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服务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12-01 15:23:06

纳税服务交流材料

纳税服务交流材料篇1

关键词:“营改增” 施工企业 企业会计 问题 措施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出台背景

2012年1月1日,上海市作为全国第一个试点地区开始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8月初,国务院明确将“营改增”试点范围由上海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等8个省市,这是继“增值税转型”后,我国税制改革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也是我国实施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变,传统服务业不断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出现了分工精细化、产业整合化、业态新型化、服务国际化的四大特征,并且由于产业融合化的发展,不同服务业之间以及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产业边界变的越来越模糊。这种划分行业分别适用不同税制的做法日渐显出其内在的不合理性和缺陷,不利于经济结构优化。

1、从税制完善性的角度看,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破坏了增值税抵扣链条,影响其优势的发挥。在一般计税方法下,增值税的实质是对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增值额部分征税,具有消除重复征税的优点。这一特点在客观上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做大做强,但是要充分发挥增值税的这种优势,前提之一就是增值税的税基应尽可能广泛,最好包含所有的商品和服务。然而在现行税制中,增值税征税范围较窄,仅限于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进口货物,对于服务业征收营业税,而不征收增值税,使得经济运行中增值税的抵扣链条被打断,优势大打折扣。

2、从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看,对我国大部分第三产业征收营业税,客观上造成了鼓励制造业,限制服务业的结果,制约了各产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发展。目前,我国营业税实行分行业制定税率,对营业收入全额计征营业税的政策。对从事营业税劳务的企业购进的材料和固定资产不允许抵扣,制造企业购进营业税劳务不能抵扣,从事营业税劳务企业之间相互提供劳务不能抵扣。这将影响企业在竞争中的生产和投资决策。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各产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产生不利影响。

3、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两套税制并行加大了税收征管实践的难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捆绑销售的现象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复杂,要准确划分商品和服务各自的比例也越来越难,这给两税的划分标准提出了挑战。再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某些传统商品已经服务化了,商品和服务二者难以清晰界定,是适用增值税还是营业税的难题也就随之产生,这就增加了税收征管难度。

4、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看,对服务业征收营业税的做法降低了我国服务企业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出口适用零税率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但由于我国服务业适用营业税,在出口时无法退税,导致服务含税出口。这与其他对服务业征收增值税的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出口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这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将制约我国企业走向国际的步伐。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逐步将增值税征税范围扩大到至全部的商品和服务,以增值税取代营业税,符合国际惯例,也是深化我国税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建筑业作为国家重点产业,每年可创造大量的产值和就业,在未来时期里将被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也是大势所趋。

二、将来“营改增”纳入建筑业后,建筑施工企业将面临的问题

1、一般纳税人企业税负未减反增。建筑产品成本主要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耗用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机械折旧费用等。间接成本包括企业下属的施工、生产单位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所发生的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奖金、修理费、取暖费、办公费、会议费、水电费、差旅费等。首先,由于建筑业为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成本占有较大比重。近些年来,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因建筑产品施工周期长,合同中标价格又不能随便变更,这使得建筑业毛利率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而减少,而且人工成本又无进项税可抵扣,这就使得税改后税负会增加。其次,建筑施工企业耗用的材料是最主要的成本,但由于材料取得渠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部分取得的材料无法取得能够抵扣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如从农民手中购入的材料或为了价格低廉而不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再次,施工企业在施工中需要依靠大量大型机械设备,其主要成本为固定资产的折旧。根据上海试点的“营改增”扩围的办法表明,以前年度的设备采购不得作为抵扣项目抵扣,这势必加大了这一行业的税负。最后,一些其它因素也造成了企业税负增加。建筑行业拖欠工程款的现象普遍,施工单位又为了取得工程,不得不自行融资垫款施工,借款费用也无法进项抵扣,也意味着加大了税负,这使原本资金就十分紧张的施工单位更加困难重重。

下面的例子可以很好的说明以上情况:

【例】某建筑公司与客户签订了一项总价为3000万元的建筑合同。公司对该工程的预算成本为2700万元。其中:人工成本800万元,材料成本1200万元(包括从当地村民购进的材料200万元),机械作业费400万元,(设备为税改前购置),借款利息200万元,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100万元(无法取得专用发票)。上述材料成本中支付给村民的200万元,没有取得发票。假定不考虑其他税费影响,该建筑公司纳税情况如下:

税改前,建筑公司需交纳营业税额=3000*3%=90万元。税改后,根据财税【2011】110号文件,建筑业将会适用11%税率。

这种情况下,该企业销项税额=3000/(1+11%)*11%=297.30万元,进项税额=(1200-200)/(1+17%)*17%=145.30万元,建筑公司需交纳增值税额=297.3-145.3=152万元,增加税额=152-90=62万元

通过上例我们很明显地看到企业的税负未减反增,那么企业取得可抵扣的材料价款占总合同价款多少比例时,会使交纳的增值税等于或小于交纳的营业税呢?

假如某工程合同总价为X,且所耗用的材料全部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销项税额为X/(1+11%)*11%=0.0991X,当交纳的增值税等于营业税时,进项税额为:0.0991X-0.03X=0.0691X,购入材料含税价格=0.0691X/17%*(1+17%)=0.4756X,因此,施工企业在无固定资产购进的情况下,当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材料价款占合同总价比例等于或高于47.56%时,应交纳的增值税会低于税改前应交纳的营业税。

2、企业管理模式简单,制度落后。由于我国大多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处于传统且粗放的发展阶段,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落后,宽松的承包模式无法对项目部或分公司进行有效管理,这些无疑加大了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风险,直接导致企业对于进项税额的管理力度不足。

3、企业人员配备不足经验缺乏。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会计核算要求相应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税款计算过程及方法较以前更加复杂,对人员的专业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配备更加专业更加有经验的财务人员。另外提高相关人员对取得的发票妥善保管的意识,也成为了当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4、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①对资产、负债的影响。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购入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按剔除进项税额的价值入账,在负债总额不变的基础上可能导致资产负债率上升。固定资产净值在下降,资产结构也将发生变化。②对利润的影响。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按总价剔除了增值税,而当期确认的费用只剔除了部分原材料等的进项税额,因此,当期确认的收入和利润比没有实行“营改增”之前有所减少。③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实行“营改增”后,为了及时取得可抵扣的进项发票,一部分以前可以赊购的材料,现在必须是现金交易。其次,企业购买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现金支出需要记录在“购建固定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下,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变化会引起现金流量表的变化。

三、将来“营改增”纳入建筑业后,建筑施工企业的应对措施

1、注意完善合同约定,明确付款程序。由于增值税可抵扣的特殊性,建筑企业在分包合同、材料采购合同中应注意约定由对方承担足额、合法、有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另外需约定对方提供相应的请款申请、购销凭证、增值税发票后再付款。

2、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承包人和分公司的财务管理。企业应制定发票管理新规范,做好发票开立、领用、使用、核销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避免发票使用不当导致的法律风险。对承包人和分公司明确专职办税人员,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管理,增强妥善保管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意识,以保证取得更多完整有效的可抵扣税款。

3、加强税法政策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营改增”后,税款计算方法有了较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及时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税法政策的培训及指导,同时保持与税务、建设主管部门的沟通,以尽快了解最新税制规定。另外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增值税其相关专用发票开具认证、取得、抵扣等一系列环节的配备及其防伪功能的税务控制系统广泛应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4、提高纳税筹划能力,实现利润最大化。“营改增”给我国建筑业的税收筹划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企业应抓住时机积极进行税收筹划,以达到降低税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①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提升企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②结合增值税抵扣条件,在购买原材料时优先选择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合作商;③积极参与短线或长线投资,增加企业获利能力。

5、加强现金流管理,减轻企业支付压力。“营改增”后,加大了企业的现金支付压力。在新政策下,优先考虑税改后的资金需求,制定新的资金使用计划,做到现金流充足,减轻支付压力。另外在签订合同时明确付款期限,增加违约惩罚力度,保证资金及时回流及再利用。

参考文献:

[1]财税[2011]110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

[2]蔡少优.企业涉税制度建设[M].中国税务出版社,2012

[3]杨默如.中国增值税扩大征收范围改革研究[M].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

[4]戴琼.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操作实务与技巧[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5]张玲玲.你所不知道的“营改增”[J].浙商,2012年第23期

纳税服务交流材料篇2

【关键词】建筑业 营改增 对策

一、营改增的改革历程

2012年1月1日起营改增首先在上海对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试点,年底已有9个省市推行,2013年8月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全国推行并增加了广播影视服务业,2014年1月1日起,增加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同年6月1日,增加了电信业,2016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营改增,营业税中的剩余行业全部改征增值税,建筑业就是其中之一。

二、营改增对陕西建工集团的影响分析

(一)对集团整体税负的影响

未实施营改增之前,建筑业按照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改征后,建筑业按11%的税率缴纳增值税,现对陕西建工集团2015年地下停车场工程项目进行改征前后税负测算。

根据集团的施工项目自行完成应税营业收入计算,应纳营业税为2239.10万元,改征后应纳增值税2830.93万元,与改征前相比税负提高了26.43%。如果使改征后对于该工程项目承担的税负不变,既税改后应缴纳的增值税等于税改前应缴纳的营业税,假设X为税负平衡点则67240.39×X-4565.51=2239.10,得出X=10.12%。由此可见,营改增后可能会加重集团税负,集团应尽可能的取得符合税法规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使集团外购时所负担的进项税尽量可以抵扣进而降低集团的税负。

(二)对集团收入与利润的影响

首先,改征之前,集团根据合同价格(含税收入)直接乘以与之相应税率进行缴纳。改征后,由于增值税为价外税需把合同价转为不含税收入,所以集团的营业收入将比改征之前有所降低。其次,集团在材料采购时大多会就近取材,选择个体供料,部分供应商会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使得集团在外购时的进项税无法扣除,直接计入成本,从而增加了集团的营业成本,集团实际的利润较改征前有所下降。

(三)对集团现金流量的影响

改征前,陕建集团的营业税大多由承建单位代扣代交,而陕建集团为建造方,因此征收营业税对集团的现金流量产生不了影响。改征后,与集团相关的增值税必须按实际验工计价的价款自主核算销项税额,减去本期可抵扣进项税后结算应交纳税款。但实际中大多数单位验工计价后不立即拨款给集团,但集团却要按当期验工计价的收入缴纳增值税,改征后税率由3%增长到11%,进项税如果不足抵扣,会使集团的现金流量受到影响。当建设单位给集团拨款时,经常会收取3%~8%的保证金,被扣除作为保证金的款项不会因为没有收到而不缴纳增值税,这也会影响到陕西建工集团的现金流量。

(四)对集团会计核算的影响

在改征前,集团只在有收入时才进行会计核算,而改征后,核算方法出现了改变。集团在购进建筑材料时,一部分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有些情况却无法获得。改征前,无论是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在会计核算时所花费的全部计入材料成本。改征后,集团未能取得专用发票的,则改征前与改征后在会计核算上的处理是一样的统一计入到材料成本,但能够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建筑材料核算方法发生了改变,不再计入材料成本,而是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抵扣集团产生的销项税额。改征后所使用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会计科目为了反映增值税的相关业务设置了7个三级明细,可见改征后要比改征前核算方式变得复杂的多。

三、陕西建工集团做好营改增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纳税筹划

改征后,陕西建工集团要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和抵扣的意识,尽可能选择能开具专用发票的供应商,同时合理确认纳税时间及纳税地点。由于陕西建工集团的工程项目一般工期时间长、回款慢,导致与增值税缴款的时间不一致,集团应在条款中注明付钱限期,减少集团在建设工期长的项目中垫付大量税款,做好税收统筹工作从而降低集团的税收负担。

(二)慎重选择供应商

改征后,陕西建工集团在选择提供货物的商家时,应挑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与供应货物的商家、分包商签订合同时应彼此商量确定每个人应缴纳的增值税,并说好在供应货物的商家提供增值税发票后再付钱,与小规模纳税人合作时,应尽量让对方找税务机关为其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力争为集团降低税负。

(三)加强财务管理

改征后,陕西建工集团在买入、使用建筑材料、验工计价等方面都会涉及和增值税有关的会计核算,要做增值税的抄、报、交税等工作,与改征前相比劳动力度和应用难度都变大了,对涉税征管、账务处置的标准也有所提高,这就需要集团加强财务管理,以确保集团纳税合法合规。

(四)加强财务人员培训

税制的改革对于集团各方面核算影响很大,因此集团应加快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尤其是核算集团税金方面的财务人员,同时,集团应根据最新的税收制度对与税收改革相关的业务流程或财务管理方法进行调整尽快适应新的税收制度。对集团的财务人员加强培训,不断提升其会计核算水平,尽快的掌握新的税收政策,为集团做好税收筹划,降低税务风险,为集团争取更多的税收利益。

参考文献

[1]余静.“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J].会计师,2014,(8).

[2]蒋明琳,舒辉,林晓伟.“营改增”对交运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15,(3).

[3]朱丽红.“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2015,(7).

[4]李兰,肖双琼.建筑业“营改增”的税负变化及影响研究[J].商业研究,2014,(3).

纳税服务交流材料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环境、税收

     一、电子商务对税收制度的挑战

    信息革命在推进税收征管现代化,提高征税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使传统的税收理论、税收原则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电子商务所具有的无国界性、超领土化以及网络化、数字化等特点,使现行税法落后于交易方式快速演进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现行税制要素的挑战

     1.纳税主体不清晰。纳税主体是税法的首要构成要素,在传统贸易方式下,交易双方谁是纳税人都很清楚。而网络经济超越了国家界限,交易迅速、直接.交易的主体具有虚拟性,使纳税主体国际化、边缘化、复杂化和模糊化。

2.征税对象不明确。电子商务中许多产品或劳务是以数字化的形式通过电子传递来实现的,传统的计税依据在这里已失去了基础。由于数字化信息具有易被复制或下载的特性,很难确认是商品收入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还是特许权使用费,使得课税对象的性质变得模糊不清。

3纳税环节将改变。网络经济贸易的一个特点是交易环节少、渠道多,这对流转税制中的多环节纳税产生挑战。

(二)对现行税收管辖权和国际避税的挑战

1.税收管辖权难以界定。网络贸易中,无法找到交易者的住所、有形财产和国籍,网址与所在地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处于虚拟空间中的网址并不能作为地域管辖权的判定标准。

2.国际避税问题加重。电子商务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进行商务活动的方式,商业流动性进一步加强,公司可以利用在免税国或低税国的站点轻易避税。

(三)对现行税收征管的挑战

1.税务登记的变化,加大了税收征管的难度。现行的税务登记是工商登记,但是信息网络的经营交易范围是无限的。不需要事先经过工商部门的批准,从而加大了纳税人的确认难度。

2.发票的无纸化和加密技术的发展,使得税收征管工作受到制约。传统商业活动征税是以审查账册凭证为基础,而网络贸易中的账册和凭证是以网上数字信息存在的,易修改和隐匿资料而不留任何痕迹。

3.代扣代缴的税收方法受到影响。传统的税收征管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代扣代缴来进行的,由于交易双方的隐蔽性和电子货币的出现,商业中介机构代扣代缴作用的弱化,将会对税务部门的征管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二、应对挑战的对策

(一)完善现行税法,补充有关针对网络贸易的税收条款

1.对在线交易征税。确定有形动产的交易都要交纳增值税;对在线交易的服务归结于营业税范围,计入服务业,按服务业征税;销售无形资产和“特许权”的。按“转让无形资产”的税目征税。

2.建立专门的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即纳税人在办理网上交易手续后,首先必须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电子商务的税务登记,并提供网络的相关材料;其次,税务机关在对纳税人填报的有关事项严格审核,逐一登记,并为纳税人做好保密工作。

(二)完善税收征管工作

1.加强对“资金流”的管理。建立与银行的固定联系制度,在各银行间和税务机关间的网络建立接口,使税务机关能对企业开设账户监控;要求商务网站提供所有会员的开户银行和账号,在检查加密材料的时候要配合税务机关进行检查;开具专用的电子发票.并经税务机关对其真实性进行审核,既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又提高了税务机关征收税收的完整性。

2.实行电子申报方式。税务机关要在互联网上开设主页。用专门的系统软件,将规范的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放在主页中,纳税人可以下载并填写纳税申报表,进行数字加密后,发送到数据交换中心进行审核,同时将结果传递给银行,由银行从企业账户中划拨,并向纳税人递送税款收缴凭证。完成电子申报。

(三)积极参与国际对话,加强税收协调与合作

电子商务的全球化引发了许多国际税收问题,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电子商务研究,防范偷税与避税行为,妥善解决税收管辖权问题,消除贸易壁垒、避免跨国所得的重复征税以及联合打击跨国偷逃行为。加强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维护国家税收主权,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四)加快科技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电子商务与税收征管,偷逃与堵漏,避税与反避税,归根结底都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税务部门应依托计算机网络,加大现代技术投入,提高硬件的先进程度和软件的智能程度,在智能服务器上设置具有跟踪统计功能的征税软件,完成无纸化税收,同时要大力培养既懂税收又懂网络知识的复合型税务人员,使税收监控走在电子商务的前列。

二、应对挑战的对策

(一)完善现行税法,补充有关针对网络贸易的税收条款

1.对在线交易征税。确定有形动产的交易都要交纳增值税;对在线交易的服务归结于营业税范围,计入服务业,按服务业征税;销售无形资产和“特许权”的。按“转让无形资产”的税目征税。

2.建立专门的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即纳税人在办理网上交易手续后,首先必须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电子商务的税务登记,并提供网络的相关材料;其次,税务机关在对纳税人填报的有关事项严格审核,逐一登记,并为纳税人做好保密工作。

(二)完善税收征管工作

1.加强对“资金流”的管理。建立与银行的固定联系制度,在各银行间和税务机关间的网络建立接口,使税务机关能对企业开设账户监控;要求商务网站提供所有会员的开户银行和账号,在检查加密材料的时候要配合税务机关进行检查;开具专用的电子发票.并经税务机关对其真实性进行审核,既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又提高了税务机关征收税收的完整性。

2.实行电子申报方式。税务机关要在互联网上开设主页。用专门的系统软件,将规范的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放在主页中,纳税人可以下载并填写纳税申报表,进行数字加密后,发送到数据交换中心进行审核,同时将结果传递给银行,由银行从企业账户中划拨,并向纳税人递送税款收缴凭证。完成电子申报。

(三)积极参与国际对话,加强税收协调与合作

电子商务的全球化引发了许多国际税收问题,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电子商务研究,防范偷税与避税行为,妥善解决税收管辖权问题,消除贸易壁垒、避免跨国所得的重复征税以及联合打击跨国偷逃行为。加强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维护国家税收主权,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四)加快科技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纳税服务交流材料篇4

关键词:建筑业;税务风险;防范

一、建筑企业经营模式的特点

建筑业具有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特点,可牵动从建材到家电等50多个行业的发展,因此,建筑业的发展深受外部环境约束。建筑业对劳动力需求巨大,对物料的消耗繁多而复杂,国家经济政策变动往往会影响它的经营。建筑企业独有的经营特点,正是其税务风险的根源。1.生产材料来源分散,供应商规模不一。建筑材料种类“散、杂、多”,比如水泥、砂石和砖瓦等,这些原材料通常会在施工地点取得,或是一些农营工厂、小型作坊中采购[1]。而建筑材料费一般在占建安总产值的60%~70%,在建筑费用中占主要费用。从建筑业角度分析,就地采购更为便捷,也减少了不必要的运输成本。但就地取材、个体供料的方式严重影响了抵扣凭证的取得,由于供应商规模大小不一,大多数供应商均为小规模纳税人,一些甚至仅仅是施工所在地的农民,根本无法从其手中取得增值税发票。2.实施项目周期漫长,跨地区现象普遍。建筑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维护,直至被拆除的过程被称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简称BLM。建筑项目工程普遍建设周期长,资金占压大,资金周转速度慢。例如,中国建工,上海建工的项目周期一般需要1—2年,较大的工程施工长达3年之久,所需人员和工种众多,材料和设备种类繁杂,交叉作业相互影响大。长期的工程项目的实施免不了要跨区域进行,大多建筑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分公司及分设机构,他们承接总公司的业务,自行在当地采购设备和原材料,按规定在当地预缴税款,结果减少了公司流动资金,增加了税负。3.从业人员流动性强,人工成本占比大。职工永远是一个公司的核心,建筑行业作为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低,据统计,50%~70%是临时员工,他们从事基本的生产劳动,日常工作以经验为主。建筑业除了以工资薪酬形式发放人员工资,还采用和机构或个人签订劳务合同的方式来收买劳动力。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工资上涨数倍,农民工工资大幅攀升,不断增加的人工开支逐渐减少了企业的净利润,滞后了建筑工程的业务进程。“营改增”前,公司常以工资表形式发放工人工资,需要给工人缴纳社保,且按我国法规,工资薪金无法进行抵扣。4.经营承包方式多样,联合投标藏风险。在工程承包中,一个建设项目往往不止有一个承包单位,最常见的有总承包和分承包。总承包是指由发包人委托资信较高的建筑企业作为总包单位,签订总包合同,而分包则是通过进一步将适合分包的工程转给专业性建筑企业,双方签订分包合同。除此之外,独立承包、联合承包和直接承包在企业中也时常使用。所谓联合投标,是指两个以上法人或其他组织组成的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实践中,普遍存在联合体投标不符合规定,从而出现施工单位代替业主向联合体各方支付税款,结果出现资金流、发票流和合同不一致的现象,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

二、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正是由于建筑企业自身独有的上述经营特点,在后“营改增”时代,建筑企业正面临不同以往、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日益增大的税务风险。1.总包和分包方式导致的税务风险。在实际建造过程中,实行总承包的工程很难达到一个平台工作,深度融合,全过程缺乏沟通与协作,实际发生的税款可能无法及时取得。比如施工时,承担电费的主体是电表的所有权人,电力公司会直接将增值税开给一般纳税人的业主,导致施工方无法进行税款的抵扣。实行分包方式的总包方和分包方之间存在验工计价滞后或工程款拖欠等情况,导致分包方不能及时验工计价并拿到已完工计价款,造成总包方要垫付本该抵扣的增值税,造成前期资金压力巨大。2.联合体投标带来的税务风险。实际案例中,如果参与联合投标的各方共同签订的共同投标协议没有提交给招标人,且没有共同与招标人签订合同,而是联合体的施工单位分别与招标人签订总承包合同,与其成员签订分包合同,这是一种违法分包行为。在投标操作过程中,业主只对联合体中的施工单位验工计价、收取发票并拨付款项,该牵头人向联合体的其他单位再行验工计价、收取发票并拨付款项,从而导致“四流不统一”的情形,开具的增值税发票和应税服务不符,存在巨大的虚开发票的涉税风险。3.不同计税方式引发的税务风险。增值税计税方式一般分为简易计税和一般计税方法两种,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3%),一般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11%)。由于建筑业的特殊性,财政部规定一般纳税人共有三种情况“甲供工程”“清包工”和“老项目”可以选择简易征收3%的税率。在选择具体计税方法时,建筑工程项目与规定要求是否一致,比如建筑工程是分包单位或是只提供装修服务的,其采用简易纳税方法会给企业带来漏税的风险;而一般纳税人销售空调同时又提供安装服务,其安装服务能否按照“甲供工程”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简易计税项目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如果这个项目存在层层分包,而又无法实行差额计税,重复交税也成为企业的一大问题。4.进项税发票难以取得、难以抵扣。“营改增”的重点就在于进项税发票能否取得。一方面,由于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多为小规模纳税人或农民,出于自身规模的局限性,依照法律规定,无法出具有效增值税发票,建筑企业采购原材料时无法取得有效抵扣的发票;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巨大的人工成本来自劳务派遣或合同工,工资薪金无法作为可以抵扣的依据,会导致建筑业人工费部分纯粹是按11%税率开票给工程发包方,但“营改增”后,工人工资不能以工资表形式,否则施工企业将不堪重负。此外,对于一些4月30日之前赊购的存货和材料,则无法抵扣增值税,也增加了税负。5.跨地区纳税导致的税务风险。建筑项目的设备和原材料通常来自不同地区,对其纳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干扰,一般建筑企业会在劳务发生地先预缴税款,后向机构所在地申报缴纳增值税,但由于时间跨度长,很多建筑企业被迫选择先行资金垫付,造成本企业资金紧张,企业压力大。按照财税[2016]36号文件第41条第2项规定,当建筑企业收到业主的预收款项时,就产生了增值税义务时间,则外地工程,一般要在所在地预缴2%或3%的增值税[2]。

三、建筑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对策

纳税服务交流材料篇5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关键词:“T”型账 增值税 “免抵退”税 出口企业

1.增值税“免抵退”税的一般解读

按现行税法规定,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和提供劳务、零税率应税服务提供者提供零税率应税服务采用“免抵退”税的执行办法。该政策可从两方面解释:一是免征货物、劳务和应税服务在出口时的销项税;二是退还货物、劳务和应税服务在国内材料采购时的已纳进项税。如果企业对当期采购材料环节的增值税能够区分出口外销进项和国内销售业务进项税,“免抵退”税的核算会相对简单。但对规模效应下的生a企业来说,批量采购的原材料往往开在同一张发票上,企业不能分开核算外销货物(劳务、服务)与国内销售业务货物(劳务、服务)的已纳进项税,税务机关也难以确定出口退税的依据。因此,为了便于出口退税操作,现行税法政策采用统一的“免抵退”政策。

“抵”税指的是用出口货物(劳务、服务)准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国内销售货物(劳务、服务)的应纳税额。从理论上来说,出口货物(劳务、服务)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已纳进项税可以退还,但实际上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采购材料改变用途等原因造成进项税额转出;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对出口商品限制程度的不同,存在部分对外出口货物(劳务、服务)适用的退税率小于征税率的情况,征退税率之差形成的已纳进项税额不得退还,会计上应计入进项税额转出。该部分不准予退还的进项税额实质上就是税法政策中的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我们可以将出口货物(劳务、服务)国内已纳进项税乘以税法政策规定退税率的值称之为准予退还的进项税额,该部分税收并不直接退还给企业,需要抵减国内销售业务应纳税义务形成的税额,二者相互抵减金额就是税法概念中的免抵税额,是国家对企业的隐性退税。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内外销的进项税额难以分开核算,故该免抵税额不能直接计算,只能通过倒挤的方式获得。

抵税关系中的出口货物(劳务、服务)准予退还的进项税额实质上就是税法概念中的免抵退税额,由于外销货物(劳务、服务)的国内材料采购成本难以直接获取,所以在计算过程中用出口货物(劳务、服务)的离岸价格折合人民币金额代替。免抵退税额与国内销售业务应纳税额的大小关系决定了企业是收到退税还是应向税局纳税,退税金额多少也受到二者关系的影响。根据国内销售业务应纳税额与免抵退税额的关系,总结的增值税“免抵退”税关系见表1。

2.增值税“免抵退”税的“T”型账分析

2.1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基本“T”型账的设计

从长期看,无论是本期的退税、抵税,还是期末留到下月抵扣的税额,均不会影响企业的总体税收利益,但不准予退还的进项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直接减少了企业的税收利益,构成了企业承担的税负成本。在“免抵退”过程中,不予退还的金额本应计入存货成本,但随着存货加工生产、销售出口,最终转化为主营业务成本,因此,会计分录直接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将相关项目分别登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 “T”型账的借贷方,设计基本“T”型账,“T”型账的余额就是当期应纳税额的余额。该余额会出现大于零、等于零和小于零三种情况,情况不同,相应的分录和“T”型账的设计亦不相同。

2.2当期应纳税额与免抵退税额的比较分析

2.2.1当期应纳税额(A)≥0

我们将免抵关系的会计分录表示为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该分录准确表示出了用出口准予退还的金额抵减国内销售业务应纳税义务的过程。二者相抵后的当期应纳税额(A)大于零说明企业本期存在纳税义务,其会计分录表示为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下列“T”型账的第⑤项和第⑥项反映了相抵的免抵关系,第⑦项为当期转到下月应缴纳的增值税。在该情况下,退税额为零,免抵税额为第⑥项。

应纳税额等于零的“T”型账与应纳税额大于零的情况类似,唯一区别是少了转出未交增值税的分录。

2.2.2当期应纳税额(A)

(1)|当期应纳税额A|

|A|

(2)|当期应纳税额A|>当期免抵退税额(C)

|A|>C说明本期国内销售业务不存在纳税义务,国内销售业务的销项税额本身就不够扣减相应的进项税额,也就不存在用免抵退税额抵扣的问题,还没有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到下期抵扣。在该情况下,不存在免抵关系,退税的分录为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下列“T”型账的第⑤项为企业实际收到的退税数额。

3.案例分析

西华公司是一家生产乐器的企业,成立于2007年1月,2008年6月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2010年3月取得出口经营权,适用的征税率和退税率分别为17%和13%,该企业2016年第三季度的相关业务如下:

7月,向国内企业销售乐器取得销售收入200万元,已经开具34万元的发票给对方,货税款均已经收存银行,对外出口乐器取得销售收入100万元(离岸价格折合人民币金额,下同);当月购进的原材料合计100万元,收到国内企业开具的17万元专用发票;该公司月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为6万元。

本月免抵退税计算和账务处理如下:

(1)购进原材料时:全部材料的进项税额=100×17%=17(万元)。

借:原材料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贷:银行存款等 117

(2)对内销售和对外出口乐器时:国内销售业务销项税额=200×17%=34(万元),外销销项税额免税。

借:银行存款等 334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 100―国内销售业务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

(3)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100×(17%-13%)=4(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 4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

(4)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和当期免抵退税额,比较二者之间的关系。

当期应纳税额= 200×17%-(17-4)-6=15(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 100×13%=13(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15万元>0,故应退税额为0,免抵退税额与国内销售业务应纳税额相抵,因此,当期免抵税额=13-0=13(万元),免抵税会计分录为: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13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3

(5)结转本月未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15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5

将上述业务登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入“T”型账,从“T”型账可以看出,出口不予退还的进项税转出额为4万元,⑤⑥项对应为免抵税额13万元。

为了简化核算,后面只编制当期免抵税额分录和实际应退税分录,国内采购环节、国内、国外销售乐器环节和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分录不再编制。

8月,向国内企业销售乐器取得销售收入100万元,已经开具17万元发票给对方,对外出口乐器取得销售收入400万元;当月购进材料300万元,收到国内企业开具的51万元专用发票。

本月免抵退税计算如下:

(1)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400×(17%-13%)=16(万元)

(2)当期应纳税额=17-(51-16)=-18(万元)

(3)当期免抵退税额=400×13%=52(万元)

(4)当期应纳税额

抵税和实际应收退税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应退增值税1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34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2

从“T”字账的关系可以看出,⑤、⑥项之间是免抵关系,第⑦项为企业实际收到的退税,免抵税额34万元+退税额18万元=免抵退税额52万元。

3.3 9月,向国内企业销售乐器取得销售收入100万元,已经开具17万元专用发票给对方企业,对外出口乐器取得销售收入200万元;当月购进材料400万元,收到国内企业开具的68万元专用发票。

本月免抵退税计算如下:

(1)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17%-13%)=8(万元)

(2)当期应纳税额=17-(68-8)=-43(万元)

(3)当期免抵退税额=200×13%=26(万元)

(4)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说明国内销售乐器业务的应纳税额不够抵减相应的进项税额,当期外销应退税额全都没有得到抵顶,因此,当期没有免抵关系,当期应退税额=26万元,同时,国内销售业务进项没有抵扣完的部分转到下期继续抵扣,金额为:43-26=17万元。

实际应收退税款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应退增值税26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6

从“T”字账可以看出,企业本期没有免抵税额,实际收到退税26万元,国内销售业务未抵扣完税额17万元留到以后期间抵扣。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纳税服务交流材料篇6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业;影响;措施

一、建筑业“营改增”政策剖析

(一)建筑业“营改增”前后税率变化

建筑业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为11%;但清包工纳税人、甲供工程纳税人,建筑老项目纳税人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3%简易征收,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征收率为3%。

(二)建筑业“营改增”前后计税方法对比

1.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

销项税=含税工程造价÷1+11%×11%

进项税=外购物资或劳务服务时获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的增值税额

2.“营改增”以前的原营业税计税方法

应交营业税=含税工程造价×3%

例如,某建筑企业在2016年度共确认1000万元的收入,按照税法规定本期能够计算并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成本为600万元,其他相关成本为200万元,在“营改增”没有开始之前,该公司应缴纳的营业税:1000×3%=30万元。“营改增”试行之后,该公司2016年度应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1000/(1+11%)×11%=99.10万元,进项税额:600/(1+17%)×17%=87.18万元,应缴纳的增值税=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进项税额=99.10-87.18=11.92万元。这样算下来,该建筑企业的税负有所下降。

二、“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

(一)对建筑业带来的有利之处

1.避免重复纳税,降低生产成本

“营改增”前,建筑业按照3%计算缴纳营业税,表面看起来税率很低,可营业税是按照全部收入计算的,企业外购的物资、劳务等的增值税进项税额都不可以抵扣。因此,建筑业同时负担了增值税和营业税,实际税负反而很高。

“营改增”后,建筑业按照11%计算缴纳增值税,表面看起来税率很高,但是增值税却是按照产品价值的增值部分征收的。从而避免了过去既要缴纳营业税,又要负担增值税的进项税额的状况,消除了重复征税。

2.有利于建筑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扩大生产规模

“营改增”后,建筑业在计算应交增值税时,对于外购的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必计入成本,而是可以抵扣,这无疑降低了建筑业的投资成本,加快了建筑业的资金流转速度,为建筑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带来了有利的条件。

3.有利于促进建筑市场形成良好、有序的竞争场面

“营改增”前,营业税纳税人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重复征税问题突出,而这种重复征税具有传导效应,造成整个产业链条的重复征税。实行“营改增”之后,统一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纳税体制,使企业负担的税负更加公平合理,从而促进建筑市场形成良好、有序的竞争场面。

4.有利于建筑业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转型升级。

如今,有些公司的经营方式并没有顺从建筑业整个行业的发展潮流,“以包代管”的弊端忽略了公司的运作能力,严重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更有甚者,“内部承包”、挂靠等行为使公司被隔离成单独存在的小个体,公司总部不能够掌控项目的资金、成本。毋庸置疑,“营改增”会对这些公司当前的管理模式带来巨大的撞击,促使企业的经营方式逐步转型。

(二)对建筑业带来的不利之处

1.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难度大,实际税负很可能增加

建筑工程人工费占工程总造价的20%-30%,而劳务用工主要来源于外部劳务企业,因外部劳务企业大部分都是小型施工企业,不满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条件,很难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另外,在一些工程项目较偏远的地方,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商多是一些小规模纳税人,在提供的砂土、石料等原材料中,供应商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使得进项税额无法扣除。

2.对建筑业的各项财务指标带来不良影响

基于建筑企业获取发票困难、成本又主要为人工和材料的特征,倘若采购材料无法取得17%的增值税票,人工成本又不能抵扣时,建筑企业的当期合同收入,是按照总收入扣除相应增值税后的金额,但是费用的确认只扣除了部分外购材料的增值税,这就明显使得企业的当期利润减少。

因增值税属于价外税,“营改增”后,建筑企业资产入账的价值会比“营改增”之前有所下降,而且在负债总额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基础之上,很有可能会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而固定资产净值持续下降,将会使企业的资产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

此外,建筑企业为获取更多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带来的折扣,通常会使用多种渠道索取增值税发票,因而使现金流量加大。

三、建筑业对“营改增”的应对措施

(一)抓紧学习培训,做好纳税筹划

要利用当前宝贵的时间,认真学习增值税法规、“营改增”试点方案,及与税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地开展有关增值税知识的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企业必要时要适当配置税收筹划人员,进行合理避税、节税,充分享税制改革给企业带来的税收红利,并实现涉税零风险。

(二)关注供应商的纳税人资格

在施工过程中,选择供应商时,建筑企业事先要考虑对方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再分析、评定谁的报价合理、有利于节约成本、降低税负,要把纳税筹划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达到合理节税的目的。

例如:采购一批材料,甲供应商为一般纳税人,材料报价为11.70万元(含税);乙供应商为小规模纳税人,材料报价为10.70万元(含税)。“营改增”以前,大家肯定会选择乙。但是“营改增”以后,一定要选择甲。因为,11.70万元的材料,其成本为10.00万元,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70万元。

①在营业税下:

I.假如购买甲供应商材料,则账务处理为

借:原材料 11.70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11.70

II.假如购买乙供应商材料,则账务处理为

借:原材料 10.70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10.70

②在增值税下:

I.假如购买甲供应商材料,则账务处理为

借:原材料 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1 1.70

II.假如购买乙供应商材料,则账务处理为

借:原材料 10.70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10.70

四、结束语

“营改增”的实行对建筑业来说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企业面对新要求、新机遇,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打好“营改增”这一场硬仗。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该从强化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建立增值税相应体系,加深税收统筹规划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锦锦.建筑业营改增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财务审计,2016(6):55.

[2]邱静.“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影响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30(21):1-4.

[3]许国建.“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6):167-168.

纳税服务交流材料篇7

关键词:“营改增”;餐饮业;税负变动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5-0052-02

一、引言

回顾餐饮业税收制度历史可以发现,自1994年起,餐饮行业就被纳入营业税征收范围,以营业额全额按照5%的税率全额增税。而由于营业税是价内税,实际税负作为成本是由企业从其营业额中自行作为支出,因此,在本餐饮环节计税后的营业额,要在流转到下一环节在此全额征税,处于餐饮行业下游的各企业会随着流转环节的增多承受更大的税负;流转税的转嫁特性会将所有的税收负担转嫁给最终的购买方,无形之中也就提高了消费者购买餐饮商品所需支付的购买价格。对希望通过价格战来扩大市场份额的餐饮企业造成了不利影响。随着餐饮行业的利润降低,餐饮业各界人士对餐饮业税制改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与之相反,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增值额,可以做到流通环节的逐环节增税、逐环节扣税,因此可以避免重复征税。

国务院总理于2016年4月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进行视察时强调,要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降不升。而某些企业却声称“营改增”后税负升高因此需要增加收费。据发改委网站29日消息,为坚决遏制部分经营者以“营改增”为借口哄抬价格的势头,确保重大改革决策顺利实施,发改委组织力量开展执法检查,目前查实6家企业以“营改增”为借口,捏造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秩序,已于近日责成北京、上海、辽宁三地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做出行政处罚,对6家企业各罚款200万元,共计1 200万元。

二、案例解读

对于此次“营改增”将给餐饮企业带来哪些变化,某报社记者采访的多家企业负责人均表示正在观望和学习中,还需要等新政实施一个月后再看税务报表。而著名餐饮企业海底捞方面则透露,经过多次测算,预测将至少提高3%个利润点,这也是此前眉州东坡作为北京市餐饮行业首例实施“营改增”企业时对外透露的数字。不过据媒体披露,不少餐饮企业声称“营改增”后税负升高而借机涨价。那么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根据下述两家餐饮企业,即位于长春市某大学城附近的“酱骨头家常菜”小饭馆,以及全国连锁的全聚德烤鸭店分别进行虚拟测算。

案例1:假设酱骨头家常菜馆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每月营业额20万元:

则营业税应纳税额=20×5%=1(万元)

增值税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

=20/(1+3%)×3%=0.58(万元)

因此,实际税率为2.91%。

根据测算,“营改增”使得小规模纳税人的实际税率由5%降低至2.91%,该纳税人少纳税0.42万元。“营改增”之后,名义税率降低,因此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而言,“营改增”一定会带来节税效应。

案例2:全聚德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每月营业收入为500万元,每月接受文化创意服务(包装设计服务、广告宣传服务)15万元,购买适用13%税率的面粉、油、自来水等原材料50万元,购买适用17%税率的酒水、饮料等原材料和燃料25万元,且都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首先,列出该一般纳税人每月可抵扣的项目(见下页图):

则:“营改增”前每月应交营业税=500×5%=25(万元)

“营改增”后每月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500/(1+6%)×6%=28.3(万元)

进项税额=50×13%+25×17%+15×6%=11.65(万元)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16.65(万元)

虽然该一般纳税人在“营改增”之后适用税率升高,但由于计算应纳税额是用当期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在本案中应纳税额仍比“营改增”前的营业税税额有所降低。

三、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 中华会计网校网站,http:///.

对作为一般纳税人的餐饮企业而言,“营改增”后减税是建立在有足够多的进项抵扣的前提下。进项税额抵扣需要取得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餐饮企业能够取得其采购原材料、接受应税服务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么税负一定会降低。否则有可能导致进项税额抵扣不足,税收负担不降反升也是有可能的。例如餐厅去菜市场采购食材,小摊的小商小贩是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所以这部分开支无法抵扣。因此,餐饮企业“营改增”之后,对一般纳税人而言,应完善财务制度,切实落实好发票的取得、使用和管理流程,最终降低整体税负。

纳税服务交流材料篇8

关键词:管道运输企业;营改增;筹划

一、资质认定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对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有一个标准,超过标准的核定为一般纳税人,本文中全部特指一般纳税人。管道运输服务被纳入到本次营改增的范围,要按国家规定认定一般纳税人资质,同时增加管道运输的增值税适用税目。提供的管输服务变成增值税的应税服务,这里的应税服务,是指有偿取得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

二、销项核算

税制改革后管道运输企业提供的管输服务就属于增值税的应税服务,收入要按照11%的适用税率计算确认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计算公式: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管输企业的管输收入为含税的销售额,因此确定销项税额要采用价税分离的方法计算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三、进项核算

管输企业涉及到的进项税一般包括购进固定资产、原材料、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接受其他一些增值税的应税服务,比如生产经营用的水电气等,具体包括:

1.从销售方或提供服务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2.进口设备时获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注明的增值税额;

3.购进农产品按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的13%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4.接受交通运输业服务,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外,按照运输费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不含装卸费、保险费等其他杂费)和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5.接受境外单位或个人提供应税服务,从税务机关或境内人取得的税收通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不能抵扣的情况包括:取得的抵扣凭证如果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的;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适用简易计算项目的;非正常损失项目;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和游艇(作为提供交通运输服务的运输工具和用于租赁的除外)。

四、申报抵扣

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要在发票开具之日起180日内到税务机关认证,认证通过的次月申报抵扣。一般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是按照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的差额计算应纳税额,当期销项不足抵扣的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五、会计核算

一般纳税人的账务设置方面,应在原有应交税费科目下至少设置“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和“待抵扣进项税额”等三个明细科目。其中“应交增值税”科目下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和“转出多交增值税”等明细科目。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一)进项税

借:材料采购、原材料、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固定资产、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符合抵扣条件)

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暂不符合抵扣条件)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符合抵扣条件)

贷: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暂不符合抵扣条件)

(二)销项税

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银行存款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三)月末结转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四)次月交税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六、纳税筹划

营改增政策执行后对管道运输企业的影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进项抵扣

营改增以前,管道运输企业收入属营业税纳税范畴,管输收入缴纳营业税,不能核算抵扣进项税。营改增后,管输收入缴纳增值税,企业可以将取得的合法、合规的进项税发票进行抵扣。

在采购或接受服务过程中能够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要尽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了尽可能取得增值税进项税发票,应该在营改增政策执行前对原有供应商提出要求,在合同条款中明确符合条件的必须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且不能因此提高合同价款。针对一些零星采购很难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要争取转变采购方式,变零星采购为集中采购,同时针对供应商的资质要做严格审查,核算健全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供应商可优先考虑。

营改增对原有的工程建设模式也会产生影响。对于采用EPC方式建设项目,在合同签订时应该将材料部分和服务部分的合同区分签订,主要材料设备的采购部分要由乙供形式变为甲供形式。

期初的存量资产由于在购入时还没有实行新政策,没有认证核算进项税,故不能抵扣。如果有固定资产购买计划,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运营的情况下,可考虑购入时间尽可能放在新政策开始执行后。

2.即征即退

试点期间会有一个税收优惠政策,政策规定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执行即征即退政策,虽然会按月进行退税,但税务机关审批需要较长时间,年末未退回税款将对公司利润造成一定影响,并且占用公司现金流,并且超税负的增值税带来的附加税费不执行该政策。

退税计算公式:

当期申请增值税即征即退金额=(实际增值税税负-3%)*即征即退应税服务销售额

实际增值税税负=实际已交即征即退应税服务已纳增值税额/即征即退应税服务销售额

退税核算要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纳入企业所得税计税基础。

试点期间如果正值管道运输企业投资高峰期,则会掩盖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同时不能充分享用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因此要合理安排投资计划。

3.对收入的影响

营改增政策执行后,管输价格没有因为税制改革发生变化,由于税制变化的必然减少管输收入,要将原本的管输价格做价税分离,分出收入部分和增值税销项税部分。

营改增前的管输收入税负为3%,缴纳营业税,要在新政执行的时点前确认并核对应税收入,确保新政前已实现的收入入账且开票。

4.对用户的影响

营改增后下游用户在实际支付的总价款不变的情况下,取得的进项税额增加,一般纳税人可进行抵扣,进而成本降低,利润上升。

上一篇:读书活动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两学一做经验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