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10-09 06:10:02

司法局工作要点

司法局工作要点篇1

一、进一步改革创新人民调解工作

1、抓好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今年是村(居)两委换届年,各司法所要抓住村(居)两委换届契机,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根据人民调解法规定,按照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赣市选指字〔2011〕2号)《关于转发<关于在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依法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换届选举纳入到村(居)两委换届工作中,作为村级配套组织同步换届选举,依法选举产生新一届人民调解委员会;要把已退休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医师、教师等各行各业老专家聘请加入到人民调解员队伍,切实建强一支专业化、社会化的人民调解队伍;要指导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健全调解场所,规范办案流程,完善调解案件档案,做到每个人民调解委员会都有牌子、印章、调解室、台帐、人民调解徽章、有调解队伍、有统一规范的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程序,从而有效发挥职能,真正起到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2、抓好人民调解队伍的培训。加大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力度,把调解员的培训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和有用性,既要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又要抓好调解方法和调解技能的培训,使他们成为处理矛盾纠纷的快速反应调解能手部队;要积极组织好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人民调解培训班,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调解技能。

3、抓好《金牌调解》协办工作。继续组织相关人员收集优质案源,积极向《金牌调解》栏目组推荐,确保案例多样性、教育性、示范性,以提高《金牌调解》的收视率,同时,也要积极协助《金牌调解》栏目组,做好调解过程中的一些准备工作;要积极配合《金牌调解》团队搞好外采活动,组织群众与基层调解员,参加《金牌调解》栏目组举办的观众见面会,相互交流人民调解工作经验,进一步扩大《金牌调解》的影响力。

4、抓好“枫桥经验”的学习推广工作。以《金牌调解》和工作室、工作室等省内人民调解品牌,做优做强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创新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方法,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5、抓好人民调解指导中心建设工作。借鉴新余市司法局建立人民调解指导中心的做法,探索我县建立人民调解指导中心,整合力量,做大做强做实人民调解工作。

6、抓好人民调解领域的拓展工作。积极探索运用人民调解方式处理新型人民内部矛盾,在交通事故、劳资纠纷方面引入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要认真总结开展劳动争议、道路交通事故等专业领域调解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边际联防联调、青少年矛盾纠纷、保险合同纠纷等领域专业调解工作;要积极试行人民调解员包案调解的办法,以案定责,尝试鼓励人民调解员参与积案,难案的调处,以奖励的办法鼓励人民调解员参与突出问题的调处,以切实化解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做强做大人民调解工作。

7、抓好人民调解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根据省司法厅的部署,视情开展人民调解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

8、抓好《人民调解条例》调研论证工作。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调研论证工作,提出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条例》(草案)的合理化建议,以推动《人民调解条例》的更快出台。

二、进一步改革创新司法所建设工作

1、努力促进司法所组织建设。局按照赣市编办(2009)1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司法所建设的通知》和赣市政法委字〔2014〕8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社区矫正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抓好司法所的人员、编制和副科级司法所长配备,以充实工作力量,确保每个司法所至少有一名以上工作人员。

2、加强司法所队伍培训。加强司法所人员培训班,加强对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全体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政治与业务素质;认真组织好司法所长参加省厅举办的司法所长培训班,全面提高司法所长管理司法所的能力水平。

3、继续开展“五好司法所”规范化达标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五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并积极协助省司法厅做好“五好司法所”评比表彰的推荐工作。

4、继续加强司法所所务管理。各所要加强司法所制度建设,不断健全、规范和完善内部管理与业务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并亮化上墙,全面提升司法所的形象。

三、进一步改革创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1、抓好基层法律服务违纪查处工作。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的管理力度,建立投诉处理制度,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强化社会监督;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工作者的投诉处理工作,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及时调查处理。今年,市局将加大查处力度,对通过深入法院、公安等有关部门和相关法律服务机构走访,所了解发现的基层法律服务违规行为,主动出击依法查处;对群众举报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工作者的违规行为,及时调查处理,严格依法行政,从严查处,坚决做到收到举报一起,及时查处一起;对于移交由各县(市、区)查处的,也将及时跟踪督办。

司法局工作要点篇2

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基础性作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按照“控制增量,减少存量”的要求,坚持调解优先,努力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矛盾纠纷调处率、调解成功率、排查预警率持续提高,“民转刑”案件和得到有效控制。

1、巩固发展人民调解组织体系,提升重大矛盾纠纷超前排查预警效能。进一步强化市、镇街两级人民调解工作联席会议的监督指导功能,认真落实会议纪要、督查通报、考核奖惩、责任查究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事前防范和目标防范相结合的超前预警机制、日常排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的源头化解机制、舆情汇集与风险评估相结合的信息研判机制,严格执行“红黄绿”防激化危险性评估;进一步强化镇街综治、司法、、矛调“四位一体”调解中心、农村管(片)区人民调解工作站、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楼院村(居)民调解小组五层排查化解体系的排查调处功能,严格落实登记报告、挂牌销号、一调四联等工作制度,坚持开展村居每周、镇街每半月、市每月滚动排查,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纠纷多发季节集中排查,重点建设项目、经济活跃区域、人财物流聚集及治安复杂部位专项排查,实现矛盾纠纷集中梳理、归口管理、限期办理、巩固治理;发挥“12348”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的枢纽功能,强化流动调解室的作用,理顺解答分流、调处反馈、统计台帐、联动联调等工作流程,做到突发性纠纷紧急调解、咨询性纠纷热线调解、一般性纠纷现场调解、专业性纠纷委托调解、疑难性纠纷联合调解,确保对各类隐患苗头发现得早、控制得了、处置得好。

2、巩固发展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创新水平。全面推行司法所和基层法庭“所庭联动”工作模式,选拔人民调解员担任陪审员,聘请法官担任人民调解指导员,开展民事案件诉前调解、委托调解和协助调解,在去年各派出法庭建立“人民调解室”的基础上,对驻庭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和规范化标准培训,和法院共同探索法庭在镇(处)建立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室和司法确认点制度,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常态化;全面推行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所所联动”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联调联动的工作范围和工作流程,实现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衔接联动的制度化;按照“哪里有人群聚集,就在哪里建调解组织;哪里纠纷突出,调解组织就向哪里延伸;哪类纠纷严重,就集中整治哪类纠纷”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港区、工业园区、商贸区域、驻军区域、旅游景区、物业小区等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继续推进学生伤害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医疗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残疾人权益保障人民调解委员会、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六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以个人命名的专业化特色调解室建设,实现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衔接联动的规范化。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施行,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工作,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率不低于60%,调解率达95%,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3、巩固发展人员经费保障体系,提升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疑难纠纷的能力。认真贯彻《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争取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把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列入同级年度财政预算,研究制定人民调解指导管理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和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保障标准和实施细则。严格实行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持证上岗、教育培训和首席调解员聘任等制度,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人民调解组织知识化、专业化,逐步改善人民调解员队伍的人员结构。围绕《人民调解法》的出台,广泛开展人民调解集中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的宗旨、特色和成绩,推出一批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组织开展“千名调解主任素质提升工程”,提高人民调解员发现、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完善人民调解工作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做到专人负责,定期录入,各司法所每周集中录入不少于2次,录入量达到台帐登记总数的98%以上。

二、充分发挥对犯罪高危群体的矫治性作用,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深入推进教育改造安置帮教一体化工程,加强服刑劳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等犯罪高危人群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监管改造、教育矫治和安置帮教工作质量,有效降低重新犯罪率。

4、切实强化对服刑劳教人员的惩戒改造功能。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在监所内建立联合办学、远程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教育培训模式,推进劳动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心理危机干预“三个中心”建设,服刑劳教人员入监入所评估率达到100%,技能培训获证率、心理咨询矫治率分别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与监狱联合开展刑释解教人员跟踪考察的做法,建立联合考察分析报告制度,年底前会同监所对五年内刑释解教人员进行跟踪考察,并形成情况分析报告,提出对策建议。

5、切实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治功能。认真贯彻中央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对假释、缓刑、管制、暂予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等五类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扶助。开展“社区矫正规范执法年”活动,建立社区矫正联席会议制度、非监禁刑人员核查纠正制度和犯罪高危群体管控应急预案。全面落实人格调查、判后交接、出狱衔接、异地托管、危险评估、心理矫治、分级处遇、公益劳动、考核奖惩等教育矫正制度。实行社区矫正工作手册。加强与监狱、法院、看守所的衔接,避免发生脱管漏管;探索建立分类型、分阶段、分级别矫正方法;加强社区矫正组织和安置帮教组织的衔接,及时将解除社区矫正人员转为安置帮教对象,实行跟踪管理,预防重新违法犯罪。年内新建社区矫正法制教育基地、公益劳动基地、心理矫治基地和过渡性安置基地分别不少于1个。逐步建立社区矫正经费全额保障制度,争取将社区矫正人员经费、行政运行经费、办案业务经费、业务装备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并根据工作发展需要,建立社区矫正经费动态增长机制。健全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的聘用、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社区矫正专业队伍、辅助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培训与指导。社区服刑人员脱管失控率为零,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以下,心理矫治数同比增加10%以上。

6、切实强化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功能。认真贯彻中办、国办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若干意见》,完善务农安置、回原单位安置、就学安置、救助安置(安排社区公益岗位、享受社会低保)、帮扶安置(帮助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基地安置等6类安置模式。开展对生活无着刑释解教人员及服刑劳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5年内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和安置率达到96%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

三、充分发挥法制宣传在维稳中的先导性作用,有效推进法治城市创建

以争创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市为目标,以法治城市和民主法治村为手段,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圆满完成“五五”普法规划总结验收和“六五”普法规划制订。

7、着力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在全面开展普法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刑释解教和社区服刑人员、有违法犯罪倾向的艾滋病患者和吸毒人员等犯罪高危群体,外来务工人员等城市边缘群体,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社会特殊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开展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全面落实“四四制”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配套工作法,突出做好高职校、职教中心在校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联合关工委及共青团组织,积极打造“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制教育品牌,建立一批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加强企业法制宣传,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完善法制宣传“五个一”机制,帮助中小企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农村行”活动,提高农民法律素质,保障“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顺利实施。

8、着力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认真贯彻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精神,扎实推进“法治城市”创建,以政府依法行政、企业依法经营、群众依法维权为重点,努力建设新型普法工作模式,实现普法方式从简单灌输向全面渗透转变,普法要求从宣传法律条文向培养法治精神转变,普法目标从平安创建向法治创建转变。进一步细化创建目标责任分解和自测评估体系,组织“法治创建先进市”评选。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活动,全市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率达到65%。

9着力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普及性。着眼于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农村改革发展等,大力宣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宏观调控、资源环境、土地经营权流转、征地拆迁等方面法律法规;着眼于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宣传劳动就业、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着眼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大力宣传基层民主自治、依法维权、依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城市街道一社区一兼职律师、农村镇街一村一法律顾问、村级每十户一法律明白人”制度。加大全民普法的覆盖面和知晓率,建立健全全民学法、考法的长效机制,积极营造全社会良好法治环境。全面做好“五五”普法规划总结验收工作和“六五”普法规划制订。

四、充分发挥法律服务的保障性作用,积极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围绕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按照“转型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改进法律服务方式,努力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搞好服务。

10、着力为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法律服务。围绕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董家口港区,深入开展法律服务“三保”推进年活动,组建重点项目法律服务机构和律师备选库,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主动介入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保护等经济建设重点项目、重要领域,成立专业服务团队,开展专项服务活动。建立与有关部门的经常性沟通机制,及时掌握重大工程项目信息,为法律服务人员搭建平台。加强政府和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建立市级政府法律服务顾问团,开展政府部门聘请社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工作,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法律顾问覆盖面,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企业自主创新、融资引资搞好法律服务。

11、着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提供法律服务。把法律服务“三农”放在突出位置,组织引导法律服务人员围绕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县域经济等工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法律问题的研究,将工作触角向与农民密切相关的项目、向广大农村偏远地区、向新型服务领域延伸,全力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围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推动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工作转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层次分明、互为补充”的原则,合理配置资源,调整结构布局,搭建全方位、多层次法律服务体系,努力为基层群众提供均等化法律服务。

12、着力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法律服务。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继续深化完善“一镇一站(法律援助工作站)、一村一员(法律援助联络员)、一户一卡(为残疾困难家庭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应援尽援”。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探索建立网上申请综合服务体系,尽力提供“上门式、预约式、一站式”服务,促进便民工作常态化。完善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衔接机制、法律援助异地受理协作机制和法律援助与、劳动部门联动机制,加强法律援助接待窗口建设,着力打造“场所便民、设施完善、业务规范,服务专业”的法律援助服务窗口。

五、充分发挥司法行政一线的前沿性作用,扎实推进基层阵地建设

坚持活跃基层,强化基础,以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全面加强队伍、工作作风和业务能力建设,统筹推进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机关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司法行政系统履行职责的能力。

13、统筹推进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建设。继续探索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增加司法所工作人员,用好司法所专项编制。年内协调镇(街)党委政府改造四处司法所办公用房。进一步统一司法所制度执行、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和评估体系,修订基层司法所年度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和个人利益挂钩,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努力将司法所打造成司法行政一线工作实体。律师所事务所要坚持以党建促所建,大力加强高端人才储备和专业团队建设,推出一批有知名度、行业内有影响力、社会上有美誉度的专业化、国际化、精英化律师事务所。加强对个人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指导,进一步规范办公地点、收案收费和档案财务管理,探索建立个人律师事务所联合党支部。基层法律服务所要按照“一镇一所、所设镇中,两所分离、合署办公”的模式,进一步调整规划布局,填补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法律服务空白,全面服务新农村建设。

14、统筹推进人民调解组织、安置帮教组织和社区矫正组织建设。适应城镇化和村并居的新情况,整合工作资源,积极引导三类组织实现工作社区化、队伍专业化和运行规范化发展。大力推进工作社区化,依托社区警务室建立社区安帮矫正室,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效能;依托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全面履行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职能,真正将司法行政工作延伸到基层一线。按照有偿和义务相结合、招聘和选举相结合、专业化和群众性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要手段,大力吸收年富力强、有专业特长、素质能力高的人员充实三类组织,着力打造专业知识丰富、年龄结构合理、工作热情饱满的新型工作队伍。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流程,规范统计口径,对即时就地调解的民间纠纷或调解后达成口头调解协议的纠纷全部纳入调解工作统计范围,不断提高矛盾纠纷预警率、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

15、统筹推进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机关文化建设。将诚信建设作为推进服务规范的重点,围绕进一步降低法律服务工作者投诉率,扎实开展“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深化诚信执业档案、诚信信息披露、质量跟踪反馈、委托风险告知、特殊案件备案等制度建设,建立诚信档案数据库,完善考核评价、投诉查处等机制,推行公证办证材料一次性告知、预约延时服务、材料齐全事项5个工作日出证等便民服务承诺,错证率控制在万分之三以内,公证文书合格率达到100%。大力推进司法鉴定认证认可工作,提高司法鉴定的社会公信力。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管理规范的重点,以“职能细化、目标量化、流程规范化、考核标准化、部门协同化、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继续拓展教育改造安置帮教一体化工作平台,扩大服刑劳教人员与家属视频会见、与法律援助中心视频法律援助的覆盖面,实现内外互动实时化;推动人民调解网络工作平台与“12348”法律服务专线平台对接,实现纠纷信息监控动态化;建立公证管理平台,执业公证员全部采取电子流程办证,实现公证工作标准化;建立全市法律援助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探索实施网上审批和远程服务,实现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化;开通使用市司法行政网站,严格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深入推进无纸化办公,实现办公自动化。将机关文化建设作为推进组织规范的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明确司法行政机关文化内涵、价值追求和建设路径,抓好管理文化、执行文化、沟通文化、激励文化、团队文化、创新文化、品牌文化等七个方面的建设,全面建立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绩效导向的机关文化,塑造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机关文化品牌,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的司法行政队伍。

六、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主导性作用,全面推进班子队伍建设

强化理论武装、能力培养和纪律约束,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执业道德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确保机关公务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切实做到“四个在心中”。

16、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和党的建设。抓好律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巩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化“党建品牌”和“双五好”创建活动,探索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提高全系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继续抓好以律师为重点的法律服务行业党的建设,确保党在法律服务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17、加强分类教育培训机制建设。按照“抓党风、促行风、强作风”的队伍建设总体思路,分类抓好机关公务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工作。以创建学习型城市为契机,在机关公务员队伍中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在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中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增强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全面提高队伍执法服务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信息化实战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在全系统营造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司法局工作要点篇3

1.着眼于服务第一要务,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努力提供优质服务。

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法律服务为人民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职能作用。一是围绕“重点”工作,承担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整合律师、公证、调解等资源,积极宣传城市建设和拆迁安置工作的政策,规范拆迁行为,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拆迁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今年以来,共参与县领导接待12次,参与解决政府重点工程建设和社会治安突发事件4起。二是积极办理各类公证案件,有效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今年以来,共办理公证案件587件,其中涉外公证168件、涉港澳台公证8件。三是积极推进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今年2月,我局整合资源,建立了法律服务中心,采用“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模式,开设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服务等窗口,建立残疾人无障碍通道,服务群众办事。推行各项便民利民服务新举措,引导群众依法维权。使法律服务中心成为司法行政更好地服务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服务重要窗口阵地。我局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运行迄今已有九个来月了,据统计,日前分流人民调解纠纷案件54件,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17件(其中刑事辩护41件、民事158件,公证援助18件),接待法律咨询579人次,咨询引导有偿法律服务200件(其中律师法律服务109件、公证服务87件、司法鉴定4件),发放法制宣传资料178份,接待社区矫正咨询服务37人次、安置帮教咨询服务33人次。法律服务中心在群众中的影响逐步扩大。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法律顾问制度。为全县169个行政村和7个社区配备法律顾问,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实现关口前移,降低法律风险。五是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积极推行“一站式”法律援助模式,发展完善法律援助“一小时服务圈”。规范法律援助申请制度,简化审查程序,将特困企业职工、返乡农民工、生活困难的被征地农民以及新失业人员等纳入重点援助范围。继续关注玩具企业民工讨薪讨债以及企业向公民个人借款引发的纠纷,及时给予群众最大限度的法律帮助。今年以来,共承办案件217件,其中民事176件,刑事41件,公证援助18件。

2.着眼于促进社会和谐,加强人民调解和星级司法所创建工作,夯实“第一道防线”根基。一是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结合“两排查一促进”活动,以开展“十佳人民调解能手”和人民调解“十大”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今年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52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0.9%,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30件,调解成功率为98.6%;涉及当事人3489人,协议涉及金额1776.39万元,预防纠纷829件,防止民间纠纷引起自杀1件1人,防止民转刑12件30人,防止群体性上访10件112人,防止群体性械斗4件29人。二是全力做好人民调解员的分级培训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提高人民调解员业务素质,我局自5月11日举办的人民调解业务知识培训班开始到10月底,全县各行业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及10个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调解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员763人都进行了分级培训,培训班全部由经验丰富的法官、律师、基层科工作人员讲解。授课内容分别为《人民调解法》和贴近农村、农民生活的常用法律法规,以及《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制作,同时深入细致地培训了调解的原则、方法、程序、步骤、技巧及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内容。今年的培训班打破了以往的纯理论教育形式,注重联系人民调解的工作实际,抓住薄弱环节重点讲解。培训内容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分析及讲解贴近实际,操作运用性强。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先后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三是开展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根据上级要求,明确司法所组织、队伍、业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内部管理工作目标任务,明确责任,整合资源,加强协作,多沟通,多汇报,多争取,实现司法所基础设施标准化、队伍建设专业化、业务工作法制化、所务管理正规化。今年,司法所被省厅评为四星级司法所。

3.着眼于维护社会稳定,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降低重新犯罪率。截止目前,全年共接收72名,解矫65名,现在册社区服刑人员149名,其中缓刑120名,假释11名,暂予监外执行3名,剥夺政治权利15名。重新犯罪1人,重新犯罪率0.46%,在册刑释解教人员549人,重新犯罪7人,重新犯罪率1.3%。主要通过以下措施做好此项工作:一是全面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依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矫正对象接收、管理、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全过程监管措施,使日常监管和服务机制更加到位,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成效。同时要全面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学习,提高社区矫正对象在今后改造中的思想觉悟和法律素质,端正矫正态度。二是开展“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狠抓执法队伍、社区矫正工作者、社会志愿者三支队伍建设,按照20:1配备协管员,1:1配备志愿者,社区矫正监督考察小组不少于3名成员的要求落实队伍,提升队伍工作能力和素质。三是切实加强行政村、社区、企业社区矫正工作站的建设。积极依托和整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社会管理创新载体,以及村(社区)综治工作站、治保调解组织和乡村(社区)法律顾问等各类资源,扎实推进村(社区)帮教工作站建设,努力将社区矫正人员监督管理、教育矫正、社会适应性帮扶等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第一线,协助司法所做好社区矫正日常工作,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减少社区矫正人员脱管失控和再犯罪。四是全面排查社区矫正对象。以开展“六查五包四化解”活动为载体,结合5.22事件,加强重点对象、危险分子的排摸力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拿的出;落实重点对象的管控措施,内紧外松,不离视线,把责任分级落实到村、到点、到人,因人设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通过“读心教育”,确保再犯罪现象控制在可控范围;要宽严相济,温暖帮矫,更多关心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的生产生活情况,增进感情联络,通过帮助解决子女就学、就业安置、落实低保、民政救济等形式开展“感化式”帮教;强化与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的“无缝对接”,避免在人员交接的重要环节出现“脱漏管”;重视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的“一人一档”规范管理工作,全面记录、更新各项管教措施,做到有卷可查。五是为了做好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及时出台了《县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实施细则》。

4.着眼于推进依法治县,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化法制宣传效果。一是深化“法律六进”,创新载体,全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主题活动。我局成立的普法小分队,积极深入机关、企业、学校、乡村,为他们送去最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在今年3月,我县在全市建立了首家纳税人学校,县160多名企业法人代表、财务负责人以及个体工商户代表等走进县国税局接受了“国税抵扣”、“税收法规”、“电子申报缴税”等方面的税务、法律知识培训,并面对面与国税干部进行咨询和交流;4月份,我县举办了全县人民调解员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宣讲调解法,提高了调解人员面对各种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的调处方法和技巧;5月份,组织全县中小学开展以创“平安校园”为主题教育的演讲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使他们掌握了必要的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消防安全和防范意外伤害等方面的技能,增强了学生自救互救的能力,为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月份,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办法学讲座,邀请大学夏立安教授讲授《社会管理创新与法制保障》,县、部门、乡镇、街道领导共200余人听取了讲座。同时今年还积极部署开展了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省《统计法》和《省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知识竞赛、金融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普法宣传,推进法治”摄影书画比赛等活动。在“开展普法宣传,推进法治”摄影书画比赛活动中我县选送50余张(幅)书画、照片参加比赛并取得优良成绩,获得优秀组织奖,获摄影类三等奖一人、优胜奖一人,获书法类优胜奖一人,获绘画类三等奖一人、优胜奖六人。二是“民主法治村(社区)”、“诚信守法企业”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强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指导,提升创建工作质量,做好省级、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推荐申报工作。现凤凰山街道柘园村被新命名为市级民主法治村,紧水滩镇金水坑村推荐申报省级民主法治村。11月,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考核组莅临该村检查考核后予以高度肯定。积极部署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工作,促进企业依法管理、依法经营、诚信守法,优化市场经济环境,有效保障企业健康发展。今年,我县衡大木业有限公司被评为为市“诚信守法企业”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截止目前,全县共创建县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29个,达标率73.71%,创建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28个,省级民主法治村5个。创建市级“诚信守法企业”3个。三是积极开展“普法农家院”创建试点工作,营造浓厚的法律氛围。今年我局认真按照《关于开展市“普法农家院”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积极开展“普法农家院”创建有关工作,充分利用和整合农村文化示范户、农家书屋、农家乐、村级组织现有办公活动场所等资源,配置书报架、书桌、电视、多媒体、法制宣传栏等必要的普法设施,在农村建立自主管理,以普及法律为目的的公益性法律服务设施,努力改善农村法治环境,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法律需求,使人们在休闲娱乐中感受法治的氛围,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现已初步完成了枫树湾等三家“普法农家院”创建工作。

5.着眼于规范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建立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提高行政效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组织律师为县委、县政府重大事项决策提供法律意见,促进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法制化。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对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相关配套制度,严格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全年无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案件发生。

6.着眼于队伍建设,全方位开展三项活动。

一是全方位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谋求司法行政工作新突破。为落实县“思变思进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今年3月份,组织局中层干部赴长兴学习考察,在学习考察中开阔眼界,以长兴司法局为标杆,全方位查找自身思想观念、作风状态、方法措施、工作成效等方面的差距,深刻认识自身不足与差距,通过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干部学习会、座谈会和讨论会等多种形式,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明确改进的方向、方式、方法。出台了《县关于司法行政服务“奋战之年”的若干意见》,弘扬“冲、拼、抢、闯”的精神,把大讨论活动的成效落实到更好地为促进民生问题解决服务上。

二是全方位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增强司法行政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出台了《县司法局关于深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时进行了动员部署,重点抓好干警集中开展大学习活动,组织广大干警进行集中系统学习,深刻领会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干警队伍的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纪律作风。

三是全方位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密切党群关系。按照《“进村入户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云农办【2013】4号)和《组织开展“两排查一促进”专项活动的工作方案》(云综委【2013】2号)两份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情况,我局广泛深系点紧水滩镇乌弄坑村、渡蛟村进行走访。通过采取入户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方针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职能职责,下发《农户基本情况反馈表》了解民情民意。积极为村集体项目联系部门争取项目支持,为渡蛟村解决了几年来村干部想解决而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村民自来水管网整体改造工程以及茶叶基地水利喷灌工程项目的资金问题;帮助乌弄坑村解决B类灾害区避灾中心建设的资金缺口问题,帮助解决了该村归正人员暴力精神病患者叶宗呈困难户的司法救助资金,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民心,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同时我们还开展“两排查一促进”活动,结合司法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把走访与排查矛盾纠纷结合起来,与刑释解教及社区矫正对象调查摸底工作结合起来,与完善村级民调组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组织等结合起来,逐户走访,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共排查矛盾纠纷869件,成功调处848件。通过活动,不仅排查了一批农村不稳定因素,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纠纷,而且推动了当前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转变了机关工作方式,密切了党群关系。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1.社区矫正监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虽然目前我们已经建立公、检、法、司情况通报、矫正工作站与乡镇司法所情况通报、矫正工作站与派出所核查核对等制度,但在具体工作还存在制度执行难到位、衔接不及时等问题。社区矫正中心和4个直属所承担了全县4个街道6个乡镇乡镇矫正对象的监管任务,工作压力大。

2.调解工作面临更多更大的考验和挑战。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力量薄弱,农村调解员普遍存在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低的状况,难以保证矛盾纠纷得到及时高效的调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调机制还不够完善,调解衔接面过窄、信息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依然存在。指导协作机制不够健全,调解经费保障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

3.司法行政队伍的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我局人员调动频繁,专业人员紧缺局面尚未得以解决。县公证处、县法律援助中心具有法律执业资格的公务员、法援律师均为1人,其余为临时聘用人员。我县只有一家律师事务所,2003年成立时,合伙人三人,2006年一合伙人退伙,即将导致律所不符合设立条件,只得到外县邀请一执业律师参加合伙,才予以维持。几年来,执业律师总数只增加一人,律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一直还限于传统的诉讼业务。现有人员状况不利于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队伍的稳定,不足以保证所有案件得到及时高效的办理,也不能满足建立乡村、企业法律顾问的需要。

4.经费紧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三)2013年工作要点

1.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重点加强人民调解能力建设,充实调解员队伍。加强与卫生、环保、城建、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加快专业调委会建设,有效化解劳资、医患、交通事故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做好诉调衔接工作,预防民转刑案件发生,避免和减少群众集体上访。

2.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建立有效的社区矫正社会监督、管理、教育、矫治机制,强化社会教育改造罪犯的功能。加大走访力度,通过教育学习、心理咨询等方式增强矫正效果。逐步建立完善罪犯劳教人员刑释解教时狱(所)内外“无缝连接”机制和帮教机制,切实做好归正人员帮教延伸工作,适时组织探监,最大限度减少重新犯罪。

3.大力加强律管、公证工作。加强对律师、公证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法律服务组织的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拓展公证业务范围,特别是要加强房地产登记领域的公证拓展。不断强化公证人员素质,提高公证质量。继续组织引导律师事务所对结对企业进行“法律体检”,并争取为更多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服务。

司法局工作要点篇4

一、进一步增强法律援助服务能力

1.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认真贯彻执行蚌政办〔2015〕1号文件,扩大法律援助事项,将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调整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5倍,并将军人军属、计生特困家庭、聘不起律师的申诉人等纳入法律援助对象范围。

2.提高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水平。实行法律援助经费科目单列,专款专用。按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相关政策,推进政府购买法律援助服务项目的实施。

3.提升公共服务沟通协作能力。充分发挥单位群团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作用,加强与工会、妇联、残联等相关单位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法律援助工作日常沟通协作机制。贯彻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关于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相互衔接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落实互免审查机制和告知义务。做好社会救助与法律援助等各项民生保障制度的有序衔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与质量

4.保持办案量稳定增长。以上年办案总量为基数,实现案件数量稳步增长,每万人获得法律援助案件数量达到14件(此人口数按照户籍人口为基数计算)。各工作站每月办理或转交有效法律援助案件不少于4件,各律师事务所律师全年平均每人办理援助案件不少于20件,法律服务工作者每人全年办理援助案件不少于3件,其中乡镇工作站全年办理的诉讼类案件要占案件总数的50%以上,每月通报调度一次,全年的任务数要在11月底完成。

5.继续优化案件结构。进一步提高刑事法律援助案件量比重,稳定律师事务所律师办案量、诉讼类案件量比重。具体指标是:刑事案件数占法律援助案件总数比重不低于19%、诉讼类案件数占已结法律援助案件总数的比重不低于55%、律师事务所律师承办案件数占法律援助案件总数比重不低于35%。

6.加强案件质量监督。贯彻落实《省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设立案件质量监督人员,全程监督案件办理及结案归档,初评案件质量等次。建立健全案件回访、旁听庭审等工作制度,对民事、非诉案件逐件进行回访,扩大回访覆盖面,旁听庭审案件不低于开庭审理案件的5%,实现办案质量流程控制的规范化和长效化,提高法律援助案件结案率,规范案卷归档,开展案件质量评查,探索同行评估办法,建立办案质量和办案补贴发放挂钩制度。

7.加大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关于做好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具体意见》,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机制的衔接,进一步发挥看守所工作站的作用,规范在县看守所派驻律师志愿者值班制度,进一步发挥在法院设立的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作用。加强与公安和法院、检察院的协调配合,做好被害人、申诉人法律援助工作。注重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严格把握承办案件律师的资质条件,指派具有三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律师办理无期徒刑、死刑案件,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律师办理未成年人案件,引导资深律师办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乡镇工作站全年转交有效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不少于3件。

三、进一步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

8.巩固完善便民服务窗口、站点的公共法律服务功能。积极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发挥法律援助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前导性作用。借助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工作站点建设,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发挥工作站点方便、快捷服务困难群众的功能。实现法律援助档案二级达标。

9.深化信息化应用。以便民为导向,加强信息化深入应用,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对咨询和案件申请实行即办即录,按规定上传相关材料。法律援助中心实现网上审查、审批和指派,普及电子印章的使用。完善在线服务功能,及时处理网上法律援助咨询、申请。

10.充分发挥“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功能作用。按照省厅《“12348”法律援助服务热线项目建设指导意见》,完善系统的配套功能建设,安排专业人员解答热线咨询和日常运行管理,确保热线畅通使用和功能稳定,充分发挥“12348”平台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做好“12348”热线的数据统计和舆情分析,按季度报送,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11、切实发挥基层站、点作用。落实《省法律援助工作站管理办法》要求,对基层站、点统一标牌标识,公开公示内容和工作制度,明确专兼职工作人员,开展咨询、办案业务,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开展联系点建设检查活动,重点检查联络员配备及其对法律援助知晓程度、法律援助明白人队伍建设、法律援助常识宣传及帮助联系申请法律援助等情况。将工作站、点建设融入美好乡村建设,协同发展。

四、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管理水平

12.加大投诉案件查处力度。按照《法律援助投诉处理办法》规定,向社会公示投诉地址、电话、传真、电子邮箱及投诉事项范围、投诉处理程序等信息,建立台账,及时受理和查处。投诉处理情况每半年一次报告上一级管理部门。投诉查处情况纳入工作考核内容。

13.加强法律援助经费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管理相关规定,建立法律援助经费使用收支台账,明确、细化法律援助经费支出项目,法律援助经费专款专用,办案经费支出占业务经费支出总额比例不低于70%。

14.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采取招录公务人员、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招聘公益岗位人员、聘用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等多种形式,充实法律援助机构力量。强化培训,提高法律援助机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安排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到法律援助中心实习,所有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均需在法律援助中心进行不少于2个月的实习活动。法律援助实务纳入申请律师执业人员考核内容,在执业起点培养律师的社会公益意识。

五、进一步加强改进法律援助宣传

15.将法律援助纳入普法宣传教育内容。加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新技术在法律援助宣传中的运用,创新宣传方式,综合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动漫、户外广告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提高实际效果。

司法局工作要点篇5

(一)全力抓好十精神的学习贯彻。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采取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分期分批组织轮训,带动全系统深入学习和自觉贯彻十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要突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把理想信念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深入开展“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活动。按照县委统一部署,严格按照时序步骤抓好每个阶段工作。要贴近工作实际,紧盯年度目标任务,找准司法行政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的着眼点、着力点,认真研究确定具体调研课题。要通过学习会、征求意见、研讨会、务虚会等形式,组织好讨论和调研,引导机关人员和法律服务人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寻找差距、改进作风,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持续推进司法行政工作跨越发展、长远发展。

二、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省、市、县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中,根据实际提出并落实不同的措施和要求,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突出抓好群众观教育,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积极探索和总结科学规范、富有实效的群众工作方法,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二)全力抓好队伍作风建设。要认真按照“马上就办”的求真务实精神,从局机关和领导做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从最能体现良好作风的具体事情抓起,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切实解决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作风不实、为政不廉等问题。认真对照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和司法部、省厅的实施办法,提出本部门为民便民的具体措施,并认真抓好落实。要继续按照“四下基层”要求,深化“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推动全系统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

(三)大力学习宣传司法行政先进典型。按照省厅和市局的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清流监狱直属六中队、泉港区调解员林秀圭等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典型事迹,在全系统广泛掀起学先进、树典型、比作风、比奉献的热潮。要深入挖掘和树立本系统的先进典型,培育树立身边的先进,学习宣传身边的先进,用身边的事来影响带动身边的人,教育引导广大司法行政干部职工自觉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

三、加强干部人事管理,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大力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和纪律建设,落实好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完善工作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并落实好领导班子内部沟通协调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切实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坚强集体。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谈话、函询、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不断规范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切实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用人标准,注重抓用人导向、抓准确评价、抓人岗匹配,规范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重点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注重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落实干部交流轮岗工作要求。

(三)加强基层队伍管理。加强对基层政法专项编制使用情况的协调,切实推进司法助理员专项编制的配备使用,力争副科级司法所长配备率达90%以上。

四、加强党组织基础建设,进一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一)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注重抓责任、抓载体、抓带头人、抓典型,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凝聚人心的作用,努力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斗堡垒。要针对有的党员作风不实等问题,着力抓作风,增强党组织服务基层的活力。

(二)深化实施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机关党建1263党建工作机制,加大力度指导律师党建创特色、创品牌,着力培育“拿得出,叫得响,推得开”的示范点。与上级党委协调,争取在符合条件的司法所和律师所建立党支部。扎实推进机关党建三级联创、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五、加强队伍教育培训,提升队伍能力素质

(一)落实教育培训任务。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组织为目标,按照每年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00学时的要求,科学安排业务培训、晋职培训、进修培训等工作。突出落实好调解主任、司法协理员的集中轮训工作。

(二)创新教育培训载体。积极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干部培训的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性化需求,研究新形势、新变化对干部能力素质的新要求,着力在提升司法行政队伍“五种能力”(即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拒腐防变能力)上下功夫。拓展教育培训方式,提升执法执业教育培训层次,健全培训、岗位练兵长效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司法行政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法律服务工作者教育培训。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准则,抓好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司法行政队伍公正廉洁执法和依法规范诚信执业意识,增强依法行政和依法执业的能力,确保更好地履行职责。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系统文化品位

(一)持续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司法行政行业特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践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行业道德风尚,自觉弘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干部职工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业为民观念。

(二)继续推进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创新型机关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公务员精神,努力营造文明和谐机关环境。继续在法律服务行业深入开展以“拓展规范法律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主题,以规范法律援助、公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管理为重点的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坚持依法执业、文明服务,树立司法行政干部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要围绕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标准和要求,对符合创建条件的机关科室、律师事务所、司法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要积极主动申报青年文明号,力争今年全系统建成1个以上的市级青年文明号。

司法局工作要点篇6

一、围绕学习宣传贯彻《社区矫正法》主线,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有序衔接

1、认真组织开展《社区矫正法》学习培训,提升司法行政系统法律素质和履职能力。

2、推进相关部门及社会面《社区矫正法》学习宣传,组织1至2次学习交流活动,促进社区矫正参与部门和单位学习。

3、推进社区矫正机构和队伍建设,依法研提社区矫正机构设置意见,充实社区矫正机构工作力量,提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

4、全面梳理和修订先行制度规章,按照“谁指定、谁清理”原则进行,年内要完成所有制度的清理修订工作,自7月1日起与《社区矫正法》规定精神不一致的,一律停止使用。

5、准确贯彻实施《社区矫正法》,做好旧规新法的无缝衔接,使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工作不脱节失序,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在框架和轨道内运行。

二、强化监督教育帮扶主责,确保社区矫正秩序持续安全稳定

6、强化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重点任务,统筹谋划各项安全措施,持续抓好社区矫正对象婚姻情感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加强重点社区矫正对象管控,坚决防止社区矫正对象发生有影响的案(事)件。

7、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地方关于肺炎疫情防控的系列决策部署,强化宣传引导、排查防控、外出管理、值班值守和信息报告等措施,针对性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社区矫正工作。

8、贯彻落实省司法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技能培训需求摸底、开班申请、过程监督等工作,充分发挥就业帮扶政策效应,促进社区矫正对象就业。

9、坚持开展好社区矫正安全监管联合执法督查,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安全稳定,为平安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三、坚持共建共治导向,推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10、推动培育区级社区矫正教育帮扶组织和区社区矫正教育帮扶组织建设,鼓励有经验和资源的社会组织跨地区承接社区矫正服务项目。强化购买服务项目管理,提高社区矫正购买社会服务工作成效。

12.深化社区矫正购买服务“三社联动”项目试点,引导建立社工+志愿者工作模式,探索综治网格员在日常监管和帮教中作用机制,做实民盟“黄丝带”帮教行动。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党派力量、党群组织对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适应性帮扶。

13.健全矫正小组帮教工作机制,建立社区矫正评议制度,通过矫正小组对社区矫正对象遵纪守法、接受矫正、参加公益活动等日常表现进行评议,充分发挥矫正小组参与监督作用。

四、突出信息科技驱动,提升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水平

15.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运用,按照《社区矫正法》的要求,促成心岸APP智慧矫正系统改造升级。

16.组织开展“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工作,全面落实“智慧矫正中心”建设标准体系,强化信息智能化实战应用。

五、强化政治建设引领,深入推进“1334”工作新格局

17.坚持党建先行,强化政治建设,深入推进社区矫正队伍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和纪律作风“三大建设”。认真开展警示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

18.持续推进监狱戒毒所民警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积极推动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到监狱、戒毒所跟岗学习。

司法局工作要点篇7

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推进绩效管理实践,牢固树立绩效意识,促进司法行政机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提高履职力、执行力、公信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二、工作内容

2015年,我局在总结近年来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包含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责任落实、绩效推进实施、绩效监控分析、绩效考核评估和绩效改进提升等六个方面。

(一)绩效目标设定。依据司法行政职能职责和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按照“可量化、可操作、可检查、可考评”的总体要求,设置局年度绩效目标任务。绩效目标包含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措施、工作质量和时限以及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局绩效目标的设定,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由各股室(处)提出目标任务,局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并征求各股室(处)意见后,经局班子研究审定。

(二)绩效责任落实。各司法所、机关各股室(处)要对绩效目标进行分解细化,把年度各项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明确责任要求,形成具体的目标分解体系和责任落实体系。同时将绩效目标列入局机关目标管理内容,并与个人年度考核挂钩。通过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绩效目标督查机制和考核机制,确保各项绩效目标的实现。

(三)绩效推进实施。各司法所、机关各股室(处)要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将绩效管理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针对评估指标,提出工作质量和时序进度的要求,加强监督检查,推进绩效目标的落实。同时,结合正在开展的“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活动,进一步简化办事环节,优化行政流程,规范行政运作,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

(四)绩效监控分析。加强绩效过程管理,建立内部监控机制,局绩效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对绩效目标落实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各司法所、机关各股室(处)的绩效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每半年召开绩效情况分析会,年度召开绩效情况总结会,认真分析和总结绩效目标的运行、实现情况。

(五)绩效考核评估。在县绩效领导小组组织联合评估之前,局绩效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自评工作,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际成效和存在差距,逐项认真分析,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形成自评报告报县绩效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绩效改进提升。按照联合评估反馈的意见,结合自评情况进行深度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提升工作绩效。将绩效评估结果作为局机关各司法所、机关各股室(处)及其负责人工作实绩的主要依据,与干部使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相挂钩。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按照“行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办公室牵头,政工股、纪检组等相关部门配合,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明确专人具体负责”的要求,成立局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薛承丰担任组长,局班子其他成员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各司法所、机关各股室(处)负责人组成。依托局办公室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绩效管理日常工作。

(二)精心组织。制定绩效管理工作方案,经局主要领导审定,以正式文件报县效能办批复后组织实施。各责任股室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抓好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落实,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同时做好绩效自评分析,形成年度绩效总结报告,于12月5日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汇总形成全局年度绩效总结报告,经局班子审定后,于12月10日前报县效能办。

司法局工作要点篇8

全省“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开展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省、市司法行政机关的有力指导下,通过全区广大司法行政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的共同努力,区司法局“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扎实推进,逐步深入,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局“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活动”有序开展

自4月13日上午全省开展“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视频动员大会召开以后,我局立即行动起来。一是迅速贯彻会议精神。4月13日下午,顾坤局长主持召开党组成员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决定把此项活动作为全局一项中心工作来抓,作为20xx年司法行政工作的“龙头”来抓。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厅开展“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各项要求和孙厅长讲话精神,4月14日召开了基层司法所长、机关全体人员参加的动员部署会,对活动开展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4月15日,顾坤局长向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区领导对我局开展“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分别作出批示或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及时成立领导组织。为切实加强对此项活动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有关职能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埇桥区司法局开展“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此项活动的日常工作,具体承担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三是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参照省厅、市局活动方案,结合埇桥实际,制定下发了《埇桥区司法局关于开展“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此项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参加人员、活动目标与内容、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同时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应用,提高全系统人员信息化业务技能,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在“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的牵引作用,制定下发了《埇桥区司法局开展信息化知识大学习、信息化技能大培训、信息化应用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四是召开观摩会。为进一步推进“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培育亮点,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5月27、31日,6月1日,埇桥区司法局分南、北、中片分别在桃园、灰古、西二铺司法所召开埇桥区司法局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暨“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观摩会。省厅视频会与我局动员部署会召开后,各司法所也迅速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支持,分别建立活动组织,结合实际,制定了各具特色且又便于操作的实施方案,召开了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二、积极宣传造势,营造开展“活动”氛围

为使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知晓开展“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的目标和内容,了解司法行政工作职能,自活动开展以来,局机关和全区35个司法所在办公地点、集市、交通要道等显著位置悬挂开展“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宣传横幅近50条,设立咨询点4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解答咨询近500余人次;为进一步扩大宣传,我局在专网开辟了“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专栏,共编发工作动态4期,上报信息近20条,其中被省厅、市局专网分别采用1条、5条。

三、强化督促检查,推动目标任务落实

为确保此次活动不走过场,收到实效,我们切实加大督查和指导力度。4月中旬,市政协副主席胡兴超率队先后深入朱仙庄司法所、西关街道环宇社区调研人民调解工作;4月底,区政协副主席陈瑞培率队先后深入朱仙庄、三里湾和西关司法所调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5月上旬,顾坤局长带领督查组成员先后对三里湾、桃园、西寺坡、朱仙庄、城东和道东等司法所开展“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进行了明查暗访。为加强对“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和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我局还建立了“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和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联系点制度,局领导班子成员率相关股室负责人分别负责联系2个司法所开展“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和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加强指导,了解掌握有关情况,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活动目标顺利开展和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四、多措并举,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为 确保开展“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取得实效,我局将开展“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和争创市“十佳司法所”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凡在开展“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中工作不力、成效不显著的司法所一律不得申报参评市“市级示范司法所”。同时将各司法所开展此项活动取得的成效与办公经费、副科级所长、硬件设施的配备、年终评优考核等方面直接挂钩,通过各项举措,相信将有效地调动司法所开展此项活动的积极性。在组织实施阶段初期,我局统一制定了司法所“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工作日志样式并下发各基层司法所。各基层司法所也不断强化措施,积极创新。4月18日,埇桥司法所举办了辖区内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班;4月25日,芦岭司法所召开了社区矫正对象考核考评会议;5月3日,三里湾司法所与扬州市小纪司法所联手成功调处了影响重大的民工维权纠纷;沱河司法所采取“三确保 、三结合”措施,积极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大部分司法所在“五一”劳动节前后扎实开展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接访、大调处活动和重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走访活动。

我局按照省厅提出的“四个深化”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成效初现。截止5月10日,在深化人民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中,排查出社会矛盾436件,调处成功406件,调处成功率达93.12%,参与调处疑难纠纷47件,防止群体性上访9起,制止群体性械斗3起。在深化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中,开展走访服务1351人次,开展重点帮教102人次,推荐就业25人次。在深化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工作中,开展走访421人次,开展集中教育35场次,开展个别谈话教育71人次,组织公益劳动993人次,开展心理咨询2人次,推荐就业15人。在深化基层司法行政队伍公证廉洁执法工作中,共举办培训班2场次,接受培训152人次。

上一篇:纪工委工作要点范文 下一篇:药品监管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