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宣传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11-24 07:12:58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篇1

[关键词]媒介融合 高校宣传工作 转向 重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179-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自媒体、流媒体等新兴传播媒介不断涌现,对传统信息传播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传统新闻传播面对的外部生存环境和内在发展压力也不断增大。而且,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媒介的出现,新闻传播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单一传播方式,而更加呈现出融合发展的强烈趋势,这就对高校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实施,高校宣传工作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对外树立形象、对内统一思想的重要载体和舆论阵地。在媒介融合的视域下,高校宣传工作必须不断更新思维、革新传播方式、提高人员素质,深入研究媒介融合的内涵和规律,不断丰富高校宣传工作的载体和平台,推动高校宣传工作实现顺利转向和完美重构。

一、媒介融合的内涵和特征

“媒介融合”这一理论,是指随着信息媒介形式和种类的丰富发展,诸多媒介最终呈现出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是信息传播媒介多元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型传播方式,是传统媒体与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要体现为如下特征:

(一)传播技术融合

媒介融合的一个明显标志性特征,就是传播技术的融合发展。应该讲,促进媒介融合最终实现的首要因素,还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成熟发展,为新型媒介普及和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媒体融合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可能。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人们不再满足于守着电视,不再满足于阅读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介,更多地通过刷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来链接世界,这也就使媒介融合表现出鲜明的技术特征,呈现出多重传播技术的综合应用。

(二)传播文化融合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媒介融合不仅仅是技术的融合,还表现为多种文化、尤其是平民文化的融合发展。在传统传播媒介背景下,传播活动更多地体现为精英文化和高端文化,传播活动的焦点也更多地停留在社会的精英层面和先进人物,草根文化并不受到重视。但是,随着各类媒介逐步融合,草根文化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与普通人群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都成了新闻信息诞生的土壤,这使得媒介融合背景下,文化融合成为了一个显著特征。

(三)传播方式融合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方式也实现了融合发展。在传统媒介背景下,各大电视、纸媒是传播的主导,占据着主要阵地,对传播的内容、方式等具有决定性作用,受众处于完全被动和从属的地位,无法实现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特别是随着大量自媒体的涌现,受众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进行主动传播,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很多新闻事件就是通过受众的自发传播,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关注。

二、高校宣传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高校管理者对宣传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随着外部发展环境和内在发展任务的变化,高校自身发展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和竞争。虽然,大多数高校管理者能够重视宣传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宣传工作的投入和关注力度,但是,与倾注在教学科研和就业指导上的精力、物力、人力和财力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显得重视程度不够。此外,一些高校管理者虽然对宣传工作高度重视,但就如何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搞好高校宣传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分析,甚至不乏有极少数高校管理者认为,宣传工作就是办办院报和宣传栏而已,办得好不好无关痛痒,对高校自身发展意义十分有限。这些认知上的问题,导致一些高校宣传硬件设施跟不上宣传工作需要,无法满足高校宣传工作的客观需求。加之,高校对宣传工作缺乏明确、有效的政策支持,常导致宣传工作的发展缺乏持久力,无法发挥其特效作用。

(二)高校宣传工作内容方式滞后

当前,高校宣传工作的思想意识大多还处在传统媒体时代,对媒介融合的大趋势缺乏足够重视,对媒介融合的规律、特征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不够、分析不足,导致高校宣传工作方式滞后、创新不足,缺乏应有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号召力。一些高校对新兴媒介微博、微信等虽然实现了普及和应用,但是没有与宣传工作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宣传内容也与高校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相脱节,主动传播的痕迹过重,无法引起高校在校生的关注和重视。一些高校的宣传工作对新媒介特点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看到自媒体在学生中大量普及而无动于衷,没有深入地研究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介去开展宣传工作。一些高校宣传工作虽然也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播媒介和新型传播环境有了一定认识,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但对新兴媒体和平台的建设、打造不到位,管理跟不上,内容存在滞后现象,没有密切关注高校学生的信息需求点,效果自然也不明显。

(三)高校宣传工作专业人才缺乏

当前,高校宣传工作者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梯队打造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专业人才缺乏。很多高校的宣传工作者都是由院系的行政干事、辅导员兼任,一些专职的宣传工作者也并不是专业新闻科班出身,他们虽然对宣传工作充满热情,但是专业能力不足,认识不够,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发展缺乏有效的预见和推动。二是创新意识不高。当前,高校对宣传工作者缺乏必要的激励制度和奖励制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工作者的工作激情、创新热情和改革豪情,导致工作干劲不足。一些宣传工作者满足于按部就班工作,缺乏创新的主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宣传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三、媒介融合视域下高校宣传工作的新路径

(一)更新思维,高校宣传工作要突出合作共享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一定要重新确立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要转变传统媒体环境下“自说自话、自拉自唱”的工作方式,立足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诸多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与院系之间、社会媒体之间进行广范围、深维度的合作和共享,这样才能实现高校宣传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资源共享。无论在何种媒介背景下,宣传工作都必须崇尚“内容为王”,因此,获取有价值的新闻资源是高校宣传工作的首要任务。高校宣传工作要加强院系之间的配合,各个院系一旦发现好的新闻点和正面人物事迹等,要及时与校级宣传部门联系,力求最大限度地将新闻点做深做透,实现优秀新闻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二是媒体共享。高校宣传工作不仅要立足打造优秀的校级宣传工作平台和载体,更要注重创新工作方式,与优秀社会媒体进行深度合作,借助电视台、报纸、广播电台等社会媒介的丰富资源,不断打造以校园题材为内容的新闻节目,实现更好地借力发展。

(二)革新方式,高校宣传工作要突出受众参与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一定要重新确立宣传模式和宣传渠道,要充分认识到传统媒介背景下的单项传播已经不适合媒介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已经不适合高校学生对宣传工作的新期待,因此,高校宣传工作一定要在现有基础上,更加突出受众参与,构建“人人都是新闻人、人人都是传播者”的传播格局。一是营造自发传播的良好氛围。高校宣传工作一定要善于发动学生的力量,要围绕某一特定主题,立足微信、微博、QQ群等载体,在校园内开展主题征集活动,号召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在自发传播中发现好的新闻素材和新闻点,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群众性和参与性。二是对自发传播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对于学生的自发传播行为,并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分类取舍,疏堵结合,对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传播行为进行鼓励、扶持,而对那些传播负面信息的传播行为,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确保高校宣传工作健康发展。

(三)转变角色,高校宣传工作要突出专业能力

媒介融合的进一步加快,对高校宣传工作者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要加强高校宣传工作者队伍建设,构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热情高涨的宣传工作者队伍。一是要加强人才引进和选拔。针对当前高校宣传工作者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要不断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选拔,要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的新闻人才,充实到高校宣传工作队伍中,提高宣传工作队伍的深度和活力。可以面向学校内部,选拔一批有干劲、有能力、有素养的年轻人才,作为宣传工作队伍的后备军,增加宣传工作队伍的厚度。二是要加强人才激励和培养。要加强对现有宣传工作人才的培训力度,通过建立培训机制、校际合作、讲座论坛等方式,开拓宣传工作人才的视野,让宣传工作者不断接受前沿理论熏陶,增强工作能力。高校要制定出台一些必要的激励制度,在薪酬福利、晋升提拔等方面,对宣传工作者进行合理倾斜,进一步激发宣传工作者的干事热情。

(四)立足校园,高校宣传工作要凸显品牌特色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不能满足于自说自话,更应该紧密立足校园实际和学生的思想需求,紧密结合在校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就业、情感等诸多热点,实现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有效果的宣传。一是高校宣传工作必须要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高校宣传工作,提升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进而发挥宣传工作良好的引领作用。二是高校宣传工作必须要实现品牌打造。立足现有的微信、微博等宣传载体和平台,可以针对学生们日常学习、生活中比较关心关注的话题,设置校级特色栏目等,也可以围绕一些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普及等,鼓励学生们去参与、去关注,不断提高高校宣传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媒介融合步伐的加快,高校宣传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形势更为复杂,问题更为突出。作为高校管理者和宣传工作者来讲,必须要直面困难和挑战,加强对媒介融合趋势的研究和分析,立足高校宣传工作的任务和目标,紧密结合高校在校生实际,不断突破现有的不足和问题,实现媒介融合视域下,高校宣传工作的成功转向和科学重构。

【参考文献】

[1]王锋,王猛.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探究和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5(02).

[2]郑丽香,翁李焱.媒体融合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拓展与创新[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5(01).

[3]刘林山.高校新闻传媒生态环境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6).

[4]胡勇华.高校新闻媒体面临的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篇2

论文摘要:随着“注册入学”的试行,为满足招生需要,高职院校的招生宣传工作也将随之进行改革。本文在明确“注册入学”与招生宣传工作密切的关系后,针对2011年我省首次“注册入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招生中宣传工作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论文关键词:注册入学;招生;宣传工作

一、“注册入学”与招生宣传工作的关系

二、“注册入学”中招生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2011年,江苏省第一次试行“注册入学”,这也是各高职院校的招生宣传工作与“注册入学”政策的第一次磨合。在今年的“注册入学”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加大了招生宣传力度,但在调查中,还是有不少考生及家长表示非常迷茫,甚至无所适从。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对“注册入学”模式本身的陌生,二是对参加注册入学的学校及专业不了解。这也反映出高职院校的招生宣传工作仍存在不足。 2.忽略网络宣传的作用。网络是最现代的传播技术,具有开放性,无中心,虚拟性等特点,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性,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把人际传播“点对点”的“对话式”双向传播和大众传播“点对面”的“独白式”单向传播融于一身。在数字化的网络空间,人际交往更自由,“注册入学”的招生宣传,不能仅仅拘泥于对于本校网站的建设,而忽略了对贴吧、百度等“点对面”宣传的管理。

3.宣传角度单一。在传统的高校宣传工作中,突显办学特色,弘扬办学精神,彰显校园文化,是招生简章、招生海报的重中之重。应对“注册入学”的新形势,传统的招生宣传角度、方式已显得力不从心。除了办学条件、办学理念之外,择校前,考生还对校园生活条件、设施以及学校周围环境等问题比较关心,各种海报或是招生简章缺少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导致了宣传角度的单一性。 "

三、“注册入学”中招生宣传工作应对方法

针对“注册入学”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先拟定以下应对方法。

1.重视网络宣传与管理。第一,加强网络监管工作。信息资源是世界共同的资源,网络信息量大且来源复杂,设立专人管理网络信息,建立以宣传部门为主导、各部门相配合,统筹规划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在加强信息共享的同时也应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搞好网络信息管理。第二,加强网络技术创新。网络宣传人员要用网络技术武装自己,加强网站负责人培训,确保网络工作覆盖面更广,时效性更强。第三,加强网络媒介整合。重视网络宣传并不是意味着放弃传统媒介宣传,网络宣传需要坚持运用现代化手段与行之有效的传统媒体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又不能只依靠网络,传统宣传媒介将同网络媒介一道相互促进,各显所长。

2.招生宣传内容点面结合。一方面,宣传工作只有植根于深厚的教学、科研土壤之中,才能充满生命力。招生宣传中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专业,用品牌专业吸引生员。另一方面,将学校良好的宿舍条件、便利的交通、有利的地势等作为招生宣传的又一亮点。深入调查考生择校时所关心的问题,针对考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各种宣传媒体上做全面的、及时的解答。在“注册入学”的招生宣传工作中,做到突出重点又覆盖全面的宣传角度,提高招生宣传的有效性。

3.日常宣传工作与招生宣传工作相结合。招生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也是创建学校品牌、集中展示学校的重要途径。但学校的宣传工作是一个连续性、经常性工作,应把对学校的宣传作为日常工作的基本工作来抓,切不可掉以轻心。通过持久、有效的宣传工作在社会上逐渐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提高学校声誉度,增加学校美誉度。把日常的宣传工作与招生宣传工作相结合,充分展示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成果、办学条件等,受众面广,效果好。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篇3

关键词: 高校工会信息宣传工作 问题 “五个一”工程

高校工会信息宣传工作是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工运事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高校工会信息宣传工作虽不是重点,却胜似重点;虽不是中心,却围绕中心;虽不是全局,却关涉全局;虽不做决策,却影响决策。该项工作在教育和引导教职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维护权益、稳定队伍、营造氛围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工会信息宣传工作对于宣传学校工会工作,让校内外更好地了解、理解和支持工会,进一步推进工会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校内外工会工作交流,扩大学校工会的社会影响力和感染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工会信息宣传工作存在开展得不平衡、宣传途径与渠道不尽相同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工会事业的发展。如何做好高校工会信息宣传工作应成为高校工会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我认为,高校工会信息宣传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外,坚持“五个一”工程。

一、坚持一个方向,即正确的政治方向。

工会宣传工作政治性、政策性、现实针对性都很强,政治方向不能偏,更不能错。在工会宣传工作中,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把握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防止敌对势力在思想、文化、理论等领域进行渗透,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效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维护国家安全。

高校工会新闻宣传工作者要提高把握舆论导向的能力,工作中做到坚持党性原则,始终把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原则;坚持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学校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的宣传宗旨;坚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确保工会新闻宣传让党放心,让教职工信赖;坚持对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把好关、把好度,防止因宣传不当、引导不力造成负面影响[1]。要通过工会宣传工作,实现引导教职工、教育教职工、维护教职工、服务教职工的工作目标。

二、建立一套机制,即有效的工会宣传工作制度和机制。

为保证工会宣传工作的稳定性、循序性、渐进性,提高工会宣传工作者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作保障。高校应制定有关工会宣传工作的政策文件,对工会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奖励办法和对工会宣传工作者的选拔任用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并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保证工会宣传工作正常、有序、可持续开展。工作中可以建立如下机制。一是策划机制,根据省教育工会、学校全年的重点工作和学校工会的全年工作计划,将学校工会宣传工作与省教育工会、学校重点工作同时策划、同时实施、同时推进。二是培训机制,学校定期举办工会宣传干部培训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规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工会工作的最新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工会宣传干部的宣传意识,提高宣传水平和能力。三是激励机制,可以通过提高新闻稿件撰写人的稿费标准,或根据撰写和采用的稿件数量纳入年终考核体系,作为额外工作量进行计算。还可通过评选“五一”新闻奖、先进新闻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等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做好工会新闻宣传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各高校还可根据工会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职工思想信息的互动机制,职工文化阵地的达标机制,工会文化资源的整合机制,工会新闻写作的评价机制,“创争”活动的评价机制,等等[2]。每种机制都要有标准、有考核、有激励,不断增强工会宣传工作效果。

三、形成一个网络,即工会宣传工作网络。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道出了“欲捕鱼先织网”的深刻道理。渔网的大小决定了捕鱼的多少,网眼的疏密决定了捕鱼的大小,网眼若太大,小鱼就很容易漏网。工会宣传工作网络恰如捕鱼的网,没有这个网络,工会宣传工作将很难开展。网络的大小、疏密和牢固程度决定了工会宣传工作的力度、广度和质量。要做好工会宣传工作,高校首要的任务是建立完整的宣传决策、组织、执行、实施的网络体系[3]。高校各级领导应提高认识,把工会宣传工作作为学校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工会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部署安排。强调工会宣传工作绝不是工会一个单位的事情,学校宣传部等部门要协同配合。学校工会宣传工作要有领导分管,学校岗位设置时要给校工会设置宣传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各二级单位工会要配备工会宣传委员或信息员。同时建立联系制度,主要有如下几个层面:建立与省有关主管部门的联系、请示、报告制度;建立向分管校领导和校工会领导的报告反馈制度;建立校内工会宣传委员(信息员)的沟通、交流、座谈走访和专题讨论制度;建立向校内外媒体的投稿制度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假如工会宣传网络能真正建立并稳固起来,那么工会宣传工作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建设一支队伍,即工会宣传工作队伍。

同志在1938年就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高校工会宣传工作能否上水平,归根结底决定于工会宣传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的高低。高校工会干部若只凭自己的感觉和兴趣爱好搞宣传,就会抓不住重点和要领。如有的新闻报道很不规范,也不够真实,使人看了不知所云,这对搞好宣传工作,树立工会形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加强宣传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具有一定素质并热心工会宣传工作的队伍。这支队伍包括学校各级工会组织专职宣传干部、兼职或业余的宣传工作人员及宣传工作积极分子。工会宣传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专业性,做好工会宣传工作,要求宣传干部既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又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综合知识和协调能力,还明白自身所承担的特殊角色――群众和领导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此,学校各级工会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健全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责任制,配齐配强工会宣传工作干部队伍。对从事工会宣传工作的同志要多关心、多支持、多爱护、多帮助,并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为他们创造条件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做好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创设一个平台,即工会工作宣传和理论研究的平台。

这个平台也可称为阵地。任何工作开展都离不开自身的阵地,高校工会宣传工作也不例外,因此高校应占领或加强工会宣传阵地建设。高校工会宣传工作现有的阵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宣传阵地,主要包括中华全国总工会、各省总工会主管或主办的报刊,全国教科文卫工会、各省教育工会机关刊物,校报、学校简报、宣传橱窗、会议、培训班等,还有部分高校工会委员会主办的“教工报”等;二是电子信息技术,包括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工会网站及学校网站、校工会网页、二级单位网页、校闭路电视等;三是学校“教工之家”和二级单位“教工小家”等场所;四是学校内部的文体阵地,包括教职工书画摄影协会、协会、集邮协会、艺术团等文化协会,教职工篮球俱乐部、排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游泳俱乐部、健身协会等体育协会。高校各级工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阵地,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工会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工会的四项基本职能、传达教代会精神、公开校务信息及教职工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成果[4]。

通过以上阵地,我们可以富有成效地宣传工会活动,及时反映教职工的愿望和心声,起到引导教职工、教育教职工的作用。但这些宣传报道大都停留在对工会常规工作和活动宣传报道的表层上,对工会理论研究等深层次的宣传工作力度不够。理论研究是工作创新的渊泉,没有理论研究作为基础,工作就会缺乏创新,工作也就不会迈上新的台阶。因此,高校工会宣传工作除了占领和加强上述阵地建设以外,还需要加强工会理论研究,创设一个信息交流、沟通和理论研究的平台,鼓励工会宣传工作者加强对工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探索,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定期组织工会宣传干部对工会理论或社会、学校热点问题进行研讨,研究成果可以公开发表,掀起工会理论研究的新高潮,为扩大高校工会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参见谷常生.做好新时期工会新闻宣传工作.为迎接工会十五大的胜利召开作出新的贡献[J].中国职工教育,2008.9.

[2]夏明.工会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与时俱进[J].中国职工教育,2008.5.

[3]马钧.新时期基层工会宣传教育工作初探[J].兵团工运,2008.4.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篇4

[关键词]高校 宣传思想工作 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213-03

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角色定位

把宣传工作定位为为国家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那么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应该如何定位呢?笔者认为,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定位就应当是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这是从功能上来说的。从现实的角色上来说,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当做好“跟随者”“伴随者”“引领者”。所谓“跟随者”,就是坚决贯彻党委思路、坚定执行党委决策。高校的宣传工作要按照党委要求,围绕学校发展大局,跟住学校发展节奏,把握宣传内容的主次顺序,通过有层次有顺序的宣传,使师生员工的思想与校党委保持一致。所谓“伴随者”,就是要与学校的发展同步,与师生员工的发展同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当好校党委的助手,要积极通过校内外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把学校改革的措施、发展的成果展现出来,为学科、科研、教学提供现实服务。所谓“引领者”,就是要研究新情况、思考新问题、提出新举措,充分发挥智库功能,为学校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高校的宣传工作要站在学校各种思想动态的最前沿,准确把握师生员工的思想脉搏,牢牢掌握校园文化和思想工作的领导权,把师生的注意力都凝聚到学校中心工作上来。

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的意义

“宣传思想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是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1]突破传统宣传思维,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创新研究,是学校各级党政干部的政治责任,也是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现实要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应当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创新研究,有利于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凝心聚力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做得好坏关系到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觉悟能不能与校党委保持一致,关系到全校上下能不能服从于、服务于学校发展大局的良好氛围。高校宣传部门通过对校园媒体文化营造功能的发挥,借助于新旧校园媒体的合力,宣传好学校大政方针和中心工作的同时,把先进文化融入到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师生的注意力都凝聚到学校中心工作上来,将广大师生员工紧紧地团结在校党委周围,真正实现凝聚人心的作用。

(二)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创新研究,有利于打造高校的社会品牌,全面提升学校形象

“品牌就是形象,特色才有生命。”[2]品牌就是力量,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社会认可,一所高校有了品牌就有了每一个人的荣誉和自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按照学校发展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竞争的规律,发挥校园内外各类媒体的文化营造功能,通过树立典型、宣扬先进文化、展示先进学术成果和完成的阶段性标志性工作等手段,将学校形象设计好、包装好,将学校的内涵展示出来,以此来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与社会知名度。

(三)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创新研究,有利于不断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认真研究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改进宣传工作方式,增强宣传效果,可以在我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渐趋复杂的情况下,不断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之更好地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构建做出积极的、应有的贡献。

(四)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创新研究,有利于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人才应当努力培养素质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一所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尤其是那些理工科、农科占主体的高校,更应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努力完善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切切实实把先进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教育过程中,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载体,丰富师生员工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既是经济发展的机遇期,也是改革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反映在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中,也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存在许多师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鼓舞人心、凝聚人心和稳定人心的任务还很重。正确认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准确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一)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西方多元思想文化的传入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降低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文化蜂拥而至。随着各高校与国外教育科技文化交流日益广泛,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势文化获得高校青年师生的相当认同,在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特点日益明显的状况下,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受损。

(二)与经济高速发展伴生的负面社会现象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解决深层次问题的难度倍增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相当大的社会分化,贫富悬殊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发达国家正常水平,这可能加大高校部分师生,特别是特困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离心系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逐步增长,见利忘义、、贪污受贿时有发生,既有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受到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考量,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解决深层次问题的难度增大。

(三)新媒体的普及,媒体信息传播方式飞速发展,使舆论导向弱化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带来了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逐渐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战场。我们对于报刊、电视、广播三大传统媒体的管理有较丰富的经验,对网络这个第四媒体,开展工作的手段不多,把握舆论导向的经验缺乏,高校如不采取应对措施,会使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流舆论诱导和疏导渠道受阻而不断弱化。

(四)高校是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场所,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渐趋复杂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模式的转变,高校已经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变革与发展,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否定改革开放的噪音、杂音也时有出现。如何在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积极借鉴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有效抵御不良思想文化的渗透;如何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实践中,进一步转变思想和作风,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理念和队伍建设,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以认真探索和解决。

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践创新

(一)加强大学文化塑造

“大学文化,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是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家园,是大学里思想启蒙、人格唤醒和心灵震撼的因素的结合体。”[3]高校的文化建设,没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参与,无疑是不完整的。高校宣传部门必须牵头完成大学精神的构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这一点对于学术传统与文化氛围相对薄弱的地方高校尤其显得关键和必要。”[4]在塑造大学文化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培育大学精神。“一所好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也不在权威的讲坛,也不在到处张扬,而在每一个人的灵魂和生命,这就是精神,这就是大学的精神。”[5]要在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传统宝贵资源的基础上,及时归纳总结学校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并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和规划,使之凝炼为全校的精神文化、无形资产。

(二)加强学校形象提升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大胆借鉴吸收现代企业在某些方面的成功做法为我所用。”[6]1.加强对外宣传。全面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多角度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全方位宣传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成绩。鼓励各单位、各部门凝炼工作成绩,展现工作业绩,推出工作典型。2.建立“校园形象识别系统”。实施学校品牌战略,建立包含“理念识别系统”“活动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三个子系统的校园形象识别系统。把学校的理念、活动、形象卓有成效地传播给公众;精心筹划学校整体和年度的宣传片、宣传画册,规范校歌、校徽、校旗和各单位徽、旗等形象符号的使用。3.启动“优秀典型对外推介计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7]要注重人本传播,挖掘和提炼先进事迹、先进经验,并鼓励各个工作岗位的优秀人才和优秀集体,对外竞争参评先进,扩大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

(三)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思想政治素质是党员干部的第一素质。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8]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担负起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的重任。1.加强和改进校党委中心组学习。“校级领导班子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领头雁,他们学习效果的好坏、素质的高低,决策能力的大小,与该校的发展息息相关。”[9]必须严格规范管理党委中心组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加强和改进务虚研讨,深入研究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定期举办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邀请专家学者为中心组作专题报告。要把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议建设成治校理论学习研讨的平台、办学思想解放创新的平台、改革发展战略导向的平台。2.建立二级单位党总支(党委)中心组学习机制。要鼓励二级单位党总支(党委)中心组根据工作实际确定学习计划;二级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学习机制,确定参加人员、学习时间、学习方向;二级单位要把学习重点放在领会落实党委决策部署、提升办学治校能力、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等方面。3.丰富和完善党员个人学习方式。高校宣传部门要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学习教育活动,运用学习讲坛、读书会、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参观考察等师生党员喜闻乐见的手段,特别是结合中央、省、市和学校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活动开展和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契机,不断丰富完善工作。一定要做到使党员的个人学习,学习内容成体系,学习方式讲灵活,学习成果重实效。

(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坚持正确导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宣传国家改革发展的良好形势。围绕党委重大决策,做好宣讲,凝聚人心;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学校发展重大部署,撰写评论文章,鼓舞士气,鼓励迎风破浪的勇气,提倡一往无前的豪情,坚定改革发展的信心,描绘强校富民的前景。2.发挥智库作用。以国家“十二五”规划出台和各高校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契机,开展建言献策活动,鼓励学校教职工围绕学校发展重点、热点,通过学习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撰写咨政建议,为学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思想调查,科学设计选题,定期开展教职工生活工作满意度调查、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等,关心师生员工个人发展,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3.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宣传部门要支持并参与到“两课”教学改革中,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邀请校党政领导为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进行业余党校课程改革,系统制定教学计划,深入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组织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开展实践锻炼,通过“红色之旅”社会实践、学生党员社区挂职等工作项目,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

(五)加强宣传阵地建设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谁掌握了新的科技手段,谁的信息就传播得最快、最广,谁的影响力就越强。”[10]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强化阵地意识,创新载体,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话语权:1.成立新闻中心,强化“一网一报一台”的宣传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校报、广播、电视、橱窗、横幅等传统媒介。2.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博客等新兴主流媒体,加强校园网络阵地建设。3.挖掘校内各种建筑、师生员工的各种学术科技文化活动等作为宣传载体的潜力。4.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充分利用团刊、学生刊物等媒介。5.对传统校园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市场化运作。

【参考文献】

[1]陈恕平,关天冲.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如何提升实效性[J].社科纵横,2010(8).

[2]黄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思考[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6(10).

[3]吴勇.大学文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1.

[4]钟劲松.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职能的时代品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5]关仲和.大学标准与现代大学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

[6]钟劲松.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职能的时代品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7]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208.

[8]孔德生.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之路[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12).

[9]谢建中.浅谈新形式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对策[J].南方论刊,2002(10).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篇5

我国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高校是青年学子云集的地方,是普法的重要阵地。高校普法宣传工作有效开展,良好运行是依法治校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就目前高校开展的普法宣传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处于困境之中。

一、当前高校普法宣传工作的困境

1.高校普法管理体制呈现“僵化”模式

高校普法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基础工作。从实践中来看,领导高校普法工作的是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有些高校称: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校长负责制,领导小组成员多为学校各个部门的中层正职,机构设专项办公室,办公室职能通常由党办或校办承担。高校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均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对外公布,足见高校对普法工作思想上的重视,然而在这项工作的开展上,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形同虚设,多数情况下只是收发上级来文,简单机械传达工作要求,而普法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节普法宣传工作更是因为短期内难以实实在在展现成效,很容易被忽视。

2.高校工作机制制约了普法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普法宣传工作是基础性、全局性、实践性融为一体的工作,但具体到高校这个以“教科研”为生命的事业单位里,则成了“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很次要”的“杂活儿”。如上文所言:校级“两办”承担这项工作,高校没有专门设置“法制办”,人员配置上少有专门负责此项事务的专职人员,即便有专门负责普法宣传工作的教职工,在实际调查中,会发现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通常担任着其他工作。在这项工作的考核上,考核的标准呈现“数字化模式”。比如:年初制定工作目标及责任书时,这项工作被明确为“N次讲座,N次受众(听讲座的人),N次普法考试” 直白地说这项工作的考核标准成了:多少人听了多少次讲座做了几套普法试卷。在这种“数字化模式”的工作目标指引下,给人的感觉就是普法宣传工作就是搞活动,活动越多,规模越大,效果就越好!而这完全忽视了普法宣传工作中的落脚点――如何把法治精神,法治理念,宪法的核心要义及所需的法律常识内化为民众的法律素养。同样,只注重“数字”的普法宣传工作,谁来确保普法宣传工作的实际效果?

3.高校普法宣传工作内容固化,宣传内容单一

自1985年、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实施以来,高校普法工作正是在中央文件、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形成自身的普法工作特征,在普法宣传工作上表现为:工作主动性不强,通常是上级来文签收后的工作安排,不注意结合高校的特点,缺乏主动探求与校园、大学生等密切相关的法律宣传的意识。一方面,普法宣传时间集中安排学期初和每年的12月份,短暂的时间里只满足一场法制报告会,制作几个展板,在食堂、宿舍前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一些“法制标语、口号”等单调的宣传方式;另一方面,在普法宣传的内容上,许是准备时间仓促抑或出于他因,高校普法宣传的内容年年差不多,国家“六五”普法规划中提到“突出学习宣传宪法”,于是有的学校一提到普法宣传就是“宣传宪法”,把宪法的主要内容制作展版后,两三年不更换。

二、加强高校普法宣传工作的几点建议

1.明确高校普法宣传工作定位与目标任务

从现实看,当前我国高校师生的法律素质整体不高,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应重点抓好年轻一代特别是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年轻人法律素质高了,能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和辐射周边人,进而影响全社会,这才是普法工作顺利开展的正道。[]深入扎实开展高校普法宣传工作,就得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简而言之:高校普法宣传工作着眼点是如何宣传,宣传什么,落脚点则应是宣传的效果如何,校园师生评价收获如何。

高校有其自身的属性与组织特点,有别于行政执法单位,不能以行政执法单位的“谁执法,谁普法”为工作思路,高校普法宣传工作就定位而言就是对全校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普法宣传,使师生获取法律知识进而学习吸收,内化为自身的法律素养,从而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保障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达成共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目的。

2.完善普法工作机制,确保普法宣传工作实效

高校不缺普法领导小组,也不缺普法工作制度,在实践中,缺的是工作责任心与工作落实程度。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确定普法宣传的内容。可以走进广大教职工,充分收集民意,以符合校园安全生产、满足教职工生活工作需要的法律内容为普法宣传内容,普法宣传工作目标设置上要体现针对性,实用性。普法宣传工作的考核上,尽量避免陷入“数字化模式”的考核,不能只重形式,忽视实效。

3.普法宣传的内容要精心设计,注重法治文化建设

法制宣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传播行为,它传播的内容既包括静态意义上的法制,也包括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活动中动态意义上的法治。[]高校普法宣传要改变以往的一些做法――普法宣传就是对现行法律条文本身的宣讲,不注重思考如何宣传才能培养校园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

高校的普法宣传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明确宣传哪些现行成文法适合校园生活,对宣传的内容要精心选取,注重“以人为本”,宣传的内容符合普法对象(师生)群体的需求,避免不加选择地“跟风”宣传,比如税务部门设计出有关税收方面的法律知识的宣传展板,高校就用“拿来主义”在校园里宣传,这样做的确也是在进行普法宣传,但结合高校的特点,显然缺乏实效性。精心设计宣传内容,要做到了解校园广大师生的需求,明白师生学习工作最为密切的是哪些法律知识,这些内容来自师生的反馈,来自法治校园运行中发现的问题。从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及不同年级学生的普法需要入手,精心设计多种活动形式并用合适的文化载体来进行普法宣传,避免那种形式简单、语言生硬,不求沟通与对话,自说自话式的普法宣传。例如医学高等院校在普法宣传上,内容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与医学生将要从事的医疗卫生领域的法律法规为内容,根据年级特点,高年级可以采用模拟法庭形式进行普法宣传,低年级可以采取邀请从业领域的专家过来讲解卫生法学知识,树立起依法行医的法治理念。

“法律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法律”,法律不是静止的文书,而是生动形象的运用。在高校普法宣传工作上,要注重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这是因为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日常生活有序化管理都来自法治的运行,因此高校普法宣传也应该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上,融合进教学工作,融合进第二课堂,使广大师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潜移默化地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三、小结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篇6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逐渐普及。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招生宣传工作要从以经验为主转向以数据为依托进行科学工作。新时代招生宣传工作的有效性不仅包括招生,还包括学生入校后的培养、出校后的就业以及社会和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等。每个学生从入校到就业及外界评价等形成了独特的信息系统,而所有学生的信息系统及考生咨询数据正是招生宣传工作大数据的数据来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从简单的处理对象开始转变为基础性资源。近年来,随着考生报考个性化需求的增多,招生宣传工作从常规的印刷资料宣传方式逐渐转变为服务性宣传,如何发掘考生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更好地利用考生咨询访问的大数据来提高招生宣传效益逐渐受到高校的重视。

传统高校招生宣传主要集中在报考阶段,且不同地域、不同考生的宣传策略相同,没有针对考生特点进行差异化宣传,导致招生宣传成本高但宣传效果有限。考生在不同时间段对高校关注的重点内容不同,不同地域的考生关注高校的途径也不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可以准确获取考生的报考信息及报考行为,通过对所有考生信息的搜集与分析,高校可以确定不同时间段及不同地域考生的报考需求,从而可以实现精准化宣传,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域为考生提供不同的宣传策略,甚至可以为考生私人订制报考指南,提高高校招生宣传效益。本文首先从传统招生宣传方式入手,分析现阶段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效果及不足之处。其次,分析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在高校招生宣传中的作用。再次,通过分析大数据对高校招生宣传的影响,分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招生宣传方式发展的新模式,从而提高高校招生宣传效率。最后,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招生机器人为例分析大数据对高校招生宣传效益的作用。

二、高校招生宣传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校招生宣传主要包括招生资料宣传、公众媒体宣传、现场咨询、加强与中学的联系、官方门户网站宣传等传统宣传方式及新媒体发展下的新兴招生宣传方式等,见表1。

(一)招生宣传资料

印刷招生宣传资料是高校招生的传统宣传方式,也是高校招生宣传的主要途径之一,主要通过印刷招生简章等宣传材料进行宣传。招生简章通常包括学校简介、往年录取情况、录取计划等,有利于直观反映高校招生信息。但招生简章需根据高校每年的招生计划进行修订,只能在高考前一段时间内进行印刷宣传,考生获得招生简章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不能作为长期展示高校形象及宣传高校招生情况的宣传方式。

(二)公众媒体宣传

公众媒体宣传也是高校招生宣传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可长期进行公众媒体宣传,而不必集中在考生报考阶段,是高校持续向社会展现形象的有效途径。公众媒体宣传包括报纸、杂志等纸质形式以及电视、广播等电子媒体。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成本较低且可以进行长期宣传,效果较好。从总体上看,报纸发行范围和覆盖面比较大、时效性较强;杂志、广告的持续时间长、有效接触率大,且有稳定的阅读对象。公众媒体影响范围广、公众接触程度高,能够更加迅速的向更加广泛的公众传播信息,更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维行为[1]。但是现阶段利用电视等公众媒体进行宣传的高校大多集中在考生报考阶段,没有持续进行宣传,且不能及时为考生及家长解答,因此宣传效果有限。

(三)现场咨询

现场咨询主要是高校组织本校师生组成招生宣传队伍,开展招生咨询会。现场咨询能够使考生充分、全面地了解学校,及时了解考生和家长的疑问并予以直接解答,也可使学校了解学生的报考意向及学生类型,从而可以及时调整宣传策略。但是,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招生咨询会大多数都集中在高校周边地区,且主要集中在考生报考阶段。地域限制及时间限制使其宣传效果有限[1]。

(四)加强与中学的联系

中学是高校生源的主要来源地,因此加强与中学的联系,帮助中学生了解高校招生情况,解决考生的困难与疑惑,对宣传高校具有重要作用;招生宣传前对中学毕业生信息进行分析有利于做好对生源相对丰富中学的重点宣传,降低招生宣传成本,提高宣传效率[1,2]。但现阶段高校在中学宣传也集中在高考前后,且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宣传对象没有针对性,宣传成本高但宣传效果不佳。

(五)官方门户网站宣传

现代互联网在高校宣传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多数院校都设置了官方网站,考生及家长可以登陆高校官方网站并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直观了解学校状况,对考生自主了解高校信息具有重要作用[3]。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高校官方门户网站目前已成为高校招生宣传的重要形式。网络宣传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具有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展示形式,可以长期、持续、及时提供服务,而且网络宣传成本较低,是高校招生宣传的主要途径之一[4]。但官方网站宣传方式对互联网不发达地区的宣传效果有限。

(六)新媒体招生宣传

新媒体宣传主要是借助智能手机,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方式在考生中进行宣传;手机是网络媒体的延伸,具有时效性强、互动性强、跨地域等特性;手机媒体受众广泛,功能强大,且使用便捷[5]。但新媒体更新速度较快,考生可能会错过部分信息;且新媒体在欠发达地区作用相对较小,一定的地域限制使新媒体宣传范围及影响有限。

总体来说,现阶段招生宣传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时间限制。高校招生宣传时间大多集中在考生报考前后,不能达到持续宣传的效果。二是地域限制。一方面,目前现场咨询等招生宣传方式大多局限于高校周边地区;另一方面,受地区发展情况影响,新媒体等宣传方式在欠发达地区宣传效果有限。三是盲目性。现阶段高校招生宣传针对所有毕业学生进行宣传,不能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制定有效的宣传策略,导致招生宣传成本高,效益低。在大数据发展时代,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克服现阶段招生宣传的不足,提高高校招生宣传效果及效率。

三、运用大数据进行招生宣传的可行性

(一)大数据内涵与特性

大数据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经营决策依据的资讯。大数据具有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等特点。Volume(大量)指数据规模巨大;Variety(多样)指管理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Velocity(高速)指处理数据快,包含大量或实时数据分析处理的时间要求非常短;value(价值)指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6]。

大数据与传统数据具有不同的特性与来源,应该用不同于传统的思维和视角来处理运用大数据,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价值。大数据具有巨大的预测价值。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指的是将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的数据上,从而达到对事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估的目的[7]。在大数据时代日趋精密的数字技术条件下,考生的报考意向、进校后的培养、毕业后的就业以及企业和社会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评价等都能够被记录,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有利于预测考生的报考行为。在大数据技术下,考生的报考行为不再是互不相关、随意偶然的独立事件,而是相互依存的整体,并可进行行为预测,从而制定有效的招生宣传策略,提高宣传效益。

(二)大数据招生宣传的可行性

现阶段,考生除了在报考阶段通过招生咨询会等方式进行直接报考咨询外,大多数考生选择电话及网络咨询方式进行报考咨询。电话和网络咨询没有时间限制,有利于考生及家长长期了解学校形象及学校发展状况,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现阶段招生宣传方式的短期效应,从而有利于高校持续获取考生数据。电话和网络咨询是高校获取数据的基本途径。高校通过电话及网络咨询方式,获取考生信息,如考生地域、考生成绩状况、考生了解高校的途径等,也可获得考生的报考意愿等信息,有利于高校确定生源质量等。

现阶段,网络咨询及电话咨询是高校获取考生数据的主要途径。首先,高校通过网络咨询及IP地址定位确定考生地域等信息,分析考生需求并预测考生报考行为。其次,高校通过电话咨询对考生进行身份定位,直接获取考生信息,并及时为考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宣传效率,并且宣传成本相对较低。

大数据的意义不在于数据本身,而在于对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从而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并加以分析利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进行招生宣传时,可以结合电话及网络咨询等方式获得的数据,同时与官方网站、新媒体技术下的微信平台等结合,完成实时咨询,及时解答考生疑问,并且可根据考生需求,为考生提供定制私人报考指南等服务。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考生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对考生报考行为进行预测,从而针对学生特点,制定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宣传方式与内容,提高招生宣传效益。

四、运用大数据进行招生宣传的实施思考

(一)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招生宣传方式的发展模式

与传统数据时代相比,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招生宣传信息具有全面性、及时性等特点,高校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考生信息,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招生宣传,有效提高高校招生宣传效率。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高校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利用招生信息,充分挖掘大数据的预测价值。招生宣传大数据有利于高校通过对不同阶段数据的分析,掌握考生信息,并预测考生报考行为发展趋势;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将教育现象量化,以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呈现招生宣传结果,为招生宣传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7]。高校可针对现阶段招生宣传方式的不足,利用大数据发展招生宣传模式,提高招生宣传效率与效益。

1.系统实时在线咨询。首先,系统实时在线咨询可以克服高校仅在报考阶段进行招生宣传的不足,使高校持续进行宣传。其次,高校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以往数据及考生现有信息,如考生所处地域、考生报考意向等,分析预测考生报考行为,实施系统实时在线咨询,及时、准确回答考生问题,为考生快速提供服务,不必等待招生简章等的印刷,可以使学生较早了解高校情况。最后,系统实时在线咨询具有跨地域性的特点,可以克服现场咨询的不足,扩大宣传范围,而不仅仅局限于高校周边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地域限制。总体而言,系统实时在线咨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现阶段招生宣传方式的时间限制及地域限制等不足,达到长期宣传的目的。

2.差异化宣传。首先,高校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各地区及各中学学生信息,分析不同地区学生的差异及报考倾向,确定该地区宣传力度;根据学生可获得的资源情况,确定该地区主要宣传方式,如在网络发达地区可主要采用新媒体等宣传方式,而在欠发达地区,采用招生简章、公众媒体等宣传方式较佳。其次,高校可利用系统实时在线咨询系统及时、准确回答考生问题;且根据考生报考意向及考生信息,为考生制定私人报考指南,提高考生报考率及录取率。总体而言,高校可利用大数据分析,针对不同地区及中学学生特点制定有效的宣传策略,甚至根据个人信息,为考生私人订制报考指南,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地域限制及传统招生宣传盲目性等不足,提高高校招生宣传效率。

(二)大数据时代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招生宣传方式探索

一方面,首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过招生机器人实现在线招生咨询,咨询系统根据考生不同需求,为考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务。如考生希望得到高校进一步的服务,则可以在咨询问题前,填写考生个人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地域、成绩、生源地及所在中学等,有利于高校全面了解考生信息,从而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报考指南。其次,通过系统数据分析,高校根据考生咨询时间及咨询内容等咨询数据,统计分析考生报考行为及报考需求,对考生进行分类,从而可以根据不同考生类型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报考指南,为考生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最后,机器人招生系统可以及时回答考生及家长的问题,考生或家长将需要咨询问题的关键词输入系统,系统会实时回答,相对于人工服务,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另一方面,高校通过系统后台获取考生数据,通过考生咨询情况确定招生宣传策略。首先,高校可以根据后台数据,获取不同省份考生咨询数据,确定不同省份考生报考需求,从而为不同省份制定不同的宣传方案。其次,高校可以获取不同日期考生咨询量,从而可以确定咨询工作人员的安排,提高工作人员效率,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如系统数据显示,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间里,咨询量显著增加,高校则可在填报志愿阶段增加人工工作人员数量,而在非志愿填报阶段,适量减少工作人员安排,从而提高人工利用率,降低人工成本。如在咨询量最大的时间段,对于电话咨询方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安排10人开展招生咨询工作,平均每位咨询人员用10分钟为一位考生提供咨询服务,每天工作10小时,每人每天咨询人员数为60人,10人每天咨询量为600左右。但是系统数据显示,最高咨询量大约在5800次左右,传统咨询方式明显不能满足考生咨询要求。通过在线招生咨询系统,学校在完成咨询需求的前提下,可降低50%的人工工作人员。再次,系统数据反应出在同一日期不同时间点,考生咨询量也存在较大差异。高校可根据咨询量的不同,在不同时间点安排不同工作人员数量,避免工作人员过多而浪费人力。最后,咨询系统数据可以搜集考生咨询的热点问题,然后根据热点问题,分析考生关注重点,从而确定高校重点宣传内容,并对系统进行及时更新,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总体而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过招生机器人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招生宣传方式的时间限制、地域限制及存在盲目性等不足,提高了人工工作效益,降低了宣传成本。此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过招生机器人,对同一个电话多次打进咨询的考生进行密切追踪,从而及时为考生提供报考服务。通过差异化宣传,为考生制定个性化宣传策略,可以提高考生报考率及录取率。

五、结论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篇7

关键词 高校 招生宣传 阳光高考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Enrollment Work Mode in Our University

ZHU Ji, ZENG Xi, XUE Baosha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As China's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2010-2020)", education in China has ushered in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ollege enrollment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while the brilliant ideapublicity work for the Enrollment of the key link, and to promote college enrollment fair, just, open and play an active role in efforts to explore the mode of school enrollment publicity work, how to attract quality students to apply for our school is worth deep thinking.

Key words colleges; enrollment; Sunshin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随着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招生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高校对优质生源的争夺日益激烈,招生工作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境遇,如何才能做好高校招生工作,如何提高招生工作质量以及生源质量,如何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报考,如何提升高校自身的影响力,对于高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招生录取工作不断改革,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的通知》指出,高校招生实施阳光工程要把切实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作为招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公平公正为核心、制度建设为基础、信息公开为重点、严格管理为根本、优质服务为依托、有效监督为保障,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更加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招生形势,招生宣传工作为招生工作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承担着多项职责,它必须有效地传递各高校的基本信息,架起高校与社会的沟通桥梁,同时做好高校同家长、考生及考生毕业学校的信息交流。本文对我校招生宣传的工作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通过招生宣传如何向社会传递出我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

根据《纲要》的指导,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本文将从招生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我校2011年招生宣传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我校招生宣传工作的不足和设想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1)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是实施阳光工作的迫切需要。《纲要》确定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阳光高考更是贯穿整个招生工作的始终,公开、公平、公正,是招生工作的命脉,公开则是公平和工作的保障,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就是将高校招生的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地传达给社会,传达给广大考生和家长。因此,实施高校招生宣传工作不仅是自身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

(2)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是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手段。高校招生宣传从专业设置、学校环境、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学生活动等全方位介绍学校情况,是广大考生和家长了解高校的重要途径,高校同时也通过招生宣传向考生积极传达最新的招生咨询,用一种积极的姿态向广大考生传达着一种积极的信号。

(3)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是提高生源质量的有效途径。如何吸引优质生源,提高生源质量是高校招生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招生宣传,有效建立起考生和高校之间的互信桥梁,最大程度上方便考生了解高校,减少了考生报考的中间环节,降低了考生的报考成本。

(4)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是联络社会资源的重要纽带。一个高校吸引优质生源越多,就越能引起社会的关注,一个高校引起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就有可能吸引到更多的优质生源,两者是相辅相成,良性循环的。因此,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在其中承担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它联络起了社会资源,让社会资源能够得以更加良性的运转。

(5)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是维系中学感情的积极举措。高校招生宣传,一方面要面对考生和家长,另一方面也要面对老师,高校进中学不仅是招生宣传中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广大考生可以直接和高校教授面对面,既增加了感情,又加深了了解。因此,高招招生宣传工作是维系高校和中学感情的一项积极举措。

2 我校2011年招生宣传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校2011年招生宣传工作贯穿整个学期工作,省外宣传涉及河北、四川、云南、广州等18个省市自治区,参加60余场招聘会,省内宣传涉及华师一附中、武钢三中等七十余所重点高中,参加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校园开放日7场,参加2011年第六届e21高招巡回咨询会全部6条线路,涉及全省15个地区。参加湖北教育学会2011年高招巡回咨询会全部10条线路,尽最大范围覆盖全省。

2011年招生宣传呈现两大特点:第一,学校领导参与度高。校长、书记都亲临宣传第一现场,与考生面对面交流,赢得了考生和家长的尊重和赞许。第二,学校教授参与度高。今年参与招生咨询的教授占全校招生宣传人员的60%以上,在校园开放日期间,各学院也派出了大量的教授团队现场为考生答疑解惑,这些都从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我校招生工作的整体影响力,也从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院的重视。

此外,我校日常招生宣传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主要招生宣传手段不断完善。

第一,我校优质生源基地建设不断完善。针对新的招生形势,我校修改和完善了优质生源基地协议书,进一步明确了双方的权责义务。

第二,招生宣传资料不断创新。图文并茂的《走进地大》,原汁原味的《我的大学》,受到了校内外的广泛关注。

第三,接待来访中学不断增多。2011年,我校先后接待中学校长组团来访和中学百余名师生“地质一日游”,都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我校与中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沟通机制奠定了基础。

第四,校园开放日影响不断加大。2011年我校在高考分数公布后的第一天举办校园开放日,同时也邀请了省内外20余所重点高校共同为考生答疑解惑,吸引了近3000余名学生和家长参加此次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第五,构建多层次宣传网络。为了凸显宣传效果,学校先后与官方电视台、主流报刊杂志、知名网络平台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同时,积极参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网上咨询活动、开通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以最快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与考生面对面,解答他们关心的各类问题。

目前,我校招生宣传工作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吸引更多高分考生和优质生源,是我校招生宣传工作的目标和宗旨。

3 我校招生宣传工作的不足和设想

目前,我校还需建立健全的招生宣传信息数据库,具备联动更新机制、历史查询机制,以更好的服务于领导决策、招生人员筛选、招生总结、财务发放等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第一,建立健全招生宣传信息数据库。(1)建立长效健全的招生宣传学校数据库,不仅包括中学的详细信息,还应该建立跟踪服务机制,不断更新和完善。(2)建立长效健全的招生宣传人员数据库,便于完善和稳定招生宣传工作队伍。(3)建立长效健全的招生宣传实施数据库,如实宣传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

第二,进一步扩大我校招生宣传的影响力和学院的参与度。可采取试点工程,树立招生宣传典型,在全校推广。譬如在招生网开辟每月推荐专栏,集科研故事、学生动态等,既可以丰富我校招生宣传材料,又能引起其他学院的注意,提高关注度。

第三,进一步加大专家教授参与招生宣传的力度。招生宣传重在宣传,一方面要选择对学校某项学科建设、学校文化或者学校政策比较了解的老师,另一方面也要选择积极性高、勇于主动表达的老师。目前我校招生宣传的主要矛盾集中在知识度与参与度。需要提出一些可行性高、激励性明显的方式方法,缓解这一矛盾。

第四,加强与各学院、各部门的联系和交流。通过不定期召开招生宣传联络会议,建立起与学院更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学院对于招生宣传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总之,为了把我校建设成为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认真贯彻和执行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招生工作中,进一步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我校,吸引更多热爱地球科学的人才报考我校。同时,我们也将竭尽全力探索出更多有益的招生宣传工作举措,形成具有地大特色的招生宣传工作模式,不断推进我校招生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石义胜.初探高校招生宣传工作.高招研究,2010.5.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篇8

【关键词】思想文化;宣传工作;探索与实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否有效关系到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能否顺利进行。探索大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及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实现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大学的重要目标。《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一文认为:对于高校而言,应着力转变办学理念,强化质量立校意识,摒弃外延式发展思维,转入内涵式发展轨道。经过30余年的奋斗,我们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的综合办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优良成绩。但与此同时,发展中也存在不科学、不协调、不可持续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随着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展开,我们更进一步的明确了办学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要紧紧围绕“建设首都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这一目标,坚持两项方针,实施三大战略,实现四个发展。卓有成效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能够团结动员全校师生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同心共力共谋发展大计。这其中凸显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一、增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效性是时展和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时展对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适应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反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清思路,总结规律,谋划未来;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围绕中心,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守思想建设高地、高举精神旗帜,凝聚人心、引领发展。另一方面,宣传思想工作要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要懂得学校事业发展的重点;要了解师生的特点并能准确研判师生思想舆情;要会用、善用现代传播手段;要放下身段,深入基层、深度调研,敏锐捕捉我们最为普通但又最为感人的新闻故事;要学会用身边的感动感染我们的师生;要找寻最为有效的宣传工作模式,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已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浅层次问题向深层次延伸;工作研究方向,已从形式拓展到了大学文化的内化力和大学精神的引领性;工作突破,已从外在表征的改变转向了内在质量效能的追求。对此,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以“寻求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规律”为主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围绕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关于切实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效性的思考和文化传承创新四项功能做足宣传,挖掘特色,打造品牌;要用开放包容的心态赋予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新的理念,创新工作、寻求突破、追求效能。

二、积极进行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1.提升能力水平,形成良好团队

本着“打基础、增本领、强意识、重时效、细质量、上水平”的理念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将基础工作做在平时,通过积累和实践提升能力水平,要以“同心同德同力”的精神、“自醒自然自律”的心态,“实言实行实效”的做好工作。在此基础上,还要形成一支高效的宣传队伍。通过培训、日常沟通等方式强调队伍建设:在现有激励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各部门工作特点和实际出台或者修订有关制度,形成良好的保障机制;强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真正形成一支上级的思想执行的下去,群众的想法反映的上来的有效率团队。

2.围绕中心工作,突出宣传重点

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效性,抓住核心、围绕中心是根本。牢固树立文化建设为核心的理念,探索高校文化建设新模式,从根本上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效性,努力把履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与牢牢把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结合起来,以高扬精神的旗帜为主线,从增强软实力、凝聚人心的最高维度,围绕中心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效性。中心工作是立足点,只有围绕中心工作才能突出重点;只有围绕中心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将凝心聚力的效果最大化。北京联合大学四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今后五年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有六个方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以文化传承创新为使命,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以队伍建设为核心,落实人才强校战略;以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提高办学治校科学化水平;以精品校园为目标,建设美丽和谐幸福联大。以及在学校宣传工作会上校副书记周志成就我校宣传工作提出的一个理念、二个功能、三个任务、四个基础、五个要求的思路。这些无疑是我们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中心。应以创新的思路和方式深入思考如何将这些重点工作更好的加以宣传,使得通过我们的宣传、思想教育将师生的力量凝聚到重点工作上。

3.着力贴近师生,宣传深入到位

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效性,贴近师生是目标。必须改变传统“上传下达”的说教方式,努力做到真情传播、幸福传递,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渗透到喜闻乐见的高校文化教育系列活动之中,渗透到师生积极参与的各项实践活动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要以增强宣传思想文化教育者的可信性和可爱性为突破口,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增强宣传思想工作有效性。贴近师生是窍门。广大教师、学生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从广大师生的心态、思考角度和切实需求出发,做好宣传工作,才能够真正将作为我们宣传重点的中心工作做的深入,做的到位,真正将精神实质入心入脑。不仅仅是自上而下,而且还能产生自下而上的呼应和反馈,形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良性循环。从知道变为了解,进而理解以产生认同,最后自觉自愿的将其执行在本岗位的具体工作中形成效益。

4.结合具体活动,突出学院特色

与活动结合是捷径。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各项活动相结合,突出活动的方向性和亲和力,扩大活动的广泛性和感染力,无疑能够更好的发挥文化的凝聚、激励的作用。如:通过党的十、校四次党代会精神的深入学习强化精神引领;通过建校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强化同一个联大的理念;通过学院信息工作总结表彰暨培训工作会议形成经验、提高能力;通过学院“七一”建党庆祝暨党员大会加强党建工作;通过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弘扬尊师重教、爱国精神等相应的主题。更主要的是,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和与工作实际的结合,在活动中形成并突出学院的特色文化。

5.增强宣传思想,创新宣传思路

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效性,创新宣传思路和形式是关键。一是要超前策划。对宣传对象要提前介入,全方位、多角度、纵深性地报道新闻事件的背景及发展,打造亮点,(下转第49页)(上接第45页)展现亮点;二要强化宣传的感染力,树立典型形象,做好典型宣传,以此来教育师生、感染师生;三要注重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及各种宣传手段,实现宣传思想工作整体规模的最优化。即努力做到“四重”,即重规律才能成特色,重策划才能创品牌,重统筹才能聚优势,重作为才能争主动。

总之,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是开创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的内在要求,在提升能力水平,形成良好团队的基础上,把握好围绕中心工作,突出宣传重点;增强宣传思想,创新宣传思路;着力贴近师生,宣传深入到位;结合具体活动,突出学院特色,切实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奕.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应有的坚守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3(6).

[2]向来生,王洪禹,姚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创新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1).

上一篇:细化落实工作要点范文 下一篇:厨房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