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查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04 08:24:08

稽查调查报告

稽查调查报告篇1

一、试行审计式稽查底稿的必要性

(一)试行审计式稽查底稿是适应税务稽查管理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和税收工作的发展,税收集中度不断提高,现行稽查管理体制和模式已经与税源结构不相适应,现代信息管理手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稽查部门依靠传统稽查方式方法检查已经很难深入开展,同时,今年省局提出了“服务加速崛起,推进管理转型升级”的明确要求,为此,稽查部门要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准确把握形势要求,积极推进稽查管理转型升级。审计式稽查是运用企业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评价方式、分析性复核方法等现代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而进行的一种稽查方式。与传统的稽查方式相比,它具有重案头分析、重“工具箱”模式、重工作底稿、重程序等“四重”特点。因而推行审计式稽查底稿,可以促进税务稽查实现“收入型稽查”向“执法型稽查”、“被动检查”稽查向“主动预防”稽查、“传统型稽查”向“专业型稽查”、“理想型稽查”向“理性型稽查”以及“对外监督型稽查”向“内外监督并重型稽查”的转型。

(二)试行审计式稽查底稿是提高稽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稽查工作质量的有益探索。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多元化,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传统的检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稽查形势。同时,税务机关对稽查工作底稿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模式。一般除统一简单列举被查单位基本情况外,其余事项都由稽查人员自由记录,这样对稽查质量失去了最原始的控制。审计型稽查工作底稿模式以“痕迹化管理”思想为重点,通过列示涉税风险点和评估、检查程序,指导检查人员“干什么、怎么干”,为检查人员提供了统一规范的作业标准。底稿工作内容详细记载了检查人员的实际工作轨迹,使得检查工作真正做到过程有控制、责任有分工、检查有记录、行为有监督、成果有评价,克服了传统税务检查“检查环节失控,想怎么查就怎么查”、容易产生执法风险的弊端,实现稽查管理由以往管“结果”向既管“结果”更管“过程”的转变。

(三)试行审计式稽查底稿是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防范重大税收流失的重要举措。当前,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主要就是要运用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整合、优化和合理配置税收管理资源,把有限的征管资源用于风险大的行业和企业,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开展重点税源企业检查,防范重大税收流失是稽查部门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审计式稽查工作底稿就是针对重点税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财务核算信息化水平高、财务数据相对真实准确的特点,为提高驾驭重点税源企业检查能力专门设计的。它借鉴现代审计技术,以稽查专用工作底稿为载体,通过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检查和纳税遵从评价,将税务稽查融入到企业核算过程,促进企业减少涉税风险,提高税收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减少税收管理成本和税收流失。

(四)试行审计式稽查底稿是加强执法监控、防范执法风险的有效手段。对税务稽查四环节特别是实施环节有效的全过程管理一直是稽查管理工作的重点。以往稽查人员从领取检查任务到提交稽查报告的中间过程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规范,导致稽查出现“两头可控、中间失控”的被动局面。审计式稽查工作底稿通过检查流程和专用表格填制,用底稿明确检查内容、规范检查流程、记载检查行为,考评检查人员“干没干、干得怎么样”,为指导、规范、约束、记录检查全过程提供了抓手,为事后监督提供了客观详实的复查依据,有助于规范检查人员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有效地防范和减少了执法风险的发生,使稽查管理更加精细化。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学习,提高认识。首先,我们及时购买《税务稽查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指引》,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审计型稽查工作底稿指引,充分认识开展审计式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掌握精神实质,以便消化、吸收和改进,其次,抽调业务骨干6人认真对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我市地税稽查部门实施审计式检查工作底稿的初步实施办法,提交全体人员讨论。

(二)因地制宜,改进创新。《税务稽查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指引》中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主要以大型工商企业为适用对象,检查内容主要体现在国税部分,为此,我们在深入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地实际,针对地税稽查业务内容对上述内容进行了部分修改,对不宜操作的各种指标分析等内容进行了删减,取消暂时不适用和不属于地税稽查部门的部分底稿,积极引入“阳光稽查”和涉及地税部门的各税种、政府性基金费以及发票情况的检查底稿,提高了审计型检查底稿的适用性。同时,及时制定并下发《市地方税务局审计型税务检查工作试行办法》,明确了审计式检查工作底稿的适用范围和操作办法。

(三)选择试点,稳步推进。由于试行审计式检查工作底稿是一项较新的工作,并且我们结合实际进行了部分修改,为稳妥推进审计时检查工作开展,我们在组织开展重点企业发票检查工作中,积极引入审计式检查工作底稿模式。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案头准备阶段。稽查选案部门根据专项检查工作计划和征管软件数据以及纳税评估信息,运用重点税源企业选择法、行业选择法、纳税状况总体评价选择法、循环选择法等或根据专项检查要求确定审计对象,在试行审计型税务稽查中积极开展查前约谈,要求企业对涉税风险部分资料认真填写《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问卷调查表》等资料信息,稽查人员通过索取、查阅、询问、分析等方法收集纳税人各种内外部信息,结合财务数据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相关税种的审计项目分别进行趋势性、结构性分析和比较分析,对纳税人涉税风险进行判断,拟定重点审计项目,以提高检查针对性和检查效率。

2、现场检查阶段。检查人员根据所确定的重点审计项目,编制详细的审计预案和程序,组织人员明确分工,做好时间预算。检查人员一般由3人(一名项目主查,两名协查人员)组成一个检查小组,通过综合运用观察、盘点、分析等各种实质性方法对各个涉税风险点进行检查,对确定的重点审计项目和提示的检查方向开展格式化检查,对疑点问题调查取证,按步骤、按环节、按会计科目进行重点稽查,同时编制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采取一事一证一底稿的模式,并在每张工作底稿上签名,以示负责,从而确保了税种查全、环节查到、项目查清、问题查透。同时,稽查人员制作《稽查意见反馈书》,交送审计对象,拟写《税务稽查报告》,连同稽查案卷、审计对象回复意见移送审理部门。

3、检查终结阶段。审理部门对《税务稽查报告》的复核、确认,根据审计对象回复意见,进行分析研究后分别制发《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处罚决定书》、《账务调整通知书》,并交执行人员送达被审计对象,及时组织查补税款(含滞纳罚款)入库。同时,及时通过总结、归纳纳税人存在的涉税风险,对检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对纳税遵从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帮助纳税人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降低管理成本和减少税收流失,体现了查处与预防相结合的全新执法理念,真正实现“检查一户,规范一户”的目的。

三、取得成效

(一)提高了稽查工作质量。由于审计式稽查方式重案头分析,项目主查经过案头分析,不仅确定了稽查项目及目标,而且也确定了每个检查项目的主要检查方向,检查的准确性、针对性较强,从而大大提高了稽查的针对性,保证了现场实施阶段的稽查工作质量。

(二)规范了税务稽查行为。审计式稽查从案头分析到现场检查实施均设计了一系列审计稽查工作底稿,基本上涵盖了企业供、产、销全过程,具有格式化检查的作用。案头分析审计稽查工作底稿主要是记录案头分析情况,从而确定审计稽查项目,并进一步确定每个审计稽查项目目标提示检查方向。同时对案头分析所确定的审计稽查项目都要进行检查和记录,并在检查工作底稿上签名,以示负责。改变了传统检查方式仅记录发现问题和对一些科目可查可不查的状况,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执法随意性的发生,进一步规范了税务稽查执法行为。

(三)强化了对稽查全过程的监控。审计式税务稽查按照确定审计对象,案头分析整理,现场实施稽查和审计终结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的程序进行。项目主查对检查人员的检查情况实行全面监督,对检查有疑议的可以进行复查,复查有情况的一律追究检查人员的执法责任。在审理环节,审理人员对稽查人员执行税收政策、执法程序到位以及稽查证据、资料的有效性、完整性进行审查,对有问题的一律追究项目主查的责任。这样,基本上形成了对稽查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制约网。

(四)更好地发挥“以查促管”的作用。由于审计式稽案头分析,所以要求纳税人的征管资料和财务报表等资料必须真实、齐全,否则将直接影响到案头分析的正确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征收单位的征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征收单位在平时的征管工作中,不仅要对企业的征收资料进行分析检查,而且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五)锤炼了稽查干部队伍。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的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为基本参考编制的,对稽查人员业务水平要求较高,要求稽查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税收业务、财务会计核算知识,还要掌握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与分析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相关法律知识。开展审计式稽查可以有效地推动稽查人员学业务的积极性,促进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审计式稽查的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进了我市地税系统稽查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但是,审计式稽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

(一)税务稽查深度不足,就账查账、经验查账的现象仍然存在,针对不同案件性质的分类稽查模式尚未形成,推行审计式检查受到财会业务技能、审计稽查底稿设计以及检查效率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选案不准、检查不深、审理不严、执行不力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细节上仍需不断完善。这就需要我们优化分级分类税务稽查模式,合理调配资源,分类开展打击型、管理型、审计型的稽查方法。同时,完善审计式稽查底稿的设计,开展针对性培训,不断探索合理、高效的审计式检查方法,确保税务稽查深度。

(二)由于地税涉及行业多,纳税人千差万别,底稿中的表格可能存在设计不合理、不方便使用的地方,各税种风险点的描述修改不到位,也不尽准确。同时,由于不同的纳税人业务范围、会计核算办法各不相同,我们试行的审计式检查工作底稿存在考虑不到之处,规模较小的纳税人会计核算科目设置不全的,也只就有的科目填写,这些都需要在执行中逐步加以完善。

(三)现有稽查人员不尽完全适应审计式稽查底稿的要求。由于审计式稽查工作底稿要求填制88个会计科目以及特殊税收业务等共185张底稿,并且有些底稿与行业会计科目不能全部一一对应,有些企业行业会计科目涉及不到,使得检查人员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确定填写内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稽查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审计式稽查底稿涉及税收、财务、统计分析、审计、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相关法律等多领域知识,对现有稽查人员的的稽查经验、财务分析能力、计算机操作水平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组织全省稽查业务骨干、信息技术人员、执业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等人员组成的审计式稽查工作技术小组,对现有审计式稽查工作底稿进行梳理、完善,使其更具有简便易行的操作性。另外,进一步加大对现有稽查人员的培训力度,开展有所侧重的稽查人员分类知识培训,造就一批复合型、专家型稽查人才。

稽查调查报告篇2

一、税务稽查党风廉政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税务稽查部门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深刻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不仅事关税务稽查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民心向背,影响着各项工作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抓不好,不仅正气难树,人心难聚,事业难兴,稳定难求,而且各项工作都会导致无序化。为此,我税务稽查部门始终把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做到与其他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有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发展。在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重点建设好税务稽查廉政文化,做到以先进的税务稽查廉政文化引领税务稽查干部,以优秀的税务稽查廉政文化激励税务稽查干部,营造浓厚的“公正、廉洁、高效”的税务稽查氛围,着实让党和政府放心,让纳税人满意。在建设税务稽查廉政文化中,一是组织开展廉政知识竞赛活动,大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增强广大税务稽查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巩固税务稽查廉政文化建设成果。二是每年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通过座谈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主题报告会等形式,推动税务稽查廉政文化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升税务稽查廉政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三是每年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让税务稽查干部听警示案例,看警示录象,接受现身教育,做到警钟长鸣,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长城,争当清正廉洁税务稽查干部。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我税务稽查部门总体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良好,近年来没有发生违法乱纪事件,在纳税人当中具有良好社会声誉,促进了税务稽查工作的深入发展,获得当地政府和上级地税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税务稽查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不足问题

(一)党风廉政建设意识不够高

少数税务稽查干部对贯彻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是揭自身之短,露伤疤给别人看,影响本部门的政绩;认为抓税务稽查工作是务实,看得见成绩,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务虚,抓不抓无所谓;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是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与己无关,对党风廉政建设热情不高,无参与积极性。

(二)党风廉政建设措施不够强

我税务稽查部门虽然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措施,但措施不够强,落实不够,存在一定形式主义。比如,虽然每年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但没有进行责任分解,没有明确税务稽查干部的的具体责任。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时轰轰烈烈,但签订后事过境迁,检查监督不够,没有真正实现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初衷和目的,实际成效不高。

(三)税务稽查干部存在贪图享受思想

个别税务稽查干部对自己廉洁自律要求不高,存在一定贪图享受思想,造成工作浮夸,作风不实,存在着“虚、浮、散”现象。在税务稽查中,工作责任心不强,办事随便、随意,服务质量不高;业务知识水平、业务操作技能与当前的税务稽查工作不相适应,依法行政观念较为淡薄,不规范执法的行为仍有所发生。在日常工作中,不比贡献比待遇,一坐下来就是人家单位年收入多,节日发了多少钱物,而我们只有多少,很少谈工作,谈成绩,谈贡献;极个别税务稽查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思想品位和职业道德不高,迷恋于酒桌歌厅、扑克麻将,严重影响了税务稽查干部的整体形象。

三、解决存在不足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学习,提高廉政意识

我税务稽查部门要组织广大税务稽查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税务稽查干部提高政治敏锐性,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情况,党风廉政建设不能出任何问题,绝不能违法乱纪,出现腐败案件。要坚决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三项配套制度,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坚持“一岗两责”,全面掌握《廉政准则》“八个禁止、52个不准”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落实到具体税务稽查工作中,取得实际成效。

(二)严格执法,确保廉洁公正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做到与严格执法相结合,无数事实证明,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紧,出现腐败行为,都与不严格执法有关。我税务稽查部门在日常的税务稽查执法过程中,必须要求每一位税务稽查干部时刻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执法原则,每查处一起税收违法案件,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程序办理,讲事实、讲程序、重证据,正确把握税收政策运用的准确性。每起案件在定案之前要与纳税人进行多次的沟通,在纳税人在税法政策上有异议或者不了解的情况下,税务稽查干部要及时与纳税人进行探讨和做耐心的解释工作,直到纳税人弄清弄通后定案。通过严格执法,确保廉洁公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发展。

(三)惩防并举,提高廉政成效

紧紧抓住惩防体系建设这条主线,全面落实,扎实推进,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途径。我税务稽查部门要扎紧廉政篱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紧紧抓住教育、制度、监督等关键环节,强化教育的效果、确保制度的落实、保证监督的到位,使教育、制度、监督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努力形成反腐倡廉制度约束机制和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进一步强化源头防范和治理工作,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成效。

(四)注重实际,拓宽廉政领域

稽查调查报告篇3

一、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监察意识,加快健全惩预防体系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战略措施,有利于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这个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要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强化监督,保证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有利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使我们党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把党建设成为始终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十八条规定,行政监察工作具有四项职责(主要是检查守法、执法情况;受理控告检举;调查处理违纪案件;受理申诉)、四大职能(纠偏、惩处、教育、保护),这使得行政监察工作必将在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进一步强化了行政监察的职能职责,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要坚持权责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这些都表明监察部门开展行政监察工作是有法律依据的。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全体税务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监察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履行职责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监察的自觉性。要让我们每一名纪检监察人员明白开展行政监察工作既是监察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监察部门充分发挥监察职能,搞好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勤政建设的重要手段。从而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监察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大行政监察工作力度,建立机关良好作风

当前,反腐败应着力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控制公共权力;二是遏制个人私欲。这是从众多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中总结出来的预防腐败的经验。如何控制公共权力和个人私欲,理论上大家也基本形成共识:规范运作、注重制约、强化监督、推进法治、提高素质。那么,行政监察工作在惩防腐败中如何发挥作用呢?我们认为应当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为:

首先,要加强对公职人员法律和纪律的宣传、教育。在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中,有许多鼓励勤政廉政的宣示性和倡导性规范。当前特别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使广大国税稽查党员干部在复杂形势面前保持清醒,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为理想而奋斗,不为个人的名利所左右。

要以培养良知良德、抑制腐败动机为重点,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大宣教工作格局,通过宣传,让纪律和法律深入人心,营造一种干部不敢腐败的氛围,引导大家选择正确的行为取向,自觉做到慎权、戒贪、律已、修德

其次,要推动加快权力运作规范化、法治化进程。一是通过开展行政监察,促进权力制约和规范化运作。如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权分解为征、管、查之后,通过执法监察和执法检查,发现税收权力运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善意见或建议,使各个权力主体之间形成一种既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将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项权力整合成一个以监督制约关系相连接的封闭链条,使任何一种权力的行使都毫不例外地处在其他权力的控制之下。二是通过开展行政监察,促进政务公开。公开是规范权力运作的最好形式之一。阳光运作是强化监督的关键,是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的重要途径和具体抓手。权力运作越公开,工作水平就越高,发生腐败的概率就越小。因此,加强对政务公开监察、督查,推行阳光政务,推动各级行政机关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完善政务公开的制度,真正让群众对行政机关的工作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制度的可行性,规范性和约束力,有效堵住权力“合法”寻租的漏洞。

第三,加大执法力度,认真履行行政监察职能。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继续落实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任务,坚决纠正地方或部门的保护主义,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和遏制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中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通过加强廉政勤政建设,严肃政纪,督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廉洁高效地履行职责。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严肃查处,坚决维护法律、法规权威,确保政令畅通。

三、创新行政监察方法,提高工作效果。

行政监察工作要在惩防腐败中发挥积极作用,还必须讲究工作方法,提高行政监察工作效果。应当注意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事前监察,防患于未然,努力杜绝或减少不法行为的产生。事前监察具有预见性、超前性和积极的防范作用。要掌握重点。在行政管理工作的庞大系统中,每个系统都要依法运行,但是要分清情况,区别对待,抓住几个容易出事的重点环节、重点部位,以点带面;掌握规律。要了解分析掌握在什么时间、空间、对象和情况下容易发生不合法情况;掌握心理。违纪者实际上有种种畏惧心理,担心露出马脚,这种心理会在有意无意中表露出来。监察机关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状况。监察部门还可以争取领导支持,以监督方式参与决策,在参与中实施监督,把监督的要求寓于各项政策措施之中,确保权力的行使不越界、不跨线、不离谱、不出格。

(二)认真抓好事中监察,纠正不法行政,保证政令畅通,保证税收法律的正确实施和政策的落实。事中监察,要认真监察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贯彻实施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情况,对因新旧体制转换而出现的法律法规在衔接上的漏洞和有损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条款,及时提出修改,补充意见。

(三)抓好事后监察,严肃处理违法违纪行为。事后监察是调查处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违反政纪的行为。事后监察具有针对性、惩治性等特点,有着积极的"治疗"作用。监察部门履行义务,尽职尽责,开展事后监察,认真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是保证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

(四)做到纠建并举。一是督促落实整改。针对执法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充分发挥监察建议的作用,以监察建议书等方式促进整改,并实行监察回访和跟踪问效,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剖析发案原因。对已查结的案件进行分析,帮助发案单位剖析原因,总结教训。三是建立健全制度。在执法监察中注重发挥治本职能,制定出台管理规定,从制度上遏制腐败行为。

另外,要注重畅通纪检监察部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要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举报制度的作用;要建立完善投诉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定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各界人士意见的制度;要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把行政监察工作与新闻舆论监督很好结合起来,形成监察合力。

四、苦练内功,加强监察部门自身能力建设。

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能力建设。首先要积极建章立制,完善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体系,做到“有法可依”。进一步明确纪检监察机关地位作用、职能职责、权限义务、工作规程。尤其是要理顺监察部门管理体制,使监察部门能大胆地开展工作。

其次,要正确执行法规政策,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水平。“法不难于立而难于行”,要做到依法执纪、依纪依法办案,必须正确贯彻执行反腐倡廉各项法规政策。一是要把握住方向,在“准确”上下功夫。二是要着眼于预防,在“及时”上下功夫。要建立和完善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机制,从举报、执法监察、纠风检查、专项审计等多渠道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启动相应机制予以解决。三是要高度重视程序,在“合法”上下功夫。依法监察,自己的行为首先要合法,绝不能超越或偏离法纪的规定。既要严格执行实体性规定,更要重视贯彻执行程序性规定。四要改进工作方法,在“有效”上下功夫。

稽查调查报告篇4

大要案,有效的净化了全县药械市场,确保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但在稽查工作中也碰到一些问题,为此浅谈一下个人的几点想法。

一、目前基层稽查工作的重点、难点和采取的措施。

基层局应把农村药械稽查工作做为重点,因为农村地域广阔,药械市场容量和潜力都很大,渋药单位点多面广,监管稽查任务非常繁重,坑农害农严重危害老百姓身体健康的假劣药械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药监部门的形象。

为此我们一定要大力开展农村药品市场的整治活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使用药械的行为。可以采取联合执法的形式如系统内跨区域的联合执法、有关部门配合的统一行动等,聚合执法力量对药械市场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由此达到一是可以有效的净化农村药品市场,营造打击违法违规经营使用药械的行为的高压态势;二是可以杜绝执法人员办人情案、关系案的现象做到公正、公平执法;三是可以锻炼执法队伍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可以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塑造药监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监管是难点,加强对医疗机构药械监管的宣传工作,建议市局经常组织联合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执法活动。

二、如何提高稽查人员案件办理的能力?

当前稽查人员在办案中表现以下几点问题:1、有畏难情绪找不到案源无案可办2、稽查人员实际的水平不高能力不强3、不注意案件细节,发现不了串案和大案4、对法律法规了解掌握不全面5、谨小慎微怕出错不敢大胆办案。

我局将针对以上问题开展稽查岗位大练兵和稽查业务大培训工作,利用各种方式提高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并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稽查用人制度。

三、如何提高快检车的运行效率?

合理制定监督抽检计划与快检车运行计划,使快速检验与靶向抽样有机结合。

一是确立重点品种与区域,科学制定计划,明确一段时间市场监督与抽验的主攻方向。认真全面分析全国及全省、各市,尤其是全市近年来药品质量抽验不合格品种和的各类假药信息,从中找出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品种,突出易发生药品质量问题和有违法经营行为记录为单位的工作重点。

二是做到“人动车不动”,提高检测车运行覆盖面,有效降低成本。针对点多面广的实际,我局采取了在一定区域设立中心检测点的检测车运行方式,监督先行,由执法人员深入涉药单位,利用快速鉴别方法抽样送中心地检测筛查,力争做到检测车覆盖率达100%,且有效避免药品检测车及其仪器设备不必要的损伤,降低运行成本

三是按药品购进渠道进行药品质量筛查。在检测车的实际运行中,为力戒重复筛查,我们采取了区分不同区域,对乡镇实施全面检查,对城区按药品购进渠道对涉药单位进行分类,紧紧抓住源头的运行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是加强药检人才培养,建立以检测车为载体的监督力量。在市药检所车载人员基础上,选拔县局人选,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实地带教,加大药检人才的培养;竭力打造一支以检测车为载体的集药品稽查、监督抽验于一体的队伍。

四、对提高案件发现率的意见和建议

(一)在一市三县之间加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现周边地区信息互动,建立药监稽查协作网。

(二)加强部门间横向联系,打造药品监管“立体网络”。积极与公安、工商、邮政、卫生、计生等部门沟通,建立药品监管协作机制,定期互通信息,强化涉药涉械案件移交移送制度。

(三)建立健全药械协管员制度,发挥“两网”中监督网的作用,延伸药品监管“触角”。充分发挥协管员作用,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举报。试行稽查人员“分片包干”药械协管员协助工作的办法。

(四)充分发挥省局稽查专网的作用,从稽查专网中要效果、要效率、要效益、注重信息技术的利用,及时浏览省、市局网站的质量信息,提高药品抽检的靶向性和命中率。

五、对提高药品抽检与药械稽查的配合力度意见和建议:

(一)注重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加强药品稽查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实现市、县两级药监部门假劣药品、医疗器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稽查合力。

(二)加强稽查部门和药检部门合作,形成监管联动态势。二者作为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在药品监管中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我们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运用药品检测车和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查询等高科技手段,积极探索稽查、药检工作新机制,初步建立监检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联互动的快速反应执法体系,有效解决了以往药品稽查与药品检验信息不灵、稽查脱节、稽查执法“单兵作战”等问题,形成大兵团混合作战能力,为共同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稽查调查报告篇5

一、现状与问题

“流程管理”就是对所有税务稽查业务即“四分离”的每一个环节与全部业务岗位人员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即根据税务稽查过程中选案、审理、实施、执行四个步骤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建立规则,对整个税务稽查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这些环节加以规范和管理;“同步监督”就是纪检监察机构对涉税案件过程中检查人员的监督同步,对办理涉税案件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时间与空间监督同步。

“流程管理同步监督”实施以来,收到较好效果,主要有:选案环节体现出科学性;实施环节体现出严密性;审理环节体现出程序性;执行环节体现出及时性,使稽查工作逐步走上行为规范化、工作制度化、监督有形化的轨道。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偷税与反偷税、骗税与反骗税、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日益激烈,涉税违法犯罪活动日趋呈隐蔽性、智能性、多样化、跨区域等特点,面对新形势,给稽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稽查干部队伍廉政建设与稽查工作的不相协调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是稽查人员相对交流少,多数稽查干部与稽查户熟悉,工作开展难;二是稽查作为税收征管的最后一道防线,既是税收前沿阵地,又是风口浪尖,随时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腐蚀和干扰,使稽查干部的思想受到一定冲击,加之内在素质参差不齐,靠自身调节很难达到拒腐防变的效果,预防工作开展难;三是检查手段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就帐查帐的方式上,“稽查就是办案”的思想意识淡薄,稽查工作的科技含量不高,查办案件难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强化管理上下功夫,在完善机制上做文章。

二、完善与深入

“流程管理、同步监督”这一管理办法,目前还处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仍需进一步加以完善。我们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求深入:

一要在提高干部“两个素质”上求深入。随着经济的发展,涉税违法犯罪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作案方式日趋智能化、团伙化和职业化,作案手段也更具欺骗性和隐蔽性,给税务稽查工作提出了新问题、新任务和新挑战。因此,建立良好的税收秩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对稽查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稽查干部必须把强化学习摆上重要日程,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也只有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切实提高稽查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稽查队伍成为学习型集体,才能推动税务稽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加强稽查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纪律严明、装备精良”的专业化稽查队伍,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树立稽查干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自觉抵御各种不正之风。

二要在管理监督的方式方法上求深入。及时准确把握流程管理、同步监督介入稽查工作之中的方式方法。什么时候介入、如何介入?都要掌握好方法和时机,介入过早或过晚,都可能失去了监督的意义;介入不当,有可能给干部造成组织不信任的感觉。随着税务稽查工作的不断开展和深化,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完善的监督管理方式方法。

稽查调查报告篇6

第一条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损失,根据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稽查,是指*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市国资委)为维护国有资产的权益和安全,依法对占有、使用本市国有资产的单位开展的调查、检查和稽核活动。

第三条稽查范围主要包括:

(一)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

(二)本市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其他单位。

第四条稽查机构与被稽查单位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稽查机构不参与、不干涉被稽查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和业务经营活动。被稽查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办法,积极配合、协助稽查机构开展稽查活动。

第五条稽查机构应坚持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切实履行职责。

第二章稽查机构及人员

第六条*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稽查中心(下称稽查中心)是市国资委负责国有资产稽查工作的专职机构,承担组织、协调、实施本市国有资产稽查工作职能。

第七条稽查中心履行职能的经费,由市财政专项拨付,不得另向被稽查单位收取费用。

第八条稽查人员素质要求:

(一)熟悉国有资产监管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稽查专业知识;

(二)全面、准确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三)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勤勉尽责,自觉维护国有资产权益;

(四)较强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第九条稽查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得泄露被稽查单位的秘密,不得参与有利害关系事项的稽查。稽查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廉政、保密、回避等各项规定。

第三章职责和权限

第十条稽查中心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对本市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事业单位可能或已造成重大国资损失情况的稽查;

(二)负责对审计、评估、产权交易中反映本市国有企事业单位问题的延伸稽查;

(三)负责对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的专项检查以及市国资委交办的其他调查工作。

第十一条在执行稽查任务中,稽查中心可以依法采取以下措施开展稽查工作:

(一)要求被稽查的单位或个人就有关事项作出陈述和说明;

(二)要求被稽查的单位或个人如实提供与稽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报告、会计凭证及其他相关材料;

(三)进入被稽查单位调查、检查、稽核有关情况,并进行取证;

(四)向财政、审计、工商、税务、监察、行业主管部门等机构了解与稽查事项相关的情况,并取得有关资料;

(五)向区县国资监管机构及市国资委相关部门了解有关情况;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十二条被稽查单位的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及监察、审计、法务、财务等部门应积极支持和配合稽查工作。被稽查单位的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妨碍稽查工作的开展。

第四章程序和方法

第十三条日常稽查工作,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开展。重大国有资产损失案的稽查,由市国资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批准后,交稽查中心执行。

第十四条稽查中心应当根据稽查任务的特点,分别制订工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程开展稽查工作。

第十五条稽查工作可以采用的方法有:独立稽查、联合稽查、委托稽查,以及其他适合于稽查事项的稽查方法。

第十六条对稽查中发现的问题,一般应当向被稽查单位核实,听取意见。被稽查单位提出异议的,稽查机构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复核。

第五章稽查报告

第十七条稽查工作结束后,稽查中心应及时向市国资委提交稽查报告,并按市国资委的要求,报送有关领导和部门。

对稽查中发现的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侵害国有资产权益等有损于国有资产利益的行为或事件,以及稽查中心认为应当立即报告的其他紧急情况,稽查中心应及时向市国资委提交专题报告,并根据市国资委的指令,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提出建议,以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和安全。

第十八条市国资委将稽查报告列为反腐倡廉、干部任用、业绩考核、制定政策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对稽查后认定负有造成国有资产损失责任的人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市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损失责任人处理办法》等予以追究。对涉及犯罪的人员,由市国资委或企事业单位的上级纪检监察部门移送司法机关予以处理。

第六章附则

稽查调查报告篇7

发行量是指一份报纸在一定时期内平均发行数量的大小,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受众对报纸的喜好,也反映着报纸本身的经营状况,还是广告主决定广告投放的参照指标之一。所以,对报纸的发行量进行科学的稽核,具有重要意义,而要使稽核行为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则有赖于一个完善机制的建立。

一、建立科学的报纸发行量稽核机制在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认识上的偏颇是科学的稽核机制难以建立的主观原因。首先,对发行量的界定不一:中国报协认为,报纸发行量是指一份报纸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期发行量,它不包括废报份数、报社自用报数和销售退报数等,实际上是最终到达读者手中的报纸份数。而很多报社则把期发行量或最高印数等同于年度平均发行量。其次,认为发行量越大越好,视其为评估报纸影响力的唯一因素。殊不知,从报业经济的角度看,发行量并非一定越大越好(报纸发行量有盈亏平衡点),而构成报纸影响力的因素还有报纸的质量、定位和风格等。

宏观政策的不完善是稽核机制难以建立的客观原因。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报业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待于法律法规政策的保护和规范。《广告法》第三章第三十条规定:“广告者向广告主、广告的经营者提供的媒体覆盖率、收视率和发行量的资料应该真实。”但是这个规定仅仅是从广告主的权益出发提出报纸发行量真实性的要求,却没有明确提出如何保证发行量的真实性,即机制的建立。此外,作为中国报业行业组织的中国报业协会制定并颁布过《报纸发行量核查委员会条例》,制定了报纸发行量的稽核要求,明确了稽核方法和机构,但由于这个条例性质上的自律性,不具备法律法规的效力,也不具有社会认同的权威性,因此一直没能得到落实。

实践操作的复杂性也是稽核机制难以建立的现实原因。报纸的发行量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数据,在报业市场化的今天,基于受众群体的变动性和发行渠道的多样化,报纸发行量数据的统计确实是一项棘手的工作。一方面需要大量数据的收集和核查,另一方面还需要读者、广告主和媒体三者的共同参与和全力合作,收集和核查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国际上通常是1~2年),同时,各种调查事项也极其繁杂琐碎,如调查报社进纸发票、印刷数量和会计账目,以及对订户和零售商的抽查调查等,既涉及各种利益主体,又事关很多职能部门(统计、审计和税务等),还需运用各种统计调查方法。这种实践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也影响着机制的建立。

二、建立科学的报纸发行量稽核机制的途径

建立科学的报纸发行量稽核机制迫不及待,它是我们维护公平规范有序的报业竞争环境的需要,也是中国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更是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但是,它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长期准备,多方努力,共同参与,通过健全政策、完善稽核主体、规范程序、加强惩戒措施等途径和环节,才能逐步建立起来。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健全有关报纸发行量稽核的法律、法规,使稽核法制化、制度化。中国报业发展的方向是产业化运营,产业化的实质是市场化,而报业市场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需要制度的保障。在发行量的稽核上,应该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既赋予稽核行为法律法规的依据,又保证稽核行为的科学、规范。

完善报纸发行量稽核的主体,保证多方共同参与,使稽核准确、权威。报纸发行量的稽核应该在报社提供发行量的基础上进行审核,然后。稽核的主体不一定是行业的主管部门,可以是行业性的组织,也可以是盈利性或非盈利性的市场监测机构,但是稽核的主体一定要保证多方共同参与(报社、读者、广告主、广告公司等),以保证数据的公开、透明和权威。在这个方面,ABC颇有借鉴意义。ABC(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即发行量稽核局,1914年5月30日成立于美国,它是为广告主、广告公司和读者提供报纸发行量的非盈利性认证机构。20世纪20年代以后,英、法、德、澳等国纷纷效仿。1963年5月,国际发行量稽核局联合会(简称IFABC)宣告成立。目前,IFABC有来自世界上29个国家和地区的32个组织作为会员单位,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报刊发行量认证机构。① 由报业协会发起组建,实行董事会机制,董事会由广告主、广告公司、报刊媒体公司的代表共同构成,其实质是在广告主、广告公司和报刊社之间建立一个都认可并共同参与的发行量稽核机制,这就使得稽核行为能够维护三者共同利益,保证稽核的真实、权威和科学。

规范报纸发行量稽核的具体程序和方法,使机制的运行科学、严谨。科学、严谨的程序和方法是构建报纸发行量稽核机制的核心。正如前面所论述的那样,报纸发行量的稽核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它需要运用现代数量统计学的方法,还要进行长时间的追踪调查(ABC是不定期的),稽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致使发行量数据失实,稽核工作功亏一篑。ABC既对报社提供的与发行量有关的一切原始数据进行审验,还对订户和零售商抽样调查,而且调查时间是不定期的、长期的,这就保证了稽核的准确性。

加强对虚报发行量行为的处罚,保证稽核行为的效力。惩处发行量弄虚作假行为是建立科学的发行量稽核机制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虚报发行量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对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我们要在稽核的基础上,对弄虚作假行为进行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惩处,以净化报业竞争的环境。

注释:

稽查调查报告篇8

    一、税务稽查执法的范围、职权、依据、程序;

    二、受理举报、控告、申诉和行政复议、国家赔偿等制度规范;

    三、被稽对象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四、税务机关及其稽查人员的执法规范和纪律规范,对税务机关及其稽查人员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控告的途径和方法;

    五、其他应予公开的事项。

    税务稽查公开的形式和方法:

    一、在税务机关对外公开办公的场所设置公示栏或者制作挂图、印制小册子等形式,有条件的可以在对外办公场所设置电脑触摸屏;

    二、通过报刊、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三、利用税法宣传活动进行宣传;

    四、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如建立电话查询服务、信息台、咨询台和网址,供群众查阅、咨询;

    五、设置举报电话及自动系统告知有关事项;

    六、接受群众来访,向群众讲明与来访事项有关的规定;在接受举报者当面举报的时候,工作人员应当将举报须知有关内容告知举报者;

    七、税务稽查人员执行公务时告知当事人有关权利和义务;

    八、税务处理(含处罚)结果均可公开,案件税务处理结果应当按规定公告;

上一篇:素食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苗圃调查报告范文