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07 09:41:08

舞蹈教案

舞蹈教案篇1

【关键词】优化;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45-01

教育体制随着人们知识以及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人们对一些传统观念存在的弊端也有了清楚认识,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之一。[1]对高等教育舞蹈人才进行有效培养势在必行,选取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显著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培养模式结构分析

现代舞蹈教育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相比传统教育制度而言,有诸多不同,但是又有些许相关。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培养目标。高等舞蹈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从事中国舞蹈教育专业的高级人才,为全国各个地区艺术类院校和职业艺术学院培养舞蹈教师,与此同时,也为舞蹈编辑专业和舞蹈研究提供专业化的人才。其次,尽可能地把握好能力结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舞蹈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尽可能地掌握好舞蹈专业所需要的基本功和专业技能。其次,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创作能力和舞蹈审美能力;掌握好一定的舞蹈编辑的能力和舞蹈编排能力。再次,具有查找资料和检索相关文献的基本能力;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最后,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表演者,需要一点一滴积累舞台表演经验。

高等舞蹈教育专业主要包括五方面的课程,即基础课程、教育学课程、心理学课程、文学课程、舞蹈史课程。在把握好主要课程的同时,还需要把握好人才培养以及人才的基本要求,高等舞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具备了基本的素质外,还应该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拥有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和奉献感。[2]

二、高等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从我国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舞蹈教育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舞蹈诞生之日,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也随之产生。但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开展高等舞蹈教育课程,有的只是中专舞蹈教育教学。在舞蹈教育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专业的舞蹈教育教学方面,从主观上来看,普通高等舞蹈教育在思想上始终对舞蹈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应该加大对文化知识之外的艺术类教育。从客观上来看,舞蹈艺术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的师资力量不够充足,从事艺术类素质教育的教师很少。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自身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上学校对教师不够重视,所以对学生的培养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程设置特色不够。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其中有9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设置不明显。

其次,课程缺乏实践性。舞蹈教育一旦脱离实践教育,势必会脱离专业本质,因此也无法对舞蹈专业教育起到推动作用。在现阶段的教育课程中,学生实践的机会很少,也得不到有效锻炼。就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高等舞蹈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较为欠缺。

再次,课程的实用性不够充分。现阶段的舞蹈教育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不够完善,尤其存在实用性不足的问题。例如,部分舞蹈专业课程的目的性和实用性不够强,在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比例设置上不蛐调。

三、高等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注重人才的全方位发展。舞蹈是一种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在生活中处处可见。《高等舞蹈教育史》是舞蹈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其不同于自然学科,有着专业性方面的要求。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是全方位的综合型人才,其本身要对音乐和美学等有一定的了解。基于此,对高等舞蹈教育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全方位的教育模式入手,分配好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

(二)以互动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舞蹈教育不能采取学生认真记笔记、老师耐心讲解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对艺术的多元化追求,因此舞蹈教育应该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不偏离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四、结语

教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高等舞蹈教育是一个集中式的教育发展专业,现已成为专业类、师范类和非专业舞蹈教育相互结合的格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其人才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因此采取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均不一样。因此,优化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提高舞蹈专业人才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晓燕.舞蹈教育对大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以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舞蹈与音乐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10(4):182-184.

舞蹈教案篇2

关键词:大专院校 舞蹈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93-02

舞蹈是将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集于一体,通过人体来表现一种综合艺术形式。我国于五千年前的奴隶社会就已经出现舞蹈,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社会和人类的不断发展,舞蹈成为人类的主要精神生活方式,舞蹈不再局限于是一种展现生活的艺术形式,而是促进人类身心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培养舞蹈专业人员,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舞蹈人才,是现阶段摆在我国大专院校舞蹈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 舞蹈专业人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重技巧轻文化的培养方式

舞蹈不仅是肢体动作上的优美,是身体和内心的内在统一和谐,舞蹈动作传达的是人的内心情感和文化底蕴,因为舞蹈理论过于的抽象和枯燥,多数舞蹈教室难以采用合适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因此,传统舞蹈教育中只重视舞蹈技能的教学,而忽视甚至没有培养学生对舞蹈文化理解的教学,导致舞蹈学生只追求动作的“形”似,而忽略动作的“神”似[1]。

1.2 多课堂教学,少课外实践

传统的大专舞蹈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内的教学,教师采用说教的方式,像学生讲解或示范教学大纲要点,学生没有参与演出表演的机会,更无自编自导,教学仅仅在课堂中,没有发挥实践对队学生技能能力提高的作用。

2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依据

2.1 学生个体因素

舞蹈室以人作为主题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者既是“工具”,也是“工具”的使用者。不同的学生在舞蹈艺术水平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在舞蹈专业学生的培养上,要依据学生的特点,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做到因材施教。

2.2 学校办学条件

不同学校办学条件不一,众多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专业学校而言,多存在办学经费不足的情况,学校硬件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管理模式落后。因此,作为这类大专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要对学校自身能力有充分的认识,切忌脱离自身办学条件,切勿盲目攀比,制定的培养方案要有科学性,符合实际。

2.3 舞蹈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舞蹈的特点决定了舞蹈培训是一个长期而且残酷的过程。要求对舞蹈的训练必须从小开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训练当中,因而习舞人员通常忽视了对文化的学习,如果文化的学习和舞蹈训练不协调,舞蹈学习者常常出现专业知识和基础文化知识不匹配,直接表现为艺考生文化分极低。如果进入学校后继续失衡发展,容易导致学生毕业后职业选择面狭小,只能从事舞蹈类工作,不能胜任其他工作。所以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注重舞蹈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是人综合素质的基础,无论在学生今后的舞蹈事业中,或是在其人生道路上,它必定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

2.4 满足社会需求

人才的培养要符合社会时代的发展趋势,符合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才是人才培养的前提。舞蹈人才的培养要做到与适应社会需求。首先,人才的培养要能后满足就业要求。与其他专业一样,通过对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受教育者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所以大专院校应培养适应能力更强的人员才更能满足基层就业要求,舞蹈专业人员才符合就业要求,才具有更为广阔的前景。其次,对人才的培养还要能促进舞蹈艺术本身的发展。舞蹈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3];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同类别的舞蹈有不同的作用。从舞蹈艺术出发,舞蹈人才的培养,还要以促进舞蹈艺术发展为目标,多级层发展。

3 人才的培养类型

大专院校在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类型方案上要不拘一格,做到形式多样,技能体现不同人才自身的特点,更能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而且,不同方案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交叉[4]。

3.1 实用型特点人才

舞蹈是依靠人体的动作来展现的艺术形式,“动”是舞蹈技艺的基础,也是评价学生的水平和成绩是依据学生动作完成的质量。然而,长期的机械模仿式训练,造成舞蹈学生长期出去定式作用影响下,养成重复和记忆的习惯,抑制舞蹈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对于大专舞蹈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脱离低级的舞蹈教育模式,大专院校要把舞蹈培训变成学生主动参与的舞蹈活动,让学生“活”“动”起来,学会将所学的舞蹈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5]。

3.2 智能型人才

我国舞蹈培训主要以舞蹈中专为主,不利于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培养和发展。因此,舞蹈教育者要改变原有的培养模式,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重视学生思维潜能的挖掘[6]。大专院校受生源质量较低的限制,大专院校对人才的培养适合以高精尖人才培养为主,而更应该注重学生思维智能的培养,教会学生用脑子去跳舞。

3.3 特色型人才

原生态舞蹈和地方性的特色舞蹈成为奇葩在舞蹈百花园中独树一帜,占有重要的位置。大专院校应依据所处位置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人才的培养上扬长避短,利用自己的特色,培养特色人才。

4 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方法

4.1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法

学校应该适量开始舞蹈剧剧目的排练和舞蹈编创课程,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性教学以及社会舞蹈活动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众多大专院校认为,排练课程开设要基于学生一定的基础培养之上,因此,学校培训方式中排练课程开设时间较晚。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排练课程应从一开始就开设,并贯穿于整个舞蹈学习过程中,舞蹈剧目排练课程可根据舞蹈剧目的难易程度开设,由简到难;开始舞蹈编创课程,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结合实践,教师要改变专断的教学方式,而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创造开放式的学习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造实践能力,让学生用舞蹈的方式去表达生活的态度、情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创作的优点和特点,给予学生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或提供途径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演出活动,建立激励措施[7]。例如参与演出活动等时间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学分。学校要积极地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学习提升自己,做到学能所用。

4.2 智能型人才培养方法

舞蹈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强的教学,在学生已有一定舞蹈基础,因此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应为简单的动作重复训练为主,而应增加文化课程的设置量,加强较为薄弱的文化知识基础[8]。学校要为舞蹈学生开设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除此之外,要加强对学生舞蹈文化的了解,在课程上设置舞蹈史以及舞蹈鉴赏课程,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及其风格的了解,让学生懂如何“跳”,提升学生的智能水平。

4.3 特色型人才培养方法

学校应首先对地方特色有足够的了解,以地方特色作为培养方案的特点,开设具有地方特点的舞蹈,大胆的将特色带入课堂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舞蹈作品创造也应体现特色。地方特色教学不仅是对舞蹈简单的模仿,而是基于学生对地方特色的研究理解之上,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舞蹈事业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5 人才培养的必要保障

5.1 改革教学理念

舞蹈教育培训者要从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积极地思考传统教学培训模式不足,及时的废除教学方式中不合理和不符合当前实际的环节,并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尤其是在一线深受传统教育培训方式影响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改变,才能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当然,改革的初期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学校的领导也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积极的给予一线教师必要的支持,学校要做到上下一体,改革才能成功。

5.2 敢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学校需要具备敢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勇气。创新就必须变革,变革则存在风险。在新的培养方法中,教学方法和内容上都做出了巨大的改革,需要教学主管部门的配合,并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还会产生新的变化,因此,学校要具备不断探索的精神。

5.3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

学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敢于打破常规,采用聘任的方式,聘请当地的舞蹈专家入校授课,尤其注重聘请当地特色的舞蹈专家入校教学。还要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依托地方非物质文化保护和研究基地、专业团体、旅游景区等,建设多形式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实践需要的基地[9]。

6 结语

大专院校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在传统舞蹈教育培养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教育的改革要提高专业教育的成功率,教育培训的过程要更加的科学化,同时,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新的教学技术,提高教学培训的现代化。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合格舞蹈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要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才能进步,需要教育工作者敢为人先,自己开创道路的精神和勇气,做出自己的特点风格,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程瑾.浅谈目前我国体育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08,24(1):245-246.

[2] 张弛.浅谈综合大学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1):70-71,106.

[3] 葛孜.现阶段我国大专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才智,2012,27(9):180-181.

[4] 王岚,胡郁青.城市型综合大学舞蹈人才培养思考[J].四川戏剧,2013,6(5):150-152.

[5] 李菁.普通高校复合型舞蹈专业人才培养[J].艺术教育,2012,9(7):98-99.

[6] 田丽萍.舞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大舞台,2010,8(13):45-46.

[7] 游洁.新建地方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浅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0,4(3):77-80.

[8] 李廷海.中国舞蹈专业院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13):104-107.

舞蹈教案篇3

[关键词]符号互动论 幼儿舞蹈 队形图谱 教学实践

幼儿舞蹈以它特有的充满童真、童趣和童乐的舞蹈语汇、形象化的优美动作伴之以优美的音乐,对幼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有效地陶冶和开启着幼儿心灵和智慧,其教育的良好效果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首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幼儿被家长送到青少年宫、少儿活动中心,以及幼儿园内外的舞蹈学校学习舞蹈。但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幼儿舞蹈的教学难度较大,尤其是幼儿对于集体舞中队形和位置变化不易掌握。笔者在幼儿舞蹈的教学中根据“符号互动论”,采用“队形图谱”的方式进行舞蹈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符号互动论”简述

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理论源于美国哲学家W. 詹姆斯和G. H. 米德的著作。但最早使用符号互动这一术语的是美国社会学家H. G. 布鲁默。符号互动论认为:人的行动是有社会意义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以各种各样的符号为中介进行的,人们通过解释代表行动者行动的符号所包含的意义而做出反应,从而实现他们之间的互动。

在符号互动论中,符号是基本的概念,是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比如,语言、文字、动作、物品甚至场景等。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是大家(相关的人们)所公认的。通过符号人们可以传达各种意义,实现人们之间的复杂交往。

虽然符号互动论未直接论及教育与被教育,但笔者认为其理论与观点可以应用在幼儿舞蹈教育上,用以寻求和解决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某些难题。

二、幼儿集体舞教学难点与“队形图谱”

幼儿舞蹈大多为集体舞,除了简单的舞蹈动作外,常常需要通过舞蹈队形的变化和幼儿位置的变化来提高其趣味性和艺术性,但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大多幼儿对于集体舞中队形和位置变化不易掌握。因此,教师在幼儿集体舞教学中为了让幼儿掌握舞蹈中队形的改变及幼儿前后、左右的位置变化,通常的做法是边讲解、边示范,边逐个交待位置变化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花去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另一方面,明显降低了幼儿在舞蹈学习中的乐趣和主动性。并且幼儿对队形与位置变化的掌握情况也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为此,笔者一直努力尝试寻求―种简捷、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如采用过地上作标记,看室内参照物等方法,但都不能有效地解决。

“队形图谱”则是笔者依据“符号互动论”在幼儿学习集体舞的教学中采用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是根据幼儿舞蹈学习中队形位置变化,将其设计成―种幼儿熟悉,或教师和幼儿约定的相应符号或图案,指导幼儿准确进行舞蹈中队形与位置的变化。例如,舞蹈队形的变化教师用圆圈、人字形、菱形、花朵形等图案发出指令,幼儿的位置变化教师则用与幼儿预先约定的符号发出指令,如面对面的符号是箭头对箭头,背对背的符号是箭尾对箭尾,拉手转圈的符号是风车……同时,教学时配合以在幼儿同方向的手、脚戴上标记如花环、绸带等以示区别。按照这样的教学方法,由于其图案和符号是教师与幼儿事先约定设计的,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加之图案和符号直观形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因此,幼儿领会和掌握的速度较快、效果较好。通常只需经过一定的讲解与训练,幼儿一看图案、符号就明确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共同应遵守的规定等。当幼儿完全熟悉和掌握了图案和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后,不仅教师在幼儿集体舞的教学中可轻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明显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改善。

三、教学实践效果统计分析与教学建议

为了解和分析“队形图谱”在幼儿集体舞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笔者选择了两个5至6岁幼儿舞蹈班各40人作为实验对象,教授内容为集体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学时间35分钟。一班为对照班,另一班为实验班。具体实践效果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对照班(按通常教学方法)

以上数据说明,对照班的幼儿在集体舞学习中对于按要求进行队形、位置变换的掌握不理想,教师花费了57.1%的时间用于指导幼儿队形、位置的变换,几乎没有时间与幼儿交流与体验舞蹈乐趣的时间,也不利于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2.实验班(按队形图谱方法)

以上数据说明,实验班的幼儿在集体舞学习中对于按要求进行队形、位置变换的掌握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教师只需花费20%的时间来指导幼儿队形、位置的变换,而让幼儿交流与体验舞蹈乐趣的时间大幅度增加,同时,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3.教学建议

若根据“符号互动论”采用“队形图谱”进行幼儿舞蹈教学,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采用“队形图谱”教学应注意循序渐进。少儿心理思维的特点是形象、且情趣多变。教师在采用“队形图谱”进行舞蹈教学,首先应与幼儿约定的相应符号或图案,其次需经过一定的讲解与训练,最后,教师的教学内容在选材上应强调主体鲜明,浅显易懂,新颖别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启发其想象力。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采用“队形图谱”教学应选择幼儿喜闻乐见图案与符号。根据幼儿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在采用“队形图谱”教学时,应尽量选择幼儿喜闻乐见图案与符号,即站在幼儿的角度,用幼儿般的眼睛去观察,用幼儿般的心去感受,使选择的图案和符号既直观形象又色彩丰富,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的接受与掌握。若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采用“队形图谱”,则可让幼儿共同参与图案与符号的选择与制作,这样在教学中会获得更佳的效果。

第三,采用“队形图谱”教学应注重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一般情况下,幼儿都是由于受一定外力作用而学习舞蹈的,如出于父母长辈的要求,或幼儿园教学计划的安排。因此,对老师的教授是依顺和被动的。采用“队形图谱”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幼儿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确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以逐步引导幼儿从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陈夏英.试论符号互动教育观[J].铜仁学院学报,2008,(4).

[2]王沪川.少儿舞蹈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浅论[J].科教文汇,2008,(1):109.

[3]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

[4]高日梅,张弘.幼儿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

舞蹈教案篇4

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教育方针的贯彻于执行,教学方案的具体落实,舞蹈专业知识的传授,舞蹈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以及舞蹈教学活动的组织,都是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活动中起到主导的作用。舞蹈的教育方针是国家和社会按照需要制定的,舞蹈教师把它贯彻在具体的舞蹈教学活动中,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实施教学,要求学生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与目的认真学习知识,引导学生向高素质、高水平、全面发展的目标发展。舞蹈教学方案规定了舞蹈教学的目的,以及与其他课程的比例,尤其是课程方案是通过多年教学验证,是经验的积累,舞蹈教师是具体的实施者,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舞蹈教学,教案实施的如何,质量标准能否达到,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发展,故舞蹈教师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否则教学的失误,会给学生带来身心的损伤,甚至丧失一个人才。舞蹈教师的专业知识如何、专业技能如何、思想素质如何等是否全面,进行舞蹈教学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法是否科学规范等,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水平。因为舞蹈教师是舞蹈知识直接的传播者与训练者,舞蹈教师往往是学生崇拜与模仿的偶像,舞蹈教师与学生相处久了,学生的舞蹈动作不只像老师,就是为人处事都随之了,其力量之大难以想象。故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平、仪表、为人、生活习惯等,尤其是思想品德,都直接影响学生,舞蹈教师的表率与榜样的作用,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显重要。舞蹈教师是舞蹈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其决定着舞蹈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与发展方向。很多事实证明,有的舞蹈教师的舞蹈专业水平很高,但是其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组织能力较差,不知选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往往都是不理想,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在整个舞蹈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可以说是舞蹈教学活动的“指挥棒”。

二、舞蹈教学中学生起到主体的作用

学生是舞蹈教学的对象,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体现者,是检阅舞蹈教师水平的标尺。舞蹈教师把一个普通自然的形体打造后,演变成具有一定气质与修养的形体,这个过程就是舞蹈教学过程。虽然在整个舞蹈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受教育者,处于被动的地位,但是他们的演变,往往是内因起到的作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外因作用有多大,最终起作用的还是内因。如:在舞蹈动作训练中,老师强调舞蹈软开度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要能下叉、下腰等,可是学生就是怕疼,坚决不练,你说其何时能下叉、下腰?所以说要让学生从内心认识软开度的重要性,并对其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就是老师不督促检查,学生也会自己练习,软开度会突飞猛进。学生是舞蹈教学的主体,充分体现在舞蹈考试中。舞蹈的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与毕业考试,都是学生的舞蹈表演。虽然有些外行提出非议,但始终改变不了,因为这时舞蹈艺术教学的特点与规律。这种考试方法不是突然袭击的,可以说都是老师事先就把考题分发下去了,并由舞蹈老师精心安排,面对面的开卷进行考试,最多是背对镜子进行考试,学生完全是自由的状态下,尽情的展现自己的舞姿,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展现。在平时的舞蹈教学如果还存在受教育者的影响,而在舞蹈考试中完全就是主体身份的体现。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的活动,老师几乎完全隐蔽幕后了。如果学生在国内外各种舞蹈大赛中获奖了,成了璀璨的明星,人们很少会询问其老师是谁、这就是幕后的英雄,是善于启发、诱导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的不为人知的幕后英雄。

三、舞蹈教学是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矛盾的统一体

舞蹈教案篇5

1 教学目标设计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舞蹈专兼职的也占绝大多数。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其了解掌握幼儿的年龄特征,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等,从而确定自身教学的长远目标和具体目标。将目标落实到每一年龄班、每一年、每学期、每周、每一次艺术活动中。在此强调,具体目标越小,越容易实现,随着幼儿年龄增长,生理、心理水平的不断发展,目标再逐步扩大,让幼儿的经验与体会联系起来,从而激起更强的认知欲望,完成教学目标,当然,这些理论知识要靠常规教学的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来渗透,使学生逐步理解、消化、吸收,教学目标设计的能力得到培养。

2 教学内容设计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的安排确定,必须紧紧围绕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及她们毕业后的所从事的幼教工作的特点,特别注重教材的选择,使其具有针对性。

2.1 基本功训练内容的选择

(1)地面练习:从学生素质和幼儿舞蹈教育特点出发,首先进行地面基本功的训练,选择内容多为中国舞考级中的组合,自编幼儿基本舞步小组合,从基本动作、手位,身体韵律训练,使学生对舞蹈基本动作的名称、舞蹈时身体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有初步的了解。提高学生舞蹈动作的力度,节奏感,发展舞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舞蹈动作与情感表达的一致性。

(2)把上训练:这部分内容主要选择擦地、蹲、弹腿、踢腿等最基本的基础训练,让学生养成正确优美的站立姿态、动作造型姿态。无论是地面训练还是把上训练,都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年龄和生理发展水平等,对学生不要过分强调动作的开度、软度和规格,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掌握幼儿舞蹈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从作为幼儿教师在舞蹈方面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入手,为今后的舞蹈学习以及教学打好基础。

2.2 民族民间舞蹈内容的选择

这部分内容的选择以教材内容为主线,根据所教年级学生素质、接受能力等基本情况,进行适当筛选、重组,将适合学生学习的视频资料等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丰富知识含量,让学生掌握汉、藏、蒙、维、傣、朝鲜族六个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舞步、造型、基本韵律的特点。同时,在学习每一民族舞蹈过程中,特别注重强调哪些组合适合幼儿表演,哪些适合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比如,东北秧歌中,手巾花、跳踢步为主体动作的《丢手绢》等较适合幼儿舞蹈的表现(符合幼儿活泼性格、游戏中学习的特点),而慢板的《月牙五更》就较适合学生韵律的训练;藏族舞蹈中节奏缓慢的拖步摆袖、傣族舞蹈中时间较长的造型动作要求有一定的体力和稳定性,而这两点是幼儿身体发展时期所欠缺的,它们不适合幼儿舞蹈的表现。维吾尔族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横垫步,对幼儿来说可能较难,那么,我们在教幼儿时,可以让其就做垫步,让学生理解幼儿舞蹈不是成人舞蹈的缩小,为了更好让学生理解这一点,注重内容选择的趣味性、愉悦性、实用性、代表性和表演性,如:朝鲜族的《摘果子》、蒙族的《小木马》,教师自编舞蹈《格桑花》、《金孔雀》、等。

2.3 流行元素点缀课堂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堂,是以儿童舞蹈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为主的,但绝不应排斥其他舞种的融入。就目前来讲,无论是来自网络还是社会办学方面,许多现代流行舞蹈元素正冲击着学生的好奇心、好动性,比如街舞班、拉丁舞班。那么,如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将流行元素与传统教学相融呢?

(1)首先是音乐上的融合,比如,将古典舞训练的单纯音乐伴奏,改为《卷珠帘》,依据音乐特点,在古典舞的节奏、动律上有所创新,要强调曲换舞变。

(2)传统教学与流行元素同发展。将健康、充满活力、学生喜爱的流行舞蹈引入课堂,比如当下学生比较喜爱的少儿爵士舞,舞蹈节奏性强,有震撼力、爆发力,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从中找出它们与基本功训练、传统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今天的传统是昨天的现代、今天的现代是明天传统。那么,作为未来的幼儿舞蹈教师,就要思考今后幼儿舞蹈教学中如何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

(3)鼓励学生到社会中去学习体会,体会办学理念、教学方式等等方面与学校教学的不同,丰富知识与经验,充实我们课堂教学内容。

3 幼儿舞蹈教案设计能力培养

3.1 了解幼儿舞蹈教学计划有关内容

(1)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心理、生理等方面发展水平,整体教学计划一般按小、中、大班来设计。

(2)根据各年龄班特点及班级发展水平、园本特色要求等,计划按学年、学期、月、周、课时来设计。

(3)再依据以上两点,进行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的设计。

3.2 明确舞蹈教案基本编写环节和内容

幼儿舞蹈教案的基本环节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五个部分。指导学生编写教案,从理论到实践,从不完整到规范化,从注重形式到注重实效,逐步培养学生的教案或艺术实践活动的设计能力。

舞蹈教案篇6

一、幼儿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1.幼儿舞蹈教师的水平低

舞蹈教师主要负责传授幼儿舞蹈知识,这对幼儿教师要求非常严格。许多幼儿园的舞蹈教师水平低,存在很多没有受到专业舞蹈教育的教师,而专业院校毕业的舞蹈教师局限于模式化教学。随着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舞蹈逐渐得到遍及,需要教师对旧的舞蹈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利于舞蹈教育的发展。

2.幼师对幼儿舞蹈教育认知不足

许多幼儿园的教学体制内不设有舞蹈课堂,只是在课后活动中进行舞蹈教育,但,这仅仅是不够的,舞蹈教育只处于附属的位置。在游戏活动进行舞蹈教学活动,往往教学只是小组合律动而已,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幼儿舞蹈教学存在许多不同。

3.教学方式缺少创意

目前的幼儿舞蹈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错误,舞蹈教学缺少创意,跟不上教育时代的发展,怎么能激励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呢?在目前幼儿舞蹈教学中,许多老师按照教材直接进行教学,偶尔也会加入多媒体创意教学,但是只是给学生观看一些舞蹈的视频而已,在教学上没有突破传统教学,形成学生对舞蹈失去爱好,造成舞蹈教学失去了原有作用。

二、幼儿舞蹈教学对策

1.调动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的舞蹈教学教材,舞蹈的动作要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才能激励幼儿学习舞蹈的爱好。例如,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把一个舞蹈编创成一个有情节的故事,教学前先把故事情节告诉学生,引导他们认识舞蹈形式,帮助幼儿表达舞蹈情感。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先由难度高的开始,避免学生对舞蹈产生厌烦。为了避免因舞蹈难学而使幼儿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把动作进行分解,一拍一个动作地传授给学生,然后再将动作连接起来练习,循序渐进地学习。

2.设立一个良好的舞蹈教学环境

在幼儿的世界里,他们喜欢美好的、可爱的东西,所以更需要构造一个良好的舞蹈教学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让学生们在美好环境中跳舞,又可以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这个良好的环境需要:在舞蹈教室中铺满泡沫拼图,使学生在跳舞时更舒适,在教室的一面墙贴上镜子,安装上稳定的把杆,镜子在幼儿跳舞时能够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在教室的边边角角贴上别样跳舞姿态的图片。

3.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应该根据学习主体不同、兴趣不同及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因为幼儿园的学生多,性格多样化,教师很难根据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办法。在幼儿方面,自身没办法控制自己的学习,从而丢失特色的学习方式,很难提高舞蹈教学课堂的效果,幼儿对舞蹈更没了兴趣。

4.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

把多媒体技术加入舞蹈教学课程当中,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舞蹈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能够激励幼儿的舞蹈学习兴趣,更形象地利用多媒体把舞蹈影片中的音乐、动作展示出来,不再让学生进行反复无聊的练习动作。

5.增强幼儿舞蹈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建设

创新教学理念,更先进的教学方案,最好地应用于舞蹈教学当中。舞蹈的很多动作都是用情感来表达的。另外,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引导,不断地加强促使教学的成果快速提高。

6.将舞蹈教学加入生活

舞蹈是富有情感的柔美运动。幼儿在享受跳舞的快乐同时也能感受到身心的健康,完美地展示自己的状态,促使幼儿体艺的发展,使幼儿真正喜欢上舞蹈。例如,教师可以编创一些有趣的舞蹈组合,选择节奏快的音乐,让幼儿听到就感到特别得快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兴奋得跳起来,舞蹈潜移默化影响着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听到音乐就快乐起舞。另外,教师可以利用舞蹈带入舞蹈的角色,和幼儿做朋友,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舞蹈教学是幼儿舞蹈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不停地汇集自身舞蹈教学的经验,寻找高效的幼儿舞蹈教学方法,形成恰当的教学方案。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激发出幼儿对舞蹈的热情,让幼儿真正体会参与到舞蹈编排的趣味,激励他们去学习主动和创造。

舞蹈教案篇7

论文摘 要: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门身体艺术,身体是舞蹈展示内容、情感、思想的唯一媒介,也就是说身体是舞蹈的核心力量,没有肢体的不断变化,舞蹈就不复存在。然而,舞蹈却并不只是对人类肢体的发掘与训练,它是一种艺术,一种行动与心灵的契合;它是一段传承,一段历经千秋万代仍然流传至今的永恒;它是一种精华,一种包含着全部舞蹈家们集体的结晶。舞蹈从之前仅仅是娱乐的一部分,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专业的学科,已被大多人所认可。但是,直至今日舞蹈却仍然存在争议,有的人认为舞蹈始终是难登大雅之堂,只是一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工具。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舞蹈专业的舞者们,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加强对各种科学知识的贮备,用实际行动让那些存有偏见的人们改观。

随着文化的不断沉淀,知识信息量的增多,我逐渐发现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只有足够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还不够,教学讲究方法,传授需要技巧,而心理学的出现,为我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灯,让我懂得了教育事业需要心理学,在舞蹈教育中,心理学更是必不可少。

一、 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互动

舞蹈的教学具有特殊性,尤其是舞蹈中的基本功教学更是如此。因为,在基本功的训练中,每一次的进步都是依靠汗水和泪水换来的,学生们不仅需要脑力,更需要体力,甚至是身体上的痛苦,所以,精神上的支持和心灵上的慰藉就异常重要,而心理学正是舞蹈训练的强大精神支柱,更是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互助。

1. 健全学生的心理发育

由于舞蹈专业对人体训练的高端要求,舞者们往往从小就接受训练,心理的发育也并不完善,在身体的极度痛苦下,学生的心理状态很可能会发生变化,或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或出现畏惧恐慌状态,甚至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疾病,这时,舞蹈的基本功教育就需要心理学的帮助,拥有心理学知识的教师大多可以正确的解决学生的恐慌,疏导学生的迷茫,健全学生的心理发育。

2. 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用心良苦

心理学的知识能够帮助教师用正确的态度教学,合理的表达出自身的意愿与要求,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并且,学生们在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后,会正确的理解教师的初衷,明白教师的严格要求是为了学生的进步,在心理上,就会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使课堂学习气氛良好,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教师的用心良苦。

3. 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包容学生

心理学的知识能够帮助教师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学生的外部表现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试着真正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帮助学生解决无论是生活方面的疑惑,还是学习上的困惑,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生活态度,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加地了解包容学生。

二、 能够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师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学计划的优秀与否将会直接的影响到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成果等多个方面,因此,教学计划不可忽视。而正确的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制定出既具有训练意义,同时又符合学生实际状况的教学计划,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1. 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

教师通过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判断出学生们正处于怎样阶段的心理特征,接受的能力如何,什么是最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舞蹈的教学严重的受到先天条件的影响,这种先天条件包括人体的柔韧度、肌肉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等,这些条件都会影响到课程的安排与进展。并且,在同一个班级中的每个学生先天条件又各不相同,如何兼顾班级的整体教学进程,如何发挥每个学生特有的优势,如何完善每个学生的不足,这些问题都是舞蹈教师的挑战,而如何面对这些挑战,相信教师们一定都会有许多感慨,那就是心理学对舞蹈教育真的非常重要。  2. 察觉学生的反馈程度进行方案调整

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最为不同的一点在于,舞蹈理解与表达的媒介是人类的身体,许多舞蹈要求只是思想上的了解还不够,必须要用身体来达到完成,因此,“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句话,在舞蹈的教学中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面对这种情况,舞蹈教师必须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案,以便随时与学生的反馈情况达到一致。而心理学则会帮助教师完成在教学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敏锐的察觉出学生的反馈情况,判断出学生的接受能力,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方案调整。人们都说教师必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双眼,而心理学的支撑就是促成这明亮双眼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三、 最大程度地完成教学成果

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心理学的知识与心理的发展状态会直接地影响最后展现的教学成果。教师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能够使教师在课堂上活跃的教学氛围一直贯穿始终;学生良好的心理发展状态,能够使自己以更加自信、优异、圆满的姿态展示出自身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最期待的表现,最大程度地完成教学成果。

1. 学生能够自信坦然的展现自我

心理学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这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就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及特性。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保证舞蹈动作正常发挥的基础,是舞蹈演员和舞蹈教师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够在压力与紧张中自我调节,最终在舞台上得到的鲜花与掌声。所以,作为舞蹈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舞蹈的生涯里,时刻自信坦然的展示自我。

2. 教师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那些有着良好的科学心理学基础的教师,拥有做出科学的教学决策的基础,这使得他们的课堂教学更为有效。学生们十分愿意得到这类教师的指导,因为与这类教师学习,学生们既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又能得到所需的知识渴求。因此,这种良性的师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任务圆满的完成,当然,教师也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心理学对于舞蹈教育的意义至关重要,它是顺利进行舞蹈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能够展示自我的内在支撑;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必备能力,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舞蹈教育的特殊性质,更是离不开心理学,是心理学架起了舞蹈师生内在沟通的桥梁,是心理学丰富了舞者的文化底蕴,还是心理学为舞蹈教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舞蹈事业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平心,《舞蹈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温柔编著.《舞蹈生理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舞蹈教案篇8

在大学教育中,舞蹈教育同样具有育人的意义。舞蹈教育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实际中大学舞蹈教育存在的教学问题影响了其意义的发挥。

一、大学舞蹈教育存在的教学问题

1、教学模式过于落后

从目前的大学舞蹈教育来看,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国教育事业正在不断向前迈进的同时,传统的大学舞蹈教学模式其弊端已经逐渐显露出来[1]。教学方式仍然停留在单一的阶段,教学内容也过于单调,这种局面之下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此局面导致了舞蹈教学难以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越来越缺失,影响舞蹈教学质量。

2、舞蹈教学条件有限

舞蹈教育的教学条件有限,各种教学设施落后,甚至器材配备不够。另外,部分大学的舞蹈教育专业性程度不高,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缺乏有效的互动,未将舞蹈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展示出来,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3、大学生舞蹈专业知识基础弱

舞蹈专业课基础弱的现象严重阻碍了舞蹈教学的发展。在目前的社会中,文化素质也是竞争的重要一个要素。虽然舞蹈教育知识艺术学科的一种,但是其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心理学、舞蹈美学、教育学等等,因此,高校不仅需要加强舞蹈学科的文化课,同时更加应该注重学生舞蹈技能的培养。

二、有效解决大学舞蹈教育教学问题的策略

1、更新教学模式

大学教育与之前教育不同,大学教育本身就应该具备先进、理性、科学的教育理念。在舞蹈教学中同样需要沿袭这样的教学理念。将舞蹈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性的改变[3]。将舞蹈教学的重点放在大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当大学生去理解舞蹈的文化形态与意识形态,从舞蹈教学的内涵出发,让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的同时具备一个较高的舞蹈理论水平以及良好的审美素质,从舞蹈本身做到对舞蹈的真正理解。例如,某高校为了能够让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提升一个水平,从学生的智能发展作为出发点,将原有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转变成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与教师学习互动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舞蹈本身。同时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始终秉承严谨的作风以及良好的教育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勤奋意识、创新意识为重点,努力打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2、创建良好教学条件

为了能够保证舞蹈教学的顺利进行,良好的舞蹈教学条件是基础。高校应该做到舞蹈教学每年的一定预算,投入一定的资金与人力进行舞蹈条件的维护,保证舞蹈教学能够在良好的条件下进行,避免出现因条件受限影响舞蹈教学进行的现象。另外,高校还可以充分发挥出舞蹈教学属于实践教学这一特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新型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将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例如,某高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校的舞蹈教学水平。不仅每年都拿出一定资金对舞蹈教学设备、相关器械进行维护。同时将多媒体技术应用进舞蹈教学的实践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将难度较高、比较抽象的动作展示在学生面前,目的在于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有效保证舞蹈教学的顺利进行。

3、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是因为不同水平、不同阶段的学生对舞蹈的理解与认识不同,面对这种差异化,加上想要提高舞蹈教学质量、解决舞蹈教学问题的要求,就需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首先需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基础的了解,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例如,某高校舞蹈教师为了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在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中,不断获取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加上统筹考虑制定了更加细致、适合性更高的教学方案。教师在进行动作示范时,配合了更加细致的讲解,特别是针对比较细节的动作,至少进行三遍以上的讲解,教师在完成示范表演之后要求学生进行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发现不标准的动作立即进行纠正。

三、结语

舞蹈展现出来的不仅仅一种体态美,其深刻内涵更是被舞者赋予在了各种不同的肢体语言中。舞蹈在给人们带来美感的同时,也在影响着舞者本身。总而言之,在大学舞蹈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需要及时发现并怀抱着一颗解决的心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中,有效保证大学舞蹈教育质量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篮球教案范文 下一篇:剪纸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