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10 07:34:58

环艺考察报告

环艺考察报告篇1

【关键词】实景教学 艺术设计 应用研究

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类教育而言,建筑、景观、城市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体系都是应用性强、专业性强的学科领域,因此,在教学中也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然而,在未来实际设计工作中,有很多市场化内容与项目环节,在传统的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不能得到很好或真实的体现。所以,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构成中要创新教学思维、改革现有教学模式、采用更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手段、面向就业、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艺术设计专业中实景教学模式

实景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能充分调动学生角色的转换,使之由一个学生变成当事人,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其核心思想是“在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在这种模式的引导下,学生置身于现实场景中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感受工作场景的现实氛围与细节,并成为学习与工作场景中的参与者或主体。

实景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第一,实景教学所要求的教学环境较为复杂,教学难度随之增大。“走出教室,步入实景”,相对简单可控的传统教学环境而言,实景教学的环境(社会环境或者自然环境)有着诸多不可控因素。第二,实景教学资源非常丰富,相对而言,其信息量更大。课堂上书本上所教授的学习内容来源于从实际场景的提炼和总结,内容精炼、纯度很高,实际场景中的信息来源相对比较原始、粗放,但也更加具体细致。第三,当学生置身于教学实景中变得更加活跃、求知欲更强,因为他们身临其境,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在接受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身体感官更为机敏,会在体会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疑问,导致主观上的求知欲望更强。

实景教学模式现阶段在很多专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法学专业的模拟法庭、英语专业的情景角色扮演、经济学专业的模拟沙盘都是实景教学模式应用的典型案例。

二、实景教学在建筑专业课中的分类与应用

城市设计、建筑、景观等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中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对于实景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具有较为广泛的空间。以建筑专业课为例,从教学形式上,实景教学模式可分为活动组织类、实物认知类和现场设计类。

明确实景教学模式的分类,有利于提高其使用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充分发挥其在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在建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笔者通过个别班级的实验,记录了实景教学的全过程,总结了3种实景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形式以供分析。

1.活动组织类

活动组织实景教学是对一个实践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具有现场感的模拟。例如在建筑设计这门课程中开展“建筑设计招投标会议”的实景模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招标文件与设计任务书开始,到承接任务,进行方案设计,投标文件的制作与汇报展示,最后到评标环节,这种全过程、全方位地模拟建筑设计公司的设计前期与后期工作,让学生完整地掌握建筑设计的工作程序。这类教学属于活动组织类实景教学。

范例:建筑设计课的“方案汇报与投标会”

建筑设计作为应用性很高的一门学科,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会选择各类设计单位从事项目相关工作。这一范例是在一个30人班级的建筑设计教学中,采用实景教学模式进行一次对建筑设计投标过程完整真实的模拟。

在设计工作的初始阶段,首先,向学生介绍设计工作的流程与工作环节:一般流程为,设计招标与任务书发放――信息收集与分析――单元小组方案设计――设计整合交流――设计成果展示――汇报与投标会议,同时以分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其次,以最后阶段的方案汇报与投标作为实景教学的试点过程,由专业负责教师组织现场投标会。最后,现场投标会进行全程记录,现场由其他专业课教师进行评标,最终总结。学生通过项目投标的实践操作,了解学习并完成设计的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此次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整场活动的组织与编排。

通过这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工作环境氛围中,对设计工作有一个比较具体的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可以得到加强与深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

2.实物认知类

实物认知类的实景教学是通过对事物的实地考察,对该事物有一个全面、真实的认识和了解。例如在中国建筑史的课程讲授中,加入对中国古建筑的实例考察与图形解析的实景教学内容。在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带领学生到植物园中实地考察,通过对实物的近距离观察加深对该植物的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的了解。

范例:中国建筑史课的“乐平戏场考察与评估报告”

笔者在中国建筑史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我国传统古建筑的空间的适用性、社会功能及营造方式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本次实景教学实践利用对江西乐平县仿古木构建筑评估的机会,带领大二学生开展了一次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通过实物向学生讲授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征,加深理解,并形成评估考察报告。考察的工作流程为:任务发放――考察行动安排――考察方式讲解――目标建筑认知――现场测绘考察――评估考察报告。

此次教学过程在学生中引起热烈的反响。幸运的是,建筑还在修复阶段,所以可以清楚地看到建筑的结构形式,包括建筑的插梁式结构体系、外檐斗拱式的挑檐以及主入口门屋采用三重檐歇山顶的情况。在现场,用实例向学生讲授梁枋与柱之间的榫卯连接方式、减柱法的构造形式,更加形象和具体,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场景中对需要了解的实物有一个比较生动、具体的了解,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知识点,实景教学可以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3.现场设计类

现场设计类实景教学,主要对需要设计的目标地块进行实地考察、资料汇总后,现场进行方案设计。例如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课的户外广告现场设计的课程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城市中选取广场等重要节点的户外广告进行改造设计,运用拍摄、测绘以及三维地理信息与成像等现代设计辅助手段,对于现状的各项系统指标进行记录、分析、总结,提出合理的改造方案,再邀请广告的受众者参与讨论,最后进行深化设计。这种通过对地块实地的感知,让学生的设计不仅限于图纸上,而是基于现实状况更具可行性。这类教学属于现场设计类实景教学。

范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课的户外广告现场设计

该课程的现场设计部分主要分为:前期现场调研与考察、现场构思与方案探讨两个部分。在课程总体安排中,现场部分在前期考察与方案探讨中较多,后期则主要为课堂设计部分。现场设计在于让学生在现场充分了解该地块具体特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设计该区域建筑广告牌。

本次教学方式是由专业教师在城市中选取3个有待改造的城市空间节点,分别交予3组同学进行前期考察、踏勘与现场设计工作。现场设计的工作流程为:设计场地选择――现场调研考察――现场构思设计――设计现场公示――受众参与讨论――方案深化设计。在初期考察结束后,汇总为“户外广告考察与设计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报告内容是对目标地段的广告位数量统计、类型分布、设置现状等方面分析现有问题,现场提出合理的改造意见及勾画初步方案草图,再将设计草图在现场公示,邀请市民参与方案讨论,听取受众者意见,最后各组在现场勾画的草图与市民反馈的基础上再回到课堂进行深化设计。

这次现场设计使学生更真实、细致地对目标地块进行了一次完整、全面的分析,使他们更为深刻、具体地了解到设计与周边环境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使设计更符合当地环境,符合受众需求。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目标场景中对自己所设计的场地有一个比较真实的、具体的、综合性的了解,有利于学生设计过程更接近真实情况,提高设计能力。

三、艺术设计专业课中实景教学模式应用的注意事项

为了推进实景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提高该教学法的应用成效,减少专业课教师在应用时遇到的困惑与障碍,结合上述建筑专业应用实景的成果与问题,对艺术设计专业课应用实景教学法应注意的事项做下列思考:

1.深化多元合作,优化实景教学环境

实景教学环境建设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不够。一是学校的财力、人力及物力有限,可能达不到预期建设效果;二是建设的教学环境与设备企业岗位需求可能不吻合,仿真性差,脱离实际职业情境,实景教学效果不佳;三是自行建设的实景教学环境可能在使用安全性上考虑不够。因此,需要加强多元合作建设,避免学校在模拟教学环境建设上的偏差与盲目,努力构建一个与社会、企业接近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与工作环境。

2.灵活应用实景教学,促进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

实景教学法注重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但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实景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其过程也需要灵活地加以应用,不能只讲形式,并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3.注重教学应用规范性,保证实景教学成效

规范地运用实景教学模式是教学出成效的必备条件。实景教学模式是以模拟或构建真实工作场景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它打破传统学科教学的局限,不仅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对学生的专业理论、道德品行、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很大帮助。专业课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4.促进与信息技术结合,推动实景教学现代化

实景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主要体现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上。虚拟现实技术是一个新型教学媒体,它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可以让学习者在仿真虚拟环境里模拟训练,通过逼真的声像展现,使学生得到真实情况下难以获得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沈金辉.“校企联动,实景驱导”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界,2012(6).

[2]戴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学体系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3]赵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法探索[J].美术大观,2010(2).

[4]逯海勇,胡海燕.基于“问题与参与式”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J].美术大观,2013(12).

[5]史瑶.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A)的建筑教学研究[D].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7(6).

[6]赵崇晖.模拟教学法在中职学校专业课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5).

[7]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作者徐俊辉系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艺术系讲师

环艺考察报告篇2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一、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 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产业关联度分析,市场分析;

二、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股东的概况;

三、项目的技术基础 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和鉴定年限,技术或工艺特点以及与现有技术或工艺比较所具有的优势,该项技术的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四、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规模、采用的工艺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国家投资补助资金 500 万元及以上的项目)、产品市场预测、建设地点、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建设期管理等;

五、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包括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措施、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等;其中节能分析章节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xx]2787 号)要求进行编写。

六、投资估算及筹措 项目总投资规模,投资使用方案、资金筹措方案以及贷款偿还计划等;

七、项目财务分析、经济分析及主要指标 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和评估,项目风险分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八、资金申请报告附件

(一)银行出具的贷款承诺(省级分行以上)文件或已签订的贷款协议或合同;

(二)地方、部门配套资金及其它资金来源证明文件;

(三)自有资金证明及企业经营状况相关文件(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四)技术来源及技术先进性的有关证明文件;

(五)环境保护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六)土地、规划等必要文件;

(七)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在有效期内且未满两年);已开工项目需提供投资完成、工程进度以及生产情况证明材料;

(八)项目单位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学习申请报告

xx教育局:

为了搞好小班化教育的试点实验工作,提高我镇教师小班化课堂教学水平,决定组织参与小班化试点实验工作的部分教师和校干外出考察学习。具体情况如下:

一、考察时间:20xx年10月13日——15日

二、考察地点:上海xx区幸福四平实验小学

三、考察内容:小班化课堂教学教学及管理经验。

四、参加人员:约30人,其中:

1、参与小班化教育试点工作的实验教师21人。

2、小班化试点学校的校长3人。

3、镇中心校人员5人。

4、教育局带队领导1人。

五、考察重点:小班化各学科课堂教学现场及教学管理经验。

敬请领导批示。

申请方

环艺考察报告篇3

认识实习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美术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几个环节,其中认识实习是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实践性教学环节。国内高校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学期结束或者大二上学期进行,周期为一到两周,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和掌握产品设计的设计理念、工艺、流程等,通过观察、收集、分析、总结考察资料,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将来走向设计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认识实习教学值得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教师们去研究,近年来,作者所在的常州大学工业设计系进行了的一些有益的尝试。

当前工业设计认识实习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长久以来工业设计专业的认识实习教学环节,已经被学生们甚至被一些教师们默认为出去旅游的时间段了。通常教师带队,集中参观一系列考察点,包括设计机构、企业、艺术区、高校等,带队教师全权负责学生的住行,学生就像导游带领下的游客一样,主观能动性差,普遍缺乏思考。参观完,合过影,结束旅程,回校提交实习报告就结束了,此情况下,工业设计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具体如下。

1. 真正的实习基地欠缺;目前工业设计专业实习基地的实际建设比较匮乏,很多所谓的实习基地都是有文件协议,没有实际的执行。导致企业和设计公司找不到合适的实习生,设计力量跟进不足;另一方面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就业成问题。

2. 认识实习人数过于集中;通常认识实习一个班集中出去参观实习,每个班大概有30人,参观时,有几个学生凑在前面,其他学生就没办法看展示与讲解,只好躲在角落,再加上人数众多,教师和基地负责人无法一一指导,实习效果差。

3. 学生能动性较差;学生考察前不做认真准备,多是抱着出去玩的心态,对要考察的内容与对象不甚了解,难于发现问题,提问问题较少,反思亦少。

4. 实习报告形式单一;多以实习报告册为主,实习结束后学生们到资料科去购买报告册,大多数学生采取网上抄范文,直接打印,流水账形式居多,缺乏个人内心感受,最后沦为走形式的过场。

5. 教师角色的缺失;专业实习过程中,带队老师对学生的指导较少,仅多扮演“生活委员”的角色;而实习基地的负责人则充当了“导游”的身份,对参观的内容多是肤浅的介绍。

6. 实习结果欠缺总结;考察返校后,对认识实习教学的过程以及成果欠缺总结,学生交完实习报告就万事大吉,而老师批完批语也就完事,缺乏反馈再指导学生这个过程,致使学生在认识实习教学环节得不到应有的认识与提高。

工业设计认识实习教学措施

1. 建立一定数量的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要有一定数量。近两年来在常州周边建立的实习基地有无锡普菲特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托普瑞德设计有限公司、常州速派奇电动车有限公司等十几家实习基地,为学生认识实习教学环节做好了平台。实习基地数量客观,一定程度上能满足认识实习可以采用小组形式分散实习的方式进行,有效避免学生扎堆,能充分强调学生们的独立性以及积极性,并能有效提高学生面对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便于教师与基地负责人指导教学,保证了认识实习教学效果。

取消了与专业不大相关的实习基地。建立起一批专业设计公司与企业实习基地,学生们在专业设计公司和企业实习过程中充分了解产品开发流程中所遇到的材料、色彩、结构、人机、人机界面等问题,通过观察、触摸、听取、提问等方式获取工业设计实习项目的操作,为毕业走向设计岗位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实践知识。

2. 实习准备要充分。

认识实习开始前,专业教师要确定实习内容、目标及专业要求,并且确定实习小组人数、参观地点,并与实习基地负责人对接好,最好实习动员工作。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实习计划,安排自己的实习行程;根据实习内容及目标提前搜集相关资料,带着问题去实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基地负责人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安排好参观点的实习内容与流程,做到有序、详细、耐心的讲解答疑指导等工作。

3. 丰富实习报告形式,以体会心得为主。

实习报告形式可以采用多样化,近两年报告形式出现了视频、FLASH动画、幻灯片图文配合、手绘故事版等形式,报告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启发和心得。这种自由的形式达到了多层次表达实习内容、深层次挖掘实习体会。

4. 分组讨论、集体汇报、点评反馈来提升实习质量。

要求实习小组对选定的实习对象或主题进行汇报并讨论,如绿色设计理念在企业中的应用主题,要汇报企业如何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考虑绿色设计理念的,并通过什么方法实现的,从中体会到什么等等,以及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自己此次实习如何应用的,即实习成果的汇报,然后集体讨论,教师点评反馈,最后再修改再提高。

结 语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近两年来,常州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认识实习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学生对本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以及学科方向有了基本了解,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专业实践能力,为学生们顺利走向设计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艺术学院)

环艺考察报告篇4

提报告 节省百亿国家资金

2005年,王丽方被国家监察部聘请为特邀监察员,在参政议政的路上跨出了重要一步。汶川地震后,国家成立了四川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小组,王丽方受邀参加前线检查小组。

当时,灾区大规模的帐篷安置阶段已经结束,各个对口援建省市积极执行中央关于援建100万套活动板房的决定。活动板房开始从各条公路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

一进入灾区,王丽方敏锐地觉察到,板房建设的计划量与实际的需求可能有较大出入。她综合了检查小组组长、规划专家、四川当地干部及各处受灾百姓反映的情况,对活动板房安置数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统一的大规模安置方法不能很好应对灾民的多种需求,“政府直接补助可能是一个灵活的辅助方法”。

她连夜写报告,从多个角度分析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一些当地干部虽然认为王丽方的观点正确,却觉得正在大力执行的政策调整的可能性很小。但王丽方仍坚持自己的观点。6月 5日,她向监察部递交了题为 《进一步摸清灾民安置点活动板房需求量》的报告。

报告传到北京,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副书记、中央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组长何勇不仅亲自批阅,而且还上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同时致电四川检查组,对这篇报告的深入、及时给予了表扬。6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在报告上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当天也作出详细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及时重新测算并及早抓紧调整安置板房援建计划。

据灾后统计,活动板房安置计划经国务院调整后,总量减少约1/3,节约资金达100亿元人民币。同时,政府直接补助每户灾民自己安置和重建的经费幅度增加了10倍,受到农村和山区灾民的欢迎。

建真言 直击飙升房价

“敢于发表意见、结合专业建言献策”是王丽方一贯的风格。在2010年4月2日举行的监察部特邀监察员座谈会上,她的发言再次引起贺国强的关注。

2009年下半年,不少城市房价飙升,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作为建筑专家,王丽方对此也进行了研究,针对房价与地价的关系、级差地价成因、级差地价的归属及转移、政府的角色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当时高房价的论点有很大差异。3月8日,王丽方向监察部提交了这份关于房价和我国住房制度的建议报告。

4月2日,贺国强出席监察部特邀监察员座谈会。会上,王丽方阐述了关于房价和住房制度设计的意见。王丽方的发言引起了贺国强的重视,他当即插话问道:“王丽方同志,你的这个意见有没有报中央?”

会后,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告诉王丽方,她提交的这份报告已经由国务委员马凯交给副总理,作出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部委认真研究这份报告的意见。

4月17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展开了对过高房价的大力调控。

做建筑 融合人与自然

作为建筑师,王丽方多年潜心思考中国现代建筑发展方向问题。她在思想上破除了很多被奉为经典的现代建筑教条,建立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建筑艺术观――一个开放灵活的建筑艺术思维在植入大量人文和自然的优美因素后形成的丰富的建筑艺术体系。

2002年,王丽方主持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新校舍项目完成。这个项目的建筑面积只有 12,000平方米、总投资2,400万元,就建筑面积和投资而言,只是一个很小的项目,但王丽方在设计中用丰富的空间把孩子们的教室环境融入其中――把树木花草的生发、阴晴晨昏的光影、四时节气的变化收纳进去,把儿童的心理成长对应进去,把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播撒进去,把中国建筑传统的材质和色彩用现代的手法演绎进去。这一作品获得了中国工程设计类部级最高奖――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以及建国60周年优秀建筑设计大奖。

在杭州西子湖畔花港观鱼,王丽方设计的林徽因纪念像也以奇妙的艺术构思显示出青年林徽因天赋的灵秀、时代的气息和独特的风采,成为美丽的西子湖畔一颗人文、艺术的明珠。

育人才 良师益友是目标

虽然获奖很多,但王丽方最看重的还是教书育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从同济大学的本科到清华的硕士、博士,老师们对她的关爱和帮助让她立志做一名学生的良师益友。

王丽方讲授研究生课程从不照本宣科,而是以自己的视角从多年来对建筑的思考中提炼整理出讲课内容,别开生面地给学生展示建筑艺术的魅力。“干货”“硬课”是学生们对王丽方课程的评价,有学生在课程评价中写道:“这门课真正地让人感受到建筑作为一种艺术的魅力。”

王丽方喜欢在课堂上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活跃的思考能力,虽然这样的提问有时让学生紧张,但学生说:“以前很少这样主动地思考,也不会马上理清思路,但这门课让我思考,这比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印象更深刻,也能形成自己的想法。”

两次获得学校研究生“良师益友”奖、一次获得我校“教书育人”奖,正是她事业最好的注脚。

环艺考察报告篇5

关键词:课程考核;改革;茶艺学

课程考核是教学众多环节中重要的一环,不仅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检验教师授课效果的主要手段,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监督反馈的作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仅包括教学环节,也涵盖课程考核方式。目前的许多课程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僵化,考核重理论轻实践,而忽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只有改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茶艺学》是茶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饮茶习惯也有了很大改变。对课程内容的更新及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传统茶艺学课程考核以闭卷笔试为主,实验技能考核依据实验报告撰写,考核形式单一,考核内容僵化,且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热情度下降,学习效果较差,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茶艺学课程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考核改革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1《茶艺学》课程考核现状及成因分析

1.1考核形式单一

目前,茶艺学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形式,平时成绩包含学生考勤、课堂表现、实验成绩等;期末成绩主要是统一命题,统一标准答案的闭卷笔试。这样的考核方式单一,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热情度下降。并且这种方式使大部分学生平时不努力,靠前临阵磨枪,考中违纪作弊,应用型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验。

1.2考核内容僵化

茶艺学课程闭卷考试题目客观题偏多,如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较少,考核内容局主要以教材及教师授课内容为主,偏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这样使学生偏重于记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不够,难以检验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知识覆盖面窄。因此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考核结果缺乏科学性。

1.3考核重理论轻实践

茶艺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人、茶、水、器、境、艺六大要素的基本知识及不同茶类泡茶的基本技艺。一般是课程内实验,且占据较大的学时比重,由于没有开设单独的实验课,因此实验成绩目前主要以实验报告成绩为主,缺少实践操作考核,而本课程实践性强,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方式难以客观评判学生对茶艺实践能力的掌握,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4考核后的分析反馈不足

课程考试结束后,一般会做试卷分析,统计及格率等,但缺乏对试卷的深入分析。如知识的难易程度,知识考察的系统性,学生普遍掌握的知识点及没有掌握的原因等。因此需要更加客观真实的对考核后试卷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更有效的促进教学工作。

2《茶艺学》课程考核改革的建议

2.1提高平时成绩比例,激励学生平时积累

茶艺学课程考核中,以往期末成绩占比较大,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增加过程考核,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积累。可以将成绩构成设置为:期末成绩*40%+平时成绩(实验成绩35%+小测10%+上课表现10%+考勤5%)*60%。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增加2-3次阶段小测,小测形式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或者简答题,以上课内容为主,题量8-10题,课堂完成并提交,以此督促学生对平时知识点积累的重视性。课堂表现主要是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情况,如果回答问题积极,就有更多加分,这样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2采用多样化评价考核,完善考核题体系

以往茶艺学考核重理论,轻实践,期末卷面成绩占据较大比例,而真正检测课程实践掌握情况的实验部分主要以撰写实验报告,并根据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打分,这样无法考查学生实践能力,也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茶艺技能的考核应突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对实验课程考核进行改革,取消实验报告的撰写,以期末自主创作茶艺并演示的形式来进行考核。具体为:学生自由选择团队成员,3-5人一组,每组学生需在期末考核前自主创作,完成一个茶艺演示,即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茶艺表演作品,首先自主确定主题;其次,根据主题,选配茶具、茶叶、铺垫,制作插花,设置背景,选配音乐,服装,自行撰写茶艺解说词,并可设置多媒体,采用动态演示;最后,在限定时间内,团队成员完成茶艺演示。实验技能考核设置《茶艺实验技能考核评分表》(表1),记录学生茶艺演示过程中的得分情况,并根据评分表对每组成员评分,确定最终成绩。笔者在12级茶学专业中进行了茶艺学实践考核改革,学生自主创作了《有缘千里茶相会》、《一片叶子故事》、《光阴的故事》、《遥望桑梓寄思亲》、《闲听白雨》、《赌书泼茶》等茶艺主题,并进行了很好的演示。通过考核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造性,并巩固了课堂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有效结合,考核过程考察了学生茶叶识别能力、茶艺礼仪与姿态、茶艺演示动作的流畅度、优美度,茶艺解说词的创作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学生积极响应,创作热情高,普遍反响较好。

2.3加强课后的反思和研究

以完善考核体系课程考核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过程,因此要根据学生的期末成绩做卷面分析,对学生的失分点进行分析,以此评判试卷的难易度、题型结构、知识点覆盖度。找到问题所在,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而提高出题质量。对学生实践考核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实践能力失分点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纠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茶艺技能。另外,课程结束后也可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明确授课情况,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学生在考核中知识能力是否得到有效发挥,教师通过试卷分析,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并适当调整考核方式,完善考核体系,使考核方式能够更好地检测学生知识掌握及应用能力。

3结语

通过《茶艺学》课程考核改革,可以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考核改革中提出一套茶艺技能综合考核体系,可增强学生对茶艺技能认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拓展创新能力等。参考文献

[1]葛冰,刘志明,毛靓.高校考试方式改革探索[J].教育探索,2014(8):15-16.

[2]梁娟,伍贤进.普通生态学课程考核改革探讨[J].大学教育,2015(10):123-124.

[3]陈官,董明刚,谢晓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探究[J].科教热点,2015(4):23-26.

[4]李园莉,吕梅,刘敏.等.“茶艺表演与编创”课程实践教学形式改革与做法的探讨————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茶艺实践教学为例[J].职业教育,2017(381):104-105.

环艺考察报告篇6

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去社会实践学习,利用高校所在的大城市优势环境艺术资源,运用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和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去实地研究和考察;其次利用在学校的教材参考书所学到的知识去实践,理论结合实践,学习借鉴,善于思考,重新梳理和认识知识,认清环境事物的本质,达到艺术性的创新;然后教师应该讲的少,学生思考的多为原则,充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培养他们善于思考问题,达到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在上《公共空间设计》课时,首先借助公共空间设计的图片和实例来进行简略的讲解空间语言、空间形态;其次共同研究一下空间对人的心理和情感的影响;再次探索各种不一样材质的利用对空间影响;然后教师带学生去高校所在的城市公共标志性地方进行实地研究,让学生非常形象地、初步地、清晰地了解空间设计的定义,然后安排课后作业即公共空间设计的考察心得和报告。调查报告要求学生对公共场所,首先要说明它的空间语言、空间形态、视觉效果等;其次是材料色彩的使用对于观众的心理和情感的影响;再次要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和分析公共场所的空间设计的优点和缺点及合不合理;最后对于提出的问题,列出自己的改进方法和建议。这种运用实地考察的方式,可以形象的感受公共空间的体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分析和观察写出一份考察报考,并在下次的课堂进行讲解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随时随地观察周边环境的视觉认识和心理感受,及专业的眼光去思考分析周围的环境艺术。从而不用专门花好多时间获得很多的环境艺术设计知识和训练基本设计技能。

2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

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利用开放式互动教学使师生每个人都参与进行讨论和交流,让课堂处于活跃的学习气氛当中,因为课堂不仅仅要老师传授理论知识,也要学生互相交流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如学生上台演说,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构思思维、意念、内容和形式,给台下的师生对设计的构思也是一种启示,学生也可以对台上同学提出问题,该同学做出解答,然后一起讨论,老师根据讨论的情况引导他们怎么改进设计方案,使大家积极参与认识问题所在。这样的形式多来几次以后,以前不怎么善于言辞的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设计构思,不仅提高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积极性,而且增强自信心。这种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推崇,以下是它的三点优势:一是学生的演说,同学的提问使大家的思路更加广阔,对定义和概念的知识更加理解深刻,巩固所学的环境艺术设计知识;二是通过这种方式,教师首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对以后更好因材施教,其次了解所有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三是学生上台演说自己的设计构思,不仅提高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而且提高自我表达能力,为以后推荐自己的设计方案的时候,有较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学生想成为环境艺术设计师,就需要具备三种基本技能:首先是文笔能力,也就是设计方案需要简练的文字说明;其次是口才能力,就是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是绘图能力,就是需要艺术图纸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在课堂设计过程中,教师应用开放式互动教学训练文笔、口才和绘图能力。首先学生的设计方案都需要语句简练、通顺,严格的绘图;其次把设计方案在讲台上演说,展示给师生面前,通过自己的清晰地语言表达能力使大家一看就知道了。所以每个同学为了表现自己的才华,争先恐后去展示自己设计方案,从而鼓励学生参与进来;进而为了在大家面前展示最好的一面,学生们在设计上都会更加努力和认真,求得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意性。通过这种开放式互动教学,首先提高了学生的文笔、口才和绘图能力;其次为学生创造相互学习和促进的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再次学生通过一次一次的比较,每次对自己的要求会更高,提高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的设计方案制作达到版面设计的要求,绘图达到完美和创新的效果,内容更加有说服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很多事情做好都需要团队合作精神,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更加能够体会到了团队智慧的结晶。在校期间,教师要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尝试,改变学生以前做设计方案时单打独斗的方式,增加团队合作的教学内容。如教师要求学生们一个星期内完成一个设计课题,单个学生完成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分组去完成课题,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主要负责把握设计的进度、效果和质量,及对每个成员制定设计计划、分工和任务。并且运用小组综合评分的办法,来提高大家好胜心和上进心。具体说来:首先在构思阶段,小组每个成员都要进行考察,共同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每位学生都可以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师在从中指点设计意见,一起来确定小组的设计风格;其次实施阶段,小组组长把任务下发到各个成员,有负责文字组织、资料查阅、素材整理、绘图、语言表达等;然后修改阶段,学生必需认真地检查那些地方不足之处,从而进行修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份设计方案。这样一份设计方案是通过大家相互努力、相互协作来完成的,从而增强每位同学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5结束语

在环境艺术设计课堂,教师采用开放式互动教学法进行实践,首先要理论联系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其次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再次要激发学生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以教学为核心,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这门课程还处于刚刚开展阶段,教学方法要在实践中检验,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培养更好的环境艺术设计师,为社会主义发展做出贡献。

环艺考察报告篇7

院团结合艺术实践课程是院团结合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它以剧目课程为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其主要特点是院与团的教师共同协作指导一个剧目( 或节目) ,或院与团演员、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剧目( 或节目) 的表演。课程的优势在于可实现院与团的教师在剧目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的互补,以及院与团演员、学生表演经验与学习经验的互补,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编导能力、组织能力。本文将对院团结合艺术实践课程进行考察、分析与评价,探讨新型音乐舞蹈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我国高校音乐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可参照的范式。

一、院团结合艺术实践课程概述

传统的艺术实践课程设置以班级为单位,以每学期停课一周作为课程授课时间,进行音乐舞蹈节目的排练,没有成果展演的课程考核要求。其局限性在于学院教师大多长期远离舞台表演实践,不具有多元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实践经验,所选剧目较为陈旧,教学设计随意性大,没有形成符合课程特点的体系化评估方式。而院团结合艺术实践课程实施方案的创新之处在于: 聘请广州芭蕾舞团、广州歌舞剧院的著名演员任教,与音乐舞蹈学院教师共同协作教学,组成多元的指导小组。以10 个教学周为学期总课程周( 每周4 课时) 。以剧目为课程单位,不同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学某个特定的剧目,教师根据课程剧目内容需要,确定选修学生名单。教学内容以排练学习两团经典剧目为主,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与艺术实践能力。考试形式为舞台汇报展演,每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一次小型演出,每学年第二学期一次艺术实践课程综合汇报演出。

二、院团结合艺术实践课程理论指导组概况

院团结合艺术实践课程理论指导组以专人负责一个剧目的形式,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效果等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理论指导组在开始工作之前提交了院团结合艺术实践课程考察工作计划,明确了现场观察的工作意图和目标: ( 1) 搜集院团结合艺术实践活动课程的活态资料,为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新模式相关研究工作做前期准备; ( 2) 为院团结合艺术实践课程研究提供论据; ( 3) 对院团结合艺术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提出建设性意见,优化课程。

理论指导组的工作过程与任务主要有: 完整地采录艺术实践课堂的录音、录像、图片资料; 运用访谈法了解教与学的体验; 运用参与观察法,随课学习,亲身体验教学过程; 参与课堂组织工作,教学辅导工作; 开展问卷调查,作为质性理论研究和分析的补充论据; 及时整理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统一归档; 课程结束时,提交剧目课程的子报告,由理论组的组长撰写总报告。

针对理论指导组的目的和任务,考察组拟定采用的考察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并制定了详细的考察内容:

( 1) 收集有关剧目课程的相关信息( 如剧目名称、内容、性质) ;

( 2) 记录艺术实践课程实施过程( 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

( 3) 考察教师信息( 如教师个人基本信息、专业素质、对课程和学生的评价) ;

( 4) 考察学生信息( 如学生个人信息、对该课程的评价和建议、学生的课堂表现等) ;

( 5) 考察艺术实践课程结业汇报演出信息( 如演出的曲目、参演人员、演出质量、观众反馈等) 。

三、院团结合艺术实践课程考察与分析

考察组经过10 周的现场工作,收集了各剧目课程较为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教学过程的影像记录、访谈录音、教学乐谱等,并于期末设计了调查问卷,对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心态、学生满意度等多方面问题进行调查与比较,掌握了该课程的相关数据。最终考察组形成《潮州大锣鼓艺术实践课程调查研究》、《 小二黑结婚 歌剧组艺术实践课程调查报告》、《舞蹈艺术实践课程调查报告》等子报告,采集了丰富的院团结合剧目教学实践案例。

两团教师为主,音乐舞蹈学院教师为辅的合作教学模式是院团结合艺术实践课程的特点。《潮州大锣鼓》、《小二黑结婚》( 民族歌剧片段) 、《千头万绪》( 爵士芭蕾) 、《玛祖卡》( 欧洲代表性民间舞) 、《匈牙利》( 欧洲代表性民间舞) 、《木屐舞》( 岭南民间舞) 、《雨中情》( 岭南民间舞) 剧目均是两团教师为主,音乐舞蹈学院教师为辅教学的合作成果。经过10 周40 个课时的教学,于2011 年12月21 日举办了院团结合艺术实践课程展演,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

( 一) 课程分析

关于院与团指导教师协作过程的了解,以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剧目课程为例,题目是: 本校教师与院团教师之间的合作重要吗? 选项: A. 非常重要,B. 比较重要,C. 一般,D. 不重要。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50%的教师认为本校教师与院团教师之间的合作比较重要, 25%的教师认为非常重要, 25%的教师认为一般重要。这个调查结果说明,教师们普遍认为本校教师与院团教师之间的合作是重要的,而教师之间的良好配合,是更好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关键所在。__

关于院团结合艺术实践课程的意义、作用的认识,题目是: 您认为艺术实践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好处吗? 选项: A. 有,B. 没有,C. 说不清楚。有占75%的教师认为艺术实践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好处,占25%的教师认为艺术实践课程对学生的发展好处不清楚,也就是好处不明显。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认识到艺术实践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有利作用。对于学生的调查,设计了关于影响艺术实践课程学习态度因素的问题,例如,通过10 周的学习,觉得影响你对于艺术实践课程学习态度的因素有哪些? ( 多选) 选项是: ( 1) 自身因素,( 2) 教师因素,( 3) 曲目因素,( 4) 其他。从回收的问卷来看,学生认为影响艺术实践课程学习态度的因素有4 个方面: 自身因素、教师因素、曲目因素、其他( 环境因素) ,其中自身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

对于学生的调查,还设计了开放式的问题,例如,你对当前院团结合艺术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有哪些建议或意见? 学生的答案主要有: ( 1) 多组织学生参与不同的社会艺术实践,这种艺术实践课程应该从一年级就实施,锻炼学生的艺术水平和社会实践水平。( 2) 希望学校提供更多更大的舞台给学生展示自我,让学生在舞台上不断成熟、成长。( 3) 艺术实践课程的上课时间可以再长一点。( 4)提高效率,提升整体水平。( 5) 开展更多类型的实践课程,使所学的技能、专业学以致用,减少理论以及其他非专业课程。( 6) 希望越办越好,项目可以更多些。( 7) 应该更加联系现实生活实际以及学生能力的实际开展课程教学。

来自两团的教师都是各团的知名优秀演员,如潮州大锣鼓课程聘请的教师是广州市歌舞剧院打击乐演员,从事专业打击乐工作已30 年,一直活跃于全国艺术舞台,参加管弦乐、民族管弦乐、舞剧、歌剧和流行音乐的打击乐表演和教学。舞蹈组聘请的教师曾主演过多部大型芭蕾舞剧,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得许多奖项。这些演员所具有的丰富实践经历使得他们对舞台艺术实践的表现性和感受性具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在他们的教学中,除了技能性的教学外,他们会将重点放在让学生感受艺术作品内容、进而表现艺术作品内容的教学上,特别是在如何表现艺术作品内容上,以自己以往活生生的舞台演出实践作为案例,让学生从中体验、分析、研究舞台艺术实践活动的规律,从而结合课程理论,进一步领悟、理解艺术表演理论中所提出的原则、概念、定义。例如,在舞蹈组的舞台走台中,指导教师全力提醒学生注意站位,注意灯光的盲区,与广州芭蕾舞团演员、灯光合成时,提醒学生如何利用舞台的空间,把自己亮出来,充分展现了教师如何利用艺术实践机会手把手地把丰富的舞台经验传授给学生。根据舞蹈组调查报告显示,来自两团的指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法细腻、认真负责,对剧目诠释深刻,在教学中起到了本院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

院团结合艺术实践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实现了院团资源整合,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舞蹈组的课程中。如在爵士芭蕾《千头万绪》、欧洲代表性民间舞《玛祖卡》、欧洲代表性民间舞《匈牙利》几个节目期末展演时,广州芭蕾舞团派出专业演员参与演出,并提供演出的舞美人员与相关道具。因此,在为期10 周的艺术实践活动中,音乐舞蹈学院学生不仅锻炼了专业技能,对音乐、舞蹈表演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还认识到舞台表演艺术在排练全过程中各个流程的协作关系,了解了舞台表演各流程的操作,以及舞美的设计等; 还感受和学习到演员们在排练、演出时认真负责、不畏辛苦的敬业精神。院团教师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促进了学生艺术表现力、艺术理解力和艺术感受力的提高。

( 二) 课程存在的问题

剧目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需加强对剧目课程教学目标的认识; 剧目课程教学内容和计划制定过程的科学性、可行性需要进行详尽论证; 院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与团教师的配合的主动性不够; 团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提高对课程组织方式、结构的认识,以及对学生学习规律、方式、特点的进一步了解。对于这些典型问题所呈现的教学现象,我们拟作如下分析。

1. 关于课时量不足

在调查大锣鼓组和舞蹈组学生对于选择教学剧目的评价时,学生反映剧目难度大,较难完成。有教师提出,院团结合艺术实践课程课时量尽管从原来的2 周增加到10 周,但对于院团结合培养模式的开展来说,仍显不足。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剧目、曲目有的几乎全是新的,有些是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如本次开设的潮州大锣鼓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在技术上没有任何基础,甚至都没有感性听赏经历; 舞蹈组此次实践所排练的几组舞蹈,如《千头万绪》、《玛祖卡》、《匈牙利》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要在短短10 周内掌握该剧目的艺术风格、特点、技巧有一定的难度,难以达到舞台演出的专业要求。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教师所制定的剧目课程计划不够科学、合理。如果教师能够依据学生实际能力,设计出在规定教学时数内可行的教学计划,适当改编、简化剧目,循序渐进,在下一个学期的教学单元中进一步深化剧目的学习,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在学期间完全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排练、指导、学习的时间。

2. 关于活动课程的组织方式

调查报告显示,团指导教师在艺术表现力和专业表演技能方面有院教师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在课堂教学组织手段以及课程设计艺术上,需要获得院教师更多的帮助。例如,当两团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一个剧目、曲目的舞台展演时,往往会在教学组织方式上择优而教,难以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培养。以潮州大锣鼓的课程为例,考察人员通过访谈学生了解到,多数学生报名参加潮州大锣鼓课程,是想学习打鼓,但是通过老师分组, 31 个人只挑选出8 个人学打鼓,其他人分到锣、镲等简单乐器中去; 事与愿违,造成一些学生对该门课程失去兴趣; 而能有机会学习打鼓的同学,其中只有1 人之前有过打鼓经历,其他都是零基础,学生普遍反映教学进度太快,无法胜任。这样的课程安排导致潮州大锣鼓小组的学生对该课程颇有意见。舞蹈组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感到指导教师主要对将要上台表演的同学负责,而没能选上的同学,只能在旁自学。同时,由于学期末要上台展演,尖子学生有时承担好几个剧目任务,而有的学生由于表演水平不高而不能登台表演,在课程中失去许多锻炼的机会。

3. 关于院与团教师的协作

团指导教师对于介入课堂组织纪律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而院指导教师在辅助教学过程中主动性不够。如针对潮州大锣鼓课程教学中学生纪律差的情况,团教师认为: 组织学生纪律是学院辅导老师的事。而主讲教师与辅导教师的有效协作,是有效维持课堂纪律的保证,对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恰当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沟通师生情感,有助于促进教学效果,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从潮州大锣鼓小组的情况来看,学生旷课、迟到现象经常发生,而院教师没有及时协助,使师生对该剧目的排练失去信心,导致潮州大锣鼓最终未能上舞台展演。

4. 关于课室不足

以舞蹈组为例,由于集中排练,舞蹈组一共5 个节目都在同一个教室,两个班级约50 人在一个教室,显得非常拥挤,排练时,相互等待,浪费时间。此外,潮州大锣鼓组在本次艺术实践课程中,场地安排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潮州大锣鼓所使用的打击乐器形制较大,铜制的乐器很重,乐器数量较多,因此,不易来回移动。而此次艺术实践课中,由于教室不足,大锣鼓排练没有固定场所,被安排在了一个理论课大教室中,乐器不可能长期存放于课室中,同时也无法经常搬动,以致于只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使用打击乐器排练了两次。没有乐器实践也是导致学生对这门课失去兴趣的原因之一。

课程实施过程表明,师生虽然对院团结合艺术实践课程在音乐舞蹈艺术人才综合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有明确认识,但教研的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院团教师都能意识到协作的重要性,但实际配合中仍然需要磨合,避免教学计划制定的滞后现象。院团结合艺术实践课程相比较于传统艺术实践课程更能体现上课方式的灵活性、新颖性,因此学生对课程有较浓厚兴趣,但仍然有学生因惰性的原因,导致教学不能按照教学计划实施,而教师也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四、院团结合艺术实践的课程评价

当前艺术院校专业布局的综合化、生源条件的差异化、毕业去向的多样化挑战着传统人才培养的单一化,迫切要求艺术院校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和变革,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构建高等艺术人才培养新模式。而如何适应时代需要,创设新型的音乐舞蹈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正是院团结合艺术实践课程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据本次课程观察所获得的数据及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学习态度的因素主要有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剧目( 曲目) 因素、环境因素等四个方面。在今后的艺术实践课程开展中,学生应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课程内容应不断改革创新,学校及学院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前文中学生所提出的各种建议充分说明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期望,院团结合艺术实践课程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环艺考察报告篇8

炳灵寺石窟虽然没有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那样庞大的规模,但它却是我国石雕艺术延续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保存有中国石窟最早期、中期和最晚期的壁画和石雕,其内容非常丰富,题材十分广泛,被誉为“石窟的百科全书”, 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与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和新疆克孜尔石窟并称为中国六大石窟,也是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发掘、考证、研究和推介炳灵寺石窟者,应首推著名学者冯国瑞先生,他是炳灵寺石窟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冯国瑞(1901~1963),字仲翔,甘肃天水市人,青年时酷爱文史,勤读苦研,1926年南京东南大学毕业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得到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吴宓等国学大师的教导,备受诸大师嘉许。解放前曾任甘肃省通志局分纂、青海省政府秘书长、陕西省政府顾问、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等职,解放后曾任兰州大学中文系主任,兰州图书馆特藏部主任,甘肃省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主任等职。

冯国瑞先生博学多才,著述甚丰,在文学、历史、训诂、考古、书法、诗词等方面都有开创性研究成果,是享誉陇上的著名学者和诗人。尤其是从20世纪40年代始,他对甘肃石窟艺术的研究、整理和发掘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其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为甘肃的文明和文化史建设做出了贡献。

作为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冯国瑞的目光当然不会仅限于天水。早在1941年7月,博学多才的冯国瑞在石印《麦积山石窟志》中就写道:“河州之唐述、时亮二窟,今已不知其所在。”表达了他探寻炳灵寺石窟的愿望。此后,因工作需要冯国瑞多次到临夏地区考察,每次准备去探访炳灵寺石窟,但因当时“地方不靖”、“住持是藏僧”、“积石黄河皮筏过渡不易”之故,一直未能如愿。直到1951年秋天,他在甘肃省政府主席邓宝珊、省委副书记孙作宾的大力支持下,参加临夏时才抽空对炳灵寺石窟首次做了短暂的初步考察。

1951年10月3日早晨,冯国瑞与孙作宾副书记一行从临夏乘车,经北塬到莲花堡(原永靖县城)。到县城后,在永靖中学稍作短暂访问,简单用过午饭后,又马不停蹄地骑马沿黄河南岸的崖谷西行,经哥集,过银川河,至炳灵寺的对面――黄河南岸果园魏庄(今积石山县安集乡鲁坪村),乘羊皮筏子过黄河,达黄河北岸,入寺沟峡,仅用半天时间对炳灵寺石窟做了初步考察。

由于石窟雕像和壁画全部位于大寺沟西崖的悬崖绝壁之上,没有栈道可攀,他只好站在沟底通过望远镜t望较高的洞窟,边看边记录。因时间短促,许多洞窟也没能详细了解、记录,但他却凭着渊博的学识,敏锐地发现这是一处非常有价值而且历史悠久的石窟寺,是先辈们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根据当时所见的石窟现实材料与传闻及炳灵寺近代高僧丹巴赞措的介绍,他以丹巴赞措珍藏的《弥勒炳灵寺圣地图志》为线索,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有关炳灵寺的文献资料,写出了约3万字的著名勘察报告――《炳灵寺石窟勘察记》,对炳灵寺石窟的营建历史、部分造像题刻和内容做了论述,并对有关炳灵寺与临夏地区的史地关系、文献记载进行了考证,使勘察报告成为我国第一部全面研究炳灵寺石窟艺术的专著,奠定了炳灵寺石窟研究的范围。

冯国瑞在《炳灵寺石窟勘察记》中,根据历史文献《法苑珠林》所记,认定炳灵寺石窟创建于西晋太始初年(武帝司马炎,公元265年左右),这在国内诸石窟中为最早者;根据西秦高僧史迹,提出了麦积山石窟与炳灵寺石窟的关系问题,认为二者之间在“营建上完全相似”;根据崖壁石质和石刻造像,认为炳灵寺石窟的“崖壁石质不亚于龙门伊阙,比敦煌麦积强得多”,“石雕要比洛阳伊阙等都要早些”。根据考证,确定炳灵寺的名称“最早晋初,羌语曰唐述谷,或写作堂术,译义是鬼谷”,“唐时有龙兴寺,宋时灵岩、有炳灵寺,或写丙灵。至元明时,或写冰灵”,“藏语‘十万’曰‘炳’,佛在地区曰‘灵’,炳灵即为十万佛峡之义”。同时,他还提出了测绘平面图、石窟编号、设计搭架、探勘石窟、整理永靖县境的洞窟佛刹等整理炳灵寺石窟的初步意见。尤为可贵的是,他将历史文献中有关炳灵寺的记载全部搜寻于《炳灵寺石窟勘察记》中,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

冯先生又进一步丰富资料,详尽论证,相继在《光明日报》、《甘肃日报》上发表了《炳灵寺石窟勘察记》,在学术界引起轰动。之后,冯国瑞又撰写了《永靖发现西晋创始炳灵寺石窟》、《炳灵寺石窟的历史渊源与地理环境》等相关文章,发表在1952年初的《甘肃日报》上。新华社也以《甘肃永靖黄河北岸的山峡中发现古代建筑石窟》为题作了报道,对冯国瑞的初步勘察给予了高度评价,引起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的高度重视,开了炳灵寺学术研究的先河。从此,炳灵寺石窟也向世人揭起了神秘的面纱。

1952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组织中央美术学院、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和敦煌文物研究所三个单位,抽调13名专家、学者和技工组成炳灵寺石窟勘察团,以赵望云为团长,吴作人、常书鸿为副团长,冯国瑞、段文杰等为成员,对炳灵寺石窟作了为期一周的细致全面的勘察和了解,进行摄影、临摹、测绘、洞窟内容调查等,并首次对石窟下寺区洞窟初步编号,共编124个窟龛。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未能登上最高的天桥南北洞(即现在的169窟和172窟)。此次调查的主要收获是发现了北魏延昌二年(513)曹子元造窟题记(即第126窟上方),初步证实了造窟的确切代。同时,在第124窟内发现了明代藏文写经29种,内有《造像度经》一种,尤为珍贵。

勘察结束后,由冯国瑞等人撰写了《炳灵寺石窟第一次勘察报告》,报告认为,从艺术风格来说,炳灵寺石窟在全国佛教艺术遗迹中是具有特殊价值的一个,它的价值在于早期魏代造像的纯民族的形式与唐代造像那种刻画入微的高度的写实作风;炳灵寺石窟不但在造像方面保留着优越的特点,在壁画方面也可以补充敦煌的不足,丰富了元以后的中国壁画艺术的历史内容。报告针对石窟存在的自然风化、人为破坏严重等实际问题,首次提出了保护意见及计划,制定了初步保护措施、保护计划以及交通改善等问题,对此后炳灵寺石窟的研究和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时隔一年之后的1953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甘肃省炳灵寺石窟图片展览”,展出了炳灵寺石窟勘察团在考察中临摹的绘画和拍摄的照片共173件,时任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的郑振铎先生亲自为展览撰写了《炳灵寺石窟概述》,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同时,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还将这次勘察成果编印出版了《炳灵寺石窟》一书。同年,《文物参考资料》第1期刊登了这次勘察报告,石窟编号及内容,勘察团工作日记和冯国瑞先生撰写的《炳灵寺石窟勘察记》、《永靖发现西晋创始炳灵寺石窟》、《炳灵寺石窟的历史渊源与地理环境》等文章,还刊登了炳灵寺石窟的全景照片和测绘图,揭开了对炳灵寺考察调研的序幕。

1955年5月,永靖县炳灵寺文物保管所成立,对有价值的洞窟一一进行编号,结束了炳灵寺石窟长期无人管理的年代。至此,使这千年石窟重照寰宇。1961年3月4日,国务院正式公布炳灵寺石窟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3年4~5月,甘肃省文物工作队与炳灵寺文物保管所对炳灵寺石窟进行第二次勘察,第一次登上了最高的169窟,发现了窟内保存众多的西秦时期的造像和壁画,并在第6龛发现了西秦建弘元年(420)墨书造像题记,这是目前国内石窟中发现的有明确纪年最早的题记,对甘肃甚至内地石窟的排年断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方纪年题记不仅为炳灵寺石窟的开创年代提供了重要证据,而且为研究西秦及十六国的佛教艺术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全国其他早期石窟的分期断代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尺。同时,在现编第92、93等窟内清理出了400余篇藏文印经、明代木雕和铜铸佛像及西夏文写经残卷等遗物。

上一篇:机场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动画考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