,尤其是如何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好三级跳远的动作结构及节奏,这是摆在教师面前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通过对课例“三级跳远”的三次实践,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而且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带领学生不断地去探寻快乐学习、高效学习的方法,学生最终较好地理解并掌握了三级跳远的动作结构及节奏。

1 第一次教学与困惑

1.1 教学

第一次进行三级跳远的教学时,是按下面的思路来展开的。

先给学生简单地介绍三级跳远的来历,再给学生做了两遍三级跳远的完整示范,接着利用挂图给学生讲述三级跳远的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最后针对每一跳进行相应的讲解示范。接下来,将学生分为四组,每一横排为一组,先让学生进行15米单足跳练习,往返可换脚,即跳过去用左脚,跳回来用右脚;单足跳练习结束后,再进行跨步跳的讲解示范,笔者接着提问学生:跨步跳与单足跳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代表发言谈谈它们之间的区别,最后教师再归纳小结跨步跳与单足跳的区别,并交代好完成练习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然后将学生同样分为四组进行练习;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完整的三级跳远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点评学生的练习情况,对动作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予必要的鼓励。

1.2 困惑

上面的教学将三级跳远的完整技术人为地划分为单足跳、跨步跳、跳跃三个技术环节,因而使得不少学生割裂了三级跳远技术的整体概念。教师在各技术环节分解教学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有“三级跳远整体技术不可分割”的意识,因为三级跳远前一个环节是后一个环节的准备,后一个环节是前一个环节的延续,各技术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如果割裂了三级跳远技术的整体概念,学生就会出现严重的错误动作,他们在起跳时脚会紊乱,不少学生搞不清自己的双脚到底应该如何进行起跳,还有一些学生不是第一跳“单足跳”,第二跳“跨步跳”,第三跳“跳跃”,而是连续跳了两次“跨步跳”。课后,我再三思考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发现还是学生对三级跳远的动作结构及节奏不是很清楚,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正确采用分解与完整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三级跳远的教学呢?

2 第二次教学与困惑

2.1 教学

带着对三级跳远教学的困惑,当笔者第二次面对三级跳远的教学时,恰好这次是代表学校外出参加全区的赛课活动,课题正好是“三级跳远”。自己苦思幂想该如何解决上面的难题呢?若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三级跳远,学生不太容易掌握好其技术动作,而且会感觉枯燥乏味。突然灵光一闪,联想到一位老师曾经介绍过他在篮球场如何教学生打篮球的教学思路,笔者何不也来玩这一招呢,即“跳出沙坑来教三级跳远”。随后上网查询了一些资料,参考了同行的一些好的做法,再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确定了新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在课堂上,将学生比较熟悉的“跳房子”的情景游戏改编为跳呼啦圈的情景游戏来进行三级跳远的练习。如图1所示,按顺序摆好3个呼啦圈,摆若干组;再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教师先示范,第一跳用右(左)脚单脚跳入第一个呼啦圈内,第二跳左(右)脚跨入第二个呼啦圈内,第三跳双脚跳入第三个呼啦圈内,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把握三级跳远中三跳的节奏。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练习,并让他们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的所有成员最先学会这个动作,看看哪位学生的动作最协调,从而较好地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同时对各小组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的点评。

接下来用两床小体操垫和呼啦圈做教学器材,如图2所示,按顺序依次摆放,教师示范单脚跳过一床平铺的小体操垫,第二跳用另一只脚跨越一张折叠的小体操垫,最后双脚跳入呼啦圈,这样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要有意识地往上跳起来,要有一点高度。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练习,并让他们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技术动作正确、跳得远。

最后将呼啦圈和小体操垫教学器材错位摆放,按顺序依次进行,如图3所示,在呼啦圈上练习三级跳节奏,用小体操垫强化三级跳技术动作,这种组合练习既可以增加学生练习的密度,又可以让学生很快地掌握三级跳远的技术动作。

2.2 困惑

上面这种教学设计,突破了场地器材的限制,把枯燥的三级跳远教学趣味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大大地简化了技术教学的难度,学生在进行每一步的练习中很自然地对先学的练习进行了复习和巩固,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循环练习法来提高练习的密度,教学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教法能较好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级跳远的动作结构及节奏,评委也一致给了好评,该课被评为一等奖。但是评委也指出一些问题,比如该课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身体素质之间的差异性,有些学生跳、跨能力强,有些学生弱,怎么解决;另外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略有欠缺;笔者当时就在想,如果以后再上这块内容,又该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3 第三次教学突围

带着对三级跳远教学的困惑,当笔者再次面对三级跳远的教学时是一次常态课,于是不断地问自己,这次又该怎么上呢?要是想偷懒,把上次区内公开课的教案拿来用不就OK了,何况那节课的教学设计也还不错,得到评委老师的肯定。但另一个声音又不断地在耳边响起,怎么能这样做呢,你如果这样做,你的教学水平怎么能得到不断提高呢?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不能“拿来主义”,不能照搬照抄原来的教学设计,必须另起炉灶,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吸收原来教学设计中好的一些做法,但新的设计要重点解决上次评委老师指出的那些问题。

再次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以及和组内同事的讨论交流,确定了新的教学设计思路。

上课伊始,先让学生进行热身活动。笔者在操场的草坪上安排了“结网捕鱼”的游戏,池塘里的“小鱼”只能一只脚着地跳(单足跳)着逃,跳累了可以换另一只脚,这样的安排既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了一定的铺垫,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学生热身活动之后,教师仍然采用了呼啦圈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将学生常玩的“跳房子”游戏改编为跳呼啦圈游戏,场地布置如图4所示,图中为学生安排了四组游戏形式的练习,具体练习方法:在第一组练习中学生单脚跳进圈;在第二组练习中学生双换跳进圈;在第三组练习中学生先单脚跳进第一个圈,再换脚跳进第二个圈,接着双脚并拢跳进第三个圈,这样的教学设计也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把握三级跳远中三跳 的节奏,同时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将三种跳(单脚跳、换脚跳、并脚跳),改成向前跳跃(单足跳、跨步跳、跳跃);此时笔者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体会三跳的节奏,教师要进行巡回观察,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个别提示和指导。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练习和体会之后,再让学生进行第四组练习,它同第三组练习,但比第三组适当拉长圈与圈之间的距离。等各组练习完成后,再让学生进行循环练习,这种游戏的方式一下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当学生跳呼啦圈的游戏玩得比较熟练时,再将学生集中起来,提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学会三级跳远的三跳方法和节奏,同时向学生介绍三级跳远的技术,及时出示小黑板:第一跳为单足跳(要求:用有力的腿完成单足跳,);第二跳为跨步跳(强调做出跨步跳的前跨和前摆);第三跳为双脚跳(要求学生要屈膝缓冲,掌握落地技术)。总的要求是三跳要有力、连贯、协调;目的是掌握完整的三跳技术。接着教师给学生示范了一遍完整的三级跳远动作,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前两跳中会出现连续跨步跳动作,针对这一现象,教师立即让学生停止练习,再挑几个动作做得比较规范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示范,并让各组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接着再进行自主学练。

在能力提升阶段,教师在操场上设置了八组练习场地,场地布置如图5所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场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要分层推进,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来回巡视,发现那些跳得好的同学越跳越有劲,而那些跳跃能力稍弱的同学练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见此情景,教师迅速把学生集合起来,将他们编成几个小组,给他们指定了几个技术动作较好的学生当小组长,让小组长带领他们去练习,要求所有同学在全部完成某一水平的跳跃后才能进入到下一水平的练习,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较充分地考虑到了学生的全面性、差异性,从而分层推进来提高目标的达成度。这样安排之后,同学们之间相互指导,相互交流,积极练习,谁也不想拖本小组的后腿,很好地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巡视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提示同学们为自己的小组呐喊助威,那种你追我赶的练习场面真的很热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4 三次教学实践的感悟

4.1 要想解开教学困惑得需要教师自己不断地加强学习和反思

三级跳远的教学困惑只是我教学生涯中遇到的很多教学困惑中的一个,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教学困惑,面对这些教学上的困惑,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一味地抱怨学生不行,还是对它们置之不理,笔者认为都不合适,我们应该不断地加强学习、反思、总结、研讨,要不断地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多了解学生的学情,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要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贴近学生的实际,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教师要多研究才能享受教学的幸福

教学工作,是一次次地循环,一次次地重复讲解同样的内容,如果教师每次都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去教学的话,教师很容易就会出现倦怠,这样的教学可以说是很枯燥的,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去求变,在求变中去求新,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有新意,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激情,才不会感到教学工作的枯燥。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参考文献:

[1] 徐振鹏.巧教三级跳远. 中国学校体育,2009.8.

三级跳远教案篇4

成功的教学必有完善的计划,即使有再强的执行力而没有好的计划也于事无补;教学计划是教师学习与实践、思考与探索的结果,是教学实践、反思及不断升华的历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的制定有必要厘清几点:

一、厘清学段教学内容,构建水平四学校教学内容框架

体育教学内容是课程构建的核心之一,整体构建是涉及全校的课程内容分布的问题,厘清三级课程管理系统学段教学内容,构建学校教学内容框架。

《课标》(2011版)列举的课程内容如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游泳或冰雪类、武术类、其他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等。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江苏省2014年7月﹚的课程内容划分为必学、限学、自选三类,必学内容:基本活动技能﹙田径类、体操类﹚;武术;体育与健康知识。限学内容:球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韵律活动与舞蹈;民间传统体育等。自选内容:游泳、花样跳绳、定向运动、新兴运动项目等。我校已有的课程内容如 “每月一赛”(拔河、合作跑、跑操、广播体操、接力跑等);海门市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花样跳绳、踢毽和跳橡皮筋﹚。

体育教师必做的学校体育工作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南通市体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海门市季度体质与视力状况监测等;“每月一赛”; “体育节”(田径运动会、球赛等); “一校一品”﹙篮球、足球等﹚;市教育局、体育局组织的体育比赛,学生全员参与的比赛﹙广播体操、跑操等﹚等。

结合学校体育工作筛选课程内容,选择学校具备条件、学生喜欢、教师能教的教学内容,构建水平四学校教学内容框架,具体思路:1、体能﹙田径类、体操类、武术等﹚、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知识、校本课程确定是学生必修的内容。正确处理一般体能类教学内容,避免出现体育课上成体能训练课的现象,学生在学习与运用中形成基本运动技能并增强体能。 2.依据精教类、简教类、知晓类、锻炼类教学原理确定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如篮球精教类教学内容,“一校一品”篮球大教学单元内容﹙40–50课时﹚,分配在各学年学期中。结合各社团种类确定简教类教学内容﹙乒乓球、羽毛球等﹚,并分配在各学年的学期中。3、整合测试项目,融入在相应的运动单元教学中。南通市初中学生体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方案,考生体育成绩包括《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平时体能素质与运动技能水平测试和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三个方面组成。每学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体能素质与运动技能水平测试3项,其中800米(女生)、1000米(男生)跑为必测项目,其余2项在体能素质类与运动技能类项目中各选测1项。可供学生选测的体能素质类和运动技能类项目各不少于3项,且各学期2项选测的项目不得重复测试;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规定在题库中田径、体操、球类三大类测试项目每大类各供选三项,学生每大类“三选一”自主选择考试。中考题库中三十多个测试项目,每学期教体能技能选测6个项目、必测1个项目,初一、初二、初三上学期五个学期可选教题库30多个项目,初三下学期根据学生选项,复习应考。如何优化整合中考题库考试项目呢?遵循运动项目教学先易后难的顺序如跳跃类,先立定跳远再立定三级蛙跳、立定三级跳远,后跳绳、跳高、跳远,可确定初一立定跳远、跳绳,初二立定三级蛙跳、跳远,初三立定三级跳远、跳高;与精教类、简教类、知晓体验类教学内容融合如篮球运球绕杆、运球投篮﹙中考题库测试项目﹚安排在篮球教学单元的运球、投篮部分。4、处理好基础年级、毕业年级教学与中考内容之间的关系。初一、初二基础年级学生在相对集中时期系统地学习。如初一上学期选择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实心球 ﹙体能﹚;广播体操、篮球、足球﹙技能﹚;耐久跑﹙男女生必测项目1000米、800米﹚等教学内容。5、除运动技能外,教师对选择的教学内容进行挖掘与开发,形成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水平四体能技能教学内容逻辑性编排构成学校课程框架即各学年学期的教学内容分布如初一上(下)学期教学内容:体育与健康知识、耐久跑、立定跳远(跳绳)、实心球(快速跑)、坐位体前屈﹙30秒立卧撑﹚、广播体操(技巧)、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每月一赛”(海门市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男生引体向上、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等。

二、目标统领内容,合理布局学年、学期教学计划

《课标》(2011版)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是“捆绑”在一起描述的即内容紧随目标,学习目标的达成与学生学习何种运动项目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学生喜欢并认真学习与锻炼。学习目标由水平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组成的完整体系,细化水平学习目标可得到下级学习目标。

“目标引领内容”,细化水平学习目标可得到具体教学内容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如篮球运动技能水平学习目标之一:基本掌握并运用篮球运动技术和简单战术,教学内容是达成学习目标的载体。水平四各年级篮球运动技能学习目标:学生学会运、传、投等篮球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参与简化规则的篮球教学比赛;学会运球接投篮等“组合”技术,会学一些需要进一步掌握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参加具有一定对抗性的篮球教学比赛;会用所学技战术参加篮球教学比赛。各年级篮球教学比赛内容:在规定区域中教学比赛如汽车轮胎替代篮圈的长方形平地、半场、全场篮球教学比赛,运用传球、运球、投篮单项技术教学比赛;“组合”技术和简单战术的教学比赛;运用所学篮球技战术教学比赛等。

教师根据学校条件、学生学情等确定各学年、学期教学计划。如何在各学年学期中序列教学内容呢?遵循教学内容与季节、天气状况相适应如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知识教学单元星布在雨天上室内课;遵循教学内容与学生体能储备相适应如初一第一学期初广播体操、学期末实心球;其他如每月一赛在每月月初等;毕业年级学生初三下学期统考,恢复体能、学生选项分组教学、体能与技能训练、心理训练及适应性训练及考后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运动。

如何分配每学期教学内容的课时呢?以每学期16周课时为例,体育理论、健康教育3-4课时,精学类运动技术10课时,简学类或知晓体验类运动技术8-10课时、体能技能项目19-20课时,校本课程项目4-5课时。

三、科学合理地设计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是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单位,各学年学期的具体教学内容可运用单元教学的形式教学。单元教学计划设计一般通过分析教学内容选择分解教学法还是完整教学法,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等决定教学单元技战术重点、难点及教学内容搭配,就学生学习状况分配教学单元课时。以融合在足球教学单元中的定位球踢远为例,运用分解教学法,运动技术各环节具有阶梯性,原地定位球踢远技术、助跑定位球踢远(上一步、3-5步助跑)技术。原地定位球踢远技术、助跑定位球踢远(上一步、3-5步助跑)技术、教学比赛(踢准、踢远)等组成小单元教学,与足球运球绕杆等小单元教学串接构成大单元教学;搭配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练习如立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

运用单元教学编辑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可结合学校体育活动设计,仅选用考试测试项目,会让学生失去体育运动兴趣,更不会参加体育运动。体育教学要课内外结合,教学延伸到课外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单元教学中的大量练习可在大课间、体育活动课时得到补偿,丰富的练习手段、多样的组织形式等能够引领学生自主锻炼、拓展练习如排球——垫球,学生运用垫球技术自主练习或垫多比赛、集体游戏——垫球接龙等,在课外良好的体育氛围中体验体育文化魅力;匹配学校群众性体育比赛,学生能运用体育课习得的各单元教学运动技能参加各种比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如每学年秋、春季田径运动会、“每月一赛”等是学生学习交流、锻炼、展示的平台;各种主题形式的单元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融会贯通,如不同教学内容组合在单元教学中,加深学生对运动原理的理解,例实心球、排球发球、定位足球踢远用力方法即用力速度快、距离长,用力部位即球的后下方相同。并开发教学内容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实现学习目标,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四、针对性且个性化的设计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教学计划是单元教学计划的具体化,要避免单元学习目标课时化,分析课时教学内容,确定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如实心球初一重点用力顺序,难点投掷角度;初三重点远离器械、鞭打技术,难点投掷高度;身体练习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抓住技术教学载体,设置辅助练习如用“抱膝跳”体会蹲踞式跳远的“腾空”动作;运用直观教学法,结合挂图讲解、模型示范等,并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运用语言法渗透体育运动技术原理和健身方法等教学教育。课时计划体现身体练习的课堂运动密度与强度学科特点;运用分层分组教学等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技能形成、体能发展,并享受体育运动乐趣。

课时教学计划为班级学生量身定做,因此具有针对性。体育教学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的过程,而教师与学生之间人与人互动的过程是最大的变数。如男生喜欢球类运动,课上预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进行球类运动能保持他们学习的热情;女生能遵守课堂秩序,可引导她们之间的协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等。分析各班学情,因势而导,达成教学教育目标。

课时教学计划由教师自己制定并实施,因此具有个性化。教师根据学校体育发展、学生需求、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等因素,同时体现教师自身特点如中老年教师通过精选游戏、选用丰富的练习手段和多样的练习形式组织教学,运用教学经验教学教育而不选用自己不擅长的方式方法如体育舞蹈等。教师在不断地学习中结合自身特长设计课时教学。

三级跳远教案篇5

    怎样教正确、讲明白呢?就一节课而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技术动作要正确、规范,讲解的内容既要简明扼要,又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之听得懂、易理解。教育界有“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说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实现教正确、讲明白的教学目标,并非轻而易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质和技术素质。具体地说就是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技术动作的结构机理,能完成规范准确的示范动作,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技巧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

    一、熟悉教材。教师不但要对自己所教年级的教材内容了如指掌,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相邻年级同类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个学段同类教材的演化和要求,也就是说要把握教材的纵横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教者安排教学进度,吃透教材的精神实质,准确地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实行宏观控制。在这个基础上安排一切课的教学内容,就容易做到重点突出难度度适当,讲授内容也容易贴切得体。例如,二年级一节跳远新授课的教学内容是这样安排的;(1)复习跳单、双圈练习;(2)教学跳远的落地方法;(3)教学全程技术(三至五步助跑);(4)在一区域内踏跳。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说明教师熟悉二年级跳远教材内容和要求,同时明确二年级的跳远教材是由一年级立定跳远(落地技术)和跳单、双圈(单跳双落技术)演而成的。教师的教学意图也很明确,通过 二年级跳远教学,形成急行跳远技术的基本雏型,为顺利地过渡到七至九步助跑区内踏跳(三年级教学内容),铺平了道路,同时为小学阶段学习和提高跳远技术奠定了基础。

    二、了解学生。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素质不仅和运动能力有关,而且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变化,随着性别和发育水平的不同也各不相同,所以身体素质的发展也有早晚,快慢之分,有忆速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稳定阶段、下降阶段 。而快速增长阶段又叫做敏感期,敏感期只说明在一定年龄或年龄阶段 ,身体素质增长较快或者成绩提高较快,上升幅度较大。通过调查,在13岁以前可以多做一些动作频率快和反应速度较快的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技巧、游戏等等,以发展儿童的平衡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与其相关的运动能力。了解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共同的特征,还要掌握这班学生的某些特殊情况,这样才能根据教学对象的身心性和实际水平,采取最佳教学方案,有效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

    三、灵活运用教法。教学有法却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说明动作名称、方法、过程、要领、要求,以及总结、评价等诸多内容,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确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后,钻研教材教法便是上好课的关键一环。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教材,课型、教学对象等具体情况,科学地灵活安排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程度、生理反应、情绪变化,及时捕捉反馈信息,采取措施随时调节课堂教学,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三级跳远教案篇6

一、器材开发返璞归真

现在的一些公开课、评优课等,器材开发种类越来越繁多,不考虑课的需要及是否经济实用,总会给人以华而不实之感。如投影仪、跨栏架、体操垫、接力棒及其他昂贵道具等,课堂简直就成了体育器材展示的阵地。笔者认为在器材利用和布置上,要遵循简单实用的原则。

本节立定跳远展示课最初设计是,以“趣变荷叶”游戏为主,把绿色的地毯剪成“荷叶”形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玩自主摆放、抢占荷叶、自由玩荷叶、连续跳荷叶、互挤出叶、拼奥运图形等一系列“趣变荷叶”游戏中,达成教学目标。但几次试教后,不但器材繁、贵,练习过程也不适宜学生拿与放,而且一些教学环节远离常态课要求。后来,我们又尝试了鞋盒、体操棒、小垫子等器材,但还是不尽如人意。直到最后,经过不断反思总结,我们将荷叶、盒子、体操棒等物体“浓缩”成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彩绳。将立定跳远技术进行分解,巧妙地把彩绳游戏和技术教学这两条一明一暗的线索贯穿于全课之中,编出一系列的绳类游戏环环相扣,技术要求层层递进,让学生在“玩”精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发展技能。

由此可见,器材开发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优先选择身边常见的、可利用的资源,丢掉花架子,注重朴素与实用,通过替换或代用品去实现高效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简单的器材,达成高效的教学目标。

二、器材功能一物多用

在目前,大多学校体育器材还不是很充足,我们应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充分利用现有器材,挖掘器材的各种功能,采用组合、变形、简化的方式,力求一物多用、一场多用、一课到底,尽可能地把一种器材的功能开发得淋漓尽致。

在《妙用彩绳趣学立定跳远》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彩绳的各种功能,如创编了趣味跑步、顶绳比远、手摘仙绳、悄悄落地、双跳双落、飞越彩虹和多变彩绳等一系列的彩绳游戏,让学生在玩彩绳游戏中,高效达成动作学练的目的(见表1)。

三、器材使用符合学情

实际上,在本课将彩绳引入到具体的立定跳远教学中并不是一帆风顺。我们创编的游戏需要把彩绳对折、折绳和扎绳,可由于学生各自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异很大,每个班级、每位学生扎绳的速度各不相同,总体来说女生扎绳(将绳对折4次后,用皮筋缠绕成捆,简称扎绳)速度要比男生快。速度快需要2分钟,慢则需要5分钟以上。把有限的教学时间浪费在这个环节上实在可惜,并且这个速度教师很难预先摸底和调控。我原来精心设计的很多游戏,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不得不对有些彩绳游戏进行调整、删减和变通,以确保教学顺利推进。在定稿教案中,我们一开始就直接出示扎绳,随着教学的推进,再慢慢地打开彩绳,课到高潮处,彩绳完全打开;然后,逐渐收缩折绳;最后,随着游戏的进行,慢慢地引导学生将彩绳扎成捆,完成学练任务(见图1)。

四、器材运用勿忘核心

开发器材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还是让学生练有?盲目地开发器材功能,一味的标新立异,就会造成器材功能被弱化、异化和淡化,甚至使器材运用步入误区。器材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是为了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而服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力起跳,双脚起跳,双脚落地,屈膝缓冲,协调用力。教学难点是起跳时两脚用力蹬地,手臂摆动与脚蹬地动作协调一致。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们针对一年级立定跳远的常见错误设计的一系列的彩绳游戏,其目的就是巧借器材功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见表2)。

体育器材不是孤立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而是体育器材布置与利用要与教学目标契合、与教学内容融合、与学生实际和教学形式吻合、与学校可能的资源整合,才能真正发挥器材的实用价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真正促进学生体质。

五、器材摆收发动学生

在试教中,我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插曲。一开始是由教师预先摆放好彩绳,让学生围绕着彩绳进行趣味跑。可是小学生的注意力非常弱,跑动中,他们全被场地上五彩缤纷的彩绳所吸引着,我多次提醒也无济于事。发现问题后,我们改变策略,先让小组长领回彩绳,给半分钟时间让小朋友摸摸彩绳、玩玩彩绳,满足一下孩子们的好奇心。然后再引导学生将彩绳(扎绳)放在脚下的规定点上,并告诉学生:“这些彩绳好比是花园里漂亮的蝴蝶,我们在跑步中要爱护它们,不能踩着、碰着、踢到蝴蝶。”给彩绳赋予生命,学生在趣味跑中,就对器材充满了爱意。课末,通过安排蝴蝶上床睡觉的游戏,引导学生有序地将扎绳放回箱子中。

由此可见,器材的摆放、移动与调整,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如摆放有序,阵型简洁。摆放位置该直的就不要弯,该集中的就不要散。这种方法既方便了教师,也方便了学生,使课堂教学更紧凑。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前应该有自己的设计方案,在发动学生摆放前,教师要以准确的示范和精确的讲解进行引导,包括器材摆放的位置、间隔、方向等,非常明确地提醒学生,这样学生就会迅速按教师的要求摆放,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教学效率。

六、器材利用注意安全

安全无小事,处处要当心。再好的体育教学,如果出现安全事故,都将“伤不起”,因此,场地布置、器材使用永远“安全第一”。一些危险因素较高的器材,如铅球、实心球、山羊、鞍马和双杠等,教师都要事先做好安全预案,上课前检查器材,上课中紧绷安全弦。然而,对于一些安全系数较高的器材,如绳子、彩带、软排等,教师的安全意识往往会淡薄,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本课使用的器材为彩绳,安全系数较高。可在飞越彩虹游戏练习中,有一位学生突然抬高彩绳,绳子成为“绊脚石”,使跳远同伴摔了一跤。还有,学生不遵守教师要求,将手绳乱舞,打伤了同伴。为此,我们将本课器材使用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制订了预案(见表3)。

体育教学是开放的课堂,存在着各种风险。无论是质硬、物重的器材,还是质柔、物轻的器材,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教师在备课前要钻研教材,把各种可能发生危险的因素考虑周全,切不可麻痹大意。另一方面,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增强安全意识,仔细观察学生学练情况,及时进行点评,表扬好的学生,批评差的学生,尤其对那些不按要求使用器械的学生,更要及时提醒与制止,必要时还应该给予严肃的批评和惩戒,以防发生伤害事故。

三级跳远教案篇7

授课班级:初二XX班

班级性质:男女混合班

授课人数:50人

单元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跳远的积极性;

(2)学习与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

(3)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及身体协调性,培养良好的平衡能力和跳跃能力。

二、单元教学计划案例分析

1.单元教学计划编制技能的判断

该案例的制定者基本熟悉“蹲踞式跳远”的整个过程,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的体育教师素养与教学技能,但该计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重点学时不足,单元结构安排不够合理,教法过于简单,教学手段较为缺乏等。总之,该教师对单元教学虽然有一定的理解,但其技能还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2.单元教学计划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

(1)该单元教学计划的教学目标过于泛化。体育课程目标中存在各个层次的目标,主要有体育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学年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目前制定以上各个层面教学目标的格式很不统一,有的按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来仿制,如模仿体育课标的四大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体能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有的则模仿教育学的布鲁姆分类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到底按怎样的方式来表述目标?笔者认为,若完全按教育学的布鲁姆三大分类目标来表述,不是十分适合,因为其中的“技能”目标并非只指“运动技能”;其次,体育学科必然要体现学科的特性,“促进体能发展”则是其中的特征之一。若完全按体育课程标准的四大目标来表述,也有不当之处,即缺失了“运动认知”方面的内容。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应以体育课程标准的四大目标表述方式为主体,这样不会偏离体育课程总体目标;其次,增加“运动认知”方面的内容,把运动技能目标一词调整为“运动知识与技能目标”;第三,在表述目标时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显示个性化特色,即有的目标可以重点写、详细写,有的目标可以略写。至于“目标”如何准确表述,近年来研究较多,还望早日出台一个大家都比较认可的统一的目标制定方案。

结合以上实例,笔者认为,该单元教学目标缺失了一个“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或“情感”)目标。其次,运动技能目标“学习与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过于笼统,只说明一个过程,没有说明应达成的具体标准。“运动参与目标”写的过于简单化,没有说明通过怎样的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学习态度等。

(2)有关单元学时大小的问题。如何确定一个教材的单元大小,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要科学确定某教材单元教学学时,必须依赖于科学实验研究:其实验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该项目运动技能,同时这个实验必须要做到可重复性、可推广性。但其实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学生的学习基础、是否由同一个教师任教、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只有把这些因素都控制好,才会有一个相对科学的结论。但要做到这点,基层教师难度较大。以往我们有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当然其中的教材学时也不全是科学的,因为曾造成了很多教材的低水平重复现象),不需要考虑单元学时,而现今,体育课标中只有目标,没有内容,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广大的基层教师需要考虑教材单元学时的大小问题。

就以上案例而言,既然这个教材出现在初二年级,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学生之前没有学过这个教材(有的学生即使接触了,也是业余自练自学的),学了之后也不再出现这个教材(否则就造成了低水平重复现象,浪费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基于这样的思路,笔者认为5课时是不能达到“比较熟练掌握蹲踞式跳远技术”程度的。至于需要多少学时才能掌握这个运动技能,我们期待更多的实验研究作为支撑。

(3)该单元教学计划的教学重点把握不够准确。众所周知,就“蹲踞式跳远技术”而言,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而以上各个环节的重点环节应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检验这两者结合效果的指标是“腾空步”),也就是说,只要“腾空步”做得好,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就比较成功,否则,反之。既然“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是单元教学重点,那么我们在单元教学中就应该安排较多的学时。而上述的单元教学计划,其问题在于:“助跑与起跳的结合”环节只有第四次课才出现,而且把助跑技术与起跳技术割裂开了,并把起跳技术安排在先,助跑技术安排在后,这明显没有突出“助跑与起跳的结合”这个教学重点。

(4)该单元教学计划第一次课的内容与教法安排不够合理。第一次虽然是引导课,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与概念上,教法也不能仅停留在原地蹬地起跳,连续蹬地跳、单足跳、双腿跳等,简单复习这些内容也是可以的,但整整安排一节课则有些多余,因为该教材本身的学时不多,直接进入学习“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环节,这样就可以省事省时。

(5)该单元教学计划有关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的关系处理不当。在“蹲踞式跳远技术”中,分解教学是必须的,因为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但我们在处理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时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分解教学不能过多,否则就会形成分解动作做得较好,但完整动作不会做的现象。上述例子中,完整练习只在第四次课的最后环节中出现,而第五节课就考试了。这样的安排能让学生学会吗?因此,要妥善处理分解与完整的关系,我们可以先分解、后完整,并把完整安排在分解之中,这样就把分解与完整有机结合起来了。

(6)该单元教学计划中没有安排与注明辅助教材。对于初中二年级学生而言,主教材当然是“蹲踞式跳远技术”,但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每一节课上安排一些少量的较短时间的辅助教材,这样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调节初中学生运动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安排辅助教材的原则应根据该校学生每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并针对一些测试结果较差的身体素质来选择相应的内容;其次,还要注意每节课学生身体各个部位活动的搭配,如上下肢练习的搭配等。

(7)该单元教学计划的教法没有体现男女生性别差异。由于初中学生采用的是男女混合班授课,而男女生在初二阶段开始明显表现出性别差异性,特别是在运动能力方面,其差异性更为鲜明,因此,在安排教法上可体现男女性别方面的差异,这样有助于分层教学,有效实施“因材施教”。

三、单元教学计划研制的建议

1.单元教学计划的格式

单元教学计划的格式很多,有文字陈述式、表格式、文字与表格结合式等,从观摩者角度而言,表格式看起来一目了然,因此,建议用表格式比较清晰。

2.单元教学计划编制技能发展建议

(1)单元教学计划有时是针对一个教材的,如上例就是一个教材;有时是针对混合教材的,如小学体育单元教学,可以按活动类单元教学进行设计,例如,跳跃单元教学中可以安排单脚跳、双脚跳、立定跳等,其活动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2)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明确单元教学与模块教学之间的区别,模块教学可以是某个教材各项运动技术的组合,如篮球教材的模块教学计划,可以由运球、投篮、传球等技术组成。但模块不等于单元教学,单元教学是模块教学的下位概念,如篮球模块计划可以由运球单元教学、投篮单元教学、传球单元教学组成。

(3)处理好“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次教学目标”的关系。各课次教学目标不是单元教学目标的简单分解,而是把单元教学目标根据不同课次的要求合理地编制到各课次之中。

(4)在安排单元教学各课次目标与内容时,要遵循教材运动技术的要求与学生运动学习的规律,要突出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处理好单元教学重难点与课次教学重难点的关系,且单元教学的重点要有充足的学时作为保障。

(5)注意各课次之间的衔接性与逻辑关系,重点处理好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的关系,把各课次有机的衔接起来,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单元教学体系。

(6)在教法安排方面,不应空谈,要落实到位。由于单元教学是体育课教学的依据,我们不能把单元教学简单地看成是一份仅需上交的文件,而是一份至关重要的体育课教学要依赖的文本。因此,在各课次的教法安排上要落到实处,这是与体育课衔接最为紧密之处。但由于我们在理论层面上没有达成有关教法、学法的一致意见,因此,表述起来有些困难,笔者认为“课次教学方法”可分解为三个不同的层面:教法、学法、练法。教法可通俗地理解为教师的教法,如图示讲解、动作示范、指导与反馈等;学法可理解为学生学习的方法,如个人学习、合作学习、自学、集体学习等;而练法则可理解为学习练习的步骤,如第一个练习是什么?第二个练习是什么?

三级跳远教案篇8

山东省教育部门公布了山东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工作方案。威海市考生被安排在4月11日至14日进行。另外,考生参加专业测试时必须出具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专业测试包括专项测试和基本素质测试。计分办法采用专项测试成绩和基本素质测试成绩综合计分。专项测试项目有田径(不包含100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体操、武术。基本素质测试项目包括100米、立定三级跳远和原地推铅球。专业测试结束后,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根据考生的体育专业测试成绩,按不超过招生计划2.5倍的比例确定专业合格分数线。5月10日前,考生可通过山东省教育招生网站查询成绩。体育专业考生参加理工农医类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夏季全国统一考试。体育专业本科、高职(专科)志愿均实行网上填报。已被普通高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确定录取的体育考生,不得报考体育专业。

另外,为促进中学素质教育开展,为高校选拔体育专业全面发展的人才,2013年的体育专业基本素质测试内容将从100米、800米、原地推铅球、后抛实心球、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折返跑7个项目中选取部分项目进行测试。

上一篇:初三化学教案范文 下一篇:小螺号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