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29 09:12:07

排球教案

排球教案篇1

摘 要 学校体育作为当今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发挥其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作用,实现体育课的价值和功能。

关键词 学校体育 素质教育 价值 功能

大部分地区的体育课都是45分钟一节课,当然也有学校的体育课是40分钟。如何有效的利用时间,在体育课中显得尤为重要。下面针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经常出现的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时间的情况,针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笔者个人的一些解决措施。

一、课的常规

(一)案例。上课铃声已经响起了,而上课班级的学生甚至包括体育课代表都还在嬉戏打闹、追逐,还有些学生正散漫的从教学楼出来,而此时在操场上并没有看到教师的身影。3分钟过去后,教师出现了,从上课铃响到真正站好队总共花费了7分钟左右。

(二)分析与对策。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上课站队作为一节体育课的开始,最能反映出一个班的常规水平。案例中该班的表现,跟教师有很大的关系。首先上课铃响后教师在3分钟后才出现,说明该教师自己没有做到以身作则,时间观念极弱。教师应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和时间观念的培养,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学校教育负责。其次,反映出教师平时对站队的重视程度不高。上课站队必须明确地点和标准,常抓不懈,才能做到每次站队的“快、静、齐”。再次,教师没有注重对体育课代表的培养。体育课代表应该是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帮助体育教师管理和行使部分权力。在教师没有到场的情况下,作为课代表应该先把队伍整理好,而不是跟着同学一起玩耍。

二、讲解示范

(一)案例。在学习“蹲踞式”起跑动作时,首先教师讲解了蹲踞式起跑的起源。然后教师在没有对学生的观看队伍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做了一次示范。每示范一个动作他都要讲解的很清楚,甚至有点罗嗦,反复的示范和讲解。

(二)分析与对策。其实,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体育实践课中的讲解必须精炼,言简意明。教师可以先做一些各种姿势的快速启动练习,然后再导入“蹲踞式”起跑。为了避免过多的讲解,可以在教学前先做一个正确的示范,并结合动作示范做简单的讲解,然后再针对常见且易犯的错误进行简单讲解。

三、队伍调动

(一)案例。在体育课上需要安排学生做俯卧撑练习,教师下达口令:第一排向前6――步走,第二排向前3步――走,第四排向后6步――走,第三排向后3步――走,以中间这排同学为基准成体操队形散开。然后,学生开始做俯卧撑练习。

(二)分析与对策。案例中教师的组织可谓中规中矩,是否还有更快捷的办法呢?学生先成体操队形散开,然后第2、4排的学生向右(左)横跨半步,前后排成错位站立,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趴下做俯卧撑了。往往时间就在这不经意间一点一点地浪费掉了,在课堂细节上,教师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去研究,达到“积少成多”的效果。

四、突发状况的处理

(一)案例。在合作学习时,有两位学生因为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了争执,教师在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加以制止,并鸣哨让所有学生停止练习,集合整队。然后在其他学生的陪伴下,教师对刚才发生冲突的两位学生进行长达几分钟的批评和教育,并要求其他同学要引以为戒。

(二)分析与对策。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避免了事件的进一步恶化,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随后教师让全班集合整队的处理办法,看似起到了“杀鸡给猴看猴”、“杀一做百”的威慑和教育作用。其实这是对其他同学的不信任,对其他同学练习时间的浪费。其他同学是无过错的,教师应该针对发生冲突的两名学生同学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不是剥夺其他学生的练习时间。

五、场地与器材方面

(一)案例一。原地篮球双手用胸前传接球教学中,教师在进入基本部分的教学时,临时让学生去借器材。结果学生跑到器材室发现门锁了,于是学生跑回来跟老师说:器材室的门锁了。然后,教师又让学生去体育办公室拿器材室的钥匙。就这样花费了5分钟才借到篮球,而借器材的这段时间其他学生都站在原地等。

分析与对策:造成以上这种情况的责任完全在体育教师,作为教师应该在上课前就准备好相关器材。而且,在器材还没借到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其余学生进行别的练习,而不是让学生站在原地待命,浪费时间。

(二)案例二。原地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中,教师准备了4个篮球,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1个篮球,学生进行迎面传接球练习(10人1组,两边各5人),传完球的同学跑到对面的队尾,练习场面井然有序,但是,学生更多的是排队等球,大约15s才能传一次球。

分析与对策:许多教师在教授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中,都采用过这一练习形式。由于很多学校场地和器材配备不足,造成学生练习次数和强度达不到。案例中40个人的班级,用4个篮球来进行教授,显然是达不到学生需求的。如果是由于篮球不够,那么教师可以利用排球或者足球来充当练习器材,以便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学校连足球、排球也没有的话,那么教师可以考虑改变练习形式。让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围成2个圈,每组2个球,通过加快传球速度的方式来增加练习的密度和强度。

六、总结

总而言之,学校体育作为当今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发挥其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作用。而教师作为体育课的主导,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体育课的组织,以最少时间的消耗,达到最佳的效果,实现体育课的价值和功能。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方法选用技巧与案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2).

排球教案篇2

关键词:互动创新 传统教学 排球教学 应用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高校在教育中的导向作用日益凸显,高校是人才的摇篮,高校的职责是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竞争实质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才能使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传统的排球教学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要课题内容,这样的课堂难免会出现枯燥,单调性的缺陷,因此在高校中的排球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有利于改变教学过程中的消极现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二.互动创新的概念

互动创新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老师在这个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语言,肢体行动的全方位参与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建立互动创新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老师和学生之间主导和服从之间的关系,增加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互动创新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一)师生关系的理念不同

传统教育中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在课堂上要尊重老师,这些都是正确的思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强调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力量,学生在课堂中缺乏相关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缺少了学习乐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步放低自己的学习追求。互动创新模式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教学理念。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学生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种意见相互的交换的过程,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尊重。

(二)课堂组织形式的理念不同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有复习,讲解,练习和复习四个环节组成,这四个环节中老师处于主要位置,师生之间的沟通频率比较低,老师根据教学方案进行内容的直接讲解,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之间也缺乏相关的谈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课堂组织上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仅仅是完成了对知识点的灌输,并没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相应的培养。

互动创新教学模式的课堂组织形式由情境引进,自主探索,学习和评价四个部分构成,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把课堂内容自然而然的引入到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会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互动创新模式中可以实现老师和学生知识的资源共享,通过知识的共享过程不仅可以提高知识深度,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漏洞,可以促使老师建立更加全面的知识系统。

(三)教学功能的理念不同

教学功能,是对学生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自身的智力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技能。传统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把握,认为知识的掌握是教学模式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互动创新模式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排球的教学添加了新的教学方案选择,这种模式的形成有利于建立老师和学生民主的关系,同时也会促进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提高排球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

四.互动创新与传统教学模式在排球课堂上的应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有了教学目标会促使教学活动有大的方向指导,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向教学目标靠拢。传统的排球课程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阻碍了学生的潜力的发挥,传统和互动创新模式的结合既要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把握也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寻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选定可以使教学活动都按部就班的进行,使得每一个教学活动都能明确化和具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体育素质存在着差异性,但是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还是会取到良好的效果的。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量体裁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互动教学模式和传统模式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在进步中寻找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实现程序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可以控制的控制,在互动创新和传统模式相结合的排球教学中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实现教学过程的程序化,使得教学步骤能够按照程序一环一环的进行,通过程序化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对不同环节的动作进行有目的性的加强和巩固,并且在互动练习中可以对学生产生的有关问题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排球水平。

五.结束语

互动创新和传统模式相结合是适应于现代的教学理念,适合大学中排球教学的发展,这两种模式的结合有利于克服传统模式的束缚,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排球素质也可以提高我国大学排球学术研究深度。

参考文献:

[1] 董宏伟. “互动创新”式教学模式在排球普修课教学中的运用[J]. 嘉兴学院学报. 2006(06)

[2] 吴平. 排球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 体育科研. 2011(01)

[3] 黄钊林. 排球普修课教学中分层互助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 山西体育科技. 2009(02)

[4] 王保奎,钟浩,陈万睿.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排球普修课中的运用研究[J]. 科学教育. 2007(03)

[5] 周忠高. 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及教学模式的改进[J]. 内江科技. 2011(03)

[6] 陈聪. 互动式教学在体育课中的应用[J]. 体育师友. 2009(05)

[7] 仝媚媚.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探析[J]. 科技资讯. 2011(01)

[8] 苏长. 中职体育教学模式及其在排球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19)

[9] 何海强,张铁雄.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操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03)

排球教案篇3

摘 要 文章阐述了篮球战术教学最优化的实施与控制,通过有的放矢的教学实践,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旨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 篮球 战术教学 最优化

一、前言

篮球战术是篮球教学完整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教育教学最优化理论来指导,能在有限教学时间里用最少的潜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实现篮球队战术教学最优化。通过多年篮球教学实践,主要从两个方面就篮球战术教学最优化的实施与控制进行探究。

二、何谓篮球队战术最优化教学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最优化教学过程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运用现代系统理论方法提出来的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达到最大可能效果。

(一)教学过程的内容,结构和活动逻辑能保障有效地和高质量地完成对学生教养,教育和一般发展的任务,使之符合国家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使每个学生达到可能性的水平。

(二)在不超过现行教学规定的讲课时间达到预定的目的。

(三)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考虑每个具体班级的特点,把每一课的教学任务具体化。

(五)要不断研究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

(六)合理安排作业和课外辅导。是最好的最符合该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和整个过程的安排方案。

最优化的前提从提出准则的观点出发,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形式的方法,已有的条件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和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学过程有效地发挥整体效果。最优化强调以局部到整体都必须是合理的、现实的、系统的。它除了有更新方法和手段外。还包括更新方案中的最优选择,创造出最符合客观实际的方案。它还必须具有辩证的系统方法,对教学过程的各要素进行综合研究,整体分析,它的判断标准有二,一是时间,二是效果。

那么,什么是篮球战术最优化教学呢?应该说,它是老师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系统理论方法为依据,以及反馈为核心的有目的地选择战术教学程序的最佳方案,并对这一动态发展过程实施最优化的控制。使之在规定的时间内,战术教学达到最大可能性的效果。其标准应以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学生按教学大纲提出的任务,在某一时间内,战术技能,智能获得最高的可能水平,达到最大可能的效果。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控制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及负荷、安排方案的选择必须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最科学的、最现代化的。

(3)教师和学生不超过教学大纲所给的时间定额,用最短的花费最少的精力达到取佳效果。

三、如何实现篮球战术最优化教学

众所周知,篮球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动态原则告诉我们:系统的发展变化是由于系统各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结果。矛盾转化是其重要特征,篮球战术是由攻守战术体系以及一些别的要素相互依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篮球战术教学有着自身的固有的特点,它是一个以技术为基础,各科基础配合为手段,以技术配合的各种练习方法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感知、练习、思考、总结、提高,并体现“循序渐进”的最佳教学原则的过程。因此在实施战术教学过程中,要用辩证的观点去正确认清教学的基本特点和攻守战术体系间的相互联系,还要在攻守战术的发展趋势进行考量,组织安排好教学。要通过教学矛盾的转化,建立更高级的平衡状态在动态中寻求发展。要养成辩证的思维方式、改善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这是实现篮球战术最优化教学的基础。

(一)篮球战术教学最优化,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对战术教学过程完成最优化控制。要以明确目标为基础,离开了目标,就谈不上控制,也谈不上最优化。必须明确在一定的时间内以某种战术为主,如掩护配合为主,那么就以掩护配合为主来组织安排学生的战术教学,则成为我们最优化教学的主要目标与任务,这是实现最优化教学的关键。

篮球战术教学的各教学环节,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之间都有一个最佳逻辑顺序和程序结构。只要弄清楚这个逻辑顺序,设计好教学的程序,才能保证最佳效果的实现。如何设计好教学程序,它是保证效果的条件之一。

最佳教学目标任务是靠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安排最佳教学负荷方案来实现的。例如组织策应为主的进攻“半场盯人防守”战术,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我们设计几种策应的配合方法,队员的跑位、传球的路线等等,通过各种设计和若干方案的对比中选择设计,在优选中,即要考虑重点,又不能面面俱到。教学中尽量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此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最佳选择是最优化教学的核心。

(二)最优化篮球战术教学,必须重视教学信息。没有信息,就不可能形成系统,认识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在教学中既要注意信息的传输,又要注重开发信息的通道。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育会诊”的工作。要深入了解学生对战术学习的动机,智力和特征。全面掌握学生在学习战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所实施的娇正方法。通过教学目标信息的反馈,从教学系统的动态中得以平稳,这是实现篮球战术最优化的前提条件。

在篮球战术教学过程中要实施最佳控制。最佳控制体现二个方面:一方面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最佳定向控制。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最佳自我控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作用,积极思考,随时修正自己产生的错误,调节自己行为方式。教学中既要重视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学生的“学法”研究,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这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途径。

综上所述,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是实现和达到篮球战术优化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支超.控制论与教学训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3.

排球教案篇4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 篮球专修课 教学模式 设计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3-0036-02

2003年开始施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后称《课程方案》)中所规定的学生的专业限选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选课或是专修课),只有270学时左右,规定开设两年共四个学期。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修课都是依据《课程方案》来设计教学计划的,设置篮球专修课学制也不例外。经查阅资料得知,除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等具有代表性的几所体育院校开设三年以上专修课外,其余大部分院校,特别是综合类、师范类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专修课大都是开设两年时间,即从第五学期开始进行各项目的专修课学习。而且在开设专修课的两年时间内,学生还要完成专业实习等学习任务。因此体育教育两年的篮球专修课开课时间明显不足,需要增加课时数。本文以齐齐哈尔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开课现状为例,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将原来篮球专修课“二年制”教学设计为“三年制”教学,增加教学时数,优化教学内容,以达到体育教育篮球专修课程设计改革的理论创新,目的是实现专修课目标,即培养一专多能型体育教师。为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基础,为其它项目专修课程的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1、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三年制教学模式设计

通过对省内外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状的调查,结合齐齐哈尔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各学期教学周数分配情况现状(见表1),从宏观角度对齐齐哈尔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将原来篮球专修课“二年制”教学(课时总数224学时,开设两年四个学期,即从第四学期到第七学期进行)设计为“三年制”教学,从第三学期到第八学期进行,总学时由224学时增加到320学时。具体模式见表2。

2、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三年制教学模式设计的现实依据

篮球在我国是开展比较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不管是学校还是社区,人们喜爱篮球运动的程度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体育院系设计与试行“三年制”篮球专修课教学模式对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篮球专业人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体育学习的特点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专业技术的传授与学习,但它不仅仅是逻辑思维维度的认知,还包含身体维度的认知,主要体现方面就是技术的掌握,而身体认知的提高是建立在逻辑思维认知基础上的,因此从理论基础方面来说,相关技术的研习不只在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就是在整个教育学习中也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球类项目是具有很强技术性的运动项目之一。优秀运动员需要良好的技战术意识。良好技战术意识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需通过大量的对抗训练和比赛,才能培养出良好的技战术意识。只有较长时间的接触球,以产生良好的球感,才能形成良好的技术动作定型。有了意识和球感,才能保证技战术的合理运用。而这些运动技术的传习都需要一定时间来进行。现行体育教育培养计划中安排的篮球专修课教学学时数较少,学生很难系统、全面地去学习和掌握篮球教学核心的知识和技术。目前实施的篮球专修课程只有两年200多学时,再除去学生出去进行实习和中间找工作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在那么短的教学时数下要完成教学内容,要培养专项素养高的毕业生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加强篮球专修课教学模式改革,设计试行篮球专修课“三年制”教学模式,就是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发展篮球专项运动能力和教学能力,为培养一专多能型体育师资奠定基础。

3、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三年制教学模式设计的基本思路

篮球专修课是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在学完篮球普修课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基础,进一步提升理论知识及篮球技战术水平而继续学习的课程,它是篮球普修课的拓展和提高。首先,在第一学年开设篮球普修课。我们规定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先开设一学期的篮球普修课学习,授课周数为14周,每周两次课4学时,授课总时数为56学时。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是初步掌握篮球的传接球、运球、投篮、持球突破和个人防守动作以及传切、挡拆、策应等基础战术配合,理论教学内容设计是初步掌握篮球重点竞赛规则、裁判执法准则以及比赛的组织与编排。因为要娴熟地掌握临场裁判的判罚与篮球竞赛的组织流程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过程,因此,这部分教学内容在篮球专修课每一期都需要安排相应的活动,所以也应作为篮球专修的重点内容。其次,在第二学年开设篮球专修课。篮球专修课从第二学年的第三学期开始进行,每周授课4学时,直到第八学期毕业结束。为避免重复篮球普修课的内容与教法,我们设计的篮球专修课重点应该掌握的内容有:篮球组合技术及教法,常见基本战术和集体战术的运用,篮球游戏的创编,篮球规则与裁判法,篮球竞赛组织与编排及临场裁判实习等。每学期授课周数安排(见表2),即第三学期安排16周的教学时间;第四学期安排16周的教学时间;第五学期的教学时间为15周;第六学期安排8周教学时间,8周教学结束后学生进行教育实践实习;第七学期安排17周的教学时间;第八学期安排8周的教学时间,体育教育篮球专修课“三年制”总课时为320学时。专修课的考试每学期在正常的授课时数里进行,由篮球专修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专修课培养目标来确定考试方案。

4、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三年制教学模式试行存在的问题

排球教案篇5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排球教学 体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探究式教学实施的过程

探究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下面以“垫球”教学为例说明探究式教学在高校排球选项课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1.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垫球技术的教学,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形成正确动作表象,认识排球技术动作原理。(2)技能目标:分为垫球技能目标和探究技能目标。垫球技能目标指通过排球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垫球技术动作;探究技能目标指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发展学生的探究技能。(3)身心健康目标: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和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健康,提高机体免疫力;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增强运动自信心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1.2 提出问题

作为教师要有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的意识,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景,培养学生的疑问思想,让学生对事物主动质疑,鼓励学生对有疑问的事物进行怀疑,探讨,例如在垫球的教学中,可以首先通过介绍几十种垫球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准备活动之后,教师并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先讲后练,而是让同学们自己先去体会,感触其中的奥妙和疑惑,在垫球实践中发现问题。接着让学生做垫球入圈的游戏,游戏结束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就发现垫球的趣味性和垫球技术动作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对知识的渴求。当学生有了这种对知识的渴求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针对学生游戏中产生的疑问进行示范和讲解,并提出在以后的练习中会出现哪些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一个总体的目标,由每个小组分别讨论。但每个同学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例如:在垫球的学习过程中,球击在两小臂什么位置疼痛较轻并且球比较稳?经过探究、讨论,学生知道了,前臂的手腕关节以上10厘米左右的两小臂桡骨内侧所构成的平面击球后,疼痛的程度较轻且球较稳。这个问题的探讨能帮助同学很好地掌握正确的击球点。

1.3 搜集加工

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在问题求解欲望的驱使下,自觉地运用报刊、互联网、访谈、观察与体验等方法搜集资料,在获取信息过程中,掌握体育原理,巩固已学知识,了解边缘学科知识等。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要领”课题的资料搜集时,同学们需要搜集的资料不仅仅有垫球时手的部位、腕关节的运动、下肢的运动等排球技术知识,还要涉及到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知识,而排球的反射方向及球的旋转、速度等会涉及运动力学方面的知识。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以便及时向他们提供探究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搜集加工的过程,重在加工,搜集是加工转化的基础。加工转化是学生在掌握了信息之后,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之上,经过思维整合信息,进行新的知识建构的过程。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怎样合理运用垫球技术接好各种来球”,学生需要搜集垫球的技术要领、准备姿势、移动、协调用力等信息。假如一位学生不能成功地接重球,那么该生首先需要探究的是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是因心理惧怕而紧张,还是动作要领不理解……然后搜集正确动作要领(可以请教老师,翻阅教材、观察同学等),最后思索加工形成自己正确的动作表象。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采用多媒体,使教学活动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更容易了解技术动作细节,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1.4 提出假设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针对教学内容产生各自的疑问,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猜想,有了这些问题的出现,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组成员进行交流探讨,获得合理的解决方案。提出假设的过程是学生反复思考的过程。如对“怎样合理运用垫球技术接好各种来球”问题的假设,运用垫球技术接发球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动作。比较常见的有:垫球前准备姿势不正确,重心过高、过低或重心靠后;击球点不正确,球击在手和前臂外侧等处;手臂垫击角度过大或过小等。在实践中针对以上错误动作,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运用垫球技术、人球关系、运动生理学和力学等知识进行探究分析,最后设计出一种假设方案,进行探究实施。例如针对“手臂垫击角度不合适”可以做出如下的假设:如果手臂与地面夹角大,垫球时弧度就比较平;当手臂与地面夹角比较小的时候,垫球时弧度就会较高。但这种假设的正确与否,设计方案是否成功,需要实践的验证。

1.5 再次进行探究,检验假设

对于假设方案,需要通过实践检验才能证明正确与否。如学生按照上文假设“手臂与地面夹角大,垫球时弧度较平;手臂与地面夹角小,垫球时弧度较高”做动作,倘若他仍然不能将球准确地垫向目标,就得重新进行假设;相反,如果他成功地完成了正确动作,就证明了他的假设是正确的。当然,体育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事。一方面,从正确的思维理论到正确的动作完成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动作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泛化、分化和自动化三个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在一次次的假设和验证过程中,正确技术逐渐形成,学习者在这种探究式学习中逐渐掌握了技术要领。

1.6 归纳总结

总结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点,突破技术难点,通过课堂总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能够有效地得到解决,并且印象深刻,同时,学生也能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如垫球这节课结束前,要对垫球技术要领进行归纳总结:两臂前伸插球下,两臂夹紧腕下压;蹬地跟腰前臂垫,击点尽量在腹前;撤臂缓冲接重球,轻球主动抬送臂。同时,还要对小组的探究组织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各组小组长汇报的小组成员探究情况,教师对各小组探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且对探究活动表现优秀的小组予以表扬。

1.7 教学评价

垫球技术教学结束后,从教学的基本目标和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目标出发,来考查学生的现实状况和达到目标的程度。通过阶段性的教学评价,能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组内成员合作交流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达到探究式教学目的。

2 小结

实验证明,探究式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从模仿到独立再到创新,逐步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汉生.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 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8:16-19.

排球教案篇6

可以预见,未来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教学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也就是“以学定教”。“以学定教”是强调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 而不是先行作出想要他们做什么的规定,在“以学定教”的空间内, 学生可以依照教师提供的框架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问题、热点来学习,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教师则应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重点。

新课程实施以来,温州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启动“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行动,以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重点,以“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项目为载体,践行“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教育理念,推进课堂变革与转型,改变课堂 “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现状,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乐趣,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体育课堂恰好符合“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的精神,体育课堂正是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少讲、精讲”的原则,才可能落实“两个转变”,即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相信学生、 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的课堂的转型,从而构建起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探讨如何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如何实现中学体育课堂的高效益、高效率、高效应,就成了摆在所有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本创意恰巧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好的解决办法,也就是体育课堂小卡片的创意思路。

二、实施程序

体育课堂也需要改变,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游戏类、技能类课、体能类课,通过教师小卡片的制作,使学生首先了解本次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什么,也就是说课前需要学生预习学习提纲——项目技能、学习的重难点;同时对于学生将会产生的问题,错误动作做出相应的解答,也就是课中教师思考学生应该如何学;最后根据学生的学情,学后教师如何导,部分学生如何巩固、如何提高,部分学生掌握后如何深层次教学。

案例1:游戏类课

本次课是学生有一定的排球基础,对于正面、侧面下手发球掌握的程度较好,为提高学生的发球水平,进行一个游戏——打棒球。

小卡片正面是本次课的内容是打棒球,运用缩小的棒球场地,拿排球代替棒球,手臂代替棒球棒的方式进行一场打棒球的游戏。利用有效的场地面积,学生的排球下手、和侧手发球的技术进行击打,防守队员进行截击。同时展示游戏的场地布置,游戏规则;小卡片背面是展示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还有一些切实有效的攻略,来提高各队之间的竞争力,自我评价一栏是选出各队的MVP,最具潜力球员等;最后布置课后作业。

案例2:技能类课

本次课的内容是排球正面双手传接球第一课时,正面双手传球是排球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是其他一切传球的基础。

小卡片正面首先展示的是本节课授课内容,同时用图片的形式展示正面双手传球的动作要领,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也使学生在课前就有了一定的动作表象,在课堂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介绍本次课学习的重难点,起到强调作用,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卡片的背面首先是以口语化的形式展示学生在课堂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出现的动作错误,学生会带着疑问进行练习,当学生们出现了上述问题时,后面紧跟着就是如何解决,学生会积极开动脑筋,此时教师会采取小组讨论、优秀学生展示、个别指导的方式进行解决,使学生在课堂中就消除这些疑问,也完善了动作技能;小卡片中还有一栏叫自我评价,学生也会对号入座,每次课完成后教师都有统计,一个单元下来,一个学期下来也对学生有一个评价;最后一项是技能拓展,也就是对于掌握动作技能好的同学的一个期望,也同时是下次课的授课内容,下课后将小卡片回收,统计、记录,这样就做到从课前预习,课中辅导,课后的导引完整的准备,也充分发挥小卡片的作用。

案例3:体能类课

本次课是快速跑课,主要是合作跑。合作跑是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使团队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感受到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领导力、执行力强的学生。

小卡片正面是展示课的内容,重难点,以及本次课的课堂中如何安排合作跑,给学生以预设,让学生提前做好心里准备,同时对于4,5两个环节进行思考,如何能夺取胜利,并要求学生针对练习5这个环节给予预案,同时在课堂中展示,评出最优秀预案;同时学生对于本次课的一个自我评价,和课后作业。

三、效果评析

本创意是针对体育课堂常见的内容案例进行展示,不同类型的课堂,采用不同类型的小卡片风格和内容,但总体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它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

排球教案篇7

一、关注体育教材重点,着重技能技术难点

体育教材的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是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的。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解决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如何确定体育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和体育教学任务紧密结合,把增强学生体质同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教学和思想教育贯穿起来,这也是确定教材重点难点的主要依据。就是说同一教材在不同的学时,目标要求不一样,重点难点也不一样,体能素质补偿要求也会不一样。

案例一:水平一(一年级)。教材:篮球:左右手拍球;游戏:传球比快,拍球比多。

教学重点:手指按拍球,掌心空出。

教学难点:拍球的力量(怎样才能控制住球)。

为了解决重点:手指按拍球,掌心空出,设计的练习手段:①用手指的相互低压、双手五指相对做弹压动作;②为了掌心空出,在学生的掌心做一个小标记:用粉灰或在掌心贴一标志,在拍球时有意强调不能触及粉灰或掌心标志。为了更好的解决难点,让学生有意的模仿大象行走、海豚爬行或青蛙跳,以此强调支撑的方法和行走的要求,先练习全掌撑地行走,也可将掌心贴上标志的行走,这样的补偿既有利于技术的改进,也有利于体能素质的提高。

案例二:水平一(一年级)。教材:篮球:行进间运球;游戏:运球接力赛

教学重点:运球时的触球点和用力方向。

教学难点:手指拨动方向与行进间方向相吻合。

设计此练习手段时,为了尝试手的触球部位,可让学生坐在地上单人、双人、三人或多人用手指拨球给对方,让其领悟接触球的部位不一样,球行进的方向和路线也不一样,为了补偿手指手臂力量,可用实心球让学生弹拨;为了更好的解决难点,可让学生原地体前变向拍球或两脚左右跳动、平滑跳跃用手拨球让球同时变向和移动将球快速抛出让学生追逐并运回。这两个案例虽然都是小学一年级的篮球活动,但由于重点难点不同,对身体练习的要求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选择体能素质补偿时,选择的练习方法就不相同,因此根据重点和难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技能和体能的练习方法应有所甄别,不可一概而论。

二、关注学生年龄特点,着重身心健康发展

“纠歪必须过正”,但必须有度,讲究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才是改革与创新的新观念,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在耐力素质与力量素质方面较差。不少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儿童虽然可以进行耐力和力量练习,但不宜过多,必须严格控制练习的时间及力量的强度。少年儿童的耐力、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机能较差,往往出现呼吸与动作不协调现象,考虑练习比较单调枯燥,因此增加竞赛气氛或运用游戏方法将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一:水平二(三年级)。400~600m自然地形跑;游戏:跑向北京2008。

教学重点:用前脚掌着地跑与呼吸节奏配合的方法。

教学难点:蹬摆的协调与跑动的节奏。

在设计此教学过程时,采用原地跑步:注意三步一呼,三步一吸,为了强调摆臂的重要性,让学生两手放在背后体会没有摆臂的跑,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习惯摆臂的动作进行练习,再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练摆臂动作,再次尝试400~600m的慢跑,最后安排游戏:跑向北京鸟巢。这看起来似乎是游戏性的、激励性的,但给学生的感觉还是枯燥,也不太合乎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果我们将游戏跑向北京2008改成跳短绳(30″~45″,1′~1′30″)或跳短绳接力比赛来替代或改变练习形式:采用追逐跑、往返跑、结伴跑及键盘法和定向越野法等,或将开始的400~600m自然地形跑改成由各个小组长带队,利用学校的地形、花园、草坪、球场、楼前屋后等进行慢跑,学生的练习兴趣很高,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案例二:水平二(三年级)。跳跃:蹲踞式跳远;游戏:猜拳跨跳。

教学重点:踏跳时蹬地迅速有力。

教学难点:踏跳后保持一定的高度及稳定性。

为了踏跳时蹬地迅速有力,开始进行单、双脚前后左右跳,再进行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练习,这个过程看起来很实在,但如果没有手臂相应的摆臂动作的配合,完成动作的难度非常大,技术也难以形成。如果将教学重点、难点改成学生自制的纸炮放置在脚的前面一步,然后让学生猛踏纸炮并一手夹紧上提,另一手触悬垂物,这样引领性的练习可能会给技术的形成与体能素质的补偿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关注挖掘体育设施资源,着重拓展课堂练习方法

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如何根据所给的场地器材资源,设计出便于合理掌握技术技能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补偿技能与体能,是我们选择的第一捷径。

案例一:水平三(五年级)。教学内容:韵律球操;各种姿势的抛接球。

教学重点:学会篮球韵律操。

教学难点:几节绕环动作的熟练性。

本堂课的主教材是篮球韵律操,搭配教材是各种姿势的抛接球(江苏省省编教材的参考内容),为了更好完成主教材,开始将篮球熟悉球性的练习进行自主练习、合作交流,为更好的完成主教材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主教材教完之后,接着安排的各种姿势抛接球,将球抛出之后腿脚要做一些相应的跳跃,如高抬腿、原地大步跳、跳转等,这里教者为了迎合篮球技术的教学,又不失搭配教材的作用,选择了用脚跳的双人“石头”“剪刀”“布”的自抛自接球比赛,这既是对球性的熟悉性练习,又是体验身体姿势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如何接住球,同时又是一个上下肢的协调能力的有机结合,这在篮球技术教学中,特别是篮球技战术教学中尤为重要。

案例二:水平三(五年级)投掷:原地双手向前抛实心球;游戏:袋鼠跳。

教学重点:上下肢协调用力。

教学难点:由下而上的用力顺序。

教者开始安排了实心球操,之后安排了仰卧姿势的抛接球:就是一个同学仰卧地面双手持球头上向前面站着的同学抛球,再进行仰卧前抛球,上体坐起成坐姿将球抛给对方,然后变成跪姿的抛接球到站姿的抛接球,反复练习,让学生体会理解上下肢协调用力的重要性。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安排了一个袋鼠跳抛接球,就是一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用双脚夹住一球跳过一定距离之后,双脚夹球收腹上抛,用双手接抛起的球传给对方后返回原地,对方接球之后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可以分组比赛,这既是发展学生连续跳跃的爆发力(通过夹球收腹举腿跳,要到最后终点时将球直接抛给对方,这样对腰腹力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也是多次体验上下肢协调用力的过程,又是合理利用器材,发展体能素质的一次拓展性补偿。

四、关注学生运动负荷,着重学生身体变化

运动负荷是指身体练习所给予人体的生理负荷。合理的安排一次课和课中每项教材的运动负荷,使学生的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并与休息合理的交替,以便更好地掌握技术、技能,更有效的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而强壮的体质、良好的体能素质绝大多数不是天生的而是靠不断的身体练习产生的结果,这就是合理增加运动负荷的理念所在。

案例:水平三(四年级)。教材:民族传统项目:跳橡皮筋;游戏:诗情画意。

教学重点:学会几种跳橡皮筋的方法。

教学难点:协调、流畅的跳橡皮筋。

这是江苏省新课程改革的展示课,教者以民族传统体育跳橡皮筋为教学的主线,在合作

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跳橡皮筋的练习,学生们非常乐意接受,观摩的人也深受启发。可接下来安排的搭配教材游戏“诗情画意”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如何利用橡皮筋编织组成像‘五角星’‘海星’‘山水’等一系列图案”,其创意非常明显(为了调节身心、激发兴趣),可是给观摩学习的人带来一种困惑,这就是体育课?这就是课改后提出的体育内容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这种没有一点身体负荷的练习到底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体能锻炼价值?“愉悦就能健康”?可别忘了体育教学的本质。如果教者考虑从学生身体练习、体能发展出发,选择另一种对学生锻炼身体具有一定价值的游戏,如用各种姿势的过障碍,有固定的、有活动的,学生跳过、跨过、匍匐前进、甚至打虎跳等多种形式,利用不同姿势越过不同高度障碍,那么这堂课不就更合乎“深入研究”“体育乐趣”“体能补偿”理论,把体育乐趣的原理搞清楚,让每个运动项目的学习都能体现该运动的乐趣特点,让学生体验到乐趣和成功感的同时,学到了技术,掌握了技能,身体素质又有所提高,这不也就是想吃桃,跳一跳才能得到的愉悦之感吗?一堂体育课学生汗都不出,心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它对学生锻炼的价值有多大、体育课的意义又何在?课程改革还是一个有节奏(急缓有度)的过程,是要有科学实践的改革过程。“课改不能是式的、长官意志的、急功近利的、业绩工程般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课改怎么改[J].体育教学,2010.7.

[2]倪胜勇.以求实心态面对新课改[J].中国学校体育,2010.5.

排球教案篇8

摘 要 在我国注重素质教育后,各个科目的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活动开展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予以完善。而运动教育模式的提出为现今高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途径。鉴于其重要性,在此次研究中,从阐述其应用必要性的角度着手,对普通高校排球教学中运用运动教育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望此次研究的内容,能对现实体育教育的发展起到促进性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排球 体育教学 运动教育模式

体育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自身的体能,并提升其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鉴于体育课程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与其他文化课相比具有较大的趣味性,学生参与教育的积极性相对较强。运动模式将游戏作为基础的理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能分析出其较为注重运动文化与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内容,能为学生营造娱乐性和运动性较强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不仅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环节当中,同时还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这对现今教育素质教育制定的教育目标实现起到推动性的作用。因此,本文对此次课题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详细的分析。

一、将运动模式应用到排球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需要

运动模式应用到高校排球的教学当中,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得到很大程度上提升。鉴于运动模式能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将这样的思想融入到授课当中,使学生之间建立其良好的团队协作关系,注重排球运动的合作与配合,这对学习排球的理论和实际的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1]。众所周知排球运动属于团队配合最为重要的一项运动,队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默契的配合是赢得比赛的关键部分,只有将提升队员之间的协作能力,方能提升该排球队的整体竞争力和凝聚力。通过这样的分析这不仅是训练一支优秀排球的需要,同时也是提升学生个人素质的需要。

(二)锻炼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需要

排球作为一项组成体育运动项目的重要部分,不但是为了让\动者体会到精神层面的知识,同时更是为了锻炼其自身的体魄。在以往的体育排球训练的过程中,热身的环节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体能,很多高校学生尤其是非专业的学生对热身和体能锻炼方面产生一些抵触的情绪,这样的状况不利于学生掌握排球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无法真正的实现提升学生的体能。而将运动教育模式应用到实际的排球教学中,采用娱乐的形式能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在学生喜爱热身和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后,才能在以后课程开展中具有学习和参与训练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分析得知,将运动教育模式应用到高校排球教学中是锻炼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需要[2]。

二、普通高校排球教学中运用运动教育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应注重对相关理论的学习

从上文的分析中得知,运动教育模式具有广泛的内涵,同时也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和作用。在这样的状况下,很多教师在开展高校排球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的应用这样的教育模式,将融入到基础知识学习和实际的锻炼当中。因此,首要的工作是教师要注重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在实际该项工作的开展中,应注重利用各种资源对运动教育理念基础概念的学习,同时要对实际应用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案例的学习,并与其他体育教师对相应的教学方案进行推敲。通过说课的形式对新的教学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在完成对相关内容分析后,需要按照高校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接受能力和生活中的兴趣进行分析和记录,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在课程导入的环节中更快的将学生带入到实际教学当中。鉴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对知识领悟的能力更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鉴于该种状况,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运动教育模式应注重因材施教的方式,注重对相关内容的变换,让学生在排球课程开展的过程中真正的能积极的参与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并能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而达到锻炼学生体能和提升思想觉悟的目的。

(三)注重应用范围的拓展

将运动教育模式应用到排球教学当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和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展示[3]。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增强学生与队友之间的协作性,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自身对胜利的渴望,这样才能增强队友之间的合作。只有通过比赛的形式,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成功的渴望,才能从另一个角度对学生起到侧面教学的作用,让其将平时所掌握的知识进行锻炼,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还能为教师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资料[4]。

三、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运动教育模式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认知,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对学生个人健康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普通高校排球教学中运用运动教育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教师应注重对相关理论的学习、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注重应用范围的拓展。望本文研究的结果,能为现今排球教学提供重要可行性的参考内容。

参考文献:

[1] 杨志俊,代海霞.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运动教育模式的应用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2):116-119.

[2] 周福贵.普通高校排球专项课“三自一体”教学模式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2014(4):147-149.

上一篇:散步教案范文 下一篇:春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