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12-10 10:06:08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篇1

“互动式”教学不仅是当今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理论,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和谐教育的战略要求。为此,在新基础课程改革实践中,探索如何摆脱、摒弃传统的把知识传授作为课堂中心、把执行教案作为师生活动目的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人为本、凸现学生主体性、注重关注师生交往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之一。那么,如何构建“互动式”课堂、开展互动式教学呢?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营造和谐交融的课堂氛围是构建“互动式”课堂的基本条件和前提

课堂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高低和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营造和谐交融的课堂氛围呢?首先,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就是要求教师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封建家长制的权威意识,与学生开展平等、民主、信任的交往。只有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下,才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地投入课堂的“互动”中来。这样,在解决问题的交流、体验过程中,既发挥了学生主体的参与作用,教师又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亲近。其次,学会调控课堂情绪,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一方面,当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时,就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回答老师或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从而激发老师讲课的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课也会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所以,教师要学会调控课堂情绪,既要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状态,同时也要激发、调动学生的情绪处于高涨状态。

二、深入地分析教材、理解教材,巧设“互动点”,是构建“互动式”课堂、促使互动得以生成的基础

所谓“互动点”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展开互动的切入点。“互动点”的设计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要根据课本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来设计。科学、合理的“互动点”,有助于教师把教材与“互动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对课堂资源进行科学的、艺术的加工处理,有助于使教与学实现动态平衡,最大限度地放大课堂的教育功能。一般来说,“互动点”设计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联系实际处,即课本知识需要通过实际生活的背景材料来揭示时。在通常的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分析教材、实现教学目标时,往往通过一定实际生活的背景材料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材料,参与对材料的分析、交流、体验,并在分析、交流、体验的过程中揭示课本知识和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教学难点处。设在教学难点处,目的是为了突破难点。每一节政治课总是存在一定的教学难点。所谓的教学难点,是指学生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的地方。教学难点解决与否,解决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影响课堂目标的实现,进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难点处设计“互动点”,通过一定的“互动主题”,让学生参与交流、体验,可以把教材知识的表达由抽象、笼统变为形象、具体,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问题的解决,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3.教学重点处。落实教材知识的重点,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是,往往有些教材知识虽是重点,但又抽象、无趣,很难靠学生的积极性去主动把握,单靠教师的讲授又无法有效地完成任务。这时,教师设计“互动点”,通过“互动主题”展开“互动”,可以使教材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增强趣味性,让学生在交流体验过程中掌握教学的重点。

三、根据教材知识的需要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确立合理的“互动主题”,是构建“互动式”课堂、促使互动生成的关键

“互动主题”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为了揭示教材知识、实现教学目标而选择的背景材料或提出的问题。合理的“互动主题”就是选择的背景材料或提出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有效地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交流中落实教材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合理的“互动主题”是互动生成的关键。那么,如何选择合理的互动主题呢?选择合理的互动主题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的主题内容要与教材知识和教学目标相联系,有利于揭示教材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篇2

一、英语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

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为教语言而教语言的做法,而是要把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使学生既学习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外语水平。以学游泳为例,我们学游泳是阅读有关游泳的书籍,还是在游泳池或江河里边实践、边领会?答案当然是众人皆知的。同样,在语言教学中,学生也应像学游泳那样,充分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参与真实的语言交流活动。

教师根据真实的材料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时,不能一味考虑如何教授有关语言的知识,还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设计真实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运用、实践语言机会。例如,在听天气预报的课堂活动中,天气预报的材料是真实的,但如何根据材料开展课堂活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听材料,然后决定是否可以去野餐。显然,第二种做法是真实的语言运用,因为它需要学生对真实的语言材料和信息做出合适的反应和判断。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景。第一种选择只注意教授学生某项语言技能,而似乎脱离了现实生活,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把天气预报听写下来。

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排斥听写活动。虽然听写不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却是真实的语言学习活动。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外语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只是培养一种准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因为交际首先需要环境。我们应正确认识语言学习活动和语言运用活动之间的这种联系。教师设计的课堂交际活动和任务往往分为好几个步骤和环节,有些是语言学习活动,有些是语言运用活动,不是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以上述天气预报的活动为例,假设学生都是初学者,教学重点是表示温度和用rainy,fine,cloudy等形容词描述天气。教师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在听录音时记下温度和描述天气的形容词;第二步让学生根据天气情况,决定这一天和朋友去哪里。第一个任务虽然不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但却是真实的语言学习活动,这种记录语言的技能有益于他们今后在真实场景下的交流。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有关语言运用的活动,还要关注真实的语言学习行为,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任务。

二、课堂活动的交际性

现在我们一讲到交际语言教学,提到交际能力好像大家都认为交际能力就是学生说得流利,管它有错没错都没关系,其实这是我们对交际语言教学的一种误解,一种扭曲。但如何才算课堂活动的交际性?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中多开展对话活动,让学生多开口,就算是课堂交际了。真正的交际活动以获取信息为目的,注重师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注重听说双方的角色、地位、情感、态度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共享的知识和客观场景等。 转贴于

语言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不是目的,是手段,是活动参与者通过正确的语法和规范的表达获取交流信息的手段。交际法理论提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真正交流必须存在信息沟(information gap),即交际的一方知道某些信息,另一方却不知道。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沟组织活动。

在真正的课堂交际活动中,教师要设计不同的情景框架,通过信息沟,有效地组合各种活动。美的感受力、想像力、判断力这些东西完全可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实现的。

真实的交际活动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学生会在交际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并出现犹豫、幽默、恭维、尴尬、脸红等各种自然反应。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答案存在多种可能性和不可预测性。学生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发现和探索,结合情景,找出关系,给出合理的解释。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而是通过逻辑思维构建思想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交际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具有交际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非真实的交际活动往往以考试等功利性目的作为学习动机。一旦出现交际失败或交际障碍,学生往往会以老师教得不好、材料乏味等外因作为借口,最后导致恶性循环。而真正的交际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因——体会交际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引导学生从事更多的课内外交际活动,在大量接触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自然吸收新的语言知识,也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地提高英语水平。

三、英语教学环境的真实性

有种观点认为,课堂这一教学环境本身就缺乏真实性,它不可能提供完全真实的社会场景,一切只能模拟。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第二语言的学习本身就不可能与第一语言的习得一模一样,更何况教室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学习场所:师生的确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课堂学习也是人生真实的经历。虽然课堂交流有其特殊性,但课堂教学本身也具有真实性。我们应在承认其真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课堂教学的外部环境和潜力,如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张贴英文海报等方式营造外语学习的人性化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能动性,引导学生融人角色,激发交流的欲望和学习的动机,感受交际成功带来的自信和荣耀,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将来的真实交际做准备。

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资源。每个进入教室的学生都是真实的个体,他们带入课堂的资料、知识、观点和态度也是真实的。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对语言知识本身的理解,溶入到活动情景中,进行交际,并创造性地赋予活动真实性。这就是为什么学生能在课堂活动中把一些角色扮演得惟妙惟肖、生动活泼的原因。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并不是孤立无援的,这种师生共同参与也是真实性的一部分。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 互动式语言教学 互动式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93-01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采用“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状态,师生之间缺乏感情沟通和知识信息的交流,课堂气氛枯燥,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应有发挥,致使教与学在很到程度上脱离。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日新月异,外语教育界都在探求日趋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日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性发挥,和师生互动合作的互动性课堂。互动式教学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推行并革新,对于现代外语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互动式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1.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的听力教学中,课堂的教学模式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听力课堂始终气氛沉闷,形式呆板。教师坐在语音室前面机械地播放录音,简单地提几个问题,或是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地回答书本题目,是为上听力课而练习听力,课程的程式化冲淡了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而有些教师也播放一些英文电影,只是让学生观看,没有做任何的听力理解的教学要求。所以学生则在下面似懂非懂地听着有的甚至昏昏欲睡,或是完全沉浸在电影的故事情节和中文字幕中,也就是说,学生以第三方的身份去听对话和叙述。这种局外人的身份使得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被动,因此谈不上积极参与多边交际活动,更谈不上最终获得应有的交际能力。

2.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中心是“交流”,课堂教学最要的形式也是交流,没有课堂交流,课堂教学就没有实施条件。有效的课堂交流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前提。从信息交换的角度来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流。针对现在大学英语听力中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的现状,所以实施互动式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之间良性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作为参与者而非整体的控制者,它注重了师生的协作互动,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性,从而提高了大学英语听力课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互动式教学促进学生听力技能的措施

互动式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课堂模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听前准备

“如果听者事先知道他将做出某种反应,他会立刻带着目的去听,并且他知道会听到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如何去反应”。在听每段材料前,教师应该和学生充分互动,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让学生寻找和准备相关的材料,储备一些与该话题相关的词汇。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准备情况提问,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这些,可以看成是听力训练前的热身。通过“热身”,一方面,学生对将要听到的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另一方面,展开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2.课堂训练

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的互动,在课堂训练前,进过热身阶段的师生互动活动,可以正式的开始听力技能训练上来。首先,为了不破坏语篇的完整性,可以整体先听一遍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大概的掌握;其次,第一遍听完之后,可以叫学生结合热身阶段的讨论对所听材料进行一下评价,评价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材料的好方法,然后要回答其他学生就材料理解进行的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正确与否的评判。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又实现了生生、生师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学生还可以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听力技巧或策略。在该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在此过程中除了充当指导者外,还可以是学习的共同参与者和合作者。

3.听后总结

在听力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在反馈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评估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反馈完后,教师要对所听内容进行巩固,首先对所听材料中的词汇、基本句型和习惯表达进行总结;然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所听材料进行角色表演和分组讨论,通过语言的再次学习,更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对存在问题的反思和建议

1.教师在互动式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的地位

互动式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应从主体地位变为互动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激励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内容,了解不同学生不同时期的需要,选择具有挑战性的材料,设置有针对性的任务,激发学生兴趣,以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互动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形成了一个学习的合作体,平等参与教学活动。

2.听力材料的限制

在听力教学中运用真实语料,是互动式教学学生语言输出的良好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听力课堂上教师可选择一些真实性较强,学生感兴趣,能让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的材料。

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英语创造能力及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互动式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听力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就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的运用和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是仍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曹莹.论互动式语言教学与互动式听力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4).

[2]宋杨,吴迪.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反思[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篇4

一、我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我校中专学生有与普通中学生不同的特点,他们的学习重心偏向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略英语、数学等一些基础性学科的学习,学生,尤其一些男同学普遍表现出对英语不感兴趣,上课积极性不高,甚至好多学生都对英语产生放弃的念头,课堂上学生只是一味的倾听、接受,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程度极低,即使偶尔有师生的互动,也不过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不仅是学生感到这样的课无聊,即使是教师本人,上完一堂课下来,感觉也想是在唱 “独角戏”这种课堂模式下产生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另外,中专学生普遍厌倦枯燥的文字教材,他们需要的是能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使英语教学过程及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的教学模式,如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就成为我校每一位英语教师的所要积极思考的首要问题。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互动”是一个从社会心理学中引入到教学领域的概念。它来自于德国社会学家A・齐美尔在 1980年所著的《社会学》一书。互动是两个或更多的人互相交流感情,传递信息并对双方都产生影响的过程。目前流行的交际英语教学理论的核心就在于交际能力培养必须具备“互动”这个性质。在交际语言教学时代,互动其实是交际的核心,也是交际所需体现的全部内容。换言之,交际的主要来源是“互动”,即两者或更多人之间合作式地交流思想、情感和想法,因而相互产生影响。同时,互动要求双方一定有交流的兴趣,注意力集中在接收或表达说者或听者感兴趣的信息。

三、互动式教学在我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听说教学

听和说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听力是口语的前提和基础,口语是听力的检测和落实的体现。在听说课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听说训练时,可设计多种多样的课堂互动活动,如场景对话、单词接龙、成对或小组讨论等,同时注意各项技能的衔接和融合。每堂课上课前,教师应当充分备课,对听说材料进行仔细推敲,估计学生在听说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听的兴趣,说的欲望。针对学生的特点,老师应该兼顾学生的基础,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系统、合理地选择听说材料,兼顾实用性和趣味性。在听力过程前后围绕话题让学生做互动性听说练习,激活学生内存的语言知识。如在听力前预看相关图片,对听说话题材料做相关背景文化知识的介绍、讨论;听力后就该话题结合假定的情景进行概括,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去听,更大胆地去讲。以我校中专英语教材《英语》基础模块1第六单元为例,在导入部分学生们可以看到四幅图片,可以提问同学们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逐步引导同学们去了解本课程的主题Would you like to order? 同学们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就能预测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点餐。在本单元的听说部分,在听材料之前,请同学们看图,教师指导学生在听材料的时候,抓住关键点。听录音之后,请两个同学对该对话进行朗读,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一般就是教师要讲解的重点。教师将教学重点讲解后,请全班同学轮流朗读并操练。可以请部分同学根据语言情景主题改写、改编对话。

2.读写教学

英语课堂中的读写互动是互为依托的。阅读就是输入,写作就是输出。阅读教学互动主要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在必要时给予启发与引导。阅读课的讨论活动可安排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首先,阅读前的讨论是围绕即将阅读的材料提出话题或问题,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背景知识和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对所要阅读的材料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然后带着目的去读。现以我校中专英语教材《英语》基础模块1第5单元阅读和写作部分为例,在看阅读材料前,提问同学What might the point be? 同学们输入信息,回忆并联想前面所学的知识重点What’s your name? What’s your hobbies? 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同学们即完成了信息输入也完成了信息输出。阅读后,继续提问同学Would you please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yourself?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篇5

一、前置性作业的反思

生本课堂的一个理念是提倡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的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因此前置性学习是生本课堂很关健的一个环节。布置怎样的前置性作业,应结合现在历史教学中重视材料教学,重视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来进行。我在布置前置性作业的时候,注重引导学生对历史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在教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的前置性作业:①收集资料,了解鸦片战争前夕中西方的社会状况。②了解《海国图志》一书对中日两国的影响。

收获: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提高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都是由老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做材料题的时候,我们常常埋怨学生,不读材料。通过学生课前自主收集整理材料,我发现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关于向西方学习背景,学生收集整理了如下的一些材料:

材料1: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认为中国人的世界就是中国,而中国即天下。

材料2:1601年,一位“紫髯碧眼”的人来到明朝的首都北京,他自称是大西洋人,中文名字叫利玛窦。明朝礼部尚书朱文恪在给神宗皇帝的疏章中说:在《大明会典》中只有“西洋国”与“西洋琐里国”,而没有什么“大西洋”,因此“其真伪不可知”。

材料3:对于战争发生地的东南沿海居民来说,战争是痛苦的浩劫,和以往的兵患、匪患不同的是,这次的贼人金发碧眼,衣冠古怪而整齐,手持远胜寻常鸟枪的火器。真是一伙厉害贼人!

材料4:连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之初也认为“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借资夷货”,如果中国闭关绝市,“恐尔各国乍计,从此休矣”。

为了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我要求学生不能把收集到的资料粘贴一交了事,而是要根据课文需求,整理成一段段不超过一百字左右的小材料。我再根据学生的整理,选择一些作为课堂教学材料使用。把收集课堂教学材料的任务还给学生后,我有了很多惊喜,材料视野更广阔,材料也更多样。比如材料4,让我们了解到连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也有这种天朝大国的思想。由此,学生理解到鸦片战争前中国思想的万马齐暗,体会向西方学习的可贵。

二、课堂交流环节反思

生本理念认为,在学生前置性作业的基础上,课堂交流讨论就是学习的一种常态。学生手上有了资料,自然就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一个导演,要有把握全局的能力。

本节课,我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主线的设计上。我以房龙《宽容》自序节选为开端:

材料1: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一个敢于离开山谷的先驱者回来了,他向人们讲述看到的外面世界,并愿意带领大家前去。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 ,杀死了这个先驱者。

材料2:吴玉章回忆说:“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会被东方小国打败?战争的惨败会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什么变化?

总结:引用房龙《宽容序言》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可理解性输入目前,我国各个大学对于学生英语水平 日益重视 ,对学生英语素质的考评也更加严格,大学生纷纷忙于应对。比如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之前突击单词 ,以此来增加词汇量;或者临阵背诵作文,考场上生搬硬套等。这些现象造成了大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的状况,“中式英语”泛滥,“聋哑英语”当道。虽然学生在突击式背诵单词之后暂时增加了词汇量,应付了考试,然而由于违反科学记忆的原则 ,短时间内便会忘在脑后。有的学生词汇量达到了一定程度,但是在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时一头雾水 ,听不懂对方表达的意思,又或者能够理解对方 ,但存在严重的回答障碍 ,句子已经呼之欲出,然而语言组织很失败 ,语序颠倒语法错误 ,严重缺乏语感,甚至用汉语的表达次序和语法来表现英语。我们的大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英语,到大学至少已有五年的学习经验,结果却是绝大部分不及格。大学英语课堂应当是升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殿堂,如今为什么起不到相应的作用?下面以Krashen的输入理论为基石来讨论它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的一些启示 。

、可理解性输入简介着名的输入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 Krashen提出的,最早见于 20世纪 80年代 出版的 《语言 习得 的原理与实践》。

Kra~shen在该书中提出了习得——学得、监控 、输入、自然顺序 、情感过滤等五个假说,其中输入假设是理论的关键和核心 ,它剖析了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理解吸收各种语言材料的过程 ,其他的假设也或多或少与输入假设有着内在的关联。他认为,语言的习得要想发生 ,仅仅和一些输入的语言材料打交道是不够的,学习者更多的需要可理解性输入,当学习者本身的有关学习的机制没有被调用起来的时候 ,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可以首先依靠可理解性输入。即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接受的输入应该比他当前的语言水平略高,即应输入按照 自然学习顺序的下个阶段的知识 ,并且关键是学习者能够抛开一些表面的信息去理解更深层次的意义。Krashen将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定义为 i,那么应当接受的就是 i+l阶段的输入。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很好的回答了应该怎样习得一种语言,尤其是非母语。当然 ,我们可以看一 一出,Krashen的理论过多的强调输入的作用,学习者本身的能动性则遭到了忽略。因此我们应该批判的接受 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可理解性输入理论的正确部分完美的结合到大学英语课堂上去。

拿如何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口语能力 )举例 ,输入的材料怎样才能变成所说的可理解性输入,学者认为,第一种方法是使用的是学习者之前知道或者熟悉的词汇和结构,但是由于没有提供下一阶段的新材料,这种输入并不能使学习者有所进展。第二种方法是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学习者用现有的语言水平去表达他没接触过的材料,不管是通过语言情景还是非语言的情景。第三种方法是在与非母语的人交流过程中动态的调整输入内容,就是根据交流情况随机应变。总结来说,第二 、三两种方法既满足能够给学习者提供新语言材料的条件 ,也保障了交际的持续发生,因此可理解性输入主要来源于此。

二、可理解-眭输入在大学英语课 堂的应用1、在课 堂上创造相近的语 言环境我们知道 ,我们之所 以能够很流利的运用汉语 ,是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长期在母语的环境中熏陶,即使还未入学的儿童都能够很顺利的与人交流,在入学后经过不断的系统的学习,最终对汉语运用 自如。这也同样适用于对英语的学习。很多大学生到了大学课堂上仍然保持着 自己对单词“注释”的习惯 ,将英语单词的读音注释成有相似读音的汉语,导致不看汉语注释便看不懂音标,不知道如何发音等等,这极不利于英语学习的进步。因此,联系 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来说,创造类似英语母语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正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在经过耳濡目染之后听说能力得到迅猛提升。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多说英语,尽量整个上课时间都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用英语与学生互动交流,用英语阐述新单词的含义等等。

教师使用与提问等的英语难度应当符合可理解性输入 i+1的理论 。

除此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应尽量使用英语对话 ,不论是在英语课堂上或是在13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课下英语作业 ,笔者的大学英语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是用英语交笔友,笔友都是本班的同学 ,彼此用笔名,学生不知道 自己的笔友是谁,两人可以在英语书信中讨论各式各样的问题,最后效果十分显着,本班学生在听说读写四项考核中全部及格。可以想象,创造一个如此 自然的英语学习环境,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大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不仅如此,大学里的许多社团也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还有英语沙龙 、英语角、英语晨读等等,给学生创造了有效的母语氛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今基本每所大学都有 自己的留学生学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与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交友,相信他们也乐于彼此促进共同进步,如此,在互动交流中有效的对可理解性输入进行吸收消化。

2、恰当的组织英语学习材料

根据可理解性输入原则 ,学习者所能接受的材料输入应当比其现有的水平略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单词句子或者语法等应尽量接近学生的当前水平,也可以有选择的使用一些新单词或语法结构,这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反馈 ,观察学生是否能够以当前方式接受新东西,如果学生抗拒、不适应等的反应较强烈 ,教师重新调整材料难度,最终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对新输入的接受。

在给学生挑选学习材料的时候 ,教师应反复权衡各个资料的真实难度 ,选择难度符合 Krashen可理解性输入理论的材料。这点很重要,拿听力方面的材料来说,如果材料包含太多学生没有接触过的词汇或语法,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障碍,因此原则上选择的难度应与学生现有水平相适应。此外,教师选择语言材料的时候不要随大众 ,就是说跟盲 目的跟别的教师选择一样的材料 ,尽管这些资料 口碑很好 ,作者是权威人士,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正如孔子说的“因材施教”,和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同出一辙。

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生词量应控制在单词总数的百分之三上下,因为生词太多就不符合 i+l的原则,这些材料就不能称之为可理解性输入。因此,在选择英语材料的时候,教师首先应对现有教材难度熟记于心,才能将输人材料与之细致比较。

3、增加学生在听和读方面的语言输入我们知道,听和读堪称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 ,正如我们前面所举出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方面有“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等。之前提到过的聋哑英语正是听读方面输入不够好的体现。尽管现在大部分大学生有着比较多的词汇量,但是在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本身已有的语言材料不能被组织成文 ,这是因为学生听和读方面的输入少之又少,语感严重缺失。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听英语新闻、多读英语杂志和小说,培养学生的语感。如今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方式,已经在我国各大学课堂得到了普及。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更多视听方面的输入,毕竟英语课堂上的时间很有限,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课余时间去多功能语音室学习,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英语杂志小说或者电影 ,以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材料的接受和理解。大量的阅读不仅包括新单词新语法,而且还在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方式。有研究证明,阅读使学习者接受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在英语的学习中,大量的阅读积累的单词、句式 、语法以及文化背景等知识越来越多,学生不仅在与人交际中反应加快,而且在写作中也文思泉涌。

另外 ,还可以组织课前的英语演讲,题 目和材料让学生自己选择 ,期末组织总评比。这也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很可行的方法,也无疑是增大学生阅读量的好方法 ,而且,当学生所学的东西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想法中时,学生下意识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4、注重背诵 的作用

哲人说,记忆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条件。理解起来很简单,如果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不强化记忆,那么他所有已经接受的输入都是暂时的、不可靠的。记的东西越多,运用的时候越 自如,思维才不会枯竭。通过背诵可以有效的强化记忆,背诵是学习语言时最基本的方法。比如,我们现在所积累的英语单词和语法一般都是初、高中时所学得的,因为初、高中时我们背诵了大量的单词和语法,不断的强化对这些材料的记忆;我们现在所运用的古诗词 ,一般也都是初、高中积累起来的,持续的背诵很大程度巩固了这些知识。另外,背诵可以很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可以说是学生在英语学习到了一定程度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特质 ,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将语感培养好会省去很多弯路。这就是语感的强大功能,正如“无心插柳柳成荫”。背诵所能培养出来的语感有助于“英语思维习惯”的养成,当英语的思维习惯养成了,英语就离母语不远了。

5、在英语词汇 中输入 大量语 句块这里所说的语句块通俗来讲就是词汇化的句段。经过证明,在词汇的记忆中,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语言输入比学生与人交流中动态调整的输入更加有效,因为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不多,因此事先准备的包含新词汇的语言输入十分高效。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回避学生本身固有的“中式思维”,对应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式英语”。笔者大学时的英语教师就很好的利用了这种方式,将一个词汇或者短语用几十种的语句块表达出来 ,极大加深了学生对词汇的认识。在之后的交流中,更是很好的摒弃了对号入座的定向思维,结合背诵 ,结合语感 ,使学生对语句块的使用更加熟练,从而在交际中英语脱口而出。

三、结语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篇7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大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的东西,成为存贮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这是不科学的。新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刺激、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使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为了创设双向交流的语方情境,可以突破每节课用讲解和机械操练的方法,只教若干单词、句型或几段课文、某个语法项目的旧套路,采用跨课跨单元的整体教学法,创设语言交际的情景,经常变换学方式,与学生共同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如以一位学生的经过精心准备的课堂报告为序幕,然后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和语言交流活动,诸如朗读、问答、会话、看图样的学习和语言交流活动,诸如朗读、问答、会话、看图说话、讲故事、表演、游戏、唱歌等等。在这种充满乐趣、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自然的、比较充分的交流。师生共同创造的教学过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他们对英语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

    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向学生呈现语言学习的过程,指导学习方法,教学生如何学习。这能促进课堂教学逐步做到变教为学。

    2、用课外小组活动补充单一的课堂教学。

    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使他们具有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语言习惯只有慢慢地通过经常不断的重复才能获得。仅靠在课内学习是不够的。学生只有在尽可能多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它、使用它,才能学好并养成语言习惯。我国中学的英语课每学年还不足170学时。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采取增加课时、课外加班加点、布置大量作业等办法来扩大接触外语的机会,不但未能奏效,反而使学生负担过重,失去兴趣,以致许多人放弃学习。

    因此,若将教学任务放在学生课内外和校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就是一种有效的措施。用丰富的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同时又把课堂教学内容扩展到课外活动中去。形成课内外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综合学习方式。

    3、将学生的学习从以个体方式为主变成以小组学习为主。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学习程序可以是十分有效的。语言学习尤其需要与别人交流,以便在使用中学习。据此,可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四人学习小组在课堂相互合作,在课外也常常开展活动。这样学生把英语学习不只当作课内的任务,而是把课内外的活动变成一种学习的整体工作。小组活动要有目的、有指导地进行,要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交流和协作。伙伴们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各自又都获得很多的实践机会。这样的小组学习有效地保证了课内综合式教学有序地进行。

    四人学习小组按邻近座位组成,开始时,每组指定量名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组织学习。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一起朗读、背育、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还可在小组复习之后,以小组为单位由大家命题进行期中考试。在教学中,"小组学习"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发展"自我反馈"、"自我评价"的技能,逐步学会学习。所以说,"小组学习"又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变单一依靠谭本和练习册为博取多种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行教学。

    多样化教学体现在教材问题上的做法,可以比喻为"将羊群地放在草肥水美的大草原上去吃草,而不是只靠割些草来喂给关在栅栏里的羊"。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需要有大量、生动有趣的语言材料来配合,只利用课本或少量的补充材料对学生重复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令人感到厌烦的、乏味的苦差事。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篇8

【关键词】网络资源;优势;英语教学;优化

信息时代网络资源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以其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同时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国际互联网作为世界上最大信息库,为人们获取信息、处理加工和交流信息提供了方便的工具,也为英语教学和学习开辟了有效的途径。英语作为全球第一通用语言充当着信息时代人类跨国界,跨文化交流的首要工具,网络使得英语教学者、学习者能够跨越国界限制,同英美国家人士及其他国家的语言学习者用英语交流思想;网络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育信息资源,增加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丰富了英语教学的内容,扩大了英语教学的空间,优化了英语教学。本文拟根据教学实践的体验,谈谈网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网络资源在英语教学中得以应用的优势

1、网络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促进相互交流

网络已经将人类教育带进了“电子教育”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师要有与时代相符的全新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观,在教学中要学会使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它们提高自身英语素质和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通过网络,如电子邮件微信等形式,可交流教学体会,传递教学信息,探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可参加讨论,就教学中的疑问、困惑向同行请教,互相切磋英语知识及教学经验;也可以与国外同行交流,了解国外英语教学动态。网络也为师生的课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利用电子邮件等,可以向学生传递各类教学信息,如:文字、图片、声像等材料,这种相互传递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得到反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亲自答复;有些则可用平时在网上收集的文章中找出相关文章,发给学生,既节省时间,又满足了学生之需;有时还可采取群发的方法,解决不同学生的共性问题。网络就像纽带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紧密的联系起来,促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交流,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

2、网络资源有助于丰富备课资源和课堂教学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至今最大的信息库,储存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网络上的教学网站、教学网页、电子图书馆、电子论坛、电子杂志等网络资源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声像、动画等教学素材,还展现了一些我们未曾涉及、未曾料想的领域。以前,教师备课时,除了工具书外,就在图书馆查阅资料,而图书馆藏书量是有限的,有些教学资料查不到,影响了教学效果。而现在备课时,首先会打开电脑上网,利用网上的共享资源,收集合适的教学材料,满足备课之需,充实自己的教学。另外,网上还有很多面向学生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多渠道的、可理解性的语言素材,这些资源多出自英语本族人之手,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语言环境,感受鲜活、自然生动的语言材料。在课堂上选用些网上生动直观的画面、丰富的音频和视频材料又给学生以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使他们全方位地感受到英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图文并茂的声象信息刺激,调动了视觉和听觉,使学生把文中的词和句与事物和情景在脑中了直接的接受,强化了吸取新知识的能力,增强了的语感及对词汇语句的认知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使用一些可弥补教材的内容,可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生动。

3、网络资源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图文声并茂的媒体课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学生理解听读资料的意思,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著名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看到又能听到,再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英语教学,就是要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教师只需精心设计网络课件,然后向学生明示一下学习任务,并给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剩下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使用校园网络资源,为互动式学习创设了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分合作学习,最后教师向全班学生展示合作的成果,并由学生参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个体封闭学习和认知中走出,学会合作分享,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展示了学生的个性。

4、网络资源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每个人的性格、能力等心理因素是不同的,对信息的获取、加工与处理也存在着差异,只有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好中差兼顾,而应用网络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分层次的任务,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进行人机互动,教师在宏观调控中发现问题,个别辅导,全体学生达到“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学习效果,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词汇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跟着课件听、跟读、模仿语音语调,借助画面理解词义,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听读的遍数,然后设置不同层次的检测,好学生拼写出单词,中等生听音选词,后进生看词、听音圈出单词。在扩展、巩固词汇环节设置多个难易程度不同的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扩展资料,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与发展。

二、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英语教学

1、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现在在线英语广播和影视节目等网络听力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大多可以进行下载或点播。在进行听力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收听BBC、VOA等英语广播节目,从这些网站上学生可以收听到最新的时事新闻,中外影视网站上一些简单的英文动画片,学生既可欣赏其中优美的情节,又提高了英语听力水平。同时教师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与课程有关的听力材料和配套练习,作必要的修改后提供给学生进行训练。除了课堂训练,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地进行听力训练,如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收听、收看英语节目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很多学生怕出错不敢开口,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帮助下,教师可组织课件材料,把知识信息适度输入给学生来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利用网络信息给学生放一段视听资料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如复述材料,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解决,或是让学生演绎材料进行情景会话。另外,网络的发展为口语教学提供了广阔而真实的空间,例如,在网上聊天室交流,交谈双方都没有心理压力,交流起来更加主动、流畅,在交流过程中就会走出羞于开口、自卑的阴影、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同时,学生还可以有机会和国外说英语人士直接交谈,学到地道的语音语调,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获取丰富语言知识和材料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只有通过阅读, 才能获得更大量、更广泛、更高层次的信息,才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了解英美人的文化习俗;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使外语环境不太好的中国人获得充分使用英语的机会,并为听、说、写等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电子读物以及网络,网络上所使用的语言大多为英语,从而使网络信息成为英语阅读材料的一种重要来源,成为外语教学的一部分, 而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上的资源,使阅读课堂教学得以优化,从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更利于对英语材料有透彻的理解。但要注意仔细选材,既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不会因难度太高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惧怕;网络上一些信息材料可直接用,有些需要通过教师的筛选修改和完善,使之符合教学需求,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3、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传统的英语写作训练方法比较单调乏味,教师一般让学生就某一话题或情景进行写作,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网络资源的应用,使英语写作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电子邮件微信QQ等的出现,缩短了交流的时间和距离。教师可以让班级同学之间用电子邮件等进行写作交流,也可通过笔友网站,指导学生结交国内外笔友,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网上写作实验室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资源,它们为读者提供写作的资料和样稿。但在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支撑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源:光盘、磁带、网站及课本中的文字资料,为学生创设一种信息的环境,让学生运用信息技能进行自主学习。再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选择和运用信息工具与信息资源来获取信息、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网络资源英语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网络操作技术。网络化的教学对教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备课不仅是教科书,还要有获取信息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和能力,具备必要的网络素养,才能成为网络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

2、忌喧宾夺主。网络资源是为教材、教学服务的,现教材多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育教学专家编写而成的,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在使用网络资源时,不能替代教材的地位。

3、忌无目的滥用。网络资源良莠不齐,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漫游,就会在网络探寻中迷失方向,教师指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分清真假美丑,明辨是非。

总之,随着网络及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必将引起教学方式及教育理念的变革。教育教学网络化向教师提出了严峻地挑战,教师首先要掌握大量的教学资源,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掌握资源的有效策略,包括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检索教学资源。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以提高自身素质,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营造英语学习环境、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兴保,胡凡刚.网络文化与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3]何克抗,李克东.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单位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社区工作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