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工作意见范文

时间:2023-09-27 23:03:36

粮食工作意见

粮食工作意见篇1

(一)继续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市场主体和主渠道作用。以现有国有粮食企业为基础,通过公司制改造,各县(市)区要保留或组建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继续发挥在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支持和鼓励粮食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进行企业资产重组,以资产为纽带,培育发展若干个粮食企业集团。各级粮食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正确处理粮食宏观调控下的政企关系,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不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二)规范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和有利于粮食宏观调控,有利于企业搞活经营,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经政府批准组建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对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各级行政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研究制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办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各县(市)区应结合实际,采取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授权经营、资产重组、股份合作、破产销号等多种形式推进改革。认真做好改革企业资产清查和债务核实工作,加强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严格按有关文件规范操作,实现的国有资产收益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益全额在粮食企业范围内调剂使用。改革后的粮食企业要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公司制改造,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

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国有粮企改革,对于实行产权出售,能够用国有净资产一次性消化经营性挂账的企业,给予优先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帮助企业解决改革成本不足问题,积极争取省粮食风险基金支持企业改革,在中央批准的限额内和财力可能的情况下,从粮食风险基金中专项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企业安置分流职工。有关司法部门和金融单位对已查封、抵押的变现资产予以解封、解除抵押关系。资产变现优先用于安置职工。

(三)认真做好国有粮食企业分流职工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分流安置职工要按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关政策的意见》(**政发〔20**〕57号)有关规定执行。各县(市)区政府要把粮食企业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纳入当地再就业规划,统筹安排落实。对改制企业职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及离退休人员档案移交、陈欠的取暖费、欠缴的养老保险费等,按省市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对改制后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的粮食,继续免征增值税。粮食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住房、建筑物收入和改制粮食企业处置土地资产变现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收入,要税前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对有困难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生产经营性用房和土地,按规定程序审核批准后,可减征和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手续不全的企业资产,政府有关部门应允许补办并减免费用。

(四)加强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财务挂账的管理,妥善解决历史包袱。对已剥离的政策性财务挂账,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起管理责任,保证财务清晰。同级财政部门要及时向农业发展银行结算和拨付政策性挂账利息。对企业已经剥离的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相应占用的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已办理资产抵押关系的,应及时解除抵押关系,帮助企业恢复生存和发展能力。

对经清理、审计的企业经营性亏损挂账,按照债务与资产一并划转和防止逃废银行债务的原则,结合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行有效管理,逐步消化或依法处置。

(五)积极扶持、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各级政府要重视粮食产业化经营,结合实际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应享受其他产业化龙头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对粮油加工骨干龙头企业,要给予重点扶持。**期间,积极争取省技改贴息资金和专项用于培育发展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粮食风险基金,用于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粮食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和粮深加工,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鼓励粮食产业化企业在农村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实行优质优价收购政策,实现农企双赢,不断提升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粮食企业要按照“资源、信息、客户、利益共享,市场风险共同抵御”和自主、自愿的原则,进一步整合经营资源,组织同行业、同类项目的利益合作,对经营相同、相近、相似产品的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组建现代企业集团。

(六)创建新型的粮食仓储管理服务机制。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国家和省制(修)定的粮食仓储管理办法、粮食储存标准和粮食卫生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要加强科学研究,普及推广科技储粮技术,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引导农民科学、健康、营养消费。粮食企业要树立“经营仓储”的理念,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利用现有仓储设施和技术向社会提供服务,开展“四代一换”(代购、代销、代农储粮、代农加工和品种兑换),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七)做好粮食收购资金贷款发放和管理工作。农业发展银行要继续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职能,积极支持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对改革后继续承担主渠道任务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粮食企业以及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所需的收购和发展资金,应按规定优先予以保证。加大对精深加工和转化企业、工商联营企业及其他粮食企业、粮食生产基地和粮食市场建设等贷款扶持。

二、完善市场体系建设,规范粮食流通秩序

(八)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做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布局规划,规范市场交易规则,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引导企业入市交易。重点加强大宗粮食的区域性、专业性和成品粮油批发市场建设。各县(市)区应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进行融资,整合现有粮食批发市场和其他涉粮市场,开办新市场,各级政府应给予政策扶持。大力推广粮食期货贸易和电子商务等先进的交易方式和经营手段。

(九)加快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在国家和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州港特有的区位优势,提升东北第二大粮食物流集散平台的作用,不断扩大粮食物流规模。继续加强以**州港粮食现代物流建设项目为重点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扶持现代粮食物流企业,拓展环港粮食仓储带。实现海路、公路、铁路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和贯通**州各流通节点的供应链管理,形成快捷高效、成本低廉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十)强化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管理。鼓励各类具有资质的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培育农村粮食经纪人,研究制定粮食经纪人资质标准和管理办法,开展公平竞争,活跃粮食流通。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提高准入办证率,依法加强对粮食收购企业入市资格的审核、批准和年审,完善对已取得粮食收购资格企业的监管。各类粮食经营主体应自觉执行国家粮食政策法规。

(十一)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省配套管理办法,制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实施细则,完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体系,依法开展市场监管,维护粮食流通正常秩序。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质量的监管,充分发挥各级粮食监督检查执法机构和粮油检验监测机构的作用。工商、质监、卫生、价格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完善信息通报机制,形成管理合力,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十二)切实做好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加强粮食统计队伍建设,定期组织统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统计质量。改进统计调查方式方法,做好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应依法履行向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粮食购销存等基本数据和情况的义务。

(十三)搭建粮食产销衔接平台。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协调、市场调节、企业运作”的原则,把粮食产销衔接工作纳入**州湾开发战略,充分发挥我市粮油购销和转化企业的地域优势、技术优势以及**州粮食的品种优势,整合粮食资源,组织召开粮食产销订购会,搭建在北方或全国都有较大影响的粮食产销衔接平台。各级政府及铁路、港口、交通等部门对此应给予扶持和帮助。

三、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

(十四)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补要坚持向产粮大县、产粮大户倾斜的政策。各级政府要根据粮食市场供求情况,及时采取有效调节措施,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和“谷贱伤农”。

(十五)落实地方粮食储备任务。按照国务院“产区保持3个月销量、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的要求,落实地方储备任务。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要求,地方储备任务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纳入政绩考核内容。按照《**州市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规范储备粮管理,确保储得好、调得动、用得上。

(十六)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建立粮食监测预警系统,健全粮食应急机制。政府应重点掌握或指定一部分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的粮食加工、批发和零售骨干企业,服从政府宏观调控需要。对承担军粮供应任务的粮食企业要实行国有独资的产权制度,稳定军粮供应渠道,做好军粮供应工作。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完善粮食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建立粮食信息平台,定期向社会粮食信息,认真做好“放心食品”监测工作。

四、加强领导,落实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

(十七)落实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粮食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县(市)区政府对本辖区的粮食生产、流通和安全负总责,搞好本地粮食的总量平衡,落实地方粮食储备任务,积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维护正常粮食流通秩序,保持市场粮食价格的基本稳定,保证市场粮食的有效供应。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完善工作措施,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市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把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到实处。

(十八)加强和充实粮食行政管理机构、人员。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开展粮食行政执法和粮食流通统计工作的需要,按照政企、政事分开的原则,将现由企事业单位承担的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交给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核定并落实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统计调查的职责、机构和人员。同时,各县(市)区政府要落实本级粮油检验检测机构、执法监察机构的编制和经费。从20**年起将上述机构的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粮食工作意见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目标定位,按照“稳面积、扶大户、攻单产、创特色、增收入”原则,进一步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创新粮食周年增产模式、提高粮食生产品质,重点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推动粮食生产服务转型,加大政策扶持和督导考核力度,确保全县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全年粮食作物稳定在240万亩左右,以小麦为主的夏粮面积115万亩,以水稻、玉米为主的秋粮面积125万亩。

二是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种植大户。着力推广集中育秧、专业化防治等增产技术,继续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积极开展县、乡、村高产创建,高产创建核心区面积实现30万亩以上,亩均增产20公斤以上,促进全县大面积单产、总产增幅3%以上;鼓励和支持50亩以上种粮大户和规模生产合作组织,新发展50亩以上种粮大户1000户,新发展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组织20家。

三是强化粮食生产创新、品牌建设和目标考核。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积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搞活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树立粮食生产品牌意识,大力发展“三品”农业和品牌认证;加大对粮食生产工作考核力度,把粮食生产纳入2014年县政府重要工作,继续表彰和奖励粮食生产先进乡镇、先进个人。

三、工作措施

(一)以生产能力提升为核心,抓科技、扩规模。

一是积极组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继续开展整县整乡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实施8个小麦和22个水稻、1个花生和2个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30万亩超级稻推广、10个工厂化育秧基地、10万亩有机质提升、80万亩测土配方工程等重点项目,确定良田、良种、良法、良制配套生产模式和样板,确立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支撑作用,确保粮食生产各项目标的实现。

二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全面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力度。以建设“三大示范基地”为突破口,集中展示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建好省级千亩稻麦科技综合展示中心,加强新品种引进试验和示范,重点推广应用连粳7号、济麦22、郑单958等高产优质品种,良种覆盖率要达到95%以上;大力推广水稻优质丰产集成技术、小麦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等优质高产新技术,切实制定农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增强防范能力;以“省级挂方指挥”为契机,建好东部粮食主产区60万亩超高产“吨粮田”,在全省率先实施粮食生产远程监控管理网络信息化,做好农技人员进村入户,组织100名技术人员,联系指导2000户科技示范户,培训新型农民20000人,使示范户全年增产、增收达10%以上,全面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

三是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全面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民科技示范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全年各类培训达到4万人次。

(二)以减控直播稻为主题,抓重点,树典型。

一是提高认识。认真总结经验,切实制定和完善直播稻控减工作方案,强化组织领导,扎实落实直播稻控减各项措施,确保完成年度减控目标。通过新闻媒体、短信通、手机报等平台宣传有关政策,剖析不同种植方式的利弊和直播稻的危害,强化直播稻种植危害性的宣传,营造控减直播稻的良好氛围。

二是明确目标。各乡镇、街道和国营场要提高对直播稻的认知水平,明确直播稻减控目标,水稻主产乡镇直播稻减控面积要达到65%以上,重点要抓好高速公路沿线、国道省道沿线、县乡主要干道沿线等重点地段,两侧500米范围内不得出现直播稻。

三是强化责任。明确乡村组在直播稻控减工作中的责任,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直播稻减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农技站为直播稻减控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乡镇要组织乡村干部和农技人员,对水稻直播重点区域实行挂片包干。对于因直播稻发展失控导致大面积减产,引起群众上访的,将追究相关人的责任。

(三)以农产品安全为保障,抓监管,创品牌。

一是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建设,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充分利用苏北第一家计量认证与资质认可的县级实验室,提高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重大病虫害预测率达90%以上,组织统防统治覆盖面积要达到60%以上,将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2014年新增绿色食品5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5个,认定无公害基地面积50万亩,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

二是加强乡镇农产品监管站体系建设。今年全县各乡镇、街道、国营场要全部成立农产品监管站,配齐仪器设备,创新机制,县乡齐抓共管,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是全面推进农业依法行政,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重点加强种子和农资市场检查,积极主动开展执法工作,维护农民利益。尤其要解决种子市场混乱、生产基地不规范、货源渠道不明确、农民诉求增加等突出问题。

(四)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关键,抓项目、增投入。

一是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投入。进一步强化“争字当头,干字优先”的项目争取原则,首先落实好在建项目,如农业开发、旱改水、粮食高产攻关及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进一步完善方案,迅速落实,力求做出特色、做出水平,在同级验收中位列前茅。同时,针对国家和省市扶持方向,特别是利用我县申报部级农业经济开发区的契机,谋划建立涉农项目库,做到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实施一批的农业项目良性循环。

二是抓好惠农政策的落实与监管。做好今年水稻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补贴,认真做好各项补贴的统计与发放,把惠农政策真正转化为农民看得见、拿得着的实惠。开展年度涉农项目的申报实施与监督管理工作,严格审核项目,对涉农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回头看”,配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堵住制度漏洞,发挥项目资金最大效益。

三是夯实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基础工作。强化公益组织,全县建有19个“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要实现全覆盖;引导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培育发展农民专合社,全年新增粮食生产性合作组织20家。规范建设专业化服务组织,对已有的专业化服务组织进行规范,扩大专业服务队伍,明确服务内容,增加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着力在统一供种、植保专业防治、机耕机收、订单收购,特别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等方面突破,努力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以农业经营机制创新为动力,抓效能,促效益。

一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按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总体要求,加快土地规模流转步伐,利用已建成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强化对土地流转信息、程序、仲裁等环节的指导,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重点以发展委托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实现50亩以上规模土地流转占比30%以上,全面提升农业经营水平。

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推进粮田向种粮能手集中,发展规模种粮,这是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种粮效益的重要保证,鼓励种粮大户拓宽经营范围,向周边农户有偿提供代育、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服务,鼓励种粮大户创建品牌,开展粮食产后加工、销售,延长产业链,提高经营水平,支持和鼓励各类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和产销服务组织与种粮大户建立稳固的粮食产销关系,发展订单生产,扩大订单数量,积极组织种粮大户、协会和种粮专业合作社加强与种粮大户的沟通,提高服务水平。

粮食工作意见篇3

一、提高思想认识,着力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深化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市粮企改革按照省市政府整体部署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有部分县区企业改革尚不完全到位,突出问题是企业产权关系不够明晰,历史债务负担沉重,信贷等级偏低,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过高,对我市粮食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银行信贷资金有效运行带来不利影响,企业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和迫切。因此,各县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充分认识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和紧迫性,坚持把理顺产权关系、处置不良债务、提高运营效益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按照“因企制宜、规范操作、银企双赢”的总体思路和原则,结合当地和企业实际,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制、打包处置、依法破产及债权人提讼、法院判决等方式,强力推进企业内部改革,整合优势资源,减轻企业负担,有效清收和化解银行不良贷款,为我市粮食产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积极化解不良债务,着力提高粮食企业的运营质量和效益

化解不良债务,解除历史包袱,提高资产运营效益,是促进粮食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各县区、各企业要坚持把债务化解工作作为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本着“债随资走”的原则,按照既有利于信贷资金安全,又有利于粮企发展的“银企双赢”精神,抓住重点,把握难点,因地制宜,大胆探索,采取多种形式,力争把历史遗留债务问题处置好解决好。

(一)妥善处置粮权。在兼并、重组过程中,涉及粮权变化的,要在全面保全银行债务的基础上,通过直接销售或集并销售方式妥善处置。购销企业按市场行情合理作价,不得逆价销售,形成新的价差亏损,销货款要及时归还农发行贷款。在粮食企业改制过程中,各县区农发行要积极配合,做好贷款的发放、收回及债务落实等工作。

(二)搞好信贷清收。各县区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农发行和国有粮食企业要成立清收组,对企业结算资金、其他应收款项、企业体外循环资金及库存现金加强监管和清收,及时按期偿还农发行贷款。

(三)大力推进“诉讼减债”。积极借鉴外地“诉讼减债”的成功做法,对资不抵债、经营困难,不能落实和无力偿还农发行贷款债务的粮食企业,经粮食主管部门和农发行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由债权人依法,通过法院判决,依法收回贷款和化解企业债务。对进入执行程序的企业,经法院同意后,由县粮食局和县农发行等部门共同委托有资质的拍卖行对企业资产进行公开拍卖,在同等条件下国有粮食企业可优先进行回购,以确保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各级农发行要用足用活信贷政策,对符合银行呆账核销政策规定的,可按照银行呆账核销的规定程序申请核销业务,化解好企业债务,减轻债务负担。实施“诉讼减债”的企业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负责的解决好职工安置等工作,保障粮企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推动债务化解尽快实施。我省将出台“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债务化解工作,各县区也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根据企业债务化解情况,拿出一定资金支持粮食企业化解债务,促进国有粮食企业发展壮大,发挥好主渠道作用。

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着力构建新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改制后新组建的国有粮食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企业内部运营机制,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规范化运作。要重视和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形成完善的企业制度体系、责任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要鼓励国有企业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战略性重组,支持市、县区国有粮食企业以资产为纽带,打破区域、所有制界限,通过兼并、重组、资产整合等方式联合发展,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大型粮食企业集团,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和竞争力。对参与兼并重组的企业符合农业发展银行贷款条件的,各级农发行将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各级粮食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的管理,指导企业全面加强内部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各级农发行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对基础条件较好、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发展前景看好的国有企业,要加大信贷扶持力度,支持他们做强做大,推进产业化经营,壮大粮食流通产业实力。

四、搞好协调配合,着力加强对粮企改革的组织和领导

粮食工作意见篇4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双拥的重大意义

双拥是加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从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性,把双拥工作摆上全局位置。实践证明,我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离不开部队的支持。做好双拥工作,是充分展示我县新形象的需要,要把做好双拥工作作为凝聚人心、塑造形象的一项有力举措,通过创建双拥模范城,进一步体现全县人民重视和支持国防建设的信心和能力。

二、发挥优势,着力抓好双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我局是双拥工作的窗口单位,有着良好的基础和传统。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把解决具体问题作为双拥工作突破口,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做好双拥工作。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办好与官兵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实事。要增强全局观念,为驻军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积极帮助部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三、强化职能,形成齐抓共创的整体合力

双拥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系统性工作,各单位要各负其责,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能。要适时向县委、县政府和县双拥领导小组反映双拥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做好双拥工作的建议和办法。要将双拥工作列入全局工作计划,利用黑板报、标语、宣传橱窗等形式进行双拥宣传教育,营造舆论氛围,倡导军民共建活动,要立足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活动,把双拥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千方百计高标准做好双拥工作。

四、搞好宣传,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国防意识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把国防教育和双拥教育纳入教育的内容。组织中届领导干部听一次国防教育讲座活动,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国防教育“三个一”(即读一本国防教育书籍,答一份国防知识试卷,唱一首部队歌曲)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军民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强化群众热爱国防、献身国防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五、加强领导,确保双拥工作落到实处

粮食工作意见篇5

一、总体要求

积极创新推广新型稻田养鱼、瓜稻连作等种养模式是我县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发展稻田养鱼、瓜稻连作不仅符合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生态条件,减少化肥、农药等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而且通过提升粮田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效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对保障我县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各乡镇(开发区)要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渔)业园区粮食种植区域中,因地制宜,创新推广稻田养鱼、瓜稻连作等新型农田种养模式,积极引导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开展优质稻米品牌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努力提升稻米品质和种粮综合效益,推动粮食生产由政府补贴推动型向内生效益型方向发展。

二、目标任务

“十二五”末,全县农田新型种养模式推广面积达到5万亩,其中:新型稻田养鱼面积达到4万亩(“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推广面积达到1万亩),新型瓜稻连作等高效连作模式面积达到1万亩。今年全县农田新型种养模式推广面积达到1万亩。

三、建设内容

(一)建立农田种养模式创新示范基地

在全县“两区”内建设一批“稻鳖共生、稻虾共生、先稻后鱼、先虾后稻”等生态型稻田养鱼和瓜稻连作等创新型高效示范基地。在新港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钟管镇清溪中华鳖主导产业示范区内建立鳖稻共生、先鳖后稻示范基地,在洛舍镇金龙潭中华绒螯蟹精品园内建立蟹稻共生与先蟹后稻示范基地;在莫干山省级现代农业(林业)综合区莫干山镇丰泽园精品园内建立稻鱼、稻蛙示范基地;在湘溪现代农业综合区武康镇双燕村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立先稻后鳝、先鳝后稻示范基地;在三合乡吴越虾鳖产业示范区(吴越青虾精品园)内建立虾稻共生示范基地;在钟管镇沈家墩村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立“甜瓜(菜)—晚稻”示范基地。各乡镇(开发区)要根据各地农田种养实际情况,建立起创新示范样板。

(二)大力发展优质品牌化稻米生产

目前,全县农田中单纯养鱼面积达到12万亩,发展新型稻田养鱼潜力很大,各地要加快推广应用稻田养鱼新模式,着力开展优质稻米品牌化建设、规模化生产,积极引导和鼓励稻米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合与合作,以清溪大米为龙头,整合全县优质稻米生产,打造优质稻米品牌。

四、保障措施

(一)精心组织实施

县农业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搞好服务,树典型建样板,加大农田新型种养模式示范推广力度。县科技、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大力支持。县农业“两区”办要会同县财政局负责做好政策引导和扶持工作。各乡镇(开发区)要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加强示范推广。

(二)实行政策扶持

县政府将从农发基金中安排资金,专项用于引导和扶持农田新型种养模式创新与推广、田间工程设施建设,以及稻米专业合作社联合重组和经营机制创新。实行种养模式创新奖,对于实用性强、具有推广价值的新型种养模式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新型种养模式推广应用,根据推广应用面积每亩奖励50至100元。列入县级种养模式创新示范基地的,其田间工程设施建设按当年度实际固定资产投入的30%以内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稻米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合重组、创新经营机制的给予适当奖励(具体操作细则由县农业“两区”办会同县财政局另行制定)。各乡镇(开发区)要安排资金进行扶持与鼓励。

(三)加强考核推动

粮食工作意见篇6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产权制度和调整职工劳动关系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创新,实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新型劳动关系,不断增强粮食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2、目标任务;(1)加快改革步伐,年内完成粮食购销企业的布局结构调整,购销企业以股份制为首选形式,使其数量缩减50%;现有粮食购销企业9家,缩减到4家,附营企业以民营化改革为首选形式,改制面达到100%,依法全面调整职工劳动关系,建立以劳动合同为主体的新型劳动关系;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做好保留和重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领导班子选配和职工竞争上岗工作。(3)落实好改革的各项优惠政策,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3、总体要求:购销企业的改革按照统一政策,先行试点,分步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在2004年底前完成;附营企业的改革按照先行试点,一企一策,一步到位的原则进行,在2005年底前完成。

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步伐,大力推进规范化改制

(一)大力推进我县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实现购销企业的组织创新

1、根据市粮改政策的规定,按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整体效能的要求和方便收购、有利销售、运转灵活的原则,在充分考虑交通条件、业务总量、发展趋势、农业结构调整需求、退耕还林补助粮供应、军粮供应、救灾等因素,合理调整县粮食购销企业的布局。

2、依法全面调整职工劳动关系。根据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粮食企业要通过变更、解除、终止、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和向社会推荐就业等多种形式,全面完成职工劳动关系调整工作。一是对购销企业离休人员的各项待遇,按照有关政策执行;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一次性缴清应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障费,实行企业内部退养,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对距法定退体年龄5年以上且工龄30年的职工,不愿意解除劳动关系的,也可实行内部退养,达到退休年龄时办理退休手续。二是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其他职工,按照资产置换和身体置换相一致的原则,年内完成劳动关系调整。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必要的留用人员,要变更或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不再留用人员,要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附营企业即改制为非公有制性质的企业,全部人员都要解除劳动关系。对终止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要按照政策给予经济补偿金或安置费,结清企业与职工相互间的历史拖欠,缴清企业和职工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等。

3、大力改革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时要坚持先调班子后改制,选配好企业领导班子和财会人员。对企业法人要进行全面考核,把政治合格,责任心强,精通业务,职工拥护,有开拓能力的人员选配到企业领导岗位。对企业而已调整后拟保留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通过考核录用的法名定代表人和1名会计,可斩不调整劳动关系。对其他职工,要通过变更、解除、终止、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等多种形式,全面调整劳动关系。

对改制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所需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聘用。企业要公开所需人员的岗位、条件以及聘用程序,产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按照公开、公开、公正的原则,合理确定企业留用人员。企业人员的规模,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按照购销企业年人均经营量不低于110万公斤、储备库年人均储备量不低于50万公斤定员1人确定。会计、质检、仓储等专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

(二)依法规范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要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规定,严格改制程序,依法实施规范化改制。必须按规定认真做好清产核资、财力审计、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制定改制方案等有关工作,不得减少环节;要由具备资质的机构进行资产审计、评估、验资等,并按规定程序审批,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企业改制方案必须经过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并按有关规定、程序审核批准,不得逃避、悬空银行及其他债权人的债务。

三、落实改革资金和职工安置政策,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切实落实改革资金

1、做好改革资金筹资工作。全县粮食网企业改革资金中,企业退休、退养职工的社会保险费以及解除劳动关系所需的资金,由财政补助60%,由粮食风险基金包干基数中解决,企业自筹40%。企业自筹部分,可通过整合资产变现的办法解决。

县粮食风险基金包干基数不变,可一次性筹措3年的额度,支付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有关费用。

2、严格财政补助资金使用范围。财政资金补助的人员范围是:截止2002年12月31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已到法宝离退休年龄并办理离退休手续的职工、在册原固定工和合同制职工。

3、千方百计落实企业自筹资金。对应由粮食购销企业自筹的改革资金,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粮食、财政、农发行等部门组织指导购销企业,拟定周密的筹资计划,强化筹资措施,广辟资金渠道,按时筹措到位。

企业自筹改革资金,需进行资产处置的,要按照财政部《国有小型企业改革中国有资产处置暂行办法》有关文件的规定办理。

按规定及时足额兑现职工调整劳动关系的资金

企业职工调整劳动关系所需的各项资金,要根据政策规定详细算账,贵客筹措到位,按规定及时兑现给职工,以保护职工的应得利益。在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前,要彻底结清与企业间的相互拖欠,企业欠缴职工的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集资款等,都要一次性缴足结清。

对依法终止和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要及时兑现经济补偿金和安置费。经济补偿金和安置费支付标准按照国家和省、市法律和政策规定执行。在职工办理终止和解除劳动关系手续并结清与企业的相互拖欠后,由企业逐人兑付补偿金或安置费。

对改制为国有独资或控股粮食购销企业的留用人员,暂不兑现经济补偿金,但要按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计算其所需的补偿金或安置费,由财政列名备案、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待这些职工在办理终止和解除劳动全同手续时再兑付。

认真做好企业离退休和退养职工的安置工作

离退休职工、内部退养职工、遗属、工伤等人员的各项待遇,按省、市、县的规定落实好,按改革政策安置好。

做好下岗失业人中的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

对解除劳动关系后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人员,要统一纳入县政府的社会保障和再就业体系。一是及时给予办理失业登记和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手续。二是统一纳入失业保险,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三是按规定办理《再就业优惠证》,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四是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多渠道帮助职工再就业,鼓励职工自谋职业。

四、方法步骤及实施阶段

粮食购馋涎欲滴企业改革的实施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措清底数阶段。把上级精神传达到每个企业、职工,使职工理解、支持参与改革,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搞好调查研究、基础测算,拿出企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先行试点,并广泛征求意见。

第二阶段,报批方案,逐渐推进,依法全面调整劳动关系阶段。根据政策规定,在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前,逐人算帐,制定出具体的改革方案,报县粮食领导小组审批后实施,主要是登记、结算、张榜公布、职工确认、办理手续、结清互相拖欠。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调整布局阶段。粮食布局调整方案,报县粮改领导小组审批,并确定调整后的主任、会计,搞好撤并企业的手续交接,写出移交报告,建立完善企业制度。

第四阶段,完善总结阶段,粮改领导小组对企业改革进行总结验收,总结经验成果,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加以解决,建章立制,完善各项措施,建立监督管理长效运行机制。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1、县政府把粮改纳入全县改革的总盘子,把职工分流纳入社会保障的总计划,把目标任务纳入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考核目标,明确责任制,切实做到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落实、优惠政策落实。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既保证改革目标的实现,又确保社会稳定。

为确保粮改工作顺利进行,县政府已成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由粮食、计划、财政、劳动保障、人行、农发行、农行、体改、税务、工商、国地资源、民政、房管、住房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负责统一组织领导粮食企业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办公室设在县粮食局,具体负责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日常工作。

2、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确保粮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县粮食局要抽调专人,成立强有力的班子,担负起具体组织指导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责任制定好具体的改革方案,搞好调查研究,抓好改革的具体实施,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落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所需补助资金,并及时拔付到位。农业发展银行对调整重组后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贷款资格认定后,按新的法人给予开户和贷款。土地、房产等部门要依法及时办理粮食企业权属不清以及权属清楚但尚未办理土地使用证、房产证的确权登记申请和证书发放,并免收相关费用。对国有粮食企业改制中土地使用权转让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要全部留给企业,用于安置职工。企业通过资金整合筹集资金,用于安置职工时,有关银行对企业暂时不能变现的资产要给予抵押贷款。劳动和保障部门要把粮食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统一纳入社会保障和再就业体系,及时输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手续,提供再就业服务,对暂时不能再就业的人员,要将其纳入地方失业保险,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民政部门对符合城镇低保条件的粮食职工家庭,按规定给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其它有关部门要各事其职,各负其责,能力协作,落实好对粮食购馋涎欲滴企业改革的各项优惠政策。粮食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的各种收费减免,按照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优惠政策,适用于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工作。

粮食工作意见篇7

一、认清形势,分析特点。

1、我乡粮食生产任务重、难度大。从中央到省市县有关会议,对粮食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央进一步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因此,农业部门及各村要充分认识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抓好培训,搞好服务,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早宣传、早发动、早安排、早行动,切实把各项计划措施落实到田头,提高新技术的到位率、覆盖率和贡献率。

2、春播任务重,育秧类型多,科技含量高。春播既要播水稻,又要播杂粮,仅早稻、再生稻、晚改中及单晚在四月中旬前播种面积占2/3,育秧方式重点推广抛秧、旱育秧,同时还要加强新技术的组装配套,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技术。

3、早春气温多变。常年育秧期间一般会出现过程性的低温冷天气,根据气象部门的分析,预计今年春播天气属正常年景,平均气温正常,不利春播时段大致出现在3月上旬中前期、上旬末—中旬初、中旬末—下旬中前期及4月初。高海拔山区有“倒春寒”天气。

二、突出重点、规范水稻技术。

1、优化品种布局。品种布局要求稳中求高,大力推广超级稻、优质杂交稻品种,良种覆盖率要力争达到95%,稻谷优质率要达到85%以上,实现高产与优质的统一。认真抓好各种作物面积的落实,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栽培、熟期适当的高产优质品种。

2、选择最佳播种期。安排播期时应充分考虑品种的生育期、茬口搭配、气候特点、育秧方式等因素。2012年春播期(3月1日-4月10日)气温接近常年,春播不利时段主要出现在3月上旬中前期、上旬末—中旬初、中旬末—下旬中前期,我乡属于中高海拔山区乡,有可能出现“倒春寒”天气。为此今年春播育秧要掌握适期早播,旱育秧播期掌握在3月1—10日,抛秧和湿润秧播期掌握在3月15目—20日,迟熟品种播期卡死在3月25日,再生稻播期应在3月10日—15日。晚改中和单晚播种期安排在清明前(4月4前)。同时各地要认真对照常年及上年的春耕春播情况,做到“播种时期看常年,播种日期看当前”抓住“冷尾暖头”天气,抢晴播种。

3、培育壮秧。①及早溶田整地,秧畦畦面要沉实,不要高低不平和泥浆过烂,防止烂种确保出苗率;②播种前把好四关。一是晒种关:晒种时间安排在浸种前3天,晒时薄摊、匀摊、勤翻、晒至口咬谷粒有响声为度。二是选种关:可用筛选、风选、清水选。三是浸种关:采取活水浸种,种子用袋装好,置于小溪、小河或水龙头下用流动活水浸种,可有效清除附着于颖壳上的激素和微生物;无活水浸种条件的,应做到勤换水,勤冲洗、防止发酸发臭。四是消毒关:为了消灭附在谷种的病菌,要进行种子消毒,强氯精是种子消毒的良好药剂,但一定要掌握好剂量和浓度,每5克强氯精加水2公斤,可浸2公斤种子,先将种子用清水先浸12小时,再置于配好的药液中浸12小时,而后捞出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清水浸种至催芽。同时,应选用容易透气的浸种催芽工具,禁用不透气的塑料袋,尽可能不用化肥、农药袋。③稀播匀播。杂交稻亩播10kg,常规稻30kg;④地膜覆盖保温,防止烂种烂秧,促进秧苗生长,提高成秧率,是保季节、保良种、育壮秧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要做好防止大风掀膜、及时补破膜防烂秧,遇高温在白天要揭开畦头尾的膜以利通风降温炼苗两项工作;⑤培育矮壮秧。在一叶包心期,亩用300ppm多效唑喷施或亩施25kg壮秧剂施用;⑥除草除稗,在秧苗一叶包心期,亩用40克乐草隆掺沙撒施或75—100ml丁草胺喷施;⑦施好四肥,即施足基肥、轻施断奶肥、重攻壮苗肥、巧施送嫁肥,一般秧苗施肥应掌握控氮增磷钾原则,增施火烧土等热性肥料;⑧注意水的管理,以水调温调气。掌握芽期不上水,二叶淹秧腿、遇寒灌深水,晴暖逐渐排水的原则,达到前期湿润通气促早扎根立苗,中期浅水保温防烂秧;⑨做好病虫防治,应勤检查测报、适时药剂综合防治和施好“送嫁药”。

4、落实防寒措施,谨防烂种烂秧。寒流来临之前,必须做好盖膜保温,已揭膜的湿润秧田,要灌深水护苗。寒流过后,应先进行两头通风炼苗,切忌突然揭膜、断水。受寒害影响生产的秧苗,炼苗后应酌情补施一次肥料,促进恢复生产。

三、抓好杂粮,增加粮食播种面积。

旱杂粮主要是玉米、大豆、甘薯、花生。一是选好适宜的品种;二是抢晴播种,开深沟排水;三是增施钙镁磷肥、火烧土等热性肥料;四是推广地膜覆盖栽培;五是把好密植规格关,为高产奠定基础。每亩种植穴数饲料玉米0.35万穴,果蔬性玉米0.45万,大豆0.58万穴,甘薯0.9万穴,花生1.0—1.1万穴。

四、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粮食工作意见篇8

一、指导思想

我局人口计生工作要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中心任务,强基固本,求真务实,创新推动,优质服务,综合治理,构建民本计生、和谐计生,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目标

1、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8%以上。

2、深入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加大“两非”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两非”行为,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2以下;严肃查处违反政策生育的党员、干部,严查名人、富人违法生育行为,切实维护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3、确保“单独两孩”政策顺利落实。

4、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覆盖率达85%以上;流动人口平台接收率、反馈率达100%,部门间人口信息共享率达100%。

5、严格依法行政、避免因计划生育工作执法不当引发的。

6、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级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

7、全面完成县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三、工作措施

(一)强组织,重保障,完善统筹协调机制

1、坚持“三个不变”。即:坚持计生基本国策不变、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制度不变、计生的一票否决制不变。党政一把手始终把人口计生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去思考、去部署、去推动、去落实,切实做到认识进一步提高,措施进一步强化,人口目标进一步落实。

2、坚持抓好人口计生队伍建设。在当前生育政策调整完善、机构改革的关键时期,人口计生队伍力量不能削弱,人口计生干部更要讲政治、顾大局,确保在机构改革期间思想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要以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为民办事能力。要严格依法行政,积极推进“阳光计生”,全面公开服务事项,简化办证流程,落实便民服务,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率。

(二)夯基层,强根基,有效落实计生工作。

1、严肃政策,严厉查处违法生育行为。规范生育行为,整顿生育秩序,切实维护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一是要加强对违法生育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完善案件非诉执行机制,严格按法律法规确定的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和程序进行征收,坚决遏制违法生育现象反弹势头。二是要继续重点查处党员干部和名人富人违法生育案件,绝不姑息迁就。对党员干部违法生育的,各地要做到“快查快办”,一经查实,坚决按政策从严从快处理到位。

2、创新机制,加强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大力推进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促成我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全国“一盘棋”。要夯实源头性基础工作,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协作,进一步规范运作全国流动人口计生网络平台信息的接收核查和通报反馈。街道办及城区周边乡镇实行流动人口“网格化”服务管理,各单位要齐抓共管,发挥层级监管作用。完善企业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打造“无缝隙”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全面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三)优服务,重民生,创新管理服务模式

1、以人为本,强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要坚持把人口计生服务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延伸服务领域,优化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质量。要在做好常规人口计生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面向人的生命全过程关爱服务这一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新理念,工作重点要转向服务。要注重人文关怀,要注重利益导向,要注重宣传引导,大力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项目,让更多的家庭从中受益。积极开展生育关怀,创建幸福家庭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2、加强宣传,营造新氛围、创新宣传途径。坚持宣传教育内容上力求实用,方式上力求创新的原则。要大力开展主题宣传与送技术服务相结合活动;要创新生育文化阵地建设,要突出特色,依托社区资源、新农村建设等平台,精心打造一批新型人口文化宣传精品,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喜爱的形式来宣传、发动群众。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人口问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关注网络舆情,加强正面引导,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营造人口计生工作良好环境。

上一篇:医保工作意见范文 下一篇:学校开学准备工作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