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案范文

时间:2023-11-04 15:23:26

匆匆教案篇1

时间总是匆匆而来却又是匆匆而去,但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时间逝去之后,给那些珍惜时间的人以生命的暗示,并教会他们什么才是人生的真谛,只给那些无视时间的人留下无知和愚昧。

小时候的我,总是任时间与自己擦身而过,从没想过要从时间中得到什么,而且天真的认为今天过后还有明天,明天过后还有后天,孰不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可是有一天,当我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想要伸手抓住它时,我才发现自己的手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于是,我终于明白自己曾经抛弃了时间,也知道自己将时间遗忘了……

如今,风雨依旧,时间还是那样的步履匆匆,当18岁我的回望天边的落日时,我反问自己是否该望掉那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18年的遗憾?

迷茫中,归巢的鸟儿西斜的残阳给了我答案……

匆匆教案篇2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85-01

近年来,一种相对“慢”的生活方式在一些国家逐渐流行起来:慢慢就餐,慢慢行走,慢慢阅读,慢慢说话……这些生活方式体现了人们回归自然、重视生命个体的追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应慢一点,稳扎稳打,切忌急功近利。下面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慢”教育。

一、学生出错时要慢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出现一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教师把学生的错误当成教学资源,放慢教学速度,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纠正错误,那么数学课堂便会因此而更加精彩。

例如,教师出示一个问题:今年明明6岁,妈妈30岁,________?学生给出的答案如下:①妈妈比明明大几岁?②明明比妈妈小几岁?③妈妈和明明相差几岁?④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几倍?⑤再过几年,明明的年龄和妈妈一样大?这时,有的学生认为不可能存在第⑤种情况。教师抓住机会,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第⑤种是不是不存在呢?应怎么修改?”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明白了第⑤种说法是错误的,原因是明明的年龄不可能超过妈妈的年龄,明明年龄增加的同时,妈妈的年龄也在增加。各小组得出了好几种修改方案:①几年前,妈妈的年龄和明明今年的年龄一样大?②再过几年,明明的年龄和妈妈今年的年龄一样大?看起来,这样的“慢”教育似乎耽误了时间,事实上却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调整,使得后面的教学更加顺畅。

在数学教学中,当有学生出错时,教师一定不要让这种重要的“错误”悄然“溜”走,而应该慢下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要慢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停留让学生不断做题的表面,而要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处多花点时间和精力,舍得下“慢”工夫,帮助学生消化和吸收重难点知识。

例如,教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时,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从份数的角度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这一难点,首先用课件动态演示把8个梨平均分成4份的过程,并提问:“1份梨是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要求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最后全班汇报、辩论。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概念,课堂效果甚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分清主次,把握好速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评价节奏要慢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为了确保数学课堂“没有差错”,仓促评价,致使学生的一些新想法“流产”。殊不知,有时适当放慢评价的节奏,进行延迟性评价,反而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学“求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给出了两种解法:①(4+2)×2=12(厘米);②4+2+4+2=12(厘米)。教师没有马上给予评价,而是提问:“同学们都非常棒,大家还有其他方法吗?”这时,生1说:“还可以列式为4×2+2×2=12(厘米)。”生2说:“还可以列式为4×3=12(厘米)。”许多学生认为生2算错了,而教师则鼓励生2说出思考的过程。原来,生2发现2厘米是4厘米的一半,认为可以将长方形的两条宽合并成一条长,这样,长方形的周长就相当于3条长的和,也就是4×3=12(厘米)。

在数学教学中,把教学评价的节奏放慢,多征询学生的意见,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在课堂生成处要慢

在数学教学中,即使教师的预设再充分,课堂上也难免不会“节外生枝”。实际上,课堂生成是一种教学资源,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执行预设的教案,不理会课堂生成,则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教学“6的减法”时,教师让学生同桌之间玩“猜小棒”的游戏,即一人握6根小棒,随机地让同桌抽取其中一部分后(抽取过程中,握棒的学生不能看),然后猜出同桌抽取的小棒数量。学生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活动进行得十分顺利。这时,一位学生突然委屈地说:“老师,我的同桌不让我抽。”只见这位学生的同桌紧紧地握着小棒,还在偷笑。教师没有批评他,而是将这种情况作为算式“6-0”的切入点,引导该生列出算式:6-0=6。动态生成的“插曲”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知识,教学十分顺利。

可见,对于课堂生成,若它们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就应放慢脚步,当堂解决。

匆匆教案篇3

众人愕然。在主持人的提示下,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翻看通话记录。

一位美女说:“我在上周曾经接过一个7分30秒的电话,因为一个文案的细节和同事争执了好一阵子。”主持人问:“还有吗?有无关工作的电话通话时间超过5分钟的吗?”众人沉默。

或许为了缓和尴尬的气氛,主持人清了清嗓子说:“前几天我去我妈家吃饭,老人家嗔怪我,好久都没给她打过电话了,偶尔打一个,说不了5分钟准会匆匆挂断。于是,我想起这个话题,看看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在交往方面如此‘高效率’……”

听到这里,我起身找来手机,打开通话记录,翻看起来。

我的手机里存储了很多号码,显示我有很多“朋友”。我查看了最近两个多星期的161个通话记录,超过5分钟时长的,竟然一个都没有!我不甘心,打开电脑,登录网上营业厅,查看通话详单。

哈!发现了!有一条!我长舒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坐直了身体,时长38分27秒!通话时间是2013年8月11日凌晨1时06分。仔细回忆,当时什么情况?大脑迅速锁定这个日子,极力回忆当时的情景。哦,我拍了拍脑门,那是和朋友喝完酒后,在酒精的刺激下打的一个电话。坏了,当时我好像还和对方吵了起来。我晃晃脑袋,如果不是查看通话记录,我根本不会想起来有这样一回事。

正欲关闭电脑,忽然发现有一条通话时长只有3秒的记录――是妻子的号码。什么事呢?哦,想起来了,那时候是中午,通话内容很简单:“买馒头。”“哦!”一问一答,四个字,两句话。我来了兴趣,又搜索和妻子的其他通话,忽然发现,结婚后我们最长的一次通话是4分39秒。而再往前翻,我们热恋时通话时长最多的一次是4小时36分59秒。我的天!能有什么话要说这么长!

是什么让两个亲密的人4个多小时的通话时间缩短到4分多钟呢?时光让我们的日子变得丰富、精彩,但又在我们身上偷走了些什么呢?

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是同学,还是同事,电话、电脑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但这种以声波、网络形式存在的距离又把我们的心隔开了多远呢?“有事没事打个电话,张嘴先问你在哪儿呢?”熟悉的歌声回荡在耳畔,那种“有事没事打个电话”问候、闲聊的日子离我而去很久了,人际交往正不知不觉中多了功利,变成快餐。

关上电脑,关上电视,拿出手机,翻开通讯录,我现在非得打个超过5分钟的电话不可!挑选再三,选中一个老同学,拨号――

“喂?什么事?喂?说话啊,怎么了?”

“没事,想你了,想聊聊天。”

“嗨,我以为你怎么了呢,没事我挂了啊!”

嘟――嘟――嘟――

(选自《广州日报》)

通俗的文字,简单的小事传递的却是一种生活启迪,渗透的却是一种人文关怀。就如岩石下的小草教给我们坚强,峭壁上的野百合教给我们执着,而《超过五分钟的电话》则教给生活在匆匆世界中的我们彼此间应多些心的交流。当我们驻足下来要找出通话记录中超过五分钟的电话是那么艰难时,不得不反思:现代人是不是患了一种现代病?在被高科技浓缩的世界中,我们人际关系的辐射面在一步步扩大,但是那种彼此心与心的接触面却越来越小,“人际交往正在不知不觉中多了功利,变成了快餐。”也许在物欲横流的生活之河中,我们都只不过是其中的漂流瓶,匆匆地游走,有时候甚至连“匆匆”都身不由己。但是我们不能一直被这种“匆匆”钝塞了心灵之间的感应与交流,因为当有一天心与心的交流变成一种奢望之时,当我们追悔莫及地说“如果回到从前就好了”之时,属于我们社会的灵魂也就真的在落寞。

匆匆教案篇4

主办单位:×××公司(最好是与科学教育有关的企业)

×××电视台

×××报业

×××网

世界策划师联合会南京机构

协办单位:×××公司 第二阶段:初评阶段(8月1日——8月10日) 第四阶段:统计选票,公布获奖名单,发放奖品,联联络邀请获奖者(8月26日——9月6日)

第五阶段:教师节晚会颁奖(9月10日)

--------------------------------

×××杯“寻找我们身边的老师”征文大赛

文案

“寻找我们身边的老师!”

教师节很快就要到了,每一年总是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并未在我们心中留下涟漪,可是总是感觉少了些什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谁是我们身边的老师呢?

小的时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对,是婆婆告诉我一粒米,一颗饭的来之不易;

上了中学,成绩下滑,父母的话却怎么都听不进去,是班主任肖老师耐心地辅导我,让我恢复自信;

军营的生活是枯燥的,训练却是艰苦的,是徐连长指导我成为一名优秀战士;

刚开始工作不免手忙脚乱的,是王大姐在一点一滴地支持着我---------

对!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老师!可是,他们的音容笑貌却深深地埋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令我们不敢去追忆!

现在,只要你拿起笔来,打开那尘封的回忆,写下那令你感动的故事!你将有机会和你的“老师”被我们特别邀请(免费)参加9月10日的教师节晚会,你将在万众瞩目下向你的“老师”说声“谢谢您了!”。

征文要求:内容真实,文笔优美,字数一千以内。

截至时间:7月30日前寄至×××报

奖项设置:一等奖10名 被免费邀请至教师节晚会向自己的老师献礼

二等奖10名 由××公司提供的奖品一份

三等奖20名 由××公司提供的奖品一份

参与奖50名 由××公司提供的奖品一份

另设观众评选奖10名 由××公司提供的奖品一份

观众参与奖30名 由××公司提供的奖品一份

---------------------------------

注1,7月1日-10为赞助商及媒体联络安排时间;

注2,联系电视台的作用是借用其9月10日的教师节晚会现场;

注3,媒体时间应考虑恰当。若过长,受众想的时间太长,因惰性失去参与热情;若太短,则会影响活动的传播范围;

注4,最好联络<南京新浪>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网络媒体。一可免费宣传,二可制作网上投票,三,可获得转载传播(但必须指定一家媒体);

注5,初评阶段可邀请一些学员参与,共选出20篇征文(应有一半是写自己老师的),后请观众评选,投票一可在网上投票,二可在报纸上投票,三是看可否用短信投票(可联系电信公司并获得一些赞助);

注6,投票者应提供本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及其老师的联系方式或线索(可否联系电视台拍摄一点寻人秀?);

注7,标题可否改为“寻找我们的老师”更为贴切?文案开头和结尾写的好象有点生硬,可否再完善一下?

注8,能否冠名为全国征文大赛,以获得更多地传播效果?

--------------------------------

学员:鲍红松

2003.6.17

匆匆教案篇5

令人惊讶的发现

美学家王朝闻先生称汉画像石为“难以匆匆理解的文化现象”,并断言:“这一艺术宝库的价值在未来将更加光辉。”

让时间先回到2002年7月31日。这一天的《江南时报》报道说,中国基督教协会常务委员、基督教神学教育教授汪维藩先生,在对江苏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珍藏的汉画像石研究时惊奇地发现,一批东汉画像石造像竟然出现了圣经故事和早期基督教的图案!经测定,其中有的画像石刻凿于公元86年即东汉元和三年,比世界公认的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提早了550年。

汪教授向记者出示了他拍摄的一批汉画像石照片,并且打开《圣经》,逐一对照介绍了以鱼、飞鸟、走兽、牲畜和爬虫组成的“上帝创造世界”等圣经故事。这批汉画像石上的图案表现出伊拉克、中东一带的早期基督教艺术风格,同时又兼有中国东汉时期的艺术特点。

世界公认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是从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叙利亚传教士阿罗本进入中国“翻经书殿,问道禁闱”开始,尽管以往有少数专家质疑基督教传入中国有可能早在东汉时期,但一直缺乏实证无法确认,汪维藩教授的研究发现为这一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显然,如果要下一个确凿的结论,还需要更多的证据。但这里面至少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汉画像石中已经有了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鲜明印记,而传统认为,汉画像石是纯粹中国的艺术。

汪维藩先生的研究发现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发现必然会相继到来。2005年初,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从民间征集到了一些风格迥异的汉画像石,这些画像石在雕刻手法上已经接近浮雕,更具意味的是,画像中还出现了一些高鼻深目的人物造型。武利华馆长认为,这些人物造型具有胡人的特征。这又是汉画像石中出现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有力证据。

正像美学家王朝闻先生所说,汉画像石是“难以匆匆理解的文化现象”,已有的发现不过是刚刚撬开了一道通向汉画像石神秘世界的门缝,透出了几缕来自遥远年代的光线,但这几缕光线已经让世人睁大了惊奇的眼睛。

匆匆教案篇6

陈于韵

福建省安溪县湖上中心学校五年级

邮编:062400

早晨醒来,天已大亮。匆匆洗刷完毕来到厨房准备吃早餐,却发现电高压锅还在“哧哧”地冒着热气,妈妈在一旁忙着洗菜,看到我进来,她自责地说:“对不起,韵儿,我又起晚了,可能又让你来不及上学了。别着急,我再去跟老师说说……”没等妈妈说完,我就生气地吼起来:“说、说、说,跟你说了多少次了,总是不早点起来,害得我老是迟到。”说完,抓起书包气呼呼地走出家门。来到学校,虽然没有迟到,肚子却饿得咕咕叫。坐在教室里,手捧着书,思绪却飘出了教室……

又是茶叶飘香的季节,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和轰隆隆的机器声,家家灯火彻夜通明。每到这时,妈妈总是忙得焦头烂额,白天采茶,晚上洗衣做饭做家务,还得帮爸爸制茶,常常忙到凌晨两三点才睡下。这样一来早上经常起不来,来不及煮好早餐,所以我就常常迟到,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

正想着,突然有人拍了我一下,我回过神来,抬头一看,是老师。顺着老师手指的方向,我看到教室窗外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只见她带着斗笠,挑着茶篓,手里还提着一个饭盒。待我走出教室,她忙把饭盒递给我说:“韵儿,饿着了吧。来,拿着,快吃。我得赶紧上山采茶了。”说着,转身匆忙地走了。手捧着热乎乎的饭盒,我愣愣地站在那里。望着妈妈匆匆远去的瘦小身影,我的心头突然一阵酸楚,眼泪如雨般掉了下来。

其实,妈妈是够辛苦的。她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和爸爸一起侍弄着山上那几亩茶园。除草、施肥、喷药除虫、修剪,整天在茶园里忙着。茶季一到,采茶、制茶、卖茶,更是让他们忙得团团转,经常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妈妈的身体本来就不好,总是累得腰酸背痛的,可她还是不肯停下来休息。有好几次,她都病倒了,却还是坚持上山采茶,傍晚回来,累得瘫倒在椅子上,仍要硬撑起来洗衣做饭,还坚持帮爸爸制茶。有几次,她都困得靠在椅子上睡着了。可我,却还因为早上来不及吃饭上学而责怪她,想到这,我的心里又愧疚又悔恨,于是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帮妈妈多做些家务事,好让妈妈多休息。

又是茶叶飘香的季节,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您休息一下吧!”

(指导老师:许丕木)

阅读提示

因为没有吃上早饭而对妈妈抱怨的“我”,在看到妈妈忙碌的身影、想到家人辛苦的劳作后内心充满了愧疚和感激。父母始终在为了家庭奔波劳累,我们真的该好好体谅他们。小作者想到了这一点,一定是个懂事的孩子。希望大家都能懂得父母、孝敬父母哦。

匆匆教案篇7

岁月的风铃摇曳在时钟“滴滴答答”声中,时间沐浴在久违的阳光下,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六年的小学生活像彩虹一样,无法捕捉,风雨过去,绚丽的彩虹又将离我远去。

六年的生活来匆匆,去也匆匆,六年时间,经历了无数的酸、甜、苦、辣、但回忆起来,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记得有一次,那是五年级的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制作圣诞贺卡,我和小雨一组,我们选择了制作立体贺卡,小雨负责做上半部分,而我,则做另一部分。我们很快地画好了各自的图案,当我们剪花纹时,由于我们的花纹比其他组更加复杂,我一不小心把贺卡上的一个图案剪坏了,我急躁起来,抓起剪坏的贺卡扔到地上,对小雨说道:“小雨,我们还是做平面贺卡吧,不然这样多麻烦。”可是小雨却说:“既然我们一开始就选择这样做,那我们就应该坚持做下去,你觉得我说的对吗?”说完她便又拿出一张纸一笔一画地再次画起了图案,她专注的神情深深打动了我,让我的心忽然宁静下来。我像小雨一样画好图案之后,便见她拿起剪刀仔细地剪着手中的彩纸,只见剪刀在她那纤纤玉手中灵活地翻动着,一片又一片的纸屑如雪花般纷纷飘落下来。她的手一刻不停地继续着她的工作,而她的额头上渐渐沁出了密密的汗珠。在小雨这种执着坚持的精神的鼓励下,我也仔细地剪起贺卡来,等我们都剪好了,便拼贴在一起,在我们共同努力下,贺卡很快就做完了。

   这些点点滴滴的回忆都使我难以忘怀:春天,母校朝天怒放的海棠花;夏天时,同学们奔跑在操场的身影;秋天时,母校梧桐树落下的枯叶;冬天时,银装素裹的教学楼。这些,都是我六年记忆中最美好的回忆,这些美好的回忆令我难忘。

   没有不散的筵席,光阴一去不复返,我会永远记住六年的小学生活,永远记住美丽的校园,永远记住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

匆匆教案篇8

小荷太大了,像一个巨大的胃,他需要新的人,而老的人,就会被消化掉。

我承认,我是卑鄙。我是教师,我无权利闯入你们的天地。我烦了,我会把几十本教案全撕掉,以博得自己的快感,也情愿补。

最后,我祝愿合格的小荷会员永远健康、快乐!

愿小颖子另寻良师吧!

此致

向国旗 致意

KALA清风格

走得时候

上一篇:咏柳教案范文 下一篇:蜜蜂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