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修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11-18 05:08:37

机修工作思路

机修工作思路篇1

[关键词]小型养路机械 维修 思考

中图分类号:TM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039-01

一、 小型养路机具在维修方面存在的问题

1、维修保养不到位。各工区目前没有配备专职机具维修人员,现在机具的维修就是依靠工具出入库拿机具人员看看机具有没有问题,有问题就进行修理,主要表现是加油,打火看看,或者试试压,看看机具效果试验一下,有问题放在一边再换一台试试,而不是机具在上次入库前完成所有的检修,再有就是实在不好使了,车间来人维修一下,也就是维修1-2台机具,小型的车间可以修,在大一点的就要送到工厂进行维修,从维修效果来看,目前不是很理想,一是维修时间长,二是在用几次之后就又回到原样了,老毛病还是老毛病并没有取得实效。

2、现场作业量大。小型养路机具给养路工节省了大量工作强度,大大地增加了工时效率,但是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养路工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了机具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主要表现就是螺丝机在一个天窗中(天窗分为60-120分钟不等)不停地在运转造成发动机过热的情况,在热的情况下也不凉一凉,基本上就是从头干到天窗结束,造成了机具问题不断的主要原因之一。

3、操作人员素质过低。人的因素是主要因素,因为只有人从主观因素去爱护尊重这些养路机具的使用,就能大大增加机具的使用寿命,从目前使用情况来看,车间应当把机具的使用寿命当成一项考核,要不各种小型养路机具坏的太快了,就拿内燃冲击搞来说吧,从问题上看,不是油管漏,就是电嘴子坏了,有些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注意细节造成的。

二、 小型养路机具在班组中的地位

1、绝对的主体作用。现在的日常维修作业,拨道、起道、垫板、撤板、捣鼓、改道等作业已经离不开小型养路机具了,一是节省人力;二是提高作业效率节省天窗资源;三是减少人力提高工时利用率,可以说维修就离不开小型养路机具,就拿捣固来说吧,如果是打四面搞,最少得两个人,最少得七八分钟,如果是内燃冲击高一个人,用不上五分钟。

2、发挥引领作用。从目前国际铁路维修发展的趋势看,奥地利、意大利、德国等发达国家研究的一系列小型养路机具,换轨只需要1-2人就能完成我们现在10-20人的工作量,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我国铁路的发展始终处于前进状态,如果我们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配备这些小型养路机具,我们的工务将会迎来革命性的改革。

3、不可替代的作用。自小型养路机具问世以来,广泛受到养路工的青睐,因为它使用轻便,操作简单,改变了过去“用人堆”的传统思想,尤其是进入到现在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在的小型养路机具在研发上更加的人性化、合理化。

三、 小型养路机具在今后维修中的思考

1、专职制度。各工区指派1名专职维修机具人员,负责机具的日常保养和维修对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并进行维修,研究机具的维修周期规律,工务段定期组织这些专职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对考试成绩进行存档,并对排在后5名的人员进行调整,逐步提高机具维修的整体水平,同时车间制定《小型养路机具操作规程》使机具维修人员和机具使用人员逐步熟悉操作流程,熟悉并掌握操作规程,熟悉机械构造、性能、传动原理和使用范围。

2、奖励制度。机具维修人员属于技术工种,在机具维修中积极促进对机具维修人员的奖励,例如:修好1台小型养路机具奖励10元,钱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可以大大提高机具维修人员的干劲,至少在思想上可以激励一下,就像是我们在工区工长每月给做奖金似的,大家的奖金都一样职工有时候就没有干劲了,工长要是拉开奖金,一线的多给点,在家的少给点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就是这个道理。

3、典型引路。工务段定期组织机具维修技术表演赛,对技术表演赛取得第一名的选手不仅要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还要被教育课聘为兼职教师,同时将人员调入设备科对全段的机具进行管理,使一批既年轻又有冲击力的年轻人尽快进入到专业技术岗位上,从各方面促进工务段整体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机修工作思路篇2

关键词:维修现状;新形势;对策措施

1 线路维修管理的变化

由于工务部门传统的养路工区管理跨度小,维修组织方式小而散,对运输的影响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紧迫要求不相协调。尤其是天窗修制度实施后,传统分散的作业方式效率低、资源浪费大,与低成本跨越发展不相匹配,维修管理与实际工作存在许多不适应,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工时利用率低

工区是独立的最小的单位,每天的出勤、出工、收工及纯上道作业时间等情况领工区不能准确掌握。其次,由于天窗修的实施,大多数工区每天完成天窗内的作业项目后,其它工作项目很难再去组织,工时浪费比较严重。

1.2 安全监控力度不够

工务是点多线长,根据作业项目的不同,安全注意事项也不同,工区虽有工长、安全员在早点名会上说出当日作业安全事项,但到现场后有的工区为抢任务而把安全工作置之脑后,领工区由于人员、交通的限制对管内的各工区安全工作又不能完全有效的控制。尤其线路上分散作业点多线长,施工作业领导人的不同业务水平也很难保证每次作业都能取得好的效果。随着列车提速、三级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领工区、工区管辖范围的扩大,这种矛盾表现的日益突出。

1.3 工区管理的不适应

原养路工区各种管理需填写的各种资料达5项31种,工长大多时间忙于管理资料的填写,忙不过来还找人来帮忙,这样必然牵扯工长相当一部分精力,使之既不能到现场作用又不能真正搞好管理。

1.4 作业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在检养修合一体制下,工区各自为战,多数情况下是班长带领职工去现场作业,至于现场作业方法、作业过程,作业质量及作业回检等情况,只是班长回来后向工长汇报就完事,现场作业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在2006年,工务线路维修管理工作要“坚持‘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方针,围绕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深化铁路体制改革和工务修理制度的改革,全面完成各项任务,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确保工务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和铁路第六次提速的顺利实现。”

在新的形势下,工务线路维修管理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就工务段的情况看,在维修方式上,一 是变块状维修为流水作业,尽可能将多项施工作业和维修作业安排在同一个“天窗”,平行作业。二是变零散修为集中修,根据作业量和作业性质,合理进行劳动生产组织,实行大兵团、机械化作业。线路放散、成段更换轨枕、成段更换长轨条是工务部门的大型施工,而单凭一个工区几十名职工无法完成。如2010年前石门工区K138+400-K139+300处成段更换长轨条,根据大型施工的要求,段技术部门从施工管理、施工制度、施工安全管理责任等方面在进行明确规定的同时,在生产组织上结合现场实际,调集了一个车间100多人力组投入施工,并根据施工作业内容,精心组织,合理铺排,确保了在一个施工“天窗”点内圆满完成施工任务。在维修管理上,一是改善修理手段,取消了正线小型机械维修和零散中修,由大型养路机械维修与综合维修相结合,对大型养路机械维修作业后的线路及时进行综合维修。二是实行先进检测,轨道检查车、机车动态报警仪、便携式添乘仪检测与保养维修相结合,对轨道检查车和各种仪器检测结果对比分析轨道质量指数,适时进行维补修。

2 维修管理现状

现在工务系统的管理仍以传统的经验型管理为主,缺乏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手段, 以设备保安全的思想逐步确立,但其实现途径(制度的落实上)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同时安全管理的落实机制还不健全。大准铁路公司管内北距呼和浩特市125公里,西距鄂尔多斯市130公里,管辖线路东起山西省大同市境内的燕庄车站(与国铁大同枢纽大同东站接轨),西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站,途径两省六县市(旗),担任线路共计580.27km,其中正线全长334.87km,站线169.341km,代维修线路76.051km;道岔507组:大准线道岔368组,代维修道岔 139组(单开道岔 127组、交叉渡线9组、复式交分2组、一渡一交1组);桥梁18585.31/125 延米/座,其中增二线开通使用1400.29/13延长米/座、代维修375.420/9 延长米/座;隧道23784.31/32延长米/座),其中增二线开通使用5010/5延长米/座;涵洞24450.310/839横延米/座,代维修924.250/37 横延米/座;大准管内曲线共248条,总长115932.62米的养护维修任务。

2.1 传统作业方式落后

2006年3月25日开行了万吨列车,开创了单线铁路首开万吨列车的先河;2006年万吨列车日均开行3对,2007年日均开行6对,2008年日均开行9对,2009年日均开行11对,2010年日均开行达到14对,2011年日均开行达到19对 ,2012年日均开行达到21对,列车速度和密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设备质量的要求更严,标准更高。但由于“天窗”给点的不确定性、个别“天窗”点存在给点时间上的不合理性,致使必须点外利用列车间隔作业;由于作业时间大大缩短,利用列车间隔进行日常维修保养的传统作业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劳动效率下降,工时和人力资源浪费较大。

2.2 安全隐患较多

一是由于列车密度大,速度快,作业时间短,利用列车间隔进行抬道捣固等作业时,刚起好道准备捣固,列车就已经开过来,无法捣固和做好顺坡,使线路出现高低、方向变化,容易造成严重晃车甚至危及行车安全。二是我段管内线路依山傍水,曲线多,半径小,列车速度快,噪音低,工务的防护手段跟不上,传统的以瞭望和对讲机联系为主的防护办法容易出现盲区,人身安全和行车安全难以保证。三是通讯设施落后,对讲机有的地段是盲区无信号,遇到紧急情况,难以取得联系,往往延误了问题的处理,对安全极为不利。

2.3 线路设备病害多,整治难度大

(1)曲线多、半径小,线路成型条件差。管内曲线共248条,总长115932.62米,最小半径400m;小半径曲线侧磨严重,日常养护维修特别困难。(2)2012-2013年全段冻害地段352处,其中15mm以上共14处,特别是前石门等地段,冻害严重,路基状态不稳定,容易造成行车事故。部分地段道床板结严重,线路几何尺寸难以保持。(3)自2010年以来增二线逐步开工,截止到现在二线已经开通了94km,存在现阶段路基不稳定,施工与既有线线路安全又冲突。(4)路基桥隧病害严重,由于整治费用不足和新线遗留问题,路基桥隧病害仍很严重,基床翻浆冒泥,路基裂缝下沉等等,严重影响着运输安全。(5)养路机械化发展不够完善,不能满足现场作业的要求。一是养路机械的装备规划没有实现,即养路设备数量不足。二是养路机械管理关系没有理顺,普遍出现管理薄弱。三是从事机械化作业的人员素质还不能够满足发展要求,养路机械操作人员缺乏有效培训,技术人员配备不足。

2.4 人员技术素质跟不上

现我段维修工作的重要劳动力75%来自各工区附近村民,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学习,甚至部分职工没有上过学,文化层次偏低、素质较差,虽经近几年来招入部分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使职工的文化水平有所提升,但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职工只要通过定职考试,取得上岗证就算有了“通行证”,对学习技术业务缺乏积极性。加之近年来对职工业务学习考核不细,滋长了“上岗无压力,学习无动力”的业务学习惰性,存在着工人技师和高级工人技师人才总量不足和职工技术技能结构不尽合理以及女职工多不适应工务工作的实际问题,文化水平偏低,对新科技适应性不强,日常维修养护工作凭感觉、凭经验。同业务学习达到“一口清、一手精”标准和争做知识型职工要求有着较大差距。特别是由于工务职工常年生活、工作在铁路沿线工区,职场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相比其他系统,长期处于“低社会”评价生存状态,思想波动较大,制约着全段的发展。

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低,还不能完全适应运输安全的要求,究其原因:

一是培训手段滞后,使专业技术干部、从事主要工种职工接受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使用和管理干部接受新的管理经验、作法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经验型管理占主流,制约着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而且在现有职工培训方式上,方法陈旧,内容老化,未突破过去工务传统的套路,现场实作上领工员教工长,工长教工人,固有的维修观念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代代流传,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培训内容不新鲜,培训质量没有大的提高,工作低标准,干活凭经验,经常习惯性违章。

二是车间班组负责人更新慢,接受新技术能力差,造成工务职工素质普遍偏低。

2.5 安全精细管理不到位

精细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规范管理、强化基础的深刻体现。因此从段管理层注重了规章制度、卡控措施的严谨完善和科学规范,但距科学管理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表现在:一是车间层由于文化结构不适应,理论水平有限,因而经验型管理比较普遍,不能从系统论的角度去研究哪些是影响安全的因素,哪些是影响人的积极性发挥的因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等关键性问题。尤其对“三违”现象只看到的结果,不会看问题过程;只会照章处理,不能透彻分析,解决问题抓不住主要矛盾。二是工班长在安全理念、专业水平、管理素质、组织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忙于日常生产具体工作多、疏于把握安全关键少,经验型事务性管理多、精细型创造性管理少。经验管理的结果直接导致精细管理在落实层处于初级阶段。

2.6 现场作业控制不到位。

现场作业控制是影响安全管理的突出症结。尤其工务惯性作业违章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职工多年来已经养成的作业习惯和传统的作业方式根深蒂固,安全意识淡薄,违章作业看惯了,干惯了,心存侥幸,而目前又乏于严密的制度考核、严肃的纪律处罚和科学规范的控制流程;另一方面反映在班组建设上“三基”工作相对薄弱,职工在运量骤增、车流密度加大、维修周期缩短、维修任务更加繁重的形势下,厌战思想、麻痹情绪突出,而各级管理者对自控型班组建设的深刻内涵理解不透,对职工遵章守纪、标准化作业内在心智模式的塑造不够有力,培育安全生产文化的理念不够深入。

为此,适应铁路运输生产的需要,最大限度地释放生产力,改革维修体制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3 维修管理对策

“十五”期间,铁道部以全面贯彻落实新的《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和实施维修“天窗”为契机,以适应铁路改革需要、不断发展生产力为主要目的,在兰州、南昌局开展了检修分开维修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对改革维修体制、实施检、养、修分开已取得了可行性试点经验,已在全国铁路进行推广。

工务设备维修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将工务部门原来以养路工区为基本劳动组织单位的检修合一的线路维修组织形式,改变为以车间为基本劳动组织单元的检修分开的维修组织形式,将设备检查与养护维修分开,实行异体监督,相互制约。

从“检、养、修”分开维修管理体制看,一是实行“检修养”分开是线路维修工作适应铁路快速、重载、高密度运输,积极推行“天窗修”的需要,是保证线路设备得到有效检查和监控,切实提高线路设备养修质量的新的生产模式。二是线路维修分为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含重点病害整治)和临时补修。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坚持“大型养路机械为骨干,小型养路机械相配套”的作业手段,充分利用“天窗修”,根据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和变化规律有计划地对线路设备进行整修,确保列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运行;执行“检养修”分开新的维修管理新模式。三是“检养修”分开必须贯彻“结构与轨面并重,以动态指导静态,以结构健康保轨面平顺”的业务指导思想;坚持“天窗修”,落实点内项目作业,整治设备病害,保证线路维修质量;达到强化轨道结构、改善轨道弹性、提高轨面平顺性的目的。

从目前维修改革情况看,也正在紧锣密鼓、着力于维修体制的变革,在大型养路机械配备不太完备的条件下,采用“天窗”作业,积极探索以工务段为组织的“检、养”分开维修管理模式。在此,联系我段实际情况,就适应新形势、新体制下的维修管理,浅谈几点对策。

3.1 建立“检、养”分开维修模式

以推进维修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检修”分开的指导意见,改革现行的生产组织模式,变零散修为集中修,变分散型为集约型,按检养分开的模式应加强各车间检查工区力度,配备相对精准的仪器,加强检查工区的管理。使检、养各司其职。

3.1.1 优化劳动组织

本着强化车间、强化一线的原则,应加强一线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完善各工建制,按各工区等级划分人员配置。

3.1.2 界定工作职责

线桥车间负责生产组织和设备管理。贯彻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任务指标,组织完成作业验收,合理组织劳力对管内设备病害进行集中整治,结合季节特点适时开展“三防”工作和专项整治工作。落实车间制定的各项巡查、巡检计划,负责管辖线路的巡道、道口、重点病害看守工、设备的临时补修和设备故障临时处理等工作;机械化维修工区主要负责线路经常保养、故障的永久处理等工作,并负责所配置的养路机械的保养和检修。

检查监控车间负责全段线桥设备检查、生产计划编制和作业质量验收。组织轨道、桥隧检测工区进行专业化集中检查分析;编制年度、月度生产维修建议计划,参与段级组织的月度维修、保养质量验收,季度设备状态质量评定,重点病害整治验收等工作;组织探伤工区完成全段管内钢轨、岔心、焊缝等线路设备的周期检查、复合、鉴定等任务。负责全段检查测量工具的配置管理、定期校验工作。下设的轨道检测工区主要配置轨道检测仪,基本职能是按小组定期完成管内线路设备几何状态的检查以及数据的采集、分析、整理、存储、上传等工作,并将检查到的超限处所立即通知线路工区进行临时补修;钢轨探伤工区负责钢轨探伤工作,并将发现的重伤钢轨立即通知所在车间组织更换,发现轻伤有发展的钢轨通知车间进行重点监控、观察。

综合机修车间主要负责全段的养路机械设备的定期巡检和保养,并负责机具、设备的大修以及小型材料机具的修制。

3.1.3 建立配套制度

一是管理制度。为规范车间、工区检查、维修和保养合理,对车间目标管理、职责及考核、二次分配实施办法、材料管理、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和操作检修保养等都标注明确 , 对工区各岗位明确岗位职责。重点以岗位职责为核心,以岗位标准为基准,理顺适应“检、养”分开体制下岗位职能的转换,对各工种专业技术标准、各岗位作业标准和考核标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规范,细化明晰每个层面、每个岗位的安全管理责任,变行为管理为制度管理,为实施“修养”分开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考核制度。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为加强车间在安全生产中日渐突出的管理作用,应按照“安全、质量、任务、管理”四位一体挂钩考核的总体思路,从安全、任务、动静态质量、作业项目等方面制订具体的考核办法,同完成任务与工区职工二次分配挂钩,奖优罚劣,激发职工积极性,确保各项任务完成。

三是监督机制。按照“异体监督, 严格验收”的原则,建立三级监督机制。按照“自下而上、层层把关”的原则,强化质量验收。

3.2 抓好十项重点工作

3.2.1 转变思想观念

面对运输快速上平台和生产力布局调整后生产布局、生产环节及作业方式、作业流程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管理者要摆脱旧有的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努力克服方法陈旧、管理粗放的做法,要从高速、重载与现有设备质量的关系、实行“天窗修”与目前作业方式的关系、新技术新设备与人员素质的关系、干部监控与职工自控的关系四个方面,加大对干部职工的形势宣传教育力度、政策规章学习力度,在思维方式上进行大开发,在思想观念上进行大转变,从而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树立起适应运输形势、适应改革变化的新理念。

3.2.2 落实“天窗修”制度

(1)明确“天窗点”集中修的基本作业内容。凡是封闭线路的作业(如换轨、换夹板)和影响基础的作业(如单根或成段更换轨枕、破底清筛等),必须全部纳入“天窗点”。其他临修作业和调整几何尺度的作业,能纳入“天窗点”进行集中修的尽量纳入。

(2)明确“天窗点”集中修的基本组织形式。集中修一般以车间为单位进行组织,车间主任为施工负责人。工作量较大的特殊情况,由段组织各车间统一进行,既减少了分散作业时的防护人员数量,大大压缩了生产辅助人员,又提高了效率,增加了安全度。

(3)明确“天窗点”集中修的基本要求。一是“天窗点”前所有参加作业人员必须到达现 场,并做好施工准备;二是明确“天窗点”内作业项目的程序和作业方法;三是“天窗点”每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量;四是明确达到的质量要求。

(4)明确“天窗点”集中修的管理内容。一是执行邻线来车停止作业的规定;二是将工区编制计划,改为车间编制集中修计划,工区编制小型项目的维修计划和临修计划;三是车间无力完成的项目提报段技术科,由段统一组织安排;四是掌握列车运行图,根据“天窗点”和列车运行间隔时间安排作业地段和作业项目;五是段制定围绕“天窗点”集中修的考核办法,对“天窗”利用率低的车间、工区进行考核。

3.2.3 强化现场作业管理

以保证列车安全运行为重点,严格两纪一化和现场作业的管理,进一步落实现场作业安全卡控机制。明确线路、桥梁、巡道、探伤、道口、防护各工种和技术科、等职能科室现场作业安全重点卡控项目,按照普遍性、突发性、超前性、关键性、倾向性五类问题,全面落实现场作业安全卡控措施,形成作业、控制、检查、考核和信息反馈及滚动完善的闭环管理。通过强化作业卡控,落实作业标准,促进设备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2.4 强化作业卡控

线桥设备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按标作业、作业达标。为此,要紧紧抓住作业管理这个中心,创新管理方法,变作业过程单元控制为作业过程程序化控制,从便于对标作业出发,划小作业过程单元的作业行为,制定程序化控制卡(表),明确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做到作业过程不漏项、不走样。

3.2.5 强化职工素质达标

从工班长、技术能手、党员入手,采取电化教育、网上课堂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学途径和方式,让职工明白安全生产应该干什么、不准干什么,落实在岗位上,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同时要调整职教师资力量,从工人技师中遴选技能特长的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中,突出抓好一线职工的技能培训。要建立符合实际的奖励约束机制,使职工有压力,同时又有动力,愿意学,自觉学。要鼓励更多的一线职工自学成才,带动全段职工文化程度的整体提高。要加大对职工法律意识的教育,让我们的职工能懂法、会用法。通过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班组安全可控、日常管理规范、职工业务过硬、班组工作达标。

3.2.6 强化生产信息化建设

在车间、班组配备计算机,并设置计算机终端,打造覆盖各车间班组的计算机信息局域网。依托段建局域网信息平台,利用职能轨道检测仪静态连续检查、道尺手工断点检查、轨检车动态检查数据及钢轨辙叉磨耗定期检测等数据录入微机,利用计算机系统重点对线路设备动、静态技术指数进行汇总、分析、评比,实现纵向的班组、车间、段信息管理中心、段领导班子四级安全情况信息查询及日报告和横向的各职能科室之间安全信息流转,为加强安全生产决策、指导车间管理和工区现场作业,提供最直观、最科学的管理依据。同时,转变传统办公方式,加速信息化建设。将党政工团和各职能部门及各车间、班组的各类信息全部集成在一个信息平台上,实现办公自动化、公文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动态、适时、标准化传递,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3.2.7 加强车间管理

要坚持以标准化车间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强车间的管理,进一步完善车间管理措施和创建标准,定期对标检查,实现滚动提高;赋予一定的人事管理权、班组长提职晋级推荐权、工人岗位调配权、二次分配调整权、生产组织指挥权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权,有效强化车间安全管理,促进车间职能由纯粹的执行层向管理执行型转化。要加强车间干部的培训、考核和竞争机制,对车间管理人员述职实行跟踪考察,促进车间干部在安全责任意识上进一步强化,在基础工作上高标准、抓细节、求精到,使精细管理拓展渗透到车间工区各个管理岗位、作业岗位。

3.2.8 加强班组管理

完善自控型班组建设实施办法,重点建立以严格两纪一化、调动全员参与、提高管理意识为重点的现场自控机制,高标定位,规范操作,严格评验,依靠素质培训、优胜劣汰、激励约束机制和合理的工作流程,促进职工在作业过程中自我管理,按程序自觉落实标准化作业。进一步抓好工班长的选配、培训、管理、津贴待遇四个重点环节,促使工班长队伍整体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动班组自控能力的提高。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日常生产和安全管理,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要严格落实班前预想制度,充分预想和分析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问题。班组安全预想必须由工长填记和布置,现场作业必须按规定防护或到车站登记,必须严格作业标准和要求。同时要抓好考勤管理,提高出勤率和上道率。抓好工具、材料管理,做到物流有序,帐、卡、物相符。

(2)加强各类生产基础台帐的管理,做到台账与现场相统一 , 切实起到指导生产、为生产服务的作用。工班长必须熟知各类生产台帐的内容和要求,切实履行班组管理者责任。

(3)继续完善班组管理的各项措施、标准,严格按时、按标准考核评比,落实奖惩。按照段班组管理模式标准 , 进一步抓好规范,实现“物流定置、操作定序、设备定置、环境定标”的班组“四定目标”,营造心齐气顺、文明整洁、团结务实、管理规范的良好氛围。

(4)加强职工思想教育,营造优美、健康、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各车间、班组特别是车间负责人、工班长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切实承担起职工思想教育的重任,深化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改革形势教育和“三新”知识教育。要把工区室内外环境美化、亮化和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振奋广大职工的精神,激发职工的斗志,营造班组良好的精神面貌。

3.2.9 强化安全预控

紧紧围绕当前防洪、防胀、防断、防治线路红光带等安全重点,全力抓好各类隐患问题的检查、防范、和治理。一是补强完善安全危险源控制机制。按照逐级排查、立档销号、控制防范、检查督导的程序,针对重大危险源、主要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建立段、车间、班组三级防范控制和检查督导体系,实行量化检查、定期普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保证各类安全危险源控制定人定岗,责任明晰,始终处于监控状态。二是充分利用办公信息网,及时收集、分析、处理和解决好各类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抓好超前控制。三是成立地面静态、添乘机车动态、“两纪一化”专项检查组和施工安全配合监控组,采取徒步检查设备和现场跟班作业的方式,对车间、班组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加大安全督导纠偏力度。严格隐患问题立项跟踪落实制度和领导分工督办制度,对指令纠偏范围内的安全管理纰漏和现场作业隐患,限期整改,并追踪落实,与责任制考核挂钩,达到超前防范及时、督导纠偏有力、整改补强到位的目的。

3.2.10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及行为方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科学。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是留住人才、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从而,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进步,确保企业长盛不衰。企业管理者只有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维定势,在企业内部搞好激发员工信念,发挥员工才能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就一定能使领导与员工的心理距离拉近,感情距离拉近,认识距离拉近,慢慢地,双方的思维就会“同步”,于是很容易想到一起,走到一起,企业的方针、目标、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长期、近期的政策,都会被员工所认可、接受,形成上下一条心,齐心协力搞好企业的各项工作,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创造奇迹,求得发展。

4 结语

机修工作思路篇3

关键词: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of traffic facilities ar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or the repair and maintenance of highway work in its efforts, through the road maintenance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repair management, summed up the exchange of experience and peer management of highway maintenance machinery equipment.

Key words: highway maintenance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540.3

一、机械管理的难点

1.管理人员思想保守,严重存在“机吃路”思想。由于历史的原因,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效益观念在职工头脑还未根本树立,思想僵化,行动滞后。“等、靠、要”的思想在职工头脑中还是根深蒂固,不推不动,推一推,动一动。加之养路投资本身就少,首先要保证人员工资和材料费到位,才能养好公路,使用、维护机械麻烦,又需耗费养护经费,用人工比用机械便宜、省事,害怕“机吃路”。

2.规范管理不到位及业务综合素质不高。实行养护生产机械化是现代高等级公路养护的必然趋势,机械的管理和操作需要既会操作、保养、维修又要善于经营和管理的人才。在相关管理人员中,懂技术、懂业务、懂管理的人员还远远不够。有些机械在运行过程中不注重机械的使用和维修情况,加上操作技能低下,保养维护不到位,其结果就是加速了设备的损坏,降低了机械效率,缩短了使用寿命等,这些都是机械管理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因此机械管理和操作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对养护机械的使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3.养护机械的维修和保养得不到保障。交通部1996年颁布了《公路筑养机械保修规程》,该规程规定了大中型机械采用保养及一、二、三级保养制度,明确规定按工作小时计算,一级保养200h、二级保养600h、三级保养1800h。执行好保养规程的关键,是要反映机械真实情况的运转记录和提供一定的保养时间。很多机械都是在一线施工机械分散,维修力量、条件薄弱,维修器具不全技术不高,机械完好率受到影响。加上公路养护工作环境恶劣,长期露天作业,流动频繁,调迁不定,而操作机手又缺乏主人翁精神,得过且过,保养机械及爱护机械意识差,造成机械早期损坏及意外损坏较多。使养护机械不能有效地运作和灵活调配,从而造成机械效率低下。

4.不注重机务基础工作存在应付思想。机务基础工作指机械设备从出厂直至报废为止的使用、维修、保养、调动、改装、消耗及技术普查等全部技术历史资料的整理归档。其目的是要全面地掌握养护机械的技术动态,以便于管理。然而许多管理人员普遍认为这只不过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思想上不重视应付了事,不收集整理相关的技术数据,有的甚至不入帐,存在帐物不符,机械设备不进行经济核算等,从而滞后机械管理工作,无法从根本上保障机械的正常投入和使用。

二、机械管理的对策

为解决上述难点问题,提高养护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充分发挥机械效益,更好地为公路养建事业服务,应采取下列措施。

1.加强培训力度,强化专业队伍技术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不断的加强学习,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科学地操作和维修机械设备。制定对操作人员技术培训、考核、检查、安全教育的详细计划,经过操作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的机手,才持证上岗。操作人员应“六懂”: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懂施工工艺、懂施工方法;操作人员应“四会”:会操作、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故障。施工单位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强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的专业人才,以满足单位今后的发展需要。再次,树立岗位风险、竞争上岗,多次就业、多种形式就业的新思想和新观念,采取公开招聘或内部竞聘的办法,适时引进具有现代机械管理经营知识和操作维修技能的人才,充实、稳定、壮大机械管理和操作人员队伍,以适应公路养护机械化的需要。

2.强化管理职能提高机械效率。改革和调整现有机械管理体制,建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机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机械的经营效益。首先,建立健全科学管理体制,正确使用,灵活经营,充分发挥养护机械的效能以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契机,建立相应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保证公路正常养建工作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管活用活现有的机械设备。实行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动态管理,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采取倒金字塔式管理模式,即基层机械人员要多而好,管理人员要少而精,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机械管理、使用、维修制度,对养护机械实行“例保与定期保养制”。同时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将责、权、利全方位地落实到每个管理环节以及职工个人身上,充分利用行政和经济、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法,对做得好的进行奖励,做得差的进行处罚。与此同时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在职工头脑中树立主人翁意识,当发现管养的养护机械出现问题时,变“要,要我管,要我维修”为“我要干,我要管,我要维修”,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使用和维修好养护机械,经常保持养护机械技术状况的完好,保证随时随地投入使用。

其次,善于借鉴和总结经验,采用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传统管理与现代化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合理配置机械管理和操作人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机械人员到管理先进的地区、部门学习,也可以请先进地区、部门的人员来传授知识、点拨

经验,达到机械管理思想与时俱进的目的。结合职工深造、级别晋升及其它形式,对机械人员进行知识升级培训,开拓视野,更新知识,增长才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夯实基础。在人员配置上实施双向选择、动态管理,形成顺畅的人才流动机制。在分配制度上,严格按岗、按职、按责、按技、按效、按资综合考核付酬。

3.切实做到“管用结合,重用重养”,时刻保证养护机械有效地运作和灵活调配。结合公路养护工作线长、点(站)多,施工作业面广,作业量又不集中,分散流动作业的实际情况,坚持以预防为主,强制保养,视情况修理的原则,因地、因路、因时制宜地制订机械保养计划。按照机械使用的技术应正常保养,把小问题、小毛病处理在萌芽状态。每一个配套机械组应有1名机械维修工,以便随时进行检修,发现故障及时判断、维修,确保工作不受影响,使机械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科学合理地使用,根据施工工程量和工艺技术的要求,合理配置养护机械和科学调度,避免大车小拉及单一作业造成机械闲置的浪费现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维修,杜绝带病作业。同时,做好停置机械的停封保养,按期良好地进行保养,从而降低维修次数和成本。所以,加强保养管理是发挥机械效能的重要手段。

4.强化机务基础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最佳方案的依据。严格执行有关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养护机械内业的各项管理,从基础工作开始,切实做好机械设备的的各种帐卡,技术档案和随机履历书,包括原始技术文件、交接验收、运转维修、经济核算及事故分析处理等原始资料的统计、分析、整理和保管工作,无论哪一个环节都必须有据可查,做到帐物相符,帐卡相符,帐帐相符,并达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使领导全方位了解养护机械的技术动态,乃至领导在科学决策时用于分析各种与机械设备有关的技术责任的重要文字依据,较好地为养护生产提供服务。

三、结束语

通过对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综合分析,能够全方位提升公路养护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将各项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对存在的故障隐患和管理问题,科学决策,及时加以解决,确保各类施工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使设备的综合使用能力和经济效益得到极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震勇.公路养护机械维修管理浅析[J].科技信息.2009(8).

机修工作思路篇4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前言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加快,里程增加,如何管理好高速公路、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已愈来愈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同时,如何快速高效地维修高速公路设施,保证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提高高速公路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总结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是摆在高速公路养护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

一、健全机制 完善制度 强化监督 规范管理

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要全面推行ISO 9000国际质量体系标准,以保证各项养护管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首先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养护管理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制定逐级目标责任制及岗位职责,做到层层细化、层层分解,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其次要制定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考核办法及养护工作质量目标,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第三要不断完善养护技术资料建立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动态数据库,实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第四要严格养护管理程序,使养护管理工作从计划、组织、安排、实施到监督、考核、验收等,形成一套规范、严谨的工作

二、走机械化养护的道路

高速公路固有性质决定了高速公路损坏后必须及时修补,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机构首先要满足“快速反应”这一基本要求。以往养护用工人,运输靠四轮,管理凭经验的做法已远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需要。因此必须建立一支反应迅速、技术熟练、设备配套的机械化养护队伍,才能保证养护的及时性,快捷性。走机械化养护的道路,在机械设备上必须以专用机械为主。如铣刨机、摊铺机、压路机等等,非专用机械如翻斗车等可采取雇佣社会车辆方式解决。雇佣社会车辆会减少初期投入大量资金并减少管理费用及管理难度。走机械化道路最终达到路面坑槽修补不过夜、防护栏维修不过天,听到命令能迅速出发,圆满完成任务,时刻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路况。

三、提倡科学养护,加强员工培训

提倡科学养护,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养护方针。那就是日常维修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维修作业和病害根治并重;有计划地安排专项治理;严格按规定的修补工艺施工,确保修补质量;加强交通管制,保证维修施工安全。具体的说:在保证日常养护的同时,根据我省气候特点,每年3月~10月进行集中整治;在维修作业中要特别注重水害和路面病害的根治;路面养护是养护的重中之重,单靠日常保养不足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还要逐年安排专项治理,不断改善道路条件,以延长路面大修周期;在通车条件下进行高速公路维修,严格的交通管制是维修作业必备的条件。为了道路施工及交通安全应执行没有批准施工安全欲案不准开工,没有施工作业许可证不准上路,没有经过安全培训的人员不准参加现场作业。同时做到按规范规定的道路施工标志、标灯全部落实到位,各级安全管理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尽量做到当天铣刨的路床当天完成摊铺。提高养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大力倡导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积极推广养护新技术、新工艺。定期选送员工进行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既能“指挥”又能“战斗”的多用人才。

四、以人为本 强化管理 提高素质 转变观念 加快科学养护管理进程

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属于动态管理,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是最基础、最能动的因素,是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决定管理科技水平的关键。为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水平,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调动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变消极管理为积极管理,提高养护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其次,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决定交通行业科技水平的关键,现代化的管理机制,需要有高科技的人才、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有了人才,才能掌握科学技术,有了科学技术才能形成先进生产力,新的生产力才能实现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因而,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人员素质的提高,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强化“知识本位”、“能力本位”观念,这就要求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并组织、聘请有经验的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把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一支在思想上、技术上、作风上、装备上都能完全适应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及养护管理的队伍。再次,要确立以激励、挖掘、凝聚为开发目标,真正形成尊才、爱才、用才、护才的良好氛围。要更新观念,建立竞争机制和奖罚、激励机制,培养竞争意识,形成勤于思考、善于发挥、勇于开拓的良好工作局面,并不断强化管理意识,创新思路,发展战略管理、科学决策的工作理念,加快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科学化进程。

五、大力推进科学养护,建立预养护制度

实施预防性养护制度,是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一条基本经验。因此,首先要加强对预防性养护制度内涵的研究,提出适合我省情况的预防性养护工作总框架;二是加强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科学养护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一手抓系统研发,一手抓实际应用,向着开发的深度和应用的广度发展,推进养护管理方式的转变;三是针对我省高速公路路面损坏特点,抓紧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尽快形成我省高速公路养护的基本措施和成套技术。

六、加强路政管理

路政管理工作是养护管理工作的保障,路政与养护密切配合是搞好公路养护的根本。从路损坏的情况看,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人为故意损坏所致,无意损坏的只占很少部分,这不仅增大了养护工程量而且造成国家财产极大损失。为此,应进一步加强路政管理工作。一方面,公路路政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分析路损情况,研究对策;另一方面,需要国家从法律法规上赋予路政管理人员强有力的管理手段。路政管理与养护管理工作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两部门之间要经常沟通情况,研究对策,有些基础资料可共享,避免重复浪费,提高工作效率。还可给养护管理员颁发兼职路政员证,这样就在公路管理部门形成专职、兼职路政员共同管理公路的网络体系。

七、结语

机修工作思路篇5

【关键词】配电网;抢修;计价依据;标准

一、台风抢修工程特点

台风抢修工程是指在遭受台风损坏的电力设备设施,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恢复供电的抢修工程,具有点多面广、多点同时施工等特点。根据广东电网公司台风抢修工程实际情况,台风抢修工程主要分为二类:本单位组织抢修承包商开展本单位的抢修工程、本单位组织抢修承包商援助其他单位的抢修工程。其主要特点梳理如下:

1、由于需在限定的时间内恢复供电,抢修内容及工作量不确定,抢修单位所投入的人力、机械激增,特别是工地运输,是抢修单位人力、机械投入最多的分项工程,是保障抢修任务在规定时间完成的关键。而且,人工工日、机械台班单价激增,远高于日常市场单价。

2、抢修工程为突发,且为零星、多个抢修点位抢修,调遣参与抢修的人员无法租、设临时住所,只有就近租住。

3、考虑到抢修工期要求,为在限定的时间内恢复供电的抢修工程,短时间内完成各项分部工程,送电线路工程夜间施工较为常见。

4、为了抢修任务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送电,从施工工地调拨施工机械进场,增加了在建工程中重复进退场的运输费用;在抢修单位接到台风抢险任务后,抢修任务是不明确、不清晰的,抢修点多面广,多点同时施工,所需施工机械必须准备充分,并要考虑一定数量备用,因此可能造成运输费增加和部分闲置,比如运输车辆、起重设备等。

5、工程施工方式存在差异,同一施工作业任务,部分以机械为主,部分以人工为主,而且,为短时间复电和抢修期间施工机械紧缺,所采用的机械其规格型号可能比常规施工高出很多,施工成本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配电网台风抢修工程计价依据标准研究难点

根据台风抢修工程特点,配电网台风抢修工程计价依据标准研究难点主要归纳如下:

1、抢修特殊性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原则

由于现行定额是在规定的正常工期内,正常的气候、地理条件和工作环境下进行编制,对于抢修来说,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连续性、最短时间复电、点多面广、多点同时施工等特殊性,人员和机械投入激增,工程施工方式也存在差异,因此,确定抢修特殊性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原则是本次编制预算定额的前提,也是测算定额人材机耗量的前提。

2、定额子目及工作内容的确定

由于台风抢修具有点多面广、多点同时施工等特殊性,如何合理划分抢修类型,设置定额子目,确定工作内容,既能符合台风抢修工程实际特点,也能满足实际套用定额简便的需求,是本次编制预算定额需解决的关键。

3、施工单位施工成本核算和人材机耗量测算

对于抢修来说,抢修人员和机械激增,人员和机械台班单价也激增,成本难控,再加上施工单位并无企业定额,施工成本真伪核算是开展标准研究的前提。同时,人力、机械投入巨大,无规律可言,人材机耗量测算也是一大难点。

三、配电网台风抢修工程计价依据标准研究思路及方法探讨

1、研究思路

(1)收资调研,总结现状和存在问题

按照“1+3”模式,以广东为基础,海南、浙江、福建为辅,开展各地电网台风抢修工程抢修模式、特点、施工难点和成本、结算方式等的调研,收集基础资料,分析差异。同时,收集不同项目单位不同问题,归集形成待解决问题清单,以糅合到编制成果中。

(2)依据抢修工程特点和规程规范、实际作业内容等,确定定额子目、工作内容和工程计量单位

按照既能符合台风抢修工程如按点抢修的实际特点,也能满足实际套用定额简便的需求原则,组织项目单位、施工单位和结算审核单位开展研讨,从实际主要抢修工程类型、作业内容和规程规范,并结合历史资料等方面考虑定额子目和工作内容的设置。

(3)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材机耗量和成本测算模型,编制形成预算定额和计算规定

按费用性质归集成本发生项,设计配网工程成本收资表,,建立工程量和工程成本的数理统计模型,分析差异原因,去伪存真,筛选出可用样本;在此样本群下,测算定额人材机耗量,同时,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划分各类地区。

关于施工成本的真伪,可按如下步骤进行分析:

Step1:按表1-3收集基础数据,发放至不同项目单位、施工单位;

Step2:分析各样本差异原因,如施工组织方式、地形、考虑的颗粒度不同等因素,地形因素则统一折算成平地考虑,施工组织方式则选取大多数施工组织方式考虑;考虑的颗粒度不同则按同一颗粒度进行校正;

Step3:剔除不同影响因素后,以成本为因变量,工程量为自变量,利用主成分因子分析筛选出主要工程量变量,建立主要工程量与成本的数理统计关系。利用主要工程量与成本的数理统计关系,也可以检验后续增容样本施工成本的真实合理性。

Step4:对于样本数少的工程,结合抢修工程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随机模拟,计算小样本事件的可靠性。

(4)水平测算,工程试应用,成果验证

开展与现行技改检修定额费用、其他抗灾费用计价标准的对比分析,根据测算结果,修正调整人材机耗量和取费标准。同时,针对2016年台风抢修工程,现场调研收资,增加样本容量,验证相关定额编制成果;针对2017年台风抢修工程,开展研究成果的工程试应用,进一步验证成果的适用性,必要时修正研究成果。

2、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从定额和计算规定编制原理研究为出发点,在充分借鉴以往行业及地方定额编制方法和思路,针对配电网台风抢修工程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搜集相关文件、资料和数据,对实际工程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和研究,有条件时开展台风抢修现场实地调研验证,并通过各单位分头测算和征求意见,以具体调校和验证费用水平合理性。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将定性分析与定量紧密地结合,主要采用经验数据采集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类推法和聚类分析法:

①经验数据采集法

经验数据采集法,一方面收集台风抢修施工难度以及相关台风抢修的特殊性、历年结算存在问题,并提炼形成有效资料;另一方面为发放定额人材机耗量收资表,通过项目单位和施工单位历年抢修经验和工程实际,填写收资表,作为人材机耗量测算的基础数据之一。

②统计分析法

利用统计分析法,就是考虑台风抢修工程的施工条件,统计分析抢修施工单位实际施工成本下的人材机耗量、实际施工成本与工程量的关系。

③比较类推法

比较类推法是对历年抢修类型较少的工程或作业的人材机耗量测算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同类或相似类型工程的典型价格水平为标准,经过分析比较,类推出相应耗量水平。

④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就是通过聚类分析,来达到划分与地区因素相关的费用项的费率。

⑤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用于计算小样本事件的可靠性,即施工成本的合理性。

四、结论

通过梳理归纳现有电网工程计价体系及企业现状,论证了开展配电网台风抢修工程计价依据标准研究的必要性,并对配电网台风抢修工程计价依据标准研究思路和方法做了初步探讨,以为后续配电网台风抢修工程计价依据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卢艳超,温卫宁,郑燕.我国电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完善[J].电力建设,2014,35(9):123-127.

[2]丁爱武.大跨越送电线路工程铁塔组立补充定额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1,14:115-116.

[3]矫立宪.高寒地区电网工程施工机械降效分析[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4.

机修工作思路篇6

摘 要:汽车故障的维修与诊断不仅需要维修人员的维修技术过关,还需要冷静的头脑。很多维修人员在判断故障时失误并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因为没有冷静的思考,过于急躁,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只要头脑冷静,遵循一定的诊断程序作业就一定可以找到故障源。本文重点对汽车维修诊断时的思路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汽车故障诊断;思路与方法

汽车行业作为重要的行业不仅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汽车维修也成为当前重要的工作行业,汽车故障诊断思路和方法直接决定汽车维修的效果,正确的思路和方法能够保证维修质量,反之,则会严重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深刻研究汽车故障诊断修理的思路和方法。

一、汽车故障诊断时要注意的问题

1.查找合适的维修信息

当汽车发生故障时,应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维修,不能盲目的推测。首先,必须有汽车的结构图和电路图,合适的检查程序可以更快的找的故障原因,从而节省时间。制造商提供的维修手册或者电子数据系统中载有维修程序信息,可帮助你更准确的找到故障原因。如果实在找不到制造商提供的原厂说明书,可以使用同类产品的使用说明书,但不提倡此种方法,因为两种数据是有差异的,极有可能导致判断失误。在迫不得已使用的情况下,要注意两者之间数据的差异。

2.积极的查找故障

当故障出F时应积极的应对处理,马上进行检查。还应及时学习最新的维修知识,及时更新知识,有时候汽车的间歇性故障是不容易诊断的,除非在检查汽车时故障刚好出现。所以说,在我们检查汽车的同时故障不出现,我们就无法诊断。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的那个故障发生时去现场诊断,并建议顾客不要再一次启发动机,耗费比较大,还容易引发更大的故障。唯一的方法就是维修人员及时的到现场进行诊断与维护,帮助顾客解除故障。

在汽车检修中,如果计算机装有可拆卸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那么必须拥有最新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刷新的信息。假如不具备这类知识,而汽车制造商却推荐更换“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来修正一项特别的驾驶性能,那么将在检查、诊断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以及增加成本。

还有要注意的常识是,发动机的机械故障也能产生诊断故障代码,因此诊断故障代码并不一定是发动机计算机系统某一元件的故障。例如,如果由于排气阀烧坏而使汽缸压缩性变差,而诊断故障代码显示的是氧传感器提供的缺氧信号。事实上,大量的油气混合气在汽缸内未燃烧,氧传感器能感应到排气气流中附加的氧气,这时必须尽快确定到底是传感器故障导致缺氧故障还是有机械上的原因。

二、正确判断故障根据故障性质进行维修

1.按工作状态可分为间歇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

间歇性故障就是有时候发生有时候不发生的故障,在汽车检查时也不一定可以查得到,永久性故障就是除人工维修外不会消失的故障。在汽车的诊断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种,这种故障不易被发现,如一直未发现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故障,为汽车与驾驶人员的安全埋下隐患。

2.按故障程度可分为局部功能故障和整体功能故障

如果汽车其他部分完好,只有其中一种功能故障就是指局部故障。反之,如果汽车一部分出现故障使整个汽车功能不能实现就是指整体功能故障。当汽车出现局部故障是一定要重点排查,确定故障源并维修,不能因不影响整体使用而大意。积极主动的维修并诊断,防止局部性故障发展为更严重的故障,为行驶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3.按故障形成速度分,有急剧性故障和渐变性故障

急剧性故障是指故障发生后不停车修理就不能继续运行的故障,工作状况急剧恶化。渐变性故障是指故障发生后还可以继续行驶。还有一种故障称之为突发性故障,这种故障发生后非常危险,严重会危及驾驶员和车辆安全,这种故障发生时往往没有任何预兆突然发生,与急剧性故障相似。

4.按故障产生的后果分,有危险性故障和非危险性故障

危险性故障是汽车检查与维修的重点,因为危险性故障常常会危及到驾驶员和车辆的安全且突然发生,突发性故障和急剧性故障都属于危险性故障。渐变性故障属于非危险性故障,故障发生时一般是有预兆的,且发生后是可以修复的。所以危险性故障是汽车故障排查中的重中之重,防止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安全问题。

三、汽车诊断时要注意问题

1.要有详细的汽车诊断参数

诊断参数是指描述系统、零件、过程的状态参数。在诊断过程中应从技术上和经济上综合分析确定,选择一个合适的状态参数作为诊断参数,这样才能更快更准确的找到并解决故障。

2.合理使用汽车诊断方法

在故障发生时,一定不要慌张,应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诊断测试,来判断故障,不能盲目的根据推测来诊断。

汽车在工作过程中,各种零件和总体都处于装配状态,无法对其零件进行直接测试。例如汽缸的磨损量、曲轴轴承的间隙等,在发动机不解体的情况下是无法测量的。因此,对汽车进行诊断都是采用间接测量,如通过振动、噪声、温度等物理量的测量来间接诊断汽车的技术状况。采用间接测量方法进行判断,必然会带来一些“不准确性”。例如发动机工作时,曲轴主轴承的工作状态可分为正常状态和不正常状态两种情况,如果采用机油温度作为判断轴承工作状态的特征,并将油温分为“正常”“过高”两种情况,则可能会产生误判。因为机油温度过高,固然可能是轴承运转失常所致,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如机油黏度不合适、机油量不足、机油散热器不良等)造成机油温度上升。

“故障树”分析法,是根据汽车的工作特征和技术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的树枝状图形,来对故障的发生原因进行定性分析,并用逻辑代数运算对故障出现的条件和概率进行定量估计。这是一种可靠性分析技术,普遍应用于汽车等复杂动态系统的分析中。树枝图分析法用于汽车诊断,不仅可以分析由单一缺欠导致的系统故障,而且还可以分析两个以上的零件同时发生故障引发的系统故障,还能分析系统组成中硬件以外的其它成分,例如可以考虑汽车维修质量或人员因素的影响。

汽车故障的发生带有随机性,属于偶然性事件。如若建立树枝图,并用来分析故障,有助于弄清楚故障发生的机理,除可进行定性分析外,还可以根据树枝图中影响故障发生因素的出现概率,定量预测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即故障发生的概率。

四、结语

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国国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汽车维修作为保证汽车运行和使用的重要因素,需要予以充分的重视。我国的汽车维修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汽车维修质量,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详细讨论,探讨汽车维修需要注意的问题,正确判断故障准确维修,希望能够为从事汽车维修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白月飞.张羽.汽车故障诊断修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建材科技,2014(4):115-116.

机修工作思路篇7

关键词:汽车故障诊断思路

在汽车维修领域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维修人员在判断故障时失误较多,并不是因为他们技术欠缺,而是在诊断过程中过于急躁。遇到问题时不能冷静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确定维修思路前,千万不要忙于动手。首先要排除杂念,然后再遵循一定的诊断程序。

一、汽车故障诊断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查找合适的维修信息。对于装有自诊断系统的待检查的汽车来说,检查诊断的第一步就是查找合适的维修信息。必须拥有修汽车的说明书,不能用推测、猜想,如果实在找不到原车说明书,用同类车型作参考也可以,但要注意数据的差异。除此之外,最好拥有要维修汽车的服务通报。

同时,必须拥有汽车的电路图和结构图,没有相应的电路图对于诊断计算机系统的故障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制造商提供的维修手册、通用维修手册或电子数据系统中必须载有维修程序信息。诊断结果可以由专用的输出传感器表明是否有故障,但无法显示故障是出在传感器本身还是出在导线上,必须有合适的检查程序以确定出准确的故障原因。一本部件位置手册可以帮助找到汽车上的某一个部件,从而节省时间。

(二)积极的查找故障。有些汽车的间歇性故障是难于诊断的,除非是你检查汽车时正好故障显现。换句话说,当我们进行诊断测试时,故障症候不出现,故障就难以诊断。

当故障一出现,立即直接到现场去诊断故障。这一方法对无法启动的故障尤为适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当告知顾客不要再试图启动汽车。这样做的费用可能偏高,但有时候,这可能是成功地诊断故障原因的唯一方法。一定要乐于多跑上几千米为顾客诊断,排除故障。

在汽车检修中,如果计算机装有可拆卸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那么必须拥有最新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刷新的信息。假如不具备这类知识,而汽车制造商却推荐更换“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来修正一项特别的驾驶性能,那么将在检查、诊断上浪费时间。

再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常识是,必须知道发动机的机械故障也能产生诊断故障代码,因此诊断故障代码并不一定是发动机计算机系统某一元件的故障。例如,如果是由于排气阀烧坏而使汽缸压缩性变差,而诊断故障代码显示的一直是氧传感器提供的缺氧信号。事实上,大量的油气混合气在这个汽缸内未燃烧,氧传感器能感应到排气气流中附加的氧气。这时必须能决定到底是传感器故障导致缺氧故障码还是有机械上的原因。

二、根据故障的性质不同进行不同的维修

汽车维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故障性质。根据汽车故障性质、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维修方法。

(一)按工作状态可分为间歇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间歇性故障就是有时发生、有时消失的故障。永久性故障是故障出现后,如果不经人工排除,它将一直存在。

(二)按故障程度可分为局部功能故障和整体功能故障。局部功能故障是指汽车某一部分存在故障,这一部分功能不能实现,而其它部分功能仍完好。整体功能故障虽然可能是汽车的某一部分出现了故障,但整个汽车的功能不能实现。

(三)按故障形成速度分,有急剧性故障和渐变性故障。急剧性故障是故障一经发生后,工作状况急剧恶化,不停机修理汽车就不能正常运行。渐变性故障发展较缓慢,故障出现后一般可以继续行驶一段时间后再修理。与急剧性故障相类似的一种故障叫突发性故障。在故障发生的前一刻没有明显的症状,故障发生往往导致汽车功能丧失,甚至危及人身、车辆安全。

(四)按故障产生的后果分,有危险性故障和非危险性故障。突发性故障和急剧性故障属于危险性故障,常引起汽车损坏,危及到车辆和人身安全,是汽车故障诊断与预防的重点。渐变性故障属非危险性故障,故障发生后一般可以修复。

三、汽车诊断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有详细的汽车诊断参数。汽车诊断参数是诊断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解体的条件下直接测量结构参数十分困难,因此必须通过状态参数进行描述。此时用来描述系统、零件和过程性质的状态参数称为诊断参数。一个结构参数的变化可能引起很多状态参数的变化。究竟选择哪些状态参数作为诊断参数,应从技术上和经济上综合分析来确定。

(二)合理使用汽车诊断方法。汽车在工作过程中,各种零件和总成都处于装配状态,无法对其零件进行直接测试,例如汽缸的磨损量、曲轴轴承的间隙等,在发动机不解体的情况下是无法测量的。因此,对汽车进行诊断时都是采用间接测量,如通过振动、噪声、温度等物理量的测量,来间接诊断汽车的技术状况。由于采用间接测量方法进行判断,必然会带来一些“不准确性”,例如,发动机工作时,曲轴主轴承的工作状态可分为正常状态和不正常状态两种情况,如果采用机油温度作为判断轴承工作状态的特征,并将油温分为“正常”、“过高”两种情况,则可能会产生误判。因为机油温度过高,固然可能是由于轴承运转失常所致,但也可能是其它原因(如机油粘度不合适、机油量不足、机油散热器不良等)造成机油温度上升。

“故障树”分析法,是根据汽车的工作特征和技术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的树枝状图形,来对故障的发生原因进行定性分析,并能用逻辑代数运算对故障出现的条件和概率进行定量估计。这是一种可靠性分析技术,它普遍应用于汽车等复杂动态系统的分析。树枝图分析法用于汽车诊断,不仅可以分析由单一缺欠所导致的系统故障,而且还可以分析两个以上零件同时发生故障时才发生的系统故障,还能分析系统组成中除硬件以外的其它成份,例如可以考虑汽车维修质量或人员因素的影响。超级秘书网

汽车故障的发生带有随机性,属于偶然性事件,如若建立树枝图,并用它来分析故障,则有助于弄清楚故障发生的机理,除可进行定性分析外,还可以根据树枝图中影响故障发生因素的出现概率,定量地预测出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即故障发生的概率)。

除此之外,汽车诊断方法还有其它的一些方法,概括起来有:经验法、推理法、对比法、替换法、分析法、仪器辅助诊断方法等。对于汽车维修工来说,具体使用哪一种方法,就要看汽车的故障与原因了。

(三)灵活运用维修案例。在汽车修理过程中,很多修理工喜欢看案例,但不能照搬案例,那样的话还不如不使用案例,所以要灵活地使用汽车修理案例。在使用案例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一要看经典案例,目的是了解具有代表性的故障现象与规律;二要看描述生动完整的案例,目的是了解故障诊断思路以及是如何归纳、推理、总结的;三要看典型案例,目的是了解某一车型的同一故障的易发性;四要学习案例的写作与表述,我们很多维修人员会干不会说,会说不会写。其实写作过程非常有利于思维的条理性锻炼。总之,对待案例千万不能生搬硬套,要举一反三。

机修工作思路篇8

关键词 汽车电路;识别;维修

中图分类号:U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3-0096-01

1 汽车线路的认读研究

想要对汽车的线路进行有效的识别,首先,应该对线路上的常见的汽车电路符号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汽车中,各种线路图都是将用电设备和导线通过图形、符号、线条进行表示。也正因为如此,能够对汽车电路进行有效识别和理解,是识读电路图的重要基础。

而对于电路图常识掌握,首先要了解相关的基础常识,比如要拥有汽车电子的基础知识,这对于有效识别汽车电路图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也能够更容易认识晶体管、调节器等相关的元件。不仅如此,还应该有效掌握数字逻辑电路,这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认识译码器等知识的理解。

其次,学习者还应该掌握必要的符号常识。从目前来看,国内和国外的汽车并没有采用统一的电路图符号,因此,学习者必须熟练掌握国内外汽车的电路图符号,能够清楚地知道每一个符号代表的意思。

第三,要清楚电气元件及电路工作原理。对于汽车内的所有的电气元件,比如起动机、蓄电池、继电器等都要有很好的认识,同时也要对其相应的工作原理进行掌握。另外,还要对车内的附属设备比如打火机、空调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电路进行识别。

此外,要充分掌握电路标记符号的意思。汽车上电器装置或者接线柱上面,用以区别它不同功能的符号,比如大写字母“B”,其意思就是发电机输出供电线,大写字母“E”符号的意思则是电器上搭铁的接线端子。只有有效掌握了这些符号,才能够更好地分析汽车的电路图。另外,学习一些必要的国外汽车专用英语也很有必要,其能够使识别者更为快速、有效地了解电路图上的真正意思,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而想要有效认读汽车电路,首先要对汽车电源线路进行认读有一个正确的思路。电源系统主要由蓄电池、交流发电机以及电压调节器组成。在这一部分当中,发电机是与蓄电池并联连接的。电流表能够有效指示出蓄电池的充电以及放电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接线时一定要保证电流表的-端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接,而电流表的+端则是同交流发电机的‘电枢’接线柱A或B连接,而用电设备的电流也由电流表+端引出。只有这样,才能够更为精确地指示出蓄电池的充、放电电流值。

电源总开关控制蓄电池的负极。如果发电机出现转速较慢的情况后,这说明输出的电压根本没有达到规定的电压,此时就会由蓄电池向发电机供给磁场电流。

起动系统主要包括蓄电池、起动机以及继电器等设备。当发动机处于启动的状态时,此时点火开关在“启动”档位,起动继电器应有效接通起动机的电磁开关电路,能够让起动机与蓄电池之间得以接通,此时蓄电池就会放出电流,驱动起动机。

对照明与信号系统线路进行识读时,一定要首先弄清楚一种汽车的电气情况,然后以此为基础,触类旁通,采用对照以及比较的方法,有效掌握其他型号汽车的电路识读方法。

2 汽车电路中常见的故障分析

汽车电路在应用中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具体说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元件击穿。元件击穿是较为常见的汽车电路故障,其主要表现为电压击穿。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过流或过热。当出现击穿的问题时,会造成汽车电路的短路和断路。

2)元件的老化或者是性能的退化。产生此种问题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电阻的阻值产生了变化,而此时电容器的容量变小,继电器就非常容易出现烧蚀的问题。而当继电器损坏时,还会产生其他的问题,比如绝缘老化和触点抖动等。

3)线路故障。出现线路故障主要是由接线问题造成的,比如接线不紧,或者接线潮湿等,造成了腐蚀或者绝缘等短路问题。

3 维修电路故障的维修方法研究

1)要全面分析汽车电路原理和总体电路。想要有效分析汽车的线路故障,就需要全面分析汽车电路原理和总体电路,要对电路的原理进行分析,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测绘的方式进行

检修。

2)有效排除,确定技术状况。很多汽车并没有拆卸的方法,比如点火电路以及调节器的封装。如果故障出现在汽车内部,此时就会大大增加判断故障的难度和效率。这时候就可以用由外向内的判断方法,逐步对故障进行排除,直至确定。

3)要注意元件替代的可行性。比如在处理电力电路的故障时,此时往往会因为更换的原件缺少型号而不得不采用其他型号的原件进行替代,这时候就一定要对替代品的替代性引起足够的重视。

4)要诊断汽车电路故障出现的位置和原因。维修往往采用的是“试火”的方法,事实上,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更对蓄电池的使用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这种方法往往只是被应用在传统检修方法中。而在维修电子电路时,切勿采取这种方法,这是因为在“试火”时会出现过电流的情况,会对一些电路或者是元件产生损坏。所以在修理电子线路的汽车时,最好是使用仪表和工具,并在指定的方法中进行修理。

总而言之,识别和维修者首先应该对汽车的电路及其结构、电路符号、电路基本装置、各种电路图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要熟练掌握汽车电路的相关基础知识,这是其发现汽车电路故障,进而开展维修工作的重要基础。只有更加了解了汽车的线路,才能够为发现线路故障打下基础,进而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最终提高识别和维修的效率。

4 结束语

受到汽车电控系统装备数量增加以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的影响,汽车维修的困难程度逐渐加大。在维修和识读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并用的诊断和维修策略,从而大大提升诊断以及维修的效率,有效降低维修成本,达到有效发现汽车线路存在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亚林.汽车修理中电路图的设置与识别[J].民营科技,2012,10(09):78-79.

[2]袁霞,赵向阳.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8(06):55-56.

[3]蒋开正,张振峰.现代汽车电路故障的测试[J].考试周刊,2009(42).

[4]论汽车修理中电路图的设置原则及识别方法[J].今日科苑,2008(12).

作者简介

上一篇:初中体育教师工作思路范文 下一篇:银行三农工作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