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编制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11-09 20:58:45

供水编制工作思路

供水编制工作思路篇1

今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第四个年头。按照惯例,中共中央将在明年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委、省政府已经在研究“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水利部也已开展了《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厅党组十分重视水利长远发展的研究 ,把研究提出我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报告作为今年重要的工作目标。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明确思路、统一认识、全面部署,正式启动我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规划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以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背景下编制的规划。与以往五年规划比较,“十二五”规划编制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也面临更多的挑战与困难。国家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出要“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总体要求,<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提出,“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再创体制优势、推动科学发展”,这是“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所面临的大环境。要把握这些发展基础、动力等的变化,研究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目标。

编制水利发展规划,研究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水利问题,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阶段,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明确“十二五”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加快水利的改革与发展,发挥水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省水利各项事业发展和自身能力建设的基础规划依据,是我们争取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发展思路、目标、措施和各种保障条件进行肯定的最好载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二、明确思路、把握原则,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贯穿于“十一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经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领会更加深刻。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第一,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调整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妥善处理与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二,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保护。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把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三,更加注重以改革促发展。改革和创新水利发展与管理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体制机制,克服水利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健全法制,依法治水,提高科学化、民主化程度,全面增强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四,更加注重全面统筹协调。统筹考虑不同流域、区域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统筹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洪排涝等关系。

第五,更加注重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根据公共财政状况和投资政策,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优化配置水利建设资金。坚持民生为先,结合新农村建设,优先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保障问题。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好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蓝图

解决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水问题,需要在水利发展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围绕涉及规划思路和事关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编制好水利发展规划。要下大力气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收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科学确定水利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建设重点、改革措施和政策保障。

第一,要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形势。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围绕我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总体目标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深入分析产业结构状况、城市化进展情况、农业和农村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等,科学预测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改善、民生水利以及水利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客观分析 和评价江河防洪形势、水资源供求状况、水环境变化趋势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民生水利的新要求,找出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准确把握水利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确定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第二,要重视对重大水利问题的研究。在规划编制中,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前瞻研究,主要包括新时期水利发展方向及模式、水利发展目标、水利发展布局与重大工程问题研究、强化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水利改革与创新等方面。重大水利课题研究要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提高成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更多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规划编制所采用。

第三,要认真研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制定规划思路和规划目标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前提。在开展调查研究和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要从宏观上、战略上提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总体目标既要切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要在“十一五”的基础上体现浙江水利特色,在规划目标上发展创新。在制订水利工作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时,既要充分考虑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又要做到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四,要合理安排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搞好规划布局和确定发展重点是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好城乡、区域水利发展,特别要注重解决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突出水利问题。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社会各界关注、人民群众要求迫切的突出问题,譬如沿海平原的洪涝灾害、杭嘉湖平原的圩区整治,要作为“十二五”期间要解决的问题,重点予以研究。

第五,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对策和保障措施。对策和措施是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内容。对策措施既包括各类工程建设措施,也包括各项政策和管理措施。对策措施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可操作性。要避免面面俱到、针对性不强、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弊端,从实际出发,把工作做深做实,力戒空话套话。一个好的发展规划,要深化到有论证充分的项目、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可以求绩问效的问责目标。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高标准完成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

第一,要深入学习,提高规划编制的水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背景,有许多新的思路和新的要求。做好水利“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提高对新的发展观和发展内涵的认识,提高对规划编制重要性的认识;要学习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深刻理解我省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布局。厅领导和有关处室、单位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加强对规划编制人员的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有关单位要把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和组织保障。这次会议上,成立厅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具体的规划编制工作由规划计划处负责归口管理,会同有关单位单位,组成规划编制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专项规划由厅有关处室、单位参与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全省的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将在今后召开的全省水利规划工作会议上进行部署。

第三,广泛沟通,加强协调。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涉及不同地区、行业和部门,因此,必须加强信息沟通和相互协调配合。在规划编制中,要及时了解水利部和省发改委的有关工作要求,了解相关行业部门的对水利的要求和建议,了解各地水利发展的重点和需求。要做好水利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衔接,与相关行业规划的衔接,与已批准的相关水利规划相协调,特别要注重水利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引导、对农业农村的服务、对资源环境的保障。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体系中各层次、各专项规划也要相互衔接,做到“上(上位规划)下(下位规划)统一,左右(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协调”。

第四,社会参与,集思广益。要重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要采取开放式的规划编制办法,把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作为对水利重大问题进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过程。厅里将组成由有关专家参加的规划专家咨询组,发挥专家在规划编制、论证、咨询、审查等方面的作用。

第五,规范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编制的条件保障。《全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全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我省各类水利发展规划的总纲,我厅系统内的各类发展规划,应统一纳入全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该规划由前期研究和专项规划提供支撑,按照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涉及全省水利工作、需明确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的,应编制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应整合、精简;属于发展思路研究、政策建议调研、发展能力保障措施的,纳入前期研究范畴。有关处室应结合2012年预算编制,按照充分保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务求节约的原则,向财政部门争取编列“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预算。各部门各有关处室、单位都要尽快明确规划编制的负责人员和承担单位,抓紧开展工作。

供水编制工作思路篇2

【关键词】档案编研;工程档案;民生

最近,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几项民生大事中,其中一条是城市防涝工作。近期,一到大雨,在城市中“看海”已成一道“风景”;道路、工地地陷也屡见不鲜。原来说现在的城市十年一大变,五年一小变已成历史,最确切的说法应是五年一大变,两三年一小变。地铁、高铁、环城高速、下沉隧道、天桥等等,地上地下无不动工。动工牵涉的地下网线――燃气管道、电信电线、自来水管及下水道等等,一动牵百线。然而,工程项目不同、目标不同、施工单位不同等因素又造成单项工程档案完整、整体档案分散的现实情况。城市是一个整体,城市的升级改造是一项整体的分段工程。每一段档案的完整体现,不可忽视的应是编研工作。

说到编研,一般单位的办公室都是着重于大事记汇编、历史机构汇编、数据汇编等。然而,企业经营业务性质的专题编研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工程建设单位、燃气、电信、水业、供电等单位尤为重要。佛山市XX路的升级改造过程不到十年,经过三大改造,第一、第三次规模最大,施工期超过一年。地下管道改了N次,小修小补不在话下。别看这些不经意的工程,有可能改变了地下管道的方向,也有可能堵塞了某个下水管道,水灾有可能是这样造成的。

城市“变海”一方面是设计跟不上发展;一方面是隐蔽工程存在隐患,处理不及时。记得一次事故,工程人员到档案室找图纸,找到竣工图到现场才发现不对,原来改了。改了后不是他们经手的,他们不知道,又重新来找。这件事触动了我们,如果能把工程档案编制成编研材料,把每次工程的情况、变化情况、案卷号和序号详细介绍,等工程人员查找时快速提供,这样不仅减少时间,快速排除隐患,减轻市民不便,而且对城市的再建设也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在编制工程编研材料要注意哪些方面?本人认为:

一、注重实用性

实用是编研的目的。在档案的提供利用上档案员要善于分析、发现档案的需求情况,结合单位的工作重点和城市发展情况制定编研的项目,例如燃气单位:某路段燃气管道工程的编研材料;某路段隐蔽工程的施工变化情况等。

二、注重专题性

专题性编研是结合工程项目编制的一种形式,实用性很强。在隐蔽工程方面,如电线、通信设施、供水和燃气管道、下水管等等,对日后的维修保养,突发事故的处理尤为重要。因此,选择专题的编研形式,并按专题――专项(专段)――专情(地情、地貌、特质)――专管(管理情况)的思路进行编辑,对查找应有事半功倍的效果。1.专题――针对每项工程各配套工程设的编研题目,例如季华路快速改造工程燃气管道敷设工程。2.专项――针对专题中的某一段(项)设的编研题目,例如季华路快速改造工程燃气管道敷设工程季华一路段、季华二路段、季华三路段等。3.专情――针对每路段的地情、地貌或特殊情况设的编研内容,例如:季华一路段水田地质、季华二路段下沉隧道等。4.专管――针对路段历次改造和日常管理的实际情况设的编研内容。一是路段的变化情况,如路段什么发生过燃气渗漏、经过抢修采取过移位措施;路段曾发生过的地陷,后来采取过什么补救措施,原来管道方位是否发生变化等。每次的大小变化都记录在册。二是档案实体的变化情况,工程的变化涉及档案的变化,档案变化要及时补充到编研材料中,并细致列明档号和存放位置,以便快速、准确为一线服务。

三、注重深层次的加工

深层次的加工应包括对每项工程的基础数据、图纸,每次改造变化的规划、地情地貌、改造情况、改造效果、存在问题、注意事项作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加工,将重要的材料、图纸或目录单列出来,作专题的标注;也可将重要的材料、图纸制成光盘、视频影像等,以便能及时地、快速地提供利用。因此,加大工程档案的开发力度,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分析研究、综合加工、深度开发,提供深层次、高质量档案信息产品,不断挖掘档案的价值,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是每个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四、强化工程档案服务功能

编研的目的是服务,服务功能的多元化是提升服务质量的根本。然而,提高服务意识又是根本中的根本。一是必须认识到工程档案是一项重要的民生档案,楼房、道路、隐蔽工程无一不涉及千家万户,在工程档案的服务对象上,既为有关部门和单位服务,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既为城市发展和市民服务,又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服务。因此,涉及工程档案的有关项目报建、勘探、设计报审、施工、变更、用材、水电布局设施等,均是单位、政府、个人不可避免需要查询的内容,做好这些编研资料,特别是把涉及民生的工程档案、信息及时整理、鉴定出来,提供利用,就是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供支持,为各方面提供档案利用及政府公开信息、社会需求信息的服务。二是要积极拓展服务渠道,紧紧围绕政府、社会、单位及人民群众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与设计、开发、建设、维护管理、监管等部门建立信息网络,根据需求积极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同时,通过向有关部门报送或推介相关档案信息、编辑档案编研专题、编制影像图纸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那么,城市“看海”等现象将会大大减少,人民的幸福感会大大增加。

【参考文献】

供水编制工作思路篇3

一、落实事业单位监管“三化”,筑牢编制管理基础

一是落实事业单位监管法制化。法制化是各个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然途径,也是政府行为走向规范化的基础,事业单位管理作为政府行为的一项,也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整体的管理趋势以及社会经济需要确定一个科学的范围,将事业单位的整体调控约束在圈内,用最根本的方式来限制事业机构编制的膨胀问题。二是落实事业单位监管制度化。一项科学的制度对于整体工作的促进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目前事业单位管理需要加强完善的,不仅仅是年检登记制度、设立注销制度,还有编制实名管理制度、编制信息公开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只有通过各项制度的完善落实,才能保障管理部门调控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三是落实事业单位监管程序化。必须严格事业单位管理的各项程序,机构管理要规范事业单位设立、变更、注销、年检等程序,编制管理要规范计划审批、编制使用、人员管理等程序,同时机构与编制的管理要相互制约、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稳定且有机运行的管理程序。

二、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优化编制管理平台

按照十之后国务院的改革精神,要扎实做好大部制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合理确定各类事业机构数量。特别是对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认真梳理职能,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要重新明确事业单位职责、划定类别,撤销一批、整合一批,通过资源的优化整合,形成新的事业单位分类格局,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公益服务体系。人员管理改革方面,要加大各类人员比例的调整,根据不同县区的实际情况和各个行业的不同需求,科学设定人员的比重,减少管理人员数量,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突出事业单位的服务公益职能。同时,进一步推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量化各种绩效指标,推广“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报酬形式,提升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积极性。

三、及时调整管理工作重心,理顺编制管理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常规的审核审批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机构编制工作的要求。在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工作中,各类事业单位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编制数量控制,而是编制使用对职能履行的保障,编制优化对高效服务的推进。作为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就要及时调整编制管理重心,主动畅通有效的渠道,提升事业编制使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我们曾赴浙江大学研修学习,了解到浙江省目前机构编制工作分为三部分,一是政策研究占四成,二是监督检查占四成,三是审核审批占两成。这给县区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作为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应该以社会需要为发展方向,由审核审批向管理优化转变,由被动履职向主动监管转变,由单一控制向综合调控转变,通过工作重心的转移,推进事业单位服务社会的能力。

四、强化事业人员自身建设,实现编制存量盘活

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水平是一道乘法结果,即工作人员数量乘以平均工作能力,只有事业单位人员平均工作能力有效提升了,相应需要的数量便会下降,因此,在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和社会服务需求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加强人员工作效率势在必行。一是强化业务能力学习。要积极开展方向政策引导与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事业单位人员政策理解水平、狠抓专业技术的深度、拓宽工作思路,用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打好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二是强化团队精神培养。要以提高内部衔接配合为发力点,充分培养事业人员的团队精神,密切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通过各部门间的有机衔接,促进事业单位整体高效运行;三是强化工作作风提升。要切实深化党的十后党中央提出的各项作风整改措施,立足“简、快、高”等目标,简化不必要的工作流程,提升业务办理效率,优化各项便民服务,以工作作风的改进促进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五、建立多渠道综合管理体制,创新编制管理方法

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既要联合人社、组织、财政、纪委(监察)等部门,主动搞好联合监督检查,又要发动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大、政协等搞好社会民主监督。惠民县今年制定了机构编制监督员制度,面向各镇(街道)、机关事业单位聘请了30名机构编制监督员,有效提升了事业单位超编进人、人员混岗、违规使用自用人员等编制违规现象的控制效果,强力推进了机构编制横向监督范围,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同时我们正在积极筹备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编制违规作为其中重要一项,对绩效级别评定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发生编制违规现象,事业单位绩效评级将会受影响,甚至受到相应机制处罚。只有通过多种渠道的监管,充分发挥民主监控的力量,才能实现事业单位编制科学调控的目标。E:CSQ

供水编制工作思路篇4

关键词:供电 可靠性 系统 昌江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122-01

电力行业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力的稳定性直接关系着电力用户的生产生活质量,与其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作为电力企业有责任有义务确保供电可靠性维持较高水平运行。

供电可靠率直接体现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综合反映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供电可靠率是供电企业电网结构和运行特性的集中体现,是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状况的真实体现,是衡量供电企业是否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昌江供电局自加入南网以来,在南、省公司的正确指引下,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突出成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将是公司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1 分析问题

用户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它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它通过供电可靠率作为度量指标。要提高供电可靠性,一是要提高设备技术装备水平,二是要加强供电可靠性管理。只要有充足的电源、完善的网架和先进的设备装备水平,就能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只要在管理上狠下工夫,加强运行、检修、停电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就能从根本上提高供电可靠性水平。简言为一建二管三技(一建:电网规划建设;二管:管理措施;三技:技术措施)。

提高供电可靠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规划、建设、运行、服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供电服务水平。把提高供电可靠性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供电企业一把手要亲自部署,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各部门、下属单位的职责,建立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规划、基建、生产运行、市场营销、信息等全体员工协同作战,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2 解决问题措施方法

在当前形势下,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已不缺乏,缺的是全员思想上的重视,缺的是每一项措施是否能做好极致。昌江局正是上述两点都达到了一个层次,供电可靠性水平也自然地达到一个层次。

(1)注重抓电网建设。每年的电网建设都逐步基于“可靠性”原则在实施,这是毋容置疑的。值的一提的是昌江县城的电缆入地建设,该建设确实给昌江局城镇供电可靠性一个质的飞跃。网架结构清晰,城区线路基本实现联络,环网柜和高压分接箱的使用,大大减少了线路停电检修的范围;电缆线路的故障率也比架空线路明显减少。城镇供电可靠性,从2009年改造前是99.8684%,到2011年是99.8964%,到截至2012年10月是99.9447%。

(2)注重抓管理。

一是强调思想转变,把提高供电可靠性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这个“一把手工程”仰仗的是领导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几乎逢会必谈可靠性”,相关部门施工前都能第一时间想到供电可靠性。

二是集思广益,全力全策,通过发放调查表,就如何“减少客户平均停电时间”,让全局干部职工结合实际、深度思考、积极献言献策,提炼出适合该局的管理思路和办法。

三是以综合停电管理,特别是以停电“时户数”为核心的可靠性管理真正落到实处。统筹编制综合停电计划。以计划性较强的大修技改和基建工程为主线,结合预试定检、用户停电等工作,统筹编制综合停电计划,科学优化停电工作方案,特别加强基建工程单个项目的总体停电计划和方案的优化,提高可执行性。

2011年开展可靠性指标预分配管理制度,对影响供电可靠率的主要原因(即预安排停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指标分解要遵循统一原则和科学测算模型,并结合基层各运行单位历年指标实际使用情况,综合可虑年度工作计划、主网因素、配电网网络结构、可靠性管理水平等,进行全局年度指标分解,使指标下达具有科学合理性、公开透明性、实施可行性。

四是加强计划停电时户数管控。切实做到每月的月停电计划必须包含每项停电工作的“预计停电时户数”,并根据月度分解的时户数,每月定期召开。

真正实现了一是计划停电“能转必转”,二是故障处理“先转后修”,三是综合停电“先算后停”,四是大客户“零点作业”。

五是注重开展“双控”专项行动(控制停电次数、控制停电时间),通过每周《电网设备运行分析》,对重复出现故障跳闸的线路进行分析总结,找出线路运行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并专人负责跟踪;每月停电平衡会上,对停电情况进行通报,输电管理所进行“说清楚”;为了确实能管控停电时间,出台了《昌江供电局设备停电预警倒逼实施细则》,加强对各类型停电的预警机制,确保各类型停电时间每个节点有人跟踪,职责明确,管控到位,必要时可调动力量加强复电速度。如:“输配电线路故障停电”的预警,要求调控中心值班员必须按“立即、2、3、4、5小时”的时间节点把停电信息发给相关人员,以期共同关注。该细则正式实施后,昌江局截至目前没有发生过输配电线路停电超时的事件。

六是创先发展生产体制与运行机制。2011年开始调整了输配电的管理界面,输配电线路统一由输电所负责运行维护,推进了专业集约化管理。2011年10 kV公用配电线路跳闸共104条次,同比2010年250条次下降146条次。2012年截至7月31日10 kV公用配电线路跳闸51条次,同比96条次降低了45条次。

(3)高效利用技术措施

大力建设好调配一体化项目。2009年开始启动调配一体化项目,2011年完成调配一体化系统验收和运行管理规定的编制工作。充分利用调配一体化主站、终端设备提升对配网综合管理,配网安装智能开关和智能跌落开关与各类终端后,故障隔离和定位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智能跌落开关与变电站开关或线路智能开关配合起到快速自动隔离故障,保证主线不全停,减少停电范围。三遥FTU和故障指示器起到有效故障定位,缩短故障处理时间。配网自动化初步建成,实现了对配网的监视和控制,实现可视化调度,有效地缩短了事故处理时间,减少了停电范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3 结论

供水编制工作思路篇5

关键词:档案编研;服务;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日益增大,档案工作从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方式向全面的档案信息管理和档案信息服务方向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企业服务,如何坚持“以利用为中心”档案工作执导方针,拓展档案工作的思路,加大编研工作的力度等,已成为关系到档案事业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仅仅将编研看作是一项具体的业务环节来布置安排工作,是远远不够的,笔者从市级档案馆编研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就目前编研工作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面临的任务和对策,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1 档案编研工作理论要发展,对编研工作的认识要进一步提高

档案事业作为时代文献信息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至今已进入档案信息管理和档案信息服务的新阶段,所以无论是档案理论的研究,还是档案工作的实践,都必须将注意力转移到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企业利用服务上来,这是档案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档案理论发展的现实基础,然而对于这一点,尽管现在人们也在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利用工作,但对于适应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有效服务于企业经济建设,体现高层次信息资源开发的编研工作,却没放到应有的突出位置,这从目前编研工作所处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就足以说明这一点,这里既有理论方面的问题,更有认识上的不足,因此编研工作的理论应在指导业务的基础上,展示更新更高的研究成果,体现档案事业发展的编研工作应在整个档案工作中占有更为显著的位置。

尽管编研业务有所发展,但从目前情况看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诸如馆藏结构的单调,贴进经济不紧,立意选项不新,研究少汇编多,基础工作薄弱,成果显示缓慢等都足以说明在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意识上,还未形成开拓性的工作思路,还未抓住高深层次的开发龙头,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工作水平,只能是一直停留于低水平的工作局面而不能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

近期,档案界开展编研工作的研讨,概括起来就是我们应该把档案编研工作看作是档案馆(室)研究、加工、输出档案信息,主动和广泛地向社会各方面的利用者提供科学的、系统的档案信息服务的一项专门性研究工作,通过档案的采集、分析、加工、整序、综合制成的档案信息半成品,使利用者直接获得信息,缩短收集信息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深层、多层和综合开发的编研工作形式,应该是引导当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工作途径,只有把档案承载的信息从静态转化为动态,才能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档案的价值和服务,以信息论为依据,强调档案信息资源多深层次的综合开发,强化编研工作,加大其工作力度,是编研工作的当务之急。

2 开拓档案编研工作思路,加大编研工作力度

要加大编研工作力度,提高编研工作水平,不仅影响档案事业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质量,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档案事业的自身发展,当我们要对编研工作发展势态有一定的理解和要求时,重要的就是要看能否开拓编研题材,过长的编研周期、单薄的编研力量,编研工作实在是难以承担起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主体任务。

首先,编研工作是从单一型的低层次逐步向多元化的高水平发展。要改善编研工作的工作条件,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及时有效地开展、缩短加工时间与传递时差,提高利用的时效性,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加强馆藏之间编研信息的交流,编制编研工作成果目录,互相交流编研工作思路,彻底改变“关门编研”的工作局面,走出一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编研工作思路。

其次,编研工作的对象要扩展,应该包括区域范围内全部档案馆的馆藏,一改以往“闭馆自守的局面”,要走出档案馆,面向整个社会各个领域,依靠馆网络,丰富编研工作的补充和延伸,以整体效应来反映地区编研工作的水准。近年来,本市各级档案馆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上,不仅在编研工作的总体数量上超过了企业档案馆,而且还在档案的利用中发挥出了整体效应,可见树立馆编研工作一体化是十分必要的。

再次,编研工作要打破单一文书档案的状况,要善于从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中以及相关资料中提取开展编研的信息材料,特别是对科技档案中隐含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的信息开发,编制出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技术资料汇编,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总之,在工作思路上要树立了解、抓住机会,捕捉信息,因地制宜,灵活机动,最终达到优化选题之目的,以确保编制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编研成果。

第四,编研工作应该坚持以地方特色为主,要通过广泛的、经常性的调研活动来确定编研工作的思路,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编研工作整体规划,服务于社会。

最后,编研工作的工作主体应该是一个群体,靠少数编研工作者难以实现,所谓群体就是指档案馆从事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承担编研工作任务的部门和人员,乃至非档案部门的各种知识层面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编研工作的发展,如果我们不能在工作主体上有所突破,在观念上有所更新,在力量上有所充实,那么就谈不上开拓工作思路,更谈不上加大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使目前固化在档案上的信息资源得以活化而发挥效益。

3 档案编研工作规划要超前,编研工作的管理要科学

我们在研究编研工作发展的同时,务必要求对编研工作作出统筹规划,实行科学管理,要把编研工作作为影响全馆的龙头工作切实地抓起来,编研工作一定要适应新形势,形成思路,超前规划,纳入管理,进而为编研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编研工作要规划,实施管理要科学”,这是我们制订编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根据档案馆编研工作的现状,将编研工作重点放在档案馆,将编研工作的基础延伸到基层档案室。

供水编制工作思路篇6

一、思想观念求创新

创造的前提是思想观念的更新,思想观点的不断吐故纳新、推陈出新,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首先是要实现服务观念和工作思路的同步转变。目前,应树立“四个意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树立四个意识:一是产业意识。档案工作属于新兴信息产业的一部分,要充分认识档案资源,特别是和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在信息产业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提高产业意识。城建档案新资源开发就是一种信息产业,应详细分割、提高层次,挖掘城档信息资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服务意识。编研工作不是停留档案的凭证和依据层面上,而是以用户需求为宗旨。全方位、大信息量的经过编研的成果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服务。因此,要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一全局出发,及时进入市场需求调研,分析把握用户需求,牢牢抓住重点,增强编研工作的主动性;三是精品意识。有特色才有形象,有精品才有影响。城建档案工作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地位和影响,需要城建档案编研成果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产品。要把“编”和“研”相结合,使编研成果“现状”与“实践”融合在一起,提高成果质量;四是经济意识。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在注重实效的同时,要更注重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找准服务对象,使编研开发有针对性、目的性,形成以编研促利用,以利用检验编研的良性循环。

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专业化与社会化的关系。长期以来,城市建设档案编研工作囿于和科技档案的特征,多建设施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服务范畴较窄,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影响面不大,城档不为社会所知。要摆脱为少数城建专业服务的局面,将城档信息资源融入信息社会,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人了解城档,利用城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价值。要走专业化和社会化结合的路子,既要有适合专业人员利用的成果,也要有将专业性、创造性、可读性结合的成果;二是城建档案与“大城建”概念的关系。要摆脱城建档案是单份文件、单个建设工程项目的概念束缚。要从城建档案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寻觅城市的历史变迁、建设发展轨迹、建筑风格的形式等等,以大城建、大市政的眼光和思维角度把零散的建筑工程串接起来,构成一条城市发展的线索,这也为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开拓了广泛领域。那看似孤立的一段段防汛墙、一幢幢旧屋新宅、一条条马路、一座座桥梁,只要赋予“大城建”这一概念和主线,就能形成一部最真实、生动的城市发展史解读本;三是后台与前台的关系。编研工作是一项潜心励志、埋头苦干的工作,一直以默默无闻而著称。但时代在发展,档案工作所处的环境、条件、技术需求等都在发生重大变化。档案信息资源要融入信息社会、档案管理工作机制要适应市场经济、档案利用服务要最大化满足需求,就需要档案工作者从后台走向前台,传统的默默无闻精神要弘扬,服务的理念和方式要转变。要加大宣传力度,推出特色产品,服务从被动变为主动。编研工作也以不在是划地为牢,编研资源要整合、编研力量要联动、编研内容要贴近市场、编研成果要宣传推广,编研工作与档案工作要从默默无闻到默默有闻、有声有色,让全社会都了解档案工作、熟悉档案工作、热爱档案工作、支持档案工作。

二、内容形式求创新

现在,不少城建档案馆的编研内容仅限于大事记、工作或馆藏指南、效益汇编、资料汇编等等。深入的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马克思讲“需求是一切动力中最大的动力”。编研工作要紧紧抓住用户需求,从编研内容的选择到编研成果形式,都需要有一个改变和创新。根据城市档案“是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工作真实记录”的特性,在编研选题上要做到三点:其一,围绕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这应始终是编研选题的重点。如我市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了专题资料汇编工作,为规划、建设、环保和管理部门以及有关领导、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其二,体现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城建档案含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反映着不同时期的施工技术、基础结构、建筑风格等,对现代设计业、建造业具有极高的借鉴参考价值。城建档案的编研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打造体现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产品。其三,突出服务重点和馆藏优势。常言道“有为才有位”。档案工作的“有为”要靠服务来创造,档案工作的“有位”也要靠服务来提升。选择编研内容要明确服务对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城市建设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应研究不同利用者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主题。同时,尽可能地凸现人无我有的馆藏优势,逐步探索一套将城建档案内建筑文化、历史文化、科技文化相结合,将城建档案内地域、名人、名宅、历史事件、活动足迹相贯穿,将馆藏档案与收集征集来的资料相融合的编研方法,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馆藏特色、专业特色编新研路子。

在编研成果形式上,因进入信息时代,纸质档案“一统天下”正逐步被纸质档案、声橡档案、电子档案等多种载体并存的局面所替代。因此,传统的编研形式也必须进行转换和创新。一是利用航拍、摄影、摄录像等现代化的装备和技术记录城市的发展,并将其制成专题片、画册、明信片等,这种生动、直观、说服力强的编研成果更能适应快节奏的社会,为处于“读图时代”的广大群众所接受;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将馆藏内容、城建信息、编研成果等制成网页,向社会提供信息资源,扩大服务领域;三是在保持传统的出版书刊编研形式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尝试以邮票、纪念品的形式形成编研成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编研工作提供了新契机和提出了新要求,网络编研工作已被列入日程,编研成果形式注定要向多载体、全方位、深层次的方向转变。

三、组织管理求创新

加强对编研工作的组织管理是加大编研服务力度的保证。目前,受档案部门内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及重视程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城建编研工作组织不健全,管理力度不够,编研成果不理想。笔者认为,编研工作是城建档案工作这一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利用者提供的是一种“再创性”知识产品,有着原始档案所不能替代的信息集中、系统、深入等优势。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编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首先,要把编研工作纳入到本单位业务建设规划中,纳入业务建设的日常管理。对编研工作既要有短期计划、单项任务计划,更要考虑涉及长远规划,这也有助于编研项目系统性、编研成果系列化。其次,要建立专门机构,加大人员投入,实现组织保障。编研人员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编研成果的质量。编研工作能否深入开展并不断提高,说到底,取决于编研人员能否胜任工作和信息资源是否丰富。因此,应把专业水平高、研究能力强、文字功底好的人员选派和充实到编研工作岗位上。第三,要建立横向联系,借助外界力量,实现联动发展。多年来,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基本处于各自为政,依据自身的编研力量和馆藏资源进行开发编研。虽有成效,但局限性也是明显的,难上一个更高的水平。要想有新的突破,可以在馆内编研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借助院校和社会力量,走协作开发或联合编研的路子,从而深入挖掘城建档案的内在价值,提高编研成果的科技含量。第四,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大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对编研成果的社会宣传,适时组织成果会,利用报刊、媒体等,对编研成果广泛宣传,避免编研成果“躲在深闺人不知”的现象,从而促进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界的社会意识。

四、基础建设求创新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全方位的提供利用服务是城市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编研工作作为提供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一项长期和根本性的工作,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抓好四个方面的基础建设:第一,机制建设。建立城建档案信息需求和利用效果反馈机制,通过对城建档案利用的类别、频率、效益等统计分析,研究潜在的利用需求,预计市场所需的内容和趋势,抓住重点、热点,编研适销对路的产品,从而加强城建档案资源开发及编研选题的针对性、目的性、时效性,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及信息服务功能。第二,资源建设。即大力加强城建档案的接受征集工作,丰富馆藏。因为,丰富的馆藏是提供利用的不解源泉,也是开展编研工作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城建档案工作最大的竞争优势依赖于城建档案。而要保持城建档案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在于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这些档案提供服务。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努力丰富馆藏至关重要。第三,系统建设。要加强信息化、网络化的系统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数码影像技术及电子通讯等现代技术进行城建档案的编研,加快编研速度和成果的多样化,使档案编研信息电子化,从而有利于利用、传播和反馈。进而使档案编研信息更趋社会化、更具时代感。第四,人才建设。创新并建立专家型编研人才队伍。还要注重培养和储备能适应网络时代的编研人才。可采取选派人员进修、委托培训和在职深造等方法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也可以用优厚的待遇直接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做好在职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全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为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除此之外,编研岗位上的研究人员应相对固定。这有利于熟悉馆藏、积累知识、深入研究,打造编研精品。

供水编制工作思路篇7

关键词: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材建设

军校任职教育是军队院校为部队各级各类军官或士官胜任岗位职能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教材建设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教学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要求构建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满足教学需要的教材体系。如何构建和完善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材体系以及教材建设工作中应把握的原则和具体措施提出几点思考。

一、任职教育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教材建设是院校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是院校教学、科研水平及成果的重要反映,也是衡量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加强军校教材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军事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发展军事教育事业的重要保证。全军十六次院校会议提出了进一步健全以任职教育为主体、军队院校教育与国民教育融合、军队院校与训练机构结合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经过众多军事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对院校任职教育教材作用及地位达成一定共识:军校任职教育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育思想、教学内容的集中反映,是军队院校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条件,是提高培养对象所需能力和技能的重要依据。

二、任职教育教材建设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一)明确教材建设思路,搞好顶层设计

教材建设工作本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保证质量、突出特色、注重配套、协调发展的原则,搞好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建设。建议按“学科专业教材体系”建设思路和“基础、专业基础以选用全国统编教材或其它高等院校高水平定型教材为主,专业课教材以自编为主,选用与自编相结合的原则”做好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

(二)加强选用与编写相结合,构建系统配套的教材体系

紧紧围绕任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在教材编写、教材体系建设上,严格落实教材管理制度,实现主干教材、辅助教材、电子教材齐全配套,其内容要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做好选用与编写相结合,逐步形成适应本学院发展具有学院特色的教材保障体系。并在教材体系建设上,严格落实教材选用中的专家论证和审批制度、教材质量跟踪和信息反馈制度、教材评优制度、教材编写检查制度、教材试用制度。同时加强电子教材建设,配备电子教材制作设备,为广大教员积极参与电子教材制作提供保障条件。

(三)建立教材管理机构,完善教材管理制度

为规范教材管理、教材供应工作,院校要建设教材工作委员会,其具体职责:审定学院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编写计划;确定自编教材选题、评审编写纲目;指导检查教材工作中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组织指导各学科教材(讲义)研究、评价;指导国外教材引进;组织开展教材建设经验交流;组织推荐优秀教材。学院教材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将有效地克服选用、编写教材的随意性、盲目性,实现专家把关、集体讨论决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教材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院教材质量的提高。

制定《教材管理办法》,对教材的审定、编审、印刷出版、订购、供应等做出详细的规定。通过落实这些规定,理顺教材选用和编写中各级各类人员职责、程序,解决教材采购、供应、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构建任职教育教材体系的具体措施

院校教材建设始终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目标,结合学院实际,本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总体规划、系统设计的建设思路,使教材建设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

(一)科学论证统筹规划

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是做好教材建设的基础和依据。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是教材建设的关键。首先要明确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教材建设要紧跟我军人才建设和未来作战需要,适应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为目的。其次要深人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是教材建设的前提,而教材建设则是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要深人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教材建设。第三要按阶段规划教材建设任务。教材建设应分阶段进行,在做好体系设计、明确建设目标、理清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分清主次,逐步建立联系紧密、结构合理的教材体系。

(二)制定目标明确任务

教材作为知识载体,具有特定的服务对象。教材建设要依据学院教学培训计划,坚持与学院办学特色、课程特色相统一。在教材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根据院校承训任务特点,制定符合本院校承训任务需要的教材建设目标,建立符合本院校教学特点的教材体系。其次加强学院特色教材建设,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逐步建立全面反映各学科专业高新技术成果的、适合学院教学需要的、科学的教材体系。第三要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内容的教材建设标准,充分体现教材的层次性。

(三)加强和完善教材制度建设

要实现教材建设目标、提高教材质量,就要制定完善的制度。首先要抓好教材的编写和审定环节。在编写环节,要严格选择编写人员,明确编写要求,按照教材编写的基本规律,扎扎实实地做好编写工作。在审定环节,要严格执行审定程序,进行逐级审查和把关。其次要加强教材编写队伍建设。教材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写人员的素质水平,因此,组成高水平编写队伍至关重要。教材编写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以及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消化吸收新知识、新科技的能力。同时要特别重视人才梯队的配备,既要选拔一批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员、老专家领衔带队,又要吸收一些年轻人参加,必要时还可吸收部队相关人员参加,建立多层次人才编写队伍,确保教材编写工作的实用性和连续性以及编写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

建设任职教育教材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把主要的人力、财力、物力花在教材体系优化上,在夯实基础、综合集成、自主发展上下功夫;从满足教学需求入手,把韧劲使在教材内容创新上,在求新、求精、求实上下功夫;从严把质量关人手,把气力用在教材系统配套建设上,在同步物化、信息主导、成龙配套上下功夫,任职教育教材建设才能取得明显实效。

参考文献

[1]潘玉田,耿仕信.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

供水编制工作思路篇8

关键词:档案编研工作;思路;具体环节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根据馆(室)藏档案和社会需求,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编写参考资料、汇编档案文件、参与编史修志、撰写论文专著。

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编写参考资料。包括大事记、组织沿革、基础数字汇编等。二是汇编档案文件。通过对档案原件的收集、挑选、加工、编排,汇编成书,向利用者提供的是与档案原件内容一致的文献资料,有很强的真实性、可靠性。现在大量公布的历史档案选编、选集,现代文件汇编,政策法规文件汇编都属于此类。三是参与编史修志。档案部门利用自身优势,参加编修地方志、专业志、厂志,编写地方史或机关、企业发展史是充分发挥档案作用的重要途径。四是撰写论文专著。撰写学术和专题论文等。

那么,如何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呢?笔者想从县级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1 档案编研工作理论要发展,对编研工作的认识要进一步提高

档案事业作为时代文献信息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至今已进入档案信息管理和档案信息服务的新阶段。所以,无论是档案学理论的研究,还是档案工作的实践,都必须将注意力转移到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利用服务上来。这是档案工作的根本宗旨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也是档案学理论发展的现实基础。然而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尽管现时人们也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和搞档案利用工作,但对于适应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有效服务于经济建设,体现高层次信息资源开发的编研工作,却没有放到应有的突出位置。这从目前编研工作所处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就足以说明这一点。这里既有理论方面的问题,更有认识上的不足。因此,编研工作的理论应在指导业务的基础上,展示更新更高的研究成果。现实呼唤理论,理论推进实践,充满活力,体现档案事业发展的编研工作应在整个档案工作中占有更为显著的位置,这也应该成为档案界同仁的共识。因而在工作实践中,也往往是把抓基础、搞开放服务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而对编研工作则是缺少研究和投入。如果我们从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形成角度来分析,那么人们更习惯于服务型、宣传型、教育型和编纂型的开发,而忽略了至关重要的、具有潜在优势的智能型、编研型和技术型的开发。当然我们也并不否认服务型等基础开发的重要性,但如果我们不能以智能型开发为重点,以技术型开发为手段,那么我们的档案服务工作亦只能是一直停留于低水平的工作局面而不能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

2 档案编研工作的思路要开拓,编研工作的力度要加大

编研工作水准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档案事业的自身发展。笔者认为:当我们对编研工作发展势态有一定的理解和要求时,十分重要的就是要看我们能否开拓编研工作的思路,加大编研工作的力度。而以目前编研工作的状况看,单一的馆藏资源,陈旧的编研题材,过长的编研周期,单薄的编研力量,编研工作实在是难以承担起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主体任务。那么如何开拓思路,加大力度呢?首先,编研工作要从单一型的低层次开发逐步向多元化的高水平发展。要改善编研工作的条件,敢于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和先进手段,及时、有效地实施开发,缩短加工时间与传递时差,提高利用的时效性。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运用现代化通讯技术,加强馆(室)之间编研信息的交流,编制编研工作成果目录,互相提供编研工作思路,彻底改变“关门编研”的工作局面,走出一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锐意开拓编研工作的新路。其次,编研工作的对象要扩展。应该包括区域范围内全部档案馆(室)的馆(室)藏,一改以往“闭馆自守”的局面,要走出档案馆,面向整个社会各个领域,依靠馆(室)网络,丰富编研工作的选题择材,使之编有素材,研有对象。特别是档案室的编研工作应该是档案馆编研工作的补充和延伸,以整体效应来反映地区编研工作的水准。再次,编研工作要打破单一利用文书档案的状况。要善于从各种门类的档案中,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中以及相关资料中提及开展编研工作的信息材料;要努力实行档案资料一体化管理,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探索新的途径。当前还特别要通过对科技档案中隐含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的信息开发,编制出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技术资料汇编,直接为各项经济建设服务。总之,在工作思路上要树立了解需求、抓住机会、捕捉信息、因事因地、灵活机动,最终达到优化选题之目的,以确保编制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编研成果。

3 应处理好的几个具体环节

上一篇:办公室考核激励工作思路范文 下一篇:输油气公司工作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