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12-05 11:35:53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路篇1

关键词:新形势;学生;管理工作;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学生难管,是一个普遍现象。原因有很多:如生源自身情况的变化,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尽人意;学生主体地位的变化,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学生缴费上学, 自主择业, 在一定意义上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同关系;教学改革对学生管理的影响,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弹性学制、学分制的逐渐推行, 现存的许多教学管理制度对学生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信息的发展对学生管理的冲击,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使学生成为现代科技成果的最大受益者和使用者,然而由于学校教育资源相对短缺, 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的上网需求,学生上网吧、夜不归宿的现象越来越多。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管理工作,投入了大量精力来加强学生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然而,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思想的指导下,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特点,现就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几点思考作深入剖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一些旧的思想、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进步,高职院校的管理也一样,一些旧的管理方法、模式显得日益落后,跟不上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目前需要的管理方式与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发生了冲突。

2、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与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对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教育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充分利用,则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但如果应用不当则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处在转型期,叛逆心里非常重,网络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大,在课余时间甚至在上课时间有一部分同学都会泡在网吧,并且大多不是出于学习的目的,可以说网络带坏了很多学生,如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仍旧用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来管理学生,无疑会给管理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并且这种管理方式与新形势下所需要的管理方式有着很大的矛盾,因此探讨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方式已经成为必然。

3、高职院校新校区的建设与传统学生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多学校原有的校园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需要,所以大部分院校都在建立新校区,这样可能会造成同一个专业的学生不能在同一个校区学习,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以往以班级为单位、以院系为单位的管理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势在必行。

二、学生管理模式的新理念、新思路

鉴于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些变化给学生工作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转变思想观念, 创新工作机制, 积极研究对策, 努力探讨适应形势发展和要求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1、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核心, 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其内涵一是发现人的价值。引导人们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 尽可能激发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发挥人的潜能。潜能必须通过教育, 才能实现其向现实性的转化。

2、建立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学生不仅是接受学校管理的对象, 而且也是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之一。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校的培养目标, 都要求高职院校在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系的同时, 必须加强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建设, 充分调动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3、采用科学、规范的人性化管理方法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 学生整体呈现出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思想需要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学生教育方式必须随之改变。个体化的、咨询化的、多层面的双向交流的教育方式将成为主流。

4、要坚持“依法治校”

依法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依法治校”、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准则。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也要求我们必须依据国家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利用规章制度这种规范化的约束作用, 达到对学生有效的管理和教育。

三、努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职院校学生只有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很好地参与群体活动,正确处理生产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才能有效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产中去。而当前职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前几年,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思想教育有所放松,结果导致不少学生出现纪律松散、不愿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甚至个别人抽烟、酗酒、打架斗殴。职校学生刚入校时年龄大多处于18岁左右,正是心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尤其是数量较多的贫困学生家庭条件艰苦,社会上的许多不良现象又使他们感到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注意因材施教,着重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

其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了清醒地认识社会,主动地适应未来,促使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共同实现,最重要的是要有远大的理想。

总之,学生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重要前提,要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龙头作用”,确保学生思想稳定。

参考文献

[1]曹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02.

[2]杨晶晶.爱心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3]王晓燕.自我管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不可缺失的基本环节[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22期.

[4]李宁,李帅.以人为本观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8.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路篇2

关键词: 新形势 民办高校 学生管理工作 创新思路

一、引言

学生管理工作是构成高校管理框架的重要环节,高校的主要工作是保证学生的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行之有效。随着我国民办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多,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一直是各民办高校中的头号难题,严重制约民办高校未来的发展。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不断的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方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关注。

二、概述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民办高校学生自身的因素

我国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结构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特点及学习生活理念都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变化让人感到高兴,但是有些变化让人恼火。

1.社会政治意识较为淡薄,理想信念较低。

从社会政治意识角度出发,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和政治理念都比较淡薄;从道德价值观看,不少民办高校学生都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物质主义”,这种理念与我国的发展观背道而驰,让学生偏离正确的发展道路。道德理念正在从学生的思想中淡化,利益、欲望、物资等一些理念正在逐渐渗入高校学生的学生和生活当中。“利益与商品人格”的广泛出现,让学生缺乏应有诚信,从而导致民办高校中出现找人替课、抄袭作业、考试花钱请、用各种办法贿赂教师等现象。如果就连最基础的学习、测验都要花钱通过,那么学生的诚信又在哪儿呢?这种学生进入社会又能为社会作出怎样的贡献呢?

2.找不到学习方向。

民办高校中有不少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学习态度不严谨,缺乏科学的学习方式,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在学习时自由散漫,缺乏基础的纪律性和主动性。高校学生的背景不同,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于是该学生就不愁以后找不到工作;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常常出现考试挂科和补考的现象;有的学生无法正常毕业或者是中途辍学。少数家庭较困难的学生由于不能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业或勤工俭学的原因,兼职时间和数量过多,学习效率较低,成绩往往不是很理想。

(二)民办高校学生的现状分析

1.学生的政思工作不能落实到实际当中。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学生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和人生观,促使学生全方面地发展,为社会输送具有高素质、高能力与高价值观的多元化人才。但是,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工作情况看,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政治思想教育并没有合理开展,很大一部分只是存留在理论之上,即使在实际工作中有所落实,也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其政治思想教学效果不显著。

2.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一些民办高校的管理制度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理念,还处于传统的管理层次,跟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不能很好地衔接上,从而难以提高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效率。

三、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措施

(一)组建完善的学生管理队伍和构建激励机制

想要学生管理队伍持续稳定的开展工作,就必须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激励制度,主要使用精神奖励,辅用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是指,以学校领导为单位向全校师生公开表扬优秀的管理人员,从而达到精神上的奖励;物质奖励是指当优秀管理人员在进行职称评定、学术研究和管理工作方面给予相对应的薪资待遇。另外,学校单位应该明确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并且适当减轻政治思想工作人员其余的行政工作,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民办高校在建校和治校的过程中,校内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完善,特别是在近几年内,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和适用面不断拓宽。除此之外,学校单位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管理队伍的未来发展,不单单对管理人员进行合适的岗位转型,还应该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初级的学生管理人员升级成为专业的学生管理人员,例如: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讲师、创意发展指导员等各个方面的专业。

(二)增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

我国民办高校的建校时间通常不是很长,虽然有较强的资金力量,但是学校的文化氛围不是很浓厚,民办高校缺乏形象的高校标志和文化,文化上的缺失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民办高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纳入校园核心工作体系。在创建校园文化时应该从高校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出发,结合时展中积极的理念和价值观,从而在学生内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三)努力探索民办高校教学机制之间的各种关系

国内一些民办高校的教学机制和层次关系都比较模糊,育人理念、学术层次、核心竞争力都不是很强,高校内部的管理不是很规范,从而导致学生的管理工作缺乏优化的机会。民办高校的管理人员始终应该将高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作为民办高校工作的核心内容,将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内容,并且学校中的各项内容都要围绕这几个点进行,同时全力服务于这个点的工作。

四、结语

民办高校是我国新兴崛起的一种教育力量,对社会、人民和传统教育机构的冲击体现在各个方面。虽然民办高校有众多优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方式,最大化地完善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并让管理工作得到应有的创新。

参考文献:

[1]丘有阳.关于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2(6).

[2]高琼.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3).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路篇3

关键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一、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全面开放,经济和文化大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信仰理想的缺失、多元化价值体系的困扰等。高校作为思想最为活跃的教育场所,同样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为了应对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和理想判断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能够保障我国主流的理想信念地位不受冲击;另一方面,从学生自身的发展而言,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符合我国主流价值判断的思想认识。另外,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从意识形态上,为深化改革奠定思想基础。总之,无论从学生自身发展还是国家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化方面来说,加强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分析

(一)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空泛、脱离高校的实际情况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同时兼具了理论性和指导性的特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往往由于教育实施的内容过于空泛,甚至于不加修饰地将党和政府一些关于思想政治的相关理论研究和报告进行展开,大学生对于过于理论化和空泛的讲述时常表现出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首先应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能够将一些条条框框的理论和抽象化的概念有效地同大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这是高校相关方面的工作面临的实际情况。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思路欠缺,适应力差

新常态是近年来党中央对于我国所处各种环境的高度概括,也为我国各类工作指明了方向———加强工作思路和工作手段的创新。而我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等方面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灌输层次,缺乏对于“新常态”大环境的适应性,导致了相关工作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因此,如何做到以大学生为基准点,高校思政工作思路以及手段的创新性发展,保障思政工作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是未来思政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思政教育缺乏创新和组织管理

高校思政教育除了内容和工作形式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外,在组织管理和创新发展方面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首先,在组织管理方面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结构,再加之思政工作的有效性难以度量,课程管理和实践活动的形式过于死板,僵化的教育模式对于思政工作的创新发展都带来一定难度;其次,思政工作的核心在于修身,一些教育的实施者往往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缺乏真正实践能力,言行不一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大学生造成了思政教育“又虚又假”的教育感受。总之,前思政教育组织管理缺失和创新不足的现状也是需求认真改正和探讨的。

三、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思路

(一)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和组织管理力度

要保障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首先应从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和组织管理两方面着手。加强教育创新,应从思政教育的特点着手,从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教育手段和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保障以及实践过程的可操作性和可度量性等方面加强创新,使得思政教育能够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加强组织管理,一方面应从提升思政教育领导组织结构的方面进行着手,组建一支思维活跃、政治水平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突出的工作领导队伍,切实提升思政工作的组织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强大学生的课堂管理和思政实践管理,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最主要的是课堂教育,因此加强课堂管理对于保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为进一步检验思政教育成果,进行必要的实践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保障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紧贴高校实际

高校的思政工作最终要服务于高校的发展,因此,在保障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方面应努力提升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在实施高校思政教育的时候,应将抽象的思政理论和大学生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从大学生理想树立、责任感的培养、爱情以及情感价值的体验、应对复杂社会现象和就业升学等方面入手,改变教育内容的空泛性和抽象性,不断提升思政理论对于大学生情感价值的指引作用,使得大学生能够塑造积极健康的价值判断力和意识责任感。因此,从教育内容方面来提升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其教育内容应注重紧贴高校实际情况以及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三)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思路和手段的适应性

随着信息化发展的日新月异,高校的思政工作思路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过程,因此从提升其工作思路和手段的适应方面对于提升高校思政工作也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思政工作思路也要做到开放性,不可否认多元化的价值体验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巨大的帮助,因此思政工作也应做到兼容并蓄,在肯定多元化价值观的同时突出我国主流意识和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意识价值观;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思政工作的适应性,加强微信、微博等形式的传播宣传力度,以及通过论坛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开放式的交流平台,高校根据学生真实的思政教育现状进行科学引导,最终促进思政工作的实效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应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做到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文本从高校思政工作必要性为出发点,通过分析相关工作现状,给出了加强我国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的思路,主要是从教育内容、教育实施手段以及创新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努力,通过提升相关工作的创新性、实际性、适应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迈上崭新的台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路篇4

1.坚持行政管理原则

教育发展新思路与新格局的形成,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基本原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文化发展。它已经成为高校行政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则之一。那么何谓人文化呢?所谓的“人文化”,就是在管理工作中注重人本主义精神,注重管理工作的人文性,这是高校行政管理的主要原则。

2.提升管理人员人文素质,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从高校行政管理的人文视角出发,管理人员人文素质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具体的人文素质主要体现于管理人员的职业责任意识、基本道德素养两个方面。职业责任意识是管理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感,基本道德素质主要包含了基本道德、工作行为习惯等几个方面。有效强化这两个方面,可进一步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人文”的认知,带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满足高校发展的切实需要。

3.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强调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人文关怀的价值主要在于,能够渗透“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立足于“人”的内心需求进行有效关怀,从而实现工作的转变与突破。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能够促进管理者统筹协调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能够突破高校行政管理的难点,形成人性化行政管理新思路。这是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行政管理内在本质进行有效扩充的关键因素,为工作思路的有效转型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以理性心理辅导为主体的高校行政管理新思路

1.倡导理性探究与心理引导相结合的全新行政管理工作理念

理性探究作为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客观认识与研究的基本思想,对于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涉及领域的深入研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这一方面也是造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压力的根本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应加强管理人员的心理疏导,促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能够得到不断提升,体现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开展思路的创新性。

2.针对行政管理工作特点做出相应的个性化工作要求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表现为涉及范围较广,要求存在差异,这也导致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心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工作思路逐步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应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不同工作心态,及时、有效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其对工作特点与发展方向都有更好的认识,以缓解工作压力与思想压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3.立足客观工作规律,强调高校行政管理心理疏导工作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对行政管理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工作压力。对此,在进行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思路的探索中,学校应强调客观工作规律对工作方法的影响,研究客观工作规律,简化工作程序,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减压与疏导,从而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样,心理辅导的作用得以全面发挥。

三、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在于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工作内容较为复杂,导致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影响到了工作效率。本文主要从人文关怀、心理辅导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以此为切入点,对当今时代教育发展背景中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创新思路进行有效探索,以对传统工作思路产生有效的优化作用。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路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档案利用新思路 服务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 G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前言

学校档案是全校师生在教育领域、科研活动以一系列活动的所有记录,是校领导及师生创造的珍贵业绩,是学校不朽的一笔财富。中职学校档案亦是如此。中职学校档案虽在科学的指导下,保留了许多中职学校所创的业绩,以及在日常教学中的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但是,传统的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须在此基础上开辟新的利用与服务思路。最大限度的满足学校师生及社会群体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与此同时,发挥学校档案信息的重大指导与借鉴作用,实现档案应有的价值。

1学校档案的特点

中职学校档案有着自身非凡的独特性,在利用与服务方面不同于其他的学校[1]。中职学校的档案是在自己特定的范围实现自身的价值。此校的档案内容齐全,种类各样。不仅包括文书档案、人事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还有其独特的教育教学档案、实训档案,重大的教育教学教研业绩成果档案等等。在使用对象上一般是在校的领导、老师及学生。在使用的方法上以查阅、复制为主。结合中职学校档案的具体特点提出新的利用和服务思路。

2学校档案利用的新思路

中职学校档案具有独特的特点,针对其自身的特点,为利用率的提高和档案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必须提出新的利用思路。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开辟新思路:首先是拓宽对外渠道;其次是充分促进业务建设;最后是创新利用方法;在此三方面上充分实现中职档案的价值。

2.1拓宽对外渠道

中职学校档案的利用不能再以传统单一的模式对外联系,在不涉及学校安全秘密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网络、书刊等多渠道的阅读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同时,必须站在需求者的角度,建立多样的联系,充分利用学校的档案,来了解学校,走进学校,为学校创造财富。只有建立各种不同的联系,才能为档案与需求者建立密切的依存关系,让档案工作更好的为广大师生与社会群众服务,这样中职学校档案才会有新的发展动力。在中职学校的档案在对外渠道的拓宽方面可以选择灵活的方式。例如:利用中职档案资源参与建立档案教育基地、参与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立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2.2促进业务建设

中职学校档案利用的新思路还包括充分促进业务建设的发展[2]。在档案的利用过程中,必须以促进业务建设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在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和提供利用环节中,对一些落后繁杂的具体操作手段进行革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档案检索体系,不断丰富馆(室)藏档案,加强档案资源数字化管理,扩大档案业务建设。中职教育学校在教育界与普通教育学校、高等教育学校存在重大的不同,中职学校不管是教师,还是在校的学生,所取得的教学业绩、科研成果都大多以实践为基础。在此学校教学业绩档案的利用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在利用过程中不断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加以补充、完善,提高档案的质量。

2.3创新利用方式

传统的利用方式主要有阅览、复制、摘录等。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者在传统的利用方式中得不到满足。创新利用方式在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尤为迫切。中职学校必须根据学校的具体的情况,根据需要,在规范手续、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选择诸多方式提供利用,从而促进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例如:在制度完备、严格手续前提下,提供档案外借。在校园网公布部分档案目录,方便查询检索。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等等方式。创新利用方式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但是在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有着积极的效果。

3学校档案服务的新思路

档案服务是档案部门以馆(室)藏档案信息资源和建设为重点,以满足利用者某方面需求为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主动为利用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在做好利用档案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校档案的服务工作[3]。为提高中职学校管理服务的最优效果,必须创新完善服务理念。本章节就为中职学校档案管理服务提出新的思路,主要从三个思路提高档案管理的模式。一是档案专业化的服务;二是档案群众化的服务;三是档案特色化的服务。通过以上三种思路,为中职学校档案管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更有效的途径。

3.1档案服务专业化

在中职学校所培养的学生的专业化日趋提高,相应的管理档案的复杂性、艰巨性加剧。中职学校的专业性非常鲜明,可以从专业的不同来划分档案,不仅解决了学校档案分类问题,提高了档案管理服务的专业化。专业化服务性的档案管理提高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效率,还完善了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为管理性档案事业的发展向服务性档案事业转变提供途径。在中职学校档案管理领域开辟新的天地,并实现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跨越式服务理念。

3.2档案服务群众化

档案的服务充分体现群众性,这也是中职学校档案管理的又一新思路。中职学校的档案服务的群众性,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在传统的领域,档案管理是档案工作人员与档案之间的联系,而现在的档案事业完全打破常规模式,密切联系群众,并从群众的需求与利益出发,满足的不仅是学校师生的需求,更是社会群体的需求。中职学校的档案充分其发挥巨大的能量,突破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站在服务群众的路线,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档案服务群众化,是中职学校在档案管理路上的又一新的突破。在此思路的指导下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业会迎接新的明天。

3.3档案服务特色化

中职学校档案服务必须强调特色化。学校的档案服务并不是在所有社会存在永久的一个模式,更不是所有学校处在一种服务模式中。中职学校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本校的文化资源,根据具体的文化特色,实现档案服务的特色化。这不仅体现学校自身的发展模式,更是学校档案管理事业的潜力所在。在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在稳定发展的同时注入特色化服务,是中职学校前进的动力。学校的档案管理日趋特色化,也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又一不朽的动力所在。从而带动本校的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3.4开辟档案服务途径

档案的服务过程是档案部门提供档案信息给利用者使用,实现档案价值。因此档案部门应把注意力放在主动服务上。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在创新服务理念同时,在完善档案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前提下,积极开辟各种档案服务途径和渠道,为学校档案工作带来活力和生机。例如:举办中职教育档案展览,建立职教档案教育基地。编辑有职教特色的档案文献汇编、参考资料,利用新闻媒体、网络服务等手段广泛宣传。

4结束语

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站在档案事业发展的前列,在改革的基础上不断地与时俱进。不仅改变学校档案的利用新思路,还要从档案服务的角度寻找新的出发点。只有这样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才会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 袁光;为贫困学生捐款 助学校规范建档[N];中国档案报;2011(2)3

[2] 武剑侠山东省局连续10年奖励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成果[J]中国档案报;2006(5),6~7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路篇6

【关键词】群众路线;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学校办学模式逐步走向大众化、市场化。对于高校来说,现在更多考虑经济的因素,专业课程的设置能否吸引到更多的学生,能否得到家长的青睐,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学校的思政课变的无足轻重,学校领导不重视,学生也觉得思政课枯燥无味没兴趣,而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正处在这个领导和学生都不重视的尴尬局面之中。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生人数逐年递增,招生分数越来越低,大学生整体素质却逐年下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失衡,高分低能,眼高手低,在学校的时候只知道学习,不知道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毕业后面对复杂的社会,只知道理论知识,而不懂社会生活实践,严重的阻碍大学生以后的成才和发展。面对新情况、新形势,需要高校思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与时俱进,运用群众路线,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在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同时,还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用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开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新篇章。

一、群众路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至关重要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原则形成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十以来,党中央适应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治久安的战略全局出发,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也实施了一系列新举措来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建设。随着党的群众路线实施以来,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党的号召开展活动,高校思政工作也积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高校思政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的认为为谁所用”。在新形势下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活动成为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群众路线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高校思政教育必须以学生为工作重心,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工作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就是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为本,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一切依靠学生”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能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是群众路线观点的具体化和方法论,把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问计于学生。

二、群众路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严峻挑战

把群众路线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群众的本职,也是面临新的世情、国情和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网络的普及,价值传播日益多元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作风盛行

当前部分高校作风盛行,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工作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到学生当中,难以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情况一问三不知,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对于一些要求或规定,主观武断,随意决策,缺乏人文关怀;有的高校党员干部挥霍公款、吃吃喝喝等作风问题,不仅使高校的声誉受到损害,也阻碍了高校的健康发展。只有认真解决“”问题,才能将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下去。

(二)思政教育工作缺乏感召力和渗透力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大多停留在空洞的理论说教,语言刻板,套话连篇,在学生心目中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甚至很多学生都把思政课当成自习课,无法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新媒体时代多元价值传播的挑战

随着网络多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主流媒体话语权被严重弱化,各种新媒体在传播主流价值文化的同时,也渗透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价值观念,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致使大学生的思想信仰出现分化;在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容易产生自私自利、仇视社会的心理;加上现在大学生面临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精神长期处于痛苦压抑之中,甚至可能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不满情绪,所有这些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三、搭建全方位育人平台,完善思政育人工作长效机制

在高校中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深入,运用群众路线解决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深入群众,广泛征求意见,问政于师生、问需于师生、问计于师生。搭建全方位育人平台,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建立和完善贯彻群众路线的方针、政策,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经过实践检验、群众认可的规章制度抓好落实,确保教育实践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使群众路线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取得实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克服官僚作风 思政教育工作深入基层

面对高校中存才的““问题,需要把群众路线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服务学生的意识和水平;把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做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首先,找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思政教育工作者是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引导者、服务者。要深入学生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潜在性、倾向性问题。其次,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面对不同学生、不同情况、不同需求做好学生工作,真正成为学生求学道路上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再次,发挥高校学生工作处、校党委、团委的作用。安排部门工作人员到相应学院担任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形成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三重管理体系。协助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和生活指导等工作。放低身段,深入学生、关心学生,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空洞的理论教育中,没有真正的做到从“文本”到“人本”的转换,始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对此,《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提出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通过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深化群众路线,让老师深入学生,让学生深入社会。教师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关心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社会实践课题,把课堂教学变成社会实践,从学生的课余生活延伸到校园文化活动、社会活动,多维度、广视角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借助新媒体,关注大学生的利益诉求

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加强校园网、各种主题论坛、QQ群、微博等新媒体建设,利用网络信息传播快,无时空限制、互动交流好等特点,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迷茫、困惑和苦恼。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的联系,使新媒体成为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新平台,为可能发生的矛盾提供疏解途径,缓解压力,分解和释放其对社会的破坏性能量。把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拓展思政教育工作新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总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掌握科学的群众方法,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党的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作风运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去,对于提高师生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准,具有强大的导向、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 钱莉.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J].改革与开发,2013.

[2] 张菁燕.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0(10).

[3] 陆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4] 杨发玉.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10).

[5] 周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 王浩.群众路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探析[J].湖南社院学报,2013(5).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路篇7

作为学校管理工作开展的轴心,校长的素质直接的决定了学校管理最终的实践效果。随着时展的不断推进,中学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也不断增多,校长负责制为中学校长带去了更大的施展空间和平台,但是也给中学校长带去了更多挑战和压力。新时代条件下,笔者认为,要想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中学校长至少应具备以下素质:

1.较高的政治素养

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石,中学校长的立场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学管理工作的方向。因此,在所有素质中,政治素养是中学校长应具备的首要素养较高的政治素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中学校长应始终保持政治立场的坚定和头脑的清醒,熟悉、遵循相关教育政策法规并进行正确严格的执行;坚决贯彻党的指导和教育方针,走正确的办学方向;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当前教育事业重要的理论指导之一,然而所有的理论都不应脱离实际,教条主义是无法推动教育事业真正发展的,因此,中学校长还应从教学管理的实际出发,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促进中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更正,直至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此外,廉洁自律、接受监督等,也是中学校长应具备的政治素养之一,只有做到始终如一,坚持为教育事业奉献,才能使学校成为有战斗力的团队和集体。

2.较强的业务能力

除政治素养外,业务能力也是中学校长应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校长不仅直接决定了一所中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同时更是重要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在具体管理工作中还需要有锐利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判断能力等。中学管理实践实际是一场排兵布阵,作为“统帅”,校长不仅需要统筹全局,还要对“教育”本身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点,了解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特点,然后才能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充分发挥人才对中学教育事业的重要作用和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领域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新思路及管理方法异军突起,管理者、决策者们都在想方设法寻找突破和改进。在众多信息中,中学校长需要进行层层筛选,而且自始至终与学校实际发展相联系,帮助学校实现良好健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校长对信息取舍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判断能力成为当前中学校长应具备和掌握的“新兴”素养,也是提升空间较大的能力素养之一。

二、新时期条件下学校管理实践的新思路

从上文论述中,我们已经对新时期条件下中学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了认识和了解。在具备这些素颜的基础上,统筹管理工作实际具备了成功的核心,但是要想完全成功或实现相应的教学管理目标,新方法、新思路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

1.与时俱进,敢于创新

新时期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要符合教育政策规定的指示,同时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满足时展对教育领域提出的新需求。从当今时展的形势来看,中学教学虽然是义务教育阶段,但是发挥的启蒙、引导作用却日益凸显。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的思维开始出现早熟趋势,比如整体个性较为张扬,性格更加叛逆等,传统学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学生这一特点。因此,作为学校管理工作开展的“领头羊”来说,校长首先应树立和自觉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以及对时展趋势的敏感度,然后秉承“合理继承,有效创新”的理念,不断完善和改革现阶段中学管理实践,使得学校管理工作与时代要求紧密贴合,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的校园环境,也为教育职工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2.扬长避短,合理取舍

除了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外,学校管理实践的新思路还应包括“扬长避短,合理取舍”一说。与时俱进是结合时代特征以及学生群体特点而做出的适应,而扬长避短、合理取舍则是从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集中优势,实现向好发展的重要途径与路子。就如上文所说,学生整体个性发展趋势较为明显,针对这一特征,学校管理实践可以加大对特长兴趣班的投入力度,为个性创造足够的发展空间。从以往的学校管理实践经验我们可以看出,学校要想实现“全面统筹”不是没有可能,但是需要坚实、源源不断的后援支持和辅助,不仅耗时耗力,且无法突出特色,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优势。针对这一点,在今后学校管理实践中,建议应充分利用“稳准狠”的策略,将力气都花在刀刃上,重点发展自身优势,通过“单点突破”,促进全面发展的逐步实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一校之长,在于决策,在于担当;在于领导,在于突破。政治素养、业务能力都是中学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然而只有当这些素养在实际管理实践过程中发挥作用时,才能保证创新、取舍新思路的完善和落实。创新,是对时代的适应,取舍是对自我的完善,只有做到这两点,学校管理实践才能达到新的高度。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路篇8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者;引路人

中图分类号:G64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59-02

长期以来高校将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随着近几年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学生在思想和心理方面存在很大的压力,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角色功能,对学生的良好性格、进取精神、健全人品以及优秀品格的形成进行积极的指导。由于现代高效学生的思想不断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所以使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在以开放式管理方式为重点的现代高效教育事业中,辅导员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是学生日常生活和活动的组织者,在学生群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将现代高效辅导员的工作做好成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高校辅导员管家、保姆角色的定位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一半以上的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仅仅注意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从学生的作息时间到学生的宿舍卫生,从学生的学习到学生三观的培养,从各种社团活动到学生的家庭背景,从早操到晚自习,辅导员就像一个保姆或者是管家一样,一切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为主,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帮助和关怀,所以,人们将高校辅导员亲切地称为管家和保姆。

二、高校辅导员管家、保姆角色的影响

高校辅导员管家和保姆式的工作模式具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一面,但是也有消极的一面。首先,我们应该对辅导员的工作给予一定意义上的肯定,比如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上勤勤恳恳,事无巨细,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避免了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充分地表现出了高校辅导员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了学校在家长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但是,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管家、保姆式的工作模式也有许多的弊端,这种管家、保姆式的工作方式不利于高校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这些烦琐的工作分散了辅导员的工作精力,大大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老师为学生做好每一件事情,让学生对辅导员产生了巨大的依赖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最后,辅导员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上,对学生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关注比较少,不能够对有心理压力或者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如何做好指导者和引路人角色的转变

高校辅导员工作不仅是一门工作,同时也是一门管理艺术。管家和保姆的工作是烦琐的,没有针对性的,这样就会给工作带来很多的限制性影响。所以,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应该打破管家、保姆的工作模式,寻找适宜的工作技巧,进行角色的转变,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更好地为高校大学生服务。

1.提高工作的针对性。管家、保姆式的工作方式在一定意义上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弊端,因为工作任务比较繁杂,很多辅导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没有重点,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所以,高校辅导员从管家、保姆向指导员和引路人转变的第一步,就是要提高工作的针对性。辅导员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提炼和总结,在工作中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分别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将解决学生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高校的辅导员是学生日常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同时也是指导者,所以,辅导员应该将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进行紧密的结合。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于思想,所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加重要,应该用正确的理论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缺乏明确的针对性,没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辅导员的工作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辅导员提高工作针对性的另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对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个工作最能够体现出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容易遇到各种实际问题,比如,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以及生活规划问题等,这个时候就需要辅导员及时地进行信息的捕捉,把握好主动权,帮助学生排除困扰。

2.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大学生在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同时,还需要保障心理方面的健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对思想道德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够表现出一个良好的道德风貌。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各种心理问题在大学生身上突显出来,近几年大学生犯罪、大学生自杀事件屡见不鲜,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行为动作做出恰当的分析,然后运用科学的思想交流方式,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将学生的消极思想扼杀在摇篮中。比如,对于家庭背景比较特殊的大学生,辅导员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怀和理解,帮助他们找到生活的信息和乐趣,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

3.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同时也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但是,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辅导员都不是专门的政治思想工作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水平不高,再加上辅导员面对比较繁杂的工作任务,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应该加强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在重视理论学习和政治学习的同时,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的学习。当高校辅导员真正具备了良好的综合素质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地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自己的优秀品德和正确思想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熏陶。同时,辅导员还应该在工作中贯穿终身学习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使自己变成一个全能型的辅导员。此外,高校辅导员还要积极地投入到各种教学社会实践中去,对自己进行认识、学习、锻炼和监督,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转型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要求,传统的管家、保姆式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展的需求,所以,高校辅导员应该转变自己的工作态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积极地进行工作角色的转变,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真正做好大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参考文献:

[1]单小书,田艳,郭智.做开启人类智慧的指导者和引路人[N].抚顺日报,2009.

[2]胡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N].盘锦日报,2009.

上一篇:物业管理工作思路范文 下一篇:物业经理工作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