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意识形态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10-18 00:26:35

民政意识形态工作要点

民政意识形态工作要点篇1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它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意识形态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党员干部要增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必须深刻认识到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狠抓意识形态工作,做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解决意识形态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党员干部要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党领导一切的逻辑必然。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只有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不断巩固意识形态阵地,才能凝聚人心、团结奋斗,才能与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才能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

党员干部要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面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与斗争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党员干部要始终抓住意识形态建设与斗争的根本点和着眼点,即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真切解决人民的利益和发展问题,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党员干部要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进入新时期,党员干部要加强政治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党员理想信念建设,做好党员的意识形态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上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更好地发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作用,做好新时期党员意识形态工作。

民政意识形态工作要点篇2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以下是和大家分享意识形态交流党课讲稿参考资料,欢迎你的阅读及借鉴。

今天的交流主要围绕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形态的含义及重要性;第二,意识形态工作应遵循的原则;第三,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难题;第四,新时期做好人大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议。

一、意识形态的含义及重要性

意识形态,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存在在我们脑海中的反应。意识形态,可以指导我们的行为,对我们的思想产生影响,一旦意识形态发生改变,我们的所思所想和行为也会产生变化。因此,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从国际情况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逐渐向制度危机和价值观危机延伸演变,西方制度和文化的衰退已经彰显。同时,伴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快速提升、中国文化的优势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外敌对势力把我国的崛起视为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威胁,从而加大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他们利用网络优势和话语霸权,以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等为掩护,寻找和培养人,唱衰中国经济、虚无党的历史、消解文化自信、放大社会负面信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们抹黑中国,甩锅中国,指使国内敌对势力,加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和平演变力度,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插手我国香港和台湾,企图搞乱香港,分离台湾或者利用台湾要挟中国。

从国内情况看,随着我国改革发展步伐加快,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细化,不同阶层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难免发出复杂的社会声音,发生系列社会事件。国际敌对势力于是趁火打劫,利用国内的社会事件,如劳资矛盾、刑事案件、医疗事故、民间纠纷等,或无中生有,或借题发挥,兴风作浪、炒作热点、造谣生事,煽动民众不满情绪,将矛头指向党和政府,制造党群干群对立,加剧我国意识形态尤其是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形势。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日益复杂多变。在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文字与音频、影像、图片、动画等结合运用,不仅使传播内容更加立体化,而且容易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以假乱真或者断章取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不少歪曲党和政府形象、攻击社会主义制度、诋毁国家政策的信息。有的直接把一些社会事件的责任引向党和政府、军队和警察,进而鼓吹假如实行西式民主就不会出现类似事件,矛头直指我国现行政治体制。此类事件往往利用网络技术的开放性、信息流通的迅捷性、意见表达的全球性造成事件的负面效应成几何级数增长,因而使意识形态尤其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更加复杂。

从意识形态的受众对象看,中小学生、大学生是最大群体,其次是广大农村群众,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仅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了解、缺少对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党史、国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优良传统等基本常识的了解,更缺乏对时势政策的了解和对信息真相的辨识能力,因而对敌对势力鼓吹传播的各种错误思想观点缺乏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免疫力。同时,西方意识形态多借助青年人喜欢的网络娱乐形式如游戏、电影、文学、音乐等,潜移默化地向他们灌输西方价值标准,培养西方意识形态的信众。随着网络受众群体低龄化越来越严重,思想处在叛逆期的未成年人,极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蛊惑和毒害,这进一步增加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艰巨性。

党的xx大以来,有关部门在意识形态领域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处理了一些故意扰乱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人物和事件,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一些观点和做法带有极强的隐蔽性、欺骗性和危害性,使意识形态斗争呈现更为复杂的局面。

党的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但是,一些同志在意识形态领域仍然不敢担当,面对错误思潮不敢旗帜鲜明站出来,有的态度暧昧甚至姑息纵容。一些同志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甚至存在错误认识,把敢于亮剑的言行视为极“左”,把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与“以阶级斗争为纲”混为一谈,把批驳错误思潮和错误言论视为“惹事”等等。这些错误认识使不少人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采取回避、躲避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被动局面,也对未来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国际上“唱衰论”“捧杀论”“威胁论”以及抹黑、甩锅、妖魔化中国等此起彼伏,国内通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之后,亲眼见证了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杂音相对减少,但仍有一些吃着中国饭长着外国心的人,明里暗里与国际上别有用心的人一唱一和、彼此呼应,再加上传播手段网络化、传播受众低龄化或低学历化、思想观点隐蔽化、理论外衣新潮化,使意识形态工作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深刻变化,这要求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积极进取、严肃认真的态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二、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问题

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安全,关系国家安危、民族存亡和百姓福祉。然而,当前对意识形态工作存在认识误区和错误论调,我们须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第一,意识形态工作不仅宣传部门要抓,全党都要抓。长期以来,有一种认识:宣传部门是抓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宣传部门抓的。这只说对了一部分,宣传部门是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但意识形态工作是全党要共同抓的。党管意识形态是党委主体责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必须管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涵盖各条战线,不是哪一级、哪一家的责任,而是全党共同的责任。全党的事,就必须全党动手、齐心来做,就必须坚持“一盘棋”、打好“组合拳”、形成“大合唱”。

第二,意识形态工作不是分外事,而是分内事。不少人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工作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如果不分管抓意识形态工作、不是宣传思想工作者、不是党务工作者若承担此项工作是否职责越界、工作越位?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应有之责、应负之责、应尽之责。这个问题,我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没有“局外人”“旁观者”,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当“甩手掌柜”。

第三,意识形态工作不是虚功,而是实务。意识形态工作就怕任务空泛、内容空洞、工作空转、阵地空心。意识形态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宣传思想工作,它涉及人们对世界和事物的看法、认知、理解,涉及对特定事物或事件的具体感知、价值判断与思想观念,无法用具体的产品、量化的标准来进行考量。但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两个巩固”的大局,因此是最大的政绩与业绩。

第四,意识形态工作不能满足于应急、应付,而要做到经常性、常态化。意识形态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相比其他建设,“地质”情况更复杂,变数更多,工作难度更大。意识形态工作平时做不到“万无一失”,关键时刻就会“一失万无”。必须要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如果平常不闻不问,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不抓舆论导向,不积极应对舆情,不抓班子队伍,等到出了问题,再去应急式地“灭火”,那就为时已晚。

第五,意识形态工作不是软任务,而是硬责任。意识形态工作绝非随意拉伸的“橡皮泥”,不能“有职无为”“有职不为”,也不能“有权无责”“权大责小”,而是“法定职责必须为”、“位高权重”责任大。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软工作”,可有可无、无关紧要。这种意识形态工作“无用论”是错误的。如果意识形态工作不力、意识形态领域出现问题,那么发展建设的大好局面就有可能丧失,每个人的幸福也就无从谈起。

三、新时期做好人大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议

人大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委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人大已经自觉地把意识形态工作融入了工作领域,抓实阵地建设,用好用活、管紧管严人大意识形态阵地,传播民主法治正能量,从严规范人大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网络行为,严肃工作纪律,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压实了工作责任,以常委会党组领导班子总负责,机关党支部直接抓,切实将意识形态落实到人大机关建设和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为依法行使人大各项职权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精神力量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

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开展各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究,全面掌握学习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强化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

做好人大意识形态工作,首先要抓好人大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县人大常委会要一如既往地加强机关政治建设,结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继续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专题交流和学习心得交流等形式,组织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学习的政治自觉,筑牢意识形态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是突出分管领域,发挥助手作用。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意识形态工作同样需要守住人大代表这块阵地。为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我们要按照“使人民的意志更好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得以实现”的要求,遵循和把握代表工作规律,积极组织自己所联系的代表团开展各种形式的代表小组活动,引导广大代表在加强学习、新旧动能转换、联系群众等方而做表率、当先锋,不断增强代表履职为民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引导和帮助本组代表正确行使好民主权利,在鼓励人大代表建真言、献良策的同时,明确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规范个人言行,切实做好人大代表意识形态工作。同时守住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方面,正确引导代表要正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化解债务负担的压力,要共同当责,共同增收节支,为缓解财政压力做出贡献。

四是注重宣传带动,讲好人大故事。

自己作为人大县人大常委会的一份子,要始终将人大宣传工作作为抓好人大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大力宣传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民主法治建设新成就等,弘扬社会主旋律,传递人大“正能量”,为法治xx建设营造强有力的舆论氛围,讲好人大故事。

五是完善阵地建设,强化舆论宣传。

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我们要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加强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建设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站稳政治立场。明确责任,制定网络平台管理维护工作方案,统筹“智慧人大”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等各项工作;要严格信息程序,严把审核关,严禁涉密信息上网。以开展代表联络服务站建设作为抓好人大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一环,对照“十有标准”,实现联络站、点的全覆盖,以硬件建设推动软件提升。健全人大舆情监测机制,加强网上舆情风险研判,做好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的人大舆论监管,推进舆论焦点、热点、隐患点排查化解常态化,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整体效能。

总之,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以更加坚定的政治自觉、更加开阔的工作思路、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努力开创人大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

民政意识形态工作要点篇3

在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激发黔南自治州上下干事创业的激情,建设“美丽之州、幸福黔南”,凝聚了正能量。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宣传思想工作承担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职能。宣传部门作为党委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主管部门,就必须充分认清肩负的责任、面临的挑战,充分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记政治责任,坚定政治立场,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不动摇,旗帜鲜明地抓,理直气壮地管,认真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要政治责任和光荣历史使命,始终站在意识形态斗争的第一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在讲话中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宣传思想工作政治性强,影响力大,涉及领域多,涵盖范围广,需要统筹谋划,多方联动,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形成上下互通、横向联合、齐抓共管,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各方面一起来做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宣传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集中优势资源,系统谋划运作,做到内宣与外宣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形成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强大合力。

创新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生命力和活力所在。“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在讲话中深刻阐释了创新宣传思想工作,赢得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的实现路径。随着时展和新兴媒体兴起,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锋交融,宣传思想工作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明显变化,范围更广、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创新理念、手段、方法迫在眉睫。宣传思想战线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钻研求索、勤学善思,打破陈旧观念,大力创新观念、思路和方法,使各项工作遵循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要着重抓好理论宣传教育大众化的创新,用通俗易懂、贴近贴心的话,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解理论政策,增强理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要着重抓好新兴媒体管控的创新,建立长效机制,有效开展网上正面舆论宣传,提高网上舆论导控能力,依法加强网上舆论生态治理。

民政意识形态工作要点篇4

[关键词]执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

[中图分类号]D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1-0007-02

一、国外执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的特点

1.意识形态中间化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在西方社会,中产阶级已经越来越成为西方社会选民群体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各个政党为取得或维持执政地位,就不能不努力反映中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使自己的纲领、政策趋向中间立场。这些体现在意识形态上,实质上就是要求各个政党对意识形态采取更加实用的态度,走意识形态中间化道路。如当今英国新工党,就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意识形态的政党。当然,执政党在对其意识形态中间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保持当下的意识形态与原有意识形态的延续性,以利于找出新旧意识形态的共性,使新的意识形态有一个历史的生长点。这样能够防止或者减轻政党轮流执政时引起的震荡,从而延续政党执政以及政党本身的生命力。如东欧各国共产党(由社会党和共产党合并而来)失败以后在意识形态上的回归(回归到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形态),使这些政党能够继续生存下来。

2.意识形态中间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西方各国家的执政党在意识形态中间化的过程中,尽力扩大自己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导致各政党在纲领和政策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重叠、交错。不同政党的意识形态不再是泾渭分明,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和吸收,甚至相互抄袭,实行“拿来主义”。在强调共识政治与阶级协商和合作的北欧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往往显得十分宽容。北欧做法越来越为其他欧洲国家所效仿。在非西方国家中,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执政70多年,始终把自己的根基建立在广泛的社会阶层之上,不是强调某个阶级或集团的利益,而是强调各阶级各集团的协商与合作,使党的主张能够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广大阶层所接受。在现代社会,如果执政党“一党独大”,自己的意识形态又不具有适当的包容性,就很容易造成某些社会阶级、阶层和集团游离在体制之外,从而影响对执政党的认同率和支持率。实践证明,执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在特殊的国度里,由于体现了政党意识形态的足够弹性和张力,反映和涵盖了社会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和要求,使政党吸引和凝聚了多数民众,为政党执政赢得了合法性基础。

3.意识形态中间化具有突出的矛盾性。在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中间阶层日益发展、壮大,使得整个社会呈现明显的纺锤形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出现了越来越分散化的社会群体,并且他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化。这样,就使得传统意识形态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起来。但是,一般而言,政党的意识形态是一元的,实质上只代表该党的全体党员。因此,如何使一元的政党意识形态为社会大多数民众所接受,把多元的社会利益整合起来,是执政党面临的一大矛盾和难题。在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中,执政党采取的态度和应对的办法通常有三种:一是为了维护原有的意识形态,拒绝任何形式的变革;二是在保持基本价值原则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力求适应变化的时代,从实际出发对原有意识形态作出新的解释或调整;三是放弃和改变原有的意识形态。现实证明,第一种情况没有成功的先例。第三种情况往往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如东欧剧变后,原共产党纷纷改组为社会。在正常情况下,国外执政党都选择第二条途径,也就是在保持意识形态继承性的基础上,对意识形态作出调整和创新。

4.意识形态中间化是一把双刃剑。考察国外执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的现实,运用事物矛盾分析法,我们就会发现,意识形态中间化既有利也有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意识形态中间化可以激活政党,使其重新焕发出生命力。在这里,最典型的例子有德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中间化。二战后,德国社民党通过了著名的《哥德斯堡纲领》。该纲领使党的性质由“工人党”变成了“全民党”,并以“民主社会主义”为党的政治目标。该纲领标志着德国社民党意识形态的重大转折。自此开始,德国社民党的意识形态日渐迎合社会阶级结构变化、中间阶层大规模扩大的现实要求,使得该党逐渐赢得了德国大多数民众的支持,从而在1998年的竞选中登上执政宝座。另一方面,意识形态中间化也可能使政党败亡。如苏共也倡导民主社会主义,而且实际上也在“社会化”。但苏共是一个在彻底否定了旧的社会的基础上建立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它的许多原则实质上是与社会的意识形态相对立的。在进入改革时期以后,苏共意识形态的转变,对过去党的历史和意识形态的全盘否定和抛弃,使其丧失存在的历史基础与合法的理由,因此,苏共的瓦解也就是必然的事情。

二、国外执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对我们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自应遵循政党政治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又必须考虑自己的实际。考察外国执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的诸特点之后,笔者认为,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基本原则:与时俱进,注重连续性,审慎进行。

1.坚持党的意识形态与具体政策紧密结合,使之朝务实化方向发展。政党的意识形态和它的具体政策是紧密相联的,政党意识形态决定了党的政策的基本方向。政策不能偏离这个方向。同样,随着不断变化的形势,政党也要不断调整和创新自己的意识形态,使之与变化了的具体政策相适应,朝务实化方向发展。现在,由于党所处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对其政策应该经常作出适时的调整,以保证党不同民众发生冲突而疏远。从这个角度看,党对其意识形态也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进行必要的调适。党只有适时地对自己的意识形态进行调整,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并在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制定出合时代性的具体政策,从而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党的政策的变化和调整是社会历史发展本身提出的要求,通常总会对党的意识形态的连续性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对我们党来说,只有在不动摇党的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对自己意识形态中的某些内容进行调整,如必须去掉革命时期党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批判性、革命性等特点,使党的意识形态更加务实、包容,更能涵盖尽可能多的民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2.党在改革过程中应谨慎调适意识形态,防止“左”和“右”的两种偏向。政党意识形态一经形成,往往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意识形态经常变幻莫测的政党是不能长久生存的,如同昙花一现。我们党应该从国外执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的经验和教训中得到启示,充分考虑国际国内的政治环境,又注重自己的意识形态传统,谨慎地进行意识形态调适。在调适中要有继承有扬弃,有保留有创新,要反对左和右的两种偏向。因此,我们党在进行意识形态调适和创新的时候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其一,审慎性原则。我们在进行意识形态调适的时候,要慎之又慎,既要有“变”,又要有“不变”。这里的“变”是有原则有条件的“变”,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理念基础上去“变”,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新的实践。其二,历史继承性原则。注重党的意识形态的历史继承性对党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坚持党的意识形态的历史继承性,就是承认党的历史存在的合理性,也就能保证党的现实存在具有合理性。

3.坚持执政为民,增强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多元意识的协调力和整合力。任何色彩的执政党都要正确对待社会各种思想观念,尤其是要注重正确对待和维护自身赖以产生、发展和发挥作用的思想意识。近年来,执政党一般都在保持自己意识形态继承性的同时,努力扩大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实践充分证明,执政党意识形态应该有足够的弹性和张力,能够容纳尽可能多的民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对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整合,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由于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分层日益复杂多样,这必然会带来利益的多元化和思想的多元化。我们党逐步改革和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正确协调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是在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创造条件。

民政意识形态工作要点篇5

论文摘要: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毛泽东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提出了判断人们言行是非的“六条政治标准”,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方面。邓小平继承并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提出以正确的、发展了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思想,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核心,提出要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和工作重心的关系,强调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由于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同、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不同、需要解决的历史任务不同,因此所采取的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措施也不尽相同。但是,贯穿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演进逻辑及基本精神又是一致的:坚决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抵制外来思潮的侵袭,毛泽东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他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准则和核心思想;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

第一,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十分明确地提出“当作国民文化的方针来说,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并且我们应当努力在工人阶级中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适当地有步骤地用社会主义教育农民及其他群众。” 〔1 〕 (P704 )而且唯有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列主义才能指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旗帜鲜明地指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中国的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 〕 (P768 )

面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资产阶级和封建思想余毒的侵蚀,以及苏联修正主义的侵扰,毛泽东采取了一系列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措施。毛泽东认为,在我国马克思主义虽然已经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还是有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也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2 〕(P784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2 〕 (P785 )因此,通过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一系列的思想运动,对消除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毛泽东过分估计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重性。

第二,提出了“六条政治标准”作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判断人们言行是非的标准。建国初期,面对国内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的侵袭,如何明确地判断意识形态领域人们言论和行动的是非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解答的重要难题。毛泽东审时度势制定了“六条政治标准”,作为当时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准则。毛泽东指出:“在我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应当怎样来判断我们的言论和行动的是非呢?我们以为,根据我国宪法的原则,根据我国最大多数人民的意志和我国各党派历次宣布的共同的政治主张,这种标准可以大致规定如下:(一)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二)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三)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四)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五)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六)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而不是有损于这些团结,在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 〔3 〕 (P233 )这“六条政治标准”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在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如何以正确的标准来规约人们的言语和行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为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政权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

第三,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首要措施。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提出了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内容、方法、特点、原则和措施等系统的理论,认为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微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 〔3 〕 (P351 )另外,毛泽东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原则就是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及时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而且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他多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少数人的事,而是全党的大事;也不只是共产党的事,而是全社会的大事。因此,全党、全社会都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任何社会制度都需要相对稳定的意识形态来维系,社会主义国家也需要意识形态支撑自身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毛泽东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无疑为巩固我国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保障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安全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

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供人信仰的教条,而是科学的行动指南,不是单纯满足于为某种政治价值辩护,而是始终要求将这种辩护建立在对社会规律的科学把握上,把意识形态的辩护功能和科学认知统一起来。〔4 〕在探索和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程中,在拨乱反正否定受“文革”影响的左倾教条主义的政治实践中,邓小平逐步明确了必须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容,必须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意识形态建设思想,高举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提出意识形态建设的四项基本原则,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提出以正确的、发展了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思想,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束缚。面对“文化大革命”后极少数人反对马列主义、否定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坚持的和要当作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至于个别的论断,那末,无论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这些都不属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5 〕 (P171 )邓小平提出必须“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 〔5 〕 (P39 )他还指出:“只有解放思想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5 〕 (P141 )这些科学论断为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供了根本的思想理论指导,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引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

第二,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核心。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支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5 〕 (P164 )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准则,澄清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是大非问题,为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指明了正确方向。

从内容上来看,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与毛泽东的“六条政治标准”是一脉相承的。邓小平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 〔5 〕 (P165 )四项基本原则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的“六条政治标准”。“六条政治标准”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源头和蓝本,四项基本原则吸收了“六条政治标准”的核心思想,是“六条政治标准”的凝练和升华,又在“六条政治标准”的基础之上增添了毛泽东思想的新内涵,防止了思想领域可能出现的混乱,维护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确保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前进。

第三,要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和工作重心的关系。实践证明,阶级斗争不能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邓小平在反思二十年左倾错误时,坚决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把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邓小平指出:“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文化大革命’更走到了极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6 〕 (P141 )经过邓小平的不懈努力,党最终确立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治路线,是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

第四,在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上,邓小平更加强调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当今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绝大多数的先进科技成果,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发展成果,需要辨明资本主义的哪些东西是共性的,哪些是专属资本主义的。邓小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过去有一段时间,向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叫做‘崇洋媚外’。现在大家明白了,这是一种蠢话。” 〔5 〕 (P132 )对于市场经济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邓小平在1979年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5 〕 (P236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中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6 〕 (P372-373 )这些先进的科技成果不具有阶级属性,是可以并且很好地为我所用。同时,邓小平也反复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绝不引进资本主义制度,绝不引进各种消极颓废的东西。

此外,邓小平也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强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重要举措。面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严重挑战,邓小平不仅强调要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而且提出了一些新论断。他指出:“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 〔5 〕 (P342 )首先,他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应把提倡革命精神同关心、解决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他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5 〕 (P146 ) “其最终结果就是使思想政治工作脱离广大人民群众,走进死胡同。”其次,他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应加强正反两方面的宣传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全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另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还要继续批判和反对封建主义在党内外思想政治方面的种种残余影响,同时要批判和反对崇拜资本主义、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批判和反对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既维护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又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

邓小平对毛泽东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启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必须处理好意识形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必须解放思想、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防止意识形态僵化和意识形态泛化。

第一,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趋势增强,加之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巨大冲击,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必须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措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中,要严格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力,引导、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命力在于让人民实实在在体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正如邓小平所言:“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5 〕 (P128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也提升了党对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关系的认识水平。实践证明,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行改革开放,从而把社会主义建设顺利推向前进,才能更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

第三,防止“泛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淡化”两种极端倾向。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指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6 〕 (P375 )即使要开展整党整风运动,也要将政治运动严格控制在适度范围之内。正如薄一波所言:“在如何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结合起来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每到关键时刻,他总是要求我们把握好两个基本点的内在联系和紧密结合,并及时指出我们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为改革开放的大船拨正航向。” 〔7 〕 (P397 )与此同时,“意识形态淡化”问题同样受到邓小平的重视。任何社会形态都需要主流的意识形态主导,自从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以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从未间断。面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咄咄逼人的挑战,我们要更清醒地认识到,“意识形态淡化”后果是可以想象的、十分危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淡化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任凭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大行其道。

总之,当代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防止意识形态泛化,抵制“淡化意识形态”的倾向,确保改革开放事业始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顺利前进。这是我国社会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

〔4〕严高鸿,杜永吉.社会主义的科学精神与价值原则——论邓小平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8).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民政意识形态工作要点篇6

 

2018年以来,**镇党委深入贯彻中央、市委、县委关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狠抓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坚决种好“责任田”、守好“主阵地”、汇聚正能量,根据县委关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自查整改的要求,**镇高度重视,召开班子成员会议专题研究,对照监巡办文[2018]37号和监宣文[2018]25号文件精神,认真自查整改,研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现将自查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所做的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建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第一责任、直接责任、和“一岗双责”。 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并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坚持做到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査、同考核。党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要工作亲自布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党委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 抓好分管战线及联系部门意识形态工作。党委班子成员在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报告中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阐述。 

2、深化政治理论学习。持续推进党的19大精神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系列讲话重要精神,发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导向作用,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安排有意识形态专题。发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导向作用,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安排有意识形态专题。将“两学一做”活动引向深入,形成常态。

3、把握正确方向导向。**镇党委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作出工作安排。镇党委始终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求全镇党员干部要树立起思想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措施怎么强化都不为过、要求怎么严格都不为过、工作怎么落实都不为过。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对待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时,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定,坚持“红线”不能逾越、“底线”不能突破、“主线”不能偏离,做到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念好“紧箍咒”。牢固树立意识形态工作丝毫疏忽不得、懈怠不得、侥幸不得的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加强正面引导。

4、明确工作举措。将意识形态工作列入党建重要内容并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与各党支部签订了《**镇2018年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全面梳理明确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具体举措与任务。同时,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将党风廉政纳入“三会一课”重要内容,充分发挥镇纪委作用,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社情民意调查。配强镇、村级网格队伍,加强人员培训,积极做好本地舆情的动态收集研判。同时,建立重大舆情应急预案,落实24小时应急值守,舆情态势平稳。

5、壮大主流文化。广泛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宣传教育,提升“四个自信”大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活动,广泛实施文明行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尚。组织评选了一批十星级农户、五好家庭、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结合全县百日攻坚,实施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秸秆禁烧、人情风治理、非法宗教场所拆除等专项行动,结合“三大攻坚战”、扫黑除恶、人情风治理等工作,大力加强宣传引导,促进乡风民风好转。结合全县第十九个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弘扬红色革命历史传统文化。

二、存在的问题

**镇党委在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六个纳入”存在不足方面。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没有完全落实到位,2017年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没有将意识形态内容纳入进去。

2、“四个责任”没有压实方面。意思形态工作责任落实中具体行动不足。在工作中落实会议精神、印发文件的多,深入村组、农户还不够。平时对基层党支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监督检查也不够,导致部分村第一书记及支部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不深,站位不高,带头作用不强。

3、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知识和能力欠缺方面。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有对主要领导干部要求高,对一般干部要求低;对干部要求多,对普通党员要求少的问题。干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欠缺,普通党员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不够。

4、重点部位与重点人群意识形态风险加剧方面。**镇历史遗留问题多,信访矛盾突出,特别是随着今年来稻田养虾模式推广,导致**镇土地矛盾突出,风险矛盾和不稳定因素较多,在当前新媒体,信息技术发达的形势下,存在安全隐患。

三、整改的措施

1、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迅速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民主生活会,针对党委班子及班子成员个人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2018年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的内容。

2、压实四个责任。以主体责任落实带动四个责任落实,镇党委积极谋划把责任担当时时扛在肩上,认真履行 “一岗双责”, 压实驻村第一书记及党支部书记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纳入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原则,把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工作一同部署,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

3、抓好理论学习。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重点,以重要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创新理论学习方式,丰富理论学习内容,不断完善落实好理论学习活动,增强理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组织开展学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不定期抽查;定期检验学习成果,将检查结果运用与干部的个人考核中去。

4、提高工作能力。针对农村意识工作中干部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强化组织措施,解决“不想抓”问题,把意识形态工作列为干部任用考核范围,通过培训提高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不断完善保障措施,使基层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有依据、有底气、敢下手,提高干部队伍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战斗力。

5、积极化解矛盾。对当前以及历史遗留矛盾问题来一次大排查,积极研究解决方式,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镇党委将对照问题及整改方案,不打折扣开展整改,强化思想引领,营造良好氛围,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进一笔强化“四个意识”,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方法,建立长效机制,严格落实**镇意识形态工作“四个责任”,发挥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力量,促进全镇政治社会生态向良向好发展。 

 

中共监利县**镇委员会

民政意识形态工作要点篇7

[关键词] 网络思潮;意识形态;有理原则;有利原则;有节原则

[中图分类号] D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6)02―0138―05

Abstract:In the diversified and complex environment of network ideological trend, it is crucial for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achieve unified domination and coexistence of multiplicity, lea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Marxist Ideology, and adhere to the scientific guidance and problematic orientation. Most importantly, apply for the rule rational, beneficial, and restraint.

Key words:Network ideological tre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ational principle; beneficial principle; restraint principle

随着网络时代的产生和发展,网络思潮日益多元化,意识形态的碰撞和冲突也相当激烈,在多元的意识形态中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执政党坚持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正如“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1];那么,如何正确引导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实现多元化发展与一元主导相结合,是党和国家有识之士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谈及引导工作,有三个问题必须重点认识和把握:“谁来引导”、“引导谁”、“如何引导”,然而,贯穿这些问题始终的,关系引导工作能否实现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吸引力和感染力,合理法则的运用至关重要。

一 坚持科学指导与问题导向兼容并重

(一)前提:科学指导

“科学指导”是前提,是保证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方向性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化和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来源纷繁复杂,在信息洪流中各种网络思潮犹如泥沙俱下,这无疑给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引导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也严重威胁着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我国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用体现时展诉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承载中华优秀文化、彰显以人为本价值追求的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多元化网络思潮。毋庸置疑,这引领者的归属必须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既是主流又是主导,其中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不仅仅来源于它牢固的哲学基础、它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本质所赋予的理论生命力,更来源于中国实际发展成就所彰显的实践说服力。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思潮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积极探索和把握意识形态引导的规律和方法,正确处理和解决网络思潮中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提高党引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以来,针对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做好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引导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具体要求。正如,书记曾谈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2]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体现,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和灵魂。可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就是抓住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命脉,就是抓住了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的核心和主线。

(二)关键: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关键,是解决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马克思曾说,“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3]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深刻变革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一场社会变革。然而,技术是中性的,人性社会却有善有恶,互联网的能量同样让人性恶的一面破坏力放大,很多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简单问题变成复杂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面临的意识形态交锋、舆论斗争、、意识形态安全等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突出问题和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兴、因“网”而增。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企图凭借自身经济发展优势和科技实力,输出其文化思想意识,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西方敌对势力公然打着民族、宗教、人权的幌子,叫嚣“普世价值”、“中国”、“中国崩溃论”、“中国模式”等,通过网络新媒体等各种传播途径,企图对我国意识形态进行遏制,这给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带来了严峻挑战。互联网更成为了青年网民跨越地域随时随地联系互动、讨论问题、并对西方国家借机炒作的诸多热点问题频频发声的主要平台。正如,读书要以问题为中心把握作者的生命和思想。我们要想读懂网络思潮意识形态这本书同样要以问题为中心。近年来,就互联网问题发表过许多重要论述,很多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都紧扣了意识形态领域最核心最迫切的问题,都切中了网络思潮意识形态矛盾和问题的焦点。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网络社会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是我们的网络空间晴朗起来;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4]2015年12月16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旨演讲中再次强调,“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修复网络生态。”[5]这些都是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强劲声音最深刻最有力的应答。

二 坚持“有理引导、有利引导、

有节引导”交织共存

网络意识形态战场早已是没有硝烟却竞争激烈的新型战场。要想在战场上取得主动权,赢得话语权,合理的作战原则必不可少。曾经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提出了“有理、有利、有节”的作战原则,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赋予了这一思想法则新的时代内涵和意蕴。“有理”,“理”即为理论基础,意指网络思潮意识形态的引导工作要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有利”,“利”即益处,意指网络思潮意识形态的引导工作要始终有益于网络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和谐发展;“有节”,“节”即为度,意指网络思潮意识形态的引导工作要有度,要把握分寸,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理”是基础,“有利”是目标,“有节”是保障,三者交织共存,缺一不可。

(一)基础:导之有理

“有理”原则是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的基础。理论基础犹如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体系的基石,从根本上制约着引导体系的广度、深度和维度,制约着对引导的内容、原则和方法的理解,确保着引导的方向性和可行性。

1.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理论在人文社科理论研究中的深度地位和在实践指导中的导向作用,既为我们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也是我们辩证思考虚实关系、人机互动模式、主客体交叉融合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其中,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学理论、意识形态相关理论共同支撑起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的哲学基础。其中,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为研究引导工作中网民思想行为的形成过程,揭示其思想变化规律,取得其思想认同,培养其正确的行为方式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和现实的途径。事物内部联系原理启示我们,必须搞清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体系的构建需要哪些要素及这些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事物外部联系原理启示我们,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体系的构建单靠某一学科以及实践活动是无法完成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原理及方法以及网络衍生学科相关原理和方法都为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用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活动来检验和完善引导体系,并根据新特点、新矛盾、新问题适时调整和优化引导体系,从而推动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体系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辩证发展。

2.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的直接理据。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工作是传统意识形态工作的延伸和发展,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工作合理法则的探究也必须要建立在传统意识形态引导工作相关原则的基础上。(1)方向性原则。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的方向性是由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所决定的;任何一个阶级社会都要求按照本阶级的根本利益确定思想宣传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批判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我们将其概括为党性原则;这是我国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必须坚持的最根本原则,也是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引导工作的根本区别。(2)服务性原则。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始终是做人的工作,就是培育人的工作,旨在培育政治导向正确、思想品行健康的网络人,这就是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服务性原则的体现,这不仅仅是开展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发挥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功能的依归。(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即要运用掌握的科学理论客观分析实际情况,并仔细探究个中规律及本质,用以指导实践活动,并根据实践反馈不断激发理论创造力。具体来讲,引导主体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引导受众的实际状况,回答受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解决受众的实际困难,引发受众的内心共鸣,增强其对引导内容的接受度和认同度;受众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其网络思想修养并外化为行为,最终实现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的育人目标。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能使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推动引导工作实质性的发展。

3.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的学科借鉴。对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对象的深层次剖析和归纳,除了依靠科学的指导理论,还必须从网络相关学科的理论中吸收营养,侧重对网络传播学、网络心理学、网络政治学、网络社会学、信息管理学等学科相关理论进行探索。网络传播学、网络心理学、网络社会学等都是时代与技术共同发展的产物,都是网络和相关传统学科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衍生内容,这是它们的共性。同时它们又有自己的个性。网络传播为引导方式提供技术和手段,网络心理为了解引导对象提供专业指导,网络社会为融入和了解共生环境提供虚拟空间和交互平台。(1)网络传播学相关理论借鉴。网络传播学以人类的网络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揭示人类网络传播的本质和规律,包括网络传播媒介、网络传播技巧、网络传播环境、网络受众和网络传播效果等要素。从网络传播学的角度研究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有利于全面而深入地剖析其引导活动的过程和效果。其中,“把关人”理论以及“议程设置”与“议程融合”理论更是对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主体构建及内容构建具有直接指导作用。(2)网络心理学相关理论借鉴。在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过程中,引导主体要根据引导受众的心理活动规律,把握受众在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域的行为表现及其心理特点。因此,网络心理学中关于互联网对人的心理特征的影响、互联网对人格形成改变和重建的影响、瘾症形成及戒断方法等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引导对象的思想行为特点有着重要的启示。(3)网络社会学相关理论借鉴。网络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网络人与网络社会的关系问题,基本任务是协调网络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的目的是使网民意识形态与网络社会主流价值观要求得到统一、协调发展,因此,网络社会学中网络行为互动模式、网络社会秩序、网络人际关系等理论有助于认清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所处的话语环境,把握主体和受众在引导互动中的社会关系,有利于从网络社会性层面来研究引导工作的主动权、话语权及其管理权。

(二)目标:导之有利

“有利”原则是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网络思潮意识形态的引导一定要以“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离开了这个“有利于”来谈网络思潮意识形态的引导则会失去固有意义。这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要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也离不开党的领导。因此,在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中,首先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作为统治阶级思想的意识形态,实际上是一套制度化的思想体系,是现存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它作为价值体系发挥作用并使人民认同现存制度,从而维护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7]然而,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的实现,仅仅凭借主观意愿是不可能的,这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通过正确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使他们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拥护社会主义,使它们认识到党的政策、纲领与自身利益的一致性和共融性,从而,将引导要求自觉内化为思想行为准则。其次,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言论权和表达权,将互联网打造成为民权参与、民情反馈、民意表达最快捷、最及时、最畅通的平台和载体。

2.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动力;在全球化、网络化、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多元多样的意识形态势必会在激起思想火花的同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肯定和重视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做好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大力发挥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努力破除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为中心的错误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扫清思想障碍。

3.要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家园,文化是凝聚人心、弘扬精神的力量,同时,文化也是西方国家输出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载体。因此,我们必须在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各种网络思潮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激烈的今天,更加主动、自觉地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一是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充分尊重文化的多元多样,积极倡导先进思想文化间的学习与借鉴、交流与合作,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包罗万象的气势共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景象,共建主旋律引导与多样化并存的和谐画面。二是要始终坚持文化自信是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的基础。强调,“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8]三是要始终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4.要有利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十报告指出,我国要确保在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在人民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提高的同时,要让人民越来越享有更加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然而,网络信息技术平台的运用与推广,极大地拓宽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但是,网络资源中的各种不良信息却给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今,中国网络呈现出全民娱乐之风,庸俗、低俗、恶俗的网络文化充肆其间,泛滥成灾,优秀网络文化星光黯淡,反而式微。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文化意识形态的引导,抵制一切不利于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信息和内容,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保障:导之有节

“有节”原则是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的重要保障,是保证引导工作得以有效运行的关键之举;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则会威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如果管得过硬过死,则不利于人民民主意识的发表,因此,我们在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工作中,必须把握好“节”,必须把握好“度”,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1.必须正确认知网络思潮意识形态的合理差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应该是也必须是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思潮意识形态领域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网络思潮中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取向总是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处理好多元意识形态与指导思想一元主导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在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中,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引导工作就会失去方向性,最终偏离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一元主导性,又必须通过网络思潮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来体现,否定了这些差异和多样,又将会失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主导的理论和事实依据,因此,在坚持网络思潮意识形态一元主导的同时,要充分尊重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和差异性。

2.必须同一切敌对意识形态作斗争。中国自成为成功接入国际互联网国家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社会转型进一步加剧,各种网络思潮竞相登场,其中,不乏种种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网络思潮。众所周知,“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民思想下手”。剧变、中亚国家“”的发生,虽然其原因极其复杂,但是,忽视意识形态安全和软实力作用是“维护”革命发生,导致政权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认真借鉴剧变和中亚“”的历史教训,洞察网络思潮中西方敌对意识形态传播和渗透的形式与特点,探究其本质,及时遏制西方腐朽思潮的侵蚀,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主导地位。

3.必须坚持“疏”与“堵”的巧妙结合。网络思潮多元化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和交流,是网络思潮发展的趋势,这是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的事实。任何一个政党或国家,都不可能将非主流意识形态或思想言论完全“一棒子打死”。一味地封堵,则不利于人民群众民主意识和自主言论的表达,会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民众的接受心理,激发其逆反心理,引导效果可能适得其反。面对汹涌而至的网络思潮,对一切分裂国家统一、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敌对意识形态,我们必须坚决依法封堵;对大力弘扬先进思想文化的主旋律意识形态,则积极倡导;对无涉利益、社会利益、人民利益的网络思潮,允许其存在并加以正确引导。这样“有所为有所不为”,疏与堵的巧妙结合,才是正道。

因此,在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引导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指导与问题导向兼容并重、坚持“有理”、“有利”、“有节”交织共存,也只有这样,党和国家才能有效地把握网络思潮的导向性和方向性,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和主导作用,真正掌握网络思潮意识形态的主动权、领导权和管理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

[2]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

[4].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新华网.2013-8-20.

[5].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D].人民网.2015-12-16.

[6]《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2.

[7]王永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26.

民政意识形态工作要点篇8

一、葛兰西意识形态思想的内容

(一)关于国家和市民社会

葛兰西认为“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换句话说,国家是披上了强制的甲胄的领导权”, 而“市民社会的立脚点于纯粹的科学”[1]222,这个市民社会的活动是既没有“制裁”,也没有绝对的“义务”,但是在习惯、思想方式和行动方式,道德等等方面产生集体影响并且能到达客观的结果。”总之葛兰西强调了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国家)的一致性,政治社会代表暴力,而市民社会代表舆论[1]191,强调了市民社会舆论的重要性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二)强调“国家精神”的重要性

葛兰西指出,对同那种物质上“看不到的”、但感觉到是很活动的和积极的、并且被考虑到它们好像是“物质的”、在肉体上被感觉到的力量团结一致负责,这才是在一定场合下称为“国家精神”的东西[2]。而且他还指出“在东方,国家就是一切,市民社会处于初生而未成形的状态。在西方,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存在着调整了的相互关系。假如国家开始动摇,市民社会这个坚固的结构立即出面。国家只是前进的堑壕,在它后面有工事和地堡坚固的链条。”[1]120他的这些表述说明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也指出在西方更加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

(三)突显知识分子对巩固意识形态战线的重要意义

葛兰西指出,“不存在知识分子的独立阶级,每一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或者在努力造成这种阶层。”[1]180他还提出“掌握很多训练有素的干部的传统的统治阶级,能够迅速撤换人员和改变纲领并且能够在他的权势下的阶级未及重新组织之前重新恢复它的失去的统治。”[1]318强调知识分子的培养以及知识分子对于政权稳定的重要性。而且他还进一步提出小学教育除了开设基础课程如读、写、算、地理、历史外,还应加入“法律和义务”等政治观的教育。

(四)强调国家的“伦理性”和“教育者”角色的重要性

葛兰西指出,“每个国家都是伦理的,因为它的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是把广大居民群众提高到符合生产力发展需要从而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文化和道德水平(或型式)。”[1]158统治阶级要教化和灌输属于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每一种力图代替常识和一般旧世界观的文化运动要经常不倦地重复自己的论据(改变它们的文字表达形式):重复是影响人民思想的最有效的富有教导意义的手段。”[1]217他还进一步的指出,“社会集团的领导作用表现在两种形式中—在‘统治’的形式中和‘精神和道德领导’的形式中,”[1]23由此可以看出,dylw.net 葛兰西强调国家一定要重视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权,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文化团体和队伍,从而争取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宣传和灌输无产阶级的价值观。

通过上述关于葛兰西的意识形态思想理论的阐述,可以看出,葛兰西很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建设,以及提出许多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具体途径和措施,对我国当前的意识形态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316一个社会能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是否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是否具有群体意识。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统治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为指导的教化和灌输活动,以便使社会成员形成稳定和统一的社会共同信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涵义

(一)关于意识形态的涵义

马克思唯物史观对意识形态的涵义有四种理解:第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首先按照当时的使用方法,用“意识形态”指称一系列虚假的观念体系,对当时德国的各种思想和学说展开批判。这里的虚假主要是指其颠倒了物质现实和观念的关系,不是从生产、生活的实践出发,而是从幻想的观念出发,甚至以观念代替现实;第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于“意识形态”的使用还有一个更为一般的用法。他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这里预示着马克思给“意识形态”一个新的概念,即用“意识形态”指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代表其阶级利益的一整套思想体系。在这个意思上,意识形态不一定完全是“虚假”的;第三,关于阶级意识。马克思写到:“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抽象地讲,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即这种意识形态在起源时必定偏于某一方,然而却必然代表当时人类的一种普遍诉求或共同 利益。一旦人类的普遍利益真正实现,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也就不复存在;第四,马克思用“意识形态”来描述一系列社会现象。它们不一定是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产物。它们不完全由生产的经济条件所决定,也不能完全根据生产的经济条件来解释,而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性。主要是指一系列由日常风俗、行为和信仰所构成的传统的象征形式和价值观,一般在社会发生变革、革命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反动力量,阻止人们行动起来反对现存的压迫自己的社会秩序。

因此,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作为主体的人对客观世界深刻反映而形成的思想观念体系,意识形态始终代表一个阶级和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是统治阶级世界观的集中体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实践活动,不可能脱离政治而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统治阶级以学校、社会团体、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媒介进行的教化和灌输本阶级利益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便使被统治阶级认同统治阶级主流价值观的活动。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的“习惯、思想方式和行动方式,道德等等方面产生集体影响并且能到达客观的结果。”一旦统治阶级的主流价值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和认同,并且进一步的“内化”和“外化”,便会产生巨大的效果;毛泽东也指出,“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显明的意识形态性,并且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从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上看,二者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都是反映了社会上一定阶级和群体的根本利益,是一定阶级和群体的dylw.net 世界观的集中体现。但是二者又是有区别,意识形态的内涵比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广,按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意识形态为观念的上层建筑,即有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伦理、艺术、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思想体系,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政治观为载体的教育活动,显然前者包含后者。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

“意识形态教育是通过教化或教育把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转化为人们所接受的思想观点,从而唤起人们强烈的聚合心理,将这种聚合心理上升为共同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3]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向受教育者传播和灌输意识形态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达到社会整合,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4]11由此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第一是辩护作用。自古以来,统治阶级都很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教化和灌输,以便达到维护国家政权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目的。从孔子的“正名”、孟子的“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到董仲舒的“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及“三纲五常”等等封建社会核心主流价值观的灌输和教化,都是以“君权神授”为载体来进行的政权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辩护,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和黄炎培进行的关于“历史周期律”的讨论,得出“民主”,即主权在民,是政权合理性和合法性的来源。政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但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把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得以弘扬和内化,离不开政府的宣传和教育,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第二是整合功能。当今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关键期和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突显期,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利益格局造成了思想的多元化,而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为指导的教育活动能够起到整合和统一社会成员思想的作用,从而形成群体意识,它作为一种社会“软权力”,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启示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当今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暴力战争,更多的是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对决和较量,因此高度重视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一)突显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功能教育,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作用

当今国内学术界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迈向科学化,就必须价值中立,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去“意识形态化”,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和价值性不能达到统一,这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这一本质和固有属性显然是背离的。正如列宁说“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的加强。”如前所述,葛兰西认为,国家具有伦理性的特征,“因为它的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是把广大居民群众提高到符合生产力发展需要从而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文化和道德水平(或型式)。”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因此党的思想工作决不是可有可无、无所作为,而是必不可少、大有可为的。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等施加影响,从而提高认识和统一行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防止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和平演变”起到积极的抵制。

(二)突显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功能教育,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转型期和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突显期。近些年来,我国暴力性的群体事件频发,面对突发的暴力性群体事件,我们采取的态度多是“堵”而不是“疏”。于建嵘在《当今中国能避免社会大动荡吗?》一文中指出,我国当前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价值理念是“刚性稳定”,即以社会管制绝对状况为目标,以国家暴力、控制意识形态和社会组织为手段,缺乏韧性、延展性和缓冲地带,维系稳定的社会成本十分巨大,隐藏了很大的危机。与“刚性稳定”相对应的是“韧性稳定”,它是一 个开放、动态、和平而有序的,而且有自我修复功能。然而思想政治教育能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是“韧性稳定”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起到一种社会“安全阀”的作用。葛兰西也指出,“在西方,假如国家开始动摇,市民社会这个坚固的结构立即出面。国家只是前进的堑壕,在它后面有工事和地堡坚固的链条。”[4]56显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对社会稳定起到镇静剂的作用,能够维护社会稳定和整合社会矛盾,是一种社会“软权力”的积极体现。

(三)突显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功能教育,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既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又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鞭策人。葛兰西指出,“重复是影响人民思想的最有效的富有教导意义的手段”,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用说服教育、典型引导和民主讨论等手段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dylw.net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民,因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国家、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的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树立良好的社会风貌,倡导积极健康和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总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功能教育,能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能形成稳定统一的国家精神,为社会主义成员提供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奥·葛兰西 狱中札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俞吾金,陈学明 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上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22.

[3]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上一篇:药械监督工作要点范文 下一篇:森林防火工作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